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華人宗教研究第21期

華人宗教研究第21期

標題:

華人宗教研究第21期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報導者: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遣送瘟船:贛東北地方道教「和瘟」儀式及其比較研究|呂 燁
近代日本華人關帝信仰發展與嬗變—以神戶關帝廟為例|高莉芬
譜系、家族與地方道教—重思「東華傳統」與「水南家學」|潘君亮
從社會福音到五旬節運動:汪兆翔的信仰轉變經驗 |葉先秦
認定危機與自我呈現:聖嚴法師魅力型領導的心理傳記學探究 |黃奕偉

系統號:

P-022853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4期:中醫在台灣

標題: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4期:中醫在台灣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翰蘆圖書

內容簡介:

台灣早期原住民的醫療/張永勳、何玉鈴、鴻義章、林昭庚
清末日治初年漢醫代表人物:黃玉階/施建仁、皮國立、林昭庚
台灣中醫藥巨擘:陳立夫/陳柏勳、林昭庚
近現代台灣中醫醫療法律與醫療保險制度之探討/曾宣靜、孫茂峰、林昭庚
台灣傳統醫藥發展撮要/瞿瑞瑩、陳麒方
國際東洋醫學會概述/陳旺全、林昭庚
科學中藥的萌生/劉士永
從SARS到COVID-19:現代中醫如何因應瘟疫/蔡運寧、蘇奕彰

系統號:

P-022717

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50期

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50期

標題:

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50期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內容簡介:

《荀子》中的名、實與類:一個道德之智與技藝的思考進路(王華)
試論一種有可能從早期海德格思想推演出的倫理學(蔡偉鼎)
韋伯的理念型與視角主義:介於康德與尼采之間的多元客觀性(黃厚銘)

系統號:

P-022824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69期

標題: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69期

時間:

2023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觀察與互動:十六世紀後的 東亞與世界」 專號導言(林欣宜)
測量「未知的領域」:十九世紀中葉後英國對臺灣東部與蘇澳灣的調查與知識生產 (陳偉智)
1860年代德意志 「福爾摩沙殖民論」再商榷 (謝宜甄)
封鎖線下的進出口貿易: 重探清法戰爭對臺灣之影響 (黃寶雯)
廿世紀初日美關係中的臺灣: 以1904年聖路易萬國博覽會為例 (林欣宜)

系統號:

P-022776

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23期

標題:

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23期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內容簡介:

精神疾患觸法者與監護處分的再思考-兼論設立司法精神病院的爭議(呂嘉穎、顏筠展)
從公職人員選舉候選人消極資格之查證與認定(邱瑞朝)
當下未經思慮的活動:論莊書中梓慶與射者列禦寇的意涵(馮鳳儀)
憂世、憂生之辨:劉熙載詩品說外延探論(張韶祁 )
〈中國軸心突破及其歷史進程〉述評兼論孔子語境中的「天」(徐士賢)
啟「蒙」後——席慕蓉故土鄉愁書寫與《英雄時代》(田運良)

系統號:

P-022822

中山人文學報第55期

中山人文學報第55期

標題:

中山人文學報第55期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臺灣舞蹈藝術範式如何轉移?以一九七〇年代雲門舞集的實踐為例(徐瑋瑩)
《平閩十八洞》的研究史及其在臺灣與南洋的傳衍 (柯榮三)
專輯──從 Ereignis 談莊子與海德格的物觀及其思想中的倫理性(楊婉儀)
專輯──從良知概念來看海德格的倫理學(汪文聖)
專輯──負死而生:海德格與托爾斯泰之現象學關聯(戴遠雄)
訪談──從《莊子》反思「論辯」的「基礎」與「超越」:兼涉兩岸如何共 生的弔詭思考(戴卡琳、何乏筆、林明照、劉滄龍、 賴錫三、莫加南)

系統號:

P-022823

台灣文學學報第42期

標題:

台灣文學學報第42期

時間:

2023年6月

出版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一般論文】
〈綠色的眼淚:論伊藤永之介的糖業批判小說〉(劉柳書琴)
〈言與不言之間:龍瑛宗〈蓮霧的庭院〉中「灣生」的意義〉(木山元彰)

【書評】
〈在國家與市場夾縫間遊走的文學:讀張誦聖《臺灣文學生態:從戒嚴法到市場律》──一個華語語系的視角〉(鍾秩維)

系統號:

P-022827

臺灣宗教研究第22卷1期

標題:

臺灣宗教研究第22卷1期

時間:

2023年6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臺灣宗教學會

內容簡介:

【一般論文】
漢譯聖經之分段標題研究:以《恢復本》為例(徐淑瑛、周復初、王世平)
愛德華滋與約翰衛斯理對自由意志的比較(張聖佳)
從土地神到曼谷神廟:泰國曼谷叻差巴頌路口愛侶灣四面佛梵天與印度教系神像(林育生)
「捨生取義」的佛教倫理學觀點(唐秀連)
南朝宋文明《道德義淵.自然道性》論述契機及其詮釋(劉鐔靖)
評介《靈力具現: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梁右典)

系統號:

P-022799

考古人類學刊第98期

標題:

考古人類學刊第98期

時間:

2023年6月

出版單位:

考古人類學刊編輯委員會

內容簡介:

專號:考古學的陶器分析
導言(陳瑪玲)
【研究論文】技術選擇理論與屬性分析之應用:以植物園文化陶器為例(王仲群)
【研究論文】陶器「始」用的脈絡與詮釋:以秘魯Virú河谷的Huaca Negra遺址為例(陳珮瑜)
【研究論文】青銅器時代早期愛琴海運輸罐的來源與技術研究:以阿提卡半島的Kontopigado遺址為例(蔡哲嫻)
【書評】異質「永續」敘事:讀《借土養命:從雲南到金三角,從毒品到永續農業,一個泰北華人社區的民族誌》(何浩慈)

系統號:

P-022825

明代研究第40期

標題:

明代研究第40期

時間:

2023年6月

內容簡介:

※論著
晚明重情文化下入教士大夫的納妾與懺悔:以王徵《崇一堂日記隨筆》為例(王昌偉)
晚明私修嘉隆史書著者的個人際遇與歷史書寫——以支大綸《世穆兩朝編年史》為例(謝曉東)
晚明遼東「橫江」考(馬驥)

※史料點校
吳氏家族文書《萬曆收支銀兩冊》點校(王裕明)

※書評
《陽明心學與明代內閣政治》(楊正顯、評焦堃)

※學訊
朱冬芝譯 2022年日本明清史夏合宿活動紀要(城地孝撰)
「明代臨清與大運河」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22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紀實(李華彥)
「明代研究新趨勢」學術座談會報導(江昱緯)
110學年度臺灣地區明代研究學位論文(劉伊芳)
110學年度臺灣地區明代研究博士論文摘要(劉伊芳)
近期明代研究論著目錄(劉伊芳、林峻煒、Kim、Hanbark)

系統號:

P-022826

鵝湖月刊總號578期

鵝湖月刊總號578期

標題:

鵝湖月刊總號578期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鵝湖月刊社

報導者:

鵝湖月刊社

內容簡介:

鵝湖論壇
蔡瑞霖■化性豈起偽 ? 從生物智能到人工智能 !

書與學
王瑞昌■牟宗三先生致周輔成先生書劄二通
廖鍾慶■月如無恨月常圓 —— 談徐志摩的〈兩個月亮〉與林徽因的<那一晚>二詩
林安梧■「外王內聖」還是「內聖外王」辯論之後 —— 敬答周群振、李瑞全兩位學長
張 浩■世界哲學語境下儒家哲學研究的新視角新範式 —— 讀倪培民先生《儒家功夫哲學論》

論 文
黃亞洲■「學而時習」與「仁樂」之境的無限性 —— 對《論語》首章的解讀
何懿書■淺論陶淵明〈飲酒.其五〉—— 以海德格的《藝術作品的本源》中的 「真理觀」為導向

切琢新知
楊祖漢■敬答四位學者關於我的朱子詮釋的評論

系統號:

P-022912

中国史史料研究会会報第25号

中国史史料研究会会報第25号

標題:

中国史史料研究会会報第25号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東京:志学社

內容簡介:

[学術札記]張天師の跡目争い(二階堂善弘)
[回想録]苟且図存(かりそめに存を図らんとせば)―内モンゴル大学における一日本人モンゴル史研究者の教育活動―(一二)(赤坂恒明)
[回想録]亀田俊和の台湾通信 第26回(亀田俊和)

系統號:

P-022713

慶祝九十五周年史語所檔案選輯

慶祝九十五周年史語所檔案選輯

標題:

慶祝九十五周年史語所檔案選輯

時間:

2023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

作者:

李貞德 主編

內容簡介:

為慶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九十五周年,特將所藏公文書檔案與學者信函擇要刊印,一方面緬懷前輩並向他們致敬,另方面自我惕勵也期勉於未來。
本書依照時序,分為「創業維艱」、「兵馬倥傯」、「播遷臺灣」和「繼往開來」四個單元,收錄一九二八年創所至一九六八年史語所四十周年的檔案共九十五件。內容不僅涵蓋草創時代的珍貴史料,更多的,是時局動盪中學者排除萬難、刻苦精進,以及遷臺安定後的奮發昂揚。

系統號:

P-022752

祖靈的女兒

祖靈的女兒

標題:

祖靈的女兒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橡樹林

作者:

包惠玲(嬤芼灣Mamauwan) 口述,張菁芳 撰文

內容簡介:

台東縣達仁鄉的土坂部落,保留了排灣族最傳統的文化,但他們已逾半世紀沒有立新女巫。嬤芼灣自從小時候目睹父親溺水身亡,便發現自己具有容易感知及接收夢兆的靈媒體質。而二〇〇七年達仁鄉公所破天荒地開辦了全台第一屆「女巫培訓班」,讓她開始了這條漫長的習巫之路……療癒往者與生者的招魂儀式、祈求作物豐收的小米收穫祭,以及五年一度的排灣族大事──五年祭,都是排灣族原生文化的體現。外來宗教與傳統的碰撞、部落的群體意識差距、儀式面臨的斷層危機等等,頭目、首席女巫及族人彼此幫助,共同祈求祖靈庇蔭,並奮力維護、實踐歲時祭儀。

嬤芼灣牢記這段話。要讓祖靈、部落、族人、在外打拼的部落年輕人,對這塊土地有更進一步的認同和共識,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已經在路上了。

系統號:

P-022794

塵封的椰影:細川隆英的南洋物語和臺北帝大植物學者們的故事

塵封的椰影:細川隆英的南洋物語和臺北帝大植物學者們的故事

標題:

塵封的椰影:細川隆英的南洋物語和臺北帝大植物學者們的故事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春山出版

作者:

胡哲明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第一章 臺北帝大
第二章 首航.未知的南洋
第三章 天外飛石.撒考的魔力
第四章 月光下的海龜.故事板
第五章 振翅高飛
第六章 赤蟲島的紳士們
第七章 半樹上的世界
第八章 雅浦的草裙.盛開的花
第九章 海角的君子之島.風起
第十章 南島烽煙.夏花秋葉
第十一章 遠颺.羈絆
後記 三千多份標本的流浪

系統號:

P-022802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標題: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時報出版

作者:

梅家玲 著

內容簡介:

導論
第一章:動盪時代的史識與詩心──黃得時與臺靜農的文學史書寫
第二章:世變中的國・語・文──以一九四○年代「大學國文」教材編選為起點的論析
第三章:大學與文學──夏濟安、《文學雜誌》、臺灣大學與臺灣的「學院派文學雜誌」
第四章:「現代」是怎樣煉成的?──現代主義小說家的「故」事新編與美學實踐
第五章:《中外文學》與中國/臺灣文學研究──「學院派文學雜誌」與當代臺灣的知識生產及學科建制
第六章:近四十年來臺灣的近現代文學研究──學科形構與研究動向
結論

系統號:

P-022803

跨界理論

跨界理論

標題:

跨界理論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聯經出版

作者:

史書美 著

內容簡介:

廖朝陽序
作者自序 理論思維的跨界形成和在地實踐
謝誌
第一章 全球文學的認可機制
第二章 作為關係的比較研究
第三章 批判理論的克里奧化
第四章 立足台灣的批判理論
第五章 女性主義的翻譯可能
第六章 弱勢族群的跨國主義
第七章 比較視野的種族論述
附錄 「跨界理論」座談會筆錄

系統號:

P-022840

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標題:

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前衛出版社

作者:

侯嘉星 主編

內容簡介:

導讀|萬物皆有序—試探中西分類自然的動機、知識與差異/劉士永

第一章 從身體到萬物
01寄生蟲知識的形成-從華佗療「吐蛇」之謎談起/皮國立
02以驢為藥-《本草綱目》中的驢藥論述/劉世珣
03從「難產」到「壯陽」-戰後臺灣「海馬」中藥消費文化/曾齡儀
04補肺氣與益陽道-戰後臺灣的蛤蚧食療與消費初探/郭忠豪

第二章 從天擇到人擇
05來自中國的蔬果-二十世紀前期西北太平洋地區農業交流的歷史地理/葉爾建
06清代蒙古鹿茸貿易初探/王士銘
07農藥作物魚藤在東亞的認識與臺灣總督府栽培事業/侯嘉星
08清末民初舟山群島海域的漁鹽與水產加工-以黃魚鯗、螟蜅鯗為中心的考察/江豐兆

第三章 從人本位到跨物種
09烽火與英雄—近代嶺南文人詩詞中的「木棉」/余佳韻
10近代獸醫教育在臺灣與社會變象(一八九五—一九四五)/沈佳姍
11人狗關係的演變-探討動物保護運動中狗的角色與作用/趙席敻

結語|人類世下的人與物種/侯嘉星
作者介紹

系統號:

P-022841

聖人的丹爐:中華思想史與本土心理學

聖人的丹爐:中華思想史與本土心理學

標題:

聖人的丹爐:中華思想史與本土心理學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聯經出版

作者:

陳復 著

內容簡介:

自序 繼續展開中華思想史的新里程
第一章 中華思想的主軸與特點
第二章 春秋時期老孔兩家思想
第三章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
第四章 西漢前期對先秦的總結
第五章 兩漢至魏晉時期的思想
第六章 魏晉至唐朝時期的佛學
第七章 宋朝理學的萌芽與發展
第八章 明朝心學的狂飆與困境(上)
第九章 明朝心學的狂飆與困境(下)
第十章 清初至民初時期的思想
參考文獻

系統號:

P-022842

壁:尋找台灣戲劇運動的旗手簡國賢與宋非我

壁:尋找台灣戲劇運動的旗手簡國賢與宋非我

標題:

壁:尋找台灣戲劇運動的旗手簡國賢與宋非我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

作者:

藍博洲 著

內容簡介:

一九四六年初夏時節,以一堵牆壁展演貧富差距的台灣新劇《壁》,突破一切困難在中山堂上演,觀戲人潮盛況空前,轟動一時,卻因「帶有挑動階級鬥爭的內容」遭到禁演,往後更是全面且徹底的紅色肅清。長期戒嚴體制下,演出幕後奉獻心力的導演兼演員的宋非我,及其搭檔劇作家簡國賢等相關人員,被迫噤聲,從而不被人們所知或刻意遺忘。

因為一場婚禮的偶遇,追索出隱居的導演宋非我從「無我之境」的表演到寂寞孤獨的晚年;依據解密檔案,描繪出劇作家簡國賢在歷史長河中走過的斑斑血路;梳理因為歷史斷裂而不為人知的台灣戲劇運動旗手的真實樣貌。

系統號:

P-022843

台灣抽象藝術史

標題:

台灣抽象藝術史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藝術家

作者:

蕭瓊瑞 著

內容簡介:

抽象藝術的成立是20世紀重大的文明成就之一,人類第一次可以完全脫離外界物象的模仿,純粹就點、線、面,形、色、質感的思考,進行呼應「內在真實」的創作行為,無非是人類心靈高度自信、自由的表現。抽象「不像」任何外在的物象,是一種「不可名狀」的造形,因此很多人便以為「看不懂」,而對它抱持或是排斥、或是迴避,乃至害怕的心理,甚至就以「簡直是印象派!」來稱呼「抽象藝術」。能夠打開對抽象藝術欣賞的眼睛,才是真正打開藝術的世界。

本書是知名美術史家蕭瓊瑞教授繼《台灣美術史綱》、《圖說台灣美術史》、《戰後台灣美術史》、《台灣近代雕塑史》等著作後,又一專題式論著。全書以二十六篇章,綜論台灣自1940年代日治時期以降的抽象藝術發展,涵蓋油彩、壓克力顏料、雕塑、版畫、水墨畫、陶藝、多元媒材等,是當前關於台灣抽象藝術發展最為全面性與深入的著作,既保存歷史也前瞻未來。

系統號:

P-022751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

標題: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作者:

李欣倫 主編

內容簡介:

【推薦序】文學發聲,指認病痛╱林巾力
【推薦序】憂鬱樹與萬壽果╱陳耀昌
【導讀】疾病編年,文學度日:寫給受折磨的我們╱李欣倫

記疫行動,讓愛蔓延
貧窮是疾病的溫床:楊逵、鍾理和小說中的沉痾語境╱林秀蓉
當我們再次仰望星空:疫情時代的寫作╱黃宗潔
汙名,讓我們更閃亮:臺灣文學的愛滋顯影╱紀大偉
【特寫】玫瑰的名字:速寫梅毒文學史╱梁秋虹
【特寫】從抵抗、習慣到準備:傳染病與防疫措施╱許宏彬
【特寫】傳染病老地圖:文學作為一種公衛印記╱黃信恩

憂鬱來襲,書寫自療
文明的外邊:臺灣文學的癲狂史╱廖淑芳
詩歌作為抗抑鬱劑:談臺灣當代女詩人的憂鬱書寫與自療可能╱李癸雲
書寫,用以抵禦內心冰火風暴:臺灣作家筆下的躁與鬱╱李欣倫
【特寫】當正常也是一種瘋狂:觀看千年憂鬱記事╱王浩威

指認創傷,修復記憶
共震‧共存:天災書寫的創痛與修復╱許劍橋
指認創傷:戰後臺灣小說中的戰爭記憶與情感書寫╱宋玉雯
記憶與失語:白色恐怖的傷痕如何言說?╱朱嘉漢
險地孤生:來自勞動體制邊緣的傷與殤╱李雪莉
【特寫】創傷的幽靈:如何看見與對待創傷經驗╱阿布

慢病緩療,與病共存
與病共存:臺灣當代(乳)癌症散文的多重時間性╱陳佩甄
慢老,久病,故事多:當慢性病進入疾病書寫╱栩栩
生病如果是一趟自助旅行:三位臺灣作家的痊癒路上╱陳宗暉
【特寫】時間的命題:慢性病與癌症╱吳妮民
【特寫】食補・養生・人參小史:日治臺灣人參的社會生命史╱蔣竹山

陪伴長者,照亮長路
照護至親,照見自我:作家的中年練習題╱石曉楓
照亮長路:熟悉又陌生的照護者╱張郅忻
節制的深情:當醫學遇見文學╱蔣亞妮
【特寫】他們都說我「沒有病」:高齡、健康與照護的多重敘事╱劉介修

附錄
展覽簡介 寫字療疾:罅隙中的粼光╱王嘉玲、黃偉誌
作者簡介
展覽資訊

系統號:

P-022753

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

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

標題:

他們互相傷害的時候:台灣文學百年論戰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大塊文化

作者:

朱宥勳 著

內容簡介:

推薦序 ――日暖風和,草青沙軟,正是大好戰場 (唐捐)

前言 ――生來就是要戰鬥的文學
一 ――開啟新時代的戰術,有時不太光彩:新舊文學論戰
二 ――「言文一致」的未走之路:台灣話文論戰
三 ――這不是一場論戰,而是一場併吞戰:糞寫實主義論戰
四 ――在政治絕壁之間,有人試圖架橋:「橋」副刊論戰
五 ――如何確立新品種的美感:現代派論戰
六 ――裡應外合,更能打破遊戲規則:關唐事件
七 ――一個詞彙就是一處戰略高地:鄉土文學論戰
八 ―― 當伏流湧出地表:「台灣文學正名」系列論戰
九 ――終於論劍,在學院的光明頂:後殖民論戰
十 ――文學史,文學人的終極邊疆:雙陳論戰
後記 ――在已知的戰場之外

系統號:

P-022754

江戶杜律注本三種

江戶杜律注本三種

標題:

江戶杜律注本三種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作者:

黃自鴻 編校

內容簡介:

自從邵傅《杜律集解》於江戶初期在日出版,杜甫詩大盛於時,江戶時代杜律注本三種,即宇都宮遯庵《鼇頭增廣杜律集解》六卷、大典顯常《杜律發揮》三卷及津阪東陽《杜律詳解》三卷,都與《杜律集解》關係密切。這三部著作受到注意,也有日本學者就《杜律詳解》進行日譯,卻未見現代點校本面世。有鑑於此,本書整理上述三部著作,並據此為中心,探討日本杜詩研究的特點和讀解策略。

系統號:

P-022785

一詞一宇宙:瀕危語言的低吟淺唱

一詞一宇宙:瀕危語言的低吟淺唱

標題:

一詞一宇宙:瀕危語言的低吟淺唱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Nicholas Evans 著,蔡雅菁 翻譯

內容簡介:

前言
第一部 巴別塔圖書館
1 瓦拉姆若翁吉的孩子
2 四千年的調適學習

第二部 語言的盛宴
3 多彩繽紛的語言
4 我懂你的心:語法中的社會認知

第三部 古文字景象裡的蛛絲馬跡:語言與深度世界史
5 同出一源
6 徜徉在語義圈裡:為古代詞語和古代世界搭起橋梁
7 破譯的關鍵:活語言如何解密被遺忘的文字

第四部 彼此提升:語言、文化與思想的共同演化
8 心智的棚架:語言如何訓練思維
9 詩句和言語藝術所織就的成品

第五部 燃眉之急
10 竭盡所能地傾聽

第六部 後話
後記 在木麻黃的庇蔭下
終章 重新喚醒詞語

系統號:

P-022792

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的現實與未來──認同建構與媒介公民權

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的現實與未來──認同建構與媒介公民權

標題:

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的現實與未來──認同建構與媒介公民權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蔡珮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篇 理論探討與建構
第二章 族群傳播與族群媒介
第三章 移民族群媒介與認同研究
第四章 媒介公民權與多族群公共領域

第二篇 新移民電視節目接收研究
第五章 新移民電視節目接收與認同建構:多元認同的族群節目改善建議
第六章 新移民的母語使用、《華視新住民新聞》收視與母語認同:論新移民新聞節目功能之發揮

第三篇 許台灣新移民一個未來:台灣移民族群媒體的建構與未來
第七章 台灣新移民對移民族群電視頻道的需求分析
第八章 澳洲SBS的經驗啟示
第九章 結論

附錄一 國內新移民/移工電視節目一覽表(2009-2021年)
附錄二 新移民調查正式面訪問卷

系統號:

P-022793

百年回眸: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

百年回眸: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

標題:

百年回眸: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作者:

曾文亮 主訪,吳美慧、李思儀、林志晟 記錄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於2023年8月出版的新作《百年回眸: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是以臺北第三高女(今之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畢業校友為主進行的口述訪問計畫成果。受訪者有林秋子女士、曹淑珍女士、蕭秀枝女士、黃彩市女士、賴月桂女士、黃彬彬女士和紀悅如女士共七位校友。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是日治時期最好且最多臺灣女性就讀的學校,她們通過考試入學就讀,本身即非常優秀;入學後在三高女的各項學習,更開拓了她們寬廣的見識。這些校友在學生時代經歷戰爭的動亂,養成她們堅忍不拔的精神;種種歷練,都成為她們特殊的人生經驗,使得臺北第三高女畢業生在當時社會是名門娶媳的首選,也是各界就業爭取的對象,無論家庭或職場,她們都有出眾的表現。

中研院臺史所有機會對三高女校友進行口述訪問,完成《百年回眸: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一書,讓她們留下時代的見證,也是臺灣史研究特別的資料,實屬欣慰。

系統號:

P-022804

古籍之美:古籍裡的藏書印記

古籍之美:古籍裡的藏書印記

標題:

古籍之美:古籍裡的藏書印記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新竹:方集出版社

作者:

張圍東 著

內容簡介:

自 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藏書印的源流與發展
第一節 藏書印的概念
第二節 藏書印的濫觴與產生
第三節 藏書印的發展

第三章 藏書印的類型
第一節 名章印
第二節 閒章印

第四章 官府藏書印記
第一節 皇家及內府藏書印
第二節 藩王藏書印
第三節 地方官府藏書印

第五章 私家藏書印
第一節 唐五代以前私家藏書印
第二節 宋代私家藏書印
第三節 元代私家藏書印
第四節 明清私家藏書印
第五節 藏書家對古籍的珍惜態度

第六章 藏書印的價值

第七章 結語

參考資料
一、圖書
二、期刊論文

系統號:

P-022830

四庫全書總目闡幽

標題:

四庫全書總目闡幽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 : 秀威資訊

作者:

夏長樸 著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夏長樸教授研究四庫全書的六篇專論:〈試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四庫全書總目》稿本殘卷的編纂時間──兼論與天津圖書館藏《總目》稿本殘卷的關係〉、〈南京圖書館藏《四庫全書總目》殘稿編纂時間初探〉、〈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四庫全書總目》殘卷編纂時間及其相關問題〉、〈文淵閣本《四庫全書》書前提要的校上時間與抽換問題〉、〈朝向一個學術史觀的建構──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為例〉與〈尊《序》、廢《序》與漢宋對峙──以《四庫全書總目‧經部詩類》為例〉,從中不僅呈現四庫與總目提要的各種版本,亦可發現清代皇帝及諸臣學術態度之轉變。

系統號:

P-022834

性善論的誕生:先秦儒家思想史的一個斷面

性善論的誕生:先秦儒家思想史的一個斷面

標題:

性善論的誕生:先秦儒家思想史的一個斷面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末永高康 著,佐藤將之 翻譯

內容簡介:

序論
第一章 孟子的性善論
第二章 〈性自命出〉的性論
第三章 郭店楚簡〈五行〉的修養論
第四章 孟子與〈五行〉
第五章 〈中庸〉「誠」的思想
第六章 郭店〈緇衣〉的形式和思維中的子思思想之特質
第七章 從〈表記〉和〈坊記〉的內容和形式看子思的思想「轉換」
第八章 從郭店楚簡「義外」論到孟子「義內」論的系譜
結論 性善論的誕生
附錄 日本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困境和末永高康的「郭店儒學」研究之挑戰/佐藤將之

系統號:

P-022695

中國人道德體系的文化演進

中國人道德體系的文化演進

標題:

中國人道德體系的文化演進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華藝學術出版

作者:

柯仁泉 著

內容簡介:

引言
柯仁泉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模型
第一章 中國人道德體系的文化演進,及跨學科研究對其理解的重要價值
柯仁泉 著/張奕樂、謝安怡 譯
第二章 做對與不做錯:社會心理學模型──中華文化和其他文化群體的情境道德
彭邁克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遠端和生物遺傳因素
第三章 中國道德的生態學分析:緯度、病原體、農業和現代化
濱村武 著/張奕樂、謝安怡 譯
第四章 基因遺傳對東亞人道德觀的貢獻
王一伊、蘇彥捷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第五章 文化神經科學視角下的道德判斷
韓世輝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文化和歷史因素
第六章 認知科學與早期儒家德性倫理學:論習慣之必要
森舸瀾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第七章 中國文化中的語言與道德
林培瑞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第八章 中國法律傳統框架下的中國道德心理:從歷史觀點探討正式與非正式法律形態之間的分歧如何塑造中國的「法律靈魂」
John W. Head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發展和心理因素
第九章 由發展心理學角度理解中國人的道德觀
朱莉琪、萬縈佳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第十章 「好孩子」:中國兒童道德發展的人類學視角
許晶 著譯/謝安怡 編修
第十一章 文化心理學與道德在中文和中國之意涵:誤解、觀念和可能性
蒲安梅 著/Aaron Hao 譯

道德改變的因素
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道德轉型的軌跡
閻雲翔 著/許晶 譯
第十三章 中國文化中的幸福感與道德
倫妙芝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第十四章 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瞭解中華道德思想
敬一鳴、蔡華儉 著/Translated S.r.l. 譯審

系統號:

P-022705

擘劃東亞新秩序:開羅會議中國代表團紀錄彙編

擘劃東亞新秩序:開羅會議中國代表團紀錄彙編

標題:

擘劃東亞新秩序:開羅會議中國代表團紀錄彙編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作者:

呂芳上 著

內容簡介:

導論|蔣中正、開羅會議與戰後東亞新秩序的形成/呂芳上

中國代表團實錄
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開羅會議相關紀錄
國防最高委員會祕書長王寵惠開羅會議日誌
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商震隨節參加開羅會議日記
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林蔚開羅會議日記
宣傳部副部長董顯光參加開羅會議工作紀錄
軍事委員會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隨節參加開羅會議記事
軍令部第二廳廳長楊宣誠隨節參加開羅會議日記
外交部參事郭彬佳參加開羅會議報告
駐華盛頓陸軍武官朱世明隨節參加開羅會議日記
侍衛長俞濟時、侍從武官陳平階隨節參加開羅會議日記
駐美軍事代表團團員蔡文治隨節參加開羅會議日記

附錄|軍令部部長徐永昌聽取楊宣誠、蔡文治參加開羅會議報告

系統號:

P-022708

善書、經卷與文獻(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三論

善書、經卷與文獻(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三論

標題:

善書、經卷與文獻(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三論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臺北:博揚文化

作者:

范純武 編著

內容簡介:

特稿
王見川/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三論:兼談其關於《西遊記》的論斷

文獻敘錄、題記及其意義
侯沖、釋演法/新見四川廣元太公寺崇教院佛教儀式文獻及其價值
陳泳超/海鹽神歌書抄本六十種題記

學術札記
王見川/關於胡適的學術誠信問題:以《胡適文存》第一集改版與在台重印版為例

系統號:

P-022755

經學的國際化: 從國際視野看經學的當代性

經學的國際化: 從國際視野看經學的當代性

標題:

經學的國際化: 從國際視野看經學的當代性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作者:

張文朝 主編

內容簡介:

導言 / 張文朝
經學國際化的四個關隘──翻譯、跨領域、創新研究、全球在地化 / 鄭吉雄
「當代經學」之可能性及其意義──一個方法論的考察 / 勞悅強
美國之《論語》教學與應用 / 余其濬
宋代《詩經》學「人情論」的當代意義 / 張万民
《詩經》戰爭詩篇中的寓示故事 / 張文朝
《詩經》與當今中國的文化──論王長征的《習經筆記》 / 蘇費翔
論先秦時期儒家之「學」 / 吳萬鍾
隱與顯──從《周易》與《春秋公羊傳》語境中論「正名」實踐之結構 / 朴榮雨
詩義多層性之認識及其與嚴粲所論「言外之意」的關係 / 種村和史
《春秋》書「遂」與屬辭見義──《春秋》義例之修辭與詮釋 / 張高評
遠藤隆吉《孔子傳》的學術地位 / 工藤卓司
《春秋三傳》在越南的研究與教學 / 阮進立
《禮記》在越南的翻譯與研究 / 武氏青簪
越南家禮學研究概況與意義試析 / 劉柏宏

系統號:

P-022769

早期漢語方言語法

早期漢語方言語法

標題:

早期漢語方言語法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作者:

江敏華、姚玉敏 編著

內容簡介:

本專書共收錄11 篇運用早期漢語方言的素材進行方言語法探討的論文,涵蓋官話、閩、客、粵、吳等方言,也有同時進行跨方言比較的。論文考察的早期材料,從明代的《荔鏡記》,到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中由外國人編寫的教科書、字辭典、對話集或宗教文獻翻譯等。通過對早期方言材料的考察,本論文集一方面把方言演變的軌跡勾勒出來,另一方面也加深我們對語言變化背後的動因和機制的認識。

系統號:

P-022770

文類理論基礎:從柏拉圖到德里達

文類理論基礎:從柏拉圖到德里達

標題:

文類理論基礎:從柏拉圖到德里達

時間:

2023年5月

出版單位:

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

作者:

陳軍 著

內容簡介:

文類理論屬於重要的文學基礎理論。本書較為系統地梳理從柏拉圖到德里達兩千多年來西方文論發展過程中,主要文學理論流派、思潮及其代表人物深厚、豐富、複雜的文類理論知識譜系,展現文類理論在西方文論史上多樣化的存在形態,勾勒文類理論發生發展的邏輯嬗變軌跡,系統梳理西方文類理論發生發展的知識譜系,進一步深化西方文論研究、文類學研究以及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研究,為重建中國文類理論話語系統提供重要的西學參照。

系統號:

P-023063

日治時期中南部原住民族史料彙編

日治時期中南部原住民族史料彙編

標題:

日治時期中南部原住民族史料彙編

時間:

2023年5月

出版單位: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作者:

王學新 著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收錄臺灣總督府檔案中有關中南部地區蕃地綏撫之史料,摘取重要檔案,共分為五部分,依次為東勢角撫墾署、埔里社撫墾署、林圯埔撫墾署、蕃薯藔撫墾署、恆春撫墾署。日治初期仿清制設立撫墾署,從撫墾署的紀錄報告,可以瞭解當時的理蕃政策、蕃社概況及文化,也有與當地漢人、平埔族之間互動的關係。對於研究日治初期臺灣中南部地區原住民族的活動,具有參考價值。

系統號:

P-022734

初看臺灣總督府檔案就上手

初看臺灣總督府檔案就上手

標題:

初看臺灣總督府檔案就上手

時間:

2023年5月

出版單位: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作者:

張靜宜 主編

內容簡介:

基於全民共享史料的理念,本館長期致力如何讓臺灣總督府檔案變得淺顯而易於閱讀。從檔案翻譯、史料彙編、主題選編,不斷翻譯介紹日治時期檔案的內容,也出版《臺灣總督府檔案之認識與利用入門》(2006)、《臺灣總督府檔案事典》(2015)、《臺灣總督府檔案學習入門》(2017)等工具書,以案例解說的方式,介紹檔案案件的組成,公文格式、簽辦流程及內容等,並且有詞條說明參考,引起學術界廣大迴響。

《初看臺灣總督府檔案就上手》一書,除延續讓檔案淺顯易懂的概念外,並試著以增加更多圖解方式,讓讀者能快速瞭解總督府檔案的格式、體例、內容及用語,並提供讀者在排除日文解讀上的障礙後,在閱讀檔案時應該具備的基礎知識,進而加以運用,讓全民都能藉由檔案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

系統號:

P-022735

預防性保存專有名詞圖典

預防性保存專有名詞圖典

標題:

預防性保存專有名詞圖典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作者:

曾永寬等 合著

內容簡介:

近年來,氣候環境的變遷加劇和社會經濟的日益成長,以及人們對於文化、歷史和藝術的重視和文物的交流展示的日趨頻繁,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面對的挑戰也日趨複雜和艱鉅,而預防性保存就是面對各類威脅保護文化資產的第一道防線,所以保存維護文化資產的專業人員都應該強化預防性保存之知識與技術操作,並持續關注瞭解預防性保存的概念和技術的發展。本書編輯的目的即是希望提供保存維護專業人員的預防性保存的基礎指引和技術說明。

系統號:

P-022701

天母、武神與神禽:密教與道教、中國文學之交涉

天母、武神與神禽:密教與道教、中國文學之交涉

標題:

天母、武神與神禽:密教與道教、中國文學之交涉

時間:

2022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作者:

高振宏 著

內容簡介:

手印、陀羅尼、曼荼羅、護摩、忿怒尊,密教有著許多有別中國傳統的儀式內涵,散發著既奇炫又迷幻的魅力,吸引著人們一窺其神秘的面紗。從六朝開始,密法陸續傳入中國,到唐代達到鼎盛,各種的神祇(本尊)和儀式進入中國宗教傳統,激盪出更多元豐富的宗教景觀。本書嘗試從「佛道交涉」的視角切入,探究密教與道教在中國宗教場域中的各種碰撞、團揉與混融,以及這些神祇、經咒對近世宗教文化與通俗文學的影響。

系統號:

P-022786

現代台湾クロニクル 2014-2023

現代台湾クロニクル 2014-2023

標題:

現代台湾クロニクル 2014-2023

時間:

2023年9月

出版單位:

東京:白水社

作者:

近藤伸二 著

內容簡介:

台湾が国際社会で主要なプレーヤーの一角に名を連ね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は、ここ10年ほどの奮闘の成果があったからである。この間、台湾で何が起こり、事態はどのように変化したのか──それを時系列的に振り返りながら背景を押さえていけば、台湾がなぜアジアで、世界で台頭してきたのかが浮かび上がる。それは台湾だけでなく、中国や日本も含むアジア全体、さらに米国や欧州などをも巻き込むものであり、世界情勢を読み解くカギともなる。

本書が取り上げるのは、台湾が対中融和から対立に舵を切るきっかけとなった「ひまわり学生運動」が発生した2014年を起点とし、2023年初めまでの約10年間。政権運営、対中関係、外交、内政、経済、社会の6つのテーマ別にやさしく解説する。著者はジャーナリストとして、また大学教授として長年にわたって報道・研究に携わってきたベテランの台湾ウォッチャーだ。

新型コロナ感染症対策や半導体メーカーTSMCの動き、ペロシ訪台といったトピックを手がかりに、台湾の政治・経済・社会、ひいてはアジアや世界の動向について理解を深めるための視点と論点を提供する。

系統號:

P-022772

中国共産党支配の原理 巨大組織の未来と不安

中国共産党支配の原理 巨大組織の未来と不安

標題:

中国共産党支配の原理 巨大組織の未来と不安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東京:日本経済新聞出版

作者:

羽田野主 著

內容簡介:

「秘密結社」から始まった中国共産党は潜在的に守りの意識や被害者意識が強く、常に内側に不安を抱えている。結党目的の共産主義の実現はすでに失われ、政権党として君臨することが自己目的化している。

米国の「圧力」にさらされていると受けとめる共産党は軍事的統制を強め有事体制に移行しつつある。中国の隅々に張りめぐらされた党組織は硬直化し、自己改革できない「大企業病」に冒されているようだ。膨張の果てに戦前の日本と同じ道を歩むリスクさえ見え隠れするようになった。

外部から見た不可解な行動をとる中国共産党の原理とは何か。共産党の憲法といわれる「党規約」の読み解きを交えながら、有益な中国分析を提供する。「党規約」最新版の全訳も掲載。

系統號:

P-022787

十七・十八世紀の日本儒学と明清考証学

十七・十八世紀の日本儒学と明清考証学

標題:

十七・十八世紀の日本儒学と明清考証学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東京:ぺりかん社

作者:

石運 著

內容簡介:

序論
第一章 「大礼の議」事件以降の明代思想世界と近世日本儒学の始動
第二章 経書の「読み方」から見る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めの日本儒学
第三章 荻生徂徠と十八世紀における儒学「知」の普及――明代復古・考証思想との関わりを中心に
第四章 「反徂徠」という思想空間と学問世界の明清交替
第五章 近世的思想空間と学問集団の形成
結論

系統號:

P-022788

香港日本人商工会議所の研究(1945~2019年)

香港日本人商工会議所の研究(1945~2019年)

標題:

香港日本人商工会議所の研究(1945~2019年)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東京:文眞堂

作者:

川辺純子 著

內容簡介:

序 章
第1章 香港日本人商工会議所の幕開け(1945~1959年)
第2章 香港日本人商工会議所の設立と初期の活動(1960~1971年)
第3章 香港日本人商工会議所の本格的活動(1972~1996年)
第4章 部会活動(1960〜1996年)―電器電子部会と小売流通部会の事例―
第5章 香港の中国返還を乗り越えて(1997~2019年)
終 章

系統號:

P-022789

巫・占の異相──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巫・占術の多角的研究

巫・占の異相──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巫・占術の多角的研究

標題:

巫・占の異相──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巫・占術の多角的研究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東京:志学社

作者:

吉村美香 主編

內容簡介:

まえがき 吉村美香

第1章 古代中国の占術と巫術
「殷墟卜辞と商の王権」小南一郎
「巫・靈・毉・筮」大形徹

第2章 古代日本の占いとその周辺
「陰陽道の祭祀、百怪祭をめぐって」山下克明
「日本古代の憑依託宣と卜占」上野勝之
「祈狩考―古代日本の占いと動物―」平林章仁

第3章 占術・相術・信仰の受容と展開
「日本中世初期の都市構造と気脈や地勢を重視する風水思想との関わり
―平清盛の福原・源氏将軍の大倉御所・後鳥羽院の水無瀬離宮― 」豊田裕章
「大雑書の易をめぐる書林の動き」奈良場勝
「琉球の『観音霊籤』 」山里純一

第4章 占いと巫術の現在
「沖縄シャーマニズムにおける巫術・占術の変容と展開」塩月亮子
「横浜中華街における占い店舗の集積と占いの受容」中町泰子
「東アジア三国における『霊棋経』の存在様相」吉村美香

系統號:

P-022712

中国・朝鮮人の関東大震災 共助・虐殺・独立運動

中国・朝鮮人の関東大震災 共助・虐殺・独立運動

標題:

中国・朝鮮人の関東大震災 共助・虐殺・独立運動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作者:

武藤秀太郎 著

內容簡介:

はじめに
第一部 中華圏と関東大震災
 第1章 菩薩と呼ばれた中国人 ――王一亭の震災支援と幽冥鐘
 第2章 「まさかの友は真の友」 ――中華圏からの二度の大震災支援
 第3章 ある中国人青年の死 ――王希天事件と大島町事件という禍根
第二部 朝鮮人と関東大震災
 第4章 〝「不逞鮮人」来襲〟 ──秘密結社「義烈団」の虚像と実像
 第5章 大韓民国臨時政府の苦悩 ――震災対応と権力闘争
おわりに

系統號:

P-022726

近世思想と仏教

近世思想と仏教

標題:

近世思想と仏教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京都:法藏館

作者:

末木文美士 著

內容簡介:

はじめに
第一章 近世思想と仏教
第二章 仏教と諸思想の交流
第三章 近世中期の仏教研究──鳳潭を中心に
第四章 女性と仏教
第五章 近世仏伝の世界
第六章 欧米に伝わった近世仏教
第七章 近世から近代へ
初出一覧/あとがき/索引

系統號:

P-022727

アジアの仏教建築 仏陀の歩いた道には蓮の花が咲く

アジアの仏教建築 仏陀の歩いた道には蓮の花が咲く

標題:

アジアの仏教建築 仏陀の歩いた道には蓮の花が咲く

時間:

2023年8月

出版單位:

東京:丸善出版

作者:

中川武 編著

內容簡介:

序 章 初期仏教の展開と僧院の成立
第一章 ボロブドゥール 古代ジャワにおける方位と尊格
第二章 仏国寺 法華世界と浄土世界の重層
第三章 バイヨン 森と水と仏の帝国
第四章 ダラダー・マーリガーワ 仏歯信仰の意義
第五章 ワット・マハータートの仏塔 スコータイの仏舎利
第六章 五台山仏光寺 蘇る古典様式の面影
第七章 大報恩寺本堂 辿り着いた日本固有の仏教空間
第八章 チュシャ・バハ ネワール仏教の僧院
第九章 タフティ・バヒー ガンダーラ地方の伽藍構成と僧院
第一〇章 ソーマプラ僧院 インド仏教の終焉
第一一章 大悲寺 東アジア仏教建築のベトナム的受容
第一二章 アーナンダ寺院 聖山と洞窟の再現
第一三章 タート・ルアンの仏塔 伝統と革新を融け合わす
第一四章 パンコル・チョエテ寺大塔 四次元の立体曼荼羅
第一五章 バーミヤンの岩窟仏堂 競い合う極小の仏教宇宙

系統號:

P-022773

東アジア祭祀芸能比較論

東アジア祭祀芸能比較論

標題:

東アジア祭祀芸能比較論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東京:知泉書館

作者:

田仲一成 著

內容簡介:

前言
第1章 中国の祭祀芸能
第2章 朝鮮の祭祀芸能
第3章 日本の祭祀芸能
第4章 中朝祭祀芸能の比較
第5章 朝日祭祀芸能の比較
第6章 中日祭祀芸能の比較
第7章 三国祭祀芸能の対照
第8章 劇文学の比較
附録Ⅰ 黒川能歴年上演演目表(1839-2010)
附録Ⅱ 黒川狂言歴年上演演目表(1974-2010)
附録Ⅲ 大野舞台猿楽図誌(天保7年〔1841〕序刊,東洋文庫蔵)

系統號:

P-022714

植民地朝鮮の映画界と日本人

植民地朝鮮の映画界と日本人

標題:

植民地朝鮮の映画界と日本人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東京:新幹社

作者:

田中則広 著

內容簡介:

植民地を、人が人を支配するとはどういうことかを見直すのは、政治のみならず、映画界、美術界を巻き込んだ昨今の世界的な潮流である。本研究の目的は、植民地期の朝鮮映画界における日本人の活動、および、その展開過程の検証を通して、朝鮮半島で日本人が担った役割を検討、分析し、歴史的位置付けを試みることである。 これまでほとんど研究対象とされてこなかった日本人の活動の究明で、植民地期朝鮮映画界の全体像がより鮮明になることだろう。また、植民地統治の「尖兵」とも言える朝鮮映画界において日本人の担った役割を実証的に考察することは、植民地朝鮮における文化活動、教化活動などの解明につながり、植民地研究発展の一助となることであろう。さらに韓国映画史、日本映画史でも語られてこなかった部分の解明にもつながることであろう。同時期の満鉄映画社に比べて遅れた分野であるが、日本統治におけるプロパガンダの解明にとって貴重な研究である。まだまだ未完の研究であるが、多くの読者たちからのご批判によって、今後の研究の糧にしていきたい。

系統號:

P-022715

現代日韓60年史——朝鮮停戦体制を終戦・平和へ

現代日韓60年史——朝鮮停戦体制を終戦・平和へ

標題:

現代日韓60年史——朝鮮停戦体制を終戦・平和へ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京都:アジェンダ・プロジェクト

作者:

青柳純一 著

內容簡介:

はじめに
前史Ⅰ  近代日本と朝鮮・東アジア
前史Ⅱ  現代日韓関係への移行過程
〔第Ⅰ部〕 米ソ冷戦体制下の日本と韓国
1.現代日本の確立
2.「市民自治体」の萌芽
3.自民党内の派閥抗争
4.戦激化から脱冷戦へ
5.米ソ冷戦体制の解体
〔第Ⅱ部〕 冷戦体制崩壊後の日本と韓国
1.「自社共存」体制の解体
2.「日韓パートナー」関係の萌芽
3.自公連立政権の確立
4.自民党の世襲政権
5.民主党中心の政権
6.安倍・改憲派政権の確立
7.安倍・改憲派政権の崩壊
補論1  「安倍・改憲派と統一教会」20年史
補論2  ウクライナ戦争と朝鮮停戦体制
むすびに

系統號:

P-022716

沖縄1972年考 返還・復帰・再併合

沖縄1972年考 返還・復帰・再併合

標題:

沖縄1972年考 返還・復帰・再併合

時間:

2023年7月

出版單位:

那覇市:琉球館

作者:

後田多敦 編著

內容簡介:

まえがき

日本による再併合としての〈1972年〉(後田多敦)
「過去」が「現在」に重くのしかかる場所 戦後沖縄の空間構成(崎浜靖)
「復帰」から50年経って 沖縄の経済をどう考えるか(屋嘉宗彦)
「ヤマト」からみた1972年(大嶺隆)
復帰からの半世紀 沖縄のいま(与那嶺一枝)

【資料】検証論文「国際都市構想への提言」優秀賞(大嶺隆)

系統號:

P-022771

The Cornucopian Stage: Performing Commerce in Early Modern China

The Cornucopian Stage: Performing Commerce in Early Modern China

標題:

The Cornucopian Stage: Performing Commerce in Early Modern China

時間:

September, 2023

出版單位: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Ariel Fox

內容簡介:

List of Illustrations
Acknowledgments
Introduction
1. Money Props and the Properties of Money
2. Every Man a Merchant
3. Ventures over, under, and beyond the Seas
4. Staging the Endless Surplus
Conclusion: The Cornucopian Stage
Bibliography
Index

系統號:

P-022738

China Incorporated: The Politics of a World Where China is Number One

標題:

China Incorporated: The Politics of a World Where China is Number One

時間:

September, 2023

出版單位: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作者:

Kerry Brown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 Three Key Things About China for the Modern World
Chapter Two: The Enigma of Chinese Power
Chapter Three: China and The Question of Values
Chapter Four: What Does the World Want from China?
Chapter Five: What Does China Want from the World?
Chapter Six: The Dark Side of Chinese Power
Chapter Seven: The Great Separation - Part One
Chapter Eight: Making the Dual Track World Work

系統號:

P-022740

Invitation to a Banquet: The Story of Chinese Food

標題:

Invitation to a Banquet: The Story of Chinese Food

時間:

September, 2023

出版單位: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作者:

Fuchsia Dunlop

內容簡介:

Chinese was the earliest truly global cuisine. When the first Chinese labourers began to sojourn and settle abroad, restaurants appeared in their wake. Yet Chinese food has the curious distinction of being both one of the world's best-loved culinary traditions and one of the least understoo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the overwhelming dominance of a simplified form of Cantonese cooking ensured that few foreigners experienced anything of its richness and sophistication - but today that is beginning to change.

In this book, the James Beard Award-winning cook and writer Fuchsia Dunlop explores th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techniques of China's rich and ancient culinary culture. Each chapter examines a classic dish, from mapo tofu to Dongpo pork, knife-scraped noodles to braised pomelo pith, to reveal a singular aspect of Chinese gastronomy, whether i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ybean, the lure of exotic ingredients or the history of Buddhist vegetarian cuisine. Meeting local food producers, chefs, gourmets and home cooks as she tastes her way across the country, Fuchsia invites readers to join her on an unforgettable journey into Chinese food as it is made, cooked, eaten and considered in its homeland.

Weaving together historical scholarship, mouth-watering descriptions of food and on-the-ground research conducted over the course of three decades, Invitation to a Banquet is a lively, landmark tribute to the pleasures and mysteries of Chinese cuisine.

系統號:

P-022741

Birth of the Geopolitical Age: Global Frontier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Birth of the Geopolitical Age: Global Frontier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標題:

Birth of the Geopolitical Age: Global Frontier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時間:

September, 2023

出版單位:

Redwood C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Shellen Xiao Wu

內容簡介:

Introduction: Why Empires Matter in the Age of the Nation-State
1 1852 and the Afterlife of Revolutions
2 The Experimental Grounds of New Imperialism
3 In Search of New Frontiers
4 Versailles and the Birth of the Geopolitical Age
5 R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Discontents
6 The Devil's Handwriting
7 Cold War New Empires

系統號:

P-022782

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China

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China

標題:

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China

時間:

September, 2023

出版單位:

Seattle: Washington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Jessica Rawson

內容簡介:

The three millennia up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imperial Qin dynasty in 221 BC cemented many of the distinctive element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still in place today: an extraordinarily challenging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formidable infrastructure; a society based on the strict hierarchy of the family; a shared written script of characters; a cuisine founded on rice and millet; a material culture of ceramics, bronze, silk, and jade; and a unique concept of the universe, in which ancestors continue to exist alongside the living. Records of these early achievements and their diverse expressions often lie not in written history but in how people marked the end of their lives: their dwellings for the afterlife. Tombs and the treasures within them are almost the only artifacts to survive from Ancient China; their scale and sophistication rivals their equivalents in Ancient Egypt.

Jessica Rawson, one of the most eminent Western scholars of China, explores twelve grand tombs—each from a specific historical moment and place—showing how they reveal wider political, dynast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culminating in the lavish ambition of the First Emperor's monument, guarded by his army of terracotta warriors.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and drawing on the lates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Life and Afterlife in Ancient China illuminates a constellation of beliefs about life and death and provides a remarkable new perspective on one of the oldest civilizations in the world.

系統號:

P-022783

The Lion and the Dragon

標題:

The Lion and the Dragon

時間:

August, 2023

出版單位: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作者:

Lawrence James

內容簡介:

Britain and China share a rich, complex history. From the dramatic events of the First Opium War to the modern-day implications of the handover of Hong Kong, The Lion and the Dragon delves into the turbul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global powers.

Charting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ish empire alongside the growth of China’s powers, acclaimed historian Lawrence James unravels the intricate threads of British colonialism, China’s struggle for sovereignty, and the impact of global events on their complex interplay. He follows the parallel trajectories of four competitive empires – the British, the Chinese, the Russian and the Japanese – during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and then the fortunes of a fifth imperial power, the United States. In doing so, he paints a vivid picture of the interactions, alliances and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over almost two centuries, from imperial ambitions and cultural clashes to economic interests and political manoeuvrings.

Deeply researched and compellingly told, The Lion and the Dragon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tumultuous history between two powerful nations, providing crucial insights into a relationship that continues to shape the world today.

系統號:

P-022744

A Brief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A Brief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標題:

A Brief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時間:

July, 2023

出版單位:

Lond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

作者:

Edward L Shaughnessy

內容簡介:

A Brief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adapt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ical format to present a multi-faceted account of the first two millennia of China's earliest history: from the time of the legendary rulers Yao and Shun (c. 2000 BCE) down to the end of the Qin dynasty (221-207 BCE).

Organised into five major sections, it examines the political shifts of the major dynasties, the histories of local states, and the lives of key individuals. Drawing on analysis of textual and visual materials, and a variety of English and non-English sources, Edward L. Shaughnessy offers detailed insight into the contemporary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landscape, governmental and legal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s in writing, literature, and music.

Incorporati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this book draws on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from the last century, and examines the lives of central female figures, and other groups who are often underrepresented.

系統號:

P-022739

Inside the Circle Queer: Culture and Activism in Northwest China

Inside the Circle Queer: Culture and Activism in Northwest China

標題:

Inside the Circle Queer: Culture and Activism in Northwest China

時間:

June, 2023

出版單位: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Casey James Miller

內容簡介:

1 Introduction: Queer Stories, Chinese Stories
2 The View from Inside the Circle: Queer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Northwest China
3 “Falling Leaves Return to Their Roots”: Queer Love, Kinship, and Personhood
4 “Living in the Gray Zone”: Queer Activism and Civil Society
5 “Dying for Money”: Conflict and Competition among Queer Men’s NGOs
6 From Rainbow Flags to Mr. Gay World: Transnational Queer Culture and Activism
Conclusion

系統號:

P-022844

Stalemate: Autonomy and Insurgency on the China-Myanmar Border

Stalemate: Autonomy and Insurgency on the China-Myanmar Border

標題:

Stalemate: Autonomy and Insurgency on the China-Myanmar Border

時間:

June, 2023

出版單位: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Andrew Ong

內容簡介:

Stalemate reveals the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s of the United Wa State Army (UWSA), Asia's strongest insurgent army on Myanmar's border with China. This ethnographic tale recounts how a highland group, often dismissed as rebels or narcotraffickers, maintains a relational autonomy between two powerful lowland states. The Wa polity engages rather than evades these surrounding states, yet struggles to fit into their registers of sovereignty and statehood.

Andrew Ong examines political culture among Wa elites and people, UWSA external relations, and capital flows with neighboring China, showing how Wa autonomy is enacted through careful navigation of complex borderland geopolitics and the shadow economy. He analyzes the seeming stalemate between the Myanmar state and the UWSA as one of tactical dissonance—adopting simultaneous postures of authority and subordination and creating disruptions and connections. Stalemate illuminates how seemingly ambiguous and disorderly practices of political signaling,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military governance produce relative stability, challenging our assumptions about state-like processes at the peripheries.

系統號:

P-022742

Shanghai Tai Chi: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1950s

Shanghai Tai Chi: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1950s

標題:

Shanghai Tai Chi: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1950s

時間:

May, 2023

出版單位: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Hanchao Lu

內容簡介:

Shanghai Tai Chi offers a masterful portrait of daily urban life under socialism in a rich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complex cities. Hanchao Lu explores the lives of people from all areas of society - from capitalists and bourgeois intellectuals to women and youth. Utilizing the metaphor of Tai Chi, he reveals how people in Shanghai experienced and adapted to a new Maoist political culture from 1949. Exploring the multifaceted complexity of everyday life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Mao's China, Lu addresses the survival of old bourgeois lifestyles under the new proletarian dictatorship, the achievements of intellectuals in an age of anti-intellectualism, the pleasure that urban youth derived from reading taboo literature, the emergence of women's liber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greening and horticulture. This captivating, epitomizing, and vivid history transports readers to history as lived on Shanghai's streets and back alleyways.

系統號:

P-022710

Revolutionary Transformation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1950s

Revolutionary Transformation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1950s

標題:

Revolutionary Transformation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1950s

時間:

April, 2023

出版單位: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Edited by Anja Blanke, Julia C. Strauss, Klaus Mühlhahn

內容簡介:

Using first-hand material from Chinese archives that are no longer open to researchers, and bringing together a leading team of international scholars, this volume i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lling into question existing narratives on the foundational decade of the PRC, these essays present a nuanced consideration of China in the 1950s by integrating two periods that are often considered separately: the relatively 'happy' years 1949–1956 with the relatively 'unhappy' years from 1957 onwards. Explor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constructing socialism, the transnational context, and early modes of PRC governance, the contributors highlight the ways in which China was shaped by diversity on all levels and scales in how socialism was enacted and experienced. These essays clearly demonstrate how the unevenness of Party control created discrepancies and vari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and between the center and the locale.

系統號:

P-02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