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事務

吳宏一教授藏屈萬里院士手稿捐贈國家圖書館

吳宏一教授藏屈萬里院士手稿捐贈國家圖書館

標題:

吳宏一教授藏屈萬里院士手稿捐贈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以保管歷代珍貴圖書文獻為其主要職責之一,鑑於早期館藏與接受名人、作家捐贈手稿資料日增,其價值為研究近現學術與當代文學與藝術史之第一手史料,逐漸成為館藏發展核心項目之一,具有重要的典藏及文獻價值。目前典藏包括史學界、政界、文學作家等當代名人之手稿、日記、書信等相關文獻,如梁啟超、俞曲園、鄭振鐸,以及本館前館長蔣復璁院士、屈萬里,以及本館館藏普通線裝本中之大量題記、批注等。近年來館方亦大力推動徵集當代文藝作家等之手稿資料,已有顯著成果,獲得多批手稿資料捐贈,如研究金瓶梅之魏子雲教授、詩人張墨、作家子敏、作曲家李中和、畫家梁丹丰等人之手稿書信、墨寶、畫稿、畫冊等資料,且持續快速增加中。

屈萬里院士(1907-1979),為臺灣當代重要學人, 被譽為「臺灣經學研究的領航者」。其治學範疇寬廣,於經學、史學、古文字學、圖書文獻學皆有專門著作行世,影響深遠。而其圖書文獻學之研究, 實為經學研究之基礎。曾任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暨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72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屈先生在經學、古史、甲骨文、目錄版本、圖書文獻等方面,均有卓越之成就,影響深遠。

曾淑賢館長強調,屈萬里院士於55年至57年曾任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任內設法爭取資源,大量補充與漢學有關之圖書,使本館收藏之漢學資料更形充實。也同時開創兩項有意義之服務工作:一為代國外學人蒐集有關漢學資料,一為代國外圖書館鑒別中國善本圖書,遂使國立中央圖書館成為世界研究漢學著名中心之一。目前本館陸續達成屈萬里院士生前的期許,於民國69年成立漢學研究中心,而對於善本書的典藏也非常重視。

此次捐贈的手稿「喪亂日記」及「行役日記」,對本館而言,具有典藏的重大歷史意義。屈萬里院士將一生奉獻於圖書館事業和學術研究的著名學者,此次吳宏一教授所捐贈的屈院士日記,不僅是本館重要的典藏,更具有歷史的意義與價值,讓更多年輕學者了解、研究、學習屈院士,繼承和發揚其研究精髓和學術風範。

系統號:

O-005851

百人千書齊力授權,知識成果全球分享

百人千書齊力授權,知識成果全球分享

標題:

百人千書齊力授權,知識成果全球分享

內容簡介:

一、活動宗旨
國家圖書館多年來致力推動館藏數位化,將許多重要古籍、手稿、期刊等文獻資源予以數位保存外,並以開放取用(Open Access)精神提供服務,讓全球共享優質的華文數位資源。2015年本館將創新設立「數位中心」,計劃精選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以正體中文所書寫的優質出版品及學術研究成果為數位化目標,並推動「百人千書齊力授權,知識成果全球分享」著作授權活動,邀請著者及出版社授權本館進行數位化保存國家重要學研成果,並開放各界於網路閱覽利用,拓展臺灣學術研究的影響力,並展現我國文化內涵及學術競爭力。

二、授權主題與對象
(一)主題:凡屬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且研究主題與臺灣研究或漢學研究相關,或有益於各國對臺灣瞭解者,並以正體中文書寫之已出版學術專書。
(二)對象:凡為以下學術著作之著者或出版社,皆為本活動之徵求對象:
1.由國家圖書館精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各學門具代表性之學術著作。
2.由學術出版社、大學出版社、研究機構所出版學術著作。
3.為他人學術著作所引用或自我推薦之學術著作,並經審查小組審核通過者。

三、授權方式
1.由著作權人(含個人及團體)簽署授權同意書,無償授權國家圖書館進行數位化與非營利目的之應用。授權同意書請至官網下載。
2.著作權人仍擁有該著作之著作權,以及再授權之權利。

四、推廣與應用
1.由國家圖書館將獲得授權之學術著作進行數位化及轉製為電子書。
2.國家圖書館將製作完成之電子書,透過資訊網站平臺,免費提供各界查詢、瀏覽、列印及下載,並載明授權來源。另掃描之電子檔案亦贈送授權人乙份。

五、主辦單位與聯絡資訊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
聯絡資訊:知識服務組/陳麗玲小姐,Tel: (02)2361-9132#524;E-mail: liling@ncl.edu.tw

系統號:

O-005937

【徵才】臺師大國文系徵聘2015學年度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臺師大國文系徵聘2015學年度專任教師

時間:

2015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本系擬於2015學年度徵聘專任教師2名。

二、本系增聘專任教師之專長及資格如下:
(一)專長:以經史、哲學類與師培相關課程領域為優先。
(二)資格:
1.具博士學位者。
2.應徵者於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三階段中,至少須有一階段為中文或國文相關系所畢業者,或曾在國內中文(國文、語教)系所擔任專任教師者。
3.依本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新聘專任教師資格條件暨考核(評鑑)作業規定」:除獲有博士學位之初任教師外,新聘專任教師應具有下列條件之一:
(1)3年內有正式出版之專書,並檢附審查意見及通過出版之相關證明。
(2)最近3年平均每年應有1篇論文發表(相當於SCI、SSCI、TSSCI、EI、A&HCI、THCI Core等級或經本校各學院院務會議通過認可並經校教評會備查之學術期刊)。
(3)最近3年至少主持1個國科會研究計畫。
(4)傑出專業實務表現,並檢附相關證明。

三、檢附資料:
(一)個人學經歷表及學歷證件影本各五份(請裝訂成冊)。
(二)近三年學術著作目錄、學術會議論文目錄及專題研究計畫目錄各五份。(上二項表格請從本系網頁下載http://ch.ntnu.edu.tw/downs/archive.php?class=101)。
(三)最近三年內(101.7.2至104.7.3止)之學術著作及其他研究成果各一式五份(「代表作」請標記)。
(四)自述歷年之教學、研究、服務事蹟各一式五份(請裝訂成冊)。
請將前列資料以中文A4紙張打印,一式五份依上述(一)~(四)項順序排列,分裝為五袋,並於資料封面加註專長及所附資料名稱、詳細地址、聯絡電話,掛號寄至「10610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一六二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吳靜評助教收」。

四、收件日期:自即日起,至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止(以郵戳為憑)。

五、本徵聘辦法,悉依本校及本系相關規定辦理。

六、因作業程序,聘任作業結束後,退件件數與送件件數未必相符,尚祈見諒。

七、新聘教師須擔任本校共同科目大一國文至少五年。新聘教師服務3年內,需通過本校教師評鑑。

八、本校徵才流程依本校教師評審辦法規定需先經核定員額,本次徵才尚需俟本校核給教師員額後,始能依核定人數擇優聘任。

系統號:

O-005962

【徵才】臺大中文系徵聘2016學年度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臺大中文系徵聘2016學年度專任教師

時間:

2015年8月2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聘用單位: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二、職稱:專任教師(副教授、助理教授)

三、名額:2名

四、應徵時間:即日起至2015年8月25日止

五、預定起聘時間:2016年8月1日起

六、資格:
(一)學經歷:
1.博士學位(須取得正式博士學位證書[國、內外中國文學或相關系所畢業])。
2.曾任專任副教授(或副研究員)二年以上,始得申請副教授。
博士畢業後須在大學或研究機構從事與教學、研究相關之專、兼任工作二年以上(本校畢業者須在其他單位),始得申請助理教授。

(二)專長領域:研究專業領域屬下列其中一項者:
1.語言學、聲韻學、訓詁學
2.經學
3.古典文學(詩、文、文學批評優先)
4.學術思想(先秦兩漢優先)

七、工作項目:教學、研究
教授科目:1.國文課程
2.國際學生學士班課程
3.專業課程
4.其他本系須開設之課程。
以上由本系課程委員會排定

八、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九、應檢具資料:(各項資料請分別檢附,切勿裝訂成冊。未依規定檢附者,恕不受理。
如需退件,請於接獲通知後十日內至系取回)。
(一)個人學經歷表2份(須填電話號碼及E-mail)。
(二)送審著作目錄2份。
(三)歷年著作目錄2份(第一至三項表格請至本系網頁http://www.cl.ntu.edu.tw/下載)。
(四)博士學位證書影本及博士班歷年成績單各2份。
(五)曾任職於大專院校或研究機關者,請附教師證書及近五年聘書影本(若於同一單位任職多年者,請檢附該單位服務證明即可)。
(六)5年內代表著作(含專書或A級期刊論文[THCI Core、SSCI或A&HCI]2至3篇)一式5份。
1.須是2011年8月[含]以後已出版者。
2.中文著作,請附500字以內提要;
外文著作,請附5,000字左右之中文概述及500字以內之中文提要)。
(七)7年內參考著作一式5份(須是2009年8月[含]以後已出版者)。
(八)歷年重要著作1份。
(九)研究計畫及教學規畫(含1.大一國文[全年]2.專業課程[全年或半年]),每項均以不超過4張A4為限。(研究計畫格式不限;教學規畫表請由本系網頁http://www.cl.ntu.edu.tw/下載

十、郵寄地點收件人:2015年8月25日以前(以郵戳為憑),以掛號寄達(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大中文系主任辦公室(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中文系專任教師字樣)。逾期不予受理。

十一、應徵注意事項:
1.應徵者如曾以相同論文申請本系教職,其代表作必須修改並附修改對照表,但最多以一次為限。
2.申請人之資格,由本系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認定;申請人之專業領域屬本系急需者優先考慮。
3.初審通過者,本系將另行通知來系訪談(旅費自理),若未克參加,視同放棄應徵。

十二、聯絡人:唐凰禎助教
電話:(02)33664001
傳真:(02)23635647
Email:chinlit@ntu.edu.tw

系統號:

O-005716

【徵才】臺大臺文所徵聘專任助理教授

標題:

【徵才】臺大臺文所徵聘專任助理教授

時間:

2015年8月24日截止

內容簡介: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徵聘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2名,預定自2016年2月1日起聘。有關應徵資格、工作內容、應徵資料、截止日期等說明,請參看網頁:http://www.gitl.ntu.edu.tw/news/news.php?Sn=640

應徵資料請以掛號寄達(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辦公室收(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臺文所教師」字樣)。截止日期:2015年8月24日下午五時以前(資料寄達日期),逾期不予受理。聯絡電話:02-33664780;傳真:02-33664778;E-mail:ntugitl@ntu.edu.tw

系統號:

O-005717

【徵才】中研院史語所徵聘中國古文字學、文獻學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研院史語所徵聘中國古文字學、文獻學專任研究人員

時間:

2015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位:助研究員、副研究員或研究員,1名

二、專業領域:中國古文字學、文獻學

三、申請資格:
1. 具教育部認定之國內、外博士學位者(尚未取得證書者,必須提供博士論文通過口試或審查之證明文件)。
2. 申請「副研究員」職級者,須於國內公立或私立大學擔任副教授至少三年。
3. 申請「研究員」職級者,須於國內公立或私立大學擔任教授至少三年。

四、應備資料:
1. 申請表
2. 學術著作目錄
3.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博士論文通過口試/審查之證明文件)
4. 未來研究構想(2-3頁)
5. 近五年重要代表著作各1份(申請「助研究員」職級至多3件;「副研究員」以上職級至多6件)〔如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請務必提供完整論文〕
6. 推薦信2封(由推薦人直接郵寄至本所)

五、截止日期:2015年8月31日,以郵戳為憑。

六、應徵者請檢具上述應備資料,寄送至臺北市南港區 (11529) 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請註明「應徵專任研究人員」]。

相關資訊請洽詢秘書室陳小姐:
Tel: 886-2-2782- 9555#240;Email: bihp2@asihp.net。

※有意應徵此職缺者,請至官網下載相關表格。

系統號:

O-005718

【徵才】中研院文哲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研院文哲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時間:

2015年8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缺:本所編制內研究人員1名

二、資格:具有博士學位者

三、專業領域:古典文學

四、應備資料:各一式六份(含學術著作)
(一)詳細履歷
(二)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有教師資格證書者請加附影本)
(三)未來三年研究計畫
(四)歷年學術著作目錄
(五)重要學術著作(1-3 種,含學位論文),以外文撰寫者,請附中文摘要。

五、受理方式:請於8月15日前,備齊上述資料,寄至臺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 128 號,中研院文哲所秘書室收,洽詢電話:02-27895713 黃先生;E-mail:hopperan@sinica.edu.tw

附記:專業研究領域不符合者, 請勿寄件。

系統號:

O-005848

【徵才】臺大歷史系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臺大歷史系徵聘專任教師

時間:

2015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申請資格:
(一)具備國內外歷史學博士學位者
(二)任職國內外各大學或學術研究機構之專職教學或研究人員

二、起聘日期:2016年8月1日

三、應徵資料:
(一)必備資料:
應徵申請表(表格請自本系網頁下載)
個人履歷(含完整著作目錄)
最高學位證書影本(或已通過論文口試,確定可於2016年7月31日前取得學位,則得先繳送原就讀學校權責單位正式開具之臨時學位證明正本。)
修讀碩、博士學位之成績單
推薦信兩封
擬開專門科目與通識課程歷史領域之課程教學大綱
研究旨趣與教學理念之說明
代表著作一式七份(必須為2011年8月以後出版)
(二)重要參考資料:
參考著作一式七份(必須為2009年8月以後出版)
經歷證件影本
教師證書影本

四、本系初審通過後,將另行安排演講,大約在2015年12月中旬,(旅費尚請自理),若未克參加,視同放棄應徵。

五、申請截止日期:2015年8月31日止,務請於申請截止日前以掛號寄達,逾期不予受理。

六、郵寄地點:
(10617)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歷史學系專任教師字樣)

本系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
電子信箱:jhhwang@ntu.edu.tw
聯絡人:楊肅献主任
電話:+886 2-33664703; 傳真:+886 2-23620028

系統號:

O-005784

【徵才】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東方学研究部募集准教授(中国文化遺産学)

標題:

【徵才】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東方学研究部募集准教授(中国文化遺産学)

時間:

2015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職名:准教授1名

研究分野:「中国文化遺産学:美術考古学の方法により中国の文化遺産の研究」

應募資格:
・博士の学位を有すること、もしくはそれと同等の研究業績を有すること
・国籍は問わないが、日本語の十分な能力を有すること
・公募の課題に関する優れた業績を有し、熱意をもって、これらの教育・研究に取り組める方

提出書類:
(1)著書または論文、あわせて3篇以内(各篇3部ずつ、抜き刷りまたは写しも可)。各篇(3部ずつそれぞれ)に日本語で1,000字以内の要旨を付すこと
(2)業績一覧表
(3)履歴書(用紙は任意)
(4)証明書
1.大学学部の卒業証明書
2.最終取得学位の学位記の写し

提出期限:
2015年8月31日17時00分必着

其他細節,請參考http://www.zinbun.kyoto-u.ac.jp/wp-content/uploads/2015/06/jinbunkentohobujunkyoju_chugokubunka.pdf

系統號:

O-005749

【徵才】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2015年度全職研究人員招聘

標題:

【徵才】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2015年度全職研究人員招聘

時間:

2015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招聘職位:研究員一名

研究方向:東亞跨區域歷史研究,中國藝術、思想與文化史研究等

招聘條件:
a.具有博士學位,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學術功底
b.已在核心和權威期刊上發表過若干篇有創見的學術論文,並出版過專著
c.掌握一門以上外語
d.50歲以下
e.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招聘範圍:國內外

待遇:以全聘引進的方式,作為復旦大學教職員工進入文史研究院,按照學校統一規定核定薪酬。

應聘程序
1.提交書面申請材料,包括:
a.本人簡歷(含2寸報名照一張)
b.學歷、學位證書複印件
c.尚任職證明複印件
d.重要著作和論文複印件(著作有目錄和版權頁即可,論文則須有發表刊物的封面、目錄與正文,兩者最好能含被收錄引用等情況的說明)
e.重要獲獎證明複印件
2.研究院根據申請材料選擇對象並安排面試,面試時攜帶學歷學位證書及已發表的代表性著作原件。
3.面試通過後報請學校最終決定。

聯絡方式
聯繫人:金秀英
聯繫電話:55665284
傳真:55665284
Email:wsyjy@fudan.edu.cn
聯繫地址: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200433

系統號:

O-005791

【獎助】護帙有道——古籍裝潢特展

標題:

【獎助】護帙有道——古籍裝潢特展

報導者:

唐獎教育基金會

內容簡介:

為了提攜後進,余英時教授在去年獲選為唐獎漢學獎第一屆得獎人之後,特別將唐獎獎金中新臺幣1000萬元的研究補助費,成立了「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為撰寫專書或博士論文之人文研究年輕學者,提供每年「專書寫作獎」三名,每名新臺幣36萬元,及「博士論文寫作獎助」三名,每名新臺幣24萬元的研究獎金,希望能評選出人文研究領域的潛能學者,提供專書、論文寫作獎金,鼓勵更多人投入中華文化研究,相關審查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辦理。

2015年的申請時間即將於8月31日截止,歡迎不論是正在撰寫博士論文的博士候選人,或是年輕學者想要撰寫專書,把握這最後的機會踴躍申請。「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詳細申請辦法,請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網站查詢。

系統號:

O-005951

【獎助】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標題:

【獎助】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時間:

2015-2019年,每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內容簡介:

「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作業要點
一、設置宗旨:
2014年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先生,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的領域,為傳統文化的活化注入更新的生命力,依據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唐獎 基金會」)章程第15條第9款獎勵研究補助規定,提撥款項,以五年為期(2015-2019),獎助人文研究之年輕學者撰寫專書或博士論文,並委請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辦理。

二、獎助領域:
以漢學、人文學研究為主,包括歷史、文字、語言、考古、哲學、宗教、經學、文學與藝術等領域。

三、獎項及申請人資格:
(一)年輕學者撰寫專書
1. 年齡未逾45歲(本年度為民國59年7月1日以後出生者)。
2. 於國內學術研究機構、或公私立大專院校任職之副研究員(含)、副教授(含)以下人文學者。

(二)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
1. 就讀國內公私立大學人文學相關學系,已修完課程並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之研究生。

四、獎助方式:
(一)專書寫作獎:每年3名,每名新臺幣36萬元。

(二)博士論文寫作獎:每年3名,每名新臺幣24萬元。

五、申請時間:
2015-2019年,每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六、申請辦法:
(ㄧ)請備妥下列資料:
申請表〔詳下方附件下載〕
專書或博士論文寫作計畫書
履歷及著作目錄
近五年已出版之代表作一種(1式3份)
推薦信至少一封,由推薦人逕寄中研院史語所。〔博士候選人須有指導教授之推薦信〕
博士候選人需另檢附博士班在學及資格證明、碩士以上歷年成績單。

(二)請郵寄至「臺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秘書室收」。(郵戳為憑)

七、審核程序:
史語所審議委員會根據每年申請人之專業背景,聘請相關領域之學者進行審查作業。審查委員若與申請人有親屬、合作研究關係或為博士論文指導者,應行迴避。

八、獎項公布時間:
獎助名單於當年度11月底以前,於唐獎基金會及史語所網站上公布,並另行通知頒獎時間及地點。

九、獲獎人權義:
(一)得獎以一次為限
(二)獲獎人得自行運用獎助金。
(三)獲獎人應於獲獎隔年11月前提交執行報告予史語所。
(四)出版著作(或博士論文定稿)須註明獲此獎助,並送交2份予史語所。
(五)前述著作之著作權人為獲獎人,並同意唐獎基金會及史語所得用於展示及相關教育推廣。

十、本要點由史語所核定後實施,修改時亦同。
聯絡人:中研院史語所秘書室 陳靜芬
Tel: 02-2782-9555#240
email: bihp2@asihp.net

有意申請此獎助者,請逕至官網下載申請表。

系統號:

O-005719

【獎助】2015「臺灣灣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標題:

【獎助】2015「臺灣灣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

時間:

2015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緣起:
臺灣教授協會(以下簡稱本會)為促進臺灣主體性,鼓勵博碩士班研究生撰寫有關臺灣民主與社會發展、臺灣人文藝術精神等之學位論文,特訂本會獎助臺灣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作業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
獎助對象:
凡於前一年8月1日起至本年7月31日止以臺灣相關研究為主題,並已取得教育部認可之臺灣公私立大學院校研究所博、碩士學位之論文,均得申請。

申請文件:(以下各一份)
1.申請表
2.研究所成績單正本
3.學位證書影本(應註明“與正本相符”字樣)或口試通過證明書(正本)
4.指導教授推薦函(由指導教授直接e-mail至本會)
5.畢業論文及電子檔(PDF)

申請辦法:
申請者備妥上述文件,於即日起8月31日止(以郵戳為憑)寄至本會,並將「畢業論文」之電子檔e-mail至至本會。

獎助金額:
(1)博士學位論文新臺幣五萬元整。
(2)碩士學位論文新臺幣三萬元整。
※預計頒發碩、博士名額各1至3名;本會得視申請狀況,調整名額。

審查方式:
1.本會就申請者資格是否符合條件、表格填寫是否符合規定、資料是否齊備等進行初步審查。
2.初步審查合格者,由本會教授組織之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查,核定後以E-mail通知申請者。
3.審查標準
甲、主題之創新性(20%)
乙、架構與研究方式之嚴謹與完整性(40%)
丙、內容之意義與價值(40%)

獎助金撥款:
獲選之申請者於接獲本會通知1個月內,檢具加印註明「本論文獲2015年臺灣教授協會臺灣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助」字樣之論文1冊、光碟片1片、收據及授權同意書,向本會申請撥付獎助金,逾期者,本會得撤銷獎助。

相關權利義務:
1.獲獎論文於下一次發表或出版時,須註明獲頒本會獎項。
2.受獎者須出席論文獎之頒獎典禮,並於典禮上發表得獎感言。
3.本會對於得獎論文,可摘要其內容於專屬網站上公開發表。
4.本會如舉辦論文發表會或其他適當之研討會邀請受獎人參與時,受獎人應優先配合。

獎金核發方式:
獎金核發將於頒獎典禮發放,但經通知參與頒獎典禮未能到來且無適當之理由者,則視為放棄全額之獎助獎金。

注意事項:
投稿本獎助計畫之論文,除了預先附有足額之回郵信封外(請註明收信人及地址),恕不退回。

主辦:臺灣教授協會
電話:02-2394-8797
傳真:02-2394-8798
E-mail: taup@taup.net
地址:100臺北市臨沂街15巷15號1樓
聯絡人:吳秀娟主任

※申請本獎助所需之文件皆可至官網下載

系統號:

O-005786

【獎助】臺灣歷史小說獎

【獎助】臺灣歷史小說獎

標題:

【獎助】臺灣歷史小說獎

時間:

2015年9月1日至30日

內容簡介:

壹、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新臺灣和平基金會

貳、宗旨:本獎旨在培養書寫臺灣歷史小說的創作人才,孕育和激發臺灣人對於斯土斯民的歷史情感與想像,深化臺灣人的土地認同和文化認同。

參、徵獎類別:長篇歷史小說

肆、參選者資格:不分海內外的創作者皆可參賽,惟作品須以華文提交審評。

伍、獎額:
一、首獎一名,獎金新臺幣一百二十萬元及獎座一座。
二、佳作二名,總獎金新臺幣伍十萬元(獎額分配由評審委員會決定)及獎座各一座。

陸、參選作品具備條件:
一、參選作品必須十萬字以上,以臺灣的歷史人物或時代背景為主軸,讓讀者透過故事,自然地親近臺灣的歷史和人物。
二、參選作品須為全新創作,作品之局部或全部皆不得包含曾於任何平臺(報刊、雜誌、網站、部落格...等),以任何形式(文字、影像、戲劇演出...等)發表過之內容。
三、必須以印刷形式呈現之華文作品。
四、參選作品禁止抄襲,並不得同時參加其他徵文活動或補助申請案,違反本項規定者,將撒銷參賽及得獎資格,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柒、收件:
一、收件日期:2015年9月1日至9月30日止,以郵戳為憑。
二、收件方式:
1、依照本會提供之報名表格及相關規範填寫報名。
2、報名表格及簡章可至本會官方網站之活動專頁(http://www.twpeace.org.tw)下載。
3、參選作品須以電腦列印正體中文稿(單面、12級細明體)一式三份。並附上填寫完畢之報名表投寄。格式不符、資料不足者概不受理。
4、所有參選作品概不退件,請自留底稿。
5、來稿一律掛號郵寄「10469臺北市民權東路二段42號3樓新臺灣和平基金會收」,信封上請註明「應徵臺灣歷史小說獎」。

捌、評審:
一、本會收件後,即刻編號,分初審、複審、決審三個階段。初審由本會就其格式、資格作初步審查。複審及決審由本會特聘知名作家、專家學者及資深編輯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
二、評審結果於12月下旬公佈。

玖、其他注意事項:
一、獎項從缺或增列佳作,得由評審委員會視作品水準決定。
二、所有得獎作品,本會保有三年內之優先改作權。
三、所有得獎作品,得獎者需配合本會進行相關之推廣、宣傳活動。
四、得獎獎金均須依法由主辦單位先行代為扣除應繳稅額後給付。
五、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公布。

系統號:

O-005720

【獎助】第28屆梁實秋文學獎徵文

【獎助】第28屆梁實秋文學獎徵文

標題:

【獎助】第28屆梁實秋文學獎徵文

時間:

2015年8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目的:
為紀念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對文學之貢獻,鼓勵文學創作和文學翻譯,深耕文學土壤,增進寫作風氣。

二、徵選類別及獎勵方式:

(一)散文創作類:

1.不限題材,文題自定,字數3,500至4,500字為限。

2.首獎1名:獎金新臺幣15萬元整。

3.評審獎3名:每名獎金新臺幣3萬元整。

(二)翻譯類(英譯中)─譯詩組、譯文組:

1.首獎1名:獎金新臺幣5萬元整。

2.評審獎3名:每名獎金新臺幣1萬元整。

詳細參加辦法將於7月1日公布於官網。

系統號:

O-005721

【獎助】現代中国地域研究海外学術交流支援プログラム

標題:

【獎助】現代中国地域研究海外学術交流支援プログラム

時間:

2015年10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1)応募資格は、博士課程学生およびOD、常勤・非常勤、専任を含む若手研究者とする。応募者の年齢制限は45歳までとするが、参加の意義などを含め柔軟に対応する。

(2)参加する研究機関の会議・ワークショップ等は各自が自分で情報を収集し、参加する可能性を探ることを原則とする。但し、早大拠点事務局も海外での学術会議・ワークショップの情報収集に当たっており、その情報はHPを通して提供する。希望者が多い場合、拠点代表を中心に審査委員会をつくり検討する。

(3)学術会議等の参加にあたって、発表者、コメンテーターなどは問わないが、たんなる会議参加者ということでは応募の資格に当たらない。

(4)支援金額に関しては、現地までの往復の交通費(飛行機はエコノミーディスカウント・チケット)、および宿泊費で、太平洋を越える国(豪州を含む)の場合は上限20万円、アジア各国の場合は上限15万円で実費を支給する。帰国後、航空券の領収書と搭乗券半券の提出が義務づけられる。

(5)応募者が参加する学会会議、ワークショップの実施時期は、2016年3月31日までとする。

(6)助成金の使用は、応募者の学会参加に限定する。学会実施期間以外の現地滞在は原則上認めない。学会開催日の前日の現地到着、終了日の翌日の帰国が基本ルールとする。

(7)申し込み締め切りは、2015年10月30日とする。採択の可否に関する結果は11月中旬にメールで本人に通知する。予算に限りがあるため、10月30日以前に応募者数が予算枠を超えた場合、直ちに募集を打ち切る可能性がある。その際、募集終了の通知は現代中国研究所のHPに掲載する。応募者は現代中国研究所HPの関連情報をチェックの上、応募手続きを進めること。

(8)支援採択者は海外での報告を終えた後、報告ペーパー、および報告会を主催した研究機関の現代中国研究活動状況に関する報告書を、早大拠点事務局に提出すること。

系統號:

O-005722

【獎助】The Chiu Scholarly Exchange Program for Taiwan Studies(邱氏臺美學者交換計劃)

標題:

【獎助】The Chiu Scholarly Exchange Program for Taiwan Studies(邱氏臺美學者交換計劃)

時間:

2015年8月25日截止

內容簡介:

The School of History,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is excited to announce the Chiu scholarly exchange program for 2016. Based on the generous support from the Chun and Jane Chiu Family Foundation, the program encourages trans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concerning Taiwan. It awards travel grants to Taiwan-based scholars who plan short-term research trips to the U.S., and U.S.-based scholars who plan short-term research trips to Taiwan.

We will support each grantee with a travel grant not to exceed $7000.The scholarship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awards.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applying for the Chiu Scholarly Exchange Program for Taiwan Studies travel grants, please complete this application form at offical site.

Proposals should be submitted electronically to Hung-Yok Ip (hip@oregonstate.edu) no later than August 25, 2015.

系統號:

O-005826

【徵稿】《漢學研究通訊》新書評介徵稿

標題:

【徵稿】《漢學研究通訊》新書評介徵稿

時間:

長期收稿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通訊》創刊於1982年,每年出版四期。旨在報導臺灣地區漢學研究、教學、活動、資料等項訊息,並兼及中國大陸、海外地區各地漢學研究訊息,發行遍及海內外約50個國家及地區。

《漢學研究通訊》徵求專論文章,主題範圍如下:

(1)漢學相關學科研究成果綜述

(2)漢學研究新視野及計畫

(3)國際漢學機構介紹

(4)中外著名漢學家傳略、業績與貢獻

(5)學人訪談

「新書評介」專欄。歡迎對外國語文漢學相關近3年新書進行介紹且兼有評論的書評。文長以1,000-1,500 字為佳,歡迎投稿。

來稿均送請專家學者審查,經採用刊登,即按相關規定致贈稿酬。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投稿請寄送100-01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漢學研究通訊》編輯部,或寄電子郵件至:ccsnews@ncl.edu.tw。相關稿約及寫作格式詳見http://ccs.ncl.edu.tw/g0107/publish2.aspx

系統號:

O-005870

【徵稿】《東吳哲學學報》第33期徵稿

標題:

【徵稿】《東吳哲學學報》第33期徵稿

時間:

2015年9月1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東吳哲學學報》自1996年3月迄今已出版至第32期,且本刊自第8期起,從年刊更改為半年刊。過去承蒙各方學界賜稿與指正,本刊才能日益豐富而嚴謹。

目前正籌備學報第33期,預定在2015年9月30日截稿,2016年2月出刊。凡有意投稿者,請參閱本刊投稿簡約暨撰稿凡例(如附件),並懇祈於截稿日前能收到大作,以利審查與編務之進行。無論來稿是否通過審查,本刊皆會通知結果。

【東吳哲學學報投稿簡約】
1. 本刊自第八期起改為半年刊,每年預定於二月及八月出刊。

2. 來稿請用電腦打字,並請提供列印稿與磁碟片,頁碼按序標明,以利作業。檔案請用Microsoft Word編輯,並註明檔名。本刊亦接受由電子郵件附加檔投稿之方式。

3. 文稿以未曾在他處刊出者為限。

4. 本刊接受中文(繁體字)、英文稿件。論文以不超過兩萬字、專業書評以不超過五千字為原則。

5. 來稿格式請依本刊撰稿凡例。

6. 本刊設有外審制度,來稿以匿名方式送相關學者專家審閱,故文中請勿出現足以辨識作者身份之資訊。

7. 經決定採用之稿件,本刊有權更改格式。若有其他必需修改之處,請作者依編輯委員會之建議處理。

8. 本刊不支付稿酬。稿件刊登後,致贈作者本刊兩本及抽印本三十本。

9. 文稿如發生抄襲侵犯他人著作權或引起糾紛等情事,責任由作者自負。

10. 稿件經刊登,製版權即歸本刊所有,非經本刊之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轉載。本刊經外審同意刊登之稿件,將先行郵寄著作授權同意書予作者,作者若不予回覆或未能於期限內回覆,則本刊將不予刊登該稿件。本刊得授權國家圖書館及其他學術研究機構以電子出版品方式發行該著作,供學術研究相關目的之利用。

來稿請寄:臺北市士林區(11102)臨溪路70號 東吳大學哲學系
收件人請註明《東吳哲學學報》編輯委員會收
或寄電子郵件至phstudies@scu.edu.tw

系統號:

O-005817

【徵稿】《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徵稿

標題:

【徵稿】《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徵稿

時間:

長期徵稿

報導者:

中正大學臺文所

內容簡介:

《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為純學術性的刊物,由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硏究所出版,刊載國內外硏究生的相關硏究論文,專屬於硏究生的學術刊物,凡是臺 灣文化與文學相關之原創性及評論性學術論著,均歡迎踊躍賜稿。(已作講義或已登載其他刊物者,請勿投送)。
本集刊創刊於96年6月,每年定期出刊2期(6月及12月出版),以電子書形態出版,不另外出紙本。截稿日期各為3月31日和9月30日,相關事項特說明如下:
1.論文使用文字:以中文爲限,均請附中文篇名、關鍵詞及300字左右的提要。

2.論文字數:以1萬2千字以內爲原則。

3.來稿請以電腦打字,除列印2份原稿外,並請附電子檔word格式,(來信請註明「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集刊應徵稿」),以利作業。

4.來稿首頁請註明:姓名、就讀學校、系所、通訊地址、電話、e-mail。

5.本集刊聘請國內學者為審稿委員,匿名審査,所有稿件均於審査後,由編輯委員會決定是否刊登。

6.本集刊不設稿酬,敬請見諒。一經刊登之稿件,卽致贈該期集刊(紙本)壹冊。

7.本刊已於「Pubu電子書城」之「中正文創」書店上架,使用個人電腦者(需有Flash Player方可閱讀)可連結至http://www.pubu.com.tw,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者,可至App Store或Android market下載安裝「iPubu」,並搜尋「中正文創」,即可購買。一次消費,跨平臺皆可使用,並永久保固。

8.來稿請寄:
62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國立中正大學 臺灣文學研究所
《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編輯部 收

電話:(05)2720411#21601
傳真:(05)-2724916
E-mail:deptitl@ccu.edu.tw

9.相關資訊請參見http://140.123.48.16/2011Culture/index.php

系統號:

O-005816

【徵稿】《靜宜中文學報》第8期徵稿

標題:

【徵稿】《靜宜中文學報》第8期徵稿

時間:

2015年9月30日截止

報導者: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一、《靜宜中文學報》(以下簡稱本學報)為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出版之純學術性刊物,以刊登國內外學者(「博士生以上」或「在大專以上學校擔任專兼任教職者」)未經發表或出版之學術論著為主,凡有關文學、經學、語言、文字、思想、藝術等相關論文,均歡迎踴躍賜稿。

二、本學報為半年刊,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三月三十一日及九月三十日為截稿期限。全年收稿,隨到隨審,審查通過後,立即發給審查及刊登證明。

三、來稿字數以每篇不超過二萬五千字為原則,並請附中英文之篇名、關鍵詞、作者姓名、服務單位、職稱及約三百字左右之論文摘要。

四、稿件請以Word軟體自行打字,並請附電子檔光碟及列印正式文稿兩份。撰寫格式請另參照「《靜宜中文學報》撰稿格式」。

五、請勿一稿兩投,任何侵害他人著作權益或有關剽竊情形之作品請勿投送,否則文責自負。來稿一經錄用,作者不得要求抽回,非經本學報編輯委員會同意,請勿在其他刊物發表或轉載。

六、所有賜稿均經編輯委員會送請二位(含)以上校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匿名審查。通過審查之稿件,編輯委員會有權決定刊登優先順序。於刊登後將致贈當期學報一冊及作者論文抽印本二十冊,不另致酬。

七、賜稿若獲預審認定屬於本學報刊登之領域,需繳交論文審查費每篇兩仟元整(郵局匯款帳戶,戶名:靜宜中文系,局號:0141472,帳號:0012897)。

八、賜稿請填寫投稿者個人資料表,註明作者姓名、服務單位、職稱、通訊地址、電話、E-mail信箱,以便聯繫。

九、為便於文獻之留存與交流,賜稿請一併填具「著作授權聲明書」,同意著作財產權讓予靜宜大學中文系,但作者仍保有著作人格權,及未來自行集結出版、教學等個人使用權利。

十、賜稿請寄: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43301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靜宜中文學報編輯委員會收

電子郵件請寄至:puch000001@gmail.com

電話:(04)26328001轉分機17012

系統號:

O-005918

【徵稿】《儒學研究論叢》第7輯徵稿

標題:

【徵稿】《儒學研究論叢》第7輯徵稿

時間:

2015年11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本輯自即日起徵求稿件,投稿截止日為2015年11月1日。

二、本《論叢》為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發行之中文學術叢刊。登載有關儒家經典、儒學文獻、儒學思想、儒教研究、儒學教育、臺灣儒學、東亞儒學、世界儒學、當代儒學等相關儒學研究論文。歡迎相關領域之學者踴躍賜稿,來稿請用中文寫作。

三、一般論文以一至三萬字為原則,特約稿不在此限。

四、文稿檔案一律請附:篇名、作者姓名(含學校職級)、摘要(限三百字以內)、關鍵詞六個(含)以下。其他撰稿格式請務必依照〈《儒學研究論叢》撰稿格式〉寫作,以利作業。

五、來稿一律送請學者專家審查,採用與否,將以書函通知。請自留底稿,來稿不再退還。

六、除經本《論叢》同意,不接受任何已刊登之稿件。如稿件在本《論叢》審查程序中先行在他處發表(如作者本人出版專書、網路期刊等),需來函聲明撤回。違反規定者,本《論叢》得依情節輕重停止其投稿權。

七、稿件中涉及版權部分(如圖片及較長之引文),請事先徵得原作者或出版者之書面同意,本《論叢》不負版權責任。凡經刊載,除作者本人出版專書外,非經本刊書面同意,不得翻印、翻譯或轉載。

八、如著作人投稿於本《論叢》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論叢》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遠距圖書服務系統」或其他資料庫之需求,酌作格式之修改。

九、來稿請另紙註明中文姓名、服務機構、職稱、通訊地址、電話(含行動電話)或傳真號碼、電子信箱,以便聯繫。

十、請務必附上Word文字電子檔案,中文稿一律使用繁體字,如有特殊造字,請另附PDF檔案或另寄紙本文稿。

來稿請寄:
〔10048〕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confucianism@tmue.edu.tw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儒學中心
《儒學研究論叢》編輯委員會
電子投稿者,請在郵件主旨中註明「儒學研究論叢投稿稿件」

※有意投稿者,請逕至相關網址下載撰稿格式文件。

系統號:

O-005818

【徵稿】《中正漢學研究》徵稿

標題:

【徵稿】《中正漢學研究》徵稿

時間:

2015年9月4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中正漢學研究》自2010年起連年選入「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將繼續秉持嚴謹精神,編輯出版漢學研究優秀論文。本刊每期規畫一項議題,刊載相關論文以成專輯。除專輯之外,保留相當篇幅給一般性論文。本刊長期向國內外漢學界徵集優秀稿件,採隨到隨審方式,誠請中國文史哲領域學者踴躍賜稿,博士候選人來稿亦甚歡迎。

本刊自2009年6月起,陸續敦聘編審諮詢顧問,透過臺、港、中、美、日、韓、法等地聲譽卓著之漢學家通訊諮詢,擴大本刊論述精湛、議題前瞻之學術視野。本刊蒙獲海內外知名學者賜稿,包括:楊儒賓、大木康、鄺芷人、蕭相愷、蔡振念、周明初、衣川賢次、李豐楙、顏崑陽、廖炳惠、陳正宏、朱曉海、許東海、張高評、衣若芬、鄧育仁、康保成、黃仕忠、浦安迪、竺家寧、簡錦松、鄭利華、王德威、巫仁恕、許俊雅、夏曉虹、李光哲、伊維德、蕭馳、張伯偉、徐志平……等教授(按刊期次第排序),諸篇優質論文業已陸續刊載,增益本刊的學術品質。

※2015年12月號專題:「佛經語言學」,截稿日期為2015年9月4日。

非專題相關稿件全年徵稿,敬請各界專家踴躍賜稿,「稿約」、「撰稿格式」、「期刊全文」敬請自行點閱瀏覽,觀迎參酌利用。

系統號:

O-005819

【徵稿】《歷史臺灣》第10期徵稿

標題:

【徵稿】《歷史臺灣》第10期徵稿

時間:

2015年9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為半年刊,採公開徵稿,刊登有關臺灣史及博物館研究之中、英文學術論著、文物史料譯介、田野調查短論、論壇、書評。尤其歡迎針對該館典藏、展示、推廣教育或運用該館館藏品之研究。本期專號主題為「臺灣戰爭史研究」,除專號主題文章外,也接受一般文章投稿,本期截稿日期為2015年9月1日止,第10期預計2015年11月20日出刊。

※有意投稿者,請至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官網下載附件。

系統號:

O-00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