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事務

【徵才】中正大學文學院徵求中國文學系系主任候選人

標題:

【徵才】中正大學文學院徵求中國文學系系主任候選人

時間:

2014年11月4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依據「國立中正大學院長、系所主管產生、連任及去職辦法」暨「103年10月14日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系主任遴選委員會第1次會議決議」辦理。

二、候選人除須符合「教育人員任用條例」之副教授以上(含)任用資格外,並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有相關專長或領域之博士學位。
(二)具學術研究與教學服務熱忱。
(三)具有優良之行政、領導與溝通協調能力。

三、推薦方式:
(一)自薦。
(二)經由他人推薦。除由本校教師推薦外,可由(1)國內外人文學術單位之助理教授或助研究員(含)以上之人員,或(2)校外學術團體推薦。
推薦他人為候選人者,須先徵詢被推薦者同意。

四、任期:三年,得連任1次。

五、獲遴選為本系系主任者,如非本校專任教師,須通過本校專任教師之聘任程序後,始正式生效。

六、候選人之個人完整學經歷、學術行政理念及推薦表或自薦表請於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下午5時前電郵(colliber@ccu.edu.tw)或郵寄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院辦公室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系主任遴選委員會。
(※以上資料可至本校文學院網站下載填寫,網址:http://colliber.ccu.edu.tw/index.php?lang=zh-TW

七、聯絡人: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李麗娟秘書
地址:62102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電話:886-5-2720725、2720411轉21001
傳真:886-5-2720726
E-mail:colliber@ccu.edu.tw

系統號:

O-004236

2014 再回首鄧雨賢「四月望雨」臺語歌謠

2014 再回首鄧雨賢「四月望雨」臺語歌謠

標題:

2014 再回首鄧雨賢「四月望雨」臺語歌謠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2014年舉辦「臺灣藝壇--回首陳澄波.林玉山.鄧雨賢.黃土水」資料展,讓民眾在2014年的四季,深入了解臺灣前輩藝術家的貢獻,不僅看見油畫家陳澄波,同時看見膠彩畫及水墨畫家林玉山、音樂家鄧雨賢,及雕刻家黃土水,今年適逢鄧雨賢逝世70周年,9月至11月國家圖書館特地在藝術視聽中心舉辦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資料展。

鄧雨賢畢生創作50多首膾炙人口歌曲,作品曲式優雅,旋律朗朗上口,代表作為《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四首臺語歌謠,合稱為「四月望雨」。本資料展除特地規劃主題區,陳列相關圖書及視聽資料,也於「CD」欣賞區展示豐富的臺灣歌謠,並播放相關視聽影片,讓參觀者直接觀賞。

浪漫與詩情伴隨「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1906/7/21-1944/6/11),度過燦爛卻短暫的一生,鄧雨賢祖籍新竹芎林,出身於客家名門望族,負笈日本東京音樂學院深造,研習作曲理論,回國後設在永樂町(今之迪化街)的文聲唱片公司,邀請鄧雨賢寫《大稻埕進行曲》(已失傳),他驚人的才華,受到當時執唱片界牛耳的古倫美雅(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注意,1933年唱片公司文藝部長陳君玉,大膽預言鄧雨賢將會是提昇臺語歌謠境界的先驅。

獲得古倫美雅唱片公司青睞的鄧雨賢,1933年陸續創作《望春風》、《月夜愁》、《老青春》等曲式優雅的歌曲,展現他驚人的才華,一時之間四方傳唱;翌年《雨夜花》、《青春讚》、《春宵吟》等曲問世,更是人人傳唱。1933年由李臨秋填詞、鄧雨賢譜曲的《望春風》,是二人首度合作,將既期待又不知所措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而周添旺填詞、鄧雨賢譜曲的《雨夜花》更是經典名曲,當時人人都會哼「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並感受到曲子裡的失落與寂寥;其後幾年,鄧雨賢更以《滿面春風》、《碎心花》、《想要彈同調》、《四季紅》等歌曲,贏得「最受歡迎流行歌曲作家」的美譽。

當鄧雨賢持續創作臺語歌謠之餘,也積極採集傳統的民謠與戲曲,作為他創作的題材,他認為從民間最底層淘洗出的文化結晶,最是純美動人,臺語歌謠在日本皇民化運動的打壓下漸漸沈寂,鄧雨賢1939年8月辭去古倫美雅唱片公司職務,移居至新竹芎林庄偏僻山村,卻不及度過日據時期的最後一年,看不到臺灣光復,就在1944年6月12日,不幸病逝於竹東長春醫院,與西洋音樂大師孟德爾頌.佛斯特同壽,因此也有人讚譽鄧雨賢是「臺灣的佛斯特」。

鄧雨賢的創作,在時光長河裡,是珍貴的時代記憶,與情感的代言,鍾肇政曾評論鄧雨賢:「……那種優美、動人,且又純粹本土味的風格,太切合臺灣人民的需要吧!……可以說,它們已經成了不折不扣的臺灣人的心靈之曲子。」歡迎喜愛臺語歌謠的您,在今年9月至11月前來國圖藝術視聽中心(臺北市延平南路156號,上午10時-下午6時開館,每星期一及國定假日休館,TEL:02-23612551),聽鄧雨賢的臺語歌謠風情!

系統號:

O-004024

【徵才】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徵聘專任教師

時間:

2015年1月20日截止

內容簡介:

職位: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1名

資格:
一、具有國內外臺灣文學或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須取得正式博士學位證書,應屆畢業者應於104年1月31日前通過口考),資深教學者不受此限。

二、研究專業或學術專長:臺灣文學、語言與文化相關研究。

工作內容:
一、開設研究所必選修課程、大學部通識。
二、開設臺灣研究學程課程(可英語授課者請註明)。
三、研究生論文指導。
四、協助本所相關業務。
五、其他悉依校方規定。

應徵資料:
一、博士學位證書影本2份。
二、最高學歷歷年成績單2份。
三、身分證正反面影本2份。
四、個人學經歷表2份(須填電話或傳真號碼或E-mail)。
五、歷年著作目錄2份(個人學經歷及歷年著作目錄表請至該所網頁下載http://www.gitl.ntu.edu.tw/)。
六、5年內代表作一式2份(1.學術專書一本或期刊論文兩篇,須是99年8月以後出版者2.近三年內取得博士學位者,得以博士論文為代表作3.中文著作,請附五百字以內提要;外文著作,請附五千字左右之中文概述及五百字以內中文提要。)
七、7年內參考著作各2份(1至5種,須是97年8月以後出版者,內容不得與代表作或博士論文重複)。
八、可開授課程之中英文授課大綱一式2份。(含本所必修、選修及臺灣研究學程各一門)
九、曾任教於大專院校及研究機關者,請附教師證書及歷年聘書影本各2份,其他規定請至本所網頁「最新消息」欄查詢。
十、經本所新聘教師評審委員會初步遴選通過者,須於接獲通知後於期限內補送前述應徵資料各5份。

截止日期:
2015年1月20日下午五時以前(資料寄達日期),以掛號寄達(106)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辦公室收(封面務請註明應徵者姓名及「應徵臺文所教師」字樣)。逾期不予受理。

起聘日期:
預定2015年8月1日。

附註:
一、初審通過者,臺文所將另行通知來所訪談(旅費自理),若未克參加,視同放棄應徵。

二、
洽詢電話:02-33664781
傳真電話:02-33664778
聯絡人:趙詠萱 幹事
E-mail:ntugitl@ntu.edu.tw

系統號:

O-004093

【徵才】中研院民族所徵求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研院民族所徵求專任研究人員

時間:

2014年10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誠徵專任助研究員(相當於助教授)或以上之學術研究人才

二、專長領域:社會或文化人類學及其相關領域

三、資格:已獲得或預定在2014年12月31日前獲得國內外相關領域 之博士學位,並具中文溝通能力者

四、申請助研究員應備文件(各四份):
1. 詳細履歷表、研究旨趣,以及未來研究計畫(以上三種均需提供中、 英文資料)
2.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或通過論文口試之證明
3. 博士論文或完整初稿(若使用中、英文以外之文字,需附中文或英文摘要,字數必須在三千字以上)
4. 已發表之代表性學術著作(若使用中、英文以外之文字,需附中文或英文摘要)
5. 研究所成績單
6. 推薦函兩封(請推薦人直接寄送本所)

五、申請副研究員或以上應備文件(各四份):
1. 詳細履歷表、研究旨趣、以及未來研究計畫(以上三種均需提供中、英文資料)
2. 博士學位證書影本
3. 已發表之代表性學術著作(若使用中、英文以外之文字,需附中文或英文摘要)
4. 任職國內外大學或研究機構之證明文件
5. 推薦函兩封(請推薦人直接寄送本所)
6. 副研究員以上層級資格須符合本院研究所組織規程之規定,投件前請洽聯絡人確認。

六、申請截止日期:2014年10月31日(以郵戳為憑)

七、資料請逕寄:
11529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樹民所長 收

如有任何疑問,請與所長室林芬安小姐聯繫
電子郵件:falin@gate.sinica.edu.tw
網址:http://www.ioe.sinica.edu.tw/

※有意應徵此職缺者,請至官網下載相關表格。

系統號:

O-004049

【獎助】2014年「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金」

標題:

【獎助】2014年「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金」

時間:

2014年10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獎助對象:
國內各大學具中華民國國籍之碩士班或博士班學生,其研究主題為中國上古史、宋明理學、明史、清末民初歷史相關者。

二、獎助名額:
獎助3名,每名獎金一千五百美元。獲獎者須於次年9月30日前提交研習成果報告書。如擬繼續申請該項獎助,該報告書為受評核資料之一。因獎助而發表之研究成果,請獲獎者於論文中註明。

三、申請時間:2014年9月15日起至10月15日止。

四、申請辦法:
請填妥申請表〔詳下方附件下載〕,並檢附在學證明、大學(含)以上歷年成績單、著作目錄、近二年已出版之代表作一種,以及推薦信〔詳下方附件下載〕一封(可由推薦人逕寄本所),郵寄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30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秘書室收。〔郵寄者以郵戳為憑,逾期概不受理。〕

聯絡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秘書室陳靜芬小姐

Tel: 02-27829555#240
Fax: 02-27831815
E-Mail: bihp2@asihp.net

※有意申請者請逕至官網下載申請書與推薦書。

系統號:

O-004045

【獎助】中研院史語所2015年「考古學門獎助研究生計畫」申請

標題:

【獎助】中研院史語所2015年「考古學門獎助研究生計畫」申請

時間:

2014年10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申請資格
國內外大學考古學相關學系之本國籍研究生。
學位論文研究主題與本所考古學門之研究範疇相關,或與本所典藏考古資料整理研究有關者。

二、申請期限:即日起至2014年10月15日止。

三、獎助期限: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期滿後得再申請1次)

四、獎助金額:
碩士生每人每月獎助學金新臺幣12,000元。
博士生每人每月獎助學金新臺幣24,000元。
獎助期間內經本所同意,最多可再領取一份院外單位提供之兼職酬金或獎學金,其金額上限為新臺幣8,000元;另辦理休學者即不符合獎助資格。

五、應備資料及申請方式:
申請表(可在官網下載)
大學或碩士班畢業證書、學生證影本(加蓋註冊章戳)
大學碩、博士班成績單。
學位論文研究計畫書(含參考著作目錄)
履歷
著作目錄、相關著作(最多3種)
所屬學校二位教授推薦信函(由推薦人逕寄本所)
意者請備齊上述資料一式3份(含正本)寄至: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註明:申請考古學門獎助研究生計畫);其中第4項、第5項及第6項請另附電子檔,郵寄至E-Mail: cfas@gate.sinica.edu.tw。

六、經本學門審核通過予以獎助者,需遵守下列相關事項:
由本學門研究人員給予指導。
每週到所日數以不少於2日為原則,並應參與本學門之學術研究活動。
得使用本所公用電腦設備、借閱本所圖書館書籍,本所得視情形調配研究空間。
每半年(6月及12月)應提供研究進度報告予指導人員,並於年度結束前10日提交研究報告備查,及舉行一場成果發表會。
其他未盡事宜,依照本所規定辦理。

七、本案洽詢電話:許小姐(02)2782-9555分機675,E-Mail:cfas@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O-004023

【獎助】中研院史語所2015年「人類學門獎助博士生計畫」徵選

標題:

【獎助】中研院史語所2015年「人類學門獎助博士生計畫」徵選

時間:

2015年12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申請資格:國內大學歷史學相關系所博士班之本國籍研究生,其研究主題與本學門之研究範疇相關者(以研究宗教史、醫療史、藝術史、上古史、秦漢史為優先)。

二、獎助期限:
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

三、應備資料及申請方式:
(一)申請表(請至官網下載)

(二)碩士畢業證書、博士班學生證影本(加蓋註冊章戳)

(三)碩、博士班成績單

(四)博士論文研究大綱或計畫書(5頁以內)

(五)履歷、著作目錄

(六)代表著作(最多3種)

(七)二位教授推薦信函

備註:以上(一)、(四)、(五)請另附電子檔傳回(e-mail帳號如下)。
意者請備齊上述資料一份(正本),寄至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門陳淑梅小姐收。

四、申請截止期限:即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

五、獎助金額:每人每月獎助學金上限為新臺幣24,000元,獎助期間內不得重複領取其他補助(含工作酬金);另辦理休學者即不符合獎助資格。

六、經本學門審核通過予以獎助者,需遵守下列相關事項:
(一)由本學門研究人員給予指導。

(二)獲獎助者應積極參與本學門之學術研究活動,並於獎助結束前須進行一次公開演講。(不限於論文發表,博士論文構想或問題探討均可。)

(三)每年6月應提交研究報告備查。

(四)得使用本所公用電腦設備、借閱圖書館書籍。

(五)其他未盡事宜,依照本所規定辦理。

七、相關資訊請洽陳小姐,電話:(02)27829555分機286,E-Mail:chen@asihp.net。

系統號:

O-004048

【獎助】國立歷史博物館「傅狷夫水墨畫獎助學金」

標題:

【獎助】國立歷史博物館「傅狷夫水墨畫獎助學金」

時間:

2014年10月2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宗旨:
為感謝名書畫家傅狷夫先生,以其生平代表傑作八十二幅,捐贈本館之高風義行,並為獎勵優秀藝術人才致力書法、國畫研究創作,俾以宏揚中華固有傳統藝術文化,特設置本獎助學金。

二、獎助學金來源:
由傅狷夫先生捐出之書畫材料費新臺幣參佰零壹萬柒仟元為獎助基金,並以其孳息每年發放獎助學金。本項基金並得接受熱心人士捐贈,以擴大其基金與孳息。

三、獎助學金組織:
本獎助學金設管理委員會管理之,置委員九人至十五人,由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聘請之。每屆聘期兩年,除本館館長兼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外,其他委員就藝術界水墨畫資深人士及社會公正人士聘請之。

四、獎助學金名額:
*(註)(一)水墨畫創作獎:每次1名。
(二)水墨畫理論獎:每次3名。
【註】本(一)項因今(2014)年之獎助學金孳息不足,僅能發放(創作獎)1名。

五、獎助學金金額:每名新臺幣五萬元。

六、申請資格:
(一)國內大專院校藝術科系之在校學生均可申請。
(二)已獲得其他獎金之論文不得重複申請本獎助學金。
(三)曾獲得本獎助學金者在三年內不得重複申請本獎助學金。

七、申請方式:
(一)採取推薦申請方式,即申請人須經大專院校藝術科系推薦,每校以推薦創作與理論各二人為限。
(二)創作獎申請人提交作品二件(尺寸150×90公分為限,以立軸裝裱),頒獎後一個月內執據前來本館領回,逾期由館方自行處理。
(三)理論獎申請人提交水墨書畫論文一篇紙本與磁片檔乙份,字數以八千字至一萬五千字為度(得檢附二年內發表之相關論文),論文配圖須取得合法版權;並填妥申請表及檢附相關資料始得辦理,不論獲選與否均不退回。

八、評審方式:
由本獎助學金管理委員會評審之。若無法選出優良作品,得從缺。

九、徵件日期
(一)自民國103年9月15日至103年10月20日止,以郵戳為憑,逾時退回。
(二)請以掛號郵件逕寄100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組收(並註明參加「傅狷夫先生水墨畫獎助學金」創作獎申請)。

十、本簡章奉館長核定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系統號:

O-004142

【獎助】第5屆傑出臺灣文獻獎與2014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得獎名單

標題:

【獎助】第5屆傑出臺灣文獻獎與2014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得獎名單

內容簡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第5屆傑出臺灣文獻獎,由陳仕賢榮獲傑出文獻推廣獎;廖振富、張德南榮獲傑出文獻研究獎。傑出文獻保存獎及終生文獻貢獻獎,本屆從缺。

陳仕賢先生,於民國90年回鹿港從事文史工作,至今已自費400餘萬出版文史相關書籍,分別有《鹿港龍山寺》、《寶殿篆煙鹿港天后宮》、《龍山聽唄鹿港龍山寺》、《彰化歷史散步》、《鹿港歷史散步》、97年《文化鹿港閩臺文化田野採集》、《鹿港老照片1930年代的鹿港》、《宗教鹿港》,《臺灣名園古厝1摘星山莊》等9本文史著作。另擔任《鹿港天后宮志》、《鹿港龍山寺志》之作者與總編輯;執行彰化縣文化局《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及網頁的建置;另參與撰寫有《鹿港書法大道巡禮》、《埔鹽大有陳順昌號古文書》、《走讀彰化縣》、《走讀臺中市》等活動專書。

廖振富先生,係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曾任臺灣師大臺文所教授、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78年以論文《唐代詠史詩之發展與特質》獲得臺灣師大碩士學位,85年完成博士論文《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著有專書《櫟社研究新論》、《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晩清到二二八》、《新修霧峰鄉志.文化教育篇》、《蔡惠如資料彙編與研究)等。100年負責策劃臺灣文學館「臺灣古典作家精選集」大型叢書,並主編《林癡仙集》、《林幼春集》、《在臺日人漢詩文集》3冊,另著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張德南先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56級畢業。曾任教於成德國中、新竹高中,退休後在新竹青草湖社區大學、風城社區大學擔任「新竹區域社會研究與踏查」課程,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竹縣市國民中學鄉土教材編輯指導老師。目前擔任新竹市文化局《竹塹文獻》雜誌編纂,「人物櫥窗展」(季展)編審,新竹文獻小組委員(民99迄今),「新竹市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遺址、文化景觀類」審議委員(第一屆迄今),並在新竹縣文化局擔任《新竹文獻》雜誌編輯,文獻出版品審議委員。自新竹中學任教以來,即從事區域社會發展研究,著力於新竹地區文獻輯錄與析解。撰修《新竹市志》〈卷首.人物.氏族〉、《續修新竹市志》〈大事記.人物〉等篇,及著有《鄭吉利號古契文書》,《新竹區域社會研究》2書。

另本2014年度申請獎勵出版文獻書刊,計有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及個人等36單位得獎,出版品合計89種,其中屬推廣性刊物70冊、學術性刊物15冊及地方志書4種。完整得獎結果可至官網下載檔案。

系統號:

O-004041

【獎助】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

標題:

【獎助】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

時間:

2014年12月1日截止

內容簡介:

【Background】
Established by 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 (RGC) of Hong Kong in 2009, the 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 (HKPFS) aims at attracting the best and brightest students in the world to pursue their PhD studies in Hong Kong's institutions.

【Eligibility】
Candidates who are seeking admission as new full time PhD students in the following eight institutions, irrespective of their country of origin, prior work experience and ethnic background, should be eligible to apply.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ngnan Universit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pplicants should demonstrate outstanding qualitie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research ability / potenti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leadership abilities.

【Fellowship Award】
The Fellowship provides an annual stipend of HK$240,000 (approximately US$30,000) and a conference and research-related travel allowance of HK$10,000 (approximately US$1,300) per year to each awardee for a period of up to three years. More than 230 PhD Fellowships will be awarded in the 2015/16 academic year*. For awardees who need more than three years to complete their PhD studies, additional support may be provided by the chosen institutions. For details, please contact the institutions concerned directly.

* Institutions in Hong Kong normally start their academic year in September.

【Selection Panel】
Shortlisted applications, subject to their areas of studies, will be reviewed by one of the following two Selection Panels comprising experts in the relevant board areas:
Sciences, Medic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Business Studies

系統號:

O-004038

【徵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專號徵稿啟事

【徵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專號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專號徵稿啟事

時間:

2016年1月截止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自1993年創刊,為國內第一本近代中國婦女史的學術專業刊物。本刊學術水準嚴謹,內容豐富,刊登學術論著及研究討論超過150篇,評介最新學術專書超過50本,並曾在國科會期刊評比中獲選為一級期刊。

自第21期(2013年6月)起,本刊由年刊改為半年刊,以便更快地呈現最新學術成果,同時希望藉著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對話,以較大的視野重新審思近代中國婦女與性別史,因此除了本刊核心領域外,中國與其它地區婦女與性別史的比較研究,以及性別理論對中國近代史的啟發與應用等課題,亦在收稿範圍。此外,本刊歡迎各種形式的成果發表,包括論著、研究討論、史料介紹與分析、研究概況、學術書評等。除了個別論文,本刊也不定期出版主題式專號,未來預計出版「宗教與性別」(徵稿已截止)及「圖像與性別」(2016年1月截稿)兩次專號,歡迎作者針對專號主題投稿。欲自行組織專號者,請事先與主編聯絡。

來稿請寄:(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一三○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主編收。或寄電子郵件至:mhwomen99@gmail.com。稿約及撰稿格式等投稿事宜,請參閱本刊網站:http://www.mh.sinica.edu.tw/rwmch.aspx

系統號:

O-004122

【徵稿】政大史粹第27期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政大史粹第27期徵稿啟事

時間:

2013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政大史粹》為一份公開的學術集刊,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刊,本期截稿日期為2014年10月15日,歡迎海內外學者踴躍賜稿。

1.有關歷史學的學術論文(正文內容壹萬伍千字左右,不超過貳萬字)、研究討論(不超過壹萬字)、書評(約參仟字左右,不超過伍千字)等論述皆可。來稿請依照本刊撰稿格式撰寫,並檢附英文標題、作者中、英文姓名與就學(服務)單位,中、英文摘要(約300-500字),中、英文關鍵詞(5-6個)與徵引(參考)書目;中文書評請附該書作者及書名之英文譯名。

2.來稿請勿一稿多投,且以未曾刊載於其他出版品(含論文集、專書、學報、期刊等)者為限。

3.稿件格式請見附件。

4.來稿一律委請校內外專家學者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匿名審查,審查後本刊編輯委員會決定刊載與否;本刊有權要求決定來稿全文是否一次刊載,並有刪改與要求作者修改之權利。如不願接受修改,請預先註明。

5.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物之版權問題(如圖、表及長引文等),請作者先行取得版權持有者之同意。

6.來稿請繳交以MS-Word 繁體中文版處理後之電子檔,若有特殊需要請另行繳交紙本;又請註明聯絡方式,以便聯繫。

7.來稿一經審查通過,出刊前須由作者自行負責校對,內容亦由作者完全負責。出刊後致送作者當期《政大史粹》壹本及抽印本廿份,恕不另奉稿酬。

8.來稿請寄至:
臺灣臺北市(116)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 號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政大史粹》編輯委員會
電話(02)2938-7044 傳真(02)2939-0257
電子郵箱:his1999@nccu.edu.tw

系統號:

O-004096

【徵稿】《臺灣學誌》第11期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臺灣學誌》第11期徵稿啟事

時間:

2014年10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1.《臺灣學誌》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出版之學術期刊,訂於每年4月、10月出刊。舉凡有關臺灣文化、語言、文學、歷史、傳播、政治、社會變遷等臺灣研究領域之學術性論文,均歡迎賜稿。

2.徵稿類型包括:一般論文、專題論文、書評。

3.第11期專題:性別與臺灣文學、影像、文化(徵稿不限專題論文)

4.第11期發行時間:2015年4月。

5.第11期徵稿期限:即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

6.論文繳交須含紙本二份及電子檔一份。繳交內容包含:(一)論文全文;(二)投稿者資料表。

7.詳細徵稿訊息請務必參見本系網站「臺灣學誌」專區: http://www.tcll.ntnu.edu.tw/ad/super_pages.php?ID=ad2

系統號:

O-004021

【徵稿】《臺灣師大歷史學報》徵稿

標題:

【徵稿】《臺灣師大歷史學報》徵稿

時間:

長期徵稿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稿約
一、本刊於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內容以史學專論、研究討論、書評為主,歡迎未出版之史學論著來稿。

二、請參照本刊撰稿格式撰寫,存普通文字檔。文長請勿超過三萬字,來稿請附英文篇名、中文摘要(三百至五百字)、英文摘要,與中、英文關鍵詞。

三、來稿由本刊編輯委員會約請相關專家學者審查,通過後刊載。

四、如經刊載,不付稿酬,致送作者當期學報三本、抽印本三十本。

五、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版權問題(如圖、表及長引文等),請作者先行取得版權持有者之同意。

六、本刊與華藝數位藝術股份有限公司簽訂電子期刊合作出版計畫,來稿刊載後如同意收於該電子期刊,請附授權同意書。

七、來稿請繳交電腦文書處理後之稿件電子檔(如有特殊需要請另提供紙本),並附作者中文及英文姓名、服務單位、職稱、地址、電話或e-mail 等聯絡資料。

八、投稿或相關編輯事項之函件,請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辦公室。

地址:106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 號
電話:(02)7734-1504
E-mail:ntnuhistory@gmail.com(主旨請註明「學報投稿稿件」)

系統號:

O-004022

【徵稿】《清華中文學報》稿約

標題:

【徵稿】《清華中文學報》稿約

時間:

長期徵稿

內容簡介:

1.《清華中文學報》創立於2007年9月,是以中國文史哲及跨領域研究為主的學術刊物,園地公開,歡迎海內外學者賜稿。

2.本刊歡迎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訪談、思想觀點評論、學術現況反思等各類稿件。同時,也期待任何活化中文領域研究的論述形式。

3.本刊為半年刊,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傳統卷冊和電子媒介雙軌並行,全年收稿。本刊採行「隨到隨審」制,審稿期約三個月。

4.來稿以未曾發表為限;已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不予收錄。凡發現一稿兩投或侵害他人著作權者,日後本刊將不接受其稿件。

5.本刊以中、英、日文稿件為主。中文論文以不超過三萬字、英文論文以不超過A4紙30頁、日文論文以不超過A4紙55頁為原則,書評以三千字為限。特約稿件則不在此限。

6.本刊設編輯委員會,處理集稿、審稿、編印及其他與出版有關之事宜;來稿均經隱名審查人與編輯委員會審查,採用與否,將以書函通知。請自留底稿,來稿不再退還。

7.來稿格式請參考本刊所附之撰稿格式,以利作業。

8.文稿既接受刊登,來稿人應協助校稿,並有提供原始引用文獻以供檢覈之義務。

9.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著作權問題(如圖、表、照片及長引文等),請作者先行取得著作權持有者之同意。來稿請勿發生侵害第三人權利之情事,如有抄襲、重製或侵害等情形發生時,概由來稿人承擔法律責任,與本學報無關。

10.本刊著作者享有著作人格權,本刊享有著作財產權;日後除著作者本人將其個人著作結集出版外,任何人基於任何目的之翻印、轉載、翻譯等皆須事先徵得本刊同意後,始得為之。

11.通過刊登之論文,作者同意授權本刊得以紙本、光碟及網路等出版方式發行;並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等資料庫業者,進行重製,透過網路提供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視需要酌作格式之修改。若僅同意以紙本形式發表者,請特別註明。

12.來稿刊出後,一律贈送當期《清華中文學報》兩本,抽印本二十份,不另付稿酬。書評作者贈當期二冊,不另贈抽印本。

13.來稿連同檔案,一律請附︰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限五百字以內)、中英文關鍵詞(三到六個),文末請附「引用書目」。並請另紙註明中英文姓名、服務機構、職稱、通訊地址、電話、傳真號碼、電子郵件帳號等聯絡資料,以便聯繫論文出版等事宜。

14.來稿請寄《清華中文學報》編輯委員會,地址:
•30013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 號
國立清華大學 中國文學系

•E-mail: thjcl@my.nthu.edu.tw

•線上期刊網址:http://www.cl.nthu.edu.tw/files/11-1278-7432.php

線上期刊網址:http://www.cl.nthu.edu.tw/files/11-1278-7432.php

系統號:

O-004019

【徵稿】《臺北大學中文學報》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臺北大學中文學報》徵稿啟事

時間:

長期徵稿

內容簡介:

一、本刊為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發行之學術刊物。

二、本刊以發表中國語文與中國思想及其相關領域之研究為主。

三、來稿以不超過兩萬字為原則,請參照「《臺北大學中文學報》撰稿格式」。

四、本刊稿件須通過兩位外審之匿名評審方能刊登。若屬於外稿,亦可交由一位校外專家與一位本系專任教師審查。

五、來稿一經刊登,致送本刊2本及抽印本50份,不支付稿費。

六、本刊不接受任何已刊登之論文,來稿請勿再投寄其他刊物。

七、本刊僅接受國內外大學專兼任教師的投稿。如有相當於同等級教師之專業人士投稿,此資格認定由本刊編輯審查委員會決定之。

八、本刊為半年刊,於每年3月及9月出刊,截稿日期分別為5月31日及11月30日。

九、寄件方式:檢附論文2份及個人資料表、著作權授權書(均含電子檔)寄到23741臺北縣三峽鎮大學路151號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編審委員會」收;聯絡方式:02-86746708,chinese@mail.ntpu.edu.tw

十、投稿著作所有列名作者皆同意其投稿之文章經本刊刊登後,即授權本刊單位以非專屬授權之方式再授權國家圖書館、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收錄於「國圖遠距圖書服務系統」、「凌網科技HyRead平臺」、「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或其他資料庫中,並得為重製、公開傳輸、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等行為。為符合資料庫之需求,並得進行格式之變更。

系統號:

O-004020

【徵稿】Academic Journal of Local History and Gazetteers Call for Papers

標題:

【徵稿】Academic Journal of Local History and Gazetteers Call for Papers

內容簡介:

1. This is an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dedicated to promoting research in local history and gazetteer compilation, and exploring the use of those cul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journal covers the following subfields: history of gazetteers, compilation of gazetteers and yearbooks, gazetteer characters, review of gazetteers,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gazetteers, genealogical research, folk literature and documents, oral history, field investigation, resource sharing, etc.

2. The journal is manag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 in Ningbo, China, a non-entity academic organization led by the Office of the Chinese Local Gazetteer Steering Group, and is located at the Local Gazetteer Office of Ningbo Municipal Government. The journal is to be published in book form by Zhonghua Book Company twice a year in May and November, starting in late 2014.

3. The journal is publish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only. In principle, articles should be no more than 20,000 characters in Chinese, or no more than 10,000 words in English. The editor may return the manuscript to the author for revision if the limit is exceeded. Book reviews are up to 6,000 characters in Chinese or 5,000 words in English. Specially invited papers are arranged separately.

4. Manuscript submissions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it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summari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ith 200-500 words respectively; five keywords eac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and author's personal information including name, gender, academic positio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stitution, mailing address with postal code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such as e-mail, telephone and fax numbers. For a book review in Chinese, please include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title and the author. For a book review in English, please include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title and the author.

5. When citing reference sources in the manuscript, please select authoritative editions and proofread with the original texts for accuracy. Please list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t the end of the manuscript. The bibliography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references actually cited in the manuscripts, excluding any items not directly used. For translation manuscripts of any publication, please submit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with the authorization for translation, and indicate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publication source. All the related images must be attached, or sent in the package, in .jpg format,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marked in the text. The author is responsible for acquiring the images and the authorization for use.

6.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the journal should never have been published, neither in print nor on the web. The journal accepts one manuscript at a time from the same author in principle. For a conference paper, it is the author’s responsibility to confirm that the conference has no plan to publish proceedings.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the journal must not be submitted simultaneously for other publishing purposes; if that should happen, the journal will exclude the author from future publication.

7. After passing the initial editorial review, each manuscript will be sent to two specialists for anonymous peer review. If an author wishes to withdraw, please email the request to the journal within 15 days after the submission; however, if the journal has completed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of the manuscript by the time of withdrawal, no alternative submissions from the same author will be accepted for a year. The journal publishes no more than one paper from the same author within a year. The editorial board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vise the manuscripts. If any author is not willing to accept editorial revision, please declare in written when submitting. The editor will inform the author whether a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shing within three months after receiving it.

8. The journal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for copyright issues related to a manuscript’s contents, such as charts, tables, long citations, etc. Author should obtain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copyright holders before submitting the manuscript to the journal. Manuscripts must not violate the copyright of any third party. If any violation, such as plagiarism or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should happen, the author, not the journal, shall have the sole legal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9. The author owns the copyright of his/her published works, and the journal owns exclusive right of usage. Any reprint, reproduction or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shed works are required the written consent from the journal in advance, except when an author publishes his/her own collective works.

10. In addition to the printed version, the journal may publish online versions and compact discs, as well as authorizing users for downloading, printing, browsing, etc. The journal may change the format and styl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digitalization. In such cases, the journal will not offer additional royalties or fees for the published articles. If an author wishes his/her works to be published in print only, please specifically declare so when submitting for publishing. If no declaration is filed, the author will be regarded as having accepted the above activities.

11. The journal pays royalty to authors based on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visions. The journal provides the author three copies of the issue in which the author’s article is published and twenty copies of the article offprint. The royalty includes the reward for the right of usage, such as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compilation,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n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If there are reservations about this practice, please declare them when submitting for publishing.

MAILING ADDRESS
Academic Journal of Local History and Gazetteers
Editorial Board
Local Gazetteer Office of Ningbo Municipality Government
79 Cangshui Street, Changsha Building, 8th Floor
Ningbo, Zhejiang 31500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LEPHONE
86-574-87202955 (Zhang Shiqing)
86-574-87288651 (Gao Shuming)
86-574-87208099 (Fang Ning)

FAX
86-574-87288239

EMAIL ADDRESS
szxk2014@126.com

系統號:

O-0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