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4「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4「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8月11至13日(週一至週三)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大型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會(HSTCC)

聯絡人:

林秀娟,Tel: 886-2-27898202;schuan@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十世紀中國史學會(HSTCC)擬於2014年8月11-13日聯合主辦「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首日上午9:10-10:10舉行專題演講,由張玉法教授主講「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回顧與檢討」,並由近史所黃克武所長主持。

會議官網已公佈共41場議程,請參考:http://www.mh.sinica.edu.tw/PGStudyGroup_Page.aspx?studyGroupID=14&studyGroupPageID=233

系統號:

C-003654

「2014生命醫療史與醫籍文獻」學術沙龍暨青年學者研討會

「2014生命醫療史與醫籍文獻」學術沙龍暨青年學者研討會

標題:

「2014生命醫療史與醫籍文獻」學術沙龍暨青年學者研討會

時間:

2014年8月15至16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中原大學全人教育村南棟618會議室(桃園市中壢區中北路20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衛生與東亞社會研究計劃、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中原大學醫療史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

聯絡人:

皮國立教授,E-mail: pipi.jordan@msa.hinet.net

報導者:

皮國立教授

內容簡介:

8月15日
9:20-10:00
【專題演講】
從旁支到嫡系--對於臺灣發展醫學史的一點看法(劉士永)
引言及主持人:陳宏銘

10:30-12:00
【第一場:醫療史研究與教學的多元視角】
日本醫科大學的醫學史課程(張哲嘉)
社團史、政策史與社會文化史:美國醫學史研究的三重維度(張永安)
從殖民地部檔案資料研究殖民地醫療史——香港醫療史研究經驗談(羅婉嫻)
引言及主持人:劉士永

13:30-15:00
【第二場:從醫史文獻談中醫學】
中醫各家學說與文獻對臨床中醫師的重要性(陳建霖)
朱丹溪陽有餘陰不足學說的闡述與溯源(楊仕哲、傅美華)
五輸穴之名義辨析(鄭宛鈞)
引言及主持人:陳潮宗

15:30-17:00
【第三場:疾病的歷史】
中國傳統醫書所見破傷風的概念與療法的變化(吳靜芳)
中國流感史研究之二:1918-1920年之疫情延續與中西醫治療(皮國立)
民國初期中醫學術的重整: 以發熱為例(趙中豪)
引言及主持人:張哲嘉


8月16日
9:00-10:00
【第四場:疾病的歷史】
遷徙與籌組:抗戰時期軍醫教育體系的建立(楊善堯)
晚清海關檢疫制度的建立與實施──以廈門港為例(李欣璿)
引言及主持人:張勇安

10:20-12:20
【第五場:從醫療史看見臺灣】
1950年代臺灣護士形象的建構(張淑卿)
拓展中醫知識空間(林文源)
眼見為真:戰後臺灣婦女驗孕史(1945-1990s)(吳燕秋)
醫療與救國想像──論蔣渭水〈臺灣臨床講義〉中的改革思維與醫療隱喻(陳康芬)
引言及主持人:林文源

13:30-15:00
【第六場:近世古典醫療知識的擴展】
十八世紀東亞的醫書交流:以《和漢人參考》為例的博物學探討(蔣竹山)
陰虛、補陰丸與明代的男性氣質(張學謙)
明代相士的望氣經驗與醫療人際網絡(林育辰)
引言及主持人:張仲民

15:30-17:00
【第七場:藥物的歷史】
近代中國的文人諛藥(張仲民)
西漢時代對「毒」的認知、使用與管理(鄭宗賢)
道地vs.在地:臺灣1960-1970年代當歸藥材的栽培與進口爭議(張家芮)
引言及主持人:蔣竹山

17:00-17:30
【圓桌論壇】
引言人:張哲嘉、張仲民、蔣竹山、張勇安、林文源

系統號:

C-003641

出土文獻的語境: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

標題:

出土文獻的語境: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

時間:

2014年8月27日(週三)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旺宏館R253教室總圖書館二樓(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黃冠雲教授,Tel: (03)571-5131#80232

報導者:

黃冠雲教授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已公布發表學者與論文名單(按漢語拼音排列):

邴尚白(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上博楚竹書《有皇將起》新探

陳侃理(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睡虎地秦簡《語書》的復原

陳斯鵬(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試說楚簡中讀為「曰」的一個奇字

程少軒(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馬王堆帛書《刑德》、《陰陽五行》諸篇曆法研究

范麗梅(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郭店《太一生水》「輔」的釋讀與語境

郭珏(Barnard College):從九店「日書」看戰國末期楚都的社會民生

郭永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讀里耶8:461木方札記

陶安Arnd Helmut Hafner(東京外國語大學亞洲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爲獄等狀四種》標題簡「狀」字字解訂正

韓巍(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從葉家山墓地看西周南宮氏與曾國——兼論「周初賜姓說」

何景成(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試說甲骨文中讀為「廟」的「勺」字

黃冠雲(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仁義之際、剛柔並濟

李銳(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松儒(吉林大學文學院):上博簡《周易》、《卜書》字跡研究

林宏佳(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讀金文札記(一)

林宏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仿刻甲骨」研究札記

林志鵬(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卜書研究

森和(成城大學民俗學研究所):秦代簡牘「死者復生」故事的幾箇問題

西山尚志(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出土文獻?——王國維「二重證據法」的不可證偽性

邱文才(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恆先》再探

單育辰(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雜識

蘇建洲(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談上博九《靈王遂申》的幾個問題

孫合肥(淮南師範學院):讀《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札記

田天(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清華簡《繫年》的體裁

魏慈德(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從楚簡的用字來看楚令尹子文乳於虎的傳說

鄔可晶(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上古漢語中本來是否存在語氣詞

巫雪如(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從若干字詞的用法談清華簡《繫年》的成書及作者

游逸飛(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里耶秦簡所見的洞庭郡

張惟捷(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甲骨學對中國古生物研究的一點補充

系統號:

C-003816

2014年和漢比較文学会議

標題:

2014年和漢比較文学会議

時間:

2014年8月28日至29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文學院、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和漢比較文学会

聯絡人:

請逕至官網線上報名

內容簡介:

8月28日
10:30-12:00
座長:岡部明日香
森春濤の悼亡詩について(陳文佳,名古屋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員)
沖縄民謡から見た和漢韓(三国)の文化交流(魯成煥,蔚山大学教授)
『菅家後集』「詠楽天北窓三友詩」論―「琴」を中心に(佐藤信一,白百合女子大学教授)

13:00-14:30
座長:佐藤信一
「返魂香」物語成立過程と漢武帝の「香」逸話(千葉恭子,和漢香文化研究所)
天狗説話と即位灌頂(菊地真)
貞観五年御霊会を読む―『日本三代実録』の方法(谷口孝介,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系教授)

15:00-16:00
座長:谷口孝介
大江匡衡の「言志」詩について(呂天雯,早稲田大学教育学研究科[院])
日本における幼学書の享受の視点から見た『蒙求』(相田満,国文学研究資料館)

16:00-17:00
座長:相田満
柏木如亭『詩本草』の「魚」について(任穎,広島大学大学院)
嚔の俗信を巡って--日本中国の「嚔」の比較(丹羽博之,大手前大学教授)

8月29日
10:30-11:30
座長:丹羽博之
芥川龍之介「奇遇」考--「渭塘奇遇記」と比較して(王菁潔,筑波大学大学院[院])
「人虎伝」と「山月記」--二つのテキストの空間を再考する(堀誠,早稲田大学教育総合科学学術院教授)

13:30-14:30
座長:堀誠
「灯下読書」の和と漢--『徒然草』第十三話を例に(黄昱,総合研究大学院大[院])
「南国」をめぐる想像力--王朝文学と檳榔(陳斐寧,静宜大学助理教授)
張継「楓橋夜泊」の受容(井上一之,群馬県立女子大学文学部国文科教授)

14:30-15:30
座長:井上一之
『和漢朗詠集』における李嶠百二十詠の利用(惠阪友紀子,関西大学非常勤講師)
日中の類書・説話集の構成における『冥報記』説話の受容(三田明弘,日本女子大学人間社会学部・教授)

15:45-17:15
説話にみられる王喬と小野篁(清水浩子,大正大学講師)
姑獲鳥とウブメの間--凶鳥と羽衣伝説の習合を中心として(増子和男,茨城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今昔物語集』における猿説話と中国文学--猿神退治譚を中心にして(陳明姿,臺湾大学教授)

系統號:

C-003754

第八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八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8月28至29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聯絡人:

張麗玲,Tel: 049-2316881#321

內容簡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將於2014年8月28~29日舉辦「第八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凡與「臺灣總督府檔案」產業經濟、法制、宗教、教育、社會、人物及其他等相關議題之研究。

◎本研討會已公布公開徵稿結果,並預計在8月上旬公布議程。
日治初期臺灣中部的隘制(邱正略)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芳油技術研究與資源利用(高淑媛)
日治時期的法院高等官通譯:譯者身份的形成及其群體角色(楊承淑)
臺灣殖民時期「公共住宅」經營與空間變遷(1908~1945)(沈孟穎、傅朝卿)
臺湾総督府の阿片専売政策——臺湾における罌粟栽培について(栗原純)
日治初期的地方官僚與臺灣統治——以橋口文藏為例(黃美惠)
日治初期臺灣金融秩序新建之再考——以臺灣銀行為中心(李為楨)


◎連絡方式:
1.電子郵件寄送
schau@mail.th.gov.tw或clill@mail.th.gov.tw

2.電話:049-2316881轉305(蕭碧珍編纂)或321(張麗玲小姐)

系統號:

C-003779

2014年臺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面貌的探索

2014年臺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面貌的探索

標題:

2014年臺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面貌的探索

時間:

2014年9月15至17日(週一至週三)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原住民族委員會、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

聯絡人:

E-mail: 2014icfip@gmail.com

內容簡介:

9月15日
9:00-10:30
►國際會議廳
【Keynote Speech】
Peter Bellwood: ‟Taiwan and the Prehistory of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opulation"

10:45-12:30
►第一會議室
主題:原住民與史前文化
籌組人:臧振華
主持人:黃士強
評論人:何傳坤
1.成本與選擇:臺灣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的考古學觀察(李匡悌)
2.紅皮陶、白石灰紋飾及檳榔文化—試論早期南島語族的擴散及文化交流(洪曉純)
3.從淇武蘭遺址出土看早期噶瑪蘭社會的外來物與影響(陳有貝)
4.論臺灣原住民的源流:考古學的證據與觀點(臧振華)
5.史前與原住民聚落分佈與選擇(劉益昌)

►第二會議室
主題:博物館、文化展演與再現
籌組人:李子寧
主持人:王嵩山
評論人:李威宜
1.Museums and indigenous arts and craft 博物館與臺灣原住民藝術與技藝(Marzia Varutti)
2.博物館與臺灣原住民社群合作模式的形成(李子寧)
3.博物館使命與原住民期待之間:史前館作為一個接觸地帶的觀察(林志興)
4.日本博物館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表像(日本の博物館における臺灣原住民族の文化表像)(野林厚志)
5.原住民族文物的管理與歸屬:美國與臺灣的比較(陳叔倬)

13:35-15:15
►第一會議室
主題:歷史書寫、文本與族群關係的新視野I
籌組人:洪麗完
主持人:洪麗完
評論人:康培德
1.The Austronesian impact on the New World(Roger Blench)
2.Aboriginal Portraits and Ethnic Categories: Re-viewing Nineteen-century Portraiture in Context(Douglas L. Fix費德廉)
3.「熟蕃」書寫中的平埔族社會相(1895-1970)(詹素娟)
4.族群想像:以1960 -1970年代長老教會靈恩復興為例(石素英、蔡約拿)

►第二會議室
主題:語言、族語教學與原住民教育
籌組人:陳文德
主持人:李壬癸
評論人:李壬癸、熊同鑫
1.臺灣原住民民族學校政策發展之探討(陳枝烈)
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實施途徑(傅麗玉)
3.臺灣原住民族語復振工作之回顧與展望(黃美金)
4.1994-2014:臺灣南島語言學二十年發展歷程(齊莉莎)

15:30-17:00
►第一會議室
主題:歷史書寫、文本與族群關係的新視野II
籌組人:洪麗完
主持人:柯志明
評論人:翁佳音
1.視域的邂逅與交融:17世紀荷蘭人與福爾摩沙原住民的接觸經驗(林昌華)
2.荖濃溪上游的族群遷徙與互動(1700-1900):以Hla'alua為中心(林曜同)
3.烏溪上游之族群遷徙與交流 (1840-1900):以清代熟番村落為中心(洪麗完)
4.阿里山林業與鄒族社會的變化(松田吉郎)

►第二會議室
主題:文化復振與族群認同
籌組人:楊淑媛
主持人兼評論人:傅可恩(P. Kerim Friedman)
1.Authenticating Rituals: Ritual Performances of Taiwan's Aborigines under the Impact of Nativism and Multiculturalism(Michael Rudolph)
2.From What Time Do We Start to Count?―Rethink the Ethnic Self-Consciousness and Cultur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aiwan through the Questioning of Members of the Taiwan Prefectural Assembly(松岡格)
3.The Revival of Tradition and the Commoditization of Culture among the Bunun of Taiwan(楊淑媛)
4.Styling Ethnicity: The Fabrication of ‘Authenticity’ among the Rukai of Taiwan(鄭瑋寧)

9月16日
9:00-10:30
【Keynote Speech】
Roger Blench: ‟The Austronesians: An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that Failed"

10:45-12:30
►第一會議室
主題:原住民觀光與文化資產政治
籌組人:劉璧榛
主持人:劉璧榛
評論人:阮昌銳、陳其南
1.日治時期理蕃政策與邵族觀光(滿田彌生)
2.從迷信到信仰與文化資產:裡漏阿美巫師祭儀的國家文化政治(劉璧榛)
3.當代遺產觀光與賽夏文化傳統─價值競爭中的地方動能(胡家瑜)
4.Tourism, Food and Economies of Signs: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Indigenous Taromak Tribal Community,Taitung, Taiwan(葉秀燕)
5.文化村啟示錄(謝世忠)

►第二會議室
主題:媒體、影像與原住民社會
籌組人:胡臺麗
主持人:胡臺麗
評論人:藍美華
1.從新幾內亞、菲律賓到德國: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紀錄片的跨國想像與「國」「族」認同(蔡政良)
2.當代臺灣原住民社會的數位生活:傳承、斷裂與創新(林文玲)
3.原住民媒體的文化象徵意涵與族群認同(林福嶽)
4.Sinifying Taiwan's Territory: Transforming frontier space into Chinese place in Formosan film from the 1940s to the 1970s(Darryl Sterk(石岱崙))
5.如何面對和呈現傳統?─21世紀臺灣原住民族紀錄片的挑戰(胡臺麗)

13:45-15:15
►第一會議室
主題:災難與適應
籌組人:黃樹民
主持人:童春發
評論人:高靜懿、Scott Simon
1.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the impacts of modernity on the indigenous Tao of Orchid Island.(Rosa Enn)
2.Community Resilience of Paiwan Villages in The Chaozhou Fault Area, Pingtung, Taiwan: A Case Study of Parilaiyan and Cala’avus(朱瑞玲、周玉慧、蔣斌)
3.災後重建的政策災難與社區脆弱性(林淑雅)
4.社區脆弱性與臺灣原住民的整體健康(鄭泰安)

►第二會議室
主題:新宗教運動
籌組人:顧坤惠
主持人:黃應貴
評論人:黃應貴、鄭仰恩
1.融合的認同: 臺灣太魯閣族的原住民與基督教認同(Ying-Cheng Chang)
2.原住民靈恩基督教與宣教拓展:以蒙恩宣教中心為例(譚昌國)
3.神恩靈力與性別政治:以屏東萬金天主堂為例(陳怡君)
4.福音拓展:焚棘海外宣道會由臺灣到婆羅洲(顧坤惠)

15:30-17:00
►第一會議室
主題:Museology, Reaching the Public, and Contextualizing Island Formosa in Asia Pacific
籌組人:David Blundell
主持人:David Blundell
評論人:Frank Muyard、林益仁
1.The UN Permanent Forum on Indigenous Issues: UN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and Taiwan(Boris Voyer)
2.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CRM) and Visual Ethnography of Modern Pa-xian-dong (八仙洞), Taitung County, Taiwan(David Blundell)
3.A Survey of Legislative Evolution of Aboriginal Self-Determination in Taiwan and Canada(Dean Karalekas)
4.Digital Heritage and Global Convergence:‘TECOM’as a Recollection Space for Taiwan Indigenous Objects in Overseas Museums”(項潔、胡家瑜)
5.Retracing Formosan Maritime History: Playing Educational Digital Games(廖彥棻)
6. Contextualizing Island Formosa through Cultural Heritage, Digital Mapping, and Museology: A New Trial for the Journey Home to the Bunun Villages of Old Laipunuk, Taiwan(Steven Andrew Martin)

►第二會議室
主題:生態環境與農業發展
籌組人:黃樹民
主持人:張珣
評論人:陳張培倫、浦忠成、高德義
1.Animals of the Farm and of the Forest: a Multispecies Ethnogrophy of Ecotype Adapt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Indigenous Taiwan.(Scott Simon)
2.泰雅族傳統生態知識與當代土地管理(官大偉)
3.從經濟作物到有機農業﹕新竹泰雅族部落的生態變遷、土地利用與傳統農業知識的保存與維繫(林淑蓉)
4.達悟/雅美農藝森林的生態評估(胡正恆、林子晴)
5.The Damming of Mudan Creek: Water User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Southern Taiwan(劉紹華、黃樹民)
6.The Adapt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蔡博文、Kacaw Lameru)

9月17日
9:00-10:30
►國際會議廳
【Keynote Speech】
李壬癸: ‟Extinct Formosan Languages: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10:45-12:30
►第一會議室
主題:空間、記憶與傳統領域
籌組人:官大偉
主持人:張長義
評論人:官大偉
1.Multiple-factor classification of a human-modified forest landscape in the Hsuehshan Mountain Range, Taiwan(Kevan J. Berg)
2.Enclosure of Indigenous Peoples’Land and Life in Northern Highland of Taiwan by Japanese Colonial State--Capital(中村平)
3.Return to the Homeland: Roots Research and Mapping Movements among the
Bunun, Taiwan(石垣直)
4.Building Indigenous Knowledge-based Ecopedagogy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n the Tayal Peoples in Hsinchu Area.(汪明輝)
5.Spiritual Landscape and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 Case from the Prayer Mountain in Tayal’s Mrqwang Traditional Territory(林益仁)

►第二會議室
主題:都市原住民
籌組人:黃宣衛
主持人:童元昭
評論人:蔡政良
1.既非客寄,但留瓦全-高雄前鎮拉瓦客部落之形成(李重志)
2.從社會組織探究高雄市阿美族人都市的生活適應(林素珍)
3.原住民城鄉移民療癒都市不適應症的歸鄉想望(陳永龍)
4.
5.移民與宗教:以阿美族的研究為例(葉淑綾)

13:45-15:15
►國際會議廳
主題:國家與原住民
籌組人:顧坤惠
主持人:陳其南
評論人:蔣斌
1.南島語族史前史與原住民在臺灣考古機構與工作之地位(Frank Muyard)
2.原住民的身體與國家:馬蘭阿美人的棒球與歌唱為例(馮建彰)
3.原住民族傳統習慣、國家法與原住民族人權保障(蔡志偉)
4.夥伴或夥伴關係:太魯閣區域三個共管護溪行動中的國家與部落關係(羅永清)

15:30-17:00
►國際會議廳
【圓桌論壇】
主持:黃樹民
講者:Peter Bellwood、Roger Blench、李壬癸、孫大川、Boris Voyer

系統號:

C-003788

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24至25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聯絡人:

黃慧鈴,Tel: 05-2263411轉2930

內容簡介:

一、研討會目的
曾有人這樣形容嘉義──「前有光,後有靠,左右有抱」及「斗大諸羅城,雄扼南北道」,皆指出嘉義地區有其發展獨特的重要性。就地理上而言,嘉義位於臺灣中南部,東接南投、高雄兩縣,西瀕臺灣海峽,南毗臺南縣,北臨雲林縣。北迴歸線越境的嘉義,東倚玉山、阿里山,西沉臺灣海峽,中間懷抱廣袤無垠的嘉南平原,倚山傍海,好山好水,天然環境得天獨厚。再者,從歷史方面來看,因其良好的地理環境,使得各族群聚集於此。從早期的鄒族、洪雅族在此活動,歷經荷蘭人及鄭氏王朝拓墾,及至後來漳、泉、客、粵等漢民族與日本人的開發。相互交織出嘉義地區的多元文化。

在自然、歷史、文化交錯下,使得嘉義地區發展出富含多元性的文化特色。舉辦「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是要展現並且認識如此豐富多元的嘉義特色。透過學術界與在地鄉親的互動交流,成功地將嘉義地區各樣風貌向下紮根並且推展出去,更因此凝聚了身為嘉義人的榮耀感與對地區的認同感。

「嘉義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嘉義縣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提倡下,歷經九屆勤墾經營,獲得學術界與嘉義鄉親的熱烈迴響,為了擴大研討內容與關照面向,故秉承建構「區域學研究」的特色,繼續深耕播種。本屆更擴大視野,朝國際學術研討會邁進,擬邀請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學者參與,並以清代時期諸羅縣之雲、嘉地區為面,以「家族史」、「客家文學」、「文學」及「區域研究及古文書」之相關議題為主,希冀能透過專題演講、研究發表與討論的方式,發掘過去雲、嘉地區多元之文化。

二、研討主題
本次研討會以清代時期諸羅縣之嘉義、雲林區域的「家族史」、「客家文學」、「文學」及「區域研究及古文書」相關議題為主,希冀呈現過去諸羅地區的獨特性及多元文化之特色。

三、研討會日期、地點
日期:2014年10月24、25日(週五、六)
地點: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

四、主辦單位
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

五、論文摘要
已於2014年5月1日截止

六、論文截稿日期
2014年9月1日(週一)

七、論文字數
中文字數至多3萬字、英文字數以不超過A4紙42面為原則(含中英文摘要,各不超過500字)。

八、論文格式
1.來稿請各依所屬學科之學術論文規範格式書寫。
2.來稿請用word98以上之文書處理軟體製作。
3.研討會後原稿經審查通過者,將集結成期刊,刊印《嘉義研究》出版。

九、稿件之繳交
包括完稿書面一份(包含中英文摘要﹝兩者皆需含姓名、職稱﹞)、word格式電子檔一份。可寄至:621-03嘉義縣民雄鄉文隆村85號,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收(請於封面附加第十屆「嘉義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字樣)或e-mail:tcrc@mail.ncyu.edu.tw

十、聯絡人
姓名:黃慧鈴
電話:05-2263411轉2930
傳真:05-2269375
e-mail:tcrc@mail.ncyu.edu.tw

系統號:

C-003647

第七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

標題:

第七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0月31日(週五)

地點:

臺北大學三峽校區行政大樓4樓第一會議室(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絡人:

蔡旻娟助教,Tel: 02-86741111#66708;E-mail: chinese@mail.ntpu.edu.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第七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

三、會議日期:2014年10月31日(週五)

四、會議地點: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行政大樓4樓第一會議室(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五、舉辦目的:
(一) 推動資訊科技與中文學門研究的結合之相關研究,重視傳統與現代之銜接,以培養優秀中國文哲人才,開拓中文學術研究新領域。
(二) 慶祝國立臺北大學校慶並落實本校設校理念:「大學應重視知識創新。大學是知識的寶庫,人才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大學透過師生積極的互動溝通,激發新知與新思的火花,共同探求未知的領域。」

六、會議主題:科技於中文學門之應用與影響

七、會議子題:
(一) 資訊科技於文學、漢語語言學研究的應用與影響
(二) 資訊科技於古典文獻的目錄、校勘、版本研究的應用與影響
(三) 資訊科技於古典詩詞格律研究的應用與影響
(四) 資訊科技於文字學、聲韻和訓詁研究的應用與影響
(五) 文學與文化傳播
(六) 其它資訊科技與中文學門研究的結合

八、投稿注意事項:
1.內容:以未曾於書籍、期刊或研討會發表者為限。
2.字數:以兩萬字內為原則。
3.列印:以A4紙直式橫印。
4.編排:以文書編輯軟體(Microsoft Word 2003以上版本)。
※文內字體之使用原則如下:
(1)題目:標楷體(粗體),16級,置中。
(2)章節:新細明體(粗體),14級。置左。
(3)正文:新細明體,12級。
(4)引文:標楷體,11級。
(5)附註:當頁註,標楷體,11級。

*引用書目例:見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頁293,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民國60年6月版。

*引用期刊論文例:見任繼愈〈論儒教的形成〉,《中國社會科學》第一期1980年。
(6)參考資料:新細明體,12級。
(7)作者姓名:仿宋體,置於題目下方之中央。
5.提要:以六百字為原則,內含中英文作者名、篇名;五個中、英文關鍵詞。
6.論文提要截稿日期:2014年6月15日前賜交電子檔至本系。
(※ 請寄個人基本資料表、論文提要表、論文數位化授權同意書,歡迎學界人士自由投稿,投稿者必須具有兼任講師以上的資歷。)
7.通知論文錄取日期:已於7月通知
8.論文全文繳交日期:2014年8月31日前賜交本系(紙本、word檔、PDF檔)。

九、通訊聯絡處:
1.地址: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人文大樓7樓中文系辦公室蔡旻娟助教。
2.電話:02-86741111#66708,傳真:02-86716583,e-mail:chinese@mail.ntpu.edu.tw。

系統號:

C-003648

「道德、知識與情感」臺灣哲學學會2014年學術研討會

標題:

「道德、知識與情感」臺灣哲學學會2014年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1月1至2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東北大学片平さくらホール2階会議室(宮城県仙臺市青葉区川内27-1)

主辦單位:

臺灣哲學學會

聯絡人:

張峰賓秘書,E-mail: tpa.staff1@gmail.com

內容簡介:

臺灣哲學學會將於2014年11月1、2日(星期六、日)假東吳大學召開年度學術研討會。在這個難得的年度聚會中,不同領域的優秀哲學家們將從不同角度深入探索問題,發表高品質的研究成果。本次研討會將延續先前的「與作者面對面」、「分組論文計畫」、「評論人制度」以及「專題座談會」,希望發表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回饋,也希望藉此激發會員們對彼此的學術興趣,竭誠歡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與,讓哲學在這塊土地上繼續深耕!

一、徵稿原則及對象:
(一)學術論文
1.須為本會個人會員。
2.已取得博士學位或於學術機構內擔任專職,並願意成為本會會員者。

(二)分組論文計劃 (panel discussion)
符合前述資格且有分組構想者,請提出計劃說明書,簡述分組主題、召集人、參與成員及預計發表的各篇論文摘要。

(三)研究生論文
就讀於國內外大學已立案之大學碩、博士班之研究生,但不限哲學系。惟論文應具哲學性,並獲指導教授之推薦。(請指導教授於紙本大綱上簽名,以表示願意支持該論文之完成。)

二、申請及綜理過程:
(一)繳交論文題目、大綱或計劃說明書:請所有報名者於2013年7月31日前以電子檔(MS-Word)之方式提供論文大綱或計劃說明書(其中研究生須另以郵遞或傳真方式提出具有指導教授親簽之大綱)。大綱中必須明確闡述論文所處理的主要論題,並註明相關參考文獻。

(二)大綱審查:本會將於9月中之前,以電郵個別知會審查結果,並同時公告於臺灣哲學學會官網。

(三)協助事項:若通過審查,應於接獲本會通知後推薦一至兩名評論人(須為本會個人會員)。

(四)繳交完稿:請於2014年10月20日前繳交論文完稿(以五千字至一萬二千字為原則)。

(五)備註:
1.大綱字數,中文約以500字、英文約以300字為限。
2.論文全文將以PDF格式上傳至本會網站專區,提供讀者下載,會議當天不再印發論文。敬請發表人切勿遲延交稿,以便評論者及與會者有充分時間預先閱讀與準備。

誠摯地敬邀您參與發表及討論,也非常歡迎未投稿但有興趣者與會報名。如有未竟事項或其他寶貴建議,煩請賜函指教:tpa.staff1@gmail.com,臺灣哲學學會執行秘書張峰賓

系統號:

C-003723

The 8th Annual Czech and Slovak Sinological Conference

標題:

The 8th Annual Czech and Slovak Sinological Conference

時間:

2014年11月7至8日(週五至週六)

地點:

Art Centre (Konvikt)(Palacký University Arts Centre,Univerzitní 3,771 47 Olomouc,, Czech Republic)

主辦單位:

Forging a scientific team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Studies(CHINET)

聯絡人:

E-mail: chinet.conference(at)gmail.com

內容簡介:

The Czech and Slovak Sinological Conferenc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experts, academics, and researchers from near and far to exchange their insights and thoughts on a wide spectrum of China related topics. Student presenters are also welcome and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Papers on the following areas are particularly welcom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inese history and religion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Notification on acceptance: July 31, 2014
Final registration deadline (both speakers and attendants): September 30, 2014

Keynote speakers and special guests:
Professor Martin Baumann (University of Lucerne)
Professor Emeritus Eileen Barker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Professor Robert Segal (University of Aberdeen)
Doctor Bernard Scheid (University of Vienna)
Doctor Aike P. Rots (University of Oslo)

系統號:

C-003778

2014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標題:

2014年臺北市立大學史地學術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1月21日(週五)

地點:

臺北市立大學公誠樓二樓第二會議廳(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聯絡人:

林君成教授,Tel: +886-2-23113040#4512;E-mail: ljc@utaipei.edu.tw

內容簡介:

一、主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協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藝文中心、中國地理學會、中國歷史學會

二、會議日期:2014年11月21日(星期五)

三、會議地點:本校公誠樓二樓第二會議廳

四、研討主題:以史地整合為主軸,主題名稱嗣徵稿後,由委員會議決定之。

五、研討目的:2008年起,本系歷年定期舉辦「史地學術研討會」,迄今已邁入第七屆,舉辦研討會之目的在於冀望能幫助學生擴展學習面向,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期以擴大師生視野及學術知名度。再者,邀相關領域教授並鼓勵研究生發表研究成果,提供良好的觀摩與學習機會。

六、投稿注意事項
1、論文摘要截止日期:已於2014年6月30日截止,並於2014年7月7日起以E-mail或電話方式儘速將審查結果通知投稿者。

七、論文全文注意事項
1、截止日期: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2、論文格式:
①「臺北市立大學學報寫作格式」(請參閱本校研究發展暨出版組網頁:http://press.utaipei.edu.tw/front/bin/home.phtml)
②「漢學研究寫作格式」(請參閱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網頁:http://ccs.ncl.edu.tw/ccs/TW/Publish1.asp)
3、繳交方式:稿件請以電腦繕打,全文以15,000字以內為原則(內文過於冗長,主辦單位有權退稿),正文字體以新細明體,12號字,單行間距,存為word2003檔。將檔案以E-mail先傳送,另請紙本郵寄主辦單位。
4、會議論文集: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於會議時集結成冊或印製光碟。

八、研討會相關訊息請連結至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網頁:http://social.utaipei.edu.tw/bin/home.php

九、聯絡人:林君成老師
1、地址:臺北市愛國西路一號
2、電話:+886-2-23113040轉4512、4513
3、E-mail:socia@utaipei.edu.tw、ljc@ utaipei.edu.tw

系統號:

C-003649

Pacific History Association 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2014

標題:

Pacific History Association 21st Biennial Conference 2014

時間:

2014年12月3至6日(週三至週六)

地點:

臺灣大學、臺東大學(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太平洋研究學會

聯絡人:

Tel: 02-2368-9968

內容簡介:

「太平洋歷史學會雙年會」(PHA Biennial Conference) 於1980年起於不同的太平洋國家舉辦,每年約有150-200位來自大洋洲、紐澳、美加、亞洲等各國學者參與發表論文。今年將首次在臺灣舉辦:為期四天的會議中,首日先在臺北集結,於臺灣大學開幕;之後移駕東臺灣,在原住民文化最為豐富多元的臺東舉辦學術會議以及文化參訪活動。

本屆會議以「從臺灣到大洋之路–太平洋與亞洲歷史之再現與重繫」為主題。在南島語主題中,同時以Lalan, Chalan, Tala, Ara四字呈現,分別為臺灣阿美語、關島查莫洛語、所羅門群島語以及毛利語之「路」(Path)語彙,強調臺灣原住民與大洋洲南島民族在遷徙歷史、語言文化與當代社會的多重連結。「路」始於過往的足跡,並且指向未來,亦表達了現今太平洋人文研究的內涵。此外,「路徑、通道」也象徵臺灣的獨特地位:從遠古到當代,臺灣既是南島民族遷移路徑的關鍵,也是太平洋與亞洲連結的樞紐。

摘要投稿截止:6月30日

審查結果通知:7月下旬

報名開始:6月中旬

註冊費早鳥優惠截止:9月20日

系統號:

C-003650

「宗教、人文與醫療」研討會

標題:

「宗教、人文與醫療」研討會

時間:

2014年12月13至14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慈濟大學介仁校區(花蓮縣介仁街67號)

主辦單位: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聯絡人:

林建德教授,E-amil: bhadanta@gmail.com

內容簡介: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將在103年12月13至14日(週六-週日),以「宗教、人文與醫療」為題,於慈濟大學介仁校區舉行學術研討會,藉由實質的研究成果發表和學術研討,展開進一步的對話、交流;在此敬邀各界學者發表論文。

本所多年來關心人文、宗教與療癒的課題,關心宗教信仰的入世關懷與實踐,以及與身心靈轉化的關係。有鑑於此,本所擬徵求以下議題相關學術論文,尚祈各位學術先進踴躍投稿:

1.宗教療癒與人文醫學
2.宗教實踐與醫療工作
3.宗教與醫療相關課題

如有意願共襄盛舉,請於2014年7月30日以前賜覆回條(可至官網下載),並填具論文題目與摘要,本所預計於8月上旬公佈入選名單;業經錄取者,交通費、膳宿費皆由本會負擔,並審酌經費多寡給予發表津貼,敬請於11月10日前繳交完稿論文。

系統號:

C-003722

2015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徵稿啟事

標題:

2015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徵稿啟事

時間:

2015年3月14至15日(週六至週日)

地點:

真理大學(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

文化研究學會、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聯絡人:

E-mail: csa.taiwan@gmail.com

內容簡介:

1.本次大會可接受的提案形式有:論文、圓桌論壇、工作坊等三種。論文摘要及圓桌提案截稿日期:2014年6月27日。

2.論文投稿者請寄中文摘要(800字以內),首頁左上方註明欲參加之子題或開放議題。並請附上作者簡歷(brief CV)(包括學經歷、現職、著作簡目、通訊處、電話、傳真、電子信箱)。可利用後附之「文化研究年會投稿摘要表」。

3.圓桌論壇及工作坊之提案,請附上構想、引言人名單與提案人簡歷。

4.本年會發表論文及摘要均無稿酬,格式請依學術論文格式撰寫。

5.投稿和提案請以e-mail寄到文化研究學會信箱:csa.taiwan@gmail.com(主旨請註明「投稿文化研究年會」,並註明投稿子題或提案名稱)。

6.論文摘要(經年會籌備委員會初審後)審查結果公告日期:2014年7月18日。

7.論文全文截稿日期:2015年1月15日。

8.若有任何詢問,請逕行與學會秘書處聯繫。並請參考文化研究年會議題規劃。

本研討會會議目的與宗旨可至官網觀看,有意投稿者並可下載投稿摘要表。

系統號:

C-00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