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戴忠毅:蕭泰然的聖樂創作與信仰探索

【演講】戴忠毅:蕭泰然的聖樂創作與信仰探索

標題:

【演講】戴忠毅:蕭泰然的聖樂創作與信仰探索

時間:

2020年8月2日(週日)14:30

地點:

臺灣音樂館B1視聽室(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

主辦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主講人:

戴忠毅(財團法人蕭泰然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

內容簡介:

蕭泰然(1938-2015)不僅是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更是一位虔誠而真情的基督徒,他的祖父是牧師,父親是教會長老,亦是一位留日的牙醫生。蕭泰然創作出許多宗教歌曲,如:神劇《耶穌基督》、清唱劇《浪子》,這與他從小信仰基督教,感受到教會音樂的真善美有極大關聯。他運用西洋古典音樂手法來豐富作品,以臺灣美麗豐富的讚美詩歌譜出優質曲調、節奏與和聲。

本次講座邀請財團法人蕭泰然文教基金會前董事長戴忠毅先生,分享與介紹蕭泰然的聖樂作品,歡迎民眾一同參與,聆聽這位音樂家的成長背景及人生故事。

▶️報名方式:自7月2日上午9時開放預約報名,限額100名正取、10名備取,並請留正確聯絡電話以做確認,備取者將於7月30日公告於http://event.culture.tw/NCFTA。成功報名者,活動當日請於下午2時20分前報到,之後將開放現場觀眾候補進場,謝謝!
報名由此去→ https://reurl.cc/Y1NNxX

▶️入場方式:因應疫情,敬請來館觀眾配合防疫措施,本場館入場全面量體溫,額溫攝氏37.5度以上者,將無法入場;現場入場採實聯制(須登記姓名、聯絡方式、出入館時間、觀眾席座位、旅遊史等,個人資料僅保留28日後銷毀),觀眾參與活動須全程戴口罩。

*公務人員、教師全程參與者,核發學習時數2小時(需要者請於報到時填寫資料)。
*更多相關資訊隨時更新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異動的權利

系統號:

A-016451

【演講】邵廣昭:臺灣魚類資料庫之建置與海洋保育

標題:

【演講】邵廣昭:臺灣魚類資料庫之建置與海洋保育

時間:

2020年8月3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主講人: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內容簡介:

備註:
1. 本場次為中文演講,採線上報名,報名網址:https://reurl.cc/R4Nz3D,歡迎對講題有興趣之人士踴躍參加。
2. 報名時間至7/31(週五)17:00止,會場容納位置有限,報名者將優先入座。
3. 本演講提供『環境教育時數』2小時認證,會後由主辦單位進行登錄。
4. 敬請自備水杯。

系統號:

A-016487

【演講】曾獻緯:從「汲取」到「補貼」:戰後臺灣糧食體制的形構及其變革(1950-1974年)

標題:

【演講】曾獻緯:從「汲取」到「補貼」:戰後臺灣糧食體制的形構及其變革(1950-1974年)

時間:

2020年8月4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曾獻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博士)

內容簡介:

1.欲參加者請上網報名,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2.進入會議室前,請配合量測體溫、使用酒精消毒雙手並全程配戴口罩。
3.額溫量測≧37.5度或有明顯呼吸道相關症狀者,敬請配合離場。
4.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6429

【演講】侯嘉星:技術引進與環境開發:以大雪山林業公司經營為例

標題:

【演講】侯嘉星:技術引進與環境開發:以大雪山林業公司經營為例

時間:

2020年8月4日(週二)10:00-12:3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侯嘉星(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與談人:王鴻濬(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9b6sot3FauhkjWkD8
備註:
1.欲報名者煩請於7/31之前填寫表單,恕不接受現場報名。若報名後臨時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助理林于煖小姐
2.本活動以中文方式進行。
3.本活動為本院環境教育項目之一,全程參加者可得2小時環境教育時數。
4.本活動將提供午膳,請於報名表中選擇葷食或素食,亦可選擇不用餐。
5.為防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與會者請自備口罩。

系統號:

A-016430

【演講】廖敏淑:中日兩國在西方近代化前對外交涉空間的運用及其名分次序之比較

標題:

【演講】廖敏淑:中日兩國在西方近代化前對外交涉空間的運用及其名分次序之比較

時間:

2020年8月4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

主講人:

廖敏淑(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 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2020年度演講】
主持人:李佩蓁(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備註:
為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請線上報名,恕不接受現場入席。
2.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未戴口罩者請勿入場。
3.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進入人文館前敬請配合保全人員防疫措施。
4.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感冒、發燒者,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系統號:

A-016392

【演講】張遠:維基百科的知識形塑--以中文維基百科的相關規則與實際運作為核心

標題:

【演講】張遠:維基百科的知識形塑--以中文維基百科的相關規則與實際運作為核心

時間:

2020年8月5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張遠(臺灣維基媒體協會理事長)

內容簡介:

維基百科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知識類網站,對於大眾知識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次演講將以實際參與維基百科編寫和管理的十多年經驗為基礎,從中文維基百科的收錄知識規則制度,與根據這些規範編寫的維基人們實際產生內容的運作方式,來探討維基百科知識內容的形塑方式和特色。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8月2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人數:以40人為上限,須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8月3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8月3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一、本所「午餐時間」改成「週三下午茶」,時段亦改成下午2:00~3:30,場地為本所「第一會議室」。
二、會場內禁止用餐(飲用茶水不在此限),大會將敬備點心,於結束時發放給與會者帶走享用。
三、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感冒、發燒者,建議在家休息。【請事先來信取消參加】
四、進入會場前,請配合量測額溫、使用酒精消毒雙手。
五、在「第一會議室」內請全程配戴口罩。
六、體溫超過37.4度者,謝絕進入「第一會議室」。
七、大會於舉辦當日上午會先消毒清潔場地,請安心使用。

系統號:

A-016421

【演講】林亨芬:取締與維權:日本對南滿馬賊問題的認識及肆應(1904-1922)

標題:

【演講】林亨芬:取締與維權:日本對南滿馬賊問題的認識及肆應(1904-1922)

時間:

2020年8月6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主講人:

林亨芬(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 林文凱(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

在日俄勢力進入中國東北以前,馬賊已是中國地方政府鎮撫重點。關於馬賊與日本關係,既有研究大多關注兩者間的對抗與合作,較少從治理角度,探討日本如何認識馬賊及處理馬賊危害情形,以及在日本經營滿洲過程中馬賊扮演之角色。本文指出,日本在滿當局於統治前期對馬賊的認識,以及處理馬賊危害事故,主要依據日俄戰時被動掃蕩、調查基礎與條約權限,採取兩面手法,對於未妨害日人利益者,擬善誘利導使馬賊為其所用。日人遇害時,則出動日本軍警,依搜查、懲兇、道歉、賠償模式與中國交涉善後。此一解決模式,僅能就個別被害給予撫慰,難以建立較好的人身保護、遏止犯罪的機制。日方為了緝兇雖出動較多軍警搜查,然在成效有限下,乃將責任歸咎中方。對日本政府而言,日僑的安危固然重要,如何維繫南滿利權、與國際協調進而擴大日本勢力更是擠身國際關鍵。故於裁軍風潮下,以「尊重既成事實」聲明南滿利權係不得變更事項。惟1922年6月新內閣成立後,計畫調整南滿鐵道駐軍,且不顧日僑抗議與陳情,顯見其妥協。

♦ 防疫公告事項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6455

【演講】何建興:Can the World Be Indeterminate in All Respects?

標題:

【演講】何建興:Can the World Be Indeterminate in All Respects?

時間:

2020年8月6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何建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周大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系統號:

A-016422

【演講】邱振豪:Uncovering syllable-final nasal merging in Taiwan Mandarin

標題:

【演講】邱振豪:Uncovering syllable-final nasal merging in Taiwan Mandarin

時間:

2020年8月10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語言所5樓5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語言所

主講人:

邱振豪(國立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

系統號:

A-016393

【演講】黃淑莉:殉道、復活與文化大革命:《啟示錄》與滇北苗族教會的兩種歷史性

【演講】黃淑莉:殉道、復活與文化大革命:《啟示錄》與滇北苗族教會的兩種歷史性

標題:

【演講】黃淑莉:殉道、復活與文化大革命:《啟示錄》與滇北苗族教會的兩種歷史性

時間:

2020年8月10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黃淑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與談人:孫寶玲(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授)

本場演講限制參與人數,請預先報名。

1958年教會活動轉入地下,《啟示錄》觀點逐漸在滇北苗族(阿卯)基督徒中流傳開來,直接促成文革後期以解放前內地會滇北教區洒普山總堂牧師王志明公開殉道為起點,訴求末世降臨與聖徒被提的千年運動,影響遍及滇北各族群教會。本次演講探討《啟示錄》為千年運動所預示的救贖之路,從出現、盛行、分歧乃至消失的過程如何形塑阿卯基督教的兩種歷史性。對牧師殉道的不同解讀是分歧的導火線:千年運動的救贖之路的終點在「平安國」,信徒堅信殉道牧師是《啟示錄》中被宰羔羊,在經歷殉道、被提與復活的末世情境,救贖經驗的顯現越加明確與特定,最後在守戒中獲得進入平安國的確信。復興運動見證「十字架」的救贖之路,信徒堅信牧師殉道見證主耶穌的道路,在經歷教會關閉、文革受難與改革開放的歷史情境,受難經驗的敘事也越加純粹,文革浩劫昇華成為教會的共同記憶,最後在受難經驗的共同記憶中重建改革開放的教會制度。在千年運動裡的救贖符號是復興運動裡的受難符號,兩種符號意識形態、兩種不同的歷史性,前者走進滇北教會的闇黑禁忌,後者構成滇北教會的公共歷史。

系統號:

A-016420

【演講】陳益源:「非同凡響」的越南漢文小說

【演講】陳益源:「非同凡響」的越南漢文小說

標題:

【演講】陳益源:「非同凡響」的越南漢文小說

時間:

2020年8月10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陳益源(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請務必事先報名。
*若遇額滿,將關閉報名系統。

系統號:

A-016499

【演講】黃自進:圍堵在亞洲:日美同盟關係的深化(1960–1972)

標題:

【演講】黃自進:圍堵在亞洲:日美同盟關係的深化(1960–1972)

時間:

2020年8月11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主講人:

黃自進(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 程建人(外交部前部長)、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 防疫公告事項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6456

【演講】黃克武:顧孟餘的清高: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

標題:

【演講】黃克武:顧孟餘的清高: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

時間:

2020年8月14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主講人: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季倫(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防疫公告事項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6457

【系列演講】臺灣學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臺灣學系列講座

時間:

2020年7至11月,共5場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 #4221

內容簡介:

8月15日(週六)9:30-12:20
家有杜氏──戰後臺灣女性的生活技藝與知識(吳燕秋,自由作家、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9月12日(週六)9:30-12:20
臺灣原住民生活文化紀錄片(Mayaw Biho,臺灣原住民文化、歷史與生活紀錄片導演、前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族電視臺臺長)

9月19日(週六)9:30-12:20
茶壺裡的風暴──蔣渭水臺灣民眾黨與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的分裂(莊勝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11月14日(週六)9:30-12:20
近百年臺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系統號:

A-016340

【工作坊】2020南島教學工作坊

【工作坊】2020南島教學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2020南島教學工作坊

時間:

2020年9月14日(週一)12:00~17:00

地點:

清華大學人社院C310(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世界南島既原住民族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聯絡人:

葉潔昕,Tel: 03-5715131#34535

報導者:

國立清華大學世界南島既原住民族中心

內容簡介:

13:00-14:00
主持人:林文蘭
世界語言通論(廖秀娟)
臺灣南島語綜論(葉美利)

14:00-15:00
主持人:賴婉琪
當代台灣南島議題(顧坤惠)
東南亞族群與文化(高進榮)

15:15-16:15
主持人:陳芷凡
幼兒多元文化教育(辛靜婷)
原住民法(黃居正)

16:15-17:00
綜合討論

報名表單截止日期:09/01
報名表單:https://reurl.cc/exKQQR

系統號:

A-016527

【研習營】2020經學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2020經學研習營

時間:

2020年9月2日(週三)至9月4日(週五)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B1多用途空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

廖秋滿,Tel: 02-27895756;E-mail: classics@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研習營主旨】
本學術研習營以「經學」在現代學術研究中的反思作為主題,希望通過多元的視角進行多面向的解讀,以活絡「經學」研究的內容,培養新生代的研究人才,重啟「經學」在現代學術中的意義與價值。此一主題涵蓋多個解讀的視角,包括史學、哲學、文學、文獻學、出土文獻學、語文學、詮釋學、東亞儒學、西方學術、現代社會等等。

【研習資訊】
研習方式:課程規劃八場專題講座與研習討論,學員需預先閱讀各課開立之參考書目 與資料,以便參與討論,研習會後頒與結業證書。

【專題講座】
(*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陽明良知說的跨文化詮釋
李明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經學與詮釋
林遠澤(政治大學哲學系)

經學意義的重塑──從出土文獻學的視角進行反思
范麗梅(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日本近代的經學研究
張文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左傳敘事與經義
張素卿(臺灣大學中國文學係)

經部著作的偽書、真本與輯佚:以《經義考》易類為討論中心
陳鴻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形態變化與經典詮釋
楊秀芳(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經學敘述與哲學史敘述
楊儒賓(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報名資訊】
國內大專院校文學院系所碩、博士班研究生,名額30名(視情形增減)。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止。
報名方式:
1. 一律採電子郵件報名。
2. 於報名截止日前,同時繳交下列資料,並以附件方式寄至報名信箱(classics@gate.sinica.edu.tw )。報名資料為審查評選之參考,資料不齊者恕不受理。
(1) 報名表。(請於研習營網站下載)
(2) 自傳履歷,500至1000字。請簡述個人經歷、專業領域、研究計畫或興趣。(pdf檔,新細明體12號字)
(3) 個人資料蒐集使用授權同意書。(親筆簽名後,掃描或拍照成圖檔格式傳回)
(4) 身份證明。(學生證或在學證明、入學證明,掃描或拍照成圖檔格式傳回)
(5) 如有代表作,可檢附研究著作一種。(pdf檔)

食宿安排:交通費請自理。研習期間備有午餐、晚餐,並免費提供外地學員(或本地有需要者)住宿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

公布錄取名單:預定於2020年8月中公布於研習營網站,並E-mail通知錄取、備取學員。未錄取者恕不另行通知。

【注意事項】
1.本次研習營活動不接受現場報名及旁聽,非主辦單位邀請者,請勿前往。
2.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變更及最終錄取學員之權利,如有未盡事項將隨時於網站公布與更新。
3.如遇不可抗力之事故而無法如期舉行研習營,主辦單位將於網站公告。

系統號:

A-016339

【資料庫】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Records of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of China, 1854-1949(中國舊海關檔案)

標題:

【資料庫】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Records of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of China, 1854-1949(中國舊海關檔案)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

內容簡介:

試用連線網址:https://go.gale.com/ps/aboutThisArchive?userGroupName=twnsc183&inPS=true&mCode=2YNC&prodId=CFER
試用期限:即日起至2020年9月6日。
備註:限中研院內IP範圍內使用,免帳號密碼。
資料庫簡介:收錄從1854年到1949年包括多種不同類型的檔案,為研究中國的生活、外交、貿易和政治提供了寶貴且獨特的資源。包括總稅務司通令、倫敦辦事處文檔、與四大港口(上海、漢口、哈爾濱、汕頭)間的半官方通信、貿易監管檔案、抗日戰爭及內戰期間的海關記錄。

系統號:

A-016453

【資料庫】中醫中藥古籍大系四編資料庫

標題:

【資料庫】中醫中藥古籍大系四編資料庫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

內容簡介:

試用連線網址:https://gujiku.unihan.com.cn/Products/Read/ZYZY4B

試用期限:即日起至2020年8月31日。
備註:限院內IP範圍內使用,免帳號密碼,同時3人上線使用。
資料庫簡介:本庫主要收錄曹炳章主編之《中國醫學大成》的147種醫書。《中國醫學大成》是曹炳章先生於1920年代約集名醫、遍覽群書,精選中醫典籍中的珍本、孤本、抄本進行整理,共同批校圈注、補闕正謬。該書採擇自先秦迄近代之中醫經典要籍,凡理論、方藥、臨床各科兼備,共分為十三類,包含:醫經、藥物、診斷、方劑、內科、外科(含傷科、眼科、五官)、婦科、兒科、針灸(含推拿、手術)、醫案、醫論、醫話等,書前皆有各醫家序及內容提要。曹炳章一生致力於中醫事業,為中醫古籍的保存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系統號:

A-016488

【工作坊】跨界的性別史研究:理論與實踐

標題:

【工作坊】跨界的性別史研究:理論與實踐

時間:

2020年11月18至19日(週三至週四)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聯絡人:

林秀娟:886-2-27898202;Tel: 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本會決定將「跨界的性別史研究:理論與實踐」工作坊延期至2020年11月18-19日。為便於訂房及其它事務安排,敬請於5月15日前回覆是否仍參加會議。與會學者繳交論文日期延至10月20日,海外學者申請機票補助者,請於9月1日前寄來全文,本會將於9月15日之前公告補助名單。諸多不便,敬請見諒,並感謝您的參與。

系統號:

A-016338

【工作坊】第二屆學術寫作與出版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第二屆學術寫作與出版工作坊

時間:

預定2021年2月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美國社會科學研究評議委員會(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聯絡人:

江咨靜,E-mail: gingertw@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由中央研究院與美國社會科學研究評議委員會(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共同合作的第二屆學術寫作與出版工作坊將在2021年2月於台灣中央研究院舉辦(由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策劃執行)。這個工作坊的主旨在協助訓練年輕學人,為投稿國際英文論文期刊所需具備的寫作技巧與能力,工作坊為期四天(2月23-26日),課程包含講習、小組討論、個別指導與實際練習、及邀請部分第一屆工作坊成員來分享他們的學習和之後論文修改與投刊的經驗(詳見附檔一Workshop Announcement)。

工作坊將分兩階段進行徵選,第一階段申請人必須填寫自己的基本學術背景資料、簡述想要提出的論文題綱等等(見附檔二Application Form)。第一階段入選者需在三個月內完成論文繳交,講習教授將做第二階段評審,第二階段入選者將被邀請參加工作坊。工作坊講習教授皆為資深學者,長年參與國際期刊編輯、審查與出版工作;工作坊所有講習費用由中研院與美國社會科學研究評議委員會贊助,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將提供食宿安排。

重要日期:
2020/8/9(週日)繳交第一階段申請
2020/11/29(週日)繳交第二階段論文申請

系統號:

A-016337

【工作坊】東アジアのコロナ禍を考える——伝染病と報道

標題:

【工作坊】東アジアのコロナ禍を考える——伝染病と報道

時間:

2020年8月10日14:00-16:00

地點:

Zoom会議

主辦單位:

中国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c-mon@tcn-catv.ne.jp

內容簡介: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鎖というショッキングなニュースが届いて以来、世界はほぼ毎日、そして、毎時刻、新型コロナに関連するニュースに囲まれています。この新型コロナが私たちの日常生活、そして、報道にもたらしたものはいかなるものであったでしょうか。また、新型コロナが、東アジアの各国の政治に与えた影響はいかなるものであったでしょうか、など振り返るべきことは多々あります。

中国研究所ではこの度、新型コロナに関連するワークショップ「東アジアのコロナ禍を考える―伝染病と報道」をオンライン形式(Zoom会議)で開催し、各国の新型コロナをめぐる報道を考える機会として提供するとともに、今後のさらなる議論を喚起したいと存じます。

・司会:青山治世(亜細亜大学)
・会場:Zoom会議(追って招待のメールを送ります)
・主催:中国研究所

報告1「感染症対策における中国モデルの行方」 飯島渉(青山学院大学)
報告2「日本のバイラル情報(メディア流言)と潜在的輿論」 佐藤卓己(京都大学)
報告3「中国のコロナ報道と愛国主義」 孫安石(神奈川大学)
報告4「台湾のコロナ対策と民意」 川島真(東京大学)

※中国研究所員、会員でメーリングリストに加入している方には追ってzoom会議のリンクをお送りいたいします。その他と一般の方で参加ご希望の方は、c-mon@tcn-catv.ne.jpまでご連絡ください。

※中国研究所はただいま事務室を暫時閉室しておりますので、お電話はつながりません。メールでご連絡ください。皆様のご参加を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

系統號:

A-016396

【展覽】布列松在中國 1948-1949 / 1958

【展覽】布列松在中國 1948-1949 / 1958

標題:

【展覽】布列松在中國 1948-1949 / 1958

時間:

2020年6月20日至11月1日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3A展覽室(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法國布列松基金會

聯絡人:

簡小姐,Tel: 02-2595-7656#203

內容簡介:

本次展出法國攝影師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於1948年至1949年及1958年,兩次在中國大陸拍攝的紀實攝影,呈現珍貴的時代印記,見證近代歷史轉身的瞬間。1948年布列松受到當時全球單期發行量超過五百萬本的美國《生活》雜誌委託,進入中國拍攝記錄政權即將易主的關鍵時刻,並以1949年《生活》首刊號,以〈北平的最後一眼〉為名刊登專題,在國際間廣為流傳。1958年,在中共當局的安排陪同下,布列松再訪北京與上海,時逢「大躍進」發起之時,記錄下中國歷經政權更迭後的不同面貌。

面對劇變的時代,鏡頭下掌握複雜的人物與社會情境,布列松畫面以其獨特之構圖與系列紀實照片相互呼應,展現其著名的「反紀錄式」(anti-documentary style)的攝影特色,冷靜而中性地捕捉歷史瞬間的人物形色,奠定他重要之報導攝影大師地位。本展由法國攝影史學者米榭勒.費佐(Michel Frizot)與臺灣策展人蘇盈龍共同策劃,展出約170件原版照片,以及相關之書信原件與雜誌。

系統號:

A-016454

【展覽】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

【展覽】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

標題:

【展覽】風格故事——康熙御製琺瑯彩瓷特展

時間:

2020年8月18日開幕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7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風格指一段時間內出現且開始流行,具鮮明可識別特徵的藝術形式。以此展覽而言,理應包含作品的裝飾技法、紋樣與顏色。那麼琺瑯彩瓷係屬畫琺瑯工藝下的一類,簡而言之,乃以瓷胎做為基底素材,再使用琺瑯色料於器表彩繪紋樣,經二次燒成的作品。尤其因此項工藝創發於清康熙時期(1662-1722),成品多半以「御製」款為記,在「御」字富含帝王尊稱下,而能呼應皇帝授意製作的背景,進一步凸顯康熙御製琺瑯彩瓷蘊含的帝王審美意趣。展覽擬從作品的樣式風格著眼,透過發佈一批原來收納於紫禁城景陽宮的試繪品,重新觀察康熙御製琺瑯彩瓷從草創至發展成熟的轉變,並以「皇家標記」、「山花野菊」和「宮廷潮色」三個敘事單元,建構康熙皇帝致力於研發畫琺瑯器的經過,甚至發掘隱含其中的小故事。

系統號:

A-016459

【展覽】凝視與穿越: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

【展覽】凝視與穿越: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

標題:

【展覽】凝視與穿越: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

時間:

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月3日

地點:

高雄市立美術館B01展覽室(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7)555-0331

內容簡介:

隨著時代變遷,每個城市的「地平線」都會不斷地起落變化,高雄亦同。而從古至今,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會對他們生活的世界相當有感,並用他們的畫筆、相機記錄眼前的風景畫面,那些畫面就像唱盤針淺淺地印刻在你的腦海中。當時間恍惚流逝的時候,所有曾經熟悉的景象,都可能逐一被新的建物所瓦解或遮蔽,你我終將活在一個全然陌生的世界中。

跟全球各地美術館一樣,高美館也收藏了與所在地相關的大量時代物證,為自身的地理位置標示了座標,指出了存在價值。而典藏中關於「城市」的各式圖證,包括超過百件與高雄相關的風景繪畫或攝影,都已逐步累積成他館無可取代的地方重要史料庫。

109年9月1日是高雄從「打狗」被正名為「高雄」滿100週年的紀念日,為慶祝這一天,高雄市立美術館特別配合市政府的「高雄100」系列慶祝活動,分別推出《凝視與穿越 : 藝術典藏中的高雄百景》系列之《石鼓風景光廊》與《風景典藏體驗展》;透過超過百件的典藏作品與影像,高美館將串構出充滿在地符號的記憶迴廊,並帶你穿越高雄的今昔。

系統號:

A-016472

【展覽】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展覽】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標題:

【展覽】呼畢勒罕——清代活佛文物大展

時間:

2020年8月1日至11月1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S304陳列室(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05-3620777

內容簡介:

佛教自西元前三世紀起向亞洲各地傳播,於一世紀初傳至中原漢地,而藏族則遲至七世紀始與之接觸。西藏佛教雖大部承襲印度後期大乘佛教(Mahāyāna Buddhism)特色,亦吸收相當程度的漢傳佛教內容,再融入當地原始宗教習俗,而發展成為今日的獨特信仰體系。

藏傳佛教各宗派皆形成「轉世化身(藏語Tulku)」的傳承世系,漢人稱之為「活佛」。此項傳統未見於印度或中國,在西藏也是漸進發展而成。無論七至九世紀的「前弘期」佛教或十世紀末復興的「後弘期」佛教,藏區佛寺的領導承繼皆採師徒或家族制。十三世紀,噶瑪噶舉(Karma Kagyu)派為決定教派領袖,首先採用轉世(Reincarnation)制度。十五世紀,活佛體制已漸為各派採納,迄今仍係藏傳佛教領袖的主要傳承方式。

宗喀巴(Tsongkhapa, 1357-1419)於十五世紀創建格魯(Gelug)派,初期發展採師徒傳承,後亦兼納轉世體制。十六世紀末,蒙古諸部陸續接受格魯派為主要佛教信仰,並將藏語Tulku譯為蒙語「呼畢勒罕(Khubilghan)」。滿族入關前,因蒙古部落影響而接觸藏傳佛教,入關後更扶植格魯派為滿、蒙、藏三族共同信仰。對於呼畢勒罕的承續,清廷曾建立完整的官方認證體制,透過正式冊封與定期納貢,由格魯派掌理蒙藏地區政教事務。

本特展以清代活佛相關文物為佈陳內容,一以介紹清廷與各重要活佛間的互動,一以說明清宮藏傳佛教藝術的特色。

系統號:

A-016500

【展覽】青銅饗宴——古代的禮儀與樂曲

【展覽】青銅饗宴——古代的禮儀與樂曲

標題:

【展覽】青銅饗宴——古代的禮儀與樂曲

時間:

2020年6月25日至10月25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S101陳列室(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05-3620777

內容簡介:

人類早期文化發展一般可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與鐵器時代。在歷經漫長的石器時代以後,逐漸掌握採掘、冶煉金屬礦的技術,更發展出銅與錫、鉛等金屬的青銅合金,用來製作生活所需的工具、武器、器皿及裝飾品等。青銅,具有熔點低、硬度高及性質穩定等特點。在經過了數千年的地下埋藏後,原本金黃的色澤被綠色的銅鏽覆蓋,變成了青綠色,因此被後人稱之為青銅。青銅材質的廣泛運用,促成了經濟生產的躍進,也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樣貌,被視為人類早期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本展覽聚焦於距今約三千年前的華夏文明青銅禮器,介紹當時的重要器類與豐富裝飾。此次精選展出本院典藏之青銅文物,同時運用創新的影音多媒體科技,打造大型沉浸式劇場,並特別設置複製文物觸摸體驗區,邀請觀眾在多元的感官體驗中,一窺古代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世界。

系統號:

A-016502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標題: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時間:

2020年8月22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甲骨文字意象最鮮明的,莫過以動物體態構形者。本次展覽主角是刻辭中的動物文字及圖畫,包含豬狗牛羊、象馬鹿虎、龜蛇龍鳳等等;有傳說神獸,有真實物種;有野生動物,有飼養禽畜;或被馴用,或為祭牲,也可能是害物。這些蟲魚鳥獸甚而脫胎作人名、地名、天象的代指,創生出更多語彙。殷人在甲骨上勾畫著生態觀察,更借助自然知識詮釋複雜的人類世界與抽象概念。走進商王動物園,我們將看見三千多年前動物與人群互動的故事。

系統號:

A-016532

【展覽】街頭巷尾有神明2.0──宗教地景調查計畫成果展

【展覽】街頭巷尾有神明2.0──宗教地景調查計畫成果展

標題:

【展覽】街頭巷尾有神明2.0──宗教地景調查計畫成果展

時間:

2020年8月1日至10月18日

地點:

世界宗教博物館(新北市永和區中山路一段236號7樓)

主辦單位:

世界宗教博物館、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聯絡人:

張聖涵,Tel: 02-8231-6118#8303

內容簡介:

世界宗教博物館與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合作,進行為期3年的「宗教地景調查計畫」,利用GIS技術結合歷史文獻與田野調查,深度調查雙和地區宗教歷史悠久且具重要性的八處地點,分別為中和威遠壇、中和圓通禪寺、中和天主之母堂、永和長老教會、永和保福宮、中和廣濟宮、中和福和宮。

本次展覽除了展示調查研究成果之外,結合影像紀錄以及資料數位系統,呈現嶄新的視角及豐富多元的調查方式。並規劃台灣宗教文化田野調查主題課程,運用工作坊、講座、參訪等形式,邀請深訪團隊分享田野調查經驗,實地參訪宗教地景,瞭解在地人文歷史,歡迎對於田野調查與在地宗教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到館觀賞展覽及參加相關課程活動。

系統號:

A-016535

【展覽】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

【展覽】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

時間:

2020年8月1日至2021年1月3日

地點: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二樓長廊(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聯絡人:

林小姐,Tel: (02) 2619-1313 分機314

內容簡介:

十三行博物館於8月1日推出「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展示來自多個泰雅支群的特色傳統服飾、飾品,以及現在泰雅織女改良的傳統服飾。本次展覽除了有豐富的展品外,也以數位互動小遊戲的方式解說織布的技法及線材的製作等,除了欣賞美麗的織布之外,也能更深入理解這絢麗的技藝。歡迎觀眾跟著泰雅織女的腳步,走進十三行博物館認識泰雅織藝之美。

系統號:

A-016537

【展覽】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展覽】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標題:

【展覽】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時間:

2020年4月3日至11月29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公益財團法人佐藤春夫紀念會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西元1920年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來臺旅行數月,並以臺南等地為背景留下多部作品。為紀念這趟難得的臺日文學之遇,本館將與日本佐藤春夫紀念館合作展覽,向世人介紹其臺灣系列作品,並呈現百年來不斷衍生的創作面貌。

系統號:

A-016327

【展覽】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展覽】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時間:

2018年5月25日至2020年8月1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3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所著《天香傳》,為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所做之專著。「茄楠」是明代開始視為最高等級的沉香。沉香的形成是由瑞香科樹木經過刀傷、蟲蛀或細菌感染傷口所分泌的樹脂,經過長時間結節而成,即所謂「結香」。主要出產於兩廣、海南、越南與其他東南亞地區。因為特殊的結香方式,成為或蜜香或乳香,既醇厚又清涼的幽遠香味。自古以來,為世人所重,在生活、宗教、醫學都被妥善使用,發展出獨特鑑賞方式、隨身香佩及薰燃器具,成為奢華尊貴又帶有士人風雅的香玩文化。將展覽取名為「天香茄楠」,期待觀者除欣賞工藝製作之美外,更能探尋如天香般令人難忘的香味。

展覽分成兩部分,一是「香之道」,通過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宮廷茄楠沉香,看過去的日子裡,稀有的沉香是如何被珍藏、穿戴及薰燃品玩,故分為「收藏陳設」、「隨身佩飾」、「品香香具」三個單元,以了解古人是如何使用這種價比金高的香中鑽石,讓生活更有味道。二為「香之味」,看今日除收藏、佩戴外,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復興了品香文化。以品香為主,發展出完整的香席器用,藉由展出「香具藝術」與「品香空間」二單元,讓這些優秀的創作來說明現代人如何玩香,同時傳遞著屬於現代人生活的美感。

在沉香越來越稀少的今日,透過展覽,看當時宮廷如何將最上乘的沉香,奢侈的做成各種精美的香玩器。也經由台灣在地的本土創作,將生活美學淬煉在玩香的器具。

系統號:

A-016328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標題: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時間:

2019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10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二樓歷史教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黃小姐,Tel: 07-5312560#208

內容簡介:

臺灣近代水泥工業的發展,以淺野水泥為開端,壽山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讓這塊土地與水泥產業有緊密的關係,一直持續到戰後的台灣水泥公司,百年的歲月時光,直到政府停止西部礦區的採礦權,臺灣最早的水泥廠,就此告一段落。

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的停採,是另一個歷史延續的起點。細數後續的發展,2011年在地方團體及政府單位的努力下,成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台灣水泥公司提供土地建設柴山滯洪公園,緩解地方淹水問題;鼓山崎腳遺址的挖掘,重現先人的遺跡;石灰窯及紅磚倉庫的保存,延續水泥產業的記憶。水泥盛世後的蛻變,讓這塊土地以自然及文化的韻味重現,資源開發與環境及文化的關係是否有更多的可能?

系統號:

A-016329

【展覽】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

【展覽】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

標題:

【展覽】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

時間:

2020年1月15日至12月31日

地點: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大廳(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主辦單位:

新竹縣政府、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新竹縣議會

內容簡介:

縣史館年度特展「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於2020年1月15日盛大開展,展期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本檔展覽透過新竹縣煤礦史的重新梳理,帶領鄉親走入新竹的礦場記憶及礦工的生命故事,一同來了解新竹的煤礦輝煌史。

煤礦是臺灣現代化工業的基礎,新竹縣沿山地區從北到南,從關西、尖石、橫山、竹東、五峰、北埔、峨眉等鄉鎮,再延伸到苗栗的南庄,從日本時期到光復後都曾設有礦場,如龍臺煤礦、新竹煤礦及建豐煤礦等,不只帶給地方工作機會與經濟改善,也留下了集體生活記憶、時代故事及內灣線鐵路,新竹縣身為全臺第二大煤礦大縣,礦業文化更應及時保存與記錄。本檔展覽於策展過程中經由老礦工們的牽線,接觸許多相關礦場從業人員與在地協會,老礦工們更是熱情提供家中封存已久的圖稿、書冊與器具進行展示,如郭仁禮、呂清智、周政男、甘嘉亮、林政宏、溫天火、范振燿及周秋蓉等人,在「新竹礦工人物誌」中可以看到、聽到與讀到這群老礦工們重新回憶著地底生活,同時更感謝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及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商借部分展品,讓本檔展示得以更加精采。

展場規劃是從臺灣煤礦業整體發展,逐步聚焦到新竹地區煤礦分佈與聚落故事,更以一封簡短的求職信,回首臺灣煤礦業走入歷史下的礦工心境,將礦工的真情故事帶入縣史館。本展四大展區分別為「煤與礦業知識」、「礦坑環境與安全」、「新竹地區煤礦」以及「新竹礦工人物誌」,除了透過文字認識臺灣與新竹地區煤礦業,更以實體文物以及手繪漫畫方式,讓民眾走進礦工的生活,展區更由擔任策展顧問的新竹文史工作者,也是曾擔任礦場保安督察員的周政男老師,勞心勞力的建置模擬坑道以還原當時工作環境。

此外為了讓民眾近身感受煤礦車,一走進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出借的礦車,礦車背後那偌大的礦工身影也震撼著我們。談及新竹地區的煤礦聚落,居住在此的老礦工大多為客家人,在策展顧問周政男老師與另一策展顧問影像工作者古少騏老師協助下,本展也以客家母語訪談影片,讓老礦工得以表達自己的生命故事,展版中部分文案更同時以客語並呈,如同縣內文史工作者古少騏老師長期深耕縣內煤礦文化及礦工生命史的保存工作,在礦工用客語形容礦坑的工作與生活中,琢磨採集出「睡炭」、「拖籠空」及「行烏跍」等獨特客語用詞,生動的傳達礦場的環境和工作的狀態,有顏色、動作、有聲音、更有故事。

系統號:

A-016330

【展覽】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展覽】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標題:

【展覽】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時間:

2020年5月30日至8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檔案,不僅是政府部門遂行職能所形成的文書紀錄,更是考察國家政務推動與法規制定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由於檔案具有參考稽核價值,因此自先秦始,各代政府莫不著手建立完善的國家檔案保管制度。據《史記》載述,西周成王已下令將政府重要檔案藏於金匱,可見中國的檔案保存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此一作法歷代相沿不替,為後世留下豐富的史料文獻。

政府檔案具高度機密性,外界不易接觸。本院所藏清代檔案文獻,包含政府部門公務往來的各式文書、官員履歷傳記,以及官方編纂的歷朝實錄、起居註冊、聖訓、會典等。由於事涉國家大政,此等檔案典籍皆經清政府審慎封固保存。滿族入主中原,檔案管理與保存承襲前朝舊制;對於登記、謄抄、繕修、核對、歸檔等項,皆以明文規定。例如職掌全國高度機密政務的軍機處,所經辦處理的檔案簿冊數量浩繁,而檔冊因長期翻閱,多易損壞,是以每曆數年必須重新繕修,以備闕失,可見清政府對國家檔案管理、維護與保存的謹慎態度。

本展覽以「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為題,將以往深藏大內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輿圖等珍貴史料公諸於世,使觀眾對清代文書發展與面貌有更深入的認識,亦得從中瞭解大清王朝的政治祕辛、君臣關係、政經文化與朝代興衰。此外,臺灣位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其地方政務與民瘼輿情素為清政府所重,因而留下許多官方文獻、奏摺輿圖、地方志書史料。本院因之規劃專區,精選展件,方便民眾藉由人、地、事、物的觀照,見證清代兩百餘年間對斯土斯民的關注。

系統號:

A-016331

【展覽】臺灣歷史上的選舉

【展覽】臺灣歷史上的選舉

標題:

【展覽】臺灣歷史上的選舉

時間:

2020年5月20日開展

地點:

國史館臺北館區1樓東側(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Tel: 02-2316-1064

內容簡介:

以典藏國家史料和歷任總統文物聞名的國史館,繼去(2019)年12月21、22日舉辦「臺灣歷史上的選舉」學術討論會之後,經細心規畫與布置,最近臺北館區1樓東側的展示內容業已完成更新,展題亦名為「臺灣歷史上的選舉」,主要是呈現1935年臺灣歷史上第一場選舉至2008年第二次政黨論替,跨越70年以上,人民爭取參政權的歷程。內容不只在說明臺灣選舉制度的遞變,更在彰顯人民追尋平等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精神。

整個展示共有「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戒嚴時期」和「民主化時期」三大區塊,分別介紹每個歷史階段重要的選舉現象和臺灣政治發展的關係。展示材料有館藏的國家檔案、歷史照片和文物,也有來自國家電影中心的影片和民間蒐藏家的珍藏品;而展覽手法除了一般的解說看板、統計圖表和展示櫃等裝置,運用燈光與色彩的巧思,也包含多媒體語音、數位相框、視聽空間的規劃,還有數種「選舉歷程遊戲」帶領觀眾體驗「競選」與「投票」的各種民主儀式。

本館期望國人同胞得以從展示中體會,對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才是選舉制度改進的動力,也能領略當代國家型塑的歷史路徑。本主題展覽自2020年5月20日起開放,參觀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6時30分,更歡迎團體預約參觀。

系統號:

A-016332

【展覽】山水八里——八里人文與自然特展

【展覽】山水八里——八里人文與自然特展

標題:

【展覽】山水八里——八里人文與自然特展

時間:

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17日

地點:

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十三行博物館

內容簡介:

八里位於淡水河口,前臨海洋,後倚觀音山,擁有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本特展從觀音山與淡水河出發,以豐富的文物、圖像及影音介紹八里人自古以來對山水的感知與互動。特展展出本館典藏近百件八里考古遺址出土文物,並介紹近代聞名的打石與牽罟,一次飽覽八里五千年的山水文化。

系統號:

A-016333

【展覽】未完成,黃華成

【展覽】未完成,黃華成

標題:

【展覽】未完成,黃華成

時間:

2020年5月9日至11月8日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3B展覽室(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

聯絡人:

高小姐,Tel: 02-2595-7656 #207

內容簡介:

黃華成(1935-1996)1958年自師大藝術系畢業後,旋即成為六〇年代臺灣現代藝術的指標性人物之一,其創作實踐橫跨多種領域,舉凡繪畫、文學、廣告、設計、現成物、裝置、觀念藝術、戲劇、電影等皆有涉獵,除了是《劇場》季刊核心成員,並曾創立成員僅有一人的「大台北畫派」,所展現的創新概念與不妥協態度,讓他成為臺灣戰後前衛的先鋒人物。

英年早逝、缺乏研究的黃華成,也是位至今仍充滿謎團的藝術家。黃華成生前曾換過三十幾次工作,使用無數化名發表作品,參與了數次展覽活動,留下了諸多零星破碎的史料線索,本展以其遺留的手稿、工作文件與史料研究為主軸,結合檔案整理、意象重現與專書出版等方式,試圖追尋並想像其創作生涯中的重要軌跡。

身為臺灣六〇年代前衛文藝的代表,黃華成像是自成一格的座標,作為一位「與時俱進」,卻又「不合時宜」的人,對黃華成遲來的追索、探問與回顧,嘗試尋訪他所代表的「現代」想像,並藉此反思這對於當代情境的意義為何。

系統號:

A-016334

【展覽】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

【展覽】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

標題:

【展覽】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

時間:

2020年5月1日起開展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第一展覽區(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一九八O年代初期,國立故宮博物院購藏一批北京恭王府紫檀家具,據研究可知,其原屬於清宮,由咸豐皇帝(1831-1861)賞賜恭親王奕訢(1833-1898),做為王府之用。同時也接收吉星福(1909-1996)伉儷捐贈一對紫檀古董櫃。這些家具,選用質地細密且珍貴的紫檀木,雕刻繁複細緻,做工精良,是清代宮廷家具之典型。

透過家具與文物的陳列,了解清代王公貴族生活的日常樣態,從起居、文房及小憩等不同生活場域之流轉,明白家具使用與文物間的關係,不變的是對精緻生活的追求。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讓開窗借景營造各式文物被賞玩與陳設的生活氛圍。感受不同於平常卻又清麗典雅的宮廷景緻。

系統號:

A-016335

【展覽】天目――中国黒釉の美

【展覽】天目――中国黒釉の美

標題:

【展覽】天目――中国黒釉の美

時間:

2020年6月2日至11月8日

地點: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I室(大阪市北区中之島1-1-26)

主辦單位:

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6-6223-0055

內容簡介:

日本には数多くの中国製の天目(茶碗)が伝世しています。なかでも近年国内外で話題となっている曜変天目と油滴天目は中国宋時代に建窯でつくられた黒釉茶碗の最高峰で、当館には日本伝世の油滴天目で唯一国宝に指定されている作品が所蔵されています。

本展では、中国陶磁の歴史において、重要な系譜の一つである天目をはじめとする黒釉陶磁にスポットをあて、当館所蔵品に個人所蔵の作品を加えた唐時代から宋・金時代の作品計24点により、中国黒釉の世界とその美に迫ります。

なお、同時開催の特集展「現代の天目―伝統と創造」では、近現代の作家による天目作品を通して、伝統と創造による天目の多彩な表現をご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