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中文學報第18期
標題:
清華中文學報第18期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報導者: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左傳》黃河津渡考論(黃聖松)
儒家兄弟親親之道的個案探究──以三傳及宋代理學家對季友的評價為核心(劉德明)
「自然」、「山水」與「風景」──概念的比較分析(蔡英俊)
從「入派三聲」說到「入代平聲」、「入代三聲」──論入聲字在填詞度曲中之原則與通變(李惠綿)
自度度人,何莫非道?《西遊證道書》評點研究(林小涵)
論金門閩南語介詞ta2 的語法功能及相關問題(吳瑞文)
系統號:
P-009854
清華學報第47卷第4期
標題:
清華學報第47卷第4期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內容簡介:
為承認而制禮:重審荀子思想定位的當代可能性(李雨鍾)
不復古文,安復古道?黃省曾對陽明學與古文詞運動的融會與改造(王昌偉)
清領時期臺灣竹塹地區二鄭經學的通經與致用──兼論《靜遠堂文鈔》的文獻來源(林保全)
拷問真實:蔡明亮電影詩學的創傷性絕爽(楊小濱)
談論元結構和引介策略:從客語非典處置「將」字句談起(鍾叡逸)
系統號:
P-011072
民俗曲藝第198期
標題:
民俗曲藝第198期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內容簡介:
目連救母、妙善救父、哪吒大戰李靖︰父系社會中兒子與女兒的主體性建構(丁仁傑)
混雜與交融的「傳統」想像:馬來西亞在地職業戲班「麒麟」閩劇團歌仔戲劇目及演出觀察(林鶴宜)
南北交加・東西交響:日治時期北港音樂子弟團的分類與發展(李孟勳)
遺址時空劇場:西安、羅馬遺址再現的比較研究(薛孟琪)
常民節氣觀(楊玉君)
「日光歌劇團」演藝現象述論(蔡欣欣)
系統號:
P-009783
文化研究期刊第24期
標題:
文化研究期刊第24期
時間:
2017年10月
出版單位:
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研究論文】
國家博物館與文化公民資格:杜正勝故宮改革中的多元文化與原住民(盧梅芬)
藝術、國家、個人:日本近代之例(伊藤徹著/李淑珠譯)
展示建物與祭儀空間的神聖轉位:無土無村無屋無節慶之當代北海道愛努族的認同機制(謝世忠)
《漁港夢百年》的香港殖民史敘事(羅永生)
窘境美學:臺灣時尚部落格中的後殖民與後女性政略(鄭芳婷)
【批評與回應】
巴迪悟.318(朱元鴻)
回應〈巴迪悟.318〉(洪世謙)
思想論壇 : 他者的成功建構或無效──《電光影裡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的反思(客編︰江燦騰)導論(江燦騰)
評張崑將教授之《電光影裏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簡曉花)
在「原型」與「源流」之間的武士道(張崑將
《電光影裏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藤井倫明)
書評:張崑將《電光影裏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廖欽彬)
跨文化武士道:評《電光影裏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林永強)
【黃金麟紀念專欄】
回憶社會學家黃金麟(傅大為)
海天寥廓立多時─追思黃金麟(丘為君)
以人為本的歷史社會學:黃金麟的學術關懷及其貢獻(汪宏倫)
懷念金麟(廖咸浩)
黃金麟年表
【評論】
文化評論
殘響世界抗歷史減噪?(陳界仁)
系統號:
P-011073
漢學研究第35卷第3期
標題:
漢學研究第35卷第3期
時間:
2017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專論】
禮導形.形入心.心正身.身心合——論荀子的身體觀及其修養論中的身心關係(曾暐傑)
從張家山漢簡論漢初之郡的中央外派性質(游逸飛)
東漢校書考(張宗品)
李綱《梁溪集》版本源流再探——文獻著錄與稀見抄本的綜合考察(苗潤博)
朱子體用思維之淵源、性質與理路(許滸)
以藝會友:南宋中期士人以〈蘭亭序〉為中心的品題與人際關係(黃寬重)
石渠閣出版活動和《水滸傳》之補刻(荒木達雄)
郝敬的《禮記》學(黃羽璿)
江戶時代《玉篇》接受一隅——以享保版《增續大廣益會玉篇大全》為例(曾若涵)
從三個因素看禪義成語的形成與發展(高婉瑜)
【書評】
評劉耘華《依天立義: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應對天主教文化研究》(李奭學)
評黃克武《言不褻不笑:近代中國男性世界中的諧謔、情慾與身體》(Nicolas Schillinger)
評Peter Zarrow, Educating China: Knowledge, Society and Textbooks in a Modernizing World, 1902-1937 (Gina Anne Tam
系統號:
P-011074
中正漢學研究第29期
標題:
中正漢學研究第29期
時間:
2017年6月
出版單位: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朱子的「心中之理」之研究(陳佳銘)
聲聞之應:吳淇《六朝選詩定論》中的聽覺闡發(鄭婷尹)
「越南漢學」專輯序一(丁克順)
「越南漢學」專輯序二(毛文芳)
十世紀前越南漢文碑銘:新發現、文本意義和價值(丁克順)
越南南漢時代古鐘試析(耿慧玲)
越南10世紀到19世紀的漢字六言詩研究(阮青松、阮俊強)
黎貴惇有關中越文化交流的論述:以《芸臺類語》與《見聞小錄》為範圍(鍾彩鈞)
清代越南使節於中國刻詩立碑之文獻記載(陳益源)
「丙申孟冬 清談沙龍」微物收藏:一個知識人建構文化版圖的方法(實錄)
系統號:
P-011075
歷史臺灣第13期
標題:
歷史臺灣第13期
時間:
2017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報導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專題論文】
博物館永續發展的政策與實踐(浦青青、王啟祥)
自然災害後博物館的社會參與──以小林平埔族群文物館為例(呂怡屏)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動畫片觀眾滿意度調查(周哲宇、曾婉琳)
【一般論文】
在文字權力與檔案統治之外──殖民地臺灣的音聲文化與唱片取締政策的形成(李承機)
【田野調查短論】
靜態展示中觀眾互動經驗初探──以「大家的博物館:2011-2015館藏受贈選要特展為例(趙小菁)
初探地方型博物館建置與輔導系統──以嘉義縣地方文化館與德國巴伐利亞邦地方博物館為例(賴維鈞)
淺談原臺南市的「壁鎖」源起與構造(蔡明峰)
【論壇】
「為明日收藏:318公民運動與當代典藏論壇」觀察紀錄(蔡凱伊紀錄整理)
系統號:
P-011076
現代中国第90号
標題:
現代中国第90号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日本現代中国学会
內容簡介:
【特集:リスクで測る中国の諸相】
中国社会と自生的秩序:リスクと仲介の視点から(梶谷懐)
中国の国連平和維持運動と多元的「リスク」(廣野美和)
アイ・ウェイウェイ2016 真相(牧陽一)
討論1 リスクの可視化、課題の共有(田中仁)
討論2 リスク、法、中国(石塚迅)
【論文】
農村女性の政治参加と宗族規範:中国広東省の宗族村落の事例を中心にして(緒方宏海)
中国の小都市出身者の若者の世代間居住関係からみる家族の個人化(範俏慧)
戦後日本華僑の「新中国」イメージとそ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可遡性(岡野翔太)
系統號:
P-011077
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
標題:
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
時間:
2018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作者:
林于弘、楊宗翰、李瑞騰 著
內容簡介: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第二批共有六本,包括向明的《詩人詩世界》、蕭蕭的《新詩創作學》、白靈的《新詩跨領域現象》、陳政彥的《身體.意識.敘事──現代詩九家論》、蕓朵的《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和林于弘、楊宗翰的《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創立於1992年的臺灣詩學季刊社,迄今已歷二十五年,所創之《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和《吹鼓吹詩論壇》,可視作臺灣在世紀之交的代表詩刊。本書完整輯錄歷年各期刊物編目、珍貴書影與活動照片、大事記。
系統號:
P-011079
新詩跨領域現象
標題:
新詩跨領域現象
時間:
2018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作者:
白靈、李瑞騰 著
內容簡介:
│跨質能現象│
質能與多──混沌詩學初論
│跨媒介現象│
臺灣新詩的跨領域現象──從詩的聲光到影像詩
有框與無框──杜十三的跨領域實踐及其小詩例證
│跨語言現象│
詩的影音建構──以向陽的散文詩和臺語詩為例
建構與逃逸──路寒袖影音創作中的臺灣圖象
閩南 語詩歌中的聲情表達與意象的力量──以向陽到唐捐等的方言詩為例
│跨文體現象│
在詩中小說──朵思與羅英詩中的情與欲比較
│跨地域現象│
平行與交錯──《兩岸四地中生代詩選》出版的意義和影響
從斷捨離看小詩與截句──由東南亞到兩岸詩的跨域與互動
│跨時空現象│
我完成我以完成你──從匱乏說看卞之琳的〈斷章〉
│附錄│
白靈詩學年表
系統號:
P-011080
臺灣的想像地理──中國殖民旅遊書寫與圖像(1683-1895)
標題:
臺灣的想像地理──中國殖民旅遊書寫與圖像(1683-1895)
時間:
2018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鄧津華(Emma Jinhua Teng)著,楊雅婷 譯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
內容簡介:
緒論
1697年,冬
擴展殖民論述研究
想像的地理
遊邊疆:文與圖
旅行與視覺性
清代臺灣的轉化
插曲1
第一章 海外孤島入版圖
海外:「中國」做為一個具有天然邊界的疆域
將荒島納入版圖
第二章 臺灣做為呈現古代的博物館:未開化性與時空錯置的借喻
陳第與原始性修辭
林謙光與匱乏性修辭
郁永河與臺灣原住民的雙重影像
從譬喻性典故到歷史類比
歷史類比與同化
匱乏性修辭與殖民批評
第三章 彈丸中的璞玉:地理景觀與殖民修辭
無法穿越的荒野
天然的盜匪窠穴
繪製荒野的地圖
開疆闢野
轉向支持殖民的政策
第四章 辯論差異:種族與族群論述
福爾摩沙人
種族論述
以體貌差異做為種族標記
族群論述
人類差異與帝國意識形態
對於原住民的觀點與殖民政策
界線與族群
第五章 生與熟:臺灣土地與原住民的分類
第一部分:生與熟的他者
第二部分:以地圖再現生與熟的臺灣
第六章 繪圖蠻夷:種族差異的視覺再現
再現原住民習俗
少數民族風俗圖冊
圖像再現中的原始性與匱乏性
再現體貌差異
清代《職貢圖》中的臺灣原住民
體現野蠻
再現天性
以描繪體貌凸顯種族差異
第七章 島上女人國:性別論述
解讀性別倒錯
「重女輕男」
勤奮的女性與懶散的男性
做為女人國的南方
通婚:婦女在跨文化融合中的角色
女土官寶珠:跨越於性別與族群之間
透過性別倒錯批評中國婦女
殖民性別論述的現代展現
第八章 形塑中國起源:十九世紀的民族史書寫
考證學派與尋古於野
吳子光對於《風俗通義》的補充
插曲2
第九章 開山撫番
從「中國穀倉」到「綠金」之地
馴服荒野
兇番
支撐藩籬
無分番與漢
番境入版圖
臺灣成為行省
結論 臺灣做為「我中國」的失土
從中原之國變成多元文化的帝國
臺灣原住民在多元文化的大清帝國內的位置
從大清帝國回到中原之國
從中國國土割讓的島嶼
跋語 論臺灣後殖民理論的不可能性
系統號:
P-011081
傳道報國: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1937 -1945)
標題:
傳道報國:日治末期臺灣基督徒的身分認同(1937 -1945)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作者:
盧啟明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奮興運動與「傳道報國」認同之信仰背景
第一節 南部教會之發展與奮興佈道
第二節 北部教會之發展與三年運動
第三節 神學思想與教會觀論爭
第三章 皇民化運動與「傳道報國」認同之強化
第一節 同化政策與基督徒之反應
第二節 宣教師撤離與基督徒之自立
第三節 皇紀二千六百年與基督徒之奉祝
第四章 皇民奉公運動與「傳道報國」認同之轉變
第一節 宗教統合與基督徒之迎拒
第二節 皇民奉公與基督徒之動員
第三節 終戰與基督徒之民族意識
第五章 宗教教育與「傳道報國」認同──以主日學為例
第一節 日治前期主日學之發展
第二節 皇民化運動與「日曜學校」
第三節 主日學之課程與教材
第六章 結論
系統號:
P-011082
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全新審訂版)
標題:
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全新審訂版)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時報出版
作者:
歐陽泰(Tonio Andrade)著,陳信宏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Lost Colony :The Untold Story of China’s First Great Victory over the West」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復明事業受挫,從南京撤退回廈門,準備攻打台灣。他寫信給駐台的荷屬東印度公司長官揆一,表明希望收回父親鄭芝龍「租借」給東印度公司的土地。時值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三十餘年,台灣成為荷蘭海外最大殖民地,作為台灣長官的揆一當然不願拱手相讓。雙方衝突一觸及發,展開長達一年的台荷之戰。當時,荷蘭在與英國的競爭中勝出,並擊敗西班牙與葡萄牙,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然而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架駛技術優良、船艦配備大砲的荷蘭精兵,卻輸給他們眼中由海盜與海商組成的鄭軍。原因究竟為何?聲名鵲起的漢學家歐陽泰,在挑戰全球史領域的重大議題:「為何西方主宰了近代世界的形成?而非中國?」之中,發現了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戰的重要性。歐陽泰以此戰為主軸,詳細地描述了這場十七世紀中最具世界史意義的戰爭細節,以及台荷雙方在軍事科技及戰略的差異,如何讓鄭成功翻轉本來可能失敗的結局。
透過這場影響東西未來百年布局之戰,我們得以一窺火藥科技發展的堂奧,以及科技對戰爭成王敗寇之影響,並打破過往「十五世紀後西方突飛猛進」之推論,驗證了十七世紀中西實力尚在勢均力敵的年代。
本書融合歐洲軍事卓越主義與歷史修正主義學派的優點,為軍事史研究中的傑作。更難能可貴的是,歐陽泰挖掘大量的文獻,化繁為簡,還原台荷大戰的現場,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鳥瞰全局。是研究台灣史的學者及一般大眾不可錯過的精彩作品。
系統號:
P-011083
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臺灣經濟與社會
標題:
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臺灣經濟與社會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作者:
李宗榮,林宗弘 編著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Lost Colony :The Untold Story of China’s First Great Victory over the West」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復明事業受挫,從南京撤退回廈門,準備攻打台灣。他寫信給駐台的荷屬東印度公司長官揆一,表明希望收回父親鄭芝龍「租借」給東印度公司的土地。時值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三十餘年,台灣成為荷蘭海外最大殖民地,作為台灣長官的揆一當然不願拱手相讓。雙方衝突一觸及發,展開長達一年的台荷之戰。當時,荷蘭在與英國的競爭中勝出,並擊敗西班牙與葡萄牙,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然而受過嚴格軍事訓練、架駛技術優良、船艦配備大砲的荷蘭精兵,卻輸給他們眼中由海盜與海商組成的鄭軍。原因究竟為何?聲名鵲起的漢學家歐陽泰,在挑戰全球史領域的重大議題:「為何西方主宰了近代世界的形成?而非中國?」之中,發現了鄭成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戰的重要性。歐陽泰以此戰為主軸,詳細地描述了這場十七世紀中最具世界史意義的戰爭細節,以及台荷雙方在軍事科技及戰略的差異,如何讓鄭成功翻轉本來可能失敗的結局。
透過這場影響東西未來百年布局之戰,我們得以一窺火藥科技發展的堂奧,以及科技對戰爭成王敗寇之影響,並打破過往「十五世紀後西方突飛猛進」之推論,驗證了十七世紀中西實力尚在勢均力敵的年代。
本書融合歐洲軍事卓越主義與歷史修正主義學派的優點,為軍事史研究中的傑作。更難能可貴的是,歐陽泰挖掘大量的文獻,化繁為簡,還原台荷大戰的現場,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鳥瞰全局。是研究台灣史的學者及一般大眾不可錯過的精彩作品。
系統號:
P-011084
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曆史的一千年
標題:
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曆史的一千年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時報出版
作者:
歐陽泰(Tonio Andrade)著,陳榮彬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The Gunpowder Age: China, 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in World History」
引言:中國軍事史的模式
Part 1 火藥時代肇始:中國
第一章 坩鍋:多國交戰的宋代
第二章 早期的火藥戰事
第三章 元帝國的擴張戰爭與管形火器的發展
第四章 「洪武」:火藥帝國的誕生
Part 2 歐洲取得管形火器
第五章 中世紀歐洲的管形火器
第六章 大型火砲的誕生:為什麼是西歐?
第七章 精良大砲在歐洲的發展
第八章 火藥讓歐洲脫胎換骨?
第九章 擁有火砲的食人國:兩次明葡海戰
Part 3 勢均力敵的時代
第十章 將佛朗機砲納為己用的明朝
第十一章 演練、紀律與西方的崛起
第十二章 火槍在東亞的使用
第十三章 十七世紀:勢均力敵的時代?
第十四章 歐洲海軍的優勢
第十五章 文藝復興時代保壘:歐洲武力擴張的發動機?
Part 4 軍事實力的大分流時代
第十六章 鴉片戰爭與大分流時代
第十七章 中國在鴉片戰爭爆發後的現代化改革
第十八章 中國的現代化與火藥時代的終結
結語:新的戰國時代來臨?
系統號:
P-011086
破局:揭祕!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
標題:
破局:揭祕!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時報出版
作者:
吳建國 著
內容簡介:
楔子 蔣氏父子在台灣統治的結束
第一部分 保守的第一任期(1978-1984)
第一章 就任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
第二章 能幹的行政院長孫運璿
第三章 台美斷交
第四章 推動國民黨的改革
第五章 大陸的和平攻勢
第六章 「保守派」與「開明派」的鬥爭
第七章 成立「劉少康辦公室」反統戰
第八章 「美麗島事件」的發生與善後
第九章 不幸的兩大命案
第十章 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號召
第十一章 為眼疾所困
第十二章 為「後蔣時代」做準備
第十三章 「劉少康辦公室」的擴權與擅權
第十四章 大陸的「擒王小組」與王昇的訪美
第十五章 決定裁撤「劉少康辦公室」
第十六章 罷黜與外放王昇
第十七章 孫運璿中風
第二部分 走向開放的第二任期(1984-1988)
第十八章 選擇李登輝擔任副總統
第十九章 蔣彥士積極運作組閣
第二十章 俞國華奉命組閣
第二十一章 李煥的復出
第二十二章 「江南命案」的真相與影響
第二十三章 「煤礦災變」與「十信案件」
第二十四章 撤換蔣彥士
第二十五章 蔣孝武接班夢碎
第二十六章 推動政治革新
第二十七章 嚴家淦病倒會中
第二十八章 黨外人士宣佈組黨
第二十九章 順應時代變革
第三十章 罷黜宋時選
第三十一章第 打出最後一張王牌
第三十二章 開放兩岸探親交流
第三十三章 「我已經是臺灣人了」
第三十四章 最後的公開露面
第三十五章 結束悲劇人生,光榮走入歷史
第三十六章 尾聲
參考文獻
系統號:
P-011087
臺灣民間信仰論文集:歷史與現代轉化
標題:
臺灣民間信仰論文集:歷史與現代轉化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博揚文化公司
作者:
朱榮貴 著
內容簡介:
善書之倫理觀
南宋之善書與民眾道德
台灣民間宗教中所呈現的孝道——以善書及媽祖信仰為例
台灣延平郡王信仰初探︰兼論台灣民間宗教的特殊性
延平郡王信仰與台灣戰後政治
鄭成功信仰的泛政治化
廣澤尊王信仰在臺灣之衍變
台灣廟宇角色的現代轉換——以廣澤尊王廟宇為例
南宋媽祖信仰的發展與理學的關係
臺灣地母信仰之發展與現況
臺灣的貞節牌坊新論
朱子與風水
宋代朱子祠考兼論台灣朱文公祠
陳淳論淫祠
儒家之鬼神觀與祭祀論
道教對現代人的貢獻
敬惜字紙所呈現的儒家環保思想
從河內文廟的從祀看儒學對越南的影響
系統號:
P-011088
歷史的記憶與日常:資本主義與東亞批判研究──哈若圖寧選集
標題:
歷史的記憶與日常:資本主義與東亞批判研究──哈若圖寧選集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
Harry Harootunian 著,陳春燕、王梅春 翻譯
內容簡介:
Harry Harootunian序─「我們的現代性」/我們的歷史
Hyun Ok Park導言─「問題出在資本主義!」:論哈若圖寧的時間
Massimiliano Tomba導言─將馬克思「去地方化」:談哈若圖寧對馬克思的解讀
Viren Murthy導言─再思歷史的界限:哈若圖寧對德川國學的解讀
文章出處
I 歷史、時間與資本主義
1.班雅明效應:現代主義、重複,以及通往不同文化想像之路
2.追憶歷史當前時刻
II 區域研究、冷戰與東亞
3.對可比較性與空間─時間問題的一些思考
4.區域研究之後,「關於低度發展的記憶」
III 日本與世界史
5.內建曖昧:日本現代史中現代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延續
6.哲學與回應性:京都學派與世界史的靈光片刻
7.將馬克思「去地方化」:省思一個文化主流
系統號:
P-011089
被擺佈的臺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
標題:
被擺佈的臺灣文學:審查與抵抗的系譜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
河原功 著,張文薰、林蔚儒、鄒易儒 翻譯
內容簡介:
壹、台灣作家的抵抗
‧楊逵的生涯──不曾動搖的抵抗精神
‧楊逵〈送報伕〉的創作背景──從楊逵處女作〈自由勞動者的生活剖面〉與伊藤永之介〈總督府模範竹林〉、〈平地蕃人〉談起
‧被隱蔽十二年的〈送報伕〉──力搏台灣總督府言論統制的楊逵
‧吳新榮的左翼意識──關於「吳新榮所藏雜誌選粹合訂本」之考察
‧皇民化運動與吳濁流的抵抗精神──以《胡志明》為中心
貳、日本作家的觀點
‧日本作家筆下的台灣原住民──中村古峽與佐藤春夫
‧作家濱田隼雄的軌跡
‧日本作家眼中的淡水──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與淡水
參、不為人知的審查制度
‧戰爭時期的台灣文學與文化狀況
‧一九三七年的台灣文化與台灣新文學──以廢止報紙漢文欄與禁止白話文創作為中心
‧日治時期台灣「審查」的實際狀況
‧雜誌《台灣藝術》與江肖梅
‧書店經營與戰爭時期台灣出版統合──以嘉義蘭記書局相關資料為中心
‧日治時期台灣戲劇運動概觀
系統號:
P-011090
黃禍:從傅滿州看西方人的東方恐懼
標題:
黃禍:從傅滿州看西方人的東方恐懼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貓頭鷹出版
作者:
Christopher Frayling 著,梁永安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英文書名為「The Yellow Peril: Dr Fu Manchu & the Rise of Chinaphobia」
從〇〇七、蝙蝠俠、神鬼奇航到鋼鐵人,都可以找到最典型的壞蛋:高瘦、禿頭、兩撇鬍子,看起來陰險猙獰,他是傅滿州,一個名聲響亮不下於福爾摩斯與德古拉爵士的經典角色,是百年來中國恐懼的代表,化身為一人的黃禍。
●一場世紀末的「黃禍」
清末民初的中國正值一片混亂,內憂外患,饑荒連年,完全無法「禍害」任何人,但西方人卻偏偏在這個時候把中國人看成一種威脅,理由讓人百思不解。但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個「黃禍」思想為什麼會那麼根深蒂固,乃至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中國人的形象繼續受到扭曲,屢屢受到散播電腦病毒、製造空氣汙染和操縱匯率者的指控。
●為社會問題尋找替罪羊
相映於黃禍思想,另一種概念在19世紀的英國蔓延。中國城、鴉片窟變成一則流行神話:在狄更斯的筆下,鴉片館不是一個社交場所,而化身為罪惡的淵藪。這個形象影響深遠且深植人心,最終與各種對中國人的看法混合在一起:吃醋(不甘心於英國女人被中國男人娶走)、宗教恐懼(「面目可憎的神像」和「古怪」的出殯儀式)、飲食偏見(吃狗肉、貓肉和老鼠肉是不正常)和尋找替罪羊心理(為船員的大量失業、凌亂的街道和堆積如山的垃圾另找理由)。
●自大眾娛樂誕生的傅滿州
20世紀初一個角色誕生了,他是個比起中國領導人,大多數的西方人更熟悉的人物:傅滿州。這個英國作家羅默筆下的反派角色,其高大的外型、狡詐聰明的特質,百年來被反覆重現:〇〇七系列的反派取材於傅滿州的不同特質,好萊塢電影中需要的東方壞蛋屢屢是傅滿州的變形。羅默當年利用「黃禍」與「中國城」想像所創造的傅滿州形象,成為跨世紀偏見的代表人物,比起抽象概念,這個視覺化的形象更容易傳播久遠。
●為長久以來的偏見驅魔?
直到今日,仍有分析中國威脅論的著作,宛如是現代版的「黃禍論」文本,彷彿百年前對中國人口數量、軍事力量、經濟發展的諸多恐懼從未遠離。本書從小說、舞台劇、電視影集、電影等大眾文化切入,從對中國人的異化想像討論到恐懼東方的擬人化。直到今日,我們在無數影視文化中看見的傅滿州正是「黃禍」概念的凝結化身,是中國恐懼的最佳代表,而本書便是希望為所有冠冕堂皇的論述和娛樂十足的通俗成見「驅魔」。
作者簡介
弗瑞林(Christopher Frayling)是我們時代研究興趣最廣泛的文化史家,著作眾多(包括吸血鬼電影和義大利西部電影的研究),又曾為成功的電視紀錄片系列(題材涵蓋廣告、中世紀和圖坦卡門)撰稿和主持。除了是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院士,他在一九九六至二OO九年之間任皇家藝術學院校長,至今仍是該校的文化史榮退教授 。他的其他公共職位包括英格蘭藝術委員會主席、設計委員會主席、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受託人。
系統號:
P-011091
自由的兩岸關係:臺灣知識界對中國的再思與超越
標題:
自由的兩岸關係:臺灣知識界對中國的再思與超越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致知學術出版
作者:
包淳亮 著
內容簡介:
前言
第一章 自由地選擇國家?
第一節 自由主義與愛國
第二節 主權與政治矛盾
第三節 選擇的自由
第四節 本體自由人
第二章 不自由的兩岸關係
第一節 排拒中國的(不)自由
第二節 依附霸權的(不)自由
第三節 中國崛起後的(不)自由
第四節 正當程序與自由
第三章 本體自由的認同選擇
第一節 中國民主化模型
第二節 認同因現實而轉變
第三節 臺灣獨立模型
第四節 兩岸統一模型
第四章 自由的統一
第一節 國家關係難自由
第二節 中國可能最自由
第三節 自由的認同中國
第四節 自由的統一作為
系統號:
P-011092
研究綜述與論文選題:以春秋、左傳、史記、宋詩、詩話為例
標題:
研究綜述與論文選題:以春秋、左傳、史記、宋詩、詩話為例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元華文創公司
作者:
張高評 著
內容簡介:
卷上 研究綜述
臺灣近五十年來《春秋》經傳研究綜述
《春秋》經傳研究與創新研發
唐宋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臺灣宋詩研究之現況和展望
宋代文學研究的價值和方向
經學與文學之跨際會通研究
卷下 論文選題
《春秋》經傳研究選題舉例
《春秋左氏傳》研究選題舉例
《史記》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宋代文學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宋金詩話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明清詩話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日韓詩話專題研究選題舉例
大學《左傳》課程選文舉例
清代學術研究論題舉例
系統號:
P-011164
《華嚴經》的空間美學:以〈入法界品〉為主
標題:
《華嚴經》的空間美學:以〈入法界品〉為主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元華文創公司
作者:
陳琪瑛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佛教思想中空間型態的發展及其美學意義
第三章 〈入法界品〉空間美感的形式原理
第四章 《入法界品》參訪儀式的空間之美
第五章 五十三參的場所精神
第六章 結論
系統號:
P-011165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標題: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衛城出版
作者:
蘇碩斌等 合著
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 前線
一、誰是皇軍:志願兵的故事/江昺崙
二、大風起兮應遠行:少年工的故事/吳嘉浤
三、堇花,紅十字與南十字星:醫療者的故事/馬翊航
第二部分 後方
四、消息的第一線:記者的故事/楊美紅
五、知識不能避難:師範生的故事/蔡旻軒
六、理想在他方:音樂家的故事/張琬琳
第三部分 外圍
七、持續進行的戰爭:政治理想者的故事/周聖凱
八、沒有戰爭的戰爭:在臺日本人的故事/蕭智帆
九、遺落他鄉的記憶:海外臺灣人的故事/盛浩偉
系統號:
P-011166
臺灣文化志:聳立在臺灣研究史上不朽的金字塔,伊能嘉矩畢生心血的集大成之作(一套3冊)
標題:
臺灣文化志:聳立在臺灣研究史上不朽的金字塔,伊能嘉矩畢生心血的集大成之作(一套3冊)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大家出版社
作者:
伊能嘉矩 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翻譯
內容簡介:
第一篇 清朝以前中國人所知之臺灣
第二篇 領臺原始
第一章 鄭氏在臺灣與清朝之剿蕩
第二章 靖臺之紀功及報賽
第三章 臺灣之領有
第三篇 文治武備沿革
第一章 文治之規制
第二章 武備之規制
第三章 臺灣之特製及其內容
第四章 城垣之沿革
第五章 地方自治行政
第六章 保甲及團練
第七章 清朝之靖臺政略
第四篇 治匪政策
第一章 治匪梗概
第二章 匪亂各志
第三章 義民之鼓勵
第四章 匪亂之間接動機
第五章 軍器等之禁制
第六章 分類械鬥
第五篇 教學設施
第一章 學校教育
第二章 教學之鼓勵與藝文之振興
第三章 間接的右文影響
第四章 圖書蒐集
第五章 考試
第六章 教化之實行
第七章 人文之特殊發展
第六篇 社會政策
第一章 戶口之編查
第二章 賑恤設施
第三章 健訟之戒飭
第四章 奢侈之矯正
第五章 賭博之禁制
第六章 禁菸之厲行
第七章 婢女之解放
第八章 犯姦之禁制
第九章 溺女之禁制
第十章 安葬之保護
第十一章 墳墓之保護
第七篇 特殊之祀典及信仰
第一章 城隍廟之崇敬
第二章 武廟關帝之祀典
第三章 天妃及其他海神之信仰
第四章 鄭國姓之崇祀及施琅之廟祀
第五章 福德正神之信仰
第六章 竈神之信仰
第七章 耕耤之典禮及祈雨
第八章 道教之影響
第九章 佛教之影響
第八篇 修志始末
第一章 府、縣、廳志
第二章 臺灣通志及州、廳、縣採訪冊
第三章 臺灣輿圖之測繪
第九篇 經政沿革
第一章 地積制
第二章 特殊之私租
第三章 賦課制度
第四章 倉廒
第十篇 農工沿革
第一章 稻米及勸農
第二章 埤、圳設施
第三章 糖業設施
第四章 茶業設施
第五章 蠶桑及紡織
第六章 牛隻之保護
第七章 林業設施
第八章 腦務
第九章 鑛務
第十章 煤炭及石油之管束
第十一章 磺務
第十二章 鹽務
第十一篇 交通沿革
第一章 防海及船政
第二章 臺灣渡航之弛張
第三章 通信
第四章 鐵路
第五章 築港
第六章 道路
第七章 義渡
第八章 臺灣近海之航路
第九章 海難救護
第十二篇 商販沿革
第一章 郊行
第二章 糶運及糧運
第三章 通洋
第四章 海關制及抽釐
第五章 通貨
第六章 度量衡
第十三篇 外力之漸進
第一章 撒瑪納札之臺灣介紹
第二章 貝尼奧斯基之臺灣探險
第三章 鴉片戰爭及伊犁紛議之影響
第四章 臺灣之開港
第五章 對外政策之軟硬姿態
第六章 外教之傳入
第七章 美船羅妹號遇難事件
第八章 英國人之大南澳侵墾
第九章 日本經略臺灣之動機
第十章 日本之臺灣番地征討
第十一章 清法戰爭之影響
第十四篇 拓殖沿革
第一章 限制拓殖之時期
第二章 開山撫番之一時期
第三章 附屬諸島嶼之拓殖
第四章 移殖臺灣漢民之原籍及拓地之年代
第五章 臺灣之拓殖與水土適應
第十五篇 番政沿革
第一章 理番設施
第二章 番人之教育
第三章 對番人之課租
第四章 屯制
第五章 防番機關
第六章 征番事略
第七章 漢、番交涉餘志
第十六篇 臺灣之割讓
第一章 日本之領臺
第二章 靖臺事略
第三章 對外交涉
第十七篇 臺灣之地勢變遷
第一章 臺江沿岸之變遷
第二章 濁水溪流域之變遷
第三章 淡水河流域之變遷
系統號:
P-011167
臺灣與東南亞客家認同的比較:延續、斷裂、重組與創新
標題:
臺灣與東南亞客家認同的比較:延續、斷裂、重組與創新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遠流出版
作者:
蕭新煌 編著
內容簡介:
第一部分:總論
第一章 臺灣與東南亞客家認同的延續、斷裂、重組與創新(蕭新煌)
第二章 臺灣與東南亞客家經驗比較的文獻回顧(蕭新煌、羅玉芝)
第二部分:語言
第三章 臺灣與馬來西亞客家話的語言融合與混用現象(陳秀琪)
第四章 多語環境的客家話使用場域:臺灣與馬來西亞的比較(黃菊芳)
第三部分:家庭與族群組織
第五章 在地化與原鄉回歸:高雄與吉隆坡客家家庭之比較(林開忠)
第六章 從經營視角看高雄與吉隆坡之客家社團(利亮時)
第四部分:宗教信仰
第七章 神格的新生和轉換:臺灣義民爺和馬來西亞檳榔嶼大伯公(林本炫)
第八章 從馬來西亞客家到華人的在地信仰:仙師爺盛明利(張維安)
第五部分:客家跨國通婚
第九章 臺灣印尼客家婚姻移民的認同重構與文化流動(王俐容、鄧采妍)
第十章 「差不多……又不一樣!」:臺灣與印尼客家通婚之文化經驗(蔡芬芳)
系統號:
P-011168
絢爛的世界帝國
標題:
絢爛的世界帝國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
氣賀澤保規 著,郭清華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日文書名為「絢爛たる世界帝国 隋唐時代」
【第一章 新起的統一國家──隋王朝】
隋的建立與隋文帝的開皇之治
隋朝中期的政治動向──日本遣隋使眼中的隋朝風景
煬帝的「暴政」與隋朝末期的大動亂
【第二章 唐朝的再度統一與其政治】
唐朝的政治世界
從唐的興兵到玄武門之變
貞觀之治的光與影
武后與武周革命
盛唐時代的光與影──玄宗的治世
【第三章 安史之亂後的唐代後半期時代局勢】
安史之亂的始末
兩稅法與藩政體制──邁向財政國家之路
宦官的專橫與官僚的黨派之爭──門生天子的時代
流寇黃巢之禍
【第四章 律令制度下的民眾生活】
律令體制的構造與貴族制
律令制下的官僚生活
村落的日常生活
民眾的歲時活動
【第五章 武后與唐朝的女人們】
不穩定的皇后與皇太子地位──武后崛起的背景
昂首闊步的女性生態──家庭與社會與日常風景
《女則》與《女論語》
【第六章 都市的發展與絲路】
長安、洛陽的景觀及當地的生活
工商業的發展與商人、工匠們
往來於隋唐世界的西域人
【第七章 隋唐國家的軍事與兵制】
府兵制及其發展──府兵兵士的世界
北衙禁軍的成立與發展
神策軍與藩鎮兵──唐朝後半期的兵力
【第八章 圓仁的入唐求法之旅──唐後半期的社會一瞥】
圓仁的旅程與目的
新羅人社會與山東、華北的農村
唐代的旅行、道路與旅途中的人們──五台山之旅
會昌廢佛與其背景
【第九章 東亞諸國的動向】
隋唐王朝與東亞諸國
突厥系的遊牧民族國家、突厥與回鶻
古代西藏王國吐蕃的興盛與挫折
朝鮮三國的分立與隋唐的東亞政策
【第十章 隋唐文化諸相】
唐詩的風景
唐代文化與金銀器
隋唐精神文化的一面──歷史的編纂與其認識
【終章 對唐宋變革的理解】
理解隋唐史之鑰
唐宋變革論
結語
系統號:
P-011169
無聲的要角:蔣介石的侍從室與戰時中國
標題:
無聲的要角:蔣介石的侍從室與戰時中國
時間:
2017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
張瑞德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前身
成立經過與組織架構
實際運作
重要設計成果
績效評估
第二章 鳳凰池
來源
任用過程
專業能力與紀律
幾種幕僚典型
心態分析
流出
第三章 情報
侍從室第六組的組成
情報的取得、分析與運用
情報機構的管理與考核
對各情報機構的聯繫
對黨政官員的監察工作
第四章 黨政
為黨國考察及選拔人才
五五憲草的審議
西安事變時的危機處理
1944年度政府總預算編製疏失案之調查
六全大會政綱的研擬
戰後受降與接收的規劃
理論與政策的研究
第五章 軍事
侍從室與軍令系統
侍從室與軍政系統
侍從室的秘密軍事行動
中美聯合參謀會報與中美軍事交流
第六章 外交
國際問題研究
外交決策
中日秘密外交
參與韓國獨立運動
出席國際會議
第七章 宣傳
文稿撰擬
《中國之命運》
指導官方媒體
創辦藝文研究會
連絡與扶持《大公報》
無力扭轉負面形象
第八章 手令
手令制度的運作
對手令制度的各種批評
蔣介石好發手令的原因(一)
蔣介石好發手令的原因(二)
手令制度的影響
第九章 「特使」
臨危受命
招兵買馬
身手不凡
中英競逐
壯志未酬
國民大會
軟硬兼施
無法突破
第十章 成敗
系統號:
P-01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