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教育與權力在亞洲:一個歷史與跨國的觀點」國際學術研討會

「教育與權力在亞洲:一個歷史與跨國的觀點」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教育與權力在亞洲:一個歷史與跨國的觀點」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9月12日至13日(週四至週五)10:00-17:45

地點: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聯絡人:

巫妙若,E-mail: trt20160903@gmail.com

內容簡介:

【會議簡介】
本研討會期望能推動台灣的歷史比較教育研究。大會邀請了來自台灣、新加坡、南韓、美國,以及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學者,與台灣學界分享關於這些地區的殖民教育、留學生政策、菁英學校、考試制度改革、課程與階級不平等等課題的研究成果。這次研討會能幫助台灣學界更認識鄰近亞洲國家教育發展的歷史經驗,深化對台灣教育的思考,也期待為推動亞洲歷史比較教育研究邁出重要的第一步。

【活動說明】 本活動部分文章以中文發表,其他則以英文發表,詳情請見議程。活動兩日皆提供午餐;活動前將寄發報名成功確認信。

系統號:

C-025435

北山堂文物修復研討會系列:漆彩雲霞:漆器的保護與科學分析

北山堂文物修復研討會系列:漆彩雲霞:漆器的保護與科學分析

標題:

北山堂文物修復研討會系列:漆彩雲霞:漆器的保護與科學分析

時間:

2024年9月14日(週六)10:00-14:00

地點:

Zoom線上會議

主辦單位:

北山堂基金利榮森紀念交流計劃

內容簡介:

「北山堂文物修復研討會系列」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修復專家及學者,分享文物保護方面的最新理論、研究和趨勢,以促進對中國藝術及文物保護背後的文化、倫理和價值觀的理解。

中國漆器髹飾工藝,通過文化交流、全球貿易和因地制宜,在亞洲藝術傳統中擁有獨特的歷史地位。本年度之研討會題為《漆彩雲霞:漆器的保護與科學分析》,希望透過中國、日本和法國的研究個案,分享漆器文物修復及相關科學分析,探討和思考傳統工藝的現代面向,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博物館應如何更好地理解並展示漆器藝術在世界範圍的跨文化生產、流通和消費。

國語、英語及日語演講 • 三語傳譯

主持人:
許傑博士 |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
雷勇博士 |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副主任及研究館員

講者:
Anne-Solenn LE HÔ 博士 | 法國博物館研究與修復中心文物修復高級研究員
閔俊嶸先生 |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漆器組組長、修復師、研究館員
小椋範彦教授 | 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工藝系漆藝科教授
王娜博士 |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館員

系統號:

C-025422

第三十五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第三十五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標題:

第三十五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

時間:

2024年9月27日至29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臺大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佛光山寺(高雄市大樹區興田里興田路153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山金光明寺、中華慧炬佛學會

聯絡人:

第三十五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籌備處,E-mail: ntucbs2024@gmail.com;Tel: (02)2707-5802分機202

內容簡介:

「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源起於恆清法師於西元1990年(民國79年)發起成立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會議,此會議至今年(西元2024年)為止已舉辦了34屆,而會議名稱曾多次變更,包括有「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佛學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等。

本協作平台的設置,起因於2012年的第23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由元亨佛學院、中華慧炬佛學會主辦)時,各參與單位代表決議成立一協作平台,做為資訊流通、籌辦工作經驗分享之用,委請法鼓佛教學院代為設置、管理平台,考量此會議是提供給台灣地區進行佛學研究之博碩士,一個發表個人研究成果之平台,故本協作平台定名為「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並期望透過此一平台,增加台灣研究生佛學論文之能見度,累積各籌辦單位之經驗。

系統號:

C-025315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標題: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時間:

Monday, September 30 - Wednesday, October 2, 2024

地點:

Ruhr-University Bochum, Germany

主辦單位:

Ruhr-University Bochum

內容簡介:

From the 30th of September until the 2nd of October 2024, the TAP Team will hold their nex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bout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Studies" at the Ruhr-University Bochum. The workshop aims to discuss different ways of teaching Taiwan studies through digital means. To see more scalability and opportunities, we invite research abstracts on digital experiences and format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 Digital tools and techniques (Databas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to teachi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 Distance learning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Virtual School/ Online Learning)
- Interactive learning in different areas (e-learning platforms / museums / libraries / exhibitions / universities / schools)
*Case studies in political science, anthropology,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re most welcome.

系統號:

C-025314

2024 臺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 「婚姻之外,平等之內:單身與非婚關係的挑戰」

2024 臺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 「婚姻之外,平等之內:單身與非婚關係的挑戰」

標題:

2024 臺灣女性學學會年度研討會 「婚姻之外,平等之內:單身與非婚關係的挑戰」

時間:

2024年10月5日(週六)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台灣女性學學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

聯絡人:

E-mail: tfsa.info@gmail.com

內容簡介:

感謝各位投稿者的踴躍投稿與耐心等候,2024女學會年度研討會「婚姻之外,平等之內:單身與非婚關係的挑戰」徵稿總共收到10組「自組場次」和72篇「單篇論文」投稿。經過第31屆理監事共同匿名審查,並經決選會議確認完畢後,錄取結果已經確認:本次年會入選稿件中,自組場次共計7組(24篇),單篇論文共計39篇。

正式議程及各場次教室或研討室將擇期公佈於女學會網站及臉書粉絲專頁,並將以 E-mail 通知所有入選者,敬請留意相關訊息。

系統號:

C-025313

看見南方:2024南臺灣社會研討會

看見南方:2024南臺灣社會研討會

標題:

看見南方:2024南臺灣社會研討會

時間:

2024年10月11日至12日(週五至週六)9:30-18:00

地點:

中研院南部院區關鍵中心一樓演講廳(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一段10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南臺灣區域社會」主題研究小組

聯絡人:

張小姐,E-mail: ios.trtost@gmail.com

系統號:

C-025602

2024年度日中妖怪研究シンポジウム:東アジアにおける自然観と霊魂観—妖怪を核にして

2024年度日中妖怪研究シンポジウム:東アジアにおける自然観と霊魂観—妖怪を核にして

標題:

2024年度日中妖怪研究シンポジウム:東アジアにおける自然観と霊魂観—妖怪を核にして

時間:

2024年10月18日至1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オンライン(Zoomウェビナー)

主辦單位: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聯絡人: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研究協力課国際研究推進係,Tel: 075-335-2079;E-mail: suishin@nichibun.ac.jp

內容簡介: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日文研)では、これまで妖怪に関する国際研究集会を開催してきました。2024年度は、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妖怪を自然観や霊魂観と併せて考えていきます。どうぞ奮ってご参加ください。

使用言語:日本語・中国語(同時通訳)
対象者:研究者、大学生、大学院生

▼ 10月18日(金)13:00~17:30(日本時間)
13:00~
【挨拶】井上章一(日文研所長)葉涛(中国民俗学会会長)
【趣旨説明】安井眞奈美(日文研教授)

13:20~
午後の部1:若手研究者の発表 【司会】宋丹丹(雲南大学講師)
蘇篠(中国人民大学講師・日文研共同研究員)
テキストからゲームへ――中国における姑獲鳥のイメージの変遷
コメント:Martin ROTH(マーティン・ロート)(立命館大学准教授・日文研共同研究員)

田部井隼人(早稲田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
日本近代社会における霊魂の合理化――日露戦争期の「虫の知らせ」を中心に
コメント:陳玲玲(首都師範大学教授・日文研外国人研究員)

劉雪瑽(北京大学ポストドクター)
「守護神」から異域のイメージへ――日本における長臂人·長脚人のイメージの変容
コメント:荒木浩(日文研教授)

李江龍(愛知県立大学国際文化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
現代における鬼イメージの創造――中国の「豊都鬼城」を事例に
コメント:黄景春(上海大学教授)

16:00~
午後の部2:【司会】馬雲雷(北京外国語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センター日本文化博士後期課程)

朴美暻(平安女学院大学准教授・日文研共同研究員)
90年代以後の映画における日韓の女性幽霊の変化
コメント:木場貴俊(京都先端科学大学准教授)

SATO-ROSSBERG Nana(佐藤=ロスベアグ・ナナ)(SOAS教授・日文研外国人研究員)
翻訳学の視点から東アジアの文化を考える

16:50~
総合討論:
【司会】安井 眞奈美
【登壇者】Haruo SHIRANE (ハルオ・シラネ)(コロンビア大学教授)
 

▼ 10月19日(土)11:00~17:30(日本時間)
11:00-12:00
【特別講演】小松和彦(日文研名誉教授)
日本の自然観・霊魂観を映す鏡としての妖怪

13:00~
午後の部1:【司会】王鑫(北京大学副教授)
劉宗迪(北京語言大学教授)
山川と怪異――中国古代妖怪観について

劉暁峰 (清華大学教授・日文研外国人研究員)
妖怪の力はどこから来たのか――中国古代の自然観との関わりより

香川雅信(兵庫県立歴史博物館学芸課長)
「山有邪神、郊有姦鬼」――日本的「自然」と妖怪の発生

14:45~
午後の部2:【司会】姜姍(北京協和医学院助理研究員・日文研外国人研究員)
袁朝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
動物と宗教――現代中国民間信仰における新しい課題

畢雪飛(浙江財経大学教授)
文字から画像へ――東アジアの器物妖怪の「語り」世界

16:20~
総合討論:
【司会】安井眞奈美
【登壇者】佐々木聡 (金沢学院大学准教授)

17:20~
閉会の挨拶:
山田奨治(日文研教授)
劉暁峰 (清華大学教授)

【総合司会】安井眞奈美(日文研教授)
【同時通訳】丁曼(外交学院准教授)、王妍(同時通訳者)

お申し込み方法:
【9月24日(火)午前10時】申し込み開始
※申し込み開始時間になりましたら、下記に申込みフォームを掲載します。申し込み開始まで、いま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また、500名に達した時点で締め切らせていただくことを、予めご了承ください。

系統號:

C-025600

2024「臺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4「臺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4「臺灣哲學與文學文化的交涉」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計畫

聯絡人:

林先生,E-mail: picaball@gmail.com、陳先生,E-mail: pyrlc@ccu.edu.tw

內容簡介:

為探究具有主體性的思想史發展歷程、也為了建構跨領域的臺灣學綱領,台師大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將以「哲學與文化」為題,邀請分屬不同學科的多位學術工作者,從理論、歷史到個案研究等等多元角度,展開一次深度且宏觀的知性對話。歡迎各界先進踴躍報名參加。

※本次研討會原訂舉辦地點為「國立臺灣文學館」,後改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如造成不便,還請海涵。
※我們也將於9月中旬,正式公布研討會議程。請各位師長好友記得關注台研中心臉書,我們會即時公布相關訊息。
※線上論文檔案:(網址10月中開放)
※參與聽眾當日如有代訂便當需求,請於簽到後現場登記、繳款。

系統號:

C-025311

第二十五屆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

標題:

第二十五屆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

時間:

2024年10月19日(週六)9:00-17:30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行政大樓第三會議室(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主辦單位:

臺灣語言學學會、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聯絡人:

張小姐,Tel: 03-5715131#73601;E-mail: 2024ncl.nthu @gmail.com

內容簡介:

全國語言學論文研討會(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NCL),是由臺灣語言學學會協調,由各校輪流舉辦的全國性語言學研討會,旨在經由一年一度的聚會,提供國內研究語言學的學者及學生一個公開的交流平台,藉此互相切磋學習。學生發表經由邀請之講評教師指導,從中獲益學習,提升語言學研究之水平。自2000年起已舉辦過二十四屆,歷屆會議所累積之成果有目共睹。

這次研討會將有30場來自知名學者及大專校院學生的論文發表,以及8場學生海報展示,並以平行場次邀請18位語言學界學者分享研究成果,誠摯邀請共襄盛舉。

備註:現場報名無法取得會議手冊及午餐便當

系統號:

C-025369

第二十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標題:

第二十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edith7384@hotmail.com

內容簡介:

第二十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
因受場地影響,會議時間擬延至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舉辦
不周之處,敬祈各位師長同學海涵。

系統號:

C-025312

魯迅仙台留学120周年記念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

魯迅仙台留学120周年記念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

標題:

魯迅仙台留学120周年記念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

時間: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東北大学(片平キャンパス)

主辦單位:

日本周氏兄弟研究會

內容簡介:

周氏兄弟研究会は、2024年10月26日(土)、27日(日)2日間、東北大学(片平キャンパス)において、「魯迅仙台留学120周年記念国際学術シンポジウム」を開催いたします。

系統號:

C-025309

2024年臺灣文學學會年會:華語語系研究再出發:混語、跨界、多聲交響

標題:

2024年臺灣文學學會年會:華語語系研究再出發:混語、跨界、多聲交響

時間:

2024年10月26日(週六)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會議廳及文學院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臺灣文學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twla161030@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屆年會決議通過42件投稿,名單詳參臺灣文學學會官網。另因來稿數量眾多,難免有遺珠之憾,再次感謝所有來稿者惠賜大作。誠摯歡迎所有對「華語語系研究再出發:混語、跨界、多聲交響」有興趣之先進、學友,於10月26日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共襄盛會。

本會期許2024年度學術研討會,能夠作為一個公開而有思想深度的學術平台,邀請各界專家學者,思考圍繞著「台灣文學」與「華語語系研究再出發:混語、跨界、多聲交響」展開諸多學術議題,進而共同開創台灣文學、文化、語言的新可能。

系統號:

C-025310

「2024前瞻中文研究議題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臺灣中文學會年會

標題:

「2024前瞻中文研究議題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臺灣中文學會年會

時間:

2024年11月2日至3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臺灣中文學會

聯絡人:

臺灣中文學會秘書處謝秘書,E-mail: flcrt2024.11@gmail.com

內容簡介:

本會議主題如下:
1. 中文學術傳統與數位人文、元宇宙與人工智慧發展的交會
2. 經典文本回應自然、社會、環境、生命、空間、現代性等現當代議題
3. 冷戰框架之反思與古典人文研究方法學重構
4. 當代人文、思想與學術史的建構
5. 全球視域下諸子學與經學的新思維
6. 出土文獻與全球漢字的思維與思辯
7. 華語語系文學與世界文學對話
8. 詮釋古代文本的語文分析方法
9. 文本與媒介:文學傳播、修辭學與文圖學
10. 古典與現代詩學、美學的匯通
11. 後疫情時代衝擊的文學與文化研究
12. 全球漢學前瞻議題的審視
13. 人文教育與經典傳播在當代的困境與前瞻

系統號:

C-025308

2024臺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區域研究的視野與方法:臺灣東南亞區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2024臺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區域研究的視野與方法:臺灣東南亞區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標題:

2024臺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區域研究的視野與方法:臺灣東南亞區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時間:

2024年11月7日至8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臺灣東南亞學會

聯絡人:

Tel: 02-2651-6862;E-mail: 2024acsest@gmail.com

內容簡介:

論文繳交截止|2024. Oct. 18 Fri.
本次研討會大會將負責安排議程與各場次 主持人 ,如有場次需要討人請自行安排,也將全文繳交給討論人 。

系統號:

C-025307

2024第十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華語文教育新趨勢

2024第十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華語文教育新趨勢

標題:

2024第十四屆世界華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華語文教育新趨勢

時間:

2024年11月8日至10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國立東華大學壽豐校區(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主辦單位: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國立東華大學、國家教育研究院

內容簡介:

會議主旨:為推廣、深耕與精緻優良之華語文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因應現代科技的發展,厚植華語教育推動之根基。竭誠歡迎各界華語文教學專家、教師、研究生及各界同好共襄盛舉。

辦理方式:採取「實體及線上混合式」會議形式。包括專題演講、論壇、工作坊、論文發表(口頭、海報)、紀念董鵬程先生優秀論文獎。

投稿議題:
1. 華語文本體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2. 語料庫和科技於華語教學、教材、評量、師培及研究之應用
3. 華語文能力基準應用參考指引於華語教學、教材、評量、師培及研究之應用
4. 人文藝術融入華語習得
5. 新媒體及數位華語文學習資源之建置與應用
6. 僑民、兒童與成人華教
7. 華語文教育產業創新

徵稿類別與格式
1.類別:論文口頭發表、論文海報發表、工作坊、董鵬程先生優秀論文競賽。
2.摘要格式:請用中文撰寫,500字~800 字以內,應包含篇名、關鍵字 3-5 個,請務必要勾選發表類別,請依照附件一規定填寫。請分別以Microsoft Office Word (*.doc/*.docx)及PDF格式上傳摘要。(https://wclc.ndhu.edu.tw/submit)
若您於投稿步驟有問題,懇請來信 wclc@gms.ndhu.edu.tw 諮詢。
3.檔案繳交後的五個工作天內將回信告知是否有收到您的投稿,若無收到回覆請務必與我們聯繫確認。

徵稿重要日期:
1. 摘要截止日期:2024年9月16日(週一)。
2. 全文截止日期:2024年10月10日(週四)
3. 董鵬程先生優秀論文競賽之全文上傳截止日期:2024年10月10日(週四)。
4. 詳細報名及相關資訊公布於會議網站
5. 大會語言為華語。

會員會籍相關事項聯繫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地址:100 台北市寧波東街1號4樓,臺灣
電話:+886-2-2351-1385
#13 行政秘書李小姐
#12 助理編輯陳小姐
傳真:+886-2-2341-7064
電子信箱:wclahd@gmail.com

會議會務相關事項聯繫
國立東華大學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
地址:974301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1號
電話: 03-8905402 聯絡人:池小姐,0909039764 聯絡人:阮小姐
傳真: 03-8900206
電子信箱: WCLC@gms.ndhu.edu.tw

系統號:

C-025428

第21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第21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21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11月9日至10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本會議於6月25日徵稿截止後,共收63篇個人投稿、3組自籌主題,共計72篇論文摘要 ,而後邀請五位專家學者匿名審查,經會議討論後,共錄取22篇個人學術論文、1組自籌主題,合計25篇論文。

系統號:

C-025306

2024臺灣國際儒學學術論壇——儒學的傳統創發與現代詮釋

標題:

2024臺灣國際儒學學術論壇——儒學的傳統創發與現代詮釋

時間:

2024年11月15日至1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大樓1樓105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臺灣孔子研究院學會

聯絡人:

曾小姐,Tel: (04)22840317#886;E-mail:lwtseng0328@dragon.nchu.edu.tw

內容簡介:

本屆「2024 臺灣國際儒學學術論壇」本於儒學入世的理想、人文的內蘊,於儒家的人生目標進行社會的實踐,而此既有的進路已在此時代有了全新的樣貌,透過本論壇的舉辦,有助再次認識儒學的現代特質,以及闡揚儒學歷久不替的人文價值。

系統號:

C-025376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標題: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時間:

20-22 November, 2024

地點:

Paris (France) and Online

主辦單位:

CRCAO+EPHE-PSL+U.Strasbourg (France)

內容簡介:

"Illustration as a Mode of Commentary in Chinese Textual Traditions" to be held in November 2024, in Paris, France, and online.Numerous texts have given rise to illustration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transmission, whether literally supplemented by images or figures, or enriched by discourses suggesting parallels, reformulating or arguing by example.

By juxtaposing images or other texts, illustration, literally or figuratively, establishes a dialogue with a source text and questions its content. It is this notion of illustration, of exemplification, of image, that we propose to explore, as part of a research program exploring the critical tradition of commentary in China, and its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TIMELINE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of full papers: October 30, 2024

系統號:

C-025305

第六屆《群書治要》與《貞觀政要》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六屆《群書治要》與《貞觀政要》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六屆《群書治要》與《貞觀政要》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11月22至2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中國文學系會議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游小姐,E-mail: nckuconf@gmail.com

系統號:

C-025303

「『流觀與新變』——當代多元視域下的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流觀與新變』——當代多元視域下的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11月23日(週六)

地點:

東海大學文學院(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林教授,Tel: 04-23590121#31122;E-mail: thuchinese@thu.edu.tw

內容簡介:

古典文學研究,向為中文學界研究的重要主軸。但在當代各式新工具、新資料、新視野的刺激與影響下,在在使古典文學研究,有一新的面貌。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同仁,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向來兢兢業業,並卓然有成。同時,本系辦理「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即將邁入第廿九次會議,本系擬於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於本校舉辦「『流觀與新變』──當代多元視域下的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歡迎學者、教師與相關人員踴躍參與。

會議語言:中文
論文完稿收件日期:2024年10月10日

系統號:

C-025304

「性別、平等與多元」臺灣哲學學會2024年學術研討會

標題:

「性別、平等與多元」臺灣哲學學會2024年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4年11月23日至2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臺灣哲學學會

聯絡人:

臺灣哲學學會執行秘書,E-mail: tpa.staff1@gmail.com

內容簡介:

臺灣哲學學會訂於 2024/11/23、24(六、日),假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召開年度學術研討會。在年度學術研討會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哲學家將一同從多元的角度深入探索哲學問題,發表近年高品質研究的成果。本次研討會除歡迎發表各領域最新研究的學術論文外,也非常歡迎有相同研究興趣的學者組織分組論文計劃 (panel discussion)。希望透過「評論人制度」等規劃,讓發表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回饋,進而激發本會會員之間跨領域的研究興趣。

大綱審查:本會將於 10 月中旬,以電郵個別知會審查結果。
繳交完稿:請於 2024/11/08 前繳交論文完稿(以 5000 字至 12000 字為原則)。

系統號:

C-025302

全國亞美研究會議:「亞美文學中的情感與照護」

全國亞美研究會議:「亞美文學中的情感與照護」

標題:

全國亞美研究會議:「亞美文學中的情感與照護」

時間:

2025年1月9日至10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一樓會議廳、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內容簡介:

歐美所自1990年代以來提倡亞美文學研究迄今已有三十年,雖然我們持續耕耘,並定時舉行國內及國際會議,行之有年,但近年來,國內亞美研究的熱度似乎有所下降。因此,我們希望組織一場國內研討會,一方面匯聚中青生代的學者互相交流,另一方面也企圖從情感和照護的角度切入,思考亞美文學如何回應這兩個當前的重要議題。

從David Eng's Racial Castration和Ann Cheng's Melancholy of Race 開始,情感或情動一直是理解亞美文學與亞裔社群的重要入口,母女情結與移民經驗總是相互纏繞,湯亭亭和譚恩美的早年作品對此皆有深刻的著墨。Cathy Hong Park's Minor Feelings: An Asian American Reckoning更是近年亞美研究的重要作品,亦有中文譯本《我受傷,故而我存在》出版。其中的母女關係,食物與跨國家庭聯繫可引申出世代與跨國照護(care)的思考。相關的文本亦不限於此。Karen Tei Yamashita's Letters to Memory、Viet Nguyen's Sympathizer、Elaine Castilo's America Is not the Heart等,都頗有可觀之處,值得學者挖掘。臺灣學者劉文的新作Feeling Asian American: Racial Flexibility Between Assimilation and Oppression更是指向了情感在亞裔面對同化與壓迫之間發揮的作用。更為深入的理論性與歷史性研究,亦有Christian Klein's Cold War Orientalism、Jeffrey Santa Ana's Racial Feelings或Catherine Ceniza Choy's Empire of Care: Nursing and Migration in Filipino History、Valerie Francisco-Menchavez's The Labor of Care: Filipina Migrants and Transnational Families in the Digital Age以及Y-Dang Troeung's Refugee Lifeworlds: The Afterlife of the Cold War in Cambodia可供參考,從移動的議題延伸到照護勞動、冷戰歷史與殘障研究。因此,我們希望以「情感與照護」為題,邀請大家來進一步討論這個主題。相關的子題大致如下,但也不限於此:

Racial Melancholia and Minor Feeling
Generation, Memory, and the Politics of Care
Feeling and Identity
Transnational Affect
Negative Affect and Racial Formation
Post-Identity Fiction
Ethics of Work and Care
Cold War history and post-Cold War formations

同時,關於國內及中文世界亞美研究成果的專題評述與回顧研究也非常歡迎。會議後,我們也會循往例將會上發表的論文,經修改與審查後,編輯成冊出版。

系統號:

C-025301

2025第十三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2025第十三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5第十三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5年4月25日至27日(週五至週日)

地點:

臺北市濟南路二段44號4樓講堂(或以視訊等方式舉行)

主辦單位:

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聯絡人:

Tel: (02) 2356-0758或02-2351-8333,E-mail: huayenseminar@huayen.org.tw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
(一) 華嚴與現代議題
(二) 華嚴經論研究
(三) 華嚴歷史與文獻
(四) 華嚴哲學思想
(五) 華嚴宗與諸宗派思想之比較
(六) 華嚴宗祖師行誼
(七) 華嚴藝術與文學
(八) 其他與華嚴學相關之主題

*請儘量避免前人已發表過的題目,除非有新的資料發現或新的見解。歷年發表題目請參閱「國際華嚴研究中心・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歷屆研究論文目錄」。

徵稿辦法:
(一) 意者請於 2024年10月31日前,將「投稿者資料表(官網下載)」WORD及PDF檔傳送至huayenseminar@huayen.org.tw。電子郵件主旨請註明「2025研討會參加稿件──姓名」。若有完整文稿者,亦歡迎提供,以利審查。
(二) 預訂2024年11月中旬個別通知審查結果。
(三) 審查通過受邀者請於2025年2月15日前,將論文全文WORD檔及PDF檔傳送至huayenseminar@huayen.org.tw。電子郵件主旨請註明「2025研討會全文稿件──姓名」。
(四) 研討會後,論文發表者請於2025年6月30日前,繳交修正後之論文WORD 檔、PDF檔。

系統號:

C-025300

第一屆唐宋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第一屆唐宋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一屆唐宋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5年5月23日至2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nckuclts@gmail.com

內容簡介:

大會將組織委員會,對題目暨摘要進行審查,預計於九月下旬公布錄取名單。

系統號:

C-025299

第五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變動世局中的臺灣:過去、現在與未來

標題:

第五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變動世局中的臺灣:過去、現在與未來

時間:

2025年5月21至23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館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第五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語言學組籌備委員會

聯絡人:

第五屆WCTS臺灣研究世界大會秘書處 林小姐,Tel: 02-81705125#6730;Email: twstudy@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本次大會預計將有三十一場主題供論文發表。無論是參與台灣研究,或是對臺灣研究有興趣的學者,我們都期待本次大會將成為其互相交流的知識平台。我們特別鼓勵來自不同領域(包含歷史學、語文學、考古學、民族學、經濟學、文學、哲學、社會學、語言學、法律學、政治學以及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將其實證和/或理論研究投稿至本次大會。

語言學論文發表人將需準備二十分鐘的口頭發表(和十分鐘的討論時間)。發表主題為臺灣南島語的任何領域。我們將安排有關語態(voice)相關議題的主題性座談(panel),但我們另也徵求有關其他與臺灣島語相關的主題性座談。

報名限制為個人報名,每位作者需附上一份摘要。摘要規定格式為單行間距、12號字、A4(或US Letter大小)、頁面邊距為1英吋或2.5公分,內容不得超過兩頁:第一頁主要以摘要內容為主(不超過750字),第二頁則包含資料、圖版與參考書目。摘要需附上標題,且不得出現作者姓名。

籌劃議題性座談(panel)之意願者須在投稿網站上上傳其摘要,並註明擬定的座談會主題、預期的與會者及其主題。有意願參與有關語態相關的議題的主題性座談,請事先聯繫齊莉莎研究員(hsez@gate.sinica.edu.tw)。

2024年重要日期:
9月30日論文摘要截稿。
10月31日通知論文摘頁審查結果。

2025年重要日期:
4月15日論文全文截稿。
4月30日一般民眾報名截止。

系統號:

C-025298

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世界文藝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行動中的藝術家:郭松棻、李渝與二十世紀世界文藝思潮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5年6月30至7月1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輔仁大學(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慶明文學講座

聯絡人:

詹秘書,E-mail: edith7384@hotmail.com;Tel: (02)2905-2845

內容簡介:

無論在當代臺灣文學,又或全球華語語系文學的領域裡,郭松棻(1938-2005)與李渝(1944-2014)都是非常重要的兩位人物。首先,在六〇年代興起於臺灣的現代主義潮流與前衛藝術實驗中,郭松棻與李渝都是核心的參與者,而他們作品到今日業已躋身現代派經典的創作成果之林,影響方興未艾。其次,除了在文學領域的成就,郭松棻與李渝在哲學撰述與文藝評論上亦深有貢獻;前者的存在主義評述開風氣之先,後者的文藝評論反思民族主義的界限,尤其閃爍洞見。其三,對於刻正處在冷戰遺緒猶存,後冷戰山雨欲來的吾人而言,郭松棻與李渝在六、七〇年代之交赴美留學,投入激進學生運動的傳奇經歷,毋寧顯示臺灣的「回歸現實」世代與「全球的一九六〇」(Global Sixties)浪潮,兩廂跨太平洋闡連(transpacific articulations)的互動漣漪;此刻回顧其人其作,尤具啟示。最後,郭松棻與李渝作品投射於二十世紀中國/臺灣歷史的深刻關懷,儼然形成某種另類版本的中華民國/臺灣史詮釋,面對島嶼認同政治仍舊膠著難解的情境,郭、李的史識值得深度挖掘。

系統號:

C-02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