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訊息

2017東亞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東亞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0月6至7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佛光大學雲起樓國際會議廳(宜蘭縣礁溪鄉林尾路160號)

主辦單位: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近世東亞文化意象傳衍過程中的中介人物」計畫、韓國東國大學中語中文學系、臺灣古籍保護學會

內容簡介:

10月6日
10:20-11:20
【專題演講】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日本近現代の文学と中国古典(中嶋隆藏,東北大學名譽教授)

11:30-12:30
【第一場:東亞漢學中的佛教文獻】
主持人:蕭麗華(佛光大學教授兼人文學院長)
民國時期中佛教界對韓國佛教的認知(朴永煥,東國大學中語中文學系教授)
從獅子吼到天籟──中國佛教中的聲音(勞悅強,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中國佛教靈應傳在越南的傳播與改變:以《張隱傳》戲劇節目為例(阮蘇蘭,越南翰林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13:30-15:10
【第二場:東亞漢學中的佛教文學】
主持人:朴永煥(東國大學中語中文學系教授)
朝鮮中期楞伽山出身禪師的詩考證以暎虛、青梅兩位禪師的詩為中心(金相日,東國大學國文學科教授)
北宋禪林韓愈形象的文化意義(張勇,安徽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高麗後期佛教界與中日佛教的交流(黃仁奎,東國大師範大學歷史教育科教授)
蘇軾和李奎報的佛教詩受《維摩經》影響的比較研究(李燕,東國大學中語中文學系講師)

15:30-17:10
【第三場:東亞近代文學與思潮】
主持人:潘美月(臺灣大學兼任教授)
興亡閱盡垂老,我亦新華夢裡人︰袁克權、張伯駒詩詞中的袁家往事(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國系副教授)
風雅、風景、記憶:論黃濬的詩詞世界(高嘉謙,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通過晚清海外遊記看中國的「自我」認知與「他者」理解(金華珍,東國大學中語中文學系講師)
「武士道」精神於殖民地臺灣的引介與重構:以小說為例的考察(林以衡,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

10月7日
9:00-10:20
【第四場:東亞漢學中的版本與文獻】
主持人:董金裕(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
鈔本《歳時雜詠》初探(芳村弘道,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教授)
江戶時期大坂書肆所刊中國俗語辭書(林桂如,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馬國翰《玉函山房藏書簿錄.集編》管窺(鮑廣東,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10:40-12:00
【第五場:東亞漢學中的經學研究】
主持人:蔣秋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岡元鳳《毛詩品物圖考》引書考論(張寶三,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漢文圈思想史中的徂徠學:徂徠的經學方法與其在清朝中國的接受(藍弘岳,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近代日本「經學史」研究之展開及其對中國學界之影響(金培懿,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13:00-14:20
【第六場:日本漢學與漢學家】
主持人:勞悅強(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日本漢学に関するいくつかの特徴──主に医学史の視点から(關於日本漢學的一些特徵一由醫學史為視角的主要思考)(町泉壽郎,二松學舍大學教授)
琉球儒者蔡溫儒學歸屬再探(陳威瑨,臺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日本漢學家白川靜的金文研究及其影響(黃庭頎,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

14:30-15:40
【第七場:東亞漢學中的中國古典文學】
主持人:張勇(安徽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中國古典文學經由五山文學對俳句文學的影響:以芭蕉的風格為中心范德望(比利時魯汶大學亞洲研究)
《和晏叔原小山樂府》小考(萩原正樹,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教授)
論蘇黃逆境順處之文學治療(張瑋儀,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副教授)

16:00-16:50
【綜合座談】
主持人:蕭麗華(佛光大學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引言人:范德望、張勇、勞悅強、朴永煥、芳村弘道、阮蘇蘭、廖肇亨
1.各國東亞漢學研究的現況。
2.傳承與創新:東亞漢學研究的新視界。
3.交流與合作:如何推展東亞漢學研究。

系統號:

C-010550

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文學家論壇

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文學家論壇

標題:

臺灣文化協會與臺灣文學家論壇

時間:

2017年10月15日(週日)13:00-17:20

系統號:

C-010551

政大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2017:「解析蘇聯文明:臺灣──俄羅斯相互想像與真實」

政大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2017:「解析蘇聯文明:臺灣──俄羅斯相互想像與真實」

標題:

政大數位史料與研究論壇2017:「解析蘇聯文明:臺灣──俄羅斯相互想像與真實」

時間:

2017年10月20日(週五)9:00-17:00

系統號:

C-010552

2017儒學與語文學術研討會

2017儒學與語文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儒學與語文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0月20日(週五)

系統號:

C-010553

第4屆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學術研討會

第4屆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4屆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0月20日至21日(週五至週六)

系統號:

C-010554

再論二林蔗農事件:台灣農民運動之當代價值觀學術研討會

標題:

再論二林蔗農事件:台灣農民運動之當代價值觀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0月21日(週六)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二林蔗農事件文化協會

聯絡人:

E-mail: sugarcane19251022@gmail.com

內容簡介:

「二林蔗農事件」發生於公元1925年,日治時期大正14年,彰化二林地區的蔗農,被資本家嚴重的剝削壓詐欺騙。長期未能在經濟層面解決的經濟問題,最終到政治與社會問題的訴求。當時在二林地區有識之士發起組織「二林蔗農組合」,藉以向會社交涉協商,要求給予蔗農對生產物的合理處分權、農產收購合理價格、公平評量的監督權,以保障農民權益。卻屢遭傲慢粗暴的拒絕,以致造成蔗農抗拒收割,且因日警強力干預介入,而引發了「二林蔗農事件」。

此乃台灣島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農民抗爭運動,震驚台灣與日本政府。事件過後,全島蜂起組織各地區農民組合。因事件的後續影響深遠,尤其冗長的審判過程中,更有日本本國的律師.學者來台參與,為此事件主張公平正義。二林蔗農事件已歷經92週年,教育部正式納入高中歷史課本之台灣史課綱中。然而,從前有日本帝國主義與買辦資本家林本源製糖的剝削,近代有國內財團利潤導向的經營方針,不僅限制生產者農民的收入,更以末端消費者人民的健康作為成本,來累積資本家的利潤,如出一轍。農民的社會地位,本質上並未改變。

回溯台灣歷史「二林蔗農事件」是台灣農民運動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在於台灣從日治時期乃至戰後國民政府時代,政府以蔗糖龐大生產面積與專業加工型態是台灣以農養工的基礎,也是,透過行銷蔗糖取得特定數額外匯,建立了台灣的經濟發展基礎,然而,也必需承認此一經濟所得,集中於國家及相關資本家而忽略了農民及農工。歷史事件之於文化資產,是一種鄉土文化精神,牽動地方與本土價值的再生。紀念「二林蔗農事件」與地方文化、農業資源分配的轉型正義的結合,建構地方文史價值觀,為事件發生所帶來深遠影響的醒思。

值此,二林蔗農事件92週年紀念日,本會特舉辦「再論二林蔗農事件:台灣農民運動的當代價值觀學術研討會暨紀念活動」(暫定名稱)。邀請海峽兩岸及日本學者專家,發表相關論文,以及「裝置藝術展覽」及參訪「二林蔗農事件史料館」、紀念碑、事件相關遺跡等尋跡活動。

學術研討會議題內容範圍
1、台灣二林蔗農事件的歷史意義、當代價值觀
2、二林蔗農事件與農民運動、土地政策、社會改革
3、農業政策、農村文化、農民生計之探討
4、農業產業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

◆ 歡迎關心以上議題的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與會發表論文。

報名網址:http://goo.gl/PXeWym(9月1日開始受理,本研討會已將報名截止日期延至2017年910月10日)

系統號:

C-010555

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四)——中臺灣場

標題:

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五十四)——中臺灣場

時間:

2017年10月21日(週六)10:00-18:00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大樓612室(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聯絡人:

Tel: 04-2284-0324

內容簡介:

主持人:游逸飛(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10:00-11:00
【主題演講】
讀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林清源,中興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清華伍.厚父》疑難字詞考釋與相關問題研究(賴怡璇,中興大學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

13:00-14:00
論《北大漢簡(三).周馴》的抄本年代與底本來源(蘇建洲,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秦漢律令與河洛語(陳中龍,朝陽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15:15-16:15
郡縣、族群與宗教——從里耶秦簡探索秦始皇的天下秩序(游逸飛,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16:15-17:15
兩漢間京師禁衛體制的形成與質變(李昭毅,中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C-010556

「體驗『世變』:從社會生活探索二十世紀初的東亞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體驗『世變』:從社會生活探索二十世紀初的東亞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1月3至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大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聯絡人:

E-mail: echam@wellesley.edu

內容簡介:

11月3日
14:10-15:00
【專題演講】
東亞的現代與後現代(陳芳明)

15:10-18:10
1920年代後期京都東京的城市空間與「現代生活」(咸東珠)
近代中國における中等教育の社會史的分析──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28-1937年)を中心に(大澤肇)
婦女雜誌所見的殖民女性生活文化:以《婦人與家庭》及《臺灣婦人界》為線索(嚴杏如)

11月4日
9:00-12:00
三一運動之夜:在世界變動和地區的對應(權Boduerae)
日本統治下台灣人民族性「利己主義」をめぐる認識の諸相と展開(領有初期-1920年代)(周俊宇)
百年前的技術進步及其對歷圖景的塑造(章清)

13:30-16:30
近代韓國交通體質的近代化和生活的變化(李基勳)
關於婦女的「事實」──民國時期社會調查的性別分析(連玲玲)
1930年代日本媒體所見中國民眾生活(唐利國)

系統號:

C-010557

第6屆白沙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6屆白沙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1月2日至4日(週四至週六)(暫訂)

地點:

彰化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彰化市進德路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聯絡人:

林鳳宜,Tel: (04) 723-2105#1933;E-mail: lisa@cc.ncue.edu.tw

內容簡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擬於2017年11月2日至4日(暫定)舉辦「第六屆白沙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為「歷史地理視角下的水利史研究」,除將邀請森田明教授及黃富三教授發表專題演講外,也將首次結合二水跑水節活動,歡迎國內、外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與會發表論文。會議相關子題規劃如下:
(一)水利史(水利開發史、水利組織及其演變、水利社會與水利秩序、水利與經濟變遷、水利與環境變遷......等)
(二)歷史地理(如區域史、環境史、城市史、交通史…等)
(三)地域文化與信仰
(四)文化資產與觀光

聯絡人:林鳳宜,Tel:+886-4-7232105#1933

本會就「論文題目」及「論文摘要」進行審查,論文全文收件截止日期為2017年10月15日。

系統號:

C-010558

PNC 2017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Data Informed Society

PNC 2017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Data Informed Society

標題:

PNC 2017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Data Informed Society

時間:

November 7-9, 2017

地點:

Y. S. Sun Green Building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nan, Taiwan

主辦單位:

太平洋鄰里協會、國立成功大學

內容簡介:

太平洋鄰里協會(PNC)2017年會暨聯合會議將於國立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舉行,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年會資訊】
時間:2017年11月7至9日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
主題:Data Informed Society
參考網址:http://www.pnclink.org/pnc2017/
註冊連結:http://www.pnclink.org/pnc2017/registration.htm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nclink.org/
大會主題講者及演講資訊請詳見官網及海報,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太平洋鄰里協會】
太平洋鄰里協會(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以下簡稱PNC)源起於「太平洋周邊國家公立大學校長聯合會」轄下之「太平洋鄰近國家協助計畫」。在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田長霖校長支持下,由該校Curtis Hardyck教授及Lew Lancaster教授發起成立並正式命名。

PNC成立宗旨為推廣網際網路及透過先進的網路技術促進太平洋沿岸地區國家資訊的交換及流通,使各國成為生活密切相關的近鄰,將太平洋沿岸地區轉變為太平洋鄰里。PNC藉由集合此地區電子研究資源,成為進入此區域電子資源的入口,協助學者及研究人員能夠更加便捷地使用數位圖書館、數位典藏、數位博物館的資源以支援其教學及研究,並透過相互的溝通與交流形成區域性的研究社群。

PNC的重點工作包括:促成機構間資訊交換標準及資訊相互共用的協定,推廣電子資訊技術的應用面及交流面,如網路教學、圖書館際交換、檔案收藏、博物館館藏數位化等。

本院自1994年起加入PNC,積極參與PNC之各項研討會及活動,其總部自1997年末由加州柏克萊轉移至本院。1997年至2016年間,本院每年固定於太平洋沿岸不同地區舉辦年會,並針對各項網路最新技術舉辦相關演講及研討會,增進各會員國間學術交流及資訊共享之機會。

【秘書處聯絡方式】
E-mail: pnc@sinica.edu.tw
Tel: (02) 2789-8894

======================================================================

PNC 2017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Call for Your Participation!

PNC 2017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Date: November 7th-9th, 2017

系統號:

C-010559

第2屆「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2屆「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2屆「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2月1日至2日(週五至週六)

系統號:

C-010560

2017年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年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2月8至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屏東大學五育樓四樓國際會議廳(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聯絡人:

蔣昀融,Tel: (886-8)766-3800轉35201

內容簡介:

訂於2017年12月8、9日舉辦之2017年近現代中國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之提要收件已於2017年3月5日截止。經本研討會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名單如下(依姓氏筆畫排序):

國內發表人:
呂昭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宋邦珍(輔英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管理學位學程教授)
宋韻珊(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林桂華(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邱培超(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邱湘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
陳茂仁(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羅詩雲(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國外發表人:
毛麗妃(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

通過審查者,請於2017年10月15日(星期日)前將論文全文PDF及DOC類型之電子檔各一份E-mail至:mcllnptu7@gmail.com。

系統號:

C-010561

2017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

標題:

2017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

時間:

2017年12月9日至1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華嚴專宗學院講堂(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

主辦單位:

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 2351-8333;E-mail: huayenyoung@huayen.org.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2017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

二、會議宗旨:
以「華嚴學」為主題,廣邀大專院校或佛學研究所,已畢業或在學、專攻華嚴領域的碩博士生發表論文,藉由研討會促進華嚴學的學術交流與推廣,並提升華嚴學研究之品質,培養更多華嚴學者。

三、
主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北市佛教會、國際青年華嚴學者學會

四、會議日期:2017年12月9日(六)至 12月10日(日)

五、會議地點:台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講堂

六、申請資格:
在學研究生:大專院校及佛學院所在學之研究生。
已畢業研究生:大專院校及佛學院所已畢業之研究生,由指導教授推薦者。

七、研討會議主題:
(一) 華嚴經論研究
(二) 華嚴歷史與文獻
(三) 華嚴哲學思想
(四) 華嚴宗與諸宗派思想之比較
(五) 華嚴藝術與文學
(六) 其他與華嚴學相關之主題

八、論文發表各類費用:
在學研究生:領慈孝獎學金,博士生新臺幣20,000元,碩士生新臺幣15,000元。
已畢業研究生:領發表費新臺幣6,000元。

九、徵稿辦法
本研討會已公布論文錄取名單,請參見:http://www.huayencollege.org/news/news_2017_09_01/index.php

十、論文注意事項
(一) 論文以未曾發表或正式刊登者為限。
(二) 全文字數以八千字至兩萬字內為原則(含附錄及注腳等全文)。
(三) 論文發表者請提供WORD檔及PDF檔ㄧ份,特殊字型請附上造字檔。
(四)發表者論文版權歸主辦單位所有,研討會後,將依主辦單位規劃,以光碟、論文集或網路下載方式擇一出版。經錄取之與會發表者,須於會後進行論文修改,並於2018年1月31日前,繳交修正後之論文WORD檔及PDF檔。

十一、聯絡方式:
(一) 地址:台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捷運板南線忠孝新生站2號出口)
(二) E-mail:huayenyoung@huayen.org.tw
(三) 網址:http://www.huayencollege.org/frameset.html
(四) 電話:02-2351-8333 #143、145~148,或02-2356-0758
(五) 傳真:02-2356-0758

系統號:

C-010562

文圖學.文化交流:臺灣與東亞的多元對話國際學術論壇

標題:

文圖學.文化交流:臺灣與東亞的多元對話國際學術論壇

時間:

2017年12月15日(週五)

地點: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50 Nanyang Ave, 新加坡 639798)

主辦單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臺灣教育部臺灣研究講座計畫

聯絡人:

孔令俐,Tel:+65-8649-2765;E-mail: lkong005@e.ntu.edu.sg

報導者:

孔令俐

內容簡介:

時間:2017年12月15日(週五)

協辦單位: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韓國外國語大學

內容簡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與臺灣教育部臺灣研究講座計畫合作主辦,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和韓國外國語大學聯合協辦,擬於2017年12月15日(週五),於南洋理工大學,共同召開「文圖學.文化交流:臺灣與東亞的多元對話國際學術論壇」。本次研討會旨在鼓勵青年學者通過與各地研究文圖學及文化交流等相關課題的青年學者,進行學術探討,增進彼此之間的學術研究認識。大會現竭誠邀請世界各地的優秀青年學者與在校研究生共同參加。

邀請對象:青年學者,在校研究生,均歡迎投稿。
會議語言:中文、英文
論文方向:
1.臺灣文學
2.臺灣文化
3.東亞漢文學
4.東亞文化交流
5.文圖學研究
6.其他文化交流相關領域
* 旅費與住宿需由參加者自行負責,主辦方將提供會議當天餐飲。
** 參加者將獲邀出席會議當天晚上舉行的歡迎晚宴。

有意參加者,請將論文中文摘要(約300-500字),英文摘要(約200字),連同個人簡歷,一併於 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前,寄至 lkong005@e.ntu.edu.sg,郵件標題請注明姓名+投稿。論文經過審查後,錄取結果將會在 2017年9月30日前以電郵通知。優秀論文將有機會獲選編入會議出版專書。如有任何疑問,亦請歡迎來郵賜教。
聯絡人:孔令俐小姐,+65-8649-2765;E-mail: lkong005@e.ntu.edu.sg

==============================================================

Texts and Images Studies: Taiwan Studies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all For Papers

Organizers:
School of Humanitie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Studies Project, Taiwan
Co-organizers: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Conference date: December 15, 2017
Venu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nd the Taiw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Studies Project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Literature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will hold Texts and Images Studies: Taiwan Studies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t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We warmly welcome you to share your research thoughts in this stimulating conference and it will be a good opportunity of meeting other young scholars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pursuing related research.

Possible topic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sub-theme panels:
Taiwan Literature
Taiwan Culture
East-Asia Chinese Literature
East-Asia Cultural Interaction
Text and Image Studies

Conference Languages: Chinese and English

Guidelines for abstracts:
All applicants should submit a Chinese abstract (about 300-500 words) and an English abstract (about 200 words) in MSWord (.doc, .docx) files and using “title+name” in the subject line. A CV is also required. Please submit these files to Ms. Kong Lingli, Conference secretary, lkong005@e.ntu.edu.sg by September 18, 2017. Excellent present paper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 published on conference collections.

* Daily tea reception, lunch and conference dinner will be served for all presenters.

Important Dates:
Abstract Deadline: Monday, September 18,2017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Saturday, September 30,2017

For queries, please email: lkong005@e.ntu.edu.sg, Tel: +65 8649 2765

系統號:

C-010563

「環球政經新秩序—中國研究的挑戰與機遇」第五屆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討會

標題:

「環球政經新秩序—中國研究的挑戰與機遇」第五屆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2月18至19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九龍塘浸會大學道)

主辦單位:

香港浸會大學

聯絡人:

E-mail: csconference@project.hkbu.edu.hk

內容簡介:

第五屆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討會由香港浸會大學主辦,參與單位包括中國研究課程、創意研究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及當代中國研究社會科學碩士課程,並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和教育研究院,以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阿斯佩商學院和澳洲昆士蘭大學亞太華商研究中心協辦。

會議將於2017年12月18至19日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這次研討會以青年學者為主幹,尤其歡迎博士研究生、博士後以及年青教師參與。提交論文的範圍包括:中國經濟、商業管理、地理、歷史、社會學、國際關係、教育、語言文化、漢學等方面。

香港浸會大學將接待各位非本地與會者共四天三晚的住宿(入住:12月17日,退房:12 月 20 日)。有興趣參與者,請於10月1日(香港時間23:59)前填妥此網上申請表(https://hkbuhk.qualtrics.com/jfe/form/SV_6eVj0xPgLivIBZH)。獲選發表論文的學者將於10月17日前收到大會的錄取通知。

另外,是次研討會更設有優秀論文獎比賽,從獲選發表的論文中挑選,最終獲獎的兩至三篇優秀論文將予以現金獎勵。有意參賽者需於11月17日或之前把論文全文通過研討會籌備工作組電郵(csconference@project.hkbu.edu.hk)寄交評審委員會,電郵標題請註明「2017 優秀論文獎投稿」。

系統號:

C-010564

第40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

標題:

第40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

時間:

2018年5月25至2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

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claroc100@gmail.com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與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聯合主辦的第四十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預定2018年5月25-26日舉行。會議日前進行第一階段徵稿,公開徵求場次主題,經籌委會決議,此次會議共設有下列九個場次。會議現進入第二階段徵稿,歡迎各界學者及研究生投稿論文摘要(投稿時請鎖定一個目標場次),截止日期為2017年11月30日。有關各場次詳細徵稿內容及投稿方式,請至會議網站下載:https://claroc2018.wordpress.com

******
【場次A】當代都市與記憶(提案人:劉紀雯、蘇文伶)
【場次B】(舊)創傷.(新)書寫(提案人:黃宗慧、林耀盛)
【場次C】數位與美學(提案人:李育霖)
【場次D】跨文化愛爾蘭(提案人:高維泓)
【場次E】跨越冷戰的自由主義(提案人:王穎)
【場次F】華語科幻的本土性與世界性(提案人:郁旭映、劉希)
【場次G】同床異夢?「台灣文學」與比較研究(提案人:鍾秩維)
【場次H】(不)可能的人權話語(提案人:邱彥彬)
【場次I】技術與生命(提案人:楊乃女、廖勇超)

※提案人簡介(依場次順序)
劉紀雯,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蘇文伶,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助理教授
黃宗慧,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林耀盛,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李育霖,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
高維泓,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王穎,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郁旭映,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
劉希,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學中國研究系講師
鍾秩維,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邱彥彬,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楊乃女,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副教授
廖勇超,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C-010565

「操控媒體:明以降中國的新聞與『假新聞』」國際學術研討會

「操控媒體:明以降中國的新聞與『假新聞』」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操控媒體:明以降中國的新聞與『假新聞』」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8年6月7日至8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

聯絡人:

蔡先生,Tel: 02-2361-9132#351;E-mail: ccstcc@ncl.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時間:2018年6月7日至8日(星期四、五)

二、會議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三、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捷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

四、會議語言:中文、英文

五、簡介:
近年來「假新聞」(Fake News)開始出現在全球的媒體語彙中,並迅速成為影響世界各地社會及政治的中心議題。回顧人類近代歷史,社會上各類流通資訊即被操縱在各種不同的媒介或權威者管理者手中。然而,當大眾、讀者長期信任這些媒介及其所代表權威性之後,卻在某些特定時期出現戲劇性的變化,並且造成社會及政治秩序的不穩定。為探究此議題,兩天的研討會旨在探討中國歷史上社會及政治媒體出現相對劇烈變化的三個時期,分別為:
(一)出版業開始興起的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期的明朝
(二)新式的新聞業開始出現的清末民初時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
(三)網際網路出現的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期

本研討會將審視這三個重大變化的影響層面及其歷史脈絡,一方面從一個歷史性的角度來分析不同時代的媒體情況;一方面尋找分析、解釋這些現象的範式(Paradigm),例如:新的媒體以何種方式對舊有的媒介權威及社會、政治體制形成挑戰?這些媒體的消費者如何改變既有的讀者群?

六、重要時程
(一)論文摘要截止日期:已截止
(二)摘要審查結果公告:2017年9月30日
(三)全文收件截止日期:2018年4月30日
(四)研討會舉辦日期:2018年6月7-8日

本研討會已公布論文審查通過名單(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論文發表錄取名單】
The State and the Street: Constructing Documentary Authority in Qing China (Emily Mokros)
New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Propaganda in China (Alexey Semenov)

系統號:

C-01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