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訊息

共生の東北アジア:中蒙.中露辺境を事例として

標題:

共生の東北アジア:中蒙.中露辺境を事例として

時間:

2016年2月13日(週六)13:00-18:00

地點:

杭州浙江大學(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餘杭塘路866號)

主辦單位:

東北大學・東北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

聯絡人:

Tel: 022-795-3619

內容簡介:

13:10-15:00
【セッション1:共生の東北アジア:中露辺境の場合】
南ウスリー地域における土地開拓を例としたマルチエスニックな植民について(トカチョフ・セルゲイ,極東連邦大学)
満洲国下のチューリン商会における多民族共生(藤原克美,大阪大学大学院言語文化研究科)
戦前の極東ロシアへの中国人の移住と第一次世界大戦期の北西ロシアにおける中国人契約労働者(サヴェリエフ・イゴリ,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国際開発研究科)
評論人:麻田雅文(岩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堀江典生(富山大学極東地域研究センター)

15:20-17:20
【セッション2:共生の東北アジア:清代中蒙辺境の場合】
清代チャハル南部長城縁辺地域における蒙漢人の共生(ソドビリ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清代中期の家畜窃盗事案からみるモンゴルにおける人の移動と共生(岡洋樹,東北大学東北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
清代後期内モンゴル・ハラチン地方における土地利用とモンゴル社会(包フフムチル,東北大学東北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
コメント:広川佐保(新潟大学人文学部)、橘誠(下関市立大学経済学部)

17:20-18:00
【総合討論】

系統號:

C-006820

Soft Power In China-U.S. Relations

標題:

Soft Power In China-U.S. Relations

時間:

2016年2月19日(週五)9:00-17:30

地點:

Lathrop Library - Room 224, 518 Memorial Way, Stanford University(521 Memorial Way, Stanford, CA 94305,USA)

主辦單位:

詳見內容

內容簡介:

【Keynote Speech】
Chinese Soft Power in the Repertoire of Chinese Power (David M. Lampt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anel 1: Cultural Dimension of Soft Power】
Chair: Chaofen Sun (Stanford University)
Soft Power in US-China Relations: Consequences Intended and Unintended(Gordon H. Chang,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Chinese Origin of Soft Power in Laozi’s Works(Bo Wang(王博), Peking University)

State Imagination and Interaction in the Current China-US Relations(Yanli Gao, Peking University and Stanford University)

【Panel 2: Soft Power in World Politics】
Chair: Joseph Esheric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China’s Application of Soft Power in the Cultural Cold War, 1950-60s(Dayong Niu(牛大勇), Peking University)

Understanding China’s Soft Power through Public Opinion Polls(Shiming Fan(範士明) , Peking University)

Measuring Soft Power and China’s Influence in the World(Eric Hyer,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oft Powers, Civilizations, and beyond the ‘Thucydides’ Traps’?(Simei Q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oft Power, Cultural Security and Alternative to Confrontation(James Z. Gao, University of Maryland)

【Round-table Discussion Chair: Ban Wang, Stanford University】
Closing Speech: Joseph Esheric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Friday, February 19, 2016 | 9:00 am — 5:30 pm | RSVP
Lathrop Library - Room 224, 518 Memorial Way

sort by: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t Stanford,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and Peking University

※本演講會需要事先報名,有意參加者請至官網

系統號:

C-006796

3E Journées d’Études Jeunes Chercheurs en Études Taïwanaises

3E Journées d’Études Jeunes Chercheurs en Études Taïwanaises

標題:

3E Journées d’Études Jeunes Chercheurs en Études Taïwanaises

時間:

2016年3月4至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Salle Kant Avenue, 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Avenue Franklin Roosevelt 50, 1050 Bruxelles,Belgium)

主辦單位:

organisées par l’AFET, le CEFC Taipei et l’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聯絡人:

E-mail: secretaire@etudes-taiwanaises.fr

內容簡介:

3月4日
12:15-13:45
Séminaire «Asie» de l’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Bilan et enjeux après l’élection taïwanaise (Barthélémy COURMONT, Université de Lille)

14:30-15:15
Ethnographie d’une association taïwanaise d’aide au développement pour les Austronésiens formosans (Agathe LEMAÎTRE, Université Aix-Marseille)

15:15-16:00
Obvier à l’entropie sociale au travers des récits dakota et paiwan (Fanny SCARULLI, Université Aix-Marseille)

16:30-17:15
Imaginer les Chinois en Asie : une étude des suppléments littéraires des journaux du KMT en 1950-1960 (WENG Chih-chi, EHESS)

17:15-18:00
Élaboration d’une mémoire nationale : l’ère de Chiang Kai-shek à Taïwan aujourd’hui (Vladimir STOLOJAN, 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

3月5日
9:15-10:00
Le rôle de la communication dans la relation USA-Taïwan sous Ma Ying-jeou (Stoyan NAJDOVSKI,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10:00-10:45
Diversité des processus mémoriels dans le cinéma de Hou Hsiao-hsien (Clément DUMAS, ENS Lyon)

10:45-11:30
La résistance du no-body dans Hua-Shan-Qiang de Su Yu-hsien(SHIH Wei-chu, Université Lyon 2)

12:30-13:15
Le panorama de la poésie au féminin à Taïwan et en France (1960-1980): une analyse comparative (YU Hsin-pei, Université Tamkang)

14:30
Remise du «Prix Christian Ricourt du Jeune Chercheur en études taïwanaises»

系統號:

C-007015

跨越與實踐:2016戲曲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跨越與實踐:2016戲曲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3月17至18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曉峰紀念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

聯絡人:

吳莉莉,Tel: (02)2861-0511#39505

報導者:

謝俐瑩

內容簡介:

◎研討會宗旨:
本研討會延續本系於2011年所舉辦的「跨越與實踐:2011戲曲表演藝術學術研討會」,及2013、2014年所舉辦的「跨越與實踐:2013戲曲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跨越與實踐:2014戲曲表演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規模與傳承精神,於2016年再度舉辦國際型研討會。本次會議將針對「戲曲的傳播」作為主題,針對戲曲劇目的傳承、戲曲教學的傳承、戲曲推廣、戲曲在海外的流播、戲曲翻譯、戲曲影音資料的製作等課題,進行論文發表、座談等多元形式學術研討。有別於前三次主題較鎖定於戲曲表演與導演之理論及實務等課題,此次更開拓戲曲研究的視野,放眼世界。本次會議的論文將以「邀稿」及「徵稿」兩種面向:
一、邀稿:邀請已有多年研究經驗與成就,並累積一定學術成果與聲望的學者進行個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徵稿:在網上及相關資訊平臺,對國內外進行徵稿。
希望藉此學術活動平臺,進行深度的討論與意見交換,俾使討論更多元,使彼此的研究能更深化豐富,並擴大研究視野與國際觀。

◎研討會主題:戲曲的傳播

◎研討會子題:
(一)戲曲教學的傳承
(二)戲曲劇目的傳承
(三)戲曲的推廣
(四)戲曲在海外的流播
(五)戲曲的翻譯
(六)戲曲影音資料的製作

◎徵稿辦法:
(一)本研討會論文採摘要審查制,摘要審查通過後,再後續提交論文全文。
(二)徵稿對象:各大專校院相關學系教師及其他對本研討會有興趣的各領域專兼任教師。
(三)論文摘要投稿:
1.論文摘要截稿已於9月中旬截止。
2.摘要審查結果:投稿者密切注意主辦單位回函,也謝謝您的投稿。
3.論文全文截止日期:2016年2月15日(週一)
4.摘要內容以600字為限。
5.若經審查通過安排發表,作者於研討會期間必須親自出席參與發表研討。

系統號:

C-006872

2016年第六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6年第六屆「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5月13至14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原大學全人國際會議廳(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200號)

主辦單位:

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聯絡人:

李紫菱,Tel: (03)265-6904

內容簡介:

一、會議宗旨
從事華語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對急速改變的現況,必須充分體認各國華語文學習環境的在地化,及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多樣性,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做全盤的考察與建構,才能使華語文教學與國際教育接軌。面對世界各國學習華語文熱潮,產官學界應集思廣益,進行腦力激盪,舉凡編印教材、培訓師資,以及推動全球網路華文教學等,提出對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看法;此外,如何在我國著有績效之僑民教育基礎上推動海外華語文教育亦是重要的課題。有鑑於此,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期盼透過本次「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新視野」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從事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之產官學專家學者集思廣益,促成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攜手合作,共同為開創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的新局面而努力。此外本會議為擴大舉辦規模,將舉辦多年的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與本會議合併舉辦。

二、研討會會議子題
1、華語文產業研究
2、華語文教學與習得研究
3、華語文教育研究
4、華語文數位應用與教材研究
5、華語文本體研究
6、僑民教育

三、研討會會議形式
1、專題演講
2、論文發表
3、教學工作坊
4、壁報發表

四、研討會會議議題
1、華語文產業研究
(1) 華語文海外駐點計畫
(2) 華語文教材、師資、課程輸送計畫

2、華語文教學與習得研究
(1) 華語文創新教法
(2) 華語文習得研究
(3) 華語文教學品質管理機制
(4) 華語文測驗與評量
(5) 專業華語:商務、旅遊、宗教、新聞等

3、華語文教育研究
(1) 華語文政策研究
(2) 華語文行政研究
(3) 華語文師資培訓與評鑑
(4) 華語文師資認證與推廣

4、華語文數位應用與教材研究
(1) 華語文數位化教學
(2) 華語文數位教材發展
(3) 華語文行動學習
(4) 華語文數位遊戲研發
(5) 華語文教材發展

5、華語文本體研究
(1) 華語語音研究
(2) 華語詞彙研究
(3) 華語語法研究
(4) 華語語義、語用研究
(5) 華語言談分析
(6) 古代漢語研究
(7) 漢字研究

6、僑民教育
(1)僑民教育政策、措施
(2)僑民教育師資培育
(3)僑民教育教材編撰
(4)僑校經營
(5)各國華文學校現狀
(6)僑民教育回顧與展望

7、其他相關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議題

五、研討會舉辦日程
1、論文摘要投稿:已於2016年1月3日截止。

2、論文摘要審查:已於2016年1月審畢。

3、論文全文截稿:2016年3月7日(星期一)。

4、研討會議程公佈:2016年5月3日(星期二)。

5、研討會舉辦日期: 2016年5月13日(星期五)、5月14日(星期六)。

六、報名參加會議
報名參加會議請至會議網站填寫報名資料,線上報名截止日為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系統號:

C-006768

2016中國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

2016中國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

標題:

2016中國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

時間:

2016年5月19至21日(週四至週六)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

聯絡人:

黎志添教授,E-mail: laichitim@cuhk.edu.hk、徐艷蓮博士,E-mail: yanlianxu@cuhk.edu.hk

報導者:

徐艷蓮博士

內容簡介:

「2016中國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論文徵集

主題:中華帝國晚期的文化與社會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合辦

日期:2016年5月19至21日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與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將於2016年5月19至21日聯合舉辦第三屆「中國文化研究青年學者論壇」。論壇旨在培養中國文化研究領域的青年學者,並增強青年學者之間的互動往來。

本屆論壇將邀請30位博士研究生(已通過學位論文提要審核)或工作經驗少於五年的博士畢業生報告其新近研究成果。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文化研究的各個方面,如歷史,文學,宗教,藝術,思想史等,但並不僅限於以上學科。本屆論壇特設主題「中華帝國晚期的文化與社會」,歡迎青年學者就本屆主題投稿。與會者需以中文及英文進行流利交流。

大會僅為與會者提供住宿及交通費,經審批後可獲最高1000美元報銷。會議無須註冊費。

香港中文大學將成立專門的委員會挑選論文。屆時將由本校教員為與會者擔任討論嘉賓。優秀論文將有機會於論壇結束後得到發表。

報名要求:請於網上提交一份1000字以內的論文摘要(中英文皆可)及簡短的個人介紹,網址如下:http://www.cuhk.edu.hk/ics/general/forum/submission.html

本研討會已公布論文摘要接受者名單(http://www.cuhk.edu.hk/ics/general/forum/acceptance.html),完整論文須於2016年4月2日前提交。

如有查詢,請聯繫中國文化研究所組織者:黎志添教授(laichitim@cuhk.edu.hk)及徐艷蓮博士(yanlianxu@cuhk.edu.hk)。

系統號:

C-006873

第20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20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5月21至22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大樓2樓演講廳與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聯絡人:

李宜梅,Tel: 02-77341652;E-mail: t24014@ntnu.edu.tw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謹訂2016年5月21-22日舉辦「第20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潘朝陽教授榮退致敬學術研討會」。本屆會議以「改變的年代:創新與傳承」為主題,分8子題:1.地理思想與環境變遷;2.地方與區域發展研究;3.宗教、文化地理與景觀;4.觀光、遊憩與產業規劃;5.環境健康、美學與地理教育;6.客家文化相關研究;7.其他地理相關研究議題;8. Special topic,歡迎地理學相關領域學者、專家與研究生報名參加。

歡迎有興趣發表者填寫投稿報名表(請至官網下載),於2016年1月15日(星期五)起至105年2月15日(星期一)前以電子郵件傳送至會議聯絡人,信件主旨註明【第20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投稿-姓名】,檔案名稱以【投稿者姓名】命名,例如:王大明.doc,收到主辦單位回覆函即完成投稿手續,未收到回覆請來電確認。大會將於2016年2月26日通知論文摘要審查結果。
◎會議重要時程:
論文摘要截止:2016年2月15日
論文接受通知:2016年2月26日
論文全文截稿:2016年4月15日
論文發表日期:2016年5月21-22日

會議聯絡人:李宜梅助教
聯絡電話:02-77341652
投稿信箱:t24014@ntnu.edu.tw
會議相關訊息:http://www.geo.ntnu.edu.tw

系統號:

C-006857

臺日「文學與歌謠」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臺日「文學與歌謠」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6月4至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公益財団法人佐藤春夫記念会、日本歌謠学会

聯絡人:

E-mail: stust_japanese@stust.edu.tw

內容簡介:

緣起與目的:
國立臺灣文學館為促進臺日文學交流,深化兩國文學、文化研究並分享 研究成果,將與[日本] 公益財団法人佐藤春夫記念会、日本歌謠学会共同 舉辦「臺日『文學與歌謠』國際學術研討會」。此研討會將透過專題演講、 論壇及論文發表探討臺灣和日本在文學與歌謠上的影響、交流等相關議題。 期盼此研討會能促進臺日兩國專家學者之學術交流,進而提升國內臺灣文學 研究水準,與國際接軌。

主題:臺日之文學與歌謠研究

含以下子題:
①日治時期臺灣相關之文學與歌謠研究
②佐藤春夫研究
③金關丈夫研究
④臺灣文學與歌謠在日本
⑤日本文學與歌謠在臺灣
⑥臺灣文學作品日譯比較研究
⑦其他與會議主題有關之任何議題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日本)公益財団法人佐藤春夫記念会、日本歌謠学会
承辦單位: 南臺科技大學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會議時間:2016年6月4日~5日(六、日)

使用語言:中、日文皆可

發表時間:
口頭發表:20分鐘
(發表內容依序編列頁碼,收錄於大會會議論文集。)

論文評審結果最遲於2015年12月31日前寄出。
論文發表費用:免費。
另補助國內交通費及住宿費(住宿費有上限)。

論文全文截稿:2016年3月31日。逾期者視同放棄參加。
*論文格式將於日後另行通知發表者
*字數:8000~10000字

所有投稿資料無論接受與否,恕不奉還。

詢問處:「臺日『文學與歌謠』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
E-mail: stust_japanese@stust.edu.tw

系統號:

C-006856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標題: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7月1日至2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臺灣宗教學會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651-9780

內容簡介:

一、會議資訊:
會議時間:2016年7月1日(五)、7月2日(六)
會議地點: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
主辦單位:臺灣宗教學會
承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華人宗教研究中心、魚籃書坊
 
二、會議主題說明:
人類歷史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宗教不但沒有因全球化與世俗化洪流的衝擊而消退,反而掀起新一波的全球宗教復興現象,無論是傳統宗教的改革,或是新興宗教的創新,都引發了宗教學術研究的新議題與新方法。臺灣的特殊處境,造就了舉世罕見的多元宗教和平共存、傳統與新興宗教並駕齊驅、相互混融的「宗教奇蹟」,已受全球矚目而堪稱宗教學術探索的重鎮。本次會議將廣泛邀請不同學術領域對宗教議題有興趣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無論是使用自然科學、社會與人文學科的各種研究方法,皆歡迎踴躍賜稿,藉由全臺灣最具代表性與包容性的宗教學術平臺,和與會的嘉賓共同分享研究成果,並接受各方賢達的回應與指教。本會總主題為「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並設定以下子題供各位撰稿者參考:
1.宗教、靈性與覺性
2.宗教實踐的身體觀
3.宗教修行的研究方法
4.宗教與身心療癒
5.宗教的個人性與公共性
6.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
7.儀式展演與修鍊技藝
8.靈性與性別觀
 
三、論文「摘要」繳交期限:
已於2016年1月8日截止

四、其它注意事項:
1、審查通過的論文發表者名單,將於2016年1月底以前公布於臺灣宗教學會網站;預計完稿收件截止日期為2016年5月底,逾期未能完稿者將取消其發表資格。
2、基於本次會議所有成本皆為全體會員每年繳交會費所支付,故所有發表人皆需繳交當年會費,非會員之投稿者亦須繳交當年會費成為會員,始可取得發表資格。凡在學校與民間機構任職的學者專家,其年度會費為1000元;在學研究生的年度會費為500元。
3、除非本會獲得政府部門或民間團體的補助或贊助,否則發表人將無論文發表費或交通補助費。
4、來稿不得為已發表於期刊、書籍之論文。

系統號:

C-006854

「士人與近世社會文化變遷(1100~1500)」學術研討會

標題:

「士人與近世社會文化變遷(1100~1500)」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8月1至2日(週一至週二)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標竿計畫、臺灣大學歷史系、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聯絡人:

李如鈞,Tel: 02-2322-5370#211;E-mail: jerryfdh@gmail.com

內容簡介:

主旨:為推動跨領域與跨朝代的研究,本計畫擬於2016年8月1、2日(週一、週二),假臺灣大學文學院召開以「士人與近世社會文化變遷(1100~1500)」為題之研討會。針對十二至十五世紀中國士人成為政治社會主流後,面對政權交替及基層社會變遷,所採取的應對之策。敬邀海內外學者發表論文,共同參與討論及交流。

主辦單位: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標竿計畫

協辦單位:臺灣大學歷史系、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徵求對象:本研討會除特約學者之外,歡迎海內外學者報名參加。本次會議主要探討士人在近世社會文化變遷中的兩個主要議題:一為易代之際士人的遭遇、感知與對應;二為士人在基層社會的活動與影響。歡迎歷史、文學、藝術等領域學者提交與上述主題有關之論文參與交流。 有意參加學者敬請將「簡歷(含著作目錄)、論文題目及摘要(1000字以內)」於截止日前,逕擲寄會議籌備處聯絡人。甄選通過者,本會擬於2016年3月1日前公布名單。因經費及名額有限,本會將提供會議期間之食宿、資料、會務費用,交通費用敬請自理。

報名截止日期:2016年1月31日(請填妥附件後擲下大會籌備處聯絡人)

甄選說明:本會將依據論文主題、摘要進行評選。甄選後將公布入選名單,並個別通知。

通過甄選之學者,請於2016年6月15日以前擲寄論文定稿(逾期不候)。中文篇幅以1~2萬字;英文以double space、20-35pages為限。會議論文計畫集結出版,不接受已發表、即將發表之論文,謹此說明。

會議時間:2016年8月1日、2日(週一、週二)

會議地點: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備註:「摘要」與「正文」請以中文或英文擇一撰寫。

聯絡方式:請洽籌備處聯絡人
李如鈞博士,jerryfdh@gmail.com
洪麗珠博士,lichu.hung@gmail.com
Tel: 02-2322-5370#211或210

系統號:

C-006848

「現象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現象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9月30日至10月1日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暨現象學中心計畫、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絡人:

余峻夙助理,E-mail: 102154007@nccu.edu.tw

內容簡介:

一、主旨
現象學創立至今,不僅蔚為一股龐大的思想運動,且歷經各種思想的變形,甚至對不同領域有著既深且廣的影響。藉由此一當代思潮來重新理解、詮釋、批判甚至實踐我們的儒學傳統;或者反過來,藉由儒學重新思考現象學,藉由實踐重新思考理論,這應當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有鑑於此,政治大學哲學系暨現象學中心計畫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聯合舉辦「現象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作為會前會的「儒學與公共性」工作坊,希望能匯聚各方研究能量,從理論與實務方面來探索現象學與儒學。

二、主題
A「現象學與儒學」會議
會議分理論與實踐兩個面向。理論方面,計畫從倫理、道德、社會、政治、宗教等等各方面來探討現象學與儒學各種問題;實踐方面則不僅從實踐哲學的角度來思考儒學與現象學的結合,更歡迎各界從實務領域出發來審視此一結合的可能性。因此,『現象學與儒學』會議規劃主題如下,歡迎各界就主題展開討論:
1.傳統儒學與現象學
2.現代儒學與現象學
3.儒學之實踐與現象學之應用
4.儒學與生活世界
5.從實務領域看儒學與現象學之結合
(以上主題也歡迎各界自組座談團隊展開討論)

B.「儒學與公共性」工作坊
工作坊計畫就儒學與政治現象學、儒學與社會現象學等議題於中研院文哲所舉辦三至四場討論會。場次及時間地點日後公告。

三、「現象學與儒學」會議日期:2016年9月30日(週六)至10月1日(週日)

四、「現象學與儒學」會議地點: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

五、有意願報名參加「現象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者,請於2016年1月31前提交論文大綱及作者簡歷。

現象學中心將盡速回覆審查結果,審查通過者請於2016年9月10日前提交論文全文(以中、英文為主),以利議程安排。

聯絡人:政治大學哲學系余峻夙助理。
聯絡信箱:102154007@nccu.edu.tw

系統號:

C-006847

第12屆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12屆南臺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0月28至29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4F第三會議室(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南臺灣研究工作室、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聯絡人:

董家嫻,E-mail: socialnptu@gmail.com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南臺灣研究工作室、教務處教學資源中心

二、協辦單位:屏東縣屏北區社區大學、屏東縣屏南區社區大學、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臺灣在地文化創新與共學協會

三、經費贊助單位:教育部

四、會議時間:2016年10月28-29日(週五、六)上午9:00至下午5:30

五、投稿報名截止:2016年6月30日

六、會議地點:屏東大學民生校區五育樓國際會議廳(屏東市民生路4-18號)

會議主題:屏東學是什麼?──屏東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徵稿子題:
本研討會除主題演講外,擬分成如下七個子題來組織議程,共分成十個場次進行,每個場次3篇論文:

1.屏東的環境和生態

2.屏東的經濟

3.屏東的政治

4.屏東的社會

5.屏東的文化

6.屏東的教育

7.屏東研究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撰稿須知:
歡迎各界學者專家、博士生和碩士生投稿。本研討會採邀稿與投稿併行制,一律先審摘要,約500字,通過後通知作者編入議程。投稿內容以中文為原則,中文論文以不超過一萬字(含參考文獻、註釋和附錄)為原則。撰文體例格式請參考《臺灣社會學刊》論文撰稿體例:http://tsa.sinica.edu.tw/publish_01-1.php

投稿時,請將「投稿報名表」(如附件)填妥後寄至大會信箱socialnptu@gmail.com董家嫻助理(查詢電話:08-7663800轉35301,或籌備總幹事李錦旭老師0953-086403)。大會收到稿件後將主動回覆投稿人已接獲信件。大會將提供論文發表人交通和住宿補助,研討會舉行後論文經編輯委員會審查通過、收入論文集者,並酌給撰稿費用。而為方便討論交流,如作者無提出異議,擬將論文於交稿後至研討會舉行期間掛在專屬網頁上。

重要日程:
摘要繳交截止:2016年6月30日

全文繳交截止:2016年9月30日

論文發表順序通知:2016年10月21日

研討會舉行:2016年10月28-29日(週五、六)

研討會舉行後全文修改繳交截止:2016年11月20日

系統號:

C-006860

2016 年度「臺灣日語教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融合語言與文化之日語教育

標題:

2016 年度「臺灣日語教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融合語言與文化之日語教育

時間:

2016年11月26日(週六)

地點: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士林區士林區臨溪路70號)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日文系、臺灣日語教育學會

聯絡人:

郭華修秘書,Tel: (02)2881-9471#6532

內容簡介:

1.會議宗旨:為促進日本語文研究相關人士之學術交流及研究成果分享,特舉辦日語教學國際會議,圖以宏觀的角度展開與日語教學相關之日本語學、日本文學、日本文化、日語教育之研究,並促進學術交流。

2.會議主題:融合語言與文化之日語教育

3. 徵稿範圍:與日語教學相關之日本語學、日本文學、日本文化、日語教育之理論與實踐研究。

4.主辦單位: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臺灣日語教育學會

5.會議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第一教學研究大樓(R棟)(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6.會議時間: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

7.發表語言:日語

8.發表方式:請於「報名者個人簡歷」中載明發表方式。
A.口頭發表:發表20分鐘,討論10分鐘。
B.壁報發表:發表者須於大會規定之時間、場所內發表。

9.報名資格:
(1)學會會員(已繳納2016年度會費會員)。
(2)非會員者,須於論文截稿時繳納發表費新臺幣 1000 元/人次(郵政劃撥或現金袋)。每人投稿以一篇為限,且不得重複投稿。

10.投稿方法:請將報名表、中文摘要(請以繁體字書寫)、日文摘要(請本學會網頁下載)之紙本及電子檔,於2016年3月1日(星期二)前寄達研討會籌備委員會,凡資料不齊或逾期者皆不受理。

11.審查方式:發表摘要經本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審慎評估會審後,決定接受論文篇數及發表者。審查結果於2016年4月中旬連同論文格式及全文截稿通知一併寄出。

12.聯絡處:111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臺灣日語教育學會

2016年日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
聯絡電話:(02)2881-9471 分機6532 郭華修秘書
傳真號碼:(02)2883-6055
E-mail:taiwanjapanese.url.tw@gmail.com

系統號:

C-006859

「書寫中國翻譯史」—— 第七屆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

標題:

「書寫中國翻譯史」—— 第七屆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

時間:

2016年12月15至16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馬料水大埔公路馬料水段42約725地段)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

聯絡人:

張夢媛,E-mail: translationhistory@cuhk.edu.hk

報導者:

張夢媛小姐

內容簡介:

為推動青年學者積極參與中國翻譯研究、促進學術交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自2004年起每兩年舉辦「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現擬於2016年舉行「第七屆中國譯學新芽研討會」,以「書寫中國翻譯史」為主題,邀請約二十位青年學者宣讀論文,並由四至五位翻譯研究知名學者進行講評。有關詳情開列如下: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
贊助:宋淇翻譯研究紀念基金
會議日期:2016年12月15-16日

會議地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會議主題:以「書寫中國翻譯史」為主題,時期不限,著重認真的個案研究或史料上的發掘和探討

會議語言:普通話及英文

申請資格:從事中國翻譯研究的助理教授、講師、博士及碩士研究生

報名辦法:於2016年2月29日前提交申請表格及論文摘要(500字為限),經第一輪評審,申請人於2016年3月15日收到通知後,須於2016年8月31日前提交論文全文,並經第二輪評審通過後正式獲得宣讀資格。申請表格可於翻譯研究中心網頁下載(http://www.cuhk.edu.hk/rct)。

費用及津貼:研討會不設會務費,本中心為所有獲得宣讀論文資格的參加者提供往返原居地及香港之交通津貼(上限為港幣2,500元正),以及會議期間的住宿及膳食。

聯絡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

聯絡人:張夢媛小姐
電話:(852)3943 7385
傳真:(852)2603 5110
電郵:translationhistory@cuhk.edu.hk

系統號:

C-006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