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0年「臺清成政」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交流研討會

標題:

2020年「臺清成政」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交流研討會

時間:

2020年5月23至2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徵稿對象:臺清成政四校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博士生
主辦: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協辦: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徵稿期限:2020年3月1日至4月10日24時截止
審稿期間:2020年4月12日至4月19日
錄取公告:2020年4月20日

系統號:

C-015714

從《全臺詩》到全臺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從《全臺詩》到全臺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7月24-2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E-mail: taiwancpoem20@gmail.com

內容簡介:

「從《全臺詩》到全臺詩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全臺詩》是研究臺灣古典詩歌最為重要的總集,相關成果緣於施懿琳教授自2001年起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共同執行「《全臺詩》蒐集、整理、編輯與出版計畫」之累積所得。今逢計畫進入二十年期程而別具意義,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支持下,特委託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黃美娥教授籌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據以回顧二十年之來時路,並以《全臺詩》為基礎,擴及臺澎金馬古典詩歌表現的探討,兼及教學、應用、推廣問題的關懷,乃至審視臺灣與亞洲漢詩的關係,思考從事比較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反省臺灣古典詩歌自身潛藏的臺灣性,或得與世界詩歌產生共振、共鳴的特質。會議將於2020年7月24-25日於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行,擬徵求以下子題論文:

1. 《全臺詩》研究
2. 《全臺詩》教學、推廣與應用
3. 臺灣古典詩歌發展史
4. 臺灣古典詩人作家論
5. 臺灣古典詩歌作品論
6. 臺灣古典詩學
7. 臺灣古典詩歌與現代詩的連結
8. 臺灣古典詩歌的臺灣性或世界性
9. 臺灣與亞洲漢詩的關係性或比較論
10.臺灣古典詩歌的數位人文研究
11. 其他相關議題

以上有意投稿者,敬請惠賜500字左右之中文摘要,附上個人職稱與聯絡方式,郵寄到以下信箱:taiwancpoem20@gmail.com 。來稿截止日期為2020年3月5日,經籌備委員會審查通過後,會另行通知,並說明後續與會事宜。

系統號:

C-015751

2020年基督教宣教士文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年基督教宣教士文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24至2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福懋大樓彰基國際培訓中心(彰化縣彰化市建寶街20號)

主辦單位:

彰基文史博物館、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亞太學院、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聯絡人:

Tel: 04-2284-0324轉552;E-mail: cchmnchu@gmail.com

內容簡介:

國立中興大學「2020年基督教宣教士文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一、 本研討會辦理時間:2020年9月24-25日;活動地點: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福懋大樓彰基國際培訓中心(彰化縣彰化市建寶街20號)。
二、 徵稿訊息如下:
(一)徵稿主題:語言與聖經翻譯研究、社會融入與價值分享、醫療宣教與社會照護、臺灣宣教史研究、宣教士的在地環境記錄、女性宣教士研究、宣教的國際化與在地化挑戰、檔案歷史研究實務等8大子題為主。
(二)摘要投稿截止日期:5月10日(週日)24:00前。
(三)摘要審查結果公告與通知:6月1日(週一)。
(四)全文繳交截止日期:8月31日(週一) 24:00前。
(五)論文發表簡報檔繳交截止日期:9月10日(週四) 24:00前。
(六)論文完稿收件截止日期:2021年2月1日(週一) 24:00前。
三、 徵稿辦法如附件(http://www.acad.ntnu.edu.tw/files/news/8684_2f3553c1.pdf),相關問題請洽04-2284-0324轉552(張先生)。

系統號:

C-015782

「第四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 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四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 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26至2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ntutwsprwl@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臺大臺文所自2014年以來,每隔兩年舉辦「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學術研討會,邀集國內外研究者發表討論,至2020年進入第四屆,將於9月26、27日於臺灣大學文學院舉行。本次特以「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為年度主題,冀能承接過往會議關於亞太區域與臺灣文學/文化的混雜、跨界、多元參照之討論基礎,繼之以新近理論趨勢與史料發掘所得,拓展與深化臺灣文學研究的關照面向。重由本土出發,更加辯證思考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議題的豐富思想內涵。

關於本次會議的關鍵詞有二,首為「斷裂」,這是參考臺大臺文所奠基者柯慶明教授所提出的論點。柯教授提出此一洞見,原本針對現代主義文學在戰後臺灣的美學表現,與西方現代主義論述之間的歧異而發,後更適用於思潮理論、文藝活動在臺灣不同時期的重複引進,以及不同地域的歷史經驗與再現方式之間的差異。「斷裂」不僅是多重政權治理所導致的臺灣歷史現象,更可以激發美學層次的思考。我們發現,在柯慶明教授對於「斷裂」的闡釋下,臺灣文學具有統合各種離散、漂泊、忘卻之經驗,以及涵攝諸如疏離、孤絕、遺棄之心境的豐沛能量。

至於「蔓生」,本指藤蔓植物攀附他物成長的態勢,在此則呼應文學與信仰慣習、律法體制、媒體科技及其他藝術創作之間的跨域性挪用、收編、併吞、共(寄)生、轉譯與變異。多元的互動關係指向文學豐饒且持續的生命力,即使閱讀習慣改變、實體印刷媒介消長,或政治審查介入增溫,也不因此而衰萎,反而往更為有彈性與韌性的方向發展而去。如此,「蔓生」不只是語義延異或根莖態勢,它更是一場場文學在各時期與社群中的生命歷史、直播與預演。

由此,本次大會期待藉由「蔓生」此一概念的加入,從文學史、思潮論述、記憶再現、知識轉譯、文化創生等面向,開啟對於「斷裂」及其接納、克服、超越之方法的想像,進而探索理論化「斷裂與蔓生」的可能性。異代世變、秩序崩解、文明動盪引發心境與價值的「斷裂」,同時激發「蔓生」能量,以潛隱、破壞、重編、再造等手段回應生命情境。是故,諸如風格典範的轉移、語言文字的混融、宗教與迷信的辯證、意象符號的重構、身體與慾望的發現、大眾讀者的興起等,這些既是切合現實關照的主題,也同樣能用「斷裂與蔓生」作為批評基準、審美情懷的討論起點,期待各界方家學友,共同開拓臺灣文學研究的學術境界。


投稿須知
2020年8月28日(五)。全文(5000字)截稿
大會提供國內交通費、論文發表費
相關問題請致信:ntutwsprwl@gmail.com

系統號:

C-015713

第13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3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0月16至17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臺灣語文學會、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聯絡人:

張純純,Tel: 03-5715131轉73601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會議主題:臺灣語言研究、傳承與推廣
會議子題:
1.台灣語言的師資培育。
2.台灣語言的推廣策略。
3.台灣語言的多元發展與變異。
4.台灣語言的復振及相關語言政策。
5.台灣語言語音與音韻的結構分析。
6.台灣語言構詞及句法的理論探討。
7.台灣語言的書寫、應用與教學。
8.其他與台灣語言或台灣語言教學相關之議題。

會議重要時程:
1.審查結果通知:2020年03月31日
2.全文繳交日期:2020年08月31日


投稿注意事項:
1.投稿語言:台灣語言、英語。
2.與「會議主題、子題」相關的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
3.摘要篇幅以1頁A4紙為限。
4.採匿名審查,故請勿於摘要或檔案名稱上加註投稿者之身份。
5.每篇審查通過之論文至少有一位作者親自出席發表,每位作者至多投稿一篇單一作者,以及一篇共同作者。
6.請下載「投稿人資料表」,並將「論文題目與摘要」存為一式兩檔(WORD檔及PDF檔),以電子郵件寄至istlt2020@gmail.com。

聯絡資訊:
1.本次會議繳費事務由台灣語文學會秘書處全權處理,
如有繳費疑問請洽:contact.tlls@gmail.com
2.繳費事務以外之其他會務問題,請洽:istlt2020@gmail.com
3.聯絡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聯絡地址:300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聯 絡 人:張純純 小姐
電話:03-5715131轉73601

系統號:

C-015750

第24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宋澤萊文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24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宋澤萊文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0月24日(週六)

地點:

真理大學財經學院五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絡人:

張小姐,Tel: (02)2621-2121#2501

內容簡介:

一、會議宗旨:台灣文學家牛津獎的設立,旨在建構台灣文學作家系譜,宣揚巨擘級台灣文學創作者之歷史貢獻與地位,進而鞏固台灣文學之主體性及昂揚台灣人精神。
宋澤萊的創作以小說、論述為主,也有新詩及散文問世。早期的小說受現代主義的洗禮,著重人物內心的描繪。1975年從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後,開始任教於彰化福興國中,並於此時期開始創作《打牛湳村》系列的鄉土小說,成為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末期的代表性作家。
1985年宋澤萊以帶有環保意識的科幻小說《廢墟台灣》重返文壇,並獲選為當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籍。後來宋澤萊改信基督教,魔幻寫實小說《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等作品則將其宗教體驗融入小說中。

宋澤萊亦相當關注台灣本土意識及新文化的發展,往後開始走向,台語文學之母語書寫的道路,著有母語詩集《一枝煎匙》等作品,並與同志創辦《台灣新文化》、《台灣新文學》、《台灣e文藝》等刊物,成為台灣本土意識及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

宋澤萊貢獻卓著,其生平事蹟或創作均堪稱「台灣精神」之典範,「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應予以表彰。

二、主辦單位: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
三、地點:真理大學財經學院五樓國際會議廳
四、時間:2020年10月24日(星期六)
五、徵稿主題:舉凡探討宋澤萊文學著作之論文。
六、徵稿對象:歡迎國內外各大學校院、研究機構之教師及研究人員惠賜稿件。
七、徵稿辦法:
(一)本研討會採「提要」審查制。提要截稿日期: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 請將發表人簡歷及論文提要表、個資蒐集聲明暨同意書(詳見附件一)E-mail至:au1788@mail.au.edu.tw,並請於郵件主旨上註明「第二十四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宋澤萊文學學術研討會徵稿」。
(二)審查結果通知: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前。通過審查者,請於2020年9月15日(星期二)前E-mail PDF及DOC類型之電子檔論文各一份(電子信箱同上)。
(三)文長以二萬字為度,請依論文撰稿格式(詳見附件二)。繳交論文時,請附作者簡歷、中文摘要(約五百字),以及中文關鍵詞。
(四)如有任何疑問,請洽會議聯絡人張小姐,聯絡電話:(02)26212121轉2501、2502。

系統號:

C-015785

「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

「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0月28日至30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丹麥北歐亞洲研究中心、臺灣女性學學會

聯絡人:

Tel: (02)2314-7321;E-mail: ccswww@ncl.edu.tw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論文摘要截止日期:2020年2月29日
一、會議時間:2020年10月28-30日(星期三至五)
二、會議地點: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三、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臺灣)、北歐亞洲研究中心(丹麥)
四、合辦單位:臺灣女性學學會(臺灣)
五、會議語言:英文
六、會議簡介:
本研討會著重於地方、地區、國家及跨國層次下女性主義轉型實踐的策略及複雜性。於一連串全球性的挑戰與危機,如經濟危機、生態浩劫、難民問題、高齡化社會,以及日益加劇的不平等與社會分化下,關於轉型過程中帶來可能性及限制的關鍵性參與,通過交織性觀點,從差異中造成影響,是重要且即時的。最重要的議題不僅是探討這些轉型如何成形,尚在探索其背後的驅動力又為何,以及女性主義運動如何在不同地緣政治現實的轉型中被定位,為了錨定這些問題意識,必須持續將女性主義學術界和行動參與雙方實踐關係動態納入討論。會議目標是在女性主義者學術討論和行動參與狀況進行時的數種模式中,挖掘其間複雜的權力關係。因此希望徵求各種與知識生產、行動主義、(跨)國女性主義行動、女性團結與性別論述轉型等專題相關稿件。

本場會議亟需匯聚關注社會動向之學者以及介入不平等、不公正與剝削交織處境的行動者。我們誠摯邀請耕耘於跨學科、多元方法論及多元知識傳統的性別研究學者,也歡迎在地方、地區、國家及跨國議題第一線的行動者發表相關研究或針對實踐領域引領專題討論。會議主要中心會放在中華-北歐地區,但也不排除其他區域,我們期待處理女性和女性主義者經驗與面對各種不同地緣政治環境挑戰的學者和工作者一同參與這次的會議。

七、會議子題:
(一) Bodies and Embodiments身體與身體化
(二) Gender and Care 性別與照顧
(三) Gender and Politics 性別與政治
(四) Gender and/in Media 性別與媒體
(五) Gender and/in Education 性別與教育
(六) Gender and Ableism 性別與健全中心主義
(七) Gender and/in Social Movements 性別與社會運動
(八) Gender, Medicine and Technology 性別、醫療與科技
(九) Gender, Economy, Work and Welfare 性別、經濟、工作與福利
(十) Intimacies, Forms and Affects 親密關係、形式及情感
(十一)States, Regions and Globalizations 國家、區域與全球化
(十二)Politics of Feminist Knowledge Production女性主義知識生產政治
(十三)Feminisms and/ in Histories and Literatures 女性主義、歷史與文學
(十四)Feminisms in Transi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變遷中的女性主義:理論與實踐
(十五)Migration Processes /Race/Gender/Class 遷移過程/種族/性別/階級
(十六)Gender, Arts and Institutions : Libraries and Museums 性別、藝術與機構:圖書館與博物館

聯絡方式
漢學研究中心學術交流組
電話:(02)2314-7321
傳真:(02)2371-2126
電子郵件:ccswww@ncl.edu.tw
地址: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系統號:

C-015720

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

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

標題:

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

時間:

2020年10月28日至30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臺北藝術大學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聯絡人:

Tel: +886-2-2896-1000 ext 3262

內容簡介:

歷史曾經被期待成為一種具有客觀性的知識,但是自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新史學日漸發生影響以後,特別是法國思想家傅柯重新檢討歷史知識以來,歷史的過去定義已經動搖。非但歷史不再是單一的線性敘事,而是多元的非線性敘事。整個人類世界,往往強勢的歷史敘事覆蓋弱勢的歷史敘事,而且在每一個被建構的線性歷史敘事之中,往往也因為覆蓋而造成一個時代被遺忘、被誤寫甚至被汙名化的現象。覆蓋,曾經被以為只是前現代社會的現象,但事實上,它也是現代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尤其是當科技成為權力的工具時,更是容易發生;覆蓋,曾經被以為只是極權社會的現象,但事實上,它也是民主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尤其是當民粹主義興盛時,往往習以為常。

博物館也曾經被期待成為知識的載體,因此一直以來,博物館專業一直致力於知識的詮釋與溝通。但是,如果博物館並未察覺自己努力經營的知識詮釋與溝通其實是覆蓋的結果,那麼,再多的努力都是枉費心血,甚至淪為權力的工具。特別是關於歷史知識,如果博物館成為已經被覆蓋的歷史知識的載體,甚至成為覆蓋歷史的工具,那麼博物館感到自豪的價值將會徹底瓦解。因此,當我們意識到歷史知識曾經受到覆蓋,甚至意識到歷史知識可能正在受到覆蓋,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博物館面對歷史知識的觀點與方法。尤其,歷史之所以被覆蓋,經常是因為被覆蓋的歷史之中隱藏著錯誤,隱藏著不義,隱藏著弱勢的聲音,甚至隱藏著悲劇,也因此,這樣的歷史等待著被揭露,被隱藏的一切等待著被發現、被聽見、被撫慰。古希臘時期思想家亞里斯多德很早就已經鼓勵人類應該勇敢面對悲劇,他認為只有揭露與面對悲劇,人類才能洗滌心靈並且獲得超 越昇華。博物館應該也要以這種精神面對歷史,尤其是揭露被覆蓋的歷史,讓歷史之中隱藏的錯誤得到檢討與超越。如此,博物館才能真正成為知識的載體,進而成為人類心靈淨化昇華的場所。 歷史之被覆蓋並等待被揭露以獲得淨化昇華,並不是只涉及政治與社會史的領域,也涉及許多領域,當然也包含文化與藝術史領域,或許也包含自然與科學史的領域。這意味著,每一個類型的博物館都涉及歷史的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都必須重新檢視它們涉及的歷史知識。

研討會子題
針對「歷史:覆蓋、揭露與淨化昇華」的主題,這次的研討會歡迎各個類型的博物館研究的論文。也就是說,這個主題並不受限於歷史類的博物館,而是涵蓋每一類型的博物館。另一方面,我們歡迎針對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的每一個層面進行探討的論文,以呈現博物館每一個專業工作對於歷史知識的反省。因此,研討會子題範圍如下:

一、博物館對於自然與科學的歷史反思:自然史與科學史往往被視為客觀知識,但是這種知識事實上都是人類知識活動的產物。既然是人類知識活動,便會有時代與地域的條件,它們的歷史與敘事便也無法避免受到影響。這個子題,我們歡迎自然、科學、工業與產業博物館的相關探討。

二、博物館對於政治與族群的歷史反思:從現代國家成立以來直到後現代的文化多元主義的興起,歷史博物館與人類學博物館也已經面對後現代思潮與後殖民論述的衝擊。其中,包括人權與不義歷史的議題已經不只出現於政治層面,也已經出現於族群、性別與職業等層面。特別在多元族群的社會,歷史的觀念正在重新面對檢視。

三、博物館對於生活與文化的歷史反思:當博物館思維從菁英主義延伸到民眾主義,生活與文化的觀念已經發生變化。特別當生態博物館成為一個博物館運動,甚至博物館的機構定義也發生變化。這個子題,既可探討文化遺產的定義與範圍,也可探討地方知識的正在興起的時代意義。

四、博物館對於文學與藝術的歷史反思:二十世紀以來文學與藝術的歷史受到全球化趨勢支配,強勢文化與語言及其歷史已經成為文學史與藝術史的指導原則,文學史以符合國家與地方認同趨勢為典範,藝術史也經常以國際豪華大展為依歸。因此,文學館與美術館或藝術博物館經歷了歷史的覆蓋,等待著重新揭露與檢視。

重要期程
論文摘要投稿截止:2020年4月20日(一)
論文摘要審查結果公告:2020年6月5日(五)
錄取者中文摘要繳交截止:2020年6月15日(一)
論文全文初稿pdf & word電子檔繳交截止:2020年8月25日(二)
研討會報名:2020年9月15日-9月30日
發表簡報繳交截止:2020年10月10日(六)
研討會舉辦:2020年10月29-30日(四、五)
投稿會議論文集論文全文繳交截止:2020年12月25日(五)

系統號:

C-015783

「2020佛法真義——當代佛法實踐與再詮釋」論壇

標題:

「2020佛法真義——當代佛法實踐與再詮釋」論壇

時間:

2020年11月13至1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二樓文學院會議室(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內容簡介:

一、合辦單位
1.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2.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二、緣起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出家七十餘年來,始終掛懷信眾對於佛法真義的正確理解,因而撰寫許多相關文章,彙集成《佛法真義》三冊文集。鑒於佛教在不同時代、不同區域傳播,不免產生許多偏見與誤解,乃至迷信等等情況,然皆被以「佛說」之名義一直傳衍下去,導致佛陀無端承擔許多邪見和虛妄,違背其本懷。所以,星雲大師決定以大無畏精神,還原佛陀本義,揭示佛法真義,以正視聽。書中收羅307則主題,內容分別從佛法義理、佛學思想、佛教常識、佛門行事等四個方面闡述佛教的義理與踐行。然而「佛法無邊」,大師的宣講,亦只是點到為止。雖然如此,以大師豐厚的佛學基礎,詮解義法,總能與時俱進,洞見佛法真義,引導世人在人間佛教的法音中,找到一條真理的大道!
洵然如上述所言,《佛法真義》的成書,主要是想澄清、正解眾生信仰的疑惑。大師清源用心,日月昭昭。雖然每篇文長不過千字上下,然皆是碎玉零璣,細究之,不乏指示曲折,義辭明辨者。2020年1月,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聯合舉辦「2020佛法真義——回顧與前瞻」論壇,聚焦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的成書研究,促成不同地區專家學者及宗教人士進行對話交流,並取得可觀成果。鑑於此,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擬於2020年11月13日及14日,再假香港中文大學續辧有關星雲大師《佛法真義》論壇,希望從學術的嚴謹法則出發,繼續深化《佛法真義》裡所點出的相關問題。

三、論壇主題/ 子題
論壇主題:
「2020佛法真義——當代佛法實踐與再詮釋」

論壇子題:
1、佛法真義與戒律問題
2、佛法真義與民間信仰問題
3、佛法真義與管理問題

四、報到及舉辦日期
報到日期:2020年11月12日(四)(下午報到)
舉辦日期:2020年11月13日(五)至14日(六)
會議時間:11月13日:9:00~17:30;11月14日:9:00~17:00
離會日期:2020年11月15日(日)

六、回執
請於2020年4月30日前提交回執(Word/PDF)
籌委會於5月30日前審查回執,通過後將發送正式的實名制邀請函。

七、論文
凡正式受邀學者請於2020年9月1日前,惠賜完整論文,以供論壇籌委會彙編論文集,並送評論者審閱。

八、論壇接待
本次論壇將為正式受邀者提供往返經濟艙機票或高鐵車票、香港本地交通費以及食宿。

系統號:

C-015755

第13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

標題:

第13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一、會議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二、會議時間:2020年12月18日至20日
三、主辦單位: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
四、會議主題:無疆界華語:跨世代、跨地域、跨模式的華語習得
五、會議形式:專題演講、論壇、個人或小組論文口頭發表、論文壁報展示以及教學工作坊等
六、會議議題
1. 語言本體論與華語習得
2. 社會文化對華語習得的影響
3. 華語習得的教師、教材、教法(涵蓋數位科技對於三教的作用)
4. 習得者特性(涵蓋不同一語背景華語學習者對於華語學習的影響)
5. 華語文推廣(涵蓋僑教、國際學校與華語文產業)
七、重要截止日期:
(一)摘要與教學工作坊計畫書:2020年7月31日
(二)審查結果公佈:2020年8月31日

系統號:

C-015737

第一屆華語教學發展史國際研討會

標題:

第一屆華語教學發展史國際研討會

時間:

已延期,日期待定

地點:

清華大學旺宏館(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清華校本部)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華語中心

聯絡人:

陳助理,E-mail: chtc2020@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實際舉辦日程之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對於非以中文為母語者之華語文教學自古即有,以往有關華語教學史的研究較著重於明清之前,非百年以上不稱為「史」,但是由於社會變遷快速,人事變動頻繁,在一個世代約三十年之前的往事已逐漸不為後進者所知,值得開始釐清、保存與研究,因此本研討會設定自古代到上個世紀末(1990 年代)之前為探究時期。因是分析歷史及探究往事,涉及史實者請以週延的資料為論證基礎,涉及人事者應以客觀的事實經驗為本,以避免失誤或偏頗。期藉此研討會而促使華語界能珍惜並及早保存華語教學的相關史料。

會議形式:專題演講、論文發表、座談討論
會議主題:華語教學的發展歷史與過往事蹟

研討內容:
一、各國或各地區的華語教學史研究
二、各地華語教學發展過程之分析探究
三、華語教學相關機構最初設置之經過與早期之發展狀況(1990s 之前)
四、資深華語教學專家與教師之早期教學經歷之口述歷史或現身說法
五、早期華語文教材之研究或其開發編寫過程之探究
六、華語國際傳播之發展歷史及其後續效應研究
七、華語教學之史料文獻之發現及探索
八、其它有關華語教學之過往歷史探究

※本研討會已公布論文發表名單,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C-015715

2020第九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第九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延期,日期另定

地點:

華嚴專宗學院講堂(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

主辦單位:

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 2351-8333;E-mail: huayenseminar@huayen.org.tw

內容簡介:

華嚴專宗學院原定於4月25日(六)至4月27日(一)舉辦「2020第九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因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現況,為避免群聚感染,會務組最新決議:「2020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至今年秋冬舉行,確切日期將另行公告。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一、 會議名稱:2020第九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 會議宗旨:
華嚴專宗學院為表彰創辦人成一老和尚對華嚴弘傳之貢獻,每年於老和尚圓寂紀念日舉辦學術研討會,廣邀專家學者發表論文,藉此提升華嚴學術研究水平,並推廣華嚴教學,以培養更多華嚴學者與行者。
三、 主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北市佛教會
四、 會議時間:2020年4月25日(六)至4月27日(一),共三天。
五、 會議地點: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講堂
六、 投稿資格:國內外深入研究華嚴學之專家、學者。(碩、博士班研究生請參加每年11月或12月舉辦的「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
七、 會議主題:
(一) 華嚴經論研究
(二) 華嚴歷史與文獻
(三) 華嚴哲學思想
(四) 華嚴宗與諸宗派思想之比較
(五) 華嚴宗祖師行誼
(六) 華嚴藝術與文學
(七) 其他與華嚴學相關之主題
八、 論文發表各類費用:
國內發表人:論文發表費新臺幣6,000元。
國外人士論文發表費:每人200美元。
國外發表者全額補助「經濟艙」來回機票,及會議期間食宿招待。
九、 徵稿辦法
(一)意者請於 2019年10月30日前,將「投稿者資料表」WORD及PDF檔傳送至 huayenseminar@huayen.org.tw。電子郵件主旨請註明「2020研討會參加稿件─姓名」。若有完整文稿者,亦歡迎提供,以利審查。
(二)預訂 2019年11月中旬個別通知審查結果。
(三)審查通過受邀者請於2020年2月15日前,將論文全文WORD檔及PDF檔傳送至 huayenseminar@huayen.org.tw。電子郵件主旨請註明「2020 研討會全文稿件─姓名」。
(四)研討會後,論文發表者請於 2020 年6月30日前,繳交修正後之論文
WORD 檔、PDF 檔。
十、 論文注意事項
(一) 論文以未曾發表者為限,請勿一稿二投。
(二) 全文字數以八千字至兩萬字內為原則(含附錄及註腳等全文)。
(三) 論文發表者若採用特殊字型,請用電子郵件傳遞字型檔至主辦單位電子信箱。
(四) 研討會後出版「會後論文集」,刊登之論文著作財產權歸主辦單位所有,文責由作者自負。
十一、 論文內容及參考文獻體例請參考「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論文撰寫體例」。
十二、 聯絡方式:
(一)地址:臺北市濟南路二段 44 號(捷運板南線忠孝新生站 2 號出口)
(二)E-mail:huayenseminar@huayen.org.tw
(三)網址:http://www.huayencollege.org
(四)電話:02-2356-0758(國際華嚴研究中心);02-2351-8333(華嚴蓮社)
(五)傳真:02-2356-0758
十三、 本徵稿啟事內容若有修訂,請以華嚴專宗學院網站公告為主。

系統號:

C-015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