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系列講座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系列講座

標題: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系列講座

時間:

2017年8至10月,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合辦單位:科林研發

聯絡人:

孫小姐,Tel: (02)2361-9132#427

內容簡介:

隨著電視劇《通靈少女》收視暴紅,扶乩降鑾之類的民間靈媒現象再度成為市井間的熱門話題,當然相關的書籍也立刻霸佔書店裡最顯擺的位子,儼然成了當今顯學。事實上,占卜、堪輿、風水、面相甚至摸骨之類的術數文化一直都根植於常民生活之中,舉凡人的出生到死亡,都有術數可以插足的軌跡,可說無處不在!然而,術數文化之所以能得到華文世界普羅大眾的青睞,與其深厚的理論文化底蘊有著密切關係,而主源於遠古時期的陰陽、八卦內涵的術數理論演化出特色各異、變化萬端的典籍、著作,更塑造了獨樹一格的東方文化,別具神秘色彩,引人嚮往。

放眼歷代典籍裡,不乏術數名家與經典奇書,傳頌不衰,從東漢班固編纂《漢書‧藝文志》設立〈數術略〉既可窺見一斑。其中蘊藏的豐富內容、俗世舊習,更是人間風俗文化的一大瑰寶。揭除「趨吉避凶」的基本訴求外,潛藏的玄妙奧義、天地哲理,實值大家更進一步的瞭解與探究。有鑑於此,本館預計於今年秋季8月5日至10月28日止,以「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為主題,規劃辦理6場專題講座,特別邀請國內大學及研究機構專精於術數文化研究的知名教授,包括:中央研究院劉增貴、祝平一、張哲嘉;清華大學張永堂;政治大學劉祥光、臺北大學洪健榮等六位教授蒞館專題演講,藉由正統的學術面向、角度,多維介紹歷史中知名的術數典籍及名人,帶領大家進入傳統術數文化玄妙而豐富的世界,提昇閱讀的品味並增進生活的智慧。熱切歡迎所有喜愛術數文化的讀者們,利用秋季週六的午後蒞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聆聽名家大師的精彩導讀,親炙這股「通靈」術數文化的契機。

9月30日
主講人:祝平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講題:明末清初的天主教與數術

10月28日
主講人:洪健榮(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講題:五味雜陳——清代臺灣官紳對於堪輿文化的反應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轉427

系統號:

A-010567

【演講】林安梧:中國哲學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標題:

【演講】林安梧:中國哲學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時間:

2017年10月1日(週三)16:00-18:00

地點: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哲學系館三樓302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中國哲學會、鵝湖月刊社

主講人:

林安梧(慈濟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院長、臺灣元亨書院創院院長)

內容簡介:



系統號:

A-010568

【演講】Daniel Hole:A crosslinguistic syntax of scalar and non-scalar focus particle sentences: the view from Vietnamese and Chinese

標題:

【演講】Daniel Hole:A crosslinguistic syntax of scalar and non-scalar focus particle sentences: the view from Vietnamese and Chinese

時間:

2017年10月2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5樓5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

主講人:

Prof. Daniel Hole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聯絡人:

張美鳳,Tel: 02-26525000#6138

系統號:

A-010569

【演講】趙金勇:下罟坑遺址十九世紀印花青花瓷器及其相關問題

標題:

【演講】趙金勇:下罟坑遺址十九世紀印花青花瓷器及其相關問題

時間:

2017年10月2日(週一)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趙金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7年度第15次學術講論會】

系統號:

A-010570

【演講】李相、林文淇:從《祝福》到《黃土地》:大陸不同代際導演的電影文學改編

標題:

【演講】李相、林文淇:從《祝福》到《黃土地》:大陸不同代際導演的電影文學改編

時間:

2017年10月2日(週一)12:10-14:00

地點:

東華大學人社一館A207會議室(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內容簡介:

對談人:李相、林文淇
主持人:李依倩(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講座前電影放映
放映片名:黃土地
時間:2017年10月2日10:00-11:30
地點:人社一館A207會議室

對談人簡介|
林文淇,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有20年電影教學經驗。曾擔任過《放映週報》發行人兼總編輯、《電影欣賞學刊》主編、大學影展策展人與電影輔導金評審等職務,並出版多本電影專書,對於電影文化推廣經驗豐厚。著作:《華語電影中的國家認同與國族寓言》、《我和電影一國:林文淇影評集》,編著:《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生命的影像:台灣紀錄片的七堂課》、《台灣電影的聲音:放映週報VS台灣影人》、《觀展看影:華文地區視覺文化研究》,翻譯:《電影的社會實踐》

李相,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理事。現供職於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方向為港臺電影、電影美學、電影創作等。編著《中國電影口述歷史——港粵電影卷》。在《當代電影》、《電影藝術》、《裝飾》、《文藝報》、《人民日報》、《中國電影報》等專業刊物發表文章數十篇。


關於【華語數位修復影展】
經典影片是歷久彌新的電影藝術與文化,在大學校園內提供學生有機會觀看世界電影經典,尤其是華語電影經典是最佳的電影史與藝術教育。為了持續舉辦這個有意義的大學電影活動,國立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遂決定在2017年擴大舉辦「數位修復經典影展」,邀請中國電影資料館、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與國家電影中心共同主辦,集合各方之力,推出「2017華語數位修復經典巡迴影展」,分為「中國電影數位修復經典」與「胡金銓電影修復經典」兩個單元。

《祝福New Year Sacrifice》| 1956 |100mins | 導演:桑弧 | 主演:白楊、魏鶴齡、李景波、管宗祥 | 本片改編自魯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說《祝福》,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以辛亥革命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再現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並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本片為中國影史第一部彩色製作電影,也是首部魯迅小說改編電影作品,為文學名著改編的典範。片中美術設計與攝影詩情畫意,刻劃受壓迫人物寫實感人。當年上映時,創下連映55天370場的記錄,更獲選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捷克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特別獎。


《黄土地Yellow Earth》|1985 | 89mins | 導演:陳凱歌 | 主演:薛白、王學圻、譚托、劉強 | 陝西的黃土高原上,農家女翠巧和父親、弟弟憨憨生活在一起。父親自幼就給翠巧定下了娃娃親。她只能用歌聲表達內心的痛苦。最終,在完婚之日,翠巧逃出了夫家,去追尋新的生活。本片打響「第五代導演」的名號,張藝謀掌鏡的攝影天高地闊,綿延樸實的黄土地寓意深遠,地方民俗色彩濃厚。而片中陝西民間歌謠膾炙人口,在緩慢的劇情節奏裡,呈現受新思潮啟發的農家女,企圖難逃出舊社會束縛的命運。本片獲得第38屆瑞士盧卡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系統號:

A-010571

【演講】洪伯邑:邊境茶事:台茶南進中的領域、地方與土地利用政治

【演講】洪伯邑:邊境茶事:台茶南進中的領域、地方與土地利用政治

標題:

【演講】洪伯邑:邊境茶事:台茶南進中的領域、地方與土地利用政治

時間:

2017年10月2日(週一)10:00-12:00

主講人:

洪伯邑(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0572

【演講】宗樹人:夢道華山:全球道教與現代靈性的困境

【演講】宗樹人:夢道華山:全球道教與現代靈性的困境

標題:

【演講】宗樹人:夢道華山:全球道教與現代靈性的困境

時間:

2017年10月2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1樓演講廳(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主講人:

宗樹人(David A. Palmer,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Tel: 02-29387730;E-mail: religion@nccu.edu.tw

報導者: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系列講座】   
主持人:林振源(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

講者簡介:
David A. Palmer(宗樹人),法國國立高等實驗研究學院(EPHE)宗教人類學博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宗教社會學博士後,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亞洲宗教研究組召集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香港)全球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法國遠東學院研究員及香港中心主任 。他的著作《氣功熱》(Qigong Fever: Body, Science and Utopia in China)曾獲美國人類學學會東亞人類學許烺光最佳書獎、與高萬桑合著的《現代中國的宗教問題》(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a)曾獲美國亞洲研究會最佳中國研究列文森書獎及美國出版社協會最佳宗教研究書獎。 合編的書包括《中國人的宗教生活》(Chinese Religious Life)和《永恆與現代之間:二十世紀道教》(Daoism in the 20th Century: Between Eternity and Modernity),與史來佳(Elijah Siegler)合著的《夢道華山:全球道教與現代靈性的困境》(Dream Trippers: Global Daoism and the Predicament of Modern Spirituality)即將於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目前他的研究範圍包括現代中國社會中的信仰轉變、道教的全球化、民間信仰與道教儀式傳統、華人地區的巴哈伊信仰研究 。


系統號:

A-010573

【演講】孫正國:湖北民間敘事長詩的敘事形態與當代傳承

標題:

【演講】孫正國:湖北民間敘事長詩的敘事形態與當代傳承

時間:

2017年10月3日(週二)16:00-18:00

地點:

東華大學人社一館A207會議室(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主講人:

孫正國(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彭衍綸(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0574

【演講】陳煒舜:中西文化交匯下的香港國學教育

標題:

【演講】陳煒舜:中西文化交匯下的香港國學教育

時間:

2017年10月5日(週四)13:00-15:00

地點:

政治大學研究大樓250203講演廳(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車行健(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10575

【演講】黃惠貞:中學歷史教學的新嘗試──從主權「國家」談起

【演講】黃惠貞:中學歷史教學的新嘗試──從主權「國家」談起

標題:

【演講】黃惠貞:中學歷史教學的新嘗試──從主權「國家」談起

時間:

2017年10月5日(星期四)(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長沙街1段2號,總統府正後方)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黃惠貞(板橋高中歷史老師)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歷史教育」講座(10)】
歷來,中學歷史教育的內容總面對較其他學科更大的爭議與更多的政治考量,其背後原因不外乎歷史教學甚難擺脫的國族主義論述架構。

過去威權體制下一言堂式的課綱可以毫不被質疑的強制灌輸已經過去,今日眾聲喧嘩民主化社會氣氛下的課堂必須吸納更多差異,並且允許、鼓勵對話。做為中學歷史教育工作者,我想要嘗試以學生的社會背景以及支應未來學習與生活需要的需求為本位,以專題方式將歷史學科做為社會科學的一環,打破過去以朝代時序為主的政治通史架構,採用「主題式(project basic learning)合科教學」的方式,以歷史課程裡常常提到卻語焉不詳的主權「國家」為題談一談歷史教學的其他可能。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0576

【演講】董麗絲:After Revolution: Rethinking May Fourth in 1990s China

標題:

【演講】董麗絲:After Revolution: Rethinking May Fourth in 1990s China

時間:

2017年10月6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

主講人:

董麗絲(Els van Donge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0577

【演講】呂世浩:秦的盛衰與興亡

標題:

【演講】呂世浩:秦的盛衰與興亡

時間:

2017年10月6日(週五)19:00-21:00

地點:

國立交通大學中正堂大禮堂(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科林研發

主講人:

呂世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大師講座(新竹場)】
講者簡介
呂世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北京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曾受學於傳統私塾學習四書五經長達十多年,國學根柢深厚紮實,研究領域為史記研究、簡牘研究、上古秦漢史、歷史考古學、傳統經典研究,尤長於中國歷史的研究與教學。著作有《霸王之夢: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4》、《敵我之間︰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3》、《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等書。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活動全程參加者,可核發公務人員或教師研習時數2小時(請於線上報名時填寫身分證號)。
如線上報名額滿,仍可於現場報名參加。本活動現場報名者,請於18:00至18:50分到現場候位,依候位序號入場,座位額滿為止,造成您不便之處,尚祈見諒。

活動聯絡:
國家圖書館發展組許小姐(02)2361-9132分機736
科林研發黃小姐(03)579-8666分機430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變更之權利。

系統號:

A-010578

【演講】賴毓芝:鑄造疆域:乾隆皇帝送給凱薩琳女王的外交禮物

標題:

【演講】賴毓芝:鑄造疆域:乾隆皇帝送給凱薩琳女王的外交禮物

時間:

2017年10月12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主講人:

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0579

【演講】黃銘崇:東亞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結構體系的再思考──
生態環境、物質文化和語系的板塊及其變動

標題:

【演講】黃銘崇:東亞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結構體系的再思考──
生態環境、物質文化和語系的板塊及其變動

時間:

2017年10月16日(週一)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黃銘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7年度第16次學術講論會】

系統號:

A-010580

【演講】陳家倫:臺灣新時代的靈修和治療:從「自我」神聖化談起

【演講】陳家倫:臺灣新時代的靈修和治療:從「自我」神聖化談起

標題:

【演講】陳家倫:臺灣新時代的靈修和治療:從「自我」神聖化談起

時間:

2017年10月16日(週一)10:00-12:00

主講人:

陳家倫(弘光科技大學通識學院副教授)

系統號:

A-010581

【演講】蘇碩斌:臺北的都市計畫與現代書店、文學體驗

標題:

【演講】蘇碩斌:臺北的都市計畫與現代書店、文學體驗

時間:

2017年10月18日(週三)15:30-17:20

地點:

臺灣大學博雅教學大樓203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0582

【演講】戴寶村:歷史知識體系的實驗室:臺灣

【演講】戴寶村:歷史知識體系的實驗室:臺灣

標題:

【演講】戴寶村:歷史知識體系的實驗室:臺灣

時間:

2017年10月19日(週四)14:00-16:00

主講人:

戴寶村(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系統號:

A-010583

【演講】陳國棟:歷史、記憶與文化:一個職業歷史學者對數位化時代歷史學的反省

【演講】陳國棟:歷史、記憶與文化:一個職業歷史學者對數位化時代歷史學的反省

標題:

【演講】陳國棟:歷史、記憶與文化:一個職業歷史學者對數位化時代歷史學的反省

時間:

2017年10月19日(四)14:20-16:20

主講人:

陳國棟(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0584

【演講】李尚仁:上海生與死:韓雅各(James Henderson, 1830-1865)論歐洲人在中國的個人衛生

標題:

【演講】李尚仁:上海生與死:韓雅各(James Henderson, 1830-1865)論歐洲人在中國的個人衛生

時間:

2017年10月20日(週五)16:00-18:00

地點:

政治大學歷史系研討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0585

【演講】朱瑪瓏:自強運動與明治維新的外國顧問比較

標題:

【演講】朱瑪瓏:自強運動與明治維新的外國顧問比較

時間:

2017年10月23日(週一)15:10-17:00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Y305教室(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朱瑪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聯絡人:

洪秀卿,Tel: (04)2284-0597#21

內容簡介:

※本場次為配合游博清教授「中國現代史」通識課程舉辦之演講,歡迎參加。

報名網址:http://cah.nchu.edu.tw/study/registration.php?sid=170298(如已額滿,歡迎現場候座)

系統號:

A-010586

【演講】周文龍:杜撰徐娜娜:一個故事、三個開始

標題:

【演講】周文龍:杜撰徐娜娜:一個故事、三個開始

時間:

2017年10月25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周文龍(詳下)

內容簡介:

主講人:周文龍(Joseph R. Allen, Professor Emeritus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Founding Chair,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主持人:彭小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0587

【演講】吳展良:程朱天理說中的群體意識及其社會政治背景

標題:

【演講】吳展良:程朱天理說中的群體意識及其社會政治背景

時間:

2017年10月26日(週三)14:30-16:30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吳展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巧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0588

【演講】汪正晟:從抗戰浙江政工隊看青年政治底蘊及兩難(1938-1940)

標題:

【演講】汪正晟:從抗戰浙江政工隊看青年政治底蘊及兩難(1938-1940)

時間:

2017年10月26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主講人:

汪正晟(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吳啟訥(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10589

【演講】徐如林: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古道

【演講】徐如林: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古道

標題:

【演講】徐如林: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古道

時間:

2017年10月26日(週四)14:00-16:00

主講人:

徐如林(山林文學作家)

系統號:

A-010590

【演講】李達嘉:商人與共產革命── 一個有待開展的重要課題

標題:

【演講】李達嘉:商人與共產革命── 一個有待開展的重要課題

時間:

2017年10月26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李達嘉(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聯絡人:

歐詠芝助教,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10591

【演講】釋祖道:緬甸佛教史

標題:

【演講】釋祖道:緬甸佛教史

時間:

2017年10月27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成功大學修齊大樓26302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釋祖道(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系統號:

A-010592

【演講】竹越孝:満州旗人の言語生活──清代の満州語学習書から

標題:

【演講】竹越孝:満州旗人の言語生活──清代の満州語学習書から

時間:

2017年10月27日(週五)18:00-20:00

地點:

学習院大学北1号館3階308号室(東京都豊島区目白1丁目5-1)

主辦單位:

学習院大学東洋文化研究所

主講人:

竹越孝(神戸市外国語大学外国語学部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免費入場,不需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10593

【演講】泉京鹿、湊一樹:現実と虚構(フィクション)のあいだ──現代小説から読み解く中国とインド

【演講】泉京鹿、湊一樹:現実と虚構(フィクション)のあいだ──現代小説から読み解く中国とインド

標題:

【演講】泉京鹿、湊一樹:現実と虚構(フィクション)のあいだ──現代小説から読み解く中国とインド

時間:

2017年11月1日(週三)16:00-18:15

地點:

東京大学駒場キャンパス21KOMCEE,WestK303教室(東京都目黒区駒場3-8-1)

主辦單位:

東京大学日本・アジアに関する教育研究ネットワーク(ASNET)

主講人:

泉京鹿(中国文学翻訳家)、 湊一樹(アジア経済研究所地域研究センター南アジア研究グループ)

聯絡人:

Tel:043-299-9716

內容簡介:

本演講免費開放,報名網址為:http://www.lib.u-tokyo.ac.jp/ja/library/komaba/event/20170919/form

系統號:

A-010594

【演講】陳姃湲:靠小姐白手起家 :日治時期澎湖首富、味志次平(1853-1938)

標題:

【演講】陳姃湲:靠小姐白手起家 :日治時期澎湖首富、味志次平(1853-1938)

時間:

2017年10月31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陳姃湲(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詹素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報名網址: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

系統號:

A-010595

【演講】劉恆妏:法外開恩:中華民國的特赦與減刑

【演講】劉恆妏:法外開恩:中華民國的特赦與減刑

標題:

【演講】劉恆妏:法外開恩:中華民國的特赦與減刑

時間:

2017年11月2日(週四)14:00-16:00

主講人:

劉恆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0596

【演講】Bui Kim Dinh:回顧與前瞻:越南的博物館發展軌跡講座

標題:

【演講】Bui Kim Dinh:回顧與前瞻:越南的博物館發展軌跡講座

時間:

2017年11月3日(週五)14:00-17:00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行政典藏大樓4F會議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主講人:

Bui Kim Dinh(德國哥廷根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與民族誌學系博士候選人)

聯絡人:

邱小姐,Tel: 02-22722181#2257

內容簡介:

主持人:王長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與談人:賴瑛瑛(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政所教授)、江明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組組長)

隨著全球化的進展,近年來不同文化背景的新移民加入,台灣也逐漸蛻變成一個以多元文化為傲的新社會。其中,不同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影響,使得台灣在文化上豐富且深具包容力。族群融合尊重多元,乃是博物館公共服務的職責。晚近台灣博物館領域的推展,在國際社會聲名遠播,是亞太地區博物館的前導。越南──我們的鄰近國家,其國家政策、歷史文化發展方向,值得我們關注。透過藝文領域的交流,探討亞太地區的文化歷史,相互尊重交流乃是台灣整體社會的重要課題。同時,透過博物館專業交流,將延續台灣在亞太地區的博物館領航地位,讓台灣有機會為亞太博物館界做出服務與貢獻。

講者簡介
Bui Kim Dinh女士,德國哥廷根大學的社會文化人類學與民族誌學系博士候選人。Dinh女士針對越南的博物館體系與相關的藝文機構型態,具有相當程度的關注。邀請其來台演講及座談,期許透過她對越南博物館界的觀察,提供台灣日後就亞太地區各國的文化政策的研究或交流,有更多元的理解,及進一步合作的可能。講座內容包含專題演講及座談,焦點團體訴求對象為上述館舍從業人員、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會員、大專校院博物館相關科系學生等。期望自此活動,討論日後關於亞太地區華人文化、海港貿易的國際展覽及工作坊的舉行及合作。

❉注意事項
*學員午餐請自理
*本講座活動免費,備有中英口譯員逐步口譯,惟請報名者,於前述指定地點報到,敬請準時。
*主辦單位保有活動內容彈性調整之權利,報名後,若臨時有事無法參加,請來信告知acpmmuseum@gmail.com,感謝!

❉報名網址
https://goo.gl/qoo1Tf
人數上限30人, 106年10月20日 (五)12:00前 截止報名

系統號:

A-010597

【演講】許瀞文:新濱老屋:保存、木工、與市民生活想像

標題:

【演講】許瀞文:新濱老屋:保存、木工、與市民生活想像

時間:

2017年11月13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3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許瀞文(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對談人:林文玲(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港口和鐵道在二十世紀初促成了高雄的發展,日治時期的都市規劃留下了筆直的道路與方整的街區,當時的交通基礎建設也成了近年高雄市都市藍圖的要素。市政府藉由碼頭、舊倉庫與車站再生而成的水岸空間,形塑都會休閒生活的樣貌,藉由強調交通流動與國際連結,塑造高雄成為未來商業與文化連結點的可能性。這些發展使得距旅遊景點僅數條街之遠的港邊街區時時面臨開發壓力,引發老街廓的保存抗爭。當地組織同樣援引交通建設與全球連結的歷史元素,重新串連港邊街廓與高雄的開發歷史,企圖經由街道市集、步行、老屋修復等緩慢的移動方式與(再)建築,吸引不同的人進入街區,使之成為保存與文創的聚集地,進而透過木建築修復,推展保存工作與建築美學。殖民建設下「理性規劃」、「精密計算」的街道空間與建築被再賦與意義,轉為「市民生活」的場所,以對抗都市規畫、國家、和資本的力量。本演講聚焦於此保存活動過程中所強調的「美學」與建築再發現,探討參與者如何將保存、老屋、與手工,連結到對殖民歷史的再思考及市民生活的想像,從而建立對當代台灣都市開發的批判和公共生活的追求。

※本場演講毋須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系統號:

A-010598

【演講】William Nienhauser:The Significance of Plowing in Early Chinese Texts

標題:

【演講】William Nienhauser:The Significance of Plowing in Early Chinese Texts

時間:

2017年11月15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Princeton, NJ 08544)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William Nienhause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內容簡介:

When Wan Zhang asked Mencius about how Yi Yin sought an introduction to Tang, Mencius replied that he had done so by “plowing the wilderness of the Youxin Clan, delighting in the principles of Yao and Shun.” Mencius also responded to Zhou Xiao’s question, “Did superior men of old take office?” by quoting a passage on plowing from the Book of Rites: “A prince plows himself, and is assisted by the people, to supply the millet for sacrifice. His wife keeps silkworms, and unwinds their cocoons, to make the garments for sacrifice.” Later, still in discussion with Zhou Xiao, Mencius drew a direct parallel between plowing and governing: “An officer's being in office is like the ploughing of a husbandman.” Shun’s ploughing on Mount Li caused Yao to notice and the prefer him. Moreover, famous figures such as Sima Qian, Wu Zixu, and Chen She all began or restarted their careers behind a plow. This paper will therefore attempt to examine the use of the motif of plowing in early Chinese texts, examining the scenario of “plowing in the wilds” 耕於野 and other tropes, and stressing especiall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owing and politics.

系統號:

A-010599

【演講】黃俊傑:萬頃波瀾在心間:《東亞儒家人文精神》深碗課程的設計與教學

標題:

【演講】黃俊傑:萬頃波瀾在心間:《東亞儒家人文精神》深碗課程的設計與教學

時間:

2017年11月23日(週四)14:00-17:00

地點:

政治大學行政大樓7樓第2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黃俊傑(國立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于乃明(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

系統號:

A-010600

【演講】沈清楷:臺灣認同的再現

標題:

【演講】沈清楷:臺灣認同的再現

時間:

2017年12月4日(週一)16:00-18:00

地點:

中山大學蔣公行館(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

主講人:

沈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摘要
我是台灣人是否就是一種台灣認同?這是哪一種台灣認同?血緣、土地、文化、還是國家認同?面對台灣現實的處境或是集體的共同生活經驗,我們會形成甚麼樣的台灣認同?我們虛構了甚麼樣的想像或是想樣建構甚麼樣的認同?我們試著透過敘事認同的分析視角,以及區辨不同民族主義下的國族認同的涵義,去理解台灣認同。

系統號:

A-010601

【演講】曾品滄:可口可樂登陸台灣──戰後初期日常消費生活的變遷

【演講】曾品滄:可口可樂登陸台灣──戰後初期日常消費生活的變遷

標題:

【演講】曾品滄:可口可樂登陸台灣──戰後初期日常消費生活的變遷

時間:

2017年12月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可口可樂公司在歷經多年的遊說、交涉下,終於在1968年獲得國民黨政府准許在台灣市場銷售可口可樂。本次演講主要目的,即以可口可樂進口臺灣為例,分析1950至1960年代國民黨政府基於反攻大陸、國家財政窮困等理由,而實行具有管制貿易、約束民眾消費等內涵的戰時體制,如何回應標榜自由化之美國消費主義的挑戰,並藉著可口可樂進口案的核准,調整其在冷戰期間之國際經貿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演講內容一方面有助於民眾理解冷戰時期台灣民眾在國民黨治理下,除了政治自由受到限制外,其日常消費生活所受的支配與約束,另方面也可藉由國民黨政府對可口可樂輸入案態度的轉折,說明1960年代的臺灣如何回應全球化的消費主義浪潮。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10602

【演講】王麗蕉:檔案館、數位史料與台灣史研究

標題:

【演講】王麗蕉:檔案館、數位史料與台灣史研究

時間:

2017年12月13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330106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歷史研究所

主講人:

王麗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主任)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s://goo.gl/qEbHfT

系統號:

A-010603

【工作坊】「莊子與他者倫理」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莊子與他者倫理」工作坊

時間:

2017年9月30日至10月1日

地點: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哲學系301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內容簡介:

9月30日
9:10-11:20
主持人:梁益堉(臺灣大學哲學系)
無用與覺思:海德格使用莊子來反省納粹主義嗎(何乏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海德格的我們、民族之觀念(鍾振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1:30-12:30
主持人:陳志強(臺灣大學哲學系)
「內在他者」——不得已之「命」與「義」(劉滄龍,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14:00-16:10
主持人:劉滄龍(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從無用之大用談莊子思想中的倫理意涵(楊婉儀,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若莊子寫書法──臨摹中的他者與承認(林俊臣,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

16:30-17:30
主持人:林明照(臺灣大學哲學系)
Irony in Zhuangzi's Thought(蔡妙坤,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0月1日
9:00-10:00
主持人:王榮麟(臺灣大學哲學系)
文學與醜惡——《莊子》的文學書寫與他者倫理關懷(賴錫三,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10:20-12:30
主持人:林俊臣(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
由戰國時期的禮樂論述思考自然、倫理與他者課題(林素娟,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從列維納斯的他者哲學論與不在場者的倫理關係(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14:00-15:00
主持人:楊婉儀(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莊子》與他者倫理(林明照,臺灣大學哲學系)

15:20-17:30
座談:「跨文化視域下的氣學倫理」

系統號:

A-010604

【工作坊】Gardening with Chinese Herbs in the Bay Area

標題:

【工作坊】Gardening with Chinese Herbs in the Bay Area

時間:

2017年10月1日(週日)10:00-12:00

地點:

UC Botanical Gard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主辦單位:

UC Botanical Garden

主講人:

Prof. Sigrid Schmalze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聯絡人:

Tel: 510-664-9841;E-mail: gardenprograms@berkeley.edu

內容簡介:

In honor of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Garden, join Peg Schafer for a lecture on growing Chinese botanicals for beauty and medicine as well as medicinal edibles that grow well and make efficacious medicine here in the bay area. This slideshow presentation is followed by a one hour walk in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garden. Peg's book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Farm: A Cultivator’s Guide to Small-Scale Organic Herb Production will be available for sale.

About Peggy Schafer
Peg Schafer has a background in nursery management and farming and is the owner/operator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Farm outside Petaluma, in Northern California.

Since 1997 the farm has grown out more than 260 different herb crops, and has sold to practitioners, pharmacies, product manufacturers, researchers, retail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farm functions partly as an experimental operation trialing Asian herbs compiling an extensive database on the cultivation of herbs of medicinal and economic interest. One of the educational components is a popular nine-month farming apprenticeship for growers, students and practitioners. She is a frequent lecturer at colleges of Oriental medicine, conferences and farming events, where she addresses herb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conservation, and issues affecting Chinese herbs.

In 2011 she authored the book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Farm A Cultivator’s Guide to Small-Scale Organic Herb Production published by Chelsea Green. Peg’s focus in all endeavors is on growing the highest quality and most efficacious Chinese herbs possible.

系統號:

A-010605

【工作坊】臺灣考古遺址出土陶瓷類遺物修護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臺灣考古遺址出土陶瓷類遺物修護工作坊

時間:

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

地點: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臺南市中正路1-1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內容簡介:

一、研習日期:2017年10月30日~11月3日

二、研習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台南市中正路1-1號)

三、研習課程:(課程詳細說明及師資請至官網下載/招生簡章)
10/30(一)南科陶瓷器考古意義及陶瓷器修護概論
10/31(二)陶瓷器清潔講解及實作
11/01(三)陶瓷器黏合講解及實作
11/02(四)陶瓷器填補講解及實作
11/03(五)陶瓷器全色講解及實作
備註:課程將以實際修護操作課程為主,以南科園區考古遺址出土之陶瓷類遺物為實作對象,學員依個人修復經驗及專長選件,講師視文物狀況分別指導。

四、報名資格:
1. 現職或曾任職於考古/人類學/文化資產保存機構之工作人員,具備一年以上實際修護經驗者為優先。
2.各大專院校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相關科系在校生(碩班以上)或畢業生。
3.其它經審核許可者,具有文物修護經驗者尤佳。

五、報名須知:
1.全程參與之學員可獲得研習時數證明書。
2.主辦單位提供研習期間之午餐,其餘研習期間之食宿、交通費及保險費等由學員自行負擔。
3.本課程研習期間為5天,學員應全程參與。
4.本課程費用為新臺幣1,500元整,報名者於接獲錄取通知後,繳納學費以確認參訓;開訓後如無不可抗拒之理由退訓者,學費將不予退還。

六、報名截止日期:2017年9月20日

七、報名方式:有意參加者,請下載填寫附件2之"報名資料表",email至hsuwei@asihp.net,或郵寄至11529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研院史語所中原庫房,郵件請備註「報名陶瓷器修護工作坊」。

八、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九、聯絡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徐先生,電話:02-27829555#279,Email: hsuwei@asihp.net

系統號:

A-010606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城東講堂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城東講堂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城東講堂

時間:

2017年4月至12月,共5場

地點:

齊東詩舍(臺北市濟南路2段27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齊東詩舍

聯絡人:

江小姐,Tel: 02-23279657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城東講堂】
文學是人類生活的底蘊,而詩是文學中最精煉的語言,透過寫詩、讀詩、以詩入歌,創造臺灣人的生活美學。作為「詩的復興基地」的齊東詩舍,以推廣「現代詩」為主軸精神,並以「講堂」為其內涵的展現。 為串起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南館北舍」的美麗,點亮齊東詩舍詩路的炫彩,即將邁入三周年的齊東詩舍特別規劃「城東講堂」,期盼以不同面貌的詩文學表現形式為民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文學響宴。

本系列演講2017年9月至12月場次內容如下:
10月22日
14:00-16:00
臺灣唸歌仔(柯銘峰)

12月17日
14:00-16:00
臺灣第一張文學音樂專輯:楊逵《鵝媽媽要出嫁》(朱約信)

報名須知:每場次50員限定,額滿即截止報名,活動當日已報名者請於活動開始前15分完成報到,逾時會將已報名未到之名額開放給現場民眾。現場民眾將發放號碼牌依序後補進場,額滿即止,敬請見諒。

系統號:

A-010607

【系列演講】2017傅斯年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17傅斯年講座

時間:

2017年11至12月,共6場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渡邊浩(日本法政大學法學系教授)、夫馬進(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內容簡介:

【2017傅斯年講座】
【講座一:日本與中國的思想交錯——以十九世紀爲中心】
講者:渡邊浩(日本法政大學法學系教授)

第一場:
題目:Religion 與「教」——明治日本與清末民初
時間:2017年11月20日(週一)10:00
主持人:王鴻泰(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所長)

第二場:
題目:Gender的交錯——十九世紀的日本與中国
時間:2017年11月21日(週二)10:00
主持人:王明珂(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

第三場:
題目:三國的革命與「舊制度」——法國革命、明治維新、辛亥革命
時間:2017年11月23日(週四)10:00
主持人:陳光祖(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所長)

【講座二:明洪武帝論——中國近世史上獨創性的改革家】
講者:夫馬進(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第一場:
題目:何謂中國近世?
時間:2017年12月7日(週四)10:00
主持人:王明珂(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

第二場:
題目:宋代的士大夫政治與洪武帝的皇帝專制政治
時間:2017年12月8日(週五)10:00
主持人:王鴻泰(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所長)

第三場:
題目:洪武帝的對外政策
時間:2017年12月12日(週二)10:00
主持人:陳光祖(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所長)

系統號:

A-010608

【展覽】院藏善本古籍選粹

【展覽】院藏善本古籍選粹

標題:

【展覽】院藏善本古籍選粹

時間:

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月14日

系統號:

A-010609

【展覽】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

【展覽】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

標題:

【展覽】貴貴琳瑯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

時間:

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2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3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蒙古、回部與西藏位在亞洲內陸,多為高原和盆地的地形,緯度高、地勢高,氣候寒冷,雨量不穩定,除了河谷、綠洲之外,以游牧經濟為主,其住民多元,蒙古族、維吾爾族及藏族佔多數,在地理、宗教與歷史上,均與以農業經濟為生的漢族有很大的差異,形成特有的游牧文化與藝術。

十七世紀起於中國東北的滿人逐步向西及向南擴張,建立大清王朝。作為王朝的統治者,滿族從未改變成為北方草原民族共同盟主的企圖,並積極掌控西南方青藏高原的藏族。除了軍隊戍守和行政治理之外,清王朝並透過婚姻、宗教和年班等手法,深入統治,維繫人心,鞏固政權。

本展覽以清朝宮廷與蒙古、回部、西藏諸藩部之間往來互動的相關文物為中心,從人類學與物質文化的角度出發,一方面闡釋蒙回藏游牧文化的特質,同時解析文物本身的藝術特色及其所傳達的文化內涵。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10610

【展覽】臺灣意象,文學先行——李魁賢捐贈展

【展覽】臺灣意象,文學先行——李魁賢捐贈展

標題:

【展覽】臺灣意象,文學先行——李魁賢捐贈展

時間:

2017年9月27日至2018年4月22日

系統號:

A-010611

【展覽】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

【展覽】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

標題:

【展覽】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

時間:

2017年4月7日至2018年2月2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D(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打破臺文館以往呈現展覽的方式——沒有放在展示櫃內的文物,試圖尋找文學展示的各種可能性,展覽規劃將文本吸收轉化後,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尋找X點」、「書寫自然」、「綠色行動」等主題呈現對環境破壞的憂心、生態觀察的耐心、書寫的熱情與行動的決心。觀眾透過親手操作、以眼耳親身觀察、實際的閱讀,來體會環境的重要與自然書寫者的熱情。

「自然書寫」呈現人與自然互動的理智建構和情感結果,書寫自然對於自身的影響,以及對大自然的渴望,強調文學性、科學知識的使用與實際的自然經驗。除了面向自然生態,也承擔面對環境倫理、永續的危機與警示價值。展場設計多元,例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展區,觸摸樹幹會浮出與馬以工、楊憲宏文句相呼應圖像的「感溫油墨觸摸體驗」;「尋找X點」展區觀眾可化身為生態觀察家如陳玉峰、劉克襄,啟動五官,觀察山川草木、蟲魚鳥獸;「書寫自然」讓觀者在展區直接閱讀各類型作家的相關作品,讓文本說話;「綠色行動」透過選擇題的選項、展覽摺頁的留言,讓觀眾成為吳晟、曾貴海一般的行動者。通過作家之筆,我們得以持續思考、探求,並進而起身行動、實踐,共同追求更和諧的地球。

本展覽開放時間請參見: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系統號:

A-010612

【展覽】推理文學在臺灣特展——真相只有一個?!

【展覽】推理文學在臺灣特展——真相只有一個?!

標題:

【展覽】推理文學在臺灣特展——真相只有一個?!

時間:

2017年5月26日至2018年3月18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從神探福爾摩斯到名偵探柯南……,從歐美到日本,「推理小說」雖曾因其通俗性、娛樂性而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卻始終深受讀者青睞。近年來,隨著翻譯流通的快速便利,世界各國經典作品相繼被引進台灣,知名的推理作家也為讀者熟悉,此一文類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向來嗜讀「進口」推理小說的讀者,對於臺灣推理文學的發展脈絡、作家、作品等,有著怎樣的認識?臺灣也有推理小說嗎?本特展以此發問為起點,透過歷史的回顧與對當前現況的觀照,整理「推理文學」在臺灣百年來的歷程,同時展現本土推理文學的創作成績,讓讀者在享受解謎樂趣之餘,也能對臺灣推理文學所受到的外來影響以及體現的成果,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本展覽開放時間請參見: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系統號:

A-010613

【展覽】海海人生——遠洋漁業在高雄特展

【展覽】海海人生——遠洋漁業在高雄特展

標題:

【展覽】海海人生——遠洋漁業在高雄特展

時間:

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1月21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特展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王小姐,Tel: 07-5312560#208

內容簡介:

高雄港都是台灣遠洋漁業的發展重鎮,本展覽期望從高雄出發,帶領大家一同回顧遠洋漁業發展過程中每個與海拼搏的生命痕跡,並從中瞭解海洋資源保育的重要性,為這片環繞台灣的生命之海盡一份心力。

❉本展覽免費參觀,開放時間:週二~週日9:00-17:00
休館日:星期一

系統號:

A-010614

【展覽】院藏清代歴史文書珍品

【展覽】院藏清代歴史文書珍品

標題:

【展覽】院藏清代歴史文書珍品

時間:

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月7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檔案,不僅是政府部門遂行職能所形成的文書紀錄,更是考察國家政務推動與法規制定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由於檔案具有參考稽核價值,因此自先秦始,各代政府莫不著手建立完善的國家檔案保管制度。據《史記》載述,西周成王已下令將政府重要檔案藏於金匱,可見中國的檔案保存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此一作法歷代相沿不替,為後世留下豐富的史料文獻。

政府檔案具高度機密性,外界不易接觸。本院所藏清代檔案文獻,包含政府部門公務往來的各式文書、官員履歷傳記,以及官方編纂的歷朝實錄、起居注冊、聖訓、會典等。由於事涉國家大政,此等檔案典籍皆經清政府審慎封固保存。滿族入主中原,檔案管理與保存承襲前朝舊制;對於登記、謄抄、繕修、核對、歸檔等項,皆以明文規定。例如職掌全國高度機密政務的軍機處,所經辦處理的檔案簿冊數量浩繁,而檔冊因長期翻閱,多易損壞,是以每歷數年必須重新繕修,以備闕失,可見清政府對國家檔案管理、維護與保存的謹慎態度。

本展覽以「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為題,將以往深藏大內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輿圖等珍貴史料公諸於世,使觀眾對清代文書發展與面貌有更深入的認識,亦得從中瞭解大清王朝的政治祕辛、君臣關係、政經文化與朝代興衰。此外,臺灣位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其地方政務與民瘼輿情素為清政府所重,因而留下許多官方文獻、奏摺輿圖、地方志書史料。本院因之規劃專區,精選展件,方便民眾藉由人、地、事、物的觀照,見證清代兩百餘年間對斯土斯民的關注。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10615

【展覽】因為音樂——音樂人類學特展

【展覽】因為音樂——音樂人類學特展

標題:

【展覽】因為音樂——音樂人類學特展

時間:

2017年6月26日至12月7日

地點: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政府、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619-1313

內容簡介:

因為音樂,生活有什麼不同?因為音樂,改變了我們什麼?
從考古文化中發現史前人類的祭祀樂器,說明音樂在古代的功能。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音樂在各個時期呈現不同演變,到了當代,已是隨處可聽各式生活音樂。本特展用音符帶領觀眾進入展場,步入華麗的巴洛克風格沙龍,一探早期屬於貴族娛樂的西方室內樂,欣賞距今約240年的小提琴等古典樂器的優雅形式之美,並透過體感指揮互動遊戲,模擬指揮交響樂團的感受;另外,在展區透過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介紹,以及歌仔戲及布袋戲體驗,認識族群音樂的風格與特性。展區打造出仿歌劇院及經典音樂劇場景,讓觀眾身歷其境扮演男女主角。

錄音改變音樂形式 製作自己的單曲
因為人們對於音樂的需求,讓音樂傳播有不同的方式。現場展示機器演奏家-自動樂器,播放臺灣第一張商業發行唱片及第一首流行歌曲,了解到媒體對於音樂傳播的影響後,可至特別打造的錄音室中,錄製屬於自己的單曲並拍下漂亮的封面喔!

音樂不滅 經典不朽
音樂,是由人類經過思考組織過後的聲音,透過人心去想像所創造,因此讓聽者感動,產生共鳴。傳承音樂文化及技藝,是我們必須關注及持續推廣的議題,在本特展中,特別介紹登錄為臺灣文化資產的「楊秀卿說唱藝術」、「响仁和製鼓工藝」及「吳宗霖銅鑼工藝」,期傳遞音樂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在身處在多元音樂形式世界的我們,更為珍惜音樂的價值。

系統號:

A-010616

【展覽】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

【展覽】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

標題:

【展覽】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

時間:

2017年6月27日至12月3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06-356-8889

內容簡介:

臺灣與日本同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面對不時發生的地震可說是兩地的共同命運。本特展主要呈現臺灣與日本在19世紀至今的震災史,從中可以發現臺、日兩地面臨地震時,分別如何逐步應對震災,並建立起面對地震的救災體系。從前近代面對地震後社會不安,以宗教神話解釋地震,到近代國家體制建立後,在日本及殖民地臺灣,國家力量如何介入救災,及災後的都市計畫重建,並配合媒體的傳遞等,都說明近代國家如何動員組織力量來面對天災。到了現代,無論是臺灣或日本,除了傳統的國家力量運作外,戰後公民社會的崛起,「志工」及非政府組織的積極運作,強調地震後的心靈重建,以及復興地域文化共同體成為重要課題。21世紀的今天,除了傳統救災體系外,人們更重視地域社會、家族乃至個人記憶的保存,而文化資產保存從狹義的古蹟保存,也擴展到人的文化記憶。震災記憶也逐漸被視為重要的,博物館開始思索如何協助民眾,並投身震災後文化、記憶的保存、延續工作。

展覽開放時間:每日9:00至17:00

系統號:

A-010617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標題: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時間:

2017年3月11日至11月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3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臺灣這塊土地上有著許多東南亞的面孔,來自東南亞的移民當下已突破14萬人、移工逾68萬人,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停留多久,都已成為臺灣文化底蘊的一部分。無論是在400年前或是現在,臺灣文化的多元和混融,透過來自四方、先來後到的移民加入,形塑今天的面貌。

東南亞移民常被與「新住民」畫上等號,事實上這些移民並非1990年代後才開始來到臺灣。當我們稍往回看歷史,約半世紀前的1960、70年代已有為數不少的東南亞移民來臺灣,主要受到政治因素影響。這個展覽聚焦在近50年間臺灣的東南亞移民及移工,這些曾經陌生的外國面孔,走進臺灣的每個角落,變成熟悉的家人、朋友或工作伙伴。而身分認同隨時間轉變流動,在此我們說的不只是「新臺客」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本展覽邀請14位來自東南亞不同國家的移民及移工們,藉由他們的物件、影像、聲音、創作,讓我們透過不同的視野、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新臺客」的多元樣貌。藉由她與他的生命故事,讓我們更理解不同族群存在的自尊、驕傲與個人價值,也藉此讓這塊土地的人們,更加認識屬於這個世代的新臺灣。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10618

【展覽】「郭廷以先生與口述歷史」特展

【展覽】「郭廷以先生與口述歷史」特展

標題:

【展覽】「郭廷以先生與口述歷史」特展

時間:

2017年5月25日至10月31日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樓大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內容簡介:

「口述歷史」是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採集史料的重要工作之一,首任所長郭廷以先生創辦近史所時,除徵集檔案文獻之外,也重視口述歷史,並於1959年積極推動口述歷史訪問工作。近史所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其相關出版資料極具歷史意義及參考價值,倍受外界矚目。

為使大眾了解近史所對於「口述歷史」之推動與開展,特規劃此次展覽,以呈現郭先生創辦歷程及本所出版成果。展出內容以本所檔案館典藏之郭廷以檔案〈信件、日記、照片等〉為主,並搭配展板解說。歡迎各界有興趣的朋友蒞臨參觀。

本展覽開放時間:9:00~16:30(例假日不開放)

系統號:

A-010619

【展覽】「扛厝走溪流:臺江風土與自然」特展

【展覽】「扛厝走溪流:臺江風土與自然」特展

標題:

【展覽】「扛厝走溪流:臺江風土與自然」特展

時間:

2017年5月2日至10月1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在地,原為「臺江內海」一部分。兩百年來,曾文溪改道氾濫、內海浮覆成陸,像部張力十足的土地劇場。

面對自然環境變化,臺江先民發展出「避水(患)而居」、「順水(域)而生」的生活樣貌。在洪氾中,家屋「竹籠厝」(Tik-long2- a2-tshu3)是人民最重要所有,因抗水患而有「扛厝走溪流」(Kng tshu3 tsau2 khe-lau5)的生活記憶。村落庄頭宮廟為人民抗水護庄的力量,衍生祭溪信仰延續至今,人民感念天地之心仍存。此外,臺江移墾過程中,先民多自曾文溪北方區域南遷而至,家族移墾是移墾型態之一,落地生根,順水而生見證臺江滄海桑田的變遷。

本展展示範圍聚焦於曾文溪下游聚落,這塊溪埔地,先民稱它為「菅仔埔」或「芊仔埔」,日本時代官方稱它為「臺南廳新豐郡外武定里」,現今地方則稱呼「臺江十六寮」或「臺江」,在行政區屬「臺南市安南區」。本區由曾文溪及鹽水溪兩溪環繞,也是兩溪數百年來改道、洪氾的主要範圍。有關「臺江十六寮」文獻,在1895年《臺灣總督府舊縣公文類纂》中可見記載。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10620

【展覽】「蕉風.雨林.北迴歸線:台灣與東南亞」文學展

【展覽】「蕉風.雨林.北迴歸線:台灣與東南亞」文學展

標題:

【展覽】「蕉風.雨林.北迴歸線:台灣與東南亞」文學展

時間:

2017年6月15日至10月8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B(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台灣是東亞戰略地位與交通運輸的樞紐,也是海洋與大陸文化的交會點,來自四方文化思潮,不停地在這座島嶼上激盪、融合,創造出豐富多元的內涵。同樣的,台灣與東南亞之間由於地緣的關係,有悠久的交流歷史,不論是人員的遷徙、貿易的往來,或是文學、文化的互相影響,乃至當代因婚姻或勞動而來到台灣的眾多東南亞移民及移工,各種文化形式的交流總是持續不斷,接受程度或許不如西方文化強勢入侵般那麼顯著,卻深刻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也有許多燦爛奪目的文學成就。

其中,東南亞各國的華文文學,是海外中文寫作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因各國歷史文化的差異,而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其共同點,即是與台灣文學的高度密切互動,並呈現鮮明的南洋色彩。

本次展覽為初步階段的呈現,以大架構呈現不同時期的文學文本,企圖呈現此緊密連結的關係,將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學發展彼此展現,並期待有更多深入探索與研究的可能性。同時,也藉由當代台灣的東南亞移民工文學表現,勾勒下一個世代的台灣文學新去向。

本展覽開放時間請參見: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系統號:

A-010621

【展覽】よみがえれ!鴻臚館——行き交う人々と唐物

【展覽】よみがえれ!鴻臚館——行き交う人々と唐物

標題:

【展覽】よみがえれ!鴻臚館——行き交う人々と唐物

時間:

2017年9月7日至10月22日

地點:

福岡市博物館(福岡市早良区百道浜3丁目1-1)

主辦單位:

福岡市博物館、読売新聞社、NHK福岡放送局

聯絡人:

Tel: 092-845-5011

內容簡介:

シルクロードの終着駅であるわが国において、博多湾はその表玄関でした。鴻臚館跡は古代日本の外交や貿易の最前線を担った遺跡です。その発見から100年、そして昭和62年(1987)の発掘調査開始からは今年で30周年を迎えました。

鴻臚館は古代の迎賓館のような施設です。海外からの使節や商人のほか、我が国の遣唐使や入唐僧などもここから旅立ちました。また、ここを通じてもたらされた唐物は人々の憧れであり、日本文化の形成にも大きな影響を及ぼします。今回の展覧会ではこれまでの発掘調査成果とともに、ここを行き交った人々と唐物に関連する歴史資料を一堂に紹介します。


開館時間:午前9時30分~午後5時30分(入館は午後5時まで),7月22日から8月27日のうちの金・土・日ならびに8月14日、15日は午後8時まで開館(入場は午後7時30分まで)。

※本展覽購票資訊,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10622

【展覽】ほとけを支える——蓮華.霊獣.天部.邪鬼

【展覽】ほとけを支える——蓮華.霊獣.天部.邪鬼

標題:

【展覽】ほとけを支える——蓮華.霊獣.天部.邪鬼

時間:

2017年9月14日至10月22日

地點:

根津美術館展示室1.2(東京都港区南青山6丁目5-1)

主辦單位:

根津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3-3400-2536

內容簡介:

仏教の多種多様なほとけを、“支えるもの”という視点から見てみようという趣向の展覧会です。

仏教を象徴する蓮の花(蓮華)は、ほとけを支える台座(蓮台)として最もポピュラーです。文殊菩薩は獅子、普賢菩薩は白象の背にこの蓮台を乗せています。一方、甲冑に身を包んだ四天王は邪鬼を踏み、優美な女神の弁財天は蓮の葉の上に坐しています。そして密教の世界になると、ほとけや台座の種類はさらに多様になります。

「金剛界八十一尊曼荼羅」、「善光寺縁起絵」「愛染明王像」(いずれも重要文化財)など、根津美術館コレクションより選りすぐった優品約40件を通して、仏教美術のシンボリズムや豊かな表現をご覧いただきます。


休館日:月曜日ただし9月18日(月・祝)、10月9日(月・祝)は開館し、翌9月19日(火)、10月10日(火)は休館

開館時間:午前10時ー午後5時(入館は午後4時30分まで)

※本展覽購票資訊,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10623

【展覽】特別展 「典雅と奇想——明末清初の中国名画展」

【展覽】特別展 「典雅と奇想——明末清初の中国名画展」

標題:

【展覽】特別展 「典雅と奇想——明末清初の中国名画展」

時間:

2017年11月3日至12月10日

地點:

泉屋博古館分館(東京都港区六本木1-5-1)

主辦單位:

公益財団法人泉屋博古館、日本経済新聞社

聯絡人:

Tel: 03-5777-8600

內容簡介:

中国の明時代末期(16世紀後期-17世紀前期)は、反乱や飢饉など政治的経済的混乱から不安な時代が続き、ついには北方の異民族であった清の支配へと大きく社会が変動しました。明に仕えた画家たちは追われる中で絵を描く者や新たに清朝に仕えるなど、先の見えない時代の中で創造力を発揮したのです。

この明末清初(16世紀後期~18世紀初)の中国には、主流となった呉派を発展させた正統派の画家が活躍する一方で、彼らの典雅な山水表現に背を向けた異端の画家たちが現れます。呉彬はじめ徐渭や石濤、八大山人から清初の惲寿平など、これらの画家たちは非常に個性的で、人目を驚かすような奇想的ともいえる造形を生みだしました。彼らの作品は、中国絵画史の中では長く等閑視されてきましたが、近年の研究によってその造形的魅力が広く認識されはじめています。

本展は、当館のコレクションを軸として、他の美術館・博物館所蔵の名品優品をこれに加え、「典雅と奇想」という切り口で明末清初の中国絵画を見直し、歴史の変動期に生きた画人たちを紹介するものです。


開館時間:午前10時00分~午後5時00分(入館は4時30分まで)

※本展覽購票資訊,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