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4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大眾發聲

第4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大眾發聲

標題:

第4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大眾發聲

時間:

2021年8月20至2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視訊會議(Google Meet)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臺史博歷來舉辦「聲音的臺灣史」學術研討會,累積不少同樣關心「聲音」的學術研討與經驗分享。今年邁入第4屆,以「大眾發聲」為主題,發表的內容更為多元,包含大眾聽覺、流行樂史、早期聲景等等相關論文發表,有興趣的聽眾請不要錯過。

報名時間:2021年7月19日(一)至8月15日(日)
地點:視訊會議(Google Meet)
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請至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官網(https://www.nmth.gov.tw)活動報名專頁,填寫報名表單,始完成報名程序。

錄取方式:主辦單位依報名時間順序決定錄取名單;若未於上述規定時間內完成報名程序者,則改由備取者依序遞補。

*錄取名單:主辦單位於110年8月16日(一)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官網公佈。

系統號:

C-018505

「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戲曲的跨境、交流與轉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戲曲的跨境、交流與轉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戲曲的跨境、交流與轉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8月27日(星期五)

地點:

zoom

主辦單位: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

聯絡人:

吳宛怡

報導者:

吳宛怡博士

內容簡介:

敬啟者:
我們誠邀您參與由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舉辦的「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戲曲的跨境、交流與轉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將於2021年8 月27日(星期五),以Zoom形式於網上進行。

研討會設有專家主題演講、學者報告和評述討論環節,以便與會者能掌握中國戲曲研究的前沿動態。大會有幸邀請到諸位學養深厚的學者與各位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與心得。

報告題目:

書寫晚清香港戲曲史:戲園,火船,留聲機 (1865-1912)
容世誠教授 (新加國立大學)

再論日本學者對中國戲劇表演史的開拓性研究——以濱一衛的觀劇記爲中心
中里見敬教授 (日本九州大學)
李莉薇教授(華南師範大學)

中法大學教育交流視角下的戲曲西傳——以沈寶基及其《西廂記》譯介為例
羅仕龍教授 (臺灣清華大學)

民國時期上海的蘇灘與蘇灘藝人
森平崇文教授 (日本立教大學)

早期譚派票友與京劇流派藝術:以1945年以前的臺灣京劇唱片為切入點
李元皓教授 (臺灣中央大學)

戲劇改良與社會教育的實踐歷程—以民初新編梆子劇目為中心
吳宛怡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


大會語言為普通話。參會請掃描海報 (附件)QR Code或前往大會的網頁登記 (https://www.polyu.edu.hk/cc/conference/chinese-drama/?sc_lang=tc)。

期待與您共賞中國戲曲之美。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謹啟

系統號:

C-018597

「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線上論壇

標題:

「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線上論壇

時間:

2021年8月29日(週日)

地點:

視訊會議(ZOOM)

主辦單位:

臺灣社會研究學會、臺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

內容簡介:

李應章(李偉光)(1897-1954),出身臺灣二林。1925年組織「二林蔗農組合」,將文化演講帶入農村,領導蔗農民請願抗爭致發生「二林蔗農事件」,開創臺灣農民運動的先聲,李應章因而被判刑身繫囹圄。1932年初潛赴中國廈門,在鼓浪嶼開設「神州醫院」。原本就崇尚社會主義的李應章加入共產黨,參與敵後工作,1934年底轉移到上海,在上海法租界開設「偉光醫院」,並改名李偉光,加入抗日地下工作。1945年戰後,李偉光成立「臺灣旅滬同鄉會」,臺灣二二八事件發生,李偉光上書蔣介石請求徹查慘案真相。之後陸續掩護逃離臺灣到上海的二二八受難者,包括謝雪紅、楊克煌、古瑞雲等多人。他的生命旅程,橫跨兩個時代三個政權,見證臺灣近代史,可謂「歷盡滄桑五朝民」。

李根培為李應章先生後人,同時是「台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理事長。「台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旨在替二林蔗農事件進行史蹟保存,以及研究出版相關文史資料,同時投入當地文史觀光產業,培訓文史導覽解說員,以及進一步與當地農會合作,結合當地特色商品與開發特色農產,並進行食農教育。

《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由彰化縣文化局贊助出版,為李根培先生長年蒐集累積的心血,上下卷分別記錄了李應章先生日治時期參與「二林蔗農組合」的軌跡,以及他前往上海與台共及二二八受難者的交往,係李應章先生生平事蹟的重要一手文史記錄。本次新書論壇將從文化與左翼運動歷史等角度,一探李應章先生的活動與思想。最後也邀請作者李根培先生,分享十多年為著作此書,跑遍大江南北,田野調查、口述歷史的心路歷程。

第一場:14:30 – 15:20 李應章的文化運動及其研究
與談人:
楊渡(作家、台灣史研究者)
李力庸(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
主持人:王增勇(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監事)
(與談各20分鐘,主持10分鐘)

第二場:15:30 – 16:20 李應章的社會主義思想與實踐
與談人:
黃德北(世新大學社會與發展研究所教授)
邱士杰(廈門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廉兮(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
(與談各20分鐘,主持10分鐘)

第三場:16:30 – 17:30 李應章研究的調查與書寫歷程
主講人:
李根培(《世間何處是桃源──李應章(李偉光)研究》作者、李應章後人)
與談人:楊渡、李力庸、黃德北、邱士杰
主持人:鍾秀梅(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理事長)
(與談30分鐘,主持&討論30分鐘)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Qk6GRKUzKugYLsRZ8 或 https://wj.qq.com/s2/8808339/a57f

(名額有限,請儘早報名,會議室密碼將於報名截止之後統一發送,屆時與會者將於會議室等候,按報名順序開放入場,如有問題請來信台社學會)

系統號:

C-018568

2021南投學研討會:南投客家的描寫與建構

標題:

2021南投學研討會:南投客家的描寫與建構

時間:

2021年9月25日(週六)

地點: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7樓國際會議廳(南投市中興路669號)

主辦單位: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聯絡人:

劉小姐,Tel: 05-534-2601#6331

內容簡介:

研討會錄取稿件如下:
(一)族群與文化類
黃世明/南投客家的議題與行動
許世融/日治時期國姓庄的客家人口分布與變遷—統計數字與戶籍調查資料的交會
程俊源、韋煙灶、陳于晴/南投縣慚愧祖師廟分布與世居家族祖籍分布的關聯性探討
(二)產業與發展類
黃衍明/南投縣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的執行經驗分析
薛雅惠/南投縣客家地方性旅遊發展之研究
黎淑慧/談南投縣水里鄉的客家產業底蘊

以上恭喜各位投稿者,論文繳交日期為110年8月31日(週二)下午5時前,完整論文以不超過出版論文8~16頁為原則,論文格式請務必依照本研討會之徵稿格式撰寫內容。本活動相關附件請連結 https://reurl.cc/DvEQb5 下載。

因應疫情,舉辦形式若有調整再另行公告。

系統號:

C-018534

第11屆台灣近代戰爭史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1屆台灣近代戰爭史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10月23日(週六)

地點:

臺中教育大學求真樓K107演講廳(台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

聯絡人:

Tel: (07)571-9973;E-mail: tw.war.what@gmail.com

內容簡介:

自1941到1949年間,台灣涉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日本稱之為大東亞戰爭)、國共內戰、韓戰。根據日本官方統計,台灣有20萬7183人投入太平洋戰爭,其中8萬多為正規軍,12萬餘人為軍屬。戰亡、失蹤3萬304人。其他例如美軍轟炸台灣,死傷和財損嚴重。終戰,國民黨軍接管台灣,趁機補充兵員,推估至少1萬5千以上台灣青年開赴中國投入戰爭,返鄉者不及十分之一。另約3千人被俘或投降編為共軍,部分隨後投入韓戰,終滯留中國5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嚴厲批鬥整肅。其他約計一萬人戰死,集坑亂葬,至今埋骨異域荒野,無人收屍,渺無香火。

這關鍵的烽火年代,影響未來百年,更構築往後數十年社會基礎和普遍戰爭記憶。自2011年第一屆起,每年都吸引許多研究生、學者參與發表、討論,且亦不受限於歷史系所,民間文史工作者及人文相關科系等,皆踴躍開拓台灣近代戰爭史新界,為後世留下許多珍貴論述。本會長期關注台灣的戰爭受難者,推動台籍老兵的轉型正義議題,我們認為,要讓社會大眾注意這段被遺忘的歷史,進而推動台灣的戰爭相關紀念與補償,必須先進行台灣近代戰爭史的研究。有鑑於這段戰爭年代的論述、研究、檢討、創作…,仍有甚多討論、進步的空間。因此本會將接續辦理「第11屆近代戰爭史學術研討會」,冀望填補歷史缺頁,期待更多人研究台灣戰爭史學,並有助理解、思考台灣近代戰爭所衍生之相關問題。

*投稿日期*
一、論文摘要及簡歷截稿日期:2021年8月15日
二、通知接受論文日期:2021年9月7日
三、論文全文繳交日期:2021年9月22日
四、論文審查結果通知日期:2021年9月30日
五、論文發表PPT檔及授權書(參考投稿須知第十一點)
繳交截止日期:2021年10月13日

※申請表及授權書下載連結※
https://ppt.cc/fLqUsx

系統號:

C-018492

2021排灣學研討會

標題:

2021排灣學研討會

時間:

2021年10月30、31日(暫訂)

地點:

屏東大學(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排灣學推動小組、國立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

內容簡介:

主題:排灣族知識體系的探究
子題:文學、語言、教育、歷史、自然資源的研究、調查與記錄
徵稿細節請參見:https://tinyurl.com/u42fzprj

摘要截止:5/31
摘要審查:6/1-6/12
摘要公告:6/16
第二階段摘要截止:6/30
全文截止:9/30

系統號:

C-018503

「美術館中的美術史:群眾・知識的全球化流動」學術研討會

「美術館中的美術史:群眾・知識的全球化流動」學術研討會

標題:

「美術館中的美術史:群眾・知識的全球化流動」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11月13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美術館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

聯絡人:

謝助理,Tel: 02-7749-1993;E-mail: twahaservice@gmail.com

內容簡介: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主辦之「美術館中的美術史:群眾・知識的全球化流動」學術研討會,原規劃於今(110)年度7月31日(週六)至8月1日(週日)舉辦,惟因應國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基於顧及來自國內各地參與民眾之健康與安全考量,亦防範疫情擴散,本研討會將延期至110年11月13日(週六)至11月14日(週日)兩日舉辦。研討會報名時程,也將延期至110年10月1日(週五)至11月1日(週一)。

後續研討會相關訊息,敬請留意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官方網站最新公告。

系統號:

C-018493

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2021年會

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2021年會

標題:

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2021年會

時間:

2021年11月19日(週五)

地點:

國立政治大學(暫定)

主辦單位:

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聯絡人:

E-mil: nccuccs@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中心自成立以來,對於多元的華人文化表現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我們不僅探討華人文化在不同地區的發展,更希望能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使華人文化能與世界其他文化進行交流互動,以更好地把握華人文化的共同核心,為全球文明的豐富多樣性做出貢獻。基於上述的思考,本中心2021年年會,將以「華人文化認同的危機與重建」為題,開放徵稿,邀請各界學友針對「華人文化認同的危機與重建」進行主題論述。摘要入選者請繳交正式論文,並參與會議發表。會後論文經審查通過後,將彙編成論文集出版。

主題徵稿:華人文化認同的危機與重建
2021年會除開放國、內外學者投稿外,並特設「青年學者論壇」,徵求碩士班研究生以上青年學者投稿。
摘要截稿日期:2021年9月15日(以500-600字為限)。
入選名單公佈日期:2021年9月30日(正式公告於本中心臉書)。
全文截稿日期:2021年11月10日
投件請點擊連結 : https://reurl.cc/j8On22

系統號:

C-018506

2021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1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11月26日(週五)

地點:

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愛國西路一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聯絡人:

林君成教授,Tel: +886-2-23113040轉4512;E-mil: ljc@utaipei.edu.tw

內容簡介:

1、論文摘要截止日期:2021年8月6日(星期五)下午5點止
2、投稿方式:填寫發表論文基本資料表(附件1)、著作授權書(附件2),利用電子郵件或郵寄方式傳送給主辦單位。
3、論文摘要:五百字以內,須包含研究問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預期結果。
4、論文範圍說明:歷史研究、地理研究、史地整合等相關議題。
5、審查作業:主辦單位將邀請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進行論文摘要審查,審查結果將於民國2021年8月16日(星期一)以本系網頁公布或電話方式儘速通知投稿者。

系統號:

C-018507

《後疫情時代・臺灣文學再部署》第18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標題:

《後疫情時代・臺灣文學再部署》第18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11月26-27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2-2732-1104 # 55326;E-mail: tlgrad2021@gmail.com

內容簡介:

經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全球化的浪潮之後,疫情反而帶動了一股「反」全球化的趨勢,全球與地方重新展開辯證與對話,同時臺灣超前部署的防疫措施受到全球矚目,重新想像與定義臺灣在世界的位置與角色有其必要。本次會議主題「後疫情時代・臺灣文學再部署」,從時間向度上思考,除了全球疫情作為指標外,臺灣新文學運動發展後的一百年,臺灣文學作為學科建置二十多年來,臺灣文學的主題在在回應特定時空的歷史、社會與文化發展,臺灣文學研究亦是循著同樣的軌跡與時俱進。「部署」作為策略、工具、模式,在臺灣文學的主體性建構之後,下一階段的臺灣文學研究或可重新部署,將臺灣文學置放於不同的研究視野與取徑之中,創造具有臺灣價值的知識生產。

以地理空間重新定位臺灣在世界的座標,史書美所提出「關係的比較學」(Comparison as Relation)之研究框架,視「關係」為一個動詞,將臺灣與其他地方或理論框架連結,使之關係化,將能深化臺灣文學的跨國與跨領域論述,並拓展想像臺灣與世界的多重模式。此外,臺灣文學的內涵,因內部社會與文化景觀的轉變更加豐富多元,科技造就媒介與載體的日新月異,擴增文學創作的可能性。於此同時,新史料的挖掘、既有文獻的詮釋與轉譯,促使臺灣文學的傳統得以延續,並激發不同世代讀者的興趣進而重新認識臺灣且閱讀文學。奠基於此時空背景與研究關懷之上,本次會議徵稿子題如下:
臺灣文學與東亞
臺灣文學與移動
臺灣文學與疾病
臺灣文學與醫療照護
臺灣文學與情感政治
臺灣文學與華語語系
臺灣文學與族群樣貌
臺灣文學與性別操演
臺灣文學與媒介創新
臺灣文學與史料轉譯
臺灣文學與語言實踐
其他與臺灣文學、文化相關的議題

本研討會已公布入選名單:https://tinyurl.com/5amsb9fx

系統號:

C-018450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與宗教世俗主義:從佛教視角觀察疫病與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與宗教世俗主義:從佛教視角觀察疫病與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12月10日至1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內容簡介:

一、會議說明:
在東方在亞洲,宗教從來沒有離開過政治舞台,沒有離開過人的生活。儘管西方世界經過世俗化,但隨著20世紀的結束,21世紀的開始,東西方在宗教與政治的交疊上的處境上更為接近。政治上的世俗化不但沒有延續,甚至有減褪的跡象,也有人認為,在全球觀點下,世俗化根本沒有發生過。

接續本系於2020年舉辦「角力、並存還是共生:宗教與政治的今昔」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諸多迴響與餘韻,本年度2021的研討會加上了全球化脈絡下疾病與療癒的向度,面對疾病(例如COVID-19),受苦者祈禱或祈求,倖免者感恩與祈福,宗教仍是現代人的重要向度。

我們希望藉著這次研討會,與不同領域的專家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宗教與政治、疫病間多元和微妙的關係。或者,我們可以窺探宗教世俗主義怎樣才可以共同建造對每個人都更好的現代社會,謀求群體最好的未來。本次學術研討會由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所與政治大學佛教哲學研究中心合辦,探討未來宗教研究可以發展的多元面向,以及如何回應社會需要,將宗教學門的學術教育與台灣社會建立更密切的連結。

獲錄取論文請於2021年10月30日繳交全文並含中、英文摘要。
本次研討會特別在第二天安排一場「青年論壇」,歡迎大專院校的碩、博士生踴躍投稿。
優秀會議論文另將邀請投稿至本系主編之期刊《輔仁宗教研究》,經審查後刊登。

系統號:

C-018451

「地方美術館與當代藝評實踐」線上學術研討會

標題:

「地方美術館與當代藝評實踐」線上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12月10日至1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線上舉辦

主辦單位:

桃園市立美術館、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

聯絡人:

E-mail: aicataiwan@gmail.com

內容簡介:

近年,台灣各地的地方美術館相繼成立,為2010年代以來國內當代藝術發展帶來許多新局面。各地方美術館的發展策略各有特色,在經營制度上亦有不同。地方美術館對於當地藝術的推動具有影響力,同時,各美術館之間的區隔與競爭,也隨著美術館數量擴增而日益顯著。

桃園市立美術館在近年國內開辦之地方美術館中顯得特殊,首先以專業的藝術行政兼營當代藝術與地方美術的雙重走向,並致力於兒童美術、書法藝術的推動,隨著各館舍將陸續開幕,其所發揮的美術館多元能量令人期待。

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於1999年成立,同時是國際藝評人協會(AIC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t Critics)的國家會員之一。AICA之成立,可以推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巴黎總部於1948、1949年的兩次會議,在現代藝術藝評家、藝術史學家、美術教育家、博物館工作者倡議之下,於1950年創會,並於1951年以國際NGO名義註冊。AICA會員中包括各種專家,致力推展藝術創作、傳播和文化發展領域相關之國際合作。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以「AICA Taiwan」之名做為AICA國家會員,是國內少數於國際組織中以「台灣」的國家會員身分活動者。

摘要投稿截止日:110年08月15日(日)
錄取名單公布日:110年8月25日(一)
論文全文交件日:110年11月1日(一)
論文公開發表日:110年12月18日(六)、110年12月19日(日)

系統號:

C-018535

第十八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標題:

第十八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22年3月18至19日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064088@gapp.fju.edu.tw

內容簡介:

徵稿啟事
一、會議名稱:「第十八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三、會議時間:2022年3月18至19日
四、會議主題:與先秦兩漢相關範疇之
(一)經學
(二)史傳諸子
(三)文學辭賦
(四)語言文字
(五)出土文獻
(六)其他相關議題。

五、截稿期限:
論文全文付梓稿:2021年09月30日前。
投稿者務請依照本會撰稿格式書寫,以利編輯作業。並請將論文題目與提要、論文全文付梓稿於相關截止日前將電子檔寄至:064088@gapp.fju.edu.tw
郵件標題格式須為:[投稿]〈稿件名稱〉作者姓名。

六、提要審查:論文提要經大會學術組審議後,另行於2021年3月15日前專函通知審查結果。

七、報名表下載:https://reurl.cc/r85KRr

系統號:

C-018452

2022 SEA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2022 SEA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標題:

2022 SEA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時間:

24th-26th March 2022

地點:

The conference will take place simultaneously online and face-to-face in Taipei for scholars already in Taiwan

主辦單位: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ultural Subjectivity in Taiwan

報導者: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ultural Subjectivity in Taiwan

內容簡介:

Call for Abstracts ⚜️
? 2022 SEA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The 2nd “Sinophone Studies in Europe and the Americas”(SEA)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Call for Abstracts is now open.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is Call for Abstracts for the 2nd SEA 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Conference.

? This call is open to every graduate student, Ph. D. candidate, and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with an interest in the fields of Sinophone and Chinese studies. We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search topics and approaches to these fields, as well as to promote dialogue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young scholars from Europe, the Americas, and Asia.

? More Info: https://reurl.cc/ogYEVM

⚡Eligibility
To submit an abstract, the following criteria must be met:
˙ Submitters should be post-doctoral researchers, Ph. D. candidates, doctoral or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 Abstract and the full paper can be written in English or Chinese. If written in Chinese, the submitter will need to provide a briefing of the full paper in English. ˙ Presentations in Chinese are preferable, but not required.

⚡Research and/or studies must fit into one of the Core Topics:
? Categories and Boundaries in Transcultural Perspective
? Inclusivity and Demarcation in Sinophone Religions
? Sinophone Studies in Practical Horizon
We especially encourage submissions of Digital Humanities projects concerning these three areas.

⚡Key Infos
Conference Date: 24th-26th March 2022
* Venue: The conference will take place simultaneously online and face-to-face in Taipei for scholars already in Taiwan.
* Submission link: https://reurl.cc/kZnYG3
Contact E-mail: nccuccs@gmail.com
⚡Important Dates
* Deadline for Abstract: 15th August 2021
* Notification of Abstract Acceptance: 30th September 2021
* Submission Date of Full Paper: 28th February 2022
* The Proceedings will be published around August 2022.

系統號:

C-018475

Wood: Between Natural Affordance and Cultural Values in Eurasia

標題:

Wood: Between Natural Affordance and Cultural Values in Eurasia

時間:

2022年3月31日至4月2日

地點:

Ludwig Maximilan University of Munich, Germany (in-person and online)

主辦單位:

Aleksandra Lipińska and Ilse Sturkenboom

內容簡介:

Call for Papers

Conference
Wood: Between Natural Affordance and Cultural Values in Eurasia

Organised by Aleksandra Lipińska (Professor for Art of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Institute for Art History, LMU Munich) and Ilse Sturkenboom (Professor for Islamic Art History, Institute for Art History, LMU Munich)
In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 of 1977,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James J. Gibson coined the term affordance to denote that which environment offers an animal [or a human for that matter] for good or ill. This concept resonated broadly within humanities and, more recently, especially within material culture studies. Wood can be understood as a natural affordance that is one of the most universally available materials in a vast area of the world. Wood comes with its natur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determine its workability. The use of various kinds of wood is, however, not only determined by the avail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material itself but also by cultural values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within a society.

This conference aims at bringing together scholars from diverse fields within humanities and science to discus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ontinuities and discontinuities in the notions surrounding wood in various cultural contexts within Eurasia until the “material revolution” that followed after 1900. We would like to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or tensions between the naturally determined affordances of timber and their cultural coding. Questions addressed may include, but need not be limited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ubstance and the produced object as a result of the tension between natural affordance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Religious,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notions of wood in various cultural contexts within Eurasia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application of wood in artefacts
•Relationships of wood with other materials within material hierarchies, as a combination in objects/architecture, or as a carrier of designs that may also occur in other materials
•The mobility of wooden objects and their impact in diverse cultural contexts
•The use of wood as a tool or medium, e.g. imprint
•The specificity of working in wood and resulting identities of woodworkers and their works
•Scientific/ dendrochronological analyses of wood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meaning of wooden objects

The conference is planned to take place as an in-person event, but online attendance will also be made available in a hybrid format. As far as attendants cannot be reimbursed by their home institutions, travel and accommodation costs will be reimbursed by the conveners.

We kindly ask interested participants to submit, by September 30th 2021, a working title, a maximum 250-word abstract and a short CV to Ilse.Sturkenboom@LMU.de and aleksandra.lipinska@kunstgeschichte.uni-muenchen.de

系統號:

C-018550

2021第十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1第十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1第十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2年4月29日至5月1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華嚴專宗學院講堂(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

主辦單位:

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 2351-8333;E-mail: huayenseminar@huayen.org.tw

內容簡介:

意者請於 2021年10月31日前,將「投稿者資料表」WORD 及 PDF 檔傳送至 huayenseminar@huayen.org.tw。電子郵件主旨請註明「2022 研討會參加稿件─姓名」。若有完整文稿者,亦歡迎提供,以利審查。,預訂 2021年11月中旬個別通知審查結果。

審查通過受邀者請於 2022年2月20日前,將論文全文WORD檔及PDF檔傳送至 huayenseminar@huayen.org.tw。電子郵件主旨請註明「2022 研討會全文稿件─姓名」。

研討會後,論文發表者請於2022年6月30日前,繳交修正後之論文WORD 檔、PDF 檔。

系統號:

C-01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