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孫天心:有一份證據,說一分話:語言有趣的「示證」機制

標題:

【演講】孫天心:有一份證據,說一分話:語言有趣的「示證」機制

時間:

2021年7月1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語言所

主講人:

孫天心(中研院院士暨中研院語言所特聘研究員)

聯絡人:

劉詠淇,E-mail: ilacdmaffrs@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本場演講有線上直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k594oZYMU4Eak7By5wHyQ

系統號:

A-018244

【演講】朱立熙:紀念館、紀念圖書館、大統領記錄(檔案)館,怎麼做才好?——以韓國經驗為例

標題:

【演講】朱立熙:紀念館、紀念圖書館、大統領記錄(檔案)館,怎麼做才好?——以韓國經驗為例

時間:

2021年7月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政治大學韓文系及新聞系兼任講師)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在國人的普遍認知中,韓國歷任大統領似乎大多沒能得到「善終」,有被人民推翻的、有被刺殺身亡的、有跳懸崖自盡的、有貪瀆坐牢的,只有少數能夠全身而退。儘管如此,歷任大統領仍在支持者的擁戴下,以各自名號成立展示館、歷史資料館、紀念館、紀念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市民服務中心、區立圖書館,乃至於隸屬於內閣部會「行政安全部」國家紀錄院的「大統領紀錄(檔案)館」等,不一而足。

不論是「好總統」或「壞總統」,能夠把他們任內的所有檔案紀錄保存下來,並且加以數位化讓社會大眾能夠上網查閱,韓國官方的「大統領紀錄(檔案)館」無疑是最值得臺灣參考的一個範例。 本場演講將與大家分享韓國的案例,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聆聽。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本演講是否如期舉辦請以主辦單位官網為準。

系統號:

A-018309

【演講】瓦歷斯.拉拜:臺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智慧

標題:

【演講】瓦歷斯.拉拜:臺灣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智慧

時間:

2021年7月1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瓦歷斯.拉拜(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副教授兼設計學士原住民專班系主任)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以「文字」記載的文本基礎稱之為『文明』,然而以「口述」傳播的文本基礎稱之為『口明』。在人類悠久的歷史洪流中,原住民族(或少數民族或印第安民族) 群,並未以文字書寫系統去記載自己的傳統文化與歷史,而是以吟唱及口述的聲音系統,去生生不息地傳唱傳統中的文化與歷史。因此,現今大多數人們對於原住民族群的傳統文化與歷史,似乎仍存在非常多的錯誤認知與誤解。認為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由於沒有文字系統的精確紀載與經典史籍的積累,完全無法認知該要從何角度去理解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智慧。針對上述的種種不解,提出以下的一個文化差異現象,來省視其中值得深思的文化哲學現象;即是在原住民族的文化信仰中,為何不存在一分耕耘及一分收獲的概念。本次演講內容,將會進一步分享原住民文化中的傳統智慧。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本演講是否如期舉辦請以主辦單位官網為準。

系統號:

A-018331

【演講】賴毓芝:自然、生態與帝國:談康熙皇帝與乾隆皇帝對於長白山的調查

【演講】賴毓芝:自然、生態與帝國:談康熙皇帝與乾隆皇帝對於長白山的調查

標題:

【演講】賴毓芝:自然、生態與帝國:談康熙皇帝與乾隆皇帝對於長白山的調查

時間:

2021年7月1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線上講座

主辦單位: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主講人:

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1750年,乾隆皇帝派出一支多達三十八人的調查團,前往長白山深處,鴨綠江支流畢歆河上游,實地調查一棵傳說中的瑞樹,這個調查團由乾清宮二等侍衛巴思哈為領隊,團隊中還包括宮廷畫家王幼學負責圖像記錄。
整行人經過水路、陸路交替的長途跋涉,終於見到此樹,不但對其進行詳密的丈量,圖繪,並收集標本實物。此行同時也圖繪沿途其他重要景觀、地圖、及採集當地特殊鳥類標本。

此項任務由當時的政策決策與行政中心軍機處動員寧古塔將軍負責所有人員的調動與後勤準備,特別是招募熟悉當地地形與認得此棵樹木的當地少數民族作為引路人。

事實上,乾隆皇帝並非第一位派遣調查團前往調查長白山的清代帝王,康熙皇帝早在1677年一樣以其貼身侍衛為首,組團前往長白山調查。

此次演講將以重建此兩次調查為基礎,試圖了解清代帝王為何要調查長白山?被建構成帝國發源之地的長白山在清代帝王的眼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自然與帝國間的關係為何?而圖像在其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網址:https://tinyurl.com/h4y9fdxv

系統號:

A-018351

【演講】村上大輔/小西賢吾:日常の信仰と世界観:チベットの民間宗教とポン教

標題:

【演講】村上大輔/小西賢吾:日常の信仰と世界観:チベットの民間宗教とポン教

時間:

2021年7月1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オンライン(Zoomウェビナー使用)

主辦單位: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主講人:

村上大輔/小西賢吾

聯絡人:

Tel: 075-753-6902

內容簡介:

参加ご希望の方は、以下から事前登録を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https://zoom.us/webinar/register/WN_h0wuEDK7RIemtHXzBtIonQ
登録後、URLが登録メールアドレスに送信されますので、セミナー当日はそのURLにアクセスを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なおURLは各回共通ですので、一度ご登録いただければどの回でもご視聴いただけます。

系統號:

A-018312

【演講會】 中国共産党の「百年」を考える

標題:

【演講會】 中国共産党の「百年」を考える

時間:

2021年7月18日(週四)10:00-12:30

地點:

線上演講

聯絡人:

一般社団法人中国研究所

內容簡介:

1921年に結党された中国共産党は、2021年で百年を迎える。中国共産党自身、この区切りを顕彰すべく、2049年に訪れる中華人民共和国の百周年とともに、「二つの百年」としてそれを時代の区切りとして重視する姿勢を示している。では、中国共産党とはそもそもどのような政党として成立し、そしてそれがいかなる使命を自らに課しながら、何を行ってきたのだろうか。中国国内での共産党自身による顕彰行為や、新たな正当性付与のための施策とは一線を画した上で、いまいちど中国共産党を見据えること、それがこのシンポジウムの狙いである。

報告者:
1)建国以前から建国初期:石川禎浩氏(京都大学)
2)文革期:谷川真一氏(神戸大学)
3)改革開放期:益尾知佐子氏(九州大学)
4)習近平政権:鈴木 隆氏(愛知県立大学)
ディスカッサント:天児 慧氏(早稲田大学名誉教授)、阿南友亮氏(東北大学)
司会:川島 真氏(東京大学、中国研究所)

◎一般参加者の方
ご参加の際は、PeaTixの以下のURLにお申し込みください。参加費は500円(税込)です。
PeaTix URL:https://peatix.com/event/1965097/view

◎研究会員
参加費は無料です。研究会員の方は以下のGoogleフォームからお申込みください。

研究会員参加申込URL:https://forms.gle/2rBKTuwsmJZScLEm7

◎所員・顧問
申し込み不要です。事前にZoomリンク先をお送りいたします。

◎申込締切 7月17日(土)
ご参加の申し込みをいただいた方には、Zoomリンク先を3日前から登録メールにお送り、前日に最終案内を送ります。その際そのメールが迷惑メールなどに入ることがありますのでご留意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18372

【演講】李毓嵐:人才輩出:霧峰一新會與婦女教育

標題:

【演講】李毓嵐:人才輩出:霧峰一新會與婦女教育

時間:

2021年7月22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李毓嵐(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霧峰林家主導之「霧峰一新會」自1932年成立以來,即積極辦理日曜講座、一新義塾、讀書會、運動會、婦女懇親會等眾多活動,提供霧峰當地婦女一個學習進修的場域與參與公眾事務的舞臺。在該會的會員或幹部中,林吳帖戰後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擔任臺中市婦女會理事長,創辦素貞興慈會,致力於獎助清寒學生與救濟貧民;曾珠如亦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張月珠則成為慎齋堂管理人,創設慎齋佛學園和家事補習班,以推廣佛學。她們有如此成就,均與霧峰一新會時期所受的教育與訓練有關。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本演講是否如期舉辦請以主辦單位官網為準。

系統號:

A-018311

【演講】蔣竹山:植物與帝國:全球視野下的明清博物學故事

【演講】蔣竹山:植物與帝國:全球視野下的明清博物學故事

標題:

【演講】蔣竹山:植物與帝國:全球視野下的明清博物學故事

時間:

2021年7月22(週四)14:00-16:00

地點:

線上講座

主辦單位:

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主講人: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內容簡介:

本演講從十六世紀談起,以全球史視角探討明、清帝國與世界的跨文化交流,重點特別集中在物質文化層面。在諸多物的交流中,本次從植物與帝國出發,述說人參、蘇木、茶及植物圖譜的博物學故事。

網址:https://tinyurl.com/cds59tfb

系統號:

A-018394

【演講會】中世の日韓交流と対馬海峡沿岸社会

【演講會】中世の日韓交流と対馬海峡沿岸社会

標題:

【演講會】中世の日韓交流と対馬海峡沿岸社会

時間:

2021年7月24日(週五)13:00-17:10

地點:

オンライン(Zoomウェビナー使用)

主辦單位:

九州大学韓国研究センター

聯絡人:

E-mail: morihira@lit.kyushu-u.ac.jp

內容簡介:

中世(ここでは主に15~16世紀を対象とする)の日韓交流では、国家・民族・国境に対する概念・感覚が現在のそれとは大きく異なるなか、対馬海峡の沿岸地域に暮らす人々が中心的な担い手、媒介者となり、独特な形で外交や貿易が展開された。本シンポジウムでは、日韓交流の歴史的多様性を見つめ直す作業の一環として、“現場”の“当事者”の論理を軸に中世の両国関係を眺望することにしたい。

《第1部:現場の文脈》
13:10-13:50
報告①「中世対馬の海民と日朝交流」関周一(宮崎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13:50-14:30
報告②「朝鮮三浦の倭人村形成と管理体制」
李泰勲(九州産業大学語学教育研究センター准教授)

《第2部:外からの目線》
14:40-15:20
報告③「朝鮮王朝の二つの対馬認識―15世紀後半を中心として―」木村拓(鹿児島国際大学国際文化学部准教授)

15:20-16:00
報告④「美濃土岐氏の朝鮮通交」伊藤幸司(九州大学大学院比較社会文化研究院教授)

16:10-17:10
(3)コメント・討論
コメンテーター:荒木和憲(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准教授)

※本演講會需要事先報名,請務必參照官網資訊。

系統號:

A-018379

【演講】陳儀深:關鍵1991: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元年

標題:

【演講】陳儀深:關鍵1991: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元年

時間:

2021年7月29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的?長期戒嚴時期有局部的(包括地方公職、增額中央民代等)選舉,被學者稱為分期付款的民主化;1987年解除戒嚴從而開放黨禁,當然是重要的分水嶺,但是台灣人民能夠自由選出自己的「國會」,並且結束動員戡亂,確立憲法增修條文體制,都發生在1991年,我們不妨稱之為台灣民主元年。 這一年也是充滿朝野角力、社運蓬勃的一年,4月有反對老賊修憲大遊行、學生教授制憲聯盟成立、5月發生獨台會四青年案以及反政治迫害遊行、暑假有人民制憲會議、9月有公投大遊行、10月有反閱兵廢惡法運動,最後就是年底的二屆國代全面改選,結果李登輝領導的國民黨獲得超過四分之三的席次,民進黨被迫轉型為「選舉黨」,李登輝把壓力變成助力,從此主導了九○年代步步深化的民主化。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本演講是否如期舉辦請以主辦單位官網為準。

系統號:

A-018310

【演講】陳偉智:從島至島:田代安定太平洋調查與日治初期臺灣熱帶發展論

標題:

【演講】陳偉智:從島至島:田代安定太平洋調查與日治初期臺灣熱帶發展論

時間:

2021年8月6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線上(Webex)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環境史研究群

主講人:

陳偉智(中研院臺史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nUrRM34rAieDQv4m9

備註:
1.欲報名者煩請於8/2(一)之前填寫表單。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助理林于煖小姐asithteh@gmail.com。
2.本活動以中文方式進行。
3.欲將本活動儲存至google日曆,請點選下方網址,進入後點選「儲存」即可: https://reurl.cc/MAR964

系統號:

A-018324

【研習營】書籍的一百種面貌 文學與媒介:從寫本到數位

【研習營】書籍的一百種面貌 文學與媒介:從寫本到數位

標題:

【研習營】書籍的一百種面貌 文學與媒介:從寫本到數位

時間:

2021年8月25日至27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B1多用途空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cclit@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招生對象】
國內大專院校人文學科相關系所之碩、博士班研究生。
另開放旁聽六名,限已取得博士學位三年內者
(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之間取得學位)。

【錄取名額】 正取30名,備取若干名,依序遞補。

【報名日期】 即日起至2021年6月15日(星期二)止。

【報名方式】 請詳細閱讀研習營網頁上的報名資訊。

【報名信箱】 cclit@gate.sinica.edu.tw 古典文學研究室。

系統號:

A-018236

【資料庫】中国祭祀演劇関係写真資料データ・ベース

標題:

【資料庫】中国祭祀演劇関係写真資料データ・ベース

主辦單位:

公益財団法人東洋文庫

內容簡介:

●本數據庫收錄田仲一成研究員1978年至2012年之間在中國內地、香港、東南亞、台灣等地區拍攝的照片35,416張,1990年與田仲共同從事於大陸調查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助教(當時)大木康所拍攝的照片106張,以及1987年至1990 年之間大陸學者(彭飛、黃強、李春熹、懷化市藝術館等)所拍攝的照片192張,合計35,714張。
●檢索:請在【自由檢索欄】內,用繁體字填入任意詞彙(關鍵詞),可以檢索到相關照片。
●分類:庫中表示有大項目20種,大項目內一共含有820個小項目(即關鍵詞)。選擇關鍵詞就可以搜索出所有關聯照片。填入更多的關鍵詞,可以縮小搜索范圍,提高照片的相關度。
●參考書:圖片介紹中的【書名】一欄,均係田仲一成著作(上面開列)。在標識的田仲著作的書頁裡,可以找到更為詳細的背景說明與解釋。
●資料劃分:每200張照片按1組顯示。
●表示於檢索結果欄的地名,如果擊打的話,會顯出谷歌地圖。但是,關於鄉村的名字,有時不能顯出。

系統號:

A-018306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標題: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日至8月29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103、104展覽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7)5312560

內容簡介:

說起燕巢與大社,腦中是否浮現出一顆顆青綠色的芭樂與棗子?咬下一口,青綠色的表皮下蘊藏著未知的滋味。大自然賜予燕巢大社國家級的地質景觀,崎嶇魔幻而充滿生命力;這片土地孕育出美味的農產,「農業三寶」盛名遠播;不同族群生活的軌跡交織出多元的文化,留下今日新舊共存的建築景觀。

隨著工業區的設立與國道開通,為在地帶來新的發展與轉型。燕巢大社多元的樣貌,像一顆飽滿的果實,值得反覆咀嚼與品味。邀請大家一起「咬一口」、在旅程中品嚐探索燕巢與大社!

系統號:

A-018237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標題: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2月6日

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1樓展覽室C(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4)2372-3552

內容簡介:

變裝就是打破性別的傳統束縛,每個人都可以有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穿自己喜愛的衣裳,愛自己愛的人。而變裝如同情慾,更是流動而多元的。我們社會當中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服裝與姿態,就有一百種情慾的模樣。

本展覽的主軸講述從男尊女卑、兩性平權,發展到性別流動的過程;也強調「文學」走在「社會」變革之前,優先展示具有社會意識、反映時代的性別文本。我們在各區主題規劃「女子力圖鑑」,以小專欄方式介紹每區代表性事件或女性,讓性別議題延伸,畫龍點睛。

在參觀當中,您將首先看到茂密帶刺的林投叢,那是一個當女鬼比當女人還有權力的年代。接著細櫻紛飛的年代,雖因日本殖民體制帶來壓迫,卻也迎來啟蒙。而後威權凜冬中,軍隊橫渡,迎來第一批女力寫作大隊,為社會示範保守優雅的「閨秀文學」。解嚴前後的性別意識終於有了春意,引人注目,如李昂就以一把殺豬刀狠狠殺掉父權結構,引起譁然。最後在進入千禧年後、同婚通過下的多元風景,一切亮晃晃,不再閃躲、不再隱忍,我們可以寫詩唱歌、動漫電影、創作。

這個展覽是巨觀掃描,照見身分、階級、社會結構性問題,也彰顯人性底下深層柔軟的普世之愛,像一顆心貼緊在每一個生命身旁,永遠溫柔奮力搏動。

系統號:

A-018238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標題: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3日至7月13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陳列室202、208、212(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02)2881-2021

內容簡介:

貨郎是古代賣雜貨的小販,他們挑著貨擔或推著獨輪車,走村串巷,手搖撥浪小鼓,並且以悠揚婉轉的吟唱,介紹商品樣式和用法,賣力推銷,藉以吸引婦女、孩童為主的顧客上門。

貨郎擔上層層疊疊,擺放了品項繁多的商品,宛如縮小版的超市,除了日用百物、玩具、胭脂水粉及農具外,還有糖果、菜蔬等食物,滿載著老少村人的盼望,是流動的幸福滋味。貨郎動人嘹亮的吟唱曲調,則是農村小鎮平淡生活中的小確幸。

「畫琳瑯—貨郎圖」特展除了陳列古代形形色色的貨郎圖,貨郎擔上琳瑯滿目的貨品,與舊時台灣流動商販吆喝「話玲瓏賣雜細」的鄉村文化,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展覽分成「畫琳瑯—貨郎圖」和「國寶-李嵩市擔嬰戲」兩單元,前者介紹宋元明清的各式貨郎圖,後者則聚焦於南宋聲名顯赫的李嵩(1170-1255)〈市擔嬰戲〉,具體呈現貨郎作品的多元面向。希望透過古代豐富的畫作與文化視野,重新找回藝術與生活的對話,讓博物館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養分。

系統號:

A-018239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標題: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時間:

2021年3月25日至8月1日

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主辦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內容簡介:

《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二十世紀中期以前臺灣攝影史脈絡。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臺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書中他寫道:「我一直努力跟讀者分享我所經驗的奇遇,但同時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把鏡子舉起,迎上『他』的凝視……」。這裡的「鏡子」,隱喻的是攝影,而「他」指的是在西方的讀者們。換言之,湯姆生的「鏡子」呼應了攝影技術本身的移動性、知識/科學生產,以及殖民的視覺控制技術。從19世紀的臺灣影像到日治時期當權者對攝影技術的控制,皆回應了湯姆生在自述裡透露的視覺慾望與殖民性的觀看關係。

此次展覽一共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869-1949年間600多幀早期珍貴的臺灣影像,也委託了九位當代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研究」計畫介入,回應臺灣早期攝影史的脈絡並作為展覽語意脈絡的補充,聯繫不可窮盡的多元歷史書寫的可能。在展示方面,本展以蒙太奇的並置呈現臺灣攝影百年間高密度壓縮、共時歷史的狀態。這種展示方式也是一種攝影史書寫策略,包含著對於知識系統的反觀、技術的個人化、以及對於權力主體的質疑與抗議。此展嘗試重新檢視全球性的攝影技術與藝術所開展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的歷史成因,具體呈現出往返於鏡內、鏡外的「全像」與「潛像」,並迎向主體凝視之間所瞥見的「臺灣」攝影。

系統號:

A-018240

【展覽】說.古地圖特展

【展覽】說.古地圖特展

標題:

【展覽】說.古地圖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23日至7月22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陳列室103、104(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02)2881-2021

內容簡介:

公元1662年,鄭成功(1624-1662)擊退荷屬東印度公司,開啟臺灣史上的明鄭時期,此時清政府之於此域外之地,瞭解相當有限,展陳1666年左右繪製之滿、漢文《臺灣略圖》,繪製區域僅在今臺南鹿耳門航道及赤磡城、承天府一帶,內容以明鄭軍事布防為重,然而到了17、18世紀交會之際(康熙中),情況已經大不相同,透過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康熙臺灣輿圖》,我們看到了臺灣西部由南到北的自然及人文景觀,特別是原住民形象與風俗的展現,顯見清政府對臺灣社會文化或整體地理環境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而後隨著乾隆皇帝移民政策的開放,漢人大量來臺,展陳18世紀中葉(乾隆中)左右繪製的《乾隆臺灣地圖》,圖面上可見漢人聚落600多處,原住民聚落300多處,說明臺灣人口飛速成長,且從圖上方空白處,詳細註寫的「山中」、「山後」原住民聚落名來看,此時漢人對臺灣島的瞭解應該已經擴及東岸。

系統號:

A-018241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標題: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時間:

2020年12月30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考古引介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是歷史文物陳列館 x 數位文化中心 x 「商代人物3D投影計畫─妲己」工作團隊,透過掌握的考古材料與相關研究,運用虛擬空間三維多面數圖形動畫製作軟體、Cloud Speech API 雲端語音識別系統、人體紅外線感測,以及VICON光學式動作捕捉系統等新創科技,以動漫元素、多媒體影音等方式,重現妲己、還原商王朝的真實樣貌。來到歷史文物陳列館參觀,觀展者可以與穿越者妲己對話,用一種更活潑的方式了解殷商歷史與社會文化。

系統號:

A-018242

【展覽】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展覽】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標題:

【展覽】人間池塘——張大千、文人與荷花藝術大展

時間:

2021年5月5日至8月15日

地點:

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一展廳(高雄市大樹區統嶺里統嶺路1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7-6563033 #4002

內容簡介:

全球化與數位化時代催化人類的生活動能,使人們處於過度躁動不安的狀態,2020年初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侵襲世界各國,加以人類在近半世紀對大自然進行的剝奪豪取,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場域,亟需有不同的視角,對人們做出一番心靈的舒緩與守護環境的提醒。

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長期以來合作辦理多次重要展覽,以博物館美學教育推廣回饋社會大眾。在此全球心靈艱困的後疫情時代,兩館再次攜手,以豐富的荷花主題典藏作品於佛陀館展出,為兩館合作再創新的里程與意義。

本次展覽精選兩館典藏精選近代名家70餘件畫荷之作,展現晚清至現當代中、西畫家以寫意、工筆、水墨、油畫、水彩等不同技法展現荷花之美,有吳昌碩、趙叔儒、張大千、溥心畬、王震、沈耀初、張穀年、吳梅嶺、吳平、陳丹誠、鄧雪峰、趙松泉、胡克敏、鄭曼青、金勤伯、劉延濤、楚山青、歐豪年、黃磊生、鍾正山、李奇茂、黃光男、黃才松、董夢梅、張德文、江明賢、戴武光、王濟遠、常玉、李苦禪、張杰、吳幼之、管執中、趙二呆、席慕蓉、梁丹丰等大師手筆,件件經典,藉此得見傳統到現當代畫家如何演繹荷花的千姿百態與文人情懷。

系統號:

A-018243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標題: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線上預展

時間:

2021年6月10日起

地點:

線上展覽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熱水器可用,想用熱水洗澡,打開水龍頭,熱水即滾滾而來。但是在3200~3300年前的商代晚期,當時的商王及貴族究竟怎麼盥洗?如何洗澡?到底用不用熱水?要回答這些問題,文獻不足徵,所以必須依據考古材料。我們在安陽殷墟發現了四、五個彼此關聯的墓葬及祭祀坑,從其出土的文物及相關脈絡可以知道商代貴族的盥洗方式,並且還會使用熱水洗澡。

本展覽有兩個主題:「商王的盥洗器」與「商王的熱水器」。商王的盥洗器展出殷墟西北岡1400號大墓東墓道的一組器物,包括「寢小室盂」、「右勺」、「龍紋盤」、「弦紋壺」、「青銅人面」,以及五件「陶磢」,這些都是商王的盥洗器。商王的熱水器則出自與1400號大墓相關的祭祀坑:HPKM1435、1380、1382等祭祀坑,展出「溫鼎」、「單鋬鼎」、「銅斗」、「硬陶瓿」等器物,部分祭祀坑還有殉葬的人,這些器物和殉葬者則是商王的熱水設備與燒水服侍的僕人。

總之,從西北岡1400大墓與其相關祭祀坑出土的器物,可以得知商王洗澡,要洗熱水:使用溫鼎煮水,以單鋬鼎舀取熱水,倒在盂裡備用。洗手或洗臉時,侍僕拿勺從盂中舀水,以供商王盥洗,並以盤承水;洗澡時還會使用陶磢擦垢。這些盥洗的流程,從頭到尾,都有侍僕服侍。此外,這次展出的商王盥洗用具,不論在商代或現代都是既珍貴又罕見的,展件中就有四件文化部登記的國寶和重要古物,可說是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系統號:

A-018298

【展覽】此命當何──歐亞的卜術、數術與神術特展

【展覽】此命當何──歐亞的卜術、數術與神術特展

標題:

【展覽】此命當何──歐亞的卜術、數術與神術特展

時間:

2021年9月5日止

地點:

線上展覽

主辦單位:

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

內容簡介:

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 Nürnberg,GNM),主辦「此命當何─歐亞的卜術、數術與神術(Signs of the Future:Divination in East Asia and Europe) 」特展,中研院史語所受邀參展8件文物,包括甲骨與漢簡各2件、善本書1冊、漢代畫象拓片2件,以及明清檔案1件。此項展覽由德國教育部補助,參與策展單位尚包括德國埃爾薩根-紐倫堡大學(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 Erlangen-Nürnberg)的人文研究國際中心(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 IKGF),以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及蘭陽博物館等。本展覽原訂於2020年12月3日開展,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率先推出線上展示,實體開展將視疫情調整開放,展期至2021年9月5日止。

系統號:

A-018349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標題: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時間:

2020年8月22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甲骨文字意象最鮮明的,莫過以動物體態構形者。本次展覽主角是刻辭中的動物文字及圖畫,包含豬狗牛羊、象馬鹿虎、龜蛇龍鳳等等;有傳說神獸,有真實物種;有野生動物,有飼養禽畜;或被馴用,或為祭牲,也可能是害物。這些蟲魚鳥獸甚而脫胎作人名、地名、天象的代指,創生出更多語彙。殷人在甲骨上勾畫著生態觀察,更借助自然知識詮釋複雜的人類世界與抽象概念。走進商王動物園,我們將看見三千多年前動物與人群互動的故事。

系統號:

A-01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