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陳東升:公共社會學與公共人類學的比較分析

標題:

【演講】陳東升:公共社會學與公共人類學的比較分析

時間:

2021年5月3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主要是比較公共社會學和公共人類學的發展。首先,社會學和人類學專業發展歷史過程的差異,使得兩者的學科特性有所不同,對於公共參與的定位也顯出不同的模式,因此將探討這兩個學科在公共參與的異同,並說明比較結果的意義。其次,公共參與對於學科知識典範的建立產生正負面的影響,在全球各地引起不同立場的研究者激烈的討論,除了分別爬梳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爭論重點外,將以台灣的經驗提出一些回應。最後,公共參與主要是面對公民社會的議題,而公眾是一個高度異質的組成,人類學和社會學知識社群的社會介入對於公民社會的變遷會造成甚麼影響,則是第三個探究的課題,希望透過深入的反思提出一些可能的觀察。

本場演講限制參與人數,請預先報名。

系統號:

A-017974

【演講】謝政諭:余英時「學術與政治」關懷的樞軸——刺蝟論的聯想

標題:

【演講】謝政諭:余英時「學術與政治」關懷的樞軸——刺蝟論的聯想

時間:

2021年5月4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胡適研究群

主講人:

謝政諭(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內容簡介:

德國大儒Max Weber在一次大戰德國潰敗後,關心國人如何承擔與面對戰後責任?他有兩篇演講:「學術(政治)作爲一種志業」,意有所指地寄望德國人强烈關切德國如何在幾近覆沒與世人躂伐下,以學術、以政治奮力再起。因戰亂衍生沉重漂泊心靈的余英時,一生致力於學術研究,他如何在國際漢學與東亞文明中來彰顯其學術特色,又如何來看待兩岸三地的政治傳統與現實?

英國思想家Isaiah Berlin 引古希臘詩人Archilochus所說的狐狸(fox)與刺蝟(hedgehog)的譬喻來論述歐洲兩類型知識人的性格與特色。刺蝟論者是把所有東西都貫穿在一個中心見解之內,成為一個一貫而明確的系統性思想。在浩如淵海的余英時著作中,有無一個別出心裁而又成一家之言的價值系統?他在學術與政治評論中是否是一刺蝟論者?

文化批評家Emily Apter將Edward W. Said的人文主義稱為「解放的人文主義」(emancipatory humanism)。筆者提出余先生的「新人文主義」是中西人文與自由思想綰合而成的「人文自由主義」(humanistic liberalism)。本研究在於分析余先生新人文主義形成的脈絡?他又如何以此觀點來發揮他的學術特色與針貶時政?

系統號:

A-017920

【演講】李孝悌:中國的戲曲演出:明清至二十世紀

【演講】李孝悌:中國的戲曲演出:明清至二十世紀

標題:

【演講】李孝悌:中國的戲曲演出:明清至二十世紀

時間:

2021年5月4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文一館學士班電影院(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明清研究中心、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

主講人:

李孝悌(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

內容簡介: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G6g2NMiULyHoYD689

系統號:

A-017989

【演講】陳正國:啟蒙、商業、帝國、文明與殖民:從馬嘎爾尼出使中國講起

標題:

【演講】陳正國:啟蒙、商業、帝國、文明與殖民:從馬嘎爾尼出使中國講起

時間:

2021年5月4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

主講人:

陳正國(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藍弘岳 (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世界史研究室召集人)

備註:
1. 會場將保留優先席位予研究室同仁。
2. 討論會以中文進行,無須事先報名。
3. 現場請配戴口罩,並配合防疫登記。
聯絡人:張宇鈞 (chunhistory@gmail.com)

系統號:

A-018055

【演講】簡宏逸:謊言與新生:薩瑪納扎騙局與歐洲台灣研究的誕生

標題:

【演講】簡宏逸:謊言與新生:薩瑪納扎騙局與歐洲台灣研究的誕生

時間:

2021年5月4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文化史研究群

主講人:

簡宏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系統號:

A-017935

【演講】曾獻緯:從在地的視角看鹿谷茶產業發展與變遷

【演講】曾獻緯:從在地的視角看鹿谷茶產業發展與變遷

標題:

【演講】曾獻緯:從在地的視角看鹿谷茶產業發展與變遷

時間:

2021年5月4日(週二)15:00-17:1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分項計畫三

主講人:

曾獻緯(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備註:
1. 本場次為中文演講,採線上報名,報名網址:https://reurl.cc/e94mzR,歡迎對講題有興趣之人士踴躍參加。
2. 報名時間至5/2(週日)止,會場容納位置有限,報名者將優先入座。
3. 本演講提供『環境教育時數』2小時認證,會後由主辦單位進行登錄。
4. 敬請自備水杯。

系統號:

A-018035

【演講】楊德立:牟宗三的「衡斷」公允嗎?論海德格逆襲之可能

標題:

【演講】楊德立:牟宗三的「衡斷」公允嗎?論海德格逆襲之可能

時間:

2021年5月5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輔仁大學文華樓LI305教室(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哲學系

主講人:

楊德立(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報導者:

李惠美老師(輔仁大學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麗綺(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本演講無需報名,現場實名制簽名後入座
◆防疫需要,參加活動,請自備並全程配戴口罩

系統號:

A-018012

【演講】臺灣學在臺大:全球化下的臺灣音樂:在地、差異與交混

【演講】臺灣學在臺大:全球化下的臺灣音樂:在地、差異與交混

標題:

【演講】臺灣學在臺大:全球化下的臺灣音樂:在地、差異與交混

時間:

2021年5月5日(週三)10:00-12:00

地點:

臺灣大學藝文中心雅頌坊(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文所、臺灣研究學程、臺灣大學藝文中心

內容簡介:

18:00-18:50
講者:陳峙維(臺灣大學藝文中心執行長)
講題:面向東亞與西方:台灣流行歌

18:50-19:40
講者:吳榮順(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 教授)
講題:文資價值與藝術之美:台灣原住民音樂

19:55-20:45
講者: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講題:從臺語歌曲來看中國強、史豔文、養鴨人家:誰是工業化下臺灣人的救贖者

20:45-21:35
講者:謝宇威(客家音樂創作人/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得主)
講題:客家流行音樂(1980-2020)

系統號:

A-017969

【演講】李達嘉:黨治與社會重構:商人組織的爭議

標題:

【演講】李達嘉:黨治與社會重構:商人組織的爭議

時間:

2021年5月6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李達嘉(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系統號:

A-018058

【演講】何建興:中國佛教的「遮詮」概念

標題:

【演講】何建興:中國佛教的「遮詮」概念

時間:

2021年5月6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主講人:

何建興(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月惠(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歡迎各界人士、學界先進蒞臨指教
※防疫期間,請務必事先報名。
※請配合所內戴口罩、量體溫等相關防疫規定。

系統號:

A-018059

【演講】黃進興:從哈佛瑣記到學人側影

標題:

【演講】黃進興:從哈佛瑣記到學人側影

時間:

2020年5月6日(週四)14:00

地點:

政治大學歷史系研究大樓250424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系統號:

A-017998

【演講】曾永義院士《戲曲演進史》新書分享會

標題:

【演講】曾永義院士《戲曲演進史》新書分享會

時間:

2021年5月7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3樓藝文中心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三民書局

聯絡人:

孫小姐,Tel: (02)2361-9132#427

內容簡介:

戲曲是文學和藝術的綜合體,幾乎包攬歷來的文學體類和藝術品味。中央研究院首位「戲曲院士」曾永義教授,長年致力於戲曲研究、劇本創作與教學推廣。集結50年來的研究成果,2020年完成《戲曲演進史》初稿,共計十編約270萬字,寫作手稿於2020年7月1日捐贈給國家圖書館典藏,2021年4月三民書局出版《戲曲演進史》首冊(甲、乙編),由王安祈教授與林鶴宜教授導讀對談,帶領讀者以學術的精神閱讀案頭上的戲曲。

曾院士以劇種之演進為骨架,並以劇種之體製規律、腔調、腳色為輔佐,解決戲曲研究的關鍵性問題,釐清戲曲用語的概念命義,建立起科學性的統緒,以此觀照戲曲的長江大河:「淵源小戲」、「宋元明南曲戲文」、「金元明北曲雜劇」、「明清南雜劇編」、「明清戲曲背景」、「明清傳奇」、「近現代戲曲」、「偶戲」。

透過曾院士的新書分享,學者深入淺出的對談叩問,引領大眾遊覽奼紫嫣紅的戲曲閬苑,共同見證王國維1912年《宋元戲曲史》後一百餘年的戲曲研究里程碑。歡迎雅好戲曲文學的朋友們,踴躍參加。

系統號:

A-017960

【演講】陳育虹:聽起來竟像音樂:陳育虹詩歌朗誦.座談.演唱

標題:

【演講】陳育虹:聽起來竟像音樂:陳育虹詩歌朗誦.座談.演唱

時間:

2021年5月7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B1多途空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主講人:

陳育虹(詩人)

內容簡介:

主持人:楊小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對談人:陳義芝(詩人、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張詩勤(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詩作演唱:羅思容(歌手)

報名: https://forms.gle/ynVpqRUwAHdHKX3a

系統號:

A-017987

【演講】王冠文:由台灣鐵器時代玻璃珠的微結構分析看礦物鈉鋁玻璃的生產工藝技術

標題:

【演講】王冠文:由台灣鐵器時代玻璃珠的微結構分析看礦物鈉鋁玻璃的生產工藝技術

時間:

2021年5月10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王冠文(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系統號:

A-018066

【演講】王驥懋:全球農業生產網絡與鄉村發展:萵苣、香蕉與豬肉的去/再連結

標題:

【演講】王驥懋:全球農業生產網絡與鄉村發展:萵苣、香蕉與豬肉的去/再連結

時間:

2021年5月10日(週一)12:30-14: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主講人:

王驥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外銷導向的農業發展政策,最近幾年來被視為是解決國內糧食生產過剩、提升臺灣農民收入以及振興農村發展的重要策略。過去解釋全球農糧外銷市場的成形,大部份基於全球商品鏈或價值鏈的理論架構。這些「鏈」文獻主要關注產業升級(upgrading)及廠商間的治理型式(inter-firm governance)。的確,透過「鏈的理論」視角,一方面有助於理解一個國家的發展路徑,是如何受到特定商品鏈內價值分配的影響,另外一方面透過產業升級的概念分析,此理論視角希望能夠提供具體的經濟發展分析工具,期望超越帶有結構馬克思主義色彩的世界體系觀點,具體從特定「商品 」著手以揭露全球農糧市場的高度複雜性。然而,大部份的研究成果,傾向追溯特定社會或地域的人事物,如何「成功」整合到全球商品流通的過程。據此,許多研究者近年來大量批評商品鏈論點有嚴重的「整合偏見」(inclusion bias):即忽視了資本主義不均發展的內在特質。當某個特定的社會空間成功參與(articulated)全球商品分工,也同時意謂著其他地區的去連結(disconnected)或被逐出生產分工當中。透過追溯(tracing)台灣三個標誌產業的去/連結過程(萵苣/豬肉和香蕉),本研究在理論上嘗試挑戰新古典經濟對於外銷市場的分所,並指出外銷市場的複雜性及多變樣態。透過晚近經濟社會學領域的經濟化及市場化理論架構(Social Studies of Econom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嘗試回答下列這些問題:什麼樣的社會條件允許商品生產網絡浮現?不同的行動者(包含非人行動者)如何組織並維持鏈的存在?如何克服各種社會技術問題?連結/去連結的過程又對於一地的社會或是日常生活實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活動說明:
1.開放現場及線上參與(非臉書直播)。
2.活動前將寄送連結網址予線上參與者。
3.現場參與者請自備午餐。
4.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fpHUeQNSqry9jT1w9

系統號:

A-017976

【演講】吳俊瑩:日治時期違警罪即決對社會生活的形塑

標題:

【演講】吳俊瑩:日治時期違警罪即決對社會生活的形塑

時間:

2021年5月10日(週一)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殖民地史研究群

主講人:

吳俊瑩(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內容簡介:

1.欲參加者請上網報名,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2.全程配戴口罩。
3.額溫量測≧37.5度或有明顯呼吸道相關症狀者,請勿進場。
4.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7980

【演講】林桂如:中國講史小說之東傳與出版

標題:

【演講】林桂如:中國講史小說之東傳與出版

時間:

2021年5月10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主講人:

林桂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楊玉成(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歡迎各界人士、學界先進蒞臨指教
※防疫期間,請務必事先報名。
※請配合所內戴口罩、量體溫等相關防疫規定。

系統號:

A-018034

【演講】Jean A. TREJAUT:Matrilineal Origins and Diversity of the Taiwanese

【演講】Jean A. TREJAUT:Matrilineal Origins and Diversity of the Taiwanese

標題:

【演講】Jean A. TREJAUT:Matrilineal Origins and Diversity of the Taiwanese

時間:

2021年5月10日(週一)14:3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法國遠東學院台北中心

主講人:

Dr. Jean A. TREJAUT(Geneticist, Independent Senior Research Scholar)

內容簡介:

主持人:趙金勇(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梅豪方(法國遠東學院主任)

❈此為英文演講,自由入座,無需報名。
❈配合防疫: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填寫健康紀錄表(所外人士),5.採梅花座

系統號:

A-018056

【演講】陳立文:從文化大學典藏張其昀檔案看張其昀辦學理念

標題:

【演講】陳立文:從文化大學典藏張其昀檔案看張其昀辦學理念

時間:

2021年5月1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立文(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張其昀(1901-1985),字曉峰。早歲立志於史地學考察,開創中國人文地理學教學與研究。1949年隨政府遷臺,歷任黨政要職,尤其教育部部長任內,提升研究教育,規劃五大社教機構(南海學園),及國防研究院主任任內,負責培訓黨、政、軍高級官員。民國51年創建中國文化學院,以一介書生堅毅不拔之精神,成就今日中國文化大學之規模。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典藏張其昀史料約7000件,包括照片、書信、剪報、手稿,及著作800餘種,於2016年起申請國科會計畫,進行數位化工作,建立「教育家張其昀先生資料庫」,見證臺灣政治、社會、文化及教育發展的過程。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981

【演講】張苙雲:身份政治與台灣於1999至2019年間幸福感受的演變

標題:

【演講】張苙雲:身份政治與台灣於1999至2019年間幸福感受的演變

時間:

2021年5月14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主講人:

張苙雲(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研究借鏡於Smith 與Klandermans(2001)對集體身份建構的理論框架,以理解上世紀九零年代台灣社會所經歷的身份意識的喚醒、咎責、權力競逐等歷程。受益於Tajfel與Turner (1978)以降以及Anspach(1979)的研究,身份動員帶動著自我形象、刻板印象和歧視的形成,以及各類政治社會運動的參與。近年政治學者更注意到身份動員對社會共識帶來破壞。基於相關文獻的理解,我們推論集體身份建構的操作對身處其中民眾的社會心理有著一定的影響,其幅度受到民眾之政黨認同和選舉結果而調節。我們使用1999年至2019年間台灣社會意向調查,搭配以1995年至2014年間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調查和政府統計資料,檢驗「幸福感的認同政治假設」和「幸福感的經濟假設」。分析發現認同政治與經濟兩股影響力道的此消彼長足以解釋二十一年間民眾幸福感受的演變,政治認同的幸福紅利不僅彌補長期經濟衰退所致的幸福缺口,甚且進而因政治的幸福紅利逐年增長而至超過經濟的幸福缺口,帶來於2010年起幸福感趨勢的上揚。政黨認同和省籍的影響在不同的執政黨執政之下,有不同的表現。

活動注意事項
1.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您可至中研院社會所臉書粉絲專頁收看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iosacademiasinica/
2.因應防疫措施,室內如無法保持 1.5 公尺之社交距離時,請全程配戴口罩。(來賓請先自備口罩)
3.進入會議室前,請先以酒精消毒手部。
4.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yk2AuPdscWpDH24f6

系統號:

A-017975

【演講】楊麗貞:用「法眼」透視佛畫:解析巴黎吉美博物館《降魔成道圖》MG. 17655

【演講】楊麗貞:用「法眼」透視佛畫:解析巴黎吉美博物館《降魔成道圖》MG. 17655

標題:

【演講】楊麗貞:用「法眼」透視佛畫:解析巴黎吉美博物館《降魔成道圖》MG. 17655

時間:

2021年5月14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文物圖象研究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圖象研究室、《續高僧傳》研讀班

主講人:

楊麗貞(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藝術史博士)

內容簡介:

備註1:文物圖象研究室系列演講,本場次為中文演講。
備註2:本演講採自由入席,不須事先報名,歡迎對講題有興趣之人士踴躍參加。
備註3:配合防疫:1. 全程配戴口罩 2. 量測體溫 3. 消毒手部 4. 填寫健康紀錄表(所外人士) 5. 採梅花座。

系統號:

A-018005

【演講】張苙雲:身份政治與台灣於1999至2019年間幸福感受的演變

標題:

【演講】張苙雲:身份政治與台灣於1999至2019年間幸福感受的演變

時間:

2021年5月14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主講人:

張苙雲(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研究借鏡於Smith 與Klandermans(2001)對集體身份建構的理論框架,以理解上世紀九零年代台灣社會所經歷的身份意識的喚醒、咎責、權力競逐等歷程。受益於Tajfel與Turner (1978)以降以及Anspach(1979)的研究,身份動員帶動著自我形象、刻板印象和歧視的形成,以及各類政治社會運動的參與。近年政治學者更注意到身份動員對社會共識帶來破壞。基於相關文獻的理解,我們推論集體身份建構的操作對身處其中民眾的社會心理有著一定的影響,其幅度受到民眾之政黨認同和選舉結果而調節。

我們使用1999年至2019年間台灣社會意向調查,搭配以1995年至2014年間政大選舉研究中心調查和政府統計資料,檢驗「幸福感的認同政治假設」和「幸福感的經濟假設」。分析發現認同政治與經濟兩股影響力道的此消彼長足以解釋二十一年間民眾幸福感受的演變,政治認同的幸福紅利不僅彌補長期經濟衰退所致的幸福缺口,甚且進而因政治的幸福紅利逐年增長而至超過經濟的幸福缺口,帶來於2010年起幸福感趨勢的上揚。政黨認同和省籍的影響在不同的執政黨執政之下,有不同的表現。

活動注意事項
1.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您可至中研院社會所臉書粉絲專頁收看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iosacademiasinica/
2.因應防疫措施,室內如無法保持 1.5 公尺之社交距離時,請全程配戴口罩。(來賓請先自備口罩)
3.進入會議室前,請先以酒精消毒手部。
4.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yk2AuPdscWpDH24f6

系統號:

A-018038

【演講】謝仕淵:棒球如何成為國球:再探紅葉少棒

標題:

【演講】謝仕淵:棒球如何成為國球:再探紅葉少棒

時間:

2021年5月20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張其昀(1901-1985),字曉峰。早歲立志於史地學考察,開創中國人文地理學教學與研究。1949年隨政府遷臺,歷任黨政要職,尤其教育部部長任內,提升研究教育,規劃五大社教機構(南海學園),及國防研究院主任任內,負責培訓黨、政、軍高級官員。民國51年創建中國文化學院,以一介書生堅毅不拔之精神,成就今日中國文化大學之規模。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典藏張其昀史料約7000件,包括照片、書信、剪報、手稿,及著作800餘種,於2016年起申請國科會計畫,進行數位化工作,建立「教育家張其昀先生資料庫」,見證臺灣政治、社會、文化及教育發展的過程。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982

【演講】楊明璋:走入民間的高僧──敦煌寫本中的高僧傳記

標題:

【演講】楊明璋:走入民間的高僧──敦煌寫本中的高僧傳記

時間:

2021年5月24日(週一)14:10-16: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2樓文LA20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楊明璋(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紀志昌(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系統號:

A-018086

【演講】羅盤針:跨入偽娘時空:臺灣城市扮裝社群的性別越界

標題:

【演講】羅盤針:跨入偽娘時空:臺灣城市扮裝社群的性別越界

時間:

2021年5月26日(週三)14:00-15: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羅盤針(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生,本所109年度碩士班研究生論文寫作獎助者)

內容簡介:

臺灣近年來以城市聚會空間與網路平台為據點而成形的偽娘社群以及2010年代中期成立運作至今的工作室與組織,顯示「偽娘」並非對跨性別者的錯稱或誤解,而是在LGBT身份政治運動之外有關於性別越界與次文化實踐的另一條線索。透過這次分享,我試圖提出對於性別越界的想像可以是體驗他者、登入遊戲帳號、創造平行時空的新身份,與性別研究新興的時間性議題展開對話。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1年5月23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人數:以40人為上限,須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18067

【演講】衣若蘭:從社會史、婦女史到性別史:研究探索之路

標題:

【演講】衣若蘭:從社會史、婦女史到性別史:研究探索之路

時間:

2021年6月2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516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系學會

主講人:

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聯絡人:

厲嘉妤,E-mail: 107103010@nccu.edu.tw

內容簡介:

報名須知:
一、因應疫情,為確保座位距離,本活動以20人為上限,額滿依報名順序決定資格。
二、在活動過程中請全程配戴口罩,以策安全。
三、報名成功者會於5月下旬收到確認信函,請留意報名時登錄之信箱。
四、活動於14:00 開放報到,14:10 演講正式開始。
五、報名後若無法出席,請來信告知,感謝配合。

系統號:

A-017983

【演講】黃亞歷:跨界轉譯的能與不能: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標題:

【演講】黃亞歷:跨界轉譯的能與不能: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時間:

2021年6月5日(週六)15:30-17:30

地點:

臺北教育大學篤行樓601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2段134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主講人:

黃亞歷(紀錄片導演)

內容簡介:

主持:謝欣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8021

【工作坊】「中國哲學與語言思想」青年學者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中國哲學與語言思想」青年學者工作坊

時間:

2021年8月19日(週四)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中國哲學研究室、比較哲學研究室

聯絡人:

E-mail: ruc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與比較哲學研究室,配合2021-2023年執行之「東亞思想中的語言、概念與實踐」重點研究計畫,為鼓勵青年學者從事中國哲學與語言思想相關研究,暨促進其與本所同仁、國內資深學者的學術交流,將於2021年8月19日(週四)在文哲所舉辦「中國哲學與語言思想」青年學者工作坊。本活動以論文發表與討論為主,即日起公開徵稿,歡迎青年學者踴躍報名參與,共襄盛舉。

系統號:

A-017936

【展覽】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

【展覽】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

標題:

【展覽】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

時間:

2021年2月2日至6月27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圖書室(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仰望星空,天幕上總有那麼幾顆閃耀的星子,從遙遠遙遠的宇宙那一頭,經過億萬光年的時間之流,落入我們的眼眸。然而,再璀璨的星光也有燃燒殆盡的一刻,倏忽之間劃過天際,留下剎那即永恆的美好。

如同2019年的臺灣文學星空,許多作家、文化人、出版家,離開了他/她們的星系;無論是寫詩、小說、散文、歷史、繪本、評論、報導,還是創辦文化事業、擔任主編、記者、從事社會運動……,他/她們或者揮灑傳統底蘊,或者灌注前衛思潮,引領社會產生書寫、出版、閱讀甚至是跨領域交會的化學變化;以自我燃燒的使命與熱忱,映照臺灣價值的成就、自信和反省,也為迷航的我們指引前行的方向。

為了不曾忘卻的紀念,圖書室特別策劃「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透過19位辭世作家的生平簡介和作品展示,邀請所有的讀者朋友繼續閱讀、繼續想念,也繼續感受,他/她們不滅的光芒。

系統號:

A-017937

【展覽】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展覽】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標題:

【展覽】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時間:

2021年3月20日至6月27日

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102-107展覽室及美術街(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順天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4)2372-3552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收藏家族美好的故事。藥學博士許鴻源先生,以一生的歲月,秉持「藥物醫人身,文化冶人心」的信念,在那個臺灣還沒有官辦近代美術館的艱難時刻,以企業家一己之力,支持藝術家的創作,為臺灣留下大批藝術作品。在他去世後,夫人賡續其志,成立「順天美術館」,展出、推廣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最後,家族遵其遺願,在臺灣可能變得更好的時刻,將這批原本就屬於這塊土地的作品,全部六百餘件,如數捐回臺灣,讓她成為建構臺灣美術史不可或缺的一個區塊。

許氏家族的用心,正逢臺灣文化部鄭麗君前部長提出「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宣示的時刻,在官民同心的努力下,克服困難,李永得部長踵繼支持,成就了這段前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化傳承使命。

本展正是站在收藏家、也是捐贈者的立場,呈顯這位心胸寬大、志氣清遠的藝術愛好者,一生關照的視野,及付出的熱忱。全展195位藝術家,出生的年代從最早的1871年到最年輕的1989年,前後橫跨一世紀,這也正是收藏家畢生接觸、收藏、支持的藝術家名單。

本展依藝術家生年順序排序,劃分四個時代,也是四個子題,分別為:
甲、蓊鬱──百歲前輩典範:
乙、豐采──豐實、沈澱、光采
丙、斐然──跨越時代的一代
丁、初炳──當代新風貌

除了以順天美術館捐藏的作品所構成的四大主題外,國立臺灣美術館更將文化部自2017年以來推動的「重建臺灣藝術史」成果,一併統整呈現,見證臺灣文化主體建構的階段性努力。

系統號:

A-017943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標題: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時間:

2020年8月22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甲骨文字意象最鮮明的,莫過以動物體態構形者。本次展覽主角是刻辭中的動物文字及圖畫,包含豬狗牛羊、象馬鹿虎、龜蛇龍鳳等等;有傳說神獸,有真實物種;有野生動物,有飼養禽畜;或被馴用,或為祭牲,也可能是害物。這些蟲魚鳥獸甚而脫胎作人名、地名、天象的代指,創生出更多語彙。殷人在甲骨上勾畫著生態觀察,更借助自然知識詮釋複雜的人類世界與抽象概念。走進商王動物園,我們將看見三千多年前動物與人群互動的故事。

系統號:

A-017944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標題: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時間:

2020年12月30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考古引介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是歷史文物陳列館 x 數位文化中心 x 「商代人物3D投影計畫─妲己」工作團隊,透過掌握的考古材料與相關研究,運用虛擬空間三維多面數圖形動畫製作軟體、Cloud Speech API 雲端語音識別系統、人體紅外線感測,以及VICON光學式動作捕捉系統等新創科技,以動漫元素、多媒體影音等方式,重現妲己、還原商王朝的真實樣貌。來到歷史文物陳列館參觀,觀展者可以與穿越者妲己對話,用一種更活潑的方式了解殷商歷史與社會文化。

系統號:

A-017945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標題: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時間:

2021年3月25日至8月1日

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主辦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內容簡介:

《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二十世紀中期以前臺灣攝影史脈絡。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臺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書中他寫道:「我一直努力跟讀者分享我所經驗的奇遇,但同時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把鏡子舉起,迎上『他』的凝視……」。這裡的「鏡子」,隱喻的是攝影,而「他」指的是在西方的讀者們。換言之,湯姆生的「鏡子」呼應了攝影技術本身的移動性、知識/科學生產,以及殖民的視覺控制技術。從19世紀的臺灣影像到日治時期當權者對攝影技術的控制,皆回應了湯姆生在自述裡透露的視覺慾望與殖民性的觀看關係。

此次展覽一共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869-1949年間600多幀早期珍貴的臺灣影像,也委託了九位當代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研究」計畫介入,回應臺灣早期攝影史的脈絡並作為展覽語意脈絡的補充,聯繫不可窮盡的多元歷史書寫的可能。在展示方面,本展以蒙太奇的並置呈現臺灣攝影百年間高密度壓縮、共時歷史的狀態。這種展示方式也是一種攝影史書寫策略,包含著對於知識系統的反觀、技術的個人化、以及對於權力主體的質疑與抗議。此展嘗試重新檢視全球性的攝影技術與藝術所開展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的歷史成因,具體呈現出往返於鏡內、鏡外的「全像」與「潛像」,並迎向主體凝視之間所瞥見的「臺灣」攝影。

系統號:

A-017947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標題: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3日至7月13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陳列室202、208、212(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02)2881-2021

內容簡介:

貨郎是古代賣雜貨的小販,他們挑著貨擔或推著獨輪車,走村串巷,手搖撥浪小鼓,並且以悠揚婉轉的吟唱,介紹商品樣式和用法,賣力推銷,藉以吸引婦女、孩童為主的顧客上門。

貨郎擔上層層疊疊,擺放了品項繁多的商品,宛如縮小版的超市,除了日用百物、玩具、胭脂水粉及農具外,還有糖果、菜蔬等食物,滿載著老少村人的盼望,是流動的幸福滋味。貨郎動人嘹亮的吟唱曲調,則是農村小鎮平淡生活中的小確幸。

「畫琳瑯—貨郎圖」特展除了陳列古代形形色色的貨郎圖,貨郎擔上琳瑯滿目的貨品,與舊時台灣流動商販吆喝「話玲瓏賣雜細」的鄉村文化,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展覽分成「畫琳瑯—貨郎圖」和「國寶-李嵩市擔嬰戲」兩單元,前者介紹宋元明清的各式貨郎圖,後者則聚焦於南宋聲名顯赫的李嵩(1170-1255)〈市擔嬰戲〉,具體呈現貨郎作品的多元面向。希望透過古代豐富的畫作與文化視野,重新找回藝術與生活的對話,讓博物館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養分。

系統號:

A-017948

【展覽】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

【展覽】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

標題:

【展覽】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

時間:

2021年2月25日至6月25日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4樓特展廳(臺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內容簡介:

為慶祝50周年館慶,華岡博物館精選逾百件藏品,即日起至6月25日止於4樓特展廳舉辦「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並搭配相關慶祝活動。

華岡博物館正式成立前歷經「中華文物陳列館」、「文化博物館」、「國際華學會議資料展覽館」三個階段的籌備擴充期,於1971年正式開館。有賴於本校創辦人張其昀博士及歷年的捐贈者、託管、移交等各單位及個人,現今華岡博物館館藏包含近現代中西繪畫、書法、版畫、攝影、歷代陶瓷、板橋林家文物、民俗文物、卑南文化玉石器等各種類別,館藏超過上萬件,其中又以近現代書畫收藏最具代表性,質與量皆為全臺大學博物館之冠。

「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精選書畫、書法、油畫、粉彩、版畫、攝影、雕塑等各類別總計逾百件作品,書畫及圖稿涵蓋清代海派、渡海四家、嶺南派等,直至近代約80位各時期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以及歷屆校友,包含南張北溥合繪之《山水十二冊頁》、由藍蔭鼎等名家所書寫的《鄧芝園介壽集》、敦煌「安西榆林窟第五窟溪夏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赴法會像」粉本、溥心畬「枯樹賦」、「寒玉堂楷書千字文」等鎮館之寶等作品。

書法方面嚴選西鄉隆盛、武者小路實篤、吳昌碩、何紹基、沈葆楨、張大千、溥心畬、莊嚴、于右任、秦孝儀、臺靜農……等逾20位書法或歷史名人書跡展出;在油畫、粉彩及版畫方面則有李梅樹、馬白水、林克恭、陳清汾、陳慧坤、吳承硯、呂基正、陳銀輝、何肇衢、蔡蔭堂、陳其茂、方向、廖修平……等數十位重要臺灣美術史前輩畫家一字排開,亦同步展出俄籍畫家N.pickulevitch的北京建築粉彩畫,此批粉彩畫已於2020年被列為指定古物;除這些精采的書畫作品外,亦將展出部分郎靜山攝影作品及數件雕塑作品。

系統號:

A-017949

【展覽】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

【展覽】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

標題:

【展覽】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

時間:

2021年3月20日至6月20日

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展覽室(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4-23723552#701

內容簡介:

2021年適逢1921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回想當年,那是一個由舊時代走向現代的進步時代。這個團體聚集了林獻堂、蔣渭水、楊肇嘉、蔡培火等許多臺籍菁英,在日本殖民政府的政治打壓下,仍致力於臺灣文化的啟蒙運動,為臺灣文化向上及建構臺灣的主體性而努力。

根據日本官方文獻《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略》的記載,當時臺灣中部地區的知識份子思想特別進步,居於鼓動全島風潮的地位。臺灣文化協會中的許多重要成員為中部仕紳,與中部地區有很深的關係,因此在臺中設置了中央書局作為文化協會成員活動的場所。國美館希望藉此紀念文協百年的機會,以多元史觀策畫展覽。這場展覽將不同以往的政治改革角度,而是從文協與臺灣美術的關係作為出發點,尤其著重於臺中的地緣關係。

此展覽希望透過挖掘出文協中的許多重要人物,如林獻堂、楊肇嘉、蔡培火、賴和等,這些重要的仕紳和知識份子,在當時都是美術家重要的贊助者。展覽藉由這些贊助者和藝術家的網路,以社會學的角度切入,連結起文協與臺灣美術的關係,相對於一直以來以臺府展作為研究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視角,提供另一個研究途徑。

此外,亦與中央書局作連結,透過歷史照片與口述歷史,重新踏查與建構由中央書局為地理中心所輻射出之日治時期中部地區的美術地圖,呈現當時在臺中活動的藝術家與文協之間的緊密關係外,更進一步想讓大眾了解日治時期的前輩藝術家如何在殖民地脈絡、政治場域下開始進行的美術實踐與社會參與。

系統號:

A-017967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標題:

【展覽】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2月6日

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1樓展覽室C(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4)2372-3552

內容簡介:

變裝就是打破性別的傳統束縛,每個人都可以有自由選擇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穿自己喜愛的衣裳,愛自己愛的人。而變裝如同情慾,更是流動而多元的。我們社會當中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服裝與姿態,就有一百種情慾的模樣。

本展覽的主軸講述從男尊女卑、兩性平權,發展到性別流動的過程;也強調「文學」走在「社會」變革之前,優先展示具有社會意識、反映時代的性別文本。我們在各區主題規劃「女子力圖鑑」,以小專欄方式介紹每區代表性事件或女性,讓性別議題延伸,畫龍點睛。

在參觀當中,您將首先看到茂密帶刺的林投叢,那是一個當女鬼比當女人還有權力的年代。接著細櫻紛飛的年代,雖因日本殖民體制帶來壓迫,卻也迎來啟蒙。而後威權凜冬中,軍隊橫渡,迎來第一批女力寫作大隊,為社會示範保守優雅的「閨秀文學」。解嚴前後的性別意識終於有了春意,引人注目,如李昂就以一把殺豬刀狠狠殺掉父權結構,引起譁然。最後在進入千禧年後、同婚通過下的多元風景,一切亮晃晃,不再閃躲、不再隱忍,我們可以寫詩唱歌、動漫電影、創作。

這個展覽是巨觀掃描,照見身分、階級、社會結構性問題,也彰顯人性底下深層柔軟的普世之愛,像一顆心貼緊在每一個生命身旁,永遠溫柔奮力搏動。

系統號:

A-018023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標題:

【展覽】咬一口青綠——燕巢與大社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日至8月29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103、104展覽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7)5312560

內容簡介:

說起燕巢與大社,腦中是否浮現出一顆顆青綠色的芭樂與棗子?咬下一口,青綠色的表皮下蘊藏著未知的滋味。大自然賜予燕巢大社國家級的地質景觀,崎嶇魔幻而充滿生命力;這片土地孕育出美味的農產,「農業三寶」盛名遠播;不同族群生活的軌跡交織出多元的文化,留下今日新舊共存的建築景觀。

隨著工業區的設立與國道開通,為在地帶來新的發展與轉型。燕巢大社多元的樣貌,像一顆飽滿的果實,值得反覆咀嚼與品味。邀請大家一起「咬一口」、在旅程中品嚐探索燕巢與大社!

系統號:

A-018024

【展覽】呉昌碩と日本人士――中国最後の文人と交流した書画文墨趣味ネットワークの人々

【展覽】呉昌碩と日本人士――中国最後の文人と交流した書画文墨趣味ネットワークの人々

標題:

【展覽】呉昌碩と日本人士――中国最後の文人と交流した書画文墨趣味ネットワークの人々

時間:

2021年3月16日至4月9日(前段),4月13日至5月12日(後段)

地點:

大妻女子大学博物館(東京都千代田区三番町12)

主辦單位:

大妻女子大学博物館

內容簡介:

本展覧会は、昨年、京都の宮崎家より、大妻女子大学博物館に呉昌碩「行書題画詩軸」が寄贈されたのを機に、呉昌碩および呉昌碩と交流した日本人士の書画を展示するもので、大妻女子大学博物館の主催、大妻女子大学人間生活文化研究所共同研究プロジェクト「呉昌碩と日本人士研究」(研究代表者 松村茂樹)の助成になるものです。

系統號:

A-017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