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稿啟事(Call for Papers)
1997年修憲伊始,半總統制在臺灣的運作已然跨越20載。在臺灣半總統制學群諸位學者的共同努力下,不僅自2010年起連年舉辦「半總統制與民主」學術研討會,將寶貴的憲政實務經驗轉為可供學術驗證和施政參照的理論範式,迄今更出版了四份TSSCI期刊專刊及兩本專書,學術成果豐碩。
在醫學人文研究中,健康和疾病存於在人的身上正如善與惡存於世界。有關健康和疾病的討論或對疾病本體論的思考,其主要目的在於症狀了解和治療的(不)可能性,因為疾病可以通過一扇門進入或離開人體。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著作指出人的全面性疾病概念﹕自然在人體內外應是和諧平衡的,若是這種平衡和諧發生紊亂,人就會生病。自培根(Francis Bacon)以來,人類通過克服自然並控制疾病,其目的就是維持人的正常狀態,但是到了18世紀,透過病理解剖學,新的醫學觀念可以把某些損傷的器官與症狀的穩定聯繫起來,讓疾病分類學人在解剖學分析中找到活力,因此病理學自然地成為生理學的延伸。從康吉萊姆(Georges Canguilhem)的《正常與病態》(The Normal and the Pathological)的醫學哲學和生命科學的架構下重新探討正常和變態之間的弔詭關係,進而閱讀台灣與其他相關醫學哲學和生命科學的基本理念。處於人類紀的我們應如何在醫學人文的領域重新評估被傳統定義下的那些偏離正常狀況的例外狀態是否也是正常社會的一種常態,例如老化、阿茲海默症、失能和其他疾病等。本次會議以「醫療人文」為主題,邀請學界針對當前的醫學人文狀況進行反思,不但賦予文學研究的淑世功能一個新的立足點,開發台灣文學研究學者與全球學術對話的新渠道,也嘗試開拓新的醫學倫理、科技和生命等多樣性意涵。本次會議建議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
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CSEAS)作為亞洲東南亞研究聯盟秘書處(Consortium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in Asia),將於2019年12月5日-7日舉辦2019年亞洲的東南亞研究雙年會暨國際研討會「變遷與抵抗:東南亞的未來路向」。竭誠邀請各位師長與長官投稿與出席會議,東南亞研究中心也懇請您協助宣傳本次會議。有您的支持和參與,研討會將更多元精彩!
2019年亞洲的東南亞研究雙年會暨國際研討會(SEASIA Biennial Conference 2019)主題是「變遷與抵抗:東南亞的未來路向」(Change and Resistance: Future Directions of Southeast Asia)。會議希望透過跨領域、跨國、跨區域的知識對話與腦力激盪,關注東南亞的發展。藉著檢視東南亞在過去與現在的變遷與抵抗過程,完整凸顯東南亞在亞洲、印太與全球的主體性。此次會議為期三日,並於中央研究院舉辦。誠摯邀請您參與東南亞研究的年度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