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演講】羅承宗:從《蔣介石年譜長編》談黨產問題

標題:

【演講】羅承宗:從《蔣介石年譜長編》談黨產問題

時間:

2021年10月5日(週二)11:00-13: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殖民地史研究群

主講人:

羅承宗(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內容簡介:

備註:
1.欲參加者請上網報名,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2.全程配戴口罩。
3.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8855

【演講】賴毓芝:乾隆朝《鳥譜》的前身:蔣廷錫繪《鳥譜》

標題:

【演講】賴毓芝:乾隆朝《鳥譜》的前身:蔣廷錫繪《鳥譜》

時間:

2021年10月7日(週四)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一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亦有視訊轉播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

主講人:

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內容簡介:

乾隆朝著名的《鳥譜》,全本有共有十二冊,除了最後一冊為三十二幅外,每冊三十幅,右圖左說,圖說以滿漢並呈,共收錄三百六十一種鳥類。就現存的作品而言,其數量與製作規模可說是空前絕後,不但其風格所涉涵蓋中西,其內容展現了此際博物學的重要發展,且對於討論「圖」在宮廷的功用,提供一個複雜而有趣的案例。然而,正如其標題《余省張為邦合摹蔣廷錫鳥譜》所示,此《鳥譜》並非乾隆朝的原創,而是奠基在摹寫蔣廷錫的作品上。蔣廷錫繪《鳥譜》事實上已經散佚,然近年來拍賣等出現許多殘頁,對於我們重建蔣廷錫繪《鳥譜》原貌,提供了重要線索。因此,此文將以重建蔣廷錫繪《鳥譜》為始,試圖呈現康熙朝如何因應翻譯等需要,而開始嘗試發展新的視覺工具,而此對乾隆朝的視覺轉向如何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主持人: 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評論人: 林士鉉(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主辦單位: 近史所
視訊會議連結:https://asmeet.webex.com/asmeet/j.php?MTID=mc2acf89eabc27ab1f29f83eb0913ad9e

會議號:2511 439 8607
密碼:p5J675394S

系統號:

A-018873

【演講】劉益昌:海域交流與臺灣原住民族形成

標題:

【演講】劉益昌:海域交流與臺灣原住民族形成

時間:

2021年10月7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劉益昌(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當代臺灣是以南島文化、漢文化為主,加上其他次文化所共同形成的國家。較早的南島文化代表的人群就是臺灣的原住民族,臺灣雖然不大,但地形與生物相當複雜,原住民族也非常複雜多元,形成的過程與原因值得深入深究,建構臺灣原住民族早期的形成過程與發展,探究原住民族的真實歷史。雖然原住民族在臺灣長期居住與發展,卻沒有文字紀錄發展過程與歷史,只有以口傳的方式保存祖先來源的傳說,因而無法真確的說明祖先遷移或形成的過程,因此必須透過科學研究的方法,重新建構一套完整的臺灣原住民族形成過程,完成臺灣原住民族歷史建構,也才能完成整體臺灣歷史。臺灣考古學的研究結果,說明南島文化以及臺灣原住民族的形成過程,重要的因素是海域交流與互動。本次演講將透過考古學的發現,論述長時間發展而且複雜多元的臺灣原住民族。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50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將於活動前二星期開放
線上直播網址:請至國史館線上講堂YouTube

系統號:

A-018793

【演講】劉明浩:尋找共和國的長子:中國如何管理中央國有企業

標題:

【演講】劉明浩:尋找共和國的長子:中國如何管理中央國有企業

時間:

2021年10月7日(週四)14:00

地點:

線上視訊演講

主辦單位:

中研院政治所

主講人:

劉明浩(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內容簡介:

會議室入口連結請參見官網

系統號:

A-018877

【演講】Klaus Mühlhahn:China’s Ris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標題:

【演講】Klaus Mühlhahn:China’s Ris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時間:

2021年10月8日(週五)15:00-17:00

地點:

Youtube線上直播串流(報名後傳送連結)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主講人:

Klaus Mühlhahn(德國齊柏林大學校長)

內容簡介:

主持人:羅士傑(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系統號:

A-018878

【演講】曾令毅:再度「以順稱義」:戰後六堆忠義祠重修的歷史意義

標題:

【演講】曾令毅:再度「以順稱義」:戰後六堆忠義祠重修的歷史意義

時間:

2021年10月12日(週二)10:30-12:3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講人:

曾令毅(國家鐵道博物館研究典藏組副研究員兼組長)

內容簡介:

備註:
1.欲參加者請上網報名,恕不接受現場報名。
2.全程配戴口罩。
3.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舉辦當日人文社會科學館規定為準。

系統號:

A-018856

【演講】楊麗貞:用「法眼」透視佛畫:解析巴黎吉美博物館《降魔成道圖》(MG. 17655)

【演講】楊麗貞:用「法眼」透視佛畫:解析巴黎吉美博物館《降魔成道圖》(MG. 17655)

標題:

【演講】楊麗貞:用「法眼」透視佛畫:解析巴黎吉美博物館《降魔成道圖》(MG. 17655)

時間:

2021年10月13日(週三)15:0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B1演講廳(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圖象研究室、《續高僧傳》研讀班

主講人:

楊麗貞(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藝術史博士)

內容簡介:

備註:本場次為中文演講,須事前報名,請掃QR Code或線上報名。因應防疫政策須控制現場人數,將視報名情況關閉表單。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vPQXACVzjLN1uhNd6

★配合防疫:1. 全程配戴口罩 2. 量測體溫 3. 消毒手部 4. 填寫健康紀錄表(所外人士) 5. 採梅花座

系統號:

A-018871

【演講】屈慧麗教授專題演講

【演講】屈慧麗教授專題演講

標題:

【演講】屈慧麗教授專題演講

時間:

2021年10月14日、21日,共2場

地點:

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Y304室(台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主辦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主講人:

屈慧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

內容簡介:

10月14日
10:10-12:00
講題:認識頂橋仔遺址

10月21日
10:10-12:00
講題:遺址的經營管理與維護


本演講歡迎現場聆聽。

系統號:

A-018966

【演講】薛理桂:臺灣典藏檔案及其價值

標題:

【演講】薛理桂:臺灣典藏檔案及其價值

時間:

2021年10月14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薛理桂(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本次演講題目是臺灣典藏檔案及其價值,首先將介紹檔案的定義與範圍,讓民眾對檔案有所瞭解與認識。其次,說明檔案所具有的特質,有助於分辨檔案與一般圖書資料的區別。檔案主要是典藏在檔案館,敘述檔案館的功能及其任務。接下來,介紹國內重要的檔案館及其館藏,讓民眾瞭解國內有哪些檔案館以及這些檔案館所典藏的檔案。除了檔案館的介紹外, 將國內的檔案依據檔案產生的時期區分為:清代檔案、日治時期檔案、民國檔案。最後,說明家族檔案。透過此次演講, 將有助於讓民眾認識檔案的意義與價值,以及國內各個歷史時期所產生的檔案及典藏的地點,日後如有需要時,可以去檔案館使用檔案。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50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將於活動前二星期開放
線上直播網址:請至國史館線上講堂YouTube

系統號:

A-018794

【演講會】曲冰遺物與它們的典藏地──開箱曲冰考古遺址

標題:

【演講會】曲冰遺物與它們的典藏地──開箱曲冰考古遺址

時間:

2021年10月15日(週五)13:20-17:0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主講人:

陳仲玉、趙金勇

內容簡介:

講題一:曲冰國定考古遺址的重要性
講者: 陳仲玉(中研院史語所退休研究員)

講題二:從Tabuluk所見薄石片技術談談曲冰的文化類源底蘊
講者:趙金勇(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7s2rAfm9xS8bBqnLA
備註:本次活動提供公務人員學習時數認證3小時。

系統號:

A-018872

【演講】謝政諭:跋涉史詩覓仙踪——以天地「君」「親」師暨會飲篇探尋余英時

標題:

【演講】謝政諭:跋涉史詩覓仙踪——以天地「君」「親」師暨會飲篇探尋余英時

時間:

2021年10月15日(週五)14:30-16:30

地點:

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1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主講人:

謝政諭(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PXWTnA1eycBN9De38

備 註:
會議以中文進行,因應防疫政策須控制現場人數,將視報名情況關閉表單。
演講會場請配戴口罩,並配合防疫登記。
聯絡人:助理 廖子萱 (wenhuasinica@gmail.com)

系統號:

A-018835

【演講】金文京:近世建陽商業出版與官方的關係

標題:

【演講】金文京:近世建陽商業出版與官方的關係

時間:

2021年10月18日(週一)14:00-16:00

地點:

Webex視訊會議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主講人:

金文京(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內容簡介: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會議時間: 2021.10.18 (星期一 14:00-16:00)

本活動採線上與實體方式同步進行,
有意參與者歡迎線上報名,10/15(五)12時截止報名。
※ 現場會議室僅限所內同仁及書籍史研究群成員參與。
本活動所蒐集之個人資訊,僅限使用於此次活動,並遵守法律規定,保障您的個人資訊安全,
您亦享有法律規定之相關個人資訊權利。

系統號:

A-018874

【演講】藍姆路・卡造:農村社會創新之在地實踐經驗分享:吉拉米代部落的生態旅遊與社區經濟重建

標題:

【演講】藍姆路・卡造:農村社會創新之在地實踐經驗分享:吉拉米代部落的生態旅遊與社區經濟重建

時間:

2021年10月18日(週一)14:00-17:00

地點:

中研院社會所80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webex線上會議室

主辦單位:

中研院社會所

主講人:

藍姆路・卡造(曾文廣,前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內容簡介:

【活動注意事項】
1.講座採現場及線上同時進行,請於報名時勾選參與方式,線上參與者將於10月15日提供線上連結予報名者。
2.與會前兩週內如曾有呼吸道症狀或發燒者,請避免參加活動。
3.為提供安心會議環境,本場次講座採梅花式座位,請進入時留意座位的安排。
4.活動進行時,請務必全程配戴口罩。(來賓請自備口罩)
5.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S7PaSToy6aSDqk4B6

系統號:

A-018876

【演講】吳淑鳳:「軍統局」情報工作研究的可能與不可能

標題:

【演講】吳淑鳳:「軍統局」情報工作研究的可能與不可能

時間:

2021年10月21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吳淑鳳(國史館修纂處纂修)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在小說和戲劇的塑造下,戴笠和他率領的「軍統局」,給人印象是殺人魔王和他的殺手組織。由於軍統局檔案長期缺席,殺人的刻板印象難以修改,學界甚至懷疑戴笠的檔案早已不復存在。2012年起戴笠和戰時軍統局的檔案因緣際會陸續披露,但因情報工作的機敏性,資料不全,因此哪些問題可能有答案,哪些將永遠是謎,讓我們一探究竟。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50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將於活動前二星期開放
線上直播網址:請至國史館線上講堂YouTube

系統號:

A-018795

【演講】鄭麗榕:從檔案日記看近代臺灣的獵人與獵犬:以休閒式狩獵為主

標題:

【演講】鄭麗榕:從檔案日記看近代臺灣的獵人與獵犬:以休閒式狩獵為主

時間:

2021年10月2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主講人:

鄭麗榕(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聯絡人:

國史館采集處第3科,Tel: 02-2316-1055

內容簡介:

狩獵反映了人們對自然與文化觀念的流變,西方歷史中,狩獵的社會文化意義常大於經濟意義。過去臺灣近代狩獵史的研究,多集中探討原住民在近現代社會狩獵權及其狩獵文化議題,忽略十九世紀以來引進臺灣的休閒式狩獵史,後者呈現出上流社會的社群網絡、環境觀、自然觀,獵犬的部分也涉及時人的血統觀念與型塑方式。在這次演講中,想透過檔案與日記,分享近代臺灣獵人與獵犬的歷史圖像及時代變遷。

演講活動防疫公告:為防範疫病,本演講活動相關防疫措施公告如下:
(一)預約報名入場:限50名。請以真實姓名事先報名(當日請備身分證供查驗),未報名成功不得入場;報名成功後,本館於活動前以email發信通知(若您使用Gmail信箱,請留意垃圾桶),報名成功後若無法到場,需於前一日1500以前通知本館,若二次未到場即不再受理預約事宜。
(二)實名(聯)登記:當您報名參加本次活動時,本館為落實防疫實名(聯)制需要您提供姓名、電話等,本館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提供給任何第三人,或移作其他無關本館推廣活動目的之使用,並於保管滿28天後銷毀。
(三)量測體溫:活動當日請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高於37.5度者,謝絕入館。
(四)配戴口罩:請務必自備口罩,並全程配戴。電梯內,請避免交談。

報名網址:將於活動前二星期開放
線上直播網址:請至國史館線上講堂YouTube

系統號:

A-018796

【演講】許淑娟:孤立形成與遷移──高雄市大林蒲歷史地理區域研究之分享

標題:

【演講】許淑娟:孤立形成與遷移──高雄市大林蒲歷史地理區域研究之分享

時間:

2021年10月28日(週四)14:00-16:00

地點:

中研院臺史所八樓802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臺史所

主講人:

許淑娟(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內容簡介:

主持人:曾品滄(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1.如有興趣參與演講者,請於10月27日(三)下午4點前向助理鄧小姐(sookyee123@gate.sinica.edu.tw )報名,不接受現場報名。
2.配合量測體溫,額溫量測≧37.5度或有明顯呼吸道相關症狀者,敬請配合離場。
3.場內請全程配戴口罩。
4.其它相關防疫措施以本院及CDC防疫規定辦理定辦理。
5.與會者請自備保溫杯,現場不提供茶杯。

系統號:

A-018875

【演講】曾慶豹:激進化的社會福音:以基督教女青會為例(1932-1949)

標題:

【演講】曾慶豹:激進化的社會福音:以基督教女青會為例(1932-1949)

時間:

2021年10月29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二會議室(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近史所婦女與性別史研究群

主講人:

曾慶豹(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內容簡介:

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依本院規定實施以下措施,敬請留意及配合:
1.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請與會聽眾務必配戴口罩出席。
2. 會議室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可供使用,入場前敬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量測體溫。
3. 有下列情況者,工作人員將依衛福部疾管署規定敬請配合離場及就醫:
(1) 測量體溫超過37.5度者
(2) 具呼吸道症狀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3) 咳嗽不停者
4. 如事前有感冒、發燒、咳嗽或身體不適等症狀,請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並協詢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依指示盡快就醫。請參考疾管署網站:https://www.cdc.gov.tw/ 。

系統號:

A-018758

【演講】黃銘崇:「商王洗澡要洗熱水」通俗演講直播

【演講】黃銘崇:「商王洗澡要洗熱水」通俗演講直播

標題:

【演講】黃銘崇:「商王洗澡要洗熱水」通俗演講直播

時間:

2021年10月30日(週六)14:00-15:00

地點:

YouTube線上直播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館

主講人:

黃銘崇(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文物館主任)

內容簡介:

「如果你問我,洗澡用冷水還熱水好?不用考慮,當然是熱水澡~」聽見金曲歌王蛋堡這段歌詞,生活在三千多年前的商王也會用力點頭!
現在只要打開水龍頭,熱水即滾滾而來。但在3,200~3,300年前的商代晚期,商王及貴族究竟怎麼盥洗?如何洗澡?到底用不用熱水?要回答這些問題,文獻記載派不太上用場,必須仰賴考古材料。中研院史語所前輩的安陽殷墟發掘,給了我們一些線索……

系統號:

A-018922

【演講】邱詩雯:紙上、地下、空中:《史記》研究三重奏

【演講】邱詩雯:紙上、地下、空中:《史記》研究三重奏

標題:

【演講】邱詩雯:紙上、地下、空中:《史記》研究三重奏

時間:

2021年11月8日(週五)10:00-12:00

地點:

成功大學中文系(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台南市至善教育基金會

主講人:

邱詩雯(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內容簡介:

本場演講亦有提供Youtube線上直播

系統號:

A-018883

【演講】陳利:紙上真相和文書權力:司法幕友與地方案件詳報的構建對清代司法制度的影響

【演講】陳利:紙上真相和文書權力:司法幕友與地方案件詳報的構建對清代司法制度的影響

標題:

【演講】陳利:紙上真相和文書權力:司法幕友與地方案件詳報的構建對清代司法制度的影響

時間:

2021年11月13日(週六)9:00-11:00

地點:

網路會議(使用Google Meet)

主辦單位:

中國法制史學會

主講人:

陳利(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文化系、歷史系和法學院副教授)

聯絡人:

唐秘書,E-mail: assn.legalhistory@gmail.com

報導者:

中國法制史學會

內容簡介:

中國法制史學會 110年度學術演講活動
【主持人:陳登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法制史學會理事長)

本次演講採線上舉行,報名請來信至:assn.legalhistory@gmail.com
(活動前一日將以e-mail提供線上平台網址,活動前半小時開放登入)

系統號:

A-019031

【演講】林美容:臺灣的魔神仔

標題:

【演講】林美容:臺灣的魔神仔

時間:

2021年11月13日(週六)9:30-12:20

地點:

國立臺灣圖書館4F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圖書館參考特藏組

主講人:

林美容(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聯絡人:

陳先生,Tel: 02-2926-6888 #4221

內容簡介:

臺灣學系列講座第148場

系統號:

A-018885

【系列演講】2021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2021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2021林榮三台灣文學系列講座

時間:

2021年10月至11月,共5場

地點:

中正大學文學院(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主辦單位:

臺灣文學學會、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

內容簡介:

主講人:林央敏
10/13星期三 16:00-18:00(文學院004-1)
講題:把諸羅到嘉義放在文學裡──認識嘉義的歷史與傳說

10/14星期四 16:00-18:00(文學院102)
講題:精緻如詩與樸實入誠的筆──現代散文面面觀


主講人:張良澤
11/22星期一 16:00-18:00(文學院155)
講題:漫談鍾理和文學與我

11/26星期五 10:00-12:00(文學院004-1)
講題:文獻蒐集苦樂談

11/27星期六 13:30-15:30(文學院104)
講題:追夢者自白

系統號:

A-018935

【系列演講】朱子哲學系列講座

【系列演講】朱子哲學系列講座

標題:

【系列演講】朱子哲學系列講座

時間:

2021年10月,共4場

地點:

線上演講

主辦單位:

香港人文學會

內容簡介:

2021年10月2日
講者:陳榮灼(台灣中研院特約訪問學人、加拿大Brock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粵語主講)
題目:朱子與佛教
時間:15:30-17:30
視像會議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anw-dchu-xqa

2021年10月9日
講者:李瑞全(國立中央大學哲研所教授)(※粵語主講)
題目:思辯與功夫:朱子哲學的反思
時間:15:30-17:30
視像會議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gcw-ubau-wtk

2021年10月16日
講者:溫帶維(香港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前講師)
題目:惡從何而來:朱學系統中詮解及反思
時間:14:00-16:00(※時間較其他講者早)
視像會議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ivj-budj-mjy

2021年10月23日
講者:劉桂標(香港人文學理事長兼課程部主任)
題目:唐君毅、牟宗三二先生的朱子詮釋
時間:15:30-17:30
視像會議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gwc-yfmq-pkv
※參加者可依各講視像會議連結即時出席,費用全免。

系統號:

A-018886

【工作坊】「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之探究與實作」線上工作坊

【工作坊】「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之探究與實作」線上工作坊

標題:

【工作坊】「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之探究與實作」線上工作坊

時間: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

地點:

Webex線上會議

主辦單位: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聯絡人:

王先生,Tel: (02)2787-1829;E-mail: srda@gate.sinica.edu.tw

內容簡介:

「女性比起男性,更同意自己應該少用手機!」
「女性有比男性花更多錢嗎?男女網購者平均每月消費金額相似。」
「近八成以上的民眾曾遇過假新聞;且男性比起女性更常遇到!」

你是否有跟上這些最新的傳播議題?或是你想了解更多、更重要的傳播概念?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Taiwan Communication Survey, TCS)」為傳播領域中最大的學術資料庫,每年經由文獻爬梳與傳播現象觀察,找出重要傳播系列主題進行調查。希望藉此精確追蹤傳播行為變遷的節律及描述閱聽眾使用媒體的輪廓,幫助學者對臺灣傳播現況與當下發展作全盤性的分析或理論的建構,並作為政府擬定政策的參考。 本次工作坊的上午場邀請到計畫共同主持人陶振超教授,帶領大家從調查對象、問卷架構及抽樣方法等面向來探究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下午場則邀請到中研院社會所吳齊殷研究員,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導學員如何使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的追蹤資料。無論你是對傳播調查資料庫不熟悉的初學者或是準備寫論文的進階使用者,一定都能透過這次的工作坊大有斬獲。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2YLodtSTKT1uk5fH7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10年10月10日止
主辦單位:本院

系統號:

A-018845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標題:

【展覽】「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時間:

2021年8月21日至2022年3月6日

地點:

本展覽為巡迴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內容簡介:

1948年來臺的席德進,將傳統文化元素與臺灣自然人文特色融合,開創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可惜在其創作至臻成熟之際於1981年病逝,其好友組成基金會保管其留世畫作,於1992年捐予臺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2021年適逢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為感念席德進將其作品捐贈本館典藏並彰顯其藝術與臺灣之關係,本館以之作品為展覽主軸,規劃「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特展。

本特展精選席德進關注並親身領略、讚頌及經常描繪表現之臺灣古蹟、民房、風景等水彩作品,將其創作風格形式表現歸納概分為「臺灣山水」、「民房古厝」二個主題單元展示,將席氏與臺灣風土的關係簡要呈現,冀由本展概窺席氏對於臺灣鄉土所創造的特殊藝術表現語彙。

國立臺灣美術館為提升藝術資源分享,將本館典藏臺灣藝術家之作品推介至本館以外之館所展示,以達深化臺灣藝術本體價值。此特展於本館展出後,並巡迴至嘉義美術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屏東美術館、宜蘭美術館之展館展出。

巡迴時間及地點:
第一站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08.21-2021.10.03/本館203-205展覽室
第二站  嘉義市文化藝廊/2021.10.28-2021.11.14/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三樓
第三站 國父紀念館/2021.12.10-2021.12.20/博愛藝廊、一樓東西側文化走廊
第四站 屏東美術館/2022.01.02-2022.01.16/一樓展覽室
第五站 宜蘭美術館/2022.01.22-2022.03.06/一、二樓展覽室

系統號:

A-018725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標題:

【展覽】遠方的戰爭——清宮銅版戰圖特展

時間:

2021年7月30日至12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1F S101(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聯絡人:

Tel: 05-3620777

內容簡介:

清帝國在內陸亞洲歷經百年之久的競逐,十八世紀帝國最重要的十場戰役雖然都發生在遠方的邊疆,卻不曾離開過帝國的目光;而終於擊敗遠在天山南北的蒙古準噶爾汗國,至為關鍵。為了紀念征服準部和回部之勝利,乾隆皇帝特令西方傳教士繪稿,以西洋繪畫技法呈現戰争,同時送往更為遠方的法國訂製銅版畫戰圖。

銅版畫,是一種凹版蝕刻版畫,作工繁複,畫面精細。清宮在首次訂製銅版畫戰圖之後,更引進此項技術,用以紀念其後的戰功。

本展覽分為三個單元:「法國的舶來品」、「清宮自製戰圖及收藏」和「誰的戰爭?」回到戰事方歇的1760年,觀察乾隆皇帝啟動的戰圖製作計畫及成果,從命人起稿、發樣,乃至於向法國訂製戰圖銅版畫;再對比傳統戰爭圖像與乾隆朝銅版畫戰圖的發展與收藏,今人得以推想這些戰圖製作的目的與意義。本展覽更進一步展示與戰爭相關的文物,包含征服者的禮服、祭器,順服者入貢的金、玉、馬匹等珍稀土物,今人得以反思這些美麗的紀念物背後所傳達的殘酷史事,與戰爭的本質。

系統號:

A-018726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標題:

【展覽】商王洗澡要洗熱水──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時間:

2021年6月10日起

地點: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一樓殷墟文化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聯絡人:

Tel: (02)2652-3180

內容簡介: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熱水器可用,想用熱水洗澡,打開水龍頭,熱水即滾滾而來。但是在3200~3300年前的商代晚期,當時的商王及貴族究竟怎麼盥洗?如何洗澡?到底用不用熱水?要回答這些問題,文獻不足徵,所以必須依據考古材料。我們在安陽殷墟發現了四、五個彼此關聯的墓葬及祭祀坑,從其出土的文物及相關脈絡可以知道商代貴族的盥洗方式,並且還會使用熱水洗澡。

本展覽有兩個主題:「商王的盥洗器」與「商王的熱水器」。商王的盥洗器展出殷墟西北岡1400號大墓東墓道的一組器物,包括「寢小室盂」、「右勺」、「龍紋盤」、「弦紋壺」、「青銅人面」,以及五件「陶磢」,這些都是商王的盥洗器。商王的熱水器則出自與1400號大墓相關的祭祀坑:HPKM1435、1380、1382等祭祀坑,展出「溫鼎」、「單鋬鼎」、「銅斗」、「硬陶瓿」等器物,部分祭祀坑還有殉葬的人,這些器物和殉葬者則是商王的熱水設備與燒水服侍的僕人。

總之,從西北岡1400大墓與其相關祭祀坑出土的器物,可以得知商王洗澡,要洗熱水:使用溫鼎煮水,以單鋬鼎舀取熱水,倒在盂裡備用。洗手或洗臉時,侍僕拿勺從盂中舀水,以供商王盥洗,並以盤承水;洗澡時還會使用陶磢擦垢。這些盥洗的流程,從頭到尾,都有侍僕服侍。此外,這次展出的商王盥洗用具,不論在商代或現代都是既珍貴又罕見的,展件中就有四件文化部登記的國寶和重要古物,可說是商王的國寶級盥洗用具。

系統號:

A-018728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標題:

【展覽】友直友諒友多毛——阿貓阿狗的文學史特展

時間:

2021年8月20日至2022年2月25日

地點:

新莊聯合辦公大樓文化部一樓藝廊(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人們生活中貓貓狗狗的角色不斷地在改變。從狩獵、看門的「工具動物」,到路上擦身而過的流浪身影,或是形影不離的親密夥伴與家人。

本展展出貓狗相關文學作品,有作家舍下的老爺夫人,揭露作家鏟屎官狗奴才的真性情;也有玩著「躲貓貓」、耐人尋味的文學隱喻;當然也少不了,那些期盼永遠的家、或者志在流浪的身影。一起來看看作家筆下的阿貓阿狗吧,他們雖然不會說話(偶爾說說你聽不懂的外星語),但透過精練的文字,或許我們會發現,人類更需要向動物學習。

系統號:

A-018729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標題:

【展覽】關鍵1991:李登輝與臺灣民主元年

時間:

2021年7月30日開幕

地點:

國史館(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主辦單位:

國史館

聯絡人:

Tel: 02-23161000

內容簡介: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是我國民主化過程的奠基者。1991年,他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年底,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全體退職,臺澎金馬選出了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而第二屆立法委員也隨後在1992年選出。

國史館以「關鍵1991」為展示主軸,先就1990年前後之國際情勢介紹,其次1990年野百合學運開啟了民主化契機,接著敘述1991年的諸多社運蓬勃發展,包括417反對老賊修憲、520反政治迫害大遊行、九八公投大遊行、100行動聯盟等;年底選舉結果等於確立了「李登輝路線」,堪稱臺灣民主元年;面對民間制憲呼聲,李前總統採取折衷的本土化修憲路線。

展件除了有館藏文物和史料,也感謝民間社運人士與團體出借珍藏品,特色展件有1988年李前總統以副總統身分繼任總統時宣誓就職穿著的西服、李前總統辦公桌、老花眼鏡、放大鏡、鋼筆組、名章;李登輝基金會也提供影響李前總統一生最重要的三本書、博士論文中「臺灣經濟的部門間商品與所得流通圖」等展件,讓觀眾更認識學識淵博的李前總統。展場運用燈光、色彩與敘事的巧思,結合多媒體與空間布置,帶領觀眾穿梭走回1991年前後。

系統號:

A-018730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標題:

【展覽】人與人的連結——李梅樹 [ 人物 × 群像 × 裸女 ] 作品展&吳天華作品特展

時間:

2021年7月31日起至2022年4月10日止

地點:

李梅樹紀念館(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

主辦單位:

李梅樹紀念館

內容簡介:

展覽內容,將展出21幅李梅樹拿手的人物畫,包括〈黃昏〉、〈露臺〉、〈愛孫〉、〈戲弄火雞的小孩〉等經典群像油繪作品,及〈戲水〉、〈盛夏〉、〈春光〉、〈假日閑情〉等具連帶關係的女性系列油畫創作。

另延續今年梅樹月頗具話題性的「維納斯的曲線」特展內容,館方特別加以重新彙整,推出李梅樹從早年留日時期以迄晚年之際,共達19幅之多的裸女系列油畫作品。觀者可從這些不同階段的裸女畫作中,一窺李梅樹對於人體「曲線之美」的禮讚歷程。同場亦將同時展出李梅樹十餘件自畫像素描、人物素描及人體素描。

此外,梅樹月期間,主辦單位跨海從日本借展的旅日前輩畫家吳天華(1911-1987)油畫作品,由於只在腰斬的展期中短暫露出,考量這批作品乃是首度在國內展出,尚有許多人向隅未及觀展,且今年正逢吳天華生誕110週年,經與日本的「吳天華美術館」洽商後,決定此批包含吳天華自畫像、人物畫、裸女畫、靜物畫、風景畫在內的六件作品,在年底之前都將全數留在臺灣,由本展以特展型態接續展出。

系統號:

A-018731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標題:

【展覽】東亞體育世界的臺日運動交流國際展

時間:

2021年8月12日至11月7日

地點:

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6-356-8889

內容簡介:

19世紀以來,隨著英國的海外擴張與歐洲帝國主義的影響,運動作為歐美文化的一環被介紹到世界各地,特定的身體活動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漸漸成為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臺灣社會普遍的認識運動是與日本接觸之後,遊戲的快樂、與日本競爭的機會,運動被賦予了不同的想像,成為臺灣人認識運動的開端。

在戰後,為了爭取國際發聲的機會,運動的焦點被放在競技之上,區域間、國際間,競技的勝利除了個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追求外,也被期待著能夠「為國爭光」。代表隊代表誰出賽?成為運動員必須回應社會期待的一道課題。

奧運:運動的最高殿堂,競技場下的角力卻成為洶湧的波濤,能不能站上起跑線,傑出優秀之外,也得有適當的機運。

但對於一般人而言,運動的快樂是純粹的、時尚的、娛樂的,它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習以為常。對你而言,運動是什麼?

在今天,競技賽事幾乎成為運動的代名詞,對於運動的想像與目光定睛於奧運、世界盃等國際級賽事,一般群眾除了觀眾席與電視機外幾乎不容易被看見。

但是,在運動員之外,運動是否還蘊藏著其他的可能,國際賽的你爭我奪是不是就是每個人參與運動的目標?

也許,在競技場外,運動還蘊含著更多的可能?

系統號:

A-018732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標題:

【展覽】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

時間:

2021年7月27日至2022年4月10日

地點:

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E(臺南市中西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絡人:

Tel: (06)221-7201

內容簡介:

大河小說,是極短篇、短篇、中篇、長篇之外,另一種小說類型。其語源來自法文Roman-Fleuve,指的是「連續性的長篇小說」或「系列小說」,卷帙浩繁、綿遠悠長,通常以「三部曲」形式呈現。

在臺灣,最早提出「大河小說」的是葉石濤,並在鍾肇政《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的創作實踐中逐漸奠基,其後則有李喬《寒夜三部曲》、東方白《浪淘沙》的承繼書寫,乃至於21世紀以降邱家洪《臺灣大風雲》的出版,均使得「大河小說」在臺灣文學場域成為一個醒目的符號。

臺灣的大河小說因著歷史語境的遞嬗演變,呈顯訴說臺灣在地化特色與追求主體性的時代意義。為了讓更多讀者認識此一特殊文類以及豐富館藏,特別策劃「洶湧的溫柔──臺灣大河小說捐贈展」,企望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被缺席」的臺灣與臺灣人,重新清晰地顯影再現。

系統號:

A-018733

【展覽】漢耀寰宇──漢學研究中心40周年特展

【展覽】漢耀寰宇──漢學研究中心40周年特展

標題:

【展覽】漢耀寰宇──漢學研究中心40周年特展

時間:

2021年9月18日至10月7日

地點:

國家圖書館一樓藝文中心展覽廳(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主辦單位: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

聯絡人:

Tel: 02-2314-7321

內容簡介:

為慶祝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本館舉辦「漢耀寰宇──漢學研究中心40周年特展」,展期自9月18日至10月7日。本次展覽展出歷年來漢學相關耕耘之多元主題,包括:漢學研究中心的成立歷史與任務、國際學術活動、古籍及漢學資源數位化、海外特藏文獻主題展覽及書展、漢學資源蒐集、獎助外籍學人來臺研究、以及十年來擘劃全球漢學資源布局之「臺灣漢學資源中心」(Taiwan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簡稱TRCCS)及其相關活動;展覽內容多元、豐富、全球視野,各日上、下午時段均限量發送展覽相關紀念品與酷卡。歡迎讀者踴躍親臨國家圖書館一樓藝文中心展覽廳觀展。

系統號:

A-018812

【展覽】刻石取拓——故宮碑帖特展

【展覽】刻石取拓——故宮碑帖特展

標題:

【展覽】刻石取拓——故宮碑帖特展

時間:

2021年9月30日至12月26日

地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F S203(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聯絡人:

Tel: 05-3620777

內容簡介:

書法是寫字的藝術,日本稱為「書道」,韓國稱為「書藝」。在使用漢字的東亞文化圈,是一項特別受到重視的文人技藝。學習書法,常用碑帖作為範本,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碑指石刻的拓本,帖為摹刻古人墨蹟佳作於木或石上所彙集成的法帖。以墨拓法將銘刻的文字轉印至紙上,可以複製多份,化身千百,廣為流傳。

碑帖拓本作為一個古老的收藏類別,一般多以墨拓為主,俗稱「黑老虎」。因為拓本歷經翻刻,真假難辨,往往暗藏危機。「黑」字除指拓本的顏色外,並暗示著情況幽微難辨;收藏者若不仔細辨別,容易受到蒙蔽,重傷荷包,故稱「老虎」,使得碑帖研究更增添了幾分探案的刺激。

由於書法載體主要是脆弱的紙絹材質,當真蹟不存時,拓本幾乎等同真蹟。例如書聖王羲之(303-361)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據傳原作已隨唐太宗(598-649)埋葬昭陵,所幸有摹本刻石流傳,本次特選蘭亭序版本中最為著名的定武本為主要展件,首次南下展出。

本院所藏碑帖拓本,除遷臺攜來者,有許多來自各界捐贈與陸續購藏,其中也有韓、日碑帖。常見的黑底白字拓本以外,尚有減地陽刻的白紙黑字拓,以及以硃砂朱墨製作的朱拓本。此外,也利用南院展廳挑高的優勢,特別展陳高達三公尺的特大拓件,以呈現大幅碑帖的氣勢。

系統號:

A-018858

【展覽】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

【展覽】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

標題:

【展覽】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

時間:

2021年10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

地點: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台北市士林區華岡路55號)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聯絡人:

Tel: 02-2861-0511 #17607

內容簡介:

集結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百件珍稀書畫藏品的「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將於今年10月4日至明年1月14日在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璀璨開展,展品包括首次公開展出的何創時藏品一山一寧《草書偈語》、楚石梵琦《行書偈語》、袁了凡《太上感應篇卷》後附朱舜水跋等精品,以及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精選的40件展件,歡迎前往文化大學免費觀展。

系統號:

A-018861

【展覽】往返島嶼:1930年代台日旅情特展

【展覽】往返島嶼:1930年代台日旅情特展

標題:

【展覽】往返島嶼:1930年代台日旅情特展

時間:

2021年9月10日至11月7日

地點: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3多功能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聯絡人:

Tel: (07)5312560

內容簡介:

日本,是台灣人出國最愛的旅遊目的地;台灣,是近年日本人氣旅遊國家排行榜的熱門選項。但是,台灣與日本之間的觀光旅遊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事實上,往返日本與台灣之間的觀光旅遊,可回溯至1930年代的日治中期。

今(110)年適逢311東日本大地震十周年,高雄市政府與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合辦「日台友情X高雄」活動,曾為高雄市役所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以「旅行」為題即日起至今(110)年11月7日止,推出《往返島嶼-1930年代台日旅情特展》。透過遊記、地圖、繪葉書、老照片等典藏文物,帶領民眾穿越時光長廊,跟隨台日旅人的腳步,回顧兩地交流的起始。

台日旅情特展透過高史博典藏文物原件,如黃海波先生1940年搭乘飛機的紀念文物、1930年代東京至高雄聯運票、〈臺灣鐵道旅行地圖〉、〈高雄市案內圖〉、〈大阪商船臺灣航路案內〉、《高雄州行啟紀念寫真帖》等旅行相關的典藏品,追隨日本皇太子裕仁、德富蘇峰、小澤秋成等日本旅人的南國旅程,看見總督府刻意形塑的台灣意象及新興高雄城市風貌;另一方面,尋覓青葉公學校小學生、黃海波、陳啟川等高雄旅人的腳步,一窺百年前日本著名景點。為豐富展出,高史博也特別向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商借老照片、書籍與相機等文物。

系統號:

A-018862

【展覽】藝流・系譜・學院之道──大臺中學院美術教學源流」特展

【展覽】藝流・系譜・學院之道──大臺中學院美術教學源流」特展

標題:

【展覽】藝流・系譜・學院之道──大臺中學院美術教學源流」特展

時間:

2021年10月9日至27日

地點:

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五~七)(臺中市西區英才路600號)

主辦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內容簡介:

「藝流・系譜・學院之道──大臺中學院美術教學源流」特展為臺中市立美術館第三檔開館暖身展,委託東海大學美術系李思賢教授進行策展。

本展以臺中市具代表性之大學院校美術系所──臺中師範學校系統 (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統為主軸,擴及至中部地區其他美術相關校系,共同串織在此授業的前輩藝術家、教師及系友之藝術創作,透過87位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完整呈現大臺中地區優良的美術教育和創作學風。

系統號:

A-018884

【展覽】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

【展覽】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

標題:

【展覽】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

時間:

2021年9月25日至2022年1月2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III及IV(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內容簡介:

十六世紀以來,進入大航海時代的歐洲國家陸續東來,打破地域隔閡,將大明帝國捲入全球化浪潮中。中國豐富的物產、工藝精湛的日用及藝術品,迅速得到更廣闊市場的喜愛與追逐,躍升為熱銷全球的國際商品,亦成為歐洲人拓展東方貿易的動力。當中表表者,如絲綢、瓷器、漆器以及茶葉等,不勝枚舉。

瓷器,作為明帝國特有物產,初抵歐陸便風靡各地,其潔淨、輕薄、不易磨蝕等特質,以及神秘的東方韻味,受到皇室、貴族乃至宗教領袖的熱烈追捧。全球市場的急劇擴張,促使活躍於貿易的各國商人積極參與瓷器設計、生產、運輸及銷售等環節,以賺取高額利潤。多元的推動者及其背後目標市場的不同要求,使得明清時期中國外銷瓷器的產地、類型及裝飾風格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與蓬勃生機。踏入黃金時代的瓷器貿易,曾牽引起全球商業利益的潮汐。

是次展覽遴選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及重要公私珍藏逾四百件(套)貿易瓷器及相關文物,回顧明清時期中歐海上瓷器貿易的歷史。展覽分為「東方奇遇」、「繁會瓷國」、「瓷器製運」、「泛海逐波」、「萬國風尚」及「瓷韻悠長」六個單元,以實物展示配合文獻記載、歷史圖像,重構瓷器由設計生產、運輸貿易,到進入海外市場發揮不同功能的進程。旨在引領觀眾穿越時空,重回這段明清瓷器風靡全球的輝煌歷史,理解中國瓷器對世界製瓷業發展的重要影響。

系統號:

A-018822

【展覽】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展覽】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標題:

【展覽】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時間:

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2月18日

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展覽廳(香港新界沙田)

主辦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聯絡人:

Tel: 3943-8740

內容簡介:

自晚清民國百年以來,南來的廣東文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的傳承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人文南來,不但創辦各類學校以培育人才,結社雅集,唱和揮毫,寄情抒懷,傳遞人文精神與氣節,同時亦創辦刊物,舉行展覽,以保存及推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瑰寶,把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與文人的風雅帶到香江。文脈南傳,經學藝文等代代相傳的國粹在此地興盛一時。

是次展覽將從二十位南來文人的生平出發,透過珍稀書刊、文人合照、報章文獻及文人著述畫作等展品,展現南來文人在香港的行跡、文化教育活動及其重要貢獻。

系統號:

A-018823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標題:

【展覽】みほとけの姿——如来・菩薩・明王・天・羅漢

時間:

2021年9月4日起至12月19日止

地點: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東京都千代田区一番町25)

主辦單位:

半蔵門ミュージアム

內容簡介:

"ほとけ"にはさまざまな種類があり、主に如来・菩薩・明王・天の4部に大別されます。また、羅漢や祖師・高僧といった聖者が、"ほとけ"に含まれる場合もあります。本展では、ガンダーラ彫刻や仏画、経典、図像集を13点展示し、そこに描かれた多様な如来・菩薩・明王・天および羅漢を紹介いたします。

系統號:

A-018740

【展覽】「明国からやってきた奇才仏師——范道生」特別展

【展覽】「明国からやってきた奇才仏師——范道生」特別展

標題:

【展覽】「明国からやってきた奇才仏師——范道生」特別展

時間:

2021年7月17日起至10月10日止

地點:

九州国立博物館文化交流展示室第11室(福岡県太宰府市石坂4-7-2)

主辦單位:

九州国立博物館、福岡県

內容簡介:

范道生(1635~1670)は、万治3年(1660)に長崎に渡来した福建省泉州府安平出身の仏師です。来日前の事績は不明ですが、長崎では唐寺とうでらの福済寺ふくさいじと興福寺こうふくじの仏像や道教神像を造っていました。

寛文3年(1663)、日本黄檗宗おうばくしゅうの開祖・隠元いんげん禅師から京都宇治の萬福寺まんぷくじに招かれ、約1年間、その仏像造りを担当しました。なかでも大げさな表情とポーズが特徴の十八羅漢像は、范道生が彫刻し、京都仏師が装飾を仕上げた、日中仏師合作の群像です。萬福寺では多くの僧と親交を深め、羅漢図などの絵画作品も残しています。

萬福寺の初期整備が一段落すると、広南国(いまのベトナム中部)に向かうために日本を一旦離れました。そして萬福寺の造像を再開するため寛文10年に再び渡航しますが、今度は滞留が認められず、同じ船で帰国するよう命ぜられていたなか、病没しました。わずか36歳でした。 日本での活動期間は6年弱でしたが、萬福寺に遺した仏像を通して日本黄檗宗の開立を広く世に示すことに貢献しました。また、同時代の一部の京都仏師にも影響を与え、范道生作品の形式と作風にならう新しい様式が生み出されました。

本展は、范道生の没後350年を記念して開催する小さな特集展示ですが、黄檗宗大本山萬福寺と興福寺の代表的な仏像や道教神像が展示されます。主な絵画作品がそろうのも見どころです。自筆の書も初公開いたします。この機会に、范道生作品の魅力を存分に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系統號:

A-018783

【展覽】中国青銅器——円と方の協調美

【展覽】中国青銅器——円と方の協調美

標題:

【展覽】中国青銅器——円と方の協調美

時間:

2021年9月23日起至12月12日止

地點:

白鶴美術館(神戸市東灘区住吉山手6丁目1-1)

主辦單位:

白鶴美術館

內容簡介:

中国の古代文化を象徴する青銅器。その器形は円形と方形(四角形)の二要素を基本とします。両要素の調和は、当館所蔵の重要文化財「饕餮夔龍文方卣」において見事に果たされています。それは、古代中国人の「天円地方(天が円(まる)く、地が四角)」という世界観をも想起させます。もとより円と方は図形の根幹を成す形象であるため、いつの時代の美術においてもこれらを上手に表現することが課題となっています。

本展覧会では、白鶴コレクションを代表する中国青銅器の優品を展示し、その汎用性のある造形美と制作背景の関わりについて紹介します。

系統號:

A-018804

【展覽】「みろく——終わりの彼方 弥勒の世界 」展

【展覽】「みろく——終わりの彼方 弥勒の世界 」展

標題:

【展覽】「みろく——終わりの彼方 弥勒の世界 」展

時間:

2021年9月11日起至10月10日止

地點:

東京藝術大学大学美術館(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12-8)

主辦單位:

東京藝術大学、平山郁夫シルクロード美術館、日本経済新聞社

內容簡介:

釈迦仏入滅。この暗く沈んだ世界に救世の光をもたらす未来仏・弥勒。東アジアで広く親しまれ、日本に深く浸透した弥勒は誕生の地ガンダーラから時空を超え、交易と仏教伝来の道シルクロードをたどってヒンドゥクシュを抜け、天山を越え、海を渡って遥か東方の日本に至っています。

6世紀、その中継地となったアフガニスタンのバーミヤンの磨崖に、像高55メートルの弥勒の大仏(西大仏)が刻まれ、多くの人々の信仰を集めていました。しかし、あいつぐ戦乱の中で、バーミヤンの仏たちは破壊され、往古の姿を失ってしまいました。

本展では、ガンダーラとアフガニスタンの弥勒菩薩像、スーパークローン文化財の技術をもって原寸大復元したバーミヤンE窟仏龕天井壁画の《青の弥勒》を中心に、スーパークローンの敦煌莫高窟275窟交脚弥勒菩薩像、バーミヤン東大仏天井壁画《天翔ける太陽神》、法隆寺金堂9号壁を一堂に会し、弥勒の道を辿ります。

本展は「東京藝術大学アフガニスタン特別企画展」(2015年)、「素心伝心 —クローン文化財 失われた刻の再生」(2017年)に次ぐ、文部科学省が推し進める「革新的イノベーション創出プログラム」事業の成果発表の場となる展覧会です。

系統號:

A-018805