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

標題:

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

時間:

2015年8至10月,共6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黃先生,Tel: 2361-9132#429;E-mail: wende@ncl.edu.tw

內容簡介:

1950年代李約瑟博士發表(Joseph Needham,1900-1995)《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系列研究,撼動以西方觀點為主軸的科學史研究,也開啟後世學者以當代學術訓練探索古代中國醫學、天文、曆法、軍事與自然研究的大門。透過他們的研究,在儒家知識體係下老祖先不再只是終日伏案文牘閒逸少,還可能是活躍於愛與冒險道路上的俠醫、追星族、數學解碼駭客,或者是戰車的設計者。

今年秋季國家圖書館將於8月15日至10月17日舉辦「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本次邀請到國內醫學史與科技史知名學者,包括洪萬生、張嘉鳳、祝平一、李貞德、徐光臺、周維強等六位教授,分別就古代數學、醫學、科學交流與軍事等不同領域,與大眾分享多年研究與心得,歡迎民眾至本館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備註:各場次活動全程參與者,本館將提供2小時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或教師研習時數(如有需要,請於線上報名時填寫身分證號)。參與者如需紙本研習證明,請於該場次報名期間email至 wende@ncl.edu.tw,告知姓名與參加場次,證書將於當日活動結束後核發。

►各場次時間均為14:00-16:30,除10月17日場次於國家圖書館演講廳舉辦外,其餘場地均為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10月4日(週日)
朱熹「格物窮理」與中國科學發展(徐光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10月17日(週六)
有腳之城,不秣之馬:明代的戰車與火器(1635)(周維強,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

系統號:

A-006185

【演講】倪慧如:西班牙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内戰的中國人(1936-1939)

【演講】倪慧如:西班牙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内戰的中國人(1936-1939)

標題:

【演講】倪慧如:西班牙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内戰的中國人(1936-1939)

時間:

2015年10月3日(週六)14: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主講人:

倪慧如(歷史工作者,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

聯絡人:

劉小姐,Tel: 2361-9132#728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將在10月3日(星期六)下午2時假國際會議廳,邀請伊利諾大學倪慧如博士演講,講題為:「西班牙的召喚——參加西班牙内戰的中國人(1936-1939)」,並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謝小芩教授擔任引言人。這是一場震撼世界良心的內戰,它曾讓畢卡索悲憤揮灑《格爾尼卡》巨畫,讓海明威動情創作《戰地鐘聲》,讓歐威爾重溫戰場寫下《向加泰羅尼亞致敬》,讓四萬多個來自五十三個國家的異鄉人志願奔赴西班牙抵抗法西斯,其中居然有中國人的身影,讓我們來了解這些中國人的傳奇故事。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教師3小時終身學習時數。

全程參與者將提供公務人員、教師3小時終身學習時數,有意參加者請至國家圖書館活動報名系統(http://activity.ncl.edu.tw/)線上報名。

系統號:

A-006097

【演講】來國龍:中國近現代文物保護的緣起與早期發展

標題:

【演講】來國龍:中國近現代文物保護的緣起與早期發展

時間:

2015年10月1日(週四)15:30-17:30

地點:

臺灣大學歷史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來國龍(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許雅惠(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講者介紹:
來國龍,北京大學商周考古與古文字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博士。現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藝術史系主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早期藝術與考古、出土簡帛與古文字學、東亞文化遺產保護歷史。

系統號:

A-006171

【演講】廖咸浩:華人海洋:另類現代性與後中國動能

標題:

【演講】廖咸浩:華人海洋:另類現代性與後中國動能

時間:

2015年10月2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及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LTTC執行長)

內容簡介:

主持人:梅家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系統號:

A-006146

【演講】Michael Szonyi:國家怎麼玩:以明代東南沿海的軍戶與衛所為例

標題:

【演講】Michael Szonyi:國家怎麼玩:以明代東南沿海的軍戶與衛所為例

時間:

2015年10月2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樓703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歷史學門

主講人:

Michael Szonyi(宋怡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中國史教授、歷史系合聘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李仁淵(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本演講不需報名,歡迎自由入座。

系統號:

A-006141

【演講】黃宗潔:文類與故事:從敘事觀點談起

標題:

【演講】黃宗潔:文類與故事:從敘事觀點談起

時間:

2015年10月2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成功大學、中興大學、臺灣大學等三地(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黃宗潔(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蔡玫姿(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6169

【演講】劉淑芬:東晉南朝建康佛教的文化生態——以鍾山地區為主

標題:

【演講】劉淑芬:東晉南朝建康佛教的文化生態——以鍾山地區為主

時間:

2015年10月5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劉淑芬(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5年度第15次學術講論會】

系統號:

A-006132

【演講】陳劍鍠: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圖像

標題:

【演講】陳劍鍠: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圖像

時間:

2015年10月5日(週一)15:10-17:00

地點:

成功大學中文系館3F視聽教室(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陳劍鍠(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系統號:

A-006170

【演講】李文鈺:造物與創世――五代文人詞遊戲性質探析

標題:

【演講】李文鈺:造物與創世――五代文人詞遊戲性質探析

時間:

2015年10月7日(週三)15:3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李文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中文系第356次學術討論會】

主持人:劉少雄(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6207

【演講】李若庸:英帝國在亞洲的幾點研究思考

標題:

【演講】李若庸:英帝國在亞洲的幾點研究思考

時間:

2015年10月7日(週三)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李若庸(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6129

【演講】張傳官:《急就篇》人名校釋與相關問題研究

標題:

【演講】張傳官:《急就篇》人名校釋與相關問題研究

時間:

2015年10月8日(週四)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字學門

主講人:

張傳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文字學門專題演講】

主持人:李宗焜(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系統號:

A-006208

【演講】Paul R. Katz:民國時期上海的扶鸞活動與菁英宗教生活之動態

標題:

【演講】Paul R. Katz:民國時期上海的扶鸞活動與菁英宗教生活之動態

時間:

2015年10月8日(週四)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中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

主講人:

康豹(Paul R. Katz,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評論人:范純武(佛光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6116

【演講】楊振紅:從出土秦簡看郡縣制的形成及其發展

【演講】楊振紅:從出土秦簡看郡縣制的形成及其發展

標題:

【演講】楊振紅:從出土秦簡看郡縣制的形成及其發展

時間:

2015年10月9日(週五)16:30-18:15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304室(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楊振紅(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教授)

聯絡人: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Tel: (852) 3943-8541

內容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歷史學研習班】

本演講以普通話進行

系統號:

A-006127

【演講】鄧育仁:當代儒學論壇:公民儒學

【演講】鄧育仁:當代儒學論壇:公民儒學

標題:

【演講】鄧育仁:當代儒學論壇:公民儒學

時間:

2015年10月12日(週一)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鄧育仁(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冠閔(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副研究員)

參考資料:公民儒學(鄧育仁著)

系統號:

A-006128

【演講】Jérôme Soldani:一顆球和兩顆球:排球運動在南投布農族長老教會間的傳播與轉型

標題:

【演講】Jérôme Soldani:一顆球和兩顆球:排球運動在南投布農族長老教會間的傳播與轉型

時間:

2015年10月13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Dr. Jérôme Soldani(吳傑弘,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人類學博士、中研院臺史所博士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演講以英語發表。

系統號:

A-006072

【演講】黃舒楣:(誰給)誰的文化遺產?襲產、記憶、殖民現代性

標題:

【演講】黃舒楣:(誰給)誰的文化遺產?襲產、記憶、殖民現代性

時間:

2015年10月14日(週三)14:1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405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06165

【演講】黃沛榮:《易經》義理對現代人的啟示

標題:

【演講】黃沛榮:《易經》義理對現代人的啟示

時間:

2015年10月14日(週三)13:3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黃沛榮(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退休/兼任教授)

內容簡介:

【臺大中文系學術薪傳講座】

主持人:楊秀芳(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6214

【演講】蔡侑霖:從族裔文化產業到尋找一條另類之路: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的經驗

標題:

【演講】蔡侑霖:從族裔文化產業到尋找一條另類之路: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的經驗

時間:

2015年10月14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蔡侑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結合族群與文化的族群文化產業發展似乎是個全球現象,且被視為在地社會面對經濟困境的解方。然而這樣的發展呈現出兩面性,一方面似乎可以透過市場化的文化產業發展追尋與建構族群意識、進行在地培力,以及實踐文化復振,但同時亦見其限制。面對這樣的情景,大學的人社實踐計畫該怎麼進行?該有哪些思考?與部落營造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或許烏來經驗可以讓我們有些反思。

注意事項:
1. 報名網頁: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2.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0/4(週日)23:00為止。
3. 餐點提供:由於餐點數量有限,本所保留提供餐點與否的權利。
4. 錄取通知:於10/7(週三)前統一回覆錄取通知,並告知是否提供餐點。
5. 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
6. 請自備環保餐具。
7. 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8. 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9. 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6071

【演講】「活」的制度史——鄧小南教授講座系列

標題:

【演講】「活」的制度史——鄧小南教授講座系列

時間:

2015年10至11月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鄧小南(北京大學歷史系)

聯絡人:

楊曉宜,E-mail: d00123004@ntu.edu.tw

內容簡介:

【專題演講】
講題: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代政治制度史為例的點滴思考
一、材料與問題:再解讀與再認識
二、走向「活」的制度史:過程・關係・行為

時間:2015年10月15日(週四)15:30-17:30

地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講者簡介:
鄧小南教授任教於北京大學歷史系,長期致力於宋代政治與制度史研究,重視官方訊息的流通渠道,也關注唐宋婦女相關議題。編著有《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文書・政令・信息溝通——以唐宋時期為主》等書。

【工作坊】
工作坊共上課四次,以發現於浙江武義的南宋徐謂禮文書為中心,深入釋讀宋代文書,了解宋代政治制度的運作。

本工作坊為本所《研究實習與討論》課程之一部分。考量整體的學習效果,採線上報名制,學員須全程參與四週之課程,每週均有課前閱讀與課後作業。有意參加者請評估自身時間,確定能夠全程參與再報名。

各講次時間與主題:
第一講:
題目: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介紹
時間:2015年10月21日(週三)10:20-12:10

第二講:
題目:徐謂禮文書錄白告身考釋
時間:2015年10月28日(週三)10:20-12:10

第三講:
題目:徐謂禮文書錄白敕黃考釋
時間:2015年11月4日(週三)10:20-12:10

第四講:
題目:徐謂禮文書錄白印紙考釋
時間:2015年11月11日(週三)10:20-12:10

地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文學院2樓)

名額:15名,依報名先後,額滿為止。

報名資格:研究所碩、博士班學生、博士後研究人員。

報名方式:請至臺大歷史系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下載報名表,請於2015年10月2日(週五)前填妥,寄至楊曉宜信箱(d00123004@ntu.edu.tw)
注意:報名者須同意「全程參與」,若無法全程出席,請勿報名。

系統號:

A-006122

【演講】張瑞威:明清田土地圖的繪畫

【演講】張瑞威:明清田土地圖的繪畫

標題:

【演講】張瑞威:明清田土地圖的繪畫

時間:

2015年10月16日(週五)16:30-18:15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304室(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張瑞威(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聯絡人: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Tel: (852) 3943-8541

內容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歷史學研習班】

本演講以普通話進行

系統號:

A-006126

【座談會】《四萬萬人民》影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座談會】《四萬萬人民》影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標題:

【座談會】《四萬萬人民》影片賞析暨映後座談會

時間:

2015年10月17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本片是1938年由荷蘭導演伊文思在中國實地拍攝的一部關於中國抗戰的紀錄影片。在50分鐘的內容中,展現了中國人民面對抗日戰爭的實際面貌,如臺兒莊戰役、漢口八路軍的軍事會議、人民舉行抗日遊行等畫面,都是第一手的珍貴影像史料。上映後,在歐美等國引起了多方關注,達到重要的宣傳效果。(導演:Joris Ivens;上映日期:1939年)

與談人:邵銘煌(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副教授)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6160

【演講】巫佩蓉:早期英文著作中的東亞畫史建構:以對宋與室町人物畫評價為例

標題:

【演講】巫佩蓉:早期英文著作中的東亞畫史建構:以對宋與室町人物畫評價為例

時間:

2015年10月19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2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講人:

巫佩蓉(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

內容簡介:

【共相與殊相:十八世紀前東亞文化意象的匯聚、流傳與變異】系列演講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計畫總主持人)

系統號:

A-006210

【演講】陳維鈞:臺南新化籬仔尾東遺址搶救發掘及其與籬仔尾遺址相互關係初探

標題:

【演講】陳維鈞:臺南新化籬仔尾東遺址搶救發掘及其與籬仔尾遺址相互關係初探

時間:

2015年10月19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字學門

主講人:

陳維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15年度第十六次學術講論會】

系統號:

A-006213

【演講】楊儒賓:當「物」不是物質時:一個原初的觀點

標題:

【演講】楊儒賓:當「物」不是物質時:一個原初的觀點

時間:

2015年10月20日(週二)14:10-16:00

地點:

東海大學(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中文學系

主講人:

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6267

【演講】王雅萍: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演講】王雅萍: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標題:

【演講】王雅萍: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時間:

2015年10月21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王雅萍(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推廣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二十三)】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活動結束後,可獲得「國史館文化饗宴」集點貼紙1張

系統號:

A-006159

【演講】張廣達:「論唐初「蕃心」與唐末的「華心」:唐宋變革期的族群互動

標題:

【演講】張廣達:「論唐初「蕃心」與唐末的「華心」:唐宋變革期的族群互動

時間:

2014年10月23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綜合教學大樓A棟001教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早期中國史研究會(EMCH)

主講人:

張廣達(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士)

系統號:

A-006249

【演講】邱澎生:由商人團體制度變遷看明清中國的社會轉型

【演講】邱澎生:由商人團體制度變遷看明清中國的社會轉型

標題:

【演講】邱澎生:由商人團體制度變遷看明清中國的社會轉型

時間:

2015年10月23日(週五)16:30-18:15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304室(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邱澎生(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聯絡人: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Tel: (852) 3943-8541

內容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歷史學研習班】

本演講以普通話進行

系統號:

A-006125

【演講】洪子偉:日治臺灣哲學與實存運動

標題:

【演講】洪子偉:日治臺灣哲學與實存運動

時間:

2015年10月23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21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群

主講人:

洪子偉(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臺灣思想史的盤點」系列四】

系統號:

A-006209

【演講】劉君祖:願把金針度與人

標題:

【演講】劉君祖:願把金針度與人

時間:

2015年10月25日(週日)14:00-16: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大塊文化、國家圖書館

主講人:

劉君祖(臺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

聯絡人:

鄭小姐,Tel: 8712-3898#68

內容簡介:

【《易經的第一堂課》新書發表講座】
《易經》名列四書五經之首,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流傳最久,經文最少,涵義卻最為深廣;它是文字發明以前的集體創作,卻能與時俱進的作為人生的指引。

易經是天人之學,蘊涵宇宙間的原理和天地人的應對關係,尤其神秘的易占充滿魅力,卻非宿命論,人們能透過習易,進而尋找人生的解答。透過術數之學的應用,人生世事盛衰榮枯的變化與脈絡,都能精確的推演,而且隨著時代的演變,不斷產生新的詮釋和應用。

本書為初學者的入門書,從基礎概念入手,認識卦爻符號,以及符號間的運算法則,帶領大家按圖索驥的通往易學的核心基礎,進入易經玄妙豐富的世界。

系統號:

A-006098

【演講】項潔:全文檢索夠了嗎?談歷史文獻的數位系統

標題:

【演講】項潔:全文檢索夠了嗎?談歷史文獻的數位系統

時間:

2015年10月26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學術創新數位深耕計畫、數位人文研究室

主講人:

項潔(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s://goo.gl/msvT9k

系統號:

A-006280

【演講】佐和田成美:「番割」邱苟在苗栗出礦坑的活動及角色

標題:

【演講】佐和田成美:「番割」邱苟在苗栗出礦坑的活動及角色

時間:

2015年10月27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佐和田成美(東京外國語大學非常勤講師)

內容簡介:


系統號:

A-006257

【演講】劉斐玟:「閱讀」性別:深入文本、走出文本

標題:

【演講】劉斐玟:「閱讀」性別:深入文本、走出文本

時間:

2015年10月27日(週二)14:20-17:20

地點:

臺灣大學水源校區人類學系105教室(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8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主講人:

劉斐玟(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簡介:
歷史向為男性所書寫,當女性能夠手握春秋史筆,他們會譜寫出什麼樣的歷史?中國湖南省江永縣在1982年發現了一種只有女人可以書寫、男子卻無法識讀的文字,稱作「女書」,女書也是目前世上絕無僅有的婦女專用文字。百年來,江永婦女便以女書道情論事、訴說感懷。本演講將透過女書文本中的「梁祝因緣」和婦女在結婚賀儀中所致贈的「三朝書」為例,說明婦女如何記錄他們的歷史,並探討我們當如何「讀懂」女書所承載的婦女觀點與生命情懷。演講中,並將播放《女書‧回生》紀錄片──以影像見證這個即將走入歷史的婦女表意文化。

§無須報名,歡迎踴躍參加 §

系統號:

A-006309

【演講】苗延威:馮玉祥主政時期的河南省放足處(1927-1929)

標題:

【演講】苗延威:馮玉祥主政時期的河南省放足處(1927-1929)

時間:

2015年10月27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1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苗延威(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06143

【演講】朱鴻:明初燕王府地點平議

標題:

【演講】朱鴻:明初燕王府地點平議

時間:

2015年10月28日(週三)8:30-10:0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朱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聯絡人:

歐詠芝助教,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5學年度第1次教學研討會】

主持人:陳惠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06175

【院士講座】黃進興:歷史的轉向──20世紀晚期人文科學歷史意識的再興

標題:

【院士講座】黃進興:歷史的轉向──20世紀晚期人文科學歷史意識的再興

時間:

2015年10月28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山大學文學院7樓文LA7006(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報導者:

中山大學中文系

內容簡介:

【院士講座】
主持人:戴景賢(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系統號:

A-006157

【演講】陳韋辰:遭禁與臺灣一貫道的信仰延續

標題:

【演講】陳韋辰:遭禁與臺灣一貫道的信仰延續

時間:

2015年10月28日(週三)12:00-13:3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陳韋辰(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班)

內容簡介:

一貫道曾在臺灣遭禁三十餘載(1951-1987),但其信仰並未熄滅,在戒嚴與遭禁的情境下生存下來,發展至今成為頗具規模的宗教。在遭禁下與解禁後的發展,一貫道的宗教實踐有越儒教化、強調道德教化的趨勢,如李亦園曾認為一貫道具有道德復振教派之特質,而這無疑是特定歷史過程與文化脈絡交織下的產物,但真的只是道德復振嗎?有沒有其他的理解的可能?講者從小信仰一貫道,試圖透過個人生命經驗、文獻與田野來探討這個問題。

注意事項:
1.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從「民族所網頁」報名)
2.即日起至10/18(週日)23:00為止。
3.餐點提供:由於餐點數量有限,本所保留提供餐點與否的權利。
4.錄取通知:於10/21(週三)前統一回覆錄取通知,並告知是否提供餐點。
5.演講於當日12:00開始,會場於12:15前提供餐點。
6.請自備環保餐具。
7.如若報名兩次不出席且沒有事先告知者,將取消報名資格。
8.請留意是否收到報名回覆信函,並確認是否錄取,謝謝。
9.聯絡資訊:林音秀小姐,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06211

【演講】中研院史語所人類學門獎助博士生年度成果報告

標題:

【演講】中研院史語所人類學門獎助博士生年度成果報告

時間:

2015年10月29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1圓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主講人:

劉瑋琦(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劉韋廷(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

內容簡介:

第一場
報告人:劉瑋琦(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
題目:北朝墓葬出土陶瓷器物呈現的文化訊息

第二場
報告人:劉韋廷(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
題目:斬邪斷瘟,祈真度厄:南宋玉堂法宗教醫療研究

主持人:戴麗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人類學門召集人)

系統號:

A-006262

【演講】邱仲麟:墩堠與明代北邊的軍事防禦

標題:

【演講】邱仲麟:墩堠與明代北邊的軍事防禦

時間:

2015年10月29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邱仲麟(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聯絡人:

歐詠芝助教,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6252

【演講】李仁淵:羊羹裡沒有羊?茶點的身世故事

標題:

【演講】李仁淵:羊羹裡沒有羊?茶點的身世故事

時間:

2015年10月31日(週六)11: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李貞德(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系統號:

A-006156

【演講】Roel Sterckx:How Anti-mercantile were Early China’s Masters of Philosophy?

【演講】Roel Sterckx:How Anti-mercantile were Early China’s Masters of Philosophy?

標題:

【演講】Roel Sterckx:How Anti-mercantile were Early China’s Masters of Philosophy?

時間:

2015年11月9日(週一)17:00-19:00

地點:

Room G3,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1012Russell Square, Bloomsbury, London WC1B 5lF,UK
)

主辦單位:

SOAS China Institute

主講人:

Roel Sterckx(胡司德,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聯絡人:

E-mail: sci@soas.ac.uk

內容簡介:

【SOAS China Institute Monday Forums】
In this seminar Professor Roel Sterckx will question a central tenet that pervades many studies of pre-imperial and early imperial Chinese thought, namely the idea that Chinese thinkers invariably prioritised the farming profession over that of merchants. A careful reading of some of the key text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prompts a review of this picture.

Professor Sterckx will argue that merchants were only rarely and exceptionally singled out as unwelcome parasites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a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Book of Lord Shang, contemporaneous writings refrain from overall assaults on those engaged in commerce. His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so-called anti-mercantile turn, placing farmers at the top and degrading merchants to the bottom of society, may have been largely an ideological product of the Han, and one that survived largely unquestioned up to today.

Speaker's Biography
Professor Roel Sterckx FBA is Joseph Needham Professor of Chinese History,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a Fellow of Clare College.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Animal and the Daemon in Early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2), Of Tripod and Palate: Food,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Traditional China (New York: MacMillan, 2005), Food, 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and articles and chapters dealing with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pre-imperial and early imperial China. He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a monograph tentatively entitled Thinking through Agriculture in Early China.

系統號:

A-006109

【演講】Susan Naquin:Rethinking China's Geographies

標題:

【演講】Susan Naquin:Rethinking China's Geographies

時間:

2015年11月11日(週三)16:30

地點:

Princeton University, 202 Jones Hall(202 Jones Hall,Princeton, NJ 08544,USA)

主辦單位:

East Asian Studies Program, Princeton University

主講人:

Prof. Susan Naquin(Emerita, Princeton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10th Annual F.W. Mote Memorial Lecture】

系統號:

A-006172

【演講】Bernhard Fuehrer:State Power an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Mengzi jiewen(孟子節文)and Truth Management under the First Ming Emperor

標題:

【演講】Bernhard Fuehrer:State Power and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 Mengzi jiewen(孟子節文)and Truth Management under the First Ming Emperor

時間:

2015年12月7日(週一)17:00-19:00

地點:

Room G3,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1012Russell Square, Bloomsbury, London WC1B 5lF,UK
)

主辦單位:

SOAS China Institute

主講人:

Prof. Bernhard Fuehrer(傅熊,SOAS)

聯絡人:

E-mail: sci@soas.ac.uk

內容簡介:

【SOAS China Institute Monday Forums】
China’s intellectual history as well as the distinctly political nature of discussions of this topic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attest to the state’s exercise of control over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s an ongoing project. This seminar shall concentrate on Zhu Yuanzhang 朱元璋 (1328–1398; r. 1368–1398), the founding emperor of the Ming (1368–1644), his management of truth and his attempts to ensure serviceability of one of the core canonical writings.

Speaker's Biography
Bernhard Fuehrer trained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A) and at Vienna University (PhD). He is Professor of Sinology at the Department of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China and Inner Asia at SOAS. He works on a variety of fields including the history of Sinology in the West, Chinese dialectology, and the reception and effective history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系統號:

A-006044

【演講】陳秀芬:從身體出發:醫療史研究的幾個思考

標題:

【演講】陳秀芬:從身體出發:醫療史研究的幾個思考

時間:

2015年12月17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陳秀芬(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歐詠芝助教,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報導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秀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系統號:

A-006253

【研習營】第一屆藝術史研習營──敦煌:佛教藝術文化

標題:

【研習營】第一屆藝術史研習營──敦煌:佛教藝術文化

時間:

2015年10月10日至18日

地點:

敦煌(中國甘肅省敦煌)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

聯絡人:

許小姐,Tel: (02)2782-9555#653;E-mail: dunhuang@asihp.net

內容簡介:

本次兩岸歷史研習營首開藝術史主題,乃至於佛教藝術史主題的先例,選擇在敦煌研究院舉行,正因為此地無可取代的重要學術價值與世界地位。本研習營別開生面,採取上午看石窟,由敦煌學院學者實地講解;下午主題性演講,由各領域專家探討石窟/圖象主題/佛教文化交流與傳播等更寬廣的議題;晚上則是學員分組討論。洞窟範圍以莫高窟的代表性洞窟為主,並涵蓋其附近代表性石窟,敦煌市西南35公里党河北岸的西千佛洞,與瓜州縣(原名安西)榆林窟。至於授課教師則是世界級標準,包括日本目前最為活躍也是最具權威的兩位資深教授,宮治昭教授與肥田路美教授。另外,美國Pia Brancaccio教授,出身義大利,是目前屈指可數的印度佛教石窟專家,也曾經拜訪敦煌石窟。敦煌學院將安排資深外語導覽為各外籍教師與學員翻譯。大陸敦煌學院特別由樊錦詩院長及數位資深研究員親臨重要洞窟講解;臺灣的三位研究員皆為美術史與中古佛教史權威。

【活動日期】
2015年10月10日(週六)至10月18日(週日)

【研習地點】
敦煌

【計畫主持】
黃進興、樊錦詩、顏娟英、劉淑芬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共同主辦】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承辦單位】
敦煌研究院

【師資陣容】
►講座教師
王惠民(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李玉珉(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研究員兼處長)
肥田路美(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
范泉(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科研處副處長)
宮治昭(龍谷大學特聘教授)
張元林(敦煌研究院研究員、信息資料中心主任)
張先堂(敦煌研究院研究員、科研處處長)
張小剛(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考古所副所長)
彭金章(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劉淑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劉永增(敦煌研究院研究研究員)
顏娟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Pia Brancaccio (Drexel University, U.S.A.)

►田野導師
倉本尚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馬孟晶(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曹德啟(政治大學宗教所博士候選人)
賴依縵(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研究員)
上枝いづみ(龍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客員研究員)

【招生對象】
兩岸本地及留學國外的宗教、藝術、文史、以及研究領域相關科系的博士生與近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年輕學者。

【招生人數】
大陸及臺灣各正取 15 名,備取若干名,依序遞補。

【研習費用】
主辦單位補助學員往返敦煌之交通費,以及活動期間之考察、食宿交通費用。

【報名期限】
已截止,研習營官網已公布錄取學員名單,請參見:http://www.ihp.sinica.edu.tw/~CScamp/2015_May/records.htm

系統號:

A-006110

【研習營】「一元或多元的東亞文化?」研究生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一元或多元的東亞文化?」研究生研習營

時間:

2015年11月20日(週五)8:50-18:00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計畫: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臺灣大學文學院

聯絡人:

盧小姐,Tel: 02-3366-4710;E-mail: luyiju@ntu.edu.tw

內容簡介:

9:00-10:00
鏡與前知:試論中國敘事文類中現代視覺經驗的起源(許暉林)

10:00-11:10
中日文化、思想交流史的研究方法(徐興慶)

11:20-12:20
日本昔話詞彙中的文化傳釋(林立萍)

13:30-14:30
跨文化傳釋的「關鍵字」(古偉瀛)

14:40-15:40
關於平安朝漢詩研究的幾個論題(蕭麗華)

15:50-16:50
唐帝國是中國嗎:中華帝國的再思考(甘懷真)

17:00-18:00
綜合討論
主持人:甘懷真

本研討會需先線上報名,網址為:http://goo.gl/forms/va2jcOrJMN,其他需填具表格請參照官網。

系統號:

A-006111

【研習營】第25屆歷史研習營:「物」的歷史

標題:

【研習營】第25屆歷史研習營:「物」的歷史

時間:

2016年1月20至24日(週三至週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聯絡人:

陳小姐,Tel: (02)2782-9555#286;E-mail: ihpcamp@asihp.net

內容簡介:

1月20日
19:00-20:30
古代物的研究──心態史的探討(杜正勝)

20:30-21:30
分組討論

1月21日
9:00-10:30
居延漢簡的木材、製作與書寫(邢義田)

10:50-12:20
玉器與青銅器的歷史: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漢初(王明珂)

14:00-15:30
由銅器看商周之際歷史的幾個面向(黃銘崇)

15:50-17:20
十六、十七世紀英格蘭的服飾與國族認同(林美香)

19:00-21:00
分組討論

1月22日
9:00-12:20
參訪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陳列館、傅斯年圖書館

14:00-15:30
從一味到四物——當歸的奇幻旅程(李貞德)

15:50-17:20
考古對於遺物的研究(劉益昌)

18:30-20:00
陶瓷器的考古學意義(趙金勇)

20:00-21:00
分組討論

1月23日
8:00-12:00
戶外教學(故宮博物院)

13:00-18:00
戶外教學(十三行博物館)

1月24日
9:00-10:30
民國時期的文物認識與研究(林志宏)

10:50-12:20
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以Marcel Mauss的作品為核心的探討(戴麗娟)

14:00-15:00
分組討論

15:00-16:00
綜合討論

系統號:

A-006256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5年下半年「府城講壇」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5年下半年「府城講壇」

標題:

【系列演講】國立臺灣文學館2015年下半年「府城講壇」

時間:

2015年7月至12月,共6場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演講廳(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時間均為週六的14:30-17:00,需事先網路報名索票,免費入場。

※本活動提供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教師研習時數3小時

※報名網址:文化部藝文平臺http://event2.culture.tw/NMTL*7/8上午6:00起開放報名。

※府城講壇專屬影音官網http://masters-nmtl.org/

本系列演講2015年10月至12月場次內容如下:

10月31日
由文入藝:我的創作歷程(張錯)

11月21日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褚士瑩)

12月12日
如果臺灣的四周是海洋(郝明義)

系統號:

A-006112

【系列演講】明代專題系列講座 / 明代生活美學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明代專題系列講座 / 明代生活美學系列講座

時間:

2015年10至11月,共18場

地點:

中正紀念堂演藝廳及中正藝廊演講廳(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主辦單位:

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聯絡人:

何創時書法基金會,Tel: 02-2393-9899

內容簡介:

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20周年《萬曆萬象──多元開放的晚明文化》特展,將於10月3號隆重開幕。並在展覽期間,精心策劃兩大系列講座。特別邀請中研院策劃【明代專題系列】,與邀請各界名師名醫翹楚推出【明代生活系列】共18場免費精緻講座,熱愛明代文人風采的您千萬不可錯過。

【明代專題系列講座】
►中正紀念堂演藝廳
10月10日(週六)
13:30-15:00
明清之際的西學與中國文化變遷:以大地的形狀為例(祝平一,中央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5:30-17:00
文藝復興在晚明(何國慶,何創時書法基金會董事長)

10月24日(週六)
14:00-15:30
奢侈有理:晚明士人眼中的江南社(林麗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

16:00-17:30
臺灣的晚明情節(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10月25日(週日)
13:30-15:00
明代高僧的自我題寫(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10月31日(週六)
13:30-15:00
流浪者情懷:明末遺民僧的文化流動(陳玉女,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系主任)

15:30-17:00
萬曆年間官場的風氣(邱仲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1月7日(週六)
14:00-15:30
明代西湖旅遊書籍與杭州文化(馬孟晶,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與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16:00-17:30
大難避鄉:明季的逃難文化(巫仁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11月14日(週六)
13:30-15:00
優雅人生:晚明文人的品賞活動與美學生活(王鴻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15:30-17:00
金陵殘夢:追憶晚明的南京(石守謙,中央研究院院士)

【明代生活美學系列講座】
►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演講廳
10月3日(週六)
14:00-15:30
從本草綱目談中醫養生(林昭庚,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10月4日(週日)
14:00-15:30
明萬曆後的琴文化審美:器與樂(陳雯、鄭德宣,臺灣琴會)

10月11日(週日)
14:00-15:30
明曲名曲(臺灣琴會古琴雅集)

10月18日(週日)
14:00-15:30
崑曲容裝之美(張哲綸,玉人崑曲研習社)

10月25日(週日)
14:00-15:30
茶性與靈性,歸真與救贖:試探索晚明文人在茶生活中的一個幽微隱密的面向(周渝,紫藤廬)

11月1日(週日)
14:00-15:30
一時風雅~明代文人用香諸事(劉靜敏,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授)

11月8日(週日)
14:00-15:30
明代墨業與其往後影響(藍仕豪)

系統號:

A-006150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5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臺北保安宮「2015年文化歷史系列講座」

時間:

2015年3至12月,共10場

地點:

大龍峒保安宮一樓雲衷廳(臺北市哈密街61號)

主辦單位:

臺北保安宮

聯絡人:

Tel: (02)2595-1676

內容簡介:

大龍峒在早期文風鼎盛,保有豐富宗教信仰文化,隨著時代改變及居民外移,已漸隱沒。為推廣宗教信仰文化,保安宮特別舉辦多場文化信仰講座,帶民眾深入探源。

演講時間:每月一次,均為週六14:30-16:30

10至12月場次及講題如下:

10月17日
中醫藥與養生(張恆源,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11月21日
視覺敘事與展演──當代臺灣宗教視覺文化(鄭印君,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兼進修學士班主任)

12月19日
臺灣「人間佛教」之回顧與展望(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所副教授)

系統號:

A-006113

【展覽】萬曆萬象特展──多元開放的晚明文化

【展覽】萬曆萬象特展──多元開放的晚明文化

標題:

【展覽】萬曆萬象特展──多元開放的晚明文化

時間:

2015年10月3日至11月15日

地點:

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主辦單位:

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聯絡人:

何創時書法基金會,Tel: 02-2393-9899

內容簡介:

一百三十餘件明代書畫珍品,一百二十五位明代重量級文化大師,穿越四百年的時空,與您相見。內容分為
一、首輔:開創萬曆盛世、人才濟濟

二、軍事:萬曆「六征」,料敵取勝

三、大師: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四、文藝生活:明代文人生活雅趣

五、書法:乾隆未覽之寶

六、繪畫:流派紛呈、名家輩出

七、高僧:復興佛教、弘法海外

八、西學:心態開放、文化交流

九、福建:臺灣早期先賢移民原鄉

十、被服嫻雅:文化禮儀、明代衣冠

王陽明、李時珍、徐霞客、張居正、董其昌等大師,在思想、科學、政治、書畫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其他如崑曲、文學、香學、古琴、園林、明式傢俱、生活品味等「明式美學」,至今仍影響世界、推動文明,敬邀您蒞臨觀展,感受「萬曆萬象」的盛世能量。

系統號:

A-006151

【展覽】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

【展覽】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

標題:

【展覽】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

時間:

2014年11月12日至2015年11月22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2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花器包含「盆景」與「插花」兩類器皿,中國傳統的花器材質眾多,銅、瓷、玉、石、玻璃、漆、木竹…等,不一而足。形制則有瓶、盆、缸、碗、盤、桶、籃及掛瓶…等,豐富多樣。本展覽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瓷質花器為重點,展覽分「盆景器」及「插花器」兩單元,藉以呈現明清時期花器發展的特色。

「盆景」,將植物連根栽植在花器裡,是一種有生命的活藝術;花盆被寓為大地,依觀想來形塑各類植栽,亦可添加湖石、人偶、蟲鳥等配飾,營造具體而微的庭園大地景觀,可觀、可想、可神遊,饒富意味。盆景器皿厚而重,多呈現廣口、寬底、方、圓或多角的造形,有盆與托成套者,也有各類動物造形的盆景器皿。

「插花」,將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裡,欣賞花木姿態之美。花材與花器的運用,取決於陳設空間之大小與功能。如陳設於大廳的「堂花」,需大型花器展現富麗花材;擺置書齋的「齋花」,需小而雅緻。插花時還需思考固定花枝的方式,所以院藏花器經常搭配多孔的金屬內膽,或製成多管形制。

盆景、插花除可單獨擺設,亦可多件同列,也可結合其他質材的裝飾物,透過花材、花器及裝飾物的諧音轉意,呈現如「玉堂富貴」、「事事如意」之類吉祥祈願的花藝,感受古人裝置藝術的手法。明清皇室花器中,以當代製造的瓷器或琺瑯器為主,有時也選用銅、玉、陶瓷等古器物,改變其原有功能,化身為花器,呈現出古雅華麗的品味。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6162

【展覽】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

【展覽】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

標題:

【展覽】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

時間:

2015年3月31日至2016年2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301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自上古時代起,鏡子便是貴重的照容用具。除可端正衣冠,明亮光潔的鏡面與日月同輝,鏡子遂成為能驅除不祥的法器。光照反射的特性被進一步引伸,明鏡便有了鑑古知今的歷史意味。

古人以銅為鏡,鏡面平整瑩亮,鏡背則成為紋飾設計的勝場。隨著時代工藝及審美的演變,銅鏡成為體現各時代藝術精神的重要載體,因此備受珍視。北宋時期(960-1127),朝野均極重視古文物,因而帶動了編修古器物圖譜的風潮。宋徽宗(1101-1126在位)整理宮廷所藏古銅器,將一一二面漢唐銅鏡收入《宣和博古圖》(1123),開銅鏡入古器圖譜先河。

清代宮廷的古鏡收藏甚豐。乾隆皇帝(1736-1795在位)依循《宣和博古圖》的體例及概念,將宮中所藏漢代至明代銅鏡收入《西清古鑑》(1751)、《寧壽鑑古》(約1776-1781)、《西清續鑑‧ 甲編》(1793)及《西清續鑑‧ 乙編》(1793)等,合稱為「西清四鑑」的古銅器圖譜中。此外,更進一步將各書所錄之古鏡,珍藏於與圖譜同名之書冊式函匣,作為殿堂陳設,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古鏡收儲設計。除作為收藏品,清宮貴族也喜愛以古鏡照容,為古鏡配置鏡架,增添生活雅趣。

隨著東西方密切交流,明末清初已有歐洲水銀玻璃鏡輸入,為照容帶來全新體驗。康熙皇帝(1662-1722在位)設立了玻璃廠,並開始生產玻璃照容鏡。多樣化的新穎技巧,如畫琺瑯、玉雕、牙雕、銅作與木作等工藝,廣泛運用於玻璃鏡框的製作上。隨著玻璃鏡在清代中晚期的普及,銅鏡的主流地位逐漸被取代。

本展覽圍繞清宮貴族對鏡子的鑑賞、裝治與使用等主題,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鑑古遊藝:皇帝的銅鏡收藏」,精選清宮所藏漢代至明代古鏡,展示銅鏡近兩千年連綿不絕的發展,以及古代帝王對古鏡的認知及品評。第二單元「裝匣陳設:銅鏡的匣作裝裱」,展出院藏乾隆御製〈西清續鑑〉、〈西清續鑑.乙編〉及〈寧壽續鑑〉等鏡匣及配件。一方面欣賞書冊式函匣的裝潢結構之美,一方面呈現鏡匣製作的背景脈絡。第三單元「攬鏡之趣:鏡照與生活」,展現宮廷日常中的古鏡意象,以及玻璃鏡在清代色彩紛呈的發展。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6299

【展覽】董作賓書法捐贈展

【展覽】董作賓書法捐贈展

標題:

【展覽】董作賓書法捐贈展

時間:

2015年10月29日至2016年2月27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2樓205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董作賓先生(1895-1963)是一代甲骨學大師,主持安陽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研究,成就斐然。其甲骨書法亦獨樹一幟,為世所重。董先生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並曾任第二任所長,為甲骨及考古事業努力不懈。唯史語所竟無董先生書作收藏,誠為憾事。

臺靜農教授(1902-1990)為當代著名學者及傑出書法家,與董作賓先生為畢生知己。董作賓先生書贈臺靜農教授書法,不僅展現董先生之書藝,同時也見證兩位重要文化人的情誼。其價值與意義不言可喻。

董、臺二先生都已故世多年,原藏家不希望這些饒有價值的作品,隨時間之推移,成為市場追逐的目標而分散,願意出讓由公家永久典藏。

米堤大飯店企業集團總經理李麗裕先生、夫人何秀貞女士,獲悉本案背景,為宏揚中華文化,並使珍貴文物能由史語所永久典藏,特捐款予本所作為購藏之經費。

本捐贈特展展出購藏之全部作品,使國人得以欣賞,且以昭公信。同時感謝李先生及夫人為文化的付出。

展期:2015年10月29日至2016年2月27日
每週三、六,9:30-16:30(國定假日及選舉日不開放)

系統號:

A-006303

【展覽】鑑藏之美——歷代藏書家前賢手稿與古籍特展

【展覽】鑑藏之美——歷代藏書家前賢手稿與古籍特展

標題:

【展覽】鑑藏之美——歷代藏書家前賢手稿與古籍特展

時間:

2015年7月28日至12月31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4樓善本書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黃先生,Tel: 2361-9132#429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原名國立中央圖書館,職司典藏國家文獻,自一九三三年於中國大陸南京籌備設館,經歷戰時西遷建館、戰後復員、組織整併與來臺復館、更名,迄今典藏宋、元、明、清等歷代珍籍約一萬二千三百餘部善本。其中如《宋太宗皇帝實錄》等古籍精品,為本館先賢與愛國志士於一九四O至一九四一年期間,組織「文獻保存同志會」於敵後冒險購藏入館。目前本館古籍已有四十種經行政院文化部審定公告為國寶級文物,館藏古籍滿目琳瑯,蔚為大觀,不僅是臺灣於國際漢學研究發展之重要碁石,也為明清藏書家鑑藏之研究,留下讀書種子。

今年適逢我中華民國抗戰勝利七十週年,為使各界認識古籍之美,同時緬懷戰時護持民族知識之先賢、愛國志士與各地民間藏書家,本館特挑選七十種歷代名家鑑藏古籍精品輪流展出。透過這些珍貴的前賢手澤真跡、藏書印章、藏書家與本館典藏,以及數位修復早期古籍幻燈片導覽,祈使愛書人匯聚緣份,玄覽時空,寄情於知識寶藏,而終感受鑑藏之美。

展期:2015年7月28日起迄12月31日
開館日週二至週六
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入館參觀者須年滿16歲或未滿16歲的高中職學生以上,並遵守本館閱覽規定。

系統號:

A-006073

【展覽】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近代發展與多元再現

【展覽】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近代發展與多元再現

標題:

【展覽】未褪色的金碧輝煌:緬甸古典音樂的近代發展與多元再現

時間:

2015年9月16日至2015年11月30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第二展示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聯絡人:

Tel: 02-26523308

內容簡介:

開館時間:每週三、六9:30 ~ 16:30,國定假日休館。

系統號:

A-006074

【展覽】甲骨明星展

【展覽】甲骨明星展

標題:

【展覽】甲骨明星展

時間:

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2月9日

地點: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中國所發現最早有系統且成熟的文字。

自一八九九年甲骨文發現以來,很快引起學者的注意,開始搜集與研究;但大規模的科學發掘工作,則是從民國十七年開始的,由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在商朝晚期都城殷墟(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進行發掘。現藏於史語所的甲骨數量多達二萬五千多片,是世界上藏有殷墟甲骨個別單位中,精品最多者。

史語所甲骨不僅數量多,內容亦十分豐富,為研究中國早期文字與殷商的軍政、宗教、歷史和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彌補「文獻不足徵」的缺憾,藉由甲骨卜辭,殷商信史的建立就愈有可能。

本次甲骨明星展選出史語所典藏最具代表性的十件甲骨,包含刻有甲骨文的人頭骨、牛距骨、牛肩胛骨;還有世界上僅存的兩件鹿頭骨。曾屢次入選教科書的明星、新選入殷墟郵票行列的新秀,以及罕見龜甲上用筆書寫的甲骨文書跡。

展期: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2月9日
每週三、六,9:30-16:30(國定假日及選舉日不開放)

系統號:

A-006090

【展覽】匠心筆蘊——院藏明清版畫

【展覽】匠心筆蘊——院藏明清版畫

標題:

【展覽】匠心筆蘊——院藏明清版畫

時間:

2015年7月18日至2016年1月1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104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886-(2)-28812021

內容簡介:

版畫插圖與書籍印刷有著相似的歷史軌跡,兩者緊密相繫。隨著雕版印刷術的進步,版畫插圖從原有側重宣揚、闡釋書籍文本的實用功能,逐漸衍生出視覺藝術的多元層面。自明萬曆迄清乾隆朝的書籍版畫發展,在文化史上被視作令人驚嘆絕美的出版成就。明代坊刻版畫較官刻尤為興盛,各地流派競起,不僅版印技法、題材演繹、風格呈現,甚至商業流通,均蓬勃發展。清初,版畫製作在官方主導下,不再侷限於木版鏤刻,更導入西方銅版摹印,版畫發展因而出現新的面向。

版畫是依序運用繪圖、雕鏤、印刷三種技法所呈現的畫作。當版畫與文字同時成為書籍的一部分時,書籍版畫經複刻後的傳播效應隨之顯現,其中蘊含的視覺藝術,頓時成為書籍引人入勝的關鍵。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歷朝善本圖書中,明、清兩代書籍版刻插圖散見於經、史、子、集四部,然以子部各類蘊藏之古人生活面向,數量最多,亦最豐富精彩。

本展覽不僅呈現明清書籍版畫在教育、娛樂及傳播功能的成效,更結合器物、書畫與版畫圖像的對照,說明版畫自下筆構圖到雕鏤成型,從平面到立體的創作思維,見識古人如何運用文化創意將藝術與商業巧妙結合。展覽分為四單元,首為「書中有畫」,展示明清書籍從佛經扉葉插圖到版畫流派的分野;其次為「版畫創意」,介紹版畫從畫稿到書籍插圖,從平面化身為立體的藝術呈現;再次為「雕鏤妙技」,呈現木雕版畫的單色印版與多色套版,以及銅版、石版等不同材質加入後的技術轉變,體察前人投注藝術思維的無限創意;最後為「古今匠心」,透過現今版畫的創作及歷程,使觀眾在傳統版畫的製作技法之外,感受當代匠師賦予版畫新生命的心意。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週五、週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系統號:

A-006091

【展覽】「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

【展覽】「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

標題:

【展覽】「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

時間:

2015年5月6日至2015年12月13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1894年,清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這場戰事的結果,使得臺灣在1895年被清國割讓給日本。面臨將被日本統治的臺灣人,發起了1895年乙未抗日之役,這場戰役可說是臺灣歷史上罕見且大規模的戰事,對於當時的臺灣人而言,是數百年未有之變局,臺灣島上每個人都受到這前所未有的變局所影響。

2015年是臺灣乙未之役120周年,本館透過「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將帶領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回到鉅變的一八九五年,跟隨時代巨輪轉動的軌跡,重新走過這個動盪的年代,也透過不同的記錄方式,見證不同時空背景及立場的人們,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

透過這檔展覽,可以看出臺灣乙未之役對不同人代表著迥然不同的意義,對於清國官吏而言,是希望能用一切方式將臺灣保留在清國領土下的戰爭;對於日本而言,甲午戰爭跟乙未戰役是確立日本民族主義的驕傲;對於臺灣而言,地方人士為了保衛鄉土起而抗日,戰爭的過程使得臺灣的知識份子忍不住心中的激動,而紛紛留下歷史紀錄;對於臺灣紳商而言,日本相較於清國是可預測的近代國家,也象徵著另一種更接近穩定的生活;對於一般的臺灣人而言,戰爭帶來更多的是苦難的歷史經驗。

展覽除了呈現臺灣人在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下,因為各自的背景影響,作出了不同選擇,同時也企圖透過各種不同紀錄的角度,以多種觀點帶領觀眾走過鉅變的一八九五。展覽分為「甲午戰爭到割臺前夕」、「乙未抗日」、「人人爭說乙未事」及「再現1895」4個單元。「甲午戰爭到割臺前夕」單元中,展出得到新領地的日本,發行的一系列與臺灣主題相關的各式出版品,這些資料混雜了想像與實際的調查資料,也為觀眾開啟一扇得以窺視十九世紀末臺灣景象的窗;「乙未抗日」單元,則透過臺灣民主國國旗、郵票、官銀票及反抗軍書信、名冊等物件,記錄選擇保衛家園奮勇抗日的臺灣人,而保良局成立的相關文件,記錄著為了社會安定,選擇與日本合作的臺灣人;「人人爭說乙未事」單元,透過日本、清國、臺灣人及西洋人4個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現迥然不同的觀點;「再現1895」單元,則介紹嘗試再現1895這場戰事的各種作品,相較於一般歷史書寫,這些作品提供了更多官方史料以外,臺灣人的想法。

歷史是殘酷的,往往只留下勝利者的詮釋,雖然資料或有多寡,宣傳有強弱之分,但不同當事者對於臺灣乙未之役的看法,仍以不同形式記錄著不同的觀點,1895年的臺灣歷史舞臺上,上演著不同人的經歷及歷史詮釋,歷史舞臺謝幕後,對於鉅變1895的不同歷史詮釋,仍不斷的繼續著,本館邀請各位觀眾,來作出屬於你對這場戰役的詮釋。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6092

【展覽】沉思火燒島——被流放的青春

【展覽】沉思火燒島——被流放的青春

標題:

【展覽】沉思火燒島——被流放的青春

時間:

2015年5月27日至2015年11月22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年輕的我們,徬徨卻能堅定,猶疑卻又熱情,眼見社會的勃勃脈動,我們按捺不住衝動,致力於追求知識、實踐理想,縱使身處不同的時空背景、政治條件,我們集結、發聲,或用穿著、音樂、閱讀、消費、社會運動…等積極參與,於是開創屬於不同世代的青春時代。

然而,在1950年代開始的近40年間,卻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青春被放逐於「火燒島」—那個具有政治禁忌意涵的島嶼上。因為他們對社會理念的熱情,對文化知識的追求,或單純起於無辜的牽連,而被剝奪了自由,甚至喪失性命。

謹以此展覽,分享他們的故事,追念那些被無情終止、被流放的青春,也向那些在活出火燒島後,仍能不折不撓,為臺灣人權自由而奮鬥的前輩們致敬。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6093

【展覽】舊邦維新:19世紀臺灣社會特展

【展覽】舊邦維新:19世紀臺灣社會特展

標題:

【展覽】舊邦維新:19世紀臺灣社會特展

時間:

2015年6月30日至2016年2月21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透過19世紀的文物、圖像,本特展讓觀眾回顧在這個劇烈變動的世紀裡,臺灣島上原住民、漢人移民、西方探險者、商人及傳教士交錯往來的景象。往來中有過政治、經濟及文化的激烈爭奪,甚至是流血衝突,但也為這個四面環海的島嶼,送來了新時代的風潮。

【快速發展的環球世界】
歷經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及工業革命,西歐各國運用先進的航海技術,串連出環繞全球的航路,先是以貿易,後以殖民為目的,帶動了全球資源、資金與人員的流動。然而,當知識與技術的差距成為持有者掠奪土地、剝削當地住民的武器時,知識與工具的進展是否還是文明的表徵,讓人存疑。

【清帝國統治下的臺灣】
清帝國對於臺灣島的統治,是希望維持《皇輿全覽圖》中帝國疆域的統一,因此著重治亂平叛,而非養民生息,對於島民複雜多變的背景存而不理,甚或聯此驅彼,以利統治。因此臺灣的歷史景觀在文獻資料裡始終呈現邊地特質,漢奪番地、閩客紛爭、漳泉械鬥,然而彼此間無論是敵是友,對統治政權而言,不過是順民與亂民之別,對於前者徵利斂財,後者則斬草除根。

這樣的臺灣島,只是帝國邊陲一隅,卻是島民唯一的立足之地、安身之處。

【臺灣的機會與挑戰】
19世紀的浪潮打上了臺灣的海岸,航行全球尋找致富商機的各國再度「發現」了東亞的福爾摩沙島,面臨這波巨浪的清帝國不再能維持封閉與獨佔的統治權。
1860年清國根據天津、北京條約開放淡水、雞籠〈基隆〉、安平、打狗〈高雄〉作為通商口岸,意味著臺灣的產業經濟面臨更大規模的轉型,農業不再以供應溫飽之需為主,而成為貨幣經濟體系的一環;茶、樟腦、糖成為臺灣島最能換「銀」,因此也最具價值的貨品。
通商,改變了地形景觀與生態,也改變了人的生活。是好是壞,隨地不同,因人而異。

【西方宗教在臺灣】
19世紀的西方文化對全球的影響不只是物質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渡海而來的除了商船與艦隊,還有抱持著捨己精神的宣教師們。

西方宗教經過一千八百多年的演變,早已根植在西方文化中,但是對生活在臺灣這個東方島嶼上的島民而言,宣教師們所傳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宗教,而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甚至是生死觀。異文化的碰撞衝突,產生在西方文化佔有優勢力量的時代之中,更顯複雜難解。

【迎向現代社會】
相較於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種,人類依賴工具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存活。然而19世紀的人類將工具一舉化為了工業,賴以生存的工具被用來探索自然、控制資源,甚至被當作宰制土地與他人的武器。

這樣的轉變形塑了現代社會的基本架構。臺灣島被沖上了這樣的時代浪頭,不由自主地開始了進入現代社會的航程,島民們或有暈船,或有滅頂,但更多則是挺身在潮浪之上,隨著時代前進。

回望這段歷史,不是懷舊,而是思索:島嶼是我們的故土舊邦,我們無法影響或改變已經發生的歷史,但未來的我們是否有新的命運?

本為舊邦,其命維新。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6094

【展覽】二戰下的臺灣人

【展覽】二戰下的臺灣人

標題:

【展覽】二戰下的臺灣人

時間:

2015年7月21日至2016年2月28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8103

內容簡介:

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是日本帝國的殖民地,當時的戰爭為總體戰形態,各國都積極地為了戰爭需要,動員國民及資源。時局下的臺灣被賦予了南進基地的角色,為了使臺灣人能支援戰爭,日本殖民者透過精神、人力、物資等動員方式,使臺灣人捲入了這場戰爭。本展覽除展示戰時動員外,更關心當時臺灣人的戰時生活,二戰當時臺灣人因為到各地戰場,形成大規模跨區的人口移動,這些事情又對臺灣人造成什麼影響?在戰爭結束時,臺灣人的想法又是如何?在戰爭結束後的70年,且讓我們回到二戰的時空,理解烽火下的臺灣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動員體制與世界戰爭】
日本在九一八事變後,逐步向中國擴張勢力,1937年在中國發生了七七事變後,中、日兩國全面開戰;另一方面在歐洲,先是1924年義大利由法西斯黨人莫索里尼執政,1933年後德國由希特勒的納粹黨掌權,積極向外擴張,先後併吞奧地利及捷克,最終入侵波蘭,導致二次大戰的歐洲戰場開戰。1940年德、義、日三國成立軸心國,英國、美國、中國則先後加入同盟國抵抗軸心國,交戰各國都積極透過總動員的方式,進行總體戰(Total War),以求戰爭的順利進行與獲取勝利。相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以歐洲為主,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幾乎席捲當時的主要國家及其殖民地。

【日本帝國下的臺灣,大東亞共榮圈與南進基地】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國內開始推行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試圖形成輿論使國民支持總體戰,接著在1938年後,推出了日本帝國、東亞及東南亞「共存共榮的新秩序」的想法;1940年近衛內閣則進一步正式提出「大東亞共榮圈」的概念,依據日人的想法,大東亞共榮圈中,日本、「滿洲國」及汪精衛政權下的中國為經濟共同體,東南亞則為資源供給區,南太平洋為國防圈。1939年時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總督小林躋造依循日本本國的政策,總結了治臺的三原則為「皇民化運動」、「工業化」以及「臺灣作為向中國南方與南洋經濟擴張的據點」,使臺灣成為當時日本向東南亞擴張的南進基地。

【成為日本人,皇民化運動下的臺灣人】
日本殖民下的臺灣有相當長的時間,殖民政策被定位在獲取臺灣資源。因此在戰爭時期,為達成戰爭策略順利實施與民族主義的需求,在精神上動員臺灣人,使其成為「皇民」則成為重要的戰略目標。皇民化運動在此脈絡下出現,除了普及日語外,也鼓勵臺灣人在文化(取消漢文欄等)、宗教(神道教信仰及寺廟整理運動)、改日式姓名等各層面日本化。臺灣總督府透過各種社教團體,1941年後更設立皇民奉公會,試圖推展、激起臺灣人成為日本人的熱情。但在戰後臺灣人的回憶中,許多人只是消極應對皇民化的措施,也有人是由於預期「改姓名」在就學或配給上將取得較多優惠而配合。

【一切為戰爭,物資動員與臺灣人生活】
二戰下除了精神動員之外,臺灣總督府也積極動員臺灣的物資與金錢,透過各種組織進行獎勵與宣傳,相關的物資動員主要有糧食增產、金屬回收、獎勵國民儲蓄、購買債券等方式。臺灣人被迫提供生產所餘及身邊所有物資以支援戰爭,這些行為也可得到官方公開表揚。另一方面,隨著戰爭的發展,許多物資受到管制,糧食也開始採行配給制度。日人鼓勵「生活經濟學」,例如鼓勵在家中種菜或養雞鴨,或以有限的物資取得適當的營養。臺灣人為了求生則開始發展黑市(日文稱闇YAMI),透過農村的人脈關係,臺灣人多少能取得較多的生活物資。在戰爭動員體制下,臺灣人發展出一套戰時求生的技能。

【櫻花墜落,人力動員與海外參戰經驗】
中日戰爭爆發後,殖民者開始徵調臺灣人擔任軍夫、軍屬,1942年後開始推行志願兵制度,並且利用大幅報導「血書志願」,塑造臺灣年輕人志願從軍的志願兵熱潮。雖然其中有人是被動員及被迫從軍,但有許多戰爭世代的臺灣年輕人,或是參加青年團等組織,或是受到軍國主義的宣傳影響而從軍。當時的戰爭被美化成一種「戰爭美學」,戰死被宣傳為如櫻花般墜落,以浪漫化戰爭來感動年輕人。有人為了與日本人平起平坐,或是在「愛國心」的驅使下志願從軍,也有許多女性作為從軍看護婦(即護士)的身份前往戰場。出征前,上戰場的人們都會與家人共同合照作為紀念,這有可能是生平最後一張合照,這樣的照片幾乎是當時出征家庭的共同儀式。

【走空襲與疏開,臺灣本島的戰爭體驗】
戰爭末期自1943年起,臺灣開始受到美軍等同盟國的空襲,1944年以後空襲次數更為頻繁。空襲一開始是以軍事設施為主,最後則連一般民宅也成為空襲的對象。為了降低人口較稠密的都市區域居民的傷害,官方開始進行將都市人往鄉村疏散(日文稱疏開)。當時經歷過的臺灣人,都對空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空襲警報、挖防空洞避難與頭戴防空頭巾等,都成為當時臺灣人的集體記憶。空襲造成臺灣損失慘重,許多人的親友或住家也都在戰火中傷亡或毀損。

【戰爭結束之後】
二戰以日本無條件投降告終,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此時的臺灣人面臨著戰後的重建及復員等種種問題。不久後因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世界局勢形成以民主與共產兩大陣營對峙的冷戰體系,臺灣人自此又加入了另一場新型態的戰爭。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入館時間至下午4時30分)。春節期間開館日另有公布,請參見官網(http://www.nmth.gov.tw/)

系統號:

A-006095

【展覽】簡約與華美——明、清至民初家具展

【展覽】簡約與華美——明、清至民初家具展

標題:

【展覽】簡約與華美——明、清至民初家具展

時間:

2015年1月9日至2016年1月9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III(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樓)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博物館

聯絡人:

Tel: 3943-7416

內容簡介:

中國家具藝術歷史悠久,有文字可考和形象可證者,已有三千多年。隨著起居形式的變化和工藝的改進,明清時期,家具藝術達至鼎盛。明代和清代家具的風格相異,明式家具比例適度,簡樸單純,做工考究,重視木材本身的自然紋理和色澤。而清式家具規格則較明代家具寛大,造型、裝飾顯示雄渾、華麗的風格,有時還利用各種珍貴材料在家具上鑲嵌裝飾,顯得更為華貴而多彩。是次展覽遴選歷年各界惠贈文物館之明、清至民國蘇式、京式、廣式家具精品近三十件套,以呈現獨具匠心的中國家具藝術。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下午一時至下午五時
星期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新年假期、農曆年假期、復活節假期及聖誕假期休館

系統號:

A-00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