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訊息

2018成大輔大宗教研究生雅敘學術研討會

2018成大輔大宗教研究生雅敘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8成大輔大宗教研究生雅敘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9月1日(週六)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振芝講堂(臺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成大光復校區)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報導者: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內容簡介:

以下發表人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
為信仰辯護:論柴斯特頓作品的時代意義:以Orthodoxy和Heretics為例(林依萍)
天德聖教《德藏經》編纂緣由初探(毛帝勝)
臺灣民間父母會組織探討(陳志昌)
急水溪流域遊府千歲信仰初探(楊家祈)
醫藥類鸞書研究取徑的思考:以鳳邑樂善堂著《普濟醫宗》為例(邱延洲)

以下發表人為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研究生:
上台靠道理、下台靠料理:一貫道的信仰與生活(劉怡君)
宋代道教治病符文化管窺(劉韋廷)
臺灣戒嚴時期美籍天主教傳教士的本土關懷:以郭佳信神父為中心之研究(黃懿縈)
禁止・引誘・犯罪:<創世記>第3章第1-19節的三種敘事分析與詮釋(戴勁)
初探《天師寶懺》在臺流通現象(葉聰霈)

系統號:

C-012248

築港設驛110週年──19-20世紀亞洲港灣城市的興起

築港設驛110週年──19-20世紀亞洲港灣城市的興起

標題:

築港設驛110週年──19-20世紀亞洲港灣城市的興起

時間:

2018年8月4日至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賴小姐,Tel: 07-5312560#317

內容簡介:

8月4日
10:10-12:00
【專題演講】
左營舊城的歷史與性格──考古學的觀點(劉又昌)
引言人:王御風

13:30-15:00
【第一場城與民:區域文化的銘刻與日常實踐】
主持人:謝仕淵
失而復得的西門──兼論遺址的多重文化資產價值(陳啟仁)
與談人:廖德宗
歷盡滄桑終天明──話左營舊城城跡(吳育臻)
與談人:郭俊麟
大時代的糾結:左營東萊新村的歷史變遷(李文環)
與談人:石文誠

15:30-17:00
【第二場聚落共生:城市生活與生計的脈絡】
主持人:王御風
國之大事:清代左營舊城內的官祀空間(謝貴文)
與談人:楊護源
左營舊城內聚落空間的梳理與重建(許淑娟)
與談人:葉高華
城牆城市的再生:金門城的城牆復原與街區保存案例分析(江柏煒)
與談人:劉金昌

8月5日
10:30-12:00
【座談會:開港、築港:「安政條約」的五港通商史】
主持人:吳密察
神戶居留地與雜居地的形成以及其多文化互利共生性(陳來幸)
橫濱:支撐近代日本的國際港灣都市──港與人與鐵路的故事(伊藤泉美)
「裏日本」的開港場──新潟(伊東祐之)

13:30-15:00
►駁二藝術特區蓬萊B6倉庫
主持人:劉銓芝
哈瑪星現代化市街的變化(張守真)
大海之城:打狗的海口文化資產(林會承)
走在路上就會碰到沖繩人:日治時期哈瑪星地區的人口結構(黃于津)
與談人:黃武達

►駁二藝術特區蓬萊B10倉庫
主持人:陳邦畛
第一個從高雄反攻日本國會政壇的議員:古賀三千人(杉森藍)
從木材到鳳梨都能賺很多的鉅富:佐佐木紀綱(吳孟青)
不只是開文具店這麼簡單:山田耕作(謝濬澤)
與談人:陳文松

系統號:

C-012279

第17回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大会

標題:

第17回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大会

時間:

2018年9月23日(週日)

地點:

東京大學本郷キャンパス法文1号館113講義室(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丁目3−1)

主辦單位: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

內容簡介:

13:15-14:05
皇太子号・皇帝号の追贈──唐代を中心として(千田豊,京都大学)
評論人:岡部毅史(大阪市立大学)

14:20-15:10
琅邪王から会稽王へ──東晋の皇帝・宗室間関係の変容とその要因(三田辰彦,東北大学)
評論人:小池直子(東洋大学)

15:25-16:25
北魏における皇帝と民(中間層)との交感と交流──孝文帝親政期をてがかりに(佐藤智水,龍谷大学)

16:40-17:30
総会・その他報告

※本研討會需繳交會費

系統號:

C-012280

2018台灣二林蔗農事件93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8台灣二林蔗農事件93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8台灣二林蔗農事件93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9月30日(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彰化師範大學歷史所、世新大學社發所、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sugarcane19251022@gmail.com

報導者:

李先生(臺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

內容簡介:

二林蔗農事件的回顧與前瞻:台灣農民運動之當代價值觀學術研討會

報名網址: https://goo.gl/forms/pvqUKGkRgcqx6pdl1

「二林蔗農事件」發生於公元1925年,日治時期大正14年,彰化二林地區的蔗農,被資本家嚴重的剝削壓詐欺騙。長期未能在經濟層面解決的經濟問題,最終到政治與社會問題的訴求。當時在二林地區有識之士發起組織「二林蔗農組合」,藉以向株式會社交涉協商,要求給予蔗農對生產物的合理處分權、農產收購合理價格、公平評量的監督權,以保障農民權益,卻引發了「二林蔗農事件」。

此乃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農民運動事件,因事件的後續影響深遠,尤其冗長的審判過程中,更有日本本國的律師(如:麻生久、布施辰治)、學者(矢內原忠雄)來台參與,為此事件主張公平正義。二林蔗農事件已歷經93週年,教育部正式納入高中歷史課本之台灣史課綱中。然而,從前有日本帝國主義與買辦資本家製糖公司的剝削,近代有國內財團利潤導向的經營方針,不僅限制生產者農民的收入,更以末端消費者人民的健康作為成本,來累積資本家的利潤,如出一轍。農民的社會地位,本質上並未改變。

回溯台灣歷史「二林蔗農事件」,在於台灣從日治時期乃至戰後國民政府
時代,政府以蔗糖龐大生產面積與專業加工型態是台灣以農養工的基礎,也是,透過行銷蔗糖取得特定數額外匯,建立了台灣的經濟發展基礎。然而,也必需承認此一經濟所得,集中於國家及相關資本家而忽略了農民及農工。紀念「二林蔗農事件」與地方文化、農業資源分配的轉型正義的結合,建構地方文史價值觀,為事件發生所帶來深遠影響的醒思。

值此,二林蔗農事件93週年紀念日,本會特舉辦「二林蔗農事件的回顧與前瞻:台灣農民運動的當代價值觀學術研討會」(暫定名稱)。邀請海峽兩岸學者專家,發表相關論文,以及「裝置藝術展覽」及參訪「二林蔗農事件史料館」、紀念碑、事件相關遺跡等尋跡活動。

壹、2018年9月30日(日)學術研討會, 議題內容範圍(議程表另詳)
一、台灣二林蔗農事件的歷史意義、當代價值觀
二、二林蔗農事件與農民運動、社會改革、土地政策
三、農業政策、農村文化、農民生計及農業農民的價值取向之探討
四、農業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原住民農業發展相關
五、其他關於日本與台灣的農業史關注到的台灣二林蔗農事件
◆ 歡迎關心以上議題的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與會發表論文。

系統號:

C-012281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2018年年會暨聯合會議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2018年年會暨聯合會議

標題: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2018年年會暨聯合會議

時間:

2018年10月27至30日

地點:

San Francisco, USA

主辦單位:

太平洋鄰里協會、中央研究院、教育部、電子文化地圖協會(ECAI)

聯絡人:

Tel: (02) 2789-8894;E-mail: pnc@sinica.edu.tw

報導者:

太平洋鄰里協會

內容簡介: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PNC)2018年年會暨聯合會議,co-located with Digital Heritage 2018,大會學術海報徵求活動(Call for Posters)截止日期延長至7月15日,歡迎針對相關主題踴躍參加。

【年會資訊】
時間:2018年10月27至10月30日
地點:San Francisco, USA
主題:Human Rights in Cyberspace
參考網址:https://www.pnclink.org/pnc2018

【徵稿類別】
1.全文論文:6-8頁
2.海報摘要:1頁
-海報競賽:參加者須於會場介紹作品,由評審委員評分後選出優勝者。
-海報展示:海報作品將於會場展示。

【徵稿時程】
審查結果通知:8月1日

【徵稿主題】
本屆徵稿主題如下,也歡迎投稿其他主題:

(1) Digital Heritage
1.1 Area Studies
1.2 Cultural Diversity
1.3 Digital Archives
1.4 Digital Curation
1.5 Digital Preservation
1.6 e-Learning
1.7 Heritage Conservation
1.8 Intangible Culture
1.9 Linguistics

(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2 Data Science
2.3 Data Visualization
2.4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GIS)
2.5 Internet of Things
2.6 Machine Learning
2.7 Virtual Reality

(3) Digital Privacy
3.1 Ethics
3.2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pyright
3.3 Privacy
3.4 Security
3.5 Semantic Web and Linked Data
3.6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4) Human Rights
4.1 Amendments
4.2 Biodiversity
4.3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IHRL) in Cyberspace
4.4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秘書處聯絡方式】
E-mail: pnc@sinica.edu.tw
Tel: (02) 2789-8894

【協會簡介】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以下簡稱PNC)成立的宗旨為推廣網際網路及透過先進的網路技術促進太平洋沿岸地區國家資訊的交換及流通,使各國成為生活密切相關的近鄰,將太平洋沿岸地區轉變為太平洋鄰里。PNC藉由集合此地區電子研究資源,成為進入此區域電子資源的入口,協助學者及研究人員能夠更加便捷地使用數位圖書館、數位典藏、數位博物館的資源以支援其教學及研究,並透過相互的溝通與交流形成區域性的研究社群。

PNC的重點工作包括:促成機構間資訊交換標準及資訊相互共用的協定,推廣電子資訊技術的應用面及交流面,如網路教學、圖書館際交換、檔案收藏、博物館館藏數位化等。

中央研究院自1994年起加入PNC,積極參與PNC之各項研討會及活動,1997年年底PNC總部由加州柏克萊轉移至中央研究院。自1997年至2017年間,中央研究院每年固定於太平洋沿岸各地區舉辦年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二十屆年會,並針對各項網路最新技術舉辦相關演講及研討會,增進各會員國間學術交流及資訊共享之機會。

系統號:

C-012171

第八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八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11月2至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黃助教,Tel: 02-86741111#66708;E-mail: ejhuang@gm.ntpu.edu.tw

內容簡介:

第八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稿約
一、 會議名稱:第八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 指導單位:
三、 主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四、 會議日期:2018年11月2、3日(週五、週六)
五、 會議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人文大樓一樓會議室
六、 會議目的:
(一) 提供國內外大專校院、文教單位之專家學者,發表研究論文之機會,以學術成果回饋社會國家。
(二) 落實本校「提升各領域教學暨研究表現,成為國內該領域領先發展系所」之校務發展願景。
(三) 實踐本系「傳統與現代之銜接,人文與科技之結合,本土與國際之會通,理論與實際之貫通」之發展重點。
(四) 弘揚本校「追求真理,服務人群」之大學精神,共襄校慶盛會。
七、 會議主題:三教思想與生命關懷
八、 會議子題:
(一) 三教哲人的生命實踐
(二) 文學作品中的三教智慧
(三) 三教經典的文化影響
九、 會議徵文:
(一)作者資歷:教育部核定「講師」證書以上者。
(二)論文:
1.內容:未曾發表之學術研究為限。
2.提要: 已截止
3.主文:
(1).撰者:論文「提要」審核通過者。
(2).編輯:微軟(Microsoft)文書軟體(word 2007以上版本)。
(3).截稿:2018年9月14日。
(4).提交:惠寄紙本(A4列印紙直式橫印)、word檔、PDF檔等至本系。
4.字數:兩萬字以內為原則。
(三)書表:連線本系官網,打印「個人基本資料表」、「論文提要表」、「論文數位化授權同意書」等文件。
十、 聯絡通訊:
承辦人:黃以潔助教。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人文大樓7樓中文系辦公室。
電話:02-86741111#66708。
傳真:02-86716583。
e-mai:ejhuang@gm.ntpu.edu.tw。

系統號:

C-012170

2018戲曲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8戲曲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11月8至9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內湖校區戲曲樓9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177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聯絡人:

黃琦,Tel: (02)2796-2666#1147;E-mail: tcpapress@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 研討會日期:2018年11月8、9日(星期四、五)。
二、 研討會地點:本校內湖校區戲曲樓9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內湖路二段177號)。
三、 研討會主題:「戲曲表演藝術之理論與實踐」,徵稿子題領域:
(一)、戲曲表演藝術之質性探討
(二)、戲曲表演藝術之美學基礎探討(歌舞樂)
(三)、戲曲表演藝術之基礎理論探討(純理論、虛擬、象徵、程式化)
(四)、戲曲表演藝術內涵之探討(唱做念打四功五法)
(五)、戲曲唱念表演藝術之理論與實踐
(六)、戲曲做表表演藝術之理論與實踐
(七)、戲曲身段表演藝術之理論與實踐
(八)、戲曲器樂之理論與實踐
(九)、戲曲劇場類型及其藝術之探討
(十)、戲曲雜技表演之理論與實踐
(十一)、戲曲表演藝術之人才培養
(十二)、戲曲表演藝術之課程理論與教學設計
(十三)、戲曲表演藝術之跨領域理論與實踐
(十四)、戲曲表演藝術之跨文化理論與實踐
(十五)、其他
四、 論文摘要截稿日期:已於2018年5月9日截止。

系統號:

C-012169

余光中國際學術研討會

余光中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余光中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10月12至1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山大學國研大樓(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

聯絡人:

黃助理,Tel: 07-5252000#3035

內容簡介:

會議論文摘要截止日期:已截止
摘要審查結果通知截止日期:已截止
會議論文全文截稿日期:2018年9月30日
會議舉辦日期:2018年10月12日、13日

系統號:

C-012172

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

標題:

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

時間:

2018年12月1日(週六)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八樓視聽會議室(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

主辦單位:

臺灣人文學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聯絡人:

E-mail: twhsociety@gmail.com

內容簡介:

「分」作為一個概念、操作和過程,可以是邏輯上的否定、事物的歸類、生命單位的繁衍、空間與地理疆界的劃定⋯⋯不一而足。「分」,也可能是微差異和剩餘無盡的開展,是百家爭鳴,或混亂失序。回顧臺灣學界理論研究的歷程,不論是解構、後現代、後殖民或性別研究一直以「分」(差異)為核心關懷,1990年代後期的批判理論開始談連結、連帶、普世性等議題。不論是南希的「特異多元」(the singular-plural)、德勒茲的「分離和合」(disjunctive synthesis)與綿延(duration),到賽伯格或各物種(人跟機器、人與非人)的差異共生,這樣一股由分到合的思想潮流關照物質各自殊異分流,卻又在潛態的層次中相互連結,在政治的層次上思考共同體如何使差異以各自樣態存在,以及當前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體系底下的抵抗連結。面對晚近全球各地的「起義」和「佔領」行動,我們似乎也需要談分分合合的問題;臺灣當代藝術行動者高俊宏透過《諸衆》、《小說》與《陀螺》三部曲所勾勒的「東亞群島生命鍊」反映臺灣、東京、琉球、香港、南韓濟州島等地各有歷史發展軌跡,卻也都被捲入冷戰、新自由主義和法西斯城市治理的共同命運之中。大眾影像文化則有宮崎駿的動畫(諸如《風之谷》與《魔法公主》)刻劃出人與自然間的交纏,既分離又彼此相連;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則體現賽德克族各群之間雖同屬一個族群卻各自為政,甚至與日人勾結的狀態,而鐮田將軍對於「武士道精神竟在此重現」的慨嘆表露出日人雖與賽德克族人處於敵對位置,卻在戰士精神上有所認同。中台關係、南北韓局勢、脫歐與全球右傾、多元成家等,也都涉及分合的問題。

我們希望藉由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針對以上研究議題與關懷,就理論、文學、電影、藝術、政治與社會各範疇的分分合合(不限臺灣與東亞),與各領域學者進行交流,歡迎個別發表與組隊發表(以三至四位講者為限)提案申請。請於六月底前將個別發表的摘要(500字)或組隊發表的提案(整場主題陳述以及個別講者摘要)寄至twhsociety@gmail.com (郵件主題請標明「投稿2018年台灣人文學社年會」),經籌備委員會審查後,將於七月十五日前公布審查結果。

系統號:

C-012168

2018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

標題:

2018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

時間:

2018年12月8日至9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華嚴專宗學院講堂(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

主辦單位:

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 2351-8333;E-mail: huayenyoung@huayen.org.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2018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

二、會議宗旨:
以「華嚴學」為主題,廣邀大專院校或佛學研究所,已畢業或在學、專攻華嚴領域的碩博士生發表論文,藉由研討會促進華嚴學的學術交流與推廣,並提昇華嚴學研究之品質,培養更多華嚴學者。

三、主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北市佛教會、國際青年華嚴學者學會

四、會議日期:2018年12月8日(六)至12月9日(日)

五、會議地點:台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講堂

六、申請資格:在學研究生:大專院校及佛學院所在學之研究生。已畢業研究生:大專院校及佛學院所已畢業之研究生,由指導教授推薦者。

七、研討會議主題:
(1) 華嚴經論研究
(2) 華嚴歷史與文獻
(3) 華嚴哲學思想
(4) 華嚴宗與諸宗派思想之比較
(5) 華嚴藝術與文學
(6) 其他與華嚴學相關之主題

八、論文發表各類費用:
在學研究生:領慈孝獎學金,博士生新台幣20,000元,碩士生新台幣15,000元。
已畢業研究生:領發表費新台幣6,000元。
◎境外青年學者投稿經錄取,全額補助經濟艙來回機票、食宿招待。

九、徵稿辦法
(1) 截稿期限及結果公告:
截稿日期為2018年8月15日,經審查後,將於9月1日公告審查結果。
投稿時請填妥「2018國際青年論壇個人簡歷與摘要表」,連同論文全文WORD檔及PDF檔於上述截稿日期前E-mail至:huay​​enyoung@huayen.org.tw。
(注:請一律以繁體中文打字,徵文格式範本,請上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網站下載)
(2) 已畢業研究生請附上指導教授推薦函。

十、論文注意事項
(1) 論文以未曾發表或未曾正式刊登者為限。
(2) 全文字數以八千字至兩萬字內為原則(含附錄及註腳等全文)。
(3) 會議論文內容一律採“黑白印刷”,請勿使用彩色字型。
(4) 論文發表者請提供WORD檔及PDF檔ㄧ份,特殊字型請附上造字檔。
(5) 發表者論文版權歸主辦單位所有,研討會後,將依主辦單位規劃出版。經錄取之與會發表者,須於會後進行論文修改,並於2019年1月31日前,繳交修正後
之論文WORD檔及PDF檔。

十一、聯絡方式:
(1) 地址:台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捷運板南線忠孝新生站2號出口)
(2) E-mail:huay​​enyoung@huayen.org.tw
(3) 網址:http://www.huayencollege.org/news/news_2017_12_28/index.php
(4) 電話:02-2351-8333 #143,或02-2356-0758
(5) 傳真:02-2356-0758

系統號:

C-012167

銘傳大學2019年「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銘傳大學2019年「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9年3月15日(週五)

地點:

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桃園市龜山區德明路5號)

主辦單位:

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系

聯絡人:

謝秘書,E-mail: hhj@mail.mc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銘傳大學2019年「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學系

三、會議預定時間:2019年3月15日(五)

四、會議主題:
(一)華語文教學實踐
(二)華語觀光教材與導覽人員培訓
(三)海外僑教與華語文教學
(四)華語文教學教材教法
(五)華語文教學師資培育
(六)華語文教學文化議題
(七)華語文課程設計應用
(八)華語教學海外市場
(九)華語文教學與其他學門之間的整合
(十)語料庫、語言教學及電腦與網路教學
(十一)其他議題如閱讀與寫作、口說以及專業華教

五、截稿期限:
論文摘要截止收件時間為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請注意:論文摘要可用中英文撰寫。中文摘要1000字以內,英文摘要500字以內。
請於截稿期限前,將「論文摘要資料表」,以E-mail寄到電子信箱,聯絡人謝和儒
請在E-mail主旨欄標註「2019年研討會投稿摘要」

六、徵稿對象:各級學校之專、兼任教師、華語中心華語教師及研究生

七、提要審查通知: 2018年8月31日(星期五)

八、論文全文完稿截止日期:2019年2月15日(星期五)

九、論文完稿字數:中文一萬五千字以內,英文五千字以內。

十、論文格式:論文摘要經本會論文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專函通知。

十一、研討會網址: https://2019tcslmcu.weebly.com/

銘傳大學華語教學系秘書處
聯絡人:謝和儒(銘傳華教系秘書)
Email: hhj@mail.mcu.edu.tw
地址:333 桃園市龜山區德明路5號
銘傳大學華語文教學系
Tel: 886-3-3507001 ext 3662
Fax: 886-3-3593841

系統號:

C-012166

第17屆國際暨第37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7屆國際暨第37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9年5月4至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大講堂、文學院會議室(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聯絡人:

廖教授,Tel: (03)422-7151#33117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二、會議時間:2019年5月4、5日

三、會議地點: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大講堂、文學院會議室(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四、會議主題: 語音演變:漢語歷時音韻的多維度觀察

五、會議子題:
1.漢語音韻學個別歷史階段研究(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
2.漢語方言及語音演變
3.漢藏語比較研究
4.聲韻學與其他學科關係之探討
5.聲韻學與語文教學

六、摘要截稿日期:2018年8月31日

七、公佈摘要通過日期:2018年9月21日

八、全文截稿日期:2019年3月31日

九、投稿類型:
1.個別投稿:與「會議主題、子題」相關之學術論文。
2.專題小組(panel)投稿:自組專題小組成員3~5人(含主持人)。

十、摘要寄送:
請下載「2019年第17屆國際暨第37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發表人資料表及論文摘要表」,填寫後擲交Word檔及PDF檔各一份至「中大會務組」(信箱ncu2019.37@gmail.com)。擬籌組「專題小組」者,所有成員均須分別下載及填寫。

十一、撰寫須知:
摘要內容須包括:1.主旨 2.研究問題 3.取材 4.研究方法 5.預期成果等。以上內容請以600字為度。

十二、摘要審查:
投稿摘要均須經「2019年第17屆國際暨第37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學術委員會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始同意撰文發表。無論是否錄取,大會均將函知。

十三、 發表須知:
1.發表者須為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2018年度(2018.05-2019.05)之有效會員;非有效會員須繳交該年度會費。
2.非會員可於投稿摘要通過後辦理入會手續。
3.不擬加入本會之發表者,須於論文摘要審查通過後,繳交論文發表費:學生1000元,一般人士1500元。未繳納者視同放棄發表資格。
4.論文發表者可享會議註冊費減免之優惠。
5.繳費方式:郵政劃撥
帳號:1911-1960
戶名: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

十四、 聯絡地址:(32001)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廖湘美教授

十五、 大會信箱:ncu2019.37@gmail.com

十六、 聯絡人:
1.廖湘美 教授 電話:(03)422-7151分機:33117或 中央中文系系辦 (03)426-7163、426-7164代轉
2.林煒翔 助理 手機:0932-007-633

系統號:

C-01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