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與輔仁大學簽署舊籍文獻數位化合作 攜手推動多元宗教文化典藏數位傳承
標題:
國家圖書館與輔仁大學簽署舊籍文獻數位化合作 攜手推動多元宗教文化典藏數位傳承
內容簡介:
2025年欣逢輔仁大學創校百年,國家圖書館與輔仁大學於114年10月21日在校園內舉行「舊籍文獻數位化合作簽署儀式」,由國家圖書館王涵青館長與輔仁大學藍校長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攜手推動珍貴典藏的數位保存與文化傳承。此次簽署不僅彰顯雙方共同守護文化資產的初心與使命,更象徵知識保存與傳承邁入全新里程碑。
國家圖書館王涵青館長表示,本次簽署代表雙方合作「再進一步」,從早期的人才培育合作,拓展至舊籍文獻的數位化保存。以佛教思想典藏為核心的數位成果,充分展現輔仁大學對宗教多元文化的尊重與推進。王館長並感謝輔仁大學在文化典藏保存上的長期投入,使人類的智慧與知識得以在數位時代持續傳承。
輔仁大學創立於1925年,至今已走過整整一個世紀。自創校以來,秉持校訓「真、善、美、聖」,以信仰為根基、以學術為核心,致力於全人教育與國際交流,培育無數優秀學子。校內圖書資訊學系更是臺灣圖書館學領域的重要搖籃,培育了眾多專業人才。國家圖書館與輔大圖書館及圖書資訊學系長年保持良好合作關係,在典藏保存、資訊服務及學術研究等面向均成果豐碩。此次合作得以順利推動,特別感謝輔仁大學易振副校長與舜德圖書館館長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藍易振校長致詞時表示,能於百年校慶之際與國家圖書館展開合作,深感榮幸與感謝。此次MOU簽署是雙方合作的新起點,未來期盼在更多典藏保存與研究推廣計畫上持續深化交流。藍校長並感謝國家圖書館促成這項具文化意義的合作,讓輔仁大學的珍貴文獻能以數位形式永久保存與開放利用。
本次數位化計畫中,輔仁大學圖書館提供多部具學術與文化價值的珍貴館藏,內容涵蓋早期人文與宗教研究領域,展現深厚的學術底蘊。例如《菩提道次第廣論》(1936年法尊法師譯)體現佛學經典的現代詮釋;《大乘起信論》宇井伯壽譯註及《大乘佛教思想論》木村泰賢著,為日本佛學研究的重要基石;另如《支那佛教講話》與《續東洋思想の研究》,則反映1930年代中日思想交流的深刻對話。這些文獻不僅具高度研究價值,也記錄了東亞宗教與思想互動的重要歷史脈絡。數位化成果將上傳至國家圖書館「臺灣華文電子書庫」及「臺灣記憶系統」等公開資料庫,實現資源即時開放與共享,體現以科技守護文化、以行動傳承知識的核心精神。
國家圖書館將持續與各大專院校及文化機構攜手合作,推動珍貴文獻的數位保存與應用,讓臺灣文化資產在數位時代中綻放新光。
系統號:
O-100982
國圖向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捐贈Taiwan Corner,促進臺日文化交流
標題:
國圖向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捐贈Taiwan Corner,促進臺日文化交流
內容簡介:
國家圖書館於2025年9月29日在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舉行Taiwan Corner捐贈儀式,深化臺日文化交流,並為東京市民提供接觸臺灣文化及增進交流的寶貴機會。
本次捐贈活動由國家圖書館翁誌聰副館長率團出訪,受到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的熱情接待。這批捐贈的圖書資料共計100種,涵蓋了臺灣的文學、歷史、藝術、自然、社會人文等多元領域。即日起至10月9日,這批圖書將於該館一樓中央大廳進行展出,供民眾閱覽欣賞。
翁副館長表示,「圖書館是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樑。這批圖書不僅僅為知識的載體,更是臺日友誼的象徵。盼透過這些書籍,能讓東京都民們更輕鬆地認識臺灣,並促進兩國人民彼此交流」。Taiwan Comer 是國圖為了深化國際交流,促進各國民眾了解臺灣,向全世界推展臺灣形象的重要品牌。其規劃理念著重於推展臺灣歷史丶風土、行銷人文意象與臺灣相關知識,而且國圖也會因地制宜,挑選主題適切、且多元的出版品,非常適合作為海外民眾在當地圖書館裡認識臺灣的起點。
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方對慷慨捐贈表示誠摯感謝,並承諾將妥善利用這批寶貴的中文圖書資源,為廣大讀者提供更豐富的閱覽選擇。雙方代表在會中也針對未來合作模式進行深入討論。
國圖近年積極拓展國際交流,透過設置海外「Taiwan Corner」,將臺灣豐富的圖書、文化資源推向世界。「Taiwan Corner」與各國優秀圖書館合作,透過每年持續贈送臺灣出版的優良書籍、兒童繪本與華語學習圖書,以此為種子,希望藉此培養更多年輕的中文閱讀者,更增加對臺灣的瞭解,為兩國文化交流注入新動能。
照片說明:兩館人員偕駐日代表處教育組長黃冠超於Taiwan_Corner前合影留念欣賞臺灣好書
系統號:
O-100860
書頁交會處,開啟閱讀的無限旅程—114年臺灣閱讀節「好書交換趣」
標題:
書頁交會處,開啟閱讀的無限旅程—114年臺灣閱讀節「好書交換趣」
時間:
2025年12月2日
內容簡介:
一年一度的臺灣閱讀節即將展開—
今年的閱讀盛事將於12月6日(六)、12月7日(日)在國立中正紀念堂園區熱鬧登場!
為了讓愛書的力量繼續傳遞、讓書迷間彼此交流,今年再次推出深受歡迎的「好書交換趣」活動。
我們相信,每一本書,都承載著故事與情感,值得被珍惜和傳承,藉由好書交換讓它們繼續發光發熱,讓『閱讀創造無限』。
誠摯邀請您攜帶符合收書原則的圖書,至指定收書地點換取 「換書卡」,並於活動當日10:00–17:00持卡前來現場交換書籍。
一本書的離開,是另一段閱讀旅程的開始。讓您的好書遇見下一位愛書人,擦出意想不到的靈感與火花。
活動詳情請參閱下方辦法,歡迎轉貼、分享,邀請更多愛書人一同整理書櫃,將好書帶來現場,一起享受「好書交換趣」的挖寶樂趣吧!
【收書辦法】
◎收書時間:即日起至12月2日止(星期一至星期五上班日8:30~17:30)
◎收書地點: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貴陽街一段2號行政區入口櫃檯)
◎收書原則:書況良好,無破損、髒污或塗鴉劃記之各類圖書。
(請先自行清潔乾淨,若有髒污或灰塵恕不收受)
[不收書範圍]
1.視聽資料、報刊雜誌、小冊子。
2.相同版本內容之圖書以一本為限。
3.出版年限超過五年以上之電腦、法律、旅遊類型,或其他具時效性圖書。
4.高中職(含)以下之教科書、升學參考書、考試用書、論文集、廣告宣傳品、宗教善書、二手書商或出租店汰舊書籍及本館認定不宜交換者。
5. 違反法令、善良風俗及非正版圖書。
【換書方式】
◎請民眾於收書時間內,將符合收書原則的圖書親自攜至指定地點(恕不接受郵寄)。經本館收書後,將發給「換書卡」,一本書可兌換一枚印章,每一枚可於活動期間兌換一本書。
◎活動期間亦開放現場收書,請先至收書服務台換取「換書卡」,再行挑選圖書。
◎活動當日請務必攜帶「換書卡」,挑選完畢後,至換書服務台辦理交換手續。
◎114年「好書交換趣」為期兩日,「換書卡」僅限活動期間使用,逾期未兌換之卡券即作廢。
◎民眾所提供之交換圖書,本館擁有後續處理權利。
◎若遇天候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本館保留調整活動方式之權利。
【諮詢電話】(02)2361-9132 #723 或 #721
系統號:
O-101010
【徵才】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徵聘專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教授
標題:
時間:
2025年12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壹、本系115學年度徵聘專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或教授壹名。
申請者須具社會學博士學位,或社會學相關領域博士學位,並於5年內發表至少1篇經審查通過出版(或已接受)的期刊論文。本次徵聘以能教授量化研究方法相關課程為優先考量。
貳、申請者請將下列資料依序掃描為一個PDF電子檔,並附上目錄:
一、申請信(含未來研究計畫及教學興趣)。
二、博士學位影印本,若尚未取得博士學位者,須附校方或指導教授所發証明文件(2026年6月30日前可取得博士學位)。
三、學術履歷表(含個人著作目錄)。
四、博士修課成績單(或其他專業學習証明資料)。
五、2門擬開授專業領域課程之教學大綱。
六、兩封推薦信(請通知2位推薦人將推薦信在期限前寄至本系電子郵件公務信箱social@ntu.edu.tw ,並請副本系辦王小姐(liwang@ntu.edu.tw)。
七、學術著作:請附上5年內已出版(含已接受出版)之學術著作,包括(1)有完整章節內容之博士論文全稿或初稿(若博士論文非中文或英文書寫者,須附中文或英文摘要);(2)其他代表著作,以5篇為限。
2020年8月1日以前取得博士學位者,得免附推薦信、第四項修課成績單、第七項中之博士論文與中文或英文摘要。申請人的母語若非中文,請在申請信以及學術履歷表說明中文聽說讀寫的能力。
參、申請期限與電子郵件公務信箱:
請申請者將全部資料依序掃描為一個PDF電子檔,請於台灣時間2025年12月15日17:00前,以主旨【應徵專任教師】電子郵件寄至本系電子郵件公務信箱social@ntu.edu.tw ,並請副本系辦王小姐(liwang@ntu.edu.tw),資料不完整者不予處理。
聯絡電話:886(2)23683569,傳真:886(2)23683531
附註:複選通過者須於本系進行徵聘演講(時間、地點與形式將另行通知,目前暫定2026年3月上旬舉行)。
系統號:
O-100997
【徵才】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徵聘助理教授職級(含)以上專任教師1名
標題:
【徵才】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徵聘助理教授職級(含)以上專任教師1名
時間:
2025年11月7日截止
內容簡介:
資格條件:
一、具博士學位及助理教授證書(含)以上者。
二、需具中國音樂演奏(唱)專長,並含下列專業領域:
(一) 說唱音樂。
(二) 戲曲音樂。
(三) 跨領域表演。
工作項目:
一、教學科目:說唱音樂概論、說唱音樂賞析與表演、戲曲音樂概論、戲曲音樂賞析與表演、跨領域表演製作與實務、舞台實務專題、音樂的跨領域應用、主修等。
二、擔任校內義務行政工作至少4年。
工作地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聯絡方式:
一、檢具文件、資料(以下資料請各提供紙本1式3份,並將資料以PDF檔繳交1份):
(一) 公務人員履歷表(一般)。
(二) 個人簡歷表(含演出及著述表)。
(三) 最高學歷畢業證書(如持國外學歷者,需附我國駐外單位驗證學位證書、成績證明,向入出國及移民署申請核發入出國紀錄,附中文譯本並依照教育部採認辦法辦理即檢附相關資料,如:行事曆及國外學歷送審教師資格修業情形一覽表等。)、教師證書、經歷證明影本。
(四) 代表性論文、作品、著作、期刊論述。
(五) 可開授之課程大綱與教材資料。
(六) 其他:有助於瞭解應徵教師背景之資料。
二、備註:
(一) 預定115年2月起聘。
(二) 經用人單位初審後,合者擇優通知參加甄選,應徵者如需返還書面應徵資料,請檢附貼足郵資之回郵信封並註明「寄回資料用」。關說者一律不予錄取。
(三) 郵寄地址:220-58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信封請註明人事室收、「應徵中國音樂學系專任教師」、姓名及連絡電話,於公告截止日下午5時前(寄)送達本校人事室。逾時恕不受理。
(四) 聯絡電話:(02)2272-2181分機2533 中國音樂學系-巫助教。
系統號:
O-100998
【徵才】清華大學社會所誠徵教師
標題:
時間:
2025年12月12日截止
內容簡介: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徴聘教師啟事
一、申請者專長領域:社會學相關領域。
二、職級:專任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一~二名)。
三、起聘日期:115年8月1日起。
四、申請者具下列資格之一:
1.任職於國內外各大學或研究機構之專職教學、研究人員。
2.具備國內外博士學位者,或即將於115年6月30日前取得博士學位。
五、申請所需資料:詳細本所網頁「最新消息」徵教師啟事。
六、申請截止日期:114年12月12日。
七、請將申請資料1-6項電子檔,於截止日期前寄至本所E-mail: iosoc@my.nthu.edu.tw(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教職)。推薦函請E-mail至本所信箱: iosoc@my.nthu.edu.tw,或郵寄:300044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聘任委員會收。
*以上訊息如有疑問,歡迎來電聯絡Tel: 03-5712090;Fax: 03-5751917,聯絡人:郭小姐
系統號:
O-100991
【徵才】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新聘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5年11月28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學術專長:研究專業領域屬下列其中一項者:
1.古典文學類(以詩、詞曲、古文為優先)。
2.學術思想類(以理學、佛學為優先)。
3.現代文學類。
二、名額:助理教授級以上2名
三、應徵資格:
(一) 新聘專任教師尚未領有擬聘等級教師證書者,應依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之規定,辦理教師資格審查。
(二)具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中國文學或相關學門助理教授證書以上者,於受聘前5年間(110年8月1日起至115月7月31日止),須具備以下條件至少一項:
(1)經審查並正式出版或已被接受且出具證明將定期發表之論文。
(2)經審查正式出版,並檢附審查及公開發行證明之專門著作。
(三)持國外畢業證書者,須向我國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或其他經外交部授權機構(以下簡稱駐外館處)申請證明文件為真。
四、申請截止日:即日起至114年11月28日(週五)止(以郵戳為憑)
五、聘用日期:起聘日預計為115年8月1日。未聘滿時,將持續徵才。
六、應徵者請檢附下列資料(各項資料請依順序檢附,切勿裝訂成冊)
(一)徵聘教師基本資料表一份(請見附檔。未使用本系制式履歷者,恕予退件重填)。
(二)教師證書、現職聘書、最高學位證書影本各一份。(證明文件影本均需親筆簽名)
(三)代表著作需為近五年公開發表之學術著作或最高學歷之學位論文(110年8月1日起至115月7月31日止刊登發表)一式四份。(代表著作需標示清楚)
(四)參考著作需為近五年(110年8月1日起至115月7月31日止內刊登發表)公開發表之學術著作(檢附請勿超過五件)或最高學歷之學位論文,各一式四份;外文著作須另附中文摘要。期刊論文若改寫自碩、博士學位論文者,請務必詳細註明。
(五)歷年著作目錄四份。
(六)有教學經驗者,請提供近年開設之課程任擇一門 的教學意見調查和教學大綱。
(七)履歷表中填列之參考著作,務必檢附該著作以供審查。請勿檢附與學術無關之論著。
(八)請將填妥之【徵聘教師基本資料表】word檔以電子郵件方式寄到nccuchi@nccu.edu.tw,並在郵件標題註明【應徵中文系專任教師資料表_姓名】。(若檔案過大,請以雲端硬碟分享)。
(九)應徵資料退件方式:
應徵資料恕不退件,如要索回,本系將會以【對方付費之包裹配送】方式寄送,故請勿附上現金及郵資。勾選不寄回之應徵資料,本系將在應聘程序完成後銷毀。
(十)初審通過者,將另行通知來系演講,旅費自理。
(十一)獲聘者,除本系專業課程外,每學年必須開設「中國語文通識」課程。
聯絡人:吾助教
電話:(02)29387042
郵寄地址:116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政治大學中文系收(請註明應徵專任教師)
系統號:
O-100936
【徵才】成功大學歷史系誠徵世界史專長教師
標題:
時間:
2026年1月9日截止
內容簡介:
一、領域需求:世界史專長學者,具有跨區、跨域或跨科整合能力者尤佳
二、名額:專任教師1名
三、資格:需具有博士學位或助理教授資格(含)以上者
四、起聘時間:依本校聘任程序辦理,預計2026年8月1日或2027年2月1日
五、應徵資料:請詳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官網
六、截止時間:2026年1月9日,以郵戳為憑
七、郵寄地址:70101臺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曾若珈小姐收 (請註明「應徵資料」)
八、聯絡人:
曾若珈 小姐,電話:06-2757575轉52305,E-mail: annster@mail.ncku.edu.tw
蔡幸娟 主任,電話:06-2757575轉52301,E-mail: z7608010@email.ncku.edu.tw
系統號:
O-100994
【徵才】中興大學歷史學系誠徵兼任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
標題:
時間:
2025年11月7日截止
內容簡介:
※應徵資格:
1. 具有教育部核可之國內外大學博士學位者
2. 應徵專長領域:以1.中國中古史、2.數位方法、3.東南亞史、4.美洲史為優先領域,擇優聘任。
3. 聘任人數:兼任教師數名
※應徵資料:請詳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官網
※擬起聘日期:民國115年8月1日(115學年度第1學期)起聘
※意者請將相關資料於114年11月7日(含)前郵寄送達(以郵戳為憑)
收件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辦公室收
地址:臺中市402南區南區興大路145號
信封外請註明「(姓名)申請兼任教職─應徵領域」,逾期不予受理。
聯絡人:楊助教,電話:04-22840324轉562、04-22850214,E-mail: lydia@dragon.nchu.edu.tw
▲履歷表、新聘教師申請書、著作目錄一覽表(附件一~三)郵寄前,請先上傳雲端供檢視。
▲所有文件均請同時掃描為PDF檔(著作需為可供選取之PDF檔),於截止日前將所有文件電子檔以提供雲端連結方式寄至lydia@dragon.nchu.edu.tw,信件主旨:「應徵兼任教師(應徵領域OOO)─OOO(姓名)」。
▲審查資料如須退回者,請附貼足郵資之回郵信封,否則不予退件。
系統號:
O-100995
【徵才】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徵聘專任教師
標題:
時間:
2025年12月15日截止
報導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內容簡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碩士班擬徵聘歷史學、人類學領域專任師資各1名。本系以培養具有跨學科思考與社會實踐的人文社會領域人才為教育目標,也是一個以族群與客家相關議題為主的研究與教學單位,師資現以人類學、社會學與歷史學為主。歡迎符合以下資格者提出申請。
一、 申請專長學術領域:
1、 歷史學相關領域,優先考慮專長為日本時期到當代的臺灣史研究,具客家研究相關成果或經驗尤佳。
2、 人類學相關領域,具客家研究相關成果或經驗尤佳。
二、 徵聘職位:助理教授(含)以上。
三、 起聘日期:2026年8月1日起聘。
四、 申請資格:
1、 具備國內外歷史學、人類學相關領域之博士學位。
2、 任職於國內外各大學或研究機構之專職教學或研究人員。
五、 申請所需資料:請參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網站。
六、 依本校專任教師聘約規定,新進教師前三年應參與英語授課,以三門為原則。
七、 申請截止日期:2025年12月15日。
應徵者請檢具上述資料1份,並請於寄封袋上註明「應徵資料」字樣,於截止日期前掛號寄出(郵戳為憑)。地址:302054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1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並將全部申請資料依序掃描為PDF電子檔(推薦函除外),於2025年12月15日24:00前,以主旨【應徵專任教師】電子郵件寄至本系承辦人鄧小姐信箱 (ypteng@nycu.edu.tw),資料不完整者不予處理。
所寄資料若需寄回,請附回郵信封。聯絡人:鄧雅嬪行政專員,Email: ypteng@nycu.edu.tw ,TEL:03-5131394
系統號:
O-021408
【徵才】輔仁大學中文系誠徵助理教授級(含)以上專任/專案教學人員
標題:
【徵才】輔仁大學中文系誠徵助理教授級(含)以上專任/專案教學人員
時間:
2025年12月19日截止
報導者:
陳助教,Tel: 02-2905-2323;E-mail: 054485@mail.fju.edu.tw
內容簡介:
職務類別:教師
職務職稱:助理教授級(含)以上專任/專案教學人員
所需學歷 :博士
科系要求:經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院校、研究院(所)文學及相關領域博士
職缺人數:1名
上班時段:115學年度第1學期起
薪資待遇:依學校規定
工作內容 / 職務說明:中文系相關領域課程,且能配合本系開設EMI課程
任教科目:中文系相關領域課程,且能配合本系開設EMI課程
條件要求
一、應聘者應認同且配合輔仁大學辦學精神,以及遵行輔仁大學所規範之倫理原則。並應參與校方所提供身心靈的教育成長活動,積極融入有所體認與感動且傳遞此價值給學生,共同營造輔仁大學的校園文化與精神。
二、研究專業:中文系相關領域(先秦兩漢或古典文學專業為優先)
三、具全英語授課能力,需年年開設全英語課程。(本校具有全英語授課培訓課程)
四、有利條件:(具備下列條件者優先)
1.曾擔任科技部、教育部或其他國家型專案計畫主持人
2.曾執行民間合作計畫案
3.三年內至少有2篇研究論文發表於國內、外具審查機制之學術期刊者。
4.曾開設數位人文相關課程
5.曾開設華語文教學相關課程
6.曾獲相關領域獎項
其他應繳交資料
一、線上填寫「履歷表」(至本校人才招募平台登入註冊後填寫 https://job.fju.edu.tw/#/)
二、已具教學經驗者附學歷及教育部教師資格證書影本;未具教學經驗者附學歷證書影本;國外學歷證明需先經駐外單位驗證。已具教學經驗者可附經歷證明影本。(以上資料各一式一份)
三、曾擔任計畫主持人者,附研究計畫核定證明影本一份。
四、五年內之代表著作(請務必於著作封面上註明代表作),以及參考著作紙本各一份。未具教育部教師資格證書者,需附博士學位論文紙本一份。
五、曾任教或與有利條件相關之課程教學大綱(至多3件)紙本一份。
系統號:
O-100986
【徵才】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徵聘助理教授
標題:
時間:
2025年12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vites applications for a full-time, substantiation-track post at the rank of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field Medieval Chinese history (focus on Silk Road and Sui-Yang period), beginning August 1, 2026. We welcome candidates with specialisations in cultural, socio-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ies of the period from the sixth to the tenth centurie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s desirable but not necessary.
Application Procedure
Applicants should complete the online application form with a letter of introduction, a CV, and one writing sample uploaded. Review of applications will begin on December 15, 2025 and continue until the position is filled. Shortlisted candidates will be asked for further materials, including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to be addressed to the Department Secretary directly by the referees) and evidence of experience as both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系統號:
O-101001
【徵稿】《清華學報》「危機時代與共生思想」專刊徵稿
標題:
時間:
2026年3月31日截止
內容簡介:
《清華學報》擬於2027年6月出版「危機時代與共生思想」專刊,由中山大學中文系賴錫三教授客座主編。論文以中、英文撰寫皆可,中文稿不超過三萬字,英文稿以二萬字以內為原則(字數統計含正文、摘要、書目、註腳、附錄),體例請參考本刊「徵稿簡章」及「撰稿格式」。專刊內容說明如下:
當前人類處境,不能不令人有著強烈的時代危機感,甚至可以強調我們處在迫在眉睫的「危機時代」。從美中地緣政治的激烈衝突,到俄烏戰爭的難以停火,再到以巴戰爭的種族滅絕,擺在眼前的各種意識型態之爭,族群的對立與文明的衝突,愈演愈烈而爆發了不同程度的暴力。而從環境汙染到生態危機,再到多物種瀕臨滅絕,整個地球生態系也遭受到人類世前所未有的衝擊,生態倫理的永續性也成為了大問題。可以說,當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不管就文明環境或者自然環境,我們對於未來,已然懸在高度不確定性的狀態。面對這種大規模、系統性的「危機時代」之重大挑戰,人文學的研究(文學、語言、哲學、藝術、歷史,等等),不可能不受到重大沖擊挑戰,並嘗試思考回應之道,以求為危機尋找轉機的出路。本期專號,邀稿人文領域的學者們,可根據人類長久來所累積的諸多寶貴經驗,諸如歷史經驗、文化資產、經典文本、哲學洞見,等等不一而足的人文、藝術思想資源,來嘗試加以闡發:人類如何與人類、人類如何與環境、人類如何與萬物、文明如何與文明、宗教如何與宗教、價值觀如何與價值觀……等等不同差異的立場,何以共存、如何共榮的「共生(co-becoming)」之道。在這裡,「共生」不必意味著純然的和諧(烏托邦),也不只是簡單的道德呼籲,或者美好企求,反而要求我們正視人類與萬物,在各自千差萬別的立場差異之前提上,在相互競爭乃至衝突難以全消的前提上,進行思考:如何與立場差異者,乃至暫時的對立者,從一種輸贏鬥爭(零和遊戲)的單極競爭中,轉化為彼此豐富(多贏遊戲)的多元共生之道。歡迎各位來稿「共生專號(全名「危機時代與共生思想」專號,簡稱「共生專號」)」,您可就文學與語言的演變現象來描述共生,亦可就哲學角度探究如何促成共生的思維模式,亦或者就宗教、族群、文化的競爭衝突,終而走向混雜共生的歷史經驗來加闡述。我們希望種種不一而足的:案例描繪、現象分析、哲理闡述、歷史爬疏,皆能豐富化我們對「共生思想」的複雜化理解,以啟發當前人類如何面對迫切性危機以藥方或借鏡。
※本專刊截稿日期為2026年3月1日。
系統號:
O-100914
【徵稿】《成大中文學報》第93期徵稿
標題:
時間:
2026年1月15日截止
內容簡介:
對於中國傳統佛教義學僧人或學人而言,解經是其研習佛法、辨正義理與宗教實踐的方法。一般而言,解經之目的在於透過對於文本的批判性解讀與詮釋,揭露隱蔽於經典文本中的真理,從而形成一種知識典範。但中國佛教的解經傳統除了義理辨析的知識型態之外,也具有由知識而解脫的實踐意蘊。
中古佛教的解經有隨文釋義的章句、義疏以及敘明經文大意之標位等形式。這些解經形式是在準確理解與詮釋經典的原則下所進行。隋唐之際,天台智顗的五重玄義所揭之教相判釋、三論吉藏與華嚴法藏從不同經典交互詮釋的以經解經,均是透過不同的解經方法或策略為自身思想提供合理性的解釋。近代中國的解經受到西方與日本佛學研究方法的影響,轉以史學為基石,融合經學、語言學與文獻學的方法詮解佛教經論,發展出與傳統解經相異的、以現代學術的客觀原則為基礎的解經型態。然而,這不意味佛教由義理而實踐的解經方法在現代性的語境下被稀釋了,兼具現代學術方法與佛教正信的解經形式仍深刻地影響當代佛教學者的思想與方法。
解經是中國佛教思想的發展重要途徑,舉凡經文釋義、義理融攝、思想論辯,均是對佛教經論之理解與詮釋的動態活動與歷程。當代學者更從詮釋學、現象學、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等多元的方法論來詮釋佛教經論。佛教解經學也因此呈現多元的學術風貌。據此可知,傳統到現代的佛教解經方法,不但豐富了佛教經典詮釋的內容,也產生了理論與實踐等不同面向的詮釋效應。因此,《成大中文學報》特別策劃「中國佛教解經學與當代詮釋」專題,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就傳統到現代的中國佛教解經學進行研討。擬定相關研究主題如下:
一、中國佛教各學派的解經體例、方法與特徵
二、中國佛教思想發展與經典詮釋之關係的系譜考察
三、中國佛教解經與宗義的交互辯證
四、中國佛教解經學的理論與實踐
五、近代中國佛教解經學的轉型與省思
六、中國佛教解經學與詮釋學
七、中國佛教解經學與跨文化對話
八、中國佛教解經學的當代應用及其價值
歡迎海內外學者先進,惠賜 鴻文。
出刊卷期:第 93 期(中華民國 115 年 6 月)
來稿電子檔請寄:nckujcl@ncku.edu.tw
稿約及撰稿格式網址:https://chinese.ncku.edu.tw/p/405-1142-249289,c10348.php?Lang=zh-tw
系統號:
O-100915
【徵稿】《興大人文學報》第76、77期徵稿
標題:
內容簡介:
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出版之《興大人文學報》,現正公開徵稿,歡迎各界學者踴躍投稿:
🔹第七十六期專題:「重塑香港的可能連結」
本專題旨在搭建台灣與海外之間的對話平台,聚焦於香港研究,廣邀來自文學、電影、流行文化等人文領域的投稿。內容可涵蓋文本或個案分析、社會議題探討、實務經驗回顧,或理論倡議等多元面向,期盼共同思考香港的文化、歷史與未來連結之可能。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10月31日
🔹第七十七期專題:「作為『接觸地帶』的中部:文化、文學與歷史的交會」
本專題關注臺灣中部地區作為文化、族群與歷史交會之場域的多重樣貌。歡迎來自文學、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文化研究等多元學科之投稿,透過跨領域視角,深化對中部區域的理解,拓展對「接觸地帶」概念的學術討論。
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6年4月30日
系統號:
O-100913
【徵稿】《民俗曲藝》「療癒性民俗的情感與當代詮釋」專題徵稿啟事
標題:
【徵稿】《民俗曲藝》「療癒性民俗的情感與當代詮釋」專題徵稿啟事
時間:
2025年11月30日截止
內容簡介:
專題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1月30日
專題論文截稿日期2026年6月30日
療癒性民俗是人類社會應對身心困頓、尋求安適的文化實踐,根植於特定社群的宇宙觀、信仰體系與道德價值。這類民俗的療癒力量,無論是透過宗教儀式、傳統醫藥、養生功夫、文化符號、象徵植物、神話敘事或文本典故等,其核心往往來自於文化中共享的情感(affect)表達、疏導與轉化。既有的民俗研究已累積關於文化樣態與社會作用的豐富知識,本專題擬進一步關注療癒性民俗中的情感力量及其多元影響。這裡指涉的情感,是一個涵蓋範圍廣泛的概念,包括情緒(emotion)或感情(feeling)的經驗,且強調文化脈絡、情感型態、集體共振與流動可塑性。在不同的時空中,對於民俗的理解及建構,可能出現不同的詮釋實作,協助人們在面對疾病、災厄、心靈創傷或渴望幸福時,平撫悲傷恐懼、獲得療癒希望,尋回與自我和世界的連結。透過情感的視角解析療癒性民俗,是理解人心追尋福祉與觀察社會文化動態的關鍵切入點。
本專題歡迎(但不限於)就以下題目撰文投稿,例如:傳統醫療中所展現的民俗特質及情緒觀,在今日是否依然適用,或經歷了什麼樣的重新詮釋?對特定宗教或神靈的情感,可能建構出什麼樣的信仰面貌,哪些因素可能促使社會變遷?人類自古以來即對非人生命與物質投注各種文化性的感知及關係界定,這些情感綿延不斷、還是亦經歷時空轉型和詮釋重組?特定的宇宙觀(例如風水、八卦)除了刻板印象中的文化運用,是否在不經意的日常時刻,仍不斷影響我們的福祉感知與安頓方式,並彰顯出怎樣的情緒和理性反應?
「療癒性民俗的情感與當代詮釋」專題由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研究員策畫、主編。竭誠歡迎探討上述主題的論文。有意投稿者請於2025年11月30日前將論文題目及摘要 (中文500字或英文300字以內),email 至《民俗曲藝》編輯委員會收(shihhoch@ms6.hinet.net),編委會將回覆是否合乎專題徵求。投稿信請註明姓名、電子郵件信箱、通訊或手機/電話等資訊,以便連絡。「療癒性民俗的情感與當代詮釋」專題論文截稿日期為2026年6月30日。論文撰述規定請參見 https://ritualtheatreandfolkloreat.blogspot.com/p/submissions.html。
系統號:
O-100946
【徵稿】《新銳叢刊》徵稿
標題:
時間:
長期徵稿
內容簡介:
為鼓勵人文與社科領域的青年學者出版學術專書,臺大出版中心成立「新銳叢刊」,專門收錄、出版具原創性的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專書。
●本叢書的徵稿對象(符合以下任一條件):
1. 獲國內外博士學位五年以內者。
2. 在國內外大學或研究機構擔任教學、研究專任職務五年以內者。
●本叢書的徵稿類型:
具有原創性及重要學術價值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專書,需以繁體中文撰寫,改寫自博士論文亦可。
本叢書由專業領域的學者擔任主編群,並提供嚴謹的審查制度與學術編輯服務,以期成為年輕學者出版學術著作的重要平臺。歡迎踴躍賜稿。
◎叢書主編
許雅惠(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蔡祝青(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劉華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詳細的投稿規定,歡迎您參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的網站,連結如下:
http://reurl.cc/RkQEYn
如有任何疑問,請與本叢書編輯洪煜翔聯絡:
TEL: 02-3366-3991~3分機27 E-mail: yhhung@ntu.edu.tw
系統號:
O-1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