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事務

學術傳播的未來該何去何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圖書館Elaine L. Westbrooks館長蒞臨國圖演講

學術傳播的未來該何去何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圖書館Elaine L. Westbrooks館長蒞臨國圖演講

標題:

學術傳播的未來該何去何從?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圖書館Elaine L. Westbrooks館長蒞臨國圖演講

內容簡介:

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上午,國家圖書館十分榮幸邀請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圖書館Elaine L.Westbrooks館長蒞臨本館演講及座談,講題為「學術傳播的未來: 朝向開放的基礎建設(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 Moving Towards an Open Infrastructure)」。在面對學術出版品訂閱費用日漸高漲的趨勢下,以及圖書館的年度經費日益縮減的困境中,如何建立一個得以永續發展的學術傳播環境及未來是現今各學術單位皆重視的議題。故本次專題演講有多位來自國內大學圖資系所教授、圖書館館長,以及圖資領域同道皆蒞臨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本次專題演講及交流由國圖曾淑賢館長親自主持,演講內容主要關注於各大學圖書館或相關學術單位在面臨學術出版商進行艱難的談判之際,如何制訂妥適的相關發展策略以及調整面對學術資源發展的態度,以能與全校師生分享一個得以永續發展的學術傳播環境。Westbrooks館長首先分享了相關數據以呈現學術傳播被少數大型學術出版商壟斷之現況,以及經費分配比重日漸不均等困境。相關的發展策略原則上應包括以下幾點項目內容:如何將經費重新分配於開放式的基礎建設、建立能夠支持開放式基礎建設的組織結構、有關於數位時代建置和保存研究資源的長期願景等項目。也因此,Westbrooks館長認為,若要創建可永續發展的學術傳播未來,除了要持續與校內教職員及研究者倡導學術資源開放近用的理念及重要性,更應深度了解師生實際所需的學術資源為何,並針對目前使用現況與使用者行為進行探勘及分析,以能掌握核心資源並作為後續購置學術資源的考量依據。此外,對於學術資源的態度,應由重視擁有權轉而以取用權為重。運用以上策略,各大學單位未來將可由出版商手中充新取回學術傳播的掌控權。畢竟,學術應該回歸開放自由,知識的創造與傳播應是無償的。

演講結束後,多位圖資系所教授及圖資相關同道皆紛紛把握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向Westbrooks館長請益及交流,包含想了解Westbrooks館長對於促進落實開放存取的新倡議-OA 2020全球首創計畫的想法,以及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如何實際針對學術資源使用現況進行分析與探究等問題,Westbrooks館長皆一一給予實務經驗的意見回饋,同時亦交流臺灣經驗與現況,使得本場專題演講更加別具意義。

系統號:

O-014331

「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紀念回顧特展」及開幕記者會

「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紀念回顧特展」及開幕記者會

標題:

「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紀念回顧特展」及開幕記者會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辦「108年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回顧展」,7月23日於國家圖書館1樓展覽廳舉辦開幕記者會。記者會邀請泰雅族女歌手雲力思女士及2位年輕的族人用原住民的古調及傳統樂曲為開幕記者會揭開序幕。並邀請原住民運動的領導者之一長老教會石明雄牧師致詞,石明雄牧師於致詞中講述了吳鳳鄉改名阿里山鄉的歷史緣由,並說原住民族運動不是靜止的運動,是一個不斷革新與前進的運動,臺灣每一個在推動原住民族運動的人都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讓原住民的未來更好,讓祖孫們以我們為榮並繼續推動讓臺灣成為更美麗、可愛、生生不息的地方。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致詞表示,國家圖書館非常榮幸和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辦理「原住民族正名25週年紀念回顧特展」,圖書館的角色除了蒐集各種資料作完整的典藏,最重要是希望能透過這些資料被利用、透過知識的流傳,讓民眾對於各種主題及知識有更多的認識。國圖每週都有非常多的活動、講座辦理,相信會有很多民眾參觀此次的展覽,透過展覽相信所規劃的主題可以讓民眾更加認識及了解;本館過去也曾出版過《世紀容顏:百年前的臺灣原住民圖像》,內容包括原住民的工藝、藝術、日常生活、頭目、勇士等等,分上、下2冊,非常受到歡迎,國圖網站也建置創意的數位教育,將原住民族相關議題探討,透過大學教授的主講發送到全國中小學,這些資料也完整保存在網站上,使用率也非常高,《世紀容顏:百年前的臺灣原住民圖像》電子書在華航飛機上也可點選閱覽。此次展覽的內容,希望也可納入本館「臺灣記憶」系統(https://tm.ncl.edu.tw/index),讓展覽無遠弗屆,可讓全世界有興趣的朋友研究、講座、教學。祝此次的展覽成功。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向參加記者會的來賓及民眾介紹原住民正名的歷程與歷史,並於記者會後一同參觀導覽展覽內容與圖像。此次展覽希望讓新一代的族人及民眾知道正名運動的整個過程是如何推動的。另外本次特展有許多特殊畫面與佈置,例如有複製1994年在凱達格蘭大道時用的布條、還有當時推動正名運動參與人士的照片等。歡迎全國民眾於展覽期間至國家圖書館共同回顧原住民族25週年正名運動。

系統號:

O-014295

【徵才】臺灣大學中文系109學年度專任教師徵聘

標題:

【徵才】臺灣大學中文系109學年度專任教師徵聘

時間:

108年8月2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聘用單位: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二、職稱:專任教師(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三、名額:3至4名,國籍不限
四、應徵時間:即日起至108年8月25日止
五、預定起聘時間:109年8月1日起
六、資格:
(一)學經歷:
1、博士學位(須取得正式博士學位證書[國、內外中國文學或相關系所畢業])。
2、曾任專任教授(或研究員)二年(含)以上,始得申請教授。
曾任專任副教授(或副研究員)二年(含)以上,始得申請副教授。
3、申請人如其最高學歷為本校授予,須於博士畢業後在其他單位從事與教學、研究相關之工作2年(含)以上,始得申請助理教授。惟具有特殊專長或優異表現且經本系教師甄選委員會認定者,不在此限。

(二)專長領域:研究專業領域屬下列其中一項者:
1、語言學、聲韻學、訓詁學
2、經學、學術思想(先秦兩漢優先)
3、古典文學(古文、文學批評優先)
4、現代文學

七、工作項目:教學、研究
教授科目:1.國文課程
2.國際學生學士班課程
3.專業課程
4.其他本系須開設之課程。
以上由本系課程委員會排定

八、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九、應檢具資料:(各項資料請分別檢附,切勿裝訂成冊。未依規定檢附者,恕不受理。
如需退件,請於接獲通知函後依規定期限內至系取回)。
(一)個人學經歷表2份。
(二)送審著作目錄2份。
(三)歷年著作目錄2份(第一至三項表格請至本系網頁http://www.cl.ntu.edu.tw/main.php下載)。
(四)博士學位證書影本及博士班歷年成績單各2份。
(五)曾任職於大專院校或研究機關者,請附教師證書及近五年聘書影本(若於同一單位任職多年者,請檢附該單位服務證明即可)。
(六)5年內代表著作(含專書或A級期刊論文[THCI Core、SSCI或A&HCI;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評比一級期刊;不在以上所列標準者由本系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認定]2至3篇)一式5份。
(1.須是民國104年8月[含]以後已出版者。2.中文著作,請附500字以內提要; 外文著作,請附5,000字左右之中文概述及500字以內之中文提要)。
(七)7年內參考著作(1至3種)一式5份(須是民國102年8月[含]以後已出版者)。
(八)歷年重要著作1份(除送審著作外)。
(九)研究計畫及教學規畫(含1.國文[半年兩學期]2.專業課程[全年或半年]3.國際學生學士班課程),每項均以不超過4張A4為限。
(研究計畫格式不限;教學規畫表請由本系網頁http://www.cl.ntu.edu.tw/main.php下載)

十、郵寄地點收件人:民國108年8月25日以前(限以紙本郵寄、郵戳為憑),以掛號寄達(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大中文系主任辦公室(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中文系專任教師字樣)。逾期不予受理。

十一、應徵注意事項:
1.應徵者如曾以相同論文申請本系教職,其代表作必須修改並附修改對照表,但最多以一次為限。
2.申請人之資格,由本系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認定;申請人之專業領域屬本系急需者優先考慮。
3.初審通過者,本系將另行通知來系訪談(旅費自理),若未克參加,視同放棄應徵。

系統號:

O-014170

【徵才】東海大學中文系誠徵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東海大學中文系誠徵專任教師

時間:

2019年8月28日截止

內容簡介:

本系擬於108學年度下學期徵聘專任教師1名,辦法如下:
一、資格:具教育部認可之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資格以上之職位者。

二、學術專長:語言文字類。

三、起聘日期:2020年2月1日。

四、應徵資料:

應徵申請表一式三份(請上本系網頁公告欄下載表格填寫,並同步填寫google表單版申請表)。
教師證書及最高學位證書影本各三份。
碩、博士學位論文及近五年學術著作等各三份。
曾(可)開授課程(3門以內)授課大綱或說明各三份。
其他有利審查之資料。
以上資料請彙整成3份,以掛號郵寄「東海大學人事室」收,並於信封加註「應徵中國文學系專任教職」。
五、申請期限 : 自即日起至2019年8月28日止(郵戳為憑)。(如須退件,請註明並附回郵。)

六、聯絡地址、電話:
40704
臺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4段1727號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電話 : (04)23591574 Fax : (04) 23501249
電子信箱 :chinese@thu.edu.tw

七、初審通過者,另行通知來系演講及面談。

系統號:

O-014172

【徵才】成功大學歷史系徵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成功大學歷史系徵專任教師

時間:

2019年8月2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領域需求:臺灣史領域,以「荷蘭時期至清代臺灣史」、「南臺灣歷史研究」、「臺灣近現代產業史」、「臺灣文化史」等為優先,或其他相關者。

二、 名額:專任教師1名。

三、 資格:需具有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資格(含)以上者。

四、 起聘時間:109年2月1日或8月1日。

五、 應徵資料(一式一份):

1、完整之個人學經歷(含學歷、工作經驗、學術成果目錄或得獎記錄等)
2、新聘教師資料表(格式如附檔)
3、博士學位證書影印本 (國外學歷須經駐外單位認證
4、博士課程成績單或相關資料
5、擬開設課程之授課大綱(請提供2至3門課程,格式如附檔)
6、博士論文影印本、五年內發表之論文抽印本(至多5篇)
7、教育部大學助理教授以上之教師證書影本(如已取得證書)
8、三封推薦信(請推薦人直接以書面或電子檔寄送本系翁嘉聲主任,或彌封後與應徵資料一同寄送)

六、註記:
1、 本系將依個資相關法規來處理申請者資料。
2、 本系一律以無任何歧視立場來處理所有申請。

七、截止時間:2019年8月20日

八、郵寄地址:70101臺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翁嘉聲主任 收 (請註明「應聘資料」)。

九、聯絡人:
黃美惠 小姐
電話:06-2757575轉52305
E-mail: annster@mail.ncku.edu.tw

翁嘉聲 主任
電話:06-2757575轉52301, 52346
E-mail: jasonjs.ueng@gmail.com

==========================================
I. Opening:
1. One full-time assistant professorship and above

2. Field of expertise: History of Taiwan, preferably:
a. History of Taiwan from the Dutch to the Qing period;
b. Historical Research of Southern Taiwan;
c. History of Industries in Modern Taiwan;
d. History of Taiwan Cultures.

3. Appointment starts from February 1, 2020 or August 1, 2020

II. General requirements:
1. Ph.D. degree in history or related fields
2. Good academic publications,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preferred
3. Fluent to lecture in Mandarin

III. Application materials:
1. Full Curriculum Vitae
2. Application form (as attached file)
3. Photocopy of the official PhD diploma
4. Official transcript for PhD courses (if applicable) or relevant documents
5. Syllabi of 2-3 proposed courses on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levels (as attached file)
6. A copy of Ph.D. dissertation; and academic publications (within recent 5 years and 5 articles of publications at most)
7. Three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posted directly or through email to the Chair, or sealed and sent to the Chair with other application materials)

NOTES:
1. For non-Taiwanese university degree holder, both the degree diploma and academic transcript must be certified by the embassies or mission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however, such certification can be waived if the applicant could provide Teacher’s Certificate of Assistant Professorship (or above)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ROC.

2. All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applicants will be treated with strict confidentiality.

3. The appointment is decided on a non-discriminatory basis.

IV. Date and Contact:
1. All application materials should be sent to:
Professor Jia-sheng UENG, Chair,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o. 1 University Rd, Eastern District,
Tainan City 70101, TAIWAN (ROC)
E-mail: jasonjs.ueng@gmail.com

2. Deadline of application: August 20, 2019.

3. For further enquiries, please contact:
Administrative Secretary:Mei-Hui Huang
Tel: 886-6-2757575, ext. 52305
E-mail: annster@mail.ncku.edu.tw

系統號:

O-014288

【徵才】政治大學臺史所徵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政治大學臺史所徵專任教師

時間:

2019年9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徵專任教師公告
一、名額:1名

二、專長領域:台灣史相關

三、資格:具歷史或相關系所博士學位(以能夠聽、說、寫中文為基本語言要求)

四、申請文件:
1.博士學位證(明)書及學經歷證明書(持國外學歷者,須向我國駐外館處學歷認證)。
2.博士論文一式三份。
3.已具有助理教授以上教師證書之應徵者,尚應檢附應徵截止日前5年內,獲有科技部計畫或經審查並正式出版之論文合計2項,或經審查正式出版之專門著作1本,該專門著作或論文須檢附審查及公開發行證明。以上均一式三份。
4.博士班成績單(已擁有助理教授以上之教師證書者得免附;持國外學歷者,須向我國駐外館處學歷認證)。
5.教師證書(尚未取得教師證書者免附)。
6.簡歷。
7.著作目錄。
8.研究計畫。
9.擬開設課程及綱要至少2門。
10.代表作之中文摘要。

五、聯絡地址:116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電話:02-29393091轉63691麥助教
電郵:formosa@nccu.edu.tw
六、截止日期:2019年9月15日前,郵戳為憑。

系統號:

O-014289

【徵才】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時間:

2019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徵專任助研究員(相當於助教授)或助研究員以上之學術研究人才數名。

二、專長領域:臺灣政治與比較民主研究、中國大陸與政經轉型比較研究、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亞洲政治變遷與全球民主發展,及政治學研究方法等領域。

三、資格:具有教育部認定之國內外大學或研究所博士學位,或預定在民國109年8月31日前獲得博士學位者。

四、申請助研究員應備文件:
1. 詳細履歷表及全部學術著作目錄
2.博士學位證書影本、學位證明、或學業修畢暨論文通過證明
(如尚未通過論文口試,需出示已修畢學分並預計何時舉行論文口試證明)
3.博士論文(或初稿)及其他已發表之學術著作一式三份
4.博士論文摘要(中文與英文)
5.成績單(大學至博士)
6.未來研究計畫(中文與英文,各一千字以內)
7.推薦函三封(原則上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並由推薦人直接寄至本所,
其中一封需由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執筆)

五、申請副研究員以上應備文件:
1.詳細履歷表及全部學術著作目錄
2.博士學位證書影本
3.已發表之代表性學術著作三種,一式三份
4.任職國內外大學或研究機構之證明文件
5.未來研究計畫(中文與英文,各一千字以內)
6.推薦函三封(原則上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並由推薦人直接寄至本所)

六、資料請寄: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
冷則剛所長
Dr.Tse-Kang Leng
Director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128 Academia Rd., Sec. 2
115 Taipei, Taiwan
ROC

七、聯絡人:
羅任媛小姐
電話:886-2-2652-5303
傳真:886-2-2783-2610
電子郵件:ipsas@gate.sinica.edu.tw
網址:http://www.ipsas.sinica.edu.tw

八、收件截止日期:2019年9月30日

系統號:

O-014185

【徵才】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誠徵教師

標題:

【徵才】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誠徵教師

時間:

2019年8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誠徵專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一名

為配合本所歷年來持續關注的批判理論與東亞現代性兩大發展主軸,本所擬徵聘專任助理教授以上教師一名,自2020年2月1日起聘。應徵者需具備下列條件:

一、人文社會研究領域,具有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學校博士學位;有兩年以上教學或研究之工作經驗者為優先考慮。

二、可發展以下領域之相關研究計劃或是課程:

(1)社會與文化理論 (2)台灣社會與文化 (3)亞際社會批判研究 (4)藝術社會行動

三、需支援英文授課
有意申請者請在2019年8月15日前(郵戳為憑)檢送學經歷證件影本、著作目錄與代表作、三門課程教學大綱與三封推薦信等共一式3份。

(應徵資料請寄:300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師徵聘評審委員會 收,洽詢電話:03-513-1593、傳真:03-573-4450 行政助理洪慧芳),所寄資料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若需寄回,請附回郵信封。

系統號:

O-014186

【獎助】2019桃園鍾肇政文學獎

【獎助】2019桃園鍾肇政文學獎

標題:

【獎助】2019桃園鍾肇政文學獎

時間:

長篇小說類:2019年6月30日截止,其他文類:2019年8月10日截止

內容簡介:

「2019桃園鍾肇政文學獎」相關徵文及活動資訊可參照活動官網,http://literature.typl.gov.tw/2019-1.html

系統號:

O-014187

【獎助】2019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標題:

【獎助】2019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時間:

2019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內容簡介:

一、設置宗旨:
2014年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先生,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的領域,為傳統文化的活化注入更新的生命力,依據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唐獎基金會」)章程第15條第9款獎勵研究補助規定,提撥款項,以五年為期(2015-2019),獎助人文研究之年輕學者撰寫專書或博士論文,並委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辦理。

二、獎助領域:
以漢學、人文學研究為主,包括歷史、文字、語言、考古、哲學、宗教、經學、文學與藝術等領域。

三、獎項及申請人資格:
(一)年輕學者撰寫專書
1. 中華民國籍,年齡未逾45歲(本年度為民國63年7月1日以後出生者)。
2. 於國內、外地區學術研究機構、或公私立大專院校任職之副研究員(含)、副教授(含)以下人文學者。

(二)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
1. 中華民國籍,就讀國內、外地區公私立大學人文學相關學系,已修完課程並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之研究生。

四、獎助方式:
(一)專書寫作獎:每年3名,每名新台幣36萬元。
(二)博士論文寫作獎:每年3名,每名新台幣24萬元。

五、申請時間:2019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六、申請辦法:
(一)請備妥下列資料:
1. 申請表(請至官網下載)
2. 專書或博士論文寫作計畫書
3. 履歷及著作目錄
4. 近五年已出版之代表作一種(1式3份)
5. 推薦信至少一封,由推薦人逕寄中研院行政大樓3樓3006室陳小姐收。〔博士候選人須有指導教授之推薦信〕
6. 博士候選人需另檢附博士班在學證明、博士候選人資格證明及碩士以上歷年成績單。

(二)請郵寄至「臺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行政大樓3樓3006室 陳小姐收」。(台灣郵戳為憑)

七、審核程序:
史語所審議委員會根據每年申請人之專業背景,聘請相關領域之學者進行審查作業。審查委員若與申請人有親屬、合作研究關係或為博士論文指導者,應行迴避。

八、獎項公布時間:
獎助名單於當年度11月底以前,於唐獎基金會及史語所網站上公布,並另行通知頒獎時間及地點。

九、獲獎人權義:
(一)得獎以一次為限。
(二)獲獎人得自行運用獎助金。
(三)獲獎人應於獲獎隔年11月前提交執行報告予史語所。
(四)出版著作(或博士論文定稿)須註明獲此獎助,並送交2份予史語所。
(五)前述著作之著作權人為獲獎人,並同意唐獎基金會及史語所得用於展示及相關教育推廣。

本案聯絡人:陳靜芬
Tel: 02-2789-9483
email: yuysprize@asihp.net

系統號:

O-014290

【獎助】科技部「臺灣——史丹佛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甄選補助教授學者一名

標題:

【獎助】科技部「臺灣——史丹佛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甄選補助教授學者一名

時間:

2019年8月30日止

內容簡介:

「臺灣─史丹佛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培育計畫」(Stanford-Taiwan Social Science Fellowship Program;以下簡稱STSS)2020-2021年度甄選已開始接受申請。

申請資格及方式請見報名簡章:(網址:http://www.stpi.narl.org.tw/public/stss.htm)
本梯次申請截止日為2019年8月30日中午12時止
請至報名網站(https://stss.stpi.narl.org.tw)於線上填寫申請表,有任何問題請來信:stss@stpi.narl.org.tw

STSS計畫由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負責執行,與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以下簡稱 CASBS,官方網址為:http://casbs.stanford.edu)共同合作,將於2020-2021年度選送一名具備人文社會領域背景之研究學者,為Stanford-Taiwan Social Science Fellow(STSS fellow,請見http://casbs.stanford.edu/fellowship-application-guidelines-and-selection-process#partner)身份,至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CASBS)進行學術研究交流為期九個月(2020/9-2021/5)。


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CASBS)設有多項國際訪問學者計畫,歷來邀請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不同領域之各國頂尖學者進行跨國訪問研究,其中不乏多位諾貝爾獎、普立茲獎、麥克阿瑟獎得主。CASBS提供一流的環境與機會,加入本學術交流計畫讓您有機會與國際知名的學者跨領域的對話交流,創造互相激勵的社群場域及互動機會,以獲取在研究突破與創新之成長空間,充實人文社會科學高階學術研究能量,歡迎踴躍推薦優秀人才參與。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STSS計畫辦公室
電 話:(02)2737-7087、(02)2737-7965
網 址:http://www.stpi.narl.org.tw/public/stss.htm
E-mail:stss@stpi.narl.org.tw

系統號:

O-014301

【獎助】第32屆梁實秋文學獎徵文

標題:

【獎助】第32屆梁實秋文學獎徵文

時間:

2019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參加辦法及稿件繳交格式
(一) 散文類
請由此填寫線上報名表,作品稿件格式請務必下載本文附檔,請於線上報名後,將作品紙本一式六份,郵寄至「106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臺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 收」,收件以郵戳為憑。信封請註明「第32屆梁實秋文學獎徵文稿件」。

投稿作品(word電子檔)一律採直式橫書方式,雙面列印,內容需含封面、目錄、頁碼(書封及內文皆不得書寫繕打任何關於作者的個人資料),以紙張A4規格膠裝成冊,內文格式規定如下:
(1) 字型:新細明體
(2) 字體大小:標題14級,內文12級
(3) 行距:1.5倍行距
(4) 請自行將簡體中文稿件轉換成正體中文

(二) 翻譯類
請由此填寫線上報名表,翻譯類題目及作品稿件格式請務必下載本文附檔,請於線上報名後,將作品紙本一式六份,郵寄至「106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臺師大全球華文寫作中心 收」,收件以郵戳為憑。信封請註明「第32屆梁實秋文學獎徵文稿件」。
內文格式規定如下:
(1) 字型:新細明體
(2) 字體大小:標題14級,內文12級
(3) 行距:1.5倍行距
(4) 請自行將簡體中文稿件轉換成正體中文

有意參加此徵文者請逕至官網參考完整資訊:http://www.gcwc.ntnu.edu.tw/

系統號:

O-014210

【獎助】臺灣社會學會2019碩士論文田野工作獎徵選

標題:

【獎助】臺灣社會學會2019碩士論文田野工作獎徵選

時間:

2019年9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鼓勵社會學相關科系研究生以田野工作的精神和方法(即長時間在研究情境中的訪談、參與觀察、參與實作等)進行研究,撰寫論文。

一、 申請資格:
1. 國內各大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社會政策等相關系所研究生,採取田野工作完成論文者。
2. 107學年度之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08月01日至2019年07月31日口試通過),由論文撰寫人親自提出申請。

二、申請辦法與備審資料:
申請者請檢附下列資料:
1. 論文一式兩份與PDF檔光碟一份。
2. 申請表。
3. 自我陳述,請簡要說明:
A. 論文的提問。
B. 如何運用田野工作來回答提問?
C. 對田野工作的反省。

請於9/01(日)前掛號郵寄至:
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田野工作獎」評審委員會。

三、評審方式:
由學會邀請相關專長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每年選出兩篇論文獎助,如未達審查標準,可不足額錄取或從缺。

四、獎勵
每位獲獎者由學會頒發獎狀及獎金,每名新台幣壹萬元整。獎金來自《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版稅。

五、聯絡方式
聯絡人:林靜怡 助理    電話:(02)2652-5147
傳真:(02)2789-1630   電子郵件:a1992704@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O-014212

【獎助】臺灣中文學會第七屆「四賢博士論文獎」

標題:

【獎助】臺灣中文學會第七屆「四賢博士論文獎」

時間:

2019年8月20日截止

內容簡介:

臺灣中文學會第七屆「四賢博士論文獎」公告
一、申請資格:依「臺灣中文學會四賢獎學金設置辦法」第二條規定「凡就讀臺灣中文學門相關系所(國文、中文、華文、臺文、經學、漢學、文獻等系所)博士班應屆畢業生,得依本辦法提出申請。」符合本屆「四賢博士論文獎」申請資格者為107學年度(107年8月至108年7月)中文學門博士班應屆畢業生。

二、申請程序:
(一) 填具四賢獎學金申請書壹份(請自行至本會網站下載)。
(二) 檢附學位證書影本壹份。
(三) 論文紙本參份並將PDF檔上傳至四賢博士獎公告網址。(若於申請期間學位證書尚未取得,至遲於9月10日前以掛號方式寄至相同地址)

※重要時程如下:
(一)公告時間:6月10日前。
(二)收件時間:6月10日開始,8月20日截止(以郵戳日期為準)。
(三)審查結果:10月於本會網站公告。
(四)頒獎方式:於本會108年度年會暨會員大會公開頒獎。

系統號:

O-014251

【獎助】2019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評選出版博碩士論文及專書

標題:

【獎助】2019年國立國父紀念館評選出版博碩士論文及專書

時間:

2019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依據國立國父紀念館108年5月8日國館研字第1083000558號函辦理。

二、國父紀念館為鼓勵全國大專校院師生及相關研究人員從事孫中山或人文社會科學與國家發展研究,評選出版優良博碩士論文及專書,辦理旨揭活動。本年申請日期為2019年9月1日至9月30日止。

三、旨揭研究領域如下:
(一)民國歷史、文化發展研究(包含華僑、臺灣文化發展等議題)。
(二)孫中山研究(包含孫中山革命、民族、民權、民生、實業計畫等議題)。
(三)人文社會科學與國家發展研究(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議題)。

四、檢附來函、實施計畫及相關申請文件各一份,相關資訊可至國立國父紀念館網站(https://www.yatsen.gov.tw/)點選「最新消息」查詢。

五、聯絡資訊:
(一)國父紀念館:邱小姐,電話:(02)2758-8008轉725、Email:yuan@yatsen.gov.tw
(二)本校研發處推動組:董小姐,校內分機1324。

系統號:

O-014291

【獎助】中研院史語所2020年度「考古學門獎助研究生計畫」

標題:

【獎助】中研院史語所2020年度「考古學門獎助研究生計畫」

時間:

2019年10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申請資格
1. 國內外大學考古學相關學系之本國籍研究生。
2. 學位論文研究主題與本所考古學門之研究範疇相關,或與本所典藏考古資料整理研究有關者。

二、申請期限:即日起至2019年10月31日止(以郵戳為憑)。

三、獎助期限: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期滿後得再申請1次)

四、獎助金額:
碩士生每人每月獎助學金新臺幣12,000元。
博士生每人每月獎助學金新臺幣24,000元。
※ 另辦理休學者即不符合獎助資格。
※ 除學生身分外,另有專職工作者,不可支領獎助金。
※ 已領取本院(所)獎助學金者:(a)若再領取其他學校或單位(非科技部)之獎助學金,合計總額不得超過本院獎助標準上限:碩士級$16,000元、博士級$34,000元。(b)若再領取科技部或其他委託計畫之獎助學金(兼職酬金),以一個計畫為限。
※ 若違反上述規定,經查證屬實,本所得立即停止獎助,並收回溢領獎助金。

五、應備資料及申請方式:
1. 申請表(請見下方:附件下載)
2. 大學或碩士班畢業證書、學生證影本(加蓋當學期註冊章戳)
3. 大學碩、博士班成績單。
4. 學位論文研究計畫書(5頁以內,含參考著作目錄)
5. 履歷、著作目錄
6. 相關著作(最多3種)
7. 所屬學校二位教授推薦信函

意者請備齊上述資料一式3份(第7項推薦函一份即可),寄至: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註明:申請考古學門獎助研究生計畫)。並提供電子檔e-mail至cfas@gate.sinica.edu.tw。洽詢電話:考古學門 許小姐 (02)2782-9555分機675。

六、經本學門審核通過予以獎助者,需遵守下列相關事項:
1. 由本學門指派研究人員給予指導。
2. 適時參與本學門之學術研究活動。
3. 得使用本所公用電腦設備、借閱圖書館書籍,本所得視情形調配研究空間。
4. 每半年(6月及12月)應提供研究進度報告予指導人員,並於年度結束前10日提交研究報告備查,及舉辦一場成果發表演講。

其他未盡事宜,依照本所規定辦理。

系統號:

O-014292

【徵稿】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36期徵稿

標題:

【徵稿】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36期徵稿

時間:

2019年9月30日截止

報導者:

陳乃慈助教

內容簡介:

1.徵稿對象:相關論題之研究學者。
2.本刊為半年刊,第36期截稿日期至2019年9月30日,同年11月出版。
3.來稿論文字數上限為2萬字(含附件及非文字之插圖、表格等),全文須以中文撰寫,論文格式請參照本刊所附之撰寫體例,論文以作者本名發表。
4.編審委員會由校內、外學者組成,採雙向匿名審查。本學報刊載之論文,致贈作者當期集刊2冊及抽印本,不致稿酬。
[10671]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134號 (語創系)
投稿信箱 :lle@tea.ntue.edu.tw

系統號:

O-014293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0期「臺灣『新文學』」專題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0期「臺灣『新文學』」專題徵稿

時間:

2019年12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本期以「臺灣『新文學』」為專題,徵求相應主題之論文投稿。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與台灣文學學會合作推出專題「台灣『新文學』」,並為能深耕該學會一年一度所研發的題材,故調度一期以年會主題為專題,內容如下:

台灣新文學運動於1920年發軔,試圖透過文學進行文化與社會改革,回應時代所需。當時台灣新文學之「新」反映於新的文學語言、新的文類、新的思想、以及新的傳播模式等等。台灣文學經歷這一百年的發展,文學創作不僅有豐碩的成果,台灣文學傳統亦逐漸形成,而相關研究也在學院內外逐步開展。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文學所面臨的課題與挑戰,與二十世紀初台灣新文學運動誕生之時,必然大不相同。現階段台灣文學之「新」如何產生?如何回應時代所需?既有文學傳統又該如何因應?

邀請台灣文學研究者共同來探討台灣「新文學」的面貌和種種可能,站在台灣新文學運動百年來所奠定基礎之上,探討文學的種種新生,展望其後續的發展。本專題歡迎與以下議題相關之論文,踴躍投稿:

新敘事
新方法
新媒介
新傳統
新傳播模式
新作家群像
其他與「台灣『新文學』」相關議題者。

投稿須知及資料表,請至相關網址下載:http://journal.nmtl.gov.tw/opencms/nmtl_search/contribute.html

系統號:

O-014294

【徵稿】《東亞觀念史集刊》五四專號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東亞觀念史集刊》五四專號徵稿啟事

時間:

2019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東亞觀念史集刊》為半年刊,每年六月、十二月出刊,徵求稿件以中文或英文為主。欄位包含:(一) 特稿:特邀稿件,刊登由顧問、編輯委員推薦的國際知名學者傑出論文;(二) 專題論文:分別邀請國際學者策畫具前瞻性的研究專題,稿件以符合當期企畫之特定主題且具原創性之學術論文為主,字數以不超過三萬字為原則;(三) 一般論文:海內外學人自行投稿,不限來稿時間,亦不設限主題,惟須與東亞區間,或全球與東亞區間的觀念研究與跨語際交涉議題相關之具原創性之學術論文,字數以不超過三萬字為原則;(四) 關鍵詞報告:主要以編寫詞條之方式,進行關鍵詞歷時性觀念系譜之梳理及近代新詞之詞源考索:(1)關鍵詞之觀念史研究,不限主題,字數以不超過一萬字為原則;(2)詞源考索,由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沈國威策劃主持,主要以書證為主,對近代新詞進行溯源工作,包括詞的發生、普及、定型、演變及東亞漢字文化圈內的交流,冀望透過近代新詞考源,以作為觀念史進一步研究的起點,字數以三至五千字為原則;(五) 舊文新譯:旨在譯介早期與觀念研究相關之國際重要學術論文,並邀請相關領域學者撰寫導論,藉此開啟與前賢對話的空間; (六) 數位人文:由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系副研究員邱偉雲策劃主持。旨在引入新興的數位人文技術與方法,為東亞觀念史研究提供新問題、新方法與新視域,以勾勒東亞「觀念‧話語‧事件‧行動」互動的大歷史圖像;(七)研究通訊:提供國際學者交流、對話、回饋的學術園地,內容包括研究綜述、書評、重要文獻與數據庫評介、研究新猷、意見交流、討論回應、會議介紹、採訪報導、各地研究動態與學術發展等,字數以一萬字為原則。

本刊第十七期(2019年12月出版)專題為:與「五四」對話,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楊聯芬教授策劃主持。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使外延更大、內涵更為豐富的新文化運動,因此獲得命名。此後,五四也便進入不斷與現實對話而不斷被建構的歷史過程中。

五四的豐富性,不但在於其作為一個歷史概念,一直存在「政治的五四」、「文化的五四」與「文學的五四」多重面向及其交疊分歧、錯綜複雜,而且在於後世的不斷言說,不斷賦予其現實的意義。五四既是歷史,也是現實。

五四內涵的豐富性,一方面使它充滿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學人不斷探尋;另一方面,則因地緣政治和現實語境而常常處於不同的歷史敘述中。1980年代大陸知識界面對文革之後的文化廢墟,重返五四,重倡「人的文學」,一時間,人道主義、人的尊嚴代替階級鬥爭重新成為社會道德的尺度,五四啟蒙精神成為治療歷史創傷、重建人文學術、重樹社會良知的重要資源。而彼時,臺灣、香港及海外學界則基於中國主流歷史敘述長期獨尊「政治的五四」,對五四激進主義進行了嚴厲的審視,甚至視五四為文革的源頭。近年,臺灣因學運興起而重新認識五四的價值,大陸學界則在整理故紙堆中還原歷史,揭示過去被遮蔽的对象,揭示五四的多元文化。其理性探究的背後,仍然是深切的現實關懷。

五四運動百年之際,在風雲變幻的新的歷史環境中,我們尋求與五四對話,實際亦是今人以五四為中心從不同時空展開對話。共同的關切,不同的視角和歷史體驗,將使這一組以「五四」為話題的論述,各各呈現獨特的姿態,其結果,不但是繼續還原和探討一個多元的豐富的五四,而且激發今人繼承五四精神,面對當下的現實,「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

本項專題,論文中英文皆可,字數一般不超過3萬字,首發。截稿時間為2019年9月30日,歡迎專家學者賜稿。

系統號:

O-014201

【徵稿】《中大戲曲學刊》第2期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中大戲曲學刊》第2期徵稿啟事

時間:

2019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本刊為戲曲專業刊物,歡迎有關戲曲的相關論文、書評、劇評等投稿本刊發表。
二.來稿以一萬至三萬字(以電腦字元計,包括空白及註解)為上限,請提供繁體版。
三.本刊稿件一律送請學者專家審查,審查採匿名制;未獲採用者不予退稿。
四.編輯委員會得就審查意見綜合討論議決,要求撰稿人對其稿件作適當之修訂。本刊責任校對亦得根據「撰稿格式」作適當之校正。
五.每一撰稿人致送本刊五本,不另致酬。
六.來稿以未發表者為限;學位論文及網路文章視同已發表。
七.論文請標明中英文篇名、投稿者中英文姓名及職稱,三百字左右之中英文提要、五個以內之中英文關鍵詞,並請務必按本刊「撰稿格式」寫作,以利作業。「撰稿格式」請參考中央研究院學術論文撰稿格式。
八.來稿請將word或純文字檔儲存之電子檔案,E-mail至戲曲室電子信箱:ncu3125@gmail.com,主旨註明「投稿第二期《中大戲曲學刊》─作者姓名」。
九.來稿請務必填寫「《中大戲曲》作者基本資料表」與「著作授權書」,確實填寫個人簡介(註明所屬機構、學校及職稱),並附通訊地址、電話、傳真或電子郵件等聯絡資料,填寫完成之後,請於2019年9月30日前(以郵戳為憑),掛號郵寄:32001 臺灣桃園市中壢區五權里2鄰中大路300號 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並請在信封上註明「中大戲曲學刊投稿」(請注意,必須將「《中大戲曲學刊》作者基本資料表」與「著作授權書」於截稿之前填寫寄回,才算完成投稿程序,未完成程序者,本刊將有權不予受理)。
十.來稿請務必填寫「著作授權書」。著作者享有著作人格權,本刊享有著作財產權;日後著作者本人結集出版,或翻印、轉載(包括網路)、翻譯等請說明出自本刊。
十一.若著作人投稿於本刊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本刊有權出版相關論叢。
十二.來稿請勿發生侵害第三人權利之情事。如有抄襲、重製或侵害等情形發生時,概由投稿者負擔法律責任。
十三.第二期《中大戲曲學刊》截稿日期為2019年9月30日。
十四.如有任何疑問,請洽:國立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
十五.聯絡電話:(03)4262352

電子信箱:ncu3125@gmail.com(另請於信件主旨開頭標示「投稿第二期《中大戲曲學刊》」謝謝)

系統號:

O-014202

【徵稿】《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第23期徵稿

標題:

【徵稿】《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第23期徵稿

時間:

2019年10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第23期徵稿中,截止日為2019年10月31日,不限主題。

【論文使用文字】
中文爲限,請附中文篇名、關鍵詞及300字左右提要。

【論文字數】
以1萬2千字以內爲原則。
請以電腦打字,除列印2份原稿外,並請附電子檔(Word格式),以利作業。

【撰稿格式】
請參見本所網頁
http://gitlci.ccu.edu.tw/cother/publishing/
來稿首頁請註明:姓名、就讀學校、系所、通訊地址、電話、Email。
62102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電話:05-2720411#21601
傳真:05-2724916
Email:ccu21603@gmail.com

系統號:

O-0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