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前田直樹:站在中國與臺灣之間的外交官: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外交

標題:

【演講】前田直樹:站在中國與臺灣之間的外交官: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外交

時間:

2021年4月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前田直樹(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從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原則,就是中華民國是代表整個中國的具法統的政府;而此時期在國際政治的外交現實,就是中華民國在臺灣,實際僅只統治臺澎金馬地區的現實。而在此原則及現實之間的折衝權衡即為此時期的外交課題。於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期擔任外交部長以及其後的駐美大使,主導中華民國外交的人物,就是葉公超。因此,葉公超作為外交官的課題可以說正是在此原則和現實之間,思考該如何爭取中華民國政府最大的國家利益。也就是執著於作為中華民國的原則,同時又必須能夠柔軟地對應現實。而這樣的葉公超外交,受到的嚴峻挑戰,並使葉公超路線宣告終結的,就是1961年的聯合國中國代表權歸屬事件。今將探討此事件中,葉公超的外交佈局以及其歷史定位。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812

【演講】黃克武:一個流產的結盟:胡適與研究系(1919-1922)

標題:

【演講】黃克武:一個流產的結盟:胡適與研究系(1919-1922)

時間:

2021年4月8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黃克武(中研院近史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梁啟超所領導的研究系在第二屆國會選舉失勢後走向低潮,1918年底任公赴歐考察。1920年初自歐洲返國之後,他希望帶領研究系重返政壇,為尋求盟友,開始積極與蔡元培、胡適等北大知識分子聯繫。當雙方開始接觸、嘗試合作之時,《新青年》內部正對編輯方針發生歧見,胡適主張英美式的民主制度,在社會改造問題上,他基於實驗主義,實行一點一滴的改良,反對陳獨秀、李大釗通過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馬克思主義。再者,陳獨秀要談政治,胡適則主張不談政治。胡、陳(及李)因而分道揚鑣,這給與研究系一個可乘之機。然而胡適與研究系的結盟最後也未能成功。這是因為兩者在思想上的差距,無法建立「組黨」的共識,以及雙方均缺乏社會基礎。此一經驗顯示以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主,藉由報章媒體發表公共輿論的勢力,無力對抗國共兩黨以主義、軍隊與革命為號召的政黨力量。1930年代之後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與自由主義在近代中國的挫敗,一方面有外在因素,另一方面其內部無法整合,建立統一的政治組織,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原因。

評論人: 唐啟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劉季倫(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系統號:

A-017859

【演講】孫慧敏:畫報、指南、名人錄:二十世紀初中國三類新式出版物探微

【演講】孫慧敏:畫報、指南、名人錄:二十世紀初中國三類新式出版物探微

標題:

【演講】孫慧敏:畫報、指南、名人錄:二十世紀初中國三類新式出版物探微

時間:

2021年4月8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孫慧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請務必全程戴口罩聽講,敬請配合!

系統號:

A-017872

【演講】薛月順:在檔案史料中尋找鹿窟事件軌跡

標題:

【演講】薛月順:在檔案史料中尋找鹿窟事件軌跡

時間:

2021年4月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薛月順(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鹿窟事件是臺灣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牽連最廣、受難人數最多的政治案件之一,1952-53年的拘捕行動從南港、汐止近郊的鹿窟山區,延燒到瑞芳八分寮、石碇玉桂嶺及土城海山地區,情治單位藉此擴大偵辦,影響深遠。尋找此一事件之軌跡,政府機關檔案成為不可或缺的史料,這些檔案的屬性雖然偏向官方立場,僅依此類史料所得,不免偏離史實,然而,想知道政府究竟做了什麼事、在想些什麼或其影響,尋找答案,記錄官方作為的檔案不可或缺,例如檔案中清楚呈現到底有多少中共地下工作人員進入山區活動,以及國防部保密局如何擴大偵辦。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813

【演講】江燦騰教授專題演講

【演講】江燦騰教授專題演講

標題:

【演講】江燦騰教授專題演講

時間:

2021年4月10日(週六)10:00-12:00、14:00-17:00

地點:

成功大學中文系示範講堂(台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

主講人:

江燦騰(東亞禪學史、臺灣佛教史著名研究者)

內容簡介:

國立成功大學90週年校慶中文系專題講座,暨香港浸會大學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成立10週年學術演講系列

10:00-12:00
第一場:胡適、忽滑谷快天與木村太賢——佛學方法的論爭與新見

14:00-17:00
第二場:現代東亞批判禪學四百年——禪學史研究的新展望

系統號:

A-017874

【演講】邱斯嘉:透過Mussau群島Lapita陶器的岩相與紋飾分析成果來理解巴布亞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中的社群關聯性

標題:

【演講】邱斯嘉:透過Mussau群島Lapita陶器的岩相與紋飾分析成果來理解巴布亞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中的社群關聯性

時間:

2021年4月12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邱斯嘉(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109年度第七次學術講論會

❈ 配合防疫敬請: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院外人士填寫健康紀錄表,5.採取梅花座。

系統號:

A-017895

【演講】湯志傑:參考坐標變革的知識冒險邀請:從交互比較和連結史反思東亞現代的一些初步想法

標題:

【演講】湯志傑:參考坐標變革的知識冒險邀請:從交互比較和連結史反思東亞現代的一些初步想法

時間:

2021年4月12日(週一)10:00-12: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舊館三樓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講人:

湯志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陶曉萱,Tel: 02-2652-3324

內容簡介:

社會學一向以自己的反身性自豪,既長於二階觀察,亦不乏自我批判的傳統。我們在學術訓練的養成過程中,卻往往不自覺地養成了把實際上建立在西方歷史經驗上的學問,當作探求自身社會時不疑有他的起點。原本類似觀察工具,可令我們對現實敏感,有助於發現問題所在的概念,於是搖身一變成了按圖索驥的量尺;從特定立足點出發,關於現代如何形成的歷史敘事,也從一隅之見變成惟一的參考坐標,認定我們的故事同樣必須放到此一脈絡中來考察。儘管不時有有隔靴搔癢或削足適履的鑿納感,我們卻傾向把這視為可忽略的誤差,而不太敢質疑會否是選錯了觀測儀器或參考坐標的結果。本演講倡議從交互比較和相互連結的歷史的觀點重新思考現代東亞社會的形成,邀請大家一同探索政治、經濟、宗教…不同領域的實例,期待藉眾人通力合作的反思,能在未來打造出適合我們自己的參考坐標。

本場演講限制參與人數,請預先報名。

系統號:

A-017896

【演講】曾暐傑:儒家的山形與水形人格

標題:

【演講】曾暐傑:儒家的山形與水形人格

時間:

2021年4月13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東海大學人文大樓H452教室(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主辦單位:

東海大學哲學系

主講人:

曾暐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7853

【演講】何淑宜:明清的生祠與地方社會

標題:

【演講】何淑宜:明清的生祠與地方社會

時間:

2021年4月13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817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

主講人:

何淑宜(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 林文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系統號:

A-017888

【演講】朱德蘭:長崎華商泰益號文書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

標題:

【演講】朱德蘭:長崎華商泰益號文書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

時間:

2021年4月14日(週三)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朱德蘭(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內容簡介:

1.欲報名者煩請填寫表單。若報名後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2.報名系統將於4/8(四)關閉並公告錄取名單,屆時煩請留意相關資訊。
3.全程配戴口罩。
4.額溫量測≧37.5度或有明顯呼吸道相關症狀者,請勿進場。
5.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7835

【演講】謝博剛:博物館裡頭的palihansiap:臺東海端布農族文化館「烈日疊影」特展之歷程與其後續

標題:

【演講】謝博剛:博物館裡頭的palihansiap:臺東海端布農族文化館「烈日疊影」特展之歷程與其後續

時間:

2021年4月14日(週五)14:00-15: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與台史所主持「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民族所「週三下午茶」

主講人:

謝博剛(中央研究院110年度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博士獎助生)

內容簡介:

「面對困難歷史的困難」在於觀點角度之錯綜,臺灣原住民族到了20世紀初之交,因現代國家的進入,面臨既有社會文化全盤的存續危機。在外部史料檔案與耆老族人的敘事裡,尋求延續至今行動者間愛恨情仇的平衡,這是策展人與原住民族屬性文化場館的挑戰(主概念/展示設計/文案)。

2020年臺東海端布農文化館,精研了一批老照片,說出「烈日疊影」的故事。展覽如戲,戲中主角們並非既有歷史敘事的黑與白,而是混雜/灰色的魂魄,是真實而有血淚、有各自難處的共存過。展覽亦是一文本,持續發酵熟成,擾動出彼此理解的可能。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1年4月11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人數:以40人為上限,須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2021年4月12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2021年4月12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17861

【演講】宋灝:介於哲學與漢學之間的跨文化思維

【演講】宋灝:介於哲學與漢學之間的跨文化思維

標題:

【演講】宋灝:介於哲學與漢學之間的跨文化思維

時間:

2021年4月14日(週三)14:30-17: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222室(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中心

主講人:

宋灝(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內容簡介:

本演講首先將介紹歐洲漢學的現況及其與學院哲學的關係,然後討論中國古代思想相關研究的當代情境以及此領域在何種條件下才可能與哲學產生有意義的連結與交流。再來,將基於此問題意識來分析當今在台灣或整個華語界凡是從事跨文化式哲學研究的人身處於何種情況,並批判性地討論現有「比較哲學」這個進路的缺點。最終展開從華語界的處境來看另類「跨文化思維」的特色和潛力,之中會特別著重當代華語思維對哲學是否有貢獻這個問題。

?報名鏈接: shorturl.at/hN489

系統號:

A-017880

【演講】陳韻如:筆記與醫書的交匯——九至十二世紀中國之事文化的變遷

【演講】陳韻如:筆記與醫書的交匯——九至十二世紀中國之事文化的變遷

標題:

【演講】陳韻如:筆記與醫書的交匯——九至十二世紀中國之事文化的變遷

時間:

2021年4月14日(週三)19:00-21:00

地點:

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大個案教室(南投縣埔里鎮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科技部「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韻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許凱翔(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活動當日請提早10分鐘入場,請戴口罩入場

系統號:

A-017884

【演講】陳耀昌:臺灣歷史小說寫作與歷史事件踏查

【演講】陳耀昌:臺灣歷史小說寫作與歷史事件踏查

標題:

【演講】陳耀昌:臺灣歷史小說寫作與歷史事件踏查

時間:

2021年4月15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東華大學人社二館第一講堂(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一號)

主辦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主講人:

陳耀昌(作家)

內容簡介:

主持人:楊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主講人簡介:陳耀昌,1949年生,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著有文學作品《生技魅影》、《冷血刺客集》、《福爾摩沙三族記》(入圍文化部2012「臺灣文學獎」)、《島嶼DNA》(巫永福文化評論獎 2016)、《傀儡花》(文化部2016「臺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獅頭花》2017(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台灣歷史小說獎」)、《苦楝花》。

系統號:

A-017746

【演講】林宛儒:辦展經驗談

【演講】林宛儒:辦展經驗談

標題:

【演講】林宛儒:辦展經驗談

時間:

2021年4月15日(週四)10:10-12:00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大樓304教室(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林宛儒(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助理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游逸飛(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17893

【演講】鄧育仁:抒情的結構:從圖文思走向公民哲學

標題:

【演講】鄧育仁:抒情的結構:從圖文思走向公民哲學

時間:

2021年4月15日(週四)14:00-17: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主講人:

鄧育仁(中研院歐美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冠閔(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兼所長)
為落實實名制防疫政策,請務必事先報名:https://forms.gle/TzYQMnJrRSBCLCsY6

系統號:

A-017887

【演講】劉維開:戰後變局中的蔣經國(1945-1949)

標題:

【演講】劉維開:戰後變局中的蔣經國(1945-1949)

時間:

2021年4月1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劉維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蔣經國在1945年抗戰勝利,至1949年中央政府播遷來臺的四年間,在東北接收、青年軍復員工作、中央政校與幹校合併、黨團合併、金圓券改革與經濟管制、蔣中正下野等事務中,均擔任一定的重要角色,奠定日後在黨政工作方面的基礎。本演講主題在透過國史館典藏相關檔案,分析蔣經國在戰後四年的歷練,如何成為日後在臺灣發展的憑藉。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814

【座談會】春知意新: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

【座談會】春知意新: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

標題:

【座談會】春知意新: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

時間:

2021年4月15日(週四)14:00-17:00

地點:

清華大學水木書苑咖啡廳(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

聯絡人:

E-mail: modernculture.nthu@gmail.com

內容簡介:

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沙龍以學術交流為主旨,本次活動著眼於對近現代文學中「新」的扣問,探討在近現代動盪的時局中,如何藉由小說、報刊雜誌與影戲笑話等多樣文本,將知識與文學攝外融內;擬舊翻新,以呈現社會「新」的多元面貌與展望。

朱芯儀經由對晚清譯介小說的關注,探論軍事議題下,譯者的翻譯策略、文藝特色,及其中折射的自身、政治與國族的困境焦慮。黃璿璋討論民國初年的文化市場對「三國」故事轉化調動,如何以故事新編的方式,展現詼諧滑稽的遊戲色彩,並寄寓對於秩序化的反動。顏銘志則藉胡彬夏留學海外對異國文化的學習經驗,以胡氏的文章為主體,形構對新式婦女的理想認知與圖像。

活動由以上三位研究生進行論文宣讀;每一篇論文,會經由至少兩位學者細讀與評論。期待透過學術的意見交流與對談,一期一會,在午後共揭春日新面紗。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UA5Eu9RJmKWjfiBv5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021.04.05日

【論文發表人】依姓氏筆畫排列
「戰爭」自遠方來:論晚清戰爭小說的譯介流動和風格態樣(朱芯儀,清華大學)
歷史與狂歡: 民國初年「三國故事」的脫冕敘事及其「大眾性」(黃璿璋,政治大學)
論胡彬夏理想的新式婦女(顏銘志,中正大學)

【與談學者】依姓氏筆畫排列
黃錦珠(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劉苑如(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鄭文惠(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顏健富(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系統號:

A-017889

【演講】黃富三:怡和洋行檔案與十九世紀下半臺灣歷史研究

標題:

【演講】黃富三:怡和洋行檔案與十九世紀下半臺灣歷史研究

時間:

2021年4月16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三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東亞區域研究群

主講人:

黃富三(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內容簡介:

怡和洋行檔案為研究十九世紀臺灣史、中國史,乃至東亞史、全球史的重要檔案。黃富三教授為臺灣學界利用該檔案的先行者之一,寫就〈清代臺灣外商之研究:美利士洋行(上)、(下)〉(1982、1983)、〈簡介怡和洋行檔中的臺灣史料〉(1996)、〈臺灣開港前後怡和洋行對臺貿易體制的演變〉(1999)等文章,對十九世紀下半葉的臺灣商業貿易史、對外關係史奠定了基礎。黃教授將在演講中,回溯當初在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手稿室裡,接觸怡和檔案手寫書信的因緣、解讀上遇到的困難與解決的辦法等,為將來的檔案使用者提供親身經驗與指引。

系統號:

A-017847

【演講】劉亮雅:復返的日治記憶──台灣小說與歷史重構

標題:

【演講】劉亮雅:復返的日治記憶──台灣小說與歷史重構

時間:

2021年4月16日(週五)19:00-20:30

地點:

聯經書房(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94號B1)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主講人:

劉亮雅(臺大外文系特聘教授、臺文所合聘教授)、陳國偉(中興大學台文所優聘副教授兼所長)

內容簡介:

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後,為了強化中國認同,壓抑人民日治時期記憶,造成嚴重的歷史斷裂。直到政治解嚴,台灣歷史小說蓬勃發展,議題多元的各類型文本,為這段集體記憶留下紀錄。講座將聚焦於二十一世紀台灣日治記憶小說與電影,從文化生產脈絡討論重新記憶日治時期的深刻意義。

活動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1938036022264/

系統號:

A-017826

【座談會】抒情的結構:自當代詩迴溯詩經——文哲經跨領域座談

標題:

【座談會】抒情的結構:自當代詩迴溯詩經——文哲經跨領域座談

時間:

2021年4月19日(週一)14:00-17:00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二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

內容簡介:

主持人:楊小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引言:翁文嫻(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榮灼(加拿大布洛克大學哲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史甄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線上報名
1、報名結果將於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以電子郵件通知。
2、請留意防疫公告事項。
3、本活動所蒐集之個人資訊,將僅限使用於此次活動,並遵守法律規定,保障您的個人資訊安全。您亦享有法律規定之相關個人資訊權利

系統號:

A-017834

【演講】林瑋嬪:從結構意義到氛圍媒介:轉型中的台灣安龍儀式

【演講】林瑋嬪:從結構意義到氛圍媒介:轉型中的台灣安龍儀式

標題:

【演講】林瑋嬪:從結構意義到氛圍媒介:轉型中的台灣安龍儀式

時間:

2021年4月19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1樓演講廳(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主講人:

林瑋嬪(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研究」系列講座】
主持人:林振源(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執行長)

米龍,原是台灣北部正一派道壇在《安龍謝土》科儀中的特色。人們在建築(尤其是建廟)的時候擾動了土地的龍神,落成後必須要安龍送虎;這是人們與土地重新修復關係的重要方式。在傳統廟宇慶成醮典中,道士以米在內壇一草蓆上排出龍形,行安龍送虎儀式,時間約在一個小時即可完成。然而近二十年來,無論在規模、舉行時機與頻率上都有很大的改變。有些地方的安龍甚至已經逸出慶成醮的脈絡,獨立舉辦。例如這幾年流行的「安龍護國祈福大典」,或是因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而舉行的「消災祈福米龍」、「和瘟安龍祈福法會」等。米龍的製作不但從素樸的草席大小越做越大,而且走向藝術化,成為創造氛圍的媒介。這個演講將以兩位安龍著名的道士—台北府城隍廟李游坤道長與新竹太初玄清宮葉峻男道長—為例,來探討當代安龍儀式演變的意涵。

系統號:

A-017902

【演講】宮岡真央子:鳥居龍藏台灣調查與其資料

標題:

【演講】宮岡真央子:鳥居龍藏台灣調查與其資料

時間:

2021年4月20日(週二)10:30-12:3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宮岡真央子(中研院民族所訪問學人)

內容簡介:

備註:
1.全程配戴口罩。
2.額溫量測≧37.5度或有明顯呼吸道相關症狀者,敬請配合離場。
3.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7886

【座談會】臺灣兩個閩客村落的親屬與社區:新附作者口述史及田野地現況

【座談會】臺灣兩個閩客村落的親屬與社區:新附作者口述史及田野地現況

標題:

【座談會】臺灣兩個閩客村落的親屬與社區:新附作者口述史及田野地現況

時間:

2021年4月21日(週三)10:30-12:20

地點: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六堆會議廳(屏東縣內埔鄉信義路588號)

主辦單位: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內容簡介:

在1960年代,一位美國人類學者巴博德教授(Pf. Burton Pasternak)來到臺灣,與同為美國人類學家的同學孔邁隆教授(Pf. Myron Cohen),在臺灣南部客家地區從事人類學研究,堪稱臺灣漢人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的先驅之一。

巴博德教授針對閩客兩村落進行比較研究之《Kinship and Community in Two Chinese Villages》一書,為臺灣客家研究留下珍貴紀錄。

客發中心近年啟動海外學者客家研究之譯著計畫,第一本翻譯專書即是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黃宣衛研究員合作,翻譯巴博德教授於臺灣南部閩客村落的比較研究專書,本書翻譯及研究團隊亦重返田野場域以及與原作者巴博德教授進行訪談。此段再返田野及珍貴的訪談記載,均一併呈現給讀者。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6yMl6y

系統號:

A-017977

【演講】劉龍心:空間轉型與近代地方概念的建構

標題:

【演講】劉龍心:空間轉型與近代地方概念的建構

時間:

2021年4月21日(週三)13:00-15:00

地點:

東吳大學雙溪校區D0615(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劉龍心(東吳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系統號:

A-017882

【演講】黃富三:軍人控制的國度:緬甸及泰國

標題:

【演講】黃富三:軍人控制的國度:緬甸及泰國

時間:

2021年4月21日(週三)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主講人:

顧長永((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緬甸於2021年2月1日發生軍事政變,引發舉世的注目。翁山蘇姬及她領導的NLD經由2015年11月的選舉勝利而獲得執政,儘管翁山蘇姬及NLD於2020年11月的大選再度獲勝,但是緬甸軍方卻輕而易舉發動政變而奪權。泰國的軍事政變在上個世紀屢次發生,本世紀又發生二次重大的軍事政變,造成當時的陸軍總司令帕拉育變成現在的總理。這兩個相鄰的東南亞國家雖然有不同的政治發展歷程,而且都有實施民主政治的經驗,但是他們都是軍人控制的國度,因此就很容易發生軍事政變。這次演講將從宏觀面解析軍事政權在這二個國家產生的背景,及軍人在這二個國家對行政、立法、及社會的控制。

講者簡介:
顧長永教授於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取得政治學博士,曾任文藻外語大學國際副校長、國際事務系教授、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現任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東南亞的政治變遷、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民主化比較研究、海峽兩岸與東南亞關係的比較研究等。著有《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持續與變遷》、《緬甸:軍事獨裁五十年》、《亞太經貿市場:區域整合架構下的機遇與挑戰》、《邊緣化或整合:泰國的少數族群政治》、《印尼政體轉變:由威權到民主》等中文專書,另主編三本英文專書,曾發表十餘篇中英文專章論文以及四十餘篇中英文學術期刊論文。

防疫注意事項:
1. 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您可至中研院社會所臉書粉絲專頁收看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iosacademiasinica/
2.室內如無法保持 1.5 公尺之社交距離,請全程配戴口罩。(來賓請先自備口罩)
3. 進入會議室前請先以酒精消毒手部。
4.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gF7YE3Wonx1cKuA46

系統號:

A-017885

【演講】李鑑慧:底層崛起:論動物史學的發展與挑戰

【演講】李鑑慧:底層崛起:論動物史學的發展與挑戰

標題:

【演講】李鑑慧:底層崛起:論動物史學的發展與挑戰

時間:

2021年4月22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李鑑慧(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請務必全程戴口罩聽講,敬請配合!

系統號:

A-017871

【演講】陳逸君:關聖帝君:記憶、想像與詔安客認同

標題:

【演講】陳逸君:關聖帝君:記憶、想像與詔安客認同

時間:

2021年4月22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逸君(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關聖帝君是雲林詔安客家人重要的信仰對象,特別是於崙背鄉與二崙鄉,從港尾、鹽園至楊賢、三和三塊厝、崙西、崙東一帶,形成主祀或陪祀關聖帝君的信仰系統。有趣的是,特別是建有寺廟供奉關聖帝君的聚落,多以張廖姓為主,而其信仰的來源,大都也指向其先祖自原鄉迎請神尊來臺奉祀之說法。不過,各聚落或寺廟之間未見往來互動,而是各自配合一年四季的農業生活,以關聖帝君為中心,從事各種宗教活動,並在時間推演之下,形成人、聚落與信仰的緊密結合,同時提升為歷史文化記憶與族群認同的標誌。然而,在當代社會中,關聖帝君信仰是否可視為詔安客特定的族群信仰?其信仰對當代詔安客族群認同產生哪些影響?而堅持神尊來自原鄉又代表什麼意義?此外,在當地持續擴大的媽祖信仰圈中,關聖帝君信仰是如何維持其聚落信仰之獨特性?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815

【演講】賴依縵:中日女尊圖像的起源?——唐代宗朝金剛波羅蜜多菩薩像

【演講】賴依縵:中日女尊圖像的起源?——唐代宗朝金剛波羅蜜多菩薩像

標題:

【演講】賴依縵:中日女尊圖像的起源?——唐代宗朝金剛波羅蜜多菩薩像

時間:

2021年4月23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一樓文物圖象研究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續高僧傳》研讀班、文物圖象研究室

主講人:

賴依縵(國立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配合防疫:1.全程配戴口罩,2.量測體溫,3.消毒手部,4.填寫健康紀錄表(所外人士),5.採梅花座

系統號:

A-017856

【演講】羅士傑:冷戰與新宗教組織——同善社與軍統關係的討論

【演講】羅士傑:冷戰與新宗教組織——同善社與軍統關係的討論

標題:

【演講】羅士傑:冷戰與新宗教組織——同善社與軍統關係的討論

時間:

2021年4月24日(週六)13:30-16:00

地點:

中興大學人文大樓612教室(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科技部、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羅士傑(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陳慧先(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如有疑問,請洽聯絡人范同學,電郵:howard91630@gmail.com

系統號:

A-017788

【讀書會】「共同在──柯慶明《沉思與行動》」讀書會

【讀書會】「共同在──柯慶明《沉思與行動》」讀書會

標題:

【讀書會】「共同在──柯慶明《沉思與行動》」讀書會

時間:

2021年4月24日(週六)14:00-17:30

地點:

臺大臺文所324教室(台北市辛亥路三段30號國青大樓3樓)

主辦單位:

臺大出版中心、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

內容簡介:

臺大出版中心將於4月份出版柯慶明教授新《沉思與行動:柯慶明論台灣現代文學與文學教育》。主要收錄柯慶明教授有關臺灣現代文學的論述(論文、評論,乃至回憶記敘),以及柯教授對於中學「國文」課綱,中文系與台文所教研方向的見解。所收文章部分散見於柯慶明教授此前文集,部分散落於報刊雜誌,透過本書結集,希望將柯教授對於「臺灣文學」與「臺灣的文學教育」系統性地呈現。

為推廣本書,出版中心將於4月24日週六下午,在臺大臺文所324教室空間舉辦新書共讀會,邀請青壯學者共同解讀柯教授獨到的觀點。今年4月也是柯慶明教授離世兩週年的日子,藉由跨越時空的對話,盼望延續柯慶明教授投入臺灣文學研究與臺灣文學教育的崇高精神。

※活動名額有限,請事先報名※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f5RjHSrTHWpKPvqD7

活動流程:
14:00-14:05 開幕式

14:05-15:35 Panel 1
主持人:黃美娥(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發表人:楊雅儒(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琮琇(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詩人)、楊富閔(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小說家)

15:55-17:25 Panel 2
主持人:謝世宗(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發表人:潘怡帆(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陳柏旭(耶魯大學東亞系博士)、鍾秩維(臺灣大學文學院趨勢人文與科技講座博士後研究員)

17:25-17:30 閉幕式

系統號:

A-017866

【演講】黃庭頎:漢字裡的動物園

標題:

【演講】黃庭頎:漢字裡的動物園

時間:

2021年4月24日(週六)14:00-16:00

地點:

漢華國際中文學院台北教室(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17號B1)

主講人:

黃庭頎(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聯絡人:

Tel: 02-2351-9368

內容簡介:

【主講人】
黃庭頎,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專長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古文字學、出土文獻,「故事」、「野蠻小邦周」網站撰文者之一。著有《穿越吧吉祥話》、《爆料商周》等書。

※本演講需收取費用,詳請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17894

【演講】陳芳妹:文物與歷史記憶:以台南孔廟與釋奠祭器為例

標題:

【演講】陳芳妹:文物與歷史記憶:以台南孔廟與釋奠祭器為例

時間:

2021年4月28日(週三)13:10-15:00

地點:

東吳大學雙溪校區D0634(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陳芳妹(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系統號:

A-017883

【演講】舞瑪夫.達給魯頓:布農族傳統婚禮研究:以Umav.Takiludun家族為例

標題:

【演講】舞瑪夫.達給魯頓:布農族傳統婚禮研究:以Umav.Takiludun家族為例

時間:

2021年4月28日(週三)14:00-15:30

地點: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主講人:

舞瑪夫.達給魯頓(南投縣信義鄉原住民文化館專案管理人員,民族所109年臺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

內容簡介:

布農族男女到了適婚年齡,便會由父母決定婚配。但隨著時代變遷與西洋宗教的傳入,布農族傳統婚禮亦有所改變。研究者以自身家族的五位已婚婦女為研究對象。理解當前布農族傳統婚禮變遷的情形,反思該過程及結果呈現的當代意義。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1年4月25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人數:以40人為上限,須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17860

【演講】東榮一郎:アメリカと日本の両植民帝国間における人の流れと熱帯農業の技術移動:ハワイと台湾のパイナップル産業の例から

標題:

【演講】東榮一郎:アメリカと日本の両植民帝国間における人の流れと熱帯農業の技術移動:ハワイと台湾のパイナップル産業の例から

時間:

2021年4月29日(週四)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社會經濟史研究群

主講人:

東榮一郎(美國賓州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1.本場次以日文與英文混合發表,現場並備有簡報。
2.欲報名者煩請填寫表單。若報名後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報名系統將於4/22(四)關閉並公告錄取名單,請留意相關資訊。
4.全程配戴口罩。
5.額溫量測≧37.5度或有明顯呼吸道相關症狀者,請勿進場。
6.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7897

【演講】許雪姬:白恐下的暗影:《郭淑姿日記》的全記錄

標題:

【演講】許雪姬:白恐下的暗影:《郭淑姿日記》的全記錄

時間:

2021年4月29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郭淑姿(1925-2004),1943年畢業於臺南二高女,戰後在土地銀行臺南分行工作,以迄退休。郭淑姿留下1944-1953年的日記,已於2020年12月分成上下兩冊出版,是一本目前少見的白恐受難者未亡人所留下的日記,是字字血淚的真實紀錄,值得重視。郭淑姿於1948年10月與臺大醫師葉盛吉相識,1950年7月訂婚、12月結婚。1951年5月29日丈夫被捕(李水井等叛亂案)、10月2日兒子光毅出世,11月29日丈夫死難於馬場町。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丈夫逝世後,她在1950年12月25日寫下他的處境:即使我有信仰,還是覺得我現在痛苦、悲傷的心境怎麼也無法平息。這個精神上的重大打擊,幾乎使我想要完全拋棄自已的人生觀。我的前途茫然而黯淡,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為防範疫病,請配合演講活動防疫措施如下:
1. 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2. 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 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3. 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4. 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系統號:

A-017816

【演講】謝政諭:余英時「學術與政治」關懷的樞軸——刺蝟論的聯想

標題:

【演講】謝政諭:余英時「學術與政治」關懷的樞軸——刺蝟論的聯想

時間:

2021年5月4日(週二)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胡適研究群

主講人:

謝政諭(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內容簡介:

德國大儒Max Weber在一次大戰德國潰敗後,關心國人如何承擔與面對戰後責任?他有兩篇演講:「學術(政治)作爲一種志業」,意有所指地寄望德國人强烈關切德國如何在幾近覆沒與世人躂伐下,以學術、以政治奮力再起。因戰亂衍生沉重漂泊心靈的余英時,一生致力於學術研究,他如何在國際漢學與東亞文明中來彰顯其學術特色,又如何來看待兩岸三地的政治傳統與現實?

英國思想家Isaiah Berlin 引古希臘詩人Archilochus所說的狐狸(fox)與刺蝟(hedgehog)的譬喻來論述歐洲兩類型知識人的性格與特色。刺蝟論者是把所有東西都貫穿在一個中心見解之內,成為一個一貫而明確的系統性思想。在浩如淵海的余英時著作中,有無一個別出心裁而又成一家之言的價值系統?他在學術與政治評論中是否是一刺蝟論者?

文化批評家Emily Apter將Edward W. Said的人文主義稱為「解放的人文主義」(emancipatory humanism)。筆者提出余先生的「新人文主義」是中西人文與自由思想綰合而成的「人文自由主義」(humanistic liberalism)。本研究在於分析余先生新人文主義形成的脈絡?他又如何以此觀點來發揮他的學術特色與針貶時政?

系統號:

A-017858

【演講】簡宏逸:謊言與新生:薩瑪納扎騙局與歐洲台灣研究的誕生

標題:

【演講】簡宏逸:謊言與新生:薩瑪納扎騙局與歐洲台灣研究的誕生

時間:

2021年5月4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17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文化史研究群

主講人:

簡宏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系統號:

A-017747

【演講】吳俊瑩:日治時期違警罪即決對社會生活的形塑

標題:

【演講】吳俊瑩:日治時期違警罪即決對社會生活的形塑

時間:

2021年5月10日(週一)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殖民地史研究群

主講人:

吳俊瑩(國史館修纂處協修)

內容簡介:

1.欲參加者請上網報名,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2.全程配戴口罩。
3.額溫量測≧37.5度或有明顯呼吸道相關症狀者,請勿進場。
4.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7848

【演講】衣若蘭:從社會史、婦女史到性別史:研究探索之路

標題:

【演講】衣若蘭:從社會史、婦女史到性別史:研究探索之路

時間:

2020年6月2日(週二)14:00-16:00

地點:

政治大學季陶樓340516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系學會

主講人:

衣若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聯絡人:

厲嘉妤,E-mail: 107103010@nccu.edu.tw

內容簡介:

報名須知:
一、因應疫情,為確保座位距離,本活動以20人為上限,額滿依報名順序決定資格。
二、在活動過程中請全程配戴口罩,以策安全。
三、報名成功者會於5月下旬收到確認信函,請留意報名時登錄之信箱。
四、活動於14:00 開放報到,14:10 演講正式開始。
五、報名後若無法出席,請來信告知,感謝配合。

系統號:

A-017919

【系列演講】谷歌地球與秦漢邊塞長城遺址──過去、現在、未來

【系列演講】谷歌地球與秦漢邊塞長城遺址──過去、現在、未來

標題:

【系列演講】谷歌地球與秦漢邊塞長城遺址──過去、現在、未來

時間:

2021年4月10日、24日

地點:

臺大博雅教學館(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

臺大歷史系、臺北大學歷史系、臺大數位人文中心

主講人:

邢義田(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

內容簡介:

第二場 現在:從谷歌地球「遥觀」內外蒙古的秦漢長城
時間:2021年4月10日(週六)14:00-16:00
地點:臺大博雅教學館202教室

第三場 未來:「空中考古學」──許你一個美麗新世界
時間:2021年4月24日(週六)14:00-16:00
地點:臺大博雅教學館301教室

系統號:

A-017870

【工作坊】「中國哲學與語言思想」青年學者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中國哲學與語言思想」青年學者工作坊

時間:

2021年8月19日(週四)

地點:

中研院文哲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文哲所中國哲學研究室、比較哲學研究室

聯絡人:

E-mail: rucp@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與比較哲學研究室,配合2021-2023年執行之「東亞思想中的語言、概念與實踐」重點研究計畫,為鼓勵青年學者從事中國哲學與語言思想相關研究,暨促進其與本所同仁、國內資深學者的學術交流,將於2021年8月19日(週四)在文哲所舉辦「中國哲學與語言思想」青年學者工作坊。本活動以論文發表與討論為主,即日起公開徵稿,歡迎青年學者踴躍報名參與,共襄盛舉。

系統號:

A-017748

【展覽】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

【展覽】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

標題:

【展覽】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

時間:

2021年2月2日至6月27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B1圖書室(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仰望星空,天幕上總有那麼幾顆閃耀的星子,從遙遠遙遠的宇宙那一頭,經過億萬光年的時間之流,落入我們的眼眸。然而,再璀璨的星光也有燃燒殆盡的一刻,倏忽之間劃過天際,留下剎那即永恆的美好。

如同2019年的臺灣文學星空,許多作家、文化人、出版家,離開了他/她們的星系;無論是寫詩、小說、散文、歷史、繪本、評論、報導,還是創辦文化事業、擔任主編、記者、從事社會運動……,他/她們或者揮灑傳統底蘊,或者灌注前衛思潮,引領社會產生書寫、出版、閱讀甚至是跨領域交會的化學變化;以自我燃燒的使命與熱忱,映照臺灣價值的成就、自信和反省,也為迷航的我們指引前行的方向。

為了不曾忘卻的紀念,圖書室特別策劃「殞落的文學星子,仍兀自閃亮──2019辭世作家紀念特展」,透過19位辭世作家的生平簡介和作品展示,邀請所有的讀者朋友繼續閱讀、繼續想念,也繼續感受,他/她們不滅的光芒。

系統號:

A-017749

【展覽】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展覽】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標題:

【展覽】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

時間:

2021年3月20日至6月27日

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102-107展覽室及美術街(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順天美術館

聯絡人:

Tel: (04)2372-3552

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收藏家族美好的故事。藥學博士許鴻源先生,以一生的歲月,秉持「藥物醫人身,文化冶人心」的信念,在那個臺灣還沒有官辦近代美術館的艱難時刻,以企業家一己之力,支持藝術家的創作,為臺灣留下大批藝術作品。在他去世後,夫人賡續其志,成立「順天美術館」,展出、推廣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最後,家族遵其遺願,在臺灣可能變得更好的時刻,將這批原本就屬於這塊土地的作品,全部六百餘件,如數捐回臺灣,讓她成為建構臺灣美術史不可或缺的一個區塊。

許氏家族的用心,正逢臺灣文化部鄭麗君前部長提出「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宣示的時刻,在官民同心的努力下,克服困難,李永得部長踵繼支持,成就了這段前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化傳承使命。

本展正是站在收藏家、也是捐贈者的立場,呈顯這位心胸寬大、志氣清遠的藝術愛好者,一生關照的視野,及付出的熱忱。全展195位藝術家,出生的年代從最早的1871年到最年輕的1989年,前後橫跨一世紀,這也正是收藏家畢生接觸、收藏、支持的藝術家名單。

本展依藝術家生年順序排序,劃分四個時代,也是四個子題,分別為:
甲、蓊鬱──百歲前輩典範:
乙、豐采──豐實、沈澱、光采
丙、斐然──跨越時代的一代
丁、初炳──當代新風貌

除了以順天美術館捐藏的作品所構成的四大主題外,國立臺灣美術館更將文化部自2017年以來推動的「重建臺灣藝術史」成果,一併統整呈現,見證臺灣文化主體建構的階段性努力。

系統號:

A-017750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標題:

【展覽】商王動物園:甲骨中的蟲魚鳥獸

時間:

2020年8月22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甲骨文字意象最鮮明的,莫過以動物體態構形者。本次展覽主角是刻辭中的動物文字及圖畫,包含豬狗牛羊、象馬鹿虎、龜蛇龍鳳等等;有傳說神獸,有真實物種;有野生動物,有飼養禽畜;或被馴用,或為祭牲,也可能是害物。這些蟲魚鳥獸甚而脫胎作人名、地名、天象的代指,創生出更多語彙。殷人在甲骨上勾畫著生態觀察,更借助自然知識詮釋複雜的人類世界與抽象概念。走進商王動物園,我們將看見三千多年前動物與人群互動的故事。

系統號:

A-017751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標題:

【展覽】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時間:

2020年12月30日開幕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考古引介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為己而來——被史家耽誤的女人」
是歷史文物陳列館 x 數位文化中心 x 「商代人物3D投影計畫─妲己」工作團隊,透過掌握的考古材料與相關研究,運用虛擬空間三維多面數圖形動畫製作軟體、Cloud Speech API 雲端語音識別系統、人體紅外線感測,以及VICON光學式動作捕捉系統等新創科技,以動漫元素、多媒體影音等方式,重現妲己、還原商王朝的真實樣貌。來到歷史文物陳列館參觀,觀展者可以與穿越者妲己對話,用一種更活潑的方式了解殷商歷史與社會文化。

系統號:

A-017752

【展覽】權力的形狀——南薫殿帝后像特展

【展覽】權力的形狀——南薫殿帝后像特展

標題:

【展覽】權力的形狀——南薫殿帝后像特展

時間:

2021年1月1日至4月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陳列室202、208、212(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02)2881-2021

內容簡介:

權力難以捉摸,但往往會巧妙附身於許多視覺形象上,而發揮強大的作用。本次特展的主角—「帝后像」,經常單純被當作歷史人物的插圖,其實這些帝后像本身,就是權力所凝結出來的一種「形狀」。

畫像中的帝后皆貴為一國之尊,在當時擁有強大的權力。他們的肖像要如何製作,才能彰顯不同於一般人的高貴身份呢?又如何讓觀者辨識出,他們就是掌握「權力」的領導者呢?

本次展覽,精選原藏於南薰殿的歷代帝后像,將他們並列在一起,希望突顯不同時代的畫家如何在畫面上,透過容顏、姿態、服飾、座具、屏風、圖案等種種安排,展現帝后的威儀,讓肖像散發出「權力」的光暈!

系統號:

A-017753

【展覽】無窮的瞬間:當代女性藝術展

【展覽】無窮的瞬間:當代女性藝術展

標題:

【展覽】無窮的瞬間:當代女性藝術展

時間:

2021年3月6日至4月13日

地點:

成大藝坊(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成功大學藝術中心

內容簡介:

本展覽由台灣女性藝術協會與成大藝術中心共同主辦,透過陳明惠策劃,共展出38位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創作。展出作品創作媒材多元,包含繪畫、複合媒材、攝影、錄像、纖維、裝置藝術與現場多媒體表演等。本展覽透過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家的特殊創作語彙與風格,含括臺灣不同世代的當代女性藝術創作者,以女性主義、陰性美學的視角,透過藝術語彙,再現女性藝術家對於周遭生活與生命的觀察與批判。

臺灣女性藝術於199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促成台灣女性藝術協會於2000年成立。過去20年透過在臺灣與國際展覽、研討會、講座與出版等方式,女藝會整理、研究並集結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創作,持續對於女性議題、性別意識、社會關懷與批判等,直接或間接地再現不同面向的女性主義思維。透過這38位臺灣女性藝術創作,本展覽探討三個主題:「身體的時間」、「物質的時間」與「非物質的時間」,分別探討關於性別、年紀、身體記憶;城市、空間記憶;科技、網路、時間記憶等議題。

系統號:

A-017775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標題:

【展覽】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

時間:

2021年3月25日至8月1日

地點: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主辦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內容簡介:

《舉起鏡子迎向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二十世紀中期以前臺灣攝影史脈絡。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臺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書中他寫道:「我一直努力跟讀者分享我所經驗的奇遇,但同時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把鏡子舉起,迎上『他』的凝視……」。這裡的「鏡子」,隱喻的是攝影,而「他」指的是在西方的讀者們。換言之,湯姆生的「鏡子」呼應了攝影技術本身的移動性、知識/科學生產,以及殖民的視覺控制技術。從19世紀的臺灣影像到日治時期當權者對攝影技術的控制,皆回應了湯姆生在自述裡透露的視覺慾望與殖民性的觀看關係。

此次展覽一共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869-1949年間600多幀早期珍貴的臺灣影像,也委託了九位當代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研究」計畫介入,回應臺灣早期攝影史的脈絡並作為展覽語意脈絡的補充,聯繫不可窮盡的多元歷史書寫的可能。在展示方面,本展以蒙太奇的並置呈現臺灣攝影百年間高密度壓縮、共時歷史的狀態。這種展示方式也是一種攝影史書寫策略,包含著對於知識系統的反觀、技術的個人化、以及對於權力主體的質疑與抗議。此展嘗試重新檢視全球性的攝影技術與藝術所開展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的歷史成因,具體呈現出往返於鏡內、鏡外的「全像」與「潛像」,並迎向主體凝視之間所瞥見的「臺灣」攝影。

系統號:

A-017805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標題:

【展覽】畫琳瑯——貨郎圖特展

時間:

2021年4月13日至7月13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陳列室202、208、212(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絡人:

Tel: (02)2881-2021

內容簡介:

貨郎是古代賣雜貨的小販,他們挑著貨擔或推著獨輪車,走村串巷,手搖撥浪小鼓,並且以悠揚婉轉的吟唱,介紹商品樣式和用法,賣力推銷,藉以吸引婦女、孩童為主的顧客上門。

貨郎擔上層層疊疊,擺放了品項繁多的商品,宛如縮小版的超市,除了日用百物、玩具、胭脂水粉及農具外,還有糖果、菜蔬等食物,滿載著老少村人的盼望,是流動的幸福滋味。貨郎動人嘹亮的吟唱曲調,則是農村小鎮平淡生活中的小確幸。

「畫琳瑯—貨郎圖」特展除了陳列古代形形色色的貨郎圖,貨郎擔上琳瑯滿目的貨品,與舊時台灣流動商販吆喝「話玲瓏賣雜細」的鄉村文化,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展覽分成「畫琳瑯—貨郎圖」和「國寶-李嵩市擔嬰戲」兩單元,前者介紹宋元明清的各式貨郎圖,後者則聚焦於南宋聲名顯赫的李嵩(1170-1255)〈市擔嬰戲〉,具體呈現貨郎作品的多元面向。希望透過古代豐富的畫作與文化視野,重新找回藝術與生活的對話,讓博物館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養分。

系統號:

A-017851

【展覽】「和魂漢才:近世日本漢學家墨跡」特展

【展覽】「和魂漢才:近世日本漢學家墨跡」特展

標題:

【展覽】「和魂漢才:近世日本漢學家墨跡」特展

時間:

2021年3月5日至4月11日

地點:

臺灣大學圖書館一樓日然廳(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博物館群、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

聯絡人:

Tel: 3366-4551

內容簡介:

在東亞各國中,中國長期扮演文化輸出者的角色,從秦漢統一帝國以至十九世紀晚期,中國始終是輻射的中心。甲午戰後,交流方向遽變,中國反而受到日本極大的影響。中國對西方文化的吸收,往往透過所謂的「日本橋」,也就是日人翻譯的漢字語彙間接獲得。晚清留日學生人數之多,更蔚為一時盛況,細數清末民初中國著名政客、軍人、文化名流,亦殊少無日本經驗者。

漢學研究的情況比較特別,「漢學」不管是指由漢字承載的日本古典學,或是指現代意義的「中國研究」,中國學者的研究總有相當的發言權。然而,由於現代學術意義之「漢學」乃是現代學術體制內之一環,而東方的現代學術基本上仿效西方的學術格局而設立,日本建構現代學術體制的時間較早,亦自成體系,成效顯著。中國在建構現代的國學體制或學術話語時,遂不能不借徑日人的研究。清末民初,日本漢學家如內藤湖南、狩野直喜、白鳥庫吉、桑原隲藏、青木正兒等,他們的著作帶給中國學者極大的刺激。但反過來說,俞樾、楊守敬、羅振玉、王國維、梁啟超等人的相關研究,也提供了日本學者不同的視角。近代漢學的體質是跨國的,北京學圈與京都學圈的交往相當頻繁。

東亞在21世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漢學在世界的人文科學中所佔的比重也跟以往大不相同,對日本漢學的理解因而既有學術的意義,也有現實的意義。日本漢學早已是中國學界內在的他者,瞭解近代日本漢學乃瞭解當代中國學術不可繞過的一環。本次特展展出20世紀早期日本漢學名家作品45幅,冀能帶領讀者略窺斯學大要。

系統號:

A-017869

【展覽】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

【展覽】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

標題:

【展覽】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

時間:

2021年2月25日至6月25日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4樓特展廳(臺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內容簡介:

為慶祝50周年館慶,華岡博物館精選逾百件藏品,即日起至6月25日止於4樓特展廳舉辦「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並搭配相關慶祝活動。

華岡博物館正式成立前歷經「中華文物陳列館」、「文化博物館」、「國際華學會議資料展覽館」三個階段的籌備擴充期,於1971年正式開館。有賴於本校創辦人張其昀博士及歷年的捐贈者、託管、移交等各單位及個人,現今華岡博物館館藏包含近現代中西繪畫、書法、版畫、攝影、歷代陶瓷、板橋林家文物、民俗文物、卑南文化玉石器等各種類別,館藏超過上萬件,其中又以近現代書畫收藏最具代表性,質與量皆為全臺大學博物館之冠。

「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周年館慶特展」精選書畫、書法、油畫、粉彩、版畫、攝影、雕塑等各類別總計逾百件作品,書畫及圖稿涵蓋清代海派、渡海四家、嶺南派等,直至近代約80位各時期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以及歷屆校友,包含南張北溥合繪之《山水十二冊頁》、由藍蔭鼎等名家所書寫的《鄧芝園介壽集》、敦煌「安西榆林窟第五窟溪夏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赴法會像」粉本、溥心畬「枯樹賦」、「寒玉堂楷書千字文」等鎮館之寶等作品。

書法方面嚴選西鄉隆盛、武者小路實篤、吳昌碩、何紹基、沈葆楨、張大千、溥心畬、莊嚴、于右任、秦孝儀、臺靜農……等逾20位書法或歷史名人書跡展出;在油畫、粉彩及版畫方面則有李梅樹、馬白水、林克恭、陳清汾、陳慧坤、吳承硯、呂基正、陳銀輝、何肇衢、蔡蔭堂、陳其茂、方向、廖修平……等數十位重要臺灣美術史前輩畫家一字排開,亦同步展出俄籍畫家N.pickulevitch的北京建築粉彩畫,此批粉彩畫已於2020年被列為指定古物;除這些精采的書畫作品外,亦將展出部分郎靜山攝影作品及數件雕塑作品。

系統號:

A-017876

【展覽】宮廷から地方へ――明時代の絵画と書跡

【展覽】宮廷から地方へ――明時代の絵画と書跡

標題:

【展覽】宮廷から地方へ――明時代の絵画と書跡

時間:

2021年3月2日至4月11日

地點:

東京国立博物館東洋館8室(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13-9)

主辦單位:

東京国立博物館

內容簡介:

明代の宮廷では、宋代宮廷絵画様式を継承した浙江・福建地方出身の画家たちによって、華やかな花鳥画、人物画、山水画が制作されました。彼らの作品には、当代一流の士大夫が鑑賞し題跋を書したものもあります。さらに、明代宮廷山水画様式は、在野の画家たちによって、雄渾な筆墨を強調する方向に発展していきます。この粗放な画風は、浙江にちなみ「浙派」と呼ば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浙派の隆盛の背後には、浙江文人たちの美意識と地元顕彰活動があったとされます。当館所蔵・寄託の明代宮廷絵画・浙派の名品を、関連する書跡とともに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17774

【展覽】呉昌碩と日本人士――中国最後の文人と交流した書画文墨趣味ネットワークの人々

【展覽】呉昌碩と日本人士――中国最後の文人と交流した書画文墨趣味ネットワークの人々

標題:

【展覽】呉昌碩と日本人士――中国最後の文人と交流した書画文墨趣味ネットワークの人々

時間:

2021年3月16日至4月9日(前段),4月13日至5月12日(後段)

地點:

大妻女子大学博物館(東京都千代田区三番町12)

主辦單位:

大妻女子大学博物館

內容簡介:

本展覧会は、昨年、京都の宮崎家より、大妻女子大学博物館に呉昌碩「行書題画詩軸」が寄贈されたのを機に、呉昌碩および呉昌碩と交流した日本人士の書画を展示するもので、大妻女子大学博物館の主催、大妻女子大学人間生活文化研究所共同研究プロジェクト「呉昌碩と日本人士研究」(研究代表者 松村茂樹)の助成になるものです。

系統號:

A-017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