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朴永煥教授演講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朴永煥教授演講

標題:

寰宇漢學講座邀請朴永煥教授演講

時間:

2025年11月25日(週二)14:00-15:30

主講人:

朴永煥(PARK YOUNG HWAN,韓國東國大學名譽教授)

地點:

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301室(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內容簡介:

講題:胡適與閔泳珪的浪漫交遊及若干論點——以哈佛燕京學術網絡與東亞知識循環為中心(Hu Shih and Min Young-gyu’s Romantic Fellowship and Several Points of Discussion — Centered on the Harvard-Yenching Academic Network and East Asian Knowledge Circulation)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備註:本場演講以中文進行
※以上會議時間如有變動,本中心將依報名資料另行通知

系統號:

CCS-101085

漢學研究中心2017年度獎助訪問學人何瞻教授編譯、加註之新書發表

漢學研究中心2017年度獎助訪問學人何瞻教授編譯、加註之新書發表

標題:

漢學研究中心2017年度獎助訪問學人何瞻教授編譯、加註之新書發表

內容簡介:

漢學研究中心2017年度獎助訪問學人何瞻(James Morris Hargett,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東亞研究系)編譯、加註《Wading Barefoot through a Mountain Stream: The Travel Diaries of Xu Xiake (1587-1641)》於今年12月由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出版。

系統號:

CCS-101013

國家圖書館舉辦114年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外籍學人文化參訪活動

國家圖書館舉辦114年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外籍學人文化參訪活動

標題:

國家圖書館舉辦114年外交部臺灣獎助金外籍學人文化參訪活動

作者:

佐藤將之 著

內容簡介:

外交部與國家圖書館於今(2025)年10月13日上午舉辦「臺灣獎助金(Taiwan Fellowship)學人暨留臺校友會(Taiwan Alumni Association, TAA)原住民族文化參訪活動」,共計來自18國43位臺灣獎助金學人及眷屬共襄盛舉。本次活動由外交部主辦、國家圖書館協助執行,旨在增進外籍學人對臺灣多元文化的了解與認識。

活動開幕由外交部長林佳龍親臨主持,現場安排臺式早餐及原住民族表演,展現臺灣文化的多樣與活力。林部長致詞表示,「臺灣獎助金」計畫自2010年推動迄今,已錄取來自全球超過1,500名優秀學者來臺研究,為臺灣與世界搭建深厚的友誼連結。

「臺灣獎助金」學人代表、泰國Mahidol大學Morakot Meyer副教授致詞時表示,臺灣政府與社會各界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尊重與保存令人印象深刻,充分展現聯合國「國際原住民族語言十年(2022–2032)」的精神,她也非常珍惜這次參訪機會,親眼見證臺灣對原住民根源的尊重及保存。

隨後,學人一行前往新北市烏來區參訪,在群山環繞、溪谷縈迴的優美景致中,體驗部落佳餚,並了解當地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原住民族文化發展。 多數學人表示,這次參訪活動內容充實、收穫豐碩,不僅深入體驗臺灣原住民族文化,也加深了對臺灣社會多元價值的理解與情感連結。

系統號:

CCS-100926

2025年國際青年漢學研習班

2025年國際青年漢學研習班

標題:

2025年國際青年漢學研習班

內容簡介:

為促進國際青年學者對臺灣人文與漢學研究的理解與交流,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於今(2025)年10月23日舉辦「國際青年漢學研習班(2025 CCS Workshop for International Youth)」。活動吸引來自美國、歐洲、日本、越南、印度及新加坡等地青年學生與在臺獎助學人近三十位參加。透過專題講座與文化參訪,深化國際學者對臺灣社會多元面貌的認識。

國家圖書館王涵青館長在活動致詞中指出,國圖長期推動漢學與臺灣研究的國際連結,特別重視青年學者之間的對話與合作,而臺灣之所以能成為國際重要漢學研究據點,主要來自四項優勢:包括自1989年起推動的研究獎助計畫,累計支持與接待近2,200位外國學人來臺研究;持續開放逾13,000部中文古籍加值之750萬頁影像等數位典藏;於全球29國設置54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推展研究;並透過講座、展覽與國際工作坊等活動,打造跨文化知識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本次即是促進國際青年學者了解臺灣研究現況與文化脈絡的重要實踐。

研習課程並規劃兩場專題演講。首場「寰宇漢學學友講座」邀請美國密蘇里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外交部臺灣獎助金2025年訪問學者楊孟軒博士(Dominic Meng-Hsuan Yang) 主講「The Chinese Civil War Exodu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s Ethnicity」。楊博士以中國內戰遷臺人群為例,探討戰爭創傷與流離經驗如何形塑臺灣的族群認同與歷史記憶,講座引發與會者熱烈討論。 第二場「臺灣研究講座」,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主任李宜澤博士主講「Situating Animal Kin in Urban Infrastructure: Three Stories of the Amis' Lifeworld and Their Entangled Indigeneity」。李博士以阿美族在都市空間中的生活實例為出發點,結合民族誌與環境人類學觀點,呈現臺灣原住民族在當代社會中與自然、城市共生的多重層面。

除學術講座外,與會學員亦參觀國家圖書館主題展覽,了解館藏特色與數位典藏成果,並於下午前往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進行文化導覽與手作體驗。透過親身參與原住民族工藝創作,學員們更加體會臺灣多元文化的深厚底蘊。

活動最後由翁誌聰副館長頒發參與證書,為一天的課程與參訪畫下圓滿句點。與會者普遍表示,講座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在地視角,文化體驗則讓學術交流更具人文溫度。

系統號:

CCS-101009

漢學研究第43卷第3期目次

漢學研究第43卷第3期目次

標題:

漢學研究第43卷第3期目次

時間:

2025年9月

內容簡介:

重探《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的思想結構及其歷史意義/李龢書
經典重塑——晚明顏從喬《僧世說》成書論略/劉家幸
江戶時期(1603-1868)明清詞籍的東傳與接受——以《詞學全書》為中心/余佳韻
清康熙年間杭州佛教與日本的交流——以悅峰道章為中心/簡凱廷
談甲骨文「有/亡+ V + N」結構中的動詞類型與語義/張宇衛

書評
評 Zeb Raft(雷之波), The Threshold: The Rhetoric of Historiograph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戶限:中古中國歷史書寫的修辭)/何維剛
評 Huan Jin(金環), The Collapse of Heaven: The Taiping Civil War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1850-1880(天塌:太平天國戰爭與中國文學及文化,1850-1880)/Rania Huntington(韓瑞亞)

系統號:

CCS-1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