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異端—韋政通教授手稿入藏國家圖書館
標題:
內容簡介:
8月5日正逢韋政通教授逝世兩週年,韋教授家屬決定將手稿資料一批80餘件捐贈國家圖書館永久典藏,國圖今日辦理「韋政通教授手稿捐贈儀式」向家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謝意,韋府由韋教授哲嗣韋昭平代表出席。
韋政通教授(1927-2018),江蘇鎮江人,曾任中國文化學院(中國文化大學前身)教授、國立清華大學人文學科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與梁漱溟、錢穆、徐復觀等人同為自學有成的思想家。韋政通教授捐贈手稿約可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著作手稿, 另一部分是筆記。著作手稿中有幾件大部頭的名著,如《董仲舒》上下兩冊的原稿,另如《一陣風雷驚世界》,是關於毛澤東與文化大革命的論著,以及他學思歷程的重要記錄—《思想的探險》手稿;另一部分則是韋政通教授的筆記,總共有30幾冊。
韋教授是刻苦自學成功的學者,他的筆記先秦諸子居多,有《論語纂疏》、《公羊義疏》、《易經講義》、《荀子筆記》、《尚書講義》、《詩經講義》等,還有對西洋哲學的讀書筆記,如《羅素著萊布尼茲哲學疏導》、《黑格爾哲學》以及閱讀7種西洋學術名著的雜記和翻譯。
國圖曾淑賢館長表示,韋政通教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學者,他的批判精神, 保持異議,他服膺真理,不隨波逐流,他與社會保持距離,貧賤不移,威武不屈,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真正性格,而韋教授信服自由主義,追求個人思想自由,發展自由的社會,所以他追求傳統的轉化,並且從傳統中走了出來,成為一個「新人」。
曾館長並指出,其實從個人到學術乃至社會都是如此,這是中華文化現代化的問題,也就是文化返本開新、古今調和的巨大進程事業,韋政通教授是這個時代的見證,也是身體力行、自我實現的一個突出的例子和榜樣,為人所景仰。
國家圖書館近年積極展開當代名人手稿的徵集,成果豐碩,迄今已典藏逾8萬件手稿,不僅致力於保存文化,更建置「當代名人手稿典藏系統」,運用現代的資訊技術,做數位化全球的推廣,已成為世界華文文學重要的研究資源。
本則訊息文字節錄自國圖新聞稿。
系統號:
O-016555
【徵才】臺南大學國文學系徵求專任助理教授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7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級與名額:助理教授(含)職級以上之專任教師1名。
二、預定起聘日期:民國110年2月1日。
三、資格條件:
(一)學歷:具中國文學博士學位者。
(二)具備以下兩項專長:
1.古典文學(以詞曲為主)。
2.語文創作行銷策劃(含文案設計與撰寫、企劃書撰寫)、劇本寫作及創作與媒體運用等。
(三)獲獎記錄(三擇一):
1.曾獲國家文藝獎。
2.曾獲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卓越新聞獎、臺灣廣告節、傳藝金曲獎之獎項。
3.曾獲全國性文藝創作獎或影音競賽前三名,並累計獲獎次數二次以上。
四、受理日期:
(一)自即日起至109年9月7日止(以郵戳為憑)。以掛號寄達或直接送達本系,封面請註明「應徵國語文學系專任教師」。
(二)郵寄(送件)地址:70005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收
承辦人電話:國文系楊孟璇小姐 06-2133111#621 傳真:06-3017128 電子郵件:yms1202@mail.nutn.edu.tw
系統號:
O-016554
【徵才】中正大學中文系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徵聘教師等級:助理教授級以上1名。
二、應徵資格:凡已獲得國內外各大學中國文學(含相關領域)博士學位或於本徵聘截止日前可通過博士學位口試並取得證明者。
三、專長領域:
(一)研究專業領域屬下列其中一項者:
1. 現代文學。
2. 戲劇或戲曲。
3. 經學。
(二)具跨領域視野、藝文創發與應用才能、業界實務經驗、各類計畫規劃及執行能力者優先考慮。
四、聘期:預計自110年8月1日起聘。
五、申請方式:
(一)一律以通訊方式申請,申請書請至本系網站下載。電話:(05)2720411轉21101。
來函請寄:62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辦公室收(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二)檢附申請資料:
1. 申請書(含五年內著作目錄)
2. 自傳
3. 學位證明文件(國外學歷應經駐外單位驗證)
4. 著作一式一份(五年內出版之學術論著或期刊論文)
5. 碩、博士學位論文各一式一份(未附者,不予受理;以非中文書寫者,應檢附中文摘要)
6. 助理教授級以上教師證書(有附者優先考量)
7. 其他有利審查資料
(三)截止日期:2020年9月30日(以郵戳為憑)
六、其他:本系聘審作業採公正、公平方式進行,申請者免附推薦函。
系統號:
O-016636
【徵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徵求考古學領域專任助理教授
標題: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應徵資格:獲有考古學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華語授課能力,同時有英語授課能力者尤佳;可教授考古學基礎課程、考古學方法、區域考古學或體質人類學等基本課程。以可開授體質人類學相關課程者為優先考量。
起聘日期:2021年8月1日(預計)。
檢具資料:
1. 詳細履歷表、未來研究規劃書(前述兩項均請提供中、英文兩種版本)。
2. 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證書影本(須經我國駐外單位認證);或就讀學校權責單位正式開具之臨時學位證明。
3. 主要學術經歷證件影本(若有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務請提供)。
4. 學術界人士推薦信兩封(得以紙本或Email於收件截止時間前寄送:紙本須印有推薦人之服務單位等相關信息,由推薦人親筆簽名直接郵寄至本系;Email須附上經推薦人簽名之推薦信掃描檔,並自推薦人所服務單位之電子信箱寄出)。
5. 著作目錄。
6. 五年內(2016年8月起算)已出版之代表著作(若非以中文或英文撰寫,須附中文或英文之大綱說明與摘要)與七年內參考著作(至多五篇,2014年8月起算)。以期刊、專書論文為代表著作者,至少應提供兩篇,專書則得以一本為代表作(惟以博士論文為代表著作申請助理教授職等者,不受出版與否限制)。
7. 至少三門與前述研究專長相關課程之授課大綱(syllabus)。
收件截止時間:申請資料須於2020年11月30日17:30前送達本系。
備註:
1. 以上檢具資料除推薦信外,請準備紙本一式3份與電子檔1份(電郵或光碟),於收件截止時間前寄至:10621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教室;電子郵件請傳送至incasu@ntu.edu.tw。如有任何疑問,請與本系蘇助教聯絡,02-3366-4730 / incasu@ntu.edu.tw。
2. 基本資料完備者,經初審通過,將另行安排演講面談時間。
系統號:
O-016542
【徵才】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徵求文化人類學領域專任助理教授
標題:
時間:
2020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應徵資格:獲有人類學相關學科博士學位,具華語授課能力,同時有英語授課能力者尤佳;可教授文化人類學、文化田野、區域民族誌等基本課程。
起聘日期:2021年8月1日(預計)。
檢具資料:
1. 詳細履歷表、未來研究規劃書(前述兩項均請提供中、英文兩種版本)。
2. 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證書影本(須經我國駐外單位認證);或就讀學校權責單位正式開具之臨時學位證明。
3. 主要學術經歷證件影本(若有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務請提供)。
4. 學術界人士推薦信兩封(得以紙本或Email於收件截止時間前寄送:紙本須印有推薦人之服務單位等相關信息,由推薦人親筆簽名直接郵寄至本系;Email須附上經推薦人簽名之推薦信掃描檔,並自推薦人所服務單位之電子信箱寄出)。
5. 著作目錄。
6. 五年內(2016年8月起算)已出版之代表著作(若非以中文或英文撰寫,須附中文或英文之大綱說明與摘要)與七年內參考著作(至多五篇,2014年8月起算)。以期刊、專書論文為代表著作者,至少應提供兩篇,專書則得以一本為代表作(惟以博士論文為代表著作申請助理教授職等者,不受出版與否限制)。
7. 至少三門與前述研究專長相關課程之授課大綱(syllabus)。
收件截止時間:申請資料須於2020年11月30日17:30前送達本系。
備註:
1. 以上檢具資料除推薦信外,請準備紙本一式3份與電子檔1份(電郵或光碟),於收件截止時間前寄至:106216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助教室;電子郵件請傳送至incasu@ntu.edu.tw。如有任何疑問,請與本系蘇助教聯絡,02-3366-4730 / incasu@ntu.edu.tw。
2. 基本資料完備者,經初審通過,將另行安排演講面談時間。
系統號:
O-016543
【徵才】中研院史語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時間:
2020年10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位:助研究員1名。
二、專業領域:中國史(各斷代各領域)。
三、申請資格:
(一)具教育部認定之國內、外博士學位者;或預定在2021年6月30日以前獲得國內、外相關領域博士學位者。
(二)具中文溝通能力。
四、應備資料:
(一)申請表(請至https://www2.ihp.sinica.edu.tw/bulletinDetail.php?TM=1&M=3&C=14&bid=1612下載)
(二)學術著作目錄
(三)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博士論文通過口試證明,或指導教授出具口試日期之證明。
(四)未來研究構想(2-3頁)
(五)近五年重要代表著作各1份(至多3件)。如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請提供完整論文,若使用中、英文以外之文字,請附中、英文摘要(三千字以上)。
(六)推薦信2封(由推薦人簽名並直接郵寄至本所秘書室)
五、收件截止日期:2020年10月30日,以郵戳為憑。
六、應徵者請檢具上述應備資料第1-5項紙本及電子檔(電郵或光碟),於收件截止日前寄至:台北市南港區 (11529) 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秘書室(請註明「應徵專任研究人員」)。
七、聯絡人:秘書室林小姐 Tel: 886-2-2782-9555#235;Email: lsy@asihp.net
系統號:
O-016710
【徵才】東吳大學歷史學系誠徵中國史專案教師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11日截止
報導者:
苗培榮秘書
內容簡介: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誠徵中國史專案教師
本系擬於109學年度第2學期新聘專案教師一名,起聘日期為110年2月1日。
說明:
一、 資格:具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以上證書。
二、 研究領域:「中國上古史至宋遼金元史」領域的人才。
三、 開授課程:本系中國史(一)或(三)必修及選修課程,能支援公眾史學課程尤佳。
四、 申請所需檢附之資料(紙本各一):
1.履歷表及學術著作目錄(格式不拘)。
2.自傳(含未來研究計畫、教學理念)及照片。
3.推薦函2封。
4.大學(含)以上在校成績單。
5.學術代表著作1-3種。
6.博士學位證書、助理教授以上證書、博士論文口試通過證明,以上三者擇一檢附。
7.授課計畫:中國史必修課、選修課及公眾史學課程授課計畫至少3門。
8. 個人資料簡表(如附件;請另以電子檔傳送)。
五、本系專案教師任期最多為3年。專案教師於任職滿1年後,得提出改任專任教師申請案,經評鑑合格者得改聘為「專任教師」。
六、 申請時間:即日起至109年9月11日(星期五)止。(如函寄則以郵戳為憑)
七、 遞件方式:親送或以掛號寄至東吳大學歷史學系收,並於信封上註明「應徵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專案教師。」
八、 第一階段審查通過者,將邀請至本系進行演講及面談。
聯絡人:苗培榮秘書
聯絡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聯絡電話:(02)2881-9471轉6172
電子郵件:miao@gm.scu.edu.tw
系統號:
O-016507
【徵才】政治大學哲學系徵求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0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資格:具有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
二、 職位:助理教授(含)以上。
三、 領域專長:東方哲學(以佛學領域為優先)、英美哲學
四、 徵聘人數:一名
五、 起聘日期:110年08月01日
六、 截止日期:109年12月31日(星期四)(郵戳為憑)
七、 備審資料:
1.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一式三份。
2. 研究所成績單影本,一式三份。
3. 詳細個人履歷表及五年內代表著作目錄,一式三份。
4. 博士論文及五年內代表著作,一式三份。
5. 研究計畫書,一式三份。
6. 教學計畫書或授課大綱,一式三份。
7. 推薦函兩封。
* 持國外學歷者,學位證書及成績單應先向駐外單位辦妥驗證手續並檢附通過驗證證明。申請教授、副教授者免附研究所成績單及其驗證證明。
* 五年內代表著作如尚未出版,請附預計出版證明;如經審查出版,請附審查證明。
* 推薦函請由推薦人個別於申請截止日前(109年12月31日)寄達本系。
* 請另將備審資料第1~6點製作成PDF檔,以電子郵件方式寄至聯絡人信箱,紙本資料恕不檢還。
八、 備審資料郵寄地:
11605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收
(信封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九、 聯絡人:詹小姐
電話:886-2-2939-3091 ext.62362
傳真:886-2-2939-0514
E-mail : amandach@nccu.edu.tw
系統號:
O-016615
【徵才】茨城大学国語教育教室漢文学助教の公募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25日截止
內容簡介:
所属:教育学部国語教育教室
専門(研究)分野:漢文学
[仕事内容(業務内容、担当科目等)]
業務内容:教育・研究・校務・社会貢献
授業担当科目
【学部】
漢文学概論、漢文学基礎、漢文学研究法Ⅰ・Ⅱ、漢文学演習Ⅰ・Ⅱ、初等国語科内容論、初等国語科の内容と実践(分担)、中等国語科の内容と実践(分担)、卒業研究
※カリキュラム改革等の理由により、上記以外の授業を担当することがある。
【大学院(修士課程)】
漢文学特論、漢文学研究、言語文化総合研究
※令和5年度以降に教職大学院教科領域コースの授業を担当することがある。
【その他】
・全学教育機構における基盤教育科目:「大学入門ゼミ」等及び教育関連業務
[主たる勤務地住所等]
茨城県水戸市文京2丁目1番1号(水戸キャンパス)
[募集人員(職名・採用人数等)]
助教1名
[採用・着任時期]
2021年4月1日
※上記公募については、茨城大学ホームページの採用案内(教育学部【国語教育】)に掲載しています。
系統號:
O-016584
【徵才】龍谷大学法学部専任教員「アジアの文学」の公募
標題:
時間:
2020年10月05日截止
內容簡介:
[機関の説明]
本学ホームページをご参照ください。
[主たる担当分野]
「アジアの文学」
[所属学部]
法学部
[勤務地住所等]
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区深草塚本町67
[募集人員]
1名
[採用予定職種]
教授・准教授または講師
[着任時期]
2021年4月1日
系統號:
O-016504
【獎助】中研院史語所2021年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計畫申請案
標題:
時間:
2020年10月30日截止
報導者:
羅小姐
內容簡介:
一、申請資格:
(1)國內大學歷史學相關系所博士班之本國籍研究生,其研究主題與本所歷史學之研究範疇相關者。
(2)申請及獎助期間皆須具有學籍。
二、申請期限:即日起至2020年10月30日止(以郵戳為憑)。
三、獎助期限:自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
四、獎助金額:每月獎助學金新臺幣28,000元。
五、申請規定:
(1)已有專職工作之學生,不可申請本獎助學金。
(2)獎助生於領取本獎助學金期間,不得兼任本所勞僱型兼任助理或工讀生。另領取本院公務預算及基金內來自政府相關部門經費之總額,不可超過本院獎助標準上限(博士生每月最高上限50,000元)。違反規定者應繳回溢領款項。
(3)獎助生若於學期中休學,應主動告知本所,並自休學生效日起停止獎助。
六、應備資料及申請方式:
(1)申請書[請至本所網站首頁「申請事項」下載]
(2)在學證明或學生證影本(加蓋註冊章戳)
(3)碩士及博士班歷年成績單
(4)履歷、著作目錄
(5)研究計畫書或博士論文研究大綱(5頁以內)
(6)代表著作(最多2種)
(7)二位教授推薦信
備註:以上(1)、(4)、(5)另須提供電子檔(word格式),請Email至:llf@asihp.net。
意者請備齊上述紙本資料一式2份(含正本1份),郵寄至:115201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30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學門 羅麗芳小姐收。
七、經本學門審核通過予以獎助者,需遵守下列相關事項:
(1)由本學門研究人員給予指導。
(2)獲獎助者應積極參與本所學術活動。
(3)每半年(6月及12月)應提供研究進度報告備查,並於獎助結束前進行年終成果報告一次(不限於論文發表,博士論文構想或問題探討均可)。
(4)其他未盡事宜,依照本所規定辦理。
八、本案聯絡人:羅小姐,電話:(02)2782-9555分機351,E-mail:llf@asihp.net。
網址:https://www2.ihp.sinica.edu.tw/bulletinDetail.php?TM=1&M=1&C=2&bid=1614
系統號:
O-016771
【獎助】2020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評選出版博碩士論文及專書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1日至15日接受申請
內容簡介:
一、 實施目的
國立國父紀念館(以下簡稱本館)為鼓勵國內相關研究人員從事孫中山或人文社會科學與國家發展研究,經由評選方式出版優良博碩士論文及專書,以提升學術研究能力,厚實國家人力,特訂定本計畫。
二、 研究領域
(一) 民國歷史、文化發展研究,包含華僑、臺灣文化發展等議題。
(二) 孫中山研究,包含孫中山革命、民族、民權、民生、實業計劃等議題。
(三) 人文社會科學與國家發展研究,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議題。
相關資訊可至國立國父紀念館網站(https://www.yatsen.gov.tw/information_80_110658.html)查詢。
系統號:
O-016508
【獎助】2020年 「聖嚴漢傳佛教碩博士論文撰寫獎助」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系統號:
O-016509
【獎助】臺灣歷史小說獎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1日起至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台灣歷史小說獎」自2015年開辦,致力於提振歷史小說文類的創作風氣,期望藉由文學的力量深化台灣人的文化及土地認同,藉由文學的、想像的血肉讓歷史枯瘦的骨幹飽滿!
歷屆得獎作品,譬如:《播磨丸》(圓神出版) 回憶戰後滯留海南島的台籍日本兵、《盡日》微觀終戰前15天的桃園鄉村、《阿香》以助產士的一生側寫往日台灣……等,都讓台灣記憶的拼圖得以更完整。
少了對故鄉的記憶,或許我們就不再完整,無法正確地認識自己、面向未來。為此,「台灣歷史小說獎」要協助每一位認同台灣的遊子找回故鄉的路、重建故鄉面貌,而這則有賴於參與其中的──你以及你所創作的故事!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徵文期間|2020年9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
徵文對象|10萬字以上,以華文提交之全新創作
徵文要件|以台灣之歷史、風土或住民精神為主軸
獎勵方式|首獎1名120萬元,或佳作二名各25萬元
系統號:
O-016510
【徵稿】《臺灣人類學刊》2020-2021年專號徵稿
標題:
內容簡介:
主題:傳統領域與土地正義
責任編委/官大偉
出刊時程:2020年12月
主題:Why Taiwan
責任編委/余舜德
出刊時程:2021年6月(截稿日:2021年1月)
主題:環境人類學方法論
責任編委/李威宜
出刊時程:2021年12月(截稿日:2021年10月)
臺灣人類學刊仍保持接受其他非主題投稿之稿件,採隨到隨審。投稿主題專號的稿件,若經責任編委判定未符合專號性質,但稿件經外審通過後,將以一般研究論文類別刊登。來稿請註明投稿主題,稿件收受窗口:tja@gate.sinica.edu.tw。
聯絡人:林容如 02-26523300 #3321
相關訊息歡迎至https://www.ioe.sinica.edu.tw/ ,點選「臺灣人類學刊」參考。
系統號:
O-016511
【徵稿】《台灣文學學報》第37期徵稿啟事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詩人楊牧先生,是台灣戰後抒情傳統的重鎮。他生前所遺留下來的文學遺產,橫跨了中國古典文學、戰後台灣文學,也涉獵了西方文學的古典傳統與現代傳統。在現代詩創作方面,完成《楊牧詩集》三大冊,以及晚期的一部《長短歌行》。他最早的散文作品《葉珊散文集》,從出版之後便歷久不衰。直到今天,他所開展的讀書市場橫跨台灣與華文文學圈。甚至透過日文、英文、德文的翻譯,也創造了更為龐大的讀者群。他已經升格為當代的文學經典,無論是創作藝術或批評手法,都成為非常重要的典範。
楊牧曾經擔任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的講座教授,開授「古典文學專題」與「現代文學專題」。在學術界他是一位嚴謹的學者,對國內學界的影響既深且鉅。《台灣文學學報》為了向這位詩人學者致敬,決定出版紀念專輯。廣邀國內外學者,以論文呈現的方式來紀念他,也對詩人致以崇高敬意。論文內容以詩、散文、文學批評為範疇,重新建構國內外學界最熟悉的詩人面向。
系統號:
O-016515
【徵稿】《高雄師大國文學報》第33期徵稿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24日截止
內容簡介:
徵稿對象:
專家學者:各大專校院及學術研究機構之專家學者,已取得博士學位或為大專院校專兼任講師以上,本學報歡迎海外學者賜稿。
博士候選人:博士候選人投稿,需經由本學報編輯委員會進行初步內容審查,並決議是否送審。
徵稿內容:本學報以提昇學術研究風氣為目的,並提供發表學術著作之園地,歡迎校內外之專家學者投稿,舉凡文學、思想、小學、史學等範圍,均歡迎賜稿。惟非學術性稿件、報導性文章、教學講義、進修研習活動報告、翻譯稿件恕不接受。
徵稿範圍:投稿本學報之稿件,以未在其他刊物發表或未在出版社(含書局)公開發行之學術論著皆可(已經出版之博碩士論文或摘要請勿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每人每期以刊登一篇為限。
收稿日期:即日起至2020年9月24日止。
惠稿請以掛號郵寄: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系辦公室 收,務必註明為「《高雄師大國文學報》第33期投稿」。並將電子檔傳送至:ub@nknucc.nknu.edu.tw信箱。
系統號:
O-016667
【徵稿】《臺灣詩學學刊》「台灣現代詩史的讀與寫」專號徵稿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臺灣詩學學刊》計畫於2020年11月出版「台灣現代詩史的讀與寫」專號,由臺灣詩學學刊編委會籌畫主編。構想如下:
詩史的寫作與論述已成為新詩百年的重要見證,然而文學史的撰述勢必會因應史家的意識形態、美學標準與詮釋方式而有論述上與安置作家定位的差異,同時現代詩史的問世也經常在期刊、報章甚至是網路場域中引起論述的交鋒。鑑於此,本刊計畫以台灣現代詩史專書與相關論述為聚焦範疇,如鄭慧如《台灣現代詩史》、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或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中的現代詩論述等等,邀請學界一同討論現代詩史的閱讀與撰寫方法
一、來稿請按照《臺灣詩學學刊》論文撰稿格式
二、截稿日為2020年9月30日
三、請附上個人資料、論文檔案寄至《臺灣詩學學刊》編輯部信箱(taiwanpoetryedit@gmail.com),文長以8,000~25,000 字為原則。
四、來稿請註記「台灣現代詩史的讀與寫」專號投稿
系統號:
O-016669
【徵稿】《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第25期徵稿
標題:
時間:
2020年10月9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為純學術性的刊物,由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硏究所出版,刊載國內外硏究生的相關硏究論文,專屬於硏究生的學術刊物,凡是台灣文化與文學相關之原創性及評論性學術論著,均歡迎踊躍賜稿。(已作講義或已登載其他刊物者,請勿投送)。
本集刊創刊於96年6月,每年定期出刊2期(6月及12月出版),以電子書形態出版,不另外出紙本。
第二十五輯徵稿截止日:2020年10月9日。
相關事項特說明如下:
論文使用文字:以中文爲限,均請附中文篇名、關鍵詞及300字左右的提要。
論文字數:以1萬2千字以內爲原則。
來稿請以電腦打字,除列印2份原稿外,並請附電子檔(Word格式),以利作業。
撰稿格式請參見「相關文件下載-台文格式」。
來稿首頁請註明:姓名、就讀學校、系所、通訊地址、電話、Email。
本集刊聘請國內學者為審稿委員,匿名審査,所有稿件均於審査後,由編輯委員會決定是否刊登。
本集刊不設稿酬,敬請見諒。一經刊登之稿件,即致贈該期集刊(紙本)一冊及證明文件一紙。
來稿請寄: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編輯部 收
62102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電話:05-2720411#21603
傳真:05-2724916
Email:ccu21603@gmail.com
系統號:
O-016517
【徵稿】《語文集刊》第38期徵稿公告
標題:
【徵稿】《語文集刊》第38期徵稿公告
時間:
2020年10月30日截止
報導者:
陳乃慈助教
內容簡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38期徵稿公告
1. 徵稿對象:相關論題之研究學者。
2. 本刊為半年刊,第38期截稿日期至2020年10月30日,同年12月出版。
3.來稿論文字數上限為2萬字(含附件及非文字之插圖、表格等),全文須以中文撰寫,論文格式請參照本刊所附之撰寫體例,論文以作者本名發表。
4. 編審委員會由校內、外學者組成,採雙向匿名審查。本學報刊載之論文,致贈作者當期集刊2冊及抽印本,不致稿酬。
5.聯絡信箱:lle@tea.ntue.edu.tw
系統號:
O-016516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2期「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專題徵稿
標題:
時間:
2020年12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場域,在跨國流動與網路世代的影響之下,出現多樣繁複的新面貌。當我們以現代主義想像六O年代,鄉土文學的七O年代,眾聲喧嘩的八九O年代,那麼過去十年的台灣文學關鍵詞會是什麼呢?這十年間,台灣社會內部的變遷與社會運動,如太陽花學運、婚姻平權等,媒體與傳播方式的改變,如社群形成、網路直播、文化創意產業,乃至文學作品的轉譯等,以及跨國的移動者與文化的交流,皆重構了台灣的文化景觀與想像世界的方式。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與台灣文學學會合作推出32期專題「想像2010年代台灣文學史」,邀請台灣文學研究者共同來想像、回顧與重估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以十年作為斷代,一同來書寫2010年代的台灣文學史。
建議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
1.重寫文學史
2.世代
3.社群
4.性別
5.社會運動
6.新移民工
7.網路與新媒體
8.跨國與跨領域
系統號:
O-016513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漢學研究》「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徵稿啟事
時間:
2021年2月28日截止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預定於2021年12月出版「三教的交涉與分合」專輯,由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賴錫三教授籌劃主編。論文以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稿以不超過二萬五千字、英文稿以30頁以內為原則。體例請參照本刊「稿約」與「寫作格式」。本專輯的規劃構想說明如下:
儒、釋、道,做為中國文化的三大義理軸心,「三教」雖各有特色、各具系統,然隨歷史遷變之辯證演化,彼此間不斷發生相互跨界的混雜現象。教義與教義「之間」,生發出思想內部的「複數型態」之多樣可能性。或「是非競爭」,或「彼此調和」,或「格義接引」,或「創造轉化」,或「判別異同」,或「分流合匯」……風貌殊異、演變多端。這種跨界混雜的思想延異與增生,或因為彼我思想競爭而交織演化,或因為回應時代而大開大合,思想「之間」在離合引生的轉化過程中,不免產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視域融合現象。這種思想「之間」 相互轉介的曖昧難明處,正是三教「交涉與分合」,產生出「既迷惑又迷人」的弔詭共生現象。此「三教的交涉與分合」之專號,邀請學者可從不同歷史年代與主題,如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乃至當代中西視域下的儒釋道新對話,針對儒釋道之間的任兩者關係、乃至三者關係,自由擇取不同角度,或「儒、道」交涉,或「玄、佛」交涉,或「儒、佛」論辯,或「三教」同異⋯⋯以多元角度深描各種「之間」的關係,呈顯不同類型的思想交涉圖像。期待或縱或橫的抽絲與編織,能讓三教「交涉與分合」的綿延脈絡與內部理路,獲得「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學術景觀。
※本專輯之截稿日為2021年2月28日
投稿信箱:chinesestudies@ncl.edu.tw或投審稿系統http://journals.ncl.edu.tw
系統號:
O-016512
【徵稿】《中大戲曲學刊》第3、4期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中大戲曲學刊》第3、4期徵稿啟事
時間:
2020年7月15日、2021年4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本刊為戲曲專業刊物,近期專題徵稿主題為:
第三期:「當代新編戲」
第四期:「莎士比亞與中國戲曲」
歡迎有關專題主題的相關論文投稿本刊發表,本刊仍保持接受其他非主題投稿之稿件。
二.來稿以一萬至三萬字(以電腦字元計,包括空白及註解)為限,請提供繁體版。
三.本刊稿件一律送請學者專家審查,審查採匿名制;未獲採用者不予退稿。
四.編輯委員會得就審查意見綜合討論議決,要求撰稿人對其稿件作適當之修訂。本刊責任校對亦得根據「撰稿格式」作適當之校正。
五.每一撰稿人不另致酬。
六.來稿以未發表者為限;學位論文及網路文章視同已發表。
七.論文請標明中英文篇名、投稿者中英文姓名及職稱,三百字左右之中英文提要、五個以內之中英文關鍵詞,並請務必按本刊「撰稿格式」寫作,以利作業。「撰稿格式」請參考中央研究院學術論文撰稿格式。
八.來稿請將word或純文字檔儲存之電子檔案,E-mail至戲曲室電子信箱:ncu3125@gmail.com,主旨註明「投稿第三(或四)期《中大戲曲學刊》─作者姓名」。
九.來稿請務必填寫「《中大戲曲學刊》作者基本資料表」與「著作授權書」,確實填寫個人簡介(註明所屬機構、學校及職稱),並附通訊地址、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等聯絡資料,填寫完成之後,請於截稿日期前Email(ncu3125@gmail.com)或掛號郵寄(以郵戳為憑):32001 臺灣桃園市中壢區五權里2鄰中大路300號 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並請在信封上註明「中大戲曲學刊投稿」(請注意,必須將「《中大戲曲學刊》作者基本資料表」與「著作授權書」於截稿之前填寫寄回,才算完成投稿程序,未完成程序者,本刊將有權不予受理)。
十.來稿請務必填寫「著作授權書」。著作者享有著作人格權,本刊享有著作財產權;日後著作者本人結集出版,或翻印、轉載(包括網路)、翻譯等請說明出自本刊。
十一.若著作人投稿於本刊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本刊有權出版相關論叢。
十二.來稿請勿發生侵害第三人權利之情事。如有抄襲、重製或侵害等情形發生時,概由投稿者負擔法律責任。
十三.第三期《中大戲曲學刊》截稿日期為2020年7月15日;第四期為2021年4月30日。
十四.稿約內容詳參崑曲博物館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261954460931476/如有任何疑問,請洽: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
聯絡電話:(03)4262352
電子信箱:ncu3125@gmail.com
系統號:
O-01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