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智度論》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大智度論》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大智度論》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10月20至21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20日)、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雲水軒N117(21日)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聯絡人:

陳平坤教授,E-mail: chenpingkun@ntu.edu.tw

報導者:

陳平坤教授

內容簡介:

10月20日
►臺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
10:20-12:00
主持人:萬金川(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兼佛研中心主任)
『大智度論』における真理表現とÉtienne Lamotteの註釋(藤井淳,駒澤大學佛教學部副教授)
Étienne Lamotte: The Translator of the Da-zhi-du-lun.(西野翠,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所員)

14:00-15:40
主持人:趙飛鵬(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現代菩薩如何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大智度論》六度波羅蜜與身心正念療癒跨領域課程建構(曾廣志,澳洲Griffith大學醫學院醫病溝通高級講師)
Da zhidu lun's Interpretation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emplations in the Smṛtyupasthāna Meditation: An Investigation in the Abhidbarma context(林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員)
從煩惱在菩薩道上的作用看《大智度論》的編撰(宗玉媺,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副教授)

16:00-17:40
主持人:林鎮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The Da zhidu lun 大智度論 as a Commentary: Its Typology, Background, and Exegetical Techniques(左冠明,University of Oxford Professor)
北周慧影《大智度論疏》的關鍵議題與思想脈絡(嚴瑋泓,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大智度論之二諦觀(康特,華梵大學東研所教授)

10月21日
►佛光大學雲水軒
9:00-10:10
主持人:左冠明(University of Oxford Professor)
Reception History and Limits of Interpretation: Étienne Lamotte, Japanese Buddhologists, the monk Yinshun 印順 and the formation of a modern Da zhidu lun 大智度論 Scholarship (史芬妮,格羅寧根大學助理教授)
《大智度論》所說「空」、「悲」關係(陳平坤,臺灣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10:50-11:50
【綜合座談】
《大智度論》研究之未來發展
討論人:萬金川、左冠明、林鎮國

系統號:

C-012586

2018艋舺龍山寺學術研討會──觀音思想文化暨龍山寺宗教歷史研究

2018艋舺龍山寺學術研討會──觀音思想文化暨龍山寺宗教歷史研究

標題:

2018艋舺龍山寺學術研討會──觀音思想文化暨龍山寺宗教歷史研究

時間:

2018年10月20日(週六)

地點:

板橋文化廣場七樓大會堂(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7樓)

主辦單位:

臺北市艋舺龍山寺

聯絡人:

Tel: 02-8252-0103#506、509

內容簡介:

9:30-10:20
【專題演講】
觀世音菩薩之當代繼承與闡揚:以時空向度與宗教文化遺產為視角(蔡耀明)

10:40-12:00
主持人:蔡耀明
觀音信仰的女性面向―台北龍山寺的女性虔信者在寺廟運作中的角色與地位(林美容 )
討論人:陳玉女
十六、七世紀臺灣移民社會中的准提觀音信仰(陳玉女)
討論人:林美容

13:30-15:00
主持人:陳玉女
當代臺灣漢傳佛教觀音信仰研究:以林中冶《楞嚴經之觀音法門》為中心(顏尚文)
討論人:蔡耀明
眾神之尊──近代觀音與民間諸神的信仰互動(李世偉)
討論人:顏尚文
近代觀音感應錄研究:以許止淨居士與《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為主(侯坤宏)
討論人:林盈鈞

15:20-16:50
主持人:侯坤宏
艋舺龍山寺觀音靈籤研究(黃運喜)
討論人:黃書瑋
日本殖民初期日僧在龍山寺的活動(闞正宗)
討論人:侯坤宏
戰後初期中國佛教會臺灣省佛教分會與龍山寺──以玠宗法師為中心之探討(蘇全正)
討論人:黃運喜

16:50-17:30
【專題論壇】
AI時代來臨的觀音信仰實踐(黃書瑋、黃運喜、蔡耀明)

系統號:

C-012529

2018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V」學術研討會

2018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V」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8年「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發展V」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10月25至26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大講堂(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大學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10月25日
9:20-10:20
主持兼評論人:楊祖漢
胡敬齋思想研究(鍾彩鈞)
劉蕺山《人譜》之工夫論釋微(李瑞全)

10:30-12:00
主持兼評論人:林啟屏
繼承與轉化:張行成的康節易學(祝平次)
「晝夜之道」:理學傳統裡「晝夜」隱喻的興起與意義(黃繼立)
理由論脈絡中的朱子倫理學(梁奮程)

13:00-14:30
主持兼評論人:賴貴三
清代前期經學專著中的王應麟學術探論: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著錄書籍為對象的考述(楊晉龍)
趙采折中程朱《易》學析論(楊自平)
圖說、象數與義理之多元兼綜──論明代章潢《易》學之重要特色(陳睿宏)

14:40-16:10
主持兼評論人:劉滄龍
清儒李紱論朱陸異同平議(陳振崑)
污名/盛名:試論李卓吾的接受歷程及其意義(康珮)
明清心學的自然教化(陳儀)

16:20-17:20
主持兼評論人:沈享民
成聖理想與二程理學思想的建構(齊婉先)
胡直心學的淵源與發展(陳佳銘)

10月26日
9:00-10:00
主持兼評論人:劉德明
張載中正篇實踐工夫還原(黃崇修)
即經類事,以見始末──劉朔《春秋比事》解經方法探論(康凱淋)

10:10-11:40
主持兼評論人:賀廣如
《朱子家禮》中血祭傳統探析(李蕙如)
戴震學研究型態及「情理論」探析(羅雅純)
朱熹視角下的孟子聖賢定位探析(姜龍翔)

13:00-14:30
主持兼評論人:呂妙芬
王船山神聖氣本論的基本理路(劉又銘)
唐君毅與勞思光論船山繼善成性觀比較(陳政揚)
「物理」在儒學與西學之間──明清之際耶穌會士對「物理」一詞的釋義與西學譯介(蕭敏如)

14:40-16:40
主持兼評論人:林月惠
理學視域下的「中庸」(許朝陽)
知識擴張、典範轉移──劉師培的文學論述及其學術史意義(邱培超)
明末儒者「格物去欲」思想的脈絡—以許敬菴與毛稚黃為線索(鍋島亞朱華)
王陽明良知內在論的建構與定位(賴柯助)

系統號:

C-012574

第3回東アジア日本研究者協議会国際学術大会

標題:

第3回東アジア日本研究者協議会国際学術大会

時間:

2018年10月26日至28日(週五至週一)

地點: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6日)、京都リサーチパーク東地区1号館(26日懇親会から、27日、28日)

主辦單位:

東アジア日本研究者協議会、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聯絡人:

Tel: +81(0)75-335-2041;E-mail: info_eacjs@nichibun.ac.jp

內容簡介:

本大会は、東アジアを中心とした多様な国家・地域・エスニシティの研究者に、分野を超えた日本研究に関する成果を発表・議論する場を提供し、日本研究と日本研究者の国際的交流の発展に寄与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

本大会の計画は直接的には2年前に端を発しますが、より長期的な背景としては、21世紀を迎えてから新たな局面に入った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日本研究の展開があげられます。世紀転換期より、東アジア各国では人文・社会科学の諸分野で日本に関する研究が蓄積されてきました。しかしながら、国境をまたぎ学問分野を越境するような日本研究は、むしろ欧米で盛んに行われ、東アジアでは必ずしも発展してきたとは言い難い状況にあります。その背景としてはまず、日本による東アジア地域での植民地領有・戦争そして冷戦という歴史的文脈があげられるでしょう。実質的に東アジアにおける人的、そして学術交流が拡大に向かいはじめるのは1990年代以降ですが、その後も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歴史認識や政治体制の違いからもたらされる対立と軋轢は、日本研究者の自由な交流を制約してきました。また同時に、東アジア各国で自国内に巨大な日本研究者集団が形成されたことは、各国の研究者が国境を越えた研究交流の必要性を意識することを妨げてきた側面もあります。

しかし、東アジアに拠点を置く日本研究者が上述の北米や欧州での学会に参加を重ねていくことで、研究者の間には、東アジアにおいても同様に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かつ学際的な日本研究を日本語で行う場を構築する必要があるという認識が生まれはじめました。東アジアの日本研究者が、上述の学会で使用されている英語よりも日本語により精通しているため、欧米とは別個の学問的議論の場を求めるようになった背景もあげられます。しかし、東アジアで日本研究者が一堂に会する意義はそれだけにとどまりません。まず、日本研究の質的な向上が期待されるでしょう。例えば、人文科学と社会科学との間の融合的研究は限られており、そのことが日本研究の発展を阻害してきましたが本大会での国境・分野を超えた交流を通じて、既存の学問的蓄積を活かしつつも、新たな学際的研究の基盤形成が期待されます。第二に、自国中心の日本研究から脱した、より多様な観点からの日本研究の場は東アジアの安定と平和に寄与すると考えます。国益の追求という現実と、相手に対する客観的な理解を調和させ、研究者としてより安定的な東アジアの関係形成に貢献しうるでしょう。

以上のような理由から、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有志の日本研究者40人余りが2010年より6回にわたり「東アジア日本研究フォーラム」という名のもと、国際的・学際的な研究会を開催してきました。その長期にわたる経験を基にして2016年、東アジアを拠点とする12人の日本研究者を運営委員会とする「東アジア日本研究者協議会」が設立されました。同協議会のもと、2016年は韓国、2017年は中国で国際学術大会を開催し、300人にのぼる参加者が研究発表と討論を行いました。3回目である今年の大会は京都で開催されます。日本での開催により、日本に拠点を置く研究者の参加をより一層促し、「東アジア日本研究フォーラム」から受け継がれてきた東アジア全体での日本研究の発展を目指します。また、次世代研究者の育成を通じた東アジアでの日本研究の長期的な発展を期し、これまでの2回の大会同様、大学院生や若手研究者の発表を積極的に支援したいと考えています。

※本研討會報名資訊及逐日議程,請參見官網:http://eacjs.rspace.nichibun.ac.jp/index.html

系統號:

C-012562

第八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八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11月2至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黃助教,Tel: 02-86741111#66708;E-mail: ejhuang@gm.ntpu.edu.tw

內容簡介:

一、 會議名稱:第八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 指導單位:
三、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四、 會議日期:2018年11月2、3日(週五、週六)
五、 會議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人文大樓一樓會議室
六、 會議目的:
(一) 提供國內外大專校院、文教單位之專家學者,發表研究論文之機會,以學術成果回饋社會國家。
(二) 落實本校「提升各領域教學暨研究表現,成為國內該領域領先發展系所」之校務發展願景。
(三) 實踐本系「傳統與現代之銜接,人文與科技之結合,本土與國際之會通,理論與實際之貫通」之發展重點。
(四) 弘揚本校「追求真理,服務人群」之大學精神,共襄校慶盛會。
七、 會議主題:三教思想與生命關懷
八、 會議子題:
(一) 三教哲人的生命實踐
(二) 文學作品中的三教智慧
(三) 三教經典的文化影響

聯絡通訊:
承辦人:黃以潔助教。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人文大樓7樓中文系辦公室。
電話:02-86741111#66708。
傳真:02-86716583。
e-mai:ejhuang@gm.ntpu.edu.tw。

系統號:

C-012528

第11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第11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1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12月7至8日(週五)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css11@cuhk.edu.hk

內容簡介: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在2018年12月7-8日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聯合主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聯合承辦;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香港中文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聯合研究中心、全球中國研究計畫、商務印書館協辦;文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贊助。

本屆主題為「『一帶一路』視角下的語言研究」。「一帶一路」倡議為語言學研究與應用注入新的內容,不僅加深對全球華語的認識,也有利於語言比較研究,促進文化交流,達到「民心相通」之效。期待本屆的主題,彙聚專家學者,在「一帶一路」的宏觀視角下,為語言學研究尋找新領域。

香港是一個重視「兩文三語」的國際大都會,位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擔當中西溝通的橋樑。本屆研討會在香港召開,饒有意義。香港中文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為本屆研討會提供良好的學術環境,集思廣益,交流切磋,探索漢語研究的未來。

本研討會徵稿資訊請參見:http://www.cuhk.edu.hk/ics/clrc/css11/call_for_papers.html

系統號:

C-012530

「佛教與近代中國」學術論壇

標題:

「佛教與近代中國」學術論壇

時間:

2019年1月9日至13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聯絡人:

駱慧瑛博士,Tel: +852 39435460;E-mail: irenelok@cuhk.edu.hk

內容簡介:

一、論壇目的:
此論壇主要為年輕學者而設,凡有關佛教與近代中國相關之議題,具有前沿學術成果之開展,無論在問題意識、理論觀點、研究方法、文獻搜集與整理等方面的創新,皆所歡迎。
  
二、論壇要求:
1. 參會學者多年來專門從事近百年中國佛教與社會之研究,並取得公認成績,目前仍在從事該領域最前沿研究,並能提供相關論文或研究報告。
2. 參會之碩、博士生及博士後人員專門從事近百年中國佛教與社會之研究,經指導教授(導師)或相關專家學者推薦,並就博士論文和博士後研究報告相關領域之最新研究,提供相關論文或研究報告。

三、合辦單位:
1.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2. 中國人民大學宗教高等研究院
3. 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與宗教研究所

四、發起人:
1.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劍鍠教授
2. 中國人民大學宗教高等研究院何建明教授
3. 臺灣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與宗教研究所李玉珍教授

五、今年承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六、論壇相關資訊:
1. 回執:
i. 2018年10月30日以前寄回
ii. 摘要300-500字(詳見下面「回執」所示)
2. 論文:
i. 繳交時間:2018年12月10日
ii. 篇幅長度:10000~20000字。
3. 參加對象:
i. 40歲以下(含)
ii. 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講師、助理教授等,皆可。
4. 參會人數:
i. 年輕學者10~12名。
ii. 受邀之指導教授5名。
5. 會議時間:2019年1月9日~13日(9日報到,10~12日研討,13日離會)
6. 會議地點:香港中文大學
7. 會議接待:按時寄回「回執」,並經審核通過後,大會將提供論文發表學者往返機票(依地區核算給付)、食宿接待。
8. 聯絡方式:
駱慧瑛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電郵:irenelok@cuhk.edu.hk
電話:+852 39435460
地址: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2樓201室)

系統號:

C-012633

2019民俗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9民俗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9年5月3至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南華大學雲水居國際會議廳(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主辦單位:

南華大學文學系

聯絡人:

王雅嫺

報導者:

王雅嫺

內容簡介:

南華大學文學系「2019民俗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訊息:
一、 旨揭研討會訂於2019年5月3、4日(週五、週六)本校雲水居國際會議廳舉行。

二、 徵稿收件重要期程如下:(1)論文投稿者繳交「個人基本資料表」、「論文提要表」之期限﹕2018年09月12日,經審核通過者,另函通知;(2)論文提交期限:2019年04月08日。

三、有意投稿本研討會者,請至官網(http://nhulit2.nhu.edu.tw/app/news.php?Sn=858)下載稿約。

系統號:

C-012527

第三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青年學者論壇

標題:

第三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青年學者論壇

時間:

2019年5月18日至19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佛光大學(宜蘭縣礁溪鄉林尾路160號)

主辦單位:

佛光大學佛教中心

內容簡介:

佛光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所支持之「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總計畫,將於2019年5月18日~19日召開第三屆「近世東亞佛教的文獻和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多位專長於此研究主題的國內外學者發表演說及參與座談。佛教研究中心並且藉由此次研討會,佛研中心將舉辦「明清佛教稀見文獻」特展,展示佛研中心自2016年4月起從中國及日本等地所搜集約125冊珍稀文獻。藉由此次展覽,希望提供明清佛教研究未來能再深入及可開拓的新資料和新方向。

此外,佛研中心為培養青年學者對此研究議題之研究能力,特開設青年學者論壇,為青年學者提供交流切磋之機會。凡最後通過推薦發表者,佛研中心提供此次會議期間之食宿。

1. 報名資格:國內外各大專院校之碩士或博士研究生
2. 報名條件:(1)會議論文撰寫主題:與近世東亞佛教研究相關;(2)須於10月1日前,將隨函報名表併一千字之大綱寄交本佛研中心
3. 錄取方式:主辦方佛光大學佛教中心通過學術委員會對報名者千字大綱的審查,將於11月初公告錄取結果
4. 截止日期:2018年10月1日
5. 報名信箱:eabuddhism1660@gmail.com

錄取通知:審查結果以收到佛教研究中心寄送之錄取通知為準,請報名者準確提供Email。

※備註:獲本佛研中心委員會審查通過者,需於2019年4月15日前將完整論文寄交本佛研中心。

系統號:

C-012622

靜宜大學中文系「第四屆明清文學學術研討會暨學生論文競賽」

標題:

靜宜大學中文系「第四屆明清文學學術研討會暨學生論文競賽」

時間:

2019年5月31日(週五)

地點: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主辦單位: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簡佩琦教授,E-mail: juliet918@pu.edu.tw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
二、會議日期:2019年5月31日(星期五)
三、會議地點: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四、會議主題:傳承與創新——明清學術研討會
五、徵稿對象:分為兩組,一為教師組;一為學生組。教師組以國內外大專院校專任或兼任教師為對象;學生組以國內大專院校在學之碩士生、博士生為對象,報名時請註明組別。學生組設有論文競賽獎金。
六、收件截止日期:
1、 題目、摘要繳交截止日期:2018年11月10日(星期六)
2、論文全文(含英文摘要)截稿日期:2019年3月13日(星期三)

七、收件方式:摘要及論文全文皆採電子檔(Word格式,如有造字請另附pdf格式檔),請分別於繳交期限內,以E-mail寄至juliet918@pu.edu.tw簡佩琦老師收,主旨及檔案名稱請寫明:XXX_投稿明清文學研討會(姓名+題目)

八、通訊方式:
1、E-mail:juliet918@pu.edu.tw簡佩琦老師收
2、電話:04-26328001轉17123
3、地址:43301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
4、傳真:04-2631-1163

系統號:

C-012550

第41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

標題:

第41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

時間:

2019年6月22日(週六)

地點:

交通大學人社三館(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

聯絡人:

E-mail: claroc100@gmail.com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與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謹定於2019年6月22日(星期六)假交通大學人社三館,聯合舉辦「第四十一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大會主題為:新世紀的醫療人文研究。

醫療人文研究於二十世紀中葉冒現,數十年來在歐美學界日益受到重視,從醫學教育的一環,逐漸成為重要的跨領域研究範疇,為具有高度前瞻性的研究議題,近年來甚至蛻變成為範圍更寬廣的健康人文研究。

在醫學人文研究中,健康和疾病存於在人的身上正如善與惡存於世界。有關健康和疾病的討論或對疾病本體論的思考,其主要目的在於症狀了解和治療的(不)可能性,因為疾病可以通過一扇門進入或離開人體。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著作指出人的全面性疾病概念﹕自然在人體內外應是和諧平衡的,若是這種平衡和諧發生紊亂,人就會生病。自培根(Francis Bacon)以來,人類通過克服自然並控制疾病,其目的就是維持人的正常狀態,但是到了18世紀,透過病理解剖學,新的醫學觀念可以把某些損傷的器官與症狀的穩定聯繫起來,讓疾病分類學人在解剖學分析中找到活力,因此病理學自然地成為生理學的延伸。從康吉萊姆(Georges Canguilhem)的《正常與病態》(The Normal and the Pathological)的醫學哲學和生命科學的架構下重新探討正常和變態之間的弔詭關係,進而閱讀台灣與其他相關醫學哲學和生命科學的基本理念。處於人類紀的我們應如何在醫學人文的領域重新評估被傳統定義下的那些偏離正常狀況的例外狀態是否也是正常社會的一種常態,例如老化、阿茲海默症、失能和其他疾病等。本次會議以「醫療人文」為主題,邀請學界針對當前的醫學人文狀況進行反思,不但賦予文學研究的淑世功能一個新的立足點,開發台灣文學研究學者與全球學術對話的新渠道,也嘗試開拓新的醫學倫理、科技和生命等多樣性意涵。本次會議建議子題列舉如下,但不限於此:

1 醫療政治和生命政治
2 醫療生命書寫:自傳/傳記研究
3 醫療不平等:種族、性別與階級
4 優生學與生殖政治(Eugenics and Reproductive Politics)
5 文學與文化研究中的老年化議題
6 疾病論述
7 (批判性)失能研究
8 身體、醫療與敘事
9 文學與腦神經科學
10 醫療圖像(Graphic Medicine)
11 年齡主義(Ageism)
12 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
13 能者中心主義(ableism)
14 人類紀中的醫學人文

本研討會開放個人與小組(三人)提案發表論文,請於2018年9月30日前以電子郵件提案申請。個人提案者,請準備論文中文摘要(300-500字),並附上個人簡歷(包括學經歷、現職、簡要代表著作目錄、通訊地址、電郵信箱);小組提案者請準備整組提案說明(500字以內)以及各篇論文摘要(500-800字/篇),並檢附所有成員簡歷。提案請寄︰
電郵信箱:claroc100@gmail.com
郵件主旨:投稿第四十一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
聯絡人: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秘書處

會議籌備小組將於2018年10月底前通知審查結果。獲接受者須依期限繳交論文全文,且須在會議議程確定之前取得本會會員資格,相關入會資訊請見學會網站:http://claroc.tw/join 。

系統號:

C-012553

第11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從牛車、漁火到青農返鄉:台灣農村的書寫、記憶與文化變遷」

標題:

第11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從牛車、漁火到青農返鄉:台灣農村的書寫、記憶與文化變遷」

時間:

2019年9月6至7日(週五)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taiwanconference2019@gmail.com

內容簡介:

農業是台灣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長久以來台灣的農村不僅餵養島上眾多人口,更體現了島民與土地最緊密的連結:三合院裡的牛車與稻埕曾是人們最熟悉的景色;村裡的廟會及慶典呈現了農人與討海人對上天的誠心祝禱祈求,及同宗、同鄉的社會網絡。舉凡台灣多種節慶、戲劇、祭祀、音樂、歌曲、諺語,都是在農村的生產與社會脈絡下逐漸發展出,更孕生了以台灣農、漁村為背景的豐富文學作品。藉由小說、詩與散文中對農人、農事、農作、農食的各種書寫,刻畫出清楚的台灣圖像。

過去數十年,台灣農村經歷了顯著變遷。工業化、都市化的力量把農村人口推向都市,產業轉向、農村巨變,造成人與土地的距離益發遙遠。於是我們在紀錄片裡、在文學作品、在農運或其他社會運動裡,聽到老農的吶喊、土地的悲鳴,傳統農漁村文化不斷流失或遭破壞,許多都市長大的孩子對自身文化甚至日常食物的源頭反而陌生。但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農村振興、傳統文化資產、食農教育等議題逐漸得到關注,「返農」漸受重視。在農村裡,我們看到青農的回歸、小農的復興、各地農夫市集的蓬勃興起,「小農品牌化」成為重要的新興現象。在文化再現上,部分與農村相關的戲劇、影片、歌曲蔚為風尚;學校裡,食農教育的興起方興未艾。種種現象傳遞著社會變遷的訊息,亟待學界深入探索。這個研討會以台灣農村為主調,邀請台灣人文、社會相關領域學者,一同來思索台灣農村的各種書寫、記憶與文化變遷,為台灣研究展開具有深度的對話與反思。

主要徵稿子題:
  1.文學裡的台灣農/漁村與變遷
  2.機會與徬徨:從農村到都市
  3.農村日常生活、食衣住行之變遷
  4.農村的休閒娛樂及其轉型
  5.農村祭祀與儀式性活動:傳承與斷裂
  6.青農返鄉新浪潮
  7.「小農」流行文化現在式
  8.食物「產地」怎麼了?台灣的農漁村現況考察
  9.農產運銷中的政治與權力
  10.台灣農村與地方創生
  11.其他相關主題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會議時間:2019年9月6、7日(周五、六)
◎會議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投稿方式:請將附檔「投稿者資料表」(含500字論文摘要)寄至聯絡信箱:
taiwanconference2019@gmail.com
投稿期限:即日起至2018年10月31日止
◎審查結果通知:2018年11月15日
◎論文全文截稿:2019年6月15日

系統號:

C-01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