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6海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環中國海周邊的諸海域世界:跨洋市場、關連與動力

2016海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環中國海周邊的諸海域世界:跨洋市場、關連與動力

標題:

2016海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環中國海周邊的諸海域世界:跨洋市場、關連與動力

時間:

2016年8月31日至9月1日(週三至週四)

地點:

中研院人社中心第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海洋史研究、日本東京大學

聯絡人:

何書亞,Tel: (02) 2789-8121;E-mail: maritime@ss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8月31日
9:40-10:30
【Keynote speech】
Dutch-Chinese interactions in and around the China Seas long term
perspectives c. 1660-1780 (Prof. Gerrit Knaap)

10:40-12:00
Chair: Gerrit Knaap
Countries for Commercial Relations (Tsusho-no-Kuni 通商國)”:The Tokugawa Struggle to Control Chinese in Japan(松方冬子)
講題待定(Peter Boschberg)
Discussant:Leonard Blussé

13:30-14:50
Chair: Peter Boschberg
The Sugar Trade by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and its Rivals for the Japanese Market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島田龍登)
Discussant:古慧雯
Radix China and Putchock of India: Herbal exchange around maritime Asia via the VOC during the 17 and 18th centuries.(鄭維中)
Discussant:張彬村

15:10-17:10
Chair:張彬村
The End of a Commercial Era: From the English Junk Affair to the Vietnamese Maritime Embargo in 1693 (Anh-tuan Hoang)
Discussant:太田淳
The VOC Activit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Local Territorial Powers: Cases
of Longkiau and Pimaba in Formosa(康培德)
Discussant: Peter Boschberg
十八世紀占婆與山地民族的關係(牛軍凱)
Discussant:鄭永常

9月1日
10:30-11:50
Chair:劉石吉
從東亞海域的視點再思清代的朝貢與互市(劉序楓)
Discussant:張啟雄
公.私領域之間:長崎僑領陳世望(1901-1940)(朱德蘭)
Discussant:江柏煒

14:00-15:20
Chair:Leonard Blussé
College van Boedermeesters of Batavia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y
Opportunities in the City of Migrant: Chinese Entrepreneurs and
Batavia Developmen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Bondan Kanumoyoso)
Discussant:Gerrit Knaap

15:40-17:00
Chair:陳國棟
Trade, migration and diffusion of knowledge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modern period: the case of sericulture(毛傳慧)
Discussant:康培德
Development of Cash-crop Production in Colonial Minahasa: Non-Plantation Cultivation of Coffee and Copra(太田淳)
Discussant:陳計堯

系統號:

C-008096

儒釋道詮釋類型與哲學義理之論爭學術研討會

儒釋道詮釋類型與哲學義理之論爭學術研討會

標題:

儒釋道詮釋類型與哲學義理之論爭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9月8日(週四)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聯絡人:

Tel: 2788-3620

內容簡介:

10:30-12:00
主持人:林月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退溪與栗谷對朱子形而上學的詮釋與其分岐(鄭相峰,韓國建國大學哲學系)
新儒家哲學的類型論:三系說之證成(沈享民,東吳大學哲學系)
「中國哲學史」通史專書寫作的發展──從中日交流的視角談起(陳威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3:30-15:00
主持人:鍾振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魏晉人學情智結構的再造與探深──從牟宗三人學之內在理路的反省談起(吳冠宏,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魏晉玄學中的「氣」(蔡振豐,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魏晉玄學中的「聖人」觀(周大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5:30-17:00
主持人:吳汝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漢傳中觀學佛經詮釋中的語言哲學──論僧肇、吉藏、智顗的「本跡」概念(康特,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從「本跡不二」與「不變隨緣」的詮釋論當代對天臺與華嚴的判釋(郭朝順,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道體活不活動」幹孟子底事?──從佛學角度檢討牟宗三先生關於宋明理學分系的判準(耿晴,政治大學哲學系)

系統號:

C-008041

三年八個月:太平洋戰爭與馬來西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三年八個月:太平洋戰爭與馬來西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三年八個月:太平洋戰爭與馬來西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9月9日至1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文LA7006會議室(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9月9日
10:45-12:15
【主題演講】
主持人:孫小玉(國立中山大學)
創傷敘事與傷悼:重讀依藤的《彼南劫灰錄》(李有成,中研院歐美所)

13:30-15:10
主持人: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
烽火流離下的詩與史:新加坡與檳榔嶼的漢詩觀察(高嘉謙,國立臺灣大學)
Who Owns the Literery Text of the Nanyang "World" ? An Artist, Botanist, and Historia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Malaya(王學權,芝加哥大學)
馬華文學與被排斥的少數族群文學命運(龍揚志,廣州暨南大學)

15:30-16:40
主持人:傅士珍(國立清華大學)
隱匿文本:日據時期女性的記憶與傷痕(施慧敏,國立臺北大學)
《確然書》中的後記憶與創傷書寫(熊婷惠,國立中山大學)

9月10日
9:00-10:40
主持人:黃錦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毀、亂、離:鬱達夫的創傷書寫與太平洋戰爭(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
李永平《大河盡頭》的婆羅洲日據歷史書寫(詹閔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一種歷史的詮解:希尼爾作品中的二戰記憶與日本圖像(謝征達,香港中文大學)

10:50-12:30
主持人:李文卿(日本名古屋大學)
背叛者,離散敘述,以及「有/無國籍的華(英)語系/語馬華文學」(沈雙,美國潘恩州立大學)
民族主義躁動與現代性抉擇:馬來小說中的日據時代(莊華興,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寂寞行者.山林歲月》:抗日語境中的重讀——兼談作為文本參照的《日軍進甘榜》(溫明明,廣州暨南大學)

14:00-15:00
【圓桌討論:太平洋戰爭與文學記憶】
主持人:張淑麗(國立成功大學)
討論人:黃英哲、莊華興、李文卿、高嘉謙

系統號:

C-008073

2016與人文學期刊主編有約

標題:

2016與人文學期刊主編有約

時間:

2016年9月10日(週六)

地點:

科技部二樓(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06號)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社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聯絡人:

陳小姐,E-mail: amy19900902@hotmail.com

內容簡介:

9:10-10:00
►第12、13會議室
主持人:蕭高彥
THCI與新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收錄制度(陳弱水)

10:00-10:20
►第12、13會議室
主持人:王泓仁
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整合與期刊評比轉型(曾淑賢、洪淑芬)

10:40-12:10
【期刊主編的論壇】
►第12會議室
文學一
主持人:蔡英俊
與談人:范銘如、耿立群、許俊雅、張雙英

►第4會議室
文學二
主持人:單德興
與談人:李紀舍、林質心、范淑文、黃涵瑜

►研討室
語言
主持人:何萬順
與談人:林至誠、林若望、賴慈芸、謝妙玲

►第13會議室
歷史
主持人:呂妙芬
與談人:甘懷真、葉高樹、潘光哲、謝國興

►第5會議室
哲學
主持人:鄭光明
與談人:苑舉正、陳士誠、趙飛鵬、蔡政宏

►第11會議室
藝術
主持人:王櫻芬
與談人:林榮泰、林鶴宜、曾少千、蘇郁惠

13:10-14:20
【年輕學者研究與投稿經驗的論壇】
►第12會議室
主持人:陳麗桂
與談人:林桂如、陳炫瑋、黃啟書

►第4會議室
主持人:梁孫傑
與談人:王智明、李欣穎、楊錦昌

►研討室
主持人:黃美金
與談人:徐東伯、黃漢君、廖彥棻

►第13會議室
主持人:林富士
與談人:林欣宜、陳立樵、羅士傑

►第5會議室
主持人:蔡彥仁
與談人:古秀鈴、洪子偉、陳平坤

►第11會議室
主持人:吳方正
與談人:林于湘、蔡家丘、謝筱玫

14:40-15:50
【資深學者研究與審稿經驗座談】
►第12會議室
主持人:葉國良
與談人:陳逢源、梅家玲、曹淑娟、廖肇亨

►第4會議室
主持人:廖朝陽
與談人:何文敬、邱漢平、陳音頤、高維泓

►研討室
主持人:王旭
與談人:胡潔芳、連金發、楊秀芳、趙順文

►第13會議室
主持人:黃寬重
與談人:呂紹理、林美香、林麗月、賴惠敏

►第5會議室
主持人:鄧育仁
與談人:李明輝、張旺山、鄭凱元、潘小慧

►第11會議室
主持人:謝明良
與談人:伊彬、沈冬、徐亞湘、黃蘭翔

15:50-16:20
►第12、13會議室
【綜合座談】

系統號:

C-008127

中國因素前沿研究研討會

中國因素前沿研究研討會

標題:

中國因素前沿研究研討會

時間:

2016年9月10日(週六)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8樓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國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

聯絡人:

林政宇,Tel: 02-26525106;e-mail: linchengyu@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9:50-11:20
【第一場:分析架構與論述】
主持人: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因素分析框架:作用力、協力機制、反作用力(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陸資來臺投資路徑與政商協力網絡(黃健群,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
中國因素與課綱爭議:兼論香港反國教運動(鄭祖邦,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葉國豪,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
評論人:陳志柔(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11:20-12:30
【第二場:陸客觀光】
主持人:吳乃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陸客之政治經濟學分析(蔡宏政,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在臺灣上演「一中」的概念:關於中國遊客來臺的民族誌(Ian Rowen,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評論人: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3:30-15:30
【第三場:宗教領域】
主持人:汪宏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媽祖信仰的政治經濟學,「跨海峽信仰社群再造」(古明君,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洪瑩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當代佛教的入世參與——臺灣佛教四大團體的「中國夢」(劉怡寧,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兩岸宗教交流的翻轉?從中國基督教的臺灣因素,到臺灣基督教的中國因素(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評論人:邱炫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15:50-17:10
【第四場:新聞媒體】
主持人:湯志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從媒體產業觀點切入看路徑依賴與中國影響力的滲透(川上桃子,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細亞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因素vs.臺灣因素:新聞傳播領域中的協商角力(張錦華,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從美國因素到中國因素:政商菁英在臺灣新聞自由發展中的角色變遷,1949-2015(黃兆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政治學博士候選人;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訪問學者)
中國「網路主權」戰略與對臺影響(李志德,端傳媒)
評論人:羅世宏(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傳播學系教授)

系統號:

C-007984

「臺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研討會

「臺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研討會

標題:

「臺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研討會

時間:

2016年9月10日(週六)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

臺灣研究基金會、大眾教育基金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9:50-10:30
【專題演講】
臺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黃煌雄,臺灣研究基金會創辦人)

10:30-12:30
主持人: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文協右派人士戰後的參政之路(王昭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待機和徬徨:試論1930-40年代的臺灣島內左翼(邱士杰,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候選人)
與談人: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二戰結束前後「半山」權力角色之分析
與談人: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14:00-15:20
戰後臺灣左翼者赴中國前夕的政治思辨(林瓊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與談人:李福鐘(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戰後初期在日臺獨運動論述初探(暫定)(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5:40-17:40
遁入臨床的臺灣醫界菁英(劉士永,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代宣讀人:張耀懋(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與談人:郭文華(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1930-40年代楊雲萍、陳逸松等活躍文化人士初探(暫定)(許雪姬)
與談人: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雙元繼承與合軌:1930-1950年代的臺灣經濟(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與談人:黃紹恆(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C-008024

Taiwan Research in Eastern Europe and 2016 Annual Meeting of the Lim Pen-Yua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標題:

Taiwan Research in Eastern Europe and 2016 Annual Meeting of the Lim Pen-Yua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

時間:

2016年9月23日(週五)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內容簡介:

9:40-10:40
主持人:張隆志(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ca)
Taiwanese Stud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Chinese in the Czech Republic (Tana Dluhosova, Research Fellow, Oriental Institute ,Czech Academy of Sciences)
討論人:Dinu LUCA(路狄諾,Assistant Professor, European Cultures and Touris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1:00-12:00
主持人:吳叡人(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ca)
Taiwan in the Czech Foreign Policy (Jana Selnalkova, Dep. of American Studies, Charles University, Prague)
討論人:Jens DAMM(達嚴思,Associate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Studies, Chang Jung Christian Unviersity)

14:00-15:00
主持人:林蒔慧(Associate Professor, Dep. of Slavie Languages &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mperial Persuaders: The British Diaspora in Taiwan (Denisa Hilbertova, Centre of Chinese Studies, Masaryk University, Czech Republic)
討論人:Ann HEYLEN(賀安娟,Associate Professor, Dep.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5:10-16:10
主持人:陳郴(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udies, Academia Sinca)
De-Cold War,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ina Factor” – Taiwan Studies in Poland (Adina Zemanek, Institute of Middle and Far Eastern Studies,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in Krakow, Poland)
討論人:Anna RUDAKOWSKA(安娜,Assistant Professor, Dep. of Global Politics and Economics, Tamkan University)

16:30-17:30
【Round Table】
Chair: Huang Fu-san(黃富三,Adjunc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系統號:

C-008099

第5回総合アジア圏域研究国際シンポジウム:「アーカイブの内と外——当代中国研究の新展開」

標題:

第5回総合アジア圏域研究国際シンポジウム:「アーカイブの内と外——当代中国研究の新展開」

時間:

2016年9月24日(週六)16:00-18:00

地點:

東洋文庫2階講演室(1)(東京都文京区本駒込2-28-21)

主辦單位:

公益財団法人東洋文庫

內容簡介:

10:15-11:30
【基調報告「アーカイブ.記録.記憶」】
民間史料与中国当代史研究之人文取向——華東師範大学当代文献史料中心収蔵所見(張濟順,華東師範大学教授)
日記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以「蔣介石日記」為例的討論(呂芳上,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国史館前館長)

12:45-13:15
【特別講演会】
東洋文庫所蔵の中国農村祭祀関係視覚資料(田仲一成,東洋文庫図書部長)

13:15-14:45
【第1セッション「戦後東アジアの国際関係と檔案(アーカイブ)」】
主持人:毛里和子(東洋文庫研究員,早稲田大学名誉教授)
日中平和友好条約と福田外交(井上正也,成蹊大学准教授)
中朝関係新起点——労働党八月事件及其結果(沈志華,華東師範大学教授)
評論人:下斗米伸夫(法政大学教授)

14:55-16:25
【第2セッション「大衆.集団.国家」】
主持人:中兼和津次(東洋文庫研究員・東京大学名誉教授)
当代中国人的集体記憶与個人記憶(張楽天,復旦大学教授)
集体化時代農村基層檔案与山西社会研究(行龍,山西大学副学長)、(馬維強,山西大学副教授)
評論人:内山雅生(東洋文庫研究員・宇都宮大学名誉教授)、祁建民(長崎県立大学教授)

16:35-17:55
【第3セッション「檔案資料から見る『中国』の内と外」】
主持人:石川禎浩(京都大学教授)
研究胡適与現代中国知識人群体的新工具——簡介「胡適檔案検索系統」与『胡適蔵書目録』(潘光哲,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兼胡適記念館主任)
檔案資料的内与外——以「五四」、「香港」為中心的探討(陳学然,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
評論人:菅野敦志(名桜大学上級准教授)

17:55-18:20
【総括発言・討論】
村田雄二郎(東洋文庫研究員,東京大学教授)

系統號:

C-008027

金聲玉振:儒家經典整理與傳播論壇

標題:

金聲玉振:儒家經典整理與傳播論壇

時間:

2016年9月28日(週三)14:00-17:10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思源基金會、中華孔孟學會

聯絡人:

E-mail: earlychinaseminar@gmail.com

內容簡介:

壹、緣起
儒家思想文化是古代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儒家所傳承的經典,更是東亞文明的精髓。國家圖書館典藏豐富古籍文獻,其中不乏歷代儒家經典,為能讓社會大眾藉由珍貴典籍,了解儒家思想文化的精華與演繹,本館特與思源基金、中華孔孟學會共同規劃辦理「儒家經典整理與傳播論壇」,針對儒家經典的「整理保存」與「傳播推廣」兩項議題,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演講與座談,分享儒家經典於整理、典藏、保存及利用、傳承的經驗與新視野,以放眼世界多元文化的新發展。

貳、時間
2016年9月28日(三)下午2:00~5:10

参、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國際會議廳

肆、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思源基金
合辦單位:中華孔孟學會

14:20-14:50
【第一場專題演講】
浙江圖書館古籍整理與保存現況(徐曉軍,浙江圖書館館長)

14:50-15:20
【第二場專題演講】
儒家經典文獻與傳播(吳哲夫,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15:30-16:40
【論壇】
主持人:蔡信發(中華孔孟學會副理事長)
與談人:夏長樸(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榮譽教授)、李威熊(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榮譽教授)、張寶三(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金培懿(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16:40-17:10
【綜合討論】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980
或goo.gl/fUQPs7

全程參加者,國家圖書館將核發公務人員或教師研習時數3小時。(如有需要,請於線上報名時填寫身分證號)。參與者如需紙本研習證明,請於報名期間另外以e-mail 至wende@ncl.edu.tw 告知姓名即可,當日會後於櫃臺發送證明。

另外,為能讓社會大眾藉由珍貴典籍,了解儒家思想文化的精華與演繹,本館特與思源基金合作,由潘思源先生提供個人珍藏,加以挑選本館館藏經典約計80餘種,於文教區展覽廳辦理「金聲玉振——儒家經典古籍文獻展」,展出內容將涵蓋儒家經典、儒生生活風貌,儒學教育與科舉事業、宋元明清儒家代表性人物與著作等,展期自2016年9月28日至10月30日止。期藉此展覽,讓民眾不僅認識經典古籍,還能發現儒家有趣的一面。詳細展覽內容,另行公佈。

系統號:

C-008119

Medicine and Modernity in Asia: The Eighth Meeting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2016

Medicine and Modernity in Asia: The Eighth Meeting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2016

標題:

Medicine and Modernity in Asia: The Eighth Meeting of the Asi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2016

時間:

2016年9月30日至10月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亞洲醫學史學會、陽明大學

聯絡人:

ASHM Executive Secretary, E-mail: ashm@asihp.net

內容簡介:

9月30日
9:30-10:20
【Keynote speech】
Therapy, Care, and Punishment: The Family and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Tokyo c.1920-1945 (Akihito Suzuki, Keio University)

10:30-12:00
►1A1
Chair:Wen-Hua Kuo(郭文華)
Empire and Psychiatry: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ntal Health Laws in the Former Japanese Colonies (Akira Hashimoto)
Who Deserves War Pension? : The Asia-Pacific War and Psychiatric Casualties in Japan (Eri NAKAMURA)
Guest Houses for Mentally Ill Patients in Japan (Osamu Nakamura)

►1B1
Chair:Chia-Ling Wu(吳嘉苓)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Schools: Chinese Medical Modernity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Child Bodies (Jia-Chen Fu)
The Creation of Rare Diseases in Japan: Medical profession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ocial policy (Saori Watanabe)
The Population Problem: Neo-Malthusian Reconfigurations of Reproduction in Interwar Japan (Sujin Lee)

►1C1
Chair: Mark Harrison
State Reach and Malaria Control Programmes in the Border Areas of Burma (Atsuko Naono)
Shifting coalitions and epistemic communities for malaria control in early post-independence India (Cressida Jervis Read)
Malaria and Colonial Frontier in Manchuria, 1905-1940s (Jeong-Ran Kim)

13:30-15:00
►1A1
Chair:Ming Chen(陳明)
The Gu: Disease, Witchcraft and Sorcery, Love Magic, and Chinese Empire Building (Bin Yang)
Opening up the neurochemical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Wenbo LIANG)
Replenishing life vitality——Dietary therapy for flooding and spotting 崩漏飲食療法(Yi-Rong Lin(林邑蓉))、(Su-Tso Yang(楊仕哲))

►1B1
Chair:Daiwie Fu(傅大為)
Enforcing Modernity, Struggling with Reality: The Rural Health Units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in Post-World War II Philippines, 1951-1971 (Arnel E. Joven)
Education as Cure: Health and Nutrition in the American Period Philippines, 1900-191 (Olivia Anne M. Habana)
Toward a New Order in Medicine: Uramoto Seizaburō’s Wartime Medical Thought (Sookyeong Hong)

►1C1
Chair:Park Yunjae
Modern Medicine and the State in the 20th century - The Medical Cooperative Movement of Japan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 (Christian Oberlaender)
Medicine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India in 19th Century (Jayanta Bhattacharya)
Hygiene modernity of Japan as ambition not to come true (Hiroshi Nunokawa)

15:20-17:20
►1A1
Chair:Jen-Der Lee(李貞德)
Development of Obstetrics and the Emergence of Fetal Personhood in the Late Tokugawa Period (Eiko Saeki)
The medicalisation of childbirth: changing historical and feminist perspectives (Miao Wu)
A Doctor at a Crossroads (Mika Suzuki)

►1B1
Chair:Sean Hsiang-lin LEI(雷祥麟)
Inventing Blindness: Hygiene and the Social Politics of Medical Classification in the Anti-Trachoma Campaign in Republican Chin (Chao Wang)
Gospel of Care: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Wartime China, 1930-1945 (Shenglan Li)
The Battle of Survival:Manufacturing Insulin in Wartime China, 1941-1944 (Xiaoyang Gu)
“Man in the Iron Lung”: medical landscape and body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Luwei Yamg)

►1C1
Chair:Shan-Jen Li(李尚仁)
The Development of Colonial Pharmacy in Hong Kong, 1841-1940 (Patrick Chiu)
The Encounter of modern European and Asian knowledges of materia medica: A Focus on the Xiyao Dachen (Ming Chen)
Reconstruction of Western Medicine-centere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Post-liberation Korea (Park Yunjae)
A Chinese Pharmaceutical Revolutio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the making of “scientific national drugs”, 1919-1937 (Xiaomeng Liu)

10月1日
9:20-10:10
【Keynote Speech 2】
Malaria and the Dilemmas of Development: British India, 1870-1940 (Mark Harrison, University of Oxford)

10:10-12:10
►2A1
Chair:Hsiu-Fen Chen(陳秀芬)
1914: A Definition Moment of Writing Medical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Hao Chen)
Whose History? Writers of Medical History in Modern China, and during the Pivotal 1950s (Lena Springer)
Chinese and Japanese Interest in Phlegm (tan 痰) 19th and the 20th Centuries (Natalie Koehle)
Locating Medical History in Replublican China(Kuo-Li Pi(皮國立))

►2B1
Chair:Jia-Shin Chen(陳嘉新)
An International Teamwork: Mental Hygiene in 1930s-40s Shanghai(王文基)
The Modernist Project of Indonesian Physicians in the Dutch East Indies and the Role of Colonial Psychiatry (Hans Pols)
Imaging Global Mental Health Research through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Boundary Objects in WHO’s First Social Psychiatry Project(吳易叡)
A Technique for Nothingness: Hypnotism in Japan, 1900-1930(巫毓荃)

►2C1
Chair: Nicolo Paolo P. Ludovice
Medicine, Civilization, and Consumer Culture: The Branding of Cerveza in Philippine Printed Advertisements, 1900-1910 (Eliza Alvarez, Adriel Caumban, and Dale Johannsen Ng)
Home and Family: Cultural Affin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mes for the Aged in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Philippines (Juan Miguel A. Cajucom, Don Christian A. Cornel, and Marjerie Brianna S. Go)
Segregation as a Constitutional Cure: Leprosy and Personal Affliction in the 1927 Philippine Case of Angel Lorenzo vs Director of Health (Samantha Nicole U. Roque and Eljine Mae T. Zhang)
Policing Colonial Sanitation: Disputing Cleanliness in the Case of E. Case vs. Junta Sanidad de Manila and Heiser (Nicolo Paolo P. Ludovic)

13:30-15:00
►2A1
Chair:Shao-Hua Liu(劉紹華)
Securing Peace and Attaining Heal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Post–war Rehabilitation of Korea. (Jane Sung Hae Kim)
Sensai Nagayo and the Japanese Cholera Epidemic of 1877 (Koji Ozaki)
The Third Party: The role of WHO in the early years of South Korea’s national tuberculosis control policy (Kyuri Kim)

►2B1
Chair:Yi-Ping Lin(林宜平)
“Since the Idaho has been stationed at Yokohama…”: American Navy Physicians as Social Actors in the Yokohama Treaty Port, 1873-74 (Chester Proshan)
Indian Philanthropy and Modern Medicine in Colonial India (SHIRISH NARESH KAVADI)
In Between the West and East: Medical Activities of the Japanese Red Cross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of China (Yoshiya Makita)

►2C1
Chair:Christian Oberlaender
From a poison to a patent medicine: arsenic in Hong Kong(Yi Lai Luk(陸伊驪))
Animal health, veterinary knowledge, and Japanese imperial opportunities c. 1890-1940 (Tatsuya Mitsuda)

15:20-16:10
【Keynote Speech 3】
Jen-Der Lee(李貞德,中央研究院)

系統號:

C-008098

第2屆東亞外交史的新視野——外交史研究的新見解與展望

標題:

第2屆東亞外交史的新視野——外交史研究的新見解與展望

時間:

2016年10月21日(週五)9:00-18: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9:00-18:00
【折衝尊俎與外交史研究】
神話的現實:中國對「門戶開放」政策的最初反應與中美關係(1899-1901)(劉芳)
中國對國際法的運用與交涉——以1932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在國聯對滿洲國問題的申述為例(王慧婷)
部分參與:中國與國際核不擴散機制(1979-1992)(詹欣)

【民間團體與外交史研究】
民國初年的日本訪華團體與中日外交(1912-1914)(羅皓星)
中國俄僑反共團體:以俄羅斯法西斯黨(Rossijslaja Fashistskaja Partija)為例(安德)

【歷史人物與外交史研究】
進步主義在中國:芮恩施與歐美同學會的早期經歷(馬建標)
北洋政府對「老西開事件」的因應(孟凡靠)
《紐約時報》視野中的孫中山(1896-1925)(楊帆)

【財政經貿與外交史研究】
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的國際承認與關稅特別會議(蔡誠)
泰王山地計畫之緣由(1969-1973)(李珆萱)

系統號:

C-008052

破浪前行:第二屆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標題:

破浪前行:第二屆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0月22、23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靜宜大學國際會議廳(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主辦單位:

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中正大學媽祖文化研究中心

聯絡人:

官怡杏,Tel: 04-26328001#17190、17191;E-mail: ising.folk@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會議說明
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已於2014年啟航,在民俗學科起步的思想浪潮上,正準備邁向乘風破浪的各樣旅程,航行中也許困難重重,但秉持著鼓勵臺灣民俗青年學者之精進,期許青年研究者能不畏當前民俗學發展之困境,仍持續向前邁進的概念,今年(2016)再度籌畫辦理第二屆會議,並設定主題為「破浪前行:第二屆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希望能持續提供青年學者學術交流平臺與發展空間,讓臺灣民俗學的青年研究者能透過本研討會,持續積累能量,進而破浪前行、展翅高飛,追求更穩健的學術研究發展面向,為臺灣民俗學開創嶄新高度。

二、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社團法人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協辦單位: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中央研究院臺灣宗教文化數位平臺、民俗亂彈、豐饒文化社等

三、徵稿主題
1、臺灣民間文學研究與回顧:凡涉及臺灣民間文學之方法、發展、文獻、議題之回顧或研究探討者皆可。
2、臺灣民俗學研究與方法論:凡涉及臺灣民俗學研究方法論(可由文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等方向與民俗學跨領域整合議題開展,或為臺灣民俗學研究史之回顧)議題者,皆可來稿,或以民俗學研究為主體,提出理論討論、學理思維、議題發展者。
3、臺灣民俗學與文化資產:凡登錄或可能登錄為臺灣民俗類文化資產,及其後續維護、保存工作等議題者。
4、與臺灣民俗學相關主題之研究:凡涉及民俗研究,如:民間文學、宗教信仰、表演藝術、工藝美術、地域社會、生命禮俗等主題內容研究。

四、徵稿對象
1、於國內外大專院校就讀之碩士班、博士班研究生。
2、碩、博士班畢業未滿5年者。
3、40歲以下之民間文學研究、地方文史調查或民俗研究工作者。
4、受學者或是籌備委員推薦之學生、學者。

五、時間資訊
1、題目與摘要截稿日:已截止
2、摘要審查結果公告: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前
3、論文全文稿繳交日: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前
4、研討會辦理時間:2016年10月22、23日(星期六、日)(暫定)

六、徵稿說明
1、收件方式:摘要及論文全文皆採電子檔(Word格式,如有造字請另附pdf格式檔),請分別於繳交期限內,以E-mail寄至ising.folk@gmail.com,官怡杏秘書收,主旨及檔案名稱請寫明:投稿第二屆臺灣民俗研究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姓名+題目)。
2、檔案格式:請以電腦打字,A4大小,12號字,標楷體,單行間距,邊界依Microsoft Word預設之版面設定。論文全文格式待通過後另行通知,內容約10000-20000字(含摘要、註釋、參考書目、附錄、圖表等)。

七、注意事項
1、論文撰寫及會議使用語言皆為中文。
2、來稿需為未以任何形式公開發表之學術論文,每人以一篇為限。
3、論文內容凡與本次會議主題有關者皆歡迎。
4、徵稿論文均經相關學者匿名審查,不論接受與否,皆於2016年7月31日(星期日)前告知結果;並請正式錄用之投稿者於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前繳交論文全文檔。

八、聯絡資訊
聯絡人: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 官怡杏
E-mail:ising.folk@gmail.com
聯絡電話:04-26328001分機17190、17191

系統號:

C-008054

第12屆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2屆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0月28至2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國際會議廳(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南臺灣研究工作室、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聯絡人:

董家嫻,E-mail: socialnptu@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南臺灣研究工作室、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二、協辦單位: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屏東縣屏南區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臺灣在地文化創新與共學協會

三、經費贊助單位:教育部

四、會議時間:2016年10月28-29日(週五、六)上午9:00至下午5:30

五、投稿報名截止:已於6月截止

六、會議地點: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國際會議廳(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會議主題:屏東學是什麼?──屏東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徵稿子題:
本研討會除主題演講外,擬分成如下七個子題來組織議程,共分成十個場次進行,每個場次3篇論文:

1.屏東的環境和生態

2.屏東的經濟

3.屏東的政治

4.屏東的社會

5.屏東的文化

6.屏東的教育

7.屏東研究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撰稿須知:
歡迎各界學者專家、博士生和碩士生投稿。本研討會採邀稿與投稿併行制,一律先審摘要,約500字,通過後通知作者編入議程。投稿內容以中文為原則,中文論文以不超過一萬字(含參考文獻、註釋和附錄)為原則。撰文體例格式請參考《臺灣社會學刊》論文撰稿體例:http://tsa.sinica.edu.tw/publish_01-1.php

投稿時,請將「投稿報名表」(如附件)填妥後寄至大會信箱socialnptu@gmail.com董家嫻助理(查詢電話:08-7663800轉35301,或籌備總幹事李錦旭老師0953-086403)。大會收到稿件後將主動回覆投稿人已接獲信件。大會將提供論文發表人交通和住宿補助,研討會舉行後論文經編輯委員會審查通過、收入論文集者,並酌給撰稿費用。而為方便討論交流,如作者無提出異議,擬將論文於交稿後至研討會舉行期間掛在專屬網頁上。

重要日程:
全文繳交截止:2016年9月30日

論文發表順序通知:2016年10月21日

研討會舉行:2016年10月28-29日(週五、六)

研討會舉行後全文修改繳交截止:2016年11月20日

系統號:

C-008055

2016第五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文學與文化

標題:

2016第五屆屏東文學學術研討會:原住民文學與文化

時間:

2016年11月11日(週五)

地點:

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4F第三會議室(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聯絡人:

Tel: (886-8)7663800轉35201;E-mail: pingtungliterature2016@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

二、主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

三、合辦單位:屏東縣政府、屏東縣阿緱文學會

四、承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五、研討會日期:2016年11月11日(星期五)

六、研討會地點:國立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4F第三會議室(暫定)

七、研討會主題:原住民文學與文化

八、徵稿方式:公開徵求論文

論文範圍:
(一) 屏東原住民文學研究

(二) 屏東原住民文化研究

(三) 臺東、高雄原住民文學與文化研究

(四) 其他與本次會議主題相關之研究
(研討文本包含:文字、圖像、影像、音樂、戲劇等)

九、論文題目及摘要截稿日期:已於5月10日截止。

十、通知研討會論文發表資格名單日期:已於5月31日通知。

十一、研討會發表論文截稿日期: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

十二、注意事項:撰稿資料表及論文資料表(請至官網下載)

十三、聯絡方式: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900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TEL:08-7663800#35201

系統號:

C-008056

2017文化研究年會:鬥.陣.行(Struggle.Alliance.Action)

標題:

2017文化研究年會:鬥.陣.行(Struggle.Alliance.Action)

時間:

2017年3月11日(週六)

地點:

淡江大學(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主辦單位:

文化研究學會

聯絡人:

E-mail: csa.taiwan@gmail.com

內容簡介:

2017文化研究年會將探究「鬥陣」的多層意涵,詰問「鬥陣」的集結與行動方式。「鬥」(struggle)之於內,可以是文學藝術創作者或運動者,跟形式、素材、禁忌、傳統的內在爭鬥。「鬥」之於外,是國族、社群集聚與分離之間的張力、文藝流派陣線的競合、社會運動中的路線和群我關係、行動的選項和結果。「鬥陣」這個主題,不但意味著個人或集體的作戰選項,亦提供了對「同在一起」(together-ness) 與聯盟(alliance)的想像反思、也呼應了數位文化裡跨形式、媒介「混雜裝配」之聚合(aggregation)。不管是文學與美學路線之爭,跨國社會運動,集體政治的暴力,網路與實體的集結發聲,新公民運動,性別多樣性的衝突,勞動權的抗爭,多元成家伴侶議題,人與物件、與動物的共處同行,皆開啟了鬥陣的多元詮釋與行動可能。這當中,鬥陣行不行、鬥陣如何行、能行到何處,都有其當代的新意義與開展。
子議題包括:
1.文學、美學中之連結與抵抗
2.人文及社會學科的危機與轉機
3.性別研究與酷兒多樣性
4.文化資產的政治與經濟
5.動物研究與實踐
6.物質文化研究
7.生態論述的新舊典範轉移
8.影像、音樂、跨美學、藝術行動
9.勞動、抵抗與新社會運動方式
10.災難、危機與公民行動
11.身體性、身心障礙、障礙社運
12.旅行書寫的行動與文化越界

I.投稿型式:
i.本次會議接受自組panel以及與本次年會主題相關之個人學術論文發表,惟自組panel具有優先權。自組panel由規劃者統一寄出摘要,摘要需包括panel題目及主題說明(500字)、各篇論文摘要(500字)、panel成員個人簡歷及聯絡方式。個人發表,需提供中文摘要(500字)、作者簡歷及聯絡方式。個人簡歷及聯絡方式應含學經歷、現職、著作簡目、通訊地址、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
ii.摘要及論文撰寫請依學術論文格式,至本年會投稿摘要並發表論文者恕無稿酬。

II.投稿方式:摘要與全文請email至本次年會專用信箱csa.conf2017@gmail.com,信件主旨請註明「投稿文化研究年會」。

III.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IV.審查結果通知日期:2016年10月10日

V.論文全文截稿日期:通過審查之投稿者,請於2017年1月06日(星期日)前將全文(至少5000字)寄至csa.conf2017@gmail.com。

若有任何問題,請與文化學會秘書處(csa.taiwan@gmail.com)聯繫,或上文化研究學會臉書私訊留言。關於本學會其他相關資訊請上官網:www.csat.org.tw

系統號:

C-008087

第35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35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5月19至2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3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

聯絡人:

林秀蓮,Tel: 02-26525000#6137

內容簡介:

會議時間:2017年5月19-20日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人文館)3樓

會議主題:時空的對話:漢語音韻學的多元發展

會議子題:
漢語音韻學通論
漢語音韻學個別歷史階段研究(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
漢藏語比較研究
漢語方言及語音演變
聲韻學相關議題
聲韻學與文學、經學及語文教學的關係

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公佈摘要通過日期:2016年9月19日(一)

全文截稿日期:2017年3月31日(五)

會議語言:華語與英語

投稿類型:
(1) 個別投稿:與「會議主題、子題」相關之學術論文。
(2) 專題小組(panel)投稿:自組專題小組成員3~5人(含主持人)。

摘要寄送:
請下載「2017第十五屆國際暨第三十五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發表人資料表及論文摘要表」,填寫後擲交Word檔及PDF檔各一份至:isnchcp2017@gate.sinica.edu.tw。
擬籌組專題小組者,所有成員均須分別下載及填寫。

撰寫須知:摘要內容應包括:主旨、研究問題、取材、方法、預期成果等;以上內容請以500字為限。

摘要審查:
投稿摘要均須經「2017第十五屆國際暨第三十五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議程委員會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始得發表。無論是否錄取,大會均將個別去函通知。

※本研討會發表者需為聲韻學會會員,詳情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C-008057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標題: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7月11至14日(週二至週四)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聯絡人:

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最近20多年來,中國婦女史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從「父權壓迫」到「女性自主」,從「她的故事」到「性別建構」,中國婦女在歷史上的身影愈來愈清晰,她們所發出的也不再限於幽微的「無聲之聲」。不過正當婦女史的知識積累日益豐富而細緻,我們發現到,中國婦女史研究也出現相當的侷限性,特別是承襲著「中國」的框架。近代中國的女權發展無可避免地捲入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也因此探討近代中國婦女史幾乎不可能繞過國族主義。然而,國家是否為婦女史研究的最重要關鍵?我們是否可能像十多年前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所提議的,「把婦女史從民族國家拯救出來」?

基於這樣的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將於2017年7月11-14日召開「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中華婦女」為主題,即希望超越民族國家的界線來研究中國(包括華裔)婦女史,一方面把中華婦女放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重新審視,例如:她們對「域外」的想像、書寫及經歷,她們與外國人之間的互動和理解(或誤解),中國與外國婦女的經驗異同比較等。另一方面,吾人正身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球村裡,許多區域性的政治動亂、經濟危機、環境變遷其實都是全球議題。不論我們是否同意「全球化」的命題,「全球性鏈結」儼然是認識區域文化的一把鑰匙。這種全球性鏈結與中華婦女有何關係?全球性的視野對於中國婦女史研究提供什麼樣的新觀點與洞見?至於時間跨度上,本次會議上溯古代,下至1970年代,意在提供長時段(longue durée)研究的對話機會。換言之,本次會議將從跨地域及跨時代的角度,重探中華婦女的歷史。

與會學者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將提供與會學者(大臺北地區以外)5天住宿,從2017年7月10日入住,15日退房。與會學者若擬延長停留時間,大會可以協助訂房,但須自行負擔費用。

系統號:

C-0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