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演講】李貞德、陳致宏:優美露與當歸傳歐史(1896-1961)

【演講】李貞德、陳致宏:優美露與當歸傳歐史(1896-1961)

標題:

【演講】李貞德、陳致宏:優美露與當歸傳歐史(1896-1961)

時間:

2021年11月1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貞德(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陳致宏(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與談人:雷祥麟(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所長)

❈ 配合防疫敬請: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院外人士填寫健康紀錄表,5.採取梅花座。

系統號:

A-019003

【演講】陳韻如:眾裡尋她:繪畫中的女性形貌探討

標題:

【演講】陳韻如:眾裡尋她:繪畫中的女性形貌探討

時間:

2021年11月2日(週二)9:30-10:30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第16教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陳韻如(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19036

【演講】孔令偉:十八世紀初清朝對西藏的地圖測繪以及情報蒐集——從一位在西學與中國間的喇嘛談起

【演講】孔令偉:十八世紀初清朝對西藏的地圖測繪以及情報蒐集——從一位在西學與中國間的喇嘛談起

標題:

【演講】孔令偉:十八世紀初清朝對西藏的地圖測繪以及情報蒐集——從一位在西學與中國間的喇嘛談起

時間:

2021年11月3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 + 視訊(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

主講人:

孔令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https://tinyurl.com/2xernyyw

會議號:2518 723 3876
密碼:ad371863

系統號:

A-019002

【演講】汪正晟:願君常保青年氣——蘇中地區中共的民主教育與政權建設,1943-1947

標題:

【演講】汪正晟:願君常保青年氣——蘇中地區中共的民主教育與政權建設,1943-1947

時間:

2021年11月4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 視訊(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汪正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19005

【演講】蘇全正:祖靈給興大的禮物──多重視野下興大「頂橋仔遺址」的展與演

【演講】蘇全正:祖靈給興大的禮物──多重視野下興大「頂橋仔遺址」的展與演

標題:

【演講】蘇全正:祖靈給興大的禮物──多重視野下興大「頂橋仔遺址」的展與演

時間:

2021年11月4日(週四)10:10~12:00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304教室(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青年學者研習會

主講人:

蘇全正(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游逸飛(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9073

【演講】謝若蘭:西拉雅族岡仔林部落的記憶與再現

標題:

【演講】謝若蘭:西拉雅族岡仔林部落的記憶與再現

時間:

2021年11月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謝若蘭(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主任)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西拉雅族」這個族名在2000年前,除了早期學術研究文獻上出現外,大都以「平埔族」的模糊化名字稱之,而戰後臺灣學術文章及文史研究更是推波助瀾的讓臺灣民眾誤以為臺灣西部平原「漢化嚴重、固有文化喪失殆盡」的一個族叫做「平埔族」,再加上政府的族群同化政策以及長期對臺灣原住民族族群教育的忽略與不做為,這一群歷史、文化、語言截然不同的西部平原原住民族及其後裔,陷入失去族群身分與族群認同的誤謬之中。然而,自1980年包含原運在內的社會政治改革訴求的聲浪中,平埔族群加入原運的權利訴求中,要求恢復族群身分與文化復振,臺南地區的西拉雅人逐漸意識到族群主體性的重要,從「平埔族」漸漸地更明確訴求「正名」為「西拉雅」,這個族名漸漸被大家所認識,目前亦成為臺南地方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本次的演講主要以西拉雅族新港社的臺南岡仔林部落為主,介紹當地的重要人物與歷史,尤其是基督教長老教會馬雅各醫生的宣教史,以及圍繞於基督宗教人、事、物的發展,包含岡仔林李氏家族在岡仔林的開拓,並帶入近年來透過族群復權與復名努力下的部落發展樣貌。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60人。

系統號:

A-018957

【演講】福田圓:中共統戰與外交孤立——從蔣經國日記看1970年代亞太國際秩序

標題:

【演講】福田圓:中共統戰與外交孤立——從蔣經國日記看1970年代亞太國際秩序

時間:

2021年11月4日(週四)14:00

地點:

Webex線上進行

主辦單位:

中研院政治所

主講人:

福田圓(日本法政大學國際政治學系教授)

聯絡人:

黃小姐,E-mail: ahui@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欲參加本演講者請務必要向聯絡人預先報名,會議室密碼將由E-mail寄送。

系統號:

A-019029

【演講】李修平:「晚商」的世界:殷墟、鄰人與互動網絡

【演講】李修平:「晚商」的世界:殷墟、鄰人與互動網絡

標題:

【演講】李修平:「晚商」的世界:殷墟、鄰人與互動網絡

時間:

2021年11月6日(週六)10:00

地點:

以視訊方式進行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修平(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21院區開放 歷史語言研究所線上通俗演講

主持人:戴麗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會議連結:https://asmeet.webex.com/asmeet/j.php?MTID=m72973685cd468dc2fc0c800b0e563227

❈ 只需點入會議連結即可加入,無需密碼。
❈ 線上會議室開始開放時間9:45。進入會議連結後無需下載程式,可選取下方的「從瀏覽器登入」,輸入自已的姓名與mail後(作為會議辨識),下一步會測試視訊及音訊,沒問題後點選「進入會議」即可。

系統號:

A-019056

【演講】丁仁傑:昂揚的主體︰由慈濟大體捐贈觀察當代大眾人文主義的興起

標題:

【演講】丁仁傑:昂揚的主體︰由慈濟大體捐贈觀察當代大眾人文主義的興起

時間:

2021年11月8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丁仁傑(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在台灣被動性的世俗化的歷程裡,並非產生民眾認知與身體習慣上的世俗化,反而因「世俗性」的引入主流社會後,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帶給民眾宗教新的發展契機。當大眾產生了社會承擔,相應的,民眾宗教產生了更為積極淑世的一面。在這種時空背景裡,慈濟功德會納入了大體捐贈,並使它成為了民眾宗教中大眾性人文主義被落實的一種鮮明的形式。將自己的身體完全奉獻出來是一種極為極端性的利他。而在功德積累脈絡裡的大體捐贈,出於這個尺度上的極限,這可以說是同時具有質上無比的內在超越性和量上的無限性。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再大的阻力都無礙於這一類社會行動的成型與出現,因為那是民眾宗教擴展的極致性的表現。大眾不靠論述來自我彰顯,而是在追隨道德典範,和滲透於相互感染的利他性氛圍與社會關係中,以身體實踐來彰顯出個人的崛起而有待被定義的主體。慈濟大體捐贈的動員與實踐歷程,展現出來了華人文化傳統中大眾性的人文主義所可能具有的開放性與超越性的尺度,以及民眾宗教之與社會公眾利益之間的最大的親和性。

請注意: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週一演講將限制參與人數40人,請預先報名(至2021/11/3止,並email寄發錄取信,以錄取通知信為準)。參與者請配合本所防疫措施:進入本所請掃描QRcode傳送簡訊實聯制、使用酒精消毒雙手、量測體溫、於櫃臺報到參與會議、自備口罩全程佩戴,若無佩戴口罩、不配合實聯簡訊登記、額溫溫度≧37.5℃者,謝絕進入本所大樓與會議室。演講日期前三週內自國外返台者、自己或同住者被列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對象者,強烈建議請勿報名參與。

系統號:

A-019020

【演講】胡雲妹:台東延平鄉布農族的isaminan(巫師)文化

標題:

【演講】胡雲妹:台東延平鄉布農族的isaminan(巫師)文化

時間:

2021年11月8日(週一)13:30-16: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後棟R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胡雲妹(Kiua Istandaa,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內容簡介:

本次分享將探討台東延平鄉布農族當代文化中,成為isaminan(巫師)的過程。成巫主要透過世襲或夢占兩種方式,且必須經由四個階段:經資深巫師與氏族pacihaal(評估)、isusumsum學習唸禱詞、將茅草、木灰、苧麻等靈力植入於手掌(danuh ima),最後在pistahu儀式中,透過拔除能力的儀式並相互學習增生自己的靈力後,舉行殺豬儀式,感謝祖靈而正式成為新巫。巫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坦誠面對身心靈的感受與情緒反應,因關係到巫師在日常生活遇見誘惑時的價值觀。

很多布農族人的生命中對巫師似曾熟悉但既又陌生,日常生活中若是生病(拉肚子、發燒、身體不舒服、沒有精神)或是家人、東西不見等瑣碎雜事都會請巫師幫忙,他們秉著長者所託付的精神(謙遜),默默的守護族人的身心靈。

請有意至現場或線上參與者於11/4(四)前填寫以下表單,俾利人數統計。報名成功將寄送通知,報名線上參與者將寄送視訊會議連結,謝謝!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INUcNRXe6ldJNjfu_yZxrph2h-ldI_p3CBsuqjosjDu-5BQ/viewform?usp=sf_link

系統號:

A-019061

【演講】唐慧:多彩的追求——十八世紀中國歐洲釉上彩瓷器貿易

標題:

【演講】唐慧:多彩的追求——十八世紀中國歐洲釉上彩瓷器貿易

時間:

2021年11月9日(週二)12:00-14:00

地點:

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

主講人:

唐慧(獨立學者、策展人)

內容簡介:

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中國瓷器生產發生了重大的技術革新。新的釉上彩料由歐洲傳入中國,在瓷器上應用,迅速在清宮造辦處、景德鎮和廣東蔓延開來。在此之前直到十七世紀末,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瓷器主要是青花瓷、白瓷和五彩瓷器,但新的釉上彩瓷器上市後,很快成為歐洲上流社會最搶手和最流行的商品。新的釉彩為瓷器繪畫提供了更多的色彩範圍,為產品增添了陰影和構圖深度。晶瑩剔透的質感、鮮豔的色彩和豐富的裝飾圖案與十八世紀歐洲盛行的洛可可風完美契合,再加上茶、咖啡的普及使得中國與歐洲的瓷器貿易達到了頂峰。上層社會的宮廷、東印度公司、商業代理、瓷器窯廠、工匠都被一個巨大的商業網絡連結。本場講座將聚焦於十八世紀的中國和歐洲的瓷器貿易,以英國東印度公司與中國釉上彩瓷器貿易為例,討論技術革新、地方生產與全球化市場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影響。

系統號:

A-019055

【演講】館野正美:Yiyi Tungyuan(醫易同源):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hilosophy of Medicine

標題:

【演講】館野正美:Yiyi Tungyuan(醫易同源):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Philosophy of Medicine

時間:

2021年11月10日(週三)15:00-16:30

地點:

Google Meet 線上視訊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社團法人天一學社

主講人:

館野正美(日本大學榮退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吳展良(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會議地點:Google Meet 線上視訊
會議連結:https://meet.google.com/biw-hvdt-ysz

系統號:

A-019035

【演講】曹德啟:中世「淨土」的憧憬——從思惟像談起

【演講】曹德啟:中世「淨土」的憧憬——從思惟像談起

標題:

【演講】曹德啟:中世「淨土」的憧憬——從思惟像談起

時間:

2021年11月10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4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圖象研究室、《續高僧傳》研讀班

主講人:

曹德啟(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兼任博士後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fZRGo4NbdvzmNfg7A
❈ 將視報名情況關閉表單,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備註1:因應防疫政策須控制現場人數,欲參加者請先填寫報名表。
備註2:演講會場請全程配戴口罩,並配合防疫登記。

系統號:

A-019057

【演講】郭婷玉:日本時代臺灣地方信用組合的運作與發展:以高雄中洲、興業信用組合為例

標題:

【演講】郭婷玉:日本時代臺灣地方信用組合的運作與發展:以高雄中洲、興業信用組合為例

時間:

2021年11月10日(週三)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郭婷玉(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

內容簡介:

1.欲報名者煩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後若不克參加,請務必來信告知助理徐仲杰(Email:jjerry68912@gmail.com),否則日後取消報名資格。
2.報名系統將於11/4(四)關閉,11月5日(五)將於網站公告錄取名單,請自行上網留意相關資訊。
3.演講期間,請全程需配戴口罩

系統號:

A-019062

【演講】Yuanfei Wang:Writing Pirates: Vernacular Fiction and Oceans in Late Ming China

【演講】Yuanfei Wang:Writing Pirates: Vernacular Fiction and Oceans in Late Ming China

標題:

【演講】Yuanfei Wang:Writing Pirates: Vernacular Fiction and Oceans in Late Ming China

時間:

November 10, 2021 4:00PM (PT)/7:00PM (ET)

地點:

Zoom Book Talk

主辦單位: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主講人:

Yuanfei Wang (Visiting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聯絡人:

Li-Ping Chen

內容簡介:

USC EASC New Book Series: Sinophone Studies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21 | 4:00PM - 5:30PM (PT)
Thursday, November 11, 2021 | 7:00AM-8:30AM (Taiwan)

REGISTER HERE: https://dornsife.usc.edu/events/site/124/37530668843554/easc-new-book-series-sinophone-studies/?fbclid=IwAR1t0zf6gHPp9p1J6-CM9NA7cYzlYAZoOmBjzz5YKgiFUjrDNAmiy6fG0XI

In this event, the series will highlight Writing Pirates: Vernacular Fiction and Oceans in Late M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1) with author Yuanfei Wang (Visiting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discussant Xing H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Brandeis University). We hope to see you on Zoom!

系統號:

A-019034

【演講】鄭麗玲:流轉的旅程:關於神谷甫彥與其家族收藏之繪葉書

標題:

【演講】鄭麗玲:流轉的旅程:關於神谷甫彥與其家族收藏之繪葉書

時間:

2021年11月1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鄭麗玲(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神谷甫彥1910年代任職嘉義醫院院長,家族與臺灣有不少淵源。神谷家收藏一套臺灣始政紀念繪葉書,在21世紀輾轉回到臺灣。本次演講以此為題,從日俄戰爭香豔的美人繪葉書,到報導皇太子行啟各地的紀念繪葉書,介紹日治時期臺灣日本官方民間發行繪葉書的風潮,並分享神谷家族這些繪葉書美麗的圖像。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60人。

系統號:

A-018958

【演講】陳利:紙上真相和文書權力:司法幕友與地方案件詳報的構建對清代司法制度的影響

【演講】陳利:紙上真相和文書權力:司法幕友與地方案件詳報的構建對清代司法制度的影響

標題:

【演講】陳利:紙上真相和文書權力:司法幕友與地方案件詳報的構建對清代司法制度的影響

時間:

2021年11月13日(週六)9:00-11:00

地點:

網路會議(使用Google Meet)

主辦單位:

中國法制史學會

主講人:

陳利(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文化系、歷史系和法學院副教授)

聯絡人:

唐秘書,E-mail: assn.legalhistory@gmail.com

報導者:

中國法制史學會

內容簡介:

中國法制史學會 110年度學術演講活動
【主持人:陳登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法制史學會理事長)

本次演講採線上舉行,報名請來信至:assn.legalhistory@gmail.com
(活動前一日將以e-mail提供線上平台網址,活動前半小時開放登入)

系統號:

A-018968

【演講】蔡怡佳:台灣生態人在自然中的靈性體驗:荒野保護協會的「生態心」

【演講】蔡怡佳:台灣生態人在自然中的靈性體驗:荒野保護協會的「生態心」

標題:

【演講】蔡怡佳:台灣生態人在自然中的靈性體驗:荒野保護協會的「生態心」

時間:

2021年11月15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宗教生活實踐研究群」

主講人: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聯絡人:

鍾雨珊,E-mail: 107156005@g.nccu.edu.tw

內容簡介:

在關於宗教經驗的研究中,發生於大自然中的神聖體驗是宗教經驗的重要類型,大自然也是促發宗教經驗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當代宗教的個人化趨勢中,大自然持續做為神聖體驗的所在。同時,大自然中的神聖體驗也不只是特定宗教傳統的專屬,而是跨越了宗教與非宗教、以及不同宗教之間的界線,成為當代社會精神生活的重要所在。在這樣的背景之中,本文將以參與荒野保護協會、並在大自然中曾經有靈性體驗的的成員為對象,討論這些參與非宗教團體的「生態人」在大自然中的靈性體驗,特別以荒野保護協會中強調體驗之「生態心」的「眾生大會」與「龍貓車站」與為例,勾勒其體驗的內涵,並討論這些體驗如何成為當代「氛圍宗教」的一種表現。

報名表單:https://reurl.cc/35eegV
***報名截止日期:2021年11月12日(五)
由於場地的限制,我們將只允許報名錄取者進場,敬請見諒!

系統號:

A-019021

【演講】何傳馨:觸物觀生費吟哦:明代文人書畫合璧圖的形成

【演講】何傳馨:觸物觀生費吟哦:明代文人書畫合璧圖的形成

標題:

【演講】何傳馨:觸物觀生費吟哦:明代文人書畫合璧圖的形成

時間:

2021年11月16日(週二)16:30-18:00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東翼二樓活動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及藝術系

主講人:

何傳馨(前故宮博物院(臺北)副院長)

聯絡人:

E-mail: ics-activities@cuhk.edu.hk

內容簡介:

古書畫中有一類以圖像及書法兩種不同媒介,表現同一內容主題的書畫合璧圖,書幅與畫幅兩者具有內在關聯,又各自獨立,且各有風格傳承脈絡,原本可能是分開裝裱的作品,後經組合為一件,因此組成方式有多種情況。書畫合璧之例,在宋元已可見到,至明代盛行,多見於詩書畫兼善的吳派文人書畫家如沈周、唐寅、文徵明、陳淳等創作。本次座談選擇數例,觀察明代文人書畫合璧圖中,書幅與畫幅如何互為輝映,創造更豐富的視覺意象。

語言︰普通話
線上報名︰https://tinyurl.com/4syyxp3u
此活動為本校學生及教職員優先。

系統號:

A-018998

【演講】黃旨彥:中國中古至近世的社交與性別——升堂拜妻的文化史

【演講】黃旨彥:中國中古至近世的社交與性別——升堂拜妻的文化史

標題:

【演講】黃旨彥:中國中古至近世的社交與性別——升堂拜妻的文化史

時間:

2021年11月17日(週三)13:30-15:30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大個案教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科技部「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黃旨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內容簡介:

主持人:許凱翔(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9009

【演講】第六屆深波甲骨學與殷商文明學術講座

【演講】第六屆深波甲骨學與殷商文明學術講座

標題:

【演講】第六屆深波甲骨學與殷商文明學術講座

時間:

2020年11月17日、19日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中文系330309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張惟捷(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張助教,Tel: 29393091#62302

內容簡介:

(一) 路漫漫其修遠——晚商人物「子商」的生命史跡求索
時間:11月17日(三)14:10~16:10
主持人:陳逸文教授(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二) 談談商周族徽銘文的內涵與美感特色
時間:11月19日(五)10:10~12:10
主持人:林宏佳(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報名網頁:https://bit.ly/3zO3ies

系統號:

A-019048

【演講】甘聿群:展覽在行動:考古學與當地社群

【演講】甘聿群:展覽在行動:考古學與當地社群

標題:

【演講】甘聿群:展覽在行動:考古學與當地社群

時間:

2021年11月18日(週四)10:10~12:00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304教室(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青年學者研習會

主講人:

甘聿群(倫敦大學UCL博士生)

系統號:

A-019142

【演講】蕭李居:「日蘇中立條約」與抗戰時期國際情勢──中日蘇三國的合縱連橫

標題:

【演講】蕭李居:「日蘇中立條約」與抗戰時期國際情勢──中日蘇三國的合縱連橫

時間:

2021年11月1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蕭李居(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二戰期間,中日蘇三國關係是構成東亞國際政治的主體,任兩者關係的變化都與第三國有關連,同時牽動東亞國際情勢,進而影響世界局勢,1941年4月「日蘇中立條約」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而引發三國複雜關係的關鍵因素則是「防共問題」。自戰前至戰爭期間,三國圍繞此議題在東亞國際場域展開外交縱橫捭闔,包括日蘇互不侵犯條約、中日調整國交會談、中蘇復交與互不侵犯條約、陶德曼調停,至「日蘇中立條約」告一段落。未久德蘇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相繼爆發,東亞國際政治情勢因美國強力介入和英國參與而有別於先前局勢的發展,另外掀啟新的歷史篇章。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60人。

系統號:

A-018959

【演講】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110年度成果報告

【演講】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110年度成果報告

標題:

【演講】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獎助博士生110年度成果報告

時間:

2021年11月18日(週四)16: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

主講人:

曹育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倪管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聯絡人:

羅小姐,Email:llf@asihp.net

報導者:

羅小姐

內容簡介:

1.「護國」理念與近代中日佛教:以井上圓了、梁啟超、蔡元培為中心(倪管嬣,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2.現代的情感:文明病與二十世紀前期中國(曹育愷,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主持人:祝平一(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備註:
一、因應防疫政策須控制現場人數,非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研究人員請掃QR Code或線上報名,將視報名情況關閉表單。報名連接:https://forms.gle/BXBq8wpt461iqMNo6

二、配合防疫敬請: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院外人士填寫健康紀錄表,5.採取梅花座。

系統號:

A-019042

【演講】甘聿群:考古學是甚麼?以及你不能忽視她的理由

【演講】甘聿群:考古學是甚麼?以及你不能忽視她的理由

標題:

【演講】甘聿群:考古學是甚麼?以及你不能忽視她的理由

時間:

2021年11月19日(週五)8:10~11:00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大樓607教室(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青年學者研習會

主講人:

甘聿群(倫敦大學UCL博士生)

系統號:

A-019143

【演講】為己而談:「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展覽座談簽名會

【演講】為己而談:「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展覽座談簽名會

標題:

【演講】為己而談:「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展覽座談簽名會

時間:

2021年11月19日(週五)9:30-12: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1樓大廳,亦有youtube頻道直播(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主講人:

黃銘崇(史語所研究員兼文物館主任)、蚩尤(繪師,設計繪製妲己形象)、吳國禎(酷米文化執行總監,負責展覽互動技術籌畫)

聯絡人:

吳小姐,Tel: 02-2782-9555轉827

內容簡介:

參與方式:
座談會採線上預約報名,開放共聊觀眾20人。
蚩尤簽名會將於座談會後進行,開放簽名觀眾50人。

注意事項:
11月8日上午09:30開始報名。於本活動報名頁送出申請→Email發送〈報名成功確認信〉→報名成功。參加者必須收到〈報名成功確認信〉才視為報名成功。通知信一律以Email寄發,恕不另以電話通知。依個資法,因報名所填寫之個人資料,僅限本活動使用。此次活動優先錄取5月份報名成功之觀眾。報名成功並參與座談會者,當天報到時即可獲得「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紀念小物乙份。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最終權利;活動內容如有任何變更,恕不另行通知,最新異動請詳歷史文物陳列館官方網站及粉絲專頁。活動同步於歷史文物陳列館官方的粉絲專頁與youtube頻道直播。

本次活動有現場觀眾提問以及簽名時間,並於會後開放蚩尤簽名。因活動時間有限,每人每張號碼牌限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L夾1張,恕不開放其他周邊或是作品之簽名,亦不開放自帶簽名筆。簽名活動會隨疫情發展調整簽名方式與動線安排。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示,本活動採實名制,請全程配戴口罩,並配合測量體溫(超過37.5度不得入場)、手部消毒及填寫入館資料,不配合者將拒絕入場。

本活將視疫情發展,以及防疫安全的考量,調整活動方式或改採線上直播。

系統號:

A-019049

【演講】楊惟安:「走進社會?返回家庭?」:近代新加坡華文女子教育發展探析

標題:

【演講】楊惟安:「走進社會?返回家庭?」:近代新加坡華文女子教育發展探析

時間:

2021年11月19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楊惟安(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系統號:

A-019000

【演講】甘聿群:科技考古與史學研究──案例與展望

【演講】甘聿群:科技考古與史學研究──案例與展望

標題:

【演講】甘聿群:科技考古與史學研究──案例與展望

時間:

2021年11月19日(週五)13:10~15:00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大樓204-2教室(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青年學者研習會

主講人:

甘聿群(倫敦大學UCL博士生)

系統號:

A-019144

【演講】張郇慧:「台灣給世界的禮物」:南島語言、文化、環境的智慧

標題:

【演講】張郇慧:「台灣給世界的禮物」:南島語言、文化、環境的智慧

時間:

2021年11月19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學術演講廳(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主講人:

張郇慧(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退休副教授)

內容簡介:

與談人:熊仲卿(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從Jared Diamond 在自然雜誌發表的文章Taiwan’s gift to the world (台灣給世界的禮物) 為起點,本次的演講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南島語族的分布及語言的特徵。第二部分則討論台灣南島語的重要性,並特別聚焦在台灣東南外海、太平洋中、台灣唯一地處離島的山地鄉的蘭嶼島上的達悟語/族為例。他們帶給我們三個禮物:語言、文化、海洋自然環境與環境的智慧。

語言是上帝給人們最好的禮物,語言作為溝通工具,也是文化的表現。我們將會從新詞的創造、顏色詞的探討、親屬稱謂、姓名制、語言禁忌、語句表達方式說明達悟語的語言特徵。文化的層面討論達悟族特殊的飲食文化、飛魚季節、舞蹈;在環境智慧上達悟族人與台灣島上其他的原住民不同的是他們屬於海洋民族,有特殊的造船文化、環保、住房等議題。

系統號:

A-018964

【演講】王賡武:文史相成的中國之道

【演講】王賡武:文史相成的中國之道

標題:

【演講】王賡武:文史相成的中國之道

時間:

2021年11月20日(週六)10:00

地點:

線上直播

主辦單位:

唐獎教育基金會

主講人:

王賡武(Wang Gungwu,第四屆唐獎漢學獎得主)

內容簡介:

配合11月20日(星期六)下午14時舉辦之第四屆唐獎頒獎典禮,唐獎教育基金會訂於典禮是日17時在唐獎官方Youtube及臉書粉絲團舉行「唐獎第四屆得獎人演講-永續發展場」,漢學場次於上午10時,由漢學獎得主王賡武教授(Wang Gungwu)發表演講主題「文史相成的中國之道」。

系統號:

A-019043

【演講】蔡名哲:滿文《西洋藥書》: 東西醫藥知識交流的幾個問題

標題:

【演講】蔡名哲:滿文《西洋藥書》: 東西醫藥知識交流的幾個問題

時間:

2021年11月22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明清史歐語文獻讀書會

主講人:

蔡名哲(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馬騰(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評論人:許凱翔(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滿文本《西洋藥書》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據傳是傳教士白晉(Joachim Bouvet)、張誠(Jean-François Gerbillon)之著作。過往對於《西洋藥書》之研究,大都未建立在全譯該書的基礎之上。本次報告是在全譯《西洋藥書》之後,取滿文本《格體全錄》、滿漢文相關檔案與當時歐洲藥典相互比較,希冀說明與回答以下相關問題:
1.書的內容、版本與被書寫的原因?
2.所使用的醫理是西方抑或東方?是否使用四體液說來描述疾病?
3.清宮中是否真有這些藥物?若有的話,其使用方式是否與《西洋藥書》一致?
4.《西洋藥書》所載之內容,是否能與當時歐洲之藥典對應上?
5.相異的醫藥知識是否有可能互相理解與對話?

系統號:

A-018994

【演講】顏杏如:眾裡尋她:日治時期風景的移植、創造與在台日本人——以台北行道樹栽植為例

【演講】顏杏如:眾裡尋她:日治時期風景的移植、創造與在台日本人——以台北行道樹栽植為例

標題:

【演講】顏杏如:眾裡尋她:日治時期風景的移植、創造與在台日本人——以台北行道樹栽植為例

時間:

2021年11月24日(週三)14:30-16:30

地點:

中央大學文三館LS-321(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子計畫:走踏桃園與跨域敘事創新教學計畫

主講人:

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鄭政誠(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

系統號:

A-019054

【放映會】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紀錄片放映會

標題:

【放映會】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紀錄片放映會

時間:

2021年11月25日(週四)13:30-17:1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農村計畫分項二:農村生活、文化及其歷史變遷調查計畫

內容簡介:

備註:
1.不接受現場報名。
2.即日起接受報名,至11月14日止。11月19日於網站公告與會名單。
3.放映會期間,請全程佩戴口罩。
4.請自備保溫杯,現場不提供茶杯。
5.其他相關防疫措施以CDC防疫規定辦理。

系統號:

A-018992

【演講】康培德: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臺灣原住民族稻作生產

標題:

【演講】康培德: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臺灣原住民族稻作生產

時間:

2021年11月2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康培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十七世紀上半臺灣南島語族的農業生產大多為自用,僅蘭陽平原、屏東平原等部份地區已有糧食作物成為跨村社,甚至跨區域間的交易物。從目前已知的文獻資料推測,當時南島語族的農業生產盈餘主要藉由沿岸與河系的水運為主要的運送管道,形成分屬不同區域的農業生產交易網絡。負責交易網絡運送的人群,有南島語族也有跨海而來的福建唐人。一六四○年代上半,荷蘭東印度公司嘗試藉由年貢制度推廣南島語族的稻作生產至村社內部的家戶單位;不過,公司高層隨後基於各式考量而改以鹿皮為徵收的主要貢物,稻作生產推廣因而無疾而終。

系統號:

A-019007

【演講】高木浩明:羅山と古活字版:元和四年刊『老子鬳斎口義』を中心として

標題:

【演講】高木浩明:羅山と古活字版:元和四年刊『老子鬳斎口義』を中心として

時間:

2021年11月26日(週五)14:45

地點:

YouTubeLive

主辦單位:

慶應義塾大学附属研究所 斯道文庫

主講人:

高木浩明(近畿大学非常勤講師)

內容簡介:

第34回斯道文庫講演会

当日までに斯道文庫HP及び斯道文庫のTwitterアカウント(https://twitter.com/shidobunko)にてYouTubeLiveでの配信URLを告知します。どなたでも事前登録不要で無料でご覧いただけます。

系統號:

A-019071

【演講】張莅:「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特展導覽

【演講】張莅:「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特展導覽

標題:

【演講】張莅:「鑑古:乾隆朝的宮廷銅器收藏」特展導覽

時間:

2021年11月27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304(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中興大學通識中心、中興大學歷史系、古代中國青年學者研習會

主講人:

張莅(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游逸飛(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9200

【演講】洪維晟:明清東亞政經變局下的潮州商人

標題:

【演講】洪維晟:明清東亞政經變局下的潮州商人

時間:

2021年11月30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洪維晟(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

內容簡介:

1.欲報名者煩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後若不克參加,請務必來信告知助理徐仲杰(Email: jjerry68912@gmail.com),否則日後取消報名資格。
2.報名系統將於11/24(三)關閉,11月25日(四)將於網站公告錄取名單,請自行上網留意相關資訊。
3.演講期間,請全程需配戴口罩

系統號:

A-019063

【演講】青木信夫:中国における文化遺産保護活動の15年

【演講】青木信夫:中国における文化遺産保護活動の15年

標題:

【演講】青木信夫:中国における文化遺産保護活動の15年

時間:

2021年12月14日(週二)18:30-20:30

地點:

ハートピア京都3階大会議室(京都市中京区竹屋町通烏丸東入る清水町375)

主辦單位: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主講人:

青木信夫(天津大学建築学院教授/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外国人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06年、中国・天津大学建築学院の教授として招へいを受け、現在に至るまで継続的に中国における文化遺産の保護・修復に関わる諸活動を展開してきました。赴任の目的は、大きく3つありました。1つ目は、文化遺産保護のための研究センターを設置・運営し、恒常的な研究基盤を作ること。2つ目は、実際の文化遺産の保護・修復事業に取り組むこと。3つ目は、文化遺産の保護・修復・活用を担う専門家育成ための教育プログラムの構築にあります。本発表では、中国における文化遺産保護活動の15年と題し、その具体的内容を紹介していきます。

コメンテーター:劉建輝(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教授)
司会:光平有希(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特任助教)

※本演講需在11月19日前與主辦單位聯繫報名

系統號:

A-019019

【系列演講】2021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學術名家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21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學術名家系列講座

時間:

2021年10月至11月,共3場

地點:

世新大學(台北市木柵路一段17巷1號)

主辦單位:

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第一場】
題目:馭難為簡──談談學術科普化
時間:已於10月13日舉行完畢

【第二場】
題目:待定
時間:2021/11/3(三) 13:10-15:00
地點:舍我樓12樓大會議室S1204
主講:林保全(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主持:白品鍵(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第三場】
題目:上窮碧落下黃泉──翱翔在道教與文學的世界
時間:2021/11/10(三) 13:10-15:00
地點:舍我樓12樓大會議室S1204
主講:高振宏(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主持:劉怡君老師(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8989

【系列演講】郭廷以學術講座:毛澤東的馬列聖王之道

【系列演講】郭廷以學術講座:毛澤東的馬列聖王之道

標題:

【系列演講】郭廷以學術講座:毛澤東的馬列聖王之道

時間:

2021年11月,共3場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 + 視訊(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講人:

陳永發(中央研究院院士)

內容簡介:

講次一:
2021年11月15日(一)15:00
緒論:毛澤東的馬列聖王之道

講次二:
2021年11月17日(三)15:00
文藝座談會與延安整風

講次三:
2021年11月19日(五)15:00
延安中央黨校的整風與審幹

系統號:

A-018999

【系列演講】2021孝雅人文講座

【系列演講】2021孝雅人文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21孝雅人文講座

時間:

2021年11月至12月,共3場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111會議室(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張助教,Tel: 29393091#62302

內容簡介:

黃進興教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時間:11/12(五) 10:10~12:10
講題:從「哈佛瑣記」至「學人側影」
主持人:張雙英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退休教授)
報名網址:https://bit.ly/3FkVhli

張曉風教授(知名作家/陽明大學退休教授)
時間:11/29(一) 10:10~12:10
講題:一個牽一個
主持人:張堂錡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報名網址:https://bit.ly/3uJdJz3

陳芳妹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
時間:12/10(五) 10:10~12:10
講題:藝術史學與考古學的交會:以殷商青銅器的研究為例
主持人:林宏明教授(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報名網址:https://bit.ly/2YriaCX

系統號:

A-019001

【系列演講】語言、歷史、思想、與跨文化尖端翻譯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語言、歷史、思想、與跨文化尖端翻譯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語言、歷史、思想、與跨文化尖端翻譯系列講座

時間:

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共8場

地點:

主要為線上進行,部分場次為實體與線上混合進行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英文系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需事先報名

2021年10月26日
15:00-18:00
譯之藝──淺談文學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張隆溪)

2021年11月2日
15:00-18:00
追尋信達雅──嚴復的翻譯事業(黃克武)

2021年11月9日
15:00-18:00
論思考的本質(Christian Wenzel)

2021年11月23日
15:00-18:00
我的學思歷程──簡介符號學(張漢良)

2021年12月7日
15:00-18:00
Museum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an Emerging Field(倪若誠)

2021年12月14日
15:00-18:00
當人工智能遇見傳統中醫──以神經機器翻譯系統翻譯中醫文本(梁文駿)

2021年12月21日
15:00-18:00
現代中國的反啟蒙──唯情、理性與跨文化語彙(彭小妍)

2022年1月4日
15:00-18:00
詩藝與譯詩(彭鏡禧)

系統號:

A-019017

【系列演講】中興大學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國際學者講座

【系列演講】中興大學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國際學者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中興大學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國際學者講座

時間:

2021年10月至11月,共3場

地點:

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文學院、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國立中興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厚實學院特色研究能量計畫」子計畫「韓國外國語大學跨國研究與教學合作」

主講人:

林大根(韓國外國語大學融合人才學部教授)

內容簡介:

【第一場】
講題: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策略與趨勢
時間:2021/10/29(五)14:00-16:00
地點:線上講座
主持: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主任)

【第二場】
講題:釜山影展的國際影展策略
時間:2021/11/12(五)13:10-15:00
地點:線上講座
主持:廖瑩芝(中興大學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第三場】
講題: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概念
時間:2021/11/29(一)18:30-20:30
地點:線上講座
主持: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台灣人文創新學士學位學程主任)

主講人簡介
林大根教授為韓國著名之電影學者,現為韓國外國語大學融合人才學部(Ingenium College)教授、文化創意產業模塊主任、台灣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韓國外國語大學全球文化創意研究所教授暨所長、策劃調整處副處長、國際社會教育院副院長等。主要研究領域為華語電影、亞洲大眾文化、文化創意產業,並創辦主持「社團法人亞洲創意文化研究中心」(ACCI)、「SHORT & THICK的亞洲影展」。

三場演講均以中文進行且對外開放報名,並可認證教師研習時數與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19046

【系列演講】2021王夢鷗教授學術講座

【系列演講】2021王夢鷗教授學術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21王夢鷗教授學術講座

時間:

2021年11月,共3場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309會議室(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李豐楙(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聯絡人:

張助教,Tel: 29393091#62302

內容簡介:

報名網頁:https://bit.ly/2XAmwXN

主講人:李豐楙(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1.文化百寶箱:道教神話中西王母與九天玄女的本相與變相
時間:11月1日(一)10:10至12:00
主持人:高莉芬教授(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

2.憂/優遊洞天:故宮名畫中的遊仙/仙遊敘事
時間:11月8日(一)10:10至12:00
主持人:謝世維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3.從謫凡到證果:奇傳文學與道教神話的敘述問題
時間:11月15日(一)10:10至12:00
主持人: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19069

【系列演講】2021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2021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21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時間:

2021年10月至11月,共5場

地點:

中正大學文學院(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主辦單位:

臺灣文學學會、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主講人:林央敏
10/13星期三 16:00-18:00(文學院004-1)
講題:把諸羅到嘉義放在文學裡──認識嘉義的歷史與傳說

10/14星期四 16:00-18:00(文學院102)
講題:精緻如詩與樸實入誠的筆──現代散文面面觀


主講人:張良澤
11/22星期一 16:00-18:00(文學院155)
講題:漫談鍾理和文學與我

11/26星期五 10:00-12:00(文學院004-1)
講題:文獻蒐集苦樂談

11/27星期六 13:30-15:30(文學院104)
講題:追夢者自白

系統號:

A-018934

【工作坊】2021白色恐怖歷史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2021白色恐怖歷史工作坊

時間:

2021年11月12至1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家人權博物館

內容簡介:

1.自即日起開放網路報名,11月7日截止,11月9日網站公告與會名單。不開放現場報名。
2.全程配帶口罩
3.配合量測體溫、並掃描「簡訊實聯制」QR Code,檢測通過者,始得入館。
4.額溫量測≧37.5度或有明顯呼吸道相關症狀者,敬請配合離場。
5.會議期間,請全程配戴口罩。
6.請自備保溫杯,現場不提供茶杯。
7.其他相關防疫措施以CDC防疫規定辦理。

系統號:

A-018993

【工作坊】「作為論述與行動的教育:教育史研究的新取徑與新課題」工作坊

【工作坊】「作為論述與行動的教育:教育史研究的新取徑與新課題」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作為論述與行動的教育:教育史研究的新取徑與新課題」工作坊

時間:

2021年11月26日(週五)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學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聯絡人:

洪先生,E-mail: shaochenghong@gmail.com

內容簡介:

第一講:教育實踐與傳統中國社會
閻鴻中/先秦時代的師友和學校
李仁淵/程端禮《讀書分年日程》與宋元以來的「讀書法」

第二講:東亞的教育現代化
周東怡/日本對外國在華教育發展的觀察(1900s~1920s)
徐兆安/文章有價:清代書院膏火制度及其廢除
許佩賢/臺灣近代學校教室風景的成立

第三講:知識、教育與現代公民
李峙皞/思想的典範轉移是如何發生的?——工人教育協會教學法之爭與英國唯心論的式微,1919-39
顧曉雲/意識形態的批判:英教育家Brian Simon與綜合中學改革運動(1946-1990)
黃瑄怡/教育史學的再想像:Foucault的系譜學和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啟示

❈ 本會議以中文進行,需事先報名,報名網址如下:
https://forms.gle/Mqq2XnX2UYQJtKJFA

❈ 因應防疫政策須控制現場人數,將視報名情況關閉表單。

系統號:

A-019060

【工作坊】「大稻埕茶商與民主文化」學術工作坊

【工作坊】「大稻埕茶商與民主文化」學術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大稻埕茶商與民主文化」學術工作坊

時間:

2021年12月10日(週五)

地點:

集思臺大會議中心柏拉圖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

內容簡介:

今(2021)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眾所周知,文協成立於大稻埕,其後的諸多政治社會文化運動亦以大稻埕為基地,因此有將大稻埕視為日治時期臺灣「文藝復興」的重鎮,不少茶商也與近代新文化、美術運動有關。不過,大稻埕究竟有何空間特性,可以孕育這樣的政治和文化動能?

所謂「民主文化」指群體中的個人為了共同的善而主動自發地表達及參與公共事務,並且也積極地尋求個體與群體間意見表述與協作治理。就此而言,文協成立前即在大稻埕商業活動扮演關鍵角色的「臺北茶商公會」就很值得重新關注。

大稻埕,不只是文化協會或各種社會文化活動的場景,而是一個值得我們以更積極的視角省思的特殊空間:究竟大稻埕如何提供「民主文化的空間生產機制」?文協及後續的歷史書寫、空間再造如何「再生產」大稻埕的空間表述?

本活動秉持跨領的交流與合作,結合人類學、社會學、文學、美術、建築及史學等領域的專家,進行為期一天的跨領域論壇,嘗試聚焦於大稻埕的空間生產與再生產的社會、歷史與文化過程,也強調微觀經驗與結構之間的相互交涉,藉此一跨領域間的對話,尋求新的議題與新的認識框架。

活動進行方式分為「講座」及「討論」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空間生產、空間表述及空間體知三個主題,每個主題均邀請兩位專家學者進行演講。第二部分以演講內容為基礎,再分成「分組討論」與「綜合討論」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所有與會者將依照三個主題分成三組,由該主題的講者作為小組主持人,帶領組員進行深入的研討與交流。第二階段則為全體與會者的綜合討論,分享第一段的討論心得,以便整合三層次的分析取徑,獲得更廣泛的觀點和更綜觀的視野,刺激與會者更多跨領域的思考議題,提供與會者(及講者)日後進一步合作的契機。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11月26日(週五)
報名網址:https://tinyurl.com/ykdm9pn5

系統號:

A-019037

【研習營】人文社會科學與AI:跨領域合作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人文社會科學與AI:跨領域合作研習營

時間:

2021年11月19日(週五)

地點:

清華大學旺宏館二樓R245周懷樸講堂,另有線上同步(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聯絡人:

戴小姐,Tel: 03-5715131#34553

內容簡介: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二十一世紀備受矚目的重要科技。面對AI已經啟動的各項改變,跨領域對話與合作勢在必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要如何參與?如何讓AI更為趨近人文社會的理念?人社與AI領域的有志者要如何合作呢?

為此,科技部人文社會研究中心委託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辦理本研習營推動交流跨領域合作經驗,本研習營邀請相關學者介紹反省AI資料政治性、稅賦與社群媒體風險訊息之AI發展經驗,以及人文社會AI線上導論之對話與回饋等主題,誠摯邀請有志者一同參與。本活動亦搭配事前研習「人文社會AI導論」系列課程,歡迎事先研習並於活動時交流。

【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gz69ON

【注意事項】
1. 活動主辦單位均有權更改時間和地點,如有變動,將以E-mail通知,請參加者詳實提供通訊方式和真實姓名以利聯繫。
2. 因應疫情,採現場與線上同步舉辦,將視狀況錄取現場參與者。
3. 完成報名者,務必留意您的E-mail,屆時會通知參與方式為到現場或是線上參與。
4. 本活動核發「公務人員研習時數」,請需要時數者務必填寫身分證字號。

系統號:

A-019023

【研習營】「國寶溯文.老派書寫」漢字研習活動

標題:

【研習營】「國寶溯文.老派書寫」漢字研習活動

時間:

2021年11月16日(週二)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台積電文教基金會

內容簡介:

緣起
由甲骨文、金文起始的漢字文化,歷經數千年的流轉與演變,陸續形成篆、隸、草、行、楷等豐富多樣的書法及篆刻元素,至今仍普遍為全世界華人於生活及創作中所使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的「 歷史文物陳列館 Museum of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現藏十四餘萬件文物,以歷史脈絡及考古情境規劃的展示空間和動線設計,有別於多數展館將物件作為展出唯一表現的做法,更易於引觀者進入文物於挖掘時的境地、深入瞭解由歷史與文物所帶出的文化內涵。其中,涵蓋自殷商王族甲骨刻辭乃至清末庶民的戲文唱本,館內漢字文本藏品之豐,可為文字藝術愛好者及創作者的知識與靈感泉源。

「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於今年邁入第十四屆,持續以推動漢字教育和藝術為使命,不僅舉辦競賽拔擢人才,也積極與國內重要文史場館及學校合作,辦理跨領域、跨媒材的書法及篆刻體驗活動,期望能引導學子及年輕世代認識漢字藝術的豐富與美好,並提升學習興趣,讓漢字文化得以傳續、綿延。

本場活動擬邀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多位漢字專家參與,引領中學教師走進「歷史文物陳列館」,於豐富、精采的漢字國寶文物中,探索書篆藝術的源流及歷代的實用表現,並在回顧歷史與經典之時,也重新思考漢字教育的現在與未來面貌。

參與資格/報名:限國中、高中教師報名參與,限額25名,主辦單位將統一造冊申請「教師研習時數」及「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另備點心餐盒。請至「教育部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https://reurl.cc/0xWDL6 報名(研習代碼:3262882)。

流程:
13:30-13:50
開場致詞

13:50-14:40
歷史文物陳列館館藏介紹(邢義田,「居延漢簡」展區策展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信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

14:40-15:10
漢字主題短演講:顏世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文字學門召集人 )

15:10-17:00
漢簡寫製工作坊

第十四屆書篆大賞【創意書法教案】徵選活動
為鼓勵對書法藝術有興趣的全國中學教師,設計跨領域、跨媒材的創意體驗課程,深入傳統並融入當代,期能引領學子感受書法藝術的多元面貌,並帶動校園學習風氣,今年特別舉辦優秀教案徵選。

每人不限投稿件數,將遴選6件優秀教案,每案補助教材費及學生獎勵金共6,000元,另製作教師與學生獎狀共6張,也有媒體報導與展出機會。即日起至110年11月19日(五)截止收件,徵選辦法、下載簡易企劃格式、報名方式,https://tsmc-calligraphy.org/2021/solicit/

系統號:

A-019050

【展覽】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

【展覽】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

標題:

【展覽】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

時間:

2021年10月6日至11月1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 202,204,206(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內容簡介:

范寬(約 950-1032 後)〈谿山行旅〉、郭熙(約 1023-1087後)〈早春圖〉、李唐(約 1049-1130 後)〈萬壑松風〉一向有故宮「鎮院三寶」的美譽,也在 2012 年 3 月由文化部核定公告為國寶級古物。這三件巨幅立軸,分別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畫的典範,雖非全然地模仿真境,但卻是通過對自然的靜觀與體悟,重新組織凝聚而成的理想山水典型。

根據畫上紀年來推算,時代最近的〈萬壑松風〉(1124),距今已經 897 年,〈早春圖〉(1072)距今長達 949 年,〈谿山行旅〉雖然沒有紀年,但作品年份更已超過千年。考量三件國寶的年代久遠、絹本質材脆弱,為了加強保護珍貴古物,減少被光線照射的時間,每次展覽至少必須間隔三年以上,而且展期不能超過 42 天。今(2021) 年 10 月 6 日 至 11 月 16 日,故宮特別在北部院區即將進行整修工程前,規劃推出「鎮院國寶」重磅特展,距離前次「國寶總動員」(2011)三寶合體展出,已經是十年前的往事了,非常值得拭目以待。

本次於展出三件鎮院國寶之外,也闢室選展受三家風格影響的九幅繪畫,時代橫跨元代到民國,各幅均呈顯了後人汲古創新的時代風貌。這些後世追仿的實例,不僅具體而微地勾勒出三家畫風的傳續脈絡,也更確立了范寬、郭熙、李唐在山水畫史上的崇高地位。在展區內,並會循環播放三件國寶的 8K 超高畫質影片,以及「走入畫中」多媒體藝術、「筆墨行旅」動畫影片等。透過上述豐富多元的展示規劃,相信當國寶劇跡重現眼前時,必定能充分滿足大家對於三寶飽遊臥看、鉅細靡遺的觀展願望。

系統號:

A-019010

【展覽】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

【展覽】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

標題:

【展覽】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

時間:

2021年10月3日至12月21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 202,210,212(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內容簡介:

溥儒(1896-1963),字心畬,號西山逸士。因先祖為前清恭親王奕訢(1833-1898),故常於作品上鈐「舊王孫」印。早年曾隱居於西山戒臺寺,讀書作畫,年近卅返回北平,參與藝壇活動,與張大千(1899-1983)並稱為「南張北溥」。1949年渡臺,任教於師範學院,並在家中課徒,也到日、韓、香港等地遊歷講學,詩文書畫均廣為世人推重。

溥心畬學習書畫,是從家中豐富的古書畫收藏自行揣摩,師法對象,楷書以唐裴休(791-864)〈圭峰禪師碑〉為基礎,繪畫則由南宋馬遠(活動於1190-1224)、夏珪(活動於1195-1224)及明代浙派名家入手,並能融會諸家特色,發展出秀逸淡雅、溫潤清麗的風格。無論書法的行、草、篆、隸各體,繪畫的山水、樓閣、人物、花鳥、走獸等題材,無不擅長,可說是一位全能書畫家。

溥心畬曾被譽為「文人畫的最後一筆」,雖然世人推崇他詩書畫三絕,但他寧可被視為學者,教導學生也強調必須先飽讀詩書。他的畫作常取材於文學,從題材到造型,均讓人耳目一新。來臺後,對台灣風物頗多紀實性的寫生,並經常輔以長篇題記,寄意深遠。

本展遴選故宮典藏及寒玉堂託管文物中的書畫精品,展件依內容規劃成「古今連線」、「西山逸墨」、「丹青誌異」、「寶島采風」、「溥儒用印」等五個單元,同時結合相關多媒體影片的播放,具體呈現溥心畬的藝術特色與創作理念。

系統號:

A-019011

【展覽】鯤島天光:複訪霧峰林家百年

【展覽】鯤島天光:複訪霧峰林家百年

標題:

【展覽】鯤島天光:複訪霧峰林家百年

時間:

2021年10月16日至12月12日

地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物大樓2樓鯤島風華特展室(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聯絡人:

Tel: (049)2316881~5

內容簡介:

臺灣民主化過程中,樟腦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嗎?霧峰林家從平定小刀會、太平天國戰功不斷的林文察,到協助劉銘傳中法戰爭的林朝棟,及成功從武轉文考上舉人的林文欽,在頂厝與下厝合力掌控了中路撫墾大權與樟腦專賣特許因而致富後,臺灣民主先驅林獻堂先生就是在此時空背景與成長環境下,得以全力推動臺灣民主發展運動。

展覽共分為四個展區:
(一) 從地方豪強到封疆大吏
(二) 轉型與蛻變-林獻堂與臺灣文化協會
(三) 雪泥鴻爪-臺灣文化協會與藝術文化活動
(四)虛擬實境-再現「阿罩霧」

除了展出珍貴文物「宮保第」門額原件、臺灣文化協會、台中中學等相關檔案、照片外,更將透過沉浸式光影技術打造藝術夢境,呈現霧峰林家與臺灣民主發展的關係及其建築之美。

系統號:

A-019052

【展覽】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展覽】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標題:

【展覽】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時間:

2021年10月2日至11月28日

地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3A(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美術館

內容簡介:

今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成立百週年。為回應1920年代文協作為臺灣最重要的民族運動與思想啟蒙機構,推動「文化向上」的新文化運動、爭取臺灣民眾參政權之請願運動與追求現代化的時代趨勢,特別以本館收藏1920至40年代日治時期第一代臺灣美術家經典代表作品為主,部分向國立臺灣美術館與私人藏家商借珍貴展品,策劃「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

回顧1920年代,當時日本尚未在臺灣設置任何藝術專門學校與美術館等專業機構。若要實踐藝術創作志業,多半只能赴日或留歐、參加美術競賽獲奬而受肯定,因此需具備相當經濟背景的學子才有可能。在民族自尊心的驅使下,臺灣藝術家為能爭取與日本藝術家平等的地位,期許藉由美術創作以累積臺灣的文化深度,他們付出極大的努力留學、參與日本的官展;以及1927年之後,在總督府主導下於臺灣開辦的「臺展」、「府展」;或入選法國沙龍展。不僅在美術創作上獲得社會聲譽,也開創臺灣美術輝煌的年代。

第一代臺灣藝術家「走向世界」,除留學日本及歐洲學習美術,亦旅行各地,開拓視野,再反思如何描繪出臺灣風情與特色,渴望迎接時代變化,爭取平等地位,與世界藝術潮流接軌。而「翻轉力」亦呼應蔣渭水喊出的口號:「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在日治時代,「有力」代表的是向上、亦「翻轉」居於弱勢的處境與地位;對藝術家而言,也是內在自我認同的凝聚;與外在社會地位的翻轉。展覽從「在臺日籍畫家/教育者」、「美術競賽與臺灣藝術家」、「現代性與地方特色」、「現代女性形象」、「寫真術興起」等主題介紹並展出37位日本與臺灣藝術家的作品,呈現他們在時代使命感與無比的熱情下,所創造的臺灣獨特文化形象與藝術風貌。

系統號:

A-019053

【展覽】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展覽】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標題:

【展覽】樂為世界人: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特展

時間:

2021年10月3日至2022年7月24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世界觀的改變,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群人的世界觀的改變,能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臺灣文化協會,是1921年至31年間眾多社會運動組織中的一個,會員最多時也不過一千多位,放在近代臺灣史當中,不是最早、人數也不算多。不過,這群人懷抱現代世界的新知,更有著實踐的勇氣與熱情。他們企圖改變當時近四百萬臺灣人的世界觀,推動改變整體臺灣人的命運,甚至藉此要翻轉世界變局。

回顧那個年代,那些人們自覺與逐夢的歷程,新的世紀之夢,也將在我們的面前展開。

系統號:

A-019084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標題: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時間:

2021年8月21日至2022年3月6日

地點:

本展覽為巡迴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內容簡介:

1948年來臺的席德進,將傳統文化元素與臺灣自然人文特色融合,開創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可惜在其創作至臻成熟之際於1981年病逝,其好友組成基金會保管其留世畫作,於1992年捐予臺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2021年適逢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為感念席德進將其作品捐贈本館典藏並彰顯其藝術與臺灣之關係,本館以之作品為展覽主軸,規劃「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特展。

本特展精選席德進關注並親身領略、讚頌及經常描繪表現之臺灣古蹟、民房、風景等水彩作品,將其創作風格形式表現歸納概分為「臺灣山水」、「民房古厝」二個主題單元展示,將席氏與臺灣風土的關係簡要呈現,冀由本展概窺席氏對於臺灣鄉土所創造的特殊藝術表現語彙。

國立臺灣美術館為提升藝術資源分享,將本館典藏臺灣藝術家之作品推介至本館以外之館所展示,以達深化臺灣藝術本體價值。此特展於本館展出後,並巡迴至嘉義美術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屏東美術館、宜蘭美術館之展館展出。

巡迴時間及地點:
第一站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08.21-2021.10.03/本館203-205展覽室
第二站  嘉義市文化藝廊/2021.10.28-2021.11.14/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三樓
第三站 國父紀念館/2021.12.10-2021.12.20/博愛藝廊、一樓東西側文化走廊
第四站 屏東美術館/2022.01.02-2022.01.16/一樓展覽室
第五站 宜蘭美術館/2022.01.22-2022.03.06/一、二樓展覽室

系統號:

A-018898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標題: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時間:

2021年7月30日至12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1F S101(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聯絡人:

Tel: 05-3620777

內容簡介:

清帝國在內陸亞洲歷經百年之久的競逐,十八世紀帝國最重要的十場戰役雖然都發生在遠方的邊疆,卻不曾離開過帝國的目光;而終於擊敗遠在天山南北的蒙古準噶爾汗國,至為關鍵。為了紀念征服準部和回部之勝利,乾隆皇帝特令西方傳教士繪稿,以西洋繪畫技法呈現戰争,同時送往更為遠方的法國訂製銅版畫戰圖。

銅版畫,是一種凹版蝕刻版畫,作工繁複,畫面精細。清宮在首次訂製銅版畫戰圖之後,更引進此項技術,用以紀念其後的戰功。

本展覽分為三個單元:「法國的舶來品」、「清宮自製戰圖及收藏」和「誰的戰爭?」回到戰事方歇的1760年,觀察乾隆皇帝啟動的戰圖製作計畫及成果,從命人起稿、發樣,乃至於向法國訂製戰圖銅版畫;再對比傳統戰爭圖像與乾隆朝銅版畫戰圖的發展與收藏,今人得以推想這些戰圖製作的目的與意義。本展覽更進一步展示與戰爭相關的文物,包含征服者的禮服、祭器,順服者入貢的金、玉、馬匹等珍稀土物,今人得以反思這些美麗的紀念物背後所傳達的殘酷史事,與戰爭的本質。

系統號:

A-018899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標題: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時間:

2021年6月10日起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殷墟文化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熱水器可用,想用熱水洗澡,打開水龍頭,熱水即滾滾而來。但是在3200~3300年前的商代晚期,當時的商王及貴族究竟怎麼盥洗?如何洗澡?到底用不用熱水?要回答這些問題,文獻不足徵,所以必須依據考古材料。我們在安陽殷墟發現了四、五個彼此關聯的墓葬及祭祀坑,從其出土的文物及相關脈絡可以知道商代貴族的盥洗方式,並且還會使用熱水洗澡。

本展覽有兩個主題:「商王的盥洗器」與「商王的熱水器」。商王的盥洗器展出殷墟西北岡1400號大墓東墓道的一組器物,包括「寢小室盂」、「右勺」、「龍紋盤」、「弦紋壺」、「青銅人面」,以及五件「陶磢」,這些都是商王的盥洗器。商王的熱水器則出自與1400號大墓相關的祭祀坑:HPKM1435、1380、1382等祭祀坑,展出「溫鼎」、「單鋬鼎」、「銅斗」、「硬陶瓿」等器物,部分祭祀坑還有殉葬的人,這些器物和殉葬者則是商王的熱水設備與燒水服侍的僕人。

總之,從西北岡1400大墓與其相關祭祀坑出土的器物,可以得知商王洗澡,要洗熱水:使用溫鼎煮水,以單鋬鼎舀取熱水,倒在盂裡備用。洗手或洗臉時,侍僕拿勺從盂中舀水,以供商王盥洗,並以盤承水;洗澡時還會使用陶磢擦垢。這些盥洗的流程,從頭到尾,都有侍僕服侍。此外,這次展出的商王盥洗用具,不論在商代或現代都是既珍貴又罕見的,展件中就有四件文化部登記的國寶和重要古物,可說是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系統號:

A-018900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標題: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時間:

2021年8月20日至2022年2月25日

地點:

新莊聯合辦公大樓文化部一樓藝廊(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人們生活中貓貓狗狗的角色不斷地在改變。從狩獵、看門的「工具動物」,到路上擦身而過的流浪身影,或是形影不離的親密夥伴與家人。

本展展出貓狗相關文學作品,有作家舍下的老爺夫人,揭露作家鏟屎官狗奴才的真性情;也有玩著「躲貓貓」、耐人尋味的文學隱喻;當然也少不了,那些期盼永遠的家、或者志在流浪的身影。一起來看看作家筆下的阿貓阿狗吧,他們雖然不會說話(偶爾說說你聽不懂的外星語),但透過精練的文字,或許我們會發現,人類更需要向動物學習。

系統號:

A-018901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標題: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時間:

2021年7月31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止

地點:

李梅樹紀念館(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

主辦單位:

李梅樹紀念館

內容簡介:

展覽內容,將展出21幅李梅樹拿手的人物畫,包括〈黃昏〉、〈露臺〉、〈愛孫〉、〈戲弄火雞的小孩〉等經典群像油繪作品,及〈戲水〉、〈盛夏〉、〈春光〉、〈假日閑情〉等具連帶關係的女性系列油畫創作。

另延續今年梅樹月頗具話題性的「維納斯的曲線」特展內容,館方特別加以重新彙整,推出李梅樹從早年留日時期以迄晚年之際,共達19幅之多的裸女系列油畫作品。觀者可從這些不同階段的裸女畫作中,一窺李梅樹對於人體「曲線之美」的禮讚歷程。同場亦將同時展出李梅樹十餘件自畫像素描、人物素描及人體素描。

此外,梅樹月期間,主辦單位跨海從日本借展的旅日前輩畫家吳天華(1911-1987)油畫作品,由於只在腰斬的展期中短暫露出,考量這批作品乃是首度在國內展出,尚有許多人向隅未及觀展,且今年正逢吳天華生誕110週年,經與日本的「吳天華美術館」洽商後,決定此批包含吳天華自畫像、人物畫、裸女畫、靜物畫、風景畫在內的六件作品,在年底之前都將全數留在臺灣,由本展以特展型態接續展出。

系統號:

A-018902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標題: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時間:

2021年7月30日開幕

地點:

國史館(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Tel: 02-23161000

內容簡介: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是我國民主化過程的奠基者。1991年,他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年底,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全體退職,臺澎金馬選出了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而第二屆立法委員也隨後在1992年選出。

國史館以「關鍵1991」為展示主軸,先就1990年前後之國際情勢介紹,其次1990年野百合學運開啟了民主化契機,接著敘述1991年的諸多社運蓬勃發展,包括417反對老賊修憲、520反政治迫害大遊行、九八公投大遊行、100行動聯盟等;年底選舉結果等於確立了「李登輝路線」,堪稱臺灣民主元年;面對民間制憲呼聲,李前總統採取折衷的本土化修憲路線。

展件除了有館藏文物和史料,也感謝民間社運人士與團體出借珍藏品,特色展件有1988年李前總統以副總統身分繼任總統時宣誓就職穿著的西服、李前總統辦公桌、老花眼鏡、放大鏡、鋼筆組、名章;李登輝基金會也提供影響李前總統一生最重要的三本書、博士論文中「臺灣經濟的部門間商品與所得流通圖」等展件,讓觀眾更認識學識淵博的李前總統。展場運用燈光、色彩與敘事的巧思,結合多媒體與空間布置,帶領觀眾穿梭走回1991年前後。

系統號:

A-018903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標題: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時間:

2021年8月12日至11月7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19世紀以來,隨著英國的海外擴張與歐洲帝國主義的影響,運動作為歐美文化的一環被介紹到世界各地,特定的身體活動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漸漸成為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臺灣社會普遍的認識運動是與日本接觸之後,遊戲的快樂、與日本競爭的機會,運動被賦予了不同的想像,成為臺灣人認識運動的開端。

在戰後,為了爭取國際發聲的機會,運動的焦點被放在競技之上,區域間、國際間,競技的勝利除了個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追求外,也被期待著能夠「為國爭光」。代表隊代表誰出賽?成為運動員必須回應社會期待的一道課題。

奧運:運動的最高殿堂,競技場下的角力卻成為洶湧的波濤,能不能站上起跑線,傑出優秀之外,也得有適當的機運。

但對於一般人而言,運動的快樂是純粹的、時尚的、娛樂的,它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習以為常。對你而言,運動是什麼?

在今天,競技賽事幾乎成為運動的代名詞,對於運動的想像與目光定睛於奧運、世界盃等國際級賽事,一般群眾除了觀眾席與電視機外幾乎不容易被看見。

但是,在運動員之外,運動是否還蘊藏著其他的可能,國際賽的你爭我奪是不是就是每個人參與運動的目標?

也許,在競技場外,運動還蘊含著更多的可能?

系統號:

A-018904

【展覽】內海仔的船家寶:館藏單桅手撐船的生命史展

【展覽】內海仔的船家寶:館藏單桅手撐船的生命史展

標題:

【展覽】內海仔的船家寶:館藏單桅手撐船的生命史展

時間:

2021年1月8日至12月31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說到臺灣歷史上的船,大家率先浮現的印象,也許是體積龐大、乘風破浪的遠洋船舶;不過,其實還有更多船,不在遙遠的大海,而是在我們熟悉的生活周遭。就有這麼一艘小船,曾經在臺南與安平的水面上,悠揚晃蕩超過一甲子時間,最後還晃進了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的展場大廳裡。

這個展覽,將要走近臺史博重要的館藏品「單桅手撐船」,從遺留在船體上的各種線索出發,閱讀它曲折卻豐富的船生(life of the boat)故事,同時也回顧一段在這塊土地上可能早已遺忘的人-水(man-water)緊密互動關係。

系統號:

A-018905

【展覽】刻石取拓——故宮碑帖特展

【展覽】刻石取拓——故宮碑帖特展

標題:

【展覽】刻石取拓——故宮碑帖特展

時間:

2021年9月30日至12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F S203(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聯絡人:

Tel: 05-3620777

內容簡介:

書法是寫字的藝術,日本稱為「書道」,韓國稱為「書藝」。在使用漢字的東亞文化圈,是一項特別受到重視的文人技藝。學習書法,常用碑帖作為範本,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碑指石刻的拓本,帖為摹刻古人墨蹟佳作於木或石上所彙集成的法帖。以墨拓法將銘刻的文字轉印至紙上,可以複製多份,化身千百,廣為流傳。

碑帖拓本作為一個古老的收藏類別,一般多以墨拓為主,俗稱「黑老虎」。因為拓本歷經翻刻,真假難辨,往往暗藏危機。「黑」字除指拓本的顏色外,並暗示著情況幽微難辨;收藏者若不仔細辨別,容易受到蒙蔽,重傷荷包,故稱「老虎」,使得碑帖研究更增添了幾分探案的刺激。

由於書法載體主要是脆弱的紙絹材質,當真蹟不存時,拓本幾乎等同真蹟。例如書聖王羲之(303-361)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據傳原作已隨唐太宗(598-649)埋葬昭陵,所幸有摹本刻石流傳,本次特選蘭亭序版本中最為著名的定武本為主要展件,首次南下展出。

本院所藏碑帖拓本,除遷臺攜來者,有許多來自各界捐贈與陸續購藏,其中也有韓、日碑帖。常見的黑底白字拓本以外,尚有減地陽刻的白紙黑字拓,以及以硃砂朱墨製作的朱拓本。此外,也利用南院展廳挑高的優勢,特別展陳高達三公尺的特大拓件,以呈現大幅碑帖的氣勢。

系統號:

A-018906

【展覽】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

【展覽】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

標題:

【展覽】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

時間:

2021年10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聯絡人:

Tel: 02-2861-0511 #17607

內容簡介:

集結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百件珍稀書畫藏品的「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將於今年10月4日至明年1月14日在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璀璨開展,展品包括首次公開展出的何創時藏品一山一寧《草書偈語》、楚石梵琦《行書偈語》、袁了凡《太上感應篇卷》後附朱舜水跋等精品,以及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精選的40件展件,歡迎前往文化大學免費觀展。

系統號:

A-018907

【展覽】往返島嶼:1930年代台日旅情特展

【展覽】往返島嶼:1930年代台日旅情特展

標題:

【展覽】往返島嶼:1930年代台日旅情特展

時間:

2021年9月10日至11月7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3多功能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7)5312560

內容簡介:

日本,是台灣人出國最愛的旅遊目的地;台灣,是近年日本人氣旅遊國家排行榜的熱門選項。但是,台灣與日本之間的觀光旅遊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事實上,往返日本與台灣之間的觀光旅遊,可回溯至1930年代的日治中期。

今(110)年適逢311東日本大地震十周年,高雄市政府與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合辦「日台友情X高雄」活動,曾為高雄市役所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旅行」為題即日起至今(110)年11月7日止,推出《往返島嶼-1930年代台日旅情特展》。透過遊記、地圖、繪葉書、老照片等典藏文物,帶領民眾穿越時光長廊,跟隨台日旅人的腳步,回顧兩地交流的起始。

台日旅情特展透過高史博典藏文物原件,如黃海波先生1940年搭乘飛機的紀念文物、1930年代東京至高雄聯運票、〈臺灣鐵道旅行地圖〉、〈高雄市案內圖〉、〈大阪商船臺灣航路案內〉、《高雄州行啟紀念寫真帖》等旅行相關的典藏品,追隨日本皇太子裕仁、德富蘇峰、小澤秋成等日本旅人的南國旅程,看見總督府刻意形塑的台灣意象及新興高雄城市風貌;另一方面,尋覓青葉公學校小學生、黃海波、陳啟川等高雄旅人的腳步,一窺百年前日本著名景點。為豐富展出,高史博也特別向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商借老照片、書籍與相機等文物。

系統號:

A-018908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標題: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時間:

2021年7月27日至2022年4月10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E(臺南市中西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大河小說,是極短篇、短篇、中篇、長篇之外,另一種小說類型。其語源來自法文Roman-Fleuve,指的是「連續性的長篇小說」或「系列小說」,卷帙浩繁、綿遠悠長,通常以「三部曲」形式呈現。

在臺灣,最早提出「大河小說」的是葉石濤,並在鍾肇政《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奠基,其後則有李喬《寒夜三部曲》、東方白《浪淘沙》的承繼書寫,乃至於21世紀以降邱家洪《臺灣大風雲》的出版,均使得「大河小說」在臺灣文學場域成為一個醒目的符號。

臺灣的大河小說因著歷史語境的遞嬗演變,呈顯訴說臺灣在地化特色與追求主體性的時代意義。為了讓更多讀者認識此一特殊文類以及豐富館藏,特別策劃「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企望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被缺席」的臺灣與臺灣人,重新清晰地顯影再現。

系統號:

A-018913

【展覽】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

【展覽】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

標題:

【展覽】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

時間:

2021年9月25日至2022年1月2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III及IV(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內容簡介:

十六世紀以來,進入大航海時代的歐洲國家陸續東來,打破地域隔閡,將大明帝國捲入全球化浪潮中。中國豐富的物產、工藝精湛的日用及藝術品,迅速得到更廣闊市場的喜愛與追逐,躍升為熱銷全球的國際商品,亦成為歐洲人拓展東方貿易的動力。當中表表者,如絲綢、瓷器、漆器以及茶葉等,不勝枚舉。

瓷器,作為明帝國特有物產,初抵歐陸便風靡各地,其潔淨、輕薄、不易磨蝕等特質,以及神秘的東方韻味,受到皇室、貴族乃至宗教領袖的熱烈追捧。全球市場的急劇擴張,促使活躍於貿易的各國商人積極參與瓷器設計、生產、運輸及銷售等環節,以賺取高額利潤。多元的推動者及其背後目標市場的不同要求,使得明清時期中國外銷瓷器的產地、類型及裝飾風格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與蓬勃生機。踏入黃金時代的瓷器貿易,曾牽引起全球商業利益的潮汐。

是次展覽遴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及重要公私珍藏逾四百件(套)貿易瓷器及相關文物,回顧明清時期中歐海上瓷器貿易的歷史。展覽分為「東方奇遇」、「繁會瓷國」、「瓷器製運」、「泛海逐波」、「萬國風尚」及「瓷韻悠長」六個單元,以實物展示配合文獻記載、歷史圖像,重構瓷器由設計生產、運輸貿易,到進入海外市場發揮不同功能的進程。旨在引領觀眾穿越時空,重回這段明清瓷器風靡全球的輝煌歷史,理解中國瓷器對世界製瓷業發展的重要影響。

系統號:

A-018909

【展覽】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展覽】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標題:

【展覽】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時間:

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2月18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展覽廳(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聯絡人:

Tel: 3943-8740

內容簡介:

自晚清民國百年以來,南來的廣東文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的傳承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人文南來,不但創辦各類學校以培育人才,結社雅集,唱和揮毫,寄情抒懷,傳遞人文精神與氣節,同時亦創辦刊物,舉行展覽,以保存及推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瑰寶,把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與文人的風雅帶到香江。文脈南傳,經學藝文等代代相傳的國粹在此地興盛一時。

是次展覽將從二十位南來文人的生平出發,透過珍稀書刊、文人合照、報章文獻及文人著述畫作等展品,展現南來文人在香港的行跡、文化教育活動及其重要貢獻。

系統號:

A-018910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標題: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時間:

2021年9月4日起至12月19日止

地點: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東京都千代田区一番町25)

主辦單位: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

內容簡介:

"ほとけ"にはさまざまな種類があり、主に如来・菩薩・明王・天の4部に大別されます。また、羅漢や祖師・高僧といった聖者が、"ほとけ"に含まれる場合もあります。本展では、ガンダーラ彫刻や仏画、経典、図像集を13点展示し、そこに描かれた多様な如来・菩薩・明王・天および羅漢を紹介いたします。

系統號:

A-018911

【展覽】中国青銅器——円と方の協調美

【展覽】中国青銅器——円と方の協調美

標題:

【展覽】中国青銅器——円と方の協調美

時間:

2021年9月23日起至12月12日止

地點:

白鶴美術館(神戸市東灘区住吉山手6丁目1-1)

主辦單位:

白鶴美術館

內容簡介:

中国の古代文化を象徴する青銅器。その器形は円形と方形(四角形)の二要素を基本とします。両要素の調和は、当館所蔵の重要文化財「饕餮夔龍文方卣」において見事に果たされています。それは、古代中国人の「天円地方(天が円(まる)く、地が四角)」という世界観をも想起させます。もとより円と方は図形の根幹を成す形象であるため、いつの時代の美術においてもこれらを上手に表現することが課題となっています。

本展覧会では、白鶴コレクションを代表する中国青銅器の優品を展示し、その汎用性のある造形美と制作背景の関わりについて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18912

【展覽】東洋文庫名品展——「東洋学」の世界へようこそ

【展覽】東洋文庫名品展——「東洋学」の世界へようこそ

標題:

【展覽】東洋文庫名品展——「東洋学」の世界へようこそ

時間:

2021年10月6日起至2022年1月16日止

地點:

東洋文庫ミュージアム(東京都文京区本駒込2-28-21)

主辦單位:

東洋文庫ミュージアム

內容簡介:

東洋文庫は、アジア全域を対象とする学問「東洋学」の研究図書館として1924年に設立され、約100年間で100万冊をこえる蔵書を築きました。 これらの貴重な蔵書をとおして、より多くの方にアジア各地の歴史や文化に興味をもっていただくことを目指して、2011年10月にミュージアムが開館しました。 本展では、ミュージアム開館10周年を記念して、東洋文庫が所蔵する東西をまたぐ幅広い地域、時代の至宝を公開いたします。 「教科書で見たことがある」、「聞いたことがある」というような歴史を彩る名品、そして東洋文庫の研究活動に携わる研究員たちの「推しの逸品」とともに、アジアをめぐる壮大な知の旅を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18923

【展覽】アジアの女神たち

【展覽】アジアの女神たち

標題:

【展覽】アジアの女神たち

時間:

2021年9月18日起至11月23日止

地點:

龍谷大学龍谷ミュージアム(京都市伏見区深草塚本町67)

主辦單位:

龍谷大学龍谷ミュージアム

內容簡介:

龍谷ミュージアムでは、本日9月18日(土)、秋季特別展「アジアの女神たち」が開幕しました。

メソポタミアや日本の土偶、インドの女神から観音菩薩まで、アジア各地の女神が一堂に会する初めての展覧会です。また、近年では、正月の3日間のみ法要の本尊としてお祀りされる奈良・薬師寺蔵の国宝「吉祥天像」(9月18日~9月24日のみ限定公開)をはじめ、国宝2件、重要文化財17件を含む、150件を展示します。

なお、現在、京都府に緊急事態宣言が発出されておりますので、ご来館の皆様におかれましては、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拡大防止に、より一層のご協力を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系統號:

A-01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