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日本帝國與殖民地:人流與跨境」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日本帝國與殖民地:人流與跨境」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日至3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3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聯絡人:

Tel: 886-2-2652-5350

內容簡介:

10月2日
9:05-10:35
主持人:林修澈(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
殖民地臺灣與日本內地盲人的流動與跨界(邱大昕,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戰前臺灣人北婆羅州斗湖移民史(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10:55-12:30
【專題演講】
植民地期臺灣の日本人商工業者に関する調査體験--三好徳三郎と木村匡の場合(波形昭一,獨協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主持人: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14:00-15:30
主持人:劉翠溶(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長嶺林三郎與近代臺灣畜產改良之展開(吳文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
與談人:陳慈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工手學校與臺灣總督府的營繕事業:以尾辻國吉為例(蔡龍保,國立臺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黃俊銘(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15:50-17:40
主持人:賴澤涵(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榮譽教授)
20世紀前半東亞週邊區域:朝鮮與臺灣之間的人口移動(金炅一,韓國精神文化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張隆志(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滿洲國的流浪:朝鮮人的滿洲移民與生活(尹輝鐸,南韓東亞大學教授)
與談人: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10月3日
9:30-11:30
主持人: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日本弁護士協會臺灣支部について(小野博司,日本神戶大學大學部法學研究科淮教授)
與談人:吳豪人(輔仁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自由法曹團在日治臺灣之活動與影響(陳宛妤,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鞏固國權或擁護人權:臺灣日治時期司法官社群的職業角色分析(曾文亮,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與談人:劉恆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副教授)

13:30-15:00
主持人:李力庸(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
帝國擴張與產業南進:試論太平洋戰爭期的臺灣(洪紹洋,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與談人:高淑媛(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臺電與南進:以廣東省為中心的技術人才派遣(林蘭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與談人:黃紹恆(國立交通大學客家學院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15:20-16:50
主持人:黃富三(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性別視角下的日本帝國域內移動與跨境:以臺日兩地女性歷史敘述為中心(洪鬱如,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教授)
與談人:遊鑑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女性歌人尾崎孝子的移動與殖民地經驗(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朱惠足(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16:50-17: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許雪姬、鍾淑敏、陳姃湲、曾文亮

系統號:

C-004072

文化、藝術與社會研討會

文化、藝術與社會研討會

標題:

文化、藝術與社會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3至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大樓1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內容簡介:

10月3日
9:30-10:50
【專題演講】
A Sociology of Art (Vera L. Zolberg, Sociology Department,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11:10-12:25
Chair: Chia‐Ling Lai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Touris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ood Gifts: Aesthetics of a Neighborhood Event in Shanghai (George Kaye, Founder of ARTSpring Curator Hub)
Rethinking ‘Culture’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Heritage (Shuk‐Mei Agnes Ku,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ga‐events, Complexity and Creativity: On Art Museums’ Play of Boundary‐crossing and Historical Ontology in 2012 London Olympic/Paralympics and 150 Years Gustav Klimt (Chia‐Ling Lai, Graduate Institut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Tourism,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13:30-14:20
主持人:紀元文(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舌尖上的永續觀光(林怡潔,中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從「烹飪」到「廚藝」:法國料理邁向藝術領域之過程(蔡倩玟,高雄餐旅大學臺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

14:40-16:20
主持人: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
痛苦、復甦與商業化:論禁歌時代歌仔本「根莖」生成變化(1945‐1990)(石計生)
准商業劇場《臺灣舞孃》在社會文化脈絡中的形構(厲復平,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和雲門動在一起:「雲門舞集舞蹈教室」的身體論述與品牌實踐(吳忻怡,中央大學通識中心)
文化翻譯在臺灣:Bourdieu 的翻譯社會學的解讀(劉俊雄,仁德醫護管理專校通識中心)

10月4日
9:20-11:00
主持人: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保守的抵抗:在美國近來的經濟重整期間,透過改造五○年代汽車文化以形塑多樣的自我認同(孔建宸,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夢幻與罪惡:巴黎作為現代性城市原型的兩面性(高榮禧,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德國中世紀徽章的變遷與影響(林純潔,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
火山噴發的多重印象:自然景觀與歐洲歷史變遷(王濤,南京大學歷史系)

11:20-12:35
主持人:黃聖哲(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數位科技也可以是好生意:時尚文創與科技藝術融匯的初探性研究(邱誌勇,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日本遊戲敘事的發展與變遷:以「太空戰士」為例(李世暉,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學位學程)
碎形上身:想像數位複製時代,藝術與人的未來(裴元領,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13:40-14:55
主持人:黃瑞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死亡、儀式經濟與逾越——論巴塔耶對前衛劇場儀式主義的啓示(吳承澤,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
哈伯馬斯論後世俗社會中的宗教問題(黃瑞祺)、(黃金盛,博士後研究)
阿多諾論文化與行政之間的關係(黃聖哲,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15:15-16:30
主持人:許嘉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當代華人文物藝術拍賣市場之形成(李玉瑛,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時間之凝視:江詩丹頓「藝術大成」系列之藝術表現模式及其一些社會文化意涵(許嘉猷)
韓國設計產業發展系統的探討(黃偉倫,中華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系統號:

C-004098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4年會:當代人類(學)處境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4年會:當代人類(學)處境

標題: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2014年會:當代人類(學)處境

時間:

2014年10月3至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聯絡人:

Tel: 02-2939-3091#50518、50552;E-mail: tafea@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將於2014年10月3至4日(周五至周六)於國立政治大學舉辦2014年會,今年以〈當代人類(學)處境〉(Contemporary Human Conditions and Anthropologies)會議主題舉辦研討會。本次學會年會期間,正逢WCAA(The World Council of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s)首次在臺北舉辦其年度會議,屆時將有全世界數十國人類學機構的主要負責人與會。藉此難得的機會,此次2014年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年會中,也將與該會以及主辦方中研院民族所,合辦包括panel討論在內的相關活動,以增進雙方的互動與交流。

本年會共安排40場論文發表,詳細議程請參考:http://140.119.48.13/doc/2014%20agenda.pdf - See more at: http://www.taiwananthro.org.tw/news/1491#sthash.9RAGOhUL.dpuf

系統號:

C-004127

2014法鼓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系列學術研討會:社會企業與創新

2014法鼓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系列學術研討會:社會企業與創新

標題:

2014法鼓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系列學術研討會:社會企業與創新

時間:

2014年10月3至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家圖書館、法鼓山海會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法鼓文理學院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北京清華大學NGO研究所、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Tel: 02-8978-2110#8005;E-mail: degui@ddc.edu.tw

內容簡介:

10月3日
►本日研討會地點為國家圖書館
9:00-10:20
主持人:曾濟群(2014法鼓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系列學術研討會主任委員)
主題演講:許士軍(元智大學名譽講座教授)、盧徳之(華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10:40-12:00
【第一場 社會企業】
►4樓421教室
主持人:袁瑞軍(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發表人:阮耀啟(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勝分(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張其恆(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副教授)、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4樓422教室
主持人:白秀雄(臺北富邦銀行基金會董事長)
發表人:徐家良(上海交通大學公共管理系教授兼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定銘(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教授)
與談人:丘昌泰(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林閩鋼(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

13:30-14:50
【第二場 社會創新】
►4樓421教室
主持人:周麗芳(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
發表人: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鄧國勝(北京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與談人:張奕華(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輔導與諮商碩士學程主任)、陳金貴(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4樓422教室
主持人:丘昌泰(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
發表人:黃世輝(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教授)、林閩鋼(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
與談人:王俐容(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教授)、黃德舜(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15:10-16:30
【第三場 跨域治理】
►4樓421教室
主持人:鄧國勝(北京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發表人:盧永彬(上海交通大學公共管理系助理教授)、孫煒(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劉宜君(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兼主任)、林淑馨(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4樓422教室
主持人:蘇彩足(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發表人:金錦萍(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胡小軍(廣州中山大學智庫中心執行主任)
與談人:劉阿榮(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教授兼通識教學部主任)、李世暉(政治大學國際學院日本學程副教授)

16:30-17:30
【綜合座談】
主持人:江明修(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引言人:周麗芳(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袁瑞軍(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10月4日
►本日研討會地點為法鼓山海會廳
9:50-12:00
參訪法鼓山

13:30-15:10
【宗教與慈善事業工作坊】
主持人:惠敏法師(法鼓文理學院校長)
引言人:何日生(慈濟慈善基金會發言人)、丘仲輝(愛德基金會副董事長)
與談人:果器法師(法鼓山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張麗君(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主任)、洪智杰(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錦芳(中華兒童關懷協會秘書長)

15:30-17:10
【社會企業與創新工作坊】
主持人:陳定銘(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教授)
引言人: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呂朝(恩派NPI主任)
與談人:郭登聰(輔仁大學非營利組織碩士在職專班主任)、王鵬超(光原社會企業董事長)、于曉剛(雲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廣中心綠色流域主任)、徐啟智(北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新工場協力中心總幹事)、張國遠(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系統號:

C-004155

記憶臺灣,展望世界──2014世界記憶與圖書文獻保存再利用研討會

記憶臺灣,展望世界──2014世界記憶與圖書文獻保存再利用研討會

標題:

記憶臺灣,展望世界──2014世界記憶與圖書文獻保存再利用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6至7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Tel: 02-25558484

內容簡介:

10月6日
10:10-11:10
【專題演講】
世人共享的世界記憶:計畫精神與執行準則(Dr.Roslyn Russell,世界記憶國際諮詢委員會前任主席)

11:10-12:10
【專題演講】
朝向平衡而具全球性意義的世界記憶計畫(Dato' Habibah ZON YAHAYA,世界記憶國際諮詢委員會前任委員)

13:30-16:30
【臺灣記憶典藏到數位人文推廣】
主持人:施國隆(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工程(宋美珍,國家圖書館知識服務組編輯)
我們共同的臺灣記憶:跨越兩個時代的日記文獻(許雪姬,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國家人權文獻遺產典藏與再利用(王逸群,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臺灣記憶數位典藏計畫推動經驗(蔡炯民,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執行長)

16:30-17:10
【綜合座談:臺灣記憶的保存與推廣】
主持人:施國隆
與談人:國內外講者

10月7日
9:30-12:00
【亞太區推動世界記憶之經驗分享】
主持人:丘如華(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
從文獻遺產到世界記憶:澳洲經驗(Dr.Roslyn Russell)
從守護家鄉珍貴記憶開始:世界記憶山本作兵衛煤礦紀錄繪畫(安蘇龍生,日本福岡縣田川市石炭歷史博物館館長)
澳門文獻遺產申報《世界記憶名錄》之回顧與展望(楊開荊,澳門基金會首席顧問高級技術員)

13:30-16:50
【記憶臺灣展望世界】
主持人:臧振華(中央研究院院士)
臺灣記憶:原住民口述歷史研究(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臺灣記憶:新港文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李壬癸,中研院院士)
臺灣申請甲骨文登錄世界記憶案例分享(李宗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歷史文物館主任)
國家檔案多元風華再現(國家檔案局代表(暫定))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陳世榮,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編輯)

16:50-17:30
【綜合座談:從臺灣記憶到世界記憶】
主持人:臧振華
與談人:國內外講者

系統號:

C-004161

「以物觀物:臺灣、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國際研討會

標題:

「以物觀物:臺灣、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17至18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山大學圖資大樓(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及文學院

聯絡人:

E-mail: chsc705@mail.nsysu.edu.tw

內容簡介:

10月17日
9:50-10:40
【專題演講】
主持人:王璦玲(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學院副院長)
「以物觀物」與東亞文化史研究(石守謙,中央研究院院士)

11:00-12:20
【神與物遊:物我思維】
主持人:顏崑陽(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由「物—我」思維,看「漢魏風骨」和「比興寄託」(元鍾禮,Professor,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物中有我:觀日本庭園(宋灝,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
模山範水──季麒光園林書寫的時代意義與美學意涵(王建國,臺南大學國文學系副教授)
我意泉湧,隨物賦形:論中國古典詩之意物不稱與相稱(朱天,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風土、物象與意義】
主持人:蔡振興(淡江大學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Describing Colonial America: the Discourse of Natural History in William Wood’s New England’s Prospect(盧莉茹,國立中山大學外國文學系副教授)
鳳凰於飛──我國婚姻禮俗中的「飛禽」角色及功能探討(杜明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裡爾克物詩裡的物質精神與精神物質(張依蘋,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講師)
華麗再現:三地門排灣族女性婚禮服飾之美感表現研究(葉雅庭,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文化行銷部企劃人員)

13:30-14:20
【專題演講】
主持人:單德興(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Uranium(David L. E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4:30-15:50
【日常.微物.互文】
主持人:陳昌明(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史緣地緣互文,他者我們同體──在王威智《地圖繪製學》的莫比烏斯帶(Mobius strip)重逢(賴芳伶,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飲饌與詩──清領與日治時期臺灣「宴飲詩」的類型、功能及其變異(施懿琳,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菸草,在尼古丁外的另一章(洪馨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The Intended Food, the Extended Mind: The Memory Production of Food in Modern Poetry(Alvin Dahn(陳建龍),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hD Candidate)

【物質記憶與文化母題】
主持人: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物質、記憶、文化書寫──「太平天國」的視域融合與文化轉義現象(高桂惠,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日治時期殖民地的觀光凝視——以淡水線鐵道為討論中心(王怡茹,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
臺灣華語電影中的礦坑空間(劉芳礽,中山大學外文系博士後研究員)
單車北京與殘酷青春: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中的物件、城市與少年敘事(莊家瑋,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16:10-17:30
【情以物遷:生命書寫】
主持人: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國文學系教授)
Everyday Life in Doris Lessing’s Autobiography(陳艷薑,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Professor)
梁秉鈞飲食詩中的文化鄉愁(鄭智仁,高雄醫學大學語言與文化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時過景遷之後──試論澳門詩人賀綾聲的地誌詩學(餘少君,國立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澳門城市大學通識教育部兼任講師)
旅行的終結:馬摩西與姚拓的搬遷物語(賀淑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所博士候選人)

【博物:差異與互文】
主持人:王儀君(國立中山大學外國文學系教授)
博物書寫與價值論述:日本江戶時期唐通事教材的庶民色彩(許麗芳,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
The Little Girl and her Doll: Imagination of the World in Taiwan Youth’s Literature(賴淑芳,國立中山大學外國文學系教授)
海洋類博物館之物件展示與敘事手法(陳尚盈,國立中山大學劇藝系副教授)
古典形式的異域想像:謝雪漁《陣中奇緣》仿異國空間的山水地景(殷豪飛,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10月18日
9:00-9:50
【專題演講】
主持人:嚴志雄(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體物紀事:東亞傳統詩論與即物主義創作觀(杜國清,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教授)

9:50-10:4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李有成(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藝術之為物:一個中國美學問題的當代反省(Rethinking Artifact as Thing in Chinese Aesthetics)(劉千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11:00-12:20
【詩:抒情與即物】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謝靈運詩中的人與物――以詩語「賞」爲線索(佐竹保子,東北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
江戶時代後期的漢詩與俳句(朱秋而,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Personal Narratives and the Intertextual Situating of Things in Taiwan Tanka Association Poetry (Dean A. Brink, English Department, Tamkang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物/我流動:從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物體系》論鐘文音《最美的旅程》(羅夏美,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語言與物】
主持人:曾銘裕(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
臺灣物質文化嘉季祭――語料庫紀錄與分類(許長謨,文藻外語大學應華系教授)
漢越文化詞語對比研究與對越漢語教學(阮黃英,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化系副教授)
中英景點介紹物件描寫及其蘊涵之世界觀(蔡美智,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山海地誌中的生態書寫傳統――達悟語之談物說史(胡正恆,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助理教授)、(林子晴,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教授)

13:30-14:50
【跨越疆界與物質文化】
主持人:廖美玉(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
由沈、季二序看東吟社的吳地因數(龔顯宗,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異世、異族與異域──臺灣三篇仿〈赤壁賦〉之書寫研究(王淑蕙,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出有入無」:由道家思想管窺約翰.凱吉(John Cage)之樂思(黃潔莉,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
明清時期臺灣古典詩中的荷蘭遺跡(徐禎苓,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生)

【物質流動與文化翻譯】
主持人:張淑麗(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教授)
由蘇州「洋風版畫」仕女圖像探討十八世紀西風東漸現象(徐文琴,高雄市立空中大學文化藝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再探失能主體的物質性:身體與空間的思辯(孫小玉,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邱大昕,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申報》在臺灣、新加坡的流動與互動──以《臺灣日日新報》、《三六九小報》、《叻報》文學作品為例(許俊雅,國立臺灣師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從日治臺灣報刊雜誌譯介「物種進化論」的知識脈絡與翻譯語詞探討傳統文人的接受觀點(吳毓琪,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15:10-16:30
【觀物現象學】
主持人: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Cultural Object in light of 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 in Husserl(遊淙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兼所長)
作為自身的語言——硯銘的意義世界(李溪,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
米氏雲山與瀟湘(吳湘,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
「真賞齋」中物:明代中期文人的收藏與玩好(劉耕,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物件展演與敘事】
主持人:陳福仁(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Theorizing pain, ecophobia, and the material turn ( Simon C. Estok, Professor at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The Play is the Thing: Richard Schechner’s “Play” of the Ramlila of Ramnagar(蘇子中,Su Tsu-Chu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rofessor)
居家?狂野?:十九世紀瘋狂拼布故事的「真/針婦德」(羅宜柔,文藻外語大學英文系暨研發處英文系副教授暨研發處學術發展組組長)
The Stone Motif in Samuel Beckett’s Embers: The Bi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葉姿青,中山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16:40-17: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張瓊惠(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Object Lessons: The Macartney Embass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vereignty ( Teemu Ruskola, 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Professor of Law)

系統號:

C-004120

第五屆白沙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五屆白沙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18至19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彰化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彰化縣彰化市進德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林鳳宜,Tel: (04) 723-2105#1933;E-mail: lisa@cc.ncue.edu.tw

報導者:

林鳳宜

內容簡介:

10月18日
10:00-12:00
【主題演講】
講題待定
主講人:施添福
主持人:李宗信

13:00-14:30
【地圖史與族群歷史地理】
主持人:施添福
彰化入門:連瑪玉的福爾摩沙故事(林欣宜)
與談人:謝仕淵
五萬分一蕃地地形圖之研究(黃清琦)
與談人:鄭安睎
清代臺灣方志中臺灣府城城池圖的探討(石文誠)
與談人:林欣宜

15:00-16:30
【歷史地理資訊系統】
主持人:蔡泰彬
清末番租的分布及其歷史意涵(李宗信)
與談人:孟祥瀚
運用新舊地籍圖於臺灣古城空間結構復原研究之探討(廖泫銘、廖德宗)
與談人:葉高華
明代萬恭治理鎮江運河與瓜洲運河(蔡泰彬)
與談人:曾賢熙

16:30-18:00
【空間與權力】
主持人:呂理政
領袖名與紀念的空間政治:臺灣的中山、中正地名之比較研究(葉韻翠)
與談人:黃雯娟
命名的政治:臺南市街道命名的歷史地理分析(黃雯娟)
與談人:葉韻翠
近代天津義務教育的普及過程--以公立小學地理分佈的變遷為中心(戶部健)
與談人:許佩賢

10月19日
9:00-11:00
【主題演講】
講題待定
主講人:飯島涉
主持人:顧雅文

11:00-12:30
【疾病史】
主持人:飯島涉
氣候變化與清代以來雲南的鼠疫流行(李玉尚)
與談人:郭俊麟
日治時期臺灣防疫體制下的獸疫預防接種與血清製造地變化(沈佳姍)
與談人:張淑卿
1905-1910日本大阪鼠疫大流行的時空意涵(郭俊麟)
與談人:李玉尚

13:30-15:00
【地方史】
主持人:黃富三
十七世紀濁水溪沖積扇的南島語族歷史地理(康培德)
與談人:詹素娟
番界與族群命運:以清代阿里山番從土番到歸化生番為例(吳育臻)
與談人:汪明輝
試驗場與熱帶殖民地--初探美屬菲律賓之農業的歷史地理(葉爾建)
與談人:黃富三

15:30-17:00
【水利史與文化地理】
主持人:黃富三
水利秩序之形成與挑戰——以後村圳灌溉區為中心之考察(1763-1945)(李進億)
與談人:陳鴻圖
客家基督教區域的形成:19至20世紀粵東巴色會擴散的機制與影響(陳麗華)
與談人:王政文
日治時代高雄州地方宗教組織的區域性(許淑娟)
與談人:溫振華

系統號:

C-004079

第十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語言與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十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語言與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語言與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4至2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十三樓國際會議廰(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湯碧珠助教,Tel: (04)22857078-801

報導者:

湯碧珠助教

內容簡介:

10月24日
9:40-10:40
【專題演講】
主持人:陳淑卿(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從記音到專義──從新出土識字教材看秦漢時期漢字發展的大趨勢(陳昭容,中央研究院)

10:50-12:10
►1301會議室
主持人:韓碧琴(中興大學)
《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敬毖》第六篇研究(季旭昇,文化大學)
特約討論人:朱歧祥(東海大學)
清華簡《繫年》所見戰國時代的「楚」認識(小寺敦,日本東京大學)
特約討論人:蘇建洲(彰化師範大學)
《上博八.蘭賦》釋讀(高榮鴻,勤益科技大學)
特約討論人:高佑仁(中央大學)

►1308會議室
主持人:莊雅州(元智大學)
《毛詩》韻例研究──以「抱韻」為討論對象(丘彥遂,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張慧美(彰化師範大學)
雅俗文學對平仄的迷思(金周生,輔仁大學)
特約討論人:李建福(中興大學)
北京話的「正音」和「俗音」與漢語標準音的取捨(黃靈燕,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特約討論人:耿志堅(彰化師範大學)

13:30-15:15
►1301會議室
主持人:朱歧祥
息公子朱銅器的新認識以及相關問題討論(蘇建洲)
特約討論人:何樹環(中山大學)
試論楚簡中「童」字及從「童」之字(羅凡晸,臺灣師範大學)
特約討論人:袁國華(香港恒生學院)
〈王居〉考釋四則(趙苑夙,東海大學)
特約討論人:陳美蘭(暨南國際大學)
論《集篆古文韻海》所錄特殊美術字體(林聖峯,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李綉玲(逢甲大學)

►1308會議室
主持人:許學仁(東華大學)
訓詁考據之外──《詩》義解釋背後的一些問題(呂珍玉,東海大學)
特約討論人:黃忠慎(彰化師範大學)
從鄉土語言的特質論華文文學的正俗(姚榮松,臺灣師範大學)
特約討論人:廖瑞銘(中山醫學大學)
工作記憶對國際學生華語學習之影響研究(朱我芯,臺灣師範大學)、(陳宗穎,臺灣師範大學)
特約討論人:胡潔芳(臺北市立大學)
華語作為第二語言語音規範與從俗之案例研究(陳春美,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周美慧(臺北教育大學)

15:40-17:00
►1301會議室
主持人:姚榮松(臺灣師範大學)
唐代《九經字樣》正俗字觀探微(袁國華)
特約討論人:許學仁
明刻《紅梅記》俗字研究(巫俊勳,東華大學)
特約討論人:蔡忠霖(臺灣師範大學)
阮元「文筆說」以訓詁考文章之思維及其侷限(陳志峰,世新大學)
特約討論人:賴貴三(臺灣師範大學)

10月25日
►本日場地為1301會議室
9:15-10:15
【專題演講】
主持人:林淑貞(中興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域外漢語探索──論長崎唐話的表現特色(林慶勳,日本東京國際大學)

10:25-12:10
主持人:林慶勳
「雅言」獻疑(大西克也,日本東京大學)
特約討論人:林慶勳
論章太炎「史籀整齊文字」說(李詠健,香港理工大學)
特約討論人:宋建華(逢甲大學)
對「常用國字標準字表」的幾點意見(金俊秀,韓國西原大學)
特約討論人:黃靜吟(中正大學)
朝鮮漢字音中的雅俗問題(吳世畯,韓國韓瑞大學)
特約討論人:林英津(中央研究院)

13:30-15:15
主持人:周世箴(東海大學)
白居易〈上陽白髮人〉:認知詩學角度的綜合思考(周世箴)、(吳賢妃,東海大學)
特約討論人:王松木(高雄師範大學)
由身體詞更替現象看南北朝南北兩大通語的通俗與雅正(周玟慧,東海大學)
特約討論人:王錦慧(臺灣師範大學)
知識的建構與典範的轉移:論「幼學雜字」在圖文傳播與語文教育上之意義(周安邦,中臺科技大學)
特約討論人:周碧香(臺中教育大學)
《論衡》批判「俗言」、「俗議」的修辭策略(姚彥淇,臺北護理大學)
特約討論人:周玟慧

15:40-17:00
主持人:謝明勳(中正大學)
當正統中文遇到異言中文:謝冰瑩與鍾梅音的個案(許文榮,馬來西亞拉曼大學)
特約討論人:張錦忠(中山大學)
試論戰後臺灣小說中的「髒話」敘述(徐禎苓,政治大學)
特約討論人:陳正芳(暨南國際大學)
《臺灣民間文學集》的跨語際書寫探析(石美玲,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葉連鵬(彰化師範大學)

系統號:

C-004149

第6屆臺北學‧臺北建城130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

第6屆臺北學‧臺北建城130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6屆臺北學‧臺北建城130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3至24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家圖書館文教區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內容簡介:

10月23日
9:20-10:30
【專題演講】
晚清的北臺(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10:35-12:00
【流動空間】
主持人:張璉(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
評論人:堀込憲二(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
臺北市文山區交通重心的東移──兼論社區風貌的轉變(王怡辰,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教授)
流動的饗宴──臺北城市鐵道變遷之時空軌跡(張瑋如,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教授)

13:30-14:55
【集體記憶】
主持人: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評論人:吳鄭重(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臺北「歷史記憶區」之建構與意義變遷初探──以日治時期「臺北公會堂」為中心(潘宗億,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暴力的地景──城市空間之記憶與傷痛(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

15:00-16:30
【舊城再現】
主持人:翁誌聰(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評論人:邱麗娟(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
老地圖新詮釋──地圖中的臺北城市意象(王明志,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教授)
朱厝崙歷史沿革與地名考証(康鴻裕,臺北在地文史工作者)

10月24日
9:00-10:30
【深層結構】
主持人:陳進金(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評論人: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危機與重構──清代「臺北」的區域發展(顏亮一,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教授)
臺北拆城──都市計劃濫觴的重點(李欽賢,真理大學人資系教授)

10:35-12:00
【社群文化】
主持人:陳恒安(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評論人:康旻杰(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漫遊者的都會意象──以萬華遊民都市導覽為例之分析(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流浪到臺北──臺北城市中之再移民及其影響(郭伯佾,實踐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13:30-15:30
【庶民信仰】
主持人:李乾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
評論人:顏亮一(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教授)
清末臺灣北部基督教徒的婚姻網絡(王政文,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
臺北迎城隍(林茂賢,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15:40-16:30
【綜合座談】
主持人:詹素貞(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執行秘書)
與談人:李乾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陳恒安(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喻肇青(中原大學景觀系名譽教授)

系統號:

C-004279

Citizens and Commoners in Ancient Greece, Rome, and China

標題:

Citizens and Commoners in Ancient Greece, Rome, and China

時間:

2014年10月22日至24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Canada(845 Rue Sherbrooke Ouest, Montréal, QC H3A 0G4,Canada)

主辦單位: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Classical Studies, McGill University

聯絡人:

Prof.Hans Beck, E-mail: hans.beck@mcgill.ca

報導者:

Wenyi Huang

內容簡介:

Wednesday, October 22
►Le Salon, Desmarais Building,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
17:00
【Public Keynote Address】
The Rise, Fall, and Immortality of Ancient Greece(Josiah Ober, Stanford University)

Thursday, October 23
►Thomson House, Ball Room, McGill University
9:00-9:30
【Opening Remarks】
δῆμος, populus, 民: The People’s Many Faces(Hans Beck, Griet Vankeerberghen, McGill University)

9:30-12:30
【Panel 1: Authority and Lifestyles of Distinction】
Social Networking in an Age of Factionalism; Stone Monuments as
Inalienable Gifts(Miranda Brow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hat’s in a Name? Noble Families in China and Rome, c. 50 BCE to
50 CE(Griet Vankeerberghen, McGill University)
Associations and Collectivities in the Han and Roman Empires(Carlos Noreñ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4:00-17:30
【Panel 2: The People as Agents and Addressees】
People and Oratory before the People in Ancient Rome (and China)(Francisco Pina Polo, University of Zaragoza)
Commoners and the Law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Robin Yates, McGill University)
Citizen and Census Registers in Greece, Rome, and China(Hans Beck, McGill University)
Soldiers and the Army(Enno Giele, Heidelberg University)

Friday, October 24
►Thomson House, Ball Room, McGill University
9:00-12:30
【Panel 3: Inversions of the People: Emperors and Tyrants】
The Other First Emperor: Augustus and the People(Alexander Yakobson,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Liberation as Burlesque: the Death of the Tyrant(Garret Olberding,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eople and Knowledge: Experts at Court in Ancient China and Rome(Rebecca Robinson, McGill University)
Food, Power, and the People in Han China and Imperial Rome(Laura Vigo,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

14:00-15:30
【Panel 4: Collectives and ‘Others’】
The Invention of the Barbarian and Ethnic Identity in Ancient Greece
and China(Huang Yang, Fudan University)
Collective Ethnic Identity in Classical Greece and Early China: its
Origin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Hyun Jin Kim,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15:30-17:00
【Concluding Synthesis and Discussion】
Summary Remarks and Concluding Discussion(Kurt Raaflaub, Brown University)

系統號:

C-004284

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4至2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聯絡人:

黃慧鈴,Tel: 05-2263411轉2930

內容簡介:

10月24日
9:10-10:10
【專題演講】
離家與歸鄉──我的嘉義(黃英哲,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兼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10:30-12:10
【圓桌會議──地域社會的組成與秩序運作:嘉義研究新思維】
主持人:謝國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與談貴賓:森正夫(日本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科大衛(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系主任)、阮玉詩(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文化學系副主任)

13:10-15:10
【嘉義藝文研究】
主持人:周婉窈
陳澄波畫作文書數位典藏與應用(謝國興、蔡幸真)
對談人:劉豐榮
〈閹雞〉與〈美人尖〉小說女主角的存在處境比較(江志宏)
對談人:李文卿
一首躊躇之歌──論陳列的文學人生(余淑瑛)
對談人:彭明輝
朱少麟《燕子》中的家族情感(蔡秀枝)
對談人:林芳玫

15:30-17:00
【地方史研究(一)】
主持人:張炎憲
清代嘉義縣城的防衛與十六境形成之初探(吳建昇)
對談人:孟祥翰
日本統治時代嘉義的産業組合(松田吉郎)
對談人:黃秀政
日治下臺湾嘉義的瘧疾防遏事業(曽根脩平、松田吉郎)
對談人:劉士永

10月25日
9:00-10:30
【地方史研究(二)】
主持人:溫振華
媽祖信仰與新港地區交趾陶剪粘產業發展(陳素雲、林伯奇)
對談人:林德政
一個從凋敝到稍具經濟規模卻又可預期困境的來到──新港鄉溪北村的蛻變案例(李明亭)
對談人:曾品滄
「諸羅」縣地名漢語音譯淵源新考─明鄭之朱羅山(1)(阮忠仁)
對談人:李文良

10:50-11:50
【家族史研究】
主持人:張勝彥
雲嘉地區地方政治家族的形塑比較:以許家班與蘇家班為例(盧文婷)
對談人:薛化元
嘉義北社尾(北湖里):王、蕭姓宗族的田野觀察(翁烔慶)
對談人:戴文鋒

13:00-14:30
【嘉義人物誌】
主持人:黃富三
嘉義莊家的研究──以莊泗川為中心(許雪姬)
對談人:吳文星
嘉義三臺宮與林氏家史發展之研究(李明仁、蔡長廷)
對談人:土屋洋
諸羅山的無名家族史(翁佳音、李碩珞)
對談人:陳宗仁

14:50-16:50
【嘉義客家研究】
「客」抑或「客家」:嘉義地區客家研究的回顧與審視(池永歆)
對談人:翁佳音
文心的文學創作與客家因緣(徐志平)
對談人:李若文
嘉義客籍作家竹樵散文作品初探(陳政彥)
對談人:江寶釵
嘉義縣詔安客的分布與特色(黃衍明)
對談人:簡炯仁

系統號:

C-004068

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5日(週六)

地點:

真理大學臺北校區財經學院5樓演講廳(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

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絡人:

李先生,Tel: (02)2621-2121#2501;E-mail: au1731@mail.au.edu.tw

內容簡介:

9:30-10: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李喬
鍾逸人奇人奇書(彭瑞金)

10:50-12:20
主持人:周婉窈
戰後初期臺灣知識份子的幾種社會實踐路徑──以鍾逸人回憶錄為觀察場域(楊翠)
討論人:魏貽君
部隊長之路──析論鍾逸人《狂風暴雨一小舟》(黃崇軒)
討論人:陳瀅州
戰後初期臺灣時局報導之析探──以二二八事件前後為中心(卓佳賢)
討論人:翁聖峰

13:30-15:30
主持人:陳萬益
現實的太陽英雄──鍾逸人《辛酸六十年》試析(余境熹)
討論人:陳龍廷
抵抗者的擬想──探鍾逸人小說中的戰地知識分子(林佩蓉)
討論人:戴華萱
人格、人權與人性──從臺灣人格主義論鍾逸人《辛酸六十年》(莊永清)
討論人:溫宗翰
論鍾逸人小說的史詩性(丁威仁)
討論人:張靜茹

16:00-17:00
主持人:張良澤
臺語二二八文學裡的臺灣人面貌考察(胡長松)
討論人:林央敏
宗教修辭下的二二八敘事──論陳燁《玫瑰船長》與林央敏《菩提相思經》(楊雅儒)
討論人:江寶釵
吳濁流與鍾肇政的二二八書寫──客家集體意識與歷史記憶的變遷(錢鴻鈞)
討論人:徐照華

9:00-17:30
【海報發表】
「二二八事件」前後文學所書寫的政治投機客──以吳濁流小說《菠茨坦科長》與《無花果》為中心的分析

系統號:

C-004097

行尞客庄、采采一方――2014中臺灣客家族群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標題:

行尞客庄、采采一方――2014中臺灣客家族群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5至26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中教育大學求真樓演講廳(臺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

主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本土語言教學領域學習中心

聯絡人:

Tel: 04-22183443

內容簡介:

10月25日
11:00-12: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林翠鳳(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論我國客家文化產業政策(沈建中,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臺灣客家文學文獻整理芻議──以苗栗客家文學為例(邱湘雲,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家族譜探索客家族群歷史與發展──以東勢區陳林氏宗譜為例(陳立夫,樹德科大通識學院教授)

13:30-15:00
臺灣客家花布紋飾創作品之內涵及應用研究(張菁婉,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生)
從《苗友》到《中原》──試探客家論述之轉變與影響(謝名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客戲一夏】客家戲曲暑期研習營成效之探討──以苗栗縣頭屋國小為例(王芳敏,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生)

15:20-16:50
六堆客家傳統墓體的空間意涵(林敏如,林漢陰陽學地理擇日館堪輿師)
北山坑客籍移民的開墾與發展──以今南港村徐春鳳家族為例(蕭坤松,彰化縣正德高級中學校長)
客家族群語言使用情形與政策推動成效之研究(王紫婕,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生)

10月26日
9:10-10:40
【專題演講】
從臺灣客家族群的祖籍與方言區之分析來討論臺灣族群史研究上的議題(韋煙灶,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11:00-12:30
中部內山的客家菁英──林逢春父子傳奇(邱正略,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客家文化產業之傳承與創新──以客家美食為例(戴瑋圻,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科技與文創整合於機器人採茶舞之研究(江昱德,苗栗縣立三灣國民中學教師)

13:30-15:00
由對比分析觀點看東勢客家語言的開放性質(吳中杰,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教授)
客語與閩南語名量詞之比較(游淑如,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張淑敏,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
一個客家青年於文化認同中的心路歷程生命經驗敘說(鐘菩璿,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15:20-16:50
張芳慈客語詩中的客家文化意涵及精神之探討(林婕媮,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中臺灣的漳州詔安客──臺中西屯張廖家廟「黑祖厝」「承祜堂」三堂二橫帶圍屋、化胎與神明廳(聞健,新竹縣稅捐處政風室主任退休)
緣溪忽逢桃花源──南投縣水里溪沿岸客家拓墾聚落資源調查與初步規劃(張宏鳴、陳世賢,境界設計工程顧問)

系統號:

C-004131

「戰爭隱喻:衝突、生命、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戰爭隱喻:衝突、生命、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30至31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苦、劫、惡、魔:中國宗教與文學中的試煉書寫」重點計劃

聯絡人:

張助理,Tel: +886(2)2789-5757

內容簡介:

10月30日
9:10-10:30
主持人兼引言人:鄭毓瑜(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記一座城的身世──劫餘心理與城市志書寫(胡曉真,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Why Did King Wen Eat His Son?(夏維明,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東亞系副教授)

10:40-12:00
主持人兼引言人:胡維華(中華福音神學院)
「要將刀打成犁頭」──希伯來先知文學之戰爭隱喻(李熾昌,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孔子的試煉──試論馬若瑟著《儒交信》(李奭學,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14:00-15:20
主持人兼引言人:許暉林(臺灣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移花接木──豔情改寫、王朝創業與天啓神授(王崗,美國佛羅裡達大學語言文化學系、宗教系副教授)
殺伐與捉斬──宋元時期官將元帥文本中之戰爭象徵(謝世維,政治大學宗教所副教授)

15:40-17:00
主持人兼引言人:康豹(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破廟捕鬼──道教教化故事內的戰爭疾病比喻(李福,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宗教系副教授)
斬邪與鎮國──道教劍的象徵意喻(吳真,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10月31日
9:30-10:50
主持人兼引言人:張珣(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防疫戰線的隱喻與現實──中國集體化時期的麻風防治(劉紹華,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燃燒的身體──寒單爺傳說信仰之戰爭隱述(簡齊儒,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11:00-12:20
主持人兼引言人:李隆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巡狩東寧──鄭成功信仰的神話隱喻(李豐楙,政大宗教所講座暨中研院文哲所合聘研究員)
「征」記研究──以劉裕北伐書寫為中心(劉苑如,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13:40-15:30
主持人兼引言人:高桂惠(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閱讀隱密──金聖嘆評點的政治、文本與暴力(楊玉成,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教授)
即非如一在京都──晚明清初黃蘗宗僧人的異國佛教藝術巡禮(廖肇亨,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戰爭過後──清初蘇州劇作中的感官經驗與忠臣記憶(劉瓊云,中研院文哲所助研究員)

16:00-17:00
主持人兼引言人:劉瓊云(中研院文哲所助研究員)
大地(Earth)──1947年印巴分治下的宗教、文化、與情感衝突(林瑋嬪,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17:00-17:40
【圓桌討論】
主持人:李豐楙
討論人:王崗、李熾昌、夏維明、楊玉成、廖肇亨 (依姓氏筆劃排序)

系統號:

C-004183

「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流變」學術研討會

「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流變」學術研討會

標題:

「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流變」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30至31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中文系及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

聯絡人:

鄭於香,E-mail: yuyuscheng@gmail.com

報導者:

鄭於香

內容簡介:

10月30日
9:30-10:30
主持兼評論人:林月惠
論康得「外在自由」的涵義──兼回應戴震「以理殺人的說法(楊祖漢)
論五峰之「心以成性」與蕺山之「以心著性」之義理型態(李瑞全)

10:40-11:40
主持兼評論人:呂妙芬
學術史視域下清代文學轉型一隅——從阮元到俞樾的觀察(邱培超)
伊川言「理」之探析——以《周易程氏傳》作為論述對象(許惠敏)

13:00-14:30
主持兼評論人:蔣秋華
民國肇建前臺南地區詩人詩作引述《詩經》探論(楊晉龍)
論朱熹《詩集傳》中的情境解經——以《王風》〈揚之水〉秋為例(車行健)
季本《春秋私考》研究(劉德明)

14:40-16:10
主持兼評論人:黃忠慎
韓儒金正喜「漢宋兼採」之《易》學析論(賴貴三)
晏斯盛以傳解經的《易》學理念與實踐(楊自平)
興於《詩》──論朱熹讀《詩經》之法(史甄陶)

16:20-17:50
主持兼評論人:蔡振豐
朱子的孟子學詮釋之特色(蔡家和)
王陽明哲學中的「知識」問題(沈享民)
「心理為二」的現代詮釋及朱子的回應:「先天道德之知」是「格致工夫」的起點(暫訂)(賴柯助)

10月31日
9:00-10:30
主持兼評論人:張曉生
阮元的人性論(岑溢成)
高攀龍對王學的修正(許朝陽)
東廓家學──以《鄒氏學脈》為線索的考察(黃繼立)

10:40-11:40
主持兼評論人:劉滄龍
萬廷言易圖原理解構(鄧秀梅)
司馬光在《太玄集注》中對於君子與小人的看法(侯道儒)

13:30-15:00
主持兼評論人:林啟屏
求真求善兩條進路省視宋元明清易學的流變(黃忠天)
朱、陸對「仁」的詮釋(暫訂)(齊婉先)
家庭場域的妻妾權力敘事——以《金瓶梅》和《紅樓夢》為例(康珮)

系統號:

C-004074

「朝聖的跨宗教探究」學術研討會

標題:

「朝聖的跨宗教探究」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1月8日(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系

聯絡人:

潘助理,e-mail: panhsinyi@yahoo.com.tw

內容簡介:

9:00-10:00
【專題演講】
跨界宗教儀式展演與人類學方法實踐(張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10:15-12:15
【朝聖的跨宗教對話座談會】
與談人:林長寬(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李亮(臺灣基督正教會神父)、鄧偉仁(法鼓佛教學院助理教授)

13:10-14:50
能量的邏輯——海邊普化的展演現象探討(王鏡鈴,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神聖的追求與復刻——略論外澳接天宮武當朝聖之旅(盛翠穎,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博士候選人)

15:10-16:50
聖地轉化——印度德蘭薩拉的朝聖旅程(鄧湘漪,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博士)
地球朝聖——Satish Kumar的宗教與生態實踐(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C-004056

「宗教、人文與醫療」研討會

標題:

「宗教、人文與醫療」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2月13至1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慈濟大學介仁校區(花蓮縣介仁街67號)

主辦單位: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聯絡人:

林建德教授,E-amil: bhadanta@gmail.com

內容簡介: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將在103年12月13至14日(週六-週日),以「宗教、人文與醫療」為題,於慈濟大學介仁校區舉行學術研討會,藉由實質的研究成果發表和學術研討,展開進一步的對話、交流;在此敬邀各界學者發表論文。

本所多年來關心人文、宗教與療癒的課題,關心宗教信仰的入世關懷與實踐,以及與身心靈轉化的關係。有鑑於此,本所擬徵求以下議題相關學術論文,尚祈各位學術先進踴躍投稿:

1.宗教療癒與人文醫學
2.宗教實踐與醫療工作
3.宗教與醫療相關課題

如有意願共襄盛舉,請於2014年7月30日以前賜覆回條(可至官網下載),並填具論文題目與摘要,本所預計於8月上旬公佈入選名單;業經錄取者,交通費、膳宿費皆由本會負擔,並審酌經費多寡給予發表津貼,敬請於11月10日前繳交完稿論文。

系統號:

C-003973

2015年度「日本學與臺灣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5年度「日本學與臺灣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5年5月30日(週六)

地點:

靜宜大學任垣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主辦單位:

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聯絡人:

連美君助教,Tel: 04-2632-8001#12013

內容簡介:

為促進東亞各國之日本研究國際學術交流,提升臺日兩國「日本學與臺灣學」研究水準,深化學術研究成果,特舉辦「日本學與臺灣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徵稿主題:舉凡臺、日兩國相關之語學文學、文化現勢、經貿服務等領域之研究論文皆可投稿。

結果通知:投稿者論文摘要審查結果預訂2014年11月底寄出。

截稿日期:發表者須於2015年2月16日(週一)前,將論文全文原稿1份(含電子檔)及發表論文著作權同意書寄至本研討會聯絡處。

聯絡處: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2015年度「日本學與臺灣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籌備委員會
地址:43301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電話:(04)2632-8001分機12013
傳真:(04)2652-2847
E-mail:mjlian@pu.edu.tw
聯絡人:連美君助教

※本研討會所需投稿報名表等文件,請至相關網頁下載,後續消息將陸續公布於主辦單位官網。

系統號:

C-004132

Second World Congress of Taiwan Studies

標題:

Second World Congress of Taiwan Studies

時間:

June 18-20, 2015

地點: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WC1H 0XG, Thornhaugh St, Bloomsbury, London,UK)

主辦單位:

Academia Sinica and the SOAS Centre of Taiwan Studies

聯絡人:

E-mail: twstudy@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The Second World Congress of Taiwan Studies will be held at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June 18-20, 2015. The Congress is being co-organized by Academia Sinica and the SOAS Centre of Taiwan Studies.

The main themes for the Congress are the State of the Field in Taiwan Studies and Taiwan Studies Revisited. We are particularly seeking papers that critically assess the existing field of research in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In addition, we will have a series of papers in which authors revisit their most important work in the light of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research findings. We will have a total 19 panels that address prominent topics in the field of Taiwan Studies and also a number of practical panels that look at themes such as institution building, publishing and teaching.

We have completed the initial round of invitations and now would like to invite abstracts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1. State of the field on Taiwan’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 State of the field of research on Taiwan film (not documentaries).

3. State of the field of research on Internet Politics in Taiwan

4. State of the field on gender politics in Taiwan

5. State of the field on migration research in Taiwan

6. State of the field on research on 21st century Taiwan literature

7. Assessment of Taiwan’s economic challenges after ECFA

Abstract deadline: October 1, 2014

Abstract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twstudy@gate.sinica.edu.tw

Abstracts should be no more than 600 words long.

We will announce the accepted abstracts on November 15 2014.

The organizers will cover the costs of participants’ accommodation for three nights in London but not travel costs.

系統號:

C-003966

第九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九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5年9月3至5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長榮大學(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2015taiwanconference@gmail.com

內容簡介:

「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及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共同主辦。多年來,本研討會皆以發展臺灣的語言、文學、文化的學術研究及交流為宗旨。

「臺灣」作為研究主體進入學術與教育的體制之中,雖然是相對晚近的事情,然其相關的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已吸納了眾多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也因不同視角與立場的介入而呈顯出多元開放的格局。儘管如此,臺灣研究也不斷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衝擊著臺灣語言、文學與文化的研究視野。

有鑑於此,「第九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跨越與創新:新視域下的臺灣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為主題,歡迎各界學者與研究者踴躍投稿。徵稿子題如下:

1.本土語言語料庫相關研究。
2.本土語言檢定。
3.語言與社會互動。
4.文學與社會參與。
5.性別、世代、族群。
6.通俗文學與雅文學的跨越與創新。
7.民俗文化的流行。
8.飲食文化。
9.人文與社會研究方法的創新。
10.其他。

會議日期及地點:
(1) 2015年9月3日至9月4日,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2) 2015年9月5日,長榮大學。
摘要截稿日期: 2014年10月15日。
摘要字數限制: 500字。
全文截稿日期: 2015年7月15日。

投稿方式: 請填寫投稿者資料表寄至2015taiwanconference@gmail.com

系統號:

C-00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