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英譯叢刊(No.39):王文興專輯
標題:
臺灣文學英譯叢刊(No.39):王文興專輯
時間:
2017年7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報導者: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內容簡介:
【Fiction】
Tea for Two (Translated by Howard Goldblatt)
Danny Boy (Translated by Sylvia Li-chun Lin)
Silent Night (Translated by Terence Russell)
Remains of the Dead 骨灰 (Translated by Steven Riep)
A Fallen Angel's Complaint 謫仙怨 (Translated by Yingtsih Hwang)
【Essays】
Soci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Art of Fiction—Problems with Chinese Fiction after May Fourth 社會意識與小說藝術—「五四」以來中國小說的幾個問題(Translated by Christopher Lupk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the Founding of ModernLiterature and Its Spiritual Orientation—Foreword for theReissue of Modern Literature 《現代文學》創立的時代背景及其精神風貌—寫在《現代文學》重刊之前(Translated by Linshan Jiang)
Novels and Movies 小說與電影(Translated by Bert Scruggs)
Lament for Emperor Wang's Amorous Heart—on reading Tu Kuo-ch'ing's Clouds of the Heart 望帝春心的哀歌—讀杜國清的《心雲集》(Translated by John Balcom)
系統號:
P-010106
清華中文學報第17期
漢學研究通訊第36卷第2期
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6期
標題:
臺大文史哲學報第86期
時間:
2017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內容簡介:
心有體用:朱子心學的構成與運作方式(許滸)
東樹的理學觀及其宋學立場再探──以《跋南雷文定》為討論中心(何威萱)
被建構的文類──從「辨體」角度論傳記與「傳奇文」(胡梓穎、黃自鴻)
清嘉慶年間蔡牽事件與臺灣府城社會的變化(李文良)
From Making Amends to Making Amendments: The Economy of Re/Degeneration, Vitalism, and Suffrage in Votes for Women!(王寶祥)
系統號:
P-010109
東吳中文學報第33期
標題:
東吳中文學報第33期
時間:
2017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依違於儒道之間──從文學表現論潘尼的處世心態(陳慶元)
蚍蜉之喻與歷史殷鑑:《纂異記.徐玄之》諷喻書寫試析(鄧郁生)
朱熹的諸子學:以「攻異端」與「闢邪說」為脈絡的系譜考察(張書豪)
超越「進取之累」──陳騤《文則》新論(鄭芳祥)
《金瓶梅》的身體感知──觀看、窺視、潛聽、噁心與快感敘事意義(林偉淑)
吳淇《六朝選詩定論》對時間之闡發(鄭婷尹)
論《梁溪詞選》編選心態及其版本補校(梁雅英)
劉熙載詩學觀重探──以「才學並重,奇法兼備」為中心(張韶祁)
孫衣言《葉文定公年譜》辨疑及其對水心思想推闡之意義(趙世瑋)
《胡樸安文集》文獻整理及其價值(沈心慧)
系統號:
P-010110
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4期
標題:
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24期
時間:
2017年4月
出版單位:
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內容簡介:
重讀李榮春:論《祖國與同胞》的身分編輯與戰爭觀(吳明宗)
如何測量情色的深度--李喬與鍾肇政、葉石濤的情色論對話(戴華萱)
啟示與傳道、天國與家國--論宋澤萊中/長篇小說之《聖經》詮釋與文學價值(楊雅儒)
灣生.怪胎.國族--《惑鄉之人》的男男情欲與台日情結(曾秀萍)
立望關河到鶴群歸來:李渝小說跨藝術互文的懷舊現象--以〈關河蕭索〉、〈江行初雪〉、〈無岸之河〉、〈待鶴〉一組小說為主(蘇偉貞、黃資婷)
詩人在南洋:林景仁《摩達山漫草》、《天池草》探析(余美玲)
從圖像詩到視覺詩:中國暨義大利當代詩人視覺詩畫聯展(1984)、視覺詩十人展(1986)之理論與實踐文本(解昆樺)
系統號:
P-010111
民俗曲藝第195期
戲劇學刊第25期
臺灣文學學報第29期
師大臺灣史學報第9期
標題:
師大臺灣史學報第9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在諸帝國邊緣活下去——臺灣始終的「邊境動力」與地域主體性(若林正丈 著,許佩賢 翻譯)
楊雲萍、陳逸松、呂赫若這三個文化人及他們的時代(許雪姬)
濁水溪下游的開荒拓野與製糖產業的發展(1900-1930)(張素玢)
石暘睢(1898-1964)文史調查事業之初探——兼論戰後初期的臺灣博物館(謝仕淵)
從「巴丹文化圈」到「帝國版圖圈」的蘭嶼(田麒嘉)
英國國家檔案館工作經驗分享(林欣宜)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使用經驗報告(郭婷玉)
日治時期臺灣宗教史專題研究田野踏查紀錄(陳皇志)
系統號:
P-010115
文與哲第29期
標題:
文與哲第29期
時間:
2016年12月
出版單位: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論「緣督」與「踵息」的丹道式說解──以《莊子》中的「精」「氣」為線索的討論(謝君讚)
《歸藏》平議(鄭吉雄)
明代學術視野下的「十三經」論述研究(楊晉龍)
鑒戒與重構:論胡應麟《詩藪》的杜詩批評(陳英傑)
《正音》素臣──崔錫鼎《經世訓民正音圖說》的設計理念與音韻系統(王松木)
解開魯迅小說遺傳基因跨族群與語言「生命之謎」:從紹興到東南亞(黃郁蘭、王潤華)
科學典範下的真偽論戰──論戴君仁對閻毛之辯的分析及其《尚書》學思想(姜龍翔)
亞茲別的宣言與選擇──〈我愛黑眼珠〉的詮釋及其在七等生寫作歷程的位置(蕭義玲)
系統號:
P-010116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9期
標題: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9期
時間:
2016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內容簡介:
【論文】
見與不見的戰爭——論記體與賦體及劉裕北伐(劉苑如)
清初漢文人心態的轉變及其對詩詞風氣的影響——以康熙18年(1679)博學鴻儒科為考察中心(王力堅)
五行原論與原物理(楊儒賓)
何休《公羊》字氏例釋(郜積意)
錢穆論兩漢今古文及其相關問題(林惟仁)
【書評】
The Resurrected Skeleton: From Zhuangzi to Lu Xun(凌筱嶠)
《合理性之尋求:荀子思想研究論集》(王靈康)
Chinese Metaphysics and Its Problems(魏建國)
系統號:
P-010117
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5卷第1期
標題:
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5卷第1期
時間:
2017年4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論文】
鮮味與權力——海鮮在唐宋轉型期的位置(易素梅)
明代向上社會流動再探(徐泓)
19世紀臺灣岸裡熟番建醮意義考察——兼論內部關係與社會階層化現象(洪麗完)
講了三遍的故事——一個苗疆邊緣族群的歷史、神話與現實(劉壯)
【書評】
Igor Iwo CHABROWSKI, Singing on the River: Sichuan Boatmen and Their Work Songs, 1880s-1930s(陳瑤)
BARBARA LOFTUS, Die Burokratie Des Terrors: Eine Exhumierung(黃超)
李碧妍,《危機與重構:唐帝國及其地方諸侯》(李丹婕)
覃延佳,《儀式傳統與地方文化建構:廣西上林師公的歷史人類學研究》(杜樹海、鍾琳)
丁蕾,《從私藏到公共展覽:民國時期廣州的博物館和展覽會》(黎麗明)
劉永華主編,《儀式文獻研究》(覃延佳)
系統號:
P-010118
中国研究月報第71卷5號
標題:
中国研究月報第71卷5號
時間:
2017年5月
出版單位:
東京:一般社団法人中国研究所
內容簡介:
【論文】
書?少女、書???少女──綿矢??『????』?張?然「???眠???」論(陳晨)
【書評】
『抗?時期的淪??与偽政?』(中華民??題史第12?)(張同??馬俊??曹大臣?楊維真著 南京大?出版社)(?智英)
『日中映?交流史』(劉文兵著 東京大?出版?)(三澤真美?)
『????訪中機密?談?【?補決定版】』(毛里和子?毛里興三郎? 名古屋大?出版?)(福田?)
『?王習近平──????支配?個人崇??命運』(加藤青延著 展望社)(近藤大介)
『習近平時代????社?──「壁」?「微」?中?』(古?康雄著 勉誠出版)(山田賢一)
系統號:
P-010119
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
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
遠東的線索:西方秩序的輸入與中國的演變
海與帝國:明清時代
八十文存:大時代中的史家與史學
遠方有大事發生:先鋒詩歌的地方性與江湖
泛蒙古運動與內蒙古獨立1919-2010
唐人生命思想之多元探討
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
防海固圉:明代澎湖臺灣兵防之探索
經營管理與商業競爭力:1786-1816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
世界的關聖帝君:第七屆世界華人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泰雅記憶:比令.亞布紀錄片中的原住民影像
標題:
泰雅記憶:比令.亞布紀錄片中的原住民影像
時間:
2017年5月
出版單位:
臺北:秀威資訊公司
作者:
鄭勝奕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步驟
第二章 傳統文化復振.影像運動的崛起
第一節 生存的位置──《土地到哪裡去了》
第二節 紋面的價值──《彩虹的故事》
第三節 傳統信仰的核心價值──《走!親近祖靈》
第三章 災後重建的省思
第一節 自立自救的起步──《部落的高速公路與重建》
第二節 自立自救的醒悟──《打造新部落之路》
第四章 千年計畫的反省──以《走過千年》為討論對象
第一節 千年與千年的對話──《走過千年》的紀錄觀點
第二節 比令‧亞布的攝製位置
第三節 《泰雅千年》的影片評價
第四節 鏡頭的語境─論《走過千年》的凝視
第五章 歷史、再現與詮釋──以《霧社.川中島》為分析對象
第一節 歷史的詮釋
第二節 《霧社.川中島》的紀錄觀點
第三節 媒體再現部落的主體與價值觀
第四節 Gaya談霧社事件
第六章 結論
系統號:
P-010137
閱讀渡也
浙東學術研究──近代中國思想史中的知識、道德與現世關懷
蔣中正與中日開戰(1935-1938) : 國民政府之外交準備與策略運用
近代佛教改革的地方性實踐:以民國南京為中心(1912-1949)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重返再現戰後的時空
明清華嚴傳承史料兩種── 《賢首宗乘》與《賢首傳燈錄》
標題:
明清華嚴傳承史料兩種── 《賢首宗乘》與《賢首傳燈錄》
時間:
2017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作者:
西懷了悳、興宗祖旺、景林心露等 著、簡凱廷 點校,廖肇亨 校訂
內容簡介:
宗派問題是中國佛教發展歷史過程當中一個難解的現象,綜觀中國佛教,淨土一宗能否成立至今仍然聚訟紛紜,天台與禪宗由於有完整的文獻記錄,源流傳承相對清晰。至於賢首宗的歷史發展,多屬彷彿朦朧之姿,所幸近年許多重要史料相繼問世,明清以來賢首宗法系傳承源流幾乎可謂雲霧廓清,在此基礎之上,學界對於中國佛教宗派發展歷史進程的認識已經大幅改寫。《賢首宗乘》與《賢首傳燈錄》是明清以來兩部重要的華嚴傳承史料,對認識賢首宗歷史發展過程提供一個重要線索。
系統號:
P-010145
《唐宋類書徵引〈荀子〉、〈韓非子〉資料彙編》(合訂本)
饑荒政治: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以日语为参考系
朱子学から考える権利の思想
中国ナショナリズム:民族と愛国の近現代史
華南中国の近代とキリスト教
中日対照言語学概論:その発想と表現
江戸時代の呂氏春秋学
アジアの思想史脈:空間思想学の試み
金工品から読む古代朝鮮と倭:新しい地域関係史へ
標題:
金工品から読む古代朝鮮と倭:新しい地域関係史へ
時間:
2017年3月
出版單位:
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
作者:
金宇大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古代日朝?係史?課題?金工品研究?可能性
第Ⅰ部 垂飾付耳飾?型式?的?討
第1章 新羅????垂飾付耳飾?系統??遷
第2章 昌寧地域出土金工品?????特異性?評?
第3章 大加耶????垂飾付耳飾製作
第4章 日本列島出土垂飾付耳飾?製作主体
第Ⅱ部 ?飾付大刀?流通?製作技術伝播
第5章 洛東江以東地域?????飾付環頭大刀??遷
第6章 百??加耶?????飾付環頭大刀?製作技法?系譜
第7章 朝鮮半島出土?頭?圭頭刀?系譜
第8章 日本列島出土初期?飾付環頭大刀?系譜
第9章 ?龍??鳳環頭大刀製作?展開
終章 金工品????地域?係史
系統號:
P-010159
魏都.洛陽から『親魏倭王』印の旅:楽浪.帯方.三韓から邪馬台国へ
標題:
魏都.洛陽から『親魏倭王』印の旅:楽浪.帯方.三韓から邪馬台国へ
時間:
2017年3月
出版單位:
京都:香芝市二上山博物館友の会「ふたかみ史遊会」
作者:
香芝市二上山博物館友の会「ふたかみ史遊会」 編
內容簡介:
【発表要旨】
3世紀の魏都・洛陽と倭(来村多加史)
3世紀の楽浪・帯方郡と韓・倭(高久健二)
3世紀のチクシと三韓と倭国(久住猛雄)
3世紀のヤマトと外交(福永伸哉)
倭国から漢・魏洛陽城への憧景(石野博信)
【討議パネリスト寄稿】
遣魏倭使がみた中国中原(藤井康隆)
狗邪韓国から金官加耶ヘー対倭交渉の変化(井上主税)
倭からみた楽浪・帯方と魏(森岡秀人)
魏志東夷伝の天下観念一王畿の洛陽と東夷の邪馬台国(東潮)
系統號:
P-010160
中国周辺地域における非典籍出土資料の研究
How the Red Sun Ros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an'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 1930–1945
China's Green Religion: Daoism and the Quest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News under Fire: China's Propaganda against Japan in the English-Language Press, 1928–1941
Dirgha-agama Studies(長阿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