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吳俊瑩:二二八事件檔案概覽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1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413(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吳俊瑩(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佈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121
【演講】張廣達:近年有關中國史上的親衛軍、牙軍,哈里發統治領域內若干藩屬培植的奴隸軍的研究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2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視聽室(百年樓330111)(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張廣達(中央研究院院士)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佈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118
【演講】李癸雲:精神分析作為一種詮釋位置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10:30-12:30
地點:
清華大學人社院C405(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李癸雲(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136
【演講】楊儒賓:日治後期台灣反對運動人物的文化因素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14: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
主講人:
楊儒賓(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暨通識中心合聘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主持人:藍弘岳(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暨中研院人社中心合聘副研究員)
為因應疫情變化,避免群聚感染,本活動改採線上直播。
如有疑問歡迎E-mail至中心信箱或來電洽詢。
系統號:
A-016051
【演講】吳億偉:漫畫、現代報刊與跨國文化資本流動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15:30-17:30
地點:
清華大學人社院C402(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吳億偉(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博士候選人)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 清華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課堂演講
系統號:
A-016135
【演講】蕭阿勤:從「去流亡」到「去殖民」:1970-1990年代台灣的國族與文化政治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15:30-17:30
地點:
臺灣大學臺文所324教室(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文所
主講人:
蕭阿勤(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主持人:黃美娥 (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系統號:
A-016072
【演講】林美容:媽祖熱與媽祖研究的通俗化──本土理論的威力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3日(週三)18:30-20:30
地點:
慈濟大學宗研所2C207教室(花蓮市介仁街67號)
主辦單位:
遠足出版
主講人:
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兼任教授、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佈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139
【演講】鄭麗榕、龍緣之:如何懷念牠:關於動物的記憶與紀念──《文明的野獸》新書分享會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3日(週三)20:00-21:30
地點:
信義誠品3F閱讀者書房(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
主辦單位:
遠足出版
主講人:
鄭麗榕(本書作者、政大臺史所助理教授)、龍緣之(Yahoo奇摩動保政策專欄作者)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將視疫情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臺灣舉辦動物慰靈祭始自日治時期,戰時強調軍用動物的貢獻,戰後著眼動物帶來的歡樂,近年來則聚焦生命教育。
由於人們在戰爭時期將動物極端資源化,動物慰靈祭的舉行因而更受重視,戰時的動物供養與慰靈儀式也因此特別流行。
交雜文化、軍事與宗教因素的慰靈祭也有很深的記憶召喚的意味,尤其是應用於人與伴侶動物的關係時,其所展現的正是人對動物的記憶與紀念。
系統號:
A-016130
【演講】黃基禎:認識中共網路戰略思維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4日(四)12:30-14:0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北棟八樓270812研討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
主講人:
黃基禎(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日程將視疫情調整,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本演講需至政大報名系統線上報名。
與談人:王韻(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
系統號:
A-016126
【演講】張寧:《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與回力球賽》新書討論會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5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張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報名期限: 即日起至2020/05/28 17:00 (額滿截止)
與談人:陳正國(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季倫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文化的引入與移轉無疑是近代中國一項重要課題。過去,學界多汲汲於西方文化如何被引介,卻忽視了移轉過程中所產生的幽微變化。為了做出比較性的探討,本書選擇以中西文化往來頻繁的上海為空間範圍;以大英帝國與近代中國,作為相互比照的文化載體;最後並以跑馬、跑狗、回力球三項運動,作為檢測標的。
本書發現三層轉譯現象。首先,英式賽馬在中國與母國屬於並行發展的情況。兩者看似一致,但事實上,為了配合殖民社會的需求,中國在馬匹與賭法方面,已出現和英國母國分道揚鑣的情形。
其次,由於英式賽馬在殖民社會中具有特殊意義,華人菁英不僅將之視為身分攀附的工具,青幫更藉之打破階級藩籬。結果流氓大亨與英國紳士共聚一堂,徹底打破英式賽馬中最重要的階級性。
最後,如將上述三種活動並置,可看出西方與中國的不斷拉鋸,以致其觀看成分日益薄弱,賭博成分卻日益增強;到了回力球賽,華人觀眾甚至援引中國的博奕傳統,以創造性的方式,將其重新加以定義和解釋。
藉此,本書得出三項結論:第一,異國事物的轉譯,不是簡單的本土化,它在移轉的過程中經常因文化協商,朝不同的方向做出偏移。第二,它是一種多層次的變化,同一類事物(甚至同一項事物)可以朝兩個不同的方向移動。第三,它位移的方向以及幅度大小,端視背後對陣的文化力量而定。
系統號:
A-016040
【演講】陳國偉:在IP的年代裡:類型小說的敘事秩序與出口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5日(週五)15:30-17:30
地點:
清華大學人社院C403(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來賓】
陳國偉老師,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台灣現當代文學、大眾文學、推理小說、流行文化、族群論述等。曾獲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出版人文及社會科學專書」獎助、國立編譯館學術論著出版獎助等。著有專書《越境與譯徑:當代台灣推理小說的身體翻譯與跨國生成》(2013)、《類型風景:戰後台灣大眾文學》(2013)、《想像台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2007)等。
主持人:吳億偉(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博士候選人)
系統號:
A-016137
【座談會】《比較視野中的『文明』概念:歐洲與東亞的交會」》線上座談會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5日(週五)14:00
地點:
線上進行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為因應疫情,活動將以線上直播方式,不接受現場參與。請參加者預先報名,活動單位保留決定參與人數與資格的權利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與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合辦、中研院人社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與國立中山大學逸仙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協辦「比較視野中的『文明』概念:歐洲與東亞的交會」座談會,邀請國內思想史學者從英、德、中、日、台的不同角度,討論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交接之際,「文明」概念的兩面性所交織而成的複雜意義。
簡介:
在歷史上,源於西方的「文明」這一概念雖然有著走向啟蒙、現代化的正面意涵,但也曾被歐美國家用來正當化對外殖民的帝國主義舉措。在歐洲乃至於中國、日本,不同國家對於「文明」和其相關思想,便會依據自身的情勢與需要,或者全盤接納、或者加以排斥、或者片面接收並轉化使用。在台灣,同樣因為「文明」複雜且交織的特徵,困局中的賴和才會感嘆地寫下:「啊!時代的進步,與人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
系統號:
A-016096
【演講】歐錫富:中國海上力量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5日(週五)16:1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北棟9樓270915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
主講人:
歐錫富(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副執行長 )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佈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125
【演講】游鑑明:近代中國女性的身體運動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5日(週五)16:00-18: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文學院)一樓 330106 研討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游鑑明(中研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佈資訊為準。
與談人:許慧琦(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6122
【演講】彭仁郁:政治暴力創傷與轉型正義:療癒是否可能?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7日(週日)14:00-16:00
地點: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_C-Hub成大創意基地三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主講人: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防疫須知★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防治,本次講座僅開放成大校內教職員工及學生參加,不便之處,敬請見諒。對此主題感興趣的朋友,歡迎追蹤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臺灣學」網頁(https://tsncku.com.tw/)閱聽講座記錄。
※與會者請提前20分鐘至會場,入場務必配合:
1.全程配戴醫療用口罩(自備)
2.手部酒精消毒
3.量測體溫,額溫≧37.5度者禁止入內
報名連結|https://activity.ncku.edu.tw/index.php?c=apply&no=9579
※本講座為成大通識認證講座
系統號:
A-016149
【演講】簡文志:臺灣飲食文學的文化屬性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8日(週一)13:30-15:30
地點:
佛光大學雲起樓320教室(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主辦單位: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
主講人:
簡文志(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系主任)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佈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148
【演講】黃克武:過渡時代的脈動:清末民初思想發展之軌跡
標題:
【演講】黃克武:過渡時代的脈動:清末民初思想發展之軌跡
時間:
2020年6月9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413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017
【演講】阿潑:災難過後的現場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10日(週三)14:00-15: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阿潑(黃奕瀠)(字工作者、資深記者)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阿潑以旅行者、志工與記者的身分,進入災難過後的現場,書寫了軸幅跨越東亞、二十一世紀初最為世人熟知的三大天災──南亞大海嘯、四川大地震、三一一海嘯──其災後重建的難處、倖存者們的故事,以及最重要的探究「改變」與「信仰/信念」之間的關係。她將闡述不同的身分,如何框限了不同的視角,產生不同的災難面貌。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6月7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人數:以50人為上限,須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6月8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6月8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16094
【演講】黃進興:再現穿梭異文化空間的人物:以梁啟超、王國維、傅斯年為例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10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視聽室330111(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黃進興(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042
【演講】連玲玲:服務帝國也服務社區:上海的英國婦女協會,1921-1941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11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連玲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評論人: 顏杏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6129
【演講】曾守正、陳英傑、廖棟樑:「比興」、「詩史」與「神韻」:臺灣中國古典文論觀念史研究(1949迄今)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11日(週四)14:20-17:20
地點:
清華大學人社院C501(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文論研究中心
主講人:
曾守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陳英傑(政治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廖棟樑(政治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138
【演講】柯志明: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治理與抵抗的在地實作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12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
主講人:
柯志明(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主持人: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備註:為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錄取人數以30人為上限,主辦單位審核通過方得參加,並寄發email通知,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2.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未戴口罩者請勿入場。
3.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4.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感冒、發燒者,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系統號:
A-016108
【演講】郭佩宜:發現南島,看見台灣?:博物館的南島轉向與想像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15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郭佩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請注意: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週一演講將限制參與人數,請預先報名(至6/12或額滿為止)。參與者請配合本所防疫措施:進入本所請使用酒精消毒雙手、配合量測體溫、於門口報到參與會議、自備口罩全程配戴,若無配戴口罩者及額溫溫度≧37.5度者,謝絕進入會議室。演講日期前三週內自國外返台者、同住者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對象者,強烈建議請勿報名參與。
系統號:
A-016093
【演講】黃韋豪:從美中貿易戰檢證威權國家對經濟新聞的操作
標題:
時間:
2020年6月18日(週四)14:00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五樓會議室A(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
主講人:
黃韋豪(中央研究院政治所博士後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演講實際舉辦與否,及日期變更等事宜,以主辦單位官網最新公布資訊為準。
系統號:
A-016128
【演講】方令光:筆墨見真章──故宮書法導賞
標題:
【演講】方令光:筆墨見真章──故宮書法導賞
時間:
2020年6月21日(週日)14:00~17:00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第一展覽區204、206(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古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者研習會
主講人:
方令光(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聯絡人:
報名信箱:earlychinaseminar@gmail.com
系統號:
A-016224
【研習營】2020明清時期臺灣與東亞地區研習營
標題:
時間:
2020年9月4至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R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合作
內容簡介:
一、學員資格:
以臺灣史研究或明清研究為課題之海內外各大專院校的碩、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
二、錄取名額:40名,另備取5名。
三、報名資訊:
1.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7月12日。
2. 報名流程:
(1)「2020明清時期臺灣與東亞地區研習營」報名簡章及報名表,於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網站公告。
(2)一律採電子郵件報名,請自行於研習營網站下載報名表。
(3)於報名截止日前,同時繳交以明清研究或臺灣史為主題之研究計畫/論文大綱電子檔乙份,以不超過5頁A4長度為限,始完成報名程序。
(4)主辦單位依據審查結果,決定錄取名單。錄、備取名單預定於2020年7月31日,公布於研習營網站最新消息,並E-mail通知錄、備取學員。未錄取者恕不另行通知。
(5)3月29日前已報名者,保留權益,無須重複報名。
四、研習費用:
1. 交通費:往來交通費由學員自行負擔。
2. 餐食:本會負責研習期間的中餐(9/4-5)及晚餐(9/4)。
3. 住宿:本會負擔大台北地區以外學員之住宿(9/3入住,9/5退房);有特殊需求專案辦理。
系統號:
A-016019
【研習營】2020年第17屆人類學營《人.性──當代性別議題與人類學》
標題:
時間:
2020年8月25日至28日(週二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性別議題一直具有相當複雜的面貌,尤其在加速社會的現代性情境,城鄉區隔、移動遷徙、全球資本流動以及網際網路無線連結的當代社會情境中,更隨著不同文化脈絡及社會結構的鑲嵌,其多元性與變化性更甚以往。據此,本次營隊邀請相關領域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近代性別議題與人類學之相互遭遇、辯詰及對話,並深入性別認同、性別政治與同志運動、國家形構之間的關聯,非常規性別主體的打造、論述及體現,同性戀正典化,族群與性別的交織與互動等各項主題。營隊研習之內容將環繞「人.性」於社會體系、實踐與象徵符號與資源的各個面向展開其探討,並且反思相關現象與理論的限制,進而思考新的可能性與研究取徑。
課程主題
酷兒與人類學交會:跨國文化政治與當代台灣女同志認同範疇形塑(胡郁盈,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疾病的情感延展:偏執的傳染性與新冠病毒的酷兒修復閱讀(劉文,University at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題目待定(賴婉琪,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族群與性別交織歧視下原住民同志之處境(Ciwang Teyra∣,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行動場域田野探究:以研究作為行動的基礎(瑪達拉.達努巴克∣高雄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泰國的多元性/別(林育生,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助研究員)
進入當代中國大陸「妖」的田野(林純德,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清真化妝品的科學、神學與深層新自由主義(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字詞分析在性別議題研究之應用(林瑋芳,中原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社會作為一種處方—同志諮詢門診內外的治與不治(徐志雲,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臺大醫院精神科同志諮詢門診主治醫師)
陰莖獨白(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報名方式
2020年5月15日8:00至6月21日23:00止,開放網路報名頁面 。敬請於時間內連結至報名頁面填遞報名表單,恕不接受其他報名方式。
系統號:
A-016035
【資料庫】臺灣溫泉主題典藏
標題: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內容簡介:
「臺灣溫泉主題典藏」為本校地質系校友、曾任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科長的陳柏淳博士,生前所蒐藏之珍貴的臺灣溫泉文史資料,由家屬同意與本館合作數位化,豐富本館數位典藏,並提供使用者學術利用。
陳柏淳博士因工作所需,長途跋涉尋訪山林間的野溪溫泉,蒐集臺灣各處溫泉資料,不但進行各溫泉地過往歷史文獻的蒐集,更旁徵博引、擷古採今,將研究成果配合照片和史料圖檔,寫作「生活多寶格」(部落格)分享給同好。其後,將十年來針對臺灣45處溫泉地歷史和泉水狀況,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成果,發表於2015年出版的《台灣秘境溫泉:跨越山林野溪、漫步古道小徑,45條泡湯路線完全探索泉》一書。
「臺灣溫泉主題典藏」資料庫中每件典藏的內容摘要,多參考自以上陳柏淳博士之著作,收錄資料類型豐富多元,包涵臺灣溫泉區相關之繪葉書(明信片)、黑白照片、郵票、摺頁、圖書,及溫泉飯店所發行的歌本等,是臺灣溫泉產業研究的一手資料,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本則消息文字來源為臺灣大學圖書館官網
系統號:
A-016101
【展覽】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標題:
【展覽】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時間:
2020年4月3日至11月29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公益財團法人佐藤春夫紀念會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西元1920年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來臺旅行數月,並以臺南等地為背景留下多部作品。為紀念這趟難得的臺日文學之遇,本館將與日本佐藤春夫紀念館合作展覽,向世人介紹其臺灣系列作品,並呈現百年來不斷衍生的創作面貌。
系統號:
A-015964
【展覽】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標題:
時間:
2018年5月25日至2020年8月1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3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謂所著《天香傳》,為中國最早針對沉香所做之專著。「茄楠」是明代開始視為最高等級的沉香。沉香的形成是由瑞香科樹木經過刀傷、蟲蛀或細菌感染傷口所分泌的樹脂,經過長時間結節而成,即所謂「結香」。主要出產於兩廣、海南、越南與其他東南亞地區。因為特殊的結香方式,成為或蜜香或乳香,既醇厚又清涼的幽遠香味。自古以來,為世人所重,在生活、宗教、醫學都被妥善使用,發展出獨特鑑賞方式、隨身香佩及薰燃器具,成為奢華尊貴又帶有士人風雅的香玩文化。將展覽取名為「天香茄楠」,期待觀者除欣賞工藝製作之美外,更能探尋如天香般令人難忘的香味。
展覽分成兩部分,一是「香之道」,通過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宮廷茄楠沉香,看過去的日子裡,稀有的沉香是如何被珍藏、穿戴及薰燃品玩,故分為「收藏陳設」、「隨身佩飾」、「品香香具」三個單元,以了解古人是如何使用這種價比金高的香中鑽石,讓生活更有味道。二為「香之味」,看今日除收藏、佩戴外,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復興了品香文化。以品香為主,發展出完整的香席器用,藉由展出「香具藝術」與「品香空間」二單元,讓這些優秀的創作來說明現代人如何玩香,同時傳遞著屬於現代人生活的美感。
在沉香越來越稀少的今日,透過展覽,看當時宮廷如何將最上乘的沉香,奢侈的做成各種精美的香玩器。也經由台灣在地的本土創作,將生活美學淬煉在玩香的器具。
系統號:
A-015965
【展覽】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
標題:
時間:
2020年4月8日至7月5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12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應該如何向觀眾介紹一幅畫,是博物館策展人一直不斷思考的問題。在展品旁邊擺放說明文字,是替繪畫「代言」,最常選擇的方式。假如,根本沒有說明卡片,我們是否會更專心地欣賞作品?觀眾最需要的,究竟會是什麼樣的說明文字呢?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十年來,為書畫作品準備的說明卡片,無論在尺寸、材質、顏色、位置、用詞、內容、翻譯等方面,都曾經隨著不同時期和展覽,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改變。本次展覽,特別以說明卡片做為探索主題,精選出七件倪瓚(1301-1374)和具有倪瓚風格的繪畫,用這些跨越元、明、清三代,乍看之下相似度很高的作品,來搭配展示不同年份所使用的卡片。包括只標示名稱,到長達數百字中英文介紹的版本,還有用毛筆書寫的直書款,以及用印刷字型排列的橫書款。觀眾一方面可以比較不同作品與說明卡片組合的效果和差異,另方面也可重溫過去站在展櫃前的觀賞體驗。
在回顧說明卡片發展歷史的同時,這個展覽將會透過問卷調查,實地了解觀眾對於卡片樣式、字體大小和敘述方式的喜好度。希望分析各個年齡層、職業別與不同國家的族群需求,能夠優化未來說明卡片的設計與內容,讓故宮以更好的「話畫」方式來服務觀眾。
系統號:
A-015966
【展覽】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
標題:
時間:
2019年10月9日至2020年6月14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103特展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謝先生,Tel: 07-5312560#233
內容簡介:
1980年代,臺灣經典建築圖書資料保存聲浪捲起,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動「二次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數位化計畫」,迄今已有豐碩成果,繼臺北展出後移師高雄,展出陳仁和代表作,與民衆一同走入建築師的生命歷程,回顧他在臺灣現代建築發展過程中,屬於臺灣人在建築時間道路上的實踐精神與軌跡。
系統號:
A-015967
【展覽】石光足跡:臺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標題:
時間:
2019年12月18日至2020年8月30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二樓歷史教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黃小姐,Tel: 07-5312560#208
內容簡介:
臺灣近代水泥工業的發展,以淺野水泥為開端,壽山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讓這塊土地與水泥產業有緊密的關係,一直持續到戰後的台灣水泥公司,百年的歲月時光,直到政府停止西部礦區的採礦權,臺灣最早的水泥廠,就此告一段落。
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的停採,是另一個歷史延續的起點。細數後續的發展,2011年在地方團體及政府單位的努力下,成立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台灣水泥公司提供土地建設柴山滯洪公園,緩解地方淹水問題;鼓山崎腳遺址的挖掘,重現先人的遺跡;石灰窯及紅磚倉庫的保存,延續水泥產業的記憶。水泥盛世後的蛻變,讓這塊土地以自然及文化的韻味重現,資源開發與環境及文化的關係是否有更多的可能?
系統號:
A-015968
【展覽】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
標題:
時間:
2020年1月15日至12月31日
地點: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縣史館大廳(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九路146號)
主辦單位:
新竹縣政府、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新竹縣議會
內容簡介:
縣史館年度特展「行烏跍-新竹地區煤礦特展」,於2020年1月15日盛大開展,展期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本檔展覽透過新竹縣煤礦史的重新梳理,帶領鄉親走入新竹的礦場記憶及礦工的生命故事,一同來了解新竹的煤礦輝煌史。
煤礦是臺灣現代化工業的基礎,新竹縣沿山地區從北到南,從關西、尖石、橫山、竹東、五峰、北埔、峨眉等鄉鎮,再延伸到苗栗的南庄,從日本時期到光復後都曾設有礦場,如龍臺煤礦、新竹煤礦及建豐煤礦等,不只帶給地方工作機會與經濟改善,也留下了集體生活記憶、時代故事及內灣線鐵路,新竹縣身為全臺第二大煤礦大縣,礦業文化更應及時保存與記錄。本檔展覽於策展過程中經由老礦工們的牽線,接觸許多相關礦場從業人員與在地協會,老礦工們更是熱情提供家中封存已久的圖稿、書冊與器具進行展示,如郭仁禮、呂清智、周政男、甘嘉亮、林政宏、溫天火、范振燿及周秋蓉等人,在「新竹礦工人物誌」中可以看到、聽到與讀到這群老礦工們重新回憶著地底生活,同時更感謝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及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商借部分展品,讓本檔展示得以更加精采。
展場規劃是從臺灣煤礦業整體發展,逐步聚焦到新竹地區煤礦分佈與聚落故事,更以一封簡短的求職信,回首臺灣煤礦業走入歷史下的礦工心境,將礦工的真情故事帶入縣史館。本展四大展區分別為「煤與礦業知識」、「礦坑環境與安全」、「新竹地區煤礦」以及「新竹礦工人物誌」,除了透過文字認識臺灣與新竹地區煤礦業,更以實體文物以及手繪漫畫方式,讓民眾走進礦工的生活,展區更由擔任策展顧問的新竹文史工作者,也是曾擔任礦場保安督察員的周政男老師,勞心勞力的建置模擬坑道以還原當時工作環境。
此外為了讓民眾近身感受煤礦車,一走進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出借的礦車,礦車背後那偌大的礦工身影也震撼著我們。談及新竹地區的煤礦聚落,居住在此的老礦工大多為客家人,在策展顧問周政男老師與另一策展顧問影像工作者古少騏老師協助下,本展也以客家母語訪談影片,讓老礦工得以表達自己的生命故事,展版中部分文案更同時以客語並呈,如同縣內文史工作者古少騏老師長期深耕縣內煤礦文化及礦工生命史的保存工作,在礦工用客語形容礦坑的工作與生活中,琢磨採集出「睡炭」、「拖籠空」及「行烏跍」等獨特客語用詞,生動的傳達礦場的環境和工作的狀態,有顏色、動作、有聲音、更有故事。
系統號:
A-015969
【展覽】心內的所在 / 郭雪湖望鄉特展
標題:
時間:
2020年3月21日至7月5日
地點:
臺南市美術館2館(臺南市中西區南門路37號)
主辦單位:
臺南市美術館
內容簡介:
「心內的所在 / 郭雪湖望鄉特展」是臺南市美術館為建構臺灣美術史所規畫的系列展覽之一。起點是從郭松年先生新近為其父郭雪湖所出版回憶錄「望鄉」一書開始發想,聚焦於探究郭雪湖多年於海內、外深耕累積的多元性及國際化觀點,並從一個旅人的創作視角,回望故鄉所在的內心歷程。過程中關注於藝術家行走於臺灣、日本、美國、中國等幾個國度與城市之間的深刻對話。特別是青年時期的臺北大稻埕、壯年時期的臺南府城的作品,更是此次展覽的重點。晚年生活在異鄉的郭雪湖,依然掛念童年時期大稻埕的黃金歲月,於舊金山的望海山莊一探窗外,誤認舊金山成了老家的觀音山。此時藝術家對故鄉的回望及思念,喚起觀眾一窺當年郭雪湖所經歷的歷史現場。
臺南市美術館作為21世紀臺灣第一座深耕在地的國際級美術館,位於具有400年以上文化瑰寶的歷史古都,對於郭雪湖在故鄉臺灣城市中的創作旅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據點,也因此作品中呈現了許多臺南古蹟的風景繪畫。相比過去郭雪湖回顧展中所呈現,本次更聚焦在藝術家個人濃烈的故鄉情懷,以及人文風景繪畫的特殊觀點,在其走訪城市寫生的記憶中,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研究重點,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根源。
本展展間中分區展示郭雪湖手稿、繪畫原作、文獻資料,以及邀請VR、AR、動畫團隊製作數位科技作品,讓觀眾親身體驗20世紀初的郭雪湖畫室、大稻埕南街、圓山附近、城隍廟、觀音山、淡水河、基隆河交界、以及臺南府城諸多風土民情、美國舊金山晚年住居附近所見,這個展覽嘗試以多元展示手法,探索郭雪湖內心的真實「所在」,儘可能重建當年的歷史現場。透過作品真跡與影像數位動畫間的相互搭配展示,為不同世代的觀眾群,創造別具意義的互動閱覽途徑,善用歷史記憶將是建立更美好未來的重要憑藉,而更為重要的,則是我們當下對於過往文化資產及前人創作能量的重新理解。
系統號:
A-015970
【展覽】盛放南國:台灣美術院十週年院士大展
標題:
時間:
2020年4月2日至7月19日
地點:
臺南市美術館2館3樓K/L/M/N展覽室(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南市美術館
內容簡介:
台灣美術院成立至今屆滿十週年,十年的耕耘與積澱,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美術創作實踐與學術研究團隊之一。成員主要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畢業,持續從事藝術創作或學術研究卓有成就,並由院會合議通過正式邀請者。在歷任院長、副院長帶領與院士的積極參與下,十年來除於國內的不斷展出與陸續舉辦的學術研討、座談會外,並推展至中國大陸北京、廣州,日本東京、沖繩,澳洲坎培拉、韓國首爾、及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地。累積涵蘊榮光厚藏,祈願十年磨礪一劍,一直試煉精進不懈持續向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創立於1947年,1950年開始有第一屆的畢業生,創系六十週年(2007)時,首批六十件委託專業修復的美術系歷屆畢業留校作品,假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台灣美術種子」展覽,與會的原始創作者真是興奮莫名百感交集,然而此批藏品的重要意義,恐怕還更在於對台灣美術發展軌跡所留下的歷史見證,這當中很多後來在台灣藝壇曾經活躍一時的代表性畫家寫下了歷史,成為建構台灣美術發展史,一份無可取代的珍貴史料。
緣於此,2010年元旦由臺灣美術學界與畫壇深具聲望之台師大美術系資深前輩王秀雄、廖修平、傅申、何懷碩、江明賢、黃光男等教授共同發起創立「台灣美術院」。冀望能藉此加強從事美術創作與理論研究、促進產學官合作、拓展國際與兩岸藝術交流及資源共享、推動並提昇臺灣美術發展。
台灣美術院首次院士大展《傳承與開創》於2010年在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行,2020年1月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舉行《台灣美術院十週年院士大展》,為成員們豐碩的成果做一次回顧與前瞻的探討。展出期間反應熱烈、深受好評,因此當臺南市美術館潘(示番)館長盛意邀請,本院成員便欣然答應將這批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成果,分享予南臺灣的藝術愛好者。本展預計於4月2日起在臺南市美術館2館展出,南美館董事長黃光男作為臺灣美術院院士,特為此題名「盛放南國」四字,作為此展覽在南美館展出的主題。
本展於南國盛放,除了為南臺灣的觀眾帶來成員們嘔心瀝血的作品外,也希望能夠促進南北文化藝術界的交流,讓自臺北南下的台灣美術院藝術家和學者,與在南方的藝術家進行交流,藉由相互切磋觀摩,一起為促進臺灣美術的發展奉獻心力。
系統號:
A-015972
【展覽】走讀礦山--翻閱採金之路
標題:
時間:
即日起至2020年7月26日
地點: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煉金樓1樓特展室、金水特展室(新北市瑞芳區金光路8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4962800分機2862
內容簡介:
水金九礦業遺址在臺灣採金史上位居要津,其礦業發展與產業環境型塑了獨一無二的「採金之路」。這條採金之路,自基隆河七堵段開始,沿著瑞芳大粗坑、小粗坑、九份、金瓜石、水湳洞至基隆八尺門港口,形成完整的礦業發展脈絡。
近年各國文化資產保存與推廣經常運用文化路徑(cultural route)的觀點,文化路徑是指文化活動發生過程中所行經之處與周邊環境,藉由有形或無形文化遺產反映文化互動,可以是既有路線或串連單一遺產遺跡形成網絡。為能彰顯「採金之路」文化遺產的整體價值,本次展覽援引相關概念,規劃認識採金之路、展示礦山記憶圖文、走讀礦山建議路線等單元,期望促成脈絡化的礦業文化體驗。
本次展覽藉由地方創作者的插畫及散文作品,透過26個主題介紹「採金之路」上已消逝的生活故事和記憶場景,期望提供探索採金之路的不同視角。
系統號:
A-015987
【展覽】再繪蒙藏--臺灣美術教授聯展2.0
標題:
時間:
即日起至2020年6月23日
地點:
文化部蒙藏文化館(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8巷3號)
主辦單位: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聯絡人:
張秘書,Tel: (02)2341-1105
內容簡介:
由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辦的「再繪蒙藏-臺灣美術教授聯展2.0」即日起於蒙藏文化館展出。本展涵蓋了臺灣不同時代21位藝術家共48件作品,展現臺灣當代多元活潑的創作能量。
本展緣於十餘年前公部門邀請國內大專院校美術系所老師參與「臺灣心.蒙藏情」活動,藉實地探訪蒙藏特殊的自然人文風貌,激發創作靈感,透過彩筆將蒙藏之美盡情揮灑,本次活動再續前緣,並以聯展方式,展現臺灣多年來不斷變異與發展的藝術現況。
此次「再繪蒙藏-臺灣美術教授聯展2.0」活動,特由當時參與活動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郭博州院長策展,邀請當年同行夥伴,包括陳銀輝、楊淑貞、梁丹卉、蘇憲法、黃進龍、莊明中、洪孟芬、鄭淑姿、蕭慶元、侯立仁、謝宏達、呂坤和、許自貴、羅平和、黃庭超、譚國智、林金標、曾俊義、鄧仁川、陳裕發等藝術家參展。作品中,或結合思想行為、生活經驗來創作,或以複合媒材的方式來混搭應用,件件充滿精緻巧思。喜愛蒙藏文化藝術的朋友們,可先透過影片瞭解本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feCl9V3r0)。
本展展期至6月23日,期間將舉辦三場專題演講,歡迎線上報名(https://event.culture.tw/MOC),一同體驗蒙藏迷人的自然人文風情,也觀察到臺灣深刻的文化底蘊,呼應當代文化思潮的精神:人文需要多元的視角來透視,生命的省思更要藉由多樣的藝術而呢喃。
系統號:
A-015989
【展覽】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標題:
時間:
2020年5月30日至8月3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檔案,不僅是政府部門遂行職能所形成的文書紀錄,更是考察國家政務推動與法規制定過程的重要參考依據。由於檔案具有參考稽核價值,因此自先秦始,各代政府莫不著手建立完善的國家檔案保管制度。據《史記》載述,西周成王已下令將政府重要檔案藏於金匱,可見中國的檔案保存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此一作法歷代相沿不替,為後世留下豐富的史料文獻。
政府檔案具高度機密性,外界不易接觸。本院所藏清代檔案文獻,包含政府部門公務往來的各式文書、官員履歷傳記,以及官方編纂的歷朝實錄、起居註冊、聖訓、會典等。由於事涉國家大政,此等檔案典籍皆經清政府審慎封固保存。滿族入主中原,檔案管理與保存承襲前朝舊制;對於登記、謄抄、繕修、核對、歸檔等項,皆以明文規定。例如職掌全國高度機密政務的軍機處,所經辦處理的檔案簿冊數量浩繁,而檔冊因長期翻閱,多易損壞,是以每曆數年必須重新繕修,以備闕失,可見清政府對國家檔案管理、維護與保存的謹慎態度。
本展覽以「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為題,將以往深藏大內的官書詔令、檔案奏摺、名臣傳記、檔冊輿圖等珍貴史料公諸於世,使觀眾對清代文書發展與面貌有更深入的認識,亦得從中瞭解大清王朝的政治祕辛、君臣關係、政經文化與朝代興衰。此外,臺灣位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其地方政務與民瘼輿情素為清政府所重,因而留下許多官方文獻、奏摺輿圖、地方志書史料。本院因之規劃專區,精選展件,方便民眾藉由人、地、事、物的觀照,見證清代兩百餘年間對斯土斯民的關注。
系統號:
A-015999
【展覽】臺灣歷史上的選舉
標題:
時間:
2020年5月20日開展
地點:
國史館臺北館區1樓東側(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Tel: 02-2316-1064
內容簡介:
以典藏國家史料和歷任總統文物聞名的國史館,繼去(2019)年12月21、22日舉辦「臺灣歷史上的選舉」學術討論會之後,經細心規畫與布置,最近臺北館區1樓東側的展示內容業已完成更新,展題亦名為「臺灣歷史上的選舉」,主要是呈現1935年臺灣歷史上第一場選舉至2008年第二次政黨論替,跨越70年以上,人民爭取參政權的歷程。內容不只在說明臺灣選舉制度的遞變,更在彰顯人民追尋平等自由、實現主權在民的精神。
整個展示共有「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戒嚴時期」和「民主化時期」三大區塊,分別介紹每個歷史階段重要的選舉現象和臺灣政治發展的關係。展示材料有館藏的國家檔案、歷史照片和文物,也有來自國家電影中心的影片和民間蒐藏家的珍藏品;而展覽手法除了一般的解說看板、統計圖表和展示櫃等裝置,運用燈光與色彩的巧思,也包含多媒體語音、數位相框、視聽空間的規劃,還有數種「選舉歷程遊戲」帶領觀眾體驗「競選」與「投票」的各種民主儀式。
本館期望國人同胞得以從展示中體會,對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才是選舉制度改進的動力,也能領略當代國家型塑的歷史路徑。本主題展覽自2020年5月20日起開放,參觀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6時30分,更歡迎團體預約參觀。
系統號:
A-016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