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江燦騰:綜觀與透視:新竹漢人佛教文化三百年

標題:

【演講】江燦騰:綜觀與透視:新竹漢人佛教文化三百年

時間:

2020年4月1日(週三)13:30-15:30

地點:

交通大學六家校區客家文化學院HK207教室(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一號)

主辦單位: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暨族文所

主講人:

江燦騰(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5740

【演講】杜晉軒:從台灣的馬來西亞「僑生」政治受難者看「僑生」政策的明與暗

標題:

【演講】杜晉軒:從台灣的馬來西亞「僑生」政治受難者看「僑生」政策的明與暗

時間:

2020年4月1日(週三)15:00-16:30

地點:

薄霧書店(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302號3樓)

主辦單位:

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主講人:

杜晉軒(關鍵評論網東南亞版編輯/臺灣大學國發所碩士)

聯絡人:

Tel: 02-29293091#69325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如有異動,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主講人介紹
杜晉軒,1991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2010年赴台灣升學,曾就讀世新大學新聞系、國立台灣大學國發所。現任職於台灣網媒《關鍵評論網》編輯。

與談人:葉先秦(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因場地限制與防疫措施,本場次開放前20人報到入場)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配合政府防疫工作,敬請參與活動者配合以下事項*
(1) 敬請與會人士全程配戴醫療用口罩,並於入場時以酒精消毒雙手。
(2) 敬請配合入場體溫檢疫,體溫高於攝氏37.5(含)度,或有發燒咳嗽等症狀,恕無法入場。
(3) 本活動前14天內有出入境(任何國家),或密切接觸返國人士者(任何國家),恕無法入場。
(4) 政大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之研究學者及工作人員,皆在每日入校前進行體溫檢測,並確實回報近期旅遊史,若有前往疫區旅行或接觸疫區人士者,皆需在隔離後方可繼續工作。

系統號:

A-015759

【演講】李奭學:靈魂與國魂:略論明清基督宗教的小說

標題:

【演講】李奭學:靈魂與國魂:略論明清基督宗教的小說

時間:

2020年4月6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視訊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李奭學(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主持人:胡曉真(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地點:本場次採線上會議
本次會議採視訊線上會議
請進入官網報名,審核通過會寄發會議室連結及密碼
人數:50名
邀請對象:院內人士、院外教師、學生

系統號:

A-015793

【演講】葉惠芬:陳誠與反攻大陸計畫

標題:

【演講】葉惠芬:陳誠與反攻大陸計畫

時間:

2020年4月16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葉惠芬(國史館修纂處纂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如有異動,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政府遷臺之後,總統蔣中正即著力於反攻大陸的使命,但因海峽兩岸實力 懸殊,渡海反攻確實十分艱鉅,而在複雜的國際情勢下,進行軍事反攻又牽涉多端,作為蔣中正最得力助手的陳誠,在擘劃政務、穩定政局之餘,如何協助蔣中正完成反攻大陸使命,成為他無可逃避的重任。惟在目前既有的研究中,無論反攻的第一第二第三號作戰計畫、光計畫、武漢計畫或國光計畫等,幾乎都是蔣中正命令參謀總長或軍事要員組成的團隊所修改制定,似乎較難看到陳誠的身影。但以陳誠地位的重要性而言,有必要詳細檢視他在蔣中正反攻大陸計畫的策劃、制定、準備、檢討等相關過程中有否參與?參與程度如何?參與了哪些部分或項目?又發揮了怎樣的影響。本文即嘗試探討陳誠對反攻大陸計畫的參與及影響,並按照他初任行政院長、獲選副總統,再度兼任行政院長三個階段進行討論,希望能較全面的檢視陳誠對蔣中正反攻大陸計畫發揮的影響力,並由此進一步觀察政府遷臺後反攻大陸之進行概況。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5671

【座談會】疫病、恐懼與污名座談會

【座談會】疫病、恐懼與污名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疫病、恐懼與污名座談會

時間:

2020年4月17日(週五)

地點:

中研院人社中心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本座談會實際舉辦日程如有異動,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我為何此時要談疫病與污名?
與談人 | 劉紹華(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新冠與集體無意識的陰影
與談人 |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執行長)

■Discrimi-Nation:民族主義及其不滿
與談人 | 王智明(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新冠病毒蔓延下的國族主義
與談人 | 倪世傑(中研院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

■自詡進步的盲點與闇黑
與談人 | 朱偉誠(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主持人
錢永祥(中研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思想》季刊主編)、陳宜中(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fFYqp4tinASAY9sq7
敬請各位與會者自行配戴口罩,並提早到場,配合在入場前消毒雙手,謝謝。

系統號:

A-015735

【演講】馮品佳:亞美文學中的關係敘事

【演講】馮品佳:亞美文學中的關係敘事

標題:

【演講】馮品佳:亞美文學中的關係敘事

時間:

2020年4月18日(週六)14:0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校史館一樓外文系會議室(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

主講人:

馮品佳(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亞裔美國研究中心主任、中研院歐美所合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針對2020年會主題「微關係」,特別規劃了與主題相關的系列論壇。第三場講者邀請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張瓊惠教授、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馮品佳教授及中研院歐美所特聘研究員李有成老師,論壇活動內容如下,歡迎各位踴躍報名參加~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年會「微關係」會前論壇(三)
講題:「亞美文學中的關係敘事」
主持人:張瓊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主講人:馮品佳(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亞裔美國研究中心主任、中研院歐美所合聘研究員)
與談人:李有成(中研院歐美所特聘研究員)

【時間】2020年4月18日(六),14: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一樓 外文系會議室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3Heh4KE2u9ERGUd4A

系統號:

A-015791

【演講】劉益昌:海域交流與臺灣原住民族形成

標題:

【演講】劉益昌:海域交流與臺灣原住民族形成

時間:

2020年4月30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劉益昌(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如有異動,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當代臺灣是南島文化、漢文化為主,加上其他次文化所共同形成的國家。較早的南島文化代表的人群就是臺灣的原住民族,臺灣雖小,但原住民族卻非常複雜多元,其形成的過程與原因值得學術研究深究,也值得從這個研究建構臺灣原住民族早期的形成過程與發展,也就是探究原住民族的真實歷史。由於原住民族在臺灣長期居住與發展,卻沒有文字紀錄發展過程與歷史,只有以口傳的方式保存祖先來源的傳說,而無法真確的說明祖先遷移或形成的過程。因此必須透過科學研究的方法,重新建構一套完整的臺灣原住民族形成過程,完成臺灣原住民族歷史建構,也才能完成整體臺灣歷史。

臺灣考古學的研究結果說明南島文化的形成以及臺灣原住民族的形成過程,主要是因為海域交流互動而形成,本講次透過考古學發現論述複雜多元的臺灣原住民族。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5722

【演講】李宗信:歷史時、空與社會網絡的圖像化:以台灣史研究為主的案例分享

標題:

【演講】李宗信:歷史時、空與社會網絡的圖像化:以台灣史研究為主的案例分享

時間:

2020年5月14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李宗信(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如有異動,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5738

【系列講座】政治大學2020國際漢學碩博士專班ーー近代東亞醫療與科技課程專題

【系列講座】政治大學2020國際漢學碩博士專班ーー近代東亞醫療與科技課程專題

標題:

【系列講座】政治大學2020國際漢學碩博士專班ーー近代東亞醫療與科技課程專題

時間:

2020年4月至5月,共9場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106、330103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實際舉辦日程將視疫情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近代東亞醫療與科技 (4/27~5/15)現正開放旁聽學生,名額有限,有意者請洽sandy@nccu.edu.tw報名。

講題一:主權與顯微鏡:由滿洲鼠疫談醫療與國家的關係
講者: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2020年4月27日(一),12:10-14:00

講題二:從《洗冤錄》到「法醫學」之路
講者:張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間:2020年4月28日(二),12:10-14:00

講題三:上海生與死:十九世紀中葉中國通商口岸的疫病與暴力
講者:李尚仁(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研究員)
時間:2020年4月29日(三),12:10-14:00

講題四:Technologies of Reproduction: From Premodern to Modern
講者:Bettina Wahrig(德國布倫瑞克理工大學藥學系教授)
時間:2020年4月30日(四),12:10-14:00

講題五:近代東亞醫療的轉化與發展
講者:傅大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
時間:2020年5月4日(一),12:10-14:00

講題六:STS 的興起與東亞 STS
講者:傅大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榮譽教授)
時間:2020年5月8日(五),12:10-14:00

講題七:日本經驗與現代中國針灸學的誕生
講者:張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時間:2020年5月11日(一),12:10-14:00

講題八:神經衰弱的東亞轉化
講者:王文基(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兼文學院長)
時間:2020年5月14日(四),12:10-14:00

講題九:明、清時期的醫生與病家
講者:祝平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時間:2020年5月15日(五),12:10-14:00

系統號:

A-015891

【系列演講】2020張廣達系列講座:隋唐以來中原地區政權與內亞不同語系族群的互動

【系列演講】2020張廣達系列講座:隋唐以來中原地區政權與內亞不同語系族群的互動

標題:

【系列演講】2020張廣達系列講座:隋唐以來中原地區政權與內亞不同語系族群的互動

時間:

2020年5月至6月,共3場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視聽室(百年樓330111)(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張廣達(中央研究院院士)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實際舉辦日程將視疫情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1.隋唐統一帝國的建立過程與周邊民族的動向
5/21(四)10:00-12:00

2. 契丹/遼、西夏、金、元的建國和世界史上的蒙古征服
5/26(二)14:00-16:00

3. 近年有關中國史上的親衛軍、牙軍,哈里發統治領域內若干藩屬培植的奴隸軍的研究
6/2(二)10:00-12:00

系統號:

A-015760

【工作坊】Mapping Hong Kong—A History Workshop

【工作坊】Mapping Hong Kong—A History Workshop

標題:

【工作坊】Mapping Hong Kong—A History Workshop

時間:

29-31 May, 2020

地點: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主辦單位: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The UBC HK Studies Initiative

內容簡介:

Call for Papers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29–31 May 2020

The UBC Hong Kong Studies Initiative,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Hong Kong History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is pleased to announce a history workshop to be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on May 29–31, 2020.

The theme “Mapping Hong Kong” invites reflections on how Hong Kong’s past could be mapped onto a wide range of historical scales or contexts. Whether it has to do with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particular individuals at certain (critical) moments or the transnational movements of goods, ideas, and people over time and space, a common challenge for historians (of Hong Kong or not) is to place their subject in a proper frame of analysis. But what makes a frame “proper”? And how do we as historians attend to the politics of framing?

We seek original contributions that do, in their different ways, speak to the workshop’s theme. While we are primarily interested in papers that engage historical subjects and questions (and are grounded on historical methods and approaches), we do welcome historically-minded contributions from allied disciplines.

This intensiv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is open to all, but preferences will be given to advanced graduate students and early-career scholars who could benefit most from this opportunity to “workshop” a dissertation chapter, a draft journal article, etc.

In addition to presenting their work-in-progress and brainstorming with fellow historians, during their visit participants will als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use of the excellent library resources available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Accommodation and most meals will be provided. Travel subsidies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y be available pending on budget.

Deadline for proposals: February 15
Notification of participants: February 28
Papers (~8,000 words) due: May 8

Interested participants are invited to submit, by February 15, a 250-word abstract, a 1-page CV, and a one-paragraph explanation of how their work-in-progress would benefit from this workshop. Submissions and inquiries (subject line: “2020 history workshop”) should be directed to: Ryan Sun (ryan.sun@alumni.ubc.ca)

系統號:

A-015672

【研習營】「思想文化史」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思想文化史」研習營

時間:

2020年7月20至24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聯絡人:

林小姐,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研習目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本年度將舉辦「思想文化史」研習營,鼓勵年輕學子投入思想史領域的研究工作,特別邀請各領域的學者專家,講授如何從報刊、地域社會、概念史、政治思想、知識份子和歷史書寫等面向,探究思想史的現況與未來可能的發展。本次「思想文化史」研習營,希望透過教師授課與學生實習,共同研討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方法,藉此提高年輕學子對此一領域的興趣。

研習活動:本次活動是以大學部高年級學生和碩、博士研究生為對象,課程內容包括演講與實習。專題課程則分別邀請學者專家,講述思想文化史的發展,並且解析各種不同的史料。每堂課3小時,課程內容包含演講、討論與實習。本次研習營除了專題討論,並設有「研究計畫寫作的技藝」場次,希望協助學生瞭解研究計畫的組成與寫作方式。

研習對象:各大專院校大學部高年級學生與碩、博士研究生(特別鼓勵大學部高年級生參與)
錄取名額:正取30名,備取5名。
報名資訊:
1.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3月31日。
2. 報名流程:
(1) 思想文化史研習營報名簡章及報名表,公告於本網站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學術活動最新資訊。
(2) 請自行於研習營網站報名填寫相關報名訊息。
(3) 錄、備取名單預定於2020年4月下旬,公佈於研習營網站最新消息,並以email通知錄、備取學員。
(4) 錄取學員於2020年5月15日前,繳交研究計畫乙份,始完成報名錄取程序。碩、博士生請交研究計畫。大學部高年級學生若無研究計畫,可繳交思想文化史相關讀書報告一篇,做為研究計畫的替代。研究計畫和讀書報告內容,以不超過5頁A4長度為限。
(5) 錄取學員若未在期限內繳交研究計畫,視同放棄資格,並由主辦單位以email通知備取學員依序遞補;備取學員須於2020年6月10日前繳交研究計畫乙份,才得參加研習營。
(6)通過甄選者,每堂課均需努力參與且不遲到早退。無法全勤參與者,請勿報名。
與會學員往返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將提供與會學員5天住宿(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自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下午2時後)入住,24日(星期五中午12時前)退房。(需全程參與研習營活動)
◎ 研習營期間(2020年7月20日至23日),大會將提供與會學員餐點。
(7)關於研習營的疑問,請聯絡林秀娟小姐(schuan@gate.sinica.edu.tw)、陳建守先生(jienshou@gate.sinica.edu.tw)

注意事項:
1. 研習營活動不接受現場報名及旁聽,未被錄取者,請勿前往。
2. 凡報名即視同認可並接受本研習營之各項規定,請按照報名程序繳交資料。
3. 研習營活動前如遇不可抗力之重大事故而無法如期舉行,主辦單位將於本網站公告之,並另擇期舉行。
4. 研習營相關訊息將隨時透過本網站公佈與更新,請參加者自行留意。

研習營講題與師資(按照姓氏筆劃排序):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題目未定
呂妙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明代地域學術史的研究方法與反思
陳瑋芬(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概念史研究與反思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政治權威
楊貞德(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重讀《新青年》
劉龍心(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史學史還可以怎麼做?──思想文化史的取徑
蕭高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淺談政治思想史
講者未定:研究計畫寫作的技藝

系統號:

A-015673

【資料庫】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Hong Kong, Britain and China 1841-1951

標題:

【資料庫】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 :Hong Kong, Britain and China 1841-1951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

內容簡介:

試用連線網址:
https://go.gale.com/ps/aboutThisArchive?userGroupName=twnsc183&inPS=true&mCode=83MY&prodId=CFER

試用期限:即日起至2020年5月15日。

備註:院內IP內範圍使用,免帳號密碼。

資料庫簡介:
主要收錄1841-1951年香港管理階層與英國殖民地部的往來文件,以英國國家檔案館典藏之殖民地部 (Colonial Office)第129號檔案(CO 129)“War and Colonial Department and Colonial Office: Hong Kong, Original Correspondence,, 1841-1951”資料為主。

(China and the Modern World含兩子庫,本院已採購Diplomacy and Political Secrets (1869–1950)子庫,本次試用Hong Kong, Britain and China 1841-1951子庫。)

系統號:

A-015694

【資料庫】國史館「二二八事件檔案資料庫」自即日起開放使用

【資料庫】國史館「二二八事件檔案資料庫」自即日起開放使用

標題:

【資料庫】國史館「二二八事件檔案資料庫」自即日起開放使用

主辦單位:

國史館

內容簡介:

國史館為提供社會大眾更友善的數位檔案服務,與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以下簡稱檔案局)合作建置「二二八事件檔案資料庫」,收錄核心檔案目錄計有1萬7千餘筆,數位影像逾13萬頁,無論從瀏覽、查詢等角度切入,查詢結果毋須申請,直接線上瀏覽檔案影像,便捷各界取用所需檔案,以凝聚國民歷史意識,建構國家文化記憶。 另,輔以全文協作機制,期結合網路公民力量參與二二八事件檔案全文繕打,促進全民為檔案近用盡一份心力,深化對檔案的認識、瞭解與分享,日後得以運用資訊檢索技術,進一步增進檔案應用及學術研究的便利性。

系統號:

A-015721

【工作坊】「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小型工作坊:台灣道教史編撰芻議(一):靈寶道壇

【工作坊】「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小型工作坊:台灣道教史編撰芻議(一):靈寶道壇

標題:

【工作坊】「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小型工作坊:台灣道教史編撰芻議(一):靈寶道壇

時間:

2020年4月27日(週一)10:00-17:00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330211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2939-3091 Ext.69235

報導者: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配合政治大學防疫規定,本工作坊除受邀師生外,暫不對外開放,敬請見諒***

10:00-10:10
引言/李豐楙、張超然、林振源

10:10-11:00
地方道壇與移民社會:以臺灣中部的三個地區為例/李豐楙

11:10-12:00
高雄屏東老道壇的淵源與傳承研究/謝聰輝

13:10-14:00
淡水靈寶道壇的興衰與變遷/蕭進銘

14:10-15:00
道佑南瀛:臺南市靈寶道壇調查芻探/洪瑩發、林長正

15:10-16:00
道法浯洲:金門傳統道法壇的調查/林建育、洪瑩發

16:10-17:00
綜合討論/李豐楙、張超然、林振源

系統號:

A-012854

【展覽】「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展覽】「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標題:

【展覽】「追憶我城──香港文學年華」特展

時間:

2020年1月17日至5月24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1樓展覽室D(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雙層巴、茶餐廳、重慶大廈、無厘頭──這是我們的香港印象。傳統的、現代的、嚴肅的、俗媚的、紅玫瑰、白玫瑰,並存在島與半島。

港島、九龍、新界,原是中國大陸南端的邊陲漁鄉,命運在1840年代英國勢力登岸之後對倒。人流錢潮雖由世界湧入維多利亞港,殖民政權並沒有壓垮市井生活。北方幾經動亂,生民漂向南方。本地的、殖民的、南來的故事,交會的歷史更繁複。作家也斯忍不住要問:「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香港如何書寫我城?香港認同如何顯影?這場特展,蒐羅百年來香港作家的持續書寫,是澎湃的文學大系,也是主體的時間繁史。

展場五大主題,主要環繞在戰後五十年。起於偏安島嶼的微光,顯露左右僵持的鋒芒,穿過通俗閱讀的浮光,衝出身分認同的星火。My City我城,已成為Our City眾志成城。臺灣人應該記得,香港文學奮力發聲、擺脫迷霧,與我們咫尺相望。

系統號:

A-015674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標題: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時間:

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8月30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二樓歷史教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黃小姐,Tel: 07-5312560#208

內容簡介:

臺灣近代水泥工業的發展,以淺野水泥為開端,壽山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讓這塊土地與水泥產業有緊密的關係,一直持續到戰後的台灣水泥公司,百年的歲月時光,直到政府停止西部礦區的採礦權,臺灣最早的水泥廠,就此告一段落。

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的停採,是另一個歷史延續的起點。細數後續的發展,2011年在地方團體及政府單位的努力下,成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台灣水泥公司提供土地建設柴山滯洪公園,緩解地方淹水問題;鼓山崎腳遺址的挖掘,重現先人的遺跡;石灰窯及紅磚倉庫的保存,延續水泥產業的記憶。水泥盛世後的蛻變,讓這塊土地以自然及文化的韻味重現,資源開發與環境及文化的關係是否有更多的可能?

系統號:

A-015676

【展覽】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

【展覽】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

標題:

【展覽】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

時間:

2019年10月9日至2020年6月14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103特展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謝先生,Tel: 07-5312560#233

內容簡介:

1980年代,臺灣經典建築圖書資料保存聲浪捲起,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動「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數位化計畫」,迄今已有豐碩成果,繼臺北展出後移師高雄,展出陳仁和代表作,與民衆一同走入建築師的生命歷程,回顧他在臺灣現代建築發展過程中,屬於臺灣人在建築時間道路上的實踐精神與軌跡。

系統號:

A-015677

【展覽】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展覽】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標題:

【展覽】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時間:

2020年4月8日至7月5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12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應該如何向觀眾介紹一幅畫,是博物館策展人一直不斷思考的問題。在展品旁邊擺放說明文字,是替繪畫「代言」,最常選擇的方式。假如,根本沒有說明卡片,我們是否會更專心地欣賞作品?觀眾最需要的,究竟會是什麼樣的說明文字呢?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十年來,為書畫作品準備的說明卡片,無論在尺寸、材質、顏色、位置、用詞、內容、翻譯等方面,都曾經隨著不同時期和展覽,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改變。本次展覽,特別以說明卡片做為探索主題,精選出七件倪瓚(1301-1374)和具有倪瓚風格的繪畫,用這些跨越元、明、清三代,乍看之下相似度很高的作品,來搭配展示不同年份所使用的卡片。包括只標示名稱,到長達數百字中英文介紹的版本,還有用毛筆書寫的直書款,以及用印刷字型排列的橫書款。觀眾一方面可以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組合的效果和差異,另方面也可重溫過去站在展櫃前的觀賞體驗。

在回顧說明卡片發展歷史的同時,這個展覽將會透過問卷調查,實地了解觀眾對於卡片樣式、字體大小和敘述方式的喜好度。希望分析各個年齡層、職業別與不同國家的族群需求,能夠優化未來說明卡片的設計與內容,讓故宮以更好的「話畫」方式來服務觀眾。

系統號:

A-015787

【展覽】青春愛戀:少女漫畫在臺灣特展

【展覽】青春愛戀:少女漫畫在臺灣特展

標題:

【展覽】青春愛戀:少女漫畫在臺灣特展

時間:

2019年11月26日至2020年5月17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學習中心(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初戀那一天
少女漫畫的文法特色在於氛圍的營造與說故事時間的休止。它強調背景故事,著重角色的心理描寫、情感過程的表現,並利用這些變化來推進故事,因此「說故事的時間」往往長於「故事中的時間」。畫格裡的分鏡不時透過定格、放大、朦朧破碎等描繪方式穿插內心獨白,形塑堆砌感性敘事,為少女漫畫的主要特徵。從日本男性漫畫家畫少女漫畫的時代開始,異國風情、花朵、緞帶、雲朵等即被用來當作象徵少女心的符號。

前進少女漫畫的國度
1953年,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的作品《緞帶騎士》問世,萌發了獨特的少女漫畫文法新芽,並帶來深遠影響。直到1960年代,日本少女漫畫的主力仍是男性漫畫家,除了雜誌連載外,出租本(貸本)亦是少女漫畫成長的重要園地。及至1970年代,被稱為「花之24年組」的女性漫畫家不斷發展出新的文法與故事類型,創造了另一番新天地。

臺灣少女漫畫記
1966年,臺灣正式實施〈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其辦法名義上是輔導,實際卻是由審查者刪改或禁止出版,使得漫畫出版產業受其影響難以生存,更導致漫畫的創作出現斷層,也讓後世不少人誤以為臺灣沒有漫畫家。其實,臺灣漫畫家從日治時期以來就在《台灣日日新報》等刊物發表作品,隨後又有「新高漫畫集團」出現,而刊載漫畫的雜誌如《學友》等也風靡一時。

1960至1970年代,臺灣也出現女性漫畫家的蹤影,像是吳淑霞(海丹)、徐秀美(家菊)、潘美雲(藝瑤)等人,皆為臺灣漫畫史寫下珍貴的一頁。

少女心事全攻略
手塚治虫的《緞帶騎士》奠定了少女漫畫重要元素:充滿浪漫情懷的主角、角色間情感關係的著墨、唯美精緻的場景編排,而且手塚對於主角設定跨越男性和女性的既定框架,於當時可謂前衛。探究少女漫畫之內涵,它普遍著重心理與情感的表現,講求「心理層面深刻化」、「反映情感關係議題」等特色。少女漫畫可說是世間情感的總和,可廣納親情、友情、夢想的成分,因此衍生出多樣的主題,造就不少經典之作。

變幻的少女心
1980年代,日本出現了將《足球小將翼》、《星矢》等少年漫畫,以少女漫畫的文法,用不同的詮釋方式改編其中人物關係的二次創作同人誌,產生出與原著作品大相徑庭的表現方式。而當今「腐女們」喜歡的以男性間之情愛為主題的BL作品,也從此開花盛放。

以日本來說,1970年代由「花之24年組」所描繪的少年愛作品,可說是BL漫畫的濫觴,代表漫畫家有萩尾望都、竹宮惠子等人;臺灣的BL文化則興起於1980年代末。這類作品在在打破愛情侷限於男女兩性關係之既定框架,以浪漫筆觸描繪同性的情感關係。

走出漫畫的王子與公主
1990年代迄今,在民間與官方陸續都能看見為漫畫產業注入的活力泉源,包含相關活動的舉辦,如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主辦的漫畫博覽會已逾20年,不論是規模或參觀人數皆有成長;漫畫獎項的設立,如2003年行政院新聞局創立劇情漫畫獎、2010年文化部則設立金漫獎等,表徵公部門重視漫畫創作價值與推廣。透過博覽會與獎項之辦理,打造社群對話平台,促進民眾理解漫畫為社會文化載體與媒介之重要價值。

系統號:

A-015788

【展覽】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展覽】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標題:

【展覽】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時間:

2018年5月25日至2020年8月1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3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所著《天香傳》,為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所做之專著。「茄楠」是明代開始視為最高等級的沉香。沉香的形成是由瑞香科樹木經過刀傷、蟲蛀或細菌感染傷口所分泌的樹脂,經過長時間結節而成,即所謂「結香」。主要出產於兩廣、海南、越南與其他東南亞地區。因為特殊的結香方式,成為或蜜香或乳香,既醇厚又清涼的幽遠香味。自古以來,為世人所重,在生活、宗教、醫學都被妥善使用,發展出獨特鑑賞方式、隨身香佩及薰燃器具,成為奢華尊貴又帶有士人風雅的香玩文化。將展覽取名為「天香茄楠」,期待觀者除欣賞工藝製作之美外,更能探尋如天香般令人難忘的香味。

展覽分成兩部分,一是「香之道」,通過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宮廷茄楠沉香,看過去的日子裡,稀有的沉香是如何被珍藏、穿戴及薰燃品玩,故分為「收藏陳設」、「隨身佩飾」、「品香香具」三個單元,以了解古人是如何使用這種價比金高的香中鑽石,讓生活更有味道。二為「香之味」,看今日除收藏、佩戴外,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復興了品香文化。以品香為主,發展出完整的香席器用,藉由展出「香具藝術」與「品香空間」二單元,讓這些優秀的創作來說明現代人如何玩香,同時傳遞著屬於現代人生活的美感。

在沉香越來越稀少的今日,透過展覽,看當時宮廷如何將最上乘的沉香,奢侈的做成各種精美的香玩器。也經由台灣在地的本土創作,將生活美學淬煉在玩香的器具。

系統號:

A-015789

【展覽】海上佛影──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展

【展覽】海上佛影──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展

標題:

【展覽】海上佛影──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展

時間:

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5月3日

地點: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1、2展廳(高雄市大樹區統嶺里統嶺路1號)

主辦單位: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上海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7-6563033#4002

內容簡介:

上海從晚清至民國初年,就被文化人士稱為「海上」,如有《海上繁華夢》、《海上花列傳》、《海上梨園志》等著作;而今「海上聞人」、「海上名家」等稱謂早已成為上海的習俗。更有不少文人用作別號,如《海上繁華夢》的作者孫玉聲別號「海上漱石生」,《申報》主筆蔡爾康自稱「海上蔡子」。 本次展覽取名《海上佛影》旨在展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傳世及通過科學考古發掘所得的珍貴佛教造像和佛教文物。

本次展覽根據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展館特點與我館佛教文物的不同來源特分《上海博物館藏佛教藝術珍品》與《上海地區出土佛教文物精品》兩個部分,分別在該館兩個展廳同時展出。佛教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本次展覽及展覽相關活動,為臺灣當地觀眾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赴台遊客提供了一個欣賞和瞭解中國古代佛教藝術精華的視窗。

本次展覽共展出上海博物館所藏佛教文物226組,共284件器物,涵蓋金銅佛教造像、石刻佛教造像、唐卡,以及與佛教有關的玉器、書畫等門類文物。展品中上海博物館館藏佛教藝術珍品,年代上跨越十六國至明清時期,地域上漢、藏、蒙古地區兼具,從而勾勒出我國佛教藝術發展的大致脈絡;展品中的上海地區出土的眾多佛教文物,表現了上海地區佛教自唐代以來繁榮興盛的狀況。承辦展覽的佛陀紀念館是臺灣著名的佛教藝術博物館,多年來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本次展覽在該館舉辦亦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段殊勝因緣。

系統號:

A-015790

【展覽】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展覽】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標題:

【展覽】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時間:

2020年4月3日至11月29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公益財團法人佐藤春夫紀念會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西元1920年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來臺旅行數月,並以臺南等地為背景留下多部作品。為紀念這趟難得的臺日文學之遇,本館將與日本佐藤春夫紀念館合作展覽,向世人介紹其臺灣系列作品,並呈現百年來不斷衍生的創作面貌。

系統號:

A-01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