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文學英譯叢刊(No.39):王文興專輯

臺灣文學英譯叢刊(No.39):王文興專輯

標題:

臺灣文學英譯叢刊(No.39):王文興專輯

時間:

2017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Fiction】
The Youth Who Returned at Dusk 夏天傍晚回家的青年 (Translated by Fred Edwards)
Clipped Wings, a History (Excerpt)《剪翼史》(節譯)(Translated by Darryl Sterk)

【Essays】
Autobiography 自傳 (Translated by Michael Cody)
Why Write? 為何寫作 (Translated by Michael Cody)
Garden on the Sea 海上花園 (Translated by Fred Edwards)
Remembering Modern Literature 現文憶舊 (Translated by Fred Edwards)
Collection of Spirit Thoughts 神話集 (Translated by Ihor Pidhainy)
Kindness, Frugality, … 一曰慈,二曰儉…… (Translated by Michael Cody)

【Critiques】
“A Dream of Foxes”: A Dionysian Story in 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 《聊齋》中的戴奧尼西安小說〈狐夢〉 (Translated by Terence Russell)
The Literature of “A Gentleman Dies for the One Who Knows Him” 「士為知己者死」的文學 (Translated by Ihor Pidhainy)
A Combined Reading of Su Shi's Poems on Viewing Huangzhou's Red Cliff 蘇子瞻黃州赤壁三構合讀 (Translated by Jane Parish Yang)
Film Is Literature 電影就是文學 (Translated by Steven Riep)
Of Journeys and Islands: Narrative Patterns in Ingmar Bergman's Films 旅途和島嶼―柏格曼的電影模式 (Translated by Steven Riep)
Calligraphy the Supreme Art 書法是藝術的頂巔 (Translated by Johanna Chien-mei Liu)
Nine Lectures on Katherine Mansfield’s “The Doll's House”(Excerpt) 《玩具屋九講》(節譯) (Translated by Chu-yun Chen)

系統號:

P-009115

古今論衡第29期

古今論衡第29期

標題:

古今論衡第29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新學術之路】
《國史大綱》發微——從內在結構到外在影響(余英時)

後現代與前近代之間──我的轉折所見臺灣史學的一些面向(杜正勝)

重訪李方桂先生調查西南少數民族語言之路(李壬癸、李培德)

【文獻輯存】
居延漢簡綴合新成果選粹(壹)(石昇烜、顏世鉉)

日本漢簡研究集大成之作──《漢簡語彙 中國古代木簡辭典》及其成書背景介紹(劉欣寧)

印象,方寸之間──記傅斯年圖書館古籍鑒藏章特展(湯蔓媛)

《傅斯年圖書館藏未刊稿鈔本.集部》前言(劉錚雲)

【研究討論】
揮別性別文化意識形態的二十一世紀史學新思維——瑞典國立歷史博物館怎麼做?(花亦芬)

系統號:

P-009054

《漢學研究》第34卷第4期

《漢學研究》第34卷第4期

標題:

《漢學研究》第34卷第4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專論】
《日書》六畜良忌日研究(白品鍵)

鄭思肖《太極祭鍊內法》研究——在法師身中完成的濟度儀式(祝逸雯)

《交州藁》中的安南書寫(李嘉瑜)

知見空言——羅念菴論修道者之過(陳志強)

《麻衣相法》版本初探(梁偉賢)

幾社八股文的思想——以陳子龍為考察中心(金原泰介)

尋找中文之鑰——萊布尼茨的符號理論與漢字結構(盧怡君)

介於經典與蒙書之間的民間教材——裨治文與中西教育脈絡中的《孝經》翻譯(潘鳳娟)

威妥瑪漢字字母化的追求——論新發現威妥瑪謄抄馬禮遜《廣東省土話字彙》及裨治文《廣東方言彙編》手稿(關詩珮)

【問題與討論】
利瑪竇筆下“doi mappamondi piccoli”即《萬國二圓圖》——與徐光臺教授商榷(宋黎明)

對宋黎明先生〈利瑪竇筆下“doi mappamondi piccoli”即《萬國二圓圖》——與徐光臺教授商榷〉的回應(徐光臺)

【書評】
評Meir Shahar, Oedipal God: The Chinese Nezha and His Indian Origins(劉瓊云)

評Jana S. Rošker, The Rebirth of the Moral Sel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Modern Confucians and Their Modernization Discourses(趙敬邦)

系統號:

P-009166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8期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8期

標題: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8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論著】
崇慶皇太后的萬壽盛典(賴惠敏)

清代宮廷婦女簪飾之流變(陳慧霞)

晚清中日交流下的圖像、技術與性別:《鏡影簫聲初集》研究(賴毓芝)

【書評】
評姜進,《詩與政治:二十世紀 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劇》(王燕)

系統號:

P-009180

新史學第27卷第4期

標題:

新史學第27卷第4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史學》雜誌社

內容簡介:

【論著】
〈歐陽氏譜圖〉的流變與地方宗族的實體化(賀喜)

民國疫病與社會應對──1918年大流感在京、津與滬、紹之區域對比研究(皮國立)

近代佛教與政治之互動──以民國時期南京的佛教改革為例(邵佳德)

庚辛之際趨新士人的時局因應── 偏於「言」的部分(戴海斌)

【書評】
評Thomas Ahnert, The Moral Culture of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1690-1805(陳建元)

系統號:

P-009057

臺灣人類學刊第14卷第2期

標題:

臺灣人類學刊第14卷第2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研究論文】
Private Collectors in Taiwan: Their Motivations for Collecting and Relations with Museums(凡德格(Paul van der Grijp))

血與土:重返雅美社會制度(高信傑)

自西而東:從Sherpa人與嘉絨人的比較來反思喜馬拉雅藏區的社會組織與親屬研究(王廷宇)

【書評】
Materializing Magic Power: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Villages and Cities(呂玫鍰)

博物館、思想與社會行動(呂欣怡)


系統號:

P-009156

政大中文學報第26期

標題:

政大中文學報第26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蘇軾及楊萬里詩中山水的擬人化(淺見洋二)

重層的自我影像:抒情傳統與現代媒介(吳盛青)

河工、光線與視覺有限性:論《老殘遊記》的景物描寫(許暉林)

意象與肌理——由1930年代漢語詩明白/晦澀的論爭談起(鄭毓瑜)

左翼詩學與感官世界——重讀「失踪詩人」鷗外鷗的三、四十年代詩作(陳國球)

想像與嫁接——荀子傳經系統的建構與問題(曾暐傑)

清道咸時期程朱理學的轉化——以方宗誠思想為觀察線索(田富美)

鄭用錫詩歌特色重探(余育婷)

1940年代「九葉派」詩論──以袁可嘉為例(余君偉)

系統號:

P-009138

華人宗教研究第8期

華人宗教研究第8期

標題:

華人宗教研究第8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專輯導論(林振源)

Five Thunders Ritual (Wulei fa 五雷法) of the Song, Pure Tenuity (Qing-wei dao-fa 清微道法) in the Yu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Daoist History(李建緯)(Florian C. Reiter)

自我身分、倫理性格與社會象徵:道與法的根本差異與複合現象(張超然)

從贛西北佛、道度亡儀式看二教共通儀式結構(譚偉倫)

做道和做覡:閩西上杭一帶的道教傳統(巫能昌)

系統號:

P-009066

早期中國史研究第8卷第2期

標題:

早期中國史研究第8卷第2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早期中國史研究會

內容簡介:

【論文】
政局.法席.法脈——唐末至宋初曹洞宗的興衰(葛洲子)

【研究札記】
漢代「傳」中的父老與里正(劉欣寧)

「記室」與修史——十六國北朝史學的一個側面觀察(陳識仁)

北門禁軍與武德九年玄武門政變之關係考辨——以常何為中心的考察(李軍)

系統號:

P-009058

民俗曲藝第194期

標題:

民俗曲藝第194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內容簡介:

1960年代「牡丹桂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蔡欣欣)

閩南潮箏曲《出水蓮》的地緣背景及演奏流變:以張學海、饒寧新、林毛根三個演奏版本為例(張儷瓊)

道教的「受生填還」儀式:以四川《廣成儀制》為中心的考察(蔣馥蓁)

臺灣客家研究中的東南亞視野(劉堉珊)

系統號:

P-009136

東吳歷史學報第36期

標題:

東吳歷史學報第36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被切斷的記憶:從一位「富農」的敘述看近代江南的農村社會(佐藤仁史)

超越國族:由口述史中的個人體驗反思抗戰(王超然)

口述歷史及其侷限:以戰後接收東北的回憶為例(林志宏)

從口述歷史視野看兩蔣總統的醫療與健康(皮國立)

系統號:

P-009135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33期

標題: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33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內容簡介:

發民間真聲,揚臺灣正音──鄭坤五〈臺灣國風〉探析(林翠鳳)

論洛陽新發現漢代「神人與伏羲女媧」壁畫磚(魯瑞菁)

初唐文學集團與詩歌創作動機「遊戲化」(朱錦雄)

「桃花過渡」小戲之形成探源(黃文正)

初探《史記》「德」義──以表為核心(王燕燕)

論王羲之的道教信仰與活動(陳昭坤)

論〈姽嫿詞〉與〈芙蓉誄〉之寓意與價值(謝佳瀅)

北大漢簡〈陰陽家言〉篇題與編聯研究(龐壯城)

系統號:

P-009137

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3期

標題:

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3期

時間:

2016年10月

出版單位:

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內容簡介:

【圖像與文學研究專題論文】
魏德聖《賽德克.巴萊》的形構脈絡(劉智濬)

多重馴化與迂迴正名:《賽德克.巴萊》字幕翻譯中的意義流轉(李依倩)

驕傲現身下的負面情感:陳俊志「同志三部曲」紀錄片的幸福政治及其反思(曾秀萍)

【一般論文】
語言訛傳與儀式混同--閩臺「關三姑」民俗及其傳說的考察(劉惠萍)

翻譯國族「她」者:臺韓殖民時期女性第三人稱代名詞的創造與寓意(陳佩甄)

假面.戲弄.對抗論述:蔡秋桐〈帝君庄秘史〉的書寫策略(陳龍廷)

側論早期的「李萬居/《公論報》現象」--以戰後三次的「藝文」刊評及其歷史脈絡(1945-1957)為考察對象(陳明成)

六○年代臺灣文學的日譯活動:《今日之中國》的文學翻譯與文化政治(王惠珍)

系統號:

P-009113

禪與人類文明研究創刊號

禪與人類文明研究創刊號

標題:

禪與人類文明研究創刊號

時間:

2016年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報導者: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Imagining the Beginnings of the Cult of the Diamond Sutra (Chiew Hui Ho)

Public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The Case of Foguangshan and Its Implication towards a Soc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Religions (Michael Chan)

Modern Buddhism Without Modernity? Zhaijiao (“Vegetarian Sects”) and the Hidden Genealog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Nikolas Broy)

Gushan Zhiyuan: Interpreting the Buddha-Nature of Insentient Beings through the Notions of Mind-Inclusion and Mind-Contemplation (Shuman Chen)

The Prehistory of Ximingsi: Anecdotes and Imaginaire of Chang'an Buddhism (Wang Xiang)

【特約稿】
Compassion, Unity and Humanity: Understanding the Spiritual Heritage of Han Buddhism in I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Ven. Xuecheng)

再論佛教、暴力與國族主義(學愚)

「大國佛教」的如露亦如電:夢迴、夢醒上座部(劉宇光)

湛然的「無情有佛性」論與佛性的「主體性」問題(唐秀連)

系統號:

P-009167

學林第63号

標題:

學林第63号

時間:

2016年11月

出版單位:

京都:中國藝文研究會

內容簡介:

天王寺屋市郎兵衞刊本唐人詩集二種について(富嘉吟)

『全宋詞』曹冠小傳補正(靳春雨)

《元草堂詩餘》版本源流考:以《南詞》本為論述中心(劉宏輝)

明末の劉若愚とその著『酌中志』「飲食好尚」に見る料理(中村喬)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譯注(四)(石井真美子、村田進、山内貴)

系統號:

P-009149

東洋古典學研究第42集

標題:

東洋古典學研究第42集

時間:

2016年10月

出版單位:

廣島:東洋古典學研究會

內容簡介:

楊萬里心学思想研究序説——「中庸」の解釈を中心として(望月勇希)

周易正義訓讀:臨卦.觀卦(野間文史)

『淮南萬畢術』拾遺(二)(有馬卓也)

礼記注疏注稿(五):鄉飲酒義第四十五(二)(末永高康)

朱熹『朱文公文集』跋文訳注稿(19)(市來津由彦)

系統號:

P-009125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標題: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時間:

2017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黃俊傑 著

內容簡介:

【第一部】理論基礎
第一章 導論
一、本書主題及其理論基礎
二、「從東亞出發思考」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三、東亞思想交流中的「脈絡性轉換」(一):「去脈絡化」現象
四、東亞思想交流中的「脈絡性轉換」(二):「再脈絡化」現象
五、「脈絡性轉換」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六、結論

第二章 東亞儒學的新視野及其方法論問題
一、引言
二、什麼是「東亞儒學」?
三、「東亞儒學」研究何以必要?
四、如何研究「東亞儒學」?
五、儒學能否超越東亞的疆界?
六、結論

【第二部】儒家「仁」學的起點與內涵
第三章 東亞儒家「仁」學的起點: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
一、引言
二、東亞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己」
三、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一):「修」
四、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二):「化」
五、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三):「養」
六、結論

第四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一):孔子「克己復禮為仁」說與東亞儒者的詮釋
一、引言
二、中國儒家思想史中「仁」學的演進及其分類
三、「克己復禮為仁」說新詮:「仁」「禮」關係重探
四、東亞儒者對「克己復禮為仁」說的詮釋
五、結論

第五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二):佛門人士的新詮
一、引言
二、東亞儒佛論諍與會通的思想史考察
三、佛門人士對「仁」學的詮釋
四、結論

第六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三):朱子〈仁說〉及其在德川日本的迴響
一、引言
二、朱子〈仁說〉的義理內涵及其與二程之關係
三、德川日本儒者對〈仁說〉的迴響(一):對朱子形上學的解構
四、德川日本儒者對〈仁說〉的迴響(二):社會政治脈絡中的重構
五、結論

第七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四):朝鮮儒者對朱子〈仁說〉的回應
一、引言
二、金樂行對「以愛之理而名仁」的解釋
三、楊應秀與李象靖對「以『心有知覺』釋仁」的解釋
四、尹舜舉對「公是仁之理」的解釋
五、結論

【第三部】仁政理論及其實踐問題
第八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論述及其理論問題
一、引言
二、先秦儒家「仁政」論述的提出
三、儒家「仁政」論述的展開:日本與朝鮮
四、東亞儒家「仁政」論述的理論問題
五、結論

第九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之實踐(一):東亞儒者的管仲論及其相關問題
一、引言
二、東亞儒學視域中的管仲論
三、日本與朝鮮儒者的管仲論中「仁」之涵義
四、日本儒者管仲論中的「王道」與「霸道」:道德與功利孰先?
五、結論

第十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之實踐(二):東亞儒者對「湯武革命」說的辯論
一、引言
二、東亞儒者對「湯武革命」的解釋
三、東亞儒者湯武論中的倫理學問題
四、結論

【第四部】結論
第十一章 結論

系統號:

P-009063

詩比興系論

詩比興系論

標題:

詩比興系論

時間:

2017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

顏崑陽 著

內容簡介:

導言
從「言意位差」論先秦至六朝「興」義的演變

《文心雕龍》「比興」觀念析論

論詩歌文化中的「託喻」觀念──以《文心雕龍.比興》為討論起點

《文心雕龍》二重「興」義及其在「興」觀念史的轉型位置

「詩比興」的「言語倫理」功能及其效用

從應感、喻志、緣情、玄思、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

系統號:

P-009118

臺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臺新框架

臺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臺新框架

標題:

臺灣十年大變局:野島剛觀察的日中臺新框架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

野島剛 著,蘆荻 翻譯

內容簡介:

本書日文書名為「臺湾とは何か」

序章 轉換期的臺灣

第一章 當不慣「臺灣人總統」的馬英九

第二章 臺灣與日本

第三章 臺灣與中國

第四章 臺灣與南海、尖閣群島、沖繩

第五章 臺灣認同

第六章 例外與虛構之地—「臺灣」

第七章 從日中臺角度進行思考

終章 日本該如何面對臺灣

系統號:

P-009046

從「請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來「自中心化」之行動過程

從「請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來「自中心化」之行動過程

標題:

從「請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來「自中心化」之行動過程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韓東育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關於日本「古道」之夏商來源說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夏商古道」的傳入如何可能
第三節 在日「夏商古道」的事實綴合
第四節 《山海經》的疑案與推論
第五節 丸山真男「原型論」考辨

第一章 「華夷秩序」的發生邏輯與早期展開
第一節 「天」、「天子」與「天下」
第二節 「一統」的核心價值及其哲學規定
第三節 「天下」理念的落實與「華夷」觀的導入

第二章 關於前近代東亞世界中的倫理問題
第一節 先行研究的洞察力與局限性
第二節 前近代東亞秩序的倫理指向
第三節 東亞「兩極」的出現與倫理體系的解體
第四節 東亞的倫理意義

第三章 江戶日本對儒學經典結構的改變
第一節 中日經典結構的反向演變
第二節 江戶思想流派之間的「正反合」循環
第三節 若暗若明的分工協作與「自中心化」隱衷

第四章 關於「武士道」死亡價值觀的文化檢視
第一節 武士與武士道
第二節 「死的覺悟」及其動機理解上的歧義
第三節 「奉公」價值下的「自中心」凝聚與「同心圓」擴張

第五章 「華夷變態」論的失實與清朝的「大中華」凝聚
第一節 清廷的內外壓力與解壓方法
第二節 《大義覺迷錄》的問題設定與理論結構
第三節 「大中華」實踐的終局驗收:〈清帝遜位詔書〉

第六章 日本的變異與東亞的變局
第一節 「中華」價值在日本的「變態」
第二節 日本「自中心化」的推進軌跡:從「請封」到「自封」
第三節 日本對「歐法」的利用與初始行動

第七章 東亞戰事背後的事實與邏輯隱情
第一節 日本方面關於戰爭理由的矛盾陳述
第二節 規定明治、昭和走向的「執拗低音」
第三節 首尾連貫的日本課題
第四節 對東亞戰事原因的結構性分析

終章 戰後日本的思想與行動
第一節 臨場體驗下的細微觀察
第二節 潛在的思想伏流
第三節 對戰後日本的再省察

系統號:

P-009047

高行健小說裡的流亡聲音

高行健小說裡的流亡聲音

標題:

高行健小說裡的流亡聲音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作者:

羅華炎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流亡話語產生在中國流亡文學的背景
1.1 前言 
1.2 定義 
1.3 流亡因素 
1.4 中國流亡文學的概念與情況 

第二章 從社會文化與政治背景探討流亡現象
2.0 政治與文學思潮背景 
2.1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 第一個十年(1917-1927)與 第二個十年(1927-1937)時期 
2.2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第三個十年 (毛澤東延安時期1937-1949) 
2.3 1966-1976年期間: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文革時期1966-1976) 
2.4 70年代末至80年代 (鄧小平時期1976-1985) 

第三章 形體漫遊
3.1 在戰爭中第一次逃難 
3.2 從極權專制統治中逃亡 
3.3 從死亡事實中逃亡 
3.4 真正的形體漫遊 

第四章 精神漫遊
4.1 前言 
4.2 尋找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 
4.3 尋找精神自由表述自己 
4.4 尋找一種含有隱逸精神的傳統中國文化 
4.5 尋求宗教力量來獲得心靈安寧 
4.6 沉浸自然,尋求清淨 
4.7 尋找心馳神往的靈山 

第五章 其他形式的逃亡
5.1 前言 
5.2 從婚姻桎梏中逃亡 
5.3 從各種意識形態或主義束縛中逃亡 
5.4 從市場壓力中逃亡 
5.5 從「自我」桎梏中逃亡 

第六章 總結

系統號:

P-009065

日治時期日人在臺灣移民之研究

日治時期日人在臺灣移民之研究

標題:

日治時期日人在臺灣移民之研究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作者:

卞鳳逵 著

內容簡介: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相關研究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 章節安排

序編 日治時期日人在臺灣的人口成長及其變遷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在臺日人的人口成長分析
第三節 人口分布之分析
第四節 人口組合之分析
第五節 小結

第一部 日治時期日本菁英在臺灣活動之狀況
第一章 日治時期日籍菁英在臺灣的動態―以《臺灣人士鑑》為中心探討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臺灣人士鑑》之文獻價值及名詞界定
第三節 日籍菁英出生地狀況之分析
第四節 日籍菁英居住地狀況之分析
第五節 日籍菁英來臺前在日本工作經驗之分析
第六節 有海外經驗之日籍菁英分析
第七節 日籍菁英與臺民的互動及其影響
第八節 小結

第二章 從《臺北市民住所錄 內地人ノ部》來看日治時期鹿兒島人在臺北市的移民狀況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臺北市民住所錄 內地人ノ部》之重要性及文獻之價值
第三節 日治時期鹿兒島人在臺北市人數之分析
第四節 日治時期鹿兒島人在臺北市住居的分布情形
第五節 日治時期鹿兒島人在臺北市的職業情形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日治時期從事金瓜石採金事業之日人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帶動金瓜石金礦業之重要人物
第三節 金瓜石金鑛業對當地之貢獻
第四節 歷任所長在臺灣的影響
第五節 小結

第二部 日治時期日籍勞工在臺移民狀況
第一章 日治時期在臺北的沖繩人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日治時期沖繩人
在臺北住居的分布情形
第三節 沖繩人在臺北的職業狀況
第四節 臺北的沖繩人與臺灣住民之間相處情況
第五節 沖繩人的凝聚力組織-鄉友同鄉會的情形
第六節 小結

第二章 日治時期在基隆的沖繩人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日治時期沖繩人在基隆的住居及分布
第三節 沖繩人來臺灣的目地及原因
第四節 沖繩人在基隆工作的種類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日治時期花蓮縣吉野村的日本移民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日本政府移民政策及移民者的動機
第三節 農業移民來臺方式
第四節 農業生產內容
第五節 日籍移民與本島人的互動情形
第六節 移民村對交通建設之影響
第七節 小結

第三部 日人殖民統治對臺灣的影響
第一章 日治時期臺北州立宜蘭農林學校對社會的影響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日本殖民時期的教育政策
第三節 宜蘭農林學校之沿革及招生狀況
第四節 宜蘭農林學校課程內容及師資結構
第五節 訓育教育及修養室功能之探討
第五節 學生的成績表現與就職狀況
第六節 小結

第二章 從二個案例看日治時期官方對臺民之態度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基隆中學校用地案
第三節 從日人向林獻堂商借家宅園地來看日人對臺民之態度
第四節 小結

結論

系統號:

P-009085

臺灣家具與燈飾寫真老照片

臺灣家具與燈飾寫真老照片

標題:

臺灣家具與燈飾寫真老照片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作者:

闞正宗、張益碩 導讀

內容簡介:

臺灣從1895年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開始,以至光復後,百年來在物質文化領域,如工藝技術及商品設計的理念產生了重大的變化。本書之設計圖及照片,共分為二大類,一是傳統家具,又分為日本殖民時期及光復後1970年代的照片,以及日本殖民時期電燈的商品型錄。

系統號:

P-009086

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

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

標題:

天猶未光:二二八事件的真相、紀念與究責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前衛出版

作者:

陳儀深 著

內容簡介:

本書為陳儀深教授十數年來有關二二八的評論與紀念文字之集結,其長年關心臺灣近代史、口述歷史與二二八研究,相關評論的積累,見證了近年來有關二二八的研究、討論與爭議的發展過程。

作者簡介
陳儀深,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口述歷史學會理事長、臺灣北社副社長。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講師、副教授(1984-1988),臺北大學公共行政系兼任副教授(1988迄今),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2009迄今),臺灣教授協會創會執委(1990-1992)、秘書長(1995)、會長(2009、2010)。研究專長領域為: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戰後臺灣政治史、二二八事件研究、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研究。

系統號:

P-009088

雨霧中歸來

雨霧中歸來

標題:

雨霧中歸來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葉維廉 著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闊別十年之後,以詩名享譽文壇的葉維廉推出第九本散文集《雨霧中歸來》。葉維廉散文風格獨具一格,在跨媒體(音樂、繪畫)、文化(中西文學)的視野與思維下,展現亦詩亦文的文字特色,追求「瞬間」高濃度的「情感」與「經驗」的表現,同時滿足讀者多重感官的享受,觸動心中無法言喻的弦動。

「雨霧中歸來」是作者生命經驗追尋的象徵,尋覓自我、尋覓鄉情、尋覓文化,以及在多重文化跨度中,重新發掘與省思的過程。這樣的省思不只限於個人,同時橫向輻射至不同的藝術創作個體,以及多重的自然山水與文化國度,最後也希望透過縱向的連結,將生命追尋的感悟以及尋覓鄉情的歸根,傳遞於子孫,接手生命與文化的火炬。

詩人的葉維廉,可以追求在詩中傳遞美感經驗享受的極致;而散文的葉維廉,則同時呈現知性與美的交響,正如王文興所評價的,「文學與問學」是葉維廉始終追尋的主題,也是詩文並呈的美感依據。

作者介紹
葉維廉,曾被美國詩人Jerome Rothenberg譽為「美國(龐德系列的)現代主義與中國詩藝傳統的匯通者」,葉維廉是活躍在中美兩洲、臺港大陸三地的雙語詩人,翻譯家,詩學美學理論家。對比較文學,比較詩學有突破性的貢獻。一九三七年生於廣東中山,先後畢業於臺大外文系,師大英語研究所,並獲美國艾荷華大學美學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在臺灣讀書時便以現代詩及現代詩論崛起,並數度獲獎,包括中華民國教育部文學獎及入選為中國現代十大傑出詩人。

葉氏自一九六七年起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曾任該校比較文學系主任;一九八○~一九八二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首席講座教授,並協助該校設立比較文學研究所;且數度接受北京社會科學院、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校邀請講授比較文學、近代文學理論、現代文學等課程,更因心繫母校與臺灣,多次受邀回臺講學。二○○五年十月獲加州大學授予卓越教授榮譽。

葉氏興趣多元,他的獨特處是他透過跨文化的角度長期創作詩與批評詩。在中文詩裡,他試圖溶合三四十年代的遺產,西方自象徵主義以來的表現策略和傳統中國詩獨有的呈現方式;在英文詩裡,他創造了一種可以兼容中西視野的靈活語法。他的理論和批評,尤其是比較文學理論和比較詩學,提出了破解單一文化理論設限的方針,打開中西文化互照互省的開放性的對話。他的中翻英著作,提供一種自由浮動的視覺,使西方詩人反思及重新調整他們的某些表現策略;他的英翻中著作,則對新詩的視野和技巧有新的開拓。

著有中文詩《賦格》、《愁渡》、《葉維廉五十年詩選》,散文《幽悠細味普羅旺斯》、《細聽湖山的話語》,批評和理論《晶石般的火焰:兩岸三地現代詩論》、《中國詩學》等五十餘種,影響力遍及華人世界。

系統號:

P-009116

初期全真道宗教醫療研究

初期全真道宗教醫療研究

標題:

初期全真道宗教醫療研究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中市:白象文化

作者:

劉韋廷 著

報導者:

劉韋廷(本書作者)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道教醫療與全真教崛起

第三章 全真教的宗教醫療(Ⅰ):王重陽

第四章 全真教的宗教醫療(Ⅱ):丘長春

第五章 全真教的宗教醫療(Ⅲ):王玉陽

第六章 全真醫療面面觀

第七章 結論

系統號:

P-009165

學曆十論

標題:

學曆十論

時間:

2017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作者:

陳廖安 著

內容簡介:

曆算推步之學,與中國古代學術文化的發展,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一個學術領域,在清代極其發達,不僅是古代科學史料傳留下來最具價值的項目,也間接影響於各門學術的治學方法。本書收錄十篇論文,是作者多年來研究曆法心得的結集。其中有對於「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曆書》述評〉,也有對於晉杜預《春秋長曆》、唐僧一行《大衍曆》、清儒顧棟高、鄒伯奇、黃炳垕有關春秋朔閏的評議,又有對「師大.大師」魯實先先生「古今獨步」的曆學成就,加以論述闡發。希冀由本書之匯集,振前代之墜緒,發千古之屯蒙,寄望有志者續加開拓,以覘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堂奧。

作者簡介
陳廖安,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P-009067

近代東亞海域交流:外交.貿易.物流

近代東亞海域交流:外交.貿易.物流

標題:

近代東亞海域交流:外交.貿易.物流

時間:

2017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作者:

松浦章 編著

內容簡介:

第一編 近世東亞海域中的外交與貿易
16世紀的澳門與日本間貿易(松浦章)
禁倭與申交︰明初的對日交涉與倭寇問題――以洪武初對外詔書為中心(年旭)
寧波事件與浙江巡撫的設立(林炫羽)

第二編 近代東亞海域中的文化交流
日本殖民時期日籍建築家對臺灣的影響――以栗山俊一與板橋放送所為例(卞鳳奎)
中國篆書書法與江戶日本(曹悅)
清末兩廣總督岑春煊引進日本版紙幣(何娟娟)

第三編 近代海域交流中的物流
幕末時期的日本所接受的漢籍(松浦章)
從英國資料看綠茶的食品安全問題―—以19世紀綠茶的檢測實驗報告為例(趙思倩)
由日本官報所見之杭州木炭(吳征濤)
20世紀初山東省花生的海外輸出情況(霍榮)

系統號:

P-009087

賴名湯日記(Ⅰ、Ⅱ)

賴名湯日記(Ⅰ、Ⅱ)

標題:

賴名湯日記(Ⅰ、Ⅱ)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史館

作者:

賴名湯 著,葉惠芬、林秋敏、周美華 編輯校訂

報導者:

國史館修纂處

內容簡介:

本套書係依據「賴名湯日記」原件重新打字排版而成,第1冊為民國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日記,第2冊為民國五十六至六十年日記,全書敘述賴將軍任聯勤總司令與空軍總司令要職期間,領導統御、軍事建設與反攻大陸政策所作的努力。他如實地敘述所面臨的軍中問題與困難,也顯示他爭取美援、生產武器或軍事裝備的努力。特別是出身空軍的他,對整頓空軍更有一份使命感,不惜以「跳火坑」的熱情,致力改革空軍及發展航空工業,成績斐然。因此本日記的出版,一方面有助於了解賴名湯將軍本人的勳業與功績,也可一探其家庭生活、內心想法、宗教信仰、休閒娛樂等私領域部分;另一方面,對於此時的軍事措施或反攻大陸困境而言,本日記亦可提供史料,作為研究者的參考。

系統號:

P-009164

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

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

標題:

文革時期中國農村的集體殺戮

時間:

2017年1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

蘇陽 著,宋熙 翻譯

內容簡介:

第1章 殺汝鄰居
第2章 記錄
第3章 社區與文化
第4章 階級敵人
第5章 毛時代的普通人
第6章 解體法律
第7章 構建戰爭
第8章 殺戮的模式
第9章 理解眾目睽睽下的暴行
結束語:毛時代中國的鄰里及其他

系統號:

P-009121

重考高崗、饒漱石「反黨」事件

重考高崗、饒漱石「反黨」事件

標題:

重考高崗、饒漱石「反黨」事件

時間:

2017年1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

林蘊暉 著

報導者: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發生在1950年代初的「高饒事件」,是中共執掌政權後的第一輪黨內高層鬥爭,形成了之後一系列黨內鬥爭的最初模式,影響深遠且疑點重重。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崗、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饒漱石被指責陰謀「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結成「反黨聯盟」,最終被開除出黨。高崗於1954年8月自殺,饒漱石被監禁直至1975年去世。

以往的相關研究,不是按照官方結論敘事,就是摘取片斷史料進行編織。本書是關於「高饒事件」的第一部系統、嚴謹的學術專著,是作者三十年來持續追蹤探索的集大成之作。研究根據目前為止有關這一問題的幾乎所有史料,包括中共領導人的年譜、文集、傳記、當事人的回憶錄及中蘇有關檔案,對當年案件的諸多事實和經過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評介,逐一詳盡考證了頗有爭議的歷史疑點。

作為資深的中共黨史研究專家,作者對該事件相關史料極其熟稔,考據功夫紮實,分析嚴謹敘述清晰。在嚴格的史料考辯之下逐漸顯現出的歷史真相令人歎息或驚訝,重重檔案之中也可窺見複雜歷史環境之下的複雜人性。若想要理解中共黨內鬥爭和中國當代歷史,本書是不可錯過的讀本。

作者簡介
林蘊暉,中共黨史專家、中國當代史學者,長期從事教學和研究,撰寫及主編了諸多中國當代史著作。主要著作有:
《凱歌行進的時期》 (《1949──1989年的中國》第一卷) 合著
《奠基創業》(《中國二十世紀全史》第七卷)
《立國興邦》(《毛澤東之路》第三卷) 合著
《輔助建國》(《劉少奇之路》第三卷)
《共和國年輪──1953》
《人民公社狂想曲》合著
《走出誤區──我觀共和國之路》
《國史札記·事件篇》
《國史札記·史論篇》
《國史札記·人物篇》
《向社會主義過渡──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轉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二卷·1953—1955)
《烏托邦運動──從大躍進到大飢荒》(《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四卷·1958—1961)
《風雨兼程──新中國四十年發展戰略的演變》主編

系統號:

P-009168

戦時上海グレーゾーン:溶融する「抵抗」と「協力」

戦時上海グレーゾーン:溶融する「抵抗」と「協力」

標題:

戦時上海グレーゾーン:溶融する「抵抗」と「協力」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勉誠出版

作者:

堀井弘一郎、木田隆文 編

內容簡介:

はじめに:「抵抗」と「協力」の溶けあう街(堀井弘一郎)

Ⅰ 【政治・経済】〈抵抗〉と〈協力〉のダイナミクス
上海を統治する——汪兆銘政権の人々(関智英)
戦時下における上海共同租界行政——工部局をめぐる日英の対立(藤田拓之)
中支那振興株式会社とは何か——華中蚕糸公司を事例として(髙綱博文)
日中戦争期の上海永安企業における企業保全(菊池敏夫)
劉鴻生の戦時事業展開——社内人材と外部人脈(上井真)
【コラム】朝鮮人コミュニティ(武井義和)
【コラム】経済史の視点からみた戦時上海の「グレーゾーン」(今井就稔)

Ⅱ 【社会・文化】日本統治下に生きる
日中戦争と洋食・洋菓子文化(岩間一弘)
上海に生きた東亜同文書院生——上海日本人社会の一側面(広中一成)
日本人居留民と東西本願寺(川邉雄大)
上海の日中キリスト教ネットワーク——その交錯と相克(石川照子)
【コラム】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と陶晶孫(鈴木将久)
【コラム】上海画廊を通り抜けた画家たち(大橋毅彦)
【コラム】内山完造と「大陸賞」(呂慧君)

Ⅲ 【言論・メディア】戦時上海を語る〈声〉
中日文化協会上海分会と戦時上海の翻訳事業——武田泰淳「上海の螢」を手掛かりとして(木田隆文)
川喜多長政と戦時上海・中国(妟妮)
「親日」派華字紙『中華日報』の日本批判(堀井弘一郎)
田村(佐藤)俊子から左俊芝へ、戦時下・上海『女声』における信箱——「私たち」の声のゆくえ(山﨑眞紀子)
上海日僑管理処発行『導報』誌の中の日本人たち——内山完造・海野昇雄・林俊夫(三木七石)(渡邊ルリ)
【コラム】戦時下上海の暗く寒い冬——阿部知二の中国滞在(竹松良明)
【コラム】張愛玲と日本文化(邵迎建)

系統號:

P-009051

帝国から開発援助へ:戦後アジア国際秩序と工業化

帝国から開発援助へ:戦後アジア国際秩序と工業化

標題:

帝国から開発援助へ:戦後アジア国際秩序と工業化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

作者:

秋田茂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経済援助・開発とアジア国際経済秩序

第Ⅰ部 コロンボ・プランからインド援助コンソーシアムへ
第1章 脱植民地化とインドのコモンウェルス残留
第2章 コロンボ・プランの変容とスターリング圏
第3章 インド援助コンソーシアムと世界銀行
第4章 1960年代の米印経済関係——PL480 と食糧援助問題

第Ⅱ部 東アジアの開発主義と工業化
第5章 1950年代の東アジア国際経済秩序とスターリング圏
第6章 東アジアの開発主義と経済援助——臺湾・韓国・香港
第7章 開発主義とシンガポールの工業化

終章 経済開発から東アジアの経済的再興へ

系統號:

P-009074

インドネシア国家と西カリマンタン華人:「辺境」からのナショナリズム形成

インドネシア国家と西カリマンタン華人:「辺境」からのナショナリズム形成

標題:

インドネシア国家と西カリマンタン華人:「辺境」からのナショナリズム形成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

作者:

松村智雄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第Ⅰ章 インドネシア国家との弱いつながり

第Ⅱ章 西カリマンタンの軍事化と華人

第Ⅲ章 スハルト体制期の華人同化政策と西カリマンタン華人

第Ⅳ章 「改革の時代」の西カリマンタン華人

終章

系統號:

P-009075

宋-清代の政治と社会

宋-清代の政治と社会

標題:

宋-清代の政治と社会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三木聰 編著

內容簡介:

序(三木聰)

北宋交子論(宮澤知之)

粧奩は誰のものか――南宋代を基点にして(高橋芳郎)

南宋四明史氏の斜陽――南宋後期政治史の一断面(小林晃)

地主佃戸関係の具体像のために――万暦九年休寧県二十七都五図における租佃関係(伊藤正彦)

明末広東における吏員の人事・考課制度――顔俊彦『盟水斎存牘』を手がかりに(宮崎聖明)

明末の弓術書『武経射学正宗』とその周辺(城地孝)

雍正五年「抗租禁止条例」再考(三木聰)

清代の溺女問題認識(山本英史)

元明清公文書における引用終端語について(岩井茂樹)

系統號:

P-009076

近代東アジア土地調査事業研究

近代東アジア土地調査事業研究

標題:

近代東アジア土地調査事業研究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大阪:大阪大学出版會

作者:

片山剛 編著

內容簡介:

第Ⅰ部 技術・方法の東アジア間交流と移転
第1章 東アジアの土地調査事業研究へのもう一つの視角
第2章 20世紀初頭の清国学生の陸地測量部修技所への留学──地図作製技術の移転の視角から
第3章 「臺灣土地制度考査報告書」について──民国初期、不動産登記制度への着目の一断面

第Ⅱ部 資料の発現・整理と利用価値
第1章 地籍整理事業の作業過程と地籍資料──浙江省を中心に
第2章 南京関係地理空間情報の紹介と利用の可能性
第3章 臺湾所在の地形図と地籍図
第4章 南京市房産案館収蔵の民国期地政資料──『南京市地籍図』を中心に
第5章 1930~1940年代作製の南京市戸地図
第6章 国史館所蔵民国期南京市郊区の青写真地籍図と航空測量
第7章 臺湾所在民国期南京の旗地関係案

第Ⅲ部 南京都市部 登記文書分析
第1章 満鉄上海事務所調査室の南京不動産慣行調査
第2章 南京国民政府時期の土地登記と「他項権利」(1)──国史館蔵「土地他項権利証明書存根」試探
第3章 南京国民政府時期の土地登記と「他項権利」(2)──「抵押権」を中心に
第4章 契拠の行方と南京市「総登記」──土地法等との比較を通じて

第Ⅳ部 南京都市部 地籍図を用いた登記文書分析
第1章 国史館 南京不動産登記文書の地区別収蔵状況
第2章 秦淮区磨盤街社区の古民居群
第3章 土地か建物か──不動産の売買・課税についての覚書
第4章 土地の境界をめぐる紛糾と諸権利

第Ⅴ部 南京近傍農村研究
第1章 江心洲地籍図と農村社会
第2章 江心洲地籍図をどう読むか──業権・佃権と開発史
第3章 江心洲開発をめぐる社会史
第4章 長江中洲の開発と開発農民の具体像──南京付近を中心に
第5章 南京八卦洲の開発と旗民の権利
第6章 「査田定産工作」からみる1950年代初、中国農村の土地所有

系統號:

P-009091

満洲における政府系企業集団

満洲における政府系企業集団

標題:

満洲における政府系企業集団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勉誠出版

作者:

柴田善雅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満洲における政府系企業集団研究の課題と方法

第1章 満洲の会社法制

第2章 満洲企業の趨勢

第3章 第1次大戦終結前期南満洲鉄道系企業集団

第4章 1920年代南満洲鉄道系企業集団

第5章 満洲事変期南満洲鉄道系企業集団

第6章 産業開発計画発動後の南満洲鉄道系企業集団

第7章 東洋拓殖系企業集団

第8章 満洲国政府系企業集団

第9章 満洲重工業開発系企業集団

終章 満洲における政府系企業集団の解体と結語

系統號:

P-009147

北京官話全編の研究―付影印・語彙索引(上巻)

北京官話全編の研究―付影印・語彙索引(上巻)

標題:

北京官話全編の研究―付影印・語彙索引(上巻)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大阪:関西大学出版部

作者:

內田慶市 編

內容簡介:

北京官話の新資料。19世紀末、1人の日本人外交官の手による全378章からなる北京官話テキスト。今、私たちは、北京官話の資料として『語言自迩集』に匹敵する極めて質の高い資料を手にしたことになる。

系統號:

P-009150

六朝文評価の研究

六朝文評価の研究

標題:

六朝文評価の研究

時間:

2017年1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福井佳夫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曹丕「典論論文」の文章

第二章 陸機「文賦」の文章

第三章 沈約「宋書謝霊運伝論」の文章

第四章 劉勰「文心雕龍序志」の文章

第五章 裴子野「雕虫論」の文章

第六章 鍾嶸「詩品序」の文章

第七章 蕭統「文選序」の文章

第八章 蕭綱「与湘東王書」の文章

第九章 徐陵「玉臺新詠序」の文章

第十章 李諤「上隋高帝革文華書」の文章

附篇一 太安万侶「古事記序」の文章
附篇二 「懐風藻序」の文章

結語 六朝文の評価

系統號:

P-009077

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アクション映画:冷戦期東アジアの男性身体・暴力・マーケット

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アクション映画:冷戦期東アジアの男性身体・暴力・マーケット

標題:

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アクション映画:冷戦期東アジアの男性身体・暴力・マーケット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

作者:

李英載 著

內容簡介:

序論 戦く身体としての映画

第1章 韓国アクション映画のジャンル的源泉と政治的起源

第2章 戦後日本映画における国民の境界,身体の境界:黒澤明と大島渚の「戦後」

第3章 戦後日韓の身体障害映画:忘却と分断の身体表象

第4章 「アジア映画」という範疇と日本・韓国・香港映画の結合

第5章 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アジア・アクション映画

結論

系統號:

P-009040

倭人とはなにか:漢字から読み解く日本人の源流

倭人とはなにか:漢字から読み解く日本人の源流

標題:

倭人とはなにか:漢字から読み解く日本人の源流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明石書店

作者:

出野正、張莉 著

內容簡介:

第1章 西双版納の旅――倭人の源流を求めて

第2章 大野晋「日本語のタミル語起源説」について

第3章 『論衡』・倭人磚の「倭人」について

第4章 『山海経』の「倭」、『漢書』の「倭」「倭人」について

第5章 金印「漢委奴國王」について

第6章 『魏志』倭人伝に見る「邪馬壹国」、『後漢書』東夷列傳倭条に見る「邪馬臺国」について

第7章 中国・朝鮮の古文献に見る「倭」と「倭人」の使い分けについて

第8章 『隋書』東夷伝・俀國に見る「俀」「邪靡堆」について

第9章 日本列島の「倭国」の終焉

系統號:

P-009064

竹簡学入門:楚簡冊を中心として

竹簡学入門:楚簡冊を中心として

標題:

竹簡学入門:楚簡冊を中心として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東方書店

作者:

陳偉、湯浅邦弘 監譯,草野友子、曹方向 翻譯

內容簡介:

第一章 楚簡の基礎知識
 第一節 楚簡の定義
 第二節 簡冊の種類
 第三節 簡冊の形態
 第四節 書写と形式

第二章 発見と研究
 第一節 湖南省における発見
 第二節 湖北省における発見
 第三節 河南省における発見
 第四節 骨董市場から購入・収蔵された簡冊
 第五節 研究の歴史

第三章 整理と解読
 第一節 整理と保護
 第二節 文字の釈読と文意の解釈
 第三節 句読
 第四節 綴合と編連
 第五節 篇章の分析

第四章 出土文献の研究
 第一節 類別
 第二節 著述・編纂年代
 第三節 作者が属する諸侯国
 第四節 文献概要

附録 用語解説

系統號:

P-009090

華北交通の日中戦争史:中国華北における日本帝国の輸送戦とその歴史的意義

華北交通の日中戦争史:中国華北における日本帝国の輸送戦とその歴史的意義

標題:

華北交通の日中戦争史:中国華北における日本帝国の輸送戦とその歴史的意義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

作者:

林采成 著

內容簡介:

はじめに
 1 研究課題
 2 既存研究
 3 分析視角
 4 本書の構成

第1章 戦前における華北鉄道の運営と日中両国の確執
 1 華北鉄道の運営
 2 華北鉄道をめぐる日中両国の確執

第2章 日中全面戦争の勃発と華北交通の設立
 1 占領鉄道の接収と運営システムの構築
 2 華北交通の設立

第3章 華北交通の輸送力増強と郵送効率化
 1 鉄道輸送の草加と輸送力増強五ヵ年計画
 2 経営資源調達の再編と鉄道運営の効率化

第4章 日米開戦と戦時陸運非常体制
 1 華北交通と戦時陸運非常体制の確立
 2 輸送力増強と資源的制約の深刻化

第5章 輸送機器と自活自戦態勢
 1 輸送機器と「輸送力確保対策」
 2 自活自戦態勢の確立と決戦輸送

第6章 戦後における鉄道運営と国共内戦
 1 中国の手津問う接収および運営
 2 国共内戦と新しい国家建設

おわりに

系統號:

P-009148

危機言語へのまなざし―中国における言語多様性と言語政策

危機言語へのまなざし―中国における言語多様性と言語政策

標題:

危機言語へのまなざし―中国における言語多様性と言語政策

時間:

2016年9月

出版單位:

東京:三元社

作者:

石剛 編著

內容簡介:

言語意識と現代中国と(石剛)

危機言語の認定と保護(黄行)

中国における言語の多様性と言語政策(周慶生)

言語の危機と言語の権利――付録:中国危機言語データベース基準(案)(範俊軍)

潮州語、温州語、そして播州語――その現状と言語多様性のゆくえ(寺尾智史)

新疆ウイグル自治区における漢語教育と検定試験――HSK、MHKの比較分析から見た政策変容(王瓊)

系統號:

P-009151

Senses of the City: Perceptions of Hangzhou and Southern Song China, 1127–1279

Senses of the City: Perceptions of Hangzhou and Southern Song China, 1127–1279

標題:

Senses of the City: Perceptions of Hangzhou and Southern Song China, 1127–1279

時間:

February, 2017

出版單位: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Edited by Joseph S. C. Lam, Shuen-fu Lin, Christian de Pee, and Martin Powers

報導者: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Floating Sleeves, Willow Waists, and Dreams of Spring: Entertainment and Its Enemies in Song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Beverly Bossler)

Eavesdropping on Zhang Xiaoxiang’s Musical World in Early Southern Song China (Joseph S. C. Lam)

Picturing Time in Song Painting and Poetry (Martin Powers)

Consciousness of Adversity and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Jiang Kui’s “Poems on Past Travels” and the Urban Culture of Hangzhou in the Southern Song (Zhang Hongsheng (Translated by Gang Liu))

The Pains of Pleasure: The Lanterns of Kaifeng (Stephen H. West)

Crime, Violence, and Ghosts in the Lin’an Stories in Yijian zhi 149 (Ronald Egan)

Nature’s Capital: The City as Garden in The Splendid Scenery of the Capital (Ducheng jisheng, 1235) (Christian de Pee)

How Does an Objective Correlative Objectify? West Lake as the Site for Patriotic Sentiment in Southern Song Lyrics (Xinda Lian)

A City of Substance: Regional Custom and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of Shaoxing in a Southern Song Rhapsody (Benjamin Ridgway)

系統號:

P-00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