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0第三屆臺灣考古學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第三屆臺灣考古學會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11至1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臺灣考古學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9月11日
9:40-10:30
主持人:劉克竑
臺中惠來遺址出土古植物遺留看史前環境變化(屈慧麗)
大坌坑遺址生態遺留探析(閻玲達)

10:50-12:00
主持人:屈慧麗
清水.中社遺址南社地點的墓葬(劉克竑)
花蓮縣秀林鄉崇德遺址 2019 年考古研究成果簡報(尹意智、姚書宇)
南科館典藏人骨初步報告(林秀嫚)

14:00-15:10
主持人:李坤修
三和文化早期陶器紋飾研究──以卑南遺址出土陶器為例(葉美珍)
繩紋陶:新石器中期台灣東南地區的陶器實驗製作(吳意琳)
花蓮縣花岡山遺址近年發掘工作暨甕棺葬研究簡報(姚書宇、尤筱薇)

15:30-16:40
主持人:劉益昌
從尋根到協同: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聚落的原住民考古學研究(鄭玠甫)
魯凱舊社聚落的形成與建構:以好茶舊社 Kucapungane 為例(劉崇宇)
阿美族Lidaw社祭壺器的社會生命史(鍾國風)

9月12日
9:00-10:10
主持人:陳仲玉
祕魯Huaca Negra遺址發掘簡報及其與台灣考古學對話的可能(陳珮瑜)
儀式實踐中的身分認同:以克羅埃西亞Purić-Ljubanj遺址為例(吳牧錞)
脈絡比較分析法(李修平)

10:30-12:00
主持人:趙金勇
澎湖群島的陶土調查研究(林淑芬、王仁君)
南勢坑遺址出土鐵器之初步分析與討論(李芷綾、劉克竑)
Blihun漢本遺址出土陶器分析與文化類屬(劉俊昱、劉益昌)
以幾何型態測量學方法探討陶器標準化與專業化,以淇武蘭遺址出土陶器為例(王儷瑩、Ben Marwick)

14:10-15:00
主持人:葉美珍
基隆和平島B考古遺址出土西班牙教堂與墓葬群(臧振華、謝艾倫、María Cruz Berrocal、吳培華、郭聖偉)
The Original Trade of the Anping Jars(坂井隆)

15:20-15:40
主持人:臧振華
Archaeology in Taiwan (Nicolas Zorzin)

系統號:

C-016649

判斷、動機與行動:宋明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判斷、動機與行動:宋明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判斷、動機與行動:宋明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18至1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正大學文學院144會議室(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正大學文學系、鵝湖月刊社

內容簡介:

9月18日
10:00-12:00
主持人:賴柯助
Why is "Autonomy" Valuable(杜楷廷)
宋明儒學之道德規範根源:王陽明致良知教之典範意義(李瑞全)
朱子學「實踐動力」新詮:從康德學派的心理力量來看(賴柯助)

13:30-15:30
主持人:李瑞全
道德懷疑論、超越論證與逆覺體證(梁奮程)
比較二程對於判斷與動機之間關係的理解差異(鄭宗模)
在朱子工夫論之省察的意義及地位(金慧洙)

15:50-17:50
主持人:梁奮程
當前朱子哲學研究的兩條路線:讀《主體、工夫與行動:朱熹哲學的新探索》(吳啟超)
"Self-Knowledge": Some Preliminary Thoughts on a Central Topic in Neo-Confucianism(馬愷之)
王陽明哲學之「心」、「意」、「知」、「物」貫釋(沈享民)

9月19日
10:00-12:00
主持人:游騰達
論對朱子的「心」的兩種理解:從證成與動機來看(陳佳銘)
朱子學中以「明德」為「本心」的詮釋問題──以唐君毅與韓儒李柬的詮釋為例(呂政倚)
王龍溪「克己復禮」解(張忠宏)

13:00-15:00
主持人:呂政倚
孔孟的他者倫理學之規範性:兼論程明道的「仁說」(陳康寧)
從程明道一本論的工夫反省道德判斷與行動動力問題(金美華)
論道德實踐的必然性──以王陽明的工夫論為中心(陳志杰)

15:20-17:20
主持人:沈享民
從唐君毅先生論「自然的辯證」看陸、王之學對「根本惡」問題的消解(楊祖漢)
論「格物窮理」與「致良知」兩種道德判斷之模式與落實方法(游騰達)
氣學與「惡」的問題(陳志強)

系統號:

C-016639

2020年基督教宣教士文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年基督教宣教士文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24至2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福懋大樓彰基國際培訓中心(彰化縣彰化市建寶街20號)

主辦單位:

彰基文史博物館、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亞太學院、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聯絡人:

Tel: 04-2284-0324轉552;E-mail: cchmnchu@gmail.com

內容簡介:

為了紀念宣教士對臺灣的貢獻,彰基文史博物館與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亞太學院、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及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合作,訂於2020年舉辦基督教宣教士文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全文繳交截止日期:8月31日(週一) 24:00前。
論文發表簡報檔繳交截止日期:9月10日(週四) 24:00前。
論文完稿收件截止日期:2021年2月1日(週一) 24:00前。

系統號:

C-016551

第一屆「跨領域視野下的學與用」學術研討會

第一屆「跨領域視野下的學與用」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一屆「跨領域視野下的學與用」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26至2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北大學三峽校區人文學院(會議場地將視報名狀況另行公告)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

聯絡人:

國立臺北大學人文學院,Tel: 02-8674-1111*66003-66004;E-mail: humanities@gm.ntpu.edu.tw

內容簡介:

線上報名:https://tinyurl.com/y63ljg87

9月26日
9:10-10:40
主持人:陳俊強
士人的書寫活動與場域(Topos)的形成:從紹興地區的方志為線索(山口智哉)
講評人:方震華
六朝地理書、地記文獻的發展與後世方志形成的關係(劉寧慧)
講評人:陳識仁
舊文人面對新世界:知識份子在中共建國初期的心態與調適(1949-1953)(王超然)
講評人:蔣竹山

11:00-12:05
主持人:張勝彥
文化景觀之文化資產價值再思考(王淳熙)
講評人:林曉薇
文化資產再利用經營難題與可能性(沈孟穎)
講評人:林思玲

14:00-15:05
主持人:賴賢宗
由遠觀到親近:日治時期臺南海濱觀光遊憩空間的形成與發展(王怡茹)
講評人:潘繼道
威斯康辛概念中的農業與民主——土地所有制中心探源(褚縈瑩)
講評人:周序樺

15:10-16:15
主持人:劉慶剛
“Should I use agree to or agree with in this sentence?”- Investigating EFL students’use and perceptions of corpus search in writing revisions(郎慧玲)
講評人:劉顯親
From Taiwan to Vietnam: An International TESOL Practicum(陳劍涵、張靜宜)
講評人:劉慶剛

16:30-18:00
主持人:林士鉉
試論「風水」在清代臺灣史上的角色(洪健榮)
講評人:陳鴻圖
鄭天挺與戰時西南聯大知識群(翁稷安)
講評人:柯惠鈴
再造歷史現場:1895年南臺灣火燒庄戰役(李文良、戴心儀)
講評人:林正慧

9月27日
9:00-10:30
主持人:王國良
語用學與創傷文學之應用與初探(陳郁彬)
講評人:陳菘霖
大數據下的王維詩研究(楊果霖)
講評人:許清雲
《西遊記》「領導哲學」初探(蔡月娥)
講評人:王國良

10:50-12:20
主持人:陳大為
陽明心學與薩提爾之對話初探(袁光儀)
講評人:鍾彩鈞
流動的疆界:莫辛.哈密的《離開西方》中之生命政治治理再現與全球社群的想像(張懿仁)
講評人:黃涵榆
絕對無與最後的神(der letzte Gott):京都學派禪思想與海德格的交涉(賴賢宗)
講評人:黃文宏

14:00-15:05
主持人:洪健榮
什麼是Historical Empathy?:歷史哲學與實證研究的考察(宋佩芬)
講評人:湯瑞弘
人文化成,論佛教人物傳記電影的思想內涵與實踐方式(林盈鈞)
講評人:汪娟

15:10-16:15
主持人:宋佩芬
SOIL教學訊息設計模式在教學簡報上的應用——教學簡報設計與展演之評估工具發展(李俊儀)
講評人:陳明璋
設計思考課程對大一學生自我學習成效評估初探(李佳蓉)
講評人:楊朝陽

16:30-17:30
綜合論壇

系統號:

C-016598

2020南投學研討會

2020南投學研討會

標題:

2020南投學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26日(週六)

地點: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7樓國際會議廳(南投市中興路669號)

主辦單位: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聯絡人:

李小姐,Tel: 049-2231191分機510

內容簡介:

指導單位:文化部、南投縣政府
主辦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邁絡股份有限公司

論文集截稿日:2020年10月12日,論文內容包括:以A4直式橫字、APA格式第六版寫,Microsoft Word 排版編輯,需包含摘要、緒論、文獻探討、資料分析、研究結果與討論、結論與建議等綱要。

系統號:

C-016653

「第四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 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四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 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26至2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ntutwsprwl@gmail.com

內容簡介:

臺大臺文所自2014年以來,每隔兩年舉辦「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學術研討會,邀集國內外研究者發表討論,至2020年進入第四屆,將於9月26、27日於臺灣大學文學院舉行。本次特以「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為年度主題,冀能承接過往會議關於亞太區域與臺灣文學/文化的混雜、跨界、多元參照之討論基礎,繼之以新近理論趨勢與史料發掘所得,拓展與深化臺灣文學研究的關照面向。重由本土出發,更加辯證思考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議題的豐富思想內涵。

關於本次會議的關鍵詞有二,首為「斷裂」,這是參考臺大臺文所奠基者柯慶明教授所提出的論點。柯教授提出此一洞見,原本針對現代主義文學在戰後臺灣的美學表現,與西方現代主義論述之間的歧異而發,後更適用於思潮理論、文藝活動在臺灣不同時期的重複引進,以及不同地域的歷史經驗與再現方式之間的差異。「斷裂」不僅是多重政權治理所導致的臺灣歷史現象,更可以激發美學層次的思考。我們發現,在柯慶明教授對於「斷裂」的闡釋下,臺灣文學具有統合各種離散、漂泊、忘卻之經驗,以及涵攝諸如疏離、孤絕、遺棄之心境的豐沛能量。

至於「蔓生」,本指藤蔓植物攀附他物成長的態勢,在此則呼應文學與信仰慣習、律法體制、媒體科技及其他藝術創作之間的跨域性挪用、收編、併吞、共(寄)生、轉譯與變異。多元的互動關係指向文學豐饒且持續的生命力,即使閱讀習慣改變、實體印刷媒介消長,或政治審查介入增溫,也不因此而衰萎,反而往更為有彈性與韌性的方向發展而去。如此,「蔓生」不只是語義延異或根莖態勢,它更是一場場文學在各時期與社群中的生命歷史、直播與預演。

由此,本次大會期待藉由「蔓生」此一概念的加入,從文學史、思潮論述、記憶再現、知識轉譯、文化創生等面向,開啟對於「斷裂」及其接納、克服、超越之方法的想像,進而探索理論化「斷裂與蔓生」的可能性。異代世變、秩序崩解、文明動盪引發心境與價值的「斷裂」,同時激發「蔓生」能量,以潛隱、破壞、重編、再造等手段回應生命情境。是故,諸如風格典範的轉移、語言文字的混融、宗教與迷信的辯證、意象符號的重構、身體與慾望的發現、大眾讀者的興起等,這些既是切合現實關照的主題,也同樣能用「斷裂與蔓生」作為批評基準、審美情懷的討論起點,期待各界方家學友,共同開拓臺灣文學研究的學術境界。

經過審閱與討論結果,通過本屆會議論文報告名單如附:https://tinyurl.com/s7mv52f

系統號:

C-016654

2020台灣二林蔗農事件95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0台灣二林蔗農事件95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台灣二林蔗農事件95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0月18日(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所

聯絡人:

李老師,E-mail: sugarcane19251022@gmail.com

報導者:

李老師(臺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

內容簡介:

台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以下簡稱本會)自成立以來,就以研究地方文史、致力社會改革、關懷土地政策、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台灣農民運動之史料,與世界文史接軌。自2014年至2018年,每年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系列紀念活動沒有間斷。2019年出版二林蔗農事件研究專書《李應章(李偉光)研究》,俾於台灣史之定位。今年(2020年)是二林蔗農事件95週年,賈其餘勇再接再厲,邀請海外學者參加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為事件國際化及當代價值觀。

二林蔗農事件開啟社會運動的契機,為台灣社會主義的理念推廣,打下深厚根基,還引燃台灣農民組合的誕生,台灣民眾黨的創立及台灣工友總聯盟的成立,左傾後的新文協農工運動的推展。二林蔗農事件的發生,影響至深且廣,成就了台灣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台灣意識,以及社會主義關懷弱勢的政治理念。

日治時期農民運動研究,學界討論的焦點,過去或許過度關注在政經的面向。雖然臺灣總督府的糖業政策及製糖公司的經營模式,確實就是農民運動的重要背景源頭,而運動領導者受到社會主義思潮的洗禮,固然是蔗農組合行動的思想原點與圓心。近年來,有關「二林蔗農事件」的研究,已從抗日史、政治經濟史、社會運動史、殖民剝削與支配、逐漸進到法律社會史研究。今年(2020年)研討會議題內容範圍:
一、台灣二林蔗農事件的歷史意義、當代價值觀
二、二林蔗農事件與農民運動、社會改革
三、農業政策、農村社會文化、土地政策
四、農業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原住民農業發展相關
五、關於日本與台灣的農業經濟史與台灣二林蔗農事件
六、二林蔗農事件對於台灣法律社會史、政治史研究的影響
七、戰前日本警察政治的發展與殖民地警政

發表論文報告的學者如下:村上一博教授兼所長(日本明治大學)、中村正也教授(日本明治大學)、許仁碩助教(日本北海道大學)、(以上海外學者屆時若因疫情而未能來台者以視訊報告),王泰升教授(臺灣大學)、李宗信教授(彰化師範大學)、陳翠蓮教授(臺灣大學)、曾獻緯博士(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詹順貴律師(環保署前副署長)、陳維東教授(雲林科技大學)、魏明敏教授(雲林科技大學)。

評論與談主持的學者如下:李鴻禧教授(臺灣大學)、陳儀深教授(國史館)、戴寶村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陳信行教授(世新大學))、張素玢教授(臺灣師範大學)、廖振富教授(國立中興大學)、周益忠教授(彰化師範大學)。

敬請各位網路報名,以茲統計名額印製會議論文集,準備餐點。遵照疫情狀況以管制與會人數。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pvqUKGkRgcqx6pdl1
(本次研討會援用2018年報名系統)
(即日起開始受理網路報名、E-mail報名也可以)

系統號:

C-016619

「臺灣音樂史研究回顧與發展願景」 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臺灣音樂史研究回顧與發展願景」 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0月30至3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戲曲中心七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

主辦單位:

文化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灣音樂館

聯絡人:

吳小姐,Tel: 02-28961000分機5002

內容簡介:

文化部在重建臺灣藝術史之工作目標下,自2017年推行「重建臺灣音樂史」項目,委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舉辦學術研討會,迄今已舉辦三次,出版三本論文集。為鼓勵研究、激發學術能量,本次會議除邀請資深學者發表論文外,亦鼓勵在學碩博士生及青年學者(含已獲碩博士學位者)發表。透過對外徵稿、匿名審查方式,擴大參與,促進臺灣音樂研究之融合與創新,持續積累臺灣音樂研究成果。2020重建臺灣音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以「臺灣音樂史研究回顧與發展願景」為主題,誠摯邀請國內外音樂學者踴躍投稿參與。

「臺灣新音樂的歷史見證」研究子題(暨焦點座談):
1. 臺灣音樂史分期相關議題探討
2. 樂種、樂器、作品分類法:臺灣傳統音樂/20世紀流行音樂/作曲家作品分類方式、樂器博物館/資料館的分類系統等
3. 他山之石:國外研究可作為臺灣音樂研究參考之相關課題
4. 未來展望:建立「臺灣音樂學」的契機

投稿須知
一、 投稿內容:
1. 本次徵稿採論文計畫審查,內容含研究目的、文獻回顧與論文題綱概述,字數約2000-3000字,連同「論文計畫與作者資料表」(後附)以電子郵件寄至musichistorytw@gmail.com:

論文計畫截止收件日:已截止
全文收件截止日:2020年9月30日

2. 獲審查通過後,需於研討會前規定期限內(9/30)繳交全文(初稿),並同意上線供研討會參與者瀏覽。研討會後將提供修訂時間3-4周,定稿將收錄至論文集,正式出版。

二、 寫作格式:
參酙實際研究需求,論文撰稿建請使用芝加哥格式、MLA格式或APA格式等學術論文寫作格式。

聯絡資訊
蔡先生、吳小姐 02-28961000 分機 5002
電子信箱:musichistorytw@gmail.com
地址:11201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M2338室

系統號:

C-016680

第三屆中研語言學論壇--漢藏語言比較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紀念龔煌城院士逝世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三屆中研語言學論壇--漢藏語言比較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紀念龔煌城院士逝世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1月5日至7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大樓南棟3樓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聯絡人:

劉詠淇,Tel: 02-26525013;E-mail: ilasalf@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二、會議時間:2020年11月5日(四)至7日(六)

三、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大樓南棟三樓 第二會議室

四、會議主題:
1.漢藏語比較研究
2.漢語上古音研究
3.藏緬語歷時與共時研究
4.西夏語文研究
5.漢語方言音韻比較研究

五、摘要截稿日期:2020年2月15日

六、公布摘要通過日期:2020年3月31日

七、全文截稿日期:2020年9月30日

八、投稿類型:
1.個別投稿:與會議主題相關之學術論文。
2.專題小組投稿:自組專題小組成員3~5人(含主持人)。

九、摘要寄送:
請於摘要完成後擲交Word檔及PDF檔各一份至:「第三屆中研語言學論壇」會議專屬信箱(ilasalf @gate.sinica.edu.tw)。擬籌組「專題小組」者,由主持人彙整摘要後投稿至大會信箱。

十、撰寫須知:
摘要內容須包括:(1)研究問題、(2)取材、(3)方法、(4)預期成果、及(5)關鍵詞至多5個。中英文摘要至多以A4一頁為限(不含例句及參考文獻)。摘要請以WORD原始設定版面為準,12號字,單行間距。請另開檔案書寫個人資訊,包含最高學歷、服務單位、學術經歷、現職職銜、研究領域及聯繫方式等,連同不具名之摘要一併寄至專屬信箱。

十一、摘要審查:
投稿摘要均須經籌備委員會送交審查。無論是否錄取,大會均將函知。

十二、 聯絡方式:
1.聯絡地址:(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 語言學研究所
2.大會信箱:ilasalf@gate.sinica.edu.tw
3.大會聯絡人:劉詠淇(電話:02-26525013)

系統號:

C-016585

2020東南亞學術研討會:後疫情時代,展望東南亞

標題:

2020東南亞學術研討會:後疫情時代,展望東南亞

時間:

2020年11月21日(週六)

地點:

臺北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教學發展中心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732-1104分機55303、55328;E-mail: asean@tea.ntue.edu.tw

內容簡介:

一、徵稿主題:臺商@東協、區域政治與制度、品味跨文化。

二、重要日程:
(一)論文全文截稿日期:109年9月28日(星期一)。
(二)論文審查結果/線上報名開始:1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三)研討會線上報名截止日:109年11月6日
(四)研討會舉辦日期:109年11月21日(星期六)。

三、研討會地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

四、隨函檢附2020東南亞學術研討會「投稿格式」、「投稿者基本資料表」及「研討會徵稿海報」。

五、最新消息公告及表單下載:請逕至「2020東南亞學術研討會:後疫情時代,展望東南亞」網站查詢(網址:https://reurl.cc/9E23zj)。

六、研討會聯絡人:許小姐,電話:02-2732-1104 分機55303、55328,電子信箱: asean@tea.ntue.edu.tw。

系統號:

C-016582

2020年中國哲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年中國哲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1月28日至2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台灣大學哲學系(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中國哲學會、國立台灣大學

聯絡人:

李偉銘,E-mail: captw2016@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簡介
中國哲學會是依據人民團體有關法令設立之社會團體,以促進哲學研究、普及哲學知識,發揚哲學精神與效益為宗旨(本會章程第三條),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組織。自本會成立以來迄今已有七十四年,對於推動哲學知識傳播與促進社會進步迭有貢獻。

哲學的發展一方面有賴於其傳統與文化,另一方面也有賴於其所在的處境或時代。2020年中國哲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會議主題為「台灣社會的多元發展與融合」,將關注焦點放在台灣社會本身所遭遇到的處境及時代的挑戰。多元價值是目前台灣社會的主流精神之一,它一方面帶來了因多元並立與交往的榮景,另一方面也因多元中的差異甚至斷裂為社會帶來了許多的困境與對立。對於這些現象進行反思,並提供哲學理解,對未來的社會發展提供一個可能視野,是我們這一代的哲學研究者不可迴避的問題。中國哲學會期望能夠藉由此次研討會,能夠聚集關於此一主題的不同觀點,並共同進行討論與檢視。

本會誠摯邀請國內外與兩岸各領域的學者專家,共同對此一議題進行研討並發表卓見。今年11月28、29日(週六、週日),由本會與台灣大學哲學系共同主辦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針對會議發表論文,於會後進行甄選,通過嚴格外審之優秀論文將於五南圖書公司出版學術論文集。

歡迎所有愛好哲學之教師、學生與關心哲學推廣的同道們踴躍報名參加。

二、會議主題與子題
(一)主題:「台灣社會的多元發展與融合」
(二)子題:
(1)差異、斷裂、趨同與調和
(2)寬容/寬恕與正義
(3)儒家的“天下”觀與“和而不同”
(4)與世界哲學對話
(5)其他與主題相關之議題

三、徵稿注意事項
本次研討會同時接受個人與團體報名,團體報名將以圓桌論壇的形式召開,成員以5人(含以內)為限。歡迎有意投稿者於2020年7月31日前將500字(含以內)的論文摘要寄至captw2016@gmail.com 李偉銘先生收。信件標題請註明為「2020年中國哲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投稿」,並請提供題目、服務單位、職稱、聯絡資訊等訊息。(格式請根據研討會報名表填寫)

籌委會評選錄取者,請於10月31日前繳交論文全文,文長以八千字至二萬字為原則,格式敬請參閱《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論文寫作格式。

四、重要日程
摘要截止日期:7月31日
公告錄取日期:8月31日
全文截止日期:10月31日
會議日期:11月28、29日(星期六、日)
會後論文將經由外審程序,擇優於五南出版社出版論文專書。

五、出版計畫
本會議論文計畫編成論文集專書,依相關規定審查後出版。研討會後請論文作者於2021年2月15日前繳交中英文標題與摘要(中英文摘要限300字以內)與中文論文全文。全文長度以八千字至二萬字為原則,格式敬請參閱《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論文寫作格式。論文請以MS Word檔案儲存,寄至中國哲學會信箱captw2016@gmail.com

系統號:

C-016581

2020第11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標題:

2020第11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2月1日至4日(週二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臺灣數位人文學會、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聯絡人:

Tel: (02) 2652-1885#313;E-mail: dadh2020@mail.ih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大會網址:https://dadh2020.ascdc.tw/
今年將採取線上視訊會議的形式進行。

【徵稿時程】
摘要繳交截止:2020年7月15日(三)
錄取通知:2020年8月31日(一)
全文繳交截止:2020年10月15日(四)

「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自從2009年年底開辦以降,透過主題的導引與議程的規劃,研擬如何將現代資訊科技融入傳統人文領域的探索,並嘗試克服甚或超越過去人文研究從材料運用到課題設定的種種侷限。所謂「十年磨一劍」,經過十年來的淬礪鍛鍊,轉眼間已邁入第二個十年的新階段,正待論劍試鋒。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承辦「第十一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 DADH 2020),特此廣邀各國各界的專家學者登壇列席、共襄盛舉。

面對數位人文學方興未艾的新興領域,本次大會除延續過去歷年來對數位人文研究各項層面的關注之外,將更以「智慧資料 ╳ 數位人文」(Smart Data ╳ Digital Humanities)為主題,號召學者們集思廣益,探索如何轉化數位典藏所持續積蓄的各類巨量資料,藉由與時俱進的語意網與人工智慧的技術開發,讓巨量的資料庫不僅只是一座靜態的孤立倉庫,被動地讓研究者從中檢搜線索,而更能主動針對研究者的設想與提問,提供動態鏈結的知識圖譜。簡而言之,將資料結構化使其更為好用。

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的疫情尚未見全面抑制,或許影響近距實體的研討對話,但絕無法阻礙我們藉由遠端連線的同步交流。今年我們將採取線上視訊會議的形式,歡迎所有關心數位人文研究發展的先進與同道,透過雲端的交流集思廣益,在邁向新的十年之際,一起思考數位人文學各種可能的里程與遠景。

系統號:

C-016548

2020台灣客家文學研討會

標題:

2020台灣客家文學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2月

地點:

待定

主辦單位:

臺灣客家筆會

聯絡人:

E-mail: hakkapen@gmail.com

內容簡介:

●活動目的:
研究客家語言及文學表現的特色,討論客家族群參與文藝創作及出版的成果,探究客家豐富的人文特色與文化生活風貌,蒐集鄉土文史資料,為客家人在台灣的文學歷史經驗與語文傳播做論證。

●研討主題:台灣客家語言文學傳播與發展
(一)客家文學、文藝史料的提出與論述
(二)客家民間文學的調查、蒐集與研究
(三)客家作家及其文學作品闡述、評論
(四)其他有關客家語言文學傳播課題探索

●主辦單位:TAIWAN HAKKA PEN台灣客家筆會

●舉辦日期:2020年12月
舉辦地點:台北市

系統號:

C-016580

2020國際華嚴青年學者論壇

2020國際華嚴青年學者論壇

標題:

2020國際華嚴青年學者論壇

時間:

2020年12月5至6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華嚴蓮社4樓講堂(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

主辦單位:

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2351-8333 #143;E-mail: huayenyoung@huayen.org.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2020 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

二、會議宗旨:
以「華嚴學」為主題,廣邀大專院校或佛學研究所,已畢業或在學、專攻華嚴領域的碩博士生發表論文。藉由研討會促進華嚴學的學術交流與推廣,並提升華嚴學研究之品質,培養更多華嚴學者。

三、主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北市佛教會、國際青年華嚴學者學會

四、會議日期:2020年12月5日(六)至12月6日(日)

五、會議地點:台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華嚴蓮社4樓講堂

六、申請資格:在學研究 生:45 歲以下之大專院校及佛學院所在學研究生。已畢業研究生:45 歲以下之大專院校及佛學院所已畢業之研究生。
◎本單位保留部分發表名額予華嚴蓮社趙氏慈孝獎學金得獎者。

七、研討會議主題:
(一) 華嚴經論研究
(二) 華嚴歷史與文獻
(三) 華嚴哲學思想
(四) 華嚴宗與諸宗派思想之比較
(五) 華嚴藝術與文學
(六) 其他與華嚴學相關之主題

八、論文發表各類費用:
在學研究生:領慈孝獎學金,博士生新臺幣20,000元,碩士生新臺幣15,000元。
已畢業研究生:領發表費新臺幣6,000元。
◎境外青年學者投稿經錄取,全額補助經濟艙來回機票、食宿招待。

聯絡方式:
(一) 地址:台北市濟南路二段 44 號華嚴蓮社(捷運板南線忠孝新生站 2 號出口)
(二) E-mail:huayenyoung@huayen.org.tw
(三) 網址:http://www.huayencollege.org/frameset.html
(四) 電話:02-2351-8333 #143,或 02-2356-0758
(五) 傳真:02-2356-0758

系統號:

C-016681

東亞文化交流史青年學者論壇

東亞文化交流史青年學者論壇

標題:

東亞文化交流史青年學者論壇

時間:

2020年12月11至12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第一天)、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第二天)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中研院「東亞文化意象的博物書寫與物質文化」主題計畫

聯絡人:

李金縈,E-mail: eastasia.asihp@gmail.com

內容簡介:

投稿資格:國內外大學院校項.博士生.博士候選人.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
徵稿主題:東亞文化交流史相關研究之任何主題(博物學研究優先)

截稿日期:2020.8.31
錄取公告日期:2020.9.18
錄取者全文提交截止日:2020.11.20(全文建議長度:1萬~2萬字,含標點符號及註腳)

無法出席現場之錄取者,採webex線上發表

系統號:

C-016498

第19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9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2月25至27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中央大學(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

聯絡人:

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Tel: (02)2351-1619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邁向華語教學新紀元:多元、自主、聯動、融合
會議形式:專題演講、論文發表、教學工作坊、座談會、書籍教材展示
研討內容:以華語文為第二語言/外語之:
(一)語言本體研究:語音、音韻、詞彙、語法、語意、語用、篇章分析、對比分析與偏誤分析等;
(二)教學與習得研究:教材教法、中介語、習得歷程與策略、各年齡層課程與教學、專業華語課程與教學、新住民華語文教學等;
(三)數位學習與教學:遠距課程發展、工具研發與應用、數位教材等;
(四)測驗與評量研究:測驗命題設計、華語文能力測驗研究等;
(五)師資培育:師資培育、教師增能、多元課程師資;
(六)其他相關議題:跨文化溝通、華語中心營運與發展、華語教育國際傳播與推廣等。

重要日期:
審查結果公布:2020年7月31日前於會議網站及電子郵件通知。
論文全文繳交:2020年11月15日前。

系統號:

C-016496

第25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25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1年5月22至23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聯絡人:

李美萱助教,Tel: 02-77491651

內容簡介:

地理學關注人與環境的互動,並具有跨自然與社會人文學科領域的本質,更是培養具備地球永續發展素養的基礎與關鍵教育科目。回顧沙學浚、王秋原、施添福等前輩學者關於地理課程綱要之專論與十二年國民教育一O八課綱「社會領域--地理」的重大變革與成就,可理解我國地理教育之發展一向奠基於既有成果,掌握世界教育趨勢,並回應本土社會特質,務實而前瞻的達成各階段國家教育目標。

時值新一輪國家課程綱要修訂之展開,且學生未來將面對更為複雜而跨領域的全球環境與社會議題,第25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以「調適與創新-跨界的地理教育」為主題,邀請地理學、社會領域與地理教育相關學者、專家及研究生,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學校、學校外之地理教育實踐,結合不同學科領域與新興的教學法與評量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潛能,培養其具備因應未來世界所需的調適力、合作力、能動性與創造力。會議子題包括:
新興學習理論與教學法
探究與實作:議題融入與跨領域理念的課程實踐
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含學習歷程檔案)
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趨勢
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調適
空間資訊應用
環境監測與防災
觀光遊憩與區域發展
其他地理相關議題

*本研討會雖以中學階段地理教育為主軸,但歡迎幼教至大學(含)研究所以上之地理教育的研究成果分享,並歡迎學者專家另組工作坊及論壇。

本屆研討會將在 2021年5月22– 23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行。發表者請於2020年9月20日 (星期日) 前,至線上報名系統填妥表格(收到主辦單位回覆函即完成投稿手續,未收到回覆請來電確認。大會將於2020年9月30日(星期三)通知論文摘要審查結果。論文全文截稿日期為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優秀論文經推薦及審查後刊登於「地理研究」期刊。

發表報名系統 https://forms.gle/jB7vjRpR32esww8T7

系統號:

C-016562

第12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風、台味、新台流:台語文化的遺忘與再發現」

標題:

第12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風、台味、新台流:台語文化的遺忘與再發現」

時間:

2021年9月10至11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

聯絡人:

E-mail: taiwanconference2021@gmail.com

內容簡介:

台灣在語言、文化、生物各方面都展現豐富的多樣性,並隨時間的流轉而演變。台語做為台灣社會曾經的共通語、最多人使用的語言,由於戰前與戰後兩度錯誤的語言政策,導致年輕人的母語能力大量流失。除了口傳的褒歌、唸唱、俗諺、七字仔等民間文學,從歌仔戲、布袋戲到台語電影、台語電視劇、台語流行歌曲、台語搖滾與饒舌歌曲、以台語作為載體所呈現的民俗文化等,都顯現出這個語言的豐沛的活力。2018年立法院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更讓台語及其他語言獲得政府的支持,展現民主化以後台灣社會的多元文化。

除了這些某種程度上被遺忘的文化資產,形諸文字的台語文學也是台語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它讓無形的文化有了更具體的傳承依據。雖然台語文字的標準化遲至近十多年才確立,但近百年來以台語書寫的民間文學、歌仔冊、教會羅馬字的文本、新文學運動時期的台灣話文創作,或者是受解嚴前後開始的台語文/文學運動的影響,而陸續寫就的現代詩、散文、小說、劇本等台語的現代文學作品,皆累積極豐碩的成果,不僅為台灣文學帶來更在地的新風貌,也提供語言復振、歷史研究、語言學或社會學的研究材料,更是未來台灣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建構本土文化資本的極佳素材。

台語及相關文化、文學現象曾被視為粗俗不雅,但隨著整個社會對本土意識與多元文化的重視,政府機構、教育機關也開始重新發現各種台語文化。台語已然成為新「風」潮,展現獨特的品「味」,更帶動學術研究與日常生活實踐上的「流動與潮流」。因此,本研討會以台語相關的語言、文學、文化為主題,希望能涵蓋不同時期、不同風貌的語文、影像、聲音、展演等各種台語現象及資產,期待觸發更多深入探索的契機,進而能開啟受塵封的遺忘,為破繭重生的美蝶寫真,迎接台語文化的新紀元。此外,我們更期盼台語與客語、台語與原住民語之比較研究。不論是傳統還是現代,台灣本土或是全世界,我們歡迎各界針對台語文化投稿。主題包括以下語言、文化、文學三大類:

(一)台語語言學及台語實務應用
臺語流行歌的語言風格、韻律結構、詞曲搭配及語法結構之研究。
臺語教學之教學法、教學媒體與教材之研究。
臺語應用於文化創意、語言復振或其他實用層面之研究。
台語復振運動與客語或原住民語復振運動。

(二)台語文化
歌仔戲、布袋戲、台語戲曲。
台語電影、電視劇、新聞播報及其他台語大眾媒介。
台灣料理、民俗、慶典、地名與台語的關係。
當代台語流行歌曲、搖滾樂、饒舌與嘻哈、其他台語音樂。

(三)台語文學
褒歌、歌仔冊之於口傳或文字標記的歷史意涵。
白話字文學與新文學運動的關係。
台語文學的作家或作品論。
台語小說的現代性、庶民性、性別議題。
以及其他相關的議題。

◎投稿方式:請填寫附件「投稿者資料表」,寄至聯絡信箱: taiwanconference2021@gmail.com
◎投稿期限:即日起至2020年8月10日止
◎審查結果通知:2020年10月15日 

系統號:

C-016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