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6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2016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標題:

2016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1日至3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凝態科學暨物理學館國際會議廳及楊金豹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12月1日
9:20-10:20
主持人:趙飛鵬(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暨佛學中心主任)
資料、檔案、中文佛典文獻學:談數位人文之挑戰(Christine L. Borgman,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座教授)

10:20-12:00
【Panel A 數位人文平臺的未來構想】
主持人:項潔(國立臺灣大學)
從「機構導向資料庫」到「個人導向資料庫」:數位人文下一階段的可能發展(翁稷安,國立臺灣大學)
DocuSky:個人資料庫的建構與分析平臺(杜協昌,國立臺灣大學)
三國演義人物說話關係之標註與呈現(王景逸、黃家富,國立臺灣大學)
以DocuSky為核心的工具開發與建置(謝博宇,國立臺灣大學)

14:00-15:30
【Panel B 研究的變革:數位分析與文史學科的未來】
主持人:祝平次(國立清華大學)
數位分析與漢語方言研究(楊秀芳、葉秋蘭,國立臺灣大學)
一位臺灣古典詩研究者對數位人文的想像和運用(施懿琳,國立成功大學)
數位人文與歷史研究的互動:理論與實際(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

15:45-17:00
【Paper Session 1 脈絡中的文本:自動化取徑】
主持人:劉吉軒(國立政治大學)
資料化與地方歷史文獻的數位化、文本挖掘:以《中國地方歷史文獻資料庫》為例(趙思淵,上海交通大學)
邁向動態擴充的前現代中國文學數位圖書館(德龍,哈佛大學)
適用於中文史料文本之標記式主題模型分析方法研究(陳奕安、江子揚、蔡銘峰、薛化元、劉吉軒,國立政治大學)
使用iAligner進行語言內文本並列比對(Tariq Yousef、Chiara Palladino、Gregory Crane,萊比錫大學)

12月2日
8:40-9:40
【專題演講(二)】
主持人:王泰升(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暨出版中心主任)
一個人文研究者對數位人文發展的幾點看法(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暨文學院院長)

9:40-11:40
【Panel C 數位文本與文學研究】
主持人:蔡瑜(國立臺灣大學)
數位文本與文學研究(羅珮瑄,中央研究院)
群體傳記的數位分析:以葉德輝(1864-1927)出版《乾嘉詩壇點將錄》和《東林點將錄》為例(謝薇娜,中央研究院)
中國詩歌格律之重探與數位化研究:兼談「漢詩格律分析系統」的設計(林偉盛、鄧賢瑛,國立臺灣大學)、(莊德明,中央研究院)

11:10-12:25
【Paper Session 2 新計算思維:以人文為本】
主持人:劉昭麟(國立政治大學)
資料計算於數位人文研究意涵的省思(劉吉軒,國立政治大學)
服務於中國歷史研究的網絡基礎設施(王宏甦、徐力恆、包弼德,哈佛大學)
數位人文學者的中介角色:連結物理學與戲劇學者(Miguel Escobar Varela,新加坡國立大學)

13:45-15:25
►凝態館國際會議廳
【Panel D 宗教醫療數位平臺之建置與應用】
主持人:釋惠敏(法鼓文理學院)
法的療癒資料庫研究與建置(洪振洲、杜正民、黃舒鈴,法鼓文理學院)
跟踪物質實踐:搜索情境化的亞洲醫藥知識與中國中古宗教文獻為例(徐源,馬克斯.普郎克科學史研究所)
身體與聖藥:藏密與道教的跨宗教對話(梅靜軒,法鼓文理學院)

►楊金豹演講廳
【Panel E 網路哲學】
主持人:蔡偉鼎(東海大學)
數位年代中對物的重新追問(洪世謙,國立中山大學)
數位人文的現象學還原:從擬象到檔案(高國魁,國立政治大學)
數位時代的人文反思:以大數據為線索(楊士奇,弘光科技大學)
論大數據的知識論條件(蔡偉鼎,東海大學)

15:45-17:00
►凝態館國際會議廳
【Paper Session 3 型式探求:文學與藝術】
主持人:鄭毓瑜(國立臺灣大學)
概念模式與中國現代廣告社會(白露,萊斯大學)、(陳靜,南京大學)、(鄧柯,北京清華大學)
詩經的量化研究:發掘興體詩的隱藏節奏(廖學盈,法國克萊蒙費朗學區)
五代北宋山水畫的數位人文研究(二):以「漁隱」主題為例(王平,中國美術學院)、(鈕亮,中國計量大學)、(金觀濤,國立政治大學)、(劉青峰,香港中文大學)、(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

►楊金豹演講廳
【Paper Session 4 語料庫語義:社會學應用】
主持人:賀安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以語料庫分析取徑探究臺灣新聞中的跨性別:以聯合知識庫為例(羅盤針、鄭碩、江安淇,國立臺灣大學)、(曾博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埔之歌:臺灣主流報紙中的「土地徵收」(王章逸、闕河嘉,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獨立媒體中的基改食品(郭柏傑、闕河嘉,國立臺灣大學)

12月3日
9:00-10:00
【專題演講(三)】
主持人:黃寬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暨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
高等教育中的人文與數位人文(包弼德,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10:00-11:30
【Panel F 學生培育:新世代人才的數位研究能力培育】
主持人:鄭文惠(國立政治大學)
臺灣數位人文教育的困難與展望(祝平次,國立清華大學)
跨越範式:數位人文之人才培育及其多元挑戰(邱偉雲,湖北經濟學院)
重中之重:文化資產與數位素養(Duncan Paterson,海德堡大學)

13:55-15:25
【Panel G 文本解讀的擴展、拆解和觀察】
主持人:唐牧群(國立臺灣大學)
ADEPT:自動化資料豐富程序(宋浩,藍星球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先秦諸子繫年》之數位設計與呈現(林農堯、陳胤豪,國立臺灣大學)
《春秋》三傳對讀系統(趙叡、謝于琳,國立臺灣大學)

15:45-17:00
【Paper Session 5 古今連結:文化資產】
主持人:陳淑君(中央研究院)
看似無關,實則關連:印度-太平洋南島航行與宗教網絡的數位人文時空地圖集(卜道,國立政治大學)
用數位工具挖掘18世紀德語歷史文獻(王濤,南京大學)
烏普薩拉大學1602-1855時期論文之數位化(Anna Fredriksson,烏普薩拉大學)

系統號:

C-008576

「跨區域與跨文化的接遇」國際學術研討會

「跨區域與跨文化的接遇」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跨區域與跨文化的接遇」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1至2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1樓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聯絡人:

Tel: 886-2-2782-4166

內容簡介:

12月1日
09:40-12:30
【跨域媒體與亞洲新秩序】
主持人: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
鴉片戰爭?英國印刷媒體之論戰及影響(陳松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歷史系)
口岸英文出版與十九世紀東亞的港際論述領域(朱瑪瓏,中研院近史所)
運動與殖民:近代上海的萬國體育會(張寧,中研院近史所)
1930年代前期兩個穀物圈與亞洲經濟秩序──小麥市場與稻米市場的觀察(李宇平,中研院近史所)
評論人:陳國棟

14:00-16:30
【天主教與儒學】
主持人:李奭學(中研院文哲所)
復儒與超儒:清初儒家基督徒的思想世界──以劉凝與張星曜為中心(肖清和,上海大學歷史系)
關於〈破邪集〉在中日兩國刊印及其背景的考察(永富青地,早稻田大學)
論王徵的一首和陶辭──從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接受談起(蔡淑閔,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耶穌是孝子嗎?17至20世紀基督宗教的論述變化(呂妙芬,中研院近史所)
評論人:李奭學

12月2日
9:00-12:00
【華商與跨境貨幣】
主持人:賴惠敏(中研院近史所)
清末民初的恰克圖商號(1897-1925)(賴惠敏)
評論人:譚桂戀(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從荒政到生意:上海洋米貿易的變化與評價,1930-1945(林美莉,中研院近史所)
評論人:賴惠敏
蘇聯十月革命對新疆的衝擊:1911-28(李今芸、潘敏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
評論人:林美莉
十月革命對旅俄華商及東北商民的影響(譚桂戀)
評論人:李今芸

系統號:

C-008577

2016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2016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6經學與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2日(週五)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大樓1樓105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南區國光路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湯碧珠助教,Tel: (04)2284-0317#883;E-mail: bctang@dragon.nchu.edu.tw

內容簡介:

9:00-10:25
主持人:馮耀明(香港科技大學)
儒道釋三家鏡喻析論(劉錦賢,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馮耀明
仁/善:《論語》與《老子》之生命關照與人際實踐——從「老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談起(許玉青,淡江大學)
特約討論人:林文彬(中興大學)
儒家的臣道(黃麗娟,臺中科技大學)
特約討論人:馮耀明

10:40-12:05
主持人:張清泉(彰化師範大學)
《呂氏春秋》論君道(蕭振聲,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張清泉
山水.感通.道德——「樂山」與「樂水」的審美秩序在孔孟荀思想中的建構、繼承與開展(曾暐傑,政治大學)
特約討論人:蕭振聲
《華嚴》經教觀視性詞彙隱喻探義(周玟觀,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張清泉

13:30-14:55
主持人:季旭昇(中國文化大學)
《禮記》用詩考論(洪宇蓁,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季旭昇
「君子」一辭在《易》、《書》、《詩》中意涵的嬗變語彙整(洪增宏,逢甲大學)
特約討論人:周玟觀(中興大學)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本《尚書音釋》考疑(許育龍,福建師範大學)
特約討論人:季旭昇

15:20-17:10
主持人:汪中文(嘉南藥理大學)
從尺牘破譯屠隆的人生歷程(郭子品,逢甲大學)
特約討論人:汪中文
經典研究的兩個神話:從戴震到張學誠(馮耀明,香港科技大學)
特約討論人:劉錦賢(中興大學)
兩周諡號補苴——厲、頃二諡探微(陳美蘭,暨南大學)
特約討論人:蔡妙真(中興大學)
臺灣民間傳統喪禮斬衰首服摭拾(韓碧琴,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汪中文

系統號:

C-008650

文學.思想.藝術──徐復觀先生學術論壇暨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徐復觀先生手稿整理計畫成果發表會

文學.思想.藝術──徐復觀先生學術論壇暨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徐復觀先生手稿整理計畫成果發表會

標題:

文學.思想.藝術──徐復觀先生學術論壇暨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徐復觀先生手稿整理計畫成果發表會

時間:

2016年12月3日(週六)

地點:

東海大學人文大樓茂榜廳(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東海大學圖書館

聯絡人:

游助教,Tel: 04-23591574;E-mail: changlin@thu.edu.tw

內容簡介:

9:10-10:5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楊儒賓(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徐復觀與臺中學人(阮美慧,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主任)

11:00-12:00
東海大學圖書館典藏徐復觀先生手稿整理計畫成果發表(劉榮賢,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

13:30-14:50
【徐復觀先生與人文傳統】
主持人:廖美玉(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科技部人文司中文學門召集人)
與談人:曹永洋(傳記文學家)、林啟屏(政治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院長、臺灣中文學會理事長)、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15:10-16:30
【徐復觀先生的思想遺產】
主持人:鄭毓瑜(臺灣大學中文學系講座教授)
與談人:陳鴻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朱岐祥(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曾守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16:40-17:50
【圓桌會談】
主持人:童元方(東海大學外文系客座教授)
與談人:廖美玉、鄭毓瑜

系統號:

C-008579

「文化交流與觀照想像:中國文哲研究的多元視角」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化交流與觀照想像:中國文哲研究的多元視角」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文化交流與觀照想像:中國文哲研究的多元視角」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8至9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第一與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

Tel: +886(2)2789-5750;E-mail: iclpad@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2月8日
10:20-12:10
►第一會議室
【越南儒學】
主持/評論人:陳益源(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黎貴惇見聞小錄的文化觀(鍾彩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越南儒家與民主精神(阮才東,越南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被排抑的他者?──以越南《南風雜誌》漢文版上的「漢學」論述為考察核心(羅景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吳時任《春秋管見》的忠孝觀(蔣秋華,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翻譯研究】
主持/評論人:楊小濱
瘋狂與馴化:果戈理、安德列耶夫與魯迅之狂人蠡探(陳相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歐亞戰爭語境下的左翼國際主義——巴比塞和葉靈鳳的《火線下》(鄺可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逃禪與勘破:《紅樓夢》與禪宗(廖鹹浩,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The End of Transcendence Romantic Pantheism in the Era of Republican China(石佑漢,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3:40-15:20
►第一會議室
【概念史】
主持/評論人:陳瑋芬(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由仿效到經典──《三民主義》的成立、詮釋和經典化歷程(翁稷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朝鮮=屬國、屬邦」論考──一個關於「屬國」概念史之考察(金鳳珍,日本北九洲市立大學國際關係學科)
觀念史研究的回歸──觀念史研究範式演進的考察(李宏圖,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

►第二會議室
【民族書寫】
主持/評論人:鄭毓瑜(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被忽視的文人:清宮侍衛的文學理想與創作(李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征播所遺——郭子章《黔記》之〈遷客〉、〈寓賢〉章的政治態度與文化詮釋(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Ethnic Identity vs. Universal Ethics in the Poetry of Wenhuang Xianghua(伊維德,荷蘭萊頓大學中文系)
元朝統治下高麗人的民族情思——以漢語課本《樸通事》為考察對象(金文京,日本鶴見大學文學部文學研究科)

15:50-17:30
►第一會議室
【域外經學】
主持/評論人:賴貴三(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求才與養士──朝鮮鄉學規範及士人形象的鎔鑄(盧鳴東,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日本江戶時期古義學派對朱熹淫詩說之批評(張文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戰後日本經學研究法之摸索發展與走向(1948-1968)──以《日本中國學會報學界展望》為考察核心(金培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大武〉樂章論考(吳萬鐘,韓國全南大學人文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文化】
主持/評論人:林鎮國(政治大學哲學系)
神異之所:天臺山的文化書寫與記憶(林韻柔,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
高泉與溫泉:從黃檗宗第五代住持高泉性潡看晚明清初渡日華僧的異文化接觸(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馬若瑟與中國傳統文學(李奭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虎丘十詠》詩跋形成及東傳日本考(江靜,浙江工商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

12月9日
9:00-10:40
►第一會議室
【詮釋學】
主持/評論人:陸敬忠(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詮釋學意義下的跨文化與脈絡化(林維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神魔傳統遇上海外知識:《三寶太監西洋記》對《西遊記》世界的改寫與認識轉向(劉瓊云,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湯一介與「中國詮釋學」──關於建構「中國詮釋學」之我見(潘德榮,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第二會議室
【跨文化研究】
主持/評論人:周慧玲(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Food and Sex: Zhang Jingsheng’s Regimen Theory and Thermodynamics(彭小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Hybrid Modernization and the Transcultural Turn i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Philosophy(何乏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東方禪宗美學與西方現代音樂的交會(楊小華,輔仁大學歷史學系)
流動的烏托邦:談櫻井大造的跨東亞帳篷劇(許仁豪,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

11:00-12:40
►第一會議室
【朝鮮儒學】
主持/評論人: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從朱子學看李星湖的四端七情論(李明輝,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朝鮮後期性理學者對陽明學的批判──以樸世采與韓元震為例(林月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南宋學人鄭臣保與二程學在高麗的傳播(崔英成,韓國傳統文化大學校哲學系)
石溪的《弗離十圖》研究(崔在穆,韓國嶺南大學校哲學系)

►第二會議室
【東亞戲曲與漢詩】
主持/評論人:蕭麗華(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
交錯的視線:琉球的博物學(高津孝,日本鹿兒島大學法文學部人文學科)
文圖學方法研究無學祖元贊《白樂天像》(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
接受、共用到再發現—建國以來韓國舞臺上的中國戲劇(吳秀卿,韓國漢陽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科)
東亞詩學背景下的越南古中代漢字六言詩研究(阮俊強,越南國家漢喃研究院)、(阮青松,越南河內師範大學語文學系)

14:00-15:40
►第一會議室
【伊斯蘭儒學】
主持/評論人:待定
從《清真大學》《天方三字經》看明清之際的「以儒詮經」(沙宗平,北京大學哲學系)
劉智《天方性理》的〈大世界〉和〈小世界〉(青木隆,日本大學文理學部中國語中國文化學科)
伊斯蘭學者與儒家的交流:論穆斯林四大著譯家的《詩經》應用(楊晉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從明清穆斯林經堂學者的「天命五功」論探索伊斯蘭禮拜與儒家工夫論的視域融合(蔡源林,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系統號:

C-008616

「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內涵與省思」研討會

「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內涵與省思」研討會

標題:

「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內涵與省思」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8日至10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舊館3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獎助計畫」委員會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E-mail: hsiaotao@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12月8日
10:20-12:00
主持人:黃樹民
返鄉路遙遙:原住民知識青年從事部落工作行動經驗分析(方喜恩(Besu PIyas))
評論人:黃約伯
陌生人總幹事?從人類學家成為田野地的公共事務推動者開始思考起
評論人:盧建銘

13:30-15:10
主持人:汪明輝
部落的資源競合:東河村的例子(雅衛依・撒韻(Yawi Sayun))
評論人:林益仁
小米復耕:Kasavakan文化復振實踐歷程(卓幸君)
評論人:葉秀燕

15:30-17:10
主持人:林茂安
共謀生機:我在原住民聚落的社會實踐(林華嫆)
評論人:葉淑綾
歷史書寫與部落政治:一個漢人在排灣部落的學習與實踐(林文正)
評論人:童元昭

12月9日
9:10-10:10
主持人:王雅萍
從自己自己到一起一起:從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談部落工作者的跨文化經驗與反思(黃盈豪)
評論人:邱韻芳

10:20-12:00
主持人:日宏煜
以部落照顧為例初探共管機制的形成(宋聖君)
評論人:劉欣怡
這世代下的原鄉孩子(芙代・穀木・母那烈)
評論人:比令・亞布

13:30-14:20
主持人:裴家騏
環境NGO與部落的遭逢:以東海岸比西裡岸部落為例(李昀)
評論人:藍姆路・卡造

14:40-16:20
主持人:孫大川
蘭嶼達悟族傳統生態知識與現代環境治理之結合(董恩慈(Syaman Lamuran))
評論人:胡正恆
原住民族部落發展的再思考:從農業的經驗談起(羅恩加)
評論人:李宜澤

16:30-18:00
【圓桌論壇】
主持人:童春發
與談人:官大偉、陳文德

12月10日
9:10-10:00
主持人:蔣斌
嘎色鬧部落產業發展問題探討(邱家樺)
從兒少陪伴到部落培力:部落的課輔班與團隊組織之路(陳誼珊)
重拾記憶:馬烈霸部落母語地名的紀錄與認識(許明正)

10:20-11:20
主持人:蔡志偉
文化展演:以安坡村為例(蔣偉光)
禮納裡「部落雜工」部落生活(戚雅築)
從田野到石桌板上的實踐共用旅行(邱文福)

12:50-14:00
【綜合討論】
主持人:餘舜德
與談人:許俊才(Kui Kasirisir)、黃智慧

系統號:

C-008538

2014-2015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標題:

2014-2015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9日至1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圓型劇場(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聯絡人:

王美雪,Tel: 02-2652-537

內容簡介:

12月9日
9:40-11:10
【大眾生活史】
主持人:王長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公眾史學的理論、實踐與反思──以博物館場域為例的討論(謝仕淵,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陳涵郁,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公共服務組研究助理/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與談人:陳恒安(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休閒娛樂與日常生活:日治時期大眾生活史研究回顧與展望(陳文松,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與談人:林孟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助理研究員)

11:30-12:50
【經濟史】
主持人:謝國興(中央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2013-2015年臺灣農業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李力庸,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
與談人:張靜宜(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系副教授兼任師資培育中心綜合業務組組長)
2012-2015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工業史為主的討論(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與談人:高淑媛(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4:00-15:30
【環境史】
主持人:李福鐘(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2011-2015年臺灣環境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李進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顧雅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從社會文化史到全球史:當代臺灣的近代東亞醫療史研究的再思考(蔣竹山,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與談人:皮國立(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15:50-17:20
【史料與工具】
主持人:蔡錦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2014-2015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圖像史料的發掘與出版
與談人:石文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副研究員)
2014-2015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文字史料、工具書類(陳怡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組助理研究員)
與談人:許佩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12月10日
9:30-11:00
【文學史】
主持人:林瑞明(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
2014-2015年臺灣文學史研究回顧與展望(討論範圍—明鄭時期至戰後1949年)(黃美娥,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史教授)
與談人:廖振富(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2014-2015年臺灣文學史研究回顧與展望(討論範圍—1949年迄今)(游勝冠,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史教授)
與談人: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副教授)

11:20-12:50
【戰後臺灣政治史】
2014-2015年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回顧:二二八事件及國際外交史之新成果(李福鐘,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與談人:陳佳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戰後臺灣政治史研究回顧與展望:以內政治理為中心(2014-2015)(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鄭梓(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C-008615

2016「近世儒學與社會研究工作坊」論文發表會

標題:

2016「近世儒學與社會研究工作坊」論文發表會

時間:

2016年12月9日(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近世儒學與社會研究工作坊

內容簡介:

10:00-11:00
近代「文明」話語的反思──以宋育仁思想為個案析論(魏綵瑩)
主持兼評論人:陳正國

11:00-12:00
聶雙江的早年思想及其與歸寂說的關係(何威萱)
主持兼評論人:楊正顯

14:30-15:30
王畿之「入世」與「經世」──內外一貫中良知學與經世的偏重轉移(丘文豪)
主持兼評論人:吳孟謙

15:50-16:50
明中晚期江浙地區士人社集發展及其轉變(張藝曦)
主持兼評論人:侯美珍

系統號:

C-008641

「2016重現二七部隊」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6重現二七部隊」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11日(週日)

地點:

臺中教育大學求真樓1樓K107演講廳(臺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

主辦單位:

臺中市新文化協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聯絡人:

洪小姐,Tel: 04-2305-2115

內容簡介:

10:20-12:1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楊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二七部隊與臺中地區人民抗暴的歷史意義(李喬,作家)

10:00-12:00
【二七部隊專題座談會】
主持人:吳密察(國史館館長)、(陳彥斌,臺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
與談人:黃金島(警備隊隊長)、鍾逸人(二七部隊隊長)、李筱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13:00-14:10
主持人:彭瑞金(靜宜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暨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戰後臺灣歷史小說中的二七部隊(陳瀅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所兼任助理教授)
評論人:魏貽君(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的歷史意義(黃惠禎,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副教授)
評論人: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14:20-16:05
主持人:周婉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蔡伯壎前輩分享(蔡伯壎)
評論人:
背叛與沈冤的辯證──關於謝雪紅離開二七部隊的歷史問題(林瓊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評論人:陳君愷(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二七部隊人物初探──以二二八事件後的政治抉擇及其命運為中心(蘇瑞鏘,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
評論人:李筱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二二八中的青年行動與文化象徵:以中臺灣為核心(溫宗翰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中部共生音樂節發起人)
評論人:藍士博(捍衛臺灣文史青年組合、共生音樂節共同發起人)

16:55-17:55
【青年論壇:青年反抗與在地行動】
主持人:楊翠
與談人:林佳龍(臺中市長)、周馥儀(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溫宗翰(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中部共生音樂節發起人)、楊宗澧(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執行長)、楊子賢(國立政治大學野火陣線前社長)、周子傑(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摸索社社長)

系統號:

C-008676

宋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記與宋人的知識建構

宋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記與宋人的知識建構

標題:

宋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記與宋人的知識建構

時間:

2016年12月17日至18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C310(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及歷史研究所

聯絡人:

E-mail: nthuclmeetingoractivities@gmail.com

報導者: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及歷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12月17日
11:00-12:00
專題演講(黃寬重)

13:30-15:00
【第一場次】
主持人:黃寬重
從《夷堅志》和其他筆記來看宋代的茶館(平田茂樹)
筆記中的南宋世界(1128-1224)(祝平次)
時間的形狀:南宋筆記與文化記憶的歷史化知識論(Ari Levine)

15:30-17:30
【第二場次】
主持人:夏長樸
宋人筆記論創意造語、自成一家(張高評)
宋代筆記中的种放(侯道儒)
論「筆記體傳記」(朱剛)
稀見史料與王安石後裔考──兼辨宋代筆記中相關記載之訛(劉成國)

12月18日
10:00-11:30
【第三場次】
主持人:張高評
《六一詩話》與唐宋之際詩本事傳奇色彩的淡化(劉寧)
陸游筆記與詩歌「忠義」書寫之比較(黃奕珍)
南宋方志、筆記、類書與地誌文學景觀、詩跡形成(張蜀蕙)

12:30-14:30
【第四場次】
主持人:劉靜貞
北宋筆記中的政治意識與書寫:以《歸田錄》及《龍川別志》為中心(李貞慧)
從《參天臺五臺山記》來看宋代的接待(塩卓悟)
試論道學史上的呂本中——以筆記及相關材料為中心(吳國武)
呂大臨的《東見錄》(Jeffrey Moser)

15:00-16:30
【第五場次】
主持人:梁庚堯
南唐遺民筆記中的歷史書寫(李卓穎)
閒談、紀實與對話:宋人筆記中的訊息傳遞(廖咸惠)
Representations of Migration in Tenth-Century and Early Song Biji.(Nicolas Tackett)

16:30-17:30
【圓桌討論暨閉幕儀式】

系統號:

C-008570

論寫作:郭松棻與李渝文學研討會

論寫作:郭松棻與李渝文學研討會

標題:

論寫作:郭松棻與李渝文學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17日至18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聯絡人:

趙詠萱,Tel: (02)3366-4780;E-mail: ntugitl@ntu.edu.tw

內容簡介:

12月17日
9:10-9:50
【專題演講】
柯慶明(臺灣大學文學院名譽教授)

10:00-12:00
【座談會(Ⅰ)】
家屬憶家人

13:00-14:50
【第一場次】
雙面一九八三:試論陳映真與郭松棻小說的文學史意義(張俐璇,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郭松棻小說〈驚婚〉中的記憶與敘事(廖淑芳,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死亡的生產性——論郭松棻小說中的癱瘓敘事與哀悼意識(簡義明,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15:00-16:50
【第二場次】
歷史的憂鬱──李渝小說的重寫敘事(劉淑貞,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行動中的藝術家──李渝文學的「當代性」(鍾秩維,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原鄉.文化與歷史感懷──論李渝的歷史小說(王鈺婷,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17:10-18:10
【座談會(Ⅱ)】
作家看作家

12月18日
9:30-11:50
【第三場次】
藏在細節裡的魔鬼―—論李渝白色恐怖小說的創作美學(戴華萱,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由「除魅」到「復魅」──論《九重葛與美少年》的抒情風格與現代性反思(黃啟峰,亞東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論李渝小說中的個體與殘體(蔣興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疾病新解:論李渝小說中疾病書寫的意涵(唐毓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13:00-14:50
【第四場次】
郭松棻的二二八書寫(陳淑容,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臺灣作為起點:論郭松棻「運動」與「創作」之連繫(吳明宗,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王文興的電話機與郭松棻的收音機:現代主義與媒介形式(林祈佑,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15:10-16:30
【第五場次】
李渝筆下的紐約/美國與時空錯置(謝欣芩,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河水的眷顧:沈從文、蕭紅、李渝(楊佳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16:50-17:50
【座談會(Ⅲ)】
學者論作品

系統號:

C-008644

「情生驛動:從情的東亞現代性到文本跨語境行旅」國際學術研討會

「情生驛動:從情的東亞現代性到文本跨語境行旅」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情生驛動:從情的東亞現代性到文本跨語境行旅」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22至23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第二綜合大樓8樓會議廳、國立中央大學文學一館3樓國際會議廳A302(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臺灣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qing.emotion2016@gmail.com

內容簡介:

12月22日
清華場次
►國立清華大學第二綜合大樓8樓會議廳

9:10-10:05
【院士演講】
主持人: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晚清文學:我的幾條文化思考線索(李歐梵,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10:20-12:00
【異域想像與文本行旅】
主持人:李歐梵
視覺奇觀與權力地理──《點石齋畫報》的南洋文化敘事(鄭文惠,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革命理想、異域生活與羈旅抒懷:清末民初南社文人的南洋經歷與寫作心態(張惠思,馬來亞國立大學中文系)
中國新文學的傳入韓國在1920-30年代(宋寅在,韓國翰林大學翰林科學院)
想像世界,虛構旅行:論鄒弢《三洲遊記》對晚清海外遊記的回應/對話/競逐(顏健富,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13:00-14:20
【情感感官與譯介文化】
主持人:陳建華(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
康德、臭魚與噁心感:氣味的政治社會學,1800s-1940s(黃雪蕾,英國愛丁堡大學東亞系)
唯美.情死.戀屍:論周瘦鵑作品中的「世紀末」情調(潘少瑜,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重述莎士比亞與情感的再建構:查爾斯與瑪琍藍姆的《莎士比亞故事集》和林紓的《吟邊燕語》(孫宓,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14:20-15:40
【國族政治與俠義敘事】
主持人:陳平原(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刀與劍的世界:日治時代臺灣漢文小說俠/武士/騎士敘事的文化交錯、國族想像與身體政治(黃美娥,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烏有之邦抑或美麗新世界:謝雪漁通俗小說中的俠義主題與政治寄寓(林姵吟,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鐵筆硬論著春秋——葉榮鐘的史/傳書寫與民族敘事(徐秀慧,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

15:55-17:15
【文本跨語境行旅】
主持人:劉紀蕙
風景的漂移與發現——晚清畫報中的景觀及其闡釋(陳平原)
論吳興華 (1921-1966) 詩學的傳承與流轉(陳國球,香港教育大學文學與文化學系)
從「一分為二」的文本跨語境轉移談「情」的主觀機制(劉紀蕙)

12月23日
中央場次
►國立中央大學文院一館三樓國際會議廳

9:15-10:10
【院士演講】
主持人:劉紀蕙
情.動.力:從梁啓超到朱謙之(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

10:25-11:45
【紅樓夢境與兒女之情】
主持人:夏曉虹(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從海上「紅樓」脈絡看「文心」易代(呂文翠,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戀愛課堂:中國現代文學與上海公園(楊佳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從兒女之私到男女戀愛:「五四」時期婦女報刊上的戀愛問題(黃錦珠,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12:50-14:10
【家園重構與故土尋蹤】
主持人:王力堅(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自我放逐中的家園建構——葉紹袁《甲行日註》中的自然景觀與情感體驗(凌筱嶠,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
雕橋行樂——晚明清初真定梁氏園林之建構與題詠(王學玲,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變形的故都,有情的測繪(宋偉杰,美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14:10-15:50
【形態衍異/譯與文體凝定】
主持人:陳國球
論都賀庭鐘對〈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翻譯與改編(許暉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域外之眼的跨文化觀照:《大英圖書館特藏中國清代外銷畫精華》中「戲劇組畫」的討論(李元皓,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章回小說」:一個19世紀新概念的形成(張麗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香港後遺民寫作(1842-1942)(黃念欣,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16:05-17:25
【專題座談:情的東亞現代性】
主持人:胡曉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林紓筆下的甲午戰爭情意結(夏曉虹)
從「表情」到「表演」――民初文學、戲劇與電影的感情與審美轉型(陳建華)
友情演出――民初雜誌如何表現女性情誼(胡曉真)

系統號:

C-008571

「跨越1949:文學與歷史」2016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跨越1949:文學與歷史」2016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跨越1949:文學與歷史」2016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25日至26日(週日至週一)

地點:

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3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內容簡介:

12月25日
10:30-11:10
【主題演講】
引言人:李瑞騰
跨越、逾越、穿越:1949與歷史修辭(王德威)

11:20-12:10
【主題演講】
引言人:王德威
1949與晚明論述(楊儒賓)

13:30-15:00
【第一場A】
主持人:楊儒賓
南來香港的批評家:論林以亮(陳國球)
特約討論人:梅家玲
五十年代初香港的「綠背文學」(趙稀方)
特約討論人:須文蔚
散種與再疆域化──唐君毅、牟宗三與當代新儒家哲學的資源更新(黃冠閔)
特約討論人:楊儒賓

【第一場B】
主持人:王安祈
「1949」與「戲曲改造」(孫玫)
特約討論人:王安祈
以1949年前後為關鍵背景的中港電影(莊宜文)
特約討論人:李依倩
寫在國家之外:《南洋散文集》的家國視野及時代意義(鍾怡雯)
特約討論人:遊俊豪

15:30-17:00
【第二場A】
主持人:黃英哲
食物,花朵,離散寫作(宋偉傑)
特約討論人:鄭毓瑜
民國武林的斷裂與還原(陳大為)
特約討論人:林保淳
新月再升:《西瀅閒話》從上海到臺北(李京珮)
特約討論人:江寶釵

【第二場B】
主持人:陳國球
時代精神與文體風格:以黃潤嶽的自傳體書寫為例(莊華興)
特約討論人:黃錦樹
「此時此地」:馬華與中國左翼革命文學的話語競爭(魏月萍)
特約討論人:高嘉謙
誰續廣陵散亡曲:論1950年代馬華漢詩的認同與轉向(高嘉謙)
特約討論人:張錦忠

12月26日
9:10-10:30
【第三場A】
主持人:遊俊豪
1949年前後大陸作家關於抗日戰爭之文學書寫的變遷(張中良)
特約討論人:黃英哲
「解凍文學」與1950年代的中國文壇——以《譯文》為例(崔峰)
特約討論人:王力堅
不確定的年代(1946——1950):蕭軍《東北日記》與「新」中國文藝(李文卿)
特約討論人:趙稀方

【第三場B】
主持人:李瑞騰
清潔的文本,純淨的革命情愛?──論《青春之歌》中的身體書寫(石曉楓)
特約討論人:張堂錡
《文藝報》發行試刊與第壹次文代會(黃發有)
特約討論人:李怡
東亞冷戰語境中的「一九四九」(橋本悟)
特約討論人:李潔

11:00-12:00
【第四場A】
主持人:邱貴芬
Crossing 1949: The Dynamics of the Literary Field in Political Transition (Táňa Dluhošová)
特約討論人:李育霖
邊界、越界和邊陲敘事:冷戰與華語文學(王曉玨)
特約討論人:黃發有

【第四場B】
主持人:孫大川
日治時期高山紀行與當代小說中的原住民再現(柳書琴)
特約討論人:孫大川
歷史剩餘時間裡的「寫作本身」(黃錦樹)
特約討論人:黃美娥

13:30-15:30
【第五場】
主持人:王德威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試論1949年前後臺灣作家的「轉向」(黃英哲)
特約討論人:邱貴芬
1950年代與「二元對立思維」(李怡)
特約討論人:張中良
1950年代臺灣的香港文化與傳播政策研究:以國民黨支持《香港時報》與「新亞書院」為例(須文蔚)
特約討論人:陳國球
跨越1949,回溯1948:「馬華文藝」之為行動(張錦忠)
特約討論人:莊華興

16:00-16:40
【閉幕演講】
引言人:須文蔚
一種華文,各自表述(陳冠中)

系統號:

C-008662

傳教士創造力研討會:從郎世寧到21世紀

傳教士創造力研討會:從郎世寧到21世紀

標題:

傳教士創造力研討會:從郎世寧到21世紀

時間:

2016年12月29日(週四)

地點:

輔仁大學國璽樓二樓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華裔學志漢學中心、德國聖奧古斯丁華裔學志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2-2905-3275

內容簡介:

9:30-10:10
【開幕與談】
主持人:聶達安
開幕與談:Francesco Vossilla、羅麥瑞、謝明宏

10:30-11:30
【場次一 郎世寧:跨文化觀點下的傳教士】
主持人:田默迪(輔仁大學)
人文經濟發展:今日使命的挑戰(羅世範,澳門利氏學社主任)
後世俗界對基督徒使命的新視角(Dr. Alessandro Andreini, CSL, OPERA di Santa Croce Firenze)
從北京輔大的《中國公教美術》到臺北輔大的《聖母月展》──聖經故事會話的本土化活動(徐純,輔仁大學)

14:00-14:45
【主題演講】
郎世寧:乾隆皇帝的建築師(Francesco Vossilla)

14:45-15:25
【場次二 郎世寧:跨文化觀點中的園明園與西洋樓】
主持人:黃渼婷
水利建築與西洋樓(Luigi Zangheri,President Emeritus of the Accademia delle Arti del Disegno)
建立在文化共識之傳教模式:以郎世寧在圓明園海宴堂之獸首為例(張文瑞,輔仁大學)

16:00-16:45
【場次三 傳教創造力:臺灣】
【主題一 傳媒、社會參與、原住民宗教藝術】
主持人:柯博識
傳媒中傳教士的見證(丁松筠,光啟社)
從點、線面的融滲到融聖──淺談輔大偏鄉教育關懷之大學社會參與(呂慈涵,輔仁大學)
泰雅族編織藝術(Yuma Taru,野桐工坊)

17:00-17:45
【主題二 輔仁大學宗教藝術創作與教學分享】
主持人:合照華(輔仁大學)
焰彩映圓明(蔡禮如,輔仁大學)
十字架的微義與設計創作教學分享(吳妍儀,輔仁大學)
再現圓明園風華──景觀設計之拼貼創作賞析(黃文珊,輔仁大學)
繪畫與動畫(方彩欣,輔仁大學)
十字架創作分享(陳國珍,輔仁大學)

系統號:

C-008738

「虎爺暨動物神祇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

「虎爺暨動物神祇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虎爺暨動物神祇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1月6日至7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觀興學苑/大觀音亭興濟宮會議室、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及中文系視聽敎室(臺南市北區成功路86號)

主辦單位:

臺南市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聯絡人:

李姿瑩,E-mail: twxm2010@gmail.com

內容簡介:

1月6日
13:00-15:00
►觀興學苑
主持人:林茂賢(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府城祀典興濟宮虎爺信仰研究(林培雅,中山醫學大學)
討論人:蔡武晃(華梵大學人文教育中心)
臺灣虎爺信仰傳承與發展——以新港奉天宮為例(林伯奇,新港奉天宮)
討論人:林茂賢
越南虎爺文化初探(范文俊,越南漢喃研究院)
討論人:羅景文(國立中山大學)

►大觀音亭興濟宮會議室
主持人:謝國興(中央研究院)
版話瑞虎躍寶島:清季臺閩雕版印刷虎畫遺珍舉隅(楊永智,天津大學)
討論人:魯瑞菁(靜宜大學)
博物館裡的宗教收藏:以臺史博典藏的虎爺及相關動物神祇為例(陳靜寬、張淑卿、丘世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討論人:謝國興
義勇的威靈——臺灣客家族群的虎爺信仰初探(劉惠萍,國立東華大學)
討論人:簡榮聰(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5:20-17:20
►觀興學苑
主持人:蔡相煇(新北市公民終身教育推廣協會)
臺灣虎爺信仰的文化傳承——數位資源之教學與文創應用(林盈鈞,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討論人:江寶釵(國立中正大學)
從諺語「蔴園寮老虎」探析新港奉天宮的虎爺信仰(劉淑娟,吳鳳科技大學)
討論人:蔡相煇
新加坡的虎爺信仰與其華人記憶與轉變(黃文車,國立屏東大學)
討論人:洪淑苓(國立臺灣大學)

►大觀音亭興濟宮會議室
主持人:蕭登福(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澎湖法教中的虎信仰(周舜瑾,國立東華大學)
討論人:蕭登福
女神與神異動物:漢畫西王母龍虎座圖像再探討(高莉芬,國立政治大學)
討論人:劉惠萍(國立東華大學)
論集安高句麗四神墓藻井的虎圖像(魯瑞菁,靜宜大學)
討論人:楊永智(天津大學)

1月7日
8:40-10:00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主持人:廖美玉(逢甲大學)
情媒與姻緣:古小說老虎信仰傳說深論(簡齊儒,國立臺東大學)
討論人:顏美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花蓮地區虎爺信仰及其相關傳說研究(彭衍綸,國立東華大學)
討論人:江帆(遼寧大學)

►成功大學中文系3樓視聽教室
淺談日本社會的「虎」——文化的過濾功能(何彬,首都大學東京)
討論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
日本虎文化研究(翁雅琴,東方設計學院)
討論人:荒木達雄(櫻橋外語學院)

10:20-12:20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主持人:鍾宗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老虎崇拜及其報恩故事探析(林登順,國立臺南大學)
討論人:鍾宗憲
符號隱喻與文化邏輯建構:中國東北滿族口頭敘事中的虎形象解析(江帆,遼寧大學)
討論人:鄭文惠(國立政治大學)
山西省虎神信仰調查與研究(李奎,山西師範大學)
討論人:溫宗翰(靜宜大學)

►成功大學中文系3樓視聽教室
主持人:林明德(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淺談泉州地區的動物神祇信仰(王亦錚,閩南師範大學)
討論人:林仁昱(國立中興大學)
嘉義太保牛將軍廟的信仰、祭祀與相關傳說試析(柯榮三,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討論人:黃哲永(東石郡文史工作室)
港澳地區民間信仰中的老虎藝術型像(何偉傑,澳門文獻信息學會)
討論人:林明德

13:30-15:30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主持人:林美容(慈濟大學)
神、鬼與標準化:臺灣虎爺信仰的一種觀察(謝貴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討論人:鄭道聰(臺南市文獻委員會)
臺灣虎爺信仰作為「地方精靈」及其「崇高美學」的義涵——以新竹地區為例(陳惠齡,國立清華大學)
討論人:徐秀榮(里仁書局)
從生活具象到形象意象的臺灣動物神信仰——以義犬信仰與虎爺信仰為例(高佩英,國立暨南大學)
討論人:林美容

►成功大學中文系3樓視聽教室
主持人:陳益源(國立成功大學)
新馬華人地區的虎爺信仰與打小人儀式(邱彩韻,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
討論人:唐蕙韻(國立金門大學)
越南母神四府信仰之中祭祀虎神之研究(裴光雄,國立高雄大學)
討論人:陳益源
「財神爺的使者:黑虎、金孔雀」——動物神祇傳說及信仰研究(李淑如,國立成功大學)
討論人:劉秀美(國立東華大學)

15:50-16:50
【綜合討論】
主持人:陳益源、許忠欽

系統號:

C-008740

2017文化研究年會:鬥.陣.行(Struggle.Alliance.Action)

標題:

2017文化研究年會:鬥.陣.行(Struggle.Alliance.Action)

時間:

2017年3月11日(週六)

地點:

淡江大學(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主辦單位:

文化研究學會

聯絡人:

E-mail: csa.taiwan@gmail.com

內容簡介:

2017文化研究年會將探究「鬥陣」的多層意涵,詰問「鬥陣」的集結與行動方式。「鬥」(struggle)之於內,可以是文學藝術創作者或運動者,跟形式、素材、禁忌、傳統的內在爭鬥。「鬥」之於外,是國族、社群集聚與分離之間的張力、文藝流派陣線的競合、社會運動中的路線和群我關係、行動的選項和結果。「鬥陣」這個主題,不但意味著個人或集體的作戰選項,亦提供了對「同在一起」(together-ness) 與聯盟(alliance)的想像反思、也呼應了數位文化裡跨形式、媒介「混雜裝配」之聚合(aggregation)。不管是文學與美學路線之爭,跨國社會運動,集體政治的暴力,網路與實體的集結發聲,新公民運動,性別多樣性的衝突,勞動權的抗爭,多元成家伴侶議題,人與物件、與動物的共處同行,皆開啟了鬥陣的多元詮釋與行動可能。這當中,鬥陣行不行、鬥陣如何行、能行到何處,都有其當代的新意義與開展。
子議題包括:
1.文學、美學中之連結與抵抗
2.人文及社會學科的危機與轉機
3.性別研究與酷兒多樣性
4.文化資產的政治與經濟
5.動物研究與實踐
6.物質文化研究
7.生態論述的新舊典範轉移
8.影像、音樂、跨美學、藝術行動
9.勞動、抵抗與新社會運動方式
10.災難、危機與公民行動
11.身體性、身心障礙、障礙社運
12.旅行書寫的行動與文化越界

I.投稿型式:
i.本次會議接受自組panel以及與本次年會主題相關之個人學術論文發表,惟自組panel具有優先權。自組panel由規劃者統一寄出摘要,摘要需包括panel題目及主題說明(500字)、各篇論文摘要(500字)、panel成員個人簡歷及聯絡方式。個人發表,需提供中文摘要(500字)、作者簡歷及聯絡方式。個人簡歷及聯絡方式應含學經歷、現職、著作簡目、通訊地址、聯絡電話、電子郵件信箱。
ii.摘要及論文撰寫請依學術論文格式,至本年會投稿摘要並發表論文者恕無稿酬。

II.投稿方式:摘要與全文請email至本次年會專用信箱csa.conf2017@gmail.com,信件主旨請註明「投稿文化研究年會」。

III.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IV.審查結果通知日期:2016年10月10日

V.論文全文截稿日期:通過審查之投稿者,請於2017年1月06日(星期日)前將全文(至少5000字)寄至csa.conf2017@gmail.com。

若有任何問題,請與文化學會秘書處(csa.taiwan@gmail.com)聯繫,或上文化研究學會臉書私訊留言。關於本學會其他相關資訊請上官網:www.csat.org.tw

系統號:

C-008572

「海上絲綢之路的漢語研究」國際論壇

「海上絲綢之路的漢語研究」國際論壇

標題:

「海上絲綢之路的漢語研究」國際論壇

時間:

2017年4月7至8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內容簡介:

「海上絲綢之路的漢語研究國際論壇」將於2017年4月7至8日在香港中文大學召開,慶祝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這個論壇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聯合主辦,全球中國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協辦,新亞書院贊助。論壇誠意邀請海內外從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和地區的華語、漢語方言、語言習得、語言接觸等語言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參加。謹將會議詳情奉告如下:

論文提要事宜

會議歡迎提交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和地區的華語和漢語方言的音韻學、詞匯學、語法學、語言習得、社會語言學、語言與文化等相關研究的論文,探討海外華語和漢語方言的語言特點。每篇論文報告時間暫訂為20分鐘,討論時間10分鐘。

1) 論文提要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寫,不超過一頁A4紙。電腦打字請用新細明體或宋體12點。

2) 請提交不署名的論文提要一份。提要請按指示上傳到「Easy Chair」(Easy Chair只有英文界面,敬請注意),網址是: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msrchinese2017。

3) 上傳到「Easy Chair」的附件,必須是PDF檔。摘要一旦通過Easy Chair系統提交,就不能修改或更替。該系統並不允許多次提交的功能。

4) 提交論文提要時,請填妥網頁的表格,注明:(1)聯絡地址;(2)作者名字;(3)作者姓氏;(4)電郵地址;(5)國家或地區;(6)所屬單位;(7)論文題目;(8)摘要的TXT文字版;(9)至少三個關鍵詞;(10)稱謂。每個人最多只能提交一篇單獨撰寫的摘要和一篇合寫的摘要。

5) 論文提要須經匿名評審,通過評審後始能在研討會上報告。

6) 重要日期:

論文提要投寄截止日期:2017年1月9日(星期一)
提要評審結果公佈日期 :2017年2月13日(星期一)

部分發表的論文經過評審通過後,刊登於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出版的《中國語文通訊》(ISSN 1726-9245)專號,錄取原則以論文學術水平為衡量標準,最後結果由編委會決定。

系統號:

C-008594

2017臺灣文化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臺灣文化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4月29日(週六)

地點:

臺南大學(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聯絡人:

方淑玲,Tel: 06-2133111#751;E-mail: ashleyfang@mail.nutn.edu.tw

內容簡介:

一、緣起:
臺灣文化的研究雖然範圍包羅萬象,但卻是最貼近臺灣這塊土地與人民生活一個重要區塊,舉凡臺灣庶民的信仰及儀式行為如祖先崇拜、神靈信仰、歲時祭儀、時間觀念、空間觀念、符咒法事以及鎮煞厭勝等;文化生活中的禮俗如婚喪喜慶中所尊奉的傳統儀式,乃至入厝、遷居等生活細節觀念;族群關係與互動往來、地區開發過程與聚落形成、傳統藝術等都涵納其中,使得臺灣文化擁有歷史、地理、文化、族群、宗教、信俗等多元化與跨領域議題研討的意涵與最佳條件,透過「2017臺灣文化學術研討會」,讓各方學者與民間文史與文化工作者得以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臺灣的歷史發展、文化內涵、社會現象、地理環境、宗教信仰、傳統藝術等跨領域的多元議題,不但可分享彼此研究成果,更可激發本土情懷與本土認同感,重視在地的歷史文化與文化資源。誠摯的邀請您踴躍賜稿。

二、徵稿主題:
(一)臺灣歷史、地理、族群、文化、思潮等議題。
(二)臺灣宗教信仰、歷史建築、傳統藝術等議題。
(三)臺灣聚落發展、產業研究、多元文化等議題。

三、時程:
1.全文徵稿截止日期:2017年3月29日止。
2.研討會舉辦日期:2017年4月29日(星期六)

四、徵稿格式:
1.字數:以3萬字為上限。
2.附中文摘要(以不超過500字為限)、關鍵字2至5個。
3.其餘照學術論文規格。

五、繳交稿件:紙本及電子檔
1.基本資料表「紙本」及全文「紙本」:
請以郵寄方式寄至
70005臺南市中西區樹林街二段33號「國立臺南大學 臺灣文化研究所」收
請註名「投稿2017臺灣文化學術研討會」。
2.基本資料表「word電子檔」及全文「word電子檔」:
請e-mail至 ashleyfang@mail.nutn.edu.tw

六、審查方式:由本所專兼任教師及聘請校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擔任審查工作。

七、繳交稿件:論文請勿一稿兩投,經本所錄用之論文,請授權本所發行。

系統號:

C-008578

2017第15屆國際暨第35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第15屆國際暨第35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5月19至2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3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中華民國聲韻學學會

聯絡人:

林秀蓮,Tel: 02-26525000#6137

內容簡介:

會議時間:2017年5月19-20日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人文館)3樓

會議主題:時空的對話:漢語音韻學的多元發展

會議子題:
漢語音韻學通論
漢語音韻學個別歷史階段研究(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
漢藏語比較研究
漢語方言及語音演變
聲韻學相關議題
聲韻學與文學、經學及語文教學的關係

摘要截稿日期:已截止

公佈摘要通過日期:已於9月20日寄發審查結果通知予投稿者

全文截稿日期:2017年3月31日(五)

會議語言:華語與英語

※本研討會發表者需為聲韻學會會員,詳情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C-008573

2017年第七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7年第七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5月19至2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原大學(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200號)

主辦單位: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聯絡人:

李紫菱,Tel: (03)265-6904;E-mail: asclc@cyc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宗旨
從事華語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對急速改變的現況,必須充分體認各國華語文學習環境的在地化,及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多樣性,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做全盤的考察與建構,才能使華語文教學與國際教育接軌。面對世界各國學習華語文熱潮,產官學界應集思廣益,進行腦力激盪,舉凡編印教材、培訓師資,以及推動全球網路華文教學等,提出對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看法;此外,如何在我國著有績效之僑民教育基礎上推動海外華語文教育亦是重要的課題。有鑑於此,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期盼透過本次「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從事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產官學專家學者集思廣益,促成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攜手合作,共同為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新局面而努力。本次會議延續去年舉辦規模,將舉辦多年的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與本會議合併舉辦。

二、研討會會議子題
1、華語文產業研究
2、華語文教學與習得研究
3、華語文教育研究
4、華語文數位應用與教材研究
5、華語文本體研究
6、僑民教育

三、研討會會議形式
1、專題演講
2、論文發表
3、教學工作坊
4、壁報發表
5、學術沙龍

四、研討會會議議題
1、華語文產業研究
(1) 華語文海外駐點計畫
(2) 華語文教材、師資、課程輸送計畫

2、華語文教學與習得研究
(1) 華語文創新教法
(2) 華語文習得研究
(3) 華語文教學品質管理機制
(4) 華語文測驗與評量
(5) 專業華語:商務、旅遊、宗教、新聞等

3、華語文教育研究
(1) 華語文政策研究
(2) 華語文行政研究
(3) 華語文師資培訓與評鑑
(4) 華語文師資認證與推廣

4、華語文數位應用與教材研究
(1) 華語文數位化教學
(2) 華語文數位教材發展
(3) 華語文行動學習
(4) 華語文數位遊戲研發
(5) 華語文教材發展

5、華語文本體研究
(1) 華語語音研究
(2) 華語詞彙研究
(3) 華語語法研究
(4) 華語語義、語用研究
(5) 華語言談分析
(6) 古代漢語研究
(7) 漢字研究

6、僑民教育
(1)僑民教育政策、措施
(2)僑民教育師資培育
(3)僑民教育教材編撰
(4)僑校經營
(5)各國華文學校現狀
(6)僑民教育回顧與展望

7、其他相關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議題

五、研討會舉辦日程
論文摘要投稿截止:已於11月截止
論文摘要審查:已於11月截止
論文摘要錄取通知:已於11月通知
論文全文截稿: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研討會議程公佈:2017年5月2日(星期二)
研討會舉辦日期: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5月20日(星期六)

六、報名
有意參加會議者請逕至官網報名。

系統號:

C-008635

語言、文學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語言、文學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6月9日至10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中科技大學中商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2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

聯絡人:

楊純瑋,Tel: 04-22196421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時間與地點:2017年6月9日(星期五)至10日(星期六)假本校中商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舉行。

二、徵稿對象:全國各大專校院教師。

三、徵稿主題:凡與語言、文學與文化相關,包括─文本研究、比較 研究、傳播與影響研究、文化創意研究以及教學研究等皆可。

四、論文徵稿時程:
(一)論文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16年11月27日(星期日)。
(二)論文摘要審查通知日期:2016年12月14日(星期三)。
(三)論文全文繳交日期:2017年5月7日(星期日)。

五、如有任何疑義,請逕洽本案聯絡人楊純瑋小姐,電話:04-22196421

系統號:

C-008574

性別.(後)解嚴? ──臺灣文學、語言、文化與性別政治 「第十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性別.(後)解嚴? ──臺灣文學、語言、文化與性別政治 「第十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9月8~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聯絡人:

E-mail: taiwanconference2017@gmail.com

內容簡介:

「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辦,多年來,以發展臺灣的語言、文學、文化的學術研究及交流為主要宗旨。第十屆將於2017年舉辦,適逢解嚴三十週年,特以「性別.(後)解嚴?──臺灣文學、語言、文化與性別政治」為主題,冀能重新思考性別論述及時代脈絡的多重關係。

以往解嚴常被視為臺灣性別政治的分水嶺,但民主體制上的解嚴,能否代表性別的解嚴?解嚴三十年後的今天,有必要重新探究性別政治在不同場域中,複雜多樣的脈絡。在臺灣文學、電影及文化藝術中,常展現出有別於主流性別框架的另類思考或前衛性,進而促進各種性別批判與反思,如多樣的女性文學藝術、同志文學與電影,乃至不同族群的原住民文學文化、關心邊緣政治的紀錄片等;但這些藝文表現與解嚴的相關程度如何,仍值得細察。本會關照性別政治在各文化脈絡中的差異性與複雜性,期待能突破性別政治與解嚴關係的單一論述傾向,引起更豐富的學術討論。另外,重新挖掘解嚴前的性別伏流與多樣化表現,如戰後的文學再現、臺語電影、社會寫實電影、戲曲文化、本土語言所蘊含的性別政治,乃至重新理解日治時期的性別課題,也有助於重省性別政治與時代脈絡間的關係。如何在大敘事裡正視性別課題,分析階級、國族、種族、族裔、社運議題與性別政治的關係;如何以底層與邊緣的觀點介入,反思中產化、潔淨化的時代風氣與性別論述傾向等,都值得進一步申論。

本次研討會將重新思考/置疑性別政治與解嚴的歷史關係,同時鼓勵重探解嚴前後、乃至日治、戰後臺灣文學文化語言中豐富異質的性別多樣性;期待在反思性別與族群、階級、社會、國族等議題多重交織的複雜度與視野中,提出更具批判性的性別論述與文化實踐。

大會廣徵臺灣研究中有關性別政治的稿件,舉凡與性別議題相關之文學、文化、語言、藝術、影像、電影、媒體、歷史、社會現象等學術論文,都歡迎投稿。以下列舉部分主題,但不限於此範圍。

(1)置疑∕反思解嚴與性別政治的關係
(2)底層、邊緣族群的性別文化、政治抵抗與反思
(3)臺灣文學、文化、電影、紀錄片中的性別再現
(4)性別文化的跨國、跨區域閱讀
(5)女性∕同志∕酷兒文學文化
(6)語言、族群與性別政治
(7)媒體與通俗文化中的性別現象
(8)劇場與表演中的性別展演
(9)社會運動中的性別再思考
(10)母語教學與性別研究
(11)男性研究
(12)性別∕同志∕酷兒研究的回顧與省思
(13)其他性別議題的臺灣研究

摘要截稿日期:2017年1月5日

摘要投稿方式:請填寫「投稿者資料表」寄至:taiwanconference2017@gmail.com
*請附姓名、論文題目、摘要(700字內)、關鍵字3-5個、現職、 個人簡歷、學術著作目錄(近五年)

摘要錄取通知:2017年2月

論文繳交日期:2017年8月1日

系統號:

C-008575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標題:

「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7年7月11至14日(週二至週四)

地點: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聯絡人:

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最近20多年來,中國婦女史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從「父權壓迫」到「女性自主」,從「她的故事」到「性別建構」,中國婦女在歷史上的身影愈來愈清晰,她們所發出的也不再限於幽微的「無聲之聲」。不過正當婦女史的知識積累日益豐富而細緻,我們發現到,中國婦女史研究也出現相當的侷限性,特別是承襲著「中國」的框架。近代中國的女權發展無可避免地捲入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也因此探討近代中國婦女史幾乎不可能繞過國族主義。然而,國家是否為婦女史研究的最重要關鍵?我們是否可能像十多年前杜贊奇(Prasenjit Duara)所提議的,「把婦女史從民族國家拯救出來」?

基於這樣的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將於2017年7月11-14日召開「世界史中的中華婦女」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中華婦女」為主題,即希望超越民族國家的界線來研究中國(包括華裔)婦女史,一方面把中華婦女放在世界歷史的舞臺上重新審視,例如:她們對「域外」的想像、書寫及經歷,她們與外國人之間的互動和理解(或誤解),中國與外國婦女的經驗異同比較等。另一方面,吾人正身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球村裡,許多區域性的政治動亂、經濟危機、環境變遷其實都是全球議題。不論我們是否同意「全球化」的命題,「全球性鏈結」儼然是認識區域文化的一把鑰匙。這種全球性鏈結與中華婦女有何關係?全球性的視野對於中國婦女史研究提供什麼樣的新觀點與洞見?至於時間跨度上,本次會議上溯古代,下至1970年代,意在提供長時段(longue durée)研究的對話機會。換言之,本次會議將從跨地域及跨時代的角度,重探中華婦女的歷史。

與會學者交通費請自理,大會將提供與會學者(大臺北地區以外)5天住宿,從2017年7月10日入住,15日退房。與會學者若擬延長停留時間,大會可以協助訂房,但須自行負擔費用。

系統號:

C-008498

2017淡江戰略學派年會暨第十三屆紀念鈕先鍾老師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形勢下的臺灣國家安全戰略」

標題:

2017淡江戰略學派年會暨第十三屆紀念鈕先鍾老師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形勢下的臺灣國家安全戰略」

時間:

2017年5月6至7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淡江大學臺北校園(臺北市金華街199巷5號)

主辦單位: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聯絡人:

鄭智懷,Tel: 02-2621-5656#2176;E-mail: s900346@hotmail.com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以中、英文進行。包含三個場次,規劃發表論文計12篇。

各場次包括:
1.南海爭端與亞太安全:區域的觀點(以英文進行)
2.兩岸關係與臺灣外交戰略(以中文進行)
3.新安全形勢下的臺灣國防戰略(以中文進行)

投稿方式:採網路報名
有意發表論文者,請預備500字論文摘要,並附上作者資料及聯繫方式,以電子郵件傳送至s900346@hotmail.com。大會有權進行相關議程之調整,與入選論文發表場次之調整。郵件
主旨請註明「新形勢的臺灣國家安全戰略」。論文之撰寫請依照《芝加哥格式手冊》撰寫格


時程與地點:
論文摘要截稿:2016年11月15日
摘要審查通知:2016年12月7日
論文繳交截止:2017年4月6日
研討會舉辦日期:2017年5月6日至7日

系統號:

C-008583

第五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政治經濟文化核心的建立:早期南瀛(10-18世紀)

標題:

第五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政治經濟文化核心的建立:早期南瀛(10-18世紀)

時間:

2017年10月20至21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國立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701號)

主辦單位:

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人:

溫勝智,Tel: 886-6-7212338;E-mail: ic.tahr@gmail.com

內容簡介:

「南瀛」泛指日治時期臺南州,是臺灣最早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中心。居住在這片土地的人民,擁有特有的生活型態與社會結構。本次會議論文以「臺灣政治經濟文化核心的建立:早期南瀛10-18世紀」為主題。內容以文化發展與社會變遷為主軸,說明當今南瀛區域文化的演變,包括史前與原住民社會、漢人移民到在地化過程等文化與社會議題。

一、論文主題
本會議論文主題,以研究南瀛地區的歷史、社會與文化,或研究回顧為主軸,主要針對以下課題進行討論:
1.主題:
(一)歷史:
1.考古與原住民歷史。
2.荷蘭到清中葉漢人社會形成與文化變遷
3.荷蘭到清中葉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變遷
(二)文化:
1.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相關議題
2.南瀛社會文化的起源
3.鄭氏王朝及其國際網絡
(三)新史料、新研究:以10-18世紀南瀛地區為主的新翻譯或發掘之新史料進行的研究。
2.時間斷限:10-18世紀。
3.研究區域範圍:以南瀛地區為中心,並鼓勵比較研究。所謂的南瀛地區不限於今日的臺南市區,而是日治時期的大臺南州的範圍,換言之即包括雲林、嘉義以及臺南等地。

二、會議時間地點
時間:2017年10月20、21日(星期五、六)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最後場地位置,依實際公告為主)

三、論文截稿日期
2017年8月31日截稿

四、論文題目及摘要
2016年12月31日前請提交論文題目及500字中英文摘要,並附姓名、服務單位、職稱、聯絡資料等,經籌備委員認定符合本研討會主題後,即寄發撰稿體例及稿約事項等。題目及摘要請以下列方式寄達:
1.郵寄:臺南市佳里區六安里245號 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溫勝智先生收
2.電話:886-6-7212338
3.傳真:886-6-7212338
4.email:ic.tahr@gmail.com
5.「第五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小組

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國立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系統號:

C-008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