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家圖書館前往丹麥多所圖書館交流與參訪

國家圖書館前往丹麥多所圖書館交流與參訪

標題:

國家圖書館前往丹麥多所圖書館交流與參訪

內容簡介:

5月15日國圖曾淑賢館長參訪丹麥Elsinore公共圖書館、哥本哈根市立圖書館總館、哥本哈根大學人文學院圖書館以及跨文化區域研究學系圖書館。

首先前往參訪Elsinore公共圖書館(Elsinore Culture Yard),由館長Søren Mørk Petersen親自接待,導覽說明該圖書館設定了六大項服務目標,包括:1.共同發展:結合當地居民之意願與需求。2.學習:優質化讀者資訊與知識取得之管道。3.社區與公民:藉由相關活動使公民及民主更加活耀。4.在地認同:圖書館所有活動、服務、規劃及敘事(narratives)皆呼應在地歷史及公民。5.文學與敘事: 文學與敘事為圖書館之核心。6.觀光業:將館員視野導向世界,為觀光客創造資訊及體驗。

接著來到成立於19世紀後期的哥本哈根市立圖書館(Copenhagen Main Library),也是丹麥最大的公共圖書館組織,包括總圖書館與19個分館、一個流動圖書館及對監獄、醫院、療養院的特殊服務。該館副館長SanneCaft介紹哥本哈根市立圖書館以「從獲取知識到創造知識」為策略發展圖書館服務為核心價值,持續不斷嘗試新的服務方式,以期增加讀者對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每月根據最新的借閱數據調整讀者服務政策,例如於館內設立無數之圖書展示區,追蹤展示書籍之借閱次數,再評估展示區之政策對於提升圖書館借閱次數之成效,目前數據顯示,此一政策有效提升8%之借閱次數。

最後曾館長參訪哥本哈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人文學院圖書館與跨文化區域研究學院圖書館。位於丹麥首都的哥本哈根大學創立於1479年,是丹麥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當天先由該校人文學院圖書館館長Hans Kristian Mikkelsen接待及導覽,參訪該館之密集書庫(以12度恆溫保存其藏書)及一般書庫(以19度恆溫保存其藏書),接著前往跨文化區域研究學院圖書館參訪,由該館Soren Ingolf館長陪同,特別參觀了本館在該校設置的「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此中心即將於次日(5月16日)簽約啟用,係國圖在海外設立的第27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

系統號:

O-011968

前進北歐──國家圖書館首度於丹麥設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

前進北歐──國家圖書館首度於丹麥設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

標題:

前進北歐──國家圖書館首度於丹麥設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於5月16日下午與北歐亞洲研究中心(Nordic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NIAS)主任Geir Helgesen以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與區域研究學院(Cross-cultural andRegional Studies)院長Ingolf Thuesen三方共同簽署「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合作協議,並舉行中心揭牌啟用典禮,這是國圖在北歐、也是在丹麥設立的第一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也是在海外設立的第27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成立於1479年,是北歐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亦是丹麥最大的教育和研究機構,擁有豐富的亞洲研究以及漢學研究相關的豐富館藏。1968年,在北歐部長理事會(The Nordic Council ofMinisters)的支持下,北歐亞研中心正式成立,於2005年,根據丹麥大學法,北歐亞研中心成為獨立的學術機構,設於哥本哈根大學政治學系,其最重要的使命在於關注現代亞洲的文化與社會變革並推動亞洲的政治、經濟和商業事務的跨領域研究。

北歐亞研中心與哥本哈根大學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長期密切合作,目前擁有北歐最大的現代亞洲書籍、期刊和電子資源,也是北歐學者進行亞洲研究的最重要據點之一。國圖於此設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提供臺灣出版的中英文書籍以及數位電子資料庫,未來也會合辦臺灣漢學講座、展覽等各項之學術合作活動,對於推廣臺灣及漢學研究,以及與北歐重要大學及研究機構之合作,將帶來非常深遠及正面的影響。

國圖自2012年起,推動「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建置案,此次於北歐、丹麥設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將提供包含哥本哈根大學、北歐亞研中心在內的北歐亞研中心理事會26個會員機構的研究者很重要的學術資源,也將有助於提升臺灣與北歐各學術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次中心開幕典禮上,曾館長更特別贈送具有八百年歷史的國圖館藏國寶級古籍《註東坡先生詩》21冊、以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之復刻書,豐富其館藏,並見證兩館合作交流歷史性的一刻。

16日上午,曾館長前往有「黑鑽石」美稱的丹麥皇家圖書館(Det Kongelige Bibliotek)參訪,與館長Svend Larsen進行交流,並特別參觀中文古籍收藏,由該館東方館藏部主任Eva-Maria Jason接待。

照片說明:曾淑賢館長與北歐亞洲研究中心以及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與區域研究學院三方共同簽署「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合作協議。

系統號:

O-011967

澳洲辦事處代表Mr. Gary Cowan前來國家圖書館拜會曾館長

澳洲辦事處代表Mr. Gary Cowan前來國家圖書館拜會曾館長

標題:

澳洲辦事處代表Mr. Gary Cowan前來國家圖書館拜會曾館長

內容簡介:

澳洲辦事處代表Mr. Gary Cowan來館拜會曾館長,並討論圖書館前瞻發展理念及未來合作事宜,會後並參觀國圖「金匱85・版本大觀園」特展。

系統號:

O-011964

文學薪火・代代相傳「耕莘青年寫作會」課程錄音資料捐贈國圖

文學薪火・代代相傳「耕莘青年寫作會」課程錄音資料捐贈國圖

標題:

文學薪火・代代相傳「耕莘青年寫作會」課程錄音資料捐贈國圖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於5月24日下午2時舉辦耕莘文教基金會「耕莘青年寫作會」課程錄音資料捐贈儀式,活動中展示寫作會捐贈富有文化傳承意義的錄音帶1,661捲,會中並播放耕莘寫作會50週年紀錄片剪影,邀請寫作會會員分享感言、合影留念,延續這半世紀以來文學藝術的匯聚傳承與重溫師生人情的溫馨美好。

曾淑賢館長致詞時表示:本次捐贈儀式源自陳雪鳳女士尋找可以捐贈錄音帶的地方。對圖書館而言,錄音資料保存困難,如何妥善保存是重要課題,對於耕莘有長達30年的錄音帶捐贈給國圖十分感謝,國圖身為保存機構,有責任把古代、當代的資料保存、延續、利用,這幾年也在積極保存各種類型的資料,並將之數位化,建置影音系統,延續並重新賦予資料新生命,雪鳳老師促成這份緣分,這批錄音帶含括許多有名的作家、蔣勳、傅佩榮、白靈、駱以軍等,類型主題也很廣泛,將來民眾能聽到這些作家的聲音,3月國圖拿到這批錄音帶以來已編目完成,未來進行數位化,透過國圖數位影音服務系統,延續並重新賦予文化資產新生命,讓各類型資料代代相傳,造福人群,持續發揮影響力。讀者能用電腦、手機等媒體很容易就能利用,這也是資料保存最大的意義,本次捐贈儀式也展現國圖對接受這些文藝資料的歡迎,感謝陸神父、在座作家老師。

陸達誠會長42年來擔任寫作會會長,致詞時表示看到場地布置很漂亮很高興國圖如此用心,儀式開始前看到錄音帶目錄,想起琦君、洛夫、無名氏、三毛這些曾經在寫作會開課但已經故去的作家。寫作會課程錄音帶,為的就是把作家重要的東西留下來。白靈、瘂弦、馬叔禮等人帶來一大批作家為寫作會開課,這批錄音帶就是這40年來的成果,雖然不完整但也可算是一部臺灣文學史,留下許多作家的重要思想和文化傳承。錄音帶曾因天災損失過,一方面擔心再次損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擴大它們對社會的影響力,最後決定捐贈給國家圖書圖典藏,很高興國圖能接受,施比受更有福,我們都只是中介人而已,負責整理將之傳遞出去,感謝演講者、邀請演講者的人、錄音帶整理者。期許國家圖書館能好好的將這批錄音帶保存、妥善利用、推廣文學。

白靈執行顧問首先分享:他比陸神父早一年進寫作會,長達43年,十分漫長,陸神父沒缺過課,認識寫作會裡的每個人,而且不傳教,這是一份心。寫作會有固定場所,對大家而言是溫馨的家,不像一般文藝營結束後就解散了。在網路、數位媒體興起之前就屬這批錄音帶保存得最完整,特別要感謝黃九思先生製作目錄和管理,很高興能將它們捐贈給國圖。

楊友信理事長表示:寫作會對其人生很重要,所以長年來一直留在寫作會裡,五十週年便堅持要拍紀錄片把重要的人事物留下來,感謝國圖將紀錄片剪輯得很好,看了很感動。拍完紀錄片之後一度擔心錄音帶該怎麼辦,如今能將它們捐贈給國圖妥善保存、再利用、推廣文學,感到放心。

陳雪鳳女士分享感言提及極力促成這次捐贈儀式,因為自己是圖書館學系畢業,三十年前亦曾在國家圖書館工作過,知道捐給國圖之後,國圖會好好的將這批錄音帶保存、妥善利用、推廣文學。

劉玉純女士提及她從1978年以來常駐寫作會,也曾幫忙各種大小事,算來已愈30年。我從小個性比較自卑,有一次參加寫作會的文藝營,小說組的馬叔禮老師教我們不管怎麼寫,最重要的是想要傳達什麼思想,因為我是編採組的學員,沒有上馬老師的課,所以開始借老師的錄音帶來聽,也聽其他老師上課的錄音帶,從這些錄音帶中學會了,人生雖然會遇到各種困境,但冥冥之中自有一股力量引導我們找到答案。

國家圖書館除著手將這批錄音帶編目建檔,作為寶貴的文化資產加以典藏外,也準備未來能夠將其轉置為數位檔案提供給民眾利用,期能持續促進臺灣文學寫作事業發展、助長文學風氣、造福社會大眾,讓寫作會的授課老師與上課會員的學養與熱情發揮影響力,讓文學薪火代代相傳,發光發熱。

系統號:

O-011965

菲律賓Munparlas Library Association 理事長Ms. Marivic Selencio一行38人來館進行標竿學習之旅

菲律賓Munparlas Library Association 理事長Ms. Marivic Selencio一行38人來館進行標竿學習之旅

標題:

菲律賓Munparlas Library Association 理事長Ms. Marivic Selencio一行38人來館進行標竿學習之旅

內容簡介:

菲律賓Munparlas Library Association 理事長Ms. Marivic Selencio一行38人來臺進行圖書館標竿學習之旅,並選擇國家圖書館為拜訪的第一站。國圖安排國際合作組與知識服務組同仁介紹本館的國際合作、電子資源以及讀者服務現況。代表團成員於隨後的交流時間針對出版品國際交換、電子資源使用、古籍保護等議題進行討論。會後並參觀本館數位中心、善本書室以及其它讀者服務設施。

系統號:

O-011966

【徵才】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誠徵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誠徵專任教師

時間:

2018年7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徵聘領域:
   臺灣史範疇:早期臺灣史、清代臺灣史、戰後臺灣史
   中國史範疇:以中古史、遼金元史、清史、現代史為優先
   世界史範疇:中世紀史、當代史、美國史、東南亞史、南亞史

二、申請資格:
  (一)具備國內外歷史學博士學位者
  (二)任職國內外各大學或學術研究機構之專職教學或研究人員

三、起聘日期:2019年8月1日

四、應徵資料:
   (一)必備資料:
應徵申請表(表格請自本系網頁下載)
個人履歷(含完整著作目錄)
最高學位證書影本(或已通過論文口試,確定可於2019年7月31日前取得學位,則得先繳校方權責單位開具之臨時學位證明正本。)
修讀碩、博士學位之成績單(無成績單者,請附校方開具之修業證明)
推薦信兩封
擬開專門科目與通識課程歷史領域之課程教學大綱
研究旨趣與教學理念之說明
代表著作一式七份(必須為2014年8月以後出版)
  (二)重要參考資料:
參考著作一式七份(必須為2012年8月以後出版)
經歷證件影本
教師證書影本
五、本系初審通過後,將另行安排演講,大約在2018年12月中旬,(旅費尚請自理),若未克參加,視同放棄應徵。

六、申請截止日期:2018年7月31日止
務請於申請截止日前以掛號寄達,逾期不予受理。

七、郵寄地點:(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歷史學系專任教師字樣)

本系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
電子信箱:jhhwang@ntu.edu.tw
聯絡人:楊肅献主任
電話:+886 2-33664703; 傳真:+886 2-23620028

系統號:

O-011901

【徵才】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誠徵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誠徵專任教師

時間:

2018年8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級: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教授。

二、名額:二名。

三、申請資格:
1.具藝術史或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
2.專長領域:亞洲藝術史、中國繪畫史。

四、起聘日期:2019年8月1日。

五、工作內容:
1.每學期至少開授二門課(大學部及研究所各一門),可用中文或英文授課。
2.輔導學生、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
3.協助各類行政事務。

六、申請資料(必須為紙本):
1.本所應徵申請表(請由本所網頁下載)
2.中文或英文個人履歷一份
3.歷年著作目錄一份
4.博士學位畢業證書影本一份(或臨時學位證明文件正本一份)
5.博士班歷年成績單正本一份(無成績單者,請提供校方核發之成績說明書正本一份)
6.五年內代表著作最多三種,各四份(必須為2014年8月以後出版)
7.七年內參考著作最多三種,各四份(必須為2012年8月以後出版)
8.二位推薦人的姓名及聯絡方式
9.如有現職及經歷證明文件,請務必提供影本一份
10.如有中華民國教育部核發之教師證書,請務必提供影本一份

七、申請截止日期:2018年9月15日(以郵戳為憑)。

八、郵寄地址:
10617 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 1 號 國立臺灣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黃蘭翔所長 收
(信封上請務必註明「申請教職」)

九、洽詢人:鄭玉華助教;電話:886-2-33664223;e-mail: yukwahc@ntu.edu.tw

==========================================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vites applications for two
faculty positions at all ranks (Assistant, Associate, or Full Professor) to begin in August 2019.

We welcome applications from any scholars who can enhance and broaden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file of the institute, but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specialists in one of the following two areas:
1) History of Asian Art; 2)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Applicants must have earned a Ph.D. degree
in art history or related fields. Chinese proficiency is preferred but not mandatory. Responsibilities
will include teaching at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levels, thesis supervision, student advising, and
administrative/committee services.
Submissions must be postmarked by September 15, 2018.
The application package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Application form (Please download from our website)

2. Curriculum vitae

3. List of publications

4. Copy of Ph.D. diploma (or a formal temporary certificate issued by the university)

5. Transcript of the highest degree (or Enrollment Certificate)

6.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up to three academic works published after August, 2014 (four hard
copies of each)

7. Supporting publications: up to three additional supporting works published after August, 2012
(four hard copies of each)

8. Names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of two referees

9. Evidence of work experience (if any)

10. Copy of Teacher Certificate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R.O.C. (if any)

The application package should be mailed directly to:
Dr. Lan-shiang Huang
Direct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o.1, Sec.4, Roosevelt Road,
Taipei 10617,
Taiwan (R.O.C.)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Ms. Yukwah Cheng
e-mail: yukwahc@ntu.edu.tw
Tel: 886-2-33664223

系統號:

O-012122

【徵稿】《中正漢學研究》徵稿

標題:

【徵稿】《中正漢學研究》徵稿

時間:

2018年7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中正漢學研究》自2010年起連年選入「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將繼續秉持嚴謹精神,編輯出版漢學研究優秀論文。本刊每期規畫一項議題,刊載相關論文以成專輯。除專輯之外,保留相當篇幅給一般性論文。本刊長期向國內外漢學界徵集優秀稿件,採隨到隨審方式,誠請中國文史哲領域學者踴躍賜稿,博士候選人來稿亦甚歡迎。

本刊自2009年6月起,陸續敦聘編審諮詢顧問,透過臺、港、中、美、日、韓、法等地聲譽卓著之漢學家通訊諮詢,擴大本刊論述精湛、議題前瞻之學術視野。本刊蒙獲海內外知名學者賜稿,包括:楊儒賓、大木康、鄺芷人、蕭相愷、蔡振念、周明初、衣川賢次、李豐楙、顏崑陽、廖炳惠、陳正宏、朱曉海、許東海、張高評、衣若芬、鄧育仁、康保成、黃仕忠、浦安迪、竺家寧、簡錦松、鄭利華、王德威、巫仁恕、許俊雅、夏曉虹、李光哲、伊維德、蕭馳、張伯偉、徐志平……等教授(按刊期次第排序),諸篇優質論文業已陸續刊載,增益本刊的學術品質。

※2018年12月號專題:「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II」,截稿日期為2018年07月15日。

非專題相關稿件全年徵稿,敬請各界專家踴躍賜稿,「稿約」、「撰稿格式」、「期刊全文」敬請自行點閱瀏覽,觀迎參酌利用。

系統號:

O-011867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7期「書寫臺灣:殖民統治時期台日作家比較研究」專題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7期「書寫臺灣:殖民統治時期台日作家比較研究」專題徵稿

時間:

2018年6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台灣新文學的傳統,建立在以台灣為主體的前提上,在於描述與台灣的土地、人民、歷史、社會、文化有關的的作品上,而不在於作者是否為台灣人,作品是使用中文或日文創作的問題上。日治時期的作家可以分為三類︰以中文創作的台灣人作家、以日文創作的台灣人作家、以及以日文創作的日本人作家。因此,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研究,必須將這三類作家的整體作品加以綜合研究,才能有全面的視野,尤其是從比較的視角,探討跨文化研究、殖民地文學研究、後殖民現象研究。

殖民統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書寫,可以從以下幾個側面加以比較考察:
一、日本舊殖民地文學的比較研究,包括台灣、朝鮮、滿州,必須包括代表統治階級的日本人作家的作品,亦即殖民地與宗主國兩方面的觀點,才能免於片面。
二、台灣新文學的發展,受到西方文藝思潮和日本現代化的衝擊,造成本土性、殖民性與現代性的糾葛,可以從台灣人作家和日本人作家雙方的作品中,加以釐清和探討。
三、呼應皇民化政策,「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的代表作家,以及當時被派遣到生產現場描寫「產業戰士」的作家中,日本人和台灣人幾乎各佔一半。因此對「皇民文學」的探討,必須將日本人作家和台灣人作家的作品相提並論,才能對當時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創作心態有一較為平衡的瞭解和論述。
四、日治時期的「探偵小說」、「歷史小說」、「通俗小說」的作者有日本人、也有台灣人,而在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各有不同社會階層的讀者群,也表現出不同的社會情境和心態,值得加以綜合比較研究。
五、描寫原住民和漢人民間習俗的作品,對日本作家而言,這類題材反映出殖民地風物人情、異國情調的趣味,而與台灣人作家的創作心態和文化觀點迥然不同、兩者值得比較探討。
六、日治時期女作家抬頭,作品大多以描寫台灣女性和風俗的通俗小說知名,作者包括台灣人和日本人,值得相提並論,以期通盤瞭解台灣女性文學的發展脈絡和作品特色。
七、其他相關的議題。

投稿須知及資料表,請至相關網址下載:https://www.nmtl.gov.tw/information_119_70221.html

系統號:

O-011866

【徵稿】《政大中文學報》第30期專題「梁宗岱與中國現代詩學研究」徵稿

標題:

【徵稿】《政大中文學報》第30期專題「梁宗岱與中國現代詩學研究」徵稿

時間:

2018年9月截止

內容簡介:

梁宗岱(1903-1983)既是詩人、詩論家,同時又是著名譯者,一生浸淫中、西文學,不但創作詞與新詩,翻譯陶淵明詩選,留法期間,尤其與梵樂希親密交往,也因此成為中國現代詩壇象徵主義的重要旗手。對於現代詩學而言,梁宗岱的詩論不僅具有中西比較文學上的重要性,他的實際創作也同時成為傳統詩詞與白話新詩轉變關鍵的具體見證。

本專輯將以「梁宗岱與中國現代詩學研究」為題,並針對以下子題,
公開徵稿:
1. 梁宗岱與傳統詩文研究。
2. 梁宗岱與比較文學研究。
3. 梁宗岱詩歌創作研究。
4. 梁宗岱文學批評研究。
5. 梁宗岱翻譯研究或梁宗岱研究相關論著之譯介。

敬邀 學界惠賜文稿,截稿時間為2018年9月初。

系統號:

O-011833

【徵稿】《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6期稿約

標題:

【徵稿】《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6期稿約

時間:

2018年8月15日截稿

報導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出版之館刊《歷史臺灣》(以下簡稱本刊)為半年刊,每年五月及十一月各出版一期。第十五期於一0七年二月十六日截稿,預計一0七年五月出刊,第十六期於一0七年八月十五日截稿,預計一0七年十一月出刊。本刊刊登有關臺灣史及博物館研究之中、英文學術論著(三萬字為原則)、文物史料譯介(一萬字為原則)、田野調查短論(六千字為原則)、論壇(六千字為原則)、書評(六千字為原則)。尤其歡迎針對本館典藏、展示、推廣教育或運用本館館藏品之研究。

二、來稿之學術論著請務必包含中、英文篇名、投稿者之中、英文姓名,並請附中、英文摘要各約三至五百字、中、英文關鍵詞至多五個;其他文稿免附摘要、關鍵詞,惟仍須附英文篇名及英文姓名;所有文稿之文末請附引用文獻。來稿請依本刊體例撰稿,歷史學門請使用本刊歷史學門體例,藝術學門(即博物館研究)請使用本刊藝術學門體例,請勿同一篇文章使用不同學門體例,相關體例及申請書請至本館網站查詢下載:http://www.nmth.gov.tw/,或來信histwn@nmth.gov.tw索取。

三、投稿請一律寄文稿Microsoft Word電子檔一份;如寄文稿紙本者,請再附Microsoft Word電子檔。

四、來稿經審查通過後,視同著(譯)者同意授權本刊得針對來稿進行必要之編輯修改,並刊登於本刊紙本。著(譯)者應另簽署「著作授權同意書」,非專屬授權本館以及本館合作之機關、單位或資料庫業者,得永久無償利用授權著作,進行數位化典藏、重製、透過網路公開傳輸、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等行為,或以連接網路或製作光碟方式發行。為符合數位化需求,並得進行必要之格式變更。

五、非屬本館員工之著(譯)者之著作,刊登後本館支付稿酬,著(譯)者並可獲得本刊當期三冊、發表之著作抽印本三十份。

六、經本刊發表之文稿,由著(譯)者自負文責。文稿牽涉著作權部分(如圖片及較長之引文),除本館館藏品外,請事先取得原作者或出版者書面同意,本刊不負著作權責任。經本刊發表之文稿,如經本館調查,確認有侵害第三人隱私權、智慧財產權,或故意偽變造引用資料,或其他違反學術倫理規範情節重大者,本館得撤銷該文稿及追繳稿酬,且著(譯)者三年內不得投稿本刊。其衍生之侵權爭議,著(譯)者無條件同意自行承擔一切法律責任。另本館因爭議所受之損害,著(譯)者亦應負責。

七、來稿電子檔連同簽名之申請書(請上本館館刊網站下載)請逕寄:70946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收(封面註明:「投稿館刊《歷史臺灣》」);或將來稿電子檔連同申請書(簽名後之掃瞄檔)寄至:histwn@nmth.gov.tw,註明「投稿館刊《歷史臺灣》」。

八、請勿一稿兩投,來稿以未發表者為限;如發表於研討會中,請查明該研討會無出版論文集計畫;若為科技部等政府或非政府單位等補助之研究計畫成果及學位論文改寫者,亦請註明。若經查來稿已發表或一稿兩投屬實,將逕行退稿。

系統號:

O-011834

【徵稿】《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30期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30期徵稿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內容簡介:

1.《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以下簡稱本學刊)於二○○四年六月創刊,為純學術性刊物,主旨期望以東亞為視野與方法,以經典及價值 理念為主要課題,以人文社會為研究脈絡,重新省思「傳統」與「現代」的關聯性,並以「東亞世界」之整體性觀點來研究文明與文化之內涵及其發展,奠定廿一世紀東亞文明與其他文明對話之基礎。本學刊為半年刊,發表園地全面公開,竭誠歡迎海內外各界人士賜稿。

2.本學刊刊載以研究性論文為主,兼及研究討論、述評、書評及其他相關之論述。本學刊兼收中、英語文稿,來稿應依本學刊〈撰稿格式〉寫作:中文論文文稿以一萬到二萬為原則,英文論文文稿以十五頁到四十頁(兩倍行高或隔行打)為原則;譯稿以學術名著為限,並須附考釋、註解及分析討論;其他各類文稿,中文以一萬為限,英文以十五頁為限(以上均含註腳、註解、參考文獻及空白元)。

3.文稿內容以資策會大五碼(Big-5)或統一碼(Unicode)繁體漢集為準,簡體中文請自行轉換碼;如遇電腦缺,請參考中文全庫 (www.cns11643.gov.tw),依國家標準中文交換碼(CNS11643)造 (或附造檔)。

4.本刊長期徵稿,來稿隨到隨審。來稿經編輯委員會初審通過後,送請專家學者進行雙匿名審查。稿件經編輯委員會通過後始予刊登,無法刊出之稿件將儘速通知作者。

5.來稿務必包含中英文之題名、摘要(三百以內)及關鍵詞(七個以內);並附真實姓名、簡介(現職服務機構及完整職銜)及聯絡方式 (地址、電話、傳真與電子郵件)。

6.請勿一稿兩投。來稿若曾以其他語文或不同之形式發表,應取得相關授權同意,並予以註明。文稿若涉第三人著作權部分(如圖片及較長之引文),請自行取得相關授權同意;若有抄襲、剽竊或重製等侵權行為,一切法律責任概由作者負擔,與本學刊無關。

7.來稿未獲審查通過者,恕不退還。通過者,將於本學刊及本學刊之電子期刊刊載全文;來稿刊出後,一律贈送作者該期學刊二本,不另致酬。

8.凡已刊出之文稿,本學刊均享有著作財產權,並得將文稿內容轉載於本學刊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所授權之網站及資料庫;日後除作者本人將其個人著作集結出版外,任何目的及任何形式之重製、轉載或翻譯,皆須事先徵得本學刊同意,始得為之。

9.來稿請將文稿(紙本或含有電子檔案之磁片)郵寄至:

10610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臺師大校本部誠大樓9樓)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 《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編輯委員會

或將文稿之電子檔案以電子郵件寄至:tjeas.ntnu@gmail.com

系統號:

O-011835

【徵稿】《史匯》第21期稿約

標題:

【徵稿】《史匯》第21期稿約

時間:

2018年6月底截止

內容簡介: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第二十一期史匯」論文徵件自即日起至6月底止
稿件相關說明如下:

(一)徵文種類:本刊為歷史研究之學術性刊物,凡有關歷史學之「學術論文」、「研究討論」、「書評」等文章。

(二)徵文對象:國內外各大專院校歷史、相關科系所師生,以及歷史學研究者。

(三)徵文說明:論文類以一萬五千字為原則。研究回顧及書評不宜超過七千字。

(四)徵文期間:即日起至2018年6月底止。

(五)審稿程序:文稿採隨到隨審制及二階段匿名審查制,稿件通過初審後,再送請1名學者專家複審。

(六)投稿方式:稿件電子檔email寄至本期主編信箱,並註明《史匯》投稿。

(七)稿件請註明姓名、職稱、聯絡方式及服務單位。

(八)投稿地址: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史匯》編輯委員會(32001)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系統號:

O-011836

【徵稿】《民族學界》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民族學界》徵稿啟事

時間:

長期徵稿

內容簡介:

一、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出版之《民族學界》為半年刊,每年出版二期(4月、10月),刊登有關民族學研究之漢語與各種外語論文,以及研究回顧、資料介紹、書評等文章。

二、本刊歡迎有關民族學、民族誌、民族史,及各民族史地、語文、文學、宗教、政治、法律、社會、經濟、教育與藝術等各方面之研究論文稿件。

三、來稿以未發表過的論文為限。請依本刊撰稿體例,並附漢語及英語摘要(各在500字以內)、關鍵詞(5個以內)。除特約稿件外,研究論文以二萬字以內,研究回顧正文及書評各以一萬字以內,為原則。

四、本刊有匿名外審制度,稿件是否刊登,均另行聯繫。

五、論文經審查採用後,以紙本方式出版及電子全文刊登本系網頁,作者應非專屬授權本系刊行電子版,或從事其他非營利性質之利用。作者可獲本刊當期五冊,恕無稿費。

六、經《民族學界》發表之論文,由作者自負文責。

七、來稿一律寄文稿word電子檔一份,E-mail:ethnologiatw@gmail.com

通訊地址:11605 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民族學界》編輯委員會

系統號:

O-011865

【獎助】臺灣歷史小說獎

【獎助】臺灣歷史小說獎

標題:

【獎助】臺灣歷史小說獎

時間:

2018年9月1日至30日

內容簡介:

壹、宗旨
鼓勵台灣歷史小說創作,以孕育、激發台灣人對於斯土斯民的歷史情感與想像,深化台灣人的土地認同和文化認同。

貳、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參、徵文對象
不拘,不分海內外之創作者皆可參加。

肆、徵文要件
一、長篇歷史小說,字數達10萬字以上。
二、以台灣為時空背景,以台灣歷史事件、風土與住民精神面貌為主軸,讓讀者能透過故事,自然地親近台灣歷史或人物。
三、必須以正體華文提交。
四、必須為全新創作,作品之局部或全部皆不得曾以任何形式(文字、影像、戲劇演出…等)於任何平台(報刊、雜誌、網站、部落格…等)發表。
五、禁止抄襲,並不得同時參加其它徵文活動。違反本項規定者,將撤銷參賽及得獎資格,並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伍、獎勵方式
一、首獎:一名,獎金新台幣120萬元及獎座1座。
二、佳作:二名,總獎金新台幣50萬及獎座各1座。獎額分配由評審委員會決定之。

陸、收件方式
一、收件日期自2018年9月1日至9月30日止,以郵戳為憑。
二、繳交資料須包含:(一)電腦列印正體華文稿1份。(二)電子檔1份,請將作品全文以PDF格式儲存於光碟之中。(三)報名表及同意書各1份。
三、正體華文稿須編列頁碼,以直式橫書、12級細明體,雙面列印於A4紙張。作品內不得署名或加註任何記號,違者不予評選。
四、報名簡章請至本會網站(www.twpeace.org.tw)下載。
五、所有徵選作品概不退件,請自留底稿。
六、來稿一律以掛號郵寄至「10459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64巷67號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台灣歷史小說獎 收」。

柒、評選方式
一、評選作業分為初審、複審及決審三個階段。初審由本會就其格式、資格作初步審查。複審
及決審分別由本會特聘知名作家、專家學者及資深出版工作者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查工作。
二、獎項從缺或增列佳作,得由評審委員會視作品水準決定之。
三、入圍決審名單將於2019年1月公布於本會網站;得獎名單則於同年3月頒獎典禮當日公布。

捌、其它注意事項
一、所有入圍或得獎作品,得由本會無償使用於非營利行為之相關推廣、宣傳活動。
二、所有得獎作品,本會保有自頒獎典禮翌日起算之三年內優先改作權。
三、所有得獎作品,本會得協助洽談或處理出版事宜。
四、所有得獎作品,出版時須於書封或裡封面加上「本書榮獲2018第四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字樣。
五、所有得獎作品之獎金,均由本會依法代扣應繳稅額後給付。
六、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公布。

系統號:

O-011864

【獎助】第七屆鄭南榕研究論文徵選

【獎助】第七屆鄭南榕研究論文徵選

標題:

【獎助】第七屆鄭南榕研究論文徵選

時間:

2018年6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為獎勵台灣及外國各大學與研究所在學學生、及甫畢業學生,基於鄭南榕精神,研究言論自由、人權、民主與國家正常化之思想、理論及實踐,鄭南榕基金會特設立「鄭南榕研究論文徵選辦法」。

本次徵選分為本國大學生組、本國碩博士組、外國學生組等三大類。徵選表單、徵選資格、獎勵辦法等資料請參見官網。

聯絡方式:
1、電話:02-25468766
2、傳真:02-27160758
3、信箱: services@nylon.org.tw
4、地址:105台北市松山區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自由巷)11號3樓
5、網址:http://www.nylon.org.tw

系統號:

O-011863

【獎助】2018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標題:

【獎助】2018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時間:

2018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內容簡介:

一、設置宗旨:
2014年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先生,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的領域,為傳統文化的活化注入更新的生命力,依據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唐獎基金會」)章程第15條第9款獎勵研究補助規定,提撥款項,以五年為期(2015-2019),獎助人文研究之年輕學者撰寫專書或博士論文,並委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辦理。

二、獎助領域:
以漢學、人文學研究為主,包括歷史、文字、語言、考古、哲學、宗教、經學、文學與藝術等領域。

三、獎項及申請人資格:
(一)年輕學者撰寫專書
1. 中華民國籍,年齡未逾45歲(本年度為民國62年7月1日以後出生者)。
2. 於國內、外地區學術研究機構、或公私立大專院校任職之副研究員(含)、副教授(含)以下人文學者。

(二)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
1. 中華民國籍,就讀國內、外地區公私立大學人文學相關學系,已修完課程並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之研究生。

四、獎助方式:
(一)專書寫作獎:每年3名,每名新台幣36萬元。
(二)博士論文寫作獎:每年3名,每名新台幣24萬元。

五、申請時間:2018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六、申請辦法:
(一)請備妥下列資料:
1. 申請表(請至官網下載)
2. 專書或博士論文寫作計畫書
3. 履歷及著作目錄
4. 近五年已出版之代表作一種(1式3份)
5. 推薦信至少一封,由推薦人逕寄中研院行政大樓3樓3006室陳小姐收。〔博士候選人須有指導教授之推薦信〕
6. 博士候選人需另檢附博士班在學證明、博士候選人資格證明及碩士以上歷年成績單。

(二)請郵寄至「臺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行政大樓3樓3006室 陳小姐收」。(台灣郵戳為憑)

七、審核程序:
史語所審議委員會根據每年申請人之專業背景,聘請相關領域之學者進行審查作業。審查委員若與申請人有親屬、合作研究關係或為博士論文指導者,應行迴避。

八、獎項公布時間:
獎助名單於當年度11月底以前,於唐獎基金會及史語所網站上公布,並另行通知頒獎時間及地點。

九、獲獎人權義:
(一)得獎以一次為限。
(二)獲獎人得自行運用獎助金。
(三)獲獎人應於獲獎隔年11月前提交執行報告予史語所。
(四)出版著作(或博士論文定稿)須註明獲此獎助,並送交2份予史語所。
(五)前述著作之著作權人為獲獎人,並同意唐獎基金會及史語所得用於展示及相關教育推廣。

本案聯絡人:陳靜芬
Tel: 02-2789-9483
email: yuysprize@asihp.net

系統號:

O-011862

【獎助】2018第8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標題:

【獎助】2018第8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時間:

2018年7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為提倡現代文學閱讀與寫作風氣、發掘優秀作家及作品、獎勵在文學方面有卓越貢獻者,並期使文學之美善能有效發揮其淨化社會人心之功能,特設「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分貢獻獎與創作獎兩大類。截止期間為今(2018)年7月31日,有意報名者請至官網參考相關資訊。

系統號:

O-011831

【獎助】2018年度日本交流協會經費資助

標題:

【獎助】2018年度日本交流協會經費資助

時間:

2018年7月2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針對以下活動提供部份經費資助:
一、日本和台灣的研究者等在日本或台灣舉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演講會、研習會
二、在日本或台灣舉辦的國際會議、研討會
三、為介紹日本文化而在台灣舉辦的展覽活動
四、為介紹日本文化而在台灣舉辦的戲劇、音樂、舞蹈、傳統藝能等公演

對象:
在日本或台灣舉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演講會、研習會、國際會議、研討會等。(但,以自然科學領域為主題之活動和其他營利活動、宗教活動、政治活動、選舉運動等均非適用對象)。
為介紹日本文化而在台灣舉辦的展覽活動或戲劇、音樂、舞蹈、傳統藝能等的台灣公演。(以營利為目的者非適用對象)。

資格:
日本或台灣大學、研究中心等研究、教育機關以及非營利團體。
日本或台灣瘩每束管;劇團等主辦單位或舉辦展覽、公演的團體。
不跨年度,能在同一年度內(4月至隔年3月)實施並結束之活動。

申請日期: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之間舉辦的活動,請於2018年7月20日(五)前提出申請

系統號:

O-0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