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系列講座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系列講座

標題:

「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系列講座

時間:

2017年8至10月,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合辦單位:科林研發

聯絡人:

孫小姐,Tel: (02)2361-9132#427

內容簡介:

隨著電視劇《通靈少女》收視暴紅,扶乩降鑾之類的民間靈媒現象再度成為市井間的熱門話題,當然相關的書籍也立刻霸佔書店裡最顯擺的位子,儼然成了當今顯學。事實上,占卜、堪輿、風水、面相甚至摸骨之類的術數文化一直都根植於常民生活之中,舉凡人的出生到死亡,都有術數可以插足的軌跡,可說無處不在!然而,術數文化之所以能得到華文世界普羅大眾的青睞,與其深厚的理論文化底蘊有著密切關係,而主源於遠古時期的陰陽、八卦內涵的術數理論演化出特色各異、變化萬端的典籍、著作,更塑造了獨樹一格的東方文化,別具神秘色彩,引人嚮往。

放眼歷代典籍裡,不乏術數名家與經典奇書,傳頌不衰,從東漢班固編纂《漢書‧藝文志》設立〈數術略〉既可窺見一斑。其中蘊藏的豐富內容、俗世舊習,更是人間風俗文化的一大瑰寶。揭除「趨吉避凶」的基本訴求外,潛藏的玄妙奧義、天地哲理,實值大家更進一步的瞭解與探究。有鑑於此,本館預計於今年秋季8月5日至10月28日止,以「神機妙算──術數、堪輿與傳統信仰」為主題,規劃辦理6場專題講座,特別邀請國內大學及研究機構專精於術數文化研究的知名教授,包括:中央研究院劉增貴、祝平一、張哲嘉;清華大學張永堂;政治大學劉祥光、臺北大學洪健榮等六位教授蒞館專題演講,藉由正統的學術面向、角度,多維介紹歷史中知名的術數典籍及名人,帶領大家進入傳統術數文化玄妙而豐富的世界,提昇閱讀的品味並增進生活的智慧。熱切歡迎所有喜愛術數文化的讀者們,利用秋季週六的午後蒞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聆聽名家大師的精彩導讀,親炙這股「通靈」術數文化的契機。

9月9日
主講人:劉增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講題:協紀辨方——擇日與中國古代禁忌

9月16日
主講人:張永堂(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講題:士人與術數

9月30日
主講人:祝平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講題:明末清初的天主教與數術

10月28日
主講人:洪健榮(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講題:五味雜陳——清代臺灣官紳對於堪輿文化的反應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
洽詢電話:國家圖書館(02)2361-9132轉427

系統號:

A-010394

【演講】陳雯怡:When Confucian Scholars Beg: Informal, Voluntary, Collective Support in Song and Yuan Literati “Prefaces”

標題:

【演講】陳雯怡:When Confucian Scholars Beg: Informal, Voluntary, Collective Support in Song and Yuan Literati “Prefaces”

時間:

2017年9月4日(週一)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陳雯怡(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7年度第十三次學術講論會】
主講人:陳雯怡(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10395

【演講】陳蕊:相煎何太急:──近代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暴力

標題:

【演講】陳蕊:相煎何太急:──近代中國社會變遷與女性暴力

時間:

2017年9月6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陳蕊(安徽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後)

系統號:

A-010396

【演講】陳儀深:從大溪檔案看白崇禧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

【演講】陳儀深:從大溪檔案看白崇禧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

標題:

【演講】陳儀深:從大溪檔案看白崇禧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

時間:

2017年9月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長沙街1段2號,總統府正後方)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檔案與歷史研究」演講系列(17)】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0397

【演講】林承緯:臺灣民俗學的建構及其實踐

標題:

【演講】林承緯:臺灣民俗學的建構及其實踐

時間:

2017年9月9日(週六)9:30-12:20

地點: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4樓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八十五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臺灣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林承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4221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123)】

有意參加此講座者,請逕至相關網址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10398

【演講】林本原:中華民國政府拘捕29艘侵漁日本漁船案研究

【演講】林本原:中華民國政府拘捕29艘侵漁日本漁船案研究

標題:

【演講】林本原:中華民國政府拘捕29艘侵漁日本漁船案研究

時間:

2017年9月1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長沙街1段2號,總統府正後方)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本原(國史館修纂處助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檔案與歷史研究」演講系列(18)】
1945年以降,日本戰敗後領土頓形縮小,戰後復員導致人口激增,造成糧食供應不足。盟總逐漸放寬對日本捕魚區域之管制,准許日漁船至中國、朝鮮及琉球群島以外之公海進行臨時捕魚。中華民國漁民深感日漁船越界捕漁問題日趨嚴重,屢屢向政府陳述日漁船惡劣行徑,促請政府採取行動,海軍執法扣押漁船,海軍執法不當引發後續爭議。

盟總抗議施壓下,海軍雖然釋放若干船舶與被捕漁民,手頭上仍扣押29艘漁船。嗣後海軍以防衛臺海為由,擅自將漁船改裝為砲艇。盟總、日本政府幾經與我方交涉卻未有成果,我方始終不願歸還,該案爆發時間點正逢尚未簽訂「中日和約」,雙方處於國際法上的戰爭狀態,我方又將此案與對日索賠、賠償問題相互連結,徒增交涉的困難,形成外交懸案。本演講擬從國際法理、外交官僚態度與民族情緒三方面解析該案折衝交涉的處理過程。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系統號:

A-010399

【演講】廖肇亨:歸到中天應記得,瑯璈親向十洲聞:明清使琉書寫中的異國經驗

標題:

【演講】廖肇亨:歸到中天應記得,瑯璈親向十洲聞:明清使琉書寫中的異國經驗

時間:

2017年9月14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廖肇亨(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胡曉真(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系統號:

A-010400

【演講】林素幸:從張光宇的創作看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及大眾文化之發展

標題:

【演講】林素幸:從張光宇的創作看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及大眾文化之發展

時間:

2017年9月14日(週四)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林素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專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講人:林素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專任副教授)

時 間:2017年9月14日(週四)15:00〜17:00

地 點:本所研究大樓七樓704會議室

備 註:本場次為中文演講,歡迎對講題有興趣之人士踴躍參加。若需參加證明者,請當天向主辦單位索取。

系統號:

A-010401

【演講】洪廣冀:一個 「不尋常的古董收集者」:畢士博、李濟與「中國人自己領導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工作」(1926)

標題:

【演講】洪廣冀:一個 「不尋常的古董收集者」:畢士博、李濟與「中國人自己領導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工作」(1926)

時間:

2017年9月18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對談人:王舒俐(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助研究員)

一九二七年,時年三十一歲的哈佛人類學博士李濟 (1896-1979) 出版《西陰村史前的遺存》一文。他如此定位該文於中國考古學的地位:《西陰村史前的遺存》是一篇純科學的現代考古發掘報告,是中國人自己領導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工作的初步總結。發掘是著者和袁復禮於1926年冬在山西夏縣進行的,報告作為清華學校研究院的院書第三種於1927年出版。

在當前中國考古學史的書寫上,研究者少有質疑李濟的自我定位,進而將李濟與袁復禮一九二六年的西陰村考古挖掘視為中國現代考古學史的開端。即便如此,除了仔細爬梳兩人採用的方法、重要發現、該挖掘與李濟日後主持之安陽挖掘間的關聯外,研究者還未探究李濟在《西陰村史前的遺存》中明言的「最感謝」的人:「弗利爾藝術館的收集員畢士博先生」:他所注重的是科學的考古,代表的是那史密森研究院的一句格言的真精神--「為了知識的增進」;不是那尋常的古董收集者。他的始終不懈的贊助才能使這次的挖掘告一個相當的段落。

本演講的目的便是以這位「不尋常的古董收集者」畢士博 (Carl W. Bishop, 1881-1942) 為中心,立基在目前典藏在賓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史密森研究院檔案館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rchives)、弗利爾藝術館 (The Freer Gallery of Art) 等處的外文史料,具體而微地說明誰是畢士博、他與史密森研究院及弗利爾藝術館間的聯繫、此聯繫如何把畢士博送到中國、李濟是如何—又為何—受到畢士博「始終不懈的贊助」等問題。我試著主張,畢士博的「不尋常性」有助於我們思索到底什麼是「田野」與「田野工作」,以及科技與社會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 該如何處理「歷史上」的田野與田野工作。

系統號:

A-010402

【演講】陳中和:太平洋戰爭對馬來亞獨立建國的影響

標題:

【演講】陳中和:太平洋戰爭對馬來亞獨立建國的影響

時間:

2017年9月20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蔣介石研究群、「西方經驗與近代中日交流的思想連鎖」主題研究計畫

主講人:

陳中和(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0403

【演講】翁稷安:在大我與母性之間──三民主義婦女論述的建構

標題:

【演講】翁稷安:在大我與母性之間──三民主義婦女論述的建構

時間:

2017年9月21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講人:

翁稷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內容簡介:

評論人:游鑑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系統號:

A-010404

【演講】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文青的日常生活

【演講】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文青的日常生活

標題:

【演講】蔣竹山: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文青的日常生活

時間:

2017年9月21日(週四)14:00-16:00

主講人:

蔣竹山(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0405

【演講】黃阿明:易武尚文:明清長洲軍戶彭氏家族之轉型

標題:

【演講】黃阿明:易武尚文:明清長洲軍戶彭氏家族之轉型

時間:

2017年9月22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

主講人:

黃阿明(蘇州科技大學副教授)

系統號:

A-010406

【演講】張隆志:人人都是歷史學家?:公眾史學與當代臺灣

標題:

【演講】張隆志:人人都是歷史學家?:公眾史學與當代臺灣

時間:

2017年9月25日(週一)10:20-12:1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樸106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主講人: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7年度第一學期臺灣文化講座系列】
主持人:陳玉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時間地點若更動將公告於本系網站,聽講前煩請再次確認,歡迎校內外人士踴躍參與。

系統號:

A-010407

【演講】常志靜:宋元道教中的道法、巫法與佛密成分

【演講】常志靜:宋元道教中的道法、巫法與佛密成分

標題:

【演講】常志靜:宋元道教中的道法、巫法與佛密成分

時間:

2017年9月25日(週一)14:00-16:00

主講人:

常志靜(Florian C. Reiter,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教授)

系統號:

A-010408

【演講】施耐德:何謂保守主義?有關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之反思

標題:

【演講】施耐德:何謂保守主義?有關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之反思

時間:

2017年9月26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知識史研究群

主講人:

施耐德(Axel Schneider,德國哥廷根大學東亞系教授)

系統號:

A-010409

【演講】王麗蕉:數位系統在人文研究之應用:以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觀察臺灣女力的公職發展

標題:

【演講】王麗蕉:數位系統在人文研究之應用:以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觀察臺灣女力的公職發展

時間:

2017年9月27日(週三)11:00-13: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72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王麗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主任)

內容簡介:

【殖民地史研究群演論會】
報名網址:http://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no=641

系統號:

A-010410

【演講】趙平安:竹簡整理的困惑

標題:

【演講】趙平安:竹簡整理的困惑

時間:

2017年9月29日(週五)10: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趙平安(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暨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教授)

系統號:

A-010411

【演講】Jieyu Liu:Gender, Sexuality and Power in Chinese Companies: Beauties at Work

標題:

【演講】Jieyu Liu:Gender, Sexuality and Power in Chinese Companies: Beauties at Work

時間:

2017年10月9日(週一)18:00-20:00

地點:

Brunei Gallery, Brunei Gallery Suite,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主辦單位:

SOAS China Institute

主講人:

Dr. Jieyu Liu(Deputy Director at the SOAS China Institute)

聯絡人:

E-mail: sci@soas.ac.uk

內容簡介:

【SOAS China Institute: Chinese Forums】
Jieyu Liu will talk about her book which offers the first ethnographic account of the experiences of highly educated young professional women, hailed by the Chinese media as ‘white-collar beauties’. It exposes the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 – naturalization, objectification and commodification of women – that wield gendered and sexual control in post-Mao workplaces. Whilst men benefit from symbolic and bureaucratic power, women professionals skilfully enact indirect power in a game of domination and resistance. The sources of women’s subversion are grounded in their only-child upbringing which breaks the patrilineal base of familial patriarchy fostering an unprecedented ambition in personal development, gender as inherently relational and a role-oriented system, and inner-outer cultural boundaries as signifiers of moral agency. This raises a new feminist inquiry about the agents for social change. Through a nuanced analysis grounded in the socio-cultural locality, this book throws fresh light upon the ways in which gender, sexuality and power could be theorized beyond a Euro-American reality.

講者簡介
Dr Jieyu Liu is Deputy Director at the SOAS China Institute.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gender, sexuality, family and generation in China. She is the author of Gender and Work in Urban China: Women Workers of the Unlucky Generation (Routledge) and co-editor of East Asian Sexualities: Modernity, 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 (Zed Books). In 2015, she was awarded a five-year 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grant to examine changing family relations in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Places are limited. Admission is on a first-come, first-served basis.

※All welcome but registration is required. Please register before Sunday, 24 September 2017.

系統號:

A-010412

【演講】Christopher Nugent:Textual Practices of Literary Training in Medieval China: Evidence from Dunhuang

標題:

【演講】Christopher Nugent:Textual Practices of Literary Training in Medieval China: Evidence from Dunhuang

時間:

2017年10月11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Princeton, NJ 08544)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Christopher Nugent (Williams College)

內容簡介:

Literature was not only a means of aesthetic expression in medieval China; it was a crucial aspect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as well. For every seemingly timeless poem by Du Fu pondering the fate of the dynasty, there were countless (now long-forgotten) verses written to impress superiors, pass the civil service exam, or simply entertain friends at a party. In spite of this crucial role played by literature, we know surprisingly little about the process by which members of the literate elite learned to produce it—that is, how they mastered a literary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ly unprecedented size and scope and put that inheritance to use in their own compositions. In this talk I examine a number of manuscripts of educational works discovered in the caves at Dunhuang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texts and practices of this process of literary training, analyzing both textual structures and the physical documents that contain them.

系統號:

A-010413

【演講】陳耀昌:大龜文.淮軍.獅頭花

【演講】陳耀昌:大龜文.淮軍.獅頭花

標題:

【演講】陳耀昌:大龜文.淮軍.獅頭花

時間:

2017年9月28日(週四)14:00-16:00

主講人:

陳耀昌(《傀儡花》《獅頭花》作者/國立臺灣大學教授)

系統號:

A-010414

【演講】Matthew D. Johnson:Securitizing Culture in Post-Deng China: An Evolving National Strategic Paradigm, 1994–2014

標題:

【演講】Matthew D. Johnson:Securitizing Culture in Post-Deng China: An Evolving National Strategic Paradigm, 1994–2014

時間:

2017年9月28日(週四)16:00-17:30

地點:

Seminar Room A, China in the World Building (188), Fellows Lane, Australia's National University

主辦單位:

China Institute, Research School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Australia's National University(ANU)

主講人:

Prof. Matthew D. Johnson(see below for more information)

聯絡人:

E-mail: ciw@anu.edu.au

內容簡介:

【The ANU China Seminar Series】
This talk will examine the emergence and impact of the threat image of U.S.-led globalization on national security paradigm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ginning in the mid-1990s, internal discussions focusing on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NCS) became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within elite policymaking circles and directly impacted assessments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ecurity and sovereignty—specifically, how these concepts were to be defined. As a result, NCS beca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institutions and policy frameworks in ways which anticipated the “cultural turn” in politics and security under Xi Jinping. The talk will also draw parallels between NCS a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evolving doctrine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hypothesizing that these developments are connected by a shared paradigm uniting strategists within the party-state-army. Its concluding point, and opening for discussion, will be the argument that “Xiism” as an approach to politics,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flow management is grounded in an intellectual and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cultural securitization—which began during the mid-1990s and continues to shap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te behavior today.

About the Speaker
Matthew D. Johnson is Executive Dean of the Faculty of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at Taylor’s University, Malaysia. He studi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Social Studies) an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History, China and modern East Asia), and has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Grinnell College. He is a co-founder of The PRC History Group (prchistory.org) and co-editor of the group’s open-access publication, The PRC History Review. His primary areas of academic research includ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aganda and media, U.S.-China relations, and independent documentary filmmaking. He has also written about China’s political-leg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o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mobility within Asia.

After the Seminar
All attendees are invited to join us in the CIW Tea House for informal discussion with the guest speaker after the seminar. With the consent of speakers, seminars are recorded and made publicly available through the Seminar Series’ website to build an archive of research on the Sinophone world.

系統號:

A-010415

【演講】宗樹人:夢道華山:全球道教與現代靈性的困境

【演講】宗樹人:夢道華山:全球道教與現代靈性的困境

標題:

【演講】宗樹人:夢道華山:全球道教與現代靈性的困境

時間:

2017年10月2日(週一)10:00-12:00

主講人:

宗樹人(David A. Palmer,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0416

【演講】洪伯邑:邊境茶事:台茶南進中的領域、地方與土地利用政治

標題:

【演講】洪伯邑:邊境茶事:台茶南進中的領域、地方與土地利用政治

時間:

2017年10月2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洪伯邑(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對談人:趙中麒(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台茶南進」是我長期關注台灣農業(以台灣茶為視角)的品種、技術與知識等往東南亞高地(包括中國雲南)輸出的研究主軸。首先,雲南的茶產業是我一系列「台茶南進」研究的開端;我以茶葉生產、土地利用政治、與少數民族的關係,來探討台灣普洱茶市場的興起如何牽動中國西南邊疆人與自然關係的變遷,提出「frontier」同時雜揉著「邊境」與「前沿」的實踐,是兩難困境的體現(frontier as dilemmas)。緊接著我開啓「南進的茶」的第二個據點,泰北邊境。泰北研究將農業計畫視為種種技術網絡的移動與實踐,主張「領域」是「不僅人為的政治技術」(more-than-human political technology),體現泰北山林政治領域化(political territorialization)與經濟去領域化(economic deterritorialization)過程,並藉此重新理解台灣與泰北前國民黨軍隊在歷史和當代區域政治經濟中的位置。而目前正執行台茶南進在越南的研究,試圖理解茶作為「物」在「移動」與「劃界」(bordering)之間的驅力。

※本場演講毋須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系統號:

A-010417

【演講】黃惠貞:中學歷史教學的新嘗試──從主權「國家」談起

【演講】黃惠貞:中學歷史教學的新嘗試──從主權「國家」談起

標題:

【演講】黃惠貞:中學歷史教學的新嘗試──從主權「國家」談起

時間:

2017年10月5日(星期四)(週四)14:00-16:00

主講人:

黃惠貞(板橋高中歷史老師)

系統號:

A-010418

【演講】陳家倫:臺灣新時代的靈修和治療:從「自我」神聖化談起

【演講】陳家倫:臺灣新時代的靈修和治療:從「自我」神聖化談起

標題:

【演講】陳家倫:臺灣新時代的靈修和治療:從「自我」神聖化談起

時間:

2017年10月16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新館三樓2319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陳家倫(弘光科技大學通識學院副教授)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對談人:齊偉先(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960年代興起於英美世界的新時代運動,透過幾位留美知識菁英在1980年代將各種新時代思潮引進台灣。這種有別於傳統或新興宗教的新形式靈性追求在台灣落地生根,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成為台灣新的靈性形式。有一句盛行於新時代圈內的名言:「每一個人都是神」(語出萊塢影星Shirley MacLaine),其內涵為:「每一個人都是他或她自己最好的老師,沒有其他的偶像或是錯誤的形象應該被崇拜或欽佩,因為我們所有的人在找尋的神就內在於我們的自己(Self)之中,而不是在自己之外。」新時代靈性觀亦強調每一個人都是整體自然秩序的一部分,相信每一個人的身體在自然狀態下都是健康的,只要在適切的情況下,身體具有先天的治療能力,可以讓身體回復到本來的健康狀態。本次演講以新時代賽斯基金會、奇蹟課程、光的課程等三個新時代團體為例,從「自我」神聖化的角度,探討台灣的新時代靈修和治療在台灣宗教脈絡的獨特性。

※本場演講毋須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系統號:

A-010419

【演講】William Nienhauser:The Significance of Plowing in Early Chinese Texts

標題:

【演講】William Nienhauser:The Significance of Plowing in Early Chinese Texts

時間:

2017年11月15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Jones Hall, Room 202(Princeton, NJ 08544)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William Nienhause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內容簡介:

When Wan Zhang asked Mencius about how Yi Yin sought an introduction to Tang, Mencius replied that he had done so by “plowing the wilderness of the Youxin Clan, delighting in the principles of Yao and Shun.” Mencius also responded to Zhou Xiao’s question, “Did superior men of old take office?” by quoting a passage on plowing from the Book of Rites: “A prince plows himself, and is assisted by the people, to supply the millet for sacrifice. His wife keeps silkworms, and unwinds their cocoons, to make the garments for sacrifice.” Later, still in discussion with Zhou Xiao, Mencius drew a direct parallel between plowing and governing: “An officer's being in office is like the ploughing of a husbandman.” Shun’s ploughing on Mount Li caused Yao to notice and the prefer him. Moreover, famous figures such as Sima Qian, Wu Zixu, and Chen She all began or restarted their careers behind a plow. This paper will therefore attempt to examine the use of the motif of plowing in early Chinese texts, examining the scenario of “plowing in the wilds” 耕於野 and other tropes, and stressing especiall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owing and politics.

系統號:

A-010420

【工作坊】Gardening with Chinese Herbs in the Bay Area

標題:

【工作坊】Gardening with Chinese Herbs in the Bay Area

時間:

2017年10月1日(週日)10:00-12:00

地點:

UC Botanical Gard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主辦單位:

UC Botanical Garden

主講人:

Prof. Sigrid Schmalze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聯絡人:

Tel: 510-664-9841;E-mail: gardenprograms@berkeley.edu

內容簡介:

In honor of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Garden, join Peg Schafer for a lecture on growing Chinese botanicals for beauty and medicine as well as medicinal edibles that grow well and make efficacious medicine here in the bay area. This slideshow presentation is followed by a one hour walk in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garden. Peg's book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Farm: A Cultivator’s Guide to Small-Scale Organic Herb Production will be available for sale.

About Peggy Schafer
Peg Schafer has a background in nursery management and farming and is the owner/operator of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Farm outside Petaluma, in Northern California.

Since 1997 the farm has grown out more than 260 different herb crops, and has sold to practitioners, pharmacies, product manufacturers, researchers, retail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farm functions partly as an experimental operation trialing Asian herbs compiling an extensive database on the cultivation of herbs of medicinal and economic interest. One of the educational components is a popular nine-month farming apprenticeship for growers, students and practitioners. She is a frequent lecturer at colleges of Oriental medicine, conferences and farming events, where she addresses herb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conservation, and issues affecting Chinese herbs.

In 2011 she authored the book The Chinese Medicinal Herb Farm A Cultivator’s Guide to Small-Scale Organic Herb Production published by Chelsea Green. Peg’s focus in all endeavors is on growing the highest quality and most efficacious Chinese herbs possible.

系統號:

A-010421

【工作坊】海洋史工作坊:海關史料及其研究

標題:

【工作坊】海洋史工作坊:海關史料及其研究

時間:

2017年10月12日(週四)14: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曹永和基金會

內容簡介:

14:05-15:25
主持人:黃富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近代中國機制洋貨出口研究(1920s-1930s)(方書生,上海社科院經濟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鄭維中(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中國舊海關史料的整理與數位化建設(王哲,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講師)
與談人:李宗信(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主任)

15:45-17:45
主持人:朱德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近代海關貿易與長三角城市競爭(劉雅媛,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博士後)
與談人:陳家豪(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
開埠通商、全球化與近代長江三角洲經濟空間的演化(陳為忠,南通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
與談人: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舊海關史料與新課題的開拓(吳松弟,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與談人: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0422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城東講堂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城東講堂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城東講堂

時間:

2017年4月至12月,共5場

地點:

齊東詩舍(臺北市濟南路2段27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齊東詩舍

聯絡人:

江小姐,Tel: 02-23279657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城東講堂】
文學是人類生活的底蘊,而詩是文學中最精煉的語言,透過寫詩、讀詩、以詩入歌,創造臺灣人的生活美學。作為「詩的復興基地」的齊東詩舍,以推廣「現代詩」為主軸精神,並以「講堂」為其內涵的展現。 為串起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南館北舍」的美麗,點亮齊東詩舍詩路的炫彩,即將邁入三周年的齊東詩舍特別規劃「城東講堂」,期盼以不同面貌的詩文學表現形式為民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文學響宴。

本系列演講2017年9月至12月場次內容如下:
10月22日
14:00-16:00
臺灣唸歌仔(柯銘峰)

12月17日
14:00-16:00
臺灣第一張文學音樂專輯:楊逵《鵝媽媽要出嫁》(朱約信)

報名須知:每場次50員限定,額滿即截止報名,活動當日已報名者請於活動開始前15分完成報到,逾時會將已報名未到之名額開放給現場民眾。現場民眾將發放號碼牌依序後補進場,額滿即止,敬請見諒。

系統號:

A-010423

【展覽】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

【展覽】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

標題:

【展覽】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

時間:

2017年4月7日至2018年2月2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D(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綠色之夢——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特展」打破臺文館以往呈現展覽的方式——沒有放在展示櫃內的文物,試圖尋找文學展示的各種可能性,展覽規劃將文本吸收轉化後,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尋找X點」、「書寫自然」、「綠色行動」等主題呈現對環境破壞的憂心、生態觀察的耐心、書寫的熱情與行動的決心。觀眾透過親手操作、以眼耳親身觀察、實際的閱讀,來體會環境的重要與自然書寫者的熱情。

「自然書寫」呈現人與自然互動的理智建構和情感結果,書寫自然對於自身的影響,以及對大自然的渴望,強調文學性、科學知識的使用與實際的自然經驗。除了面向自然生態,也承擔面對環境倫理、永續的危機與警示價值。展場設計多元,例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展區,觸摸樹幹會浮出與馬以工、楊憲宏文句相呼應圖像的「感溫油墨觸摸體驗」;「尋找X點」展區觀眾可化身為生態觀察家如陳玉峰、劉克襄,啟動五官,觀察山川草木、蟲魚鳥獸;「書寫自然」讓觀者在展區直接閱讀各類型作家的相關作品,讓文本說話;「綠色行動」透過選擇題的選項、展覽摺頁的留言,讓觀眾成為吳晟、曾貴海一般的行動者。通過作家之筆,我們得以持續思考、探求,並進而起身行動、實踐,共同追求更和諧的地球。

本展覽開放時間請參見: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系統號:

A-010424

【展覽】推理文學在臺灣特展——真相只有一個?!

【展覽】推理文學在臺灣特展——真相只有一個?!

標題:

【展覽】推理文學在臺灣特展——真相只有一個?!

時間:

2017年5月26日至2018年3月18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從神探福爾摩斯到名偵探柯南……,從歐美到日本,「推理小說」雖曾因其通俗性、娛樂性而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卻始終深受讀者青睞。近年來,隨著翻譯流通的快速便利,世界各國經典作品相繼被引進台灣,知名的推理作家也為讀者熟悉,此一文類逐漸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然而,向來嗜讀「進口」推理小說的讀者,對於臺灣推理文學的發展脈絡、作家、作品等,有著怎樣的認識?臺灣也有推理小說嗎?本特展以此發問為起點,透過歷史的回顧與對當前現況的觀照,整理「推理文學」在臺灣百年來的歷程,同時展現本土推理文學的創作成績,讓讀者在享受解謎樂趣之餘,也能對臺灣推理文學所受到的外來影響以及體現的成果,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本展覽開放時間請參見: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系統號:

A-010425

【展覽】海海人生——遠洋漁業在高雄特展

【展覽】海海人生——遠洋漁業在高雄特展

標題:

【展覽】海海人生——遠洋漁業在高雄特展

時間:

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1月21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特展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王小姐,Tel: 07-5312560#208

內容簡介:

高雄港都是台灣遠洋漁業的發展重鎮,本展覽期望從高雄出發,帶領大家一同回顧遠洋漁業發展過程中每個與海拼搏的生命痕跡,並從中瞭解海洋資源保育的重要性,為這片環繞台灣的生命之海盡一份心力。

❉本展覽免費參觀,開放時間:週二~週日9:00-17:00
休館日:星期一

系統號:

A-010426

【展覽】院藏清代歴史文書珍品

【展覽】院藏清代歴史文書珍品

標題:

【展覽】院藏清代歴史文書珍品

時間:

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月7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檔案,不僅是政府部門遂行職能所形成的文書紀錄,更是考察國家政務推動與法規制定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由於檔案具有參考稽核價值,因此自先秦始,各代政府莫不著手建立完善的國家檔案保管制度。據《史記》載述,西周成王已下令將政府重要檔案藏於金匱,可見中國的檔案保存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此一作法歷代相沿不替,為後世留下豐富的史料文獻。

政府檔案具高度機密性,外界不易接觸。本院所藏清代檔案文獻,包含政府部門公務往來的各式文書、官員履歷傳記,以及官方編纂的歷朝實錄、起居注冊、聖訓、會典等。由於事涉國家大政,此等檔案典籍皆經清政府審慎封固保存。滿族入主中原,檔案管理與保存承襲前朝舊制;對於登記、謄抄、繕修、核對、歸檔等項,皆以明文規定。例如職掌全國高度機密政務的軍機處,所經辦處理的檔案簿冊數量浩繁,而檔冊因長期翻閱,多易損壞,是以每歷數年必須重新繕修,以備闕失,可見清政府對國家檔案管理、維護與保存的謹慎態度。

本展覽以「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為題,將以往深藏大內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輿圖等珍貴史料公諸於世,使觀眾對清代文書發展與面貌有更深入的認識,亦得從中瞭解大清王朝的政治祕辛、君臣關係、政經文化與朝代興衰。此外,臺灣位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其地方政務與民瘼輿情素為清政府所重,因而留下許多官方文獻、奏摺輿圖、地方志書史料。本院因之規劃專區,精選展件,方便民眾藉由人、地、事、物的觀照,見證清代兩百餘年間對斯土斯民的關注。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10427

【展覽】因為音樂——音樂人類學特展

【展覽】因為音樂——音樂人類學特展

標題:

【展覽】因為音樂——音樂人類學特展

時間:

2017年6月26日至12月7日

地點: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政府、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619-1313

內容簡介:

因為音樂,生活有什麼不同?因為音樂,改變了我們什麼?
從考古文化中發現史前人類的祭祀樂器,說明音樂在古代的功能。隨著人類文化的發展,音樂在各個時期呈現不同演變,到了當代,已是隨處可聽各式生活音樂。本特展用音符帶領觀眾進入展場,步入華麗的巴洛克風格沙龍,一探早期屬於貴族娛樂的西方室內樂,欣賞距今約240年的小提琴等古典樂器的優雅形式之美,並透過體感指揮互動遊戲,模擬指揮交響樂團的感受;另外,在展區透過臺灣原住民族音樂的介紹,以及歌仔戲及布袋戲體驗,認識族群音樂的風格與特性。展區打造出仿歌劇院及經典音樂劇場景,讓觀眾身歷其境扮演男女主角。

錄音改變音樂形式 製作自己的單曲
因為人們對於音樂的需求,讓音樂傳播有不同的方式。現場展示機器演奏家-自動樂器,播放臺灣第一張商業發行唱片及第一首流行歌曲,了解到媒體對於音樂傳播的影響後,可至特別打造的錄音室中,錄製屬於自己的單曲並拍下漂亮的封面喔!

音樂不滅 經典不朽
音樂,是由人類經過思考組織過後的聲音,透過人心去想像所創造,因此讓聽者感動,產生共鳴。傳承音樂文化及技藝,是我們必須關注及持續推廣的議題,在本特展中,特別介紹登錄為臺灣文化資產的「楊秀卿說唱藝術」、「响仁和製鼓工藝」及「吳宗霖銅鑼工藝」,期傳遞音樂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在身處在多元音樂形式世界的我們,更為珍惜音樂的價值。

系統號:

A-010428

【展覽】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

【展覽】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

標題:

【展覽】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

時間:

2017年6月27日至12月3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06-356-8889

內容簡介:

臺灣與日本同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面對不時發生的地震可說是兩地的共同命運。本特展主要呈現臺灣與日本在19世紀至今的震災史,從中可以發現臺、日兩地面臨地震時,分別如何逐步應對震災,並建立起面對地震的救災體系。從前近代面對地震後社會不安,以宗教神話解釋地震,到近代國家體制建立後,在日本及殖民地臺灣,國家力量如何介入救災,及災後的都市計畫重建,並配合媒體的傳遞等,都說明近代國家如何動員組織力量來面對天災。到了現代,無論是臺灣或日本,除了傳統的國家力量運作外,戰後公民社會的崛起,「志工」及非政府組織的積極運作,強調地震後的心靈重建,以及復興地域文化共同體成為重要課題。21世紀的今天,除了傳統救災體系外,人們更重視地域社會、家族乃至個人記憶的保存,而文化資產保存從狹義的古蹟保存,也擴展到人的文化記憶。震災記憶也逐漸被視為重要的,博物館開始思索如何協助民眾,並投身震災後文化、記憶的保存、延續工作。

展覽開放時間:每日9:00至17:00

系統號:

A-010429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標題:

【展覽】「新臺客:東南亞移民移工在臺灣」特展

時間:

2017年3月11日至11月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3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臺灣這塊土地上有著許多東南亞的面孔,來自東南亞的移民當下已突破14萬人、移工逾68萬人,無論他們來自哪個國家、停留多久,都已成為臺灣文化底蘊的一部分。無論是在400年前或是現在,臺灣文化的多元和混融,透過來自四方、先來後到的移民加入,形塑今天的面貌。

東南亞移民常被與「新住民」畫上等號,事實上這些移民並非1990年代後才開始來到臺灣。當我們稍往回看歷史,約半世紀前的1960、70年代已有為數不少的東南亞移民來臺灣,主要受到政治因素影響。這個展覽聚焦在近50年間臺灣的東南亞移民及移工,這些曾經陌生的外國面孔,走進臺灣的每個角落,變成熟悉的家人、朋友或工作伙伴。而身分認同隨時間轉變流動,在此我們說的不只是「新臺客」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本展覽邀請14位來自東南亞不同國家的移民及移工們,藉由他們的物件、影像、聲音、創作,讓我們透過不同的視野、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新臺客」的多元樣貌。藉由她與他的生命故事,讓我們更理解不同族群存在的自尊、驕傲與個人價值,也藉此讓這塊土地的人們,更加認識屬於這個世代的新臺灣。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10430

【展覽】「郭廷以先生與口述歷史」特展

【展覽】「郭廷以先生與口述歷史」特展

標題:

【展覽】「郭廷以先生與口述歷史」特展

時間:

2017年5月25日至10月31日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1樓大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內容簡介:

「口述歷史」是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採集史料的重要工作之一,首任所長郭廷以先生創辦近史所時,除徵集檔案文獻之外,也重視口述歷史,並於1959年積極推動口述歷史訪問工作。近史所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其相關出版資料極具歷史意義及參考價值,倍受外界矚目。

為使大眾了解近史所對於「口述歷史」之推動與開展,特規劃此次展覽,以呈現郭先生創辦歷程及本所出版成果。展出內容以本所檔案館典藏之郭廷以檔案〈信件、日記、照片等〉為主,並搭配展板解說。歡迎各界有興趣的朋友蒞臨參觀。

本展覽開放時間:9:00~16:30(例假日不開放)

系統號:

A-010431

【展覽】「扛厝走溪流:臺江風土與自然」特展

【展覽】「扛厝走溪流:臺江風土與自然」特展

標題:

【展覽】「扛厝走溪流:臺江風土與自然」特展

時間:

2017年5月2日至10月1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所在地,原為「臺江內海」一部分。兩百年來,曾文溪改道氾濫、內海浮覆成陸,像部張力十足的土地劇場。

面對自然環境變化,臺江先民發展出「避水(患)而居」、「順水(域)而生」的生活樣貌。在洪氾中,家屋「竹籠厝」(Tik-long2- a2-tshu3)是人民最重要所有,因抗水患而有「扛厝走溪流」(Kng tshu3 tsau2 khe-lau5)的生活記憶。村落庄頭宮廟為人民抗水護庄的力量,衍生祭溪信仰延續至今,人民感念天地之心仍存。此外,臺江移墾過程中,先民多自曾文溪北方區域南遷而至,家族移墾是移墾型態之一,落地生根,順水而生見證臺江滄海桑田的變遷。

本展展示範圍聚焦於曾文溪下游聚落,這塊溪埔地,先民稱它為「菅仔埔」或「芊仔埔」,日本時代官方稱它為「臺南廳新豐郡外武定里」,現今地方則稱呼「臺江十六寮」或「臺江」,在行政區屬「臺南市安南區」。本區由曾文溪及鹽水溪兩溪環繞,也是兩溪數百年來改道、洪氾的主要範圍。有關「臺江十六寮」文獻,在1895年《臺灣總督府舊縣公文類纂》中可見記載。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10432

【展覽】「蕉風.雨林.北迴歸線:台灣與東南亞」文學展

【展覽】「蕉風.雨林.北迴歸線:台灣與東南亞」文學展

標題:

【展覽】「蕉風.雨林.北迴歸線:台灣與東南亞」文學展

時間:

2017年6月15日至10月8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B(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台灣是東亞戰略地位與交通運輸的樞紐,也是海洋與大陸文化的交會點,來自四方文化思潮,不停地在這座島嶼上激盪、融合,創造出豐富多元的內涵。同樣的,台灣與東南亞之間由於地緣的關係,有悠久的交流歷史,不論是人員的遷徙、貿易的往來,或是文學、文化的互相影響,乃至當代因婚姻或勞動而來到台灣的眾多東南亞移民及移工,各種文化形式的交流總是持續不斷,接受程度或許不如西方文化強勢入侵般那麼顯著,卻深刻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也有許多燦爛奪目的文學成就。

其中,東南亞各國的華文文學,是海外中文寫作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因各國歷史文化的差異,而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其共同點,即是與台灣文學的高度密切互動,並呈現鮮明的南洋色彩。

本次展覽為初步階段的呈現,以大架構呈現不同時期的文學文本,企圖呈現此緊密連結的關係,將台灣與東南亞各國的文學發展彼此展現,並期待有更多深入探索與研究的可能性。同時,也藉由當代台灣的東南亞移民工文學表現,勾勒下一個世代的台灣文學新去向。

本展覽開放時間請參見: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系統號:

A-010433

【展覽】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

【展覽】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

標題:

【展覽】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

時間:

2017年7月1日至9月28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08、212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聖祖南巡幸駕曲阜,親至闕里孔子故居,賜御筆「萬世師表」榜書,懸於大成殿中。翌年下詔摹搨此匾,頒發給天下文廟,「萬世師表」四字亦因此成為孔子的最佳代稱。而今,「萬世師表」也是全臺首學臺南孔廟大成殿內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塊匾額。

孔子(西元前551-西元前479)祖先為受封於宋國的殷商後裔,生於魯國,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世敬稱孔子或孔夫子。他是東周時期的思想家與教育家,曾刪詩書,贊周易,訂禮樂,修春秋,成為後世科舉取士必讀教材,影響華夏文化至為深遠。鄰近的日本、韓國、越南以及東南亞等地區,亦受其學說霑溉,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孔子被孟子尊為「聖之時者」,意思是其思想能適用於各個時代。孔子的言行、事蹟,與周遊列國的見聞,皆保存於《論語》、《孔子家語》,或散見於《史記》與諸子百家經史故事。本院書畫藏品中,頗多與孔子相關的作品。除了繪畫、版畫中的各類孔子肖像,書法中諸多漢隸名作、歷代碑刻、經典箴言,以及御筆書匾等,也都是漢代以來尊崇儒術所留下的歷史軌跡。本次共選展三十五件,分「聖賢小像」、「刻碑崇聖」、「歷代尊儒」以及「經典圖繪」等四個單元,援以向這位數千年來,以聖德雨露滋養華夏文化的萬世師表致敬。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10434

【展覽】よみがえれ!鴻臚館——行き交う人々と唐物

【展覽】よみがえれ!鴻臚館——行き交う人々と唐物

標題:

【展覽】よみがえれ!鴻臚館——行き交う人々と唐物

時間:

2017年9月7日至10月22日

系統號:

A-010435

【展覽】歌川国芳.水滸伝の世界

【展覽】歌川国芳.水滸伝の世界

標題:

【展覽】歌川国芳.水滸伝の世界

時間:

2017年7月29日至9月10日

地點:

岡崎市美術博物館(岡崎市高隆寺町峠1番地)

主辦單位:

岡崎市美術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564-28-5000

內容簡介:

武者絵、風景画、美人画、戯画、と様々な分野で活躍した絵師、歌川国芳(寛政9〜文久元年(1797〜1861))は、現在では江戸後期の浮世絵界を代表する絵師として有名な人気絵師ですが、10代、20代の頃は兄弟子国貞(天明6〜元治元年(1786〜1864))らの活躍がめざましく、その陰に隠れた不遇の時代を過ごしました。30代に入り、国芳が一躍脚光を浴びる契機となった作品が、中国の長編伝奇小説『水滸伝』を題材にした《通俗水滸伝豪傑百八人之一個(壹人)》のシリーズです。本展では、多くの浮世絵師に画題とされた『水滸伝』の魅力、そして国芳が手がけた『水滸伝』を題材とした作品に焦点を当ててご紹介します。

『水滸伝』は、北宋(960〜1127)末の混乱を舞台に、108人の豪傑が集結し活躍する物語です。数百年間封じ込められていた108の魔星が解き放たれる始まりの場面から、豪傑108人が結集し官軍として活躍するも壊滅していくまでという壮大なストーリーは江戸の人々の間で熱狂的なブームとなりました。内容の一部が類似した物語が作られるだけでなく、内容に関連がなくともタイトルに『水滸伝』と名を冠した作品が数多く作られる程でした。こうした文芸界における『水滸伝』ブームに乗じて、文政10年(1827)、《通俗水滸伝豪傑百八人之一個(壹人)》が出版されました。本作は小説の登場人物を一人ひとり描くというそれまでにない画期的な構成で、画面一杯に豪傑のダイナミックな動き、気迫に満ちた様相が表現されています。文政10年頃から天保7年(1836)にかけて随時出版され、現在74図が確認されています。国芳はこのシリーズの好評を得て、日本版水滸伝である《本朝水滸伝豪傑(剛勇)八百人一個》など、『水滸伝』の名を冠した様々な作品を制作しました。この様にバリエーションに富んだ『水滸伝』に材をとった作品は他の絵師によっても数多く制作されています。

本展では当館が寄託を受けている《通俗水滸伝豪傑百八人之一個(壹人)》74図の他、国芳や他の絵師が描いた『水滸伝』に関連する作品を展示いたします。浮世絵作品を通して『水滸伝』の日本における豊かな受容と広がり、そして国芳作品の魅力をご覧ください。


開館時間:10:00-17:00
休館日:毎週月曜日
※ただし7月17日(月・祝)は開館
本展覽需收費,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10436

【展覽】ほとけを支える——蓮華.霊獣.天部.邪鬼

【展覽】ほとけを支える——蓮華.霊獣.天部.邪鬼

標題:

【展覽】ほとけを支える——蓮華.霊獣.天部.邪鬼

時間:

2017年9月14日至10月22日

系統號:

A-01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