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訊息

「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史館吳密察館長於日本東京大學演講

標題:

「臺灣漢學講座」邀請國史館吳密察館長於日本東京大學演講

時間:

2017年10月13日(週五)13:00-15:00

主講人:

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地點:

日本東京大學本鄉校區東洋文化研究所大會議室(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丁目3-1)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日本東京大學

內容簡介:

「臺灣漢學講座」係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本年度第三場講座與日本東京大學合作辦理。

講題:政府檔案與臺灣歷史研究(台湾歴史研究と公文書,Government Records and the Studies of Taiwan History)
時間:2017年10月13日(週五)13:00-15:00
主講人: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地點:日本東京大學本鄉校區東洋文化研究所大會議室(東京都文京区本郷7丁目3-1)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日本東京大學

系統號:

CCS-010696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施耐德(Axel Schneider)教授演講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施耐德(Axel Schneider)教授演講

標題: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施耐德(Axel Schneider)教授演講

時間:

2017年10月3日(週二)14:00-15:40

主講人:

施耐德(Axel Schneider,德國哥廷根大學(Gottingen University)東亞研究中心教授)

系統號:

CCS-010697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18年度錄取學人名單

標題: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18年度錄取學人名單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107年度「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錄取名單已告確定。此次申請獎助者共計105人,審查會議於民國106年8月3日下午召開,由曾淑賢館長主持,參加審查之學者專家共計6人。經過熱烈討論與審慎評選,最後決定錄取16名,備取16名。(包含21個國家)茲將錄取學人之簡介分述如下(正取、備取皆依國籍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正取名單】
1. 野村悠(Haruka Nomura),女,澳大利亞籍,澳洲國立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Chinese Visions of World Order, 1860–1894(晚清世界秩序觀的重構,1860–1894),研究期限:6個月。

2. 一凡(Iveta Nakladalova),女,捷克籍,德國Gerda Henkel Stiftung 基金會及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博士後研究,研究主題:Almost a Different World: The Early Modern Theory of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天壤之別(近乎不同的世界):近代早期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理論),研究期限:6個月。

3. 王禮豪(Leon Nelson Kunz),男,德國籍,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與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Social Movements in Taiwan and Hong Kong(臺灣和香港社會運動中的審議民主),研究期限:5個月。

4. 桑雅如(Sharon Sanderovitch),女,以色列籍,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及文化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Writing the Imperial Body in Han China(漢代皇帝身體的話語建構),研究期限:3個月。

5. 秦玲子(Reiko Shinno),女,日本籍,威斯康辛大學水清分校(Eau Claire)歷史系教授,研究主題:Gendering Japanese Sinology: Yanagida Setsuko (1921-2006) as a Scholar-Activist(柳田節子先生的學術及實踐――日本漢學的性別轉向),研究期限:3個月。

6. 林春城(Yim Choon-sung),男,韓國籍,韓國木浦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科教授,研究主題: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aipei Through the Films of Edward Yang(通過楊德昌電影探究臺北文化認同),研究期限:4個月。

7. 王學權(Nicholas Y. H. Wong),男,馬來西亞籍,美國芝加哥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Genealogies of Cold War Mahua Literary History(冷戰時期的馬華文學史系譜),研究期限:3個月。

8. 努爾蘭‧肯加哈買提(Nurlan Kenzheakhmet),男,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籍,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研究主題:Ming China and the Eurasian Countries in the Fifteenth-Sixteenth Centuries(15、16世紀明朝與歐亞各國關係研究),研究期限:4個月。

9. 費洛諾夫‧謝爾蓋(Sergei Filonov),男,俄羅斯籍,俄羅斯阿穆爾國立大學(Amur State University)漢學研究系教授,研究主題:Notion of the Netherworld in Daoism of Division Period (3-6 AD): Case Study of the Third Chapter of Jiu Zhen Ming Ke(中古時期道教的冥府觀念:以《九真明科下品》為中心的考察),研究期限:4個月。

10. Rudolph Ng,男,英國籍,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Birkbeck University of London)歷史、古典及考古系助理教授,研究主題:Entre Dos Mundo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iaspora in Latin America(遊走於兩個世界之間――華人移民在拉丁美洲的歴史),研究期限:3個月。

11. 金家德(Judd C. Kinzley),男,美國籍,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助理教授,研究主題:Foreign Aid to China and the Making of the Cold War Pacific, 1944-1949(美國外援,現代中國,與冷戰世界的基礎,1944-1949),研究期限:4個月。

12. 費德廉(Douglas L. Fix),男,美國籍,美國里德學院(Reed College)歷史系教授,研究主題:Transnational Entanglements on the South China Coast: Xiamen's Multi-National Communities, 1841-1911.(在華南沿海的跨國糾纏:廈門的多民族社群, 1841-1911年),研究期限:3個月。

13. 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男,美國籍,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教授,研究主題:Confucianism in China Today: Taking the World Zhu Family Association as a Case Study(現代中國儒學:以世界朱氏聯合會為案例),研究期限:3個月。

14. 司戈銳(Gregory Seiffert),男,美國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The Album Format i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冊頁形式與中國繪畫史),研究期限:6個月。

15. 冉安仁(Aaron Kenna Reich),男,美國籍,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中國文學與文化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Shaping the Heavens: Local Artisans and the Making of Daoist Visual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Taiwan(塑造天堂:當地的手藝人與現代臺灣道教視覺文化的製造),研究期限:4個月。

16. 馬哲詩(Jessica Ann Marinaccio),女,美國籍,紐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亞太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Narratives of Image and Identity: Performative Cultural Diplomacy between Taiwan and Tuvalu(形象與身份認同的表述:臺灣與吐瓦魯的表演文化外交),研究期限:3個月。

【備取名單】
1. 石峻山(Joshua Sidney Stenberg),男,加拿大籍,澳洲雪梨大學漢學系助理教授,研究主題:Border-Crossing Puppets: Taiwanese Potehi as a Transnational Form(過境的偶戲:作為跨國形式的臺灣布袋戲),研究期限:3個月。

2. Tero Tähtinen,男,芬蘭籍,芬蘭坦佩雷的大學(University of Tampere)語言翻譯及文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Empty Mountains, Empty Mind: Buddhist Influences and Manifestations of Silence in the Poetry of Wang Wei,研究期限:6個月。

3. Céline Kerfant,男,法國籍,西班牙羅維拉-威爾吉利大學(University Rovira i Virgili)第四季和史前國際博士學程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A Comparative Study of Craft Traditions in the Batanes Islands, Philippines and the Lanyu Island,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在巴淡島,菲律賓和中國臺灣的蘭嶼島的工藝傳統比較研究),研究期限:6個月。

4. 卓楚德(Maud M'bondjo),女,法國籍,法國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及德國埃爾蘭根大學國際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主題:New Confucianism and Modernities : The Dynamics of Philosophical Ideas and Their Political Interpretations in Taiwan(新儒家與現代性 : 臺灣哲學思想與政治解釋的動態),研究期限:6個月。

5. 谷乃曦(Esther-Maria Guggenmos),女,德國籍,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漢學系教授,研究主題:Buddhism and Prediction ― On the Zhancha Shan’e Yebao Jing and Its Cultural Transmission(佛教與預言――論《占察善惡業報經》及其文化傳承),研究期限:6個月。

6. 慕白(Ahmad Safril Mubah),男,印尼籍,印尼艾爾朗加大學(Airlangga University)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主題:Taiwan’s Soft Power as a Tool of Public Diplomacy: Case of Taiwan’s Academic Exchange Programs with Indonesia under the New Southbound Policy,研究期限:6個月。
7. Ernest Kozin,男,以色列籍,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Religious and Martial Practice in Late-Imperial and Contemporary China(中國武術與民間宗教的關係),研究期限:6個月。

8. 寒梅(Giulia Falato),女,義大利籍,義大利羅馬大學東方研究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and Western Pedagogical thought into Late Ming China Through Alfonso Vagnone S. J.'s Tongyou Jiaoyu (On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c.1632)(高一志的《童幼教育》與明末時期西學與西方教育思想的傳入),研究期限:3個月。

9. 羅愛蓮(Helena F. S. Lopes),女,葡萄牙籍,英國牛津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Overseas Chinese in Portugal's African Colonies(葡萄牙非洲殖民地的華僑史),研究期限:4個月。

10. 柏安安(Andreea Ioana Budeanu),女,羅馬尼亞籍,法國巴黎索邦城際大學聯盟(Université Sorbonne Paris Cité)東亞語文文化中心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The Relations betwee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當代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關係),研究期限:6個月。

11. 顧曼莉(Marina Kuznetsova-Fetisova),女,俄羅斯籍,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Reciprocal Influence of Crafts in Late Shang Capital (XIV-XI cent. BC) ,研究期限:5個月。

12. 鍾健平(Chien-peng Chung),男,新加坡籍,香港嶺南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研究主題:Investigating the Extent of “Internal Colonialism,” or State Penetration, of Inner Mongolia, Tibet and Xinjiang by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China(探討中國國民政府對內蒙古、西藏和新疆實行「內部殖民主義」或統治滲透的程度),研究期限:4個月。

13. Haluk Karadağ,男,土耳其籍,土耳其國防大學國際關係系助理教授,研究主題:The Role of the Taiwan's Military Power in the Asian Balance of Power,研究期限:4個月。

14. 孫冬子(Joe Travis Shutz),男,美國籍,美國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Raising Tigers Courts Disaster: Mass Violence and Ming-Era State-Society Relations, 1540-1580(養虎遺患:群眾的暴力和明代國家與社會關係,1540年至1580年),研究期限:6個月。

15. 方博源(J. Michael Farmer),男,美國籍,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人文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主題:South of Mount Hua: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Huayang Go Zhi (Records of the States South of Mount Hua)(華山之南:《華陽國志》譯注與研究),研究期限:3個月。

16. 丁氏紅秋(Hong Thu Dinh Thi),女,越南籍,越南國家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系博士後研究,研究主題:Studying Foreign Language Testing at Taiwan University to Promot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in Vietnam University(研究臺灣大學外語測試以促進越南大學外語教學與測試),研究期限:6個月。

系統號:

CCS-010698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戴彼得(Peter B. Ditmanson)教授演講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戴彼得(Peter B. Ditmanson)教授演講

標題: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戴彼得(Peter B. Ditmanson)教授演講

時間:

2017年10月3日(週二)15:50-17:30

主講人:

戴彼得(Peter B. Ditmanson,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博士/國家圖書館科技部補助延攬副研究學者)

系統號:

CCS-010699

本中心將與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合辦「操控媒體:明以降中國的新聞與『假新聞』」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中心將與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合辦「操控媒體:明以降中國的新聞與『假新聞』」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本中心將與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合辦「操控媒體:明以降中國的新聞與『假新聞』」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6月7日至8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一、會議時間:2018年6月7日至8日(星期四、五)

二、會議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三、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

四、會議語言:中文、英文

五、簡介:
近年來「假新聞」(Fake News)開始出現在全球的媒體語彙中,並迅速成為影響世界各地社會及政治的中心議題。回顧人類近代歷史,社會上各類流通資訊即被操縱在各種不同的媒介或權威者管理者手中。然而,當大眾、讀者長期信任這些媒介及其所代表權威性之後,卻在某些特定時期出現戲劇性的變化,並且造成社會及政治秩序的不穩定。為探究此議題,兩天的研討會旨在探討中國歷史上社會及政治媒體出現相對劇烈變化的三個時期,分別為:
(一)出版業開始興起的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期的明朝
(二)新式的新聞業開始出現的清末民初時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
(三)網際網路出現的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期

本研討會將審視這三個重大變化的影響層面及其歷史脈絡,一方面從一個歷史性的角度來分析不同時代的媒體情況;一方面尋找分析、解釋這些現象的範式(Paradigm),例如:新的媒體以何種方式對舊有的媒介權威及社會、政治體制形成挑戰?這些媒體的消費者如何改變既有的讀者群?

六、重要時程
(一)論文摘要截止日期:已截止
(二)摘要審查結果公告:詳下
(三)全文收件截止日期:2018年4月30日
(四)研討會舉辦日期:2018年6月7-8日

本研討會已公布論文審查通過名單(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論文發表錄取名單】
The State and the Street: Constructing Documentary Authority in Qing China (Emily Mokros)
New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Propaganda in China (Alexey Semenov)

系統號:

CCS-010700

《漢學研究通訊》第36卷第3期目次

《漢學研究通訊》第36卷第3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第36卷第3期目次

時間:

2017年8月

內容簡介:

【研究綜述】
一套日記庫、一本「趣味帳」領風騷:日治時期日常生活史研究回顧與展望(陳文松)
戰後臺灣政治史研究回顧與展望:以內政治理為中心(2014-2015)(林果顯)
2014-2015年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的若干面向(李福鐘)

【研究計畫】
「小說」作為一種現代文類:研究計畫簡介(林毓凱)

【資料介紹】
邊界與越界:《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的文化政治(鄭文惠)

【新書評介】
Shane McCausland, The Mongol Century: Visual Cultures of Yuan China, 1271-1368
赤松美和子、若松大祐編著,台湾を知るための60章

【會議報導】
華語語系與南洋書寫:臺灣、馬華、新華文學與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提要」
國內外學術會議

【學界消息】
漢學研究中心
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18年訪問學人獲選名單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臺灣漢學學位論文彙目――105學年度
研究機構及學校動態


=========================================================================
※有意訂購本中心出版品者,請逕洽以下代理展售處。

※政府出版品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Tel: 02-2518-0207
國家網路書店:http://www.govbooks.co.tw

五南文化廣場
地址:臺中市中山路6號
Tel: 04-2226-0330#20、21

※定價:
漢學研究通訊(季刊),每期定價NT$150元。

漢學研究(季刊),每期定價NT$200元。

※本中心出版期刊亦會在出刊1個月後將電子全文置於「漢學中心出版品全文資料庫」(http://ccs.ncl.edu.tw/g0107/expertdb7.aspx),歡迎前往瀏覽。

系統號:

CCS-010701

田浩教授「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報導

田浩教授「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報導

標題:

田浩教授「寰宇漢學學友講座」報導

系統號:

CCS-010702

文稼山先生、G. Piechota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標題:

文稼山先生、G. Piechota教授「寰宇漢學講座」報導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於2017年9月27日舉辦2場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本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訪問學人,奈及利亞拉各斯大學(University of Lagos)英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文稼山(Charles Akwen)先生、波蘭克拉科夫大學(Andrzej Frycz Modrzewski Krakow University)管理與社會傳播系Grazyna Piechota助理教授,分享在臺研究成果。

第一場由奈及利亞籍文稼山先生演講「Self and Place: Negotiation Identities t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Poetry from Taiwan (Yang Mu as Example)」,並邀請國立臺灣大學廖咸浩教授主持。文先生的研究主題是從跨學科觀點,探討臺灣詩人楊牧(1940-)作品中展現的自然觀、社會觀及人文思維。他用來領略楊牧詩藝(ars poetica)的關鍵字有四:從「自我(self)」看人的本質以及與他人之間的相異處;「場域(area)」指地區時空;「認同(identities)」我是誰,和人們眼中之我;「闡釋(narrative)」將吾等所見所聞,以說或寫的方式表達出來。

在進行文本分析及深讀部分作家的作品後,文先生指出自明鄭時期、日治時期以及國民政府遷台迄今,反清復明和反攻大陸等國族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遺緒已深入其中,盤根錯節,是臺灣文學所以呈現多面向認同的原因。然而透過研究楊牧詩中蘊含的歷史意識,讀者便能重新找到自己與臺灣之間的定位。文先生舉出〈熱蘭遮城〉、〈花蓮〉、〈航向愛爾蘭〉、〈你也將活著回來〉等楊牧詩作。他認為楊牧的詩不僅為個人,也為所有臺灣人關懷土地,探問歷史。文先生道「他(楊牧)就是這座島嶼,這座島嶼也就是楊牧」。

第二場由波蘭籍Grazyna Piechota教授演講「High Context Culture and Low Context Culture in Networked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蘇蘅教授主持。Piechota教授的演講主題是高 / 低語境文化(High / Low Context Culture)在社群網路使用行為上的差異性。此名詞由美國人類學者霍爾(Edward T. Hall)提出,霍爾將世界各國文化劃分成高、低兩種語境,在此兩種文化環境中,語言及人們訊息交流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高語境文化如中國、日本、法國,人民居住的地域較固定,社會生活和文化進展呈現緩慢且穩定的演進,因此人與人之間未必依賴語言,還有許多表情、動作等「心領神會」的交際方式。反之低語境文化如美國、紐澳、英國等,各地域之間的聯繫較不緊密,共同生活經驗少,於是在溝通時會需要清楚明確的語言表達。

Piechota教授的研究在2016年10月到12月,以德國柏林、波蘭基輔(Kiev)和克拉科夫(Krakow)等三地為樣本,各城市隨機抽選200名學生進行網路使用行為的調查。目的是研究社群網路在跨文化溝通過程中的角色,以及對不同語境的學生們的主流文化認同,所產生的維繫或改變。採樣的範圍包括同學們慣用的社群軟體類型、熱門的討論主題、對國家的認同等。研究結果顯示,被認為是低語境國家的德國,同學們在溝通時傾向直接陳述己見,不喜歡修飾過或分享性質的內容。基輔的同學們則將社群網站視為多種文化匯流的地方,使用者在此擷取各種資訊,但這也是因為他們沒有太多額外的訊息獲取管道。

兩位學人的演講雖然在主軸和領域上殊異,但在強調全球性的人文關懷和訊息溝通方面,卻是一致的。無論是楊牧的詩藝或歐洲學生們在社群網路上的留言,都可以是一種拉近彼此距離,消弭人際隔閡的工具。

系統號:

CCS-010703

本中心2017年度獎助訪問學人陳英傑(Chan Ying-kit)、陸志鴻(Luk Chi-hung)、伊藤裕水(Ito Yusuke)報到

標題:

本中心2017年度獎助訪問學人陳英傑(Chan Ying-kit)、陸志鴻(Luk Chi-hung)、伊藤裕水(Ito Yusuke)報到

內容簡介:

本中心「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2017年度錄取16位學人,已陸續來臺研究。目前在臺訪問學人如下:
Luk Chi-hung(陸志鴻),男,英國籍,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博士後研究,研究主題:Water Borders: Ethnicities, Empires, and Trades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s Littorals,研究期限:5個月。

Chan Ying-kit(陳英傑),男,新加坡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學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Bankers for the Poor: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awnshop in Qing-Republican Guangzhou,研究期限:3個月。

Ito Yusuke(伊藤裕水),男,日本籍,京都大學文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漢代《尚書》經緯學研究,研究期間:2017年9月至12月。

Philip Clart(柯若樸),男,德國籍,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漢學系,教授,研究主題:Religious Museums in Taiwan,研究期限:3個月。

Keith Clark(孔斯宸),男,美國籍,美國西北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Defining China: Beijing, Taipei,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hina Seat,”1949-1979 (定位中國:共產黨,國民黨,與聯合國的「中國座位」,1949-1979),研究期限:4個月。

Jeong Hyeju(鄭惠朱),女,韓國籍,美國杜克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Between Shanghai and Mecca: Community, Network and Politics of Chinese Muslim Diaspora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上海和麥加的中間:20世紀中國穆斯林的網絡),研究期限:4個月。

Axel Schneider(施耐德),男,德國籍,德國哥廷根大學(Gottingen University)東亞研究中心教授,研究主題:Conservative Critique of the Relflection on Modern Notions of Time and History 研究期限:2017年7月至9月。

John Thompson(湯橋),男,美國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及文化系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The Mass and the Majesty: Technology, Politics and the Bombing of Chongqing (質量與氣勢:技術、政治與重慶大轟炸),研究期限:2017年7月至10月。

Judith Pernin,女,法國籍,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研究主題:Post-2000 Documentary Films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Identity, Politics and the Aesthetics of Protest (2000後臺港紀錄片:身份,政治與反抗運動的美學),研究期限:2017年6月至9月。

Manas Ghosh,男,印度籍,印度賈達沃普大學(Jadavpur University)電影研究系助理教授,研究主題:Postcolonial Cinematic Spac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ni Kaul and Hou Hsiao-hsien,研究期限:2017年5月至10月。

2017年度即將來臺訪問學人:
Cao Qing(曹青),男,英國籍,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現代語言及文化學副教授,研究主題:The Language of Radicalism in Late Qing China: 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Great Press Debate between Minbao and Xinmin Congbao , 1906-1907(晚清激進主義語言研究:1906-1907年《民報》與《新民叢報》大辯論基於數據庫的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期限:3個月。

2017年9月研究期滿學人為:何展傑(Jiranuwat Swaspitchayaskun,泰國納黎萱大學(Naresuan University)人文學院東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文稼山(Charles Akwen,奈及利亞拉各斯大學(University of Lagos)英文系博士候選人)。

本中心為促進國際漢學的研究與交流,設有「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每年獎助10至20位國外漢學研究學人(自教授至博士候選人)來臺研究3至12個月。自2010年起,本中心承辦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行政業務及接待事宜。為促進來訪學人與臺灣學界交流,本中心素來積極與國內各大專院校及學術機構合作,共同舉辦訪問學人專題演講,藉此引進國際漢學新知,恢弘國內人文學界的視野。有興趣與本中心合辦演講之單位,請逕洽承辦人廖箴小姐,
聯絡電話:02-23619132轉352
電子信箱:ccsgrant@ncl.edu.tw

系統號:

CCS-010704

《漢學研究》第35卷第3期目次

《漢學研究》第35卷第3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第35卷第3期目次

時間:

2017年9月

內容簡介:

【專論】
禮導形.形入心.心正身.身心合——論荀子的身體觀及其修養論中的身心關係(曾暐傑)
從張家山漢簡論漢初之郡的中央外派性質(游逸飛)
東漢校書考(張宗品)
李綱《梁溪集》版本源流再探——文獻著錄與稀見抄本的綜合考察(苗潤博)
朱子體用思維之淵源、性質與理路(許滸)
以藝會友:南宋中期士人以〈蘭亭序〉為中心的品題與人際關係(黃寬重)
石渠閣出版活動和《水滸傳》之補刻(荒木達雄)
郝敬的《禮記》學(黃羽璿)
江戶時代《玉篇》接受一隅——以享保版《增續大廣益會玉篇大全》為例(曾若涵)
從三個因素看禪義成語的形成與發展(高婉瑜)

【書評】

系統號:

CCS-010705

《漢學研究》更改投稿信箱

標題:

《漢學研究》更改投稿信箱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編印發行之《漢學研究》,自即日起,投稿信箱改為chinesestudies@ncl.edu.tw,本刊係以中國文史哲研究為主體之國際性學報,園地公開,歡迎學界惠賜有符合本刊性質之學術鴻篇。

本刊獲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編輯費用、參與「補助期刊審查專書書稿」業務。

本刊收入:科技部「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CEPS(華藝)、TJFD(碩亞)、HyRead(凌網)、聯合百科、CLISA(漢珍)、EBSCO出版公司 History Abstracts with Full text。

系統號:

CCS-010706

本中心建置「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系統

本中心建置「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系統

標題:

本中心建置「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系統

內容簡介:

為建立漢學研究優良環境,提昇國內研究水準,及鼓勵海外漢學家來台研究,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自民國70年成立以來,蒐集漢學資料即為首要工作之一。在國家圖書館的典藏基礎上,本中心制定蒐集方針,加強重點式蒐藏國內外漢學研究資料。近年來為提供國內外學者較為完整之漢學數位資源訊息,本中心於2004年編印《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選介》,2007年修訂重編,2010年重新修訂增補。

有鑑於網路資源的變動性極大,需即時更新網站資源,才能提供最新資訊。本中心於本館「漢學研究資訊網」(http://ccs.ncl.edu.tw/)網路資源項下,建置「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網站」,以提供讀者及學術研究人員更豐富及新穎的漢學研究數位資源資訊。本網站內容以國內外中國文化研究之人文學科數位建置成果為主,暫不包含論壇及個人部落格網站。所收錄網站/資料庫部分需取得授權、付費或加入會員方可使用。為便利讀者及研究人員參考檢索,網站內容有12分項,分別為:綜合性資源、古籍文獻、社經/民族、 哲學/宗教、歷史/地理、史料/古文書、傳記/族譜、文物考古、語言/文學、藝術、科技及中醫等,其下再依收錄內容細分若干小類,有關多面向主題的資料,於相關類目之下互著之。本網站提供關鍵字搜尋,搜尋欄位包括網站/資料庫名稱、分類及建置者等。歡迎各界繼續推薦優質國際漢學研究網站,以分享海內外漢學研究人員。

系統號:

CCS-010707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謝耀東等4位學人報到

標題:

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學人謝耀東等4位學人報到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外交部鼓勵全球對臺灣、兩岸、中國大陸、亞太區域及漢學等各類研究有興趣的國外大學相關系所的外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博士候選人與同級的研究人員等來我國各大學院校或學術機構進行研究,以培育未來各國在相關領域的專家,於2010年公布「臺灣獎助金作業要點」(Guideline to the Taiwan Fellowship),並委由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辦理行政業務及接待事宜。2017年度錄取133人,已陸續來臺研究。

以下為2017年9月份報到學人名單(最近來臺者在前):
Rajagopalan, Prema:女,印度理工學院副教授。研究題目:Women, Science and Society : A Study in Republic of China. 研究期間:3個月(9月-11月)。駐點機構:國立高雄海洋大學海洋工程學院。

Rasool, Adnan:男,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Institutional Pivot: How Civilian Bureaucracies Affect Regime Survival. 研究期間:4個月(9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

Yang, Chuan Choong(楊傳忠):男,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博士生。研究題目: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Perspectives in Electricity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aiwan Case Study. 研究期間:4個月(9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系。

Chia, Yeow Tong(謝耀東):男,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資深講師。研究主題:Confucian Modernity in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and State Formation in Early Republic China, Taiwan and Singapore. 研究期間:5個月(8月-12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其他目前在臺訪問學人名單:
Dickey, Lauren(王洛伶):女,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及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In Search of Strategy: Xi Jinping's Approach to Taiwan. 尋求戰略:習近平對台灣的途徑。研究期間:5個月(8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Blake Knox, Jamie Rowan:男,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博士後研究。研究題目:The Foundations of Tolerance and Understanding-the Legacy of Dr. James Laidlaw Maxwell. 研究期間:5個月(8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Kavalski, Emilian:男,澳洲天主教大學(Australian Catholic University)副教授。研究題目: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Policy and the Adaptive Security Governance of Relationality. 研究期間:5個月(8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Hibiki, Akira:男,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教授。研究題目:Study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Asian Pacific Region. 研究期間:3個月(8月-10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

Adham, Khairul Akmaliah:女,馬來西亞伊斯蘭理工大學(Universiti Sains Islam Malaysia)副教授。研究題目:Industry Cluster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aiwan: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Malaysia. 研究期間:6個月(7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Steinmetz, Mayumi:女,美國雪蘭社區大學(Shoreline Community College)教授。研究題目:Taiwan Aboriginal Spirituality and Identity Expressed in Christian Faith. 研究期間:4個月(7月-10月)。駐點機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Sheel, Kamal:男,印度貝拿勒斯印度大學(Banaras Hindu University)教授。研究題目:Intra-Cultural Encounters and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Huang Mocai and Kang Youwei's Travelogues on India. 研究期間:7個月(7月-12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See, Kok Fong (徐國鋒):男,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資深講師。研究題目:Technical Efficiency of Healthcare System:Taiwan’s Experiences and its Lessons for Malaysia. 研究期間:5個月(7月-11月)。駐點機構: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

Leow, Wei Yi(廖威裕):男,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生。研究題目:Models of Colonial Science-a Comparison of Economic Botany Research in British Maylaya and Japanese Taiwan 1895-1940. 研究期間:6個月(7月-12月)。駐點機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Zimmerman-Liu, Teresa(建瑞珍):女,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博士生。研究主題:Humanistic Buddhism and Climate Change: Promulgating the Virtue of Compassion for the Planet. 研究期間:6個月(7月-12月)。駐點機構: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Goethals, Lin(谷琳):女,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he Instrumentalism of Higher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Mobility in the External Relatio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The EU-ROC Case. 研究期間:6個月(7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Reyes, Juan:男,墨西哥谷大學克雷塔羅校區(Universidad del Valle de Mexico Campus Queretaro)教授。研究題目:Possibilities of Busines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Mexican and Taiwanese Companies and Institutions. 研究期間:3個月(6月-8月)。駐點機構: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

Khomenko, Olga(奥伊麗):女,基輔國立經濟大學(Kyiv National Economic University named after Vadym Hetman)助理教授。研究主題: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aiwan Innovative Competitiveness in Global Perspective. 研究期間:7個月(6月-12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Hsueh Romano, Roselyn(薛媖月):女,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副教授。研究主題:Who Defines National Interest in Taiwan's Trade Policy? Partisan Politics, Developmental State Legacy, and the Role of Sector Associations. 研究期間:4個月(5月-8月)。駐點機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Inglis, Alister(英格斯):男,美國西蒙斯學院(Simmons College)副教授。研究主題:The Love Story in Early-Modern China. 研究期間:8個月(5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

McConaghy, Mark(莫加南):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Developmental Ecologies: Nature, Industry, and Writing in the Sinophone 20th Century. 生態與發展:二十世紀漢語圈的生態文學與思想。研究期間:8個月(5月-12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Akamatsu, Miwako(赤松美和子):女,日本大妻女子大學(Otsuma Women's University)副教授。研究題目:戰後臺灣電影中的日本表象研究。研究期間:9個月(4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Quero, Shiela Mae:女,菲律賓西米沙鄢國立大學(West Visayas State University)副教授。研究主題: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of Taiwan's History, Culture, and People through a Storybook. 研究期間:9個月(4月-12月)。駐點機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Ho, Sok Fong(賀淑芳):女,新加坡國立理工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dernism Poetry writing by Bai Yao and the Taiwanese Modern Poetry. 研究期間:10個月(3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Kukeev, Dordzhi(道爾吉):男,俄羅斯卡爾梅克國立大學(Kalmyk State University)研究員。研究主題:The Qing-Oirat Relations: Little-known Sources from Far-East in Modern Historiography. 研究期間:10個月(3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

Lee, Changhyung(李昌衡):男,韓國國防分析研究所(Korea Institute for Defence Analysis)研究員。研究題目:Implication of PLA reforms to East Asia Security. 研究期間:10個月(3月-12月)。駐點機構: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

Krischer, Olivier:男,澳洲國立大學博士後研究。研究題目:Modern Literati: Early Republican China Art Relations with Japan (c.1910s-1930s). 現代文人:關於民國初期中日藝術交流(1910年代至1930年代)。研究期間:10個月(3月-12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Lhadon, Tenzin:女,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aiwan-Tibet Relationship: from Volatile Past to Normalisation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研究期間:11個月(2月-12月)。駐點機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Perkuhn, Josie-Marie(雷瑪麗):女,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he PRC's Political Factionalism and Foreign Policy Role Dynamics Regarding Cross-Straits Relations. 研究期間:11個月(2月-12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Pittman, Samuel(皮東關):男,德國符茲堡大學(Universität Würzburg)博士候選人。研究主題:The People of Xue Xuan (1389 - 1464): An Examination of the Social Networks of an Early Ming Philosopher Through his Writings and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Ponnan, Kaliamma:女,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INT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講師。研究題目:Local Narratives of Identity at the Crossroad of Taiw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Carteny, Giuseppe:男,義大利羅馬大學(La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he International Path of Taiwa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輔仁大學。

Anabarja, Sarah:女,印尼東爪哇退役軍人國家發展大學(University of Pembangunan Nasional Veteran East Java)助理教授。研究題目:The Paradiplomacy and Business Cooperation between Sub-states Actor in Taiwan and Indonesia: East Java and Central Region of Taiwa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Aryani, Maria Indira:女,印尼東爪哇退役軍人國家發展大學(University of Pembangunan Nasional Veteran East Java)助理教授。研究題目:The Political Economy Strateg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Lessons from Taiwa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Heru, Susanto:男,印尼理工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題目:Taiwan's Cultural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CT as Enabler for Corporate Culture Challenges-- Lesson Learn from Taiwan Success Story.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

Pelaggi, Stefano:男,義大利羅馬大學(La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教授。研究題目:Nation Branding and Soft Power in Taiwan, a European Perspective.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輔仁大學。

Saito, Asako(齊藤朝子):女,澳洲墨爾本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aiwan as Cultural Intermediar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Women's Engagement with "Three Kingdoms". 研究期間:8個月(1月-8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Khomiakova, Tatiana:女,俄羅斯莫斯科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Research, Moscow)研究員。研究主題:The New Reality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Asia-Pacific: Global Value Chains and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Karvelyte, Kristina(柯絲婷):女,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Building a ‘Chinese Capital of Culture and Creativity’: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Policy in Taipei.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Phaydanglobriayao, Ka:男,日本神戶大學(Kobe University)國際合作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題目:Taiwanese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s amids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Recession of Chinese Economy.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Chai, Siaw Ling(蔡曉玲):女,馬來西亞大學博士後研究。研究題目:從臺灣地域經驗看馬/砂華文學。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Jang, Jinhyeok:男,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博士後研究。研究題目:Issue Representation in Taiw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

Kurdyumov, Vladimir(耿華):男,俄羅斯莫斯科市立大學(Moscow City University)教授。研究主題:Explorations in Chinese Grammar in Taiwan and Russia: Comparative Analisis, Main Principles, Theories, Paradigms.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Mo, JuneYoung(牟俊英):男,韓國高麗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題目:A Comparative Study on Foreign Policy toward the US between Korea and Taiwan: Focusing on Syngman Rhee’s and Kai-Shek Chiang’s Era.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Pham, Van Kien(范文健):男,越南胡志明市銀行大學(Banking University Ho Chi Minh City)助理教授。研究主題:Evaluating the Best Outsourcing Service Country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 Fuzzy-ANP Approach.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亞洲大學研究發展處。

Szentesi, Ambrus Gabor(佳博):男,匈牙利潘諾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annonia)博士生。研究題目:Interaction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aiwanese Identity with the Assessment of the Role of Taishang.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Gallardo, Victor Ariel:男,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學(University of Concepcion)教授。研究題目:Contribution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le-Taiwan Scholastic and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研究期間:12個月(1月-12月)。駐點機構:臺灣海洋大學。

Buck, Daniel(卜允中):男,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副教授。研究主題:Trans-Nationalizing Food Systems of China, Taiwan, and the Asia-Pacific Region. 研究期間:9個月(1月-9月)。駐點機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9月份研究期滿學人為:Antić, Miljenko(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University of Zagreb)副教授)、Otmazgin, Nissim(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副教授)、Suyatno(印尼艾爾朗加大學(Universitas Airlangga)副教授)、Rajczyk, Robert Adam(波蘭西里西亞大學(University of Silesia)副教授、Upton, John Christopher(歐啟祥,美國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博士生)、Yalvaç, Faruk(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教授)、Chin, Chong Foh(陳中和,馬來西亞拉曼大學(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助理教授)、Andi, Amri(印尼哈薩努丁大學(Hasanuddin University)副教授)、Henripin, Olivier(何歐里,美國芝加哥羅耀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助理教授)、Shimono, Hisako(下野壽子,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University of Kitakyushu)教授)、Truong, Quang Hoan(越南社會科學院(Vietnam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博士生)、Sullivan, Jonathan(蘇利文,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副教授)。

系統號:

CCS-010708

漢學中心資料室館藏自即日起提供線上調閱服務

標題:

漢學中心資料室館藏自即日起提供線上調閱服務

內容簡介:

為便利讀者利用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室(漢學書庫)館藏,本館自2015年12月1日(週二)起提供線上調閱服務,預約時間為每星期二至星期日凌晨至下午4點30分止,線上調閱之相關服務與規定,請詳見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之「調閱說明」。

調閱說明網址:http://goo.gl/oYmuot

系統號:

CCS-010709

國家圖書館網路資源介紹

標題:

國家圖書館網路資源介紹

內容簡介:

臺灣的國家圖書館擁有豐富學術研究資源,並已開發功能完善的各項資訊服務系統及各項知識支援服務工程,可滿足各領域的學者及專家之資訊需求。您無論身處全球何地,如有資訊需求時,請直接連結國家圖書館之網站,即可順利運用及取得您所需的資訊,更有效率地完成計畫。為協助各界運用本館網站之重要服務,特別就網站(www.ncl.edu.tw)之重要資源,簡要如下,歡迎使用:

壹、綜合性網站:適合各專業領域使用(網站名稱、網址、簡介)
一、「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收錄臺灣1970以來重要期刊資源,可查詢最新的、熱門的主題及資訊。約4800種,逾220萬筆資料。(本系統有部分作者授權,可透過網路免費列印全文)

二、「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286195528687):
為國家級之完整學位論文總書目庫與資訊整合平台,可查詢完整的臺灣學位論文資訊。(本系統有部分作者授權,可透過網路免費列印全文)

三、「政府公報資訊網」(http://gaz.ncl.edu.tw/):
可查詢政府公報、統計、施政查詢、政府出版品、公務出國報告及館藏政府出版品選輯。(本系統可透過網路免費列印全文)

四、「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http://nbinet.ncl.edu.tw/):收錄臺灣76個學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資料,可一次查詢完整的國家總書目資料庫。

五、「新書資訊網」、(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
為臺灣所有新書出版的最前哨站,可查詢臺灣最新的出版相關資訊。

貳、專業性網站:適合特定專業使用(使用對象、網站名稱、網址)
一、文史研究者:「古籍文獻資訊網」http://rarebook.ncl.edu.tw/rbookod/
二、臺灣研究者:
1.「臺灣記憶」;2.「臺灣概覽」;3.「當代文學史料」
三、漢學研究者:「漢學研究資訊網」http://ccs.ncl.edu.tw/

參、知識支援之專業服務:取得複印全文之服務
一、館際合作之知識支援服務之專業窗口:
「ref@ncl.edu.tw」,會盡量為讀者取得複印全文之服務,滿足讀者之資訊需求。
二、專業服務的參考服務及學科專家窗口:請於開館時間來電洽詢:02-2361-9132轉分機250
三、未來本館也朝著開發大書目庫及整合多元系統資源的方向努力,持續提供優質服務。

Esteemed 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s:

Taiwan’s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is replete with academic research materials. What’s more, we’ve recently made available multi-functional data systems and knowledge support services for use by 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s in a variety of fields. Regardless of where you are in the world,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s websites are available to meet your needs and help you complete your projects in a more efficient manner. To help you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found on our website (www.ncl.edu.tw), a list of our most important services is provided below. Please feel free to stop by and make use of these at your convenience:

I. Comprehensive Websites: Ideal for all professions and fields
1. Index to Taiwan Periodical Literature System (readopac.ncl.edu.tw):
Contains approximately 4,800 important periodicals in Taiwan from 1970 onward; searches can be conducted on popular and new topics, with more than 2.2 million articles. (Some authors in the system have given full-access permission to their articles, allowing direct downloading from the website.)
2.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ndltd.ncl.edu.tw):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is contained in this integrated platform for your perusal. (Some authors in the system have given full-access permission to their articles, allowing direct downloading from the website.)
3.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Gazette Online (gaz.ncl.edu.tw):
Full search capabilities for government documents, statistics, policies, publications, reports of public officials trips abroad, and selected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in the NCL collections. (Full-text printing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
4. National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Network (nbinet2.ncl.edu.tw):
Contains library catalog information for 76 Taiwan libraries. One search can cover the whole island.
5. ISBNnet (isbn.ncl.edu.tw):
The foremost authority on new publications in Taiwan, with search capabilities to fi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new publications.

II. Websites for Professionals: Designed for professionals of certain disciplines
1.For researchers i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are Books and Documents Web
(rarebook.ncl.edu.tw)
2.For researchers in Taiwan studies: Taiwan Memory (memory.ncl.edu.tw); Taiwan Info (twinfo.ncl.edu.tw);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rchives
3.For researchers in sinology: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ccs.ncl.edu.tw)

III. Knowledge Support Services: Full-text and photocopying services
1.Interlibrary knowledge support services: Available through ref@ncl.edu.tw; specialists will strive to provide full-text copies if possible.
2.Professional reference services and discipline specialists: Please call 02-2361-9132 ext. 250 during regular library hours.
3.Future developments at the library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of a meta-catalog and a synthesization of diverse system resources as we continue striving to provide the best level of service.

系統號:

CCS-010710

《漢學研究通訊》新書評介徵稿

標題:

《漢學研究通訊》新書評介徵稿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通訊》創刊於1982年,每年出版四期。旨在報導臺灣地區漢學研究、教學、活動、資料等項訊息,並兼及中國大陸、海外地區各地漢學研究訊息,發行遍及海內外約50個國家及地區。

《漢學研究通訊》徵求專論文章,主題範圍如下:

(1)漢學相關學科研究成果綜述

(2)漢學研究新視野及計畫

(3)國際漢學機構介紹

(4)中外著名漢學家傳略、業績與貢獻

(5)學人訪談

「新書評介」專欄。歡迎對外國語文漢學相關近3年新書進行介紹且兼有評論的書評。文長以1,000-1,500 字為佳,歡迎投稿。

來稿均送請專家學者審查,經採用刊登,即按相關規定致贈稿酬。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投稿請寄送100-01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漢學研究通訊》編輯部,或寄電子郵件至:ccsnews@ncl.edu.tw。相關稿約及寫作格式詳見http://ccs.ncl.edu.tw/g0107/publish2.aspx


系統號:

CCS-0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