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李仁淵:晚清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人的因應與轉型

【演講】李仁淵:晚清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人的因應與轉型

標題:

【演講】李仁淵:晚清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人的因應與轉型

時間:

2023年5月1日(週一)15:00-17:00

地點:

中央大學文學院C2-441教室(桃園市中壢區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提供:大學部人文藝術時數2小時、研究生學習護照認證
參加者請掃描海報上的QRCOD報名,報名成功後,系統會提供指定事先閱讀的講義連結

演講前閱讀材料:
1. 〈思想轉型時期的傳播媒介:清末民初的報刊與新式出版業〉,收入王汎森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頁3-49。
2. 〈新式出版業與知識份子:以包天笑的早期生涯為例〉,《思與言》43.3 (2005):53-105。
3. 〈第四章 從租界到內地〉,《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份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頁213-288。

系統號:

A-022143

【演講】黃川田修:昭和二十六年王國維追悼座談會——東亞「考古學」誕生的過程

【演講】黃川田修:昭和二十六年王國維追悼座談會——東亞「考古學」誕生的過程

標題:

【演講】黃川田修:昭和二十六年王國維追悼座談會——東亞「考古學」誕生的過程

時間:

2023年5月3日(週三)9:00-12:00

地點:

中山大學中文系文LA4013教室(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黃川田修(日本中國考古學會)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冠雲(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22142

【演講】林遠澤:漢字思維的身體姿態建構論及其對中國詩歌的影響

標題:

【演講】林遠澤:漢字思維的身體姿態建構論及其對中國詩歌的影響

時間:

2023年5月3日(週三)13:30-16:20

地點:

臺灣大學中文系會議室(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林遠澤(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蔡瑜(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系統號:

A-022104

【演講】胡文郁:多元文化敘事力:慈悲與關懷於健康照護之實踐

標題:

【演講】胡文郁:多元文化敘事力:慈悲與關懷於健康照護之實踐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8:10-10:00

地點:

臺大文學院演講廳或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胡文郁(國立臺灣大學護理系系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汪詩珮(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地點:臺大文學院演講廳 或 文學院會議室(活動前二日確定地點並通知報名人士)
*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C99okuaHMhRKQbTT9

系統號:

A-022149

【演講】宋怡明:明清時期民間檔案的信息生態:以福建永泰契約文書為例

【演講】宋怡明:明清時期民間檔案的信息生態:以福建永泰契約文書為例

標題:

【演講】宋怡明:明清時期民間檔案的信息生態:以福建永泰契約文書為例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宋怡明(Michael Szonyi,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講座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祝平一(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歷史學門召集人)
中文演講,歡迎參加。

會議連結:https://reurl.cc/mljjZW

❈ 只需點入會議連結即可加入,無需密碼。
❈ 線上會議室開始開放時間9:45。進入會議連結後無需下載程式,可選取下方的「從瀏覽器登入」,輸入自己的姓名與mail後(作為會議辨識),下一步會測試視訊及音訊,沒問題後點選「進入會議」即可。

系統號:

A-022093

【演講】伏見岳人:新發現的後藤新平史料

標題:

【演講】伏見岳人:新發現的後藤新平史料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殖民地史研究群

主講人:

伏見岳人(日本東北大學法學研究科教授)

內容簡介:

口譯:王麒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備註:
1.日文發表,現場安排口譯。
2.欲報名者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5/2(二)關閉;不接受現場報名。
3.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助理許見賢,Email:ric554159@gmail.com)。
4.如有發燒現象,請勿參加;相關規定依CDC辦理。
5.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

系統號:

A-022096

【演講】陳偉智:殖民、反殖民與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起源

標題:

【演講】陳偉智:殖民、反殖民與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起源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1920年代臺灣反殖民運動從看不見原住民存在或主張自然同化的漢民族論,到看見並認知文化差異的「山內人」論,再發展到從階級觀點追求共同解放的「弱小民族」論。這一個過程同樣也是臺灣人認同,在歷史過程中,不斷地協商共同體的內部與外部的族群關係。日治時期臺灣政治論述中臺灣原住民的存在,從不見到看見,到成為平等主體,預示了之後臺灣的政治共同體與原漢族群關係的發展。

系統號:

A-022111

【演講】劉祥光:五代時期的初級學校

標題:

【演講】劉祥光:五代時期的初級學校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14:20-16:20

地點: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視聽教室(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主講人:

劉祥光(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111-2 研究生講座】

疫情期間,建議全程配戴口罩聽講,謝謝!

系統號:

A-022019

【演講】熊倉潤:《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出版背景:中蘇比較與長期觀點

標題:

【演講】熊倉潤:《新疆:被中共支配的七十年》出版背景:中蘇比較與長期觀點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14:00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五樓會議室A+Webex線上會議(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政治所

主講人:

熊倉潤(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教授)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採實體與視訊方式並行。報名請洽:黃雅惠小姐ahui@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2130

【演講】黃自進:冷戰格局下亞太安全體系的建立與「中日和平條約」之締結

標題:

【演講】黃自進:冷戰格局下亞太安全體系的建立與「中日和平條約」之締結

時間:

2023年5月4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黃自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與談人:吳翎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中日和平條約」顧名思義是中華民國與日本兩國之間所簽署的雙邊條約;但事實上,卻是美國為了落實圍堵思維一手主導的產物。其目的在於有效封鎖共產主義在亞太地區的擴張。美國不僅要扶植中華民國政府能在台灣立足,更要杜絕日本與中共建交的可能性。故一部「中日和平條約」的簽約史,亦可視為是一部美國亞太安全體系建構史的縮影。為闡述此一三角互動的演變過程,本書聚焦於美國在幕後運籌帷幄的經緯;並從中華民國及日本兩國政府在美國所建構的安全體系中的定位及角色,重新省思和約得以成立的國際時代背景以及和約在確保中華民國政府的法統地位、強化台灣地區的安定、落實美國亞太安全體系所具的重大意義。

系統號:

A-022150

【演講】黃庭康:帝國主義與族群關係:以五零年代初期美援政策下台灣人員交流計畫為例

標題:

【演講】黃庭康:帝國主義與族群關係:以五零年代初期美援政策下台灣人員交流計畫為例

時間:

2023年5月5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802會議室+線上直播(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社會所

主講人:

黃庭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簡介:研究美國帝國主義的學者一直關注美國教育交換計畫(education exchange programs)課題,歷年研究成果顯示華盛頓藉由選拔大量盟國人員到美國培訓,在各國扶持親美勢力、散播對美國有利的意識形態、左右受援國的發展方向,最終鞏固美國的全球戰略及經濟霸權。然而,既有研究相對忽視教育交換對族群關係的作用,較少討論美國如何藉著援助計畫改變受援國族群關係而鞏固帝國利益。本次演講試圖以五零年代初期美國與台灣的人員交換計畫個案,突破這方面的不足。戰後美國希望利用台灣達到什麼戰略目的?台灣兩大族群被期待在美帝國企劃(imperial project)扮演什麼角色?美國人如何試圖以大量資助台灣人員到美國培訓,扶持對自己有利的族群?華盛頓的政策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講者嘗試運用在美國國家檔案局及國會圖書館等蒐集的一手資料,回答這些問題。

講者簡介:
黃庭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政策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以歷史比較方法研究教育社會學,探討台灣、新加坡、香港等亞洲社會的教育發展,專書著作包括Hegemonies Compared: State Formation and Chinese School Politics in Postwar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Routledge, 2002)、《比較霸權:戰後新加坡及香港華文學校政治》(台北群學,2008年)及《不平等的教育:批評教育社會學的九堂課》(台北群學,2018年)。論文發表於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History of Education 及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 等期刊。2022年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訪問,研究美援對戰後台灣教育的影響。

【活動說明】
1.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3MXa8BsP4wQtcmrN8

2.本場次演講,開放現場參與及線上臉書同步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iosacademiasinica/

系統號:

A-022140

【演講】張中復:國家主義制約下的神聖性︰當代中國伊斯蘭的發展困境與轉機

【演講】張中復:國家主義制約下的神聖性︰當代中國伊斯蘭的發展困境與轉機

標題:

【演講】張中復:國家主義制約下的神聖性︰當代中國伊斯蘭的發展困境與轉機

時間:

2023年5月5日(週五)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世界化中國研究群

主講人:

張中復(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聯絡人:

Email: gcstudies@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主持人: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nyhtt3LRnrZh9jZM6
報名截止日期:5/2(二)止(報名截止後將寄送會議通知)

以下為本次報告的主要內容︰

前言、伊斯蘭與中國文明的際遇

一、百年來穆斯林族、教定位的自覺與「民族」身份的建構
二、改革開放以來鬆綁與管控不定的宗教復振現象
三、當前國家主義強化制約下的弔詭︰伊斯蘭的「中國化」與「清三化」
四、新疆議題的當代反思
結論、危機能成為轉機嗎?

系統號:

A-022114

【演講】李仁淵:文書與族群:十九世紀閩東浙南的畲族族譜及其編纂活動

標題:

【演講】李仁淵:文書與族群:十九世紀閩東浙南的畲族族譜及其編纂活動

時間:

2023年5月8日(週一)10: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五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李仁淵(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 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 有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建議配戴口罩與會。

系統號:

A-022151

【演講】渡邊浩:Questions about Basic Western Concept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into Japanese and Chinese

【演講】渡邊浩:Questions about Basic Western Concept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into Japanese and Chinese

標題:

【演講】渡邊浩:Questions about Basic Western Concept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into Japanese and Chinese

時間:

2023年5月8日(週一)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4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

主講人:

渡邊浩(日本學士院會員、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內容簡介:

開場嘉賓:黃進興院士(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主持人:藍弘岳 (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暨世界史研究室召集人)

❈ 本座談為英文實體演講,會須事先報名,並無開放線上。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QfjmxSyEuyyUq8sm6
❈ 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 主辦單位:中研院與臺灣大學創新性合作計畫「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
❈ 聯絡資訊:林小姐, anne531@asihp.net

系統號:

A-022152

【演講】趙飛鵬:發現「心」經典——《般若心經》的生活智慧

【演講】趙飛鵬:發現「心」經典——《般若心經》的生活智慧

標題:

【演講】趙飛鵬:發現「心」經典——《般若心經》的生活智慧

時間:

2023年5月8日(週一)18:30-20:30

地點:

逢甲大學圖書館B2演講廳(臺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主辦單位: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國文學系

主講人:

趙飛鵬(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何寄澎(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活動全程免費並採線上報名,報名資訊如下:
1、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2年5月5日(星期五)下午6時整,額滿為止。
2、報名網址:https://reurl.cc/V8eelZ

趙飛鵬教授任教於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並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物典藏鑒定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圖書館協會古籍文獻維護委員會委員。研究範圍橫跨圖書文獻學、訓詁學、佛教思想等,近年更致力於佛法推廣教育,擅長以訓詁學、版本學等方式鑽研佛教經典。本校特邀趙飛鵬教授蒞臨分享,如何跳脫信仰的角度,從認識「心」開始,重新詮釋《心經》哲理,並將《心經》的智慧,運用於生活。

系統號:

A-022082

【演講】田海:從外面看進去,從裡面看裡面:立場如何影響我們提出的問題與我們如何回答這些問題

標題:

【演講】田海:從外面看進去,從裡面看裡面:立場如何影響我們提出的問題與我們如何回答這些問題

時間:

2023年5月9日(週二)13:30-15:3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1樓106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主講人:

田海(Barend J. ter Haar,德國漢堡大學教授)

報導者: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系統號:

A-022357

【演講】張翰璧:族群X空間:多元的客家與在地的族群關係

標題:

【演講】張翰璧:族群X空間:多元的客家與在地的族群關係

時間:

2023年5月10日(週三)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張翰璧(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特聘教授)

內容簡介:

備註:
1.欲報名者煩請填妥報名表單,報名系統將於5/7(日)關閉;名額有限,報名成功者將發信通知,恕不開放現場參加。
2.報名成功後若不克參加,麻煩來信告知(助理張珉慈,Email:ethnohistorytw@gmail.com),否則日後將不錄取。
3.本次演講以實體方式舉行,如遇疫情變化,將依CDC規定改為線上模式。

摘要:
台灣與東南亞客家研究之差異,需要透過「比較研究」才能獲得有意義的結果,過去的海外華人∕客家研究的對象,多是抽象的人群團體指涉或是具體的小範圍社區田野調查,較少關注到華人∕客家人連續聚落的帶狀分布,類似臺灣的台三線、六堆等地的客家聚集區。亦即強調客家人在地理上的帶狀分布(稱為「客家帶」),以及不同「客家帶」因為所處地理空間人群分布等不同因素,所產生與不同族群的「族群關係」。

書目:
1. 蕭新煌、張翰璧,主編,《台馬客家帶的族群關係:和諧、區隔、緊張與衝突》。中壢:中大出版中心∕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2. 張翰璧、白偉權、蔡芬芳,2021,〈信仰與族群關係:以馬來西亞仙四師爺信仰為例〉,《民俗曲藝》,214:97-148.(TSSCI)。

系統號:

A-022097

【演講】阿古智子:對習近平新政的輿論反應:從白紙運動和白髮運動談起

【演講】阿古智子:對習近平新政的輿論反應:從白紙運動和白髮運動談起

標題:

【演講】阿古智子:對習近平新政的輿論反應:從白紙運動和白髮運動談起

時間:

2023年5月10日(週三)14:30-17:30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第一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

主講人:

阿古智子(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內容簡介:

與談人:吳介民(本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倫(法國賽爾奇—巴黎大學教授)

聯絡人:趙先生,(02)27898136,as0200096@gate.sinica.edu.tw
備註:未經主辦單位同意,不可於活動現場錄音、錄影

本場次需要報名,相關資訊如下
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O9gPhhXuml1j0n3ojnqQAdQgTGK_xlkyTqZXtfuHJdA/edit

截止時間:2023年5月8日 23:50

系統號:

A-022156

【演講】洪惟仁:從方言地圖談地理歷史語言學

【演講】洪惟仁:從方言地圖談地理歷史語言學

標題:

【演講】洪惟仁:從方言地圖談地理歷史語言學

時間:

2023年5月11日(週四)9:30-11:30

地點:

中山大學中文系4009會議室(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洪惟仁(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退休教授)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兼採實體&視訊方式
可認列研究生聽講研習場次

報名表單:https://reurl.cc/V8qjYR

系統號:

A-022105

【演講】魏肯:胡佛檔案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標題:

【演講】魏肯:胡佛檔案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時間:

2023年5月1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魏肯(Eric T. Wakin,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副所長兼檔案館館長)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胡佛研究所為美國知名公共政策智庫,1919年於史丹佛大學內創辦,以記錄並研究世界相關政治體制變遷為宗旨,注重近代人物與機構團體檔案文獻的徵集、整理、保存及開放,檔案館館藏劃分為世界七大區域,早年以珍貴蘇聯檔案史料馳名,近年來致力於拓展近代東亞與臺灣人物檔案史料蒐藏。胡佛檔案館與國史館已於2021年9月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期能藉由國際學術網絡的連結,深化檔案與歷史研究。

系統號:

A-022115

【演講】阿古智子:香港問題在日本

標題:

【演講】阿古智子:香港問題在日本

時間:

2023年5月11日(週四)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

主講人:

阿古智子(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藍弘岳(副研究員兼世界史研究室召集人)
備 註:
會議以中文進行,僅開放實體會議。
歡迎各界先進後學蒞所參加,並請於5月9日前依連結報名。
https://forms.gle/Dzbcn1vkStSDPcgK8
聯絡人:張助理 (chunhistory@gmail.com)

系統號:

A-022136

【演講】朴炳培:次等國家在等級制度下的合法性:900年至1500年的中韓朝貢關係

標題:

【演講】朴炳培:次等國家在等級制度下的合法性:900年至1500年的中韓朝貢關係

時間:

2023年5月11日(週四)14:00

地點: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五樓會議室A+Webex線上會議(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政治所

主講人:

朴炳培(中研院政治所博士後研究員)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採實體與視訊方式並行。報名請洽:黃雅惠小姐ahui@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2157

【演講】陳政宏:我國博物館的STS挑戰——社會科學展示與技術類展品

【演講】陳政宏:我國博物館的STS挑戰——社會科學展示與技術類展品

標題:

【演講】陳政宏:我國博物館的STS挑戰——社會科學展示與技術類展品

時間:

2023年5月12日(週五)13:00-15:00

地點:

陽明交通大學知行樓2樓201教室(臺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155號)

主辦單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主講人:

陳政宏(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顧彩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22118

【演講】梅凌寒:賭博與十九世紀中國的地方司法管理

標題:

【演講】梅凌寒:賭博與十九世紀中國的地方司法管理

時間:

2023年5月12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法國遠東學院

主講人:

Prof. Frédéric Constant(梅凌寒,法國蔚藍海岸大學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 張寧(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

演講摘要:
本次演講將藉由不同類型的史料與文獻中,訴訟當事人們對司法可能產生的多樣理解與利益關係,探討與賭博相關的清代日常司法運作。這些當事人之間的互動,以及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彼此矛盾的策略,構成了司法體系管理賭博案件的基本框架。此演講將聚焦於19世紀的中國,起自嘉慶年間(1795-1820),迄於同治時代(1862-1875)。賭博案件在當時官府慣常審理的一般爭訟中佔了大宗。儘管關於案件的複雜社會背景,以及對於原告基於何種角力、衡量,以致最終採取司法途徑等的問題,檔案卷宗僅能告訴我們一小部分的答案,但仍然能夠讓我們一窺當時地方衝突的樣貌。例如,我們可以試著考察,從告狀狀式的內容中,可以擷取哪些資訊,藉此重建賭博案件的社會背景。這些案件對於理解官府和百姓之間的互動也很有幫助;賭博案件基本上體現了法律與社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作為統治管理的工具,國家律例的目的並非在於回應民間社會對於私人爭端必須有個制度性解決方式的需求。原告若想要讓官府針對自己與他人的紛爭作出裁斷,便必須依照既有的司法範疇與行政程序,重新論述私人紛爭。由此觀之,關於賭博的控訴便經常被用來作為引起地方官注意一起私人糾紛的手段。若非如此,此類糾紛便無法得到官府的受理。

系統號:

A-022018

【演講】江柏煒:冷戰金門:世界史與地域史的交織

【演講】江柏煒:冷戰金門:世界史與地域史的交織

標題:

【演講】江柏煒:冷戰金門:世界史與地域史的交織

時間:

2023年5月12日(週五)14:00-16:3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北棟 270104教室+視訊並行(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江柏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魏玫娟(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金門(Quemoy),舊稱浯江、浯洲,由金門本島、烈嶼、大膽、二膽諸島所組成。位於臺灣海峽之西、閩南九龍江口、廈門灣及圍頭灣外,具「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14世紀後半以降即為海防戰略要地。自1949年10月的「古寧頭戰役」起,金門成為國共對峙前線基地。1950年月韓戰爆發,美國於翌年由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的對外援助法案,中華民國重新被美國支持,納入冷戰體系。發生於1954年9月3日「九三砲戰」(第一次臺海危機)與1958年的8月23日「八二三砲戰」(第二次臺海危機)等,使得金門成為國際地緣政治及海峽兩岸關注的焦點之一。

冷戰的國際地緣政治具體影響了地域社會。1956年起的戰地政務體制,各個年齡層及不同性別的社會成員被高度地軍事動員,以保家衛國。日常生活受到高度的影響,空間地景的軍事化更是徹底。1960年,金門進一步被國家視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縣」,在「管教養衛」四大目標下,進行軍政、經濟與社會的建設。舉凡機場、碼頭、道路、民生工業、鄉村整建、公共醫療、公共衛生、學校教育、農漁林牧生產等,均由軍方主導,形成一種軍事目的之現代性(militarized modernity)。當然,在之前百餘年來所建立僑鄉網絡,面臨中斷及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加以接續。

本講座試圖從世界史及地域史的視角,重新討論冷戰時期金門的戰地歷史,以及提出當代如何看待戰地文化遺產的一些觀點。

講者簡介:
江柏煒。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現為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2001年起任教於金門大學(前身為金門技術學院),歷任該校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並為該校建築學系創系主任、閩南文化研究所創所所長、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2009-2010年擔任美國哈佛燕京學社合作研究學者(Coordinate Research Scholar at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2014至2019年,專任於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並曾任該系主任、海外華人研究中心主任。致力於文化遺產保存、東南亞華人移民史、冷戰社會史、城鄉規劃、永續發展等跨領域研究及社會實踐。

系統號:

A-022166

【演講】尤怡文:比較視野中的中國歷朝基層治理

標題:

【演講】尤怡文:比較視野中的中國歷朝基層治理

時間:

2023年5月12日(週五)16:00-17: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尤怡文(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內容簡介: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4sr9p7ZUtF6Dmn8g9
備註:5月8日22:00截止報名,5月10日寄發錄取通知
聯絡信箱:hd@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2153

【演講】余安邦:從楊國樞院士影像紀錄看台灣本土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困境

【演講】余安邦:從楊國樞院士影像紀錄看台灣本土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困境

標題:

【演講】余安邦:從楊國樞院士影像紀錄看台灣本土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困境

時間:

2023年5月10日(週三)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主講人:

余安邦(中研院民族所退休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黃智慧(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

本報告擬透過放映楊國樞院士紀錄片《但開風氣不為師》(製作人:余安邦,攝影及剪接師:賴勇戎,40min)及其與李亦園院士對話影像紀錄,進而思考台灣本土心理學的發展與困境。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是台灣本土心理學發韌的時期,中研院民族所提供了開闊的人才培育平台與滋養思想的肥沃土壤。楊院士以建立本土心理學為其終生之職志,半個世紀以來,台灣做為本土心理學實驗室,歷經了「語言轉向」、「文化轉向」而進入「憂鬱轉向」;這或許是楊院士生前始料未及之事。

報名網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一律從「本所網頁」報名)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5月7日(星期日)23:00截止
錄取須知:經大會審核通過方得參加,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錄取與否通知:大會將於5月8日(星期一)展開審核作業,並於當日從報名系統以email通知,屆時請留意收信,並請詳閱通知信內容,謝謝。

備註:因錄取與否通知信屬大量發信,有可能被您的郵箱歸類為垃圾信件,若5月8日(星期一)16:00前還未收到通知信,敬請來電或來信詢問,感謝。

聯絡人:林音秀 (02)2652-3484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統號:

A-022089

【演講】François LACHAUD:Wilderness, Mythology, and Ethno-folklorism: A Glimpse at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Bears in Japan

【演講】François LACHAUD:Wilderness, Mythology, and Ethno-folklorism: A Glimpse at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Bears in Japan

標題:

【演講】François LACHAUD:Wilderness, Mythology, and Ethno-folklorism: A Glimpse at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Bears in Japan

時間:

2023年5月16日(週二)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世界史研究室、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

主講人:

Prof. François LACHAUD(法國遠東學院教授兼東京中心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藍弘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英文演講,自由入座,無需報名。

系統號:

A-022113

【演講】林美容:民間信仰與民間佛教的歷史面向

標題:

【演講】林美容:民間信仰與民間佛教的歷史面向

時間:

2023年5月1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線上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林美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臺灣的民間信仰與民間佛教的研究,不能脫離對臺灣的歷史背景與社會發展脈絡的掌握與理解。臺灣民間信仰牽涉到漢人的拓墾史、聚落發展史、地方史、族群與族群關係發展史、區域發展史等等,這是我比較重視的層面。臺灣的民間佛教自然也牽涉到臺灣佛教史。無論民間信仰或是民間佛教都與庶民生活息息相關,庶民史觀從臺灣人的信仰生活中也能如實窺見。

線上直播網址:請參國史館線上講堂 https://onlinecourses.drnh.gov.tw/Video/Live

系統號:

A-022116

【演講】2023年度第1回東西学術研究所研究例会

【演講】2023年度第1回東西学術研究所研究例会

標題:

【演講】2023年度第1回東西学術研究所研究例会

時間:

2023年5月1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関西大学千里山キャンパス児島惟謙館1階 第1会議室(大阪府吹田市山手町3-3-35)

聯絡人:

関西大学東西学術研究所研究所事務グループ,E-mail: touzaiken@ml.kandai.jp

內容簡介:

1.研究報告
14:00-14:50
長谷部剛(研究員、文学部教授)
「簡論森槐南『唐詩選評釈』的特徴」(使用言語:中国語)

2.講演
15:00-16:00
許建業(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
「『唐詩選』的早期版本與現存版本──從森瀨壽三先生「藍本考」說起」(使用言語:中国語)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防止のため、本学へ入構される場合は感染防止策を講じていただきますよう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申込方法】
参加をご希望の方は、下記のお申込URLにアクセスいただき、必要事項をご入力の上、
お申込みください。
【お申込URL】https://forms.gle/aiN7Bc5GWvm7Xbd26
申込締切:5月12日(金)17:00

系統號:

A-022165

【演講】王櫻芬、楊建章:全球音樂史與臺灣

【演講】王櫻芬、楊建章:全球音樂史與臺灣

標題:

【演講】王櫻芬、楊建章:全球音樂史與臺灣

時間:

2023年5月20日(週六)9:30-12:20

地點:

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國科會人文處藝術學學門「藝術學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主講人:

楊建章(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王櫻芬(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聯絡人:

E-mail: infoartdiscipline@gmail.com

內容簡介:

主持人:沈雕龍(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pao8RJ9i1nwgexVs8
報名截止日期:2023年5月16日下午5:00前
(5月17日通知報名成功 5月19日中午12:00前寄出視訊網址)

系統號:

A-022109

【演講】林遠澤:身為義賊的我,怎麼轉生成為殺人魔了——許丙丁筆下的廖添丁與楊萬寶

【演講】林遠澤:身為義賊的我,怎麼轉生成為殺人魔了——許丙丁筆下的廖添丁與楊萬寶

標題:

【演講】林遠澤:身為義賊的我,怎麼轉生成為殺人魔了——許丙丁筆下的廖添丁與楊萬寶

時間:

2023年5月20日(週六)14:00-17:00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1F文學沙龍(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主講人:

林承樸(國立臺灣文學館駐館研究員)

內容簡介:

【2023駐館研究員專題演講】
報名|https://reurl.cc/OVLAyy

演講簡介
日治時期的臺灣犯罪小說史上,許丙丁是特異的存在。和魏清德丶李逸濤的記者身分不同,前兩位多半被動接收命案租關的資訊,寫下犯罪小說,除了採訪經驗,也參考他國犯罪小說的情節、空間塑造。許丙丁則是體制內的偵查人員,擁有更多的資訊、訓練面對真實的犯罪事件。也與醫生葉步月不同,許丙丁不只描寫犯罪事件,也描寫偵查犯罪事件的體制,甚至對於犯罪事件,有其獨特的批判。

以上的事情體現在他處理廖添丁與楊萬寶的故事,廖添丁在臺灣的民間傳說,是義賊的形象。而楊萬寶在官方的文獻記載,是不折不扣的殺人魔。

許丙丁將楊萬寶視作廖添丁的投胎轉世,寫楊萬寶的惡,其中書寫的策略為何?是否迂迴貶低廖添丁的民間形象?在這樣的書寫策咯,是否可以看到許丙丁在官方/民間立場之間的猶疑?

本場次活動包含實作課程。

駐館研究員簡介
林承樸,筆名楚然,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 。曾獲國藝會補助、 中興湖散文首獎、林榮三散文二獎。主要研究方向臺灣犯罪小說的發展史(從日治時期至今),目前正在翻譯〈艋舺謀殺事件〉以降的臺灣日文犯罪小說。

系統號:

A-022124

【演講】汪娟:佛經體式與外來宗教的經典類化

【演講】汪娟:佛經體式與外來宗教的經典類化

標題:

【演講】汪娟:佛經體式與外來宗教的經典類化

時間:

2023年5月23日(週二)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一樓文物圖象研究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續高僧傳》研讀班、文物圖象研究室

主講人:

汪娟(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5月18日止,或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XLyWGa
聯絡資訊:hsiaoyun@asihp.net 許小姐

備註:
❈ 歡迎蒞所參加實體會議,並請於5月18日前依連結報名。
❈ 有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建議配戴口罩與會。
❈ 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系統號:

A-022091

【演講】余舜德:台灣茶藝40年

標題:

【演講】余舜德:台灣茶藝40年

時間:

2023年5月25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線上直播(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余舜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E-mail: extension@drnh.gov.tw

內容簡介:

我們習慣稱日本的茶文化為「茶道」,韓國「茶禮」,台灣「茶藝」,不過為什麼台灣稱之為「茶藝」?而什麼是茶藝?此詞古籍裡未曾出現,《辭海》裡亦無,那茶藝到底代表著怎樣之茶文化的型式?如果當年茶藝強調茶乃日日常生活藝術,為何2000年之後又越來越往「藝術」的方向發展,公共茶會更超越過去以茶會友的範疇,轉而成為一種藝術展演的型式?台灣茶藝的發展是否有別於傳統,呈現獨特的面向?再者,台灣的茶藝近10年為中國茶界積極輸入,此現象是否具有文化與歷史的意義?此次演講希望從人類學的視角與各位愛茶的朋友一起探索上述問題。

線上直播網址:請參國史館線上講堂 https://onlinecourses.drnh.gov.tw/Video/Live

系統號:

A-022117

【演講】Dominik Merdes:Cartographies and Therapeutic Fields: Parasitic Worm Diseases in Southern China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標題:

【演講】Dominik Merdes:Cartographies and Therapeutic Fields: Parasitic Worm Diseases in Southern China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時間:

2023年5月26日(週五)10:30-12:3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Webex線上會議(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環境史研究群

主講人:

Dominik Merdes(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藥學暨科學史博士)

內容簡介:

主持人:顧雅文(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4fLYPPQZJRdYJqvP7

備註:
1.現場與會請於5/23(二)前填寫表單,線上收聽可報名至活動當天。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絡助理林于煖小姐asithteh@gmail.com。
2.本活動以英文方式進行,分成「現場與會」與「線上收聽」兩種與會形式,請於報名時擇一。「現場與會」名額限50人,額滿後僅提供「線上與會」名額。
3.本活動為本院環境教育項目之一,全程參加者可得2小時環境教育時數。領取方式說明:(1)現場與會者於活動現場領取。(2)線上與會者將於會後收到「環境教育時數證明」之pdf檔案,如需紙本,請來信告知。
4.現場活動將提供午膳,請於報名表中選擇葷食或素食,亦可選擇不用餐。
5.欲將本活動儲存至google日曆,請點選下方網址,進入後點選「儲存」即可:https://reurl.cc/2WAnxO (須登入Google)

系統號:

A-022155

【演講】谷嵐:The 13th Dalai Lama (1876-1933) as a Tibetan Glorious Sovereign in Inner Asia

標題:

【演講】谷嵐:The 13th Dalai Lama (1876-1933) as a Tibetan Glorious Sovereign in Inner Asia

時間:

2023年5月26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西學與中國研究群、法國遠東學院

主講人:

谷嵐(Fabienne Jagou,法國遠東學院副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謝歆哲(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The notion of the “un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the religious” (in Tibetan, chos srid zung ’brel, lugs zung or conjugated order/lugs gnyis or dual order/tshul gnyis; in Chinese, zhengjiao he yi 政教合一) is usually considered as a tool fo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established between Lhasa and Beijing in the Qing period (1644-1912). When the bodhisattva king entered into a relationship with a foreign ruler, the link was said to be personal and religious, not official and institutional. It was then call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piritual master and a lay protector” (mchod yon): the spiritual master (mchod gnas) transmitted teachings to his lay protector (yon bdag), who, in exchange, ensured his protection as well as that of his school and monasteries. Studies highlight how the Manchus and the Chinese sought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nstitutive twin-ness of Tibetan hierarch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to assert their authority. However, while the nationalist ambition of the XIII Dalai Lama (1876-1933) to assert his temporal power and the difficulties he encountered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roughout his reign are demonstrated, studies ignore the efforts of the XIII Dalai Lama to manifest himself as the temporal ruler of Tibet prior to the expulsion of Chinese troops from Tibet (1912). It is the analysis of this crucial period from 1904 to 1913 that is proposed here. The intervention evaluates the sacralization of politics by the different actors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double corporeality of the sovereign, the Dalai Lama. It leads in fine to a discussion on the definition that the XIIIth Dalai Lama recognizes to his institution to end up embodying a sacred supremacy. It is therefore the decisions and actions of the Dalai Lama and their consequences as revealed in various sources that will hold our attention: his exile in Inner Asia and China (1904-1909), his refusal to sign an agreement with China (1910), his exile in British India (1910-1913) and his search for recognition of his sovereignty by the British, the Manchu reprisals, his resilience and that of the Tibetans, his organization of the Tibetan resistance to the Chinese armed presence.

系統號:

A-022052

【演講】張繼瑩:環境與制度:山西水利史的探索

【演講】張繼瑩:環境與制度:山西水利史的探索

標題:

【演講】張繼瑩:環境與制度:山西水利史的探索

時間:

2023年5月29日(週一)12:45~14:45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基礎建設讀書會

主講人:

張繼瑩(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AMKgimsjfxHaw2eN7
備註:
本次為中文實體演講,場地有限,須事先報名
聯絡資訊:唐小姐,s02170223@gmail.com

系統號:

A-022088

【演講】吳俊雄:大語言模型? 小語言模型?一個語言學家的心得

標題:

【演講】吳俊雄:大語言模型? 小語言模型?一個語言學家的心得

時間:

2023年5月30日(週二)13:10-15:00

地點:

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主講人:

吳俊雄(國立中正大學語言所教授)

系統號:

A-022017

【演講】Jenny Wang Medina:Hangŭl的活豐碑:通過字素的圖形化的多模態的韓語交互

標題:

【演講】Jenny Wang Medina:Hangŭl的活豐碑:通過字素的圖形化的多模態的韓語交互

時間:

2023年5月31日(週三)10:00-12:3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樓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Prof. Jenny Wang Medina(Russian and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Emory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內容簡介:

與談人:何撒娜(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系統號:

A-022094

【演講】李豐楙:道眼之下的生死關懷

【演講】李豐楙:道眼之下的生死關懷

標題:

【演講】李豐楙:道眼之下的生死關懷

時間:

2023年5月31日(週三)16:00-18:00

地點:

政治大學大智樓305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主講人:

李豐楙(中央研究院院士、國立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報導者: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系統號:

A-022356

【演講】張雯勤:冷戰下的失落:尋找緬北密支那楊校長(1915-1987)

【演講】張雯勤:冷戰下的失落:尋找緬北密支那楊校長(1915-1987)

標題:

【演講】張雯勤:冷戰下的失落:尋找緬北密支那楊校長(1915-1987)

時間:

2023年6月16日(週五)14:00-16:30

地點:

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北棟270104教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主講人:

張雯勤(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內容簡介:

主持人:魏玫娟(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有別於1990年代之前主流的冷戰歷史,聚焦於全球政治生態的對峙、意識形態的分野、國家的外交政策與區域安全等問題,始自1990年代的後冷戰時期,學界開啟了一條新的研究取徑,去爬梳過往被忽略的冷戰生活史,學者嘗試深掘並重建在過去那段高壓軍事治理下,百姓如何營運生計、安排每日的生活習作、甚或創造另類(於官方)的人文藝術空間與作品。這個演講將藉由探究冷戰時期一位在緬北為國民黨工作的地下情報員的生命歷程,來爬梳冷戰下的多面視角---緬北複雜的政治生態、當地華人不同的政治路線,以及一位情報人員之於祖國、移居國、僑社、家庭等不同的角色。

楊校長生於1915年,為江蘇無錫人,畢業於湖南武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分校。身為職業軍人,從抗日到國共內戰都在雲南作戰,並在那裡成家,1950年他逃出雲南,抵達緬北密支那與先前外移的家人團聚,並在移居地育成學校任教,約於1950年代末被當地國民黨組織吸收為地下情報人員;但不幸於1978年在家中被中共派員強行擄走,之後關押在昆明直到1987年病歿。藉由其家人與相關報導人的口述訪談、相關檔案資料參考,講者重建楊校長的生命史,包含他身為國民黨地下情報員、華校校長、人夫、人父的多元角色,照顯其生命特質與邊境冷戰歷史的糾結、家人在失去楊校長及流離經驗下的無限失落。

講者簡介:
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現為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大陸東南亞移民研究、邊境研究、跨境貿易研究,目前關注中緬邊境冷戰生活史的研究。2014年專書Beyond Borders: Stories of Yunnanese Chinese Migrants of Burma (美國康乃爾大學出版)獲得2015年中研院第四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系統號:

A-022177

【系列演講】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時間:

2023年3月至5月,共3場

地點:

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

臺灣文學學會

主講人:

黎煥雄(東海大學表演藝術暨創作碩士學程專技副教授及學程主任)

內容簡介:

2023林榮三台灣文學講座
黎煥雄──殖民記憶與意象劇場
⠀⠀⠀⠀⠀
第一場︱遺憾先生的文學與劇場人生︱
時 間:3月22日(三)上午 10:30~12:30
地 點:人社A202
引言人:王鈺婷教授兼台文所所長
⠀⠀⠀⠀⠀
第二場︱尋找東方,面向南方——我的劇場裡的台灣文學與殖民歷史︱
時間:5月1日(一)下午 14:00~16:00
地  點:人社C310
引言人:石婉舜副教授
⠀⠀⠀⠀⠀
第三場︱《星之暗湧》讀劇工作坊︱
時 間:5月11日(四)下午 14:00~17:00
地 點:綠能館創意Café 208
引言人:石婉舜副教授

*本場次有人數限制,需要事先報名,請於5月4日(含)以前填寫送出報名資料,主辦單位將於活動三天前回覆錄取與否,並向錄取者發送行前通知。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87yLJqpZ4xT25SUA8

系統號:

A-022098

【系列演講】2023貞楷史學講座——杜正勝院士系列演講

【系列演講】2023貞楷史學講座——杜正勝院士系列演講

標題:

【系列演講】2023貞楷史學講座——杜正勝院士系列演講

時間:

2023年5月,共3場

地點:

臺大文學院會議室(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主講人:

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內容簡介:

緣起:
歷史系B62級系友林錚顗先生為紀念父親林貞楷先生致力社會公益、培育學人,特捐款成立「貞楷史學講座」,每年邀請一位國內外傑出史學家蒞臨歷史系講學,促進學術交流。
2023年「貞楷史學講座」正式啟動,歷史系邀請杜正勝院士為主講人,將舉行二場演講及一場座談。

第一場:周秦一貫論試說
時 間:2023年5月22日(周一)15:00-17:00
主持人:許雅惠/臺大歷史系教授

第二場:也論皇帝制度
時 間:2023年5月23日(周二)15:00-17:00
主持人:李文良/臺大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第三場座談會:史學三變大家談
時 間:2023年5月25日(周四)15:00-17:00
主持人:陳弱水/臺大歷史系講座教授
與談人:
李貞德/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金仕起/政大歷史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本講座敬請預先報名,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PRhT1TknNA7WKGAr9

2023年講座主講人簡介:
杜正勝先生,1944年生,中央研究院院士,為最早當選國內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院士者之一。歷任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教育部長,2000年起為俄羅斯考古學會東方部榮譽外國會員。早年專研中國古代史,著有《周代城邦》(1979)、《編戶齊民》(1990)、《古代社會與國家》(1992)等,以建構中國大歷史解釋。中年(1990年代)提倡新史學,闡述新社會史,領導探索醫療文化史,提出同心圓理論以為歷史研究與教育之立足點。2010年代,在一度從政後對歷史有新領悟,欲從歷史表層深入內裡,正結集論著編輯成《再訪古代中國——從表層到內裡》(全五冊,出版中)。90年代之後,旁及臺灣早期史研究及臺灣史學,學術之外亦為自己生命定位尋覓客觀之坐標。

※ 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 疫情各項規定異動,依本校防疫措施辦理,敬請查詢:
http://m.ntu.edu.tw/event/dnews/antiinfect.html

系統號:

A-022208

【研習營】2023婦女史研習營:性別與知識建構

標題:

【研習營】2023婦女史研習營:性別與知識建構

時間:

2023年8月21日至24日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臺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與性別研究群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為促進跨學科性別研究的交流,特每年舉辦婦女史研習營,邀請來自歷史、文學、人類學、法律學、藝術史及科學史等領域之學者專家,講授該學門近來關注的性別議題及其發展。

本次「2023婦女史研習營:性別與知識建構」以碩、博士研究生為主要參與對象,專題課程邀請各領域學者專家,希望透過他們的演講使學員了解不同領域的性別研究概況,認識不同的研究方法及視角,從而啟發年輕學子多元而交織的研究視野,發掘歷史學新的研究課題與取徑。每堂課3小時,課程內容包含講師演講與開放討論,讓學員們透過互相討論激發更多新的想法。

研習營師資:
1. 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
2. 柯惠鈴(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3. 連玲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4. 陳韻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5. 黃桂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6. 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7. 嚴曉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習對象:各大專院校碩、博士生及年輕教師
錄取名額:正取30名,備取5名。

報名資訊:
1.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3月31日(五)。
2. 報名流程:
(1)研習營報名簡章公告於研習營網站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網站最新消息。請自行於 https://forms.office.com/r/rx3mYfGuvt 報名填寫相關報名訊息。
(2)錄、備取名單預定於2023年4月中旬,公布於研習營網站最新消息,並以email通知錄、備取學員。
(3)錄取學員於2023年5月20日前,繳交研究計畫乙份,始完成報名錄取程序。
(4)錄取學員若未在期限內繳交研究計畫,視同放棄資格,並由主辦單位以email通知備取學員依序遞補;備取學員須於6月10日前繳交研究計畫乙份,才得參加研習營。
3. 研習費用:本研習營提供學員中餐,住宿及交通費請自理。

聯繫辦法:
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 林秀娟小姐

注意事項:
1. 研習營活動不接受現場報名及旁聽,未被錄取者,請勿前往。
2. 凡報名即視同認可並接受本研習營之各項規定,請按照報名程序繳交資料。
3. 研習營活動前如遇不可抗力之重大事故而無法如期舉行,主辦單位將於本網站公告之,並另擇期舉行。
4. 研習營相關訊息將隨時透過本網站公布與更新,請參加者自行留意。

系統號:

A-022060

【研習營】2023年第二屆「田野與文獻」研習營

【研習營】2023年第二屆「田野與文獻」研習營

標題:

【研習營】2023年第二屆「田野與文獻」研習營

時間:

2023年9月1日4日

地點:

實體課程與田野調查

主辦單位:

臺大歷史系、陽明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系、政大臺史所、臺師大臺史所、東吳大學歷史系、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

內容簡介:

臺灣史早已有悠久的田野調查結合文獻的研究典範,不僅有必要走出自己的路,也需要逐步培養更多在學學生有關田野調查的能力,因此,特舉辦2023年第二屆「田野與文獻」研習營。

本次主要考察兩條山、海的路線:第一條是自清代以來商賈往來頻繁的長和宮─舊港等沿著頭前溪的官方通道,另一條則是從香山穿山進入金山面(今科學園區一帶),為清代人群利用界外進行走私活動的路線;此外,也將前往今年輪值的五分埔,試著理解儀式和地方人群的互動。

本次研習營期待藉由有系統性、聚焦性的田野活動和有經驗的導師帶領,以及各校學員、領域相互交流,培養出學生有關臺灣史研究領域具有悠久歷史的田野與文獻方法的興趣和能力,並建立從臺灣自身出發的田野研習營傳統和活動。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mCrXXXT7bSKg2Sem6

報名截止日
完整研習營:即日起至 2023年4月15日(週六)中午12:00止
線上課程:即日起至2023年8月15日(週二)中午12:00止

系統號:

A-022103

【研習營】2023年第19屆人類學營「情動與感官世界(Affect and the Sensory World)」

【研習營】2023年第19屆人類學營「情動與感官世界(Affect and the Sensory World)」

標題:

【研習營】2023年第19屆人類學營「情動與感官世界(Affect and the Sensory World)」

時間:

2023年8月29日至9月1日

地點:

中研院民族所第一會議室(臺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民族所

內容簡介:

這二十年來社會人文研究領域的「情動轉向」(affective turn)崛起,有別於更早期的「語言轉向」(linguistic turn),情動理論透過情感、感官以及知覺等概念,批判在後結構理論主導之下,過於聚焦在語言的理論脈絡與研究方法。至今,情動也成為跨領域學科探討的權力關係以及交織性身份的重要視角,由感官的多重面向作為理論以及方法,跨越身份(identity)的框架,以及公眾與私密領域的二元疆界,近一步理解人性與身體在社會文化脈絡之下,情感經驗所帶來的共時性與共享性。

人類學家自上個世紀就開始關切情感(emotion)與身體的議題,而情動轉向將這個提問再次提到當代的辯論之中。有別於情感與情緒,「情動」(affect)被認為是生理、直覺,以及神經認知相關的反應,情動所指的為前意識和非表徵層面的經驗,與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情緒或主觀感受,存在於個人主體之外,影響著我們的經驗。情動受到身體、環境、社會,與歷史之間複雜交互作用的影響,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也主動地改變著(affecting)社會關係。情動理論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係,它挑戰了傳統人類學視角中對於文化邊界以及主體的想像,甚至改變了人類學家進行田野的方法和模式。在經常被批判為缺乏實證研究的情動領域,人類學家的介入有助於提供更系統性的分析工具以及更細緻的社會觀察。

在今年的人類學營,我們邀請人類學者、民族音樂學者,以及心理學者,探討情動理論在不同主題研究中的應用。劉斐玟探討女書文字的「情意動量」與農村婦女的主體建構,余舜德以五官的感官經驗出發,討論其所營造的社會、文化和歷史面向,並以「吃」、「喝」、「摸」、「看」四種感官讓參與者更深度體驗身體感的意識。再來,由呂心純、黃佩玲、官元瑜以及施永德(DJ Hatfield)的「聲作舞動」課程,將帶領大家更細緻地體驗從聲音與舞動的感官形成的認識論、社會情感,以及集體記憶。另外,隨著我們不同生活面向的視覺化與數位化,林文玲將藉由「攝影」探討主觀與客觀的張力與觀視脈絡,而李梅君提供人類學者使用數位工具進行田野的可能以及倫理反思。最後,彭仁郁從「分析師」與「研究者」兩者的視角切換,探討由精神分析理論如何理解並處理社會運動抗爭帶來的創傷

系統號:

A-022154

【展覽】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展覽】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標題:

【展覽】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

時間:

2022年11月9日至2023年7月9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3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100多年前,臺灣跟上世界的潮流,有了第1條縱貫鐵路,從北到南只需14小時,火車成為臺灣島內最快移動的交通運輸工具;隨著經濟環境好轉、休閒風氣興起,鐵路促進了人們移動的意願,南來北往的機會變多,搭火車成了全島旅行首選的交通方式。然而隨著1980年代公路運輸的崛起、2007年高速鐵路的通車,改寫了「一日生活圈」的時空定義,鐵道旅行的型態隨之起了很大的變化。

特別是高鐵通車之後的現在,在周休二日的假期出外走走,成為大多數人生活的日常,同時在環保意識的影響下,搭火車遊臺灣成為熱門的低碳旅遊方式,更有了高鐵與臺鐵二種「快、慢」不同旅行速度的旅程選擇,火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旅行的目的。

沿著軌道觀看窗外的風景、觀察車內的人們,感受旅行的美好與悸動,反思著旅行與生命的意義,正是鐵道旅行迷人的魅力。在生活節奏過快的當代社會,火車的快慢就如生命速度的變化,放慢一點,也許可以看見更多的風景。生活的快慢之間,你會選擇哪一種速度前進?

系統號:

A-022020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標題:

【展覽】江湖有字在──臺灣人文出版史特展

時間:

2022年7月22日至2023年5月21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C(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內容簡介:

以臺灣人文出版演進為主軸,始自日治時代結合報紙之印刷發行推展啟蒙思想與文學創作,逐漸建立臺灣自主出版的規模;戰後隨國府來臺的出版界文人,「兩大報」、「五小出版社」及各家專業出版帶來人文出版的高峰,為臺灣人文思潮激盪出豐沛的能量,再至解嚴後到當代的出版業百花齊放、網路媒體新興盛況。

特展預計以臺灣重要的人文出版事件、代表性出版社/出版人與其成果為核心,鋪陳臺灣人文出版史面貌,並以文學、哲學、人文思潮之出版社、雜誌刊物、報紙副刊等載體為範圍,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而不可忽視的「出版現象」,綜合呈現此一議題的時代意義。

系統號:

A-022021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標題: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時間:

2022年7月22日至2023年5月21日

地點:

臺灣客家文化館第四特展室(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

主辦單位:

臺灣客家文化館

內容簡介:

十七世紀以來,諸多帝國勢力就從其立場認識臺灣。本展覽透過這些帝國所製作的地圖、所特別舉出的物產,以兩條不同軸線的歷史進程,來探索臺灣。第一個軸線是「帝國的凝視」,從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大清國到大日本帝國,它們是如何從帝國治理的角度來探索臺灣的地理和風土。

第二條軸線是「在地的動能」,居住於臺灣的本地人,在歷經不同帝國的統治後,逐漸形成臺灣人的共同意識,發展出論述與描述自己的方式。

系統號:

A-022022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標題:

【展覽】乘船而來——臺灣古代外來品特展

時間:

2023年2月25日至2024年1月7日

地點: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主辦單位: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619-1313

內容簡介:

本特展展出十三行、大坌坑、下罟坑等八里重要遺址出土的外來品,以及近年基隆和平島遺址的重大發現,呈現北臺灣多元歷史與「藍天海岸」文化之美。

[海上瑰寶]
介紹大約二千年前,臺灣原住民開始與島外人群交換獲得西亞、東南亞、中國等地的物品。本單元展出這時期來自島外的玻璃器、青銅器及金銀飾品,其中有8件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重要古物」,國家級的精品難得一見。

[貿易陶瓷]
展出臺灣考古遺址出土的宋元明陶瓷,包括龍泉窯的青瓷,以及景德鎮、漳州窯的青花瓷等,這些曾經風糜全球的中國陶瓷,代表臺灣在世界海洋貿易中的一席之地。

[歐人旅跡]
呈現十七至十九世紀歐洲人在北臺灣的遺留,有相當少見的歐洲啤酒瓶、果醬瓶、墨水瓶等,還有基隆市和平島出土的西班牙「諸聖教堂」遺跡模型。

[庶民生活]
藉由福建、廣東及日本生產的陶瓷訴說近二百年來漢人移民的故事,展區內有古代先民生活所用的各式餐具、廚具、茶器、燈具等遺留,造型種類多樣,風格自然樸實。

系統號:

A-022028

【展覽】衣態萬千──服飾郵票特展

【展覽】衣態萬千──服飾郵票特展

標題:

【展覽】衣態萬千──服飾郵票特展

時間:

2023年1月6日至6月25日

地點:

郵政博物館臺北館特展室(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1段114號2樓)

主辦單位:

郵政博物館

內容簡介:

服裝的演變與經濟、文化發展息息相關,反映不同時代之特色;從早期的蔽體禦寒,發展至今已具有體現生活型態及審美之精神價值。為探究國內、外服飾之美,本館特規劃「衣態萬千-服飾郵票特展」,透過方寸欣賞服飾的精緻工藝,並推廣其文化意涵。

系統號:

A-022029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標題:

【展覽】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

時間:

2022年9月27日至2023年6月18日

地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1樓西展廳(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2-2558-9790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博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精選南洋類藏品作為對話載體,邀請東南亞移民工社群分享藏品故事,透過「人與物」、「物與物」的對話,聚焦東南亞區域的信仰、藝術及風土民情,述說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

展覽以「藏品和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精選60餘件臺博館南洋類藏品,包括克力士匕首、面具、木質平面傀儡、皮影戲偶、甘美朗樂器模型、錢幣、生活器具等,以及2019年由駐臺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捐贈給臺博館的峇里島神獸「巴龍」;此外,也向民間徵集泰國的食器、越南水神信仰古籍、印尼的孔雀羽冠虎面獅等展件,期望帶給觀眾更多關於東南亞文化的多元視野和再發現,並透過展覽推廣文化平權。

系統號:

A-022030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標題:

【展覽】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時間:

2022年10月29日起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二樓204室中國西南民族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展覽預告】回望:二十世紀史語所的中國西南地區調查
展期:2022年10月29日起
展區:歷史文物陳列館 
多山、多河流造成重重地理區域分割,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人們也分裂為許多大小族群。傳統中國對於本地又有豐富的歷史記載。這些因素,使得中國西南地區成為歷史與人類學研究的寶藏。
自1920年代起,史語所研究人員即在此從事研究,歷年來蒐集之西南民族文物 1100 餘件,文書 800 餘種,田野照片約 7000 張,以及錄音及錄影等資料。
本展覽以「認同」與「區分」為主題,分為三個單元﹕
一、人與地:環境區分與人類適應
二、人與人:社會認同與區分
三、人與天:生命與信仰
希望藉此呈現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

系統號:

A-022031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標題:

【展覽】臺灣意象──帝國眼中的臺灣風物

時間:

2022年7月22日至2023年5月21日

地點:

臺灣客家文化館第四特展室(苗栗縣銅鑼鄉九湖村銅科南路6號)

主辦單位:

臺灣客家文化館

內容簡介:

十七世紀以來,諸多帝國勢力就從其立場認識臺灣。本展覽透過這些帝國所製作的地圖、所特別舉出的物產,以兩條不同軸線的歷史進程,來探索臺灣。第一個軸線是「帝國的凝視」,從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大清國到大日本帝國,它們是如何從帝國治理的角度來探索臺灣的地理和風土。

第二條軸線是「在地的動能」,居住於臺灣的本地人,在歷經不同帝國的統治後,逐漸形成臺灣人的共同意識,發展出論述與描述自己的方式。

系統號:

A-022032

【展覽】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教授捐贈藏書展

【展覽】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教授捐贈藏書展

標題:

【展覽】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教授捐贈藏書展

時間:

2023年4月10日至7月9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6F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奧地利漢學家羅致德(Otto Ladstätter)被讚譽為歐洲德語區等歐洲廣大區域中,最早投入漢學研究的學者之一。羅致德教授畢生於大學從事現代漢語的教學與研究,重視透過旅行的探索經歷與體驗,進行語言與文化的科學研究。例如有關中國邊疆民族的研究。其教學重點為有關近代中國、以及現代中文;研究方面則被尊崇為以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先驅。

羅致德教授的藏書原存放於奧地利的阿爾特倫巴赫(Altlengbach),經羅致德教授的公子Markus Ladstätter 教授的應允將該批圖書贈予國圖典藏。其典藏中包含各種語文有關中文語言教學與漢學研究的書籍;國圖受贈此批最難得的是其中超過百年以上珍籍約 150種,年代最久遠的一本書是 1834 年出版;全部贈書中,重要漢學書刊與其他類藏書各約 2,500冊以上,總數量逾 6,000 冊,數量龐大,而且內容十分豐富,對國內外漢學研究者而言,實為一大福音。本次展覽時間將於2023年4月10起至7月9日止,歡迎蒞臨觀展。

系統號:

A-022059

【展覽】知識瑰寶:國家圖書館90周年館慶特展

【展覽】知識瑰寶:國家圖書館90周年館慶特展

標題:

【展覽】知識瑰寶:國家圖書館90周年館慶特展

時間:

2023年4月19日至5月31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1樓藝文中心展覽室

聯絡人:

城小姐,Tel: 02-23619132分機431

內容簡介:

為慶祝建館90周年,國家圖書館以館藏圖書文獻為範疇,策畫「知識瑰寶:國家圖書館90周年館慶特展」。本次特展以「時空迴廊」呈現90年來本館館舍遷移與新建之歷史軌跡,再結合本館最與眾不同的館藏資源進行展區規劃,種類包括「多色燦然」古籍套印本、「時代契跡」民間古書契、「手寫從前」當代名家手稿、「期珍異寶」創刊號兒童青少年雜誌及國家圖書館發行的期刊,和「博碩論文」等主題,現場也提供互動體驗,希望民眾可以透過精心規劃的內容,對國家圖書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系統號:

A-022139

【展覽】修験と密教の美術 祖師とみほとけ

【展覽】修験と密教の美術 祖師とみほとけ

標題:

【展覽】修験と密教の美術 祖師とみほとけ

時間:

2023年3月22日至7月9日

地點: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東京都千代田区一番町25)

主辦單位: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

內容簡介:

修験道は諸信仰が集合した、日本独自の信仰の形で、飛鳥~奈良時代の役小角(役行者/神変大菩薩)が祖とされます。醍醐寺を開いた聖宝(理源大師)は、小角の約200年後に大峯山を復興、当山派と呼ばれる真言系修験道の流祖になりました。この展示では、祖師と敬慕される役小角と聖宝の足跡や面影をたずねるとともに、聖宝が伝えた法流にゆかりの諸尊の姿から、深山に聖性を求め、大衆の救済を願った修験者の祈りをみつめます。

系統號:

A-022023

【展覽】平山郁夫のまなざし──「敦煌と桃源郷」展

【展覽】平山郁夫のまなざし──「敦煌と桃源郷」展

標題:

【展覽】平山郁夫のまなざし──「敦煌と桃源郷」展

時間:

2023年3月18日至5月28日

地點:

公益財団法人平山郁夫美術館(広島県尾道市瀬戸田町沢200-2)

主辦單位:

公益財団法人平山郁夫美術館

內容簡介:

平山郁夫が憧れの敦煌に初めて訪れたのは昭和54(1979)年でした。当時の敦煌文物研究所での体験が敦煌莫高窟の調査研究修復保存活動のきっかけとなり、その後のライフワークである文化財赤十字活動へとつながっていきます。東京藝術大学では「東洋のモナリザ」と称される菩薩像描かれた敦煌莫高窟第57窟をスーパークローン文化財として復元しました。

また、平山郁夫は平和の祈りを込めて、人々がのどかに暮らす姿を理想郷の一つとして多く描いてきました。豊かな自然の中で営まれる人々の交流こそ平和の礎であり、桃源郷の世界といえます。

本展では、仏教美術の宝庫であり砂漠の大画廊と呼ばれる敦煌莫高窟の再現と、平山郁夫が桃源郷として描いた世界を併せて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22024

【展覽】近代日本の視覚開化 明治──呼応し合う西洋と日本のイメージ

【展覽】近代日本の視覚開化 明治──呼応し合う西洋と日本のイメージ

標題:

【展覽】近代日本の視覚開化 明治──呼応し合う西洋と日本のイメージ

時間:

2023年4月14日至5月31日

地點:

愛知県美術館(名古屋市東区東桜一丁目13番2号)

主辦單位:

愛知県美術館、メ~テレ

內容簡介:

江戸時代から明治という新時代への転換は、政治経済体制だけでなく、人々の生活や文化全般を含む、様々な状況を変容させました。造形活動の領域でもまた多彩な動向が生まれ、展開を見せました。西洋から入ってきた情報や技術、イメージは、当時の日本の人々に新たな視覚──新たなものの見え方や見方、見せ方を開きました。「文明開化」は「視覚開化」でもあったのです。本展では明治期の美術、工芸を多数所蔵する神奈川県立歴史博物館のコレクションを中心に、他の美術館や博物館・個人蔵の作品や資料を加えて、明治期特有の表現がみられる絵画・写真・印刷物・彫刻・工芸などを集結させます。時代の転換期に、和洋の化学反応によって生まれた様々な表現を、そして、明治美術の新たな一面をご覧いただく機会となるでしょう。

系統號:

A-022025

【展覽】蘇州版画の光芒――国際都市に華ひらいた民衆芸術

【展覽】蘇州版画の光芒――国際都市に華ひらいた民衆芸術

標題:

【展覽】蘇州版画の光芒――国際都市に華ひらいた民衆芸術

時間:

2023年3月11日至5月6日

地點:

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広島県廿日市市大野亀ヶ岡10701)

主辦單位:

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

內容簡介:

中国では古来より、吉祥画や風景画、花鳥画、美人画などの様々な版画が生活を彩ってきました。

その長い歴史の中で目を見張るのは、国際都市となった17-18世紀の蘇州において、中国と西洋の美術が交じり合うことで、今では蘇州版画と言い習わされる画期的な民衆芸術が誕生したことです。それらは以降の中国美術にとどまらず、日本やヨーロッパなど海外の美術にまで影響を及ぼすほど強い光を放っていました。

残念ながら、蘇州版画の多くは生活の中で消費され廃棄される命運にあったため遺品がほとんど伝来せず、その全貌が詳しく知られ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の所蔵する中国版画は、希少な17-18世紀の蘇州版画から現代年画に至るまで、その数3,000点以上に及ぶ世界屈指の質と量のコレクションです。本展覧会では、館蔵品の中から初公開作品を多数含む優品約300点を選定し、知られざる中国版画の世界をお楽しみいただきます。

系統號:

A-022026

【展覽】書簡からたどる20世紀日本・中国文人の交流――谷崎潤一郎、林芙美子、武者小路実篤ら日本文人から届いた方紀生(1908-1983)宛書簡<初公開>

【展覽】書簡からたどる20世紀日本・中国文人の交流――谷崎潤一郎、林芙美子、武者小路実篤ら日本文人から届いた方紀生(1908-1983)宛書簡<初公開>

標題:

【展覽】書簡からたどる20世紀日本・中国文人の交流――谷崎潤一郎、林芙美子、武者小路実篤ら日本文人から届いた方紀生(1908-1983)宛書簡<初公開>

時間:

2023年4月24日至5月18日

地點:

北九州市立大学図書館1階ギャラリー(北九州市小倉南区北方4丁目2番1号)

主辦單位:

2023年度本学学長選考型研究費A

內容簡介:

日本による北京占領期(1937‐45)に駐日留学生監督として東京に赴任した方紀生(1908‐83)。同時期、中国出身の方のもとには谷崎潤一郎や林芙美子、堀口大学、武者小路実篤らから書簡や絵画、短歌などが寄せられました。

それらの資料は方紀生令嬢の川辺比奈氏(共同研究者)のもとに保管されています。2017年4月に新聞各社がその発見を報道し、特に谷崎直筆の短歌を掲載して注目されました。

本特別展では、谷崎や林、実篤らが方紀生宛に送った直筆書簡や絵画など、貴重な資料の数々を初めて展示します。従来知られていない20世紀前半における日本・中国文人の交流の一端を感じていただければと思います。

系統號:

A-02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