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文》第788期
標題:
《中國語文》第788期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國語文》月刊社
報導者:
李威侃博士(《中國語文》學會副秘書長)
內容簡介:
本期簡介
主編的話・私校中文相關科系合當因變制宜・蔡芳定
教學天地
名人格言:辨善有八:之六 善有半滿─淨空(老法師)・康世統選輯
國語文數位教學工具的運用・陳乃誠
「雙軌式命題」的寫作策略──以統測作文為例・黃智群
解決視覺障礙者的用字課題:瞽者的文字也可以有中文形義的字形構造・郭孝宇
當代國際優秀詩人選集(之七十七)・蔡澤民
蘇紹連散文詩賞析・吳當
〈匏有苦葉〉淺析・劉思宇
論文園地
恐懼的總和:論閻連科《丁莊夢》裡失序的人性・陳碧月 多文本閱讀教學對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興趣之研究‧張曉珊
弱纜能爭萬里風—惠州時期的蘇軾・鄧瑞卿
文創園地
有一個地方・楊乙呈
人生存摺・許紫喬
如果我有很多錢・張閔翔
沿著地球飛行・林如意
「說」與「不說」之間・陳亮妘
囝仔放電影・賴宥勳
好奇心・王子薰
告別是……・許傑玫
我所知道的百果山・江芷芸
選擇・林秉澤
我喜愛的臺灣小吃・謝雨函
在放學的路上・李瑞德
四季的聯想・蔡羽晴
系統號:
P-021775
鵝湖月刊總號572期
標題:
鵝湖月刊總號572期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鵝湖月刊社
報導者:
鵝湖月刊社
內容簡介:
鵝湖論壇
曾昭旭■在ChatGPT取代所有職業之後人還能做什麼?
元亨利貞
彭雅玲■從國族主義走向多元主義的華語教育與雙語教育
天光雲影
鄭家棟■「儒學復興」要有平常心──鄭家棟新春佳節致信鵝湖同仁
書與學
江燦騰、林朝成■導論《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的典範新視野:從大陸到臺灣到東亞的精粹論集》
一般論文
鮑有為■戴望公羊學與顏李、戴震之學的融通
研究生論文
張法清■試從句章疏解到名辯義理釋論「生之謂性」
張程業■工夫論視域下的道德的形上學──畢遊塞的牟宗三之思
系統號:
P-021841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3本第4分
標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3本第4分
時間:
2022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簡介:
新見簡牘與秦至西漢早期的傅籍制度(陳偉)
東漢繆宇墓題記「彭城相行長史事呂守長」疏證(鄒水杰)
竹林、飛瀑與巖窟——「大德寺五百羅漢圖」中的聖寺與羅漢洞(劉淑芬)
清朝與喀爾喀蒙古的政教互動 (1723-1733) ——以二世哲布尊丹巴靈童選定及其遷居多倫諾爾為中心(楊奇霖)
系統號:
P-021723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68期
標題: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68期
時間:
2022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內容簡介:
【專論】
賨人的華夏化歷程——以宕渠李氏家族的族群身分為中心(王萬雋)
吐蕃大論那曩尚結贊拉囊研究(林冠群)
宋代方志人物傳之演變與士人家族(李宗翰)
清代中央與地方立法的協商: 以「竊盜」之各省專條為例(吳景傑)
【書評】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 制度和禮法社會》 (于曉雯)
系統號:
P-021710
美術史研究集刊第53期
標題:
美術史研究集刊第53期
時間:
2022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中國陶瓷的出土與傳世──以三國吳至西晉青瓷獅形器為例(謝明良)
墓葬與佛教:重探北魏平城時期的屋形葬具(林聖智)
歷史記憶與遺失──重新追憶晚明福建王建章的繪畫世界(石守謙)
肖像廣告:唐少村興賢堂與中日書籍貿易(林振岳)
系統號:
P-021709
《臺大中文學報》第78期
標題:
《臺大中文學報》第78期
時間:
2022年9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內容簡介:
《詩經》詮釋的虛與實──從「三星」毛鄭說出發(彭美玲)
《毛詩正義》訓詁術語探析──兼論歷代訓詁術語之因革(劉文清)
《南齊書》敘事中的佛教元素與蕭子顯的佛教受容(紀志昌)
論蘇轍晚年的潁濱田園世界(林孜曄)
嵇永仁「獄中書寫」的抒情議題及其接受詮釋──兼論清初雜劇抒情性的文化建構(邱嘉耀)
系統號:
P-021767
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
標題:
島嶼幻想曲:戰地馬祖的想像主體與未來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春山出版
作者:
林瑋嬪 著
內容簡介: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馬祖福州話拼音方式
導論:想像的主體
第一部 馬祖的歷史
第一章 外洋禁山
第二章 愛恨交織的前線戰地
第三章 離開或留下?
第四章 與國家賭一賭
第二部 想像的技術
第五章 線上馬祖
第六章 網路戰地記憶
第三部 島嶼的未來
第七章 當代馬祖的女人與家
第八章 從社造到建廟
第九章 再中心化的宗教實踐
第十章 「亞洲地中海」之夢
結論:成為我們自己
參考文獻
系統號:
P-021772
中國紀錄:評估中華人民共和國
標題:
中國紀錄:評估中華人民共和國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八旗文化
作者:
王飛凌 著,蔡丹婷 翻譯
內容簡介:
引言
第一章 政治治理:人民民主專政與黨國體制
大悲劇與大彎路/黨國的基因:毛澤東思想/北京的舊劇重演:習近平思想/中共最優化與中國次優化/人民生命與權力/額外控制的法外手段/徹底而細緻的思想工作/黨政與警察國家/統治階級與菁英貴族/擾民、不安全、少安寧
第二章 經濟紀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模式/毛澤東的大饑荒與大停滯/三十年來的巨大增長/扭曲與失調金融系統/榨取與揮霍/經濟紀錄的量化評估/量化評估之一:GDP、要素與外匯儲備/量化評估之二:財政與貨幣政策/量化評估之三:能源效率和企業盈利率/國際比較札記:那印度呢?
第三章 社會生活:苦難、幸福與抵抗
貨真價實的發展中國家/吃苦與豪奢/不平等與貧窮/災害與救援/飄渺的幸福/用腳投票/嚴密監管、憂慮與憤懣
第四章 精神與生態:文化、道德與自然環境
官本位與社會/中國賢人祠與領袖本色/道德真空與全民健忘/腐敗事例一瞥/學術圈與教育界/「我們人人造假」/出版業、古董文物與飲食潮流/自然環境與生態狀況/超級山寨大國
結語 再看紀錄
系統號:
P-021777
未竟的快樂時代: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
標題:
未竟的快樂時代: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左岸文化
作者:
徐承恩 著
內容簡介:
香港民主運動從一開始,就基於一九六、七○年代的社運思潮,一直奉「民主回歸」為主流論述。即使不斷遭受中國共產黨的背信、甚至目睹北京政權的殘酷鎮壓,直到二○一九年的反送中起義爆發前,民主回歸世代始終迴避一國兩制日益崩壞的真相。探討香港民主運動前輩們的執迷不悔,就必須爬梳他們世代成長的歷史。民主回歸世代在爭取民主、打造公民社會的路途上,為何執著與「文化中國」和「現實中國」建立情感的連結,無法看見腳下已然成形的國族共同體?
獨力開拓了香港國族史寫作的醫生學者徐承恩,繼《香港,鬱躁的家邦》書寫香港共同體有異於中國的綿遠過去,新書《未盡的快樂時代》則將焦點放在香港一段令人困惑的近代史,對民主回歸世代的功過作出了率直的診斷與公允的評價。
系統號:
P-021778
一段未知的旅程:從江淮水災到共產中國,樂勒脫修女眼中的動盪年代
標題:
一段未知的旅程:從江淮水災到共產中國,樂勒脫修女眼中的動盪年代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作者:
Patricia Jean Manion 著,冉瑩 翻譯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初的武漢 三鎮,作為通商口岸,不僅是長江中游的國際貿易中心,更是外國人的集散地,教堂、商行、領事館在傳統中國的古城裡四處林立。一九二三年,六名樂勒脫修女踏上這塊土地,她們從無到有組織教會、培養修女、創辦學校,即使面對洪水飢荒、戰爭轟炸、政治驅逐,她們作為一個人、一名修女、一位教師不改傳教奉獻的初衷。本書梳理了修女會日誌、信件、報告與訪談,搭配珍貴的歷史照片,從這群外國修女的視角,深入災難重重而又鮮活生動的中國。
作者簡介
Patricia Jean Manion,樂勒脫修女。1967年獲美國丹佛大學博士學位;曾擔任位於丹佛的樂勒脫高原學院院長(Loretto Heights College,後來併入瑞吉斯大學[Regis University])。著有《心無旁騖:美國先驅修女的故事》(Only One Heat: The Story of Pioneer Nun in America)、《土坯牆外:新墨西哥州的樂勒脫修女,1852-1894年》(Beyond the Adobe Wall: the Sisters of Loretto in New Mexico, 1852 -1894)。
系統號:
P-021785
轉化、交織與再創造──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社會文化變遷
標題:
轉化、交織與再創造──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社會文化變遷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王梅霞 著
內容簡介:
導論
第一章 理論架構
第二章 社會性人觀
第三章 「交換」與族群互動
第四章 「太魯閣族」族群與文化的再創造
第五章 從治病儀式看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情緒展演
第六章 太魯閣人的家與情感:「情緒」作為新的研究視野
第七章 賽德克族與資本主義的相遇
第八章 「文化動起來」︰賽德克族文化產業的研究
第九章 轉化、交織與再創造:賽德克族的宗教變遷
結論
系統號:
P-021807
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的典範新視野 :從大陸到臺灣到東亞的精粹論集
標題:
當代臺灣佛教知識群英的典範新視野 :從大陸到臺灣到東亞的精粹論集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元華文創
作者:
江燦騰、林朝成主編
報導者:
陳欣欣
內容簡介:
本書導論
第一卷 當代臺灣出發的東亞佛教思想新詮
1-1.從「清涼聖境」到「金陵懷古」:從尚詩風習側探晚明
清初華嚴學南方系之精神圖/廖肇亨
1-2.博奧渺深 奧義迴環:荒木見悟教授學問世界管窺/廖肇亨
1-3.荒木見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廖肇亨
1-4.電光影裡斬春風:武士道與禪學/張崑將
1-5. 江戶中期富永仲基《出定後語》
引起的思想論諍及其影響/張崑將
1-6.黃土水的本土化佛教藝術創作與東亞視野交涉/江燦騰
第二卷 追蹤傳統佛教醫病學及其社會生活實踐風尚
2-1.戒律與養生之間:唐宋寺院中的丸藥、乳藥和藥酒/劉淑芬
2-2.明代寺產的經營與寺僧坐食形象的扭轉/陳玉女
2-3.明代佛門醫藥的社會服務與教化/陳玉女
2-4.明代佛教醫學與僧尼疾病/陳玉女
2-5.佛教護生、放生與功德的傳統思維及其面向
當代社會的相關考察/林朝成
2-6. 二十世紀台灣現代尼眾教育的發展與兩性平權意識覺醒
的歷史觀察:從傳統齋姑到現代比丘尼的轉型與開展 / 江燦騰
系統號:
P-021814
古代中國的24小時:秦漢時代的性愛與食衣住行
標題:
古代中國的24小時:秦漢時代的性愛與食衣住行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八旗文化
作者:
柿沼陽平 著,李璦祺 翻譯
內容簡介:
秦漢時代的性愛觀念相當開放,比如男女性交前的舌吻與愛撫場景便可見於當時的石造塑像或情趣用品;房中術的相關書籍還將性器按形狀、顏色分類,透過花朵和動物的意象來命名;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更記載著關於男性及女性高潮的性知識。
以庶民生活為焦點的歷史學,一般稱為「日常史」,本書便是將焦點放在古代中國常史的大致情況上,特別是秦漢時代。這是因為秦漢時代的日常生活有著極其獨特的一面,但其中又包含著廣泛存在於東亞的要素,可以說今日東亞的社會文化雛形就是奠基於秦漢時代。
本書是日本專研中國上古史的學者柿沼陽平,結合歷史專業及閱讀趣味的歷史普及之作。他在教授多門古代史課程時,深感日本社會的許多傳統文化習俗,其實與古代中國的歷史息息相關,因此他進而將深奧難讀的古代史料,如《睡虎地秦簡》、或考古文物如《馬王堆漢墓帛書》等所記載的各種文化訊息,整理改寫成本書。
因此,對古代庶民生活之「日常史」的關注便是本書最大特點,作者採取虛構的角色扮演形式,描繪出秦漢時代的一天二十四小時,每篇內容都是根據古代中國的史料寫成,回顧古人在一天之中會遭遇的各種生活情境。從早晨到傍晚、從工作到休息,呈現出一幅鮮活的生活場景圖像,引領讀者回到過去並悠遊其中,精采程度堪稱是秦漢時代的文字版「清明上河圖」。
系統號:
P-021830
從苦力貿易到排華:淘金熱潮華人移工的奮鬥與全球政治
標題:
從苦力貿易到排華:淘金熱潮華人移工的奮鬥與全球政治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時報出版
作者:
艾明如 著,黃中憲 翻譯
內容簡介:
臺灣版序
作者小記
小談羅馬拼音和貨幣
引言 黃色與黃金
第一部 兩座金山
第一章 兩座金山
第二章 金礦區
第三章 和白人交談
第四章 畢格勒的計策
第五章 保護範圍
第二部 打造白人國家
第六章 激昂的空地演說
第七章 黃禍
第三部 諸殖民地裡的亞裔威脅
第八章 地球上最富饒的地方
第九章 蘭德金礦區的苦力
第十章 金價
第十一章 諸殖民地裡的亞裔威脅
第四部 散居西方的華人
第十二章 拒於門外與門戶開放
第十三章 成為華人,成為中國
後記 重出江湖的黃禍幽靈
誌謝
系統號:
P-021831
臺灣初、高級工業職業教育史概要
標題:
臺灣初、高級工業職業教育史概要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南:成大出版社
作者:
曾勘仁、林樹全、林英明 著
內容簡介:
本書為臺灣工業職業教育發展史的第一本著作,從日治時期開辦的實業教育、創設工業學校與擴增工業類實業教育談起,再說明戰後迄今的工業職業教育,包括戰後初期的改制及升格、美援時期的單位行業訓練、九年國教與高職發展時期、工職教育改進與工職教育調整時期、民國108年的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程時期等內容作為序章。
為探討臺灣初、高級工業職業教育發展情況,本書內容著眼於工業職業教育隨時代發展的課程變革、與時俱進的師資調整、設備提升與重要政策的推動等。在編寫時採用時間作為橫坐標,以六大面向章節作為縱坐標探討政府體制變革、依學校制度變革、重要計畫經費、教育法令沿革、課程變革及教學與實習設備、和重要政策推動等概要敘述,期能為歷史留下見證。終章就全文作結論,並展望未來的發展,在政策、學校、社會、家庭等四面向,提出14項教改行動方案敬供各界參酌探討。
系統號:
P-021832
天台與諸宗之對論
標題:
天台與諸宗之對論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法鼓文化
作者:
陳英善 著
內容簡介:
導讀
第一篇 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時代背景──南北朝佛學思潮對智者之激發
第二篇 論「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台判教體系
第三篇 從「開權顯實」論法華之妙
第四篇 慧思與智者心、意、識說之探討
第五篇 永明禪師對天台「六即」之運用
第六篇 慈雲遵式於天台止觀之運用──以食觀法為主
第七篇 大慧禪師對智者大師悟境之看法
第八篇 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質及其定位問題
第九篇 從「明心見性」論聖嚴禪法與天台止觀
第十篇 天台中道觀與根機之關係
第十一篇 評〈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
第十二篇 對中村元《東洋人の思惟方法》中有關思惟模式和中國佛教之析判
系統號:
P-021833
先秦漢唐畫全集第二卷
標題:
先秦漢唐畫全集第二卷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中:秦鼎文流公司
作者:
劉霽慷 總編輯,廖堯震 特約主編
內容簡介:
《先秦漢唐畫全集》第二卷全一冊一書,於台北故宮正式授權,將院藏流傳有序之作品以高科技數位化高清圖檔,加上嚴謹的印刷製作,出版本圖錄。全書收集了唐以前珍貴的畫作,本卷所有作品,其中晉、隋兩代各一,唐代二十三件,全部共二十五件。
每一幅藏品均有藏品全貌圖像、藏品原尺寸圖像、藏品局部圖像等內容,許多藏品歷來鲜少展出,甚至從未有高清圖像公開出版,並邀請藝術史專家為藏品撰寫賞析及考據,使觀者能夠更宏觀且全面的領略此些珍品之精妙,同時在台北故宮釋讀的基礎下,將每件作品之款識、題跋、印章等一一列出,務求拾遺補缺、完整呈現。
系統號:
P-021840
伍連德新論:南洋知識分子與近現代中國醫衛
標題:
伍連德新論:南洋知識分子與近現代中國醫衛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黃賢強 著
內容簡介:
圖版
圖表目次
序:奇才來自南洋/王德威
導論
第一章:時空、史料與史觀——伍連德研究
第二章:發現伍連德與東南亞華人知識群體
第三章:伍連德在東北的抗疫及其「會議外交」
第四章:伍連德、南洋知識群體與中國醫衛體系建構
第五章:南洋知識群體在中國的社交網絡和平臺
第六章:書寫政治官員、領袖人物及知識群體
第七章:伍連德南洋行的言論和思想
第八章: 考察中國西南——伍連德與京滇公路周覽團
第九章:伍連德的人文視野與社會關懷
結論
附錄:伍連德年譜
徵引文獻
後記
索引
系統號:
P-021752
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增訂版)
標題:
尋租中國:台商、廣東模式與全球資本主義(增訂版)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
吳介民 著
內容簡介:
台灣是中國崛起的受益人也是受害者,這種雙重性點出當今世界與中國的關係糾結。本書從台灣觀點提出對中國經濟崛起的解釋,並藉由台商之眼剖析中國獨特但影響全球的公民身分體制、機構化尋租與發展模式。作者結合宏觀歷史角度和田野調查,提供創新觀點。在中國的開放改革年代,台商以特殊而靈活的身分進出中國,連同其他外資,協助啟動中國與全球的連結,並將資本主義制度引進中國,迂迴造成「中國崛起」。在此過程,中國也表現出自身體制韌性,並展現角逐科技霸權和地緣政治優勢的企圖心。然而,作者指出,中國試圖撼動美國在區域和全球支配力,其根本之道在於有實力從物質基礎層面挑戰美國的經濟科技霸權。但中國實力仍未臻成熟之際,習政權過度延伸國力,對內鎮壓、對外威脅跋扈,引發幾近全球規模的警戒。而「中國模式」曾經璀璨的爆發式成長,如今竟成為持續發展的絆腳石。這個貫穿全書的觀點,從本書初版定稿迄今五年,歷經國際政經局勢變遷之驗證而益發清晰可辨。
系統號:
P-021754
台灣經濟四百年
標題:
台灣經濟四百年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春山出版
作者:
吳聰敏 著
內容簡介:
從1624年荷蘭人在台南建立貿易商館開始,一直到清治(1684-1895)末年,台灣是落後的傳統農業經濟。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推動基礎建設,包括公共衛生,土地調查,與建立交通系統,啟動了現代經濟成長。二戰結束後,在國民政府的管制政策下,經濟發展又陷入停滯。美援期間(1950-1965),在美方的主導與壓力下,部分的管制鬆綁,台灣逐漸回到市場經濟體制,並在1960年代初期走上高成長之路。
台灣人所得水準在高成長期間長期持續提升,在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因此被經濟學者視為奇蹟。本書說明,台灣四百年來經濟發展的軌跡驗證經濟學的觀點:自由市場的經濟制度最有利於經濟成長;而促成台灣經濟制度轉型的,是日本的殖民統治與美援。
系統號:
P-021771
帆檣剪影:臺灣海域的海洋歷程
標題:
帆檣剪影:臺灣海域的海洋歷程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崧燁文化
作者:
李其霖 著
內容簡介:
緒論
第一部 船舶與水師
第一章 中式帆船的帆裝與特色
第二章 鄭氏王朝的水師及武力建置
第三章 清代乾隆朝以前的水師用人策略:以福建水師提督為中心的觀察
第四章 不愧天朝五等封:嘉慶朝水師名將邱良功
第二部 船難與信仰
第伍章 臺灣海域的航線與沉船熱區
第六章 臺灣海域的日軍沉船事件
第七章 東沙海域的航路與沉船
第八章 十九世紀淡水洋面遭難船舶的沉船地點
第九章 海神信仰與船難:以清代嘉義地區為例
第三部 淡水與戰爭
第十章 淡水的移民社會:以軍事組織及宗教發展為例
第十一章 淡水的戰爭與傳說敘事
第十二章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
第十三章 清法戰爭滬尾宴
徵引資料
壹、史料
貳、專書
參、期刊、論文(含政府出版期刊及碩博士論文)
肆、外文資料
伍、報紙
陸、資料庫
柒、網站
系統號:
P-021776
世界・啟蒙・在地: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一套兩冊)
標題:
世界・啟蒙・在地:臺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一套兩冊)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作者:
許雪姬 主編
內容簡介:
【上冊】
序:對文協研究的一些觀察(許雪姬)
壹、啟蒙論述與文化活動
導論/反思文協時代的啟蒙論述與文化實踐(張隆志)
主題演講/成為一個人:從連溫卿與史明的本土左翼傳統看文協百年遺澤(吳叡人)
主題演講/臺灣文化協會與現代性:時間的認識與實踐(呂紹理)
知識分子家族的被殖民經驗:簡吉與陳何如「伏流水」般的歷史(駒込武)
文協演劇十年:新文類、革命武器與劇場公共領域(石婉舜)
貳、殖民統治、左翼政治與農工運動
導論/環境變遷、殖民統治與農民運動(鍾淑敏)
1920年代臺灣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警察:以吉岡喜三郎、鷲巢敦哉為線索(鍾淑敏)
百病之源或百藥之長:日治時期臺、日知識分子的飲水論述(顧雅文)
李應章的摩托車:二林街的經濟發展和蔗農組合(都留俊太郎)
竹林與蔗園:雲嘉地區左翼運動及其戰後遺緒(1920s-1950s)(陳淑容)
參、殖民地經濟與環境變遷
導論/文化協會成員與殖民地經濟(林玉茹)
主題演講/臺灣文化協會人士對鐵道事業思考與評議:以《臺灣民報》為中心(蔡龍保)
「打倒暴利的醫師!」:1930年前後臺灣的醫藥降價運動(許宏彬)
日治後期的臺灣經濟圖像(1925-1945):以陳逢源的經濟論述為中心的分析(林文凱)
面對「內地種」:1920年代米種更替下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的態度與應對(蔡承豪)
【下冊】
肆、「山內兄弟」的發想與想像
導論/沈默的主體:臺灣民族主義論述中的原住民(詹素娟)
蕃人、山內人或弱小民族?:1920年代臺灣反殖民運動與原住民(陳偉智)
臺灣文化協會機關報刊中的原住民論述(1920-1931)(陳慧先)
「世界革命萬歲!」:日治時期左翼反殖民鬥爭中的原住民想像(顧恒湛)
伍、地方支部與區域特性
導論/地方支部與區域特性(莊勝全)
日治中期日、臺人對東臺灣的區域認知與觀察(陳鴻圖)
百年前地方文化啟蒙團體的起落:草屯炎峰青年會和霧峰一新會(陳文松)
波灁壯闊的文化城:臺灣文化協會及其相關團體在臺中的活動(1921-1937)(李毓嵐)
反殖民運動的在地化:臺灣民眾黨大甲支部及新竹支部的組織、運作與活動(莊勝全)
彰化的「思想惡化」:文化協會彰化支部的組成及其人際網絡分析(李昭容)
陸、「文化向上」論述、農民運動與左翼青年
導論/「文化向上」論述、農民運動與左翼青年(李毓嵐)
追求臺灣的「文化生活」:臺灣人新興知識分子與「生活改善」(顏杏如)
「文化向上」與大眾的距離:以臺灣文化協會在臺南的文學運動為例(林佩蓉)
啥人甘心做奴隸?:臺灣農民組合與文化協會的分進合擊(張政傑)
彰化「黑色青年」的形成及其激進化發展脈絡(白春燕)
殖民統治下的大肚農民抗爭史:從趙港、趙從錫、趙清雲談起(趙文華)
系統號:
P-021789
臺灣文學的世界之路
標題:
臺灣文學的世界之路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政大出版社
作者:
邱貴芬 著
內容簡介:
序 臺灣文學的世界之路
導 論 臺灣文學之「新」哪裡來?
第一章 世界文學空間裡的臺灣文學
第二章 閱讀臺灣文學的方法
第三章 新世紀臺灣文學的世界感
第四章 臺灣作家的世界文學之路:吳明益
第五章 跨媒介敘述的臺灣文學世界想像:黃亞歷的「日曜日式散步者」星叢
第六章 網路新媒介時代小文學的國際能見度
附錄 〈襲用或巧合?─巴代小說的奇幻物語〉/巴代
系統號:
P-021717
文體、文學史與政治文化變動下的六朝上表書寫
標題:
文體、文學史與政治文化變動下的六朝上表書寫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政大出版社
作者:
何維剛 著
內容簡介:
序 / 張蓓蓓
1 緒論
2 六朝上表的代筆、草稿與流傳
3六朝上表習作的正與變:學習途徑、文式與模擬
4 漢魏之際上表書寫的承繼與創發
5 政治文化與上表書寫的互涉:以薦表、讓表為例
6 上表文體職能的匯流與瓜分:以「陳謝」為中心的討論
7 結論
附表一:漢魏六朝薦舉文書一覽表
附表二:漢魏六朝讓表存目表
系統號:
P-021718
離詞、辨言、聞道:古典研究再出發
標題:
離詞、辨言、聞道:古典研究再出發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作者:
范麗梅 主編,黃慧芬 副主編
內容簡介:
離詞、辨言、聞道——古典研究再出發.導言(范麗梅)
I. 古典研究方法論的反省:論先秦思想史中的語言方法(鄭吉雄)
A Bridge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hilology: A Methodological Problem in Chinese Classical Studies(馮耀明)
語之文與身之文——心性思想表述操作的兩端(范麗梅)
「可發聲性」與「可體現性」——詩國革命的漢語脈絡(鄭毓瑜)
The Sinologist Gustav Haloun (1898–1951): Between History and Philology(韋禮文)
尼采 重估「荷馬問題」—或語文學如何向哲學轉化(張巍)
亞述 學家塞斯的「考古至上論」(高峰楓)
離詞、辨言、聞道——古典研究再出發
II王念孫「生成類比邏輯」中的必然屬性及當代意義(馮勝利)
論淩廷堪《禮經釋例》的「例」(鄭雯馨)
幕末 陽明學者吉村秋陽的解經方式——以《大學賸議》為中心(鍋島亞朱華)
II. 古典研究材料的探討:氣的考古學——風、風氣與瑪納(楊儒賓)
孟子「性」義小考——以《孟子・告子上》第三章為線索(末永高康)
「異端」的思想史考察(勞悅強)
《論語》「退而省其私」之「私」當為「和」字之誤(陳劍)
《清華簡(伍).湯處於湯丘》篇章研究——以伊尹身世、政治思維、文獻性質為觀測重點(黃麗娟)
系統號:
P-021738
域外作戰的宣傳與外交
標題:
域外作戰的宣傳與外交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政大出版社
作者:
劉維開 主編
內容簡介:
叢書序/周惠民
導言/劉維開
戰爭宣傳
從《緬北之戰》到《黃河青山》:史家黃仁宇筆下的第二次緬甸作戰/楊維真
國民政府在重慶時期的宣傳:以遠征軍為例/陳英杰
重慶報刊對中國駐印軍之描寫:以蘭伽訓練基地為中心/陳弘逸
外交角力
1940年華軍入越計畫的外交角力/謝瑞齡
史迪威的「中國經驗」與第一次緬甸作戰/左擎
駝峰兩面之爭議:美國對華租借物資在緬甸戰場與中國戰場的競爭(1942-1945)/鄭紹鈺
承先啟後:中國駐印軍戰車訓練班的創立與傳承(1943-1949)/王立本
系統號:
P-021755
借鏡西方與本來面目:從詩文評到文學批評
標題:
借鏡西方與本來面目:從詩文評到文學批評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臺北:政大出版社
作者:
張健 著
內容簡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舊傳統與新思潮:從詩文評到文學批評
第三章 純文學、雜文學觀念與中國文學批評史
第四章 借鏡西方與本來面目:朱自清的中國文學批評研究
第五章 文學觀念與文學批評史:郭紹虞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及其評論
第六章 從分化的發展到綜合的體例: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
第七章 《中國文學小史序論》與錢鍾書的文學觀
第八章 時代與格調之間:錢鍾書的《宋詩選注》
引用文獻
後記
系統號:
P-021756
家屋、貿易與歷史:臺灣與砂勞越人類學研究論文集
標題:
家屋、貿易與歷史:臺灣與砂勞越人類學研究論文集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作者:
蔣斌 著
內容簡介:
前言
臺灣排灣族的家屋與社會構成
從口述到書寫的歷史——臺灣原住民排灣族G村部落誌的撰寫與競爭對話
砂勞越的旱田、澤田與水田——演化階段?技術類型?還是因地制宜?
喧天的鑼與沈默的鑼——砂勞越峇南河中游Kenyah族生命儀禮中的銅鑼
岩燕之涎與筵宴之鮮:東南亞燕窩的商品價值與社會生產關係
「張」長屋(Rumah Chang):一個砂勞越伊班族的長屋社群、歷史與區域貿易關係初探
系統號:
P-021757
子華子研究
標題:
子華子研究
時間:
2022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作者:
蕭登福 著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編。上編為《子華子研究》,共七章,敘述子華子其人及其書真偽、子華子和道家的關係、子華子對魏晉六朝道教的影響,以及子華子在醫學上醫易相結合的影響。下編為《子華子譯註》,將《子華子》一書十篇加以注解及白話文譯述。
子華子承繼老子道體論之說,並加以發揚光大。其一氣生始、元、玄三氣說,對道教一氣化三清有深遠影響。而在五臟形貌說上心如覆蓮,肝如懸瓢,肺如懸磬等,影響《黃庭經》及道教。且將五臟各分精與氣,精是陰氣,氣為陽氣,其說影響唐代《鍾呂傳道集》的內丹修煉法門;而其九宮方位說,則影響《易》學及儒、道的九宮圖說。
系統號:
P-021779
中心與聖境──崑崙神話神聖空間與圖像研究
標題:
中心與聖境──崑崙神話神聖空間與圖像研究
時間:
2022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作者:
高莉芬 著
內容簡介:
崑崙是一個靜態的自然地理,又是一個動態的文化空間。本書採卡西勒對語言與神話象徵思維的思考,並結合伊利亞德的中心象徵論及神話原型等理論視角,探究崑崙神話神聖空間與圖像象徵意涵及中國早期空間思維。從原始巫系文學到當代宗教信仰,崑崙神話述說創造了有別於現實世界的神聖空間,又成為對神聖空間的命名與創造的範型。本書透過文本分析,企圖發掘出在文學想像、圖像敘事、緯書地理,乃至於儀式空間、墓葬空間、宗教輿圖中,崑崙神話所隱含的「中心與聖境」空間象徵思維及其所映射出的心靈與生命原型。進而在神話思維、圖像表述與宗教情感的互文網絡中,以及真實地理、想像空間與人文思想的互訓中,詮釋出其所反映之宇宙論意義與存在秩序的思考。
系統號:
P-021834
跨界多元視域下的東南亞華人文化:歷史篇
標題:
跨界多元視域下的東南亞華人文化:歷史篇
時間:
2022年12月
出版單位:
臺北:政大出版社
作者:
蔡源林、葉先秦 主編
內容簡介:
序言
導論
Part1 學術史回顧
馬來西亞華人歷史的研究著作:回顧近期學術發展與現狀
台灣視野的東南亞離散(Diaspora)論述分析:以台灣出版的期刊論文和博碩士論文為論域(1990-2008)
Part2 宗教與社群認同
檳榔嶼鶴山極樂寺與鼓山湧泉寺法脈傳承之常與變
進入應許之地:馬來西亞基督徒墾殖場
Part3 移民與敘事
從福州到新福州:論詩鐘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傳承、發展與變革
新山華人開埠故事的形塑與流傳
系統號:
P-021719
兩頭不到岸:二十世紀初年中國的社會、政治和文化
標題:
兩頭不到岸:二十世紀初年中國的社會、政治和文化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
楊國強 著
內容簡介:
自序
第一編 科舉停置與後科舉時代的知識人
第一章 天下有事功名多途和晚清科舉入仕的逼仄
第二章 千年歷史的一朝終結:科舉造就士人和士議傾覆科舉
第三章 學堂與社會之間:晚清末期的興學和毀學
第四章 無從歸聚:清末民初知識人的社會形象
第五章 從聲光炎炎到前途失路:後科舉時代知識人的生成和困蹇
第二編 科舉停置與後科舉時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一章 科舉與民治
第二章 士人政治:科舉制度下的權力與文化
第三章 從合一到斷裂:科舉停置之後的政治和文化
第四章 世無規彠:停科舉與清末民初的朝野否隔和仕途失序
第五章 清末停科舉與民初的反思停科舉
第三編 清末籌備立憲和民初的共和困局
第一章 共和與一個分裂的中國
第二章 共和與一個社會解體的中國
第三章 移入的代議制度走到山窮水盡
第四章 代議政治和中國人的困而後知
第四編 新文化運動中的個人主義
引論
第一章 個人主義和新文化運動
第二章 個人主義的內在矛盾和外在矛盾
第三章 思潮嬗蛻: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此消彼長
附錄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和民初中國的新文化
後記
系統號:
P-021782
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近代早期西方漢學要籍
標題:
融會中國與西方: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近代早期西方漢學要籍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作者:
Stuart M. McManus 編著
內容簡介:
2023年,香港中文大學迎來六十周年校慶。值此重要時刻,當反思大學使命—「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的歷史意蘊與時代價值。大學圖書館藉此難得機會,舉辦紀念展覽,展示館藏中日益豐富的西方漢學珍本。 本圖錄記錄了展出的藏書,並一一簡述概況,涵蓋從十五至十九世紀中葉的書籍、地圖和手稿。珍藏之中不乏最優秀的早期漢學著作。其中許多作品均由利瑪竇、湯若望等知名耶穌會教士撰寫,他們縱然人數不多,但在深入接觸近代早期中國社會與文化的過程中,一手創立了近代漢學,留下了近距離觀察中國的珍貴記錄。隨著這些傳教士的著作傳回歐洲,關於中國的歐洲書籍愈加準確詳細,歐洲人對中國的了解也與日俱增。本圖錄透過豐富的圖像,以及細緻的介紹和描述,呈現出一幅生動的早期歷史圖景,展現西方對中國持久而深入的興趣和理解,以及中西淵源的交疊與關聯。透過本圖錄,讀者亦可藉此思索如何更好地「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
作者簡介
馬思途(Stuart M. McManus)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法律系比較法與跨國法研究中心研究所附屬學者。其發表作品範圍廣泛,涵蓋從古代至現代全球史和法律史,曾獲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耶魯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知識形成研究所的知名學術獎學金。著有Empire of Eloquence: The Classical Rhetorical Tradition in Colonial Latin America and the Iberian World(劍橋大學出版社,2021)。
系統號:
P-021783
関東軍と満洲駐兵問題 現地軍「独断的行動」のメカニズム
標題:
関東軍と満洲駐兵問題 現地軍「独断的行動」のメカニズム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有志舍
作者:
伊藤俊介 著
內容簡介:
序 章 現地軍と軍事行動の自由をめぐって
第一章 関東都督府の設立
第二章 日中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の締結
第三章 関東軍の独立
第四章 日中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の廃止と北満駐兵問題
第五章 ワシントン会議と在中国外国駐屯軍問題
第六章 治安維持と関東軍
第七章 独立政権樹立論の登場と張作霖爆殺事件
第八章 柳条湖事件の勃発
第九章 日満議定書と日満守勢軍事協定の締結
終 章 関東軍・提携相手・統帥権独立
系統號:
P-021795
中国の民衆と生きたアメリカ人 アイダ・プルーイットの生涯
標題:
中国の民衆と生きたアメリカ人 アイダ・プルーイットの生涯
時間:
2023年3月
出版單位:
東京:岩波書店
作者:
山口守 著
內容簡介:
一九世紀末、山東省の農村で宣教師の娘として生まれ、ソーシャルワーカーとして、社会運動家として、作家として、中国の近代において多方面で業績を残したアイダ・プルーイット。宋慶齢との出会いや、エドガー・スノーらの運動への参加、老舎『四世同堂』の翻訳秘話など、二つの国と文化を生きた稀有な生涯を初めて描く。
系統號:
P-021741
日本軍政下ジャワの華僑社会 『共栄報』にみる統制と動員
標題:
日本軍政下ジャワの華僑社会 『共栄報』にみる統制と動員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風響社
作者:
津田浩司 著
內容簡介:
凡例
序章 ジャワの華僑社会と日本軍政
●第Ⅰ部 資料としての『共栄報』●
第1章 日本軍政開始以前の蘭印の華僑社会と新聞
第2章 日本軍政と新聞統制――『共栄報』の誕生から終焉まで
第3章 『共栄報』の紙面の特徴
●第Ⅱ部 日本軍政の開始と華僑社会の混乱●
第4章 動揺するジャワの華僑社会――救済事業の展開
第5章 外国人居住登録制度の導入と華僑社会の対応
第6章 三A運動への参加――華僑社会の組織化への模索
●第Ⅲ部 華僑総会の成立と展開●
第7章 バタヴィア華僑総会籌備委員会――首都華僑社会の組織化の過程
第8章 華僑学校の再開・展開と教育の実態
第9章 華僑総会の成立と生活の場における動員
●第Ⅳ部 強まりゆく統制・動員の諸相●
第10章 移住・旅行取締令の導入と撤廃
第11章 字常会・隣組の活動と華僑社会――「民族協和」の実践
第12章 華僑の警防組織――1944年後半以降の防衛動員の本格化
終章 『共栄報』から見えること/見えないこと
あとがき――『共栄報』の復刻と本書の執筆をめぐる経緯
参照文献
引用記事リスト
索引
系統號:
P-021792
帝国日本と森林・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環境保護と資源開発
標題:
帝国日本と森林・近代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環境保護と資源開発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勁草書房
作者:
中島弘二 編著
內容簡介:
序章 なぜ日本帝国の森林なのか[中島弘二]
コラム イギリス帝国と森林[水野祥子]
第Ⅰ部 帝国林業の全体像
第一章 日本帝国の森林管理――統計資料を用いた数量的な把握から[竹本太郎]
コラム 林政文庫――農林行政史料アーカイブズ[竹本太郎]
第二章 土地被覆からみた日本帝国[米家泰作]
コラム 外邦図にみる土地被覆の姿[米家泰作]、焼畑と近代林学[米家泰作]
第三章 日本帝国における森林と緑化[中島弘二]
コラム 国土緑化運動[中島弘二]
第Ⅱ部 日本帝国の植民地・支配地における森林の開発と保護
第四章 北海道・樺太と帝国林業――排除から協力へ[中山大将]
コラム 林業労働者の生活と生涯[中山大将]
第五章 満洲国における帝国林業について[永井リサ]
コラム 航空写真による満洲森林調査の地図と報告書[竹本太郎]
第六章 朝鮮における帝国林業と地元住民[竹本太郎・米家泰作]
コラム 旅行者がみた朝鮮の植生[米家泰作]
第七章 台湾と帝国林業――造林・樟脳・科学的林業[米家泰作・中島弘二]
コラム 林業試験場と植物園[三島美佐子]
第八章 南方森林資源開発と帝国林業[中島弘二]
コラム 材と樹種[三島美佐子]、学名のはなし[三島美佐子]
終章 日本の「帝国林業」とは何だったのか[中島弘二]
コラム 帝国林学とインド[水野祥子]
系統號:
P-021812
中国の知的障害者とその家族 「新しい社会性」のエスノグラフィー
標題:
中国の知的障害者とその家族 「新しい社会性」のエスノグラフィー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東方書店
作者:
奈倉京子 著
內容簡介:
序 章
第一部 中間的領域/組織の役割からみる「新しい社会性」
第一章 中国政府の障害認識と政策理念
第二章 中国的ソーシャルワークと民間組織
第三章 高等教育機関の教員による「機構」の中間的領域/組織の役割
第四章 知的障害者支援組織「慧霊」の中間的領域/組織の役割
第五章 知的障害児教育支援センターの中間的領域/組織の役割
第一部小括
第二部 障害者家族の「新しい社会性」
第六章 中間的領域/組織の経験―母親の回復と専門家の役割
第七章 「家族回帰」と個人の自立―自己実現を追求する母親
第八章 「家族回帰」と個人の犠牲―祖父母の関与をめぐって
第九章 「家族回帰」と中間的領域/組織のはざま―混沌と期待を語る母親
第二部小括
終章 知的障害者とその家族の「新しい社会性」
あとがき
系統號:
P-021742
明代儒教思想の研究――陽明学・科挙・書院
標題:
明代儒教思想の研究――陽明学・科挙・書院
時間:
2023年2月
出版單位:
東京:臨川書店
作者:
鶴成久章 著
內容簡介:
第一部 明代の科挙制度と陽明学
第一章 明代の科挙制度と朱子学―陽明学登場の時代背景
第二章 明代の科挙制度と経学―挙業から見た学問的系譜
第三章 明代の科挙と陽明学―科場における陽明学への毀誉褒貶
第四章 明代の読書人と科挙―科挙制度における理想と現実
第二部 明代の書院制度と陽明学
第一章 明代における書院の隆盛と講学―陽明学発展の舞台
第二章 明代の白鹿洞書院と陽明学―朱陸講学の古蹟における陽明学派の活動
第三章 陽明後学による講学活動の展開と書院―師説の継承と伝道
第四章 東林学派の講学活動と陽明学―「無善無悪」説批判と「良知」説の受用
跋/索引
系統號:
P-021750
中国農村の生活世界
標題:
中国農村の生活世界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東京:風響社
作者:
中生勝美 著
內容簡介:
第1章 『中国農村慣行調査』研究の系譜
第2章 歴史研究
第3章 社会構造
第4章 世代ランク
第5章 宗教
第6章 市場圏
終章 結論
補論1 歴史認識と人類学――満鉄資料『新疆ニ於ケル楊柳青人』について
補論2 戦中期における上海の不動産取引と都市問題――満鉄の報告書を中心に
おわりに
系統號:
P-021793
華東・華中農村訪問調査報告書(2008年~2019年)
標題:
華東・華中農村訪問調査報告書(2008年~2019年)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弁納才一、田中比呂志、古泉達矢 著
內容簡介:
華東農村訪問聞き取り調査の目的の1つは、1939~40年に満鉄調査部が実施した華中農村(松江、嘉定、太倉、常熟、無錫、南通)実態調査(報告書の刊行は1940~41年)の追跡調査という意図があり、加えて、その後の変化を探求することにあった。そして、華東農村訪問聞き取り調査の特徴の1つは、華北農村訪問聞き取り調査と同様に、10年余りの長期にわたって同一農村において聞き取り調査を行って村民との間に信頼関係を構築することができたことによって、詳細な聞き取り調査を実施することができた点にある。
以上から、華東農村は華北農村とは大きく異なっていることが明らかになったとともに、我々にとってまだ農村訪問調査が少ない華中や東北の農村とも大きな差異があることも明らかである。よって、本書刊行の意義は、本調査報告書が現代中国農村社会の変化に関する資料・史料にもなっている点にある。
本調査報告書では、大学の紀要などに掲載してきた調査報告書を調査年順にまとめることにした。また、満鉄調査部の中国農村実態調査報告書にならって、旅程や訪問地の状況に関する記述も再録した。このことは、今後の農村調査の参考とするため、また、当時の状況を理解するために、役立つと考えられる。
系統號:
P-021707
中國古代國家論
標題:
中國古代國家論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東京:汲古書院
作者:
渡邊信一郎 著
內容簡介:
まえがき
序説 時代區分論の可能性――中國史の總體的認識をめざして
第一部 古代帝國の成立と古典的國制
第一章 中國文明の起源問題をめぐって――侯外廬『中國古代社會史論』によせて
第二章 百姓の成立――中國における國家の形成によせて
第三章 中國における第一次古代帝國の形成――龍山文化期から漢代にいたる聚落形態研究から
第四章 後漢における古典的國制の成立――漢家故事と漢禮
第二部 專制國家と國家的土地所有
第五章 中國古代專制國家と官人階級
第六章 古代中國の身分制的土地所有――「均田制」の再檢討
第七章 傳統中國の均平秩序――經濟と禮樂
第八章 傳統中國の國家體制
附論 小經營生產樣式と國家的土地所有
系統號:
P-021708
杜詩雙聲疊韻研究――聯綿語を超えて
標題:
杜詩雙聲疊韻研究――聯綿語を超えて
時間:
2023年1月
出版單位:
東京:臨川書店
作者:
丸井憲 著
內容簡介:
緒 論
第一章 「艱難昧生理、飄泊到如今」―杜詩雙聲疊韻研究対小考
第二章 応用された『文選』の理―杜詩雙聲畳韻研究対新考
第三章 雙聲疊韻対の理論と実際―唐詩対偶論の一環として
第四章 杜甫の五古紀行詩における雙聲疊韻の配列について―謝霊運の遊覧・行旅の詩と比較しつつ
第五章 杜甫の七言古詩における雙聲疊韻の配列について―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と比較しつつ餘説:「虚無」考―疊韻の詩語として
第六章 周春と「乾嘉の學」―銭大听・盧文弨との交遊・論争を接点として
第七章 周春著『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成立の経緯および諸術語の定義(精度編)
第八章 周春による杜詩雙聲語の判定基準について―慧琳音を参考に
第九章 周春による杜詩疊韻語の判定基準について―慧琳音を参考に
第十章 周春著『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略』における諸術語の定義(頻度編)
あとがきに代えて/初出一覧/雙聲疊韻索引
系統號:
P-021751
華南 広東・海南の文化的多様性とエスニシティー
標題:
華南 広東・海南の文化的多様性とエスニシティー
時間:
2022年12月
出版單位:
東京:風響社
作者:
瀬川昌久 著
內容簡介:
序
第一章 広東漢族の文化的多様性──本地人と客家の年中行事を中心として
第二章 漢族の地方文化と宗族──広東省海豊県の調査から
第三章 広東ローカリズムと中華ナショナリズム──南雄珠璣巷をめぐる考察
第四章 漢族の方言集団と地方文化──海南島儋州・臨高地域の調査から
第五章 エスニック観光と「伝統文化」の再定義──海南島南部での調査を中心に
第六章 ヤオ族と「盤王節」にみる民族文化表象──広東省連南瑶族自治県の調査から
第七章 少数民族籍客家──エスニック・グループの自明性と曖昧性
第八章 華南地域文化研究の四〇年をふり返って
跋
系統號:
P-021794
台湾語と文字の社会言語学
標題:
台湾語と文字の社会言語学
時間:
2022年12月
出版單位:
東京:三元社
作者:
吉田真悟 著
內容簡介:
漢字とローマ字を中心に様々な表記法で書かれる台湾語を事例として、文字使用の多様性と規範化の有り様を用例の分析と書き手へのインタビュー調査に基づいて記述し、少数言語の文字化という問題に社会言語学的視点から迫る 。
系統號:
P-021724
日本の近代仏教 思想と歴史
標題:
日本の近代仏教 思想と歴史
時間:
2022年11月
出版單位:
東京:講談社
作者:
末木文美士 著
內容簡介:
序章 伝統と近代
I 浄土思想の近代
第一章 清沢満之研究の今――「近代仏教」を超えられるか?
第二章 宗派の壁は超えられるか
第三章 迷走する親鸞
第四章 愛の求道者――倉田百三
II 日蓮思想の展開
第五章 国家・国体・天皇と日蓮思想――田中智学を中心に
第六章 世俗化と日蓮仏教――松戸行雄の「凡夫本仏論」をめぐって
III 鈴木大拙と霊性論
第七章 大拙批判再考
第八章 鈴木大拙における「日本的」と「中国的」――『日本的霊性』を中心に
IV 日本仏教と大乗仏教
第九章 家永三郎と戦後仏教史学
第十章 大乗非仏説論から大乗仏教成立論へ――近代日本の大乗仏教言説
終章 今、近代仏教を問う
系統號:
P-021725
Useful Bullshit: Constitutions in Chinese Politics and Society
標題:
Useful Bullshit: Constitutions in Chinese Politics and Society
時間:
March, 2023
出版單位: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Neil J. Diamant
內容簡介:
Acknowledgments
1 Officials Read the Draft Constitution
2 The Draft Constitution in China’s Business Community
3 Popular Constitutionalism
4 Reading about Rights and Obligations
5 Christians, Buddhists, and Ethnic Minorities
6 Constitutional Afterlives
Conclusion The Meaning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系統號:
P-021761
Among Women across Worlds: North Korea in the Global Cold War
標題:
Among Women across Worlds: North Korea in the Global Cold War
時間:
February, 2023
出版單位: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作者:
Suzy Kim
內容簡介:
In Among Women across Worlds, Suzy Kim excavates the transnational linkages between women of North Korea and a worldwide women's movement. Women of Asia, especially those espousing communism, are often portrayed as victims or pawns of a patriarchal Confucian state. Kim undercuts this standard analysis through detailed archival work in the international women's press, and finds that North Korean women asserted themselves in unexpected places from the late 1940s—just before the official beginning of the Korean War—to 1975, the year designated by the UN as International Women's Year.
By centering North Korea and the "East," Kim defies convention to offer an entirely new genealogy of the global women's movement. Women of the Korean Democratic Women's Union (KDWU), as part of the global left women's movement led by the Women's International Democratic Federation (WIDF), insisted family and domestic issues must be part of bo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bates, highlighting how race, nationality, sex, and class connect to form systems of colonial and capitalist exploitation. Their intersectional program claimed that there is "no peace without justice," that "the personal is the political," and that "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 many decades before activists of the West embraced such agendas. Among Women across Worlds is an archaeology of forgotten movements and ideas that became the foundation for those that have come to define our era.
Author Bio
Suzy Kim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Korean History at Rutgers University. She is the author of Everyday Life in the North Korean Revolution, 1945–1950.
系統號:
P-021760
Material Contradictions in Mao's China
標題:
Material Contradictions in Mao's China
時間:
December, 2022
出版單位: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作者:
Edited by Jennifer Altehenger and Denise Y. Ho
內容簡介:
Acknowledgments
Introduction: Making Revolution Material / Jennifer Altehenger and Denise Y. Ho
1. Bamboo Objects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 Jennifer Altehenger
2. The Brick / Cole Roskam
3. Design and Handicraft / Christine I. Ho
4. Dance Props and the Rural Imaginary / Emily Wilcox
5. Mobile Projectionists and the Things They Carried / Jie Li
6. Outside Objects and Material Propaganda / Denise Y. Ho
7. The Problematics of Plenty / Laurence Coderre
8. Nationalizing Food Provision in Beijing / Madeleine Yue Dong
9. One Country, Two Material Cultures / Jacob Eyferth
10. The Makings of China’s Cold War Motor City / Covell F. Meyskens
Afterword: Material Culture and the Socialist Uncanny in Mao’s China / Jonathan Bach
Chinese Character Glossary
Selected Bibliography
List of Contributors
Index
系統號:
P-02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