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多元宗教與符號媒介

多元宗教與符號媒介

標題:

多元宗教與符號媒介

時間:

2020年3月19至20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新館3樓2319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聯絡人:

陶曉萱,Tel: 2652-3324,E-mail: hsiaotao@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3月19日
9:20-11:00
主持人:張珣
神明、物與儀式:宗教活動中的物感與符碼流動(齊偉先)
評論人:林敬智
民間信仰中的神像:靈力經濟與符號意識形態(陳緯華)
評論人:劉璧榛

11:10-12:00
主持人:王舒俐
民間信仰中的金紙與香:從723宮廟上凱道看「官」/「民」意識形態的衝突與妥協(林敬智)
評論人:陳緯華

13:30-15:10
主持人:何翠萍
神明降駐的證明:以四川《廣成儀制》皇旛系列科儀為例(蔣馥蓁)
評論人:葉春榮
一個皇帝、三種宗教:從乾隆畫像談清帝國的多元宗教治理(王廷宇)
評論人:張昆晟

15:30-17:00
主持人:余安邦
性別的象徵實踐:噶瑪蘭族的女巫師(mtiu)現象與「靈」病(劉璧榛)
評論人:黃淑莉
化「身」成「聖」:藏佛蓮花生信仰中的化身與權威(張昆晟)
評論人:林育生

3月20日
9:20-11:00
主持人:陳文德
起源、語言與裝飾:泰國一貫道信仰符號的再創造(林育生)
評論人:齊偉先
文革基督教的物質實踐與文化連續性問題(高晨揚)
評論人:金牛鎮

11:10-12:00
主持人:黃約伯
物與媒介:歸仁與左鎮教會的研究(葉春榮、黃柳腕)
評論人:高晨揚

13:30-15:10
現代性與民族宗教遺產:新疆民族語言與文字意識形態(金牛鎮)
評論人:王廷宇
以「規範」之名:苗族文字改革與基督教的倫理衝突(黃淑莉)
評論人:蔣馥蓁

15:30-17:00
綜合討論:林瑋嬪、丁仁傑

系統號:

C-015626

2020「中山青年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中山青年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5月8日(週五)

地點:

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505號)

主辦單位:

國立國父紀念館

聯絡人:

鍾文博副研究員,Tel: 02-27588008#526

內容簡介:

※因肺炎疫情,本研討會已順延至5月8日舉辦。

論文投稿人資格
投稿人資格為年齡50歲(含)以下全國大專院校之國家發展、歷史、政治、社會、經濟、教育與文化等相關領域之博碩士班研究生或青年人士,二者之一皆可。

論文獎勵措施
本次研討會擇優徵集12篇論文,論文發表人將可獲得本館頒發中英文式發表證明書1張、論文稿酬新臺幣1萬元整。另本館未來將適時擇優1至2名,提供獲選者出國發表論文或海外見習之機會。

研討會主題與子題
一、研討會主題:孫學與當代臺灣發展
二、研討會子題:
(一)孫中山的思想及行誼
(二)國家發展理論與實踐
(三)民國歷史與人物研究
(四)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
(五)文化平權與公平正義
(六)兩岸關係與大陸研究

論文徵選說明
一、時程表
全文截稿期限:109.3.12日(星期四)
二、審查方式論文摘要截稿日期為108年12月31日,中文論文摘要以2000字為度,包括研究動機或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以及預期研究成果或貢獻等。論文摘要審查公告日期為109年1月20日。
(一)初審:研究典藏組將先針對所投稿之論文摘要與作者進行資格審查。
(二)複審:邀請外聘學者專家3人,共同審查投稿論文的研究主題與學術價值等貢獻,並於109年1月20日當天公告錄取名單於本館官網。
玖、投稿資訊
一、本次研討會主要資訊請持續留意本館官網裡的《最新消息》,網址為:https://www.yatsen.gov.tw。
二、論文全文截稿期限為109年3月12日,投稿內容以中文為主,亦可以其他外國語文字發表,但必須附上中文翻譯乙份。全文繳交時論文字數以超過一萬二千字到二萬字之間為原則。如因字數不符或延遲繳交等情形,而影響研討
會作業進行,則取消參加資格。一切責任由發表人自行負責,概與本館無涉。
三、獲錄取之論文發表人於研討會當日需填具本館授權書,本授權書僅為非專屬性之授權,論文作者仍擁有完整著作權。
四、獲錄取論文之稿酬新臺幣壹萬元整,於研討會當天填具論文授權書時併同簽領。
五、本研討會活動如遇天然災害或不可抗力之因素,主辦單位得保留延期或取消會議之權利;另本活動若有任何變更或公告事項,將於本館官網公告,不再另行通知。
六、本研討會活動聯絡電話:國立國父紀念館研究典藏組鍾文博副研究員02-27588008轉526。

系統號:

C-015615

臺灣文學之古典與現代新義涵學術研討會

標題:

臺灣文學之古典與現代新義涵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5月16日(週六)

地點:

南華大學雲水居國際會議廳(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主辦單位:

南華大學文學系、南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中心

聯絡人:

王小姐,Tel: 05-2721001#2131;E-mail: siaoya@nhu.edu.tw

內容簡介:

「臺灣文學之古典與現代新意涵學術研討會」是由南華大學文學系暨研究所主辦。本系創立於1997年,創立之初即以中國古典與現代文學的研究為基礎,並融攝中西文學理論為系所發展方向。為了符合發展方向與提供研究教學之能量,又成立「臺灣文學研究中心」與「敦煌學研究中心」,除了提供藏書與研究空間之外,也積極參與相關的學術活動。本次研討會即是文學系基於此條件與願景之下,結合「臺灣文學研究中心」而策劃。從2009年的「臺灣文學的心靈圖像學術研討會」到2015年的「臺灣文學中的生態與地景書寫學術研討會」,乃至於2017年的「臺灣文學中的全球化與在地化論述學術研討會」本系已主辦過三次與臺灣文學有關之學術研討會,會後經由嚴謹的審查制度,將會議論文刊登出版於本系《文學新鑰》學報,獲致豐碩的研究成果,可供本系師生與海內外學術同道共享。秉承此一良好傳統,本系再接再厲籌畫本次研討會,仍以臺灣文學為大範疇,討論「古典」與「現代」等兩個議題,兼具歷時性與共時性之結構視野。

歷時性與共時性乃是結構主義探討文學現象之概念,近幾年逐漸發展為人類學、文化研究與文學研究所共用之術語,伴隨著這一組術語而來之研究,除了能夠梳理歷史發展之繼承與演化外,還能夠針對當代展演加以詮釋,是以,援引這一組術語使其相對開展為「古典」與「現代」之範疇,除了可以分別釐析臺灣文學於此兩大視野下之景況外,更能從縱向與橫向之角度,探討文學與社會現實及其美學觀念之拉扯。從本次研討會所發表之論文題目,可以窺見古典詩學對於時代之反應,現代詩學與傳統詩學之差異,當代全球化經驗與過去農村意象之拉扯,乃至於傳統漢文化與現代多元文化之辨證,皆和古典與現代之脈絡有關。

本次研討會邀請的12位論文發表者,有來自北部的佛光大學、中部的彰化師範大學、台中文化局,南部的中正大學、南華大學、嘉義大學、高雄師範大學等;橫跨老、中、青三代之學者,學有專精,聚焦於大會之主題,依個別專長,提出獨到之見解。特約討論人也根據論文之議題,邀請相關領域之專家擔任,必然能對論文議題作出深刻的評析與回應。

相信在此次具有高度聚焦與專業的研討會中相互討論,辯難、切磋、交換心得,當可提昇文學之學術研究之水準,進而共享研究之成果。

1、 聯絡人﹕
(1) 高知遠(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
電話:05-2721001#56323
手機:0976-123-363
E-mail:yeuan914@nhu.edu.tw

(2) 王雅嫺(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
電話:05-2721001#2131傳真:05-2427146。
E-mail:siaoya@nhu.edu.tw

系統號:

C-015485

第13屆思維與創作暨第12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3屆思維與創作暨第12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5月22至23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南大學B401國際會議廳(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聯絡人:

楊小姐,Tel: 06-2133111#621

內容簡介:

研討方式
(ㄧ)大會主題論文發表與一般論文發表(皆公開徵稿)
(二)根據來稿分組進行論文發表

論文徵稿方式:公開徵求
(ㄧ)【思維與創作】
---文學之「思維與創作」相關學術研究。
---藝術之「思維與創作」相關學術研究。
---思想之「思維與創作」相關學術研究。
---宗教之「思維與創作」相關學術研究。
(二)【現代漢語問題】
---現代漢語在兩岸的演變(語音,語法,詞彙,語用)
---現代漢語在語言認知或語言文化差異、對比、教學等現象
---現代漢語的語言心理歷程,解讀,語用現象的考察與分析
---兩岸跨文化的溝通與理解,社會語言的應用與調查
---文獻上對於現代漢語應用與教學的探究
---有關現代漢語語言理論的發展、應用、與解析
---現代漢語在英語世代的衝擊、迴響、及因應
---對於「漢語作為全球語言」的願景、存疑、及因應方式
---現代漢語在海外的推廣、教材、教法方面的遠景
---兩岸現代漢語的交流與融合的策略

論文題目及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研討會論文發表資格名單公告日期: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
研討會發表論文全文截稿日期: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16:00
會後論文集截稿日期: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 16:00

注意事項:
(一)請填寫基本資料表及論文資料表。
(二)思維與創作論文投稿稿件由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學術委員會審查;現代漢語問題稿件由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進行審查。

投稿信箱及聯絡方式:
(一)思維與創作: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70005 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 2 段 33 號
TEL:06-2133111#621 楊小姐
E-mail:yms1202@mail.nutn.edu.tw

(二)現代漢語問題:
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
71005 台南市永康區南台街 1 號
E-mail:202005.conference@gmail.com 葉小姐

系統號:

C-015616

第一屆華語教學發展史國際研討會

標題:

第一屆華語教學發展史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20年6月5至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清華大學旺宏館(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清華校本部)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華語中心

聯絡人:

陳助理,E-mail: chtc2020@gmail.com

內容簡介:

對於非以中文為母語者之華語文教學自古即有,以往有關華語教學史的研究較著重於明清之前,非百年以上不稱為「史」,但是由於社會變遷快速,人事變動頻繁,在一個世代約三十年之前的往事已逐漸不為後進者所知,值得開始釐清、保存與研究,因此本研討會設定自古代到上個世紀末(1990 年代)之前為探究時期。因是分析歷史及探究往事,涉及史實者請以週延的資料為論證基礎,涉及人事者應以客觀的事實經驗為本,以避免失誤或偏頗。期藉此研討會而促使華語界能珍惜並及早保存華語教學的相關史料。

會議形式:專題演講、論文發表、座談討論
會議主題:華語教學的發展歷史與過往事蹟

研討內容:
一、各國或各地區的華語教學史研究
二、各地華語教學發展過程之分析探究
三、華語教學相關機構最初設置之經過與早期之發展狀況(1990s 之前)
四、資深華語教學專家與教師之早期教學經歷之口述歷史或現身說法
五、早期華語文教材之研究或其開發編寫過程之探究
六、華語國際傳播之發展歷史及其後續效應研究
七、華語教學之史料文獻之發現及探索
八、其它有關華語教學之過往歷史探究

※本研討會已公布論文發表名單,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C-015486

第十二屆國會學術研討會:新國會、新趨勢、新方法

標題:

第十二屆國會學術研討會:新國會、新趨勢、新方法

時間:

2020年6月13-1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國會研究中心

聯絡人:

張秘書,Tel: (02) 2881-9471#6261

內容簡介:

時序將邁入本世紀第三個十年,第十屆立法院也即將粉墨登場,在未來四年繼續做為台灣的民意之窗以及政黨政治的主舞台。可預期的是新立法院將有傳承也有新局,代表民意是立法部門恆久不變的使命,然而新民意所組成的新國會,將面對新的政治結構、政策議題和制度規則。在新院長的領導下,立法制度規則與討論過程都可能有另一番運作特徵,啟動更多可供研究觀察與討論的新議題。另一方面,更開放透明的立法紀錄和新科技方法的應用也能帶領我們看到不同的國會風貌。

本屆國會學術研討會主題訂為「新國會、新趨勢、新方法」,將持續以宏觀角度審視整體民主憲政制度之運作、行政立法部門之互動及其所衍生的諸多議題。在研究上,新的分析資料和技術也是理解國會政治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本次研討會誠摯號召相關的思考與討論,歡迎下列主題相關之論文投稿:

一、 國會研究新趨勢與新方法
二、 國會中的政黨
三、 行政與立法互動
四、 國會改革之立法過程
五、 國會與憲政改造
六、 青年參政
七、 問責與監督
八、 國會代表性
九、 民意與國會

誠摯盼望各界能踴躍參與,讓本研討會能有更豐富的思想激盪。投稿資訊如下:
摘要截止日期:已截止
接受發表通知日期:已截止
論文全文截止日期: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會議聯絡方式 :
聯絡秘書:張榮發 秘書
聯絡地址:11102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電子信箱:jungfa@scu.edu.tw
聯絡電話:(02) 2881-9471轉6261
傳真:(02) 2881-2437

系統號:

C-015578

2020佛教文學與經典詮釋 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20佛教文學與經典詮釋 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6月19-2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區演講廳 LT5、LT6(暫訂)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臺灣佛光大學人文學院、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內容簡介:

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不應只是案頭文獻而已,在經典、義理、文獻、語言等各個領域既有的豐富學術論著之外,更應重視漢譯佛典系統與中國文學、文化之間的關聯性,使佛教經典的內涵能為當代人心所應用。

星雲大師重視「人間佛教」,主張「佛法現代語文化」,為了使佛教文學與文化詮釋能符合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符應時代脈動與人心之需求,佛光山人間佛教系統下的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臺灣佛光大學人文學院、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等,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推動「佛教文學、文化與經典」的詮釋,為「人間佛教」學術開發更多元的意義。期待各界專家學者共襄盛舉,分享研究成果,惠施高見。

會議主題 「佛教文學與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議子題
1. 中國佛教文學相關議題
2. 中國佛教文化相關議題
3. 東亞佛教文學與文化相關議題
4. 漢譯佛典與文化詮釋相關議題
5. 佛光山「人間佛教」相關議題

*相關注意事項
(一) 報到及舉辦日期
  報到日期:2020年6月18日(四) (下午報到)
  舉辦日期:2020年6月19日(五)、6月20日(六)
  會議時間:6月19日:9:00~17:00;6月20日:9:00~16:00
  離會日期:2020年6月21日(日)
(二)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區演講廳 LT5、LT6 (暫訂)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區
(三) 回執
  請於 2020 年1月30日前提交回執 (請依照下文所附「回執」填寫)
(四) 論文
  請於 2020 年5月15日前,惠賜完整論文,供籌委會彙編論文集。
(五) 接待
  「回執.摘要」經審查通過,被正式接受邀請,並且提交完整論文者,將提供發表者往返經濟艙機票或高鐵車票、香港本地交通費以及食宿。
(六) 回執或論文請寄至
  (1) 陳建鍠主任:
    電郵:chchen@arts.cuhk.edu.hk
    電話:+852 39439956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 202 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1) 劉寶燕項目主任:
    電郵:indigolau@arts.cuhk.edu.hk
    電話:+852 39435938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 204 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1) 胡素華研究員:
    電郵:susanhu318@gmail.com
    電話:+886 936 122 901
    地址:臺灣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 160 號佛光大學人文學院

系統號:

C-015579

從《全臺詩》到全臺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從《全臺詩》到全臺詩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7月24-2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E-mail: taiwancpoem20@gmail.com

內容簡介:

「從《全臺詩》到全臺詩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全臺詩》是研究臺灣古典詩歌最為重要的總集,相關成果緣於施懿琳教授自2001年起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共同執行「《全臺詩》蒐集、整理、編輯與出版計畫」之累積所得。今逢計畫進入二十年期程而別具意義,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支持下,特委託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黃美娥教授籌辦國際學術研討會,據以回顧二十年之來時路,並以《全臺詩》為基礎,擴及臺澎金馬古典詩歌表現的探討,兼及教學、應用、推廣問題的關懷,乃至審視臺灣與亞洲漢詩的關係,思考從事比較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反省臺灣古典詩歌自身潛藏的臺灣性,或得與世界詩歌產生共振、共鳴的特質。會議將於2020年7月24-25日於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行,擬徵求以下子題論文:

1. 《全臺詩》研究
2. 《全臺詩》教學、推廣與應用
3. 臺灣古典詩歌發展史
4. 臺灣古典詩人作家論
5. 臺灣古典詩歌作品論
6. 臺灣古典詩學
7. 臺灣古典詩歌與現代詩的連結
8. 臺灣古典詩歌的臺灣性或世界性
9. 臺灣與亞洲漢詩的關係性或比較論
10.臺灣古典詩歌的數位人文研究
11. 其他相關議題

以上有意投稿者,敬請惠賜500字左右之中文摘要,附上個人職稱與聯絡方式,郵寄到以下信箱:taiwancpoem20@gmail.com 。來稿截止日期為2020年3月5日,經籌備委員會審查通過後,會另行通知,並說明後續與會事宜。

系統號:

C-015574

「第四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 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四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 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9月26至2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ntutwsprwl@gmail.com

內容簡介:

臺大臺文所自2014年以來,每隔兩年舉辦「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學術研討會,邀集國內外研究者發表討論,至2020年進入第四屆,將於9月26、27日於臺灣大學文學院舉行。本次特以「臺灣文學的斷裂與蔓生」為年度主題,冀能承接過往會議關於亞太區域與臺灣文學/文化的混雜、跨界、多元參照之討論基礎,繼之以新近理論趨勢與史料發掘所得,拓展與深化臺灣文學研究的關照面向。重由本土出發,更加辯證思考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議題的豐富思想內涵。

關於本次會議的關鍵詞有二,首為「斷裂」,這是參考臺大臺文所奠基者柯慶明教授所提出的論點。柯教授提出此一洞見,原本針對現代主義文學在戰後臺灣的美學表現,與西方現代主義論述之間的歧異而發,後更適用於思潮理論、文藝活動在臺灣不同時期的重複引進,以及不同地域的歷史經驗與再現方式之間的差異。「斷裂」不僅是多重政權治理所導致的臺灣歷史現象,更可以激發美學層次的思考。我們發現,在柯慶明教授對於「斷裂」的闡釋下,臺灣文學具有統合各種離散、漂泊、忘卻之經驗,以及涵攝諸如疏離、孤絕、遺棄之心境的豐沛能量。

至於「蔓生」,本指藤蔓植物攀附他物成長的態勢,在此則呼應文學與信仰慣習、律法體制、媒體科技及其他藝術創作之間的跨域性挪用、收編、併吞、共(寄)生、轉譯與變異。多元的互動關係指向文學豐饒且持續的生命力,即使閱讀習慣改變、實體印刷媒介消長,或政治審查介入增溫,也不因此而衰萎,反而往更為有彈性與韌性的方向發展而去。如此,「蔓生」不只是語義延異或根莖態勢,它更是一場場文學在各時期與社群中的生命歷史、直播與預演。

由此,本次大會期待藉由「蔓生」此一概念的加入,從文學史、思潮論述、記憶再現、知識轉譯、文化創生等面向,開啟對於「斷裂」及其接納、克服、超越之方法的想像,進而探索理論化「斷裂與蔓生」的可能性。異代世變、秩序崩解、文明動盪引發心境與價值的「斷裂」,同時激發「蔓生」能量,以潛隱、破壞、重編、再造等手段回應生命情境。是故,諸如風格典範的轉移、語言文字的混融、宗教與迷信的辯證、意象符號的重構、身體與慾望的發現、大眾讀者的興起等,這些既是切合現實關照的主題,也同樣能用「斷裂與蔓生」作為批評基準、審美情懷的討論起點,期待各界方家學友,共同開拓臺灣文學研究的學術境界。

撰稿方向
臺灣文學史新秩序的生成與重構
臺灣文學與人文學科
臺灣文學的翻譯與轉譯
臺灣文學與帝國視域
臺灣文學產業與媒介
臺灣文學的性別議題
臺灣文學與社會運動
其他相關議題

投稿須知
2020年2月29日(六)。公告錄取名單
2020年8月28日(五)。全文(5000字)截稿
大會提供國內交通費、論文發表費
相關問題請致信:ntutwsprwl@gmail.com

系統號:

C-015570

第13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3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0月16至17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臺灣語文學會、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聯絡人:

張純純,Tel: 03-5715131轉73601

內容簡介:

會議主題:臺灣語言研究、傳承與推廣
會議子題:
1.台灣語言的師資培育。
2.台灣語言的推廣策略。
3.台灣語言的多元發展與變異。
4.台灣語言的復振及相關語言政策。
5.台灣語言語音與音韻的結構分析。
6.台灣語言構詞及句法的理論探討。
7.台灣語言的書寫、應用與教學。
8.其他與台灣語言或台灣語言教學相關之議題。

會議重要時程:
1.審查結果通知:2020年03月31日
2.全文繳交日期:2020年08月31日


投稿注意事項:
1.投稿語言:台灣語言、英語。
2.與「會議主題、子題」相關的台灣語言及教學研究。
3.摘要篇幅以1頁A4紙為限。
4.採匿名審查,故請勿於摘要或檔案名稱上加註投稿者之身份。
5.每篇審查通過之論文至少有一位作者親自出席發表,每位作者至多投稿一篇單一作者,以及一篇共同作者。
6.請下載「投稿人資料表」,並將「論文題目與摘要」存為一式兩檔(WORD檔及PDF檔),以電子郵件寄至istlt2020@gmail.com。

聯絡資訊:
1.本次會議繳費事務由台灣語文學會秘書處全權處理,
如有繳費疑問請洽:contact.tlls@gmail.com
2.繳費事務以外之其他會務問題,請洽:istlt2020@gmail.com
3.聯絡單位:國立清華大學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聯絡地址:300新竹市東區南大路521號
​ 聯 絡 人:張純純 小姐
電話:03-5715131轉73601

系統號:

C-015569

「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

「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性別化的變遷:女性主義知識生產與跨國行動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20年10月28日至30日(週三至週五)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丹麥北歐亞洲研究中心、臺灣女性學學會

聯絡人:

Tel: (02)2314-7321;E-mail: ccswww@ncl.edu.tw

內容簡介:

論文摘要截止日期:2020年2月29日
一、會議時間:2020年10月28-30日(星期三至五)
二、會議地點: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三、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臺灣)、北歐亞洲研究中心(丹麥)
四、合辦單位:臺灣女性學學會(臺灣)
五、會議語言:英文
六、會議簡介:
本研討會著重於地方、地區、國家及跨國層次下女性主義轉型實踐的策略及複雜性。於一連串全球性的挑戰與危機,如經濟危機、生態浩劫、難民問題、高齡化社會,以及日益加劇的不平等與社會分化下,關於轉型過程中帶來可能性及限制的關鍵性參與,通過交織性觀點,從差異中造成影響,是重要且即時的。最重要的議題不僅是探討這些轉型如何成形,尚在探索其背後的驅動力又為何,以及女性主義運動如何在不同地緣政治現實的轉型中被定位,為了錨定這些問題意識,必須持續將女性主義學術界和行動參與雙方實踐關係動態納入討論。會議目標是在女性主義者學術討論和行動參與狀況進行時的數種模式中,挖掘其間複雜的權力關係。因此希望徵求各種與知識生產、行動主義、(跨)國女性主義行動、女性團結與性別論述轉型等專題相關稿件。

本場會議亟需匯聚關注社會動向之學者以及介入不平等、不公正與剝削交織處境的行動者。我們誠摯邀請耕耘於跨學科、多元方法論及多元知識傳統的性別研究學者,也歡迎在地方、地區、國家及跨國議題第一線的行動者發表相關研究或針對實踐領域引領專題討論。會議主要中心會放在中華-北歐地區,但也不排除其他區域,我們期待處理女性和女性主義者經驗與面對各種不同地緣政治環境挑戰的學者和工作者一同參與這次的會議。

七、會議子題:
(一) Bodies and Embodiments身體與身體化
(二) Gender and Care 性別與照顧
(三) Gender and Politics 性別與政治
(四) Gender and/in Media 性別與媒體
(五) Gender and/in Education 性別與教育
(六) Gender and Ableism 性別與健全中心主義
(七) Gender and/in Social Movements 性別與社會運動
(八) Gender, Medicine and Technology 性別、醫療與科技
(九) Gender, Economy, Work and Welfare 性別、經濟、工作與福利
(十) Intimacies, Forms and Affects 親密關係、形式及情感
(十一)States, Regions and Globalizations 國家、區域與全球化
(十二)Politics of Feminist Knowledge Production女性主義知識生產政治
(十三)Feminisms and/ in Histories and Literatures 女性主義、歷史與文學
(十四)Feminisms in Transi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變遷中的女性主義:理論與實踐
(十五)Migration Processes /Race/Gender/Class 遷移過程/種族/性別/階級
(十六)Gender, Arts and Institutions : Libraries and Museums 性別、藝術與機構:圖書館與博物館

八、徵稿方式:公開徵求論文(paper)、場次(Panel)及海報(poster),摘要請以英文撰寫,約300-500字左右。
(一)有意投稿者請於2020年2月29日前,將論文摘要上傳至https://reurl.cc/alrgRY 或e-mail至ccswww@ncl.edu.tw。
(二)論文摘要經籌備委員會審查,結果將於2020年4月30日以電子郵件通知,並公告於網頁。

九、聯絡方式
漢學研究中心學術交流組
電話:(02)2314-7321
傳真:(02)2371-2126
電子郵件:ccswww@ncl.edu.tw
地址:10001 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系統號:

C-01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