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克禮:禮部與清朝的建立:禮儀與國家建構的新視角

標題:

【演講】克禮:禮部與清朝的建立:禮儀與國家建構的新視角

時間:

2022年11月1日(週二)10:30-12: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視訊會議(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秘書室

主講人:

克禮(Associate Professor,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U.S.A.)

內容簡介:

【左舜生學術講座1】
視訊會議連結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21024

【演講】李其霖: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記憶與紀念

標題:

【演講】李其霖: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記憶與紀念

時間:

2022年11月1日(週二)10:20-12:1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勤308(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

主講人:

李其霖(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戰爭,記憶與紀念 系列演講】

系統號:

A-021179

【座談】柯嘉豪:佛教史學史的內涵

【座談】柯嘉豪:佛教史學史的內涵

標題:

【座談】柯嘉豪:佛教史學史的內涵

時間:

2022年11月2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續高僧傳》研讀班

主講人:

柯嘉豪(John Kieschnick,美國史丹佛大學宗教研究學系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引言人:柯嘉豪(John Kieschnick,美國史丹佛大學宗教研究學系講座教授)
主持人:林聖智(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本場演講為線上演講,視訊連結將於11/1(二)以EMAIL通知錄取者。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WKfkovkyJrRrNRnZA
❈聯絡資訊:許小姐,hsiaoyun@asihp.net

系統號:

A-021151

【演講】李忠達:洞天──道教的地心世界巡遊與六朝仙傳小說

標題:

【演講】李忠達:洞天──道教的地心世界巡遊與六朝仙傳小說

時間:

2022年11月3日(週四)10:10-12:10

地點:

清華大學中文系人社院C509教室(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李忠達(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仙境傳說是六朝筆記小說中的重要題材之一,與冥界遊行、夢境幻遊同屬於遊歷結構的類型,道教或前道教時期的方士、道士都曾對仙境傳說的形成過程增飾其說,展現了人們對於他界(other world)的描寫,此演講主題是在道教的脈絡之下,講述六朝筆記小說中關於遊歷洞穴的奇特傳說。

系統號:

A-021176

【演講】劉海宇:古璽文字與其它類戰國古文字合證舉例──以日藏古璽為中心

標題:

【演講】劉海宇:古璽文字與其它類戰國古文字合證舉例──以日藏古璽為中心

時間:

2022年11月7日(週一)15:30-17:20

地點:

Google Meet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劉海宇(日本岩手大學平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系統號:

A-021186

【演講】陳培豐:1970年代的民歌之戰:國台語歌曲的分道揚鑣

標題:

【演講】陳培豐:1970年代的民歌之戰:國台語歌曲的分道揚鑣

時間:

2022年11月3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培豐(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1960年代國臺語歌曲曾相互挪用、共享資源和榮辱。可是在歷經國語運動、臺語電影的沒落、救國團活動的盛行、吉他在校園的流行、臺語俗謠的流行歌曲化、鄉土文學論戰、電視布袋戲風潮、校園民歌運動的一連串衝擊後,國、臺語歌曲分別走向西洋/本土的平行路線。

土地是滋養音樂的養分。本報告嘗試分析:1970年代國臺語歌曲為何分道揚鑣,兩者在音樂上有何特徵;在臺灣歷史和文化發展上,又具有什麼樣的意涵和影響。

系統號:

A-021045

【演講】傅澤民:國際關係理論與美中關係的未來

標題:

【演講】傅澤民:國際關係理論與美中關係的未來

時間:

2022年11月3日(週四)14:00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五樓會議室A+視訊會議(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政治所

主講人:

傅澤民(中研院政治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採實體與視訊方式並行。報名請洽:黃雅惠小姐ahui@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1145

【演講】Leo T.S. Ching:Anti-Japan: The Politics of Sentiment in Postcolonial East Asia

【演講】Leo T.S. Ching:Anti-Japan: The Politics of Sentiment in Postcolonial East Asia

標題:

【演講】Leo T.S. Ching:Anti-Japan: The Politics of Sentiment in Postcolonial East Asia

時間:

2022年11月3日(週四)14:00-15:20

地點:

Zoom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USC East Asian Studies Center

主講人:

Prof. Leo T.S. Ching(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Duke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As part of the EASC Guest Speaker Series, “Anti-Japan: The Politics of Sentiment in Postcolonial East Asia” will be held on Thursday, November 3 from 2:00PM to 3:20PM on Zoom.

Leo T.S. Ching is a professor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at Duke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areas include colonial discourse studies, postcolonial theory, Japanese mass culture, and theories of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sm. His recent book looks at the historical, philosophical, and cultural ramifications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colonialism,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of decolon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 South Korea and Taiwan.

系統號:

A-021154

【座談會】入世、修持與跨界:當代台灣宗教的社會學解讀

【座談會】入世、修持與跨界:當代台灣宗教的社會學解讀

標題:

【座談會】入世、修持與跨界:當代台灣宗教的社會學解讀

時間:

2022年11月4日(週五)14:30-17:00

地點:

中研院人文館南棟8樓802會議室+同步直播(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內容簡介:

《入世、修持與跨界:當代台灣宗教的社會學解讀》新書座談會

▶️報名:https://forms.gle/SHCgKcmrwDKJJcbR9

▶️主持人:陳志柔(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作者群(依文章先後順序排列):
劉怡寧(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丁仁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齊偉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克先(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林峯燦(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范綱華(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林育生(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楊弘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邱炫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顧忠華(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退休教授)
謝世維(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臺灣是個充滿宗教奇觀的社會,新宗教與舊宗教共存、宗教輸入與輸出共現、多元宗教綜攝與融合,這些不同層面共同交織出臺灣的宗教奇觀。本書從社會學的視角,解析臺灣宗教的特殊景觀,嘗試提供反省宗教多元性及西方知識框架的可能方案,建立臺灣宗教的知識圖譜。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壹部分「臺灣社會的宗教風貌」收錄四個篇章,分別討論在臺灣信徒比例較高的佛教、道教、民間信仰與基督宗教,在面對現代靈性訴求逐漸高漲的風潮,以及公眾對宗教團體發展公共議題的社會期待下,如何發展各自不同的因應方案。第貳部分「宗教議題的省思與知識構框」,展示了交互比較及量化研究這兩個不同的方法視角,如何可能具體應用在宗教議題上。第參部分「跨社會流動的宗教」則收錄對於臺灣宗教具參照價值的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凸顯族群認同何以是宗教主體性建構的內生性因素,特別是「華人」的身分如何牽動東南亞華人的宗教主體認同,以及如何影響華人穆斯林在東南亞社會的劃界。

系統號:

A-021048

【演講】李利安:觀音感應信仰的現代詮釋

【演講】李利安:觀音感應信仰的現代詮釋

標題:

【演講】李利安:觀音感應信仰的現代詮釋

時間:

2022年11月4日(週五)19:00-21:00

地點:

ZOOM Meeting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主講人:

李利安(中國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劍鍠(香港中大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語言 : 普通話

與一神教的人神關係不同,佛教的聖凡關係除了超越二元對立的彼此會通外,還在聖凡對接方面創設了多種具有中介性質的神聖象徵,其中比較典型的體現應該是中國佛教的觀音感應信仰。這種信仰藉助各種神聖象徵建構眾生與觀音的關係,形成偶像感應、聖號感應、經典感應、道場感應、咒語感應等信仰形態,從而既使眾生與觀音之間的對接通道多樣化,也使觀音的神聖性資源處於多元分割狀態,極大地增強了觀音信仰的便捷性、瀰漫性和世俗性,由此激發而成的文化現象,如造像藝術的發達、經典的普及、名山的興起以及名號和咒語的流行等,則成為中國佛教整體建構和發展機制中不可或缺的重大元素。

#演講連結及密碼詳見主辦單位FB專頁

系統號:

A-021115

【演講】呂政冠:尋找第一個都市傳說:從俠盜型傳說的演變看傳說文類的傳講特質

標題:

【演講】呂政冠:尋找第一個都市傳說:從俠盜型傳說的演變看傳說文類的傳講特質

時間:

2022年11月5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臺灣文學館1F文學沙龍(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主講人:

呂政冠(臺灣文學館駐館研究員)

內容簡介:

民間文學在過去被認為是傳統的且行將逝去的存在,那些傳統的象徵在現代化制度底下,似乎已然失去繼續被孕育與傳講的母土。但是近幾年來,都市傳說一詞卻與此觀念相反,盛行於多元媒體與匿名於這些媒體之後的人們的「口中」。此次演講將透過都市傳說的定義,返回二十世紀初期報紙初興盛時,流傳於台灣人口中的俠盜型傳說,並從中思考台灣俠盜型傳說的演變特質,與都市傳說或近代傳說如何適應現代化制度,甚至參與並成為社會想像中的一環。

⬛駐館研究員簡介⬛
呂政冠,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古坑華德福實驗中學國文科教師。研究專長為口頭傳統理論,關注臺灣口頭傳統媒介轉換的傳播現象,以 及近代傳說的發展與文化內涵。著有博士論文〈二十世紀初期台灣口述傳統的現代性轉轍:以傳說與印刷媒體的關係為中心〉,並曾發表期刊論文〈從《申報》「楊乃武案」談上海地方知識生產與角力〉《東海中文學報》與相關會議論文數篇。

系統號:

A-021177

【線上座談】中國古典文學在日韓流轉

【線上座談】中國古典文學在日韓流轉

標題:

【線上座談】中國古典文學在日韓流轉

時間:

2022年11月5日(週六)15:00-16:30

地點:

YouYube線上直播

主辦單位:

新亞研究所誠名學社

主講人:

范永聰、商海鋒、許建業、羅樂然

內容簡介:

主持人:李向昇(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講師)

系統號:

A-021163

【演講】柯嘉豪:The Modern Vegetarian:民國時期的素食主義

標題:

【演講】柯嘉豪:The Modern Vegetarian:民國時期的素食主義

時間:

2022年11月7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柯嘉豪(John Kieschnick,美國史丹佛大學宗教研究學系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鄭雅如(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人類學門召集人)
備註:中文演講

系統號:

A-021136

【演講】克禮:近代早期世界中的禮儀:一個關於世界擴散、國家建構以及清朝歸順禮的理論

標題:

【演講】克禮:近代早期世界中的禮儀:一個關於世界擴散、國家建構以及清朝歸順禮的理論

時間:

2022年11月8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視訊會議(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秘書室

主講人:

克禮(Associate Professor,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U.S.A.)

內容簡介:

【左舜生學術講座2】
視訊會議連結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21023

【演講】吳孟軒:金魯賢、中國天主教,和非殖民化的橫向網絡

【演講】吳孟軒:金魯賢、中國天主教,和非殖民化的橫向網絡

標題:

【演講】吳孟軒:金魯賢、中國天主教,和非殖民化的橫向網絡

時間:

2022年11月8日(週二)13:40-15:30

地點:

輔仁大學倬章樓4樓DG420室(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天主教史研究中心

主講人:

吳孟軒(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Tel: (02)2905-3111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s://tinyurl.com/msmxr4n2

系統號:

A-021174

【演講】劉明浩:尋找中國外交官:習近平時期的中國大使群像

標題:

【演講】劉明浩:尋找中國外交官:習近平時期的中國大使群像

時間:

2022年11月8日(週二)14:00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五樓會議室A+視訊會議(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政治所

主講人:

劉明浩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採實體與視訊方式並行。報名請洽:黃雅惠小姐ahui@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1196

【演講】藍弘岳:日本的鄭成功書寫與臺灣

標題:

【演講】藍弘岳:日本的鄭成功書寫與臺灣

時間:

2022年11月9日(週三)13:10-15:00

地點:

東吳大學第二教學研究大樓 D0634教室(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藍弘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111-1 多元講座|近代臺灣與東亞史講座(四)】
* 東吳歷史系學生全程參與簽到及簽退者,可獲多元點數一點
* 主辦單位保留依實際情況調整之權力
* 本活動需要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21155

【演講】林士鉉:構建一個多元族群、語文的清帝國:從外國探險家筆下的熱河談起

【演講】林士鉉:構建一個多元族群、語文的清帝國:從外國探險家筆下的熱河談起

標題:

【演講】林士鉉:構建一個多元族群、語文的清帝國:從外國探險家筆下的熱河談起

時間:

2022年11月9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故宮博物院FB線上直播

主辦單位:

故宮博物院

主講人:

林士鉉(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副教授)

系統號:

A-021026

【演講】王志宇:鸞筆形制與鸞堂發展

標題:

【演講】王志宇:鸞筆形制與鸞堂發展

時間:

2022年11月9日(週三)18:00-20:00

地點: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歷史系館2F振芝講堂+Webex線上並行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王志宇(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教授)

內容簡介:

參與演講說明
(一)本演講為實體進行為主,線上同步為輔。
(二)本演講不限身分開放聽講,欲線上參加演講者,請自行事先下載webex視訊軟體,並於演講時段點入webex視訊連結(https://tinyurl.com/3jz9vz7d),便可直接聆聽演講。

系統號:

A-021200

【演講】薛月順:走出檔案迷宮——以鹿窟事件為例

標題:

【演講】薛月順:走出檔案迷宮——以鹿窟事件為例

時間:

2022年11月10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線上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薛月順(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鹿窟事件是臺灣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牽連、受難人數眾多的政治案件,早年由於檔案不足,對於此事件史實的建構,主要由口述訪談著手。然而,從檔案或口述歷史中所見者,角度不同,風景自然不會相同。近年來檔案的公開情況大為改善,在各界的努力之下,檔案管理局徵集了數萬頁相關檔案,面對如此數量龐大的文件,該如何閱讀?可信度又如何?需要耐心與細心,更需要梳理歷史脈絡,才能從一頁頁泛黃紙張中探索種種幽微意涵。本次講座分享個人讀檔經驗,期待大家都能進入檔案的世界,形塑自己的歷史觀察。

系統號:

A-021046

【演講會】「民族」再考~日本と台湾から

【演講會】「民族」再考~日本と台湾から

標題:

【演講會】「民族」再考~日本と台湾から

時間:

2022年11月11日(週五)

地點:

日経ホール+Webライブ中継視聴(東京都千代田区大手町1-3-7日経ビル3階)

主辦單位:

国立民族学博物館、日本経済新聞

內容簡介:

グローバル化の進行や大規模な人の移動とともに、人種差別、移民排斥、マイノリティ弾圧など、民族間の対立や分断が世界各地で先鋭化しています。日本も例外ではありません。自治体は多文化共生施策を推進していますが、外国人労働者問題や特定の民族へのヘイトスピーチ(憎悪表現)などはいぜんとして解決の方向に進んでおらず、むしろ深刻化しているようにさえみえます。そもそも「民族」とは何でしょうか。民族という概念はどのようにつくられたのでしょうか。家族や地域の共同体、国民国家の流動化によって、民族のかたちも変わるでしょうか。本講演会では、日本と台湾の事例を通して、これらの問題をあらためて考えてみたいと思います。

18:40 – 19:05
日本における『民族』概念 その東アジアへの伝播とロシアとの比較を交えて」
小熊英二(慶應義塾大学総合政策学部教授)

19:05 – 19:30
多様なアイヌ民族とシサム(隣人としての和人)
齋藤玲子(国立民族学博物館准教授)

19:30 – 19:55
民族のモザイク——台湾の経験
野林厚志(国立民族学博物館教授)

20:10 – 20:40
ディスカッション
小熊英二 × 齋藤玲子 × 野林厚志

系統號:

A-021069

【演講】林芳玫:重層殖民史與臺灣歷史小說:從對立到對話

標題:

【演講】林芳玫:重層殖民史與臺灣歷史小說:從對立到對話

時間:

2022年11月12日(週六)9:30-12:20

地點:

Google Meet 會議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

主講人:

林芳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臺灣文學學會創會理事)

聯絡人:

徐先生,Tel: 02-2926-6888 #3610

內容簡介:

臺灣的歷史歷經西班牙、荷蘭、清朝、日本等多次的殖民統治,在日治時期發展出對抗殖民政權的社會運動與文化啟蒙運動。戰後首先出現的大河歷史小說,如李喬的寒夜三部曲或鍾肇政之臺灣人三部曲,皆以日治時期為背景,描繪英雄化的男主角,挺身而出,對抗殖民者。在這種抗日史觀中,可見到殖民者/被殖民者,加害者/受害者的二元對立概念。

新世紀以來,日治時期出土的史料與學者的研究更加豐富,而反映日治時期的歷史小說也多了日常生活、消費娛樂、時尚打扮等面向,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互相影響,不再是單一的宰制與被宰制關係。之後,荷蘭時期的史料與西班牙時期的考古挖掘,讓歷史小說的書寫對象擴及荷蘭與西班牙。某些作者嘗試用虛構的書信體或日記,呈現出殖民者內心深處的活動,以及男性外來者對原住民女性的情慾投射。這類小說並未從臺灣人的角度看待歷史,反而是從外來殖民者的眼光來看臺灣。為何出現此情形? 筆者認為,通過創造殖民者的內心獨白,作者創造出殖民者對殖民暴行的反思,並進行虛擬的對話,讓殖民者與被殖民者打破疆界、進行溝通。

系統號:

A-021012

【演講】翁稷安:1980年代臺灣黨外雜誌中的政治漫畫初探

標題:

【演講】翁稷安:1980年代臺灣黨外雜誌中的政治漫畫初探

時間:

2022年11月12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Google Meet(會議室連結將會以E-mail方式寄給報名成功者)

主辦單位:

台灣ACG研究學會、文化研究學會

主講人:

翁稷安(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台灣ACG研究學會會員)

內容簡介:

名額:120人
此講座將以講者所執行的1980年代前後黨外雜誌中的政治漫畫研究為主,試著從這些史料,回答二十世紀後半迄今台灣報章雜誌所刊出的政論漫畫是如何形成當前的樣態,以及在這樣的歷史脈絡和條件下,所能發揮的作用和面臨的限制。
此外,則是以這些政治漫畫及其創作者為研究對象,討論台灣黨外運動推動台灣「從體制調整到體制轉型」,進而促使中華民國臺灣化的過程中,改革者或革命者所採取的語言和宣傳策略,以及對台灣民間的論政文化帶來何者的影響。

講者簡介:
翁稷安,原籍為嘉義義竹鄉,生長於臺北。歷史學學徒,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曾於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服務,現為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學位論文以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為題,逐步延伸至數位人文學、大眾史學等領域。
除繼續原本的專業領域外,未來希望能將研究焦點擴展至二十世紀末臺灣大眾流行文化的歷史回顧。學術之外,亦於網路、平面媒體撰寫書評、影評,並經營Podcast節目「大衛鮑魚在火星」,努力尋求學院內/外生活平衡的可能。

系統號:

A-021011

【演講】Robert Weller:Silence, Noise, and Ritual

標題:

【演講】Robert Weller:Silence, Noise, and Ritual

時間:

2022年11月14日(週一)9:00-11: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Robert Welle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Boston University)

內容簡介:

2022年第五屆李亦園院士紀念講座

1. 本次演講線上同步開放 Synchronous Online Lecture
2. 全程以英文進行 Language: English
3. 講者 Robert Weller 教授,因個人行程因素,採取視訊演講。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10月31日(星期一)23:00截止
錄取人數:須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於展開審核作業後,將於11月3日(星期四)前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11月3日(星期四)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 絡 人:
林芬安小姐 02-2652-3303 falin@gate.sinica.edu.tw
林音秀小姐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1170

【座談】顏娟英:為什麼需要重建臺灣美術史?——從「不朽的青春」、「光」到《臺灣美術兩百年》

【座談】顏娟英:為什麼需要重建臺灣美術史?——從「不朽的青春」、「光」到《臺灣美術兩百年》

標題:

【座談】顏娟英:為什麼需要重建臺灣美術史?——從「不朽的青春」、「光」到《臺灣美術兩百年》

時間:

2022年11月14日(週一)15:30-17:30

地點:

臺大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臺大歷史系、春山出版

主講人:

顏娟英(中研院史語所退休研究員、《臺灣美術兩百年》總策畫)

內容簡介:

引言人:周婉窈(臺大歷史系教授)
主持人:許雅惠(臺大歷史系教授)

系統號:

A-021203

【演講】洪馨蘭:六堆邊緣夾縫的生存之道:屏東市頭分埔北客社群

標題:

【演講】洪馨蘭:六堆邊緣夾縫的生存之道:屏東市頭分埔北客社群

時間:

2022年11月1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洪馨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屏東市在20世紀上半葉因其商業與軍事功能之發展,成為南臺灣重要的人口移入區。不僅周邊閩方言群以地主之姿獲得政商優勢位置,島內其他農業地區擠壓出來的外移人口,也成為屏東市多元文化的多支發展,包括接鄰於東側的傳統六堆客以及濁水溪以北的「北客群」。在屏東市的北客群以自由移民的方式,聚集於萬年溪畔,其中較不為人所知的即是本次演講的聚落——頭分埔。缺乏文獻記載的頭分埔,庄頭廟萬福宮創建於20世紀中葉,香火鼎盛,從中可以看到入墾北客位於屏東市與六堆社會邊雙重邊緣的夾縫區位,卻展現無比高度的社會適應能動性,包括吸納來自傳統平埔部落區帶來的神明、客籍成為服事神明的乩童並積極請神降壇服務村民、集結閩方言群的資金以及地方政治勢力,共構成頭分埔村莊核心。透過這個核心的運籌帷幄,該地北客持續保有著其入墾時之記憶與傳說,包括墓塚與竹林以及和東興巷北客群的關係,並逐漸形成新的「屏東客家人」認同。

系統號:

A-021047

【演講】胡其瑞:從「史料未及」到「始料未及」──數位史料資源的運用與轉變

【演講】胡其瑞:從「史料未及」到「始料未及」──數位史料資源的運用與轉變

標題:

【演講】胡其瑞:從「史料未及」到「始料未及」──數位史料資源的運用與轉變

時間:

2022年11月17日(週四)14:20-17: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勤大樓4樓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中正文教基金會

主講人:

胡其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在本次演講,主講人將透過數個不同的歷史類數位人文資料庫,從史料的數位化、資料庫的設計到數位人文資料庫的呈現與使用邏輯,分享如何透過數位人文資料庫的使用進行研究工作,並進一步探討數位人文方法在史學研究的未來性,以及個人化需求下可見的發展。

系統號:

A-021124

【演講】黃于玲:戰後臺南地方文獻書寫中的醫療與照護

標題:

【演講】黃于玲:戰後臺南地方文獻書寫中的醫療與照護

時間:

2022年11月1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臺灣文學館1F文學沙龍(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主講人:

黃于玲(臺灣文學館駐館研究員)

內容簡介:

戰後臺灣出現一波地方文獻書寫潮,從臺灣省、直轄市到各縣市,紛紛成立文獻委員會,並且撰寫志書。地方文獻書寫固然是當時強化中華民族意識的文化基礎設施之一,但也是地方有識精英動員採集與整理由下而上的地方史過程,其中包含文獻、文物收集與田野採訪工作。本研究以兩份以臺南地區為主的刊物《台南文化》和《南瀛文獻》為分析文本,輔以吳新榮醫師的作品,整理與在地醫療史相關內容,包括傳染病、飲食、醫療/照護提供者與機構、相關信仰、民俗。

⬛駐館研究員簡介⬛
黃于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副教授。研究主題包括:戰後家庭計畫史、人工生殖科技、HPV疫苗接種等與醫療社會學、性別研究、科技與社會相關領域。曾在《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科技、醫療與社會》、《宜蘭文獻》等期刊上發表文章。

系統號:

A-021178

【演講】褚縈瑩:行動中的「鄉民」:冷戰脈絡下應用人類學的外一章——祕魯計畫(Cornell-Peru Project)

【演講】褚縈瑩:行動中的「鄉民」:冷戰脈絡下應用人類學的外一章——祕魯計畫(Cornell-Peru Project)

標題:

【演講】褚縈瑩:行動中的「鄉民」:冷戰脈絡下應用人類學的外一章——祕魯計畫(Cornell-Peru Project)

時間:

2022年11月18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 270104 教室+線上會議(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褚縈瑩(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jGN8My
11/11(週五)報名截止
(報名額滿截止,報名成功者將於11月14日(一)前以mail寄送錄取通知)。

系統號:

A-021122

【演講】楠綾子: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条約から70年〜戦後外交史の残された課題

標題:

【演講】楠綾子:サンフランシスコ講和条約から70年〜戦後外交史の残された課題

時間:

2022年11月18日(週五)19:00-20:30

地點:

YouTubeライブ配信

主辦單位: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一般社団法人読売調査研究機構

主講人:

楠綾子(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 教授)

內容簡介:

聞き手:伊藤俊行(読売新聞東京本社編集委員)

参加ご希望の方は、以下の応募フォームからお申し込みください。前日までに視聴方法をメールでご案内します。
【応募フォーム】 https://peatix.com/event/3381021/
【応募締め切り】 定員に達し次第、締め切ります

系統號:

A-021198

【演講】第八屆「深波甲骨學與殷商文明學術講座」

【演講】第八屆「深波甲骨學與殷商文明學術講座」

標題:

【演講】第八屆「深波甲骨學與殷商文明學術講座」

時間:

2022年11月,共2場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330309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內田純子(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聯絡人:

張小姐,Tel: 0229393091分機62302

內容簡介:

1.商代青銅器的發展與酒禮
時間:11月22日(二)上午10:10-12:10
主持人:吳曉筠(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處長)

2.青銅器動態與社會變動
時間:11月29日(二)上午10:10-12:10
主持人:許雅惠(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本活動需要事先報名

系統號:

A-021173

【演講】陳佑慎:近代中國軍事史對當代臺灣形塑的影響:以臺灣典藏軍事文物為例

標題:

【演講】陳佑慎:近代中國軍事史對當代臺灣形塑的影響:以臺灣典藏軍事文物為例

時間:

2022年11月23日(週三)14:10-16:10

地點:

臺大普通教學館501教室(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佑慎(國防部國家軍事博物館籌備處史政員、國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韓承樺(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傅揚(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本系活動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遵守以下規定:
※ 尊重著作權,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 遇疫情升級管制緊縮,各項異動將公告於本系網頁。

系統號:

A-021204

【演講】Francis Allard:From Melos to Hepu: Early Networks of Intera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標題:

【演講】Francis Allard:From Melos to Hepu: Early Networks of Interac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時間:

2022年11月24日(週四)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五樓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Professor Francis Allard(美國賓州印第安那大學人類學系)

內容簡介:

主持人:邱斯嘉(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考古學門召集人)
備註:英文演講,不需報名。

系統號:

A-021171

【讀書會】長谷川正人:Fonti Ricciane(利瑪竇札記)與壬辰倭亂

標題:

【讀書會】長谷川正人:Fonti Ricciane(利瑪竇札記)與壬辰倭亂

時間:

2022年11月28日(週一)10:30-12: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明清史歐文史料讀書會

主講人:

長谷川正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以下是此次讀書會相關資訊。
1.研讀資料下載:https://tinyurl.com/2ckkfvrz
2.報名規定:需先報名,俾便預定參加者午餐便當 (報名者註明葷、素),報名截止日為 11/24

系統號:

A-021282

【演講】陳逸宏:朝聖台灣:用影像社會學探索台灣庶民信仰

【演講】陳逸宏:朝聖台灣:用影像社會學探索台灣庶民信仰

標題:

【演講】陳逸宏:朝聖台灣:用影像社會學探索台灣庶民信仰

時間:

2022年11月29日(週二)12:20-13:40

地點:

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SL301 (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辦公室

主講人:

陳逸宏(攝影工作室負責人)

內容簡介:

主持人:鄭印君(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系主任)

信仰有如空氣,在太平盛世、健康安定的時候,不覺得可貴;但當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奪走成千上萬生命,人們陷入恐慌時,敬天畏神、對生命保持謙卑的信仰,帶來安定人心的龐大力量。王爺信仰的燒王船祭典,源自古代為了對抗瘟疫的儀式。從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到白沙屯拱天宮媽祖徒步進香,之所以形成台灣最龐大長途進香隊伍,是先人渡海來台,面對各種生命挑戰所依賴的生存護佑傳統。不論是燒王船或遶境進香,廟會活動與宗教儀式是先人長期生活智慧的累積,也是台灣庶民信仰的歷史軌跡。對此台灣兩大最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作者陳逸宏以近距離的影像拍攝,忠實保存跨越三十年來的演變紀錄。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如何從過去留下的信仰傳統,重新因應社會需求因時制宜,陳逸宏使用鏡頭書寫,反映時代的軌跡,也從影像社會學角度出發,提出了既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的雙重思考。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7u734eBnfgoaHkF18

系統號:

A-021199

【演講】雷碧瑋:視/聽的抉擇:亞美劇場及跨文化劇場的歷史與前瞻

【演講】雷碧瑋:視/聽的抉擇:亞美劇場及跨文化劇場的歷史與前瞻

標題:

【演講】雷碧瑋:視/聽的抉擇:亞美劇場及跨文化劇場的歷史與前瞻

時間:

2022年12月3日(週一)9:30-12:20

地點:

本講座為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國科會人文處藝術學學門「藝術學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主講人:

雷碧瑋(UC Irvine 戲劇系教授暨藝術學院副院長)

聯絡人:

E-mail: infoartdiscipline@gmail.com

內容簡介:

主持人:王寶祥(台大外文系副教授)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5Tas8PmrNSDBzXHK9

報名截止日期為11月25日 下午5:00前,名額有限。11月28日通知報名成功,12月2日中午前寄出視訊網址。

系統號:

A-021201

【演講】胡其瑞:從回望到展望──中國西南民族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演講】胡其瑞:從回望到展望──中國西南民族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標題:

【演講】胡其瑞:從回望到展望──中國西南民族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時間:

2022年12月3日(週六)14: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館5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胡其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展覽客座共同策展人)

內容簡介:

1920至40年代,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與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研究人員曾先後數次前往中國邊疆地區進行民族調查,並在調查中蒐集了許多的文物與文書,拍攝了許多照片及影片;這些寶貴的資料後來都進入了史語所,部分藏品也一同到了臺灣,成了這次「回望」特展的展品。主講人胡其瑞教授多年前曾服務於史語所,協助整理這批中國西南民族的資料以進行數位化與資料庫的建置,並多次前往這些藏品採集的地點進行田野調查。此次演講將介紹過往史語所在中國西南調查的點滴,並講述當代的田野歷程,以及數位時代下西南民族研究可能發展的未來。

YouTube同步直播:https://youtu.be/LN8_mVKfVFI(影片於會後由講者決定是否繼續對外公開)

系統號:

A-021324

【演講】沈孟穎:「美援國宅」:從軍事動員到經建發展體制住宅建設背後的美國援助

【演講】沈孟穎:「美援國宅」:從軍事動員到經建發展體制住宅建設背後的美國援助

標題:

【演講】沈孟穎:「美援國宅」:從軍事動員到經建發展體制住宅建設背後的美國援助

時間:

2022年12月16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臺灣大學地理系館305室+線上會議(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沈孟穎(實踐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徐進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時間:2022年12月16日(五)14:00-16:00
地點:台灣大學地理系館305室

主持人:徐進鈺(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報名額滿截止,報名成功者將於12月11日前以mail寄送錄取通知。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QWL28Z,12/9(五)報名截止

*歡迎追蹤講座臉書粉專,隨時掌握最新講座資訊: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 年度講座 https://reurl.cc/RXXm9Z

現代公共住宅歷史是一個由工業生產邏輯帶動,藉由推動住居生活改造,實踐現代性之歷史計劃。台灣公共(國民)住宅,為由國家中介或主導,推展衛生、經濟、效率、標準、品質等現代價值,以達致理想現代住居之住宅形式與文化空間場域。

回顧台灣公共(國民)住宅之設計與營造歷史,始終與外在於自身具支配性的力量深刻連結,有日本殖民者的轉譯,也有美援與聯合國技術顧問之引介,還有中國移民技術官員與台灣建築專業者的理解與重新詮釋,共同交織出住居的新文化想像。

本次演講將聚焦在美國援助的議題上,藉由各類美援國宅計畫,討論軍事威權國家體制,以及背後的美援勢力,如何透過住宅治理機制,協助國家發展或維穩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之治理目標。以及「空間治理」作為一種策略性機制又如何與「空間生產」之社會秩序的再生產等結構性趨勢扣合,再加上及領導階層之意識形態,共同形塑出領導階層與專業者共同遵行之理想現代住宅範型(Paradigm)。而由強勢異文化移植之現代設計價值取向,經過在地的實踐與試驗,無論是失敗/排除、成功/留用、折衷挪用,共同交織出台灣現代住宅獨特的「在地混和」性格,並承載了特定之文化想像。

講者簡介:
沈孟穎,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現為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為空間文化史、博物館展示與文化資產再利用經營。長期關注空間現代性(化)過程-從傳統過渡至現代的空間歷史轉化,以及思考縮短學術史學與大眾距離「社會歷史科普化」的可能。已出版過兩本著作,《咖啡時代:台灣咖啡館百年風騷》及《台灣公宅100年─最完整圖說,從日治、美援至今的公共住宅演化史》皆嘗試以長時段百年史的尺度,討論臺灣獨特的公共住宅與咖啡館的現代性經驗。

系統號:

A-021293

【演講】郭金芳:劍指「南方」:全球冷戰時期兩岸在「一個中國」論述下的體育外交競逐

【演講】郭金芳:劍指「南方」:全球冷戰時期兩岸在「一個中國」論述下的體育外交競逐

標題:

【演講】郭金芳:劍指「南方」:全球冷戰時期兩岸在「一個中國」論述下的體育外交競逐

時間:

2022年12月23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 270112教室+線上會議(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郭金芳(真理大學運動管理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報名額滿截止,報名成功者將於12月16日前以mail寄送錄取通知。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4X1l23,12/12(週一)報名截止

*歡迎追蹤講座臉書粉專,隨時掌握最新講座資訊: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 年度講座 https://reurl.cc/RXXm9Z

隨著「冷戰」影響全球政治近半個世紀,冷戰結束以來,可能是體育運動與國際關係交叉點中研究最多的一個時間點。過去近20年體育運動和外交及國際關係領域研究已有相當的產出,若從各種歷史領域的書籍和刊物的視角慮之,很明顯地,體育和外交是一個生動和不斷增長的次領域,且具有進一步探索的巨大潛力。

外派教練是冷戰時期體育運動人才援助輸出的一個國際現象,是美、蘇兩大陣營公共外交中體育交流的一種友好行動策略。此次演講針對臺灣外派至拉丁美洲的教練(以桌球為主)為探討個案,解析這位「冷戰使者」作為技術援外與文化交流的國際行動者角色。從外派教練與冷戰時代的「互動」關係,闡明兩岸在東亞冷戰的局勢底「一個中國」論述下的體育外交競逐(這個相當大範疇)的一個具體圖像。

綜觀臺灣冷戰時期「兩岸議題」的研究厚實度,尚缺體育運動外交的深究與廣論。本次演講將以講者過去數篇已/未出版的研究成果,希冀引發臺灣體育運動史與其他研究視域融合的可能性,擴大對於國家檔案與他國檔案文件,以及外交官、外派教練與派駐受援國人員口述經驗素材的應用,如此,在原有議題上可能產出新詮釋、在新議題上可能獲益新發現。

講者簡介:
郭金芳,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現為真理大學運動管理學系教授。

為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20年度國內訪問學者。研究興趣為體育運動史、休閒思想、運動與性別經驗、競技運動選手的旅外經驗、雜技演員傷痛與懷孕的身體經驗等,喜愛且享受沉浸於運動口述史田野工作的氛圍。近五年來,投入大量心力在冷戰時期體育外交的課題上,進行一系列關於臺灣競技運動員、教練、球隊的冷戰援外與友好訪問經驗的探究與書寫工作。

系統號:

A-021295

【系列演講】「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地緣政治與國際援助」 2022-2023年度講座

【系列演講】「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地緣政治與國際援助」 2022-2023年度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地緣政治與國際援助」 2022-2023年度講座

時間:

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共14場

地點:

以「實體會議」為主,視疫情狀況與講者意願開放「線上會議」雙軌進行

主辦單位: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講座臉書粉專:冷戰下的台灣與世界 年度講座
https://reurl.cc/RXXm9Z
★ 各場次演講舉辦前一個月,會在講座粉專公告講者與演講簡介,並提供該場次報名連結,欲參與實體和線上會議者請事先報名。
★ 各場次演講將以「實體會議」為主,是否開放「線上會議」雙軌進行,將視疫情狀況與講者意願為定,講者同意場次將採取實體與線上雙軌進行。
★ 2023年度場次,目前僅安排大致時程規劃,具體場次時間、地點安排,將在2022年底於講座粉專公告。
★ 年度講座14個場次的演講簡介、報名連結與訊息更新,都將同步在講座粉專公告,請密切關注本粉專最新公告。

一、10月14日(五)14:00-16:00
王秀雲(成大醫學系)
戰後台灣的同位素與核子醫學:以高天成為例

二、10月21日(五)14:00-16:00
王梅香(中山社會所)
東南亞文化冷戰:美國新聞處及其文化宣傳

三、11月4日(五)14:00-16:00
黃令名(中研院社會所)
從UHDC到台北捷運:美國冷戰科技援助與台灣軌道運輸的軌跡

四、11月18日(五)14:00-16:00
褚縈瑩(台北大學歷史系)
行動中的「鄉民」:冷戰脈絡下應用人類學的外一章-祕魯計畫(Cornell-Peru Project)

五、12月16日(五)14:00-16:00
沈孟穎(實踐建築系)
「美援國宅」:從軍事動員到經建發展體制住宅建設背後的美國援助

六、12月23日(五)14:00-16:00
郭金芳(真理運管系)
劍指「南方」:全球冷戰時期兩岸在「一個中國」論述下的體育外交競逐

2023年3月-2023年6月
一、3月上旬 (五)14:00-16:00
洪紹洋(陽交大科社所)
1950-1960年代台灣對東南亞的經濟援助與技術輸出

二、3月下旬 (五)14:00-16:00
項恬毅(國合會秘書長)
台灣當前對外開發援助政策與區域佈局

三、4月上旬 (五)14:00-16:00
江柏煒(師大東亞系)
冷戰與後冷戰的地方社會:金門的地緣政治、經濟及社會網絡變遷

四、4月下旬 (五)14:00-16:00
魏玫娟(政大國發所)
國際發展援助的政策與教學:政大國發所與國合會的合作經驗

五、5月上旬 (五)14:00-16:00
張雯勤(中研院人社中心)
冷戰下的失落:尋找緬北密支那楊校長

六、5月下旬 (五)14:00-16:00
林平(中正政治所)、林東余(師大東亞系)
冷戰時期台灣與印尼的雙邊協商(1966-1971)

七、6月上旬 (五)14:00-16:00
劉曉鵬(政大國發所)
比較冷戰時期以來兩岸對非洲國家的農業援助

八、6月下旬 (五)14:00-16:00
徐進鈺(台大地理系)、廖彥豪(陽交大社文所)
加工區的「加工出口」:冷戰時期台美協力體制對東南亞與拉美地區的經濟援助與合作

系統號:

A-021013

【系列演講】全球視野下的漢學研究講座

【系列演講】全球視野下的漢學研究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全球視野下的漢學研究講座

時間:

2022年10月至12月,共5場

地點:

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及明清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本系列演講需事先報名,報名連結請參照官網。

主持人:李孝悌(中央大學歷史所講座教授)

第一場10/1(六)
09:30-12:00
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Michael Szonyi宋怡明,哈佛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中國歷史學教授,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


第二場10/22(六)
09:30-12:00
莆田平原的儀式聯盟(鄭振滿,廈門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主任)

第三場11/5(六)
09:30-12:00
Building culture in early Qing Yangzhou(Tobie Meyer-Fong梅爾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


第四場11/18(五)
09:30-12:00
談判中的城市空間:城市化與晚明南京(費絲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第五場12/3(六)
09:30-12:00
為什麼「從亞洲出發思考」——從明治到平成:日本中國學的一個面向(葛兆光,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

系統號:

A-021014

【系列演講】國家文學博士吳宏一 經典文學導讀講座

【系列演講】國家文學博士吳宏一 經典文學導讀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國家文學博士吳宏一 經典文學導讀講座

時間:

2022年11月,共3場

地點:

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三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遠流出版公司

主講人:

吳宏一(國家文學博士)

聯絡人:

林小姐,Tel: 02-23619132#727

內容簡介:

國家文學博士吳宏一,畢生愛好中國文學、研究古代經典。為推廣中國經典文學,將古籍轉化為深入淺出的大眾化普及讀物,國家圖書館與遠流出版公司特共同辦理三場「經典文學導讀」系列講座,自本(111)年11月6日至11月20日止,週日下午2時至5時,於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三樓國際會議廳舉行。

主題1–11/6(日)14:00~17:00,從思想層面談「人生三書」《論語》、《老子》和《六祖壇經》這三本書恰好是儒、道、釋三教的必讀經典,代表人生三條道路的大方向,可以給大家智慧和見識。它們都言簡而意賅,句子簡短,容易記誦,可是仔細體會,卻意義深遠。本次講座重在比較、對照上述三書的理論重點與思想特色。

主題2–11/13(日)14:00~17:00,周易的象數與義理
從「易學史」的觀點,討論《周易》的來歷、經傳的分合,並試舉乾、坤、坎、離、謙、遯等卦為例,分從象數與義理兩方面,說明《周易》相反相成的形式特徵以及物極必反,終則復始的核心意義。

主題3–11/20(日)14:00~17:00,談漢字的形音義—以身體與數字為例
以許慎《說文解字》中,與身體器官及數目字有關的若干古代漢字為例,說明它們在形音義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而探討它們所反映的古人思想觀念,以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報名網址:https://actio.ncl.edu.tw/activitydetails?uid=2&pid=364

系統號:

A-021015

【系列演講】漢傳佛教四百年系列演講

【系列演講】漢傳佛教四百年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漢傳佛教四百年系列演講

時間:

2022年10月至12月,共6場

地點:

線上演講為主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臺灣大學臺文所 、聖嚴教育基金會、中正大學歷史系、東海大學哲學系

內容簡介:

?第一場:
宗教史傳的性別化—以戰後臺灣佛教尼傳為例
講者:李玉珍(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時間:2022年10月21日(五)13:00-15:00
地點:線上演講/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會議室(實體會議僅限校內師生)
主持人:楊雅儒(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第二場:田調、史料與臺灣佛教研究
講者:闞正宗(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時間:10 月 27 日(週四)10:00-12:00
地點:線上演講 / 中正大學文學院106教室(實體會議僅限校內師生)
主持人:林韻柔(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第三場:臺灣佛教菩薩戒的傳承與發展
講者:林佩瑩(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
時間:11月8日(週二)13:30-15:30
地點:線上演講/臺大普通教室402(實體會議僅限校內師生)
主持人:楊雅儒(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第四場:照見「本來面目」:論聖嚴法師推動心靈環保之人間淨土實踐
講者:劉怡寧(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兼任助理教授)
時間: 11 月 24 日(週四)14:10-16:10
地點:線上演講 / 東海大學人文大樓 H106 教室(實體會議僅限校內師生)
主持人:嚴瑋泓(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

?第五場:印順佛學影響下的台灣佛教──從聖嚴法師與證嚴法師談起
講者: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時間:11 月 30 日(週三)19:00-21:00
地點:線上演講
主持人:嚴瑋泓(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

?第六場:戰後臺灣佛教走向──從「省籍」因素觀察
講者:侯坤宏(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
時間:12 月 8 日(週四)10:00-12:00
地點:線上演講 / 中正大學文學院106教室(實體會議僅限校內師生)
主持人:林韻柔(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0X3DmM
✔️系列演講實體現場僅限校內師生參加,欲參加線上會議請填寫報名表。
✔️主辦單位將於活動前兩天寄發會議連結予報名者,敬請正確填寫報名表單,以免收不到線上會議資訊。謝謝。

系統號:

A-021098

【系列演講】樂在『芝居』──日本戲劇與劇場文化系列演講

【系列演講】樂在『芝居』──日本戲劇與劇場文化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樂在『芝居』──日本戲劇與劇場文化系列演講

時間:

2022年10月至11月,共4場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台文所、王默人周安儀文學講座

主講人:

細井尚子(立教大學跨文化傳播學系教授 /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客座教授)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台灣、日本的文藝發展關係密切,日本現當代劇場文化更幾度深刻影響台灣,本學期適逢近年致力東亞比較戲劇研究的細井尚子教授到台大戲劇系擔任客座教授,清大台文所石婉舜老師特地企劃邀請「日本戲劇與劇場文化」系列講座,為清大師生帶來歌舞伎、寶塚、大眾演劇以及新演劇等一系列縱橫古今日本與世界的精彩演講!敬請把握!

企劃、主持人:石婉舜副教授(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三、「繼承與創新——歌舞伎的生命力」
時間:11月28日(一)15:30-17:30
地點:清大人社院會議室C310
主持:鍋島亞朱華(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四、「新演劇・新世界——現代化、全球化帶來的戲劇改革」
時間:12月13日(二)15:30-17:30
地點:清大人社院會議室C310
主持:羅仕龍(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21193

【工作坊】「蓄勢待發:史語所博後、博培工作坊」——雕塑與文化

標題:

【工作坊】「蓄勢待發:史語所博後、博培工作坊」——雕塑與文化

時間:

2022年11月8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聯絡人:

陳小姐,Tel: (02) 2782-9555分機286

內容簡介:

主持人:林聖智(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發表人:
林郡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暨考古學研究所博士):吐魯番地區的俑類使用:以張雄麴氏夫婦墓為中心
鈴木惠可(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博士):機構與東亞人才流動:滿洲國美術展覽會雕塑部初探

備註:
配合防疫須控制現場人數,欲參加工作坊者請線上報名,人數額滿即關閉表單,截止日為11月7日中午12時。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siKrZ18AKEdPocyZ8
演講會場:(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院外人士填寫健康紀錄表,(5)採取梅花座。

系統號:

A-021141

【工作坊】數位人文工具學習工作坊:DocuSky 入門課程

【工作坊】數位人文工具學習工作坊:DocuSky 入門課程

標題:

【工作坊】數位人文工具學習工作坊:DocuSky 入門課程

時間:

2022年11月10-25日,共6堂

地點:

臺大資工系館(德田館)R101教室(台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二段170號)

主辦單位:

臺大歷史系、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在巨量資料的今日,資料處理成為必備的技能。想學習如何篩選資料庫下載的資料?如何利用Excel進行資料整理?如何快速繪製GIS地圖?這一系列入門課程將帶領大家,一步步學習資料分析的能力,在期末報告派上用場。

活動時間:2022年11月10-25日(週四、五)18:30-20:30
活動地點:臺大資工系館(德田館)R101教室
講者:
洪一梅/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曹德啟/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兼任博士後研究員

報名方式:請於2022年11月5日(週六)前點此連結報名:https://forms.gle/RU3WWL1Q9JLZtXXw6
名額有限

活動聯絡人:胡厚得,r09123008@ntu.edu.tw

系統號:

A-021165

【工作坊】「書頁邊緣:從聲音、形象到文本世界」工作坊

【工作坊】「書頁邊緣:從聲音、形象到文本世界」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書頁邊緣:從聲音、形象到文本世界」工作坊

時間:

2022年11月24至25日(週四至週五)

地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二樓會議室/視訊會議並行(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線上報名】請詳見活動網頁:https://sites.google.com/view/paratext-workshop-2022/

*考量防疫安全,本工作坊之實體會場,僅開放「所外一般與會者」20人參加,報名時請詳填中文姓名及各項必填資料。報名成功名單 將於11/22(二)下午公告。

*視訊會議室報名成功者,將於11/22(二)下午 寄發視訊會議室連結。

系統號:

A-021207

【工作坊】2022年環境史研習營

【工作坊】2022年環境史研習營

標題:

【工作坊】2022年環境史研習營

時間:

2022年11月19日(週六)9:00-17:00

地點:

臺灣大學凝態物理館1F楊金豹演講廳(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聯絡人:

林小姐,E-mail: asithteh@gmail.com

內容簡介: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ctod5sxukaH7gZZx8

09:10–10:00
「積漸所至」的臺灣環境史研究|呂紹理

10:00–10:50
重探環境史研究中的保育與保存之爭|洪廣冀

11:10–12:00
環境史家的技藝 — — 歷史GIS|顧雅文

13:00–13:50
以山為本、以茶為業:沿山農村的大水堀|曾獻緯

13:50–14:40
反思研究環境史的立足點:生態道德論還是經濟效益論?|劉士永

15:00–15:50
從自然書寫到環境人文研究:「種種看」的想像與實踐|周序樺

15:50–16:50 圓桌討論

【注意事項】
1.報名者所提供之個人資料及聯絡方式僅供主辦單位寄送活動通知與資料時使用。
2.本活動期間,未經同意,請勿拍照、錄音及錄影。
3.本活動期間,主辦單位將使用錄音筆、相機及攝影機等設備記錄活動過程。活動當日所取得之影音資料均不於活動結束後公開。
4.本活動無線上直播。如為因應疫情而改成線上講座,將另行通知並提供Webex線上會議連結。
5.活動手冊之電子檔將於活動前寄送至報名者之電子信箱,活動當日不另提供紙本手冊。
6.本活動僅於午餐時間提供免費便當,不另提供免洗餐具、茶水及點心。請自備個人餐具及水壺。
7.活動結束後,將提供與會者活動參加證明之電子檔。
8.本活動名額為90名,備取30名,活動對象以大學及研究生為主。正取及備取名額將於活動前一週公告。

系統號:

A-021142

【工作坊】2022「法的療癒」工作坊:佛教療癒研究與文本分析

【工作坊】2022「法的療癒」工作坊:佛教療癒研究與文本分析

標題:

【工作坊】2022「法的療癒」工作坊:佛教療癒研究與文本分析

時間: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共3場

地點:

實體演講與線上直播並行

主辦單位:

法鼓文理學院

內容簡介: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歷程。現代醫學發達,使人的壽命得以受益、延長。橫亙在生死之間的老病課題,往往被生死大事所屏蔽,因此,學習如何面對疾病,便成為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課題。「法的療癒」專案嘗試釐清佛教如何看待疾病、如何積極應對及如何轉化疾病為修道助緣,並將此身心淨化之道,導向解脫的目標。

第一場 / 11月21日(一) / 下午2:00-4:00
講題:病體與神靈:清代薩滿巫覡治病
講者:劉世珣(國立故宮博物院 助理研究員)
地點:法鼓文理學院 GC102教室

第二場 / 12月21日(三) / 下午2:00-4:00
講題:宗密修證儀中的魔事與禪病
講者:林欣儀(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助理教授)
地點:法鼓文理學院 GC102教室

第三場 / 2023年1月4日(三) / 下午2:00-4:00
講題:佛法的療癒實踐與應用
講者:梅靜軒(法鼓文理學院 副教授)
地點:法鼓文理學院 GC102教室
線上報名:https://tinyurl.com/5n7489sz
(無論您要參加線上還是實體,都麻煩您填寫報名表,謝謝)

若有任何問題
歡迎來信:jiayu.xu@dila.edu.tw

系統號:

A-021127

【工作坊】寺志撰寫工作坊

【工作坊】寺志撰寫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寺志撰寫工作坊

時間:

2022年12月

地點: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主辦單位: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內容簡介:

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闞正宗教授領軍,與覺冠法師、林欣儀教授、郭鳳妍教授、簡瑞瑤教授,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侯坤宏教授,聯合將佛教史、寺院寺志撰寫理論與實務、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等課程,濃縮整合為一套嚴謹有序為期 6天的工作坊,為全臺寺院培養具有基本知識與能力之寺志撰寫僧俗人才。

▌報名期限:
即日期至111年11月21日(一)17:00止

▌課程時間:
111年12月5日至7日 (一、二、三,8:30-16:20)
111年12月14日至16日 (三、四、五,8:30-16:20)
▌課程地點:佛光大學佛教學院

▌人數對象:總人數40名額滿為止。
◆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會員,團體會員2名、個人會員1名為限,免保證金。
◆ 大專校院學生或社會人士,需繳交保證金新臺幣4,000元。

▌課程費用:
◆ 免費;供蔬食餐點及住宿,但交通需自理。
◆ 住宿兩人一間,床位由主辦單位安排。如要求一人一間,須自行補足費用。
◆ 提供住宿日期為12月4日(日) 至 6日(二)、12月13日(二) 至15日(四)。

▌報名詳情:https://reurl.cc/qNyl7p
▌線上報名:https://reurl.cc/KQopgy
▌聯繫窗口: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02-86768195
佛光大學 FGU 佛教學院 Buddhist Studies 03-9871000 ext.27205

系統號:

A-021164

【資料庫】《限量複製民國圖書數據庫》4種

標題:

【資料庫】《限量複製民國圖書數據庫》4種

時間:

至2023年1月31日停止試用

內容簡介:

限中研院內IP使用,免帳號密碼。

1.民國籍粹:主要收錄自1911-1949年民國時期所出版且具較高學術及史料價值的圖書,本項目汲取了大陸近幾十年來民國圖書目錄的整理成果,是迄今大陸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兩大系統下,民國圖書目錄資訊第一次較為完整的整合。經審後複製圖書目錄共11,715種12,567冊圖書,但由於受蒐集母本的能力及母本的質量所限,最終實際複製的學術圖書共計10,195種合11,060冊圖書。

2.中國近現代翻譯文學作品:中國近現代翻譯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在中國文學的現代化進程中發生了巨大的作用,也在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的變革中產生深遠的影響,此時期的翻譯作品,不僅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學不可或缺的資料,亦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的基本資料,然而,由於歷史變遷及時代動盪,至今留存下來的翻譯文學圖書損毀十分嚴重。因此,該項目主要收錄自1901-1949年時期大陸地區出版的翻譯文學圖書共學術界典藏。經審後複製圖書目錄共4,651種5,123冊圖書,但由於受蒐集母本的能力及母本的質量所限,最終實際複製的學術圖書共計3,172種合3,447冊圖書。

3.中國近現代本土文學作品:該項目收錄1900年至1949年期間出版的中國大陸本土文學作品項目小組在充分收集書目和相關研究資料的基礎上,以高校圖書館館藏中國現代文學圖書目錄為基礎,梳理出1900至1949年間中國大陸出版的中國近現代作家(如郭沫若、林語堂、老舍及沈從文等)創作的文學圖書典藏。經審後複製圖書目錄共6,831種7,491冊圖書,經排除1949年後有單行本重印版及多種版本則盡可能選擇最早的版本後,最終實際複製的學術圖書共計2,654種合2,783冊圖書。

4.民國時期文獻資料海外拾遺:海外學術圖書館近百年所積累的中文館藏中,民國時期(1911-1949年)文獻的收藏非常豐富。是研究近代中國的重要學術資料,其中有許多國內罕見的文獻。主要收錄1900-1949年自海外出版之中文學術圖書,以及原本在大陸出版,後流散於海外,且目前大陸已絕藏之學術圖書目錄。本項目共收錄710種共967冊全文圖書電子典藏。

系統號:

A-021202

【展覽】千年南國──院藏越南主題文物特展

【展覽】千年南國──院藏越南主題文物特展

標題:

【展覽】千年南國──院藏越南主題文物特展

時間:

2022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S101展覽室(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

內容簡介:

越南,這個有著近一億人口、欣欣向榮的近鄰,現代化的風景之下,藏著一段篳路藍縷的曾經。地處東亞與南亞之間,位於東南亞大陸部的沿海,地緣政治為這片土地帶來多變的命運,卻也孕育出獨特的風采。這是個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南國,歷史帶著點苦澀,卻有著醇厚的底蘊——堅毅且溫柔。

本特展主要藉由院藏的古籍文獻及器物,依主題劃分三個單元,從「千年古國的人物群像」、「風行世界的大越陶瓷」到「半島之龍的機智外交」,重新認識19世紀之前「越南」的族群文化、藝術成就以及自我認同。千年來疆域的流動和文化的多元樣貌,與這塊土地上的越人、占人等族群間的競合密不可分,也與周遭其他國家的互動息息相關;獨特的陶瓷工藝美學,是越人對陶冶關鍵技術的掌握,也是對多元文化淘選後的品味呈現,在15至16世紀的世界貿易競技中大放異彩;而越人審時度勢,身段柔軟,總以機智的斡旋,為己身創造出最有利的空間,藉14至19世紀的文獻,得以一窺南國屹立千年的秘密。

系統號:

A-021016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標題: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時間:

2022年7月22日至2023年5月21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C(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內容簡介:

以臺灣人文出版演進為主軸,始自日治時代結合報紙之印刷發行推展啟蒙思想與文學創作,逐漸建立臺灣自主出版的規模;戰後隨國府來臺的出版界文人,「兩大報」、「五小出版社」及各家專業出版帶來人文出版的高峰,為臺灣人文思潮激盪出豐沛的能量,再至解嚴後到當代的出版業百花齊放、網路媒體新興盛況。

特展預計以臺灣重要的人文出版事件、代表性出版社/出版人與其成果為核心,鋪陳臺灣人文出版史面貌,並以文學、哲學、人文思潮之出版社、雜誌刊物、報紙副刊等載體為範圍,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而不可忽視的「出版現象」,綜合呈現此一議題的時代意義。

系統號:

A-021017

【展覽】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展覽】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標題:

【展覽】疫觸即發:百年島嶼戰疫特別展

時間:

2021年9月28日至2022年11月6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58-9790

內容簡介:

「近代公衛與防疫」,是臺灣重大的現代化事件。百年來歷經帝國擴張、近代國家治理與國際援助的過程,發展至今。但公衛制度的推行,往往給傳統文化帶來衝擊,公私領域的改造充滿了各種陣痛。本展將以防疫為主軸,分4大主題來介紹臺灣的防疫經驗與現代轉型:

第1主題:「清末戰役,入臺須先戰疫」
透過19世紀大眾文化素材戰爭圖繪和戰地衛生報告的對比,凸顯戰爭的表與裡、軍隊染疫情形。以及,近代港口檢疫制度的建立,入關須檢疫,未染疫者消毒,染疫者隔離治療,是前所未有的近代經驗。

第2主題:「日治台灣防疫經驗及其陣痛」
本區介紹現代防疫制度推動的複雜面向。「現代交通」推展了現代醫療,也成為傳染病防治的新挑戰。民間社會對防疫措施的不適應,仍尋求傳統醫療文化。

第3主題:「戰後臺灣衛生防疫漫長路」
1946年,因港口檢疫廢弛,傳染病再起,爆發了布袋事件。1950年代,因美援與國際援助,臺灣基礎衛生建設逐漸提升與完備,其中農復會扮演重大角色,臺灣逐步邁向公衛先進國家。

第4主題:「21世紀臺灣重大傳染病經驗」
從SARS到2019年COVID-19爆發,臺灣的齊心抗疫與新突破,以及疫情下的社會影響、產業震盪。最後呈現各縣市政府的防疫巧思。希望大家能透過此近代臺灣防疫的時光旅行,了解現代化轉型軌跡。

系統號:

A-021018

【展覽】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下的縮影

【展覽】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下的縮影

標題:

【展覽】避暑山莊:清帝國多元統治下的縮影

時間:

2022年9月24日至2023年2月5日

地點:

故宮博物院103、104展覽室(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簡介:

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灤陽行宮,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它不僅是清代皇家園林中佔地最廣,更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皇家行宮。山莊的興建,顧名思義,是皇帝每年前往的一處避暑勝地,但它本身的意義絕不僅限於此。由於山莊所在的熱河地區,大部分為蒙古游牧之地,屬於大清帝國面向北亞前沿之地。每年約自五月至九月間,皇帝駐蹕山莊避暑,秋獵行圍,並接見蒙藏活佛與王公貴族,外國使節也因皇帝駐蹕之處前赴山莊覲見,帝國許多關鍵決策都是在皇帝駐蹕山莊時下旨施行。避暑山莊在帝國上的地位,毫無疑問,已然成為紫禁城之外,帝國的第二政治中心。

隨著山莊地位日益重要,大清皇帝歷經數代用心經營,其所在行政區域的擴大、沿途行宮的修建、山莊景觀佈局的規劃、門樓亭閣建築的設計,以至圍場設官管理等方面,莫不反映出大清帝國統治上滿蒙漢政制、內地與邊陲文化、藏傳佛教與中原信仰宗教等各方面多元、多樣的特色。因此,本展覽將以六個單元-「治園如治國:微宇宙的大清帝國」、「統治者身分的多樣性」、「多元宗教政策」、「地方政制的多元特色」、「語言文字的多樣」及「政治與禮儀」,精選院藏代表書畫器物文物及相關檔案文獻,透過圖文介紹,逐一呈現清代避暑山莊的特殊意義。

「一座山莊志,半部清代史」。盛清之世,當皇帝一行跨越長城,塞北各地蒙古王公相繼派員路上迎駕,長隊列陣,彼此互動問候,當年的戰爭烽火,早已煙硝雲散。大清皇帝對山莊的經營,積極拉攏蒙藏各方領袖,帶動熱河地區的繁榮,呈現萬邦來朝,帝國內多元文化揉合的特色。

系統號:

A-021027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

標題:

【展覽】原民、漢人、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

時間:

2022年10月5日至2023年4月5日

地點: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簡介:

什麼展可以把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三個館湊在一起?三館的典藏特色恰好各自反映臺灣歷史上的三個主角:原住民(臺博館)、漢人常民(臺史博),與中國宮廷/官府(故宮)的歷史與物質文化。三個不同典藏特色的館怎樣共同策展?三方看似相異的藏品如何彼此對話?看似三個對立的視角如何彼此映照出一個臺灣多元人群相遇、接觸與互動的歷程,以及豐富的物質文化內涵。展覽也試圖藉由與過去歷史與物質文化的探索及對話,讓過去與當代生活相接,進而能對當代有更多多元化及包容性的理解與想像。三館聯合策展,原民官交會,也與當代相遇。

系統號:

A-021062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標題: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時間:

2022年9月27日至2023年6月18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1樓西展廳(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58-9790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精選南洋類藏品作為對話載體,邀請東南亞移民工社群分享藏品故事,透過「人與物」、「物與物」的對話,聚焦東南亞區域的信仰、藝術及風土民情,述說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

展覽以「藏品和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精選60餘件臺博館南洋類藏品,包括克力士匕首、面具、木質平面傀儡、皮影戲偶、甘美朗樂器模型、錢幣、生活器具等,以及2019年由駐臺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捐贈給臺博館的峇里島神獸「巴龍」;此外,也向民間徵集泰國的食器、越南水神信仰古籍、印尼的孔雀羽冠虎面獅等展件,期望帶給觀眾更多關於東南亞文化的多元視野和再發現,並透過展覽推廣文化平權。

系統號:

A-021063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標題: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時間:

2022年10月29日起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二樓204室中國西南民族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展覽預告】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展期:2022年10月29日起
展區:歷史文物陳列館 
多山、多河流造成重重地理區域分割,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人們也分裂為許多大小族群。傳統中國對於本地又有豐富的歷史記載。這些因素,使得中國西南地區成為歷史與人類學研究的寶藏。
自1920年代起,史語所研究人員即在此從事研究,歷年來蒐集之西南民族文物 1100 餘件,文書 800 餘種,田野照片約 7000 張,以及錄音及錄影等資料。
本展覽以「認同」與「區分」為主題,分為三個單元﹕
一、人與地:環境區分與人類適應
二、人與人:社會認同與區分
三、人與天:生命與信仰
希望藉此呈現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

系統號:

A-021102

【展覽】擢蒔增華──館藏植物意象書畫特展

【展覽】擢蒔增華──館藏植物意象書畫特展

標題:

【展覽】擢蒔增華──館藏植物意象書畫特展

時間:

2022年8月12日至2023年4月29日

地點:

中台世界博物館(南投縣埔里鎮中台路8號)

主辦單位:

中台世界博物館

內容簡介:

植物原生於自然之中,因人類對其依存的關係,憑藉生活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從而使主觀情感契合外在物象,湮遠地將植物意象轉化成群體的文化意涵。「擢蒔增華」係為展示藝術家藉由植物意象詮釋內在心緒,將其物象「移植」於書畫與碑拓的作品中。

總計件數共38件,分別為書畫21件、碑拓16件,立體1件,分為三項主題:一、「佛旨瑞卉」:聚焦蓮花之於佛教的文化意涵,以及其生物表徵所代表傳統的社會期待。二、「心跡遣興」:理解創作者主觀「寓意於象」的蘊含情意,以及書畫的藝術傳統和社會功能。三、「君子比德」:闡釋比興傳統所賦予植物的道德意象,並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命情志。

系統號:

A-021116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標題: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時間:

2022年7月22日至2023年5月21日

地點:

臺灣客家文化館第四特展室(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

主辦單位:

臺灣客家文化館

內容簡介:

十七世紀以來,諸多帝國勢力就從其立場認識臺灣。本展覽透過這些帝國所製作的地圖、所特別舉出的物產,以兩條不同軸線的歷史進程,來探索臺灣。第一個軸線是「帝國的凝視」,從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大清國到大日本帝國,它們是如何從帝國治理的角度來探索臺灣的地理和風土。

第二條軸線是「在地的動能」,居住於臺灣的本地人,在歷經不同帝國的統治後,逐漸形成臺灣人的共同意識,發展出論述與描述自己的方式。

系統號:

A-021146

【展覽】手完成的話——時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畫

【展覽】手完成的話——時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畫

標題:

【展覽】手完成的話——時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畫

時間:

2022年10月15日至2023年2月19日

地點: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二樓南翼第2展區(台北市南海路54號)

主辦單位:

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內容簡介:

2019年的陳植棋特展、2020年的張萬傳特展,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的臺府展系列特展,這次以有「畫伯」之稱的李石樵為主題,即將在10月15日隆重展出。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原「臺灣教育會館」,落成於1931年日治時期,共計有6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及4回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在此舉辦,是臺灣近代美術發展的歷史現場。本年度「二二八藝文系列.他們的年代」特別企劃本展,以李石樵於1930至1960年代創作的人物畫為主,不僅僅是展出多幅經典畫作,如《四弟像》(1931)、《合唱》(1944)、《市場口》(1946)、《建設》(1947)、《李石樵畫室》(1958),更特別將作品《大將軍》(1964)與首次對外公開展出的《蔣中正先生》(1960)並列展示。

除了畫作展示,同時也透過史料闡述李石樵於日治時期參與「臺灣文藝聯盟」,結識吳天賞、張星建等多位文藝人士,積極參與臺中文化界活動,戰後初期並組織「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這群臺中文藝人士,原本滿心期待「回歸祖國」、新政權的來臨,卻因國民政府在政治面、經濟面、文化面等等的治理失當,導致臺灣社會面臨物價高漲、失業、生活困苦、族群差異與貧富差距下的階級不平等問題叢生,進而引爆二二八事件,李石樵多位熟識友人紛紛遭受牽連,除了畫友陳澄波遭逮捕槍殺之外,吳天賞遭列於「臺中地區『三.二』事件重要人犯名冊」之中,而張星建亦遭列於「臺中地區公職人員參加二二八事變首要主謀份子調查表」及「臺灣中部綏靖區通緝人犯名冊」之中,李石樵也曾遭檢調單位徹夜約談,清晨釋回。二二八事件之後,緊接著進入戒嚴及白色恐怖的年代,李石樵的行事也轉為低調寡言,也或許迫於政治環境、友人紛紛蒙難,讓他意識到現實主義的作品,不適宜再為創作主軸,也考量在幾件巨作問世之後,應調整繪畫風格,向現代藝術思潮學習。

系統號:

A-021150

【展覽】常無障──傳世與歷代香爐特展

【展覽】常無障──傳世與歷代香爐特展

標題:

【展覽】常無障──傳世與歷代香爐特展

時間:

2022年10月14日至12月25日

地點:

川藝術(臺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16巷5號B1)

主辦單位:

川藝術

內容簡介:

許多在宋代經典的香爐,自鐮倉時代(1185~1333)便傳入日本,這些青瓷爐具到了日本,常被視為珍寶,被供奉在寺廟或是茶會中所使用,成為當時權利機構彰顯影響力的象徵。

川藝術於2022年10月14日展出「常無障 — 傳世與歷代香爐特展」(Mind Curl Upwards - Incense Burner Special Exhibition),「常無障」原文來自一黃庭堅「香十德」的「常用無障」一詞,經一休和尚在日本推行,廣泛流傳於禪寺與香道界,焚香能使心平靜,遠離障礙。

系統號:

A-021182

【展覽】知識を世界に求めて――明治維新前後の翻訳事情

【展覽】知識を世界に求めて――明治維新前後の翻訳事情

標題:

【展覽】知識を世界に求めて――明治維新前後の翻訳事情

時間:

2022年11月11日至12月9日

地點:

国立国会図書館東京本館新館1階展示室(千代田区永田町1-10-1)

主辦單位:

国立国会図書館

內容簡介:

国立国会図書館東京本館では2022年11月11日(金)から12月9日(金)まで、企画展示「知識を世界に求めて―明治維新前後の翻訳事情―」を開催します。

江戸時代後期から明治時代前期に焦点を当てて、当館が所蔵する中国や欧米の原書及びその翻訳書、約200点を展示します。鎖国期にオランダから渡ってきた蘭書とその翻訳や、今日でも親しまれている海外文学の初期の翻訳書等、さまざまな分野の翻訳書が一堂に会します。

また、当時の外国語学習などの翻訳事情や翻訳者のエピソードもあわせてご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21019

【展覽】加耶――古代東アジアを生きた、ある王国の歴史

【展覽】加耶――古代東アジアを生きた、ある王国の歴史

標題:

【展覽】加耶――古代東アジアを生きた、ある王国の歴史

時間:

2022年10月4日至12月11日

地點:

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企画展示室A(千葉県佐倉市城内町 117)

主辦單位:

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內容簡介:

加耶(かや)とは、日本列島の古墳時代と同じ頃、朝鮮半島の南部に存在した、互いに協力し、時には競い合いながら活躍した国々のことです。おおむね4~6世紀に、海上交易と鉄生産を一体として運営し、東の新羅(しらぎ)や西の百済(くだら)、海をはさんだ古代日本の倭、そして遠く中国などとも交流を重ねながら、大きな成長をとげました。しかし、新羅と百済という強国のはざまの中で、徐々に勢力が弱まり、562年には滅亡してしまいます。

今回、大韓民国国立中央博物館の全面的な協力のもと、加耶の墳墓から出土した金銀のアクセサリー、整美な土器、武威をしめす武器や馬具、成長の礎となった鉄、そして対外交渉をしめす外来の品々など約220点の資料を展示することにより、加耶のなりたちから飛躍、そして滅亡までの歴史を明らかにします。日本国内で加耶の至宝が一堂に会して展示されるのは、実に30年ぶりのことです。

今回の展示では、加耶と倭の交流の移り変わりについても考えていきます。加耶は倭が最も緊密に交流した社会の一つです。倭は、加耶との交流を通して、当時の先進の情報や技術、道具を入手し、それを自らの文化として定着させていきました。それは、須恵器と呼ばれる硬い焼き物、鉄の道具、金工、馬の飼育、灌漑、ひいては蒸し器などの炊事道具や新しい暖・厨房施設(カマド)など実に様々です。その動きが最も盛んだった5世紀を「技術革新の世紀」と呼ぶこともあります。倭の歴史を知るためには、加耶の歴史にも目を向け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本展示を通して、海をはさんだ加耶の歴史を体感しながら、日韓両地域の悠久の交流が現在、そして未来へと続いていくことに思いをはせることでしょう。

○第440回歴博講演会「加耶―古代東アジアを生きた、ある王国の歴史―」
2022年10月8日(土)13:00~15:00
講師:高田貫太

○第441回歴博講演会「中国と加耶と倭」
2022年11月12日(土)13:00~15:00
講師:上野祥史

○第442回歴博講演会「加耶と倭の武器と武具」
2022年12月10日(土)13:00~15:00
講師:松木武彦

系統號:

A-021020

【展覽】珠璧交輝(しゅへきこうき)~ 清代木版年画+UKIYO-E

【展覽】珠璧交輝(しゅへきこうき)~ 清代木版年画+UKIYO-E

標題:

【展覽】珠璧交輝(しゅへきこうき)~ 清代木版年画+UKIYO-E

時間:

2022年9月23日至11月20日

地點:

日中友好会館美術館(東京都文京区後楽1-5-3 後楽国際ビル1F)

主辦單位:

公益財団法人日中友好会館、中国美術館

內容簡介:

■清代木版年画
中国美術館所の清代木版年画コレクションより、年画の主要産地である、天津市楊柳青、江蘇省桃花塢、山東省濰坊、山東省平度、四川省綿竹、河北省武強の全26点。画像の清代木版年画作品はすべて中国美術館所蔵 ©2022 中国美術館

■浮世絵
川崎・砂子の里資料館の斎藤文夫コレクションより、鈴木春信、東洲斎写楽、葛飾北斎、歌川国芳、鳥居清長をはじめ錚々たる絵師17名の全52点。画像の浮世絵作品はすべて公益社団法人川崎・砂子の里資料館所蔵 ©2022 川崎・砂子の里資料館

*作品保護のため、会期中盤に浮世絵の展示替えを行います。
*前期/後期 26点ずつ展示。

系統號:

A-021021

【展覽】仏と神と侍と

【展覽】仏と神と侍と

標題:

【展覽】仏と神と侍と

時間:

2022年10月7日至12月25日

地點:

熊本県立美術館本館第2展示室(熊本市中央区水前寺6丁目18番1号)

主辦單位:

熊本県立美術館

內容簡介:

熊本県内の寺院や神社には、熊本県だけでなく日本の歴史にもかかわる様々な宝物が伝来しています。本展覧会ではこれらの寺院と神社の宝物と、当館コレクションから仏と神をモチーフとした作品を選び出して展示し、インド、中国、朝鮮半島、そして日本に至るまでの仏教美術の歴史と、それをとりまく侍たちの物語をご紹介します。

中世以来、幾度も合戦を繰り返した侍にとって、寺社とはおのれの武運長久と一族の結束を願う信仰の対象でした。そして、領民に対して行た数々の業績は厚い信頼につながり、やがて侍を神仏になぞらえて神格化するまでに至ります。本展では、これらの物語を主に「阿蘇の神々」、「蒙古襲来」、「武士団・菊池氏」、「細川家」、「加藤清正」をキーワードとして紹介し、侍たちがどのように仏や神と向き合ってきたか解き明かします。

系統號:

A-021060

【展覽】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特別展示 「日中国交正常化50年」

【展覽】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特別展示 「日中国交正常化50年」

標題:

【展覽】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特別展示 「日中国交正常化50年」

時間:

2022年9月22日至12月27日

地點: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別館展示室(東京都千代田区霞が関2-2-1)

主辦單位: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內容簡介:

2022(令和4)年は、「日中共同声明」の発出により、日本と中国が国交正常化して50周年の節目の年にあたります。これを記念して、本展示では、「日中共同声明」や、その後に結ばれた「日中平和友好条約」などを関連史料とともにご紹介します。

※入場無料

系統號:

A-021068

【展覽】特別展「こもりくの初瀬 祈りのかたち」

【展覽】特別展「こもりくの初瀬 祈りのかたち」

標題:

【展覽】特別展「こもりくの初瀬 祈りのかたち」

時間:

2022年10月15日至11月27日

地點:

奈良県立万葉文化館日本画展示室(奈良県高市郡明日香村飛鳥10)

主辦單位:

奈良県立万葉文化館

內容簡介:

奈良県桜井市初瀬は『万葉集』に「隠口(こもりく)の」の枕詞を冠してよばれた「泊瀬」にあたり、「こもりく」とは周りを山々に囲まれた隠れた土地の意で、古来神々が鎮まる神聖な地とされてきました。奈良時代にこの地で創建された長谷寺は、十一面観音信仰を基盤として、中世にかけて春日信仰や伊勢信仰と深く結びつき、発展を遂げていきます。また、長谷寺と初瀬川を挟んだ対岸には初瀬の町を守護する「与喜の神」を祀る與喜天満神社があり、天神信仰との結びつきも知られています。このように、初瀬地域は神々が鎮まる霊場という地理的役割を素地として、独自の信仰世界を築いているといえます。本展では、長谷寺ゆかりの宝物を中心に展示することで、初瀬の地域で育まれ息づいている豊かな文化や歴史、信仰の様相をひもといていきます。

系統號:

A-021103

【展覽】長崎の黄檗——隠元禅師と唐寺をめぐる物語

【展覽】長崎の黄檗——隠元禅師と唐寺をめぐる物語

標題:

【展覽】長崎の黄檗——隠元禅師と唐寺をめぐる物語

時間:

2022年10月15日至11月27日

地點:

長崎歴史文化博物館3階企画展示室(長崎市立山1丁目1番1号)

主辦單位:

「長崎の黄檗展」実行委員会(長崎県、長崎市、長崎歴史文化博物館)

內容簡介:

日本と中国は二千年以上の長き交流の歴史を有します。日本は時代ごとに中国から先進の技術や知識を取り入れ、様々な面で多くの影響を受けてきました。この長きにわたる日中交流の中でも、承応三年(1654)の隠元隆琦(1592~1674)の来日はとりわけ大きな意味を持っています。

臨済宗黄檗派の高僧である隠元の渡来は、日本へ新たな禅風を伝えただけでなく、明末清初の中国の文化をもたらしました。本展では今年で350年大遠諱を迎えられた隠元隆琦禅師の来日を起点としてその事蹟を辿りながら、江戸時代の日本に多大な影響を与えた黄檗文化の源流をひもときます。

長崎市内の黄檗寺院である興福寺・崇福寺・福済寺・聖福寺、いわゆる「唐寺」には、隠元とその高弟である木庵・即非ら渡来黄檗僧たちゆかりの書画をはじめ、現在にいたる長崎と中国の交流の様子を物語る資料が多数のこされていることが、近年の調査によって明らかとなりました。今回は唐寺の寺宝を中心に「長崎ならではの黄檗文化」についても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