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文獻雜誌76期
標題:
竹塹文獻雜誌76期
時間:
2023年12月
出版單位:
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作者:
江燦騰 主編
報導者:
吳佳純
內容簡介:
本期主題:新竹佛教出家女性的生命史
市長序
編輯部報告
1. 從臺南來到新竹市出家的臺灣本土比丘尼生涯回憶:釋仁慧長老尼在萬佛寺與法源講寺的口述歷史/江燦騰、侯坤宏
2. 從高雄旗山來到新竹萬佛寺出家的釋真理比丘尼/釋論玄、侯坤宏
3. 從齋教到人間佛教行者——以勝光法師為例/邱敏捷
4. 中興新竹市法源講寺的光榮締造者:釋真理比丘尼出家生涯後半生的相關回顧/闞正宗、釋論玄
5. 當代新竹市佛寺經營與管理 :以寬謙比丘尼在新竹與北投兩地的發展經驗為例/江燦騰
6. 在新竹市香山區創辦玄奘大學一頁滄桑史:了中老和尚與臺灣佛教的創校歷程回顧/陳昭伶
系統號:
P-023503
《中國語文》月刊第798期
標題:
《中國語文》月刊第798期
時間:
2023/12/01
出版單位:
臺北:《中國語文》月刊社
報導者:
李威侃博士(《中國語文》月刊社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本期簡介
△張素貞教授〈《穿越時空的歌仔少年》──文化傳衍的深心〉一文,從作者借催眠使現世親人和表演藝術者回到同一時空,小說以串連古今,使今昔錯綜的佈局,探究其文化傳衍的深心,分析細膩,見解獨到,發人深思。
△吳當老師〈放生與照護──讀黃春明《放生》〉,從黃春明揭發大多數留居鄉間老人的窘境,呼籲社會不應放任其自生自滅,應儘快訂定老人福利政策,落實照護無依的老人。對馬上進入高齡社會的臺灣,這的確是迫在眉睫,急待解決的問題。
△陳勝彥老師〈對鴻門宴中張良確切所在位置之考證〉一文,資料詳實,推理確切,值得參考。本期多篇插圖以彩色呈現,為本刊物增色不少。
△孫雅琳老師〈李白詩文中「床」的意義探究〉一文,指出「床前月色」這意象傳統積澱鄉思愁緒的象徵,釐清李白〈靜夜思〉中「床」的問題,使詩中的景色和情感更為清晰。
△本期「文創園地」入選九篇,其中優選為〈有話對父親說〉、〈那一次我做到了〉、〈我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東西〉三篇,其實篇篇精彩,成為未來文壇健將可期。
系統號:
P-023687
鵝湖月刊總號581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4本第3分
清華學報第53卷第3期
臺灣文獻第74卷第3期
標題:
臺灣文獻第74卷第3期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內容簡介:
王世慶先生與臺灣文獻研究專題導讀(洪健榮)
戰後臺灣史研究在海外的擴展與深化:以王世慶先生之人際網絡為中心(何義麟)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撫墾署與蕃情研究會(陳偉智)
日治時期臺灣業佃會之成立及其運作(1908-1938):以農政官員的論述為中心(林文凱)
戰後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遺緒:以社有地保證金的返還為中心(何鳳嬌)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對樹林酒廠的接收與經營(1945-1969)(林佩欣)
媒體與特務:以林頂立辦《全民日報》(1947-1951)為中心(歐素瑛)
王世慶先生對《臺灣總督府檔案》的介紹、管理與研究(張家榮)
動物糧食:戰後臺灣的飼料工業與雜糧生產、流通(李力庸)
系統號:
P-023451
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
標題:
中國是怎麼形成的:大歷史的速寫
時間:
2023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一卷文化
作者:
杜正勝 著
內容簡介:
作者序 「何謂中國」這個問題
第一章【鳥瞰中國歷史一萬年】
■ 不同的歷史分期
■ 萬年中國三期論
■ 慧眼獨具的〈封建論〉
第二章【中國本部的形成】
■ 中國範圍到哪裡?
■ 「原中國」的所在
■ 華夏集團與華夏意識
■ 中國意識的形成
■ 中國本部的奠定
第三章【「中國」的擴張】
■ 五服制與「中國」內外
■ 「中國」的勢力範圍
■ 西域開拓透露的民族性格
■ 西南與東北的羈縻
■ 改造成為「中國人」
第四章【天下之中的建構】
■ 「中國」、四方與天下
■ 土地之中
■天室與地中
■「地中」的遷徙
■資源匯聚帝都
第五章【帝王中心的天下秩序】
■ 古典的四裔論述
■〈王會篇〉的天下藍圖
■ 職貢圖的天下觀
尾聲 列國秩序下的四裔意識
後記
圖表索引
系統號:
P-023591
臺灣文學的來世
標題:
臺灣文學的來世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作者:
陳芷凡、詹閔旭、謝欣芩、王鈺婷 主編
內容簡介:
代序:作品因而被記得/邱貴芬
推薦語
導論
輯一 新興主題與美學形式
第一章 「轉型(期)正義美學」:臺灣千禧世代的時空錯位歷史書寫/湯舒雯
第二章 妖怪身體如何作為歷史記憶的裝置:從「言語道斷之死」系列及其衍生作談起/陳國偉
第三章 千禧世代作家的南方書寫/詹閔旭
第四章 從公共行動到自我追尋:千禧世代自然導向文學史芻議/呂樾
輯二 媒介與文學環境
第五章 文學的來世,或膠卷的再生:論《天橋上的魔術師》的互媒性/王萬睿
第六章 影像啟動文學的來世:當代臺灣文學紀錄片的三種路徑/謝欣芩
第七章 拾藏的紋理,轉譯的路徑:從章回小說《小封神》到闖關遊戲「藏寶圖」/張俐璇
第八章 漂移、賤斥與不滿:在臺馬來西亞華裔女作家馬尼尼為的小眾創作/蔡玫姿
輯三 新主體與身分認同
第九章 零餘地與間隙者:《餘地》的多重史觀與敘述/李淑君
第十章 家庭、性別與族群的三重奏:以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為例/王鈺婷
第十一章 少女投胎─楊?子百合小說的女性主義現象學閱讀/紀大偉
第十二章 成為原住民(文學):原住民族文學獎場域中的同志議題與非寫實風格/陳芷凡
第十三章 路線問題:《殖民地之旅》、《新寶島》、《橫斷記》的位移、體感與文學方案/馬翊航
系統號:
P-023602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標題: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時間:
2023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作者:
侯嘉星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近代東亞新式農業科學的引進
一、從傳統農學到新式農業科學
二、農業化學知識在東亞的傳播
三、高等教育中的農業科學與農業化學系
四、新式農業的課程、研究與應用
小結
第二章 商品化生產與政策主導作用
一、藥用作物的發現
二、日本魚藤藥劑的商業發展
三、中國的除蟲菊化工產業
四、國策下的藥劑作物移植與栽培事業
小結
第三章 戰前及戰時國家角色的轉變
一、南京政府主導的農業化學事業進展
二、戰時籌設的病蟲藥械製造實驗廠
三、農業化學技術人員的養成
四、國家主導的推廣體系
小結
第四章 戰後接收重建的機會與挑戰
一、接收淪陷區的農業化學工廠
二、技術轉換與生產方針的轉變
三、重建困難的推廣體系
四、1950年代的連續與斷裂
小結
結論
系統號:
P-023603
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戰與一名布農祭司的回應
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30位譯者X60篇譯作的故事,重溫《拾穗》月刊開啟的文藝之窗
標題:
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30位譯者X60篇譯作的故事,重溫《拾穗》月刊開啟的文藝之窗
時間:
2023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漫遊者文化
作者:
張綺容 著
內容簡介:
序言:一本令白先勇和平鑫濤欽慕的雜誌
論譯介英美現代主義文學,《拾穗》走得比《現代文學》更前面,要論流通量,《拾穗》的發行網比《皇冠》更廣,怪不得白先勇和平鑫濤欽慕一時,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雄心壯志。
第一章:金開英答應辦雜誌
既然時局不穩、謠言眾多,不如由公司出錢,向國外購買書籍、雜誌請同事翻譯,讓閒人有事做,也消磨消磨年輕人的時間,以免胡思亂想。
第二章:馮宗道一圓編輯夢
馮宗道讀得津津有味,深覺同仁之間藏龍臥虎,想起兒時獨自勉力辦刊,眼前卻有眾多同好相伴,縱使連夜挑燈校稿也不以為苦。
第三章:南馮北郁,北郁登場
《拾穗》第二十三期便刊出《溫莎公爵回憶錄》單行本的廣告,編入「拾穗譯叢」第一種,銷售採預購制,「每冊定價五元,即日起徵求預約,預約及拾穗訂戶特價每種四元」。
第四章:鄉愁是一篇篇譯作
不管是朱杰翻譯的拜倫、曼殊斐兒、吳爾芙,還是郁仁長翻譯的溫莎公爵和雪萊,都是一九四九年之前風靡中國的英國名人。
第五章:以文會友,相濡以沫
各學校機關團體福利社及學生私人願與本社合作經銷拾穗者,請速函高雄左營四十六號信箱,敝社即可寄奉經銷申請卡二份,手續異常簡便,請勿失之交臂。
第六章:譯出一片異域風光
此時韓戰已經爆發,美國深刻體悟到臺灣作為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再次將臺灣納入防堵共產勢力的一環。
第七章:艾丹舊夢中的女郎
漫長的海程中,艾丹解開珍妮用紫色絲線繫妥的包裹,起初不明白:在浩瀚的英國文學中,為什麼珍妮獨挑《白衣女郎》?
第八章:公職人才,濟濟一堂
在綠島新生訓導處的那五年,張以淮除了抬石頭、修牆、挑水肥、種菜、寫自白書、研究蔣中正言行,並靠著一本英漢字典,日以繼夜研讀英文。
第九章:莘莘學子,翻譯青春
譯者是原文最親密的讀者。海濱客作為海島上的客家人、十九歲的大二生,翻譯完這篇〈學問之道〉,當如醍醐灌頂。
第十章:伸向東瀛的翻譯橋
泰源監獄擔心政治犯心裡悶得慌,特准政治犯寫稿、投稿,每個月監獄收到的稿費高達二十萬元至二十五萬元,形成空前絕後的泰源文學地帶。
第十一章:反共血脈,親美潮流
《拾穗》的出版委員自英美刊物選譯了三篇文章,砥礪讀者繼續與「眼前的陰霾奮鬥」,呼應政府反共抗俄、親美親英的文藝政策。
第十二章:堅守譯道,譯無反顧
原本以為作者柯南道爾過世後,福爾摩斯也跟著入土,沒想到竟然在臺灣復活,繼續跟華生醫生鬥智拌嘴。
第十三章:情到深處無怨尤
成為拾穗的編者,是我童年時的心願之一,當時之所以有此志趣,是因在那求知若渴的年歲裏,拾穗曾滿足了我的求知慾。沒想到五年前,我竟實現了這小小的心願。
第十四章:拾不盡的穗,說不完的事
附錄(一)《拾穗》大事紀
附錄(二)「拾穗譯叢」書目
系統號:
P-023640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標題: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時間:
2023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時報出版
作者:
北岡誠司 著,張文聰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學術界公認巴赫金與敘事學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學者──北岡誠司(1935~2019),晚年鑽研馬華作家黃錦樹與小黑的重要成果。這批未結集的遺稿,在他生前發表時已受到日本學界矚目。今由學者黃英哲與高嘉謙教授主編策畫,整理翻譯成中文,以饗中文世界的讀者。
北岡誠司教授年少在東京外國語大學攻讀俄語,其後在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除了理論研究,還精通英語、法語、德語,自身除了巴赫金研究專著,同時也翻譯巴赫金的專著,同時尋找能夠實踐敘事學研究的分析文本。從2012年開始到2019年去世前,他專注於黃錦樹與小黑的小說研究,一共發表二十四篇長短不一的黃錦樹研究論文與一篇小黑研究。
北岡誠司教授的黃錦樹作品論,運用敘事學的看家本領,遊走中文、日文和英文版本,對黃錦樹小說敘述方式和若干細節、用典都展開非常細緻的挖掘,每每能進入「背景」的深處,針對單一作品做細緻的分析。這等論述與研究特點,在現當代華文作家裡,僅有魯迅和張愛玲享有此待遇。黃錦樹虛實複合的「反事實歷史小說」,為馬華文學、臺灣文學的閱讀和研究,開啟了一扇窗。
系統號:
P-023527
中文打字機:機械書寫時代的漢字輸入進化史
等待在夜裡被捕:維吾爾詩人的中國種族滅絕回憶
標題:
等待在夜裡被捕:維吾爾詩人的中國種族滅絕回憶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衛城出版
作者:
Tahir Hamut Izgil 著,韓絜光 譯
內容簡介:
二〇一六年,中國政府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維穩」措施,以防禦恐怖主義與分離主義之名,對維族人展開全面性監控跟大規模逮捕。市民商家被迫加入反恐陣線、人們被鼓勵監視彼此,店舖刀具被拴住、收音機被銷毀,然而最駭人的是塔依爾開始看到熟悉的鄰居、朋友、家人一個接著一個消失蹤影。面對四面八方滲入的恐懼,塔依爾開始在夜間準備耐穿的鞋子與暖和衣服,以便在夜半被警察帶走時,能夠保持溫暖。而對塔依爾與妻女來說,離開深愛的家園似乎是唯一的希望……
《等待在夜裡被捕》是一部令人心碎與警醒的回憶錄。作者塔依爾以飽含詩意的筆觸,寫下他的家園、文化、社會被毀的經歷,並記錄極權體制下,國家發展出的高科技監控與政治信用體系,如何深入日常,扭曲每一個人的肉身、心靈與記憶。作者寫下本書,既是為當下此刻,仍在新疆再教育營受難的維吾爾族人發聲,也向我們揭示一個殘忍與希望並存的世界,那個世界值得我們投注恆久關注的目光。
系統號:
P-023556
驛遊未盡——高雄車站百年物語
標題:
驛遊未盡——高雄車站百年物語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高雄:巨流圖書
作者:
莊建華、莊天賜 著
內容簡介:
前言 城市玄關的百年物語
第1講 高雄車站的前世
第2講 遷移到大港──城市規劃下的高雄新驛
第3講 獨特的帝冠式建築
第4講 因站來去的移民
第5講 噤聲的故事──高雄車站二二八
第6講 改造與擴建
第7講 中山地下道──串接城市動脈,打造都市中軸線
第8講 因車站而聚集的日常──車站周遭的各行各業
第9講 站前的公路交通及轉運系統
第10講 建構新三鐵、保留舊車站
結語 鐵路地下化進行曲
番外篇 情牽一甲子的清水組
高雄帝冠式車站大事記
延伸閱讀
系統號:
P-023577
無中生有:學界想象中的陰陽丹法文本與虛構的歷史
標題:
無中生有:學界想象中的陰陽丹法文本與虛構的歷史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文豐出版
作者:
Mattias Swenson Daly 著
內容簡介:
關於內丹的歷史與實踐存在著一種十分普遍的理論,即自從宋代「南宗」創始者張伯端,內丹可分爲「清修」、「陰陽雙修」兩派。所謂清修內丹等於全真教的修法,是一種「獨修」工夫,或說近似禪修,或說近似氣功導引。號稱陰陽雙修內丹屬於一男一女的公修方法。許多學者認爲,因爲它以秘傳的方式流傳於世,所以相關的文字記載希罕隱晦。
本文的問題意識在於,既然被今人歸類「陰陽雙修」的古書如此曖昧,我們如何判斷它們的宗旨確實屬於男女合修?有沒有可能近現代學者誤讀了古代丹經?為追溯陰陽雙修真正的來歷,作者Mattias Daly重新爬梳了內丹經典及現代學者的研究。本書的結論竟顛覆了學界因循的觀念。作者提出,陰陽雙修並非南宗丹家所傳,而是清代「文人道士」想象出來的新詮。
系統號:
P-023607
無佛處稱尊:石守謙書學文集
南宋朝野論王安石與新法
標題:
南宋朝野論王安石與新法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梁庚堯 編著
內容簡介:
序
第一編 南宋初期朝野對王安石及其推行新法的評論
第一講 國禍根源追究聲中對王安石與新法的檢討
第二講 政爭與和議論爭中王安石政治聲望的升降(上):從崇元祐到斥伊洛
第三講 政爭與和議論爭中王安石政治聲望的升降(中):陰佑王安石而取其說
第四講 政爭與和議論爭中王安石政治聲望的升降(下):王安石聲望的復降
第一編參考書目
第二編 南宋中晚期王安石政治聲望的消落
第五講 權臣相繼柄政的影響
第六講 王學與程學的消長(一):程學的社會基礎較王學為寬廣
第七講 王學與程學的消長(二):程學後繼者對王安石改革理想的吸收
第八講 王學與程學的消長(三):程學後繼者對王安石經說的吸收與拒斥
第九講 王學與程學的消長(四):政治事件、從祀制度與科舉考試
第十講 朝野評論中對王安石不同面向的分辨
第二編參考書目
第三編 南宋晚期王安石讖言的盛傳
第十一講 興起與盛傳(上):國運讖言中的「丙午、丁未」之說
第十二講 興起與盛傳(下):端平以後詩中的天津橋與杜鵑啼
第十三講 傳向社會基層:話本〈拗相公〉與《宣和遺事》的共同主題與意義─兼論王六大夫所講的《復華篇》
第十四講 〈拗相公〉創作年代的再思考
第十五講 《宣和遺事》創作年代的再思考
第三編參考書目
系統號:
P-023613
中國的娛樂與性別──女性之「變」
標題:
中國的娛樂與性別──女性之「變」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中國性別研究會編,大濱慶子等著,陳鳳等譯
內容簡介:
前言──歡迎來認識中國的娛樂與性別/大濱慶子
Ⅰ 傳播、享受娛樂
女扮男裝的現代摩登女性──電影《化身姑娘》系列與女性觀眾/菅原慶乃
上海租界《法文上海日報》報導的中國早期電影與影星/趙怡
《今代婦女》──中國第一本婦女畫報/江上幸子
互相聯繫的女性──關注戰爭時期的《上海婦女》/須藤瑞代
東北農村的「小喇叭」──有線廣播與私人空間的集體化/橫山政子
Ⅱ 表演娛樂
上海少女歌舞表演商業的盛行和衰退──「被觀看的」性與身體表現/星野幸代
僑居上海的白俄詩人、舞蹈家──拉麗薩.安德森的前半生/須佐多惠
姐妹們的越劇──姚水娟、袁雪芬、尹桂芳時代/中山文
晉劇史上第一位「女老生」──丁果仙的形象及其影響/陳鳳
Ⅲ 體驗娛樂
近代中國女子體育的娛樂化/游鑑明
女學生的團體旅行──以占領時期下的北京女學生之日本見學遊記為中心/杉本史子
戰後社交舞的復興──勞動者娛樂、「平等」之身體化的中日比較/大濱慶子
中國農村中的基督教與性別──在「娛樂」與控制之間/石川照子
系統號:
P-023614
重返開端:新時期文學的「群眾性」(1977-1984)
標題:
重返開端:新時期文學的「群眾性」(1977-1984)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人間出版社
作者:
石岸書 著
內容簡介:
導論 新時期文學與「群眾性」
第一節 「新時期文學」的概念與研究的再回顧
第二節 「群眾」、「群眾性」與黨群互動
第三節 作為「新群眾運動」的新時期文學
第一章 群眾參與與新時期文學的興起
第一節 黨群互動與傷痕文學的發生:重審〈班主任〉、〈傷痕〉的出世
第二節 工人文化宮系統與改革政治的生成:以《於無聲處》為中心
第三節 群眾評選、制度支撐與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獎的舉辦
第二章 文化館系統與新時期文學
第一節 同步與互補:作為「小文聯」的文化館系統
第二節 新時期文學在基層:以湖南省漣源縣為例
第三節 文化館系統、文聯-作協系統與社會流動:以陳忠實為例
第三章 新時期文學的群眾性危機
第一節 「群眾」的再想像與改革寓言的生成:重述喬廠長的故事
第二節 知識分子的「去群眾化」:以張賢亮為中心
第三節 「反溢出」與「剝離」:新時期文學的制度性危機
結語
系統號:
P-023619
從中古到臺灣本土的觀音信仰
公民地理資訊
近代中國自由車之發展與傳播(1912–1945年)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標題: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春山出版
作者:
張旖容、林傳凱 著
內容簡介:
本書是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的孫女張旖容,所寫的家族史追尋記。她驅車往南方一路前行,回到那個自己甚至尚未成為受精卵的時刻──屏東縣春日鄉,一切故事的起點。
張旖容在自己的學術專業生物學研究中,體認到遺傳的複雜性。壓力和創傷不只影響下一代,也會藉由代間遺傳,影響孫輩。作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第三代,從遺傳解釋與創傷書寫中,似乎找到長久以來面對困惑的安身方式。
本書收錄黃溫恭案件相關檔案史料、家族相片及書信;並由白色恐怖研究者林傳凱以張旖容多年好友身分撰寫〈迷霧中的偕同之旅──記路竹支部與遺族的追尋〉專章。
系統號:
P-023452
南洋書話:香港、南洋、民國舊書刊記述
標題:
南洋書話:香港、南洋、民國舊書刊記述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季風帶文化
作者:
蕭永龍 著
內容簡介:
作者序 探新與尋舊——舊書刊歷史的偵察 ◉ 蕭永龍
推薦序 藏書家的煉成 ◉ 鄭明仁
導讀 往事不如烟——回望昔日香港與南洋的文化色彩 ◉ 鄺健銘
圖輯
?
輯一・回望香港舊書影
劉以鬯的三毫子小說與再創作
字斟句酌:談張愛玲《秧歌》
我的武俠小說夢:談金庸的舊版武俠
金庸與他的《野馬》雜誌
誰是周君:倪匡的《歷劫花》與《玻璃屋》
舊時月色:董橋那代人的寫字人生
現實與理想中求存:蔡浩泉的情色雜誌
影人隱事:談談兩部同名的《環球電影》
?
輯二・蕉風椰雨話舊冊
五〇年代本土童年回憶:《世界兒童》
我的教學生活:五〇年代以前的南洋教育
淪陷期史詩百首:談瘦鶴《驚弓集》
日侵馬來亞的章回敘事:《南島風雲》備忘
六〇年代的馬來亞政宣刊物:《發展月刊》
華馬文化搭橋者:魯白野的《馬來語月刊》
?
輯三・漫談民國閨中字
性史:張競生與情色小說
從《小姐手冊》到西風信箱:想像與真實的民國女性
女權與民國女性的「文學讀本」
民國政治宣傳品:談《蔣主席畫傳》
無後為大:民國的《求子百法》
林淑華新作發現:綿綿情話的自傳式日記
?
附錄
墜入兔子洞:尋找愛麗絲的倩影
二逆亂國:談演義小說中的康梁
系統號:
P-023464
臺南文學史(一套五冊)
林摶秋全集
標題:
林摶秋全集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書林出版公司合作出版)
作者:
林摶秋 著,石婉舜 主編
內容簡介:
劇作家林摶秋(1920-1998),出生於桃園,在二戰期間以「首位臺灣出身的劇作家」在東京劇壇揚名,回到臺灣後,1940年代接棒新劇運動的薪火,1950到1960年代獻身台語電影的攝製;無論演劇或電影,林摶秋都先以編劇立身。作為成名於日本統治晚期的劇作家,林摶秋以日文為主要創作語言,然而在戰後語言轉變及執政者高壓的語言政策下,從林摶秋遺留的戰後劇本中卻可見其為了掌握新語言所做的努力,產生了日文、臺文,及臺文/華文「混語」的不同文本,而有別於戰後「跨語」世代作家多從日文轉到華文創作的典型,是1930年代臺灣話文運動以來書寫實踐的成果,極具代表性。
《林摶秋全集》共計五卷十二冊,卷一「舞臺劇劇本卷」、卷二「電影劇本卷」 8冊、卷三「雜文.訪談卷」、卷四「文獻卷」與卷五「圖像卷」,總計收錄作家舞臺劇劇本6部、電影劇本17部,版本共計36種,華譯劇本19篇,以及作家雜文5篇,其他珍貴訪談與文獻70篇,圖片近500張,向世人展示林摶秋於戲劇文學的卓越貢獻。全集的出版象徵戲劇文類在臺灣新文學史的重新歸隊,也是林摶秋在舞臺、電影導演的光環之外,藉著鮮為人知的劇作出土,其「玉峯精神」重現人間的重要時刻。
系統號:
P-023489
另一個視角下的二二八:廖駿業營長南市手記
何以帝國:跟著錢走,看見不一樣的中國史
文學群星會:從海明威到「今日世界」的現代主義
標題:
文學群星會:從海明威到「今日世界」的現代主義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木馬文化
作者:
王梅香、陳榮彬 主編
內容簡介:
[推薦序]仰望文學群星的璀璨光芒/林巾力
[推薦序]有些你以為煙消雲散的東西其實還堅固著/何致和
[推薦序]定點與流動的寫作人生/鍾文音
【美國現代主義:爵士年代,南方家園與失落一代的咆哮】
[導讀]現代主義群星會:三位美國文學大師的咆哮年代/陳榮彬
故事外的小說家,小說家的故事/楊詠翔
美國咆哮的二〇年代/馮卓健
那些尚未終結的往事:閱讀福克納/謝伊柔
影史上的費茲傑羅、福克納、海明威/馬欣
如果在巴黎,一位年輕美國作家/朱嘉漢
打破海明威的刻板印象,並重塑之/陳夏民
費茲傑羅永遠不老,希望也是/劉霽
翻譯福克納:主要以《聲音與憤怒》為例/葉佳怡
【美國現代主義散文選讀】
一千美元在巴黎生活一年/海明威著,鄭婉伶譯
歐洲夜生活:一種疾病/海明威著,鄭婉伶譯
爵士年代的回聲/費茲傑羅著,劉霽譯
我失落的城市/費茲傑羅著,劉霽譯
密西西比/福克納著,葉佳怡譯
致黑人種族領袖的一封信/福克納著,葉佳怡譯
【初相識與再邂逅:現代主義運動在臺灣】
[導讀]現代人的藝術情感:臺灣的現代主義文學/王梅香
今日世界出版社的美國文學翻譯與文明化任務/單德興
誰是最初的點火人?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複線傳播/陳允元
巴別塔下的譯者鄭清文:翻譯實踐中的英譯本與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王惠珍
臺灣盜版商的最愛:海明威的作品在臺灣的翻譯/李惠珍
美國現代主義文學翻譯與文學養成:艾略特、海明威與福克納/張錦忠
秋光明亮:我的愛荷華記憶/向陽
在無盡的暮色裡:二〇二二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札記/朱和之
白先勇與現代主義/黃儀冠
奮戰不懈的文體家:談王文興的寫實與現代主義/彭明偉
「破壞的建設工作」:歐陽子與《秋葉》/王鈺婷
王禎和作品與美國現代主義/Gwennaël Gaffric(關首奇)
鮮為人知的「現代」記憶?戰後本省籍作家與美國現代主義/王梅香
我們的當代,如何現代:美國的現代文學如何影響了臺灣當代小說/蔣亞妮
系統號:
P-023498
論辯與推理:先秦思維方法的對比與轉化
標題:
論辯與推理:先秦思維方法的對比與轉化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五南
作者:
李賢中 著
內容簡介:
第壹部分 名辯與推理
第一章 《荀子》名辯思想
第二章 《墨子.小取》論「辭」的意義
第三章 論「同」與「推」——先秦推理思維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韓非子》的思維方法
第貳部分 論辯方法與比較
第五章 《戰國縱橫家書》之蘇秦思維方法
第六章 《墨子》與蘇秦論辯方法之比較
第七章 《墨子》與《孟子》論辯方法之比較
第八章 《孟子》與《荀子》論辯觀之比較
第參部分 名辯思想的轉化與應用
第九章 墨家思維方法與思想單位
第十章 從名辯觀點與思想單位看先秦儒墨的論辯
第十一章 墨家說服性推理與哲學諮商
第十二章 哲學與管理跨域研究的思維架構
參考文獻
後 記
系統號:
P-023501
冷戰:從兩強爭霸到全球衝突,當代地緣政治的新世界史
標題:
冷戰:從兩強爭霸到全球衝突,當代地緣政治的新世界史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聯經出版
作者:
Odd Arne Westad 著,陳柏旭、林書媺 翻譯
內容簡介:
推薦序 文安立眼中的百年冷戰史/郭崇倫
緒論 創造世界
第一章 起點
第二章 戰爭的試煉
第三章 歐洲的不對等
第四章 重建
第五章 新的亞洲
第六章 韓國的悲劇
第七章 東半球
第八章 製造西方
第九章 中國的災禍
第十章 打破的帝國
第十一章 甘迺迪的偶發事件
第十二章 遭逢越南
第十三章 冷戰與拉丁美洲
第十四章 布里茲涅夫時代
第十五章 尼可森在北京
第十六章 冷戰與印度
第十七章 中東風暴
第十八章 緩和政策潰敗
第十九章 歐洲的預兆
第二十章 戈巴契夫
第二十一章 全球變遷
第二十二章 歐洲的現實
結語 冷戰塑造的世界
謝詞
注釋
系統號:
P-023522
書信中的商務印書館
北投行進曲:浪漫溫泉鄉歷史寫真散策
標題:
北投行進曲:浪漫溫泉鄉歷史寫真散策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前衛出版
作者:
楊燁 著
內容簡介:
第1章 大航海時代及原住民家園的北投
一、西荷、明清時期
二、清國時期
三、日本時代
第2章 按圖索驥北投交通發展
一、鐵道淡水線
二、浴場支線
三、溫泉之道
四、鐵道路線圖及台灣地圖
五、離鄉25載再度歸返的新北投車站
第3章 北投溫泉場人文景觀
一、北投溫泉場的開端
二、公園、浴場、磺水頭
三、私人溫泉旅館、官方俱樂部
四、湯守觀音與鐵真院
五、北投風光八勝景
六、皇民化的戰時北投
第4章 戰後初期至北投廢娼
一、國府時期、風月溫柔鄉
二、北投那卡西口述歷史
第5章 草山溫泉、大屯國立公園
附錄
1 .北投區地名沿革
2 .北投區里舊地名
3.北投文史大事記
系統號:
P-023532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
標題: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春山出版
作者:
簡永達 著
內容簡介:
【自序】 從一廣開始的故事
1 地下社會
1.1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1.2 透明的小孩──在臺無國籍移工寶寶與異鄉生養難題
1.3 移工政策三十年,從禁絕到依賴
【專欄】人權轉向的關鍵──高捷泰勞抗爭
2 危險之島
2.1 等待職災補償的折磨──一名泰國移工之死
2.2 夾層裡的六條人命──蘆竹大火暴露移工安全漏洞
2.3 從臺灣到越南,傷心的屍骨還鄉路
【圖輯】屍骨還鄉路
2.4 異鄉送行者──以佛法撫慰人心的越南法師
3 異鄉家人
3.1 那些在臺灣奮力一搏的移工男孩們
3.2 我在臺灣學抗爭──一堂在臺移工的公民課
3.3 卻在他鄉築淨土──印尼移工淨灘團的故事
3.4 假日裡的國王──菲籍移工選美中的隱蔽世界
【圖輯】假日裡的國王與皇后
4 人權大浪
4.1 簽本票的陷阱──誰讓菲律賓移工背負失控債務?
4.2 當日本變移工首選──預示臺灣缺工危機的越南勞務街
4.3 人力仲介還是人口販子?──取消「三年出國一日」後的仲介亂象
4.4 重組中的移工招募──臺灣與越南招工網絡的雙邊變化
4.5 打擊血汗供應鏈──零付費制度對臺廠與仲介的衝擊
致謝
移工政策與運動年表
注釋
系統號:
P-023568
阿巴里與高一生:文獻與口述的交織
標題:
阿巴里與高一生:文獻與口述的交織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作者:
高英傑 口述;胡斐穎、劉仁翔 訪談整稿
內容簡介:
鄒族‘Uongʉ('Uong'e Yata'uyungana/ 矢多一生/ 高一生),過去在學者陳素貞、范燕秋、張炎憲等諸多前輩學者發掘研究之下,有關他在日治時期、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時代的口述訪談,都有不少的成果。而高一生在日本時代就已經被譽為「高砂族の先覺青年」之一,即使在戰後遭遇牢獄禁錮,書寫家書給妻子高春芳時,仍勉勵她與鳥宿國子(杜孝生的妻子)「保持著山地先覺者妻子的氣概,絕不能有軟弱和悲傷的表現」,可見其風範。
鄒族高一生家族的事蹟,與阿里山地區各項發展息息相關,其祖父阿巴里,在鄒族口述歷史中,是如同傳奇一般存在的人物,從史料上,顯示是日方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書希望呈現的不只是阿巴里與高一生片段的記憶,或是悲慘的遭遇,也希望藉由高英傑訪談及文獻的發掘,讓阿巴里與高一生真正生命的悸動,能夠重現,或許正向的前進力量,才是他們的主流價值。
系統號:
P-023598
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
標題:
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三民書局
作者:
林富士 著
內容簡介:
導 論
檳榔的原鄉與國度
一、引 言
二、原鄉的探索:從語言和物質文化下手
三、歷史文獻中的檳榔地
四、結 語
檳榔入華考:漢至南北朝
一、引言:檳榔是中國「土產」?
二、占有與移植:漢帝國與檳榔的第一類接觸(206BC-24AD)
三、歸化與認識:「漢人」與檳榔的第二類接觸(206BC-220AD)
四、見聞與記錄:中國與檳榔的第三類接觸(220-589AD)
五、珍品與禮物:中國與檳榔的第四類接觸(220-589AD)
中國隋唐五代時期的檳榔文化
一、引 言
二、知識的集結與擴充:類書與醫藥
三、域外見聞的增廣
四、貢賦與貿易的活動
五、文學意象的營造
六、地域與階層的擴散
七、結 語
檳榔與佛教:以漢文文獻為主的探討
一、引 言
二、禁戒之物?
三、高僧吃檳榔?
四、檳榔是藥:佛教的認知
五、檳榔是祭品:佛教的供養
六、檳榔是禮物:佛教僧俗的交際
七、僧人與檳榔文本
八、結 語
瘟疫、社會恐慌與藥物流行:檳榔之用
一、引言:瘟疫再臨
二、恐慌的宗教反應
三、恐慌的醫藥反應:從白犬膽到板藍根
四、防疫藥物的先鋒:洗瘴丹
五、檳榔的醫藥功能
六、結語:藥物的古今之變
檳榔所見食品安全的文化因素
一、引 言
二、嚼食檳榔的健康風險
三、嚼食檳榔的風氣
四、嚼食檳榔的方式
五、藥物:檳榔的醫藥功用
六、禮物:檳榔的社會功能
七、結 語
附 錄
參考書目
系統號:
P-023389
台灣人.台灣事——《民報》人物選集(二):學術、文學、音樂與藝術
水邊行事:從水出發,認識台灣的民俗
「客家」業主:清代臺北新莊地區的潮州、汀州籍移民及其移墾事業
心是宇宙的倒影:楊牧與詩
標題:
心是宇宙的倒影:楊牧與詩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時報出版
作者:
鄭毓瑜、郭哲佑 主編
內容簡介:
楊牧(1940-2020)是國際著名的現代漢語詩人,也是一位長年在北美課堂講授《詩經》、《楚辭》與唐詩的漢學教授。在研究與創作之間,以及在古典文學與新詩文之間,楊牧以豐美的學養與才情,從容兩端且成果斐然。本書透過深入的議題論述與具體的詩作賞析,呈現楊牧作品的廣袤與精深;作者群同時具有詩人與研究者的雙重身分,在詩學與詩藝的視角轉換之下與楊牧的作品對話,也顯露了新一代學院詩人的繼承與開拓。
本書第一部分,藉由長篇專文和一篇代序,採用不同的視角觀點,立定議題,多方面、多層次的剖析楊牧作品,討論楊牧的創作歷程、古典元素、體制承轉、內在結構、歷史情結與生命關懷。本書第二部分,則對楊牧作品進行大規模的單篇賞析,透過「情詩」、「生命思索」、「人文歷史」、「社會關懷」這四個範疇,展現楊牧的詩思與詩藝,引領讀者進入楊牧詩作深邃而迷人的世界。
系統號:
P-023529
王的學問:中國歷史中的君王論
探究排灣學——知識體系的建構與連結
標題:
探究排灣學——知識體系的建構與連結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屏東:國立屏東大學
作者:
Tjuku Ruljigaljig(李馨慈) 主編
內容簡介:
第1章:串起傳統與當代的「古」陶壺:佳平舊社(kaviyangan)的陶壺計畫
第2章:原民風建築設計的系統性成見,試以禮納里永久屋之增改建為比較
第3章:初探排灣族概念中的「masancawcau(成為人)」——以1880-1930年代排灣口傳敘事文學為例
第4章:排灣族語數位人文探索——數位工具與族語教學
第5章:博物館與排灣族物質文化研究:以史前館與源出社群合作之織品研究為例
第6章:文物返還的另類可能:共同策展、認同與文化教育——談「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經驗
第7章:祖靈柱國寶文資登錄的多元敘事
第8章:排灣族文身文化資產保存問題討論
第9章:找回失落的話語權:加魯加倫部落的申請核定過程及其意義
第10章:情柴,在望嘉部落的重要性
第11章:南和村出生禮俗的文化意義
第12章:Tjinalja'avusan舊來義系統的靈媒文化及其變遷初探
系統號:
P-023466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
標題: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五南
作者:
陳復 著
內容簡介:
兩種不同的實在論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一/黃光國
登月乎?望月乎?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二/劉威德
華學復興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推薦序三/張蘭石
深化探索中華文化史的新路徑
《精靈的田野:中華文化史與本土心理學》自序/陳復
第一章 中華文化的特點:談文化的心理意義
第二章 中華文化的源頭:本土心理學的詮釋
第三章 中華文化的五觀:中道不二的生命態度
第四章 文化心理的原型:多元並立的先秦思想
第五章 不同的內外整合:性善與性惡的大爭論
第六章 天人關係:先秦時期文學與藝術的發展
第七章 從兩漢到魏晉:儒道兩家思想的交替發展
第八章 盛衰交替:兩漢魏晉文學與藝術的風華
第九章 大唐氣象:文化各精神層面的興旺發展
第十章 儒學復興:宋朝士庶交融的文藝生活化
第十一章 解放與解脫:心學對明朝社會的劇烈影響
第十二章 轉道成知:中體西用思想的蛻變與發展
系統號:
P-023502
島嶼歷史超展開: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
標題:
島嶼歷史超展開: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春山出版
作者:
鄭維中 著
內容簡介:
全書主要分成七個章節,分別討論七個早期臺灣史的重要問題。除第一章外,其餘均以比較人物或人群為主軸。各章主角身分多元,有漢人海盜(如林鳳),有「唐人二代目」(在海外出生的唐人第二代,如鄭成功、何斌),有島嶼原住民(小琉球人、虎尾壠人),也有「第一代灣生」(小培德)。足見本書不只是一部十七世紀臺灣史,更如副標題「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所言,是一部以臺灣為中心的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史。
第一章 島嶼與陸岸
第二章 要衝與飛地:小琉球與虎尾壠
第三章 海盜還是傭兵:為何林鳳不能,鄭芝龍能?
第四章 唐人二代目:鄭森與何斌的困境
第五章 討海還是作田:早期臺灣唐人
第六章 逆風而行:鄭經、小培德與范霍根虎克的憂鬱
第七章 屬國還是府縣:海外移民的歷史歧路
結論 島民的節奏:由「場所」到「在場」
系統號:
P-023567
盗用から模造へ 1880-1931 中日英米商標権侵害紛争史
標題:
盗用から模造へ 1880-1931 中日英米商標権侵害紛争史
時間:
2023年1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
作者:
本野英一 著
內容簡介:
序 章
第一部 イギリス・日本・中国の商標権保護制度と盗用の発生
第一章 各国の商標保護制度の起源とその背景
第二章 華商・華人企業による商標の盗用
第三章 商標保護制度をめぐる日本とイギリスの対立
第二部 中日英米商標権侵害紛争
第四章 在華英米企業の商標権を侵害する関西日本製造業者
第五章 日中間商標権侵害紛争
第六章 英中間商標権侵害紛争
補 論 在華日本・イギリス企業以外の商標権侵害紛争
第三部 中国に於ける外国商標保護制度の成立と崩壊
第七章 中国商標法(一九二三)の制定施行
第八章 中国商標法(一九二三)の機能
第九章 中国に於ける外国商標保護制度の崩壊
付録:一九二八年商標法第三九条〜四四条(原文)
後世の史家の判断
系統號:
P-023474
ウイグルを支配する新疆生産建設兵団 東トルキスタン秘史
「満洲」をめぐる児童文学と綴方活動
標題:
「満洲」をめぐる児童文学と綴方活動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
作者:
魏晨 著
內容簡介:
凡例
序章 児童文学から「満洲」の文化特徴を問い直す
第Ⅰ部 「満洲」児童文学と様々な「満洲」像
第1章 「満洲」における児童文学展開の歴史──機関誌、同人誌、大衆メディア
第2章 「満洲」童話作家・石森延男の登場──満鉄社員会機関誌『協和』における創作活動
第3章 大陸開拓動員と児童文学──「満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をめぐる児童文学試論
第4章 「満洲」育ちの童話作家・山田健二──「満洲」次世代の主体性を描く
第5章 戦後日本における「満洲」経験の再構築──山田健二「満蒙開拓青少年義勇軍」作品群の改稿
第Ⅱ部 日満綴方使節をめぐる「満洲」次世代の誕生
第6章 日満綴方使節の活動──児童がいかに「満洲国」支配へ統合されたのか
第7章 交錯するまなざし、齟齬する満洲夢──『綴方日本』と『綴方満洲』の比較から見る日満関係のポリティクス
第8章 川端康成と綴方──戦時中の帝国主義とつながる回路
終章 「満洲」次世代の誕生とゆくえ
系統號:
P-023475
地図で読む戦争の時代 描かれた日本、描かれなかった日本(増補新版)
標題:
地図で読む戦争の時代 描かれた日本、描かれなかった日本(増補新版)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東京:白水社
作者:
今尾恵介 著
內容簡介:
軍港や飛行場などの軍用地、重要な工場や発電所、ダム、鉄道操車場といった場所の地図は、敵国の目から隠すために、ときに別のものとして描かれたり、まったくの空白とされることもあった。
とはいえ、正確に描かれた地図のなかでこのような改描は逆に目立つことも多い。呉や佐世保、横須賀といった地の空白が意味するものは、歴史を知るわたしたちにとっては明らかだ。この本では、さまざまな用途や時代の地図をもとに、日本がかかわった「戦争」の痕跡をさぐっていく。
軍用地や軍用鉄道は戦後どのような変遷を遂げたのか。また、日本の支配下にあった朝鮮や台湾、満洲国の地図はいかに描かれていたのか。
地図から日本の歩みが立体的に浮かび上がる。掲載地図130点以上。領有をめぐって揺れる尖閣諸島や北方領土の地図も掲載。
系統號:
P-023476
朝鮮の抵抗詩人 東アジアから考える
標題:
朝鮮の抵抗詩人 東アジアから考える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東京:明石書店
作者:
金正勲 編著
內容簡介:
まえがき
第Ⅰ部 学生運動と抵抗詩人
朝鮮南部の抵抗作家、李石城を読む――発掘の意味をこめて[金正勲]
『堤防工事』[李石城(金正勲 訳)]
朝鮮植民地期のアナキズム独立運動[亀田博]
鄭瑀采の活動と詩篇に表れる抵抗精神[金正勲]
歴史的人物、朴準埰の書き残した詩篇に関する考察――早稲田大学留学時代の作品を中心に[金正勲]
朴準埰の発掘詩紹介[金正勲 訳]
第Ⅱ部 抵抗から独立へ
尹東柱――詩による抵抗の充実と苦悩[愛沢革]
李相和――抵抗と復活の世界性[佐川亜紀]
植民地時代の朝鮮における『国民文学』[渡邊澄子]
二重のディアスポラ、尹東柱[崔一]
尹東柱の児童詩とその文学史的意義[金萬石]
李陸史の文筆活動と詩[ハン・ジュンモ]
歴史における詩的参与[文炳蘭]
第Ⅲ 付録・関連短文
李石城の新発見日本語詩稿に出会って――その驚きと感動の言葉[金正勲]
雪の降る凍土にも花は咲くか――出来損ない息子の想父曲[李明翰]
李石城――抵抗詩から抵抗小説へ[金正勲]
朴準埰の発掘詩――「KBSラジオインタビュー(光州放送局)」[金正勲]
鄭瑀采の生涯と文学[金正勲]
朝鮮近代文学のパイオニア、趙明熙[金正勲]
あとがき
系統號:
P-023515
清末中国の法制近代化と日本人顧問 松岡義正と民事関係法の編纂をめぐって
標題:
清末中国の法制近代化と日本人顧問 松岡義正と民事関係法の編纂をめぐって
時間:
2023年11月
出版單位:
東京:明石書店
作者:
熊達雲 著
內容簡介:
まえがき
第一章 修訂法律館と京師法律学堂の成立
第二章 日本人教習、法律顧問の招聘経緯――梅謙次郎、岡田朝太郎、小河滋次郎、志田鉀太郎を中心に
第三章 松岡義正の招聘について
第四章 京師法律学堂における日本人教習の教育活動
第五章 京師法律学堂における民事関係法学の教育と松岡義正
第六章 「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の編纂と松岡義正
第七章 日本人顧問の中国における滞在期間、待遇と評価
あとがき
主要参考文献
巻末資料・京師法律学堂第一期生名簿
索引
系統號:
P-023516
東アジアの「孝」の文化史 : 前近代の人びとを支えた価値観を読み解く
標題:
東アジアの「孝」の文化史 : 前近代の人びとを支えた価値観を読み解く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東京 : 勉誠社
作者:
雋雪艶、黒田彰 編
內容簡介:
序/雋雪艶
序文/黒田彰
一、孝子伝と孝子伝図
中国の考古資料に見る孝子伝図の伝統/趙超
舜の物語攷―孝子伝から二十四孝へ/黒田彰
伝賀知章草書『孝経』と唐宋時代『孝経』テクストの変遷/顧永新(翻訳:陳佑真)
曹操高陵画像石の基礎的研究/孫彬
原谷故事の成立/劉新萍
二、仏教に浸透する孝文化
報恩と孝養/三角洋一
〈仏伝文学〉と孝養/小峯和明
孝養説話の生成―日本説話文芸における『冥報記』孝養説話/李銘敬
説草における孝養の言説/高陽
元政上人の孝養観と儒仏一致思想―『扶桑隠逸伝』における孝行言説を中心に/陸晩霞
韓国にみる〈孝の文芸〉―善友太子譚の受容と変移/金英順
平安時代における仏教と孝思想―菅原文時「為謙徳公報恩修善願文」を読む/吉原浩人
三、孝文化としての日本文学
漢語「人子」と和語「人(ひと)の子(こ)」―古代日本における〈孝〉に関わる漢語の享受をめぐって/三木雅博
浦島子伝と『董永変文』の間―奈良時代の浦島子伝を中心に/項青
『蒙求和歌』における「孝」の受容/徐夢周
謡曲における「孝」/ワトソン・マイケル
『孝経和歌』に見る日本における孝文化受容の多様性/隽雪艶
和漢聯句に見える「孝」の題材/楊昆鵬
橋本関雪「木蘭」から見る「孝女」木蘭像の変容/劉妍
系統號:
P-023576
文化外交の世界
Textual Practices of Literary Training in Medieval China: Evidence from Dunhuang Manuscripts
標題:
Textual Practices of Literary Training in Medieval China: Evidence from Dunhuang Manuscripts
時間:
November, 2023
出版單位:
Leiden: Brill
作者:
Christopher M.B. Nugent
內容簡介:
Through close examination of a set of educational works discovered among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 this book presents new insights into the literary training undertaken by the elite of medieval China. In their contents and structures, these works tell us what parts of the literary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the elite were expected to learn and how they learned them.
The material aspects of these manuscripts—including handwriting, copying errors, and paratextual additions—show how students in Dunhuang used and reproduced them. What emerges is a picture of a literary education that is more diverse in its sources, and also more haphazard, than previously imagined.
系統號:
P-023049
Les Man du fleuve bleu: La fabrique d'un peuple dans la Chine impériale
標題:
Les Man du fleuve bleu: La fabrique d'un peuple dans la Chine impériale
時間:
December, 2023
出版單位:
Marseille: Anacharsis
作者:
Alexis Lycas
內容簡介:
De la dynastie des Han (206 av. J.-C.) à la fin des Tang (907 apr. J.-C.), il a existé en Chine, sur le cours moyen du fleuve Bleu, une population insoumise qui n’a laissé nulle trace et dont on ignore à peu près tout. Ces mystérieux Man ont pourtant défié l’empire, l’ont parfois soutenu, se sont trouvés tantôt hors et dans les limites de la puissance chinoise.
Alexis Lycas se livre ici à une enquête fascinante sur les écrits des chroniqueurs, poètes, administrateurs ou militaires qui ont tenté un millénaire durant d’appréhender et définir ces populations rétives. À travers les circonvolutions de ces documents de diverses natures se déploie une « rhétorique de l’altérité » rapportant l’histoire d’une colonisation étirée sur plusieurs siècles, en même temps que se laisse deviner comment le pouvoir central a fabriqué un peuple pour mieux le dominer.
※本書為法文書
系統號:
P-023487
Paris and the Art of Transpositio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Sino-French Encounters
標題:
Paris and the Art of Transpositio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Sino-French Encounters
時間:
December, 2023
出版單位: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作者:
Angie Chau
內容簡介:
List of Illustrations
Timeline of Historical Period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Chang Yu and the Pose
Chapter 3: Fu Lei the Critic
Chapter 4: Li Jinfa and the Muse
Chapter 5: Xu Xu and the Artist’s Studio
Chapter 6: Speculating Pan Yuliang
Conclusion: Challenging the Universality of Paris
Bibliography
Index
系統號:
P-023504
Cosmopolitan Love: Utopian Vision in D. H. Lawrence and Eileen Chang
標題:
Cosmopolitan Love: Utopian Vision in D. H. Lawrence and Eileen Chang
時間:
November, 2023
出版單位: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作者:
Sijia Yao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Incest Prohibition and Cosmopolitanism
Chapter Two: Sexual Love as Public Defiance
Chapter Three: Adulterous Love as Modern Creation
Chapter Four: The Twin Utopias of Transcendental Love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Index
系統號:
P-023505
Chinese Dress in Detail
標題:
Chinese Dress in Detail
時間:
October, 2023
出版單位:
London: Thames & Hudson
作者:
Sau Fong Chan, Sarah Duncan
內容簡介:
Chinese Dress in Detail reveals the beauty and variety of Chinese dress for women, men, and children, both historically and geographically, showcasing the intricacy of decorative embroidery and rich use of materials and weaving and dyeing techniques. The reader is granted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examine historical clothing that is often too fragile to display, from quivering hair ornaments, stunning silk jackets and coats, festive robes, and pleated skirts, to pieces embellished with rare materials such as peacock-feather threads or created through unique craft skills, as well as handpicked contemporary design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provides an essential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dress, plotting key developments in style, design, and mode of dress, and the traditional importance of clothing as social signifier, followed by eight thematic chapters that examine Chinese dress in exquisite detail from head to toe. Each garment is accompanied by a short text and detail photography; front-and-back line drawings are provided for key items.
系統號:
P-023414
Terminus: Westward Expansion, China, and the End of American Empire
標題:
Terminus: Westward Expansion, China, and the End of American Empire
時間:
October, 2023
出版單位:
Baltimore: John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Stuart Rollo
內容簡介:
In Terminus, Stuart Rollo examines the origins and trajectory of American empir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focusing on its westward expansion and historic entanglement with China. American foreign and strategic policy in this region, Rollo argues, has always been shaped by broade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cerns centered on China. China's current rise, and the economic and strategic systems that China is developing, represents the most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empire to date.
Rollo paints a sweeping historical narrative of American imperial histor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1776 to the present. Grounded in archival research, official and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policy documents, declassified intelligence material, and congressional records, Terminus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mpire building from the pre-independence period to the eve of World War I, arguing that this new empire was primarily driven by commercial interests in China. Rollo explores shifts in global power, resource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ructures that led the United States to transition from one of several imperial powers to the world's sole superpower by the last decad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Finally, he examines the decline of American empire since its brief period of unipolarity in the 1990s, explaining the new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rise of China.
Rollo proposes three scenarios for how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manage its inevitable imperial decline: a vain attempt to shore up and extend the empire, an exploitative hegemony, or a post-imperial foreign policy. This last option would work to repair the damaged fabric of American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providing a long-term, stable foundation for national security, prosperity, and the well-being of its citizens. All empires eventually end, but with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 Rollo urges us to consider how to engineer a softer landing.
系統號:
P-023500
Qu Yuan and the Chuci
標題:
Qu Yuan and the Chuci
時間:
October, 2023
出版單位:
Leiden: Brill
作者:
Edited by Martin Kern and Stephen Owen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 Martin Kern and Stephen Owen
Chapter 1 Reconstructing Qu Yuan / Martin Kern
Chapter 2 The Author’s Two Bodies: The Death of Qu Yuan and the Birth of Chuci zhangju 楚辭章句 / Heng Du
Chapter 3 Figure and Flight in the Songs of Chu / Lucas Rambo Bender
Chapter 4 To Leave or Not to Leave: The Chuci 楚辭 (Verses of Chu) as Response to the Shijing 詩經 (Classic of Poetry) / Michael Hunter
Chapter 5 Reading the “Li sao” / Stephen Owen
Chapter 6 Reading “Jiu ge” / Stephen Owen
Chapter 7 Unwinding “Unreeling Yearnings” / Paul W. Kroll
Chapter 8 On “Far Roaming” Again / Paul W. Kroll
系統號:
P-023037
Covert colonialism: Governance, surveillance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British Hong Kong, c. 1966-97
標題:
Covert colonialism: Governance, surveillance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British Hong Kong, c. 1966-97
時間:
July, 2023
出版單位: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Florence Mok
內容簡介:
Preface and acknowledgements
Introduction
1. Constructing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own Talk and MOOD
2. The Chinese as the official language movement
3. The anti-corruption movement
4. The campaign against telephone rate increases
5. The campaign to reopen the Precious Blood Golden Jubilee School
6. The changing immigration discourse and policy
7. The British Nationality Act controversy
8. Overt public opinion surveys and shifting popular attitudes toward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constitutional reforms
Conclusion
Select bibliography
系統號:
P-02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