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黃長玲:臺灣婦女保障名額的制度起源

標題:

【演講】黃長玲:臺灣婦女保障名額的制度起源

時間:

2021年9月3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黃長玲(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內容簡介: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8647

【演講】余英時紀念論壇線上講座​

【演講】余英時紀念論壇線上講座​

標題:

【演講】余英時紀念論壇線上講座​

時間:

2021年9月4日至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聯經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1976年9月,余英時先生《歷史與思想》在聯經出版,這是余先生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亦是他與聯經出版社45年合作的開始。聯經出版曾與余先生合作出版了15本著作,以及4本余先生紀念及訪談文集。​2021年8月1日,余英時先生於美國普林斯頓逝世,享年91歲。​

9月4日、9月5日,聯經出版將聯合台灣《思想》雜誌、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主辦余英時先生線上紀念論壇:「敬 思想史的傳薪者」。​

論壇名稱來自周質平先生與葛兆光先生的文章,在中國儒家及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史中不斷融會、解碼與傳薪,正是余英時先生九十一年不停歇的思想生命,最好的寫照。​

紀念論壇分為五場,分別為「與西方對話,哈佛、耶魯到普林斯頓」,「究天人之際,此身所立的中國」,「知識人的實踐」,「史學家的耕耘」及「寫作者的修養」,共有20位來自史學界、知識界、出版界,位於世界各地的與談人齊聚一堂。這些講者,均曾與余先生在他「知識人」人生的不同時期、不同側面有所交集,並備受啟發。​

我們深信,思想史在每一個人身上延續。余先生的思想生命,仍會在現在與未來,與各個世代的心靈共鳴,薪火相傳。​

[活動資訊]​
線上平台│zoom地址:89495533037​
https://us02web.zoom.us/j/89495533037​
聯經出版粉絲頁將同步進行直播​

系統號:

A-018712

【演講】蘇聖雄:參謀本部與現代中國: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標題:

【演講】蘇聖雄:參謀本部與現代中國: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

時間:

2021年9月9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蘇聖雄(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參謀本部是現代國家軍事中樞,被稱為「軍隊之腦」。經過不斷演進,19世紀德國改造其參謀本部,作戰效能大幅提升,其制度為各國所仿效。日本明治維新軍制仿德國,亦創建其參謀本部,以此為中心獲得對外戰爭勝利,中日甲午戰爭為其一。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加深軍事現代化步伐,以日、德為師,於清帝國最後一年(1911)終於建成其參謀本部(軍諮府)。新建立的參謀本部,理應於辛亥革命大顯身手,實際上未能發揮成效;更有甚者,反而促成清帝國的速亡。究竟中國參謀本部在清末的發展歷程為何?何以日本參謀本部帶領日軍邁向強盛,中國則迎來一個王朝的崩潰?此間又反映中國怎麼樣的軍事結構與困境?

評論人:張瑞德(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8702

【演講】馬孟晶:敘事與詩意:晚明《西廂記》刊本之詩意式插圖

標題:

【演講】馬孟晶:敘事與詩意:晚明《西廂記》刊本之詩意式插圖

時間:

2021年9月9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會議暫訂採線上及實體方式同步進行,線上方式待講者同意後,再公布報名網址。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主講人:

馬孟晶(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與歷史研究所合聘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瓊云(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現場會議限所內及研究群成員參與
※請配合所內戴口罩、量體溫等相關防疫規定

系統號:

A-018716

【演講】魏培泉:中古漢語的副詞「都」

標題:

【演講】魏培泉:中古漢語的副詞「都」

時間:

2021年9月13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Webex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中研院語言所

主講人:

魏培泉(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GBo1aMMWQwErciRE8
備註:
1.活動報名110年9月9日上午10點截止後,將通過Email發送CISCO WEBEX會議室連結給報名成功者。
2. 請遵守線上會議禮儀,進入會議室請自動關閉麥克風,請以留言功能發問,獲得主持人同意將開啟麥克風發言功能;會議中如遇不當發言或留言,主持人將予以退出。
3. WEBEX 使用教學: https://help.webex.com/zh-tw/

系統號:

A-018704

【演講】劉焱:Healing with Poisons: Potent Medicines in Medieval China

標題:

【演講】劉焱:Healing with Poisons: Potent Medicines in Medieval China

時間:

2021年9月14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線上(Webex)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科技部計畫「臺德(DE)國合計畫-醫藥文化的物質性:介於歐洲與東亞之間」

主講人:

Prof. Yan Liu 劉焱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SUNY Buffalo)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韻如(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備註:
該場線上演講需要報名,限50名與會者,報名連結:https://reurl.cc/Lbq7d9。

報名連結最晚將會於9/9(四)當天晚上12點整關閉,並於9/10(五)下午陸續將線上演講連結寄出,未報名成功者恕不另行通知。
該場線上演講使用之Webex軟體,無需另行下載程式可直接以瀏覽器開啟,若以手機連線則需下載Webex app。

主辨單位:
聯絡資訊: 蔡小姐,tingyu84@asihp.net

系統號:

A-018578

【演講】范欽慧:自然寧靜的停與聽——疫情後的感官甦醒與連結

標題:

【演講】范欽慧:自然寧靜的停與聽——疫情後的感官甦醒與連結

時間:

2021年9月15日(週三)14:00-15: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范欽慧(台灣聲景協會創會理事長,師大環教所博士候選人)

內容簡介:

從2020年到2021年,全世界深受疫情衝擊,人類被迫隔離,也因為人類願意安靜,我們開始聽見窗外的鳥鳴聲,透過錄音喚醒了我們共同的記憶,發現自己身處的世界並非為人類獨有。自然聲景不是人類世界的背景音樂,「聲音」始終是一種訊息,特別是對於過去生活在土地上的族群,同時也具有療癒的力量,但是現代人卻沒有那樣的心靈去感受與連結。當我回到大自然錄音的時候,我多麼希望自己能像約翰繆爾(John Muir)一樣,能「凝視傾聽風雨的形音,辨別不同樹木的聲音,聽到腳下枯草極細的沙沙聲。」他提醒著我們,許多被遺忘的力量,就在大自然中,就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如何去找回昔日的聆聽記憶,在疫情下的我們,又如何去喚醒感官,找回身體的聆聽與感受呢?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1年9月12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人數:以30人為上限,須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2021年9月13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18671

【演講】巫毓荃:「觀法」與「信法」:井上圓了的心理治療學

標題:

【演講】巫毓荃:「觀法」與「信法」:井上圓了的心理治療學

時間:

2021年9月15日(週三)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

主講人:

巫毓荃(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陳秀芬(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主持人:藍弘岳(史語所副研究員/世界史研究室召集人)

備 註1:本會議為學術性討論,非一般專題演講。
備 註2:
會議以中文進行,並優先保留研究室同仁席次。
因應防疫政策須控制現場人數,非研究室同仁請先填寫報名表,將視報名情況關閉表單。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S5joHYKw8T7KpFAy5
演講會場請配戴口罩,並配合防疫登記。
聯絡人:助理 張宇鈞 (chunhistory@gmail.com)

系統號:

A-018715

【演講】張安琪:臺灣博物館歷史展示的變遷

標題:

【演講】張安琪:臺灣博物館歷史展示的變遷

時間:

2021年9月16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張安琪(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研究助理)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國家博物館是近代國家展示官方歷史意識與宣示主權擴張的具體模型。透過展示王朝的征服與新附民歸順、新領土的歷史再詮釋,來論證統治的正當性與治積。過去有關臺灣博物館的歷史研究已經指出,從戰前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1908-1945)到戰後的臺灣省立博物館(1949-1999),不僅將歷史展示作為宣揚官方歷史敘事的重要場域,而戰後省博為了符應發揚民族精神的政治任務,必須對展示內容進行全面性的翻轉與變革,亦即—去日本化(去殖民化)、再中國化。

有論者指出,戰後臺博去殖民化的工程,因族群語言隔閡和館員的科學背景的差異,推動較為有限,直到1959年陳奇祿先生接任省博陳列組主任後,省博的民俗學展示才有一番新氣象。但接收總督府博物館知識體系的省博,除了民族學的轉換之外,也面臨了「歷史展示」內容轉型的問題。筆者希望能夠過戰後接收與省博時期歷史陳列工作的實踐,以及展示內容變遷,來探討戰後博物館治理與歷史展示實踐與國家意識形態的關係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50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將於活動前二星期開放
線上直播網址:請至國史館線上講堂YouTube

系統號:

A-018691

【演講】程曉文:Divine, Demonic, and Disordered: Women Without Men in Song Dynasty China

【演講】程曉文:Divine, Demonic, and Disordered: Women Without Men in Song Dynasty China

標題:

【演講】程曉文:Divine, Demonic, and Disordered: Women Without Men in Song Dynasty China

時間:

2021年9月17日(週五)9:00-11:00

地點:

線上(Webex)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科技部計畫「臺德(DE)國合計畫-醫藥文化的物質性:介於歐洲與東亞之間」

主講人:

程曉文(賓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韻如(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備註:
該場線上演講需要報名,限50名與會者,報名連結:https://reurl.cc/eEo8NR。

報名連結最晚將會於9/12(日)當天晚上12點整關閉,並於9/15(三)下午陸續將線上演講連結寄出,未報名成功者恕不另行通知。
該場線上演講使用之Webex軟體,無需另行下載程式可直接以瀏覽器開啟,若以手機連線則需下載Webex app。

聯絡資訊: 蔡小姐,tingyu84@asihp.net

系統號:

A-018605

【演講】張世瑛:檔案中的自傳

標題:

【演講】張世瑛:檔案中的自傳

時間:

2021年9月2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張世瑛(國史館修纂處纂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本場演講為「檔案與歷史系列」之一,檔案是歷史研究中最重要,也最不可或缺的素材,我們都希望從第一手的檔案中,看出歷史的原貌及真相。但真實的情況是,檔案館所典藏的檔案,絕對是零散且不完整的。本次演講將以國史館檔案中,數量非常龐大的一項資料─即個人自傳出發,這些個人自傳過去罕有人利用,近年來又因個資法的限制,更不容易被外界所利用。然而,這批十數萬件的個人自傳,不但可以有助於我們理解近代個體是如何自我定義,更可一窺近代國家機器、集體意識及政治權力,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侵蝕個人自由的最後一點空間。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60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將於活動前二星期開放
線上直播網址:請至國史館線上講堂YouTube

系統號:

A-018690

【演講】劉柳書琴:尖石鄉重新聽見的Lmuhuw:泰雅族口傳文化保存的大學實踐

標題:

【演講】劉柳書琴:尖石鄉重新聽見的Lmuhuw:泰雅族口傳文化保存的大學實踐

時間:

2021年9月24日(週五)10:00-12:30

地點: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802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劉柳書琴(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

內容簡介:

備註:
1.請全程配戴口罩。
2.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8703

【演講】齊偉先:進香、網絡與認同的「連結/跨域」:順著物質蔓生的信仰

標題:

【演講】齊偉先:進香、網絡與認同的「連結/跨域」:順著物質蔓生的信仰

時間:

2021年9月24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802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主講人:

齊偉先(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台灣民間的進香活動,彰顯的是民間信仰場域中一種具開放性特質的跨域邏輯,相對於「境」、「圈」這些地理封閉性的概念,進香活動體現香火的異地傳承與廟際互動的邏輯,代表一種民間生產跨域連結的重要儀式。其中,台灣中部的「徒步進香」成為近年來獲得媒體與公眾最多關注的民間信仰活動之一。它的特殊性不僅在於其所被賦予的文化價值,更在於它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徒步進香除了涉及進香路線上廟際互動及文化資本位階關係的經營外,它豐沛的物質條件也讓多元社群得以產生跨界連結與互動,讓整個進香活動變得高度異質、多元,涉及包含信仰認同、地區認同、文化認同等多元認同的交織。本次演講的內容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將先呈現台灣廟宇前往雲嘉地區的參香網絡樣貌,透過網絡分析的方法勾勒出雲嘉地區進香/參香的網絡特性與整體圖像。第二部分則將聚焦於台灣中部徒步進香的活動機制,參考西方朝聖的許多分析框架,將從徒步進香活動的物質性切入,說明進香活動是如何透過物質性(包括儀式物與非儀式物)獲得當代文化資本及跨界生產信仰與多元認同的連結。

【請來賓注意以下防疫事項】
1.為因應防疫措施,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您可以線上方式參與。
2. 為提供安心會議環境,本場次採梅花式座位,請進入會議室時留意座位安排。
3.室內如無法保持1.5公尺之社交距離,請全程配戴口罩。(來賓請先自備口罩)
4.進入會議室前請先以酒精消毒手部。
5.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CMXXNz5KtkSf91Gc6

系統號:

A-018717

【演講】江敏華:閩客語共同詞彙的歷史層次比較

標題:

【演講】江敏華:閩客語共同詞彙的歷史層次比較

時間:

2021年9月27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Webex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中研院語言所

主講人:

江敏華(中研院語言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 https://forms.gle/aEo7JDA2zef7hbxX6
備註:
1.活動報名110年9月22日上午10點截止後,將通過Email發送CISCO WEBEX會議室連結給報名成功者。
2. 請遵守線上會議禮儀,進入會議室請自動關閉麥克風,請以留言功能發問,獲得主持人同意將開啟麥克風發言功能;會議中如遇不當發言或留言,主持人將予以退出。
3. WEBEX 使用教學: https://help.webex.com/zh-tw/

系統號:

A-018705

【演講】謝仕淵:棒球如何成為國球 再探紅葉少棒

標題:

【演講】謝仕淵:棒球如何成為國球 再探紅葉少棒

時間:

2021年9月30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1968年,來自臺東的紅葉少棒擊敗來訪日本關西聯隊,棒球熱迅起,開啟了往後三級棒球狂潮,棒球成了國人矚目的焦點,也是為國爭光的工具。五十年來,棒球運動發展的架構,其實都來自紅葉少棒的啟發,更有甚者,對於紅葉記憶的競逐,更是晚近國族認同競逐的縮影。認識紅葉少棒,是了解臺灣棒球的捷徑。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50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將於活動前二星期開放
線上直播網址:請至國史館線上講堂YouTube

系統號:

A-018684

【演講】曾慶豹:激進化的社會福音:以基督教女青會為例(1932-1949)

標題:

【演講】曾慶豹:激進化的社會福音:以基督教女青會為例(1932-1949)

時間:

2021年10月29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曾慶豹(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8646

【演講】楊惟安:「走進社會?返回家庭?」:近代新加坡華文女子教育發展探析

標題:

【演講】楊惟安:「走進社會?返回家庭?」:近代新加坡華文女子教育發展探析

時間:

2021年11月19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楊惟安(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8648

【工作坊】跨地域文學生態與生機工作坊

【工作坊】跨地域文學生態與生機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跨地域文學生態與生機工作坊

時間:

2021年9月9日至10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GOOGLE MEET ╳ 線上直播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文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球華文寫作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ruc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論壇一【跨地域文學的交流】
時間:2021年9月9日(四) 13:00~14:30
論壇主持人:
陳國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
與會作家:
謝曉虹(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
賀淑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學跨域創作研究所助理教授)
牛油小生(文字工作者)
與談人:
高嘉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王鈺婷(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論壇二【文學與跨媒介網絡的連結】
時間:2021年9月9日(四)14:40~16:10
論壇主持人:
邱貴芬(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
與會作家:
劉梓潔(作家、編劇)
與談人:
詹閔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優聘助理教授)
謝欣芩(國立台北教育大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論壇三【族群、性別與散文的三重奏】
時間:2021年9月9日(四) 16:20~17:50
論壇主持人:
須文蔚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與會作家:
馬翊航(作家)
與談人:
陳芷凡(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王鈺婷(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論壇四【從小說看香港歷史──以《鴛鴦六七四》為例】
時間:2021年9月10日(五)13:30~15:00
論壇主持人:
葉美瑤(新經典出版社總編輯)
對談人:
馬家輝(小說家)
石曉楓(作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論壇五【從新詩看台港現代主義詩浪潮──以《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一》為例】
時間:2021年9月10日(五)15:10~17:20
論壇主持人:
黃淑嫻(作家‧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對談人:
陳智德(詩人‧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
須文蔚(詩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與談、朗讀:
徐國能(作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陳國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
噴泉詩社

系統號:

A-018672

【資料庫】人名權威-人物傳記資料庫

【資料庫】人名權威-人物傳記資料庫

標題:

【資料庫】人名權威-人物傳記資料庫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內容簡介:

「人名權威-人物傳記資料庫」建置於民國90年,發端於本所典藏內閣大庫檔案人物,輔以故宮宮中檔與軍機處檔摺件、清國史館傳包傳稿、《明實錄》、《清實錄》、《清史稿》、《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清代硃卷集成》等史料建置,梳理豐富而詳實人物資料,包含異名諡號、生平傳略、科舉出身、八旗隸屬、籍貫、履歷、親族社群關聯、專長、著述等,為史學研究重要資源。

鑒於資料庫歷時二十載,介面排版陳舊、功能漸不敷使用,近年進行改版作業,今年7月新版正式上線!新功能包括:
※ 改善過去頁面狹窄、不易閱讀問題、用色柔和舒適。
※ 簡目新增「結果統計」功能,簡要統計檢索人物的朝代、籍貫、出身,供使用者進一步篩選瀏覽。
※ 詳目新增「浮動項目錨點」功能,提供使用者快速跳躍閱覽欲讀欄位。
※ 詳目傳略、著述、關聯欄預設收闔,較為簡潔,便於閱讀。
改版作業持續進行中,今年年底預計新增功能:
※ 履歷查詢
※ 簡目排序
※ 詳目分享
※ 履歷連結「清代職官資料庫」

系統號:

A-018623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標題: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時間:

2021年8月21日至2022年3月6日

地點:

本展覽為巡迴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內容簡介:

1948年來臺的席德進,將傳統文化元素與臺灣自然人文特色融合,開創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可惜在其創作至臻成熟之際於1981年病逝,其好友組成基金會保管其留世畫作,於1992年捐予臺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2021年適逢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為感念席德進將其作品捐贈本館典藏並彰顯其藝術與臺灣之關係,本館以之作品為展覽主軸,規劃「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特展。

本特展精選席德進關注並親身領略、讚頌及經常描繪表現之臺灣古蹟、民房、風景等水彩作品,將其創作風格形式表現歸納概分為「臺灣山水」、「民房古厝」二個主題單元展示,將席氏與臺灣風土的關係簡要呈現,冀由本展概窺席氏對於臺灣鄉土所創造的特殊藝術表現語彙。

國立臺灣美術館為提升藝術資源分享,將本館典藏臺灣藝術家之作品推介至本館以外之館所展示,以達深化臺灣藝術本體價值。此特展於本館展出後,並巡迴至嘉義美術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屏東美術館、宜蘭美術館之展館展出。

巡迴時間及地點:
第一站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08.21-2021.10.03/本館203-205展覽室
第二站  嘉義市文化藝廊/2021.10.28-2021.11.14/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三樓
第三站 國父紀念館/2021.12.10-2021.12.20/博愛藝廊、一樓東西側文化走廊
第四站 屏東美術館/2022.01.02-2022.01.16/一樓展覽室
第五站 宜蘭美術館/2022.01.22-2022.03.06/一、二樓展覽室

系統號:

A-018688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標題: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時間:

2021年7月30日至12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1F S101(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聯絡人:

Tel: 05-3620777

內容簡介:

清帝國在內陸亞洲歷經百年之久的競逐,十八世紀帝國最重要的十場戰役雖然都發生在遠方的邊疆,卻不曾離開過帝國的目光;而終於擊敗遠在天山南北的蒙古準噶爾汗國,至為關鍵。為了紀念征服準部和回部之勝利,乾隆皇帝特令西方傳教士繪稿,以西洋繪畫技法呈現戰争,同時送往更為遠方的法國訂製銅版畫戰圖。

銅版畫,是一種凹版蝕刻版畫,作工繁複,畫面精細。清宮在首次訂製銅版畫戰圖之後,更引進此項技術,用以紀念其後的戰功。

本展覽分為三個單元:「法國的舶來品」、「清宮自製戰圖及收藏」和「誰的戰爭?」回到戰事方歇的1760年,觀察乾隆皇帝啟動的戰圖製作計畫及成果,從命人起稿、發樣,乃至於向法國訂製戰圖銅版畫;再對比傳統戰爭圖像與乾隆朝銅版畫戰圖的發展與收藏,今人得以推想這些戰圖製作的目的與意義。本展覽更進一步展示與戰爭相關的文物,包含征服者的禮服、祭器,順服者入貢的金、玉、馬匹等珍稀土物,今人得以反思這些美麗的紀念物背後所傳達的殘酷史事,與戰爭的本質。

系統號:

A-018564

【展覽】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

【展覽】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

標題:

【展覽】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

時間:

2021年7月24日至9月21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2、204、206、208、210、212展覽室(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大阪市立美術館

內容簡介:

大家都聽過「遺珠之憾」,但是曾經見過嗎?借自大阪市立美術館的書畫藏品,許多都是藝術史上的赫赫巨跡,有些更是全球各大博物館典藏中所短缺的那塊拼圖,因此本展堪喻為眾多博物館心目中的「遺珠」。

本次借展書畫原本屬於阿部房次郎(1868-1937)爽籟館舊藏,由其子阿部孝次郎(1897-1990)於1943年捐贈給大阪市立美術館。阿部氏當年受到關西著名漢學家內藤湖南(1866-1934)及長尾雨山(1864-1942)影響,積極從日本和中國搜購字畫精品,包括張僧繇(479-?)〈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吳道玄(?-792)〈送子天王圖〉、李成(919-967).王曉(活動於10世紀中葉)〈讀碑窠石圖〉、燕文貴(活動於10世紀後半-11世紀前半)〈江山樓觀圖〉、易元吉(活動於11世紀後半)〈聚猿圖〉、米友仁(1074-1151)〈遠岫晴雲圖〉、龔開(1222-?)〈駿骨圖〉、鄭思肖(1241-1318)〈墨蘭圖〉等。其中不乏清宮舊藏,有些更是傳世唯一孤品,頗能彌補本院藏品之不足,同時也反映了該文化圈對於書畫鑒藏的獨到眼光。儘管如此,本院仍從藏品中精選出相關書畫,同室並列展陳,以臻相互輝映之妙。

這是國立故宮博物院首度的大規模書畫借展,也是大阪市立美術館第一次在臺灣展出收藏精品,預期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及專業人士蒞院參觀,達到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與學術功能。透過借展的互動模式,兩館也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持續增進臺灣與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

系統號:

A-018565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標題: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時間:

2020年8月22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甲骨文字意象最鮮明的,莫過以動物體態構形者。本次展覽主角是刻辭中的動物文字及圖畫,包含豬狗牛羊、象馬鹿虎、龜蛇龍鳳等等;有傳說神獸,有真實物種;有野生動物,有飼養禽畜;或被馴用,或為祭牲,也可能是害物。這些蟲魚鳥獸甚而脫胎作人名、地名、天象的代指,創生出更多語彙。殷人在甲骨上勾畫著生態觀察,更借助自然知識詮釋複雜的人類世界與抽象概念。走進商王動物園,我們將看見三千多年前動物與人群互動的故事。

系統號:

A-018566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標題: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時間:

2021年6月10日起

地點:

線上展覽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熱水器可用,想用熱水洗澡,打開水龍頭,熱水即滾滾而來。但是在3200~3300年前的商代晚期,當時的商王及貴族究竟怎麼盥洗?如何洗澡?到底用不用熱水?要回答這些問題,文獻不足徵,所以必須依據考古材料。我們在安陽殷墟發現了四、五個彼此關聯的墓葬及祭祀坑,從其出土的文物及相關脈絡可以知道商代貴族的盥洗方式,並且還會使用熱水洗澡。

本展覽有兩個主題:「商王的盥洗器」與「商王的熱水器」。商王的盥洗器展出殷墟西北岡1400號大墓東墓道的一組器物,包括「寢小室盂」、「右勺」、「龍紋盤」、「弦紋壺」、「青銅人面」,以及五件「陶磢」,這些都是商王的盥洗器。商王的熱水器則出自與1400號大墓相關的祭祀坑:HPKM1435、1380、1382等祭祀坑,展出「溫鼎」、「單鋬鼎」、「銅斗」、「硬陶瓿」等器物,部分祭祀坑還有殉葬的人,這些器物和殉葬者則是商王的熱水設備與燒水服侍的僕人。

總之,從西北岡1400大墓與其相關祭祀坑出土的器物,可以得知商王洗澡,要洗熱水:使用溫鼎煮水,以單鋬鼎舀取熱水,倒在盂裡備用。洗手或洗臉時,侍僕拿勺從盂中舀水,以供商王盥洗,並以盤承水;洗澡時還會使用陶磢擦垢。這些盥洗的流程,從頭到尾,都有侍僕服侍。此外,這次展出的商王盥洗用具,不論在商代或現代都是既珍貴又罕見的,展件中就有四件文化部登記的國寶和重要古物,可說是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系統號:

A-018567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標題: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時間:

2021年8月20日至2022年2月25日

地點:

新莊聯合辦公大樓文化部一樓藝廊(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人們生活中貓貓狗狗的角色不斷地在改變。從狩獵、看門的「工具動物」,到路上擦身而過的流浪身影,或是形影不離的親密夥伴與家人。

本展展出貓狗相關文學作品,有作家舍下的老爺夫人,揭露作家鏟屎官狗奴才的真性情;也有玩著「躲貓貓」、耐人尋味的文學隱喻;當然也少不了,那些期盼永遠的家、或者志在流浪的身影。一起來看看作家筆下的阿貓阿狗吧,他們雖然不會說話(偶爾說說你聽不懂的外星語),但透過精練的文字,或許我們會發現,人類更需要向動物學習。

系統號:

A-018612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標題: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時間:

2021年7月30日開幕

地點:

國史館(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Tel: 02-23161000

內容簡介: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是我國民主化過程的奠基者。1991年,他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年底,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全體退職,臺澎金馬選出了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而第二屆立法委員也隨後在1992年選出。

國史館以「關鍵1991」為展示主軸,先就1990年前後之國際情勢介紹,其次1990年野百合學運開啟了民主化契機,接著敘述1991年的諸多社運蓬勃發展,包括417反對老賊修憲、520反政治迫害大遊行、九八公投大遊行、100行動聯盟等;年底選舉結果等於確立了「李登輝路線」,堪稱臺灣民主元年;面對民間制憲呼聲,李前總統採取折衷的本土化修憲路線。

展件除了有館藏文物和史料,也感謝民間社運人士與團體出借珍藏品,特色展件有1988年李前總統以副總統身分繼任總統時宣誓就職穿著的西服、李前總統辦公桌、老花眼鏡、放大鏡、鋼筆組、名章;李登輝基金會也提供影響李前總統一生最重要的三本書、博士論文中「臺灣經濟的部門間商品與所得流通圖」等展件,讓觀眾更認識學識淵博的李前總統。展場運用燈光、色彩與敘事的巧思,結合多媒體與空間布置,帶領觀眾穿梭走回1991年前後。

系統號:

A-018613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標題: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時間:

2021年7月31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止

地點:

李梅樹紀念館(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

主辦單位:

李梅樹紀念館

內容簡介:

展覽內容,將展出21幅李梅樹拿手的人物畫,包括〈黃昏〉、〈露臺〉、〈愛孫〉、〈戲弄火雞的小孩〉等經典群像油繪作品,及〈戲水〉、〈盛夏〉、〈春光〉、〈假日閑情〉等具連帶關係的女性系列油畫創作。

另延續今年梅樹月頗具話題性的「維納斯的曲線」特展內容,館方特別加以重新彙整,推出李梅樹從早年留日時期以迄晚年之際,共達19幅之多的裸女系列油畫作品。觀者可從這些不同階段的裸女畫作中,一窺李梅樹對於人體「曲線之美」的禮讚歷程。同場亦將同時展出李梅樹十餘件自畫像素描、人物素描及人體素描。

此外,梅樹月期間,主辦單位跨海從日本借展的旅日前輩畫家吳天華(1911-1987)油畫作品,由於只在腰斬的展期中短暫露出,考量這批作品乃是首度在國內展出,尚有許多人向隅未及觀展,且今年正逢吳天華生誕110週年,經與日本的「吳天華美術館」洽商後,決定此批包含吳天華自畫像、人物畫、裸女畫、靜物畫、風景畫在內的六件作品,在年底之前都將全數留在臺灣,由本展以特展型態接續展出。

系統號:

A-018619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標題: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時間:

2021年8月12日至11月7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19世紀以來,隨著英國的海外擴張與歐洲帝國主義的影響,運動作為歐美文化的一環被介紹到世界各地,特定的身體活動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漸漸成為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臺灣社會普遍的認識運動是與日本接觸之後,遊戲的快樂、與日本競爭的機會,運動被賦予了不同的想像,成為臺灣人認識運動的開端。

在戰後,為了爭取國際發聲的機會,運動的焦點被放在競技之上,區域間、國際間,競技的勝利除了個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追求外,也被期待著能夠「為國爭光」。代表隊代表誰出賽?成為運動員必須回應社會期待的一道課題。

奧運:運動的最高殿堂,競技場下的角力卻成為洶湧的波濤,能不能站上起跑線,傑出優秀之外,也得有適當的機運。

但對於一般人而言,運動的快樂是純粹的、時尚的、娛樂的,它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習以為常。對你而言,運動是什麼?

在今天,競技賽事幾乎成為運動的代名詞,對於運動的想像與目光定睛於奧運、世界盃等國際級賽事,一般群眾除了觀眾席與電視機外幾乎不容易被看見。

但是,在運動員之外,運動是否還蘊藏著其他的可能,國際賽的你爭我奪是不是就是每個人參與運動的目標?

也許,在競技場外,運動還蘊含著更多的可能?

系統號:

A-018653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標題: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時間:

2021年7月27日至2022年4月10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E(臺南市中西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大河小說,是極短篇、短篇、中篇、長篇之外,另一種小說類型。其語源來自法文Roman-Fleuve,指的是「連續性的長篇小說」或「系列小說」,卷帙浩繁、綿遠悠長,通常以「三部曲」形式呈現。

在臺灣,最早提出「大河小說」的是葉石濤,並在鍾肇政《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奠基,其後則有李喬《寒夜三部曲》、東方白《浪淘沙》的承繼書寫,乃至於21世紀以降邱家洪《臺灣大風雲》的出版,均使得「大河小說」在臺灣文學場域成為一個醒目的符號。

臺灣的大河小說因著歷史語境的遞嬗演變,呈顯訴說臺灣在地化特色與追求主體性的時代意義。為了讓更多讀者認識此一特殊文類以及豐富館藏,特別策劃「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企望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被缺席」的臺灣與臺灣人,重新清晰地顯影再現。

系統號:

A-018665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標題: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時間:

2021年9月4日起至12月19日止

地點: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東京都千代田区一番町25)

主辦單位: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

內容簡介:

"ほとけ"にはさまざまな種類があり、主に如来・菩薩・明王・天の4部に大別されます。また、羅漢や祖師・高僧といった聖者が、"ほとけ"に含まれる場合もあります。本展では、ガンダーラ彫刻や仏画、経典、図像集を13点展示し、そこに描かれた多様な如来・菩薩・明王・天および羅漢を紹介いたします。

系統號:

A-018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