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事務

國圖朗讀夜聽見文學的聲音

國圖朗讀夜聽見文學的聲音

標題:

國圖朗讀夜聽見文學的聲音

內容簡介: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國家圖書館在節日的前夕,特別在向來寧靜的讀者閱覽區舉辦國圖朗讀夜活動,19日晚上,碰!樂團以絕美聲音詮釋〈菊花台〉、〈四時讀書樂〉,知名作家隱地、路寒袖、郝譽翔、廖志峰分別朗讀了自己的作品,建中紅樓詩社帶來現代詩,最後相聲瓦舍團長馮翊綱的〈短歌行〉讓現場氣氛凝結在慷慨激昂的最高點。朗讀夜活動短短1個小時,民眾沈浸在這別開生面的文學饗宴中直呼精彩。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表示,閱讀活動可以有千變萬化的方式,透過活動讓民眾可以更接近並深入文本的內容,不同的詮釋方式也可以讓民眾對文本內容有更多的感發。國圖一直嘗試以新的方式,創造民眾不同的閱讀體驗,希望可以帶領民眾領略閱讀的樂趣。

國圖朗讀夜活動以快閃理念設計,在刻意不區隔表演者與觀眾的原則下未搭設固定表演舞臺,朗讀者及演出團體同在閱覽區各個角落,透過燈光效果營造活動氣氛,帶給現場觀眾無違和的驚喜感與新鮮感。活動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文學河畔」節目主持人凌性傑先生的引介下,國圖朗讀夜活動正式展開。在讀者未能察覺之際,國內首支將古典詩詞巧妙融入現代阿卡貝拉的先鋒者「碰!樂團」,自3樓期刊室一隅悄悄出現,開場即為眾人帶來著名創作人方文山填詞的「菊花台」(此曲曾獲第18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元朝關漢卿作詞〈一枝花,不伏老〉以及元朝翁森的〈四時讀書樂〉等三首改編歌曲,當歌聲響起時,館內讀者們被優美的歌聲吸引同時,亦為雋永的文字感動,在文學與音樂完美結合的演出中,國圖閱覽區此刻不再沉寂向讀者展現閱讀的另一種風貌。

知名作家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先生接續為讀者朗讀其得意之作—《風雲舞山》的〈飄落〉、〈荸薺〉、〈閒雲〉等三首詩,以及〈文壇‧詩壇─一片青草地〉與〈五十年往事追憶錄〉兩則小品,在場讀者感受到高齡80餘歲隱地先生傳達出對文學寫作的真誠與堅持。在隱地先生之後,被譽為「重拾臺灣歌謠尊嚴的里程碑」的前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路寒袖老師,朗讀臺語詩〈消失的國度──詩寫大肚王〉,內文選自《盬份地帶文學》第71期,路老師的臺語詩細膩典雅且蘊含深刻的故鄉情感。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創作系教授,也是當代重要的小說家、散文家郝譽翔,自閱覽區樓梯緩緩走下優雅出場,朗讀選自《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中的一篇〈消失的屋頂〉,這是郝教授的自傳體散文作品,帶著全場聽眾回憶自己成長歷程。緊接著,燈光投射在被評為獨具慧眼的出版人,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先生身上,《秋刀魚的滋味》呈現出其與親人間真摯動人的情感。

誰說年輕人不懂文學之美,在全國新詩朗誦比賽、臺北市國語文競賽中均有優秀表現的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紅樓詩社同學,朗誦吳岱穎老師作品〈悼詞─給一個詩即將凋亡的時代〉,對臺北市詩歌朗誦比賽即將取消團體朗誦,表達將有詩之不存之慨嘆。

當讀者仍沉醉於詩詞聲學之美時,相聲瓦舍創辦人暨藝術總監馮翊綱先生,在眾人驚訝之目光中悄悄起身,朗誦〈卸不掉的奸白臉〉,包含魏晉曹操〈短歌行〉,氣氛慷慨激昂讓現場聽眾感受震撼,聽得入神。國圖朗讀夜活動,讓朗朗書聲迴盪於國圖廳堂之中,滋養每位讀者的心靈,留給讀者驚艷的閱讀文學體驗。

系統號:

O-013761

波蘭華沙大學副校長及東方研究院副院長一行三人參訪國圖

波蘭華沙大學副校長及東方研究院副院長一行三人參訪國圖

標題:

波蘭華沙大學副校長及東方研究院副院長一行三人參訪國圖

內容簡介:

波蘭華沙大學兩位副校長 Jolanta Choińska-Mika、Maciej Duszczyk與東方研究院副院長 Józef Pawłowsk,2019年4月25日於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交流接待科同仁的陪同下,來館拜會曾館長。來訪貴賓與曾館長不僅針對雙方圖書館之建築、館藏資源、寄存制度以及開放近用等面向議題進行交流及分享,曾館長亦向來訪貴賓介紹本館與臺灣漢學研究相關之專案,包含外籍學人來臺研究漢學獎助、臺灣漢學資源中心等資訊,以及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等相關內容。來訪貴賓皆對相關內容及資源具有高度興趣,亦表示企盼未來雙方能有多面向之合作機會。結束會晤後,本館同仁為來訪貴賓導覽本館各樓層相關服務設施、漢學研究中心閱覽室與善本書室。來訪貴賓對於本館典藏之豐富漢學相關資源表達高度肯定及讚賞,並對此留下深刻印象,亦期盼未來雙方得以有更多交流及互動之機會。

系統號:

O-013762

【徵才】中央研究院語言所誠徵編制內助研究員以上之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央研究院語言所誠徵編制內助研究員以上之研究人員

時間:

2019年5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徵才說明:
1.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誠徵編制內助研究員以上之研究人員,歡迎以真實語言議題為研究導向,從事數據分析、實驗研究或機器學習之語音學、語言習得或人類語言科技等領域之已獲博士學位的研究人才應徵。

2.主要工作為學術研究,不需授課。另須參與所內或院內之相關學術服務,資深者亦需參與指導年輕學者。

3.本院工作環境優良,有新進研究人員福利;本所亦將提供新進研究人員充裕之研究資源及相關經費,以利啟動研究工作。

4.申請程序:本次申請期間自即日起至2019年5月15日止,有意申請者請備妥申請函、中英文個人履歷、中英文學術著作目錄及近五年內代表著作(申請助研究員者須檢具博士論文)、中英文研究成果及未來五年研究計畫及三位推薦人姓名及聯絡方式,將上述文件PDF檔寄至ilsecretariat@sinica.edu.tw,並將紙本資料寄至
11529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林若望 所長收

系統號:

O-013656

【徵才】政治大學公開徵求中文系系主任候選人

標題:

【徵才】政治大學公開徵求中文系系主任候選人

時間:

2019年5月9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 依據「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遴選要點」辦理。

二、 本屆系主任任期自2019年8月1日起,任期二年。

三、 本系系主任候選人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 部頒副教授以上資格。
(二) 本校專任教師任用資格並有聘任證書。
(三) 良好之行政能力與服務熱忱。
(四) 優異之學術成就與前瞻視野。

四、 凡有意參選者,請至本系網站下載相關表格。填妥後,連同相關資料,於2019年5月9日下午五時前,親送或以電子郵件送達政大中文系系辦(由吾家珍助教代收)。E-mail:wcc@nccu.edu.tw

系統號:

O-013686

【徵才】中央研究院語言所誠徵編制內助研究員

標題:

【徵才】中央研究院語言所誠徵編制內助研究員

時間:

2019年5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1.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誠徵編制內助研究員(含助研究員)以上之研究人員,歡迎以真實語言議題為研究導向,從事數據分析、實驗研究或機器學習之語音學、語言習得或人類語言科技等領域之已獲博士學位的研究人才應徵。

2.主要工作為學術研究,不需授課。另須參與所內或院內之相關學術服務,資深者亦需參與指導年輕學者。

3.本院工作環境優良,有新進研究人員福利;本所亦將提供新進研究人員充裕之研究資源及相關經費,以利啟動研究工作。

4.申請程序:本次申請期間自即日起至2019年5月15日止,有意申請者請備妥申請函、中英文個人履歷、中英文學術著作目錄及近五年內代表著作(申請助研究員者須檢具博士論文)、中英文研究成果及未來五年研究計畫及三位推薦人姓名及聯絡方式,將上述文件PDF檔寄至ilsecretariat@sinica.edu.tw,並將紙本資料寄至11529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央研究院 語言學研究所林若望 所長收

系統號:

O-013714

【徵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徵聘編制內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徵聘編制內研究人員

時間:

2019年6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缺:本所編制內研究人員。

二、學科範圍:近代史研究。

三、申請資格:
1. 具有國內、外博士學位,或於2019年6月30日前通過博士論文口試者。
2. 具備學術中文之工作能力者。
3. 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目前未開放大陸籍人士申請。

四、應備證件:
1. 詳細履歷(請列明學科專長及語文能力)及全部學術著作目錄。
2. 最高學位證書影本或博士論文口試通過證明。
3. 送審著作(可含學位論文/不含書評)至多5項。以外文撰寫者,請附中文摘要。
4. 推薦函3封。
5. 研究計畫(至多5頁)。

五、申請方式:線上申請,請登入本所網站(http://www.mh.sinica.edu.tw/PGSysResearchers_Apply.aspx)

六、申請日期:即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止。

七、注意事項:
1. 完成線上申請後,請於截止日前(以郵戳為憑)將上述應備證件紙本1份(除推薦函外),郵寄至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秘書室黃玟曄小姐收(聯絡電話:886-2-2789-8201;傳真:886-2-2789-8221)。
2. 推薦函3封,請於截止日前由推薦人簽名並以電子郵件逕行傳送:huangwenyeh@gate.sinica.edu.tw,或郵寄上述地址。

八、聘用及待遇:依照「中央研究院研究所組織規程」及相關辦法聘任之。

系統號:

O-013712

【徵才】政治大學臺史所徵專任教師

標題:

【徵才】政治大學臺史所徵專任教師

時間:

2019年9月15截止

內容簡介: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徵專任教師公告
一、名額:1名

二、專長領域:台灣史相關

三、資格:具歷史或相關系所博士學位(以能夠聽、說、寫中文為基本語言要求)

四、申請文件:
1.博士學位證(明)書及學經歷證明書(持國外學歷者,須向我國駐外館處學歷認證)。
2.博士論文一式三份。
3.已具有助理教授以上教師證書之應徵者,尚應檢附應徵截止日前5年內,獲有科技部計畫或經審查並正式出版之論文合計2項,或經審查正式出版之專門著作1本,該專門著作或論文須檢附審查及公開發行證明。以上均一式三份。
4.博士班成績單(已擁有助理教授以上之教師證書者得免附;持國外學歷者,須向我國駐外館處學歷認證)。
5.教師證書(尚未取得教師證書者免附)。
6.簡歷。
7.著作目錄。
8.研究計畫。
9.擬開設課程及綱要至少2門。
10.代表作之中文摘要。

五、聯絡地址:116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電話:02-29393091轉63691麥助教
電郵:formosa@nccu.edu.tw
六、截止日期:2019年9月15日前,郵戳為憑。

系統號:

O-013770

【徵才】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標題:

【徵才】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徵聘專任研究人員

時間:

2019年7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職位:助研究員或副研究員,待遇依照中央研究院相關規定。

二、專長學術領域:
1.政治:美國與臺灣及中國之關係、美國政府。
2.法律:美國憲法。

三、資格:
1.具備國外或國內博士學位者。
2.任職於國內外各大學或研究機構之專職教學或研究人員。
3.將於2019年8月1日前通過博士論文口試,且取得證明者。

四、所需資料:
1.詳細履歷表(含學術著作目錄),並註明欲申請之職位。
2.英文研究計畫(含目前研究重點及未來5~8年的研究方向等,共約2000字)。
3.博士學位證書(或證明)及成績單之影本。
4.除提供博士學位論文(至少須為論文全文初稿)外,並提供擬送審近5年之代表著作。代表著作必須為與歐美研究有關(含比較研究),學術論文必須是有健全審查制度。
5.英文博士論文摘要(如論文以中、英文外其他語言撰寫)。
*以上文件(1-5)皆請提供電子檔至scea@sinica.edu.tw
6.推薦函3封(如可能,最好其中1封由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執筆),由推薦者直接郵寄本所所長。

五、截止日期:2019年7月31日

六、通訊地址:應徵者請檢具上述證件資料,於截止日前提供: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鄧育仁所長 收
台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Tel: +886-2-3789-7207;Fax: +886-2-2785-1787; scea@sinica.edu.tw

系統號:

O-013658

【獎助】2019打狗鳳邑文學獎徵件

標題:

【獎助】2019打狗鳳邑文學獎徵件

時間:

2019年7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為鼓勵文學創作,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舉辦「打狗鳳邑文學獎」,今年度徵文類別分小說、散文、新詩、台語新詩四類,收件日期為即日起至2019年7月15日止。

二、徵文簡章暨報名表電子檔如附件,活動可請連結本局網站(網址:http://www.khcc.gov.tw)。

徵件日期自即日起至7月15日(一)止,本次徵選文類為小說組、散文組、新詩組及台語新詩組,每組除選出首獎、評審獎及優選獎各1名外,本屆每組各增加高雄獎1名,將從該組所有作品中選出,歡迎大家多多以高雄題材投稿。

系統號:

O-013693

【獎助】2019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標題:

【獎助】2019年「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

時間:

2019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內容簡介:

一、設置宗旨:
2014年首屆「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先生,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的領域,為傳統文化的活化注入更新的生命力,依據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唐獎基金會」)章程第15條第9款獎勵研究補助規定,提撥款項,以五年為期(2015-2019),獎助人文研究之年輕學者撰寫專書或博士論文,並委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辦理。

二、獎助領域:
以漢學、人文學研究為主,包括歷史、文字、語言、考古、哲學、宗教、經學、文學與藝術等領域。

三、獎項及申請人資格:
(一)年輕學者撰寫專書
1. 中華民國籍,年齡未逾45歲(本年度為民國63年7月1日以後出生者)。
2. 於國內、外地區學術研究機構、或公私立大專院校任職之副研究員(含)、副教授(含)以下人文學者。

(二)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
1. 中華民國籍,就讀國內、外地區公私立大學人文學相關學系,已修完課程並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之研究生。

四、獎助方式:
(一)專書寫作獎:每年3名,每名新台幣36萬元。
(二)博士論文寫作獎:每年3名,每名新台幣24萬元。

五、申請時間:2019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

六、申請辦法:
(一)請備妥下列資料:
1. 申請表(請至官網下載)
2. 專書或博士論文寫作計畫書
3. 履歷及著作目錄
4. 近五年已出版之代表作一種(1式3份)
5. 推薦信至少一封,由推薦人逕寄中研院行政大樓3樓3006室陳小姐收。〔博士候選人須有指導教授之推薦信〕
6. 博士候選人需另檢附博士班在學證明、博士候選人資格證明及碩士以上歷年成績單。

(二)請郵寄至「臺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行政大樓3樓3006室 陳小姐收」。(台灣郵戳為憑)

七、審核程序:
史語所審議委員會根據每年申請人之專業背景,聘請相關領域之學者進行審查作業。審查委員若與申請人有親屬、合作研究關係或為博士論文指導者,應行迴避。

八、獎項公布時間:
獎助名單於當年度11月底以前,於唐獎基金會及史語所網站上公布,並另行通知頒獎時間及地點。

九、獲獎人權義:
(一)得獎以一次為限。
(二)獲獎人得自行運用獎助金。
(三)獲獎人應於獲獎隔年11月前提交執行報告予史語所。
(四)出版著作(或博士論文定稿)須註明獲此獎助,並送交2份予史語所。
(五)前述著作之著作權人為獲獎人,並同意唐獎基金會及史語所得用於展示及相關教育推廣。

本案聯絡人:陳靜芬
Tel: 02-2789-9483
email: yuysprize@asihp.net

系統號:

O-013648

【徵稿】臺大歷史學報「地方的現代史」專號徵稿

標題:

【徵稿】臺大歷史學報「地方的現代史」專號徵稿

時間:

2019年9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臺大歷史學報》計畫於2020年6月出版「地方的現代史」專號,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羅士傑副教授籌劃主編。關於本專號的規劃構想及目的說明如下: 當代以色列史家尤瓦爾.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From Animals Into Go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書中,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反思:「學者研究歷史,研究了每一個層面,包括政治、社會、經濟、性別、疾病、性、食物、服裝,卻很少有人提到這些現象究竟如何影響人類的幸福。這是我們在史識方面的最大空白之處。」這個反思觸發了新的歷史學研究的可能:如何更具體地從「人怎樣活著」,進一步探索「人怎樣活得更幸福」的切身問題。

20世紀以來的歷史研究,逐漸從以描繪朝代更迭為主的菁英史觀,轉向「眼光朝下」的基層百姓生活史研究。導引這一波史學發展趨勢的動因,除了源於西方1970年代的「社會史」與「由下而上的歷史」的啟發外,還有1990年以來歷史人類學的地方史研究。後者強調田野與文獻相互發明,重視常民歷史文獻與制度的內在聯繫,進而討論民間自主邏輯的呈現與運作等面向。

目前,針對中國明、清兩朝的歷史人類學研究,已累積了豐厚的成果,「地方的現代史」專號則希望在此良好基礎之下,聚焦於20世紀「現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本專號的核心問題是:所謂的「現代」,並不只是由啟蒙菁英及現代民族國家單向「發明」與灌輸給地方社會,若重新觀察地方與人的存在狀況兩個重要脈絡,可以發現「現代」的發展,是不同世代人群為了「活得更幸福」,爭取更好的生活,結合許多當下可以掌握的資源後所共同創造的。有鑑於此,本專號期待收到相關討論,包括不同時代下的人群如何因應不同的內在與外在條件,從而解決他們各自面對的問題及其呈現的歷史意義。

本專號歡迎結合田野與文獻(檔案)、且針對20世紀以來東亞各國地方社會歷史發展的專題研究論文,也非常歡迎環繞上述議題的研究討論、教學反思與書評。文稿以中、英文為主。投稿者請依本刊〈稿約〉和〈撰稿格式〉撰寫。
截稿日為 2019年9月30日,投稿信箱 ntuhistin@ntu.edu.tw

系統號:

O-013659

【徵稿】清華中文學報「數位人文研究」專題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清華中文學報「數位人文研究」專題徵稿啟事

時間:

2019年5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近十數年以來,國內外數位人文的重點已經慢慢從典藏轉向研究,國外的教育、研究機構也開始徵聘具備數位人文能力的人員。到底利用數位工具可以賦予人文學研究什麼樣的新方向或新方法,可能是未來十年內人文學界最大的課題之一。科技部人社中心把「中文學術傳統與數位科技發展的交會」做為當下前瞻議題的第一項,也顯示中文學界開始重視數位人文的發展。

本次專題的範圍設定於數位人文在漢學研究上的應用與成果。只要是利用數位工具來進行和傳統方式有較大距離的議題,都是本專題徵求的對象。企盼藉此專題,可以具體化數位人文研究的範式,並在這個過渡發展的時期,做為臺灣漢學研究的參考。

本專題因編務考量,徵稿時間延長至2019年5月31日,預計於2019年12月出刊。敬邀  海內外學界先進惠賜鴻文。

系統號:

O-01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