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許馨文副教授榮任該所所長
標題: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許馨文副教授榮任該所所長,許馨文教授係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關注主題包括音聲媒介歷程、文化建制化、生態音樂學、後全球狀態、科技與文化遺產永續、客家音樂、芬蘭音樂、基督教詩歌處境化、應用民族音樂學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見:http://www.giem.ntnu.edu.tw/web/faculty/faculty_in.jsp?fp_id=FP1597292666744&dm_no=DM1592971056416#
系統號:
H-100804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徐國能教授榮任該系系主任
標題: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徐國能教授榮任該系系主任,徐國能教授係同校國文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為古典詩學,並有《第九味》、《煮字為藥》、《綠櫻桃》、《斜槓中年》等著作。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見: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Ll-nYrg-C0wgG3sQlqbIz_I6nC1NtAE1JY26VvXE3hY/edit?tab=t.0
系統號:
H-100805
臺灣大學歷史系羅士傑副教授榮升教授
標題: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羅士傑副教授自2025年8月1日起通過教授升等。羅士傑教授係美國布朗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領域為二十世紀中國社會史、宗教與地方政治、歷史人類學。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s://scholars.lib.ntu.edu.tw/entities/person/3ae03401-55c3-4110-97f0-560fa49015b6
系統號:
H-100829
臺灣大學歷史系新聘莫捷明(Jeremy A. Murray)客座教授
標題:
臺灣大學歷史系新聘莫捷明(Jeremy A. Murray)客座教授
內容簡介:
美國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n Bernardino 歷史系莫捷明(Jeremy A. Murray)教授於114學年度第1學期擔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客座教授,開授課程:「美中關係史(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 and China)」。
系統號:
H-100751
漢學研究者,國立東華大學鄭清茂榮譽教授逝世
標題:
內容簡介:
敬悼鄭清茂教授
鄭清茂教授(1933-2025),嘉義民雄人,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先後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麻州大學和國立東華大學等校,為翻譯家和研究中日文學關係的著名學者。曾獲國家文藝獎翻譯傑出獎(1991)、日本天皇旭日中綬章(2014)、國立臺灣大學傑出校友(2017)和梁實秋文學大師典範獎(2023)。著有《中國文學在日本》、《中日文學之間:鄭清茂論著集》,翻譯原田康子《輓歌》、《輪唱》;吉川幸次郎《元雜劇研究》、《宋詩概說》、《元明詩概說》;小西甚一《日本文學史》;《平家物語》,松尾芭蕉《奧之細道》、《芭蕉俳文》、《芭蕉百句》,森鷗外《魚玄機:森鷗外歷史小說選》、《澀江抽齋》等書。
2018年在柯慶明教授引薦下,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獲鄭教授捐贈多位名家與之通信的書札,包括胡適、沈從文、巴金、臺靜農、屈萬里、吉川幸次郎、莊因、余光中等,部分內容可見於《今我來思:鄭清茂教授七十榮退紀念文集》一書。
2023年逝世的林文月教授與鄭清茂教授為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同班同學,是1952年臺大中文系錄取11人中的少數臺灣籍學生,二人接受日本教育至小學五年級,日文底子甚佳,而後又同窗七載,林文月教授撰有〈我的同學鄭清茂〉一文可看出兩人交情甚篤。
感念鄭教授畢生貢獻及慷慨餽贈,謹以此文感恩並紀念之。
本則訊息文字引自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FB粉絲專頁。
系統號:
H-100655
淡江大學中文系趙衛民榮譽教授逝世
標題:
內容簡介:
敬悼本系榮譽教授趙衛民老師(1955-2025)
本系榮譽教授趙衛民老師於中華民國一一四年九月十六日辭世,享年七十。道山歸去,典型長存。經與趙老師家屬聯繫,家屬感謝寅學友誼關切,謹遵趙老師遺願,低調從儉,不發訃聞,不辦理公祭。
本則訊息文字引自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官網。
系統號:
H-100784
漢學家暨中國史學者,柯文(Paul A. Cohen)教授逝世
標題:
漢學家暨中國史學者,柯文(Paul A. Cohen)教授逝世
內容簡介:
漢學家暨中國史學者,柯文(Paul A. Cohen)教授,本年9月15日於波士頓逝世。柯文教授師從漢學家費正清(John K. Fairbank )及史華慈(Benjamin I. Schwartz ),係美國麻省衛斯理學院亞洲研究及歷史學榮休教授,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代表性著作包括《中國與基督教:傳教運動與中國排外主義的發展》(China and Christianity,1963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1974 )、《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1984)、《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History in Three Keys,1997)、《與歷史對話: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Speaking to History,2009 )、《歷史與大眾記憶:故事在危機時刻的力量》(History and Popular Memory,2014)等。
系統號:
H-100827
美國資深法律學者孔傑榮逝世
標題:
內容簡介: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資深法律學者孔傑榮昨天逝世,享壽95歲。孔傑榮是前總統馬英九與前副總統呂秀蓮的恩師,對台灣民主化與中國法制發展有深刻重要的影響。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孔傑榮(Jerome Cohen)的兒子伊森.柯恩(Ethan Cohen)證實,孔傑榮22日逝世,享壽95歲。
孔傑榮長期研究中國法制,對戒嚴後期台灣民主化發展有深刻影響。他是前總統馬英九與前副總統呂秀蓮就讀哈佛大學法學院時期的恩師,1985年江南案後,他義務代表劉宜良(筆名江南)遺孀崔蓉芝到台灣出庭,期間赴醫院探望因美麗島事件入獄成為良心犯的呂秀蓮。
2012年5月中國維權律師陳光誠離開美國北京大使館赴美外交風波中,孔傑榮聯繫當時任教的紐約大學,以提供訪問學者與獎學金方式協助陳光誠赴美。孔傑榮同年底來台,在台北榮總會晤因貪污案入獄的前總統陳水扁,對案件提出法律看法。
孔傑榮196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擔任2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書記,30歲在美中尚未建立外交關係前,決心鑽研共產制度下的中國法律與學習中文;美中建交後,操流利中文的孔傑榮是首位代表多所美國大學與律師事務所在北京工作的美籍律師。
華爾街日報報導,孔傑榮在1960年代冷戰時期足跡遍及台灣、日本與香港,但無法入境中國,他曾在香港聲稱願意支付2萬美元購買貓熊,還曾去信毛澤東與周恩來,但不得其門而入。孔傑榮在1972年美中關係開始融冰時,在北京見到當時中國第二把手周恩來。
1979年美中建交,中國開始對外開放,孔傑榮與妻子獲邀前往北京為中國官員授課。
長期關注中國法制、人權與區域民主法治發展的孔傑榮,巧妙地在美中之間扮演可信賴的角色,是台灣、美國與中國高層信任的對象,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與香港的變化,也從法律角度提出評論。
本則訊息文字與照片皆引自中央社。
系統號:
H-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